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绿色农产品背景

绿色农产品背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1: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绿色农产品背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绿色农产品背景

第1篇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模式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农村上网人数得到了飞速增长,但是因为我国不同地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有所不同,农民群众使用电脑的水平普遍较为有限,导致农村地区信息化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随着由于手机设备的日趋普及,我国农村群众的手机使用已经得到了普及,而手机具备了普遍性以及便捷性的优势,能够为解决农村信息化条件不高的问题以新的机遇。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的势头良好,已经初步形成了不同渠道、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体系,让农村地区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但是,因为一直以来受到农村地区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我国农产品流通还是处在消耗偏高与效益较低的低层次环境之下,这显然难以适应于当前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此情况下,通过将移动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营销进行结合,能够切实削减过多的中间环节,这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控制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健全完善,从而能够切实解决以往农产品销售模式之下的大量问题。

1.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

所谓移动电子商务,主要是指运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联结无线网络技术所构建而成的移动电子商务运转机制。通过移动电子商务,能够提供包括个人信息服务、金融交易、网上买卖等各类商务活动。

2.农产品营销中引入移动电子商务的可行性

一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已使用电子商务手段来开展农产品营销工作。如今,我国移动电商的交易额度不断增长,而且推动了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引入电商的状况变得愈加频繁起来,例如,四川地区的农民擅长于销售辣椒,而云南地^的农民则擅长于销售鲜花,以上均为运用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的榜样与典范。二是农产品移动电商具备了非常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鉴于基础设施的持续健全,我国农村地区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人数尽管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因为购置电脑以及上网的费用相当高,造成了使用台式电脑的人数增加相当慢。在此情况下,手机等移动终端却能够极好地解决该难题。因为手机上网极为便利,且资费相对来说较为便宜,性价比相当高,让农民群众觉得十分便捷,故而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如今,智能机已经是十分适宜于经常在室外劳作的农民群众使用,这已成为农产品电商的重要载体之一。当今,中青年农民群众利用移动终端的人数在快速提升,这是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之中的潜在的非常大的客户群体。三是具有非常强的移动网络信息的支持。农民群众们运用移动终端就能够得到诸多高效化、实用化的营销信息,其所依托的主要是强大的移动信息网络体系。以上信息主要有农产品供应、需求以及价格等信息。农民群众还可运用网络平台以订制相应的农产品信息。运用网络平台之中的信息,可以用于指导农民群众的生产计划,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四是移动网络的运用门槛不断下降。在以往的农产品电商营销之中,农产品的买卖门槛相当高,主要包含了硬件与软件,且农产品网站的信息调整速度偏慢,买卖双方无法做到在线实时交易,从而导致传统农产品电商发展速度缓慢。在移动电子商务条件下,买卖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相互沟通交流,而且移动终端设备的价格还在持续下降,加之各大移动运营平台所实施的各类促销与优惠等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体验到了移动商务所具有的好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农产品移动电商的良性发展循环。

3.移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模式

一是农产品营销的现货交易模式。农产品移动电商的现货交易,主要是指以移动电商平台为主要依托,农产品销售与购置的双方,通过电子订单与电子汇款等形式来开展农产品配送与交割等活动。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之中,买方与卖方均为系统之中的用户,在用户用自己的账号登录之后,即可轻松自如地在交易栏目当中选择自身需要的各类农产品。双方还可使用电子邮件形式来实施商务方面的交流活动,一旦双方谈好之后即可实施现货交易。为切实避免今后产生合约纠纷等情况,买卖双方的信息往来,系统不会进行物理上的删除,只是实施逻辑上的删除,且所发送的货物可以由用户所选的物流企业实施配送,购买者可随时进行跟踪。二是农产品营销的远期合约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可以称得上是移动电商农产品所具有的特征。利用这一平台,买方与卖方可以签定远期买卖合同,该合同可以由系统实施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为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交易,交易合同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可进行彼此交换,也就是不同的合约拥有人士可实施合同的交换。自然,合同之交换一定要经过双方的许可,且交换记录一定要具备合法性,双方一定要签订明确的合同,从而避免今后出现经济上的纠纷,而系统所提供的标准化电子合同具备了法律上的效力,能够切实保障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性。三是农产品营销的涉农服务。农产品移动电商主要是以农产品为依托的,所针对的是农产品信息技术方面的服务。电子商务中最为重要的涉农服务是进行招商引资,为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产品项目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注册用户信息以及发送短信等各类形式即可快速完成。同时,在农产品生产之时,肯定会产生技术上的不足,这就需要建立起专家服务制度,一旦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即可和技术专家们进行在线交流,力求圆满地解决问题。四是农产品营销的信息。农产品移动电商的主要营销目标是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因而及时农产品显得必不可缺,主要信息包括了农产品价格、走势和不同农产品之介绍等内容,从而为买方与卖方提供涉农产品的各项信息,用户可使用手机以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查阅与交流。

4.移动电子商务下推动农产品营销事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4.1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营销

