发布时间:2023-09-25 11:21: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科护理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呼伦贝尔是生态大市,拥有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雄浑壮美的大兴安岭林海,是全国原生态保存完好的地区之一,是祖国北疆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正因为这种生态的极端重要性,历届呼伦贝尔党委政府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呼伦贝尔最宝贵的财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和最根本的发展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出了艰苦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贫穷保护不了美丽,只有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才能让美丽得到传承与延续。
在未来的发展中,呼伦贝尔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秉承“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的发展思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在美丽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美丽,传承好、发展好这片绿色净土,全力建设美丽呼伦贝尔。
扩大绿色背景,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森林既是美丽的,又是脆弱的。作为典型的草甸草原,其地表土层平均厚度10~50厘米,最浅的地方地表土层仅有3~4厘米,下面都是厚厚的黄沙。上世纪初,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日本侵华对这片森林、草原造成过巨大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呼伦贝尔历届党委、政府都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推进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将生态保护作为一切发展的重要前提,确立了“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发展战略。几年间,共退耕542万亩,退牧还草2520万亩,年均禁牧450万亩、休牧3800万亩,关停企业458户,活立木蓄积量年均增加1200万立方米,森林、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目前,我市的人均草场面积54.8亩,是全国人均的12倍;人均林地面积75.5亩,是全国人均的39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8万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5倍。呼伦贝尔大草原呈现出了天蓝、地绿、山青、水碧的美好图景。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持续扩大这一绿色背景。
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采取划区保护、抚育、禁伐、限伐等措施,促进林区生态持续好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活动,恢复林区植被,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治沙造林工程。争取到“十二五”末期,新增有林地面积16万公顷,达到1156万公顷。新增活立木蓄积量11000万立方米,达到12.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2.8%。
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偿政策,坚持草畜平衡,实施禁牧区、禁牧期和轮牧区相配套的草畜平衡措施,大力推进人工草地建设,实施饲料种植、秸秆利用、围栏封育、节水灌溉等工程,实现人、畜、草平衡。争取到“十二五”末,完成退牧还草2500万亩,禁牧2500万亩、季节休牧2亿亩、划区轮牧2500万亩,每年治沙防沙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草原质量和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
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嫩江流域、额尔古纳河流域等主要河流和辉河湿地、达赉湖湿地等重要湿地的环境治理,推动维纳河、额尔古纳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复湿地、流域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动态监测体系。到“十二五”末,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95.3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0%左右,新增良田29.53万公顷,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60万亩。
振兴绿色产业,全面构建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
呼伦贝尔市经济在“十一五”期间能够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传统能源产业的支撑和推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呼伦贝尔生态的极端重要性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倒逼机制”,仅依靠对自然的索取,已经不利于我市经济发展,尤其是生态约束、功能区约束、产业政策约束等都迫使我们必须改变更多依赖能源产业的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我们将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发展方式,振兴绿色产业,全面构建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快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呼伦贝尔是绿色的代名词,发展农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将依托丰富的农畜产品,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以玉米、油菜籽、乳、肉等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大力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积极扶持岭南做大玉米产业,认真谋划岭西组建大型肉类深加工龙头企业,认真研究乳品加工产业整合。以农垦集团为依托,努力打造千亿元产值大型企业集团。完善以企业建设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基地建设模式,优化基地布局,促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向重点区域集中,土地流转向大型龙头企业集中。力争“十二五”末期粮食转化率达到60%以上,肉类转化率达到65%以上,油料转化率达到80%以上,鲜奶转化率达到85%以上。乳制品加工达到20万吨,食用油加工达到60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达到20万吨,实现产值200亿元。充分发挥我市生物资源优势,力争综合生物制药产能达到5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50亿元。让呼伦贝尔的绿色有机产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充分利用林上和林下资源,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我国北方绿色生态食品、特色畜禽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培育壮大有机食用菌种植基地、蓝莓种植基地、特色山野菜加工基地、优质马铃薯育种基地、野生动物养殖基地。岭南农区将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发展沙果、榛子等产业,使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沙果产量达到75万吨,榛子产量1万吨。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推进黑木耳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建成自治区最大的黑木耳种植加工基地,力争黑木耳产量达到5000吨以上。积极培育发展蓝莓产业基地,种植规模力争达到10000亩以上。岭上林区要发挥冷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狐、貂、獭兔等特色养殖产业,养殖规模争取达到100万只左右。做优林木深加工产业,培育壮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林木精深加工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呼伦贝尔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原生态、多民俗、国际性等特点鲜明,正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利用这一优势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产业,打造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我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虽然目前呼伦贝尔的城市化率达到67.5%,但城市化水平不高,城镇化建设仍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极大的提升潜力。只要抓住国家加速推进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机遇,采取城市化与产业化双轮驱动的策略,集中力量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就一定能够实现以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双重目标。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新增城镇集聚人口30万,城镇人口达到21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5%,城市化率达到70%,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80%,将呼伦贝尔打造成为农区、林区、牧区、口岸地区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边疆城市群。
