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1: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
《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局有关处室:
现将《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4月8日
附件:
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
“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泰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泰州市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泰人才办〔2021〕2号)精神,制定2021年度人才工作“走进乡间田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紧扣服务“六保”“六稳”主题,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工作重心下沉,走进乡间田头,服务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着力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竞争力,促进乡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力争到2021年底,新培育10亿元级以上产业2-3个,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农业科技人才工作力量。
二、工作举措
1.梳理需求清单。4月上旬,市农业农村局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展集中梳理,确定2021年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详见附表)。4月底前,各市(区)围绕本地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乡村特色产业核心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品牌及人才、技术需求等情况,梳理汇总需要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形成需求清单。
2.组建专家服务组。5月底前,各市(区)针对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当地人才办,从乡土人才、科技镇长团以及省“333工程”、市“311工程”培养对象中,遴选涉农人才,分类别组建相关专家服务小组,建立专家服务小组结对服务机制。
3.开展结对服务。6至10月份,按照“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一个小组服务一个产业”的要求,组织专家服务小组定期开展“一对一”服务,走进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地帮助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指导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地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总体安排,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做好各项协调服务推进工作。
2.加强部门配合。专项行动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扛起工作责任,主动进位,切实加强与当地人才办、科技镇长团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3.确保活动实效。各地要高度重视“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落实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具体负责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要抓紧组织需求调研,组建专家服务小组,建立定期结对服务机制,开展专家服务工作。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注重宣传典型案例,切实扩大活动影响,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市农业农村局将定期对各地专项行动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请各地于4月17日前,将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发至邮箱409841966@qq.com。联系电话:86893949。
附表: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附表:
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市(区)
产业名称
靖江市(2个)
休闲食品、草莓
泰兴市(4个)
生猪、肉鸭、江沙蟹、苏翠梨
兴化市(5个)
香葱、大闸蟹、稻米
海陵区(农业开发区)(2个)
种子种苗、罡杨鲜花小镇智能花卉
高港区(1个)
鲜花园艺、动物疫苗
姜堰区(2个)
特色菌菇、溱湖簖蟹、肉鸡
县农业农村局:
XXX村位于白于山腹地,距镇政府驻地以南6公里处,总土地面积21.2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529户,2298人;耕地13032 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为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该村集体经济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并于今年建成了产品交易平台和电商平台,该联合社现有提升机3台,炒锅1个,榨油机1台,滤油机2台,精炼机1台,电动石磨1台,荞麦制糝机1台,玉米脱皮机1台,碾米机1台,包装机1台。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经XXX村“两委”研究决定,对XXX村集体经济进行再发展壮大,具体实施项目如下:
1、新建厂房1座,库房1座,消毒间1间及完善消毒设备;
2、购买荞面刷粉机1台,精选机1台,清理机1台,电动筛1台。
实施上述项目共需资金50万元,由于镇村财政困难,无力解决,现恳请贵局给于帮助解决所需资金为盼。
专此报告!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asonanger”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4月23日,县政协主席鲁晓芳带领部分县政协委员深入西岔河村、谭家河村、十亩地村、五四村、郭家坝村和龙寺村,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情况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镇办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发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使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乡容村貌明显改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及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办、组织部、住建局、环保局等23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先后制定印发了《佛坪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18—2020年三年行动方案》《佛坪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职责。