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7:40: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四个维度定位CIO
中外运设立CIO岗位,尝试建立CIO制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发展的需要。中外运已经有近20年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业务工作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历史。经过公司上下的多年努力,大多数下属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应用系统,初步满足了当地业务操作需要。中外运迫切需要从公司战略发展高度,发挥集团优势,有规划地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进信息化建设,来对系统进行集中和整合,着力发展大集中式的、规模化的应用系统,主要做法是统一投资、统一规划和集中部署。而这时仅仅作为IT部门经理,显然没有足够权利来调动全公司的资源,对全公司进行流程再造,并拥有足够的可调配资金。另一方面是公司上市的需要。中外运是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外运集团)控股的H股公司,2002年注册成立,当时计划于2003年上市,而大部分海外企业有CIO岗位。
中外运对CIO做出四个定位:一是CIO属于公司高管层,与CFO平行,直接向CEO负责;二是CIO是复合型人才,既了解企业的业务,也要了解IT技术及其价值;三是CIO参与企业战略决策,要明白企业的定位、发展战略;四是CIO有权调用公司资源,负责控制信息化成本。
任期长短看绩效
1982年就在中外运人事部、信息部工作过的刘闽生,1996年被调往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
子商务中心,后调往国内贸易局做项目。2002年,刘闽生调回中外运出任公司CIO,可以说他具有国家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丰富经历。
据刘闽生介绍,与之前IT经理或IT总监只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相比,CIO真正进入公司高管层,可以与CEO、CFO等一起讨论公司长远发展和企业规划,对公司发展看得更清楚,目光更开阔,这样能从战略角度进行信息系统的短、中、长期规划和目标。从信息系统实施来说,CIO因为权利更大,也更容易摆平各部门的关系。而CIO对信息化建设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可以直接交董事局讨论,不必再层层上报给上级领导,效率更快,效果更好。
中外运CIO岗位实行三年聘用制,根据业绩进行换届选举,可以连任。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战略; 流程
一、前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产业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对公司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化是公司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际上和我国日益重视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建设。2008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出台新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管理规定,用“交互式数据电子化应用系统”(IDEA)取代现行的“电子化数据收集、分析及检索系统”(EDGAR)。IDEA将使投资者可以更为迅速和便捷地获取上市公司和共同基金的主要财务信息。这对我国海外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贯彻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财政部于2009年4月份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该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应了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如何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满足国内外不同监管部门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已经成为提升公司控制力、加强公司治理的迫切要求。
二、国外公司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析
纵观世界上处于竞争优势的大公司,都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并且在促进运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和经济价值。国外大型公司以资金的充足投入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可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投资额占销售额的比重体现出来。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 Texaco)公司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每年投资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壳牌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3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3%。埃克森美孚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2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英国石油(BP)公司仅勘探开发板块的信息化投入,每年就有25亿美元。在保证投入的基础上,国外大型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时控制和集成化、信息系统的选用、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信息化人才建设以及对外合作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方面的综合实施保证了会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充分发挥。
(一)强调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时控制属性的充分发挥
实时控制具有过程属性、时空属性和动态属性。国外大型公司强调从内部控制扩展到经营活动全过程,利用实时信息对企业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全部活动进行实时控制;强调会计控制所需求的信息具有跨时空的特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和任意地点获取信息,每天、每月、每年的经营活动时时刻刻都处于财务控制之下,每一个生产部门、业务部门、管理部门都集中于咫尺之内,监控于天涯之外。
(二)强调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
这种集成不仅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模块的充分集成,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强调面向公司各项生产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公司内部各部门在各个节点产、供、销信息的同时并行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同时将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真正实现公司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优配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一体化,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效率,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如,作为全球第二大国际石油公司的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在综合管理系统上,全面采用了ERP系统。系统采用的是四个系统架构,分别为开发系统、测试系统、生产系统和升级系统。另外,该公司还实施了满足SOX法案要求的信息安全方案和对灾难恢复的管理。在财务与采购方面,使用SAP(Systems,Application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财务会计和总账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中心管理、应付账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及设备管理等模块;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使用了SAP的工资管理、时间管理、主数据管理及员工资助服务等模块。壳牌公司实施上游业务信息服务、化工业务信息服务、下游业务信息服务及应用系统建设等,在各个业务领域也推广使用ERP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统一的业务流程,充分挖掘信息技术集成价值。
(三)注重有效的组织和公司整体流程的优化
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才能有效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国外大型公司都设立了首席信息官(CIO)领导下的总部信息管理部门,在上、中、下游业务均设信息技术机构,直接由总部信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对下属企业的信息技术支持。雪佛龙德士古成立了最佳运营中心以支持所有应用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并不断进行整合和提升。公司信息技术组织主要按照业务板块、业务职能和地域进行划分,比如有海外上游业务信息小组、美国本土上游业务信息小组、全球天然气业务信息小组以及全球业务的信息小组。壳牌成立了信息技术管理委员会,由CIO统一领导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部门,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实现了由分散式向集中式的转变。埃克森美孚实行完全集中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统一设立总部信息技术部门,由一名全球副总裁任CIO。BP公司设立CIO负责整个BP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对于BP所属的各个业务部门,又都有相关的副总裁来负责信息化建设。