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借助国家落实《关于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政策机遇,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决战三年,彻底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不利局面。力争“十二五”末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0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3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铁路2073公里,新增铁路运输能力1.3亿吨,铁路网总长度达到4600公里以上;民航将形成以海拉尔为中心,以周边满洲里、扎兰屯、根河、鄂伦春等为辐射的呼伦贝尔通用机场群;煤气运输管道要形成以海拉尔为枢纽,相关旗市区生产基地为支撑的管道运输网络;水利要争取开工建设5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电网要形成500千伏主骨架、220千伏环网和110千伏配网的坚强网架。
放大绿色效应,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科学发展是建设美丽呼伦贝尔的前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美丽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放大绿色发展的环境效应。建设美丽呼伦贝尔就是要用最小的能源资源代价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优化发展布局,严格控制开发区域和开发强度。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加快推进“集中收缩”战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草牧场向规模经营集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布局,实现城镇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集约发展。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宁可舍弃一些项目,放缓发展的速度,也要把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群众利益、不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和没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拒之门外。对于已经进驻和即将进驻呼伦贝尔的企业,我们将按照生产和生态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求企业首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采取最先进最环保的生产工艺、最合理的生产流程、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进行合理、有序开发,并依据“谁污染,谁治理”和“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切实负起对环境、对社会和对人民的责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用1%的开发节点释放99%的美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后代留下更多发展空间。
建设绿色、和谐、生态矿山。我们将严格按照《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呼伦贝尔和谐矿区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矿山企业准入门槛,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划定矿山生态隔离区和缓冲区,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加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积极解决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努力建设绿色、和谐、生态矿山。
全面抓好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低水平工业企业,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清理整顿高消耗、高污染的“五小”企业。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减排工作。要加快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以环保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清洁生产。要强化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同步提高运营效率。
推进移民搬迁工程。积极推进林区、牧区、农区、沙区移民搬迁工程,制定补偿、居住、就业、社保、养老等综合性移民引导措施,建立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机制,引导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生态移民总数达到15万人以上。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气候变化,加快培育以低碳排放为重点的工业和交通体系。支持企业积极改进生产方式,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提倡社会公众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积极争取成为国家低碳城市发展试点,向生态要权益、要效益。
发展森林草原碳汇。积极发挥森林和草原优势,深入发掘碳汇潜力,逐步建立森林、草原碳汇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森林和草原碳汇基地。进一步采取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森林面积与蓄积量,增强碳汇能力。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增加草原碳汇。积极开展碳汇核算、碳汇交易研究,争取国家在我市建立实施森林草原碳汇交易机制,争取国家将呼伦贝尔列为森林草原碳汇交易和绿色GDP核算试点地区。
党的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全面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包容和谐的执政理念。呼伦贝尔市委、政府将以更加积极、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全面做好呼伦贝尔生态的保护、建设与治理工作,努力把呼伦贝尔打造成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生态经济高效发达、生态社会和谐美好的生态大市,为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生态产品。
相关链接: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我们要积极探索和遵循科学的发展思路,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奋勇前进。
【关键字】质量持续改进法 儿科护理 成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pediatric care us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326 cases of pediatric inpatients, randomized single-blind p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with routine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 plu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Results: com-pared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Experimental group,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their families comparedwith the controlgroup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 Pediatric care;Effect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2]。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 2. 2. 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 2. 2. 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 2. 2. 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 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 05。
2 结 果
3 讨 论
儿科是一门集多学科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儿科服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细节处理。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其中细节的处理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学问[3, 4]。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是依托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平台,借助护理质量数据管理对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自动监控,以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为评价,实现护理质量基础数据采集,护理质量自动分析、监控,质量风险前瞻预防,并通过护理项目监督、分析,高效率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护理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近年来,我院在儿科病高峰期来临前均召开护士会议进行动员,明确护理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使各位儿科护士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并在高峰期过后进行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对于专业护士要安排一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护士来担任。良好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进行来源于良好的工作习惯。众所周知,儿科护理工作琐碎而忙碌,操作技术要求高[6]。每天不仅要完成固定的日常工作,还要处理临时的、突发的一些事情。因此,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得出:预测管理是保证,弹性管理是手段,细节管理是关键,技术管理是基础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高峰期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并取得的良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高峰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6): 530-532.
