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1: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领导重视,相关部门工作力度大。
年初,县委、县政府将提高农民收入当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并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了提高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畜牧业生产第一线,亲自抓、具体抓。与此同时,县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真抓实干,克难奋进,找准切入点,重点开展了畜禽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畜牧兽医项目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良种繁育推广等工作。我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2、措施得力,畜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预计今年全县猪、牛、羊、禽饲养量将分别达到176000头、24000头、190000只、1240000只,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长;肉、蛋、奶总产量将分别达到8700吨、180000吨和7000吨,也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日趋完善。县、乡、村三级基本落实了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扎实开展了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补免补防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良种繁育、畜牧兽医项目建设有了新进展。12名乡村配料员获得了省级资质证书,新增奶牛原种场一个,猪良种冷冻授精点一个;规模化养殖出现了良好势头,全县千头以上养猪场有4个,百头以上养牛场有15个,万只以上养鸡场有10个,预计畜牧业收入将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汾河流域草地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项目、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粪便无害化处理项目等都在积极筹建之中。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较大。对饲料、添加剂加强了监
管力度,对兽药、饲料经营和较大规模养殖场(户)实行重点监控,避免了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鹿”事件对我县奶业冲击较大。曾出现了卖奶难,倒奶现象,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部门积极工作,通过各级支持,每头奶牛补贴资金达840元,使我县的奶牛产业度过了难关。目前,奶价已恢复正常,奶牛产业也已恢复到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之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畜禽饲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我县畜禽饲养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程度还相对较低,散养现象还普遍存在,一方面不利于疫病防治,另一方面不利于科学、规范管理,增加了饲养成本,一定程度地制约和影响了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2、畜牧产业链短、精深加工产品少。我县畜牧业发展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缺少精深加工项目,以饲养奶牛为例,我县目前饲养奶牛为6220头,日产鲜奶约50吨,而这些鲜奶主要销往蒙牛和古城牛奶集团用与深加工,而我县基本没有深加工的产业,利润小,市场竞争能力弱。
3、畜牧兽医队伍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从我县畜牧兽医队伍来看,突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稀少,不能保证我县畜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需要;二是乡村两级兽医人员年龄严重老化,从业的39人中,达到和超过退休年龄的已有16人,年老体弱,也影响着基层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基层兽医站没有办公经费,也一定程度制约着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1、应增加对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畜牧产业是富民富县的工程,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县政府及乡村两级要科学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出台扶持畜牧产业的优惠政策,如优先占场,减免以至无偿提供疫病防治等;同时,在资金导向上实行优先,如优先贴息贷款、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等。
2、走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发展小区、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依据我县实际,应把奶牛产业作为我县畜牧业发展的龙头,在加速现有瑞美奶业等奶牛基地发展的基础上,尽快恢复“阿牛”奶业打造特色奶品。同时,在我县七个平川乡镇都建立奶牛发展基地,形成奶牛发展小区,带动和幅射奶牛产业的发展,另外,各乡镇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寻找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畜牧产业,尽快在全县范围内兴起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__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__县不断在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扶持龙头企业、推广优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工夫,全县生猪产业化发展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生猪生产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生猪产业一年一个新台阶。__年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93万头,其中生猪出栏119万头;有规模养殖专业户1600户,其中有年出栏万头以上专业大户24户,年出栏千头以上的268户,有省一级种猪场11个,二级扩繁场14个,在养殖企业中有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9家,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11个,市级3个;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养猪专业合作社30多家;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在全县迅速发展,专业户规模养殖占全县饲养总数的90%以上。全县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已经成为__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__县委县政府围绕现代畜牧业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畜禽产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国内不断发生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二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度不断增加,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成为影响和制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三是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粪污处理技术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四是畜牧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较弱,支撑和引领畜牧业的能力也不强;五是生猪深加工发展比较滞后,“僵尸”企业__祥润食品有限公司亟待盘活。