在移动电子商务下,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是一条很好的销售途径。主要应当顾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怎样让绿色农产品能够快速进入到市场之中;另一方面是一定要把绿色农产品之中的绿色标志全面展现出来。对鲜活绿色农产品或者大批量绿色农产品来说,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甚至采用直销的方式,切实缩短流通的途径以及时间,降低绿色农产品被破坏的情形。所以,农产品企业一定要全面拓展绿色农产品销售的方法。具体来说,应当依据绿色农产品的产业链之延伸以及流通环节之多寡以挑选农产品营销的方式。一是要切实加快移动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政府要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地区移动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进程,从而形成覆盖广大农村的移动网络和与之相配合的组织,大力培训农民群众运用各种信息化设施的实用技能。二是要认真实施农产品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培训,积极培养高素质农民人才。要全力发挥出移动电子商务通信的突出优点,指导农民群众在移动电子商务背景下开展农产品贸易营销类活动。三是要不断强化农产品数据库创建工作。要不断提升农产品数据库资源的开发能力,各地要依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及时而顺利地开展信息化数据交换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创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机制、物流监控平台,从而推动绿色农产品营销取得更好的成效。

4.2努力建设移动电子商务终端第三方物流体系

积极组建农村地区的移动电商第三方物流体系,农民群众以及农产品企业只需要在移动网络商务平台之中物流信息即可。购买者可以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只要被选中,即可开展农产品物流。这一物流运行方式,能够让农产品的生产、包装、保存以及营售等诸多环节均变得更为系统化,以求抑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最终实现买卖双方与第三方物流等三方的共赢。

4.3持续扩大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客户群体

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唯有掌握了数量最多的用户,才能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能够实现该目的,就应当不断强化对移动电商的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普及有关知识,并且致力于提升移动电商在广大农户之中的信赖度,不但如此,应当致力于提升对农民群众的素质教育,提升农民群体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让农民们能够掌握与之有关的专业技术,让其切实理解移动电商的重要性以及可靠性。这样才能培养起新一代农民,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实现全面普及。

4.4努力解决移动电子商务关键技术

虽然我国的移动网络技术正在不断进步,但是因为移动设备的屏幕过小、移动网络技术不够稳定以及上网速度偏慢等成为了影响农产品移动电商发展的重要技术制约因素。笔者觉得,可运用以下形式来提高移动电子商务终端的效能:首先是要面向农民生产与销售农产品之特点来提供各类移动互联网终端服务措施,从而让农民群众能运用移动终端来免费得到各类实用性信息;其次是积极开发与利用无线频谱并且发挥出其功能,通过不断拓展农村地区的无线网络覆盖的地区,提高移动网络的传输速度;最后是积极改进移动终端类产品的功能性设计,形成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移动终端体系,比如,更为便利的文字输入等功能,更为快捷地得到农业类APP具有的功能等,从而让移动设备能够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第2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产品;营销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软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1411058I-12)

随着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营销也随之而具备了更加宽广的销售途径。虽然如今对发展乡村旅游行业的研究成果正在变得愈来愈多,但是涉及利用乡村旅游来提高农产品营销质量的研究却十分少见。就农产品销售的意义而言,运用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我国的农产品营销打开更为宽广的销售途径,这对于切实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产业的全面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的全面集约化发展等都具备了极为重大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运用农民群众的增收以促进“三农”问题更好地解决。但是,基于乡村旅游视野的农产品销售还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能够加以借鉴的内容都很少。在此,笔者试图从乡村旅游加以切入,从而探讨农产品营销的具体策略。

一、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鲜明特征

乡村旅游具备了不同于别的旅游方式的重要特点,突出表现为对生态所进行的执著追求。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度政治变得愈来愈高,而农村地区是脱离城市而单独存在着的一种自然景观地点,具备了城市无法具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所以,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乡村旅游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上:

一是具备了即时性的特征。农产品从生产至销售往往会存在相应的时间差,乡村旅游角度下的农产品销售却能很好地消除这一时间差,能通过消费者们的亲身乡村游而为各类农产品所实施的营销提供更加多的便利性。通过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卖点就是能够确保自身具有原汁原味的品质,所以能够推动乡村旅游者们实现就地性的消费。

二是具备了地域性的特征。饮食文化游可以说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亮点之一。饮食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具备了最为直接的联系。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这一特点充分表现为我国的地大物博以及民族特色鲜明。所以说,我国的饮食文化自然也就具备了十分显著的地域性差别。有鉴于此,我国不同地区推出的乡村游自然也就具备了农产品类别上的差别。所以,我国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销售也就具备了十分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对大量外来游客而言,具备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会具备更加高的吸引力。

三是具备了体验性的特征。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始终在持续提高,对农产品等产品所具有的新鲜感已不复以往那么强烈。对广大游客而言,乡村游之重点是运用参与而得到相应的体验感。在这一新形势之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必须紧紧跟上市场发展的导向,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旅游过程之中体验性活动的策划工作,例如,可通过农家乐中的垂钓和采摘等具有农趣的活动,就能够很好地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工作,而且还能切实满足广大游客在体验上的需求。

四是具备了营销成本较低的特征。农产品销售如果能够结合乡村旅游来实施,就能够在广大农民群众和消费者间直接创建相互联系之途径,自然也就能够减少大量中间性环节,所以自然也就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而且还可保障农产品处于新鲜的状态下,有助于吸引消费者们予以购买。

