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化和旅游结合

文化和旅游结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24: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化和旅游结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文化和旅游结合

第1篇

摘 要 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

关键词 文化 产业 旅游 深度结合

临沂市打造的水上红色文化大典、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艺术地再现了历史临沂、红色临沂和现代临沂。《蒙山沂水》自公演以来,以其唯美大气、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全国各地数十万观众,成为临沂红色旅游中一个耀眼的品牌。作为临沂倾力培育文化产业的代表《蒙山沂水》,是临沂市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打造文旅深度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提供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

那么,如何实现临沂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辩证关系

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经济就越发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作为人类适应、征服自然与社会发展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活动。而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生命力。若将文化与旅游割裂开来,文化将成为无本之木,而旅游也只能在低层次徘徊不前,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文化和旅游产业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统一的辩证关系。文化的经济性、旅游的文化性理念,为我们把握市情、找准优势,加快临沂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们要把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构建旅游与文化共融共生的平台,提升文化与旅游的关联度、融合度,坚持文化唱旅游戏、旅游打文化牌,以此增强文化旅游的亲和力、生命力和吸引力,推进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文化与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丰富的文化元素是临沂市旅游发展的巨大优势,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是临沂旅游文化的成功经验。

作为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临沂有着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临沂有“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兵圣”孙武。

临沂市内有着众多宏伟秀丽的景观,蒙山连锦八百里,沂河泛银五千年。还可以加大蒙山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市场化开发力度,依托沂河水系资源,开发了地下溶洞、地下画廊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展现临沂生态旅游的特色;对接国家规划,与其他城市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利用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积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红色旅游产品,拓展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

三、想方设法在文化与旅游结合上做好文章

(一)在旅游景观和项目建设中非常注重塑造文化内涵,赋予景点高度的文化品位

在发展旅游业中,可以通过挖掘临沂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项目和内容。进一步强化旅游意识,找旅游文化的准亮点和卖点,变文化产品为旅游产品,尽快形成适合旅游者口味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

(二)要注重景观的文化开发,加大旅游景点配套项目开发力度,赋予景区景点更多的文化内涵

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本质上就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而旅游企业应该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努力把文化有机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之中,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临沂旅游商品开发目前还不够,现有的旅游商品种类不多,地方民族特色及民族文化内涵不够丰富,远远满足不了旅客的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旅游企业研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购买需求。要对文化性很强的旅游商品进行技术工艺包装,对非文化旅游商品进行文化包装,体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突出纪念性、工艺性,把文化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拓展市场空间,提高旅游文化商品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比重,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三)努力把发展旅游业与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努力发展文化产业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形成双赢模式,顺应旅游业发展潮流,符合旅游的内在规律。临沂应推广龙灯扛阁、木版年画、泥制玩具、剪纸、印花布、草柳编、刺绣等民间工艺和秧歌、柳琴戏等民间文艺,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我们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深入挖掘临沂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实现传承和保护,把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机对接,利用旅游业产业链发展文化产业。要重视和借助相对成熟的旅游业已搭建起来的市场平台,通过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娱乐演艺、节庆会展、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双赢模式。要积极筹备国际书圣、兵圣、柳编、石雕、石林文化节等国际性大型活动,提升旅游文化国际化水平,以加强文化交流,扩大对外影响;以文艺精品创作为切入点,,推动文化的全面发展。

(四)努力把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的规划策划和组织领导结合起来,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来做保证。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对这一战略的支撑,树立起大文化、大旅游观念,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努力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要研究策划临沂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并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名人专家帮助论证,制定较高档次、高品位的品牌。可以邀请国内一流专家队伍,加强实际调研和科学论证,吸取旅游发展的前沿理念和成果,努力将临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临沂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文献。要抓住城北新区建设契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精品建设,做好文化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要把文化旅游产品宣传工作作为临沂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联合促销,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拓客源市场的促销机制。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介自身优势,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具有临沂历史文化韵味的图书、音像等宣传推介产品,通过精神产品的传播,努力提升临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通过运用最新高科技手段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实现文化、创意、科技三者的深度融合

目前,我国在软件、互动娱乐甚至物联网的技术和模式,走世界先列,但是这些技术优势几乎没有在传统旅游业获得应用,更谈不上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大新技术与文化旅游的对接,需要我市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关键环节落实到位;要加快通过新技术、新创意促广泛应用使旅游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要通过新兴技术手段来实现文化旅游的互动性和娱乐性,通过新技术的注入,把文化和旅游产业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水融。

