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7:39: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金融期货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如果没有自己的金融期货市场,也许若干年后,人民币定价可能要美国人说了算,这是我们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不能接受的现实,但是这种现实正在倒逼着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上海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党剑说。
党剑说这番话的时候,国务院已经了修订后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他认为这份条例意义重大,毕竟,金融期货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有了定义。这种利好,他早在去年9月8日中金所挂牌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中国的金融市场开始进入了结构性调整阶段,长久以来,市场上没有任何金融衍生品的状况将得到改变。“现在我们可以和国际竞争了,主要目标应该是韩国,它拥有世界上成长最快最成功的股指期权,一直连续3年期权的交易量都是名列世界的首位。这方面,对于偌大一个内地市场来讲,我们缺少金融品种,对于我们整个资本市场是有非常严重的缺陷的。既然现在这种缺陷在法律上被扭转了,实际的市场情况也会好起来。”
和党剑相比,在期货市场浸泡已久的刘仲元态度要谨慎得多,他认为在目前只是法规出台,真正等到金融期货开放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具体什么时候,任何人都拿不准,这种情况下提出国际竞争的概念有点为时过早:“就目前中国的期货业国际合作的现状来说,目前还谈不上和国际大的公司或者大的期货交易所的竞争。但是就期货业的国际合作,在我们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方面的合作之外,在其他方面可以有一些进展,比如现在港澳的期货公司可以在内地的期货公司参股不超过50%的股份,在以后,也许还会有欧美的资金来到中国的期货市场。但最近3年内,最好的情况就是合作,竞争根本谈不上。”
中国股市乃至期市历来有“炒新”的习惯,这从权证身上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市场首次推出权证,以及去年股改恢复权证上市时,均遭到了市场狂炒。去年年底,沪市仅3家权证的交易量竟然跃居全球第一。党剑觉得这是一个顾虑,当股指期货上市后,机构投资者有可能在期指合约上建完多单后,通过拉抬沪深300成份股中的权重股推高指数,以达到期指持仓获利目的,而这将有可能推动沪深300指数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论文摘要】期货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产品工具,是表明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期货市场的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历程、目前发展状况、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引言
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国际期货市场自1848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风险管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监管下、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由四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180多家期货公司组成的、由市场各主体参与的、能顺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期货市场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质变式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期货市场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启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期货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是1570年伦敦开设的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勒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没有期货市场的市场经济,不是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场所和工具。因此,一个健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离不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这种买卖是由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承受价格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金融危机中期货市场角色分析
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对冲或转移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质。这次金融危机原因之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他通过“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共振,其影响还在扩散和深化中。这场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金融风险,引起了全球性的危机。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被发现得很晚,这是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机构风险评估的极限。一些评估机构对于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没有经验,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不亚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进行反思,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但创新背后所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因此,在金融创新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有效地监管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严峻的课题。
4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反思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4.1加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市场制度的稳定性。二是市场交易的公正性。三是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四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上述四个条件的形成和确立,首先取决于对风险处理的能力。如果市场本身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显然谈不上市场的稳定性,市场不稳定,就难以正常有序的运作,市场公正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保障不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场就会风险不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4.2期货市场应实行法制化管理,用发展的思维统领监管工作
2003年以来,仅仅北京地区先后出台《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指导意见》、《公司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指导意见》等,充分兼顾了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深受北京地区期货业欢迎。
4.3走稳健发展之路
我们看到,近年来,证监会积极推进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稳步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期货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强化了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为期货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次金融风暴下,我国期货市场之所以运行正常,是有许多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的经验值得全球借鉴,比如我国期货公司防火墙的设计更为坚固、我国对衍生品的推出更为谨慎、我国期货市场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采取的逐步渐进策略。相信在中国证监会的热心服务和正确监管下,期货市场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启亚.金融衍生产品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2]周俊全.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8年第5期
一、期货市场间竞争的比较优势分析
为什么某国或某地区的某类商品的期货交易能够蓬勃发展?例如,为什么芝加哥能够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而不是堪萨斯城?为什么美国能够在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什么近年来欧洲金融期货市场能够迅速发展?按照波特的说法,影响产业发展的不仅仅是公司自己创建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能力,重要的是它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或缺乏某些特定的属性。期货市场作为以现货市场为基础的衍生品市场,在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或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基础的期货市场将因此而形成相应的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及相关理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主要来自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竞争对手及产业政策。
1.要素条件比较优势分析。要素条件指的是期货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形成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资源禀赋可以是创造的,也可以是继承的,一般分为四类。