国际大型公司的信息技术项目由业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团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率。各大公司都选择世界著名、实力强的信息集成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保证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先进可靠,并持续改进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从支持单元业务向支持企业整体业务流程转变,以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和整体流程最优为目标。
(四)通过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注重与信息技术服务商的充分合作是国外公司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虽然大多数国外大型公司自身有比较强的信息技术队伍,但是在重大项目上仍与服务商结成紧密的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长期稳定和联合创新的特点,超越了单纯提品、服务的通常模式,有利于发挥公司和服务商各自的优势。会计信息系统需要业务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完成,信息化人才队伍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除了强化与外部服务商的合作,国外大型公司也注重自身会计信息化人才素质的提高,并且在各业务领域培养了行业信息技术专家,使之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骨干,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流程和思想方法,形成企业新的管理文化。
三、我国企业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公司先进的信息化建设之间还存在差距。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在领导的重视程度、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储备、信息系统的兼容方面、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不全面、不均衡、不系统,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缺乏;我国企业通常注重技术的管理而忽视领导的支持,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部门职责和权利的重新分工、管理制度制定、贯彻和落实,缺乏领导的支持无法顺利开展;财务软件缺乏统一性,没有考虑与现有管理流程、管理软件的兼容问题,致使高投入低成效,会计信息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企业需要充分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更需要在技术层面上积极借鉴国外公司先进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形成既具有我国特色又能够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
(一)应明确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企业应按照国务院的《2006
~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证,保证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及运行维护、配套设施建设、内部队伍建设的进行。
(二)软件的选取上,既注重先进性又注重与其他体系的兼容性。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和企业间会计系统差异的逐步缩小,会计软件也逐步从单纯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这种转变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另外,会计信息化建设效果是各方面兼容的体现,所以,企业在对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业务重组或者更新时需要关注与现有体系的兼容性。
(三)充分兼顾公司内不同业务部门的特点
当前的企业所涉及的业务领域是复杂的,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也是参差不齐。所以,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分析不同部门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会计信息的安全是指会计信息具有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的状态,它来自于会计数据的完整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我国企业在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实时注意信息安全的控制。从信息化流程、信息主体和影响信息安全的环节来看,企业应该注重企业经济业务原始信息的安全控制,加强对主体系统的监控,加强预防和应急机制,并关注新技术的应用。
(五)财会人员知识储备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加强了管理功能和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的智能型财务分析功能。系统也从原来独立、封闭的系统发展到完全融入企业管理的整体中,实现了与其他管理系统的集成,与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IT技术紧密联系起来。这对企业的财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将专业财务知识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对会计信息的驾驭能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网站.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S].2009(4).
主要目的全面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刚才局长就如何推进交通信息化做了一个很好的讲话,今天局党委在这里召开全局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完全同意。几位处长也结合各自工作,做了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也就如何全面推进市交通信息化建设,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如果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够准确、不够全面,希望大家给予谅解。
一、之行的感受、感想
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震撼”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震撼”市交委的信息化建设举全委之力,这次通过对市交委信息化建设实地的观赏、考察与座谈。经过了十年,尤其是近三年的全力推进,可以说不但走在国大城市的前列,而且走在全世界同类乡村的前列,对市交通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变革,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清楚的这里举几个事例。
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搭建、系统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的延续、提升,第一个例子。不但满足了交通行业市场监管的需求,也为交通企业在监管、服务,尤其是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发明了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服务功能提升到乡村交通管理这一更高层面。市年初机构改革时形成了大交委,把城市道路的交通工程,包括交通信号、交通设施的组织管理交给了市交委。当然,这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市整合了过去参与乡村交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资源,如公安交管系统、治安系统、城管系统、市政系统等多部门在道路交通方面的视频信号、线圈信号等2万多路信号,传输到市交委的智能交通平台,然后由这个平台根据每条道路的车流、人流信息和现有的道路条件,开发出道路模拟仿真系统,对道路堵塞的原因进行仿真计算机模拟处置,最后优化出交通调度运行方案。
市的公交调度指挥系统,第二个例子。达到类似于机场调度的模式,就是调度员与车辆是对应的同一大平台上,一个调度员可以实时调度大约60辆公交汽车的运行。这种做法给公交公司带来的效益是什么?就是减少了原来约名激进条件下从事管理、调度指挥的工作人员。对出租企业,对其他从事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实时管理方面,降低利息方面,作用也是巨大的交通信息化公司,由于对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普遍得到企业认可,交通信息公司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收益,都是运营企业根据约定和合同,自觉的去交费,因为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太明显了
现在行业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管理感到困难的问题,第三个例子。如监管难、取证难。这个平台上,一目了然,近年来,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出租汽车达到一万多辆,公交车达到七千多辆,汽车修理厂发展到几千家,业务监管范围不时扩大,而相关的处室和部门的人员又没有任何增加,所以大家普遍感到人手不够,忙不过来。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信息化来完善我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同时提高服务水平。