[2] 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5): 450-451.
[3] 董 军,张宏雁.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2, 9(5): 425-427.
[4] 王庆林,向月应,张卫兵主编.现代医院整体医疗治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
1.1精湛的技术
技术是赢得信誉的第一张王牌。患者来院就医相信的就是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尤其作为一名儿科护士,更需要具备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如今,大多数患儿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对护士的期望值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希望静脉输液时能“一针见血”。因此,儿科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是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打造医院护理服务品牌的重要影响因素。
1.2精明的头脑
智慧的头脑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面对儿科护士纷繁复杂的工作性质、患儿病情的瞬息万变、多数量多层面陪护家属的应对等工作特点,护士要重视对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艺术的交流沟通能力,锻炼自身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应急能力、果断的决策及优良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第一时间发现护理问题和缺陷,减少和化解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1.3精心的照顾
深刻理解护理内涵是提升护理理念的关键。护理本身也是一种照顾,给患者提供最满意、最舒适的照顾也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除提供正确及时的治疗性的护理外,还要重视患儿及家长的诉求及心理需求。实施“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是对患儿及家长提供身心整体护理的基础和保障。
2“爱”———爱岗敬业、爱患如亲、爱说爱笑
2.1爱岗敬业
工作热情决定工作质量。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敬业,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诚然,有很多护士厌烦护理工作,觉得护士没有地位、辛苦劳累,也没有优厚的待遇。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意义。当你认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的时候,工作本身会回馈给你一份欣慰和收获。护理工作看似平凡却孕育着伟大,因为护理是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当一个生命垂危的人经过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而重获新生的时候,当看到患者经过自己精心的护理而康复出院,当看到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听到一声声赞许和感谢的时候,还会觉得累么?会收获到很多快乐和欣慰,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因此,儿科护士不能有丝毫的厌烦情绪,要树立“护士崇高”的观念,以护理这个职业为荣,牢记护士的职责和义务,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恢复健康、保持健康。
2.2爱患如亲
关爱患者是和谐医患关系的永恒主题。“象爱自己一样的爱患者”———这是医务人员最崇高的思想境界。患者是服务对象,其有权利得到最佳的服务,护士也有义务提供给患者最满意的服务。当然,这也是所有医务人员所追求的最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创建这种和谐,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共同提高认识,提高素质和修养,相互理解和支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就要像亲人一样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力求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全心全意的为患者做出最优质的服务。
2.3爱说爱笑
温馨的话语能够给人以欣慰,甜美的微笑能够给人以信心。儿科护士要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要经常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及宣教,使患者能够掌握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病情变化及护理,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3“先”———思想争先、理论争先、技术争先
随医疗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护理理念和工作模式需要去探索、去学习、去掌握。只有时刻保持着进步的思想,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创新思维,了解护理发展动态,掌握最新护理信息,夯实护理理论基础,提升护理技能,才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
4“美”———心灵美、仪表美、举止美、语言美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美,是人人追求的一种视觉效果。如果能够带给患者美的感受,必将会增加护士的亲和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因此,基于职业的需要,儿科护士应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美学素质,学会追求美、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热爱美和创造美,将内在美与外在美融为一体,成为美的典范。努力做到:文明礼貌、热情大方、仪表端庄、谈吐优雅;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稳重端庄而不矫饰,活泼开朗而不轻浮,热情大方而不做作,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3]。通过美的感受使护理工作能够在高层次服务上得以开拓和发展,从而达到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三重健康。
5“忍”———忍耐、忍耐、再忍耐
【关键词】 儿科护理;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对儿童护理服务要求的日益增高, 加之儿科临床护理具有高风险、高负荷、繁杂琐碎等特点, 在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具备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对护士素质等方面要求提高。由于工作对象常为不能或不完全能表达自身疾苦患儿及过度疼爱患儿家属的特殊性, 使得儿科护理人员承受着比其他科室护理人员更大的心理压力, 肩负着巨大的职业责任。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日渐显著, 直接影响其自身健康、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 稍有疏忽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针对儿科护理人员心理负荷较重的问题有必要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 造成儿科护理人员心理负荷较重的原因