(1)物质资源。物质资源的可获性、数量、质量和土地、水、矿产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成本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资源。物质资源通常是不可再造的资源,对于以实物商品如农产品、能源等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商品期货市场来说,显然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2)资本资源。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具备充分的流动性才能够实现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等基本经济功能。资本的可获性、数量、成本和可获资本的类型方面,各国的情况各有不同。如果某国期货市场遇到来自低资本成本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对手,低资本成本的期货市场可以保持低价,如较低的融资成本、充裕的资本供给等,就会迫使负担高资本成本的市场要么接受投资的低回报,要么撤出该类期货市场。
(3)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系统、结算系统、运输系统、通信系统、法律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可获性与使用成本。成熟的期货市场,通常都具有非常先进的基础设施,这也是成熟期货市场重要的比较优势所在。
(4)知识与人力资源。如果某一国家拥有数量可观的、具有科学技术和市场相关知识的研发人员,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具有知识资源。期货市场是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工程的基础,同时也是信息、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货理论研究水平、各类相关研发人才及技术人才的数量,都影响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2.需求状况比较优势分析。期货市场是用于满足规避价格风险和投资需求的金融工具,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存在管理价格风险的商业需求,这种商业需求是否强烈与广泛,决定着这一国家或地区对期货市场的需求,并将推动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决定期货市场能否形成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
3.竞争对手比较优势分析。竞争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产生重大影响。
创新是期货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竞争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间的竞争有助于使本国或本地区期货市场保持生机与活力,并构成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动力。没有足够的区域内竞争会使本地区期货市场产生自满,并最终丧失国际竞争力。因此,尽管从价格发现、最优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一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数量不宜过多,但保持适度竞争将有助于期货市场在创新方面形成比较优势。
4.产业政策比较优势分析。产业政策是能够对期货市场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鼓励性的产业政策将使一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得到增强,而限制性的产业政策则会使其比较优势受到削弱,国内避险需求外流,市场发展将受到抑制。
以上各项因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都将影响到期货市场比较优势的形成。在这些因素中,
(1)物质资源是不可再造的资源,是开展以相关产品为基础的商品期货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物质资源最终能否真正形成比较优势,还需要看在相关产业中是否具有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的强烈程度。
(2)资本、基础设施等其他条件都是可以创造的。其中,资本、基础设施、需求状况主要地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构成了期货市场形成比较优势的基础环境,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比较难以改变,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得以改善。从长期或宏观层面看,期货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期货市场的规模与层次。
因此,资本、基础设施、需求状况决定了期货市场的总体发展水平,无论物质资源条件有多好,产业政策多么积极,期货市场的发展都不可能超越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3)知识与人力资源、国内竞争以及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调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改善,即国家通过实施鼓励性的产业政策,向期货市场集中人力和财力,适度调整期货市场结构,为期货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期货市场比较优势的形成,增强期货市场的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物质资源及产业政策等将在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
在期货市场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期货市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中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在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这些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构成了这些国家在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层次原因。
(一)美国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美国作为现代期货市场的发源地在世界期货市场中始终占居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进入1990年代,欧洲和亚太地区期货市场迅速崛起,美国在全球期货市场中的绝对性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但是,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仍是世界上期货品种最齐全、期货制度最完善、最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国际性期货交易中心。
1.要素条件与美国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要素条件比较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不同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基础性产品如农产品、矿产资源、能源的生产国、贸易国和消费国,其实物资本占世界实物资本总量的33.6%,美国研发科学家占世界总量的50.7%,熟练劳动力占世界总量的27.7%.在如此优越的资源禀赋条件下,美国在世界实物商品与金融期货及期权市场中保持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着主导优势。美国在除金属外各类品种中均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商品的期货价格成为国际贸易的定价基准。在金融期货市场方面,美国也始终引领着世界金融期货品种创新的潮流,三大金融产品的首张期货合约即外汇、利率和股指期货均产生于美国,其s&p500、nas-daq100、美国中长期政府债券以及主要的外汇期货和期权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金融期货品种。
2.需求状况、产业政策、国内竞争与美国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在避险需求方面,美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高,期货交易保值避险的商业需求旺盛,期货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完全开放的国际性市场,不仅满足了国内避险与投资需求,而且将全球避险与投资需求以及投资资本引入国内,从而形成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比较优势。在产业政策与国内竞争方面,美国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条件,采取了金融期货与实物商品期货并重和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产业政策,全面增强了美国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二)欧洲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欧洲期货市场在欧元启动的大背景下,借助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当今世界期货市场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物质资源禀赋与欧洲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从总体来看,与美国相比,欧洲各国基本上属于各类大宗商品的纯消费国,资源相对缺乏,1990年以后,英国的实物商品期货(除lme的有色金属外)如石油、农产品等品种的交易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而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金融期货市场,凭借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规模庞大的金融资本、众多的金融机构及优秀的管理人才,汇率、利率及股指期货都在世界期货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2.技术、制度创新与欧洲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1990年以来,欧洲期货市场借助交易方式创新,通过电子化交易形成了成本比较优势,实现了金融期货市场的快速成长。2002年,欧洲交易所(eurex)借助电子化交易,突破欧洲的地域性界限,加紧建立自己的美国相关衍生品的市场。此外,欧洲期货交易所通过治理结构的创新,为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目前欧洲期货及证券交易所绝大部分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化交易所。而美国期货市场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电子化交易和公司化方面明显落后于欧洲,使美国期货市场的竞争优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亚太地区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崛起,源自于本地区巨大的避险需求。美国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199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新兴市场的成功主要是满足了区域性风险管理的需要。如发达的工业为日本工业品期货交易提供充足的避险需求,目前日本的铂、钯和橡胶期货市场位居世界第一,黄金、汽油等期货市场位居世界第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韩国金融期货交易提供强烈的避险需求,韩国证券交易所(kse)的kospi200期权合约在1998——2002年五年间年交易量增长了40多倍,2001——2002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球期货交易所成交量排名之首,充分显示了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和加入wto,为