同时各镇办及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为保障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多措并举、抓点示范,充分发挥样板作用。各镇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统筹推进”的原则,均选择1—2个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作为整治工作推进示范村,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如,袁家庄街道办成立了检查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责令限期整改;西岔河镇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月检查、月评比制度,实行流动红旗管理制度;陈家坝镇实行“门前卫生”三包制度,明确了村民的责任义务;大河坝镇、石墩河镇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标准,实行“红黑榜”动态管理。通过抓点示范,为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了带动作用。
(三)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大环保项目建设投入力度。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整合力量,累计投资7278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垃圾热解气化站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67个,积极为各镇村配备垃圾车、垃圾箱,为各户配发垃圾桶等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基本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办转运、县处理模式。二是不断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积极探索制定卫生保洁等制度,各村均配备了2—3名保洁员,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三是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各镇办紧盯农村集镇、移民小区、交通要道和人口集居区域,通过扎实抓好“八清一改”、切实做到“八不八保”,利用“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积极组织开展“村庄清洁攻坚战”“生活垃圾歼灭战”“庭院卫生保洁战”“乱贴乱画乱搭乱建清理战”等特色活动。同时,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通过通报曝光、建立红黑榜、下发督办单等方式,定期对全县7个镇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各镇办、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积极性。通过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广泛宣传、正面引导,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办利用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意义及有关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县44个行政村累计悬挂张贴标语98条,召开群众会议53场次,通过移动公司群发短信10万余条,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法和工作亮点先后被《陕西农村报》《汉中日报》省市媒体刊载,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体向好,但与新农村建设及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制约,我县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所需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且仅仅来源于财政资金的投入,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镇村受制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环境整治难度较大,目前全县各村不同程度存在主导产业弱、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等问题,致使各村自筹资金整治环境卫生的能力不足。
(二)工作推进不均衡,环境整治不彻底。一是部门、镇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均衡。个别部门和镇村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从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高度去认识和站位,存在等待、观望心态,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性、临时性的层面。二是部分镇村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排乱倒现象仍比较严重。三是部分移民集中安置点绿化率低,质量不高,环境美化不够。
(三)协调配合不紧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环保、住建、水利、林业、旅游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不够,没有形成“一盘棋”的思想。二是缺乏有效考评奖惩机制。目前,各镇村还缺乏长效管理、监督和奖罚机制,存在时松时紧的现象。三是大部分村聘用的保洁员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相对松散,缺少考核、监督、激励等一整套机制。
(四)宣传教育氛围不浓,群众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差;加之宣传教育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对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认识不足,配合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识不强,等、靠、思想严重,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影响了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统筹资金、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各类相关资金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得到充分显现。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的争跑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垃圾处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硬件基础。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探索通过村企协作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并积极探索政府直接购买服务的模式,委托专业公司参与环保设施管理维护工作。三是按照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通过“一事一议”和以免代奖的办法,向村民适当收取垃圾污水治理费用,由村级集中管理使用。四是正确处理发展和治理的关系,充分认识农村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发展养老养生、休闲观光等产业,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改善的良性发展。