市在其最繁华的道路之一—中山大道上建成了一条brt公交专用线,第四个例子。当初在建这个通道的时候,据说有很多人反对,事实证明当初修建brt决策是完全正确的brt建设前,中山路上运营的公交车有1700辆,建设后,运营车辆减少到800辆,brt通道里运行的一共有30多条线路,日承担客运量由原来的40万人次提高到90万人次,超越了绝大多数乡村一条地铁线的日客流量,公交车运行速度也由原来的每小时11公里提高到现在每小时23公里。brt通道里,投放多少车,车的间距是多少,哪个地方人多需要车,如何进行调度布置,都能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亚运组委会的交通组织调度,第五个例子。由交委的信息公司承当,3700辆运动员、裁判员、官员用车,由信息公司统一调度,开幕式乘船入场,调度也由交通信息公司完成,必需做到分秒不差,亚委会评价,亚运会比北京奥运会的就是交通调度智能化。
让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次之行的感受,上面举了五个例子。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这样的感受,才干体会到缺乏。两市交通现状相比较,乡村人口比多一倍,公交车有9000辆,有7000辆,但是年客运量却比我大了50%真切感受了公交车运行速度快、乘座舒适;出租车有17000辆,有11000辆,一天载客170万人次,80万人次,将近是二倍。网上有评论说不爱的十大理由,占了俩,一是公交车成了肉夹馍”二是出租车拒载。这样的情况下,给政府说,要增加公交车,完全是车辆缺乏这个因素吗?这两年“打车难”社会各界反响很大,完全是因为出租车总量不够吗?固然,总量缺乏是客观存在但是运行效率呢?为什么能比我多运许多的人呢?目前我负面评价仍然很多,运营过程中的一些随机的事件,单单靠人能管得住吗?不靠信息化的手段,能克服这些顽疾吗?不行。
从一纸空白,
二现状和问题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已经搞了八年了八年来。发展到今天的状况,搭建起了平台,完成了一些项目,可以说,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具规模。但是与兄弟乡村比,与同等规模的乡村相比,特别是与相比,还相差甚远。
引进了北京航天智通这个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公司,经过考察。成立了一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公司。回来以后,也依照这种方式和构架,成立了一家公司,北京航天智通公司占了45%股份,行业参与的国有公司占了55%股份。这家公司自成立,运作了三年,取得了一些进展,搭起了一个平台,建成了一些项目。但是今天我不谈成绩,只说问题。这个公司运作到今天,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即将崩盘、,这也是急迫抽出时间,去学习的原因。从的经验看,搭建这个平台,构建这个系统,没有错误的反思我工作,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体制有问题。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交通局都有信息中心,而且是个事业单位,专门负责行业信息化建设、日常维护和运营,局科技处负责规划和标准的制定。但是局里没有这个机构,而把它设在运管处,由运管处成立信息中心来负责。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二是一些领导和同志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对本职工作很熟悉,都是行家里手,不需要再搞什么信息化,这样在行动中就表示出不积极甚至抵触的情绪。三是现有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利益纠葛。直言不讳的讲,局里没有组建这个信息公司的时候,企业就有一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局里搭建了这个平台后,肯定要冲击原有参与者的利益,特别是这个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又进来一些参与者,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
局里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下一步。申请成立交通信息中心,为事业单位,承担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当然,这不容易,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怎么办?局党委考虑要用行政的手段来推动这项工作,选派年富力、工作责任心、业务精的干部深入到信息公司,不拿公司任何报酬,不参与公司的内部管理,推动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拓展,如有需要,局里还要再继续选派得力干部,参与信息化建设。
也听到对交通信息公司的一些议论,前段时间。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行业内的从业者,有的甚至说市局搞的信息公司是个官办公司、皮包公司,没水平,没能力,没技术,没资金,只收钱,提供不了任何服务。这次去,也把北京航天智通公司的老总请过去,也和他充分交换了意见,对这个公司的整体情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实践证明,航天智通绝不是一家没有资金、没有实力的皮包公司。航天智通公司也许诺将象对公司的投入一样,从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给公司更大投入,与我交通运输局携手合作,较短的时间内,使我信息公司达到水平。公司大部分管理平台和软件都是研发的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搬过来,就是一个力推动的问题。从现在起,这个信息公司作为市交通运输局一个下属单位对待,交通运输行业内原有的所有平台都只能作为交通信息化的二级平台。
过去我认为就是一个公司,一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个地方的交通信息化平台。只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运作,实际上,这个信息平台是行政监管手段和市场服务的结合,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监管手段,另外也有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大众的功能。这个公司的职能就是把行政监管手段和市场服务功能双重功能融为一体打造一个监管和服务平台。那么想推进这项工作向前发展,就必需有两只手,而且两只手都要硬,一只是行政的手,一只是市场的手。要想短时间内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没有行业的支持,没有全行业共同的认识,没有我努力奋斗,不可能的
三、如何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对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勾画的发展愿景,今年的半年工作会上。需要我一件一件事情来踏踏实实落实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二级网化建设,投资57亿元,建设644公里二级公路,这些项目现在都开工了进展顺利。第二个举措就是交通信息化建设。要打造现代交通,上水平,上台阶,唯有实现信息化不可。使我交通运输事业有“为”有“位”会后,相关单位和企业回去后都要开会研究、安排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结合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如何构建交通信息化建设上迈出新步伐。首先采取这么几项措施:
代表交通运输局督促、检查、落实各单位、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一是选派科技处副处长李都厚博士兼任信息公司常务副总。协调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局里今后还将会定期召开信息化建设会议,力推进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
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及对策
王 毅
(中国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公司 北京 100101)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成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等领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石油石化行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始终处于传统产业的前列,早在20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石油石化生产领域得到普遍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数据仓库、移动通讯以及ERP、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石油石化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国际大石油公司正在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配置和集成应用,以及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的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和石油企业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信息战略部署,把信息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按照 “六统一”的工作原则、深入落实“业务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以及“重在建设、以用促建”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面建成应用了ERP系统、管道生产管理系统(PPS),以及财务、HSE、人力资源、电子邮件、办公管理、客户档案管理等一批综合管理系统。特别是ERP系统上线应用后对优化公司整个销售结算流程起到了关键作用。销售贸易结算单由原来从PPS系统通过EXCEL表格形式手工打印出具,优化为销售数据从源头PPS生产系统通过数据接口传入ERP系统,在ERP系统中自动产生销售订单、销售发票,然后在ERP系统中根据原始数据自动打印贸易结算单,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在最终开票环节,利用数据接口将ERP系统与税控系统无缝集成,将原来税控系统中手工录入数据打印发票优化为在ERP系统中自动打印发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手工输入数据错误等情况。