二、在乡村旅游中推进农产品营销的必要性

鉴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行业之中的农产品销售也在持续发展,能够进行体验的乡村农产品变得愈来愈多,例如,采摘、垂钓以及制作小手艺等均已经成为了新兴的乡村旅游农产品体验形式。我国的旅游类农产品通常均具有相当强的地域性特征,位于不同的地区就会拥有不一样的民俗,自然也会出现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所以,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自然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特点。和普通产品的营销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的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之中的产品购置以及消费同步实施的,所以乡村旅游农产品的销售相当地直接,能够切实减少流通当中的各类成本。农民群众把自身农产品直接地卖给游客,比如,农家乐即是由农民群众直接给游客们提供餐饮以及住宿等服务,而浓郁的乡村风土人情以及民俗文化正好能够吸引游客们驻足与停留。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营销能为农村地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农业产业c乡村旅游行业一样均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乡村旅游迫切需要吸收大批量劳动力,吃、住、行、购等均需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乡村旅游则能够吸收非常多的本地劳动力资源。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大量农业类项目均可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来加快发展,并且积极改进农村地区的生产以及生活环境,进而建立起规模化的产业与特色化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所具有的综合效益,最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基于乡村旅游的农产品营销实施策略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如今,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农产品销售形式。对初加工类农产品,比如农家所自产与消费的农产品来说,传统意义上农户家往往均设置了独立化的庭院,建有专门开辟起来的果园或者菜园,所种植之蔬菜或者水果等往往都是使用饲养小动物的粪便来进行施肥,对果蔬所进行的病虫防治等也会运用人工方法来实施,这样一来,生产出的蔬菜以及水果通常都是新鲜和健康的。能够把果蔬农药残留降至最低限度上,从而能够达到国家绿色以及无公害之标准,不仅能够切实降低农产品养殖的成本,而且还能确保农产品的过硬品质。对深加工类农产品来说,在达到了产地环境质量的标准之后,还需对其实施绿色化包装,农产品包装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传播绿色健康信息的重要作用。农产品包装的绿色化通常是指包装材料实现绿色化,也就是要利用环保型包装材料,制定出绿色的价格,并实施绿色促销方式,从而形成农产品企业的绿色形象。

(二)实施农产品服务营销策略

为了能够实施好农产品营销工作,必须强化服务,改进乡村旅游中的餐饮和购物等环节就是服务策略的重要体现。一是要加强乡村旅游中的餐饮服务。乡村地区的烹饪水平有限,那些不够规范的餐饮服务方式必然会损害到广大消费者们的体验行为。对厨师、服务员等餐饮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显得极为必要。同时,还有一些消费着们觉得体验型自助式烹饪需要加以推广应用,一旦能够实施,必然能够提高游客们的体验性,从而更好地刺激消费者们消费与购买当地农产品的欲望。农产品可以说是乡村旅游过程之中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乡村旅游的发展,肯定能够推动本地餐饮行业实现新发展,这样一来自然也就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产品销售工作。为进一步挖掘特色化的农产品,把其打造成为当地乡村旅游过程之中餐饮业的重要招牌,就应当切实规范餐饮业的操作行为,不仅应当确保饮食上的安全,而且还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为广大游客创设出更好的餐饮消费环境。二是要加强乡村旅游中的购物服务。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应当致力于改进当地的住宿条件,从而更好地延长消费者们在此停留的时间。这是因为游客们的旅行时间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消费数量,故应不断改进当地旅游住宿的环境,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们的安全,力求延长其购物消费的时间以推动农产品的销售。比如,河南省新郑市是一个产枣大市,该市就采取了带来游客到枣园之中赏枣和亲自打枣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游客们在免费现场品尝枣子,往往会选择购买一部分产品,或带回送予他人,或供自身食用,从而很好地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工作。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策略

不管是什么样的农产品,都具备鲜活、易腐等特征。正是出于这一考虑,造成诸多农产品经营类单位只会把营销定位在产、销的层面上,却没有考虑到对农产品的种类实施全面创新。笔者觉得,为更好地提高农产品对于广大消费者们所具有的吸引力,应当切实引入农产品加工创新策略。要依各个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分别决定是采取初加工的方式,还是采用深加工的方式。例如,对于水果可实施清洗、整理和包装等初加工手段,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保持水果所具有的外在美观性,而且十分有利于拉长保存的时间;对于茶叶等类型的农产品则需要实施深加工,比如,可以研发出浓缩茶或者速溶茶等,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农产品所具备之当地特色,也更加便于消费者们加以食用。同时,乡村地区的旅游景点在其开发是可由有关部门持续提升对于当地特色化农产品企业的营销工作支持力度,帮助其引入更加先进的加工设备或者加工技术来实施好加工创新工作,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由此而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实现新的发展。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一旦农产品缺少了品牌化效应,其营销成果必然会变得事倍功半。所以说,只要形成了乡村旅游下的农产品销售品牌,那其所产生的品牌效应必然能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回报。比如,我国的山西省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种类非常多,比如,晋南苹果、平遥牛肉、山西陈醋以及太行小米等。如果能够在以上知名农产品的基础之上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其后再运用标准化生产手段,切实整合成比较大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自然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当地乡村旅游农产品所具有的美誉度,让消费着们在消费当地乡村旅游农产品的基础上,还能领略到当地独特的乡村农耕文化,进而带来数量更多的游客。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符合广大消费们对于农产品的实际需要,加强乡村旅游业发展就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运用乡村旅游来推动农产品销售工作就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产品销售之间的相互融合,就应当全力发掘乡村旅游业中的丰富资源,切实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界限,实现农产品营销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瑞,杨翼龙.山西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与农产品交易整合发展的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3)

[2]郭剑英,邱云志.营销组织在乡村旅游产品营销中的作用探讨――以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3]张瑜.以龙江观光型乡村游为契机提升特色农产品营销力[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4]罗玲.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与营销策略――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6)

[5]徐斌,赵东平.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及品牌推广――以江门杜阮凉瓜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6(04)