1. 1 性别因素 儿科护理人员常为女性, 郭健[1]研究显示, 女性自身具有高度焦虑倾向性, 因此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心理学研究证明[2], 普通人遭受挫折后常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 若不善于排除干扰因素来减轻心理压力, 可影响机体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另外, 根据女性生理特点, 在月经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减退、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3], 故女性护理人员在经期容易失去自控能力而与患儿及其家属发生冲突。
1. 2 患者特殊性 儿科护理工作的对象为不能或不完全能表达自身疾苦患儿及过度疼爱患儿家属, 故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极大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如儿童天性好动, 配合度差, 常造成液体渗漏, 另外儿科用药有单次液体量少、输液频率高等特点, 加大了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易产生厌倦、不满情绪。另外, 很多期望值过高心态偏激的患儿家属, 配合性较差, 导致科护理人员心理负荷增高, 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状态下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易出现情感脆弱、焦虑等表现。
1. 3 缺乏适应职业压力的心理准备 对护理工作期待值较高, 针对儿科患者特殊性工作内容琐碎、繁重, 采用 “倒班”的轮换工作制度, 针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儿科护理人员一时难以适应。
1. 4 缺乏专业心理卫生知识 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未接受过心理健康专项教育和训练, 当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 很难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长期焦虑紧张非常容易引起人际关系障碍。包括医患之间、医护之间、上下级之间和护理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也是影响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1. 5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首先部分社会人士因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 难以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效果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对正常的治疗护理措施往往产生误解, 形成挑剔、否定, 甚至拒绝的态度, 对护理工作持有偏见, 使护理人员付出的艰辛劳动得不到社会公平认可, 导致护士对其职业产生厌倦感。其次社会商品经济的冲击均易使护理人员心理失衡, 产生“落差感”。
2 减轻儿科护理人员心理负荷较重的对策
2. 1 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使儿科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在护理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不断的在工作中积累应对困难、挫折的经验, 利用“角色置换”方式针对患儿及其家属表现出的不配合甚至不礼貌行为, 采取换位思考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避免冲突发生。
2. 2 提高业务素质, 拓展知识领域 护士应树立不断学习的信念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可利用媒体、网络等媒介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 培养和提高自身评价事物能力和增加知识贮备, 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在面对挫折时保持清醒头脑并进行灵活应对, 摆脱心理困扰。
2. 3 充分体现护理管理者的作用 采取弹性排班方式, 合理安排工作量与休息时间, 能够临时调整人员加班, 以便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 促进心理压力的缓解。
2. 4 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 儿科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促进心理素质提高, 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培养理性待人处事的能力, 加强针对困难时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有利于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 建立客观的自我期望值,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
2. 5 保持积极健康心态 首先应建立客观的自我期望值, 客观、合理进行自我评价, 明确社会定位, 使心理保持平和状态。培养职业角色意识, 并以此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而自觉积极努力工作, 即使在受挫或“心理失落”时, 也能够正确面对自身和周围事物, 获得心理层面的自我平衡。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纾解方式及技巧, 来减轻心理压力, 如和亲朋友倾诉、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树立正确的护理工作态度, 掌握应对压力的技巧, 避免焦虑情况恶化, 进行自我压力调整。最后, 儿科护理人员应力争做情绪的主人, 保持健康向上的工作态度, 用积极情绪感染患儿及其家属, 提高护理质量。
2. 6 创造良好的环境 给予护理人员充分的关怀, 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品质, 如及时护理、舒适护理、安全护理、舒适治疗、温馨护理; 及五心工作法, 如热心接待、精心评估、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沟通等等。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 医疗体制不断改革, 有关管理部门应足够重视护士工作压力来源, 实施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 促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提高临床服务品质。
参考文献
[1] 郭健. 临床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11):1726-1727.
[2] 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09.