公司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了拥有独立机房、多服务器、多数据库、多操作系统、多链路的具有一定信息化水平的地区销售公司,初步形成了集成共享的决策管理支持平台,优化了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推进了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创新,信息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信息系统对公司业务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集团公司信息化总体要求相比,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管理及控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系统集成共享、相互协同程度不高,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不明显等,突出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办公软件使用不灵活,应有针对性的强化基础知识培训。
尽管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已经实现了文档、数据电子化,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已经成为了提高效率的新帮手,Mail、MSN、QQ等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了日常沟通的新途径,互联访问、网上邻居、网络共享已经成为了数据互联互通的新平台。但是目前公司整体办公自动化水平不高,通过E-mail、OA等系统传递信息频率较低,部分员工甚至连常用办公软件基本功能还没有完全掌握,距离无纸化办公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针对上述情况建议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部门交流、发放多媒体课件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强化基础知识培训,进而实现一是利用E-mail完成部门岗位之间协调工作,使用回复、抄送等功能做到事事留有痕迹,处处有审批。二是做到全员对Excel软件整体功能有所了解,对常用函数做到心中有数,可以灵活运用Excel中相关功能制作表格和图表。三是可以熟练使用Word工具,按公文行文要求设置页面格式,利用修订等功能完成多部门协作修改文档,并留有痕迹。四是掌握PPT制作方式方法,抓住制作要点,多用图形和表格尽量减少冗长文字的平铺直叙。达到全面提升公司办公软件使用水平的目的。
(2)信息系统应用不到位,应细化考核指标尽快完成从集中建设到全面应用的转变。
公司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根据业务需要先后推广实施了包括企业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运行监控、OA办公自动化、资产管理、电子表格管理、客户电子档案管理在内的24项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并投入到正常业务应用之中。涵盖了销售支持、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客户管理以及网络运行等在内的五大业务领域。特别是FMIS、PPS、ERP等一批操作性好、专业性强的系统上线运行后,不仅涵盖了公司包括账务处理、购销结算、销售统计、计划制定、发票开具、客户沟通等在内的多项日常基本工作,而且为天然气销售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帮助。
从专业公司信息化考核的结果看前三季度公司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关键岗位对相关系统操作熟练程度不断提升,业务流程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但是整体上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优势发挥不明显,传统办公思维还有待转变,数据孤岛现象存在较为普遍,针对上述问题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细化信息系统考核指标,在专业公司考核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细化,除了ERP、PPS等系统的考核外应该加入包括OA、FMIS、资金平台、网上报销、客户电子档案等常用且确实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方式的信息系统进行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办法。二是逐步转变工作方式,随着信息系统深入应用,数据分析、挖掘以及工作流引擎的不断完善,应该以信息化为手段对现有的听汇报、要报表、传文件等传统工作方式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逐步转变为通过领导驾驶舱全面掌握公司运行状况,通过数据分析对各类数据进行多维查询、汇总,通过工作流引擎做到文件流转、业务处理留痕迹,可追溯。三是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随着日常业务不断信息化,势必对信息系统功能的要求会随之提高,应进一步友好应用界面,深化常用信息系统的功能,加大数据分析、挖掘力度,利用移动通讯终端,扩展系统的移动性,实现资料数据的随身调阅、查询。
(3)基础工作开展不细致,应逐步建立健全运维体系不断夯实基础工作。
近年来,我们总公司审计部在上级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审计工作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突出工作重点,抓好重点项目审计;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经济责任、各类工程与合同、财务预决算等关键环节的审计;通过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提质提速,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职能作用。2,006年以来,我们通过审计直接和间接为企业节约资金xxxx万元,其中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项目资金占xx%以上,为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6年先后荣获“xx市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全省2006年度做出突出贡献和创造新经验内审机构”等荣誉称号。
一、加大投入,优化配置,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公司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顺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信息化和财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将信息化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配备和软硬件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建立复合型的审计队伍。公司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为我们审计部组建了一支既精通计算机专业技术,又通晓审计业务,能够胜任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的复合型人员队伍。目前,审计部拥有工程审计骨干2名,高级财审人员2名,计算机骨干3名,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配置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为审计部每人配备了一台微机,并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全自动测距仪、扫描仪等设备。为方便内审人员实施现场审计,还专门为审计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内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硬件支撑。
三是努力提升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我们采取“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首先抓好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全员培训。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专业培训、实务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内审人员讲解计算机知识和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切实增强内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目前审计部所有内审人员都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考试,取得了a级证书。其次是对计算机骨干实行重点培养。我们开展每个审计项目都至少配备1名高级财审人员和1名计算机骨干,实行优势互补,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为开发审计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奠定基础。