(二)明确重点、厘清责任,确保整治工作统筹推进。一是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重点围绕整治环境污染、完善基础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划,并综合考虑各村地域分布、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设定整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要进一步细化各镇办、各职能部门及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和责任,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扎实开展“八清一改”,做到“八不八保”,着力解决全县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二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制定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切实解决农村环保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确保各类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作用。三是加快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资源持续利用。四是严格按照《陕西省异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县委、政府要求,积极推进旧房拆除、旧宅腾退、土地复垦工作,拆除闲置破旧房屋,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面貌。同时加强对群众集中居住点公共绿化的建设力度及农户庭院绿化美化的指导,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一、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原则和目标
水库垃圾围坝整治按照“全覆盖、重清理、建机制、防反弹”的要求,切实做到水库垃圾围坝排查及时、措施得力、整治到位,确保水库垃圾围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保证水库大坝环境优美、水质良好。
三、整治范围
全县注册登记的63座大、中、小型水库。
四、整治行动时间
整治行动时间为2021年4月~11月。
五、整治工作步骤
(一)排查建档
1.时间:2020年4月1日-4月30日。
2.主要任务及要求:对全县水库环境情况、垃圾围坝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按照一库一档案建档,全面掌握水库垃圾围坝情况,由水利局运管防御科全面负责核查落实。
(二)重点整治
1.时间:2020年5月至9月。
2.主要任务及要求:根据核查情况,各水库管理单位对辖区内水库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巡查检查力度,按要求持续开展水库垃圾围坝重点整治。
(三)检查整改
1.时间:2020年7月至10月。
2.主要任务及要求:水利局组成专项检查组,对各乡镇整治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限期进行整改,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六、工作要求
1、认真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水库垃圾围坝整治工作是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项具体举措。要确保“及时发现、及时组织、及时整治”,积极开展水库垃圾围坝整治工作,彻底消除垃圾围坝,形成水库垃圾围坝整治工作长效机制,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达标。
2、要对辖区内所有水库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对发现垃圾围坝问题要建立责任清单制度,落实水库管理单位具体责任人,限期完成清理整治,水库管理单位加强日常巡查管理,一旦发现水库管理范围内有漂浮物,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打捞清理,防止出现大量垃圾围坝现象。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上级“无违建”创建和“四好农村路”建设会议精神,总结前期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工作任务,鼓舞干劲。刚才,X已经布置了工作,四个单位也进行了表态发言,X也作了重要指示,希望各村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好。下面,我就抓好“无违建”和“四好农村路”的下一步工作提四点要求。
一、肯定成绩,坚定工作信心
前期,在创“无违建”、“四好农村路”等各项工作中我们开展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今年1—6月三改一拆工作中,同志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全身心投入,在全区打响了大围墙整治的第一枪,拆除大围墙52处,完成拆违面积15万余万方,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的拆违任务,处于全区前列。再比如在前面两年美丽公路建设完成X共70.6公里,X省道实现优化提升,获评X,在连续两年获得全区第一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四好农村路”改造力度,完成X规划方案设计,完成病危桥改建工程设计并进场施工,交通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前面的基础上,各村各部门在新形势下要坚定信心,继续坚持把创“无违建”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作风,推进XX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凝聚共识,咬定工作目标
深化美丽建设,争创“无违建”和“四好农村路”是区委、区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维护公平法治、促进村镇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我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前期,我们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现在这场战役已经打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我镇的拆违工作和“四好农村路”总体形势还是不容乐观。
在创无违建方面存在整体推进不快、存量违建治理不彻底、新增违法建设没有完全遏制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区三改一拆办的指导下,拉高标杆,全域整治、整村销号,以通过创建“无违建镇”为基础,做出我们自己的标准。苦三年不如干一年,我们要以空间换时间,腾出更多时间谋划全镇发展。
在“四好农村路”方面存在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加强、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找准问题,抢抓机遇,在区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力争取国家政策,用活用够区里的政策,按“四好”标准,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统筹规划工作。争创全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样板。在我镇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项目落地、民生改善和形象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强势推进,抓实工作举措