第3篇

没有闲聊,更没有客套,对于我国的农业品牌发展等问题,谷建全在记者面前直抒胸臆,结合目前我国农业品牌发展实际,爽快开言。

农业部将今年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4月中旬在河南郑州要召开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大会,在这些决定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对我国农业品牌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谷建全:这个大背景,其实主要就是现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转型阶段,由过去总量不足到现在出现结构性过剩,这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消费角度来讲,过去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因此生产的农产品越多越好,因为市场需求大。但现在总量上去了,就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现象,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提高了,那么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就从过去强调量转化成了现在的追求质。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追求更多的是安全、生态、品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市场主体就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转变思路,要清楚认识到,有质量、有品牌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才有价值、才是大众真正需要的。农业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并要在郑州召开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这对强化农业品牌意识,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带动河南农业品牌建设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品牌可以乘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快速发展,这些无论是对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来说,还是对不断发展和打造农业品牌来说,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您认为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放在河南召开,将会给河南农业和农业品牌带来怎样的机遇和影响?

谷建全: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农业转型升级的任务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来讲应该是更重、更迫切的,也是更具有示范和带动意义的。另外,河南农业在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家把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放在郑州召开,我认为不是偶然的,它是符合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要求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从另一方面讲,河南是农业大省,但是农业品牌发展还不够快、不够多、不够好。这次会议的召开将对河南农业和农业品牌建设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和推动力,相信很多河南农产品品牌,或者正在打造过程中的农产品品牌将会借这次机会把自己宣传出去、推广出去。此外,由于河南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很重,如果河南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给全国做个示范,成为全国的良好典型,带动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前不久,在河南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河南要加快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您认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发展绿色农业和建设农业品牌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谷建全:河南省十次党代会确定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那么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们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问题是,转型升级要往哪里转?转什么?从河南农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转型升级主要就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那么农业的综合效益是什么呢?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绿色农业和农业品牌上。农业品牌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或者说是一个主要手段,要形成品牌首先需要有质量保证,而质量能够得以保证的前提就是绿色化、有机化、品牌化。只有这样,河南农业才能够真正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切实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因此我认为,发展绿色农业和建设农业品牌在河南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过程中,将会扮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

您认为农业品牌应该怎样打造?在这一打造过程中要避免走入哪些误区?

谷建全:首先,就农业品牌的打造而言,我觉得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就是质量。这是根本。你能不能成为农产品品牌,关键就在于农产品质量的好坏。质量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如农产品安全性,农药残留、土壤污染程度,以及产品本身内在营养成分比例、含量等,都是质量好坏与否的重要因素。第二,形成品牌需要有持续的营销策略,营销要到位。在市场上,一个品牌要想让广大消费者长期认可,就要有一整套完善、实用的营销策略。第三,品牌的打造需要挖掘产品的文化因素和价值,挖掘产品先天的文化资源。比如,河南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很多农产品在历史上都是宫廷专用,或者长期存在并流传于市场上的故事,都有利于塑造农产品的品牌。因此,我们要把文化元素的融入、文化元素的挖掘、文化元素的放大和品牌建O结合起来,使其产品影响力在市场上进一步扩大。最后,科学技术也是农产品形成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包括良种培育、生产过程的高技术化等方面,都有利于品牌的建设和形成,所以在品牌打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科学技术对品牌建设的支撑作用。

您怎么理解“农业品牌是农业市场竞争力核心”这一表述?

谷建全:目前,我国处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那么从农业来讲、从农产品发展来讲也是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农产品品牌的有无实际上体现着农产品竞争力的强弱。如果是品牌,它就意味着竞争力是很强的;如果没有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不高,那么就意味着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小、竞争力弱。所以,农业品牌实际上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从河南来讲,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培育品牌,就是要把大批的农产品打造成为全省的品牌、全国的品牌。因为市场在发生转变,过去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你只要生产出来就有人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我们国家进入中高收入这样一个阶段,人们的消费升级了,人们更青睐有质量、有品牌的产品,所以只有有了品牌,才能形成经济效益。总之,农业品牌是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目前,我国的“三品一标”农产品依然是农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您认为如何才能使其快速发展起来?

谷建全:在过去农产品短缺、总量不足的时代条件下,市场有需求,不管你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要有产量,都能销售出去,最终形成经济效益。然而,现在那种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方式,那种忽视质量安全、优质营养的农产品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了。现在,国家讲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下决心来推广o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快速发展起来。首先,国家要有一系列的激励政策,要给予“三品一标”的产品生产一定的激励措施和资金保障。其次,在市场方面做好文章,使这种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在市场上形成较高的价格,真正形成优质优价的价格机制,通过市场激励大家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第三,通过示范引领的办法引导推广“三品一标”生产。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培育一大批采用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的科技园区、示范园区、产业基地等,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先行先试,为全国、为广大农业地区作出示范。第四,国家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从事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的研发,通过技术创新来支撑这种生产方式,并把这种生产方式方法在全国全面推广开来。因此,我觉得至少要从以上这几个方面解决“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的薄弱问题。

绿色农业和“三品一标”农产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河南应该怎么做?