1、继续以“稳增长、保安全”为目标,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稳定提升生猪产业,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加快生猪、家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生猪联合育种和性能测定,提升生猪质量。
2、 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畜禽养殖标准化项目等,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3、坚持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畜牧产业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确保肉食和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妥善处理好养殖业生产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关系,加快推进养殖业环境问题治理,不断加强畜牧业生态保护与建设,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畜牧养殖与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的匹配度。
4、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畜牧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努力健全畜产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畜产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5、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认真宣传贯彻省政府《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编制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布局与建设。
一、***区奶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存栏奶牛1.5万头,共有16个奶牛小区(场),16个奶站,年可产鲜奶5.8万吨。全区奶牛养殖基本消除了散养和人畜混养,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和示范园区。全区有存栏200-500头的奶牛养殖(小区)场4个,存栏500-1000头的奶牛养殖(小区)场9个,1000头以上的3个。规模化养殖场存栏占总存栏的90%。全区奶牛场中有两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和8个市级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二、现代农业生发展资金项目规模、资金投入组合及使用情况
(一)中央和省现代农业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1、项目批复资金
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总投资955.958万元,其中申请省级以上投资480万元。资金用途:标准化饲养场(区)建设资金432万元,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资金48万元。
2、资金到位、拨付情况
目前,项目总投资480万元已经全部到位并全部拨付到项目单位。其中标准化饲养场(区)建设资金432万元,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资金48万元。
(二)整合资金落实规模及到位情况
整合区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环节整合资金20万元,采取打包、拼盘形式投入资金455.958万元。实际到位情况:中央与省级其他渠道资金187.38万元,市级整合资金6.38万元,区级整合资金827.67万元(其中预算编制环节整合105.68万元,采取打包、拼盘形式投入资金721.99万元)。整合资金拨付情况:已拨付中央与省级其他渠道资金187.38万元,市级整合资金6.38万元,区级整合资金741.85万元(其中预算编制环节整合19.86万元,采取打包、拼盘形式投入资金721.99万元。
(三) 资金使用情况
奶牛养殖场标准化场改造:总投资907.958万元,其中土建:768.058万元,设备购置139.9万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48万元。实际总投资897.46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809.736万元,设备购置87.73万元。
三、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一)管理制度建设
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内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绩效考核制度》、《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公示制度》、《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申报规定》、《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及《2009年***区现代农业奶牛产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九项制度。为确保各项制度尤其是资金管理制度得到严格遵照执行,增强了专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鉴于各项目场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项目领导小组要求各场聘请专业的财会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凭证收集、账务管理、预决算报告等各项工作,为资金的严格审验与及时拨付创造了条件。
(二)项目实施管理
在项目建设中,区畜牧局充分发挥生产规划、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科技推广、资金监管等职能作用,采取督导检查、绩效考评、奖励处罚、验收考核等综合措施,围绕实施方案、管理细则和进度安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促进了项目的顺利进展。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制作了柱状图版,纵坐标为得分,将每个项目场按照青贮池改造、新建卧床、TMR建设、设备购置四项内容,区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技术培训和良种登记两项内容列出横坐标,根据各项工作不同的权重赋予不同分值,对整个项目建设工作实行全程监控。
四、实施项目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实施环境。成立了现代农业资金奶牛产业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导、资金监管等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淑秀任组长,分管农业的政府副区长张洪龙副组长,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畜牧局。同时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提供项目实施咨询、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培训、指导等。区畜牧局、财政局在区项目领导小组领导下,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全面落实与项目实施相配套的资金、技术、土地等扶持政策,搞好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召开现场会,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发现典型,树立样板,适时加以推广,放大了项目实施效应。对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了典型和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了项目推进步伐。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实施。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了《***区现代这、农业奶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区现代项目申报管理制度》、《***区现代农业奶牛项目公示制度》、《***区现代农业奶牛项目管理制度》、《***区祁门熏肉项目法人责任制》、《***区现代农业奶牛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区现代项目检查验收制度》,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各项目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建设计划,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做好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实施主体信息档案和项目实施信息档案。根据绩效考评制度,明确动态监控、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奖励处罚等措施。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开展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对违规违纪的进行通报,对不合格或未完成任务的项目进行限期整改。