二、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在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管理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近年来,我们xx市电业总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先后建设了办公自动化、调度管理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95598服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gps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为审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各管理信息化系统相对孤立,数据存储分散的实际,大胆探索,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建成了对公司所有经营业务实现管理、控制、查询、监督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的自动化,从而形成了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的快速通道,先后建立了“新产品信息库”、“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库”、“工程造价与质量信息数据库”、“人才资源信息库”、“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等信息库。,我们初步建设了对重点领域、部门和财务信息及电子数据的密切跟踪系统,实现了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在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化手段加速了日常的办公自动化进程。我们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注重将信息化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结合在一起考虑,先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审计工作计划与总结、审计业务文书、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档案等电子化,做到公文处理无纸化,全面提升了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并经常利用公司的网站宣传财经审计法规,做到警钟常鸣。平常工作中,我们注重积累审计资料,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报表统计、审计常用法规检索、工程预(结)算审计、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经济责任审计等数据库,为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项目的查阅、审计成果统计和审计情况分析等一整套审计资料,为审计业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
(二)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促进了“超前预防”和“事中监督”。
自1997年公司成立审计部以来,我们对总公司的经济合同审计进行全程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工程中逐步完善了经济合同审计程序,并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我公司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形成了经济合同审计的网络化。例如总公司下属的物资公司的物资比价采购、招投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审计部通过局域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真正做到了“事中监督”和“超前预防”。具体做法是:物资公司在需要采购招标时,首先将电业总公司物资采购选厂审批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审计人员邮箱里,审计人员经过审核后确定此项工程物资可以进行招投标,通知物资公司按照招投标的要求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发出招标邀请函,上述等项工作准备好以后,审计人员根据情况从总公司人才信息库中随机抽取招标小组成员,分别成立技术组、综合组、商务组、监督组,并组织协调该项工程物资的开标、评标会议,评标结果由审计人员当众宣布。会议在电子会议室举行,全过程由审计人员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并以电子文档保存,真正做到了审计过程、审计成果的公开化、透明化、信息化、网络化。通过健全完善经济合同审计程序,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堵塞了公司在物资采购、工程物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等环节的漏洞,每年可为总公司节约资金多万元,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三)信息化手段在会计电算化审计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公司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逐步完善运用了一系列的系统分析技术、系统测试技术、数据测试技术、管理自动化运用、网络技术等审计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作用。针对下属单位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等通过局域网发给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运用审计软件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的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然后审查分析会计报表及其各个项目,从中发现问题和疑点,再有针对性地核对总帐和明细帐,最后审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对需要从对方取证、签证的审计工作底稿通常采用手工的方法来进行,以降低审计风险,,而其他工作底稿则全部从信息库中下载标准格式的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项目建议书在微机中编辑完成后,通过局域网转发给相关领导进行批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克服了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制度评审、财务决算审计、资产经营审计、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以及电网建设审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累计完成审计项目600多个,提出审计建议多条,为总公司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自主研发,深化应用,以手段革新促使审计工作再上新水平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企业管理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具实时性、集成性、智能化等特点,它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会计信息化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 会计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加强会计监督。企业加强内部监督,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而企业会计信息体系的建立要依据企业自动化管理控制目标,建立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会计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情况变化的及时了解,企业利用会计信息化对公司的资产、投资等金融行为进行监督,随时对企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性约束。此外,企业会计信息化还可以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利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进一步清晰化与规范化。
2. 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奠定基础。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发展行为。企业通过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手工环境下会计人员的人为工作失误导致的会计信息核算错误,且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独立地将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核算,并且将会计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数据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
3. 会计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的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将会计信息集中在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将企业的会计信息统一汇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尤其对于大型集团企业,能够有效解决因为时间、地域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搜集掌握财务信息,以及传达财务管理提升措施。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位
企业管理者往往重视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结果,而对于会计信息管理方式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企业现代化管理与会计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忽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信息化只是财务工作效率提高手段,与企业的经济发展决策的联系性不高;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没有战略性的思考,会计信息建设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而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未能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地精力。
(二)企业管理流程不匹配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从企业的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工资系统等自动取得,最终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这也充分体现了各个信息系统的协同效应。但就会计信息化本身的发展,要有与之相适应配套系统衔接,才能更好地面向企业的管理;企业内部基础管理的薄弱性,陈旧的管理理念,以及落后的管理流程,仅靠财务管理延伸的拉动是难于实现的。在ERP 环境下,大部分企业实施的阻力,更大的来自于企业管理流程的不匹配,每个系统建设,大都只是考虑自身的需求,没有在各子系统中形成互动,加之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理层不重视,易形成会计信息化建设被动局面。同时,会计信息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信息联系,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运作无法发挥效用最大化,
