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7:39: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用监管案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 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 概述
档案信息的定义是传统的国家机构(也可以在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经过鉴定有价值的文件信息与历史一记录,还包括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数字化、电子化的具有保存意义的信息。比如政府部门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或者统计类文件等等。丰富的档案信息,如果仅仅是简单的罗列,那么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帮助甚微。必须经过一定的系统分析和统计挖掘才能真正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决策支持的作用。所以档案信息在管理方面应该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反映政府的基本职能,同时通过分析加工来实现与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的结合。总的来说,档案资源的管理应该有如下几点的基本要求:
(l)提供对存储在不同地点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查询、调阅等基本的功能;
(2)决策支持的作用。一旦领导在决策的时候需要提供信息与情报的支持,应该能够很快的得到系统中全面的、有效的信息数据;
(3)数据挖掘的功能。如何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提取来及时满足需求是在档案信息管理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的;
(4)对不同格式的数据,如半结构化的、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都要能提供各种访问操作的功能;
(5)能够满足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充分地共享交流的需求。
二、 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加工,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保存和获取,并向社会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有序的动态信息空间。
档案管理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新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档案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多媒体化、管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存贮多载体化等一系列特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并发展了档案馆的职能,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能够保存得更加长久;数字档案检索系统方便、快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利用要求,而且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利用网络的交互方式,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向利用者提供更加专业、更具特色的档案咨询服务,改变了档案馆信息“孤岛”的形象,改善了档案服务的落后面貌。
三、 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档案搜集、整理、保管、鉴定工作的价值实现过程,没有档案的利用也就无所谓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实现。对档案利用工作进行分析,能够反映档案基础工作各个环节的情况,同时也能反映下一步利用者的利用方向。
从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工作查考、个人待遇、其他几个方面进行档案利用分析。
编史修志是档案利用的重头戏,利用人次多,利用档案、资料数量也多,但在档案利用中的百分比有下降的趋势,并不是编史修志的数量在减少,而是其他利用档案的数量在增加。近年来的趋势是以组织、单位编史的逐渐减少,而个人编史、个人文集和续写家谱、家人传记的却在不断增加,档案的进一步的开放,更加促进平民化的档案利用。
学术研究近年来单位个数和人次上在不断提高,其主力是各研究机构学者、各大学教师、博士、硕士、大学生等。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占到学术研究的85%,而硕士生以上又占撰写毕业论文的85%。本科生查阅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利用高峰多集中在每年的1月和7-8月的寒暑假期间,以利用命历史档案、资料居多。
编史修志和学术研究都是利用档案数量、人次较多的。有时一两个利用单位,就可使一种档案的利用数量猛增。如2003年新闻出版局编《新闻出版史》,使得革命历史、旧政权资料使用量超出近几年平均量的3倍。在利用人次上,学术研究通常是一人多次,而编史修志是两人或多人多次,其共同特点是使用档案、资料数量大,查到率高(查到率高并不是所需材料都是齐全完整的,而是所需材料面宽,跨度大,大部分利用者总会或
健全乡镇基层基础组织 推进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
――快速发展中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蔡明栋
摘 要 当前,我国大量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关键词 乡镇基层 基础组织 消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大量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北京市通州区就是典型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之一。在通州区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这些都给北京市通州区的消防安全带来了十分突出的隐患问题。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贯彻落实刘金国副部长提出的“调动一切力量深入推进清剿火患战役”的指示精神,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结合国际新城建设实际,以“创新工作机制、防控关口前移”为工作理念,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一、破解难题,推陈出新,推动政府超常运作
北京市通州区面积907平方公里,人口129.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60万),距市中心15公里。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北京市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也带来了十分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一是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大量引资,造成许多低端产业落户,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缺失;二是社会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消防设施的投入较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单位员工、城乡居民、社会群众、外来务工人员消防知识匮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欠缺。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13名防火监督执法人员要担负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防火监督检查及各种勤务、宣传、培训任务,警力严重不足,对于政府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义务消防队、村安全员等消防辅助人员也难以实现经常的、系统的、深入的培训指导,未建立社会化消防大格局、网格化防控体系,导致监督检查不到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党委不等不靠、审慎研判,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大力推进消防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将执法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和“乡镇消防站”的构想并及时向区政府汇报,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区政府超常运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对消防工作站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专题研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成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及消防站的通知》(通政办发[2011]48号),对人员构成、人员管理和职能作用做出了硬性规定,在乡镇政府层面搭建支撑基层基础工作的平台;各乡镇充分认识到设立消防工作站对于加强消防监督执法、改善地区消防安全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办公地点、执法车辆、人员待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通州区区委区政府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各乡镇要充分认识设立乡镇消防工作站的重要作用,发挥消防工作站效能,全面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全镇统筹,条入块、块统条、条块结合,真正把消防监督工作落到基层,确保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健全制度落实保障