创“无违建”和“四好农村路”建设都是农村最基层的工作,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同时这两项工作也是检验我们农村工作实效的具体工作,既然我们目标已明,必须要上下同心,强势推进。一是声势再造大。声势越大、阻力越小。把创“无违建”和“四好农村路”工作的声势再造足,在全镇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同时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村民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到这两项建设工作中来。二是力度再加强。力度越强、支持越大。镇里要加大督查和曝光的力度,加大整治管理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各村、各部门要把创“无违建”和“四好农村路”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加大力度狠抓拆违拆乱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推动这两项工作取得实效。该拆就拆,绝不手软。三是标准更严格。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在区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村庄要以“无违建村”创建标准,企业要以产业提升的要求,创建工作要公平公正。围绕“强在建设、精在管护”高标准实施“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坚持建、管、养、运四轮驱动,有效提升我镇农村公路的安全通畅水平,满足百姓出行要求。
四、落实责任,确保完成任务
一、防控目标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的原则,做好防范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输入,以及我镇境内发现散发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提高疫情防控水平,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工作内容
(一)落实应对疫情机制
1.人员机制。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卫生院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治检测等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组,负责本镇疫情防控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置工作。镇卫生院组建疫情应急处置机动队及医疗救治技术组。
2.技术机制。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卫生院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负责对本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全员培训;制定应急演练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3.医疗救治机制。指定镇卫生院为镇级定点收治医院,落实疑似患者的初诊、转诊及抢救设备、药械、防护用品等物资准备,开展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进一步规范收治流程,做好“战时”准备。
4.应急物资机制。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卫生院做好相关检测试剂、耗材、消杀药械、抗病毒感染药物、抢救药品和防护用具的储备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储备适量的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器械、消毒药品等。定点医疗机构要做好床位、设备、设施、药品、防护用具等储备工作。
(二)强化疫情监测与报告
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卫生院密切关注国内外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开展疫情风险评估,及时调整监测与防控策略。镇卫生院要强化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和报告工作,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要第一时间报告,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病例主动搜索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工作,切实做好疫点消毒处理工作,严防疫情扩散蔓延。镇卫生院要加强对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的技术业务指导。
(三)做好切实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各村(居)委会及相关部门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协调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每天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对出现异常临床表现者,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排查工作。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未出现异常症状,则解除医学观察。
(四)做好社区和重点场所防控
各村(居)委会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社区、车站、学校及托幼机构、大型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正面引导,指导公众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出现肺炎症状后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无疫情发生的地区主要采取防输入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延缓疫情传入社区。疫情发生的地区要采取及时发现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阻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五)强化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