4、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质量。严格按照《***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加大了对各级各类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了项目资金投入规模。各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立了场内账务管理制度,并自觉接受畜牧、财政等部门的检查、审计,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严格推行了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合同制、仪器设备采购招标制等制度。
5、创新监管模式,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为加强管理,绘制了项目进展监督一览表,坚持每周给各项工作进行打分,每月召开一次集中调度会议,有效地加强了对项目监管。对项目资金采取“先建后补、边建边补”,对配套的饲料青贮、奶站生鲜乳快速质检和数字化管理设备采取了“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资金拨付原则,有力地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五、项目建设现状及效益情况
(一)标准化饲养场(区)建设
1、项目任务目标
五个养殖场区标准化改造方面共计改扩建牛舍6100.8平方米,新建挤奶厅224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2656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50立方米,新建粪污处理场2466平方米,新建青贮池7879.5立方米,新建TMR车间1620平方米,新建消毒池、消毒室、办公及宿舍862.5平方米,路面硬化7290平方米,新建门卫、仓库192平方米,新建兽医室56平方米,沉淀池410立方米,牛卧栏28组,牛颈枷1100平方米,草料库320平方米,排水沟350米,粪污处理管道620米,新建院墙300米。新购TMR搅拌机4台,添置牛奶取样分流器24套、奶缸电子计量器2台,数字化管理软件1套。
2、完成情况
区畜牧局和各项目建设单位,精心筹划、积极组织、认真实施,现在已经圆满完成了奶牛场(区)标准化建设改扩建方案的任务目标。
(二)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
1、项目任务目标
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考察观摩、媒体讲座、专家服务团下乡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基层技术人员、养殖场(小区,户)的饲养人员、管理者进行现代化新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培训牛舍清洁化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奶牛卧床技术)、奶牛饲养管理、DHI测定,机械挤奶,标准化饲养场建设、数字化管理、玉米青贮等技术,计划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对象为全区奶牛养殖场(小区)的所有技术人员和奶牛养殖户。其中举办牛舍清洁化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奶牛卧床技术)1期;DHI测定技术1期;牛场数字化管理技术1期;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班4期,分别为犊牛 期饲养管理技术培训、青年牛饲养管理技术培训、泌乳期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空怀期饲养管理技术培训;举办三大炎防制技术培训2期,分别为乳房炎防制技术培训、蹄叶炎和子宫炎防制技术培训;青贮饲料技术培训1期;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培训2期,机械挤奶培训1期。在培训管理上,由畜牧局统一组织管理,切实把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购置奶牛修蹄机1台,用于专家服务团技术服务。
2、完成情况
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一是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考察、专家服务团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基层技术人员、养殖场饲养人员、管理者进行现代化新技术培训。分别于7月26日举办机械挤奶技术培训及犊牛、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培训班;8月12-13日组织专家服务团在区行政广场、高都办事处常旺村举办下乡服务活动;8月18日举办夏季奶牛饲养管理、奶牛高产饲喂及接产技术培训班;8月27日举办泌乳期奶牛饲养技术培训;9月15日举办全区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及秸秆青贮技术培训;10月10日举办奶牛场DHI测定技术培训;11月3日举办奶牛全日粮配合(TMR)技术培训班;11月24日在册山办事处尚庄村举办专家服务团活动;12月5-6日举办奶牛三大炎防治培训班。2010年1月6日举办牛场数字化管理技术培训班。二是指导各场完善了生产记录、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防疫监测记录以及奶站规范化管理制度。
(三)良种登记档案室、电子档案数据库建设
1、项目任务目标
建立奶牛档案登记系统,建立奶牛品种登记档案室,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通过项目建设,力争全区奶牛养殖户80%建立系谱档案,90%建立生产记录。
2、完成情况
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指导盛能奶牛胚胎工程有限公司、***区明超奶牛场、***市禄福良种奶牛发展有限公司以及高都奶牛养殖基地开展了奶牛DHI测定,大力推进奶牛系谱档案建设,建立更加规范高效的奶牛数字化管理档案。对每头奶牛年龄性别、繁殖情况、免疫情况、发病情况、品种品系、体貌特征、泌乳天数等数十项指标进行登记和分析对比,确立奶牛的品系和繁殖情况,绘制奶牛档案表格,并且对奶牛个体形态和毛色进行照片记录,为下一步进行良种筛选、系谱登记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已建立系谱档案1460头,登记奶牛良种登记卡938头。疫病监测体系逐步规范健全,区畜牧兽医检测中心根据全区畜禽疫病监测方案,分期分批对各规模场进行疫病检测,现已经检测奶牛200余头。
(二)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1、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全区奶牛存栏量由现在的1万头增长到1.1万头以上,增加0.1万头,牛奶产量增加0.5万吨。
2、规模养殖明显增多。全区年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增加 2 处 ,奶牛养殖场(小区)总数达到13 处,规模饲养量占到全区奶牛饲养总量的90%以上,规模饲养场产奶量占到总产奶量的95%以上。
3、生产水平明显提高。项目区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0吨以上,平均增加500千克。
4、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全区优质奶产量达到3.3万吨,比建设前增加0.9万吨,产量提高30%以上。鲜奶蛋白含量提高5%左右,达到3%以上,乳脂率提高8%左右,达到3.5%以上,生鲜奶质量得以提高,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每毫升鲜奶微生物含量控制在100万个以内,
5、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项目建设带来的牛奶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水平提升共可产生经济效益0.34亿元以上,可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120元以上。