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在综合考虑乡镇规模、人员数量、火灾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在马驹桥、台湖、宋庄、永顺、梨园、县、永乐店7个乡镇设立了消防工作站,在张家湾镇成立乡镇消防站。消防工作站由2名消防支队监督员、1名派出所消防专职民警及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组成;消防站由3名消防支队干部、4名士兵、2名派出所专职民警、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及所在乡镇专职消防队队员组成;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派驻干部和通州区公安分局各个派出所民警每周至少四天在消防工作站开展工作。消防工作站在消防支队、属地乡镇政府和防火安全委员会的共同指导下,围绕属地乡镇中心任务和工作实际开展消防工作,解决基层“千条线穿一根针”的问题,即线跟着针走:一是全面掌握辖区情况,进行网格划分,完善业务基础工作和消防业务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提出消防工作建议,为属地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二是结合辖区消防工作实际,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及属地政府部署的其他消防工作,做到一线执法、一线防范、一线宣传,全面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三是负责对本级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政府专职消防队及村安全员的培训指导。乡镇消防站还将乡镇义务消防队纳入管辖范围,把灭火工作与防火工作集于一体,整体运行,做到第一时间有力施救、有效控制火灾形势,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为保证消防工作站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通州区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消防工作站管理规范》,对消防工作站组织建设、办公设施、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业务培训等进行了规范;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和消防工作站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每周一次,由消防支队派驻干部联系辖区政府主管领导组织,根据本时期消防工作的整体安排及辖区消防工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消防工作站工作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防火安全委员组织,主要听取各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究本地区突出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总结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研究表彰、奖励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等;为工作站配发了现场执法记录仪,要求消防工作站人员对执法工作情况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从而保障了对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执法质量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和监督管理,并借助派出所办公平台,实现火灾隐患的及时录入和处理;积极协调区政府和属地乡镇,做好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执法车辆、饮食住宿的配置和辅助人员的配备工作,并在执法车辆上装载GPS设备,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整合资源,密切协同,确保良好效果
消防工作站制度调动一切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加强部门联动,推动了各级消防工作责任的落实,提高了社会消防管理的效能:一是作为连接消防支队与乡镇政府的纽带,密切了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同配合,将消防工作切实融入到属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中 ;二是实现了消防监督检查的前移,使消防监督从原来的面延伸到线、点,从整个乡镇延伸到村、大队;三是实现火灾原因调查的前移,火灾发生后属地监督员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改变因到达现场时间过长造成对现场情况的不清和取证难的问题;四是实现施工现场消防管理的前移,通过与施工现场投资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合作,以及辖区属地监管改变因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五是实现公共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前移,从被动的检查改变为从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开业整个过程的监管,杜绝因施工过程中的缺欠导致永久性影响消防安全问题的出现;六是实现了对政府职能部门、公安派出所民警、乡镇专职义务消防队、村安全员“面对面”的经常性培训指导,提高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参与热情,使公安派出所按照“一警双职”的消防三级管理模式开展消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乡镇派出所民警的组织优势和基层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创新;硬件实施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有其特殊的专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对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也在逐渐地进行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要。下面将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管理有所忽视
要想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科学性,首先应保证档案的完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理人员对基础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却在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忽视积累的文字材料。主要表现为:在认识程度上明显不足,虽然形成了相关的文件资料,却很难进行使用;在管理中只重视建筑工程质量上的管理,而忽视了文档管理;此外,档案的管理部门与基建部门之间沟通甚少,对竣工文件等不能完善地进行管理。
2.缺少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很难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用来规范基建档案。当前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由于档案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可能出现管理人员的调整,而每个人对档案的分类理解都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很难达到统一。
3.缺少综合性强的管理人员
当前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基建技术人员兼职,或者是其他的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缺少既懂得基建专业知识,又有档案管理能力的综合性管理人员。基建技术人员虽然在基建业务上比较熟练,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对材料很难进行科学的整理、归档。档案管理人员虽然懂得怎样整理档案,也有着较强的档案管理知识,但他们普遍对基建业务不熟悉,对档案材料的范围也不是十分明确,再加上工程建设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等,使得档案材料出现了不完整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建设。
二、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应用
1.强化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
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的资料管理工作不同,基建档案管理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求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不仅掌握一定的基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足够的档案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对基建档案进行正确的分类整理,从而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最好,并在日后的生产建设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界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说为基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起基建档案管理系统,将原有的档案整理备份到信息化管理中,不仅方便了日后的查找,更重要的是即使档案遗失,也能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找到备份的档案,而不会因此耽误日后的工作。
3.强化硬件设施
要想切实地保障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应尽量地将档案管理做好,保证每一个档案管理库房都能够达到应有的安全标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时地建立起档案管理大楼,在硬件设施上保证基建档案管理的安全。此外,应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强化档案管理责任制,积极地落实好档案管理“八防”工作。对档案室门口及周边的一些危险物品应及时清理,以便保护档案安全。
4.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基建档案制度需要覆盖全面的档案工作,在基建项目建立的初期就应将档案管理深入到每一个工作的环节中。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让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积极地按照管理制度工作,形成良好的风气,同时高校应定时监督检查,保证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对档案的管理人员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基建档案的管理人员不仅有一定的基建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档案管理知识。虽然当前我国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不够完善,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不断地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就一定能实现科学的档案管理。在当代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做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尽量数字信息化,这样才能帮助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玲.我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对策初探[J].硅谷,2010(04):24.