谷建全:目前的农产品市场,需要的就是“三品一标”农产品,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必定是以围绕绿色农业为目标。因此,河南也要顺应发展趋势,采取相应措施,以推进绿色农业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因为河南农业占的比重比较大,农业在整个产业里面还占11%左右。我们要培育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省,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简要来说,一方面要提高河南农业的综合效益,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发展绿色且效益较高的农特产品;另一方面,河南要大力推广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使其在农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上升。总之,要通过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来提升河南的农产品质量,来加快培育河南的农产品品牌,最终提高河南的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三农”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

第4篇

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作为食品,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即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减少其在食物链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此外,还应保证食品应有的营养和色、香、味、型等感官性状,无搀假、伪造,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

农产品是一切食品加工的原料,农产品品质的好坏,是否安全,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健康,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二恶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比较发达,高效农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是值得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思探究的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研究。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三个行动小组,第一行动小组负责采集农产品标本,第二行动小组负责组织实验操作,第三行动小组负责个行动小组之间的协调。

1、第一行动小组在××农贸市场选购了白菜、辣椒、扁豆、冬瓜、大蒜等五种农产品样品,并分头到自己的菜地里选摘了上述五种样品,把这几种样品带回了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

2、第二行动小组对第一行动小组带回来的农产品样品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有: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细菌群落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几个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各行动小组紧密协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对感到怀疑的一些数据,反复进行实验,力求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于农产品品质的简易鉴定,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反复查阅资料,咨询老农,我们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辧、四尝。

农产品的表面颜色是反映农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观察农产品的外观形状和色泽是判定农产品品质的第一步。二闻就是闻农产品的气味。带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的香味是否纯正,没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是否有异味,如果有异味,那就说明该农产品腐烂变质。三辧,就是用手辧开所选购的农产品,看看是否爽脆,汁水是否正常。四尝,就是用口去尝尝农产品(这主要针对能够生吃的农产品),辨别农产品口感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的异味。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反复实验,发现我乡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数品质较好,但远未达到“绿色”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要实现高效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任重道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乡农产品外观形状、颜色较好,色泽光艳,看上去能引人食欲,营养成分符合标准,但口感不是很好,像白菜,吃起来有点淡。细菌群落超标,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这是我乡农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谢玉剑那里选购来的白菜、大蒜,品质较好,白菜口感好,带点甜,大蒜香味浓郁。

为提高我乡农产品的竞争力,发展我乡的“绿色”农业,针对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广大农户的品牌意识和安全、卫生、“绿色”的产品意识。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农业 生态学 经济学 农产品包 包装设计

引言

产品包装尤其是农产品包装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注重产品的包装,并且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对产品的包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各种鲜艳色彩、精美印刷包装也相继涌现。我国农产品包装过程中由于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难以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包装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等出现上升趋势,已经仅次于水污染、海洋湖泊污染。同时,由于人们对于生态设计尚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因此,加强农产品销售中的被动地位,必须加强生态设计,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应,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发展[1]。本文将以生态设计为起点,分析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绿色生态引入的迫切性及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现综述如下。

1绿色生态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是生活中的艺术活动,其历史感相对较强,能反应消费者活动和文化背景。绿色设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并且主要运用于3R1D,即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及可降解,在包装的循环上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绿色包装设计过程中难以与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生态设计最初用于室内装修、户外景观设计等方面,其主要思想是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使得材料能够得到持续的利用。而绿色生态则是兼顾绿色设计以及绿色设计包装,在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等均更加侧重于生态环保[2]。

生态设计包装时应该符合以下理念[3]:(1)生态设计包装时应该从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开始计算,设计过程不同的步骤、过程均符合环保的要求,包装整个过程中耗费能源较低,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保证包装能与环境相互融合。(2)提高环境保护效率。生态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最低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对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加符合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包装的持续发展。

2 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中的应用

2.1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需求,打造品牌发展性

我国幅员辽阔,无论是东西南北中,区域间的水土以及气温差异较大,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以及明显的区域优势。作为人口人过,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于农产品的爱好不尽相同。因此,农产品在包装设计时应该根据针对性。为了,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使用过程中应该集中考虑广阔幅员性问题。同时,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过程中必须涉及农产品的多方面特点,一些农产品的使用作用以及加工成食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在包装设计中,让消费者能够直观的了解不同区域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能够增加消费者的食欲,使之能够麻利、爽快的购买,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4]。

2.2 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打造品牌艺术性

农产品相对比较特殊,多数产品出自泥土之中,其外形给人一种不雅观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些农产品的作用我们是难以忽视的。但是,在许多消费者眼里,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于农产品并不会产生较好的印象。如:黄连等药物,不到生病时候人们难以感受到其存在的药用价值。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许多农产品包装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宣传,增加其推广的实际意义。同时,农产品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该善于思考打造包装的品牌意识,使其能够产生艺术感,增加农产品销售量。但是,农产品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并不是对广大消费者的忽悠,应该以农产品本身的特性为基础,它是农产品本身具备的特征,既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但是,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夸大,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要求。

2.3 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打造品牌文化性

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尚存在许多问题,其销售量与农产品质量以及包装关系密切。农产品包装设计水平相对较低,混乱、低档,导致农产品在销售上缺乏竞争力。但是,我国许多同类、同质的农产品由于包装问题而难以栖身国际市场,即使看见国内市场尚同类产品外包装设计参差不齐,难以提高消费者购买欲。因此,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过程中应该着力打造品牌效应,根据不同的农产品设计针对性的包装方法,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审美差异。生态包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符合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包装和销售量,生态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真实原则,不仅仅是语言、数据的真实,更多的是农产品本身性质的真实。同时,农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必须寻找其亮点,了解人们的需要,善于将农产品与文化联系起来,做到睹物思人的效果,提高农产品销售量[5]。

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它含有一定的区域性,且农产品的销售量与其包装存在紧密的联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性问题,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得生态设计成为时展的大趋势。生态设计的原则是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目标是形成一种健康、可持续的社会形态,生态设计的使用能够够将环境保护意识更好的融入其中,让生态设计能与农产品包装有机的结合,从而让这种艺术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促进我国农业与生态的和谐相处,增加农产品额外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地域文化的品牌性,进一步拉动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Dai Hongmin,Dai Peiyan,Zhou Jun.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Methods of Product Eco-Design[J].Packaging Journal,2013,5(2):45-51.