6、技术推广体系日益完善。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技术推广体系,通过推广生产管理技术、奶牛良种登记、奶站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技术、TMR饲喂技术、奶牛场卫生防疫技术等,全区奶牛养殖业在管理方面不断改进,饲养水平不断提高,精品意识进一步强化,建设优质品牌奶源基地战略方向进一步得到巩固。
7、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目场生态建设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使奶牛养殖场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六、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畜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项目的实施给相关工作带来了有力地促进。但是由于项目要求自筹资金的比例较高,处于发展期的养殖场区自筹资金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项目建设初期进程缓慢。另外,项目软件建设部分效益的发挥还要依靠推广和培训力度的持续加强。
建议:一是加大项目扶持资金比例,适当考虑承建企业的资金困难,合理安排资金拨付步骤,发挥启动资金的带动作用。二是持续对项目管理人员、项目承建场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项目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三是保持扶持政策的持续性,支持奶牛产业持续发展。
1.1铜梁县畜牧业现状
畜牧业在铜梁县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7年以来,铜梁县推广了科技含量较高的PIC、洋三元、DLY、DYL等生猪品种,占总量的50%以上,推广了波尔山羊和简阳大耳山羊。承担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等20多个项目,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和国家的检查验收。土桥奶牛养殖小区获得全国“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奖”。2009年生猪出栏62.4万头,比2006年增长7.5%,其中优质瘦肉型猪出栏40万头,比2006年增长33.3%;肉兔出栏157万只,比2006年增长15.9%;土桥奶牛饲养量达到了458头。畜牧业产值达14.91亿元,比2006年的10.39亿元增长43.5%,农业人平均增收645元[3]。2012年,铜梁县生猪出栏预计70.3万头,其中:优质瘦肉型猪出栏预计65万头,分别比去年的63.5万头和45万头增长12%和44%。家禽出栏预计2800万羽,其中:水禽出栏预计1850万羽,分别比去年增长20%和3%。在草食牲畜发展中,肉兔出栏预计210万只,山羊出栏预计3.5万只,分别比去年增长8%和6%,分别占年初目标任务105%和110%。鹌鹑存栏预计400万只,比去年增长14%,鹌鹑蛋产量预计7300t。截止2012年末,该县畜禽产量稳步增加,畜牧业经济收入为18亿元。近年来,铜梁县畜牧业发展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切实抓好水禽、草食牲畜、生猪‘三大’产业,积极建设畜产品加工和无公害畜产品供应‘两大’基地,稳定畜禽产量,提高畜禽品质,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工作思路,加快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积极增加畜禽产量,努力提高畜牧业收入,畜牧业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2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铜梁县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确实令人欣喜,但据本人在铜梁县服务实践期间了解到,铜梁县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专门针对畜牧业的信息化发展还没完全成型。基本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计算机网、电视网和电话网“三网”的建设在政府和企业已基本完成。在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共享方面,目前基本仅仅依靠于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的传统式人工采集,畜牧业服务体系也还是传统的政府部门各级机构相关人员来组成。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各环节中应用也只是个别企业自行引进和学习,并未形成很系统的服务体系。同时政府在财政、政策支持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也希望当地企业和人民给予足够的重视。
2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建议
由于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有待发展的地方。参考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目前建设情况,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进行。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网、电视网和电话网“三网”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政府和企业上,要力争打造县镇村三级畜牧业信息化网站群建设。按照本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四有要求”即有房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四个一标准”即配置1台信息机、1条宽带线、1个专家远程诊断视频服务终端和1个兼职信息员,布局建设镇(街)、行政村的畜牧业息服务站(点)及时解决养殖户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大力鼓励养殖户个体信息化硬件建设,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2搭建基于互联网的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覆盖县、乡(镇)及龙头企业、畜产品批发市场、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养殖大户等的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各级畜牧网站、畜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畜牧业信息化收集、整理、分析、传递、体系。同时强化农民信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强化传统的农民信箱平台建设,作为信息化的辅助手段从而使养殖户等更快适应、接受信息化。相应的电话、手机和移动智能设备等其他相应平台也应开通相应热线或服务,更加方便养殖户门获得最新信息和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业内信息的收集分析,准确了解和把握畜牧业发展动态,及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可靠、及时、准确的情报。
2.3积极开发应用畜牧业信息化专业系统
根据畜牧业生产、防疫、运输、购销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特点,县政府部门要逐步开发和应用畜牧业数据分析系统、畜牧电子政务系统、畜产品价格动态监测系统、畜牧专家咨询系统、畜牧地理信息系统、重大疫(病)情预警监测和畜牧应急情况指挥系统、畜牧电子商务系统七个畜牧业信息化的专业系统,并将采集来的畜牧业信息加工处理,实现各专业系统之间的信息互享、数据互通,从而使各类信息和数据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更好地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畜牧业从业人员、养殖户等服务。
2.4加强畜牧业相关数据库的建设