关键词: 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88-02
0引言
我国检察机关自恢复重建以来,检察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数量与日俱增,范围不断扩大,内容进一步充实,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功能和价值需要我们去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
1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档案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珍贵的资源财富。档案工作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单位整个管理水平的高低。检察档案信息资源是检察机关全部活动的原始记录,是记载检察机关全面发展的重要文献,同时又是社会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体现在以服务检察工作实践为基础,以推动法治建设为目的,不断创新工作为载体,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1.1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经验支持随着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检察档案信息资源作数量与日俱增,范围不断扩大,内容进一步充实。在检察机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检察档案忠实记录着检察工作发展的成就、取得的成功以及经历的艰辛。开发与利用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对未来检察工作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价值。检察档案中收集了检察机关取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奖状等,这些荣誉真实地反映了检察干警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勇于拼搏、维护公平正义的感人事迹。有意识地组织新进检察干警参观学习,进行检察传统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职业道德,为检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立法、普法提供实践依据法律的制定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检察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立法的思路和方向,特别是在微观立法的标准、界限上有着重要的司法实践价值,使立法内容更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普法宣传、法学教育都不是简单的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的说教,通过检察档案保存的资料总结、提炼出大量现实案例,使之符合普法教育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普法教育的生动性,提高人们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1.3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推动工作不断创新,促进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检察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检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利用原有档案资料可以形成某项工作的专题资料,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通过利用档案可以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2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尽管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但现状并不乐现。
2.1 “重办案轻档案”的思想意识严重制约档案工作的发展检察干警在检察机关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档案的存在是永久的。实践中少数检察干警档案意识非常淡薄,对如何准确把握犯罪事实、运用证据证明犯罪关注的多,而对档案材料完整规范、及时准确的归档注重的少;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档案材料随结案随装订,领导或档案管理人员几经催促才能将卷宗装订归档;对归档的档案材料重数量不重质量,导致归档的卷宗中页码重叠、顺序颠倒等问题的存在,不符合归档工作标准,给专职档案人增加了工作负担;档案资料保存不完整,有价值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及时归档。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而且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对于检察机关来讲,如果没有了完整规范的检察档案作记录,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也就失去了检察历史。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办案与档案并举才是关键所在。
2.2 忽视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制约检察工作的发展检察档案工作质量的高低与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有极大的关系。长期以来,基层检察机关注重对法律人才的培训,而对检察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档案的利用与开发。高水平的档案工作靠的是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不应再是传统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员、整理员和保管员,而是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为检察事业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员。检察机关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更要有全面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以及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其他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只有档案人员自身业务精通,才能够发挥指导监督的职能作用,促进机关内部档案工作的协调运转,使档案工作有的放矢。所以,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需要的档案干部队伍,是实现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工作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2.3 单纯的收集、存放式的档案工作方式不适应档案工作发展要求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档案部门的根本。而大部分基层档案人员把检察档案作为收藏品,每年只是按规定收藏、整理、归档,利用率不高,更谈不上开发。随着检察事业的不断发展,每年各院少者也有近2000个新的卷宗不断生成,这些档案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记载了每个基层院的发展史,这么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在利用上却存在着方式的落后,档案人员只是等待查阅者上门查阅,档案资源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利用。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工作是不断发展的,应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积极创造出资源价值,有效服务于检察工作并推动检察事业的发展。
3加强和改进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检察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检察事业服务的,通过把档案资料与检察工作实际相结合,更有利于研究检察改革新方略,进而促进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
3.1 更新档案工作理念,拓展检察档案空间基层检察机关的领导要树立现代档案功能开发利用的新观念,不断研究和探索检察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检察档案信息资源,使之能为领导决策和各项业务工作稳步、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检察档案人员要更新档案工作理念,自觉加强检察业务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在全面收集检察档案资料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和发现有重要价值的档案材料,务求使其完善、全面、准确无误,要不断扩大检察档案使用范围,千方百计拓展档案利用的空间,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可尝试通过网络或一些可行的渠道,适当公布档案资料,使信息和资料共享,把死档案变为活档案,促进检察档案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
3.2 加大档案工作投入,促进检察档案发展我国《档案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检察档案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就其程序而言也有收集、整理、鉴定、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内容。因此,科学化的管理不仅体现于有完善的工作体制和较现代化的工作手段,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检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只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懂得先进技术的人才和具有先进理念四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因此,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检察档案的重要性以及它潜在的价值,把那些综合素质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较强的从事档案工作的专业人员调整充实到档案工作岗位,要加强检察档案计算机化管理,逐步加大档案设备硬件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查询系统、统计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共享。在检察档案设备配置上,即要考虑先进、又要着眼适用,使用综合性能较高的计算机,购置软件时要着重考虑兼容性、扩展性、容错性及便于升级问题,同时应尽量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方式来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最终实现现代化的检察档案管理。
3.3 整合利用档案资信息资源,促进工作创新发展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经过重建三十年来的发展,检察档案由过去单一的诉讼案卷的归档管理发展为多门类、全方位的收集管理,文书档案、技术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等已成为档案收集的经常性内容,这些档案的资料储备,极大地丰富了检察档案的学科门类,扩大了检察档案涵盖的范围,为检察档案的利用与开发积累了丰富的载体资源。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门类之间的关联性,使检察档案工作展现出它独特的作用:通过利用检察档案分析犯罪规律特点,努力减少犯罪的发生。利用检察档案资料编写案例,为立法提供实践依据、为普法教育提供素材;编纂检察史志,再现检察历史。检察档案是检察工作的原始记录,通过编纂检察史志,可把检察档案的有关资料经过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地反映检察工作情况的文字资料,历史地再现检察事业的整个发展概貌,让后人了解检察工作、了解检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析法律制度保护下的档案及其信息资源[J].山西档案,2002年第6期.