[2]姜川论“这样就可以”的绿色包装设计观:以日本食品类包装为例[J].包装学报,2014,6(1):89-92.

[3]WangAiling,QinXiangyang.CreativeAgriculture:Culture and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a Flower[J]. High-Technology & Industrialization,2012(3):62-65.

[4]贺连彬.低碳环保包装的乡土化设计[D].吉林:吉林大学,2012.

[5]徐燕.从患者需求谈药品包装设计的造型原则[C]//包装工程编辑部. 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重庆:重庆五九期刊社,2010.

第6篇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原因;影响;对策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采用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绿色贸易壁垒,就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以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达到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作为市场准入条件。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农业是一个贴近生活,需要高质量的产业。中国是农业出口大国。许多的欧美发达国家,在面临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贸易冲击的背景下,纷纷通过立法将绿色贸易壁垒加入到贸易保护政策体系中,以达到限制对国外进口和增加本国出口目的。因此近几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碰壁。为此,对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进行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1.我国遭遇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1.1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1.1.1 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

尽管我国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农业污染也日趋严重。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1.1.2 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

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

1.1.3 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不发达。

我国现在经营农产品出口的多数是出口产品品种单一,并且对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掌握比较滞后的中小型企业。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缺乏统一组织的机构来进行市场信息的集散,经常都只是某个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很长一段时间后,国内还有其他企业重蹈覆辙,再遭损失。

1.2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1.2.1 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

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

1.2.2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发达国家之所以不断抬高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原因是由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食品污染事件,形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而根本原因在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各国将TBT作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加以应用。

1.2.3 我国产品遭受国外市场歧视。

发达国家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的非歧视性和国民待遇原则,制定一些针对我国出口的歧视性技术标准,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2.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

2.1 农产品出口范围缩小,出口数量下降。

进口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特殊的一些标准,且经常变化,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对产品进入出口国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

2.2 降低产品竞争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外贸企业力量相对弱小,由于产品包装要求严格,劳动力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需要进行大量投资,绿色保障产品比传统的包装产品成本高,如果包装不过关就影响出口,从而加大了厂商产品供给的总成本,不具备价格优势。为了符合包装要求要多耗人力、物力,减少了利润。大大的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我国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对策

3.1 强化绿色经济意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环保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绿色意识”,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观念。

3.2 实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3.2.1出口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是我国产品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我国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有效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

3.2.2 清洁生产是通过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工艺流程、技术管理、过程产物内部循环利用等诸多环节的科学化,使工业生产过程中不生产污染或产生量达到最小的程度,尽可能的在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防止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废弃物对人的危害。

3.3 加强信息沟通,了解国际市场,增强贸易谈判

我国出口企业应要建立一套信息获取系统,保持信息的真实和及时性,防止信息不准确而导致的损失。政府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过程中,要利用现有的WTO机制,通过各种渠道,要求我国农产品主要进口国取消对我国不合理的技术性限制。

参考文献:

[1]王星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市场周刊,2006

[2]江虹.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策略:国际绿色营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8

[3]陈曙光.绿色贸易壁垒的WTO法律根源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

[4]宫淑娜.对外贸易中警惕绿色包装壁垒[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7):1011

作者简介:

第7篇

摘 要 中国是农产品贸易大国,但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农产品市场绿色标准渐严,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了绿色标准乃至绿色壁垒的严重困扰,甚至出现了连年逆差。对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 绿色标准 绿色壁垒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加快,已经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2002出口额为180.2亿美元2009年已达到 392.1亿美元,是2002年的2.18倍。出口的品种已达到1300多种,水产品、蔬菜、水果、肉类制品和加工品具有竞争优势,其中大蒜、烤鳗、蘑菇罐头、苹果汁等出口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欧盟、日本、韩国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了严格的绿色标准,并且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得到了较多的使用,这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农产品的绿色标准要求严格,或成绿色壁垒

农产品的绿色标准,可视为一个国家以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手段,对所进口的农产品制定的严格、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以限制某些农产品的进口。包括苛刻的卫生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措施、繁多的行政许可、合格的包装材料等。世贸组织中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相应地规定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健康标准的基本原则,涵盖了产品、程序及生产方法;规定了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同时,在符合科学的基础上,也允许各成员国制定自己的标准。

制定绿色标准本来无可厚非,但许多国家的标准过于苛刻,形成了事实上的绿色壁垒。2002年初,欧盟以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抗生素(氯霉素)残留超标为由,全面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引起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连锁反映。2004年11月,韩国针对中国对其出口的新鲜或冷冻鸡、鸭等禽肉产品制定了15项卫生标准,2005年日本公布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将水产品检测项目由800项提高到2600项,包括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其中不少技术标准和法规过于苛刻,与国际通行标准不一致,而且有些标准是专门用来限制特定国家的产品。2007年又对我国茶叶规定了227项农药残留检测标准。韩国2007年10月,修订食品标准规范,对农产品内杀虫剂的最高残留量,对有害饲料的范围,对食品内抗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2007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频繁修订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并开始执行新的进口风险分析程序。仅2009年美国就出台或修订了四项关于农产品进口的法案,其立法之严,前所未有。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绿色标准