卫健、教育、文化、宣传等部门要有针对性普及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提示等科普知识,提高全镇的防控意识和能力,稳定社会情绪;宣传、派出所等部门要开展舆情收集、研判和报告,根据疫情变化和社会热点及时解疑释惑、回应关切,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不稳定性苗头问题。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组织领导机构。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秦里军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海强为副组长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防控办公室、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环境卫生消杀组、舆情宣传组,防控办公室设在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根据疫情形势研判情况,报请镇党委政府启动协调工作机制,负责指导和协调全镇疫情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对全镇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落实和严重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大范围全镇性疫情暴发流行的要严肃追责。各村(居)委会及相关部门要组建本辖区、本单位工作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具体主要职责
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制定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成立防控救治组;开展疫情预警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组建、培训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加强预防控制、诊疗技术方案的学习培训和组织实施;开展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开展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检测、医疗救治等应急处置工作;依法提出隔离、医学观察、等建议,搞好医务人员防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发生;及时收集和上报相关疫情信息。
宣传部门:正面报道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普及防控知识。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监督,回应社会关切,视情适时公布政府应对举措。
公安部门:加强与疫情相关社会动态的监测,依法、及时、妥善处置与疫情相关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依法查处制造、散布和传播有关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实信息。
社会事务管理部门:根据疫情动态旅行景点健康提示和旅行限制建议。
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部门:指导企业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特别要做好与中高风险地区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人员和务工人员的摸排工作并及时上报卫健部门。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加大各类涉及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药械和广告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
市场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落实通风、消毒措施,规范活禽交易。
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部门:根据疫情发展和应急处置要求,督促车站等公共场所以及交通工具的交通卫生检疫消毒工作;协助相关部门依法追查有关人员和密切接触者;优先运送紧急救助物资和疫情处理人员。
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教和防护工作,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农业综合服务部门:加强家禽家畜养殖的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林业部门:规范野生动物养殖,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贩运、交易。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ouyacai”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及需求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及需求调研报告
山西省祁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发展位居前列,为了进一步促进祁县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由祁县农机中心分管机械化副主任为组长,办公室和推广站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针对全县猪、牛、羊、鸡养殖机械化现状,深入到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区、养殖公司进行了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需求情况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县畜牧机械化情况全面摸底,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祁县畜牧业养殖基本情况
祁县畜牧业发展位居前列,养牛产业尤为突出,是“三晋养牛第一县”,今年全县畜牧业经济运行平稳,据统计年报,今年全县生猪存栏8.68万头,出栏15.45万头;牛存栏5.95万头,出栏9.56万头,奶牛存栏2.19万头;肉牛、奶牛存栏名列全市前列;羊存栏16.6万只,出栏15.4万只。蛋鸡存栏200万只,肉鸡存栏 99万只,出栏454万只,奶产量80735吨,禽蛋产量27978吨,肉类产量40564吨,畜产品综合产量149277吨。畜牧业生产整体平稳,稳中有增,猪饲养量比去年增长4.3%,羊饲养量比去年增长6.6%,鸡饲养量比去年增长10.8%,禽蛋产量增长21.6%。畜牧业总产值达35亿元。
到今年年底,我县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发展到65个,奶牛养殖龙头企业6个,生猪标准化育肥场发展到87个,饲养量在5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37个,10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22个,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321个。
适宜的气候,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使祁县成为真正的“牛”县。随着养殖机械化的发展,农机与养殖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推动了畜牧业技术集成化,劳动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发展成熟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
二、畜牧养殖业规模及机械化现状