我国的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正在筹备推出盛大旅游,由此正式介入旅游行业,再度延伸其娱乐产业链布局。盛大公司的发展之路给我们临沂市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我们临沂市的动漫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是一个我市高新技术与旅游文化产业结合的最佳契合点,以临沂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意点,可以创造出新、奇、巧的文化旅游产品。

总之,文化与旅游是临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双翼,我们要通过合理、规范、科学挖掘,努力在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上实现新突破,创作出更多像《蒙山沂水》、《沂蒙》、《南下》一样的新产品,让文化来提升旅游素质、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档次;让旅游来促进临沂市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双赢,推进临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蓝生,谢绳武.200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荆州旅游;楚文化;楚文化旅游;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75-02

荆州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国家首批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名胜古迹众多。但荆州地区的旅游业刚起步,旅游潜力远没有被开发利用。荆州只是作为游客的一个过境站。本文通过对荆州地区现有旅游状况的分析和对荆州地区楚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研究。以楚文化为切入点探讨荆州市旅游业如何推介自己的特色旅游。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荆州楚文化主题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帮。

一、荆州发展楚文化主题旅游的比较优势

1.1 纵向比较优势

ゾV菟淙挥幸恍兄名度的旅游产品如荆州古城墙、荆州博物馆、关帝庙、盆景园、章华寺等,但没有像北京的故宫、陕西的兵俑、桂林的山水等享誉世界、唯我独尊的拳头产品。松滋水风景区、石首天鹅洲湿地、石首桃花山、洪湖、监利瞿家湾等自然景观也都不是独一无二的景观,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的宜昌等地比较更是缺乏优势;三国旅游资源并非为荆州所独有(例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的襄樊),且“三国旅游热线”没能真正热起来;水文化资源由于资金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其开发严重滞后,与周围城市的水文化资源相比明显落后;红色旅游在湖北本省也有不少优秀的经典线路,但荆州开发红色旅游受资源和本身旅游业落后等限制。

ツ敲,荆州最具特色的、“唯我独尊”的文化旅游资源是什么呢?荆州作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楚文化资源是荆州独具特色,“唯我独尊”的优势资源,其他旅游资源无法与之抗衡。荆州发展的三国文化主题旅游、水文化旅游、红色文化主题旅游等都是适应旅游业发展文化旅游的需要,但楚文化主题旅游的发展更应该作为开发重点。

1.2 横向比较优势

ナ紫龋相比较于襄、宜、随地区,秭归区,武汉区,荆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荆州作为楚国的发源地,楚文化中心区域中的中心,有着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享誉全国的知名度。荆州楚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其他几个地区。

テ浯危荆州楚文化的可感性也是襄、宜、随地区等所不能比拟的。众多的遗址、大量的出土文物、“古化石”的地方戏曲等等。这些是荆州发展楚文化主题旅游的基础优势。

ピ俅危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临武汉、黄冈、与赤壁,南接岳阳、张家界和湘西凤凰,西邻“长江三峡”、神农架和重庆,北靠襄阳古隆中、武当山。沪蓉高速公路贯通荆州,万里长江奔流而下,是一个天然的旅游集散地。良好的区位条件也是荆州市发展楚文化主题旅游必不可少的条件。

プ詈螅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对文物古迹、风俗人情、古建筑、宗教文化和特色村镇等人文类旅游资源感兴趣。相对于楚文化其他的几个地区,荆州旅游业处于刚起步阶段。荆州旅游起步晚给荆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可也使荆州在发展楚文化主题旅游上具有了可以大刀阔斧开发的可能。其他几个地区的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开发已形成自己特色,开发楚文化主题旅游会对已形成规模的原有旅游资源造成冲击。

二、现状分析

ゾV荻猿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存在着畏首畏尾的情况,虽然前几年提出了纪南城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与英国一家旅游公司的引资数亿欧元的协议签约。由清华大学制作的规划是以楚都遗址纪南城为中心,占地2万亩修建楚王城、楚王宫和楚人街等楚式建筑,再现楚纪南城故城的古朴繁华风貌,实地展出漆器、青铜器、丝织品等楚国工艺品及其制作工艺。但时至今日还没有能够得到落实。

ゼ湍铣堑钠灯当坏练从吵鼍V菔卸猿文物及遗址的保护力度补足,从侧面反应出了荆州对纪南城的资金投入不足,开发滞后。纪南城资源未能得到开发,未能给荆州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反而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而旅游工艺品发展依附于荆州旅游大环境的发展,所以荆州楚文化主题旅游开发力度不够,工艺品的发展就受到制约。