3.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交叉学科,这也就对会计信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而且要懂得现代信息技术。我国经过多年的普及培训,已形成一批电算化会计,但能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对企业的会计进行处理的人才还非常的匮乏;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处理,不仅需学会操作财务软件,同时更需要熟悉企业管理流程、熟练系统综合管理、熟知运行管理机制、掌握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这样的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专门接受过系统教育培训,因此,这样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4.相配套的管理尚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带给企业的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并且在各方面加大了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的利用会计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工作,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尤其是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其主要集中在:会计人员的职责范畴划分不清,会计人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传统的作业模式;信息化软件设计、使用不规范,保密系数比较差经常发生因为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因为网络威胁导致的会计信息泄密;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甚至不留痕迹;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另外,对于企业的内部员工来讲,保证不同的会计信息被不同权限的人使用,使得会计信息不被滥用也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认识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认同和支持,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因此企业管理者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让企业管理者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推动者,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提高管理者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二)推进企业信息化系统整合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整体来定位它的发展方向。从纵向上,会计信息化应该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从横向上,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和企业内外部其他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为此,企业者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并鼓励企业财会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和交流培训等,加大培养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力度,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队伍。同时,还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调动和激励企业员工积极性,发现和选拔会计信息化人才,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奠定人才基础。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
(1)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这是实现会计信息化后,要解决的首要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电脑病毒入侵及水灾、火灾等因素影响,数据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的安全保密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应包括: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会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机房环境保护、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另外针对网络威胁,企业应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功能等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2)建立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单位应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和开发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同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制度,通过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防止错漏、舞弊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乔雅辉.探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1(8) .
[关键词]医疗改革;公共卫生;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096-03
1 公共卫生的含义
传统的公共卫生主要是指传染病防治和环境卫生改善。而现代意义的公共卫生是指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影响健康社会事件的防范(如车祸、中毒等),卫生管理(含立法、规制和监督)、食品卫生和营养、环境(空气、水等)卫生、职业和劳动卫生、妇幼和青少年卫生、放射防护卫生以及健康教育等门类。
由于受认识制约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各国对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界定是不完全一样的。同时从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包括公共卫生的政府管理部门、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我国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应包括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地方病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及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卫生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结构和多头管理的局面与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相违背,导致中央和地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纵向建设、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横向之间矛盾重重。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它的指导原则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纵横联网,规范标准、资源共享,平战结合、预警预报,多方投资、分级负责,明确职能、分层装备。”[ZW(]卫生部卫办发[2003]212号文件《卫生部关于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ZW)]而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的管理职能从原来由卫生部统一行使,改变为后来部分职能逐渐分离出来,形成多部门管理的局面,各种公共卫生行政机构、社区 、管理部门的多头管理导致协调和统一管理十分困难,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又要求必须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才能够实现最好效果。我们有没有能力协调好这种关系,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另外,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卫生体系的割裂问题、公共卫生组织体系之间的条块分割问题严重,国家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总的建设方针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方法建设,以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直报最为典型,而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碰到了两难的问题,或者重复建设导致基层重复上报数据,并产生数据不一致的错误;或者将国家系统不覆盖的功能集成进去,但又难度极大。这与城市和地区信息系统与国家的系统之间存在的结构问题是相同的,即国家的纵向系统与地区的横向系统结合,如何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如何结合是一个难点。在建设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这种超大型信息系统的时候,应该对结构性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以避免系统建设仓促上马导致一系列问题。