三、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
在某一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同样是不均衡的。从美国、欧洲、日本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可以发现,期货市场作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必然要寻找到一个最具有商业需求、资本最集中、流动性最强、技术最先进、人力资本最充足、交易成本最低、最有助于其功能发挥的地理位置。这正是“区域增长极”理论中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中心,在这里将产生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的聚集效应,使期货市场在本国或本地区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
1.美国期货市场:形成芝加哥与纽约两个中心并存的竞争格局。美国最多时曾有近20家期货交易所,经过竞争部分交易所被淘汰,部分交易所进行了合并与重组,目前美国国内共有7家期货交易所。从区域布局上看,不论是商品期货还是金融期货都呈现出向芝加哥和纽约集中的趋势。
研究美国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我们能够发现,对世界期货市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系列创新并不是全部产生于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例如,1891年明尼阿波利斯交易所创造了世界第一套现代期货清算系统,1982年堪萨斯城交易所推出了世界第一张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然而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等城市的经济背景及其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等都使这些交易所很难在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竞争中获胜。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以及在美国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重要地位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能够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芝加哥由农产品期货市场起步,为其1970年代成功推出金融期货在知识与人才、资本方面形成重要的比较优势,芝加哥最终发展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目前芝加哥主要有芝加哥商品易所(cm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等,这三家期货交易所多年位居全球期货及期权成交量前十位期货交易所之列,2001年分别为第3、5、6位。纽约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其期货交易在全球期货市场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2001年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期货及期权成交量位居世界第9位,期货成交量排名第6位,其中nymex的原油等能源类商品期货,及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期贷以及纽约期货交易所(mybt)的棉花等农产品期货都位居美国和全球期货交易量的前列。
2.欧洲期货市场:伦敦面临的挑战与法兰克福的兴起。英国伦敦作为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齐名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凭借其先进的工业和发达的金融业,成为世界金属期货交易中心和欧洲金融期货交易中心。欧元启动是欧洲金融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促使欧洲整个金融市场以及期货市场的内部格局随之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欧元货币区的中央银行所在地德国的法兰克福逐步成为欧元区内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金融中心。欧元启动后,欧洲的11个国家采用欧元作为通用货币,从根本上消除了这11个国家货币和利率间的差异,欧元区其他国家以本国利率为基础的利率期货因此失去了市场需求,欧元区金融期货市场快速向eurex集中。其次,eurex通过采用电子化交易方式等积极有效措施,占据了伦敦国际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的bund期货合约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期货交易所之一。而英国没有在1999年第一批加入欧元,丧失了部分欧元区内的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的交易。就期货市场而言,伦敦在欧洲金融期货市场的霸主地位已经被总部位于法兰克福的eurex所取代,法兰克福已经迅速崛起。
3.日本期货市场:东京成为衍生品期货交易中心。从日本期货市场的总体格局看,其主要特点是交易所数量较多,同一品种同时在多个不同地域的期货市场上市交易。以商品期货为例,1984年以前,日本有16家以上的商品期货交易所,经过合并重组,现在有7家商品交易所,仅大豆一个品种就至少有3家交易所在上市交易。在日本期货市场,东京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日本乃至世界的经济、金融地位,都决定了东京地区的期货交易所具有强大的比较优势。2002年,东京地区商品期货总成交量(tocom和tge合计)占其全国的市场份额达到67.9%.随着日本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期货交易所间的进一步合并重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四、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发展及其启示。
通过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竞争格局变迁的规律,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发展期货市场,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行与之相适应的期货市场发展模式和产业政策,以形成本国或本地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从而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
(一)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发展
1.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期货品种,通过合作促进比较优势的形成。由于物质资源的不可创造性,以及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开放程度、法律、人文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货市场通常只能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来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期货品种。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与美国的自然资源条件比较相似,是大宗基础性产品农产品、能源、矿产资源等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如中国的小麦产量排在世界第1位,玉米产量为世界第2位,大豆产量为世界第4位、进口量为世界第二,具有开展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期货的雄厚现货基础和巨大的保值避险需求。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上述各类大宗商品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现货企业需要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需要利用期货价格来指导生产和经营。
同时中国远离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利用国际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避险,犹如“隔山买牛”,不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因此,中国具备在东半球发展商品期货市场最有力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在品种创新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促进商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产业政策。
2.寻求与优势互补型期货市场的合作,促进本国或本地区期货市场比较优势的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需要发展期货市场,首先应认真分析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间期货市场的关系,通过与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互补型国家或地区进行合作,来增强本国期货市场的竞争优势。例如,合并联网成为近20年来各国期货市场应对竞争的新策略,仅自1990年以来,就先后有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与cme、cbot与eurex、cme与nymex等数十家国际性期货交易所进行跨洲、跨国、跨城市联网,以此来改善双方的资源禀赋条件,互通有无,共享资源与市场。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与美国是物质资源禀赋相近的国家,在商品期货交易方面属于竞争型关系,但是两国分处东西半球,在交易时间上形成互补关系,因此如果两国在农产品等期货交易方面能够进行联网交易、交叉结算等合作,即可实现24小时全天交易,从而使双方能够共享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资源与市场,使双方的竞争优势均得到增强。
(二)同一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发展