护患沟通不良儿科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不良主要如下:①护理人员与患儿沟通不良,主要是因为患儿大多数为婴幼儿,还不具备完善的表达能力,因此,不能将自身感受顺利表达,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②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担心,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除掌握专业技能和心理学知识外,还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技术规范和常规,这对于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安全十分重要。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和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风险因素:①护理交接班制度中,如床头交接班不认真,危重患儿病情交接不细,医嘱执行交代不清,物品、药品及外借的抢救器械等交接不细致等。②护理查对制度中,如护士处理医嘱未认真查对,错抄、漏抄、输液治疗或执行单,导致误用药、误处理等错误。③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低。儿科护理中,有些患儿需要给予头皮静脉穿刺进行治疗,由于患儿头皮部位的静脉血管壁薄,再加上头皮静脉血管非常细,而静脉穿刺时,患儿往往由于害怕、恐惧等不配合,导致护理人员很难为儿童进行静脉穿刺,如果护理人员没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在给予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很大可能导致穿刺失败。④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工作态度差、懒散,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在进行儿科护理时,随意了事,如:患儿的液体滴速及用药剂量均有严格的规定标准,如果工作不够严谨,疏忽大意,就很有可能导致错误的液体滴速及用药剂量,埋下安全隐患。⑤没有进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没有将患儿的相关疾病知识、疾病禁忌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临床护理中,患儿会出现拉到输液架、跌下床等不良事件。⑥应变能力差。患儿一旦出现不安全事件,有些护理人员由于经验少,往往手足无措,应变能力差;另外,由于患儿患病,家属难免紧张、担心,有可能因为对情况不了解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由于护理人员应变能力差,往往会激化矛盾。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护理人员顾及多方面的事项,因此,针对儿科疾病及儿科护理难点等,给予儿科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具备精湛的护理技能,面对儿科护理中的各种难题,能够镇定地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的认识,懂得在儿科护理中采取避免不安全事件的措施,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另外,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中,还应该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诚恳的服务态度,保证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护理工作。
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制度针对儿科护理的特点,制定符合儿科护理发展的管理制度,始终坚持“谨慎为先”的精神,时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保证各项管理制度均能得到落实。另外,还要针对不同护理阶段及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保证能够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从而缓解他们的压力,使他们保持轻松的心情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
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我院作为一家三级医院,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部分家长缺乏育儿知识,他们往往是疼爱有加,由于对患儿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对护理工作不能完全理解,很容易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所以,应该要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使家属能够充分了解患儿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清楚护理工作的目的、效果等,同时,在陪护过程中,一旦患儿病情出现变化,家属也能够给予患儿简单的处理措施,保证患儿安全;通过给予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能够配合治疗与护理,保证治疗与护理效果。我科在健康教育上下了点功夫,除利用黑板报、墙报、工休座谈会宣教以外,要求护士在巡视病房时评估家长的知识缺乏情况,针对性地及时宣教,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营造环境,加强沟通针对患儿表达能力这一点,护理人员可以与患儿家属多加交流,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情况,能够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要不断累积护理经验,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了解患儿不同病症的特点,能够为不同病症的患儿提供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注重病儿心理,适时激励,根据儿童的特点,我科在病区走廊墙上布置了一些卡通图案。在静脉注射室墙壁上还张贴了“我是男子汉”、“我不怕打针”等激励儿童的图画。此外,儿科护士们还自做了小红花,自买贴花纸,每次打针前,护士先给小儿讲解打针的必要性,再提出一些要求,然后酌情奖励,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①专人定期检查医院的基础设施,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就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保证患者能够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治疗;②减少陪伴率,控制病陪人数。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将不同病症的患者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感染,减少发生不安全事件,提高家属满意度。
【教学目的】
1、知会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教学内容】
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和范围。
2、小儿护理的特征。
3、小儿年龄的分期。
4、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5、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儿科护理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各年龄期特点及各期护理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提问、多媒体互动式型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儿科护理学呢?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儿童保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特别是在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更盼望有一个健康的儿童。如果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畸形儿,家里人背包袱,也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的责任就是生一个,活一个,活一个, 壮一个,这样才能使千百万儿童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好儿科护理学。另一方面,儿科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与内科、外科、妇产科护理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从小的方面来说,学好儿科护理学对你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你们也会为人父母,那么当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们就知道怎样科学抚育孩子,孩子出现了情况,怎样处理。
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呢?从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在本次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其任务范畴,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展示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学习新课(提问:在你们的印象中儿科护理是不是就是护理生病的孩子) 一: 定义: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及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解释生长发育(体重、身高)、保健(合理喂养、卫生习惯、加强安全、运动、爱护眼睛等)、疾病防治(预发感冒、传染病等)及护理),服务对象是从胎儿时期直至青春期。