第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存在着标准化和数据共享的矛盾。卫生信息标准化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首要内容,也是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准确性的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不同业务领域运行着众多相互独立的信息系统。虽然它们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许多重要依据,但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其作用受到极大限制。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交换、共享,管理部门难以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从数据表达的角度看信息孤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标准化体系的支撑,导致数据来源不一致、统计口径(时间、范围、标准)不同、统计分析算法有异,进而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必定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带来很大的困难。病人在一个医院的检查结果,在别的医院无法利用,一些专业子系统之间也难以共享信息,“以患者为中心” 自然也难以由点到面。因此,公共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建设之初,就必须考虑信息的标准化问题。
第三,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缺乏。持续有效的资金投入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试行以来,政府投入不足是导致公共卫生事业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财税包干体制使得地方对公共卫生信息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而依靠市场化的调节机制又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因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是不能干,不愿干也干不好的。只有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成功。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一个全新的系统对于软件开发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其是需求分析和专业系统机构设计,需要大量的既有丰富的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又通晓信息技术开发的人才,这都是软件开发企业十分缺乏的,这类问题应该由大学或专业研究机构先行进行大量独立的研究。我们国家长期在医学信息学方面没有研究和标准化的投入,表面上节约了经费,但导致系统建设方面的不合理,重复或失败造成的浪费数倍于研究的投入。美国在研究 NHII中,由政府投入巨资对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第四,公共卫生信息网络覆盖尚有缺漏。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系统的网络仅仅覆盖全国县、市、省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主要是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种形式开业诊所及其医务人员,却不能实现网上直报。
第五,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不适应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全国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严重缺位,只有个别地区开展卫生执法监督信息化工作,全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 政策性建议
3.1 建议采用美国HL7标准进行公共卫生信息化标准的建设
健康信息交换第七层协议(Health Level Seven,HL7)组织是一家非营利性质的国际性组织,主要从事卫生保健环境临床和管理电子数据交换的标准开发。HL7也是这个标准的名称。“Level Seven”的意思是ISO-OSI第七层(应用层),HL7组织参考了国际标准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nazitions),采用开放式系统互联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通信模式,将HL7纳为最高一层,也就是应用层。如图1所示。
HL7标准包含256个事件,116个消息类型,139个段,55种数据类型,408个数据字典,涉及79种编码系统。但在应用HL7标准时,并不一定需要涉及标准的全部内容,可以选择自己需要应用的相关事件、消息类型和段就可以了。而在数据字典和编码系统方面HL7标准并没有进行强制性规定,可以允许用户选择,标准的内容仅作推荐。
HL7标准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接口的编址,这些系统可以发送或接收一些信息,包括就诊者住院或登记、出院或转院(ADT)数据、查询、资源和就诊者的计划安排表、医嘱、诊断结果临床观察、账单、主文件的更新信息、医学记录、安排就诊者的转诊以及就诊者的护理等。
HL7适用于医院内部不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交换病历资料、临床检验结果、财务信息,同时也适用于医院之间、医院与保险公司、医院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大量的信息交换需求。
一个完善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中,除了日常的卫生统计信息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工作之外;还包含疫情或流行病的通报、疫苗的接种管理、公共实验室结果的报告、医疗保险人群的管理,甚至电子健康记录(EHR)的管理等公共卫生的方方面面。涉及多个部门机构,包括病人、医院、政府卫生部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公共实验室,甚至法律、社会保障部门。因此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对系统有着这样的要求:通过使用共同的接口技术和标准确保信息在多个部门的共享;确保信息在多次处理之后仍保留原有语义和语境。这就需要整个公共卫生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相同或者相通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HL7标准的数据接口引擎技术是,以最新的HL7 v3.0引入了一个公共卫生事例类。通过引入这个类,HL7可以更好地对公共卫生事例进行描述和表达。那么,结合正在流行的后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基于HL7 v3.0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描述公共卫生信息,形成标准的HL7公共卫生信息如图2所示。
3.2 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持续有效的财政支持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不断解决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这是信息化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有计划逐步展开。另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也是投资很大、投资期很长的项目。这就需要由政府主导,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主题投资。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主要包括一次性的投入和建成后每年运行维护的费用。最初建设时的硬件、软件、场地、人力等费用为一次性投入。项目建设完成后,每年的网络通信费用,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费用,消耗品费用及其他经常开支费用等均需要在建设前考虑到。因此,在进行建设时要通盘考虑,充分考虑国家的政策,看国家专项资金和地方专项资金能否满足建设项目,确定好渠道,保证资金来源,使建成的信息系统长久的运行下去。
3.3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人员素质的培训教育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要发挥作用,最终要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使用。人才是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其他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最大效用,一方面要引进卫生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在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使用人员的素质,注意高素质卫生信息人才的引入,加强对现有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
3.4 专门的课题研究
实践证明,要想使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满足实际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来配合计算机公司的工作。单纯放手让计算机公司来进行项目建设,很难把一个信息系统建设好,尤其是在公共卫生领域。由于软件公司人员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知识了解很少,在建设过程中对很多问题的理解难免出现偏差,这需要专业人员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加强沟通,使软件人员尽量清楚业务建设。同时,也能使业务人员了解系统建设情况,从而开发出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
注释:
①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Bj~ crrofism PreparednessEfo~ sHave Improved Public Health Response Capacity,but GapsRemmn[J].GAO-o3―654T.Washington.D.C.:April 9.2003.