畜牧业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同时基础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录入、信息归类、合计自动生成、数据汇总等功能也是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对本地畜牧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所需要的。目前我国已建成饲料信息数据库、农副产品深加工题录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畜牧业综合数据库、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行情数据库等畜牧业相关数据库。针对铜梁县的情况,还需要加强数据库的本地化建设,建立铜梁县自然生态资源数据库、畜牧业资源数据库、饲料信息数据库、畜牧业生产技术资料库(包括养殖、牧草生产、草地改良与保护、疫病防治等)、畜产品价格行情数据库等,并实现与国内相关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2.5加强畜牧业从业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畜牧业从业人员,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在提高畜牧业体制内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政府应还应加强对畜牧业养殖户的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其现代的信息意识,使养殖户充分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科学技术和市场动态的重要性,让养殖户具有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意识,从而提升整个畜牧业人员系统的信息化素质。
3结束语
关键词:甘肃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畜牧业的科技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化经营和结构不断优化,而且当地的家禽产业、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生产规模都位列该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1 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畜牧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全国范围而言,畜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地的“三农”问题,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其发展历程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种植行业相比,畜牧业具有投资小、回报快、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相关技术易于掌握等特点,因此,其在振兴农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为推动农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1.2 畜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我国农产品从以前的短缺,到现在的供求平衡,这些都要得益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畜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以尽快的速度实现三元结构。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振兴了当地的农业经济。
2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2.1 农牧结合的生态发展现状
农牧结合已经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确保农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开展畜牧业,利用畜禽的粪便来肥沃农作物,建立一个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发展之路。最近几年,加快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通过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来实现的,这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环境失衡,自然资源过度浪费。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与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同步发展,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的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畜牧业推动了区域化生产的发展
我国不同的地区其经济条件和畜牧业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饲料水平、饲养成本、饲料生产状况、畜禽生产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平凉市畜牧业进行合理的区域化布局,以尽可能发挥区域化生产的优势,促进当地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了平凉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缓解了畜牧业生产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平凉市崆峒区是甘肃省最大、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其畜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要想更好的推动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明确的发展战略思想。下面将会对平凉市畜牧业发展中的不足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应对策略,以更好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平凉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需要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
平凉市崆峒区政府部门对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该市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平凉市各个部门坚持“正确领导、依靠科学、果断处置、依法防治”的方针,有效的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畜牧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平凉市政府部门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3.2 加快畜牧产业化的进程
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产业化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这就需要从各个环节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平凉市的产业化体系。主要从扩大规模化养殖、健全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新的畜牧企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入手。提高畜牧业的经营范围、扩大饲养规模,可以有效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对其他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还可以根据该地区项目建设需求,尽快培养一批有潜力的畜牧业养殖大户,引进或培养一批企业化管理人才,尽可能打造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畜牧业养殖基地。
3.3 加强畜牧业的动植物防疫和食品安全
要想更好的推动平凉市畜牧业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的疫情监控和警报系统,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理的目的,而且还要具备应对突发性动物疫情的处理能力。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大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定期进行相关技术交流,努力建立一套系统性的疫情防范体系,从而降低动植物疫情的发病率。加大对兽药和饲料的管理力度,坚决打击在兽药或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的行为,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平凉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更好的推动平凉市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桂兰.中国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1,4(05):34-35.