1.苛刻的绿色标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规模

2006年据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从直接损失金额来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因欧盟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而遭受的直接损失总额达到101.5亿美元左右,占直接总额的35.2%;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给中国出口造成的直接损失仅次于欧盟,分别达到67.2亿美元和29.7亿美元,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23.3%和10.3%。

2004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首次出现1984年以来的逆差,逆差额为48.8亿美元。此后5年连年逆差,2009年逆差已达129.6亿美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根据我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征的分析预测指出,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将呈现大进大出趋势,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

据商务部调查,中国有90%左右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造成的损失约90亿美元。商务部2006年对我国出口行业的调查统计显示,食品土畜行业是受技术壁垒影响出口最大的行业,约有35.98%的出口企业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损失43亿美元。

2.农用化学品限量标准及不断增加的检测项目,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难以适应

面对新的标准,生产者不得不通过及时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来应对,但常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处处陷入被动状况。以日本的命令检查制度为例,2009年3月30日,日本厚生劳动省通知,对中国产芝麻及其加工品实施命令检查,检查项目中追加三氯杀螨醇;5月19日,对中国产干燥菠菜所含毒死蜱、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的含量,不再要求进口自查,改为实行命令检查。6月3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对中国产甜椒实施恶醚唑命令检查,检测残留标准为0.01ppm;2009年4月17日,对中国产猪肉及其加工品有关动物用医药产品(包括瘦肉精)的残留量的检查频率提高至30%;6月22日,决定对中国产猪肉及其加工品实施瘦肉精命令检查;7月24日,对中国松茸实施毒死蜱命令检查,标准为0.01ppm。

3.增加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成本和出口风险

作为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国的日本,约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国内以日本为主销市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占总数的40%,在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中设定了5万多项药物标准,每种食品、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平均为200项,有的甚至越过400项,平均每种产品的检测项目比以往增加5倍以上,据企业反映,中国每批输日农产品通关费用平均约15-17万日元,通关时间在4天左右,而被实施命令检查的农产品通关时间则需10-20天,且仓储、检验等通关费用成倍增加,加大了进口商的负担。由于通关时间过长,影响了新鲜蔬菜的产品质量,极大地削弱了中国输日农产品的竞争力。

4.农产品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仍是薄弱之处

近年来,我国出口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水平逐年提高,出口企业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我国普遍采取分散种养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难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将是制约我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三大体系――标准体系、认证体系、检验体系不健全,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难以杜绝,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影响出口声誉,疫病和疫情形势严峻,食品信任危机更是令农产品雪上加霜。自2008年“饺子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相继发生后,泰国出口至日本的食品总值攀升30%。由于泰国食品企业产业集中度高,质量控制相对中国企业更加稳定,而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日本客户将订单转移到泰国和其他一些东盟国家,导致我对日出口继续下滑。

三、适应绿色标准,强化质量体系建设

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限的因素较多,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壁垒也是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在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进口进行限制时,往往采取内外有别,因国而异的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有的标准高出国际标准,有的以设备能检测出的最低限为准,有的专门针对中国的农产品。如日本对中国肉鸡产品的农兽药残留检测克球酚指标时,要求中国产品达到0.01PPM,而对美国等其它国家的产品只要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0.05PPM的标准。但另一方面,我们应看到,我国农产品生产水平仍然十分落后,产品质量依然是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中施用过量农药与化肥等,导致出口农产品的农药、化肥残留量及食品中添加剂、防腐剂、重金属等严重超标,为进口国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口实。因此,对违反公平原则的做法,我们要据理力争,通过WTO的协商机制进行沟通,同时,必须要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来,把我们自己的工作做好。

1.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甚至是负面情况的通报,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使环保观念渗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渗入到农产品生产、销售和检测的各个环节。加强农产品出口信息的搜集,重点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的农产品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方面的变化进行跟踪和调研,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2.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的瓶颈。目前的6万多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仅占6.5%,500万元以下的占42%,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应实行扶持政策,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无规定疫病区出口基地的建设,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要求组织生产,对产品质量实行全过程监管,并建立可追溯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一些国家的检测标准高于国际标准的情况,如日本,中国应在对日农产品出口的大省,山东、福建,或是我国边远地区化肥、农药污染程度低的地区,建立专门的生产基地,依据日本的标准进行生产。

3.实行集团经营

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差,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的情况,提倡进行集团化经营,改变过去散兵游击式的经营方式,形成较强的销售规模;保证在生产、加工、包装过程中按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满足农产品的鲜洁性。提倡集团化经营,企业不仅要将目光瞄着出口,还应该盯着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提高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将企业间竞争转向产业间、行业间竞争,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4.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

目前中国农产品的标准较低,而且存在着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的情况,这就给中国农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埋下了伏笔。中国政府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使中国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相协调一致。对于国际公认的标准、制度要积极遵守。

5.完善检测检验与认证体系

加强体系建设,争取与国际认证及检验机构实现检测结果的互认,同时尽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参照国外的做法,积极推行GAP(良好农业操作规程)、GMP(良好操作规程)、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系列标准)等认证和管理工作。开发环境标准产品。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的地区推行了环境制度,我们应尽快完善并实施“国内绿色标志”工作,在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制造工艺和产品谁方面,应参照国际标准和准则,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绿色产品、绿色标志方面的规定,积极鼓励企业争取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多种形式的国际认证,严格限制农药超标的产品出口。

6.开展绿色营销

改变销售策略,以环保为主线,强调农产品的纯天然、原生态特点;依托信誉高的营销网络,调整销售渠道;改造农产品的设计、包装,增加环保因素,以新的形象不断巩固和增加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徐睿霞.试析外国对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商场现代化.2009(1):19-20.