[2]论档案、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3]虞亚梅.《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应用》[J].《档案学通讯》2002年第l期.
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国发〔2014〕2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2015〕20号)等文件精神,为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依法依规、诚实守信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4〕8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安委办〔2015〕14号)、《关于印发“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案录”》(发改财金〔2016〕1001号)等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为建立各部门联合对守信的企业(主要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存储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8大类工商贸企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进行激励,联合对失信的企业进行惩戒的机制,提高诚信体系建设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作用,实现企业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保安全”转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4年开始,积极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安全生产诚信系统”)建设,以期实现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跨部门交换和共享,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安全生产诚信工作进行管理,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该系统预计将于2017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系统功能
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安全生产诚信信息归集
主要归集企业安全许可证和备案证明信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安全许可信息、安全评价信息、职业病危害评价信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绩效评估信息、安全标准化证书信息、行政奖励信息、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安全生产事故信息、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失信息、职业病发病信息、行政处罚信息、行政强制信息等13类安全生产信用信息,涉及的行业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危险化学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工商贸企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等。
安全生产诚信业务管理
主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生产诚信报告的报送、审核功能,实现拟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企业的自动识别和安全生产黑名单的、撤销等管理功能,实现安全生产诚信等级评定功能,实现安全生产征信报告生成功能。
安全生产诚信信息数据交换
主要实现上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之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国务院全国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安全生产诚信系统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有业务系统等3方面的双向数据交换,实现全国安全生产信用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建成全国安全生产诚信信息数据库,为许可备案办理、执法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等业务系统提供征信报告查询功能。
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综合查询统计分析
主要实现对各类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挖掘,掌握各地区、各行业、甚至各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诚信状况,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辅助决策。
系统特点
开放性:使用基于业界开放式标准的主流软硬件平台,支持各种网络协议、硬件接口、软件接口。
可扩展性:使用支持可扩展的软硬件平台,能够根据应用需要,方便地扩展设备容量和提升设备性能。
安全可靠性:通过加密传输、访问验证、防火墙、安全监控等技术手段,保证平台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按照总体业务指标要求,结合具体的数据情况,提供系统备份、数据恢复策略和措施。
易用性:在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进行系统建设和开发,系统开发完毕后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省、市、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以及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试点,根据试点中用户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得系统真正符合用户业务需要,符合用户操作习惯,操作方便。
知识性:通过不断应用,使系统逐步成为知识的海洋,并提供多样化的查询、统计、分析、挖掘手段,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为逢办(办事)必查征信报告、逢检(执法检查)必查征信报告、逢调(事故调查处理)必查征信报告等提供数据支持。
预期效果
为归集各类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进行安全生产承诺、诚信报告、诚信等级评定、黑名单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工作平台,方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办公,降低行政成本。
自动抓取应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的企业名单,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精确监管监察,有效提升监管监察的能力和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精确性。
实现与公安、国土、税务、商务、工商、银行、证监、法院、检察院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双向数据交换,对安全生产领域守信的企业进行联合激励,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的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形成监管监察合力,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增强威慑力。