二: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充分利用先进的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治愈率,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人类整体健康素质。
宗旨: 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
近期任务: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实施系 统的整体护理,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远期任务:全面提高儿童整体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等)
三: 儿科护理学研究的范围
凡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儿童身心方面的保健,儿童疾病的防治与护理。
年龄范围:精卵细胞结合--青春期结束(约18 ̄20岁)我国卫生部规定的临床服务对象:出生至满14周岁
内容范围:1. 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和健康促进
2. 患病小儿的护理与疾病预防
3. 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广泛联系
四:儿科护理的特点:
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由于小儿的年龄跨度大,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预后、预防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各年龄阶段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我们要掌握小儿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
1.解剖特点: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小儿外观不断变化,如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的生长,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等;小儿各器官的发育亦遵循一定的规律,如骨骼的发育、牙齿的萌出等.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循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正确对待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以正确鉴别正常与病态现象.护理人员应将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渗透在护理工作中,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比例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平卧时在其肩下垫软枕抬高2-3厘米,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奶后易溢乳,因此奶后应将小儿竖立并轻拍背部直到打嗝后再放下,最好取右侧卧位.小儿髋关节附近的韧带相对松弛,臼窝较浅,易发生脱臼及损伤,护理动作应轻,避免过度牵拉.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但长期受压易变形。
2.生理特点:
(1)小儿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比成人高(婴儿热量需要110kcal/kg,成人60kcal/kg,水需要量婴儿150ml/kg,成人40-15ml/kg)
(2) 不同年龄小儿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不相同,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
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举例心率 呼吸 血压 红细胞,小儿与成人不同点)
(3)婴儿代谢旺盛,消化功能及肾功能差,故比成人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腹泻时易发生脱水,低钾血症,)
(4)我们只有熟悉这些生理变化特点才能正确的对待临床出现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予正确的诊疗护理.
3.病理及临床表现方面 小儿病理变化、疾病种类及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同一致病因素,小儿与成人不同,甚至不同年龄小儿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如幼儿稍受疾病的刺激,即可出现异常血象,甚至肝、脾肿大.婴幼儿患肺炎多是支气管肺炎,而青少年和成人多见于大叶性肺炎.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易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症.(临床表现方面举例:新生儿肺炎与年长儿肺炎临床表现不同点)
4.预后方面:小儿患病时起病急,变化快,病情转归有正反两方面倾向.从正面而言,如诊疗及时、有效、护理恰当,疾病恢复快.由于小儿修复和再生功能旺盛,后遗症一般较少.从反面而言,小儿病情危重可能在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时既发生猝死,因此,小儿患病时应严密监护、随时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做好随时积极抢救的准备.(举例:8岁小女孩)
5.免疫与预防方面
(1)小儿出生后6个月内.因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IgG,暂时形成被动免疫,很少感染麻疹等传染病.但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2) IgM不能通过胎盘,故小儿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3)小儿皮肤粘膜娇嫰,淋巴系统发育不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如成人健全,因此护理中应注意消毒隔离以预防感染.
(4)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6.心理行为发育方面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
(1)身心发育和生理功能一样也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2)小儿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但小儿往往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强,多不能合作,尤其在患病时更需要特别的保护和照顾。
(3)小儿心理发展过程要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护理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教师等共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
五.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护理方面: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
如果护理不当会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作为一个儿科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在护理中应该以:
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
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3、减少创伤和疼痛。
4、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六.小儿护理特点
1评估难度大 ①健康史资料收集较困难。 ②体检不配合。 ③标本采集及其他辅助检查多数不会配合。
2. 观察任务重 小儿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病情变化快,处理不及时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3.护理项目多 小儿自理能力较差,护理过程中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养内容,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操作要求高 小儿认知水平有限,护理操作时多数不能配合,操作难度大,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七.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不同年龄时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各具特点,为做好小儿保健工作,人为地划分为7个时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的结合开始至小儿出生为止。约40周.临床上将胎儿期分外3个阶段:妊娠早期:此期约12周,此期是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感染,放射线,化学物质,或遗传等不利因素影响,胚胎发育受阻,可导致流产或各种先天畸形,甚至胎儿夭折.妊娠中期:自13周-28周(共16周)此期胎儿迅速成长,功能逐渐成熟,至多8周时,肺泡发育基本完善,已具备气体交换功能,出生者存活希望较大..妊娠后期:自29周-40周.此期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加快,出生后大能存活.