项目实施促进了全县畜牧业发展壮大,今年畜牧业把规模养殖发展作为作为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要求,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合理利用上级各类扶持资金735万元,扶持龙头企业投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充分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产”类型的土地发展规模养殖业,今年集中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产”类型的土地近800亩,新建成标准化猪场5个,增加仔猪生产能力2.5万头,育肥猪3.5万头。新建成肉鸡场2个,新增肉鸡出栏250万只。扩建3万只以上蛋鸡场五个,新增蛋鸡存栏20万只。新建200头以上肉牛标准养殖场五个,增加肉牛出栏1500头。新建出栏5000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一个。出栏百万只的肉鸡场、出栏两万头的生猪养殖场是迄今为止我县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养殖企业。另外,今年内蒙优然牧业已与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北左村规划土地500亩,将于近期启动存栏达5000头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我县的畜牧业作为联结土地、林业、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中间环节,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出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亟待畜牧机械化提高,畜牧业分为鸡、牛、羊等全程机械化的作业环节集中在饲喂、粪便处理、环境控制、挤奶等环节。畜牧业饲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畜牧业全程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生猪养殖,从饲料粉碎、搅拌、喂养、供水、出粪等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粪便处理方面还存在机械化短板。牛羊养殖,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小型粉碎机、搅拌机、铲车,牛喝水、清饲料收获机、清粪车、拌料机、撒料车基本实现机械化,粪便处理机械化有待提高。养鸡业使用的机械有负压风机、上料行机、利粪机、循环泵、铲车、纵横向传送带储粪设备、料塔、温控设备、环控设备、粪化处理机,缺少鸡蛋捡拾机械等。畜牧机械方面输送卧床设备、饲料清扫机、鲜奶运输车先进机械化设备需求量大,养鸡捡蛋环节需要机械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全程机械化水平比较低,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②机械设备与国内外先进机械设备差距较大;③冷藏储存运输设备经济性、适用性不足。
三、促进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农机与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机、畜牧等多部门多个技术领域,关系到畜牧业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协调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托项目组织涉农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参与项目实施,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与人文;乡村特色;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1-0103-05
[作者简介]桂俊荣(1974—),女,湖北武汉人,艺术学博士,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研究中外设计思想及其理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新农村乡村规划研究”(10YJC76002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新农村建设从前期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新农村建设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渐从“上楼”、“强拆”走向注重科学、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彰显地方文化,突出乡土生态的乡村特色建设。乡村特色建设强调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保持农村环境生态,凸显地区经济特色提升农村经济实力,重视发展地方文化,发掘村庄历史文脉。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与村庄生态特色建设
中国在发展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造成的二元结构模式导致城市与乡村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户籍、物质供应、就业、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造成城乡发展失衡。进入21世纪,这种城乡对立模式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提上日程。从城乡问题提出到现在,中国新农村建设从理论探索层面进入到实质建设阶段。在经历大拆大建后,农村出现大量“新”房、中西合璧式洋楼,农村呈现“崭新”的面貌。同时,农村原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村呈现出从南到北“全国化”的统一面貌。现代都市中的钢筋水泥将人与人、人与自然隔离开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走入乡村,体验农家生活,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热。新农村建设是以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为方向,还是保留农村独有的面貌?这一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新阶段需要明确的关键问题。乡村特质问题引起普遍关注。
乡村特质是指乡村这一聚落空间中自然生态景观、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结构所具有的特性,它区别于城市聚落。新农村建设中对乡村特质的突出与彰显成为形成乡村特色的关键。乡村由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两个层面立体建构起乡村特质。物质层面具体体现为村聚落空间、乡村生态空间、乡村基础设施空间、乡村服务设施空间;非物质层面表现为产业与经济、社会组织及乡土文化等。乡村特质所凸显出来的是农村生存环境的生态和谐以及村庄文脉的清晰路径。这是当今农村政府工作的重点。
二、村庄生态特色建设的理论维度与实施举措
(一)物质空间
从物质空间层面来说,乡村特质更多地依托乡村聚落空间和生态空间得以呈现和展示。乡村格局、街巷肌理、院落构成、建筑形体色彩等将时间与空间有机融合,构成了乡村独有的聚落生态空间。
1.乡村格局与街巷纹理
乡村聚落形成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人类最初择地而居时,基本都会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的适宜性及生活便捷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针对乡村具体情况,在实施撤村合并的非移民新村建设规划要尊重乡村现有村庄格局,有针对性地解决格局存在的问题,不需要通过建设完全改变村庄格局。如浙江兰溪的诸葛村,堪称是古村落良好生态格局的经典。村中水系发达,与村落民居布局有机融合,形成良好生态空间。自建村以来,这种生态空间为生存于此的居民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营造出优越的生存环境。新时期,这种具有独特生态空间的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区域。①以此为借鉴,在延续这种良好生态空间的基础上,新农村规划建设可着力突出乡村街巷纹理特色,营造具有乡土气息的人居生态环境。通过篱笆、石板、竹篱等形式突出乡村街巷特色,强化阡陌交通、巷道相连、墙头栉比、青石路延伸这些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乡村特征。