②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SemiannualRegulatoryAgenda[J].Federal Register,Vo1.67,No.236/Monday,December 9,2002 Unified Agenda.
③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Improvement in Local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Capacity―Kansas,2002―2003[J].MMWR―M orb―Mortal―W kly―Rep.2005,13,54(18):461―462.
④齐国隆,孔令人,邹宗. HL7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
参考文献:
[1]葛延风,贡森,等.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张东垣.读者对医学文献的信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0,9(1):26-27.
摘要:随着电力的飞速发展和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工作也随着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论述如何做好县级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更深入了解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power, file management also with the change, in the face of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new work need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file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well the county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 file management,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do the file management.
Keywords: file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0县级供电公司档案管理现状
县级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滞后散乱、无人管理的状态,致使企业档案有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限制。
1 当前县级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档案的经济效益具有潜在性,它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无法在当年体现,常常是间接或若干年后开始逐渐显现。因此,档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对档案的重视程度又直接影响到档案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档案库房的建立、档案保管设施的配置以及档案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县级供电公司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档案未实行统一管理,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没有依法遵规,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使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长期处于极端被动状态,造成文件资料堆积如山、丢失等现象。
(3)档案人员待遇低、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档案人员待遇低,所以有些县级供电公司配置的档案员素质不高,如经常是将一些老弱病残的放在档案室,有如养老院或身兼数职。
(4)对企业信息化、现代化趋势认识不足。有些县级供电公司领导不能充分认识档案数字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紧迫性,对企业利用数字档案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将所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快速反映,提出应变办法,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致使数字档案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县级供电公司投入使用3年,仍有部分公司没有发挥数字档案的作用,造成档案管理水平严重滞后。
(5)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执行不到位。每到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追其根源才发现原因为人员对标准制度的学习不到位,理解不透彻。标准制度成了摆在桌子上的摆设。
2做好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几个途径
(1)领导重视,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的学习,增强公司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公司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是公司领导、管理者、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2)规范档案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三级网络、档案管理办法、“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等有关档案管理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明确职责,根据“档案产生部门负责档案整理、移交归档”要求,将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与企业工作同步考核、同步发展。
(3)垂直管理,强化培训。在全省电力系统开展各专业进行垂直管理,档案专业也对县公司实施垂直管理,针对县级供电公司档案人员学历、工作能力、综合管理素质等相对较低,进对各县电力公司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电业局档案人员深入各县市供电公司,切实开展档案调研摸底,采取到电业局档案部门轮岗的办法、现场观摩与现场提问、现场解答进行培训,手把手地教,通过业务指导与培训,增强了档案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了档案管理业务水平。
(4)跟踪检查促提升。在档案专业实施垂直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对县级供电公司的档案工作要进行多次指导、培训,还要定期跟踪、督促、检查档案工作的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制度建立、业务工作、档案工作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进展。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是否达到标准,使县电力公司档案工作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5)将档案管理工作彻实纳入到企业计划、纳入到领导议事日程,纳入到企业职工的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中。让管理层人员对档案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实,要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投入,着力解决好现实问题。要认识到档案工作是历史、工作成果的最后沉淀;要认识到归档工作是工作最终完结的一种体现。让领导干部真正重视档案工作,分配足够合理的人力及财力资源,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提供保障档案安全的环境。
3完善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是档案部门的单一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环节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
(2)经过研究,一个主动完成工作的人与被动接受工作的人相比较,工作效率前者是后者2倍,完成结果也是大不相同。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你一次,你就能去做,再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他们才会去做,更次之,就是有些人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能把事情做好。要充分掌握好尺度,抓大放小,让各管理人员发挥积极主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上下同一标准指导下,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3)所有的标准制度都有,但执行的力度却不尽理想。如果对公司下发的标准制度不认真进行学习思考,依然按照老习惯老办法在做工作。公司下发的档案管理制度已非常全面,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专职档案人员来执行这些制度及标准,更多层面还需要全体员工执行及配合才能达到管理的闭环。管理制度、标准的执行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要执行达到闭环,需要动用行政手段,将档案管理彻实列入绩效考核条款是保证执行的方法之一,再次就是专职档案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违反标准制度的人员不当“老好人”,通过考核来规范公司人员的档案工作行为,最终使得全公司人员自觉并习惯各类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制度的执行,使得全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良性循环的氛围。
(4)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迎难而上,逐步向信息化、科学化迈进,进一步加强档案的利用,创新利用的方式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使之与公司整个层面的管理形成合力。
4结束语
县级供电企业通过提高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按照国家和上级档案管理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标准,加大档案软硬件投入,进一步加强好促进的档案管理工作,方能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