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间的竞争中获取比较优势的关键,在于期货市场是否能够成功地整合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的各类要素条件,从而促进该期货市场在品种、技术、制度等方面创新能力的形成,提升期货市场内部核心竞争力。因此,尽管本文从外部环境分析了期货市场竞争格局形成的深层原因,但是,在期货市场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与期货市场自身创新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有助于提高期货市场的创新能力,期货市场强大的创新能力则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各种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条件,从而形成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
1.针对区域性资源禀赋特点,发展最具比较优势的期货品种。同一国家或地区内的期货市场所处的经济、法律等环境比较相近,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期货市场之间通常属于竞争型关系,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的数量通常会经历由多到少的整合过程。如上所述,资源禀赋是决定期货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而每一种商品的生产、消费、流通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以现货商品为基础的期货品种特别是商品期货就具有了比较鲜明的属地性概念。
【论文关键词】期货市场;交易所;期货公司;套期保值;发现价格
【论文摘要】期货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产品工具,是表明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期货市场的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历程、目前发展状况、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引言
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国际期货市场自1848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风险管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监管下、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由四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180多家期货公司组成的、由市场各主体参与的、能顺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期货市场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质变式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期货市场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启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期货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是1570年伦敦开设的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勒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没有期货市场的市场经济,不是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场所和工具。因此,一个健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离不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这种买卖是由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承受价格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金融危机中期货市场角色分析
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对冲或转移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质。这次金融危机原因之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他通过“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共振,其影响还在扩散和深化中。这场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金融风险,引起了全球性的危机。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被发现得很晚,这是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机构风险评估的极限。一些评估机构对于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没有经验,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不亚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进行反思,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但创新背后所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因此,在金融创新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有效地监管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严峻的课题。
4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反思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4.1加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市场制度的稳定性。二是市场交易的公正性。三是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四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上述四个条件的形成和确立,首先取决于对风险处理的能力。如果市场本身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显然谈不上市场的稳定性,市场不稳定,就难以正常有序的运作,市场公正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保障不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场就会风险不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4.2期货市场应实行法制化管理,用发展的思维统领监管工作
2003年以来,仅仅北京地区先后出台《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指导意见》、《公司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指导意见》等,充分兼顾了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深受北京地区期货业欢迎。
4.3走稳健发展之路
我们看到,近年来,证监会积极推进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稳步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期货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强化了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为期货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次金融风暴下,我国期货市场之所以运行正常,是有许多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的经验值得全球借鉴,比如我国期货公司防火墙的设计更为坚固、我国对衍生品的推出更为谨慎、我国期货市场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采取的逐步渐进策略。相信在中国证监会的热心服务和正确监管下,期货市场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启亚.金融衍生产品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2]周俊全.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8年第5期
筹备3年多的股指期货,终于登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
然而,出乎预料的是,股指期货开户却备受冷落,开户首日,仅有20人成功开户,次日不到80人开户,这与创业板、中小板开市时的火爆形成强烈对比。
投资者为何没有对股指期货贸然投入太多的热情?基金、社保、银行等主流机构开户细则为何还未公布?是机构还未做好准备,还是因为风险太大,管理层没有完全打开闸门?市场有诸多猜测。
筹备三年半今朝终出台
3年前,监管层就曾宣称要推出股指期货,并在不同场合透露大致的时间安排。当时,仿真交易推出,各大期货公司和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积极备战,从硬件到软件、从宣传到具体的交易技巧等方面着手准备。但随着资本市场变迁,股市经历了大牛和大熊之后,股指期货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刚刚进入2010年,证监会在1月8日宣布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原则上获得国务院批准,具体的筹备工作也相继展开。春节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2月20日了已获证监会批复的深沪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全部。2月22日上午9点始,证监会授权经过考核的60家期货公司开始为投资者办理开户业务。据悉,首批试点券商有望在3月底前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股指期货可能在4月8日正式开始进行交易。
为什么要现在推出股指期货呢?首创期货的张良贵认为,目前时机已经成熟,硬件和软件均已完善。一方面风险控制、市场准入等相关制度已成熟,融资融券试点工作开展顺利,为股指期货推出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另外,目前股市大盘点位适中,监管层在风险控制上也没有过多担忧。
据张良贵猜测,基金、银行、保险等机构涉及到多个监管层面,在市场监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还需要深入协调,这是机构开户细则未推出的原因。同时,特殊法人机构主要是套期保值需要,它们的参与会形成大量的保值盘,恐怕会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构成制约。