ツ壳熬V莸姆鹿沤ㄖ和纪念建筑大多是明清风格或三国主题建筑,但也有寓意楚文化精髓的建筑。例如金凤广场的“金凤腾飞”城标,荆州古玩城里的雕塑――楚人崇凤。楚人崇凤,视凤为至尊、至善、至美的神鸟,惯以凤鸟为图腾。荆州古城以金凤腾飞为城标,既鲜明生动地体现了楚地先民们尊凤崇火的历史渊源,又突出展示了如今古城人民意气风发、拼搏腾飞的精神风貌。但体现楚文化主题的建筑少而分散,文化内涵突出不够。多年来,荆州虽然对部分景点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和整理,但由于对景点缺乏统一的筹划与包装,突出楚文化特色和优势不够,使部分景点显得空洞无物,缺乏观赏价值和文化品味,难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问题根源

3.1荆州对开发、发展楚文化主题旅游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还未形成强大共识。政府的开发力度不足,社会重视不够。楚文化主题旅游政策扶持少,缺少社会支持。

3.2荆州楚文化主题旅游没有完善科学的发展规划,不能突出楚文化主题旅游的发展优势。即楚文化主题旅游的开发、发展无科学完善的理论依据。

3.3管理机制不健全,楚文化主题旅游无健全的体制管理。

3.4资金投入机制不完善,资金不足,制约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

3.5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市场有待拓宽。即荆州楚文化主题旅游无知名度。

3.6缺少与周边城市的合作。

3.7缺乏氛围,缺少韵味。

四、荆州市开发楚文化主题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4.1依托周边大中城市

ゾV葜鼙叩拇笾谐鞘薪隙,大中城市具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线网和通讯网络,较完善的旅游服务机构、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舒适的购物、娱乐环境,为楚文化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荆州要发展楚文化主题旅游发展只剩的同时,必须与武汉、荆门、随州、襄樊、宜昌等城市相互配合,整合楚文化主题旅游的资源。即增加了这些城市的内涵也扩大了荆州自己的知名度。可以大大减少开发成本、增加游客数量。

ハ喽约中、统筹协调、形成整体优势

ゾV莩文化遗存相当丰富,由于诸多原因,不可能凡是有楚文物、遗址的地方都搞一个楚文化旅游景点。在进行专项楚文化旅游开发时,应做到相对集中。某些文化藏量较少、偏离旅游交通线较远的楚文化遗存,依据可移置原则应相对集中于楚文化的富集地区,尽量扩大每一个楚文化旅游景区的楚文化藏量。文化旅游资源有些是不可移动的,如古建筑、大型遗址、城址等,有些是可移动的,如出土文物、传世文物、民俗歌舞等,不可移动的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原地开发,而可移动的文化旅游资源应向不可移动的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集中。对可移动的楚文化进行相对集中开发,可以使分散的楚文化整合成更具吸引力,更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各楚文化旅游景区在内容的设置安排上,要统筹协调,切勿各自为政,搞小而全式的重复项目。小而全式的做法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不仅不能提高荆州楚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恰恰相反,会削弱它的吸引力,降低楚文化旅游的品位,破坏楚文化旅游专项产品的整体形象,所以应统筹规划,协调合作,各具特色,这样才能提高楚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发挥出整体优势。

ゾV菔卸约湍铣且胖返目发就很好的考虑到了集中优势资源开发的原则。

4.2主题鲜明、特色鲜明、系统开发

ノ幕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更强调主题明确性、特色的鲜明性、产品的系统性。楚文化旅游专项产品就是要向旅游者尽可能多地展示楚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楚文化是我国先秦时期在长江中游地区成起来的既与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又有自身独立个性的具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一种古老的文明,因此楚文化不能泛化,它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内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当然,楚国文化中一直被后代保留、传袭下来的民俗亦应纳入楚文化之列,它们是楚文化的活化。旅游决策行为研究表明,与旅游者所在地文化差异越大就越易于被选择,楚文化旅游开发的特色性,就是以发掘楚文化的个性文化为目标,为旅游者营造一种异域、异时、异族的文化风情氛围,将处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旅游者吸引到楚文化旅游中来,特色性尤其显得重要。这种特色性不仅应体现在游览的具体内容上,还应体现在旅游项目的编排、旅游接待、娱乐等旅游活动的各方面,全方位地营造出一种楚文化氛围。文化本身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它由许多的子系统组成,在设计楚文化旅游景区时,应注意楚文化的系统性,根据各地楚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构筑不同小主题的具有特色的若干子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楚文化旅游产品系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示楚文化风采。