2.院落建筑
由于我国地域范围极广,受一定文化影响所形成的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识别性极强,譬如陕西的窑洞,的碉楼,土家族苗族的吊脚楼等。它们一方面表征了地域文化,另一方面也成为地域差异最为鲜明的标识。这种民居院落形式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区域形成,作为有形的文化形态构造独具特色的村貌。在新农村建设中,大面积对旧建筑进行拆除改造,虽然能重返展示新农村的“新”面貌,但在很大程度破坏了村庄本有的环境空间,也消解了区域乡村民居特征。所以,如何处理新旧民居建筑,抑或是对村庄面貌的定位,将是新农村村庄特色呈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居院落在形成之初就契合了该地的自然环境,成为居民对抗自然环境,营造优越生存空间的最佳形式。譬如,黄土高原土层厚且松软,同时这一区域气候干燥少雨,窑洞就充分利用这一区域多土少木、雨水偏少的特点,依势而开,或沉入黄土塬下或靠崖而凿,营造出冬暖夏凉的生存空间。对院落建筑的处理可遵循乡村原有模式,在建筑体量、色彩、构造空间等方面强化乡村形貌特征及色彩特征。在村庄的规划建设中,对院落建筑的处理需要遵循村落与环境所建构起的生态和谐原则,院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有机融合。
(二)非物质空间
诚如先生在《乡土中国》陈述的,乡土性构成了中国农村的本质。①农村的社会组织形态及文化形态有别于城市,乡土性是乡村非物质空间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承袭、熟人人际交往空间、农业经济模式等。
中国农村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族、孝亲等伦理思想观念。也正因为此,很多现代学者都强调,中国伦理道德传统在农村。虽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是其社会组织基本上延续了以宗亲血缘为基础的社会构成模式。这一点在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就能够清晰看出。现在农村建筑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民居中三间式的传统民居格局(中间为客厅,两边设厢房)虽不复存在,但是,人们在客厅或多层建筑顶层仍保留着家庭神龛的位置。这种神龛最早为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神圣空间,是家庭生活中多重神化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物质呈现。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对祖宗的尊崇。对祖宗的追慕及尊崇是农村日常化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血缘宗亲关系的确认。尽管新时期血缘宗亲维系的农村社会及人情网络出现很多新的情况,但是,乡村民居中祖宗位置的留存即表明中国农村中仍存在较突出的血缘宗亲观念。这种观念虽然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在宗族伦理观念较强的几个区域仍是维系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力量。②从21世纪初期开始在全国农村蔓延的续谱活动,也是中国农村基本社会组织关系的写照。很多地方新修的祠堂成为宗族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新农村村民活动中心。随着国家权力和法制管理逐渐取代地方伦理道德力量,乡村人际关系逐渐松散,熟人社会变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需求主导下的关系模式,乡村社会组织向现代村治模式转变。
在转型的过程中,要通过规划建设强化中国农村乡土性特质,确立以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民艺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模式,进一步彰显乡村生态环境中的特质。应配合乡村文化建设,利用乡村现有自然资源,寻求自然资源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在强化乡村自然健康、绿色生态特质的基础上,着力于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及经济振兴。
三、江西井冈山市大陇镇乡村生态特色规划实例
井冈山市依凭井冈山,拥有极好的生态环境,山体葱茂,水资源发达。大陇镇位于井冈山市东南部,东临茨坪,西接葛田乡,北部毗邻茅坪乡,南部与湖南炎陵县隔山相邻。大陇镇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革命战争时期,大陇镇辖区建立了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农村建设改制后,大陇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是大陇镇政府所在地。由于大陇乡位处镇政府,因而在上一轮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都较该镇其他村更好。
2013年井冈山市制定新的《村庄规划》,总体上确立了井冈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总原则和总体规划方针。③井冈山市针对25户以上自然村进行新农村规划,未来将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每一个村庄。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中,大陇镇投入近400万元打造大陇镇中心区域建筑特色(如图1左)。临街房屋统一规范,楼高不超过四层,白色墙壁,檐部统一为青色砖,窗棂设朱红木质镂空窗框。对街道道路进一步建设,协调街道房屋,做到“有出头,有绿化”,街道不占民居门前空间,房屋与街道间有绿化带分隔(如图1右)。同时,大陇乡积极参与井冈山地区红色生态旅游区域建设,着力发展旅游经济及特色生态自然经济。
结合大陇镇的现状,针对井冈山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地对其生态空间及文化空间进行了综合规划。大陇乡朱屋组所在位置较为优越,是大陇镇镇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集市、通讯、学校等相对齐备。该地与湖南省接壤,集市活动频繁,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商客逗留。同时,该地紧邻井冈山风景区,未来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综合各方情况,该镇的规划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不改变村庄聚落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村貌改造、硬化道路,根据民居状况对现有民居进行保留修整、拆除重建等。对主干道实行加宽处理,不占农田,总体上不改变道路走向。道路硬化采取分级处理,入村主干道实施水泥硬化处理,村中各户交通的小路采用鹅卵石或当地石材铺设。
(二)保留村庄文化特色。村庄入口加油站后有近十棵古树,为该村风水树,最大树龄约为200年。这一区域具有中国传统村落村口的基本生态特点。规划中将该区域建成小型的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古树分布情况和地势特点,将绿化带进一步扩展延伸,打造一个绿色走廊。结合村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将这一区域建设为村民活动广场的绿色天然背景。村民活动广场配合当地文化发展及传统文化宣传,采取弧形舞台造型,可作为地方剧赣剧演出场所。为适应该区未来发展,在村民活动广场旁的桥林路建四层楼高的商务酒店,配套停车场等设施。建筑外观风格与大陇镇镇中心建筑风格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