[2] 尤全胜,刘风民.滨州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2,4(07):49-51.
【关健词】畜牧业;养殖户;饲料资源;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97-01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比如美国占50. %,英国占59.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们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粮食及其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货和农业技术改革,同时也为加工业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代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5%,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生、重大动物疫病形势1.严峻等问题。
1.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依旧不足,畜产品良种类繁育的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而且对国外的优良品种的依赖性依旧很高。
2.疫病问题日益突出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目前国内散养农户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没有预防意识。从近来发生的动物疫病看,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病机率较低。
4.我国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
二、针对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让畜牧业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质量。
2.应该大力的推进升级我国的动物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避免流行性的动物疾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打击。
3.推广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以适度养殖的理念为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养殖手段,使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更加完善。
4.努力建设及完善我国畜产品的“绿色通道”,扩大出口,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激发农民对养殖畜产品的热情,带动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保持着明显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稳步的回升,所以近年来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饲养畜产品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地提高,全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更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国家推出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仅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粮食产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双重效应。农业发展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的显著提高,给我国的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而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对于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的热情,促进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整体趋近于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畜牧业整体更趋近于高效益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也确保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致力于畜牧业生产的企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开拓畜产品市场和推进标准化养殖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途径的问题,使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的流通和畜牧业的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安雅市当前畜牧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J].
[2]刘瑞.2010年畜牧业产量总汇[J].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011(3).
[关键词] 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 指标评价体系 投影寻踪评价模型 诊断
[中图分类号] Q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72-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研究日益完善。但是对于我国北方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牧区,却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低,承受外界压力较大。故此开展北方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诊断研究,为增加我国北方畜牧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畜牧业发展目标更具现实意义。
二、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
1.三个重要评价指标简介
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的三个指标,具体到牧区畜牧业生态系统来说,活力是指供给畜产品的效率,主要评价畜产品产出满足牧民受益要求的程度;组织结构主要是指生态系统资源和生产结构匹配情况;恢复力是指抵抗自然灾害的破坏以及应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风险能力,体现如何把风险降到最小的能力。
2.北方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内涵要求,并参考国内外畜牧业系统健康评价相关的方法,并且结合北方畜牧业的特点,从客观自然条件、经济投入等多方面多视角确定和选取指标,并根据系统活力、恢复力以及系统的组织结构三个重要方面创建北方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三、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投影寻踪评价模型