主要特点: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赖母体,孕母状况对胎儿发育影响极大。 保健要点:加强孕期和胎儿保健
2.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围生期:胎龄28周至生后7天。(我国)此期包括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期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
主要特点:胎儿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存,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易患窒息、感染等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1/2,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
婴儿死亡率:是指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在一岁以内的死亡人数。国际上通常以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水平的指标。
保健要点:加强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3.婴儿期:从出生至满1周岁。
主要特点: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被动免疫渐消失,主动免疫不足,易感染;运动功能和感知发育快,条件反射渐形成。
保健要点:提倡母乳喂养及科学喂养;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培养良好习惯及早期智能开发。
4.幼儿期:从1周岁后至满3周岁之前。
主要特点:体格发育减慢;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快,言语发育快;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伤害;饮食已从乳类逐步过渡到普食。
保健要点:加强安全护理;促进言语和智能发育;合理喂养;加强预防接种;早期教育,培养习惯和人格。做好安全监护,避免意外.
5学龄前期:从3周岁后至6 ̄7岁入小学前。
主要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趋完善,好问,个性开始形成;共济运动发育较好,模仿力强;开始出现免疫性疾病。
保健要点:促进智力发育,满足求知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习惯和个性;预防免疫性疾病及意外伤害。
6学龄期:从入小学起至青春期前。( 6~7岁至12~14岁)。
主要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发育已接近成人,智力发育逐步成熟,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
保健要点:保证足够营养和睡眠;保护视力和牙齿;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
关键词:整体护理;心理护理;需要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17-01
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有经验的母亲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躯体疾病的初期,往往表现为情绪烦躁、好哭、不安等。事实上,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以伴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要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护理措施,必须懂得心理护理的原理与有关知识,具有必要的动手能力。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现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1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以来收住的468例患儿,年龄14岁以下,病种包括小儿肾病综合征38例,小儿肺炎300例,腹泻19例,新生儿78例,其它33例。全部病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均施与整体护理。
2护理体会
2.1重视患儿和家属的行为角色转变:
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 平时经常受家长宠爱, 多有任性、好动、爱哭、娇气等特点, 加之疾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又从熟悉温暖的家来到陌生的医院, 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 面对医生和护士穿着白色工作服, 大部分患儿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疑虑, 针对儿童患者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他们对医院环境的恐惧感, 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儿科病房走廊悬挂一些卡通画, 或儿童喜欢看并富有教育意义的趣味画, 使住院患儿产生好奇感, 进而消除他们的陌生恐惧心理。多数儿童喜欢明亮的颜色, 因此, 将儿科病房墙面粉刷成淡粉色, 儿科护士选用淡绿、淡蓝色服装, 病房内配备的被服、窗帘等用品装饰有小动物、花草等图案, 让患儿在病室如同在家里一样舒适、温馨。儿科推出24h 陪护, 病房设立单间, 实现病房家庭化, 满足了患儿生理和心理需求, 提高了治疗和护理效果, 缩短了住院日。
2.2培养护士语言沟通技巧:人际交往、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满意度,也影响治疗效果。我们给患儿治疗护理时,多说鼓励性的话,边操作边讲故事以转移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还通过手势、表情、触摸、拥抱患儿等方式建立护患感情交流,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针对儿童情绪易感染的特点,我们以一些年龄较大,有一些号召力的患儿为重点,对他们给予鼓励,由他们带动整个病房的气氛,促使其它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
2.3掌握好患儿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患儿的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疾病的不同,他们对外界的反应也不同。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唯一的表示就是"哭"。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分析哭的原因给予不同的处理,如:给患儿输液后哭闹,经详细检查没发现异常,就让家属在不牵扯动输液管拨出的情况下,轻轻抱起患儿哄着玩。对于幼儿,由于从熟悉温暖的家庭环境来到了陌生的医院,外界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已经习惯了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因此,心理状态由轻松变得紧张、恐惧,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同时,我们护理要针对性地启发、诱导他们一块做游戏,学习讲故事等,消除他们对医院及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检查、尽早康复。