安全许可审批过程自动查询企业安全生产征信报告,及时发现在安监、煤监、公安、国土、税务、商务、工商、银行、证监、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存在严重违法行为或诚信等级非常低的企业,在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审批时不予批准,避免进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危险化学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8大类工商贸企业等领域,筑牢安全准入关口。
【关键词】监理;安全管理;风险分析;核心网工程;旁站监理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及移动上网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基础的传统运营商,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也在对其网络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及升级,作为其网络控制层及交换层的核心网络也首当其冲,在大规模快速建设。
核心网作为整个运营商网络的心脏,在整个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大规模快速建设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核心网工程建设的安全零事故,本文针对核心网工程的建设特点,分析介绍了核心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环节,同时针对各个风险环节提出了监理旁站的工作方式及检查措施,从而阐述了监理在核心网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作用。
二、核心网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环节及风险源
风险经常存在于人们习以为常的细节当中,因此要从根本上抓安全,首先要识别安全隐患。根据以往核心网工程监理经验,核心网工程的风险环节及风险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设备加电环节:任何新增设备都要进行上电,电源是设备正常开启运行的前提条件。但如果在设备加电前没有按照要求做好各项检查确认,电源不仅会造成被加电设备损坏,甚至可能引起设备短路、火灾及人员伤亡事故。加电产生事故的很多原因是加电主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加电前未检查工具性能、工具未做好绝缘措施、风险区域未做保护、加电前未进行电压测量及接线端子接反造成的。
2.设备扩容、割接:扩容割接阶段是核心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灾区,事故发生后往往会造成网元出现大量告警,甚至影响用户业务,造成客户投诉。但是究其原因往往是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的,如资料不准确、未准备备办备件、方案不全面、方案未审核、割接前未进行检查确认、割接所需资源未到位等;影响割接阶段的另一个因素是割接人员的素质,因割接人员业务不熟悉、责任心不强、不细心造成工程事故也比比皆是。
3.设备搬迁、退网:由于搬迁或者退网的设备建设年份往往比较久远,许多资料都不是很准确,因此在设备搬迁、退网时由于误拆除了现网设备或者线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监理人员对核心网风险操作的监理方式及检查流程
针对核心网工程各风险环节的每一步操作都是风险源的特点,核心网监理应该采用旁站的监理工作方式,同时应该严格按照方案及监理工作流程进行检查管理,从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管理。
图1 设备加电审批表
各个风险环节的具体检查方式如下:
1.设备加电
(1)设备加电前,组织设备厂家、施工单位根据《设备加电检查记录表》中的每一项进行严格的检查,设备机架、板件、线缆等的数量、规格、接线及安装位置、走线路由等应与符合设计要求,电源容量、熔丝及地阻应满足工程要求,电源、中继电缆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设备厂家规范,设备相关电源开关应置于OFF状态,设备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初始位置,设备供电电源线、内部电源线接线处必须牢固、正确,无短路现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保证设备加电工作顺利进行;
(2)对设备进行加电,督促相关单位按照交流屏-低阻屏-高阻柜-机架排-机架-机框-板件的顺序逐级进行加电、测量,其中给机架、机框及板件加电的时候应按照厂家相关规范要求的顺序进行加电工作;应仔细检查操作区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做好绝缘防护措施;加电过程中,应逐级做好电压、电流等的测量工作,并进行记录。并填写《设备加电检查记录表》;
(3)设备加电后,旁站监理软件调测(厂家)人员对被加电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运行正常、稳定后方可离场(如图1、2所示)。
2.设备扩容、割接
(1)设备扩容割接前应让督促施工单位提交扩容/割接方案,并组织相关单位召开扩容/割接方案方案讨论会,针对方案的内容是否完善、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提出修改意见,做好记录,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修改、定稿;
(2)设备扩容割接前应做好网元健康检查,割接条件确认。在各项条件具备,正式割接后,应旁站监督相关单位进行网元扩容割接,要求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方案制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并记录全过程。一般情况下,核心网网元的扩容割接如果在凌晨5:00未成功且无法解决的话,需按照倒回方案启动倒回,以保证不影响白天的话务量。扩容割接完成后,立即组织相关单位人员按照准备好的测试表格进行业务测试,测试正常后离场,并安排白天守局人员值守。
图3 扩容、割接旁站记录
3.设备搬迁、退网
先与维护确认已无业务,并已完成下电;所有的电线、电缆不准剪断,拆下来的线头都要有标号,对有些线头没有标号的,要先补充后再拆下,线号不准丢失,拆线前要进行三对照(内部线号、端子板号、外部线号)确认无误后,方可拆卸,否则要调整线号。
四、结论
采用监理手段(旁站)确保核心网施工安全零事故。旁站监理是通信工程安全控制中最经济、最可靠的手段。核心网监理项目中,影响业务操作的,如设备加电、扩容、割接、设备搬迁等,都应安排监理现场全程跟踪,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旁站监理主要的职责如下:
1.旁站监理人员到达施工现场首先检查施工单位人员到位情况,如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安全员及特殊作业人员,其中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2.根据各类监理检查表格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要求进行了操作。
3.旁站监理人员在现场做好旁站记录,并请施工单位人员现场签字确认。
五、结束语
实施监理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受业主委托的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理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要见证人,也是保证工程安全的主体之一。通过分析重要的风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最终通过实施旁站监理落实到位,构成了一个完整可操作的管理体系。即可以充分发挥监理单位技术、管理优势,还可以通过现场旁站及时发现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纠正错误,确保工程安全施工。但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意识管理”,需要落实在具体的人及操作方法。监理人员只有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的配合业主进行安全管控,体现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信息产业部令第20号,电信建设管理办法[S].