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市场关注的话题。长江证券金融工程领域研究员邓二勇表示,市场中长期走势依然由宏观及经济周期主导。处于熊市的市场,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依然会表现出熊市特征,例如台湾、印度及韩国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市场处于熊市或者调整市场之中,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短期市场的走势起到了较好的刺激作用,但是之后市场依旧进入了下降通道,其依然没有改变市场的长期走势。牛市亦是如此,如法国、日本及香港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市场处牛市之中,股指期货推出亦对短期市场走势起到了较好刺激作用,正式推出之后的短期下跌,也没有改变其长期走牛的特征。
在短期内,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加剧A股市场的波动幅度。深圳市金中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曾军表示,在股指期货推出的短时间内,其将会加剧股市短期内波动幅度,有助涨和助跌的可能。
国金证券研究所衍生品首席分析师范向鹏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当股市上涨时,投资者变得不太看重未来市场的波动情况,觉得现有的获利可以抵消小幅下跌造成的亏损,这时推出股指期货,期货市场上看好多头,同时促进了股市上涨。当股市下跌时,投资者认为股票的风险比以前增大了,熊市中推出股指期货,期货市场上看好空头,促使股市走势进一步下降。
而在谈及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投资主体有何影响时,信达证券表示,届时,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各种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将趋于活跃,有利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加速机构化进程,使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而散户在股指期货中获利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散户投资者比例将会减少。
股指期货激活理财大市场
股指期货推出后,将会衍生出一些新的投资品种。浙江新世纪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金明认为,在股指期货成熟的情况下,股指期货衍生品期货投资基金也将产生,这类基金可以用来挂钩股指期货。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散户来说,购买这类产品,就可以间接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此外,境外期货也可能会推出。而这两个品种,很可能会在今年内推出。不过,具体的情况,还要看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情况以及管理层政策的指导安排。
曹金明表示,国外金融期货交易在期货交易中的比例达90%以上,国内这一比例目前为0。在股指期货成熟后,金融期货品种将会大大增加,甚至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届时,期权期货、汇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都将会闪亮登场。
对于理财产品来说,股指期货的推出具有深远影响。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表示,股指期货推出后,包括券商、私募、银行在内的理财机构,将会推出相关挂钩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将会面临新的格局。
著名私募投资人曾军表示,股指期权、第三方备兑权证也将会出现。他表示,在相关规则出台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机构来说多了一种平衡风险的工具,大大降低了单边市的风险。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将会根据政策的指导和客户的需求,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产品的研发,为客户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乐观的估计,如果股指期货发展顺利,挂钩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将会占到公司总产品比例的40%。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私募都会推出挂钩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但肯定会有一部分私募推出相关理财产品。
宏源证券资产管理研究员许超表示,券商集合理财预计也将会出现挂钩股指期货理财产品。目前券商集合理财允许投资金融衍生品的比例在3%,如果股指期货发展顺利,预计这一限制将会逐步放宽,乐观估计将会上升至10%,但不会成为券商集合产品的主流。
在银行产品方面,德意志银行(中国)私人投资管理副总裁黄凡表示,在股指期货成熟后,银行理财产品里也将会出现挂钩股指期货的产品,将会改变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实际挂钩股指的历史,不过这类产品将会以保本类型为主。
张剑辉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会为各方理财机构提供新的投资品种,但由于相关规则还未出台,以及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情况如何还不得而知,因此,短期内股指期货类理财产品不会大规模的增长,从前期来看,这类产品将会逐步增加。
天使般的诱惑
2007年6月底,在某期货公司举办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中,“80028160”账号中投入模拟资金100万元,7月底,账户资产达到6000万元,一个月翻了60倍!同年8月10日,仿真交易大赛结束,账户模拟资产高达1.2亿元。“80028160”账户的操盘者是长相平平、带一点南方口音的余波,一位在中国股市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私募投资者。
我们都有这样的概念,短期内把一些小规模资金运作翻上10倍乃至几十倍难度不大,但要在两个月时间内把上亿资金再翻3番确实不容易。而余波做到了,这种短期内的“暴利”得益于期货市场能借杠杆迅速放大资金效应。也就是说,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制度,能让投资者只需交付一部分资金,可以实现相当于本金好多倍的暴利。
短期内暴富的神话令人向往,股指期货天使般的诱惑令人神往。业内人士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中,投资者面临三大投资机遇。
第一个投资机会,是股指期货概念股及优质大盘蓝筹股的投资机遇。人大金融与证券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大蓝筹以及参与股指期货的概念股都将受益。华泰证券华泰融资融券部首席分析师吴表示,融资融券涵盖的90只股票和股指期货的300只标的股,在市场期待的蓝筹行情中仍未启动,其中多只个股基本面优良、盈利能力强,在近期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已现估值洼地,一旦催化剂出现,资金和人气凝聚将推升股价。
第二个赚钱机会,是股指期货本身的套利交易。股指期货可以与多种证券品种进行套利交易,包括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股指期货与ETF之间的套利。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经理许晴旺表示,股指期货实行T+0制度,这不同于股票的T+1交易制度,投资者可以在一天内通过频繁交易实现多次套利,同时,机会还有不同股指期货合约之间的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到期日套利。
第三个投资机遇是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功能,即规避系统性风险。许晴旺表示,尤其对于机构和大的投资者来说,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上的对冲操作,使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收益(损失)相互抵消,达到锁定成本和确保利润的目的。股指期货把套期保值者的股票的系统风险转移给投机者,不受亏损才能更持续稳定的实现盈利。
“魔鬼”的另一面
股指期货有“天使”的一面,也具有“魔鬼”的一面。
股指期货的“魔性”,在巴林银行的倒闭中发挥得淋漓尽致。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巴林银行的倒闭源于其新加坡子公司一名期货交易员的错误判断。1994年下半年,巴林期货子公司新加坡公司期货交易员尼克•里森看好日经指数,于是大量买入日经225期货。然而,到了1995年1月,日本股市大幅下跌,里森损失惨重。但为了挽回亏损,他继续大举买入日经225期货。1995年2月23日,日经指数再次急剧下降,仅在日经225期货这一个品种上,里森亏损8亿英镑,赔光了整个巴林银行,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画上了句号。
从巴林银行的倒闭中,我们来看投资股指期货的三大风险。
首先是股指期货的杠杆风险。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项廷锋表示,巴林银行的倒闭是因为期货的杠杆放大作用产生的。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国宝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学会风险控制,通常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交易,三分之二的用于防范波动。市场人士于海表示,学会止损,把风险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对投资者来说很重要。
其次,强行平仓也是股指期货的重要风险,而如果不强行平仓,就可能出现客户爆仓事件。这意味着保证金不仅全部亏空,而且还倒欠期货公司一笔钱。深圳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前期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中,频繁遭遇客户保证金不足的情况,每天强制平仓的笔数达到了400次。这如果发生在真实的交易中,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解决强行平仓的方法,除了期货公司提前通知客户外,投资者要随时关注保证金的变化,才能及时追加保证金,降低强行平仓、爆仓的风险。
最后,投资者必须关注时差风险。股指期货与股市交易时间不同,中金所《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中,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交易时间设计得比证券交易时间稍长些。股指期货比股市早开15分钟、晚收15分钟,中午休市和下午再开盘时间与股市相同。而在到期交割日,股指期货下午收盘时间与股市相同。
北京中期期货的一位人士表示,股指期货一开盘盲目开仓存在风险,因为股指期货早于股市15分钟开盘,股市如何开盘,开盘后走势如何都不确定,因此稳妥的办法是等股市开盘、股指期货走势明朗后再进行操作。同时,股市收盘后,建议股指期货的投资者仍要进行盯盘,继续关注股指期货的走势,不能在股市收盘后还按照原来的操作方向继续交易。
股指期货,本质上是零和博弈,有人赚钱,就一定有人赔钱,它可能让你一夜间暴富,也可能让你在一瞬间倾家荡产。天使还是魔鬼,就看你的驾驭能力了。
股指期货交易攻略
1 开户及参与条件
普通投资者须在一家具有会员资格的期货经纪公司开立账户。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须满足以下条件:开户资金门槛为50万元;通过股指期货知识测试,合格分数线为80分;必须具有累计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成交记录,或者最近三年内具有10笔以上的商品期货交易成交记录。
2资金入账