ダ硭程逯疲强化政府主导推动作用

コ文化主题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转变观念,明确思路,特别是开发楚文化主题旅游真正摆到重要位置。为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开发中的主导推动和综合协调作用,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组建荆州市楚文化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并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格局。在制定具体措施时,要把着力点放在理顺管理体制、制定优惠政策、有效整合楚文化旅游资源、发挥资源规模效益上,按市场化的理念和市场经济规律推动楚文化旅游开发,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楚文化主题旅游开发。 ヌ乇鹗亲プ》⒄埂岸跷魃态文化旅游圈”的机遇,挖掘荆州楚文化特色、在总体规划布局和整体运作下,最大限度地整合自己的旅游资源,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大限度释放旅游潜能,展示旅游魅力,打造荆州市楚文化旅游名片。

五、整合文化资源形成精品名牌

5.1 加大楚文化主题旅游项目策划和包装力度

ノ绕“楚国故都,文化荆州”的旅游发展主题的发展思路,按照“先于游客,先于市场”的思路,对楚文化主题项目立足“起点高,定位高”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要求,精心构造使其成为融合文化和旅游双重性质的最能代表荆州自身楚文化,最能形成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精品。

5.2 加大楚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

パ裼衅放啤⒂惺盗Α⒂杏攀频拇笮吐糜纹笠导团为战略合作伙伴,开发建设荆州楚文化旅游品牌景区。例如,、纪南城遗址公园与熊家冢遗址的开发。

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按照“全民招商”的思路,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拓宽招商渠道,有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促进项目有效落户。

六、广泛宣传

6.1多种媒体方式对外宣传

ダ用报刊、杂志专刊,制作荆州风光和“楚都荆州”的专题光盘以及旅游画册等全方位的开展宣传促销互动,进一步扩大荆州楚国故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6.2举办各种荆州楚文化特色的文体活动

ダ如,在高开全国性的屈原、庄子、“荆河戏”等等学术研讨会;以屈原为切入点开发荆州端午专题活动;承办“荆楚小姐”乃至“中国小姐”等有影响力的跨省性的全国性的文体活动。

七、结束语

ケ疚奶教至司V菘发楚文化主题旅游的优势与必要性、可行性,通过对荆州楚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开发楚文化主题旅游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论述,指出荆州旅游开发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荆州开发楚文化主题旅游的基本原则,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包括开发优势、产品、宣传、以及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圈内城市合作等相关问题,最终得出本文。以期能为荆州市如何推介“楚文化”主题旅游问题提供参考。

おげ慰嘉南祝

[1]Cooper, Chris. 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 Beijing : Higher education yukon press , 2004.

[2]Holloway, J. Christopher. Marketing for Tourism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Ernie Heath Geoffrey Wall. Marketing Tourism Destinations: A Strategic Planning Approach.[M] Wiley

[4]晏昌贵. 略论楚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

[5]郭清霞,李娟文,郭康松. 湖北楚文化专项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理,2000,(03) .

[6]谭白英. 楚文化与湖北旅游业发展[J]. 江汉论坛, 2003,(02) .

[7]魏峰群. 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探索和思考[J]. 旅游科学, 2006,(02).

[8]易德生,吴艳荣. 楚文化资源与楚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新议[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9]李培军.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思考[J]社科纵横, 2008,(07).

[10]张卫星,艾 佩. 论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战略[J]生态经济, 2007,(04).

[11]王松青. 荆州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途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0,(23).

[12]周 来. 荆州古城旅游特色创新浅析[J].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3,(03).

[13]卢小琴. 关于荆州旅游开发的思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 2007,(02).

[14]翁文先. 荆州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状况初探[J]. 山东纺织经济, 2007,(04).

[15]朱 珠,但 强. 试论楚文化旅游现状及其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6,(03).

[16]李 艳. 基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荆州旅游资源的整合[J].魅力中国 , 2010,(17).

[17]徐 涛,肖 璇. 湖北楚文化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几点构想[J]. 理论月刊, 2004,(12).