[2]建标(2000)25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传统意义的安全防护措施各类产品只关注安全的某一方面,这些分散独立的安全事件信息难以形成全局的风险观点,导致了安全策略和配置难于统一协调,安全事件无法迅速响应。
(2)由于安全相关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关键的安全信息和告警事件常常被低价值或无价值的告警信息所淹没,一些全局性的、影响重大的问题很难被分析和提炼出来。
(3)网络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日益复杂在不断地增加运行维护的难度、工作量和人力成本,对于位置分散的、数目众多的各类主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进行逐一管理耗时耗力。整天忙于“救火”,却不知道先“救”哪一个。
(4)由于新的安全威胁总是出现在安全应对措施之前,完全依赖安全技术的安全防护系统无法真正确保网络的安全和提高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
1 系统技术方案
1.1 研究目标
建设一个全方位、集中式的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监管平台,集中采集各类分散安装的主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的安全信息和事件记录,进行关联性分析、优先级判断和可视化展现,对企业信息安全状况(物理安全、边界安全、应用安全等)进行全局性、局部性的风险评估,对安全策略和配置进行统一协调,对安全信息和安全事件迅速、准确地做出响应、处理和统计。
1.2 系统技术要点
(1)基于异构模式的监控信息采集平台。通过Agent、SNMP、WMI、Telnet等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对各种防火墙、路由器、操作系统等日志进行收集,实现对IT基础架构日志的全面掌控,同时对收集的日志进行标准化和格式化。
(2)构建IT资源运行模型库,智能分析资源运行状态。系统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生成一个资源运行模型库,并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与模型库对比,变化超过预订范围即产生报警。
(3)通过对通信包数据的检索、智能分析,准确定位运维问题设备。
(4)通过对运维数据包的中转,控制运维人员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资源的访问,并在访问过程中记录相应的操作,以备日后审计,实现对运维人员操作的控制、监控、审计。
(5)使用Shark工作流引擎,串联运维工作的各项环节,实现IT运维规则联动。
2 主要功能
2.1 信息安全事件集中采集
(1)信息采集:采集来自不同设备的事件记录(如防火墙、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它应用程序等)后,进行日志分析、事件优先重要性分析及可视化呈现,是所有安全信息处理的中枢。
(2)报表服务:基于不同设备类型日志定制实现不同展示方式的报表。特别是合规性的报表。
(3)日志库管理:系统将采集来自不同设备(如防火墙、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它应用程序等)的各种格式的事件记录,通过统一的格式转换存储到日志库中。
(4)日志文件下载:FTP日志下载功能,可以方便的从FTP服务器上下载日志文件到系统所在服务器上的指定位置,方便值班人员的查询、浏览、管理重要日志文件。
2.2 信息安全事件日志分析
作为通用事件日志存储库分析中心,分析所有企业的事件数据,这些数据进而又用于检测威胁、快速排除故障和简化合规性监控。安全事件日志分析系统可以分析所有企业日志数据,同时提供压缩的、低耗高效和自管理的日志存储库。
2.2.1 全网日志的集中分析评估
通过综合日志审计系统实现了对网络中的不同类型安全设备(如防火墙,IDS等)、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 Linux)等多种产品及系统的日志数据的分析,支持对不同格式日志的统一的格式转换和分析,省去了管理人员以前的单一、逐类进行日志信息分析的模式。
2.2.2 全网业务合规管理
综合日志审计系统具有对网络内的非法攻击、病毒爆发、违规外联等事件进行综合汇总分析,从而了解全网中的安全与业务合规状况。
2.2.3 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分析
采用了先进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从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当中进行深层的数据挖掘,该技术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从而提取出一些隐含的、潜在的有用信息来为决策系统服务。
2.2.4 报表定制和发送功能
为用户提供自定义报表功能,客户可通过简单灵活的定制方法定义日报、周报或者月报,报表内容包括状态统计报表等,展示形式包括饼图、柱状图等,不同类型的报表可以定制不同的统计方法,以邮件的形式按照设置的制表时间自动发送给定义的报表接收人。
2.2.5 存档和报告事件
日志分析系统能从分布式的Windows和UNIX主机,路由器,交换机收集事件日志或系统日志。日志将被自动存档,并立即生成报表以显示网络重要的系统信息,直观地呈现主机的重要事件和所有事件相关的进程等信息。
2.3 信息安全事件报警
本系统提供图形化报警提醒界面,如果某个特定的区域发现符合报警条件的情况,则产生告警。并且将报警信息相应的图形显示为红色扩散状的小球,以提示管理人员问题点所在,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平面图直观查看网络运行情况。当点击相应的红色小球,则显示具体的报警信息,同时可以进入详细页面查看原始日志和标准化后的报警日志。
2.4 运维流程管理
将传统工作模式中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统中,通过电子化的审批模式,将运维工作进行规范和优化、达到工作量化、电子自动化、流程可控、办事透明、降低成本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管理。
2.5 信息安全事件定位取证系统
从安全信息的来源入手,对各种安全信息进行集中分析,从而有效地发现安全问题,包括攻击、故障和安全事件,并通过事件和攻击痕迹,向管理者阐明当前IT环境的安全状况;同时安全信息监管还包括对安全信息原始数据的保存,为今后的取证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应用效果
系统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信息安全局面保持良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1 构建起了完备的信息安全监管防护体系
系统集运维、监测、告警、分析、联动等功能集成于一体,构建了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安全监管新模式,辅以策略联动、知识库管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建立起了“事前告警、事中响应、事后追查”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降低了信息安全的风险,避免了由于信息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2 严密的审计回放功能确保操作“可控、在控、能控”
针对系统关注的设备操作进行监控、记录回放,让所有运行的设备操作正确、规范。
3.3 严格的操作监视控制功能有效防止“误操作、非法操作”
系统通过对不同用户化分权限设置和管理,并监控用户的所有操作,防止合法用户的的误操作,非法用户的恶意操作。
3.4 解决了一直以来网管工作的被动局面
量变引起质变,要想改变信息安全工作从被动的问题处理模式到主动的预防问题的发生,就必须从问题的“量变”开始预防,该平台的实施,建立起了完善的预警策略,避免信息安全问题“质变”的发生。
3.5 优化固化管理流程,实现信息安全管理提升
通过科技流程实现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事件、问题、变更过程有序的管理起来,建立可视化的工作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管理流程的梳理与再造。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自己的权限和角色,通过网上审批的刚性执行,实现“行为约束”和“制度落地”。制度直接落实到流程节点,规范了各级人员行为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控性,实现了优化固化流程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管理。
关键词:安全管理;矿山建设;应用
【分类号】:TU714
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科学技术革命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资源的开发达到空前的强度,然而,矿山生产又是高危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矿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人们更加重视安全和健康问题,安全管理工作的出现为两者之间的矛盾找到了稳定的平衡。安全管理的应用是防止矿山事故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当前矿山建设中的安全现状及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于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因此对于矿山的开采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矿山建设中仍旧存在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致使近年来屡屡有事故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政府管理制度不严格