开户之后及交易之前,投资者应缴纳开户保证金。股指期货每手保证金约14.81万元。2月25日沪深300收盘3292.13点,以此计算,股指期货一手合约价值为3292.13*300=98.76万元,假定保证金比例为15%(中金所眼下初定保证金比例为12%,但在实际操作中,期货公司在此基础上会加几个点,即保证金比例须达到15%左右),则一手合约保证金约14.81万元,市场人士表示,保证金应保持仓位1/3左右,则有50万元资金比较安全。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每一帐户持仓限额为100张。
3 下单
开户之后及交易之前,投资者应缴纳开户保证金。股指期货每手保证金约14.81万元。2月25日沪深300收盘3292.13点,以此计算,股指期货一手合约价值为3292.13*300=98.76万元,假定保证金比例为15%(中金所眼下初定保证金比例为12%,但在实际操作中,期货公司在此基础上会加几个点,即保证金比例须达到15%左右),则一手合约保证金约14.81万元,市场人士表示,保证金应保持仓位1/3左右,则有50万元资金比较安全。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每一帐户持仓限额为100张。
4 订单成交
买卖期货合约的时候,双方都需要向结算所缴纳一小笔资金作为履约担保,这笔钱叫做保证金。首次买入合约叫建立多头头寸,首次卖出合约叫建立空头头寸。做多的进出场原则即“买入开仓,卖出平仓”,做空的进出场原则即“卖出开仓,买入平仓”,切勿混淆。
5 结算
每个交易日结束后,期货经纪公司要为投资者进行结算,结算的款项包括投资者当日盈亏、交易手续费、交易保证金。如结算后投资者的保证金不够规定的数额,期货经纪公司就会要求投资者追加保证金,如投资者无法补充足够保证金,期货经纪公司可能会强行平仓。
6 平仓
平仓的合约品种、数量和交割月份与开仓都相同,只是交易方向相反。其中,尤其要注意预埋价和市价的选择。填单后要仔细核实,如果发现指令有误必须立即取消。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一)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
对投资者而言,衍生金融工具大都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只要操作得当,价格变化预测无误便可以较少的保证金带来10倍甚至数10倍于保证金的巨额收益。优厚的投资报酬吸引着投资者。
(二)具有防范、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机制
作为投资者有可能能运作多种衍生金融工具,以分散和转移风险;作为银行业有可能借助衍生金融工具改变传统的信贷业务。既作业务,又作投资业务。通过运作衍生金融业务直接参与衍生金融市场交易,以分散所持各种资产的风险。
(三)具有筹资成本低,多样化的融资手段
对资本需求者而言,由于诸多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为融资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多种融资选择机会,使众多融资者积极参与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以达到其融资目的。
(四)具有资产组合及时性和较高的流动性
一方面,“证券化”的兴起,通过债券工具,使原有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如政府债券期货交易,大大提高了资产组合的时间性,提高了金融市场交易的营运效率。另外,借助于衍生金融工具,易作空头,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
(五)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以合约为基础
衍生金融工具是现金、手持证券以及能引起某种契约上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合约。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合约之日起便基本确定,而交易却要在将来某一时刻才能履行或完成。
(六)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与其他金融工具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其价值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买卖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价值中衍生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来自于标的物价值的变动,即约定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该收益将随着未来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利率、汇率或相应指数等标的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二、衍生金融工具在公司理财中的具体应用
(一)衍生金融工具在公司融资中的应用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融资中的具体运用主要针对融资成本管理而言,常用的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期权等。此外还有用于企业反收购的认股权证和为改善企业资本结构而刺激转换的可转换债券等。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融资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可以规避或减少企业融资中的财务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和优化资本结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用远期合约、期货、期权来锁定未来融资成本。这样,企业可以将融资成本通过重新定价进行锁定,通过签订远期利率协议,企业可将单一期限的融资利率固定下来。而当企业借入一笔浮动利率贷款时,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还可将贷款利率在未来的每一个展期锁定,利用封顶利率期权既能锁定未来融资的最高成本,并且当利率下降时又能得到成本降低的好处。
2、运用互换交易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可以选择利率低的币种作为融资的对象,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实际需要的币种,再利用货币互换在合适的时间换回需要还款的币种。当预期浮动利率能够在一定期限内降低融资成本时,企业可以利用固定利率换取浮动利率,通过利率互换转换债务的利率基础。尤其是当现有的固定利率负债不能偿还或再融资成本很高时,利用利率互换还可以降低现有固定利率负债的高利息成本,另外还可以通过固定利率负债或浮动利率负债之间的互换来锁定短期债务的利率成本。
3、运用认股权证,有效抵制被收购。现代企业间的购并操作日益频繁,收购与反收购已成为企业融资决策中应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配送认股权证已经常被用作反收购的‘重要手段,如当一家企业有大量的认股权证未被行使时,可以减少以至免除被收购的可能,从而有效抵制被收购。
4、运用可转换债券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可转换债券实际上是对公司股票的一种买权。持有这一买权既可避免股票价格下降的风险,又可保证得到股票价格上升的收益。但是当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一旦不行使其转换权利,往往会使企业财务负担加重,从而影响进一步融资以及增加现金流出的压力。因此,通过可回购的可转换债券可以刺激可转换债券向权益资本转换,从而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5、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规避或减少企业融资中的汇率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总会遇到因汇率的波动而增加实际债务负担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可用于规避风险,这也是人们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初衷。比如,企业得到一笔低息日元贷款。未来将有美元收入用以还本付息。在美元相对日元有贬值趋势的情况下,这无疑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这时若采用了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防范则不会增加这种负担。最简单的方法如:为防止即将收回的美元贬值可以签订远期外汇合约,做一笔买入日元卖出美元的远期外汇交易,这样就可以确定收支,免于受到汇率变动的冲击。另一种避险的方法就是利用金融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二)衍生金融工具在公司投资中的应用
在投资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可以使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以小博大,获得风险收益。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收益。衍生金融工具在投资管理中的运用主要是针对企业投资收益和投资决策,常用的工具有期权、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及其结合工具。具体应用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杠杆效应来获得风险收益。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中,一般在达成交易时只需缴存或支付相当于合约金额极小比例的保证金或权利金,便可控制全部的合约资产,因此其杠杆性十分明显。以金融期货为例,投机者预测某一金融期货将来价格会上涨就买进,等价格真的上涨了就抛出:或是预测某一金融期货价格看跌先卖出,等价格下跌时再买人,进行平仓,这是价差套利。在同一期货市场上还可以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的期货价格之间的差价变化进行对冲获利,或利用两种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商品之间的价差进行套利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为希望获取风险收益而又没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企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2、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或减少投资风险,锁定未来投资收益。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将市场经济中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分散在社会经济每个角落的风险集中在几个期权市场或互换、远期等场外交易市场上。将风险先集中,再分割,然后重新分配,使套期保值者通过一定方法规避掉正常经营中的大部分风险,而不承担或只承担极少一部分。以金融
期权将损失锁定。这样只付出少量保证金就能确保企业拥有的国债期货在一段时期内以一个使企业较为满意的价格售出。若到期国债期货价格不跌反涨,企业可以不履约,放弃这一权利的代价。只是支付少量权利金。这一方法比进行投资组合要简单有效得多,同时金融期权这一衍生金融工具使保值者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仍可抓住市场变化有利于自己的盈利机会。这给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保值和投机手段。