2.4儿科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儿科护士同家属之间的矛盾往往表现在一些护理技术操作上,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有时穿刺一次不成功,家属就产生紧张情绪,使护士的心情更加紧张,穿刺成功率降低,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心理稳定因素对于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直接影响。所以,儿科护士不仅对病人要有饱满的热情,还必须在操作中有过硬的基本功,使自己有坚韧不拨的意志,调节支配行动,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2.5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现在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甚至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转化为病儿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如针对家长刚人院时的焦虑心情,我们首先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并对主管医生、护士进行介绍,让家长尽早熟悉环境,我们还通过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介绍病情、介绍治疗护理措施,如高热时怎样护理,怎样喂奶,怎样喂药,怎样翻身等。饮食护理:给家长讲解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等。家长有时对因疾病预后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就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后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予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3总结
在儿科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 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要求: 耐心周到, 细致入微的"人性"护理, 温馨舒适的家庭化病房。"一针见血"的操作技术, 减少了护理纠纷和投诉,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爱之心, 实现了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不仅营造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使我院护理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更提高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质量, 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婉珍,薛金增.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6(40):450.
[2]Daleen Aragon. The effects of harp music in vascular and thoracicsurgical patientsJ . Alternative Thera 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2002 ,8 (5) :52 - 60.
[3]刘晓红, 周秀华. 护士职业的人格特征研究[ J] . 心理科学, 1995, 18( 1) : 20.
[4]马立平,王颍,王洪涛.儿童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60.
【关键词】婴幼儿;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6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健康有了更多的需求,尤其是孩子。同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成人我们可以通过询问,交谈沟通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获得信息,来安抚帮助他们,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对于语言表达缺乏或尚不成熟的婴幼儿,我们该如何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1 心理特征
1.1 婴儿期(出生~1岁):婴儿与母亲或照顾者之间正在建立起良好的信赖感。婴儿期半年物我不分,分辨不出自己身体与外界的区别。譬如,常把母亲,奶瓶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6个月左右能把自己的母亲及其照顾者同其他陌生人区分开来,开始人生,并表现出分离性焦虑,不愿与母亲分离等,还能从不同的玩具中,挑出其喜爱的玩具。经过父母,家中亲人反复的言语和动作等训练,情感的传递,外界的刺激,并依靠自己的感官如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逐步感知周围事物,认识外界物体,发展自我意识。
1.2 幼儿期(1~3岁):此阶段小孩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幼儿期小儿控制身体及参与环境活动的能力增强,已能独立行走,手的动作有了相当的发展,学会使用工具,同时小孩言语发展相当明显,能用语言来沟通情感,有能力来探索世界,做多方面的尝试。
2 护理措施
2.1 针对不同间断的婴幼儿,成人应不断地提供发展小孩视听觉的各种良好刺激。给他们搂抱,抚摸,经常哄逗及语言交流等身体上的接触。并通过做游戏来提高小孩的思维活动,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鼓励小孩多提问,帮助其发挥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与各种事物有关的积极情感。
2.2 对患病婴幼儿护理人员应多与患儿接触,呼唤其乳名,使之对护士从逐渐熟悉到产生好感,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向家长了解并在护理中尽量保持患儿住院前的生活习惯,如把患儿喜欢的玩具或物品放在床头或身旁。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使患儿感到护士像亲人一样关爱自己,从而产生对护士信任。对小婴儿要多给予抚摸、怀抱、微笑,提供适当的颜色、声音等感知觉的刺激,协助其进行全身或局部的动作训练,维持患儿正常的发育。
2.3 同时,对不同的婴幼儿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每个孩子对陪伴和照顾的要求不一样,有些孩子安静容易满足。有些则需要更多的疼爱和关爱,因此看护者应充满爱心,自信,镇定有耐心的多与孩子沟通,使其具有安全感,安定下来。
3 小结
小孩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随着小儿生长发育而逐步发展的,脑发育的水平及其功能是小孩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和教养则是对心理发展其决定性作用的外界因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及良好的人际交流,对促进小孩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