矿山所在地的政府对于矿山的管理制度要求不严格,使得一些不满足安全生产资质要求的矿主进入到了金属矿山和煤矿的开采行业中,这些企业具备的实力和安全资质都不能符合矿山开采要求,为矿山建设的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2.安全战略规划落后
大体上,我国矿山业主和管理者以及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都能够意识到矿山建设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在思想上十分注重安全问题。然而在进行具体的责任部署和技术安排上却对安全管理效果没有把握,缺乏实用性强的安全战略目标,也没能制定出合理的、长期的、可持续的安全战略规划,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3.安全理念不足
很多矿山企业中都有自己的安全导向,然而却只是停留在几句安全口号的宣传上,安全理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也没有融入到员工的日常作业中,管理层对于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到及时的关注,更不用谈具体的实施方案了。
4.本质安全程度低
虽然我国矿山建设工作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然而仍然有些区域采用的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甚至还存在着安全设施不到位的严重问题,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矿山建设安全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一些地区存在的安全问题。
5.安全培训形式化
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是矿山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强化员工的技能不仅能够保证员工自身的安全,还能有效保证矿山建设的效益。然而,很多企业的安全培训却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只是对安全文件的选读,而忽视了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文化熏陶,对于培训效果也没有及时的检验,只是注重完成形式,对于最终的培训效果却缺乏重视。
6.人员素质不高
矿业生产需要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对于现场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规定的现象,致使事故频发。员工的岗前知识和岗位安全知识都不达标,对于违规现象不能及时察觉,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故。
对于以上这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矿山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矿山建设的安全进行并为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应用
1.领导责任制
我国2010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进行现场轮流带班,在矿山建设中要与工人共同下井和升井,这条规定就是为了强化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制。因此,在矿山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领导的安全责任,同时,还要积极健全安全管理网络。要定期进行领导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测试,从而在思想和能力两个方面同时提升领导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可以采取要害部位的安全承包制度,并通过领导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矿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把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与领导的政绩相关联,从而激发相关领导对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是安全管理中的基本环节,是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对矿山建设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安全文化工作的建设与安全管理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安全教育工作是安全管理的指导,而安全管理工作又丰富了安全教育的内涵。对于矿山建设中的安全教育工作,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而要针对矿山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培训教育,其形式的选择也要依据职工的特点具备一定的灵活性,突出重点,防止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3.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工作对于安全管理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对于安全检查工作要做到检查的多样化和经常化,并且要把检查的重点放在事前预防方面。首先,要从设计方面入手,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程度,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加强其监测和检测手段;其次,一定要保证设施、装备和工艺的安全运行,还要通过对于事故发生规律的了解,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比如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定项检查和普遍检查等。同时,要注重节日前、恶劣天气条件下和季节转换前的安全检查工作。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检查的覆盖性一定要广,对于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一定要及时反馈和处理,防患于未然。
4.班组安全管理
矿山建设中,班组是企业的基础,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因此,在组建班组时,一定要选用那些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精良的职工担任安全员,并通过培训和考试的方式保证其能力的不断提高。另外,还要定期对班组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一旦有班组不达标,就要制定限期达标制度,促使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达标,进而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5.安全管理考核制度
安全管理考核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保证手段,通过这种考核,能够明确区分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的优劣,进而就能恰当地进行奖励或处罚,达到调动员工安全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班组或者单位要限制其先进集体的评选资格,并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要对各个级别人员的安全职责进行考核,并依照其成绩进行相应的奖惩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努力将安全教育工作和奖惩制度形成有机结合,使之互为补充,促使安全管理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结语: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矿山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安全作为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永恒主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矿山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则成为了矿山生产和不断发展的有效保证。本文就目前矿山建设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安全管理在领导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班组安全管理和考核制度方面的应用,相信企业在对这些方面不断努力下,一定能为矿山建设的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廖国礼,关清安,荆宁川.矿山安全管理核心框架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
[2]吴宝.当前矿山的安全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3(04).