采用样本数据驱动而显示的探索性数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就是投影寻踪方法简称为pp。笔者采用优化后的GA法,也就是效仿生物物种劣汰优胜以及在生物群体内的染色体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机制上,对于实数进行编码的加速遗算方法简称RAGA,依此来解决高维空间下的寻优课题,并且将此法和投影寻踪评价模型简称PPE有效地进行结合,创建用来评价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投影寻踪等级模型。
四、牧区概况及相关数据采集
本文介绍了北方牧区占全国总土地面积一半,而总人口却占百分之六,气候主要表现为大陆寒温带及温带季风性气候特点,具有温差大、多旱少雨,风大,受自然灾害破坏多。草地资源丰富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多,人均草地面积是全国人均草地面积的十二倍。
数据来源于三方面:一方面是2010年的科研报告及年鉴统计,另一方面是2010年的五大牧区畜牧业年鉴统计相关资料数据,还有是经过公式计算得到的。
五、评价结果和健康综合诊断
2.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2.1畜牧业生态系统活力诊断
要提高畜牧业生态系统的活力,需要正确处理好牧草资源的的生长和家畜生长的异步性矛盾,这就需要大量地设置人工草地以及半人工草地,大量地配置草库以及割草场,培植四季出栏的家畜,达到增畜增草目的,保证畜草处于平衡状态实现牧场生态环境和产出均衡双赢。
2.2北方畜牧业生态系统组织结构诊断
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草地退化现象严重,草地开发利用不利,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合理优化生态系统的经济构架,大力发展牧区的畜牧业现代化及科技化,注重农牧发展的协调新,从而大力提升畜牧业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优化水平。
2.3北方畜牧业生态系统恢复力诊断
要改变目前的靠天养畜以及传统的少量的人工种草的生产模式,改变畜牧业生产水平低下,这就需要加大畜棚建设,合理配置家畜品种资源和丰富的草场资源,合理化解决草畜矛盾,不断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2.4北方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诊断
认真分析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后显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并且操作性强的应对方案,以增强北方畜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能力。
五、结束语
本文以五个北方牧区为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诊断,采用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并对牧区生态健康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同时牧区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实践中对于不同的畜牧业生态系统,其指标的选取、评价的度量方法及标准时有差异的,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适当调整,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保证畜牧业生态系统评价的可靠准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农业: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4)04-0072-03
现代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联种植业,下联加工业,横向牵动食品、包装、物流等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承载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地方经济转型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业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
(一)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
近年来,朔州市坚持“以农载牧、以牧富民”的农牧业发展思路,有效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了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7.9亿元,同比增长22.2%,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比上年度增加0.9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产值45.1亿元,增长19.3%。肉类总产量达到6.06万吨,增长6.1%。雁门关生态畜牧业经济区建设和打造生态畜牧基地战略的推进,使全市养殖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以前单纯依赖奶牛养殖扩展到肉牛、猪、羊、鹿及禽类等其他物种。辖区经营奶牛、肉牛、猪、羊、禽类的主体逐年增加,人均畜产品占有量135.8公斤,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300元。目前,朔州市奶牛存栏、鲜奶产量、肉羊出栏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五项指标保持全省第一。
(二)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较高,涉牧地区金融业务稳步增加
目前,辖区六区县金融机构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13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数达到299家,从业人员5809人。从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构成看,其他机构虽有投入,但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仍是支农的主要力量。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24.2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7.7%,农户贷款余额101.8亿元,畜牧业贷款余额7.16亿元,分别占涉农贷款余额的45.41%和3.19%。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了“一线两翼”规划的实施,“一线”是以小额农户贷款这条主线为载体,助推农户养殖业发展,拓展现代畜牧业的群众基础;“两翼”是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以园区(基地)及合作社建设为载体,增加现代畜牧业竞争实力。
(三)金融机构对现代畜牧业的信贷支持情况
1.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增强。2013年朔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倍。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上年的4.1:47:48.9转变为8.3:44.6:47.1,基础薄弱的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明显提升。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投资8.2亿元,增长3.2倍;食品制造业完成8.8亿元,增长2.8倍。期间,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余额达到5.4亿元。农业发展银行专项信贷资金投入为6.5亿元,农村信用社投入56.3亿元支持了水利设施、路网建设、土地收储、基本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