第3篇

关键词:旅游英语;本土文化;广西

随着国际化的深入,大量外国游客的到来,全国很多大专院校近几年都开办了旅游英语这一专业,或者在旅游专业课程中加入了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然而由于专业开办的时间有限,专业设置或课程设置还不够成熟,导致了旅游英语专业或旅游英语课程的设置还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广西作为中国传统的旅游大省,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性盛会举办以来,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的到来,扩大了广西本土文化对外的影响。然而对于与外国游客直接接触的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养中却很少涉及本土文化的教学,这无形中限制了外国游客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针对培养涉外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有必要加入对广西本土旅游文化的教学。

一、国内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

旅游英语,作为旅游学专业课程之一,它是随着国际化的深入,涉外旅游的迅速发展而设置的。虽然旅游业目前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旅游英语专业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还处在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还存在许多不足。(1)就师资来说,大部分教授旅游英语的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出身,对旅游知识的了解有限,在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偏重语言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等的教学,而忽视了旅游知识的教学。(2)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普遍都比较泛,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如吃、住、行、娱乐等,但却忽视了地方特色。大中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就业方向大多还是服务于本地区的旅游业,这就要求旅游英语课程应该涉及一些本土的文化,教会学生一些当地特有的词汇和表达,从而更好地开展涉外旅游服务。(3)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中都存在重理论和书本知识、轻实践的现象。语言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要回归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旅游英语的教学目的也不例外,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使用英语来服务于国外的游客,用英语来传播和宣传当地的文化和习俗。然而,在大多数的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都只专注于传授知识和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本土文化与旅游英语专业结合的途径

为了使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旅游英语的课程设置中加入地方文化的教学,将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好地融合起来。为了做好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专业教学中重视对当地文化的教学

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地要接触到文化的教学,旅游英语的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都不是很明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与其最终的用途相结合,体现其专门性、实践性的特点。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从这一点上来说,旅游英语专业有必要在其教学过程中加入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地方情势的教育。课程设置中渗透地方文化,利用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鼓励学生用英语翻译地方旅游景点或鼓励学生用英语解说当地的景点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逐步积累起自身的文化知识,从而才能在服务外国游客时更好地宣传和传播当地的文化,担当起当地文化传播大使的重任。以广西为例,教师可利用广西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旅游文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广西本地的旅游文化知识,更好地将广西本土文化与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掌握广西地区主要的旅游景点,并鼓励学生把其翻译成英文,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广西旅游文化,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广西的旅游文化内涵。

2.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想要将地方文化很好地融入旅游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1)旅游英语教师要根据该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改变以往的单纯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要意识到该专业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记住单词和理解课文,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背景文化知识,从而实现语言与文化的交融。(2)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上,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可采用课堂精讲、师生对话、学生小组讨论、模拟导游解说及其他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多练多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在应用中领会和掌握当地文化的教学效果。(3)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旅游英语专业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才能充分掌握的专业,因此在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培训,在学习中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或者亲身实践,如,到了桂林漓江和阳朔、北海银滩、凭祥友谊关、德天瀑布等,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广西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用英语为外国游客沟通的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时间学科,旅游英语的教学不能只单纯地注意语言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把它看作是与地方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要重视对学生当地旅游文化的输入,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的输入。随着国际化交往的日益增多,广西地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将广西本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是旅游英语专业设置的必然趋势。作为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应深入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的深刻内涵,将地方文化特色渗透到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培养素质高、专业知识强和具有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7-10.

[2]刘庆林.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N].怀化学院学报,2010(12):139-141.

[3]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出版社,1998:37.

第4篇

淮南市横跨淮河两岸,不仅物产丰富而且风景秀美。在淮河水系中,淮南的高塘湖背倚上窑山,环境清雅空气清新,观赏价值高。瓦埠湖湖水中鱼的种类丰富,并且水域辽阔特别盛产银鱼及瓦鱼,早在古时银鱼就被当作贡品,现在银鱼作为淮南的一种土特产也远销各地。淮南,有秀峰、怪石洞穴、涌泉、古潭、古树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寺庙遗址、古建筑、古战场遗址、古墓群、革命活动遗址、日本碉堡群等人文景观。还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推剧等。

我们常说“旅游发展文化先行”“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这是国内外旅游业成功发展的经验,旅游业应充分借鉴和发扬这种概念,但大多数人常常会忽略了旅游对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

淮南市金牌节目“大地欢歌”文化惠民演出,作为获得文化部“群星奖”项目奖,《大地欢歌》自2011年起,这项既是民生工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满足群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增强群众文化素养的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大地欢歌”系列演出也可以作为淮南市的一张名片,既做惠民演出又是旅游项目。