[2]邵桂兰,孙凯,宋祖德.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8(7):50-53.

[3]张润.当前经济条件下对我国农业及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研究.科技纵横.2009(6):106-107.

第8篇

【关键词】 绿色壁垒 农产品出口 影响 应对措施

引言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纲,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税、实行环境构想制度,以及保证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在WTO框架下,绿色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WTO的成立,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国际贸易竞争更加激烈。由于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逐渐被防范和取消,西方国家采用一些新的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利益。当前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逐渐觉醒和加深,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和保障人身安全及健康为由,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当前常见的绿色壁垒有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制度,“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强制性绿色标志(签),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绿色包装,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形式。这些形形的绿色贸易壁垒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新利器。

1.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绿色壁垒正在成为一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对世界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虽然其并非只针对中国或只针对某一个领域,但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对部分农产品的影响尤为重大。

1.1绿色壁垒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成本,降低了国际竞争力。中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农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农产品往往难以达到标准; 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认证申请、标志使用等间接和直接费用,致使我国出口农产品成本大为增加;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绿色关税,同样使我国农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

1.2严格的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壁垒的过程中,凭借其较为成熟的科学技术优势,通过立法等形式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处理等方面都制定严格的标准,部分中国农产品因技术达不到要求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被直接排除在进口国的国门之外。

1.3苛刻的环境标准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传统优势。对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的要求不断强化,而中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如中国的花生产量本来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几年来却因为黄曲霉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茶叶、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或农药残留超标导致出口下滑。日本和欧盟都是重要的茶叶消费国,近年来他们相继实施更为苛刻的标准,包括生产过程标准、卫生标准、农药残留等。有的国家甚至还对我国出口的茶叶实行双重标准。

1.4严格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阻碍了中国农产品进入国外市场。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球,实行贸易歧视。如美国要求进入该国的禽肉必须来自于经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认可的国家和厂家。FSIS首先要对出口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书面材料进行评估,重点审核和评估污染、疾病、加工、残留及守法经营等5个关键领域及检验系统。只有被判定其检验系统和美国的基本等同,该国才可获得向美国出口禽肉的资格。其次,FSIS还要对进入美国市场的禽肉及其包装标签进行认可,标签必须用英文印制。

1.5在绿色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诸多障碍和不利因素的同时,也有其客观上的积极意义。在克服应对绿色壁垒的过程中,促进了我国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促使我国出口农产品标准不断与国际标准接轨,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发展生态农业,保障我国人民及进口国民众的食品安全及身体健康。

2. 绿色壁垒的特点

通过分析绿色壁垒的多种表现形式及我国农产品出口近年来遭受绿色障碍的实例,可以看出其主要特点:

2.1形式上的合法性。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立法、技术标准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条约和文件的相关规定为绿色贸易壁垒披上了合法外衣。

2.2手段上的隐蔽性。种种绿色壁垒借环境保护之名,依托严格繁琐的检验技术和标准,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相比,具有更多的隐蔽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2.3实施的不平衡性性。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以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提出过高标准,把发展的不平衡导入国际贸易领域,并不断调整提高其环境技术标准,使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

2.4涉及内容的广泛性。绿色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范围包括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涵盖资源环境、动植物与人类健康;涉及到商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等等。

3. 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作为一个频遭各种绿色壁垒的农业大国,中国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共同努力。

第一,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环保农业。调整农产品生产方式,应用高新技术,由分散生产向综合产业化生产转变,形成标准化的规模生产;其次,发展绿色环保农业,农业生产者应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引用科学的生产技术,维护生态平衡。

第二,建立我国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的同时,深入研究发达国家的环保立法和贸易措施,做到知己知彼;在发生农产品贸易摩擦时,能熟练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贸易与环境条款的谈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尽快培养一批有关WTO的研究和谈判专门人才。

第三,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推行ISO14000国际标准和实施无公害的认证工作,缩小与进口国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的差距。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和国际组织的环境技术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标准的制订,进一步加强环境标志认证机构建设,尽快实现国际互认。

第四,拓展我国农产品的对外出口范围,开展多国营销、绿色营销。我国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应考虑寻找新的市场,将农产品的出口范围扩大到发展中国家,尽可能避免发达国家的故意刁难,扩大出口。在进行农产品贸易时,树立绿色营销理念,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农产品。

第五,企业可以积极尝试“走出去”策略。中国出口农产品企业可以通过独资,合资,技术输出,劳务输出等形式实现跨国经营。通过在外国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的技术,土地和资金,就地生产、加工、销售农产品,有效地绕开绿色壁垒。

参考文献:

[1] 史明灿,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当代经济》2008年第03期.

[2] 曹芳萍,蔡基松,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中国农垦经济》2003年第4期.

[3] 吴宗金,中小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与思考,《经济论坛》,2005年第11期.

[4] 陈志,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法律对策,《粮油加工》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