3、引入期权,修正传统净现值法,完善资本预算理论。一些经济学家经过对部分项目的研究分析后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NPV是否大于0并不能作为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的惟一标准。只要某项投资能够在未来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在面临一些外部风险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权衡考虑,可能通过现在的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取决于项目的发展状况,寻找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就是一种期权,引入期权后,投资项目的价值等于传统的NPV与期权价值之和,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净现值法进行了修正。故此时应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期权的概念,采用长期投资决策的期权方法进行分析、即在考虑净现值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该项投资为企业带来的未来投资机会的价值。按照这一方法。来分析该项投资是否可行。
三、衍生金融工具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性
首先,衍生金融工具只能转嫁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风险。衍生金融工具派生于基础金融产品,它的风险控制机制是通过将基础金融产品可能产生的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该风险的另一方,使基础金融产品持有人得以减小和控制自身风险,达到保值目的。
其次,衍生金融工具自身仍存在风险。作为合约产品,衍生金融工具本身仍存在市场风险、结算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风险。不同的衍生金融工具,还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在选择运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
(二)力求市场信息的准确、充分
选择何种衍生金融工具,如何操作交易,取决于汇总、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后,对市场未来发展预期的不同。笔者认为,无论是对什么样的衍生金融工具,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便是要提高对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预测的准确性。因此。基于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经营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在选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应要求交易银行或交易所充分披露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有关信息,综合了解对市场运行趋势的正、反预测意见,从而正确预测未来各种情况的变化。
(三)尽量匹配对冲头寸,抵消风险
应尽可能匹配风险与收益,缔结对冲头寸。避免风险敞口头寸的存在,以对冲和抵消风险。比如在利用货币互换避险时。不仅要注意汇率变化的风险。而且要综合考虑借助利率与汇率的互动关系来对冲风险,以便依靠利率上的收益(损失)部分对冲汇率上的损失(收益)部分,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在当前市场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法。处于这种环境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调控催生了创新。创新既是我们主动的选择,也是被动的选择。
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融资都有问题。金融的支持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支持,更多的必须跟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过去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选择都是银行信贷,很多公司不愿意牺牲他的股权,让大家共享他的收益。所以说,金融业的创新,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房地产只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金融地产,一类是地产金融。
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十年
前一个十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黄金十年。现在是进入调控后的十年,是重新再发展的十年。未来房地产业必会改变发展模式,更多地与金融融合在一起。
在过去的十年,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是以住宅开发为主,而且都是以销售为主,这种模式是一个高周转的开发模式。随着未来十年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在开发比重当中的逐步提升,它们要得到大量的发展就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为这种可开发的模式并不是一种高周转的模式,而完全是一个持有收益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大量发展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地产,也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可以说“金融业绑架了房地产”。房地产行业真正的转型就是如何摆脱完全是银行信贷支持的产业,最终变成地产基金支持的行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金融创新对房地产业的推动作用,将迎来房地产业的又一个十年发展。
金融创新的定义
什么是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金融创新的内涵
宏观层面:金融创新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包括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金融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金融服务业结构上的创新,而且还包括现代银行业产生以来有关银行业务,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乃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历次变革。
中观层面:金融创新是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中介功能的变化,它可以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制度创新。从这个层面上,可将金融创新定义为:是政府或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在金融过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和降低成本,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而逐步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和组合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的过程。大多数关于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均采用此概念。
微观层面: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信用创新型;风险转移创新型;增加流动创新型:股权创造创新型。
金融创新的分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创新。
金融创新的内容及方式
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工具创新指金融业能为各种信用形式的演变和扩展而适时地创造新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支付方式、期限性、安全性、流动性、利率、收益等方面具有新特征的有价证券、汇票、金融期货等交易对象。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内容,它是所有其他金融创新的基础。如,金融工具创新导致在传统金融产品和一般商品期货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
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创新指金融业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而积极扩展金融业务范围,创造新的金融市场。欧洲证券市场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的证券公司首先在伦敦的欧洲债券市场,然后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国际证券交易,其他国家纷纷仿效。到了80年代,随着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业不仅可以从事跨越国境的股票交易和债券交易,而且也可以在其他国家发行本国的债券与股票,基本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证券市场。欧洲票据市场是在原有的欧洲银团贷款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把信贷和债券流动结合起来,具有短期银行信贷和流动性有价证券的双重属性。
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是指在金融组织或金融机构方面所进行的制度性变革。它既指各国金融当局调整金融政策、放松金融管制所导致的金融创新活动,如建立新的组织机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也包括金融组织在金融机构制度方面所做的改革。
金融创新与房地产行业发展
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比较大,资金正成为开发商的考验,房地产企业应该重视和接纳直接融资。房地产直接融资并不等于维持高房价,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创新是大势所趋。如果继续过去那种开发商和炒房客都依赖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供需双方都利用了杠杆放大了投资能力,再者,可以平衡好投资与供给,把这种投资需求的资金转化为投资供给的资金。
摘 要 股指期货是为了满足管理股票现货市场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金融期货,它对股市的波动性具有免疫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刚上市的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研究并对股指期货的上市对其现货即沪深300点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 股指期货 沪深300指数 波动性
一、理论分析