关键词: 交通管理信息;软件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073-01
在近些年以来,在我国的交通管理信息部门当中,主要以加强管理信息的建设以及应用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效。当前,在交通管理部门当中包括的业务有:驾驶证的管理、登记机动车、处理违法交通以及处理交通事故等,都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的。然而,交通管理部门随着业务不断的快速增长以及要求提升,所以承受的压力以及挑战也在日渐增加,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是显为突出的,因此,加强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安全则是发展和建设的必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必须要全面的考虑到业务功能以及流程是否全面,以及它的可用性和完善性。2)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在随着不断的迅猛发展,所以显现出的安全攻击手段与技术也在快速更新,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和设计一套较为完整的业务系统软件,以确保它的安全应用性,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从而减少安全信息的风险问题。
1 设计构架
在搭建信息管理的框架时,必须要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搭建组织时必须要根据当时的状况进行,并且也要符合自身的信息管理以及业务发展的具体要求框架。建立交通信息的安全软件必须要应用服务器端以及客户端的模式才可进行,主要是通过公用的软件安全包以及安全管理的两个平台组成,从而达到软件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运行监等服务功能。
1)由于公用业务的安全包一般是应用于数据库的服务器、采集系统软件的信息以及应用中间件的标识等,从而达到检查服务器的身份唯一性以及鉴别复杂度等功能,以确保业务软件应用的合法性。此外,它还可以拦截机制,检查控制访问的安全策略对程序的调用。当软件一旦以后,可以实时监控服务器的状态,以及异常的软件安全信息,并且通过加密技术、校验技术以及压缩技术等定时的发送会话信息。一般安全管理平台主要是实现管理软件的安装、监测运行监测等服务。
2)所谓安全管理平台主要是通过应用对称的加密技术以及时间戳作为各安装点软件的安全密钥。由于运行的软件可以实时监测所接收的信息并对其验证、解密和解压处理,并且转化为监测信息。
2 软件的安全管理
由于软件安全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促使软件可以在授权的服务数据库以及应用方面得到使用,而对于还未授权的运行软件则可以对其锁定与报警处理,避免非法分子的侵入安装。对此,安全管理是可以对数据库与中间应用服务器做备案登记的,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登记数据库,以建立一个安全的软件监测运行管理。
1)对于软件安装点所包括的标识有数据库与中间件的服务器标识,它可以应用采集一定量的信息从而对服务器识别认证身份。所应用的信息服务器主要包括有:硬件标识、数据库标识、网络标识、操作系统、硬件标识以及应用软件的标识等。
2)进行安装密钥的应用管理一般包括有安装密钥的制作以及生命周期两方面进行管理。主要是对申请信息的应用散列加密法对其做散列处理,并且应用散列值作为安装密钥的申请信息。其方法主要可以应用自动发送以及手工发送到软件的业务客户端。
3)安装密钥的主要内容有安装点服务器的标识、应用系统管理员标识以及使用时间等管理信息。而管理密钥一般包括有密钥生成以及生命周期的管理两方面。一量正式密钥在成功注册软件以后,则可以根据服务器的标识进行应用信息的散列加密方法运算。也可以在业务系统的客户端通过加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也可以应用校验位的方法从而保证信息安全性避免出现篡改等问题,此外,也可以在安全管理平台对其记录密钥的完整信息。
4)由于软件的安全管理与业务的系统客户端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这也是在安全体系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对称的双重加密,从而确保通信的安全保密性。同时,通过对信息所生成的校验以确保完整的通信效果,而进行压缩处理主要是确保数据的安全高效性,并且在运行监测中则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3 对于系统的管理安全
1)对于运行软件的安全监测主要是应用正向方法,从而对之前所考虑到的安全防范点做以实时监测的工作,并且记录非法或者是可疑的安全信息事件,以便进行定时发送到安全的服务管理平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以往的安全软件服务管理当中,并且对经常出现的攻击方法以及安全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找出安全的防范范围。
需采用程序自动更新机制将新的防范措施程序更新到业务系统客户端。
2)在管理监测系统的运行时则可以应用GIS地图,并且通过图形化的方式从而显现出软件以及具体的运行情况。此外,也可以对更新的版本、服务器的运行以及安全情况在统一视图当中进行全面的监测,以便提高从事负责技术安全的工作人员可以很快找出所存在的威胁。
3)由于白名单的信息服务主要是根据在软件的管理平台进行工作的,并且通过安全管理记录的标识信息而生成的一份白名单,这主要包括有安装的代码、系统类别以及服务器的信息标识等。在交通管理的资源库当中由于程序是可以通过定时来获取信息的,并且也应用了鉴别身份的技术,验证身份的合法性的存储。当业务软件进行传送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时,并发送到资源库,它可以识别实体身份,也可以验证访问请求以及确保信息的主要来源。
4 改进措施
1)它可以加强监控平台在预警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并且可以对不同的安全事件进行定量以及定性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剖析技术攻击的范围,也可以全面的研究入侵与攻
击的重要手段,从而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措施,以提高它的安全防范性。
2)必须要加强提高对数据库以及监控可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有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利用率、内在的信息应用以及中间件服务器的虚拟机线程数等方面。
3)作为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提高对技术管理员的技术安全培训,如果只是依靠软件解决问题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最重要以及最必要的因素则要体现在人员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强技术管理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技术培训以及防范技术等,从而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与管理是同样重要的。
5 结论
总之,在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信息安全问题,通过制定一套较为全面的严格制度从而防范产生不安全因素,但是在这其中最为可靠防范手段还要靠技术管理。对此,在技术应用上必须要建立一套安全系数较高的软件系统,从而提高信息软件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J].中国公共安全,2008(04).
[2]陈鲁军、解勤、谢晶,关于对公安信息安全与标准化的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