2.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贷款稳步增加,示范带动作用显现。朔州市始终把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强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根本来抓。2013年底,辖区有4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了山西省“513”工程。农牧龙头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75亿元,较2012年末增加0.77亿元,全市新增设施农业百亩以上园区50多处,全市奶牛存栏16.86万头,肉羊饲养量490万只、出栏量350万只,生猪饲养量82万头,鸡饲养量400万只。山阴县已建成奶牛健康养殖园区130座,古城、天鹏等18个省、市“513”龙头企业年加工销售收入达24亿元,带动专业养殖户5万余户。龙头企业拉动作用,不仅使畜牧产品转化成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不断壮大。
3.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多种模式支持畜牧业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在服务畜牧业发展的金融实践中,除了直接服务农户外,还加大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推出了多种畜牧业贷款联动发展模式(见表1)。
二、金融支持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与现代养殖业发展速度不匹配
朔州市畜禽养殖业和加工业的产值已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 1.4%,但信贷规模总量仅为农业贷款总额的3.19%左右。201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较2011年增加106亿元,增长89.8%,而畜牧业贷款仅增加2.16亿元,增长36.5%。金融机构对特色农牧业的支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停留在“应急”支持的层面上,不能针对特色农牧业发展的特点对养殖户进行有效的引导,不能在特色农牧业的发展中进行有效介人,尤其是在对市场体系的建立、相关信息的提供等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支持。
(二)现代畜牧业主体贷款难、贷款责问题依然突出
在随机调查的各30户现代畜牧养殖户、龙头企业、园区及合作社中,获得了信贷支持的分别有26户、23户、8户、7户,贷款需求满足率为86.6%、76%、26.7%和23.3%。由此可见,分散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养殖农户,获得信贷支持的满足程度最高,龙头企业贷款资金需求满足程度相对较高,而处于创业初期、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但资金需求相对较大的园区或合作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相对较低。而且,随着民间借贷利率的推高,涉农贷款利率也一直在高位运行,如,农村信用社贷款种类除存单质押及保证贷款利率有所下降外,其他,如农户贷款和抵押担保贷款利率全部出现抬升局面,现代畜牧业主体贷款成本较高制约了养殖效益和养殖户积极性的提升,呈现出畜牧业经济发展速度与金融支持不相匹配的状况。
(三)抵押物不足成为制约畜牧业信贷支持的瓶颈
从对金融机构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发放的畜牧业贷款相对集中于抵押贷款,即要求借款人能提供足值贷款抵押。而从畜牧业的特点看,其资产主要沉淀在活禽、活畜,这意味着养殖户的主要资产难以作为抵押物出现。而固定资产方面,养殖业的厂房多为简单的框架结构,价值较低且土地等生产资料多为租赁所得,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即使个别拥有所有权,也因远离闹市区而潜在价值较低,这些因素使得养殖户难以提供符合贷款需求的抵押物,制约了畜牧业贷款满足率的提升。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大,频度快,更需要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由于“合作社”不具备承贷主体资格,难以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担保财产,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四)畜牧业保险种类单一,不利于养殖种群的扩展
由于畜牧业发展周期较长,易受市场变化、自然灾害、疫病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风险较大,辖区保险公司于2007年推出母猪保险业务,2007-2010年涉保金额分别为76万元、66万元、45万元和33万元,实施4年后结束了对母猪的承保。2008年开始对奶牛进行保险,年保险头数不到2万头,对肉牛、猪、羊及禽类则没有开办相关的保险。据调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保险公司人力、物力不足,承保手续和理赔服务不完善;另一方面养殖户存在参保意识不强、保险难以形成规模、道德风险难以有效管控、防灾防疫措施不力等问题,使得保险公司对畜牧业保险难以大范围推广。
三、对加强金融服务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对畜牧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金融机构应结合地区实际,充分发挥信贷资源优势,继续加大对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组织和养殖大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信贷支持,尤其是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基地”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市形成不同层次、具有特色的畜牧业产业化体系,进而实现信贷支持的良性循环和联运效应,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切实提升养殖户的承贷能力。
(二)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切实提高畜牧业融资效率
加快信用贷款担保体系的构建,鼓励发展多种产权形式的信用担保组织,加大担保组织在现代养殖业方面的担保力度。多渠道筹集担保基金,提高承保能力。理顺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关系,充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分担风险、提升信用度、连结融资渠道的作用,有效缓解畜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使其真正成为连接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养殖户与市场、养殖户与银行的桥梁和纽带。
(三)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继续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完善农业保险系统,扩展农业保险的深度和广度。在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的同时,积极尝试开展商业性保险,真正建立起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畜牧业保险体系,有效分担畜牧业自然灾害风险。建立养殖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议地方政府通过提供贴息和弥补银行呆账损失或减免税费等方式,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对现代畜牧业信贷投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