股指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其主要是用来进行风险规避的作用。市场波动性是市场价格对信息的反应而引起的波动程度,它表示了市场风险程度。股指期货推出最主要的原因和目的就是为股票现货市场投资者提供一种避险工具,通过套期保值交易达到管理风险这个基本功能。由于波动性对于市场运行效率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与市场信息效率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推出股指期货时,均相当重视其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有关股指期货推出是否增加了现货市场波动性的问题一直是各个国家或地区所重点关注的焦点。股指期货是通过双向交易来减少股票市场波动,引入股指期货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空头,投资者的力量由单一方向转为双方向,多空的力量会相互制衡,长期来看波动将减少。尽管在日内交易中,由于股指期货定价效率高,波动可能较原来大,但是由于日内交易只有数个小时,时间较短,并不会由此形成很大的泡沫。况且在目前T功的交易制度下,市场中绝大部分的投资者仍然使用日收盘价格作为评价风险收益的依据,日内波动对市场风险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股指期货的存在可以从三方面影响股市的波动。首先,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当股市价格受投机影响出现偏离真实价格的异常波动时,股指期货价格为股市价格的未来走势提供了参照标准,从而起到减少泡沫、促进价格平稳的作用。期货市场价格是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和套利者根据自己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确定的,因而均衡价格足以反映当时市场预期股指在将来的价格,故其变动隐含众多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的波动,从而降低现货价格的波动幅度。其次,当股市价格偏离真实价格时市场中大量套利者将会通过股、期两市的套利操作谋取利差,使得股指、期指的价格趋于一致。期货市场有保证金交易、低成本的特点,吸引大批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套利者进入市场,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使市场参与人员交易目的和交易方法多元化,从而降低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因此,当股市出现异常的剧烈波动时,股指期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减缓股市价格波动,促进股票价值回归。第三,期货交易可以增加市场中交易信息的传递,提供交易双方更完整的价格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而且因为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亦可促进信息传递的速度。因而可以改善市场信息的效率性。
二、文献综述
我国对股指期货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欧美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产生期货的概念而我股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199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开始对股指期货进行研究,直到1999年才推出了股指期货研究报告,在认真分析股指期货推出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后,提出了优先推出指数期货的发展目标。进入本世纪,随着大量金融资本的入市和QFll的实施,证券市场的交易规模将日趋扩大,价格风险也将急剧增加。而包括QFll、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也迫切需要有效的避险工具。因此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投资基金要求建立相应的避险机制的呼声更加高涨,股指期货可以有效缓解国内券商的经营压力,提高其竞争力,股指期货问题迅速成为证券界和期货界关注的焦点。200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重新启动股票指数期货的开发,并设计了具体的合约、交易方式、运作模式,这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上证50ETF之后,它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又一大动作。汪利娜(1993)介绍了英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监管特色,归纳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荣(1997)全面论述了美国、日本和香港金融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点和特殊规定。
2000年以后,关于股指期货的研究重心己经转移到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可行性、必要性等问题上,许多文献开始转入探讨我国引进股指期货的具体方案、上市时机、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等问题上。对我国发展股指期货的意义以及可行性进行讨论的有:王开国(2000)和景乃权等(2002)的论文,他们都认为开展股指期货对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认为中国目前己经具备了开展股指期货的市场条件、技术条件和法律条件。柳谈(2000)探讨了我国建立和发展股指期货的可行性。王晨(2000)对股指期货的风险规避作用进行了研究。张晓娣(2002)则认为,股指期货交易应与股票现货交易分开,采用分离模式可充分发挥股指期货价值发现、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功能,有利于对金融风险的监管。
2007年底至今,随着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急剧,研究者逐渐侧重于推出股指期货对股市影响的研究上,张海平(2007)从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及我国股市现状出发,深入地分析了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短期而言,股指期货推出前股市上涨,推出后下调,但跌倒一定程度之后在前面所提到的影响因素的作用之下将继续上涨。长期而言,股指期货将有利于投资者规避股市系统风险,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有利于加快机构投资者发展,增加大盘股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金融衍生商品在我国的发展。刘风根和王晓芳对我国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上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实证分析
收益率(报酬率)是反映价格波动变化程度的指标,收益率的标准差或方差可以用来体现市场的波动特征和风险特征。设P1为当日的开盘价P2为当日的收盘价,R表示收益率。通常收益率R以指数的涨跌幅度百分比衡量,即R=[(P2-P1)/P1]×100%.度量波动性的理论模型一般分为两大类: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应用静态模型的前提条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假定价格或收益率的方差保持不变,符合金融市场中的有效市场理论。静态模型运用起来十分简便,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静态模型是非常普遍的,常来预测和估计股票价格。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现实金融市场上大多数金融变量的方差与静态模型的假设条件不符,如一些月度或日金融数据的时间序列常常会出现异方差性和波动性的现象。即随机误差项往往在较小幅度波动后面紧接着较小幅度的波动,在较大幅度波动后面紧接着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为了寻求对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行为更为准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动态模型应允而生。常用的动态模型主要有三种:移动平均模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和随机波动模型。移动平均模型是利用一定量的历史数据通过移动平均动态地估计日收益率,根据对所使用的历史数据采用的权重不同又可以划分为简单移动平均模型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等。
本文选取了从2010年1月开始的沪深300指数的日数据,并求出它们的日收益率对其求均值和方差,因对为我国股指期货是从4月16号上市的因此我们又分别对其上市前和上市后的沪深300指数分别做回归分析,求其均值和方差,从两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股指期货上市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如表1 我们可以看出,期货上市前的标准差和上市后的标准差都是7.6745,这说明股指期货上市对现货市场没产生影响,这也许是因为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时机正好出于经济危机发生但经济还没复苏股市一直比较低迷的时刻,这是大量资金分别退出股市的时候因此此时股指期货上市对其资金的分流作用就很小了。但从均值来看期货上市后的值要大于上市前的值这说明期货上市后对股票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
我国很早就推出了商品期货,国家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来调整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价格,由此商品期货对稳定现货市场的价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股指期货在大家的期待中终于在4月16号上市,沪深300点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从短期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其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比较小但从长远来看其将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
本文通过对新上市的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分析发现短期内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很小但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在股市低迷时机推出股指期货这一方面有利于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同时,在资金大量从证券市场流出时推出股指期货这样可以避免炒家对其炒作而导致价格急剧变动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梁威.浅析推出股指期货对我国的影响.商品与质量.2010(5).
[2]魏文生.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3]樊锐.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财务与会计.2010(6).
[4]唐曼.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以沪深300指数期货为例.甘肃科技.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