但是作为民生工程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其演出特殊性也有着诸多限制。如天气外因,室外演出天气是主要因素,夏季炎热,冬季酷寒,大风大雨等这样的天气不适宜在户外举办节目演出。参加演出人员年龄偏大,参加演出的大多是50岁左右的中年人,表演节目大多为广场舞等,这样的演出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演出节目缺少创意,大多以广场舞,大合唱,独唱、戏曲等这样的节目。节目缺少创意不能吸引游客及群众的眼球。演出设备设施陈旧,舞台设计和搭建多为刚架结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且有些音响设备设施陈旧效果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是淮南市在群众文化舞台上有着一块“硬伤”――没有固定的专业户外演出舞台、剧场。

想要治疗“硬伤”首先需要政、文化部门、社区等支持,搭建出一个固定的专业户外演出舞台、剧场。确保每次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安全有质量的完成。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在做好“大地欢歌”参与式预算管理项目实施、考核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满足活动开展需要。同时,配齐配足示范项目各项建设工作经费。

其次做好“两微一端”两微一端是指微博、微信及新闻客户端,如今快阅读低头族已经是大势所趋,广泛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对信息活动安排进行及时公告,并且利用互动平台和群众沟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紧扣时展,适应百姓需求,精心策划群众文化活动项目,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由政府联合宣传部、旅游局、文化部门等多家单位共同搭建手机公众平台由专人管理,及时旅游信息,旅游产品、旅游快讯旅游交通路线等等一系列信息。才能使淮南市的旅游文化产业走上正轨。

再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后勤保障,淮南旅游业要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快旅游项目及其基础设置建设,首先,政府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统一规划设计建设旅游基础奢侈和重点景区,景点。

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上要有市场营销意识,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为出发点,要能意识大游客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市场保障,如何让游客更便利,更舒心,更满意座位建设规划的前提。其次,政府要积极招商引资,给与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开发旅游产业。开发旅游产品可以与其产业有意识地融合,形成旅游与文化、农业、购物、娱乐于一体的设施建设,以增加旅游景点的竞争力。最后,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业开发的财政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旅游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景点的建设,把景区的历史文化通过有形的景观展现出来,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观性,促进淮南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加强中高层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基层文化提升工程”。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基层服务,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培训群众艺术人才、指导基层活动开展、提升群众艺术创作水平,打造群众文化精品。

旅游业是由无数旅游企业组成,而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做好旅游企业必须将吸纳培养旅游人才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如外聘旅游高层专家,为淮南市旅游经济战略做指导,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提供计划和方案。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以奇致胜”引用现今的科技技术、理念打造创意型旅游产业。

第5篇

旅游工艺品是人们在外出旅游、浏览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的同时,购买的富有当地特色的,具有工艺性、纪念意义的纪念品。形形的旅游工艺品承载着各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民俗特色,已成为旅游经历的纪念见证象征;同时, 在弘扬、传播文化艺术, 促进工艺美术创作设计水平的提高, 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在能量。在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近年来,伴随着新余市的发展,仙女湖风景区的开发,抱石文化、天工文化的深入推广,新余的知名度在不断扩大,旅游业也不断升温,新余地方特色产品也得到了一些重视。例如新余的夏绣代表企业――江西渝州绣坊,秉承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独创了夏绣工艺,将传统的绘画、书法及其他艺术巧妙地与夏布融为一体,把夏布刺绣艺术做成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新绣种,填补了江西艺术刺绣空白。而旅游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如果能开发时结合新余的夏绣特色,不仅能给景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起到宣传所在城市的广告作用,有利于提升新余市及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但长期以来,由于新余旅游工艺品开发滞后,尤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缺乏特色,制约了新余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以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赢得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已是当前发展旅游工艺品行业的紧迫任务,也是重要的思想和原则。针对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必定会有因地制宜的方法,我们力求探讨如何将新余夏绣艺术特色融入到旅游工艺品开发之路中。

二、新余旅游工艺品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总的来讲, 新余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基础很薄弱, 没有形成产业经济。基本上是外引及小作坊生产的一些初级产品,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 总体发展水平十分落后。举例来说,从仙女湖――抱石公园――湿地公园,三处新余的主要旅游景点上可见旅游工艺品大致清一色, 常见的有小饰佩、有机夹、彩珠、发夹等等;再一类就是纪念章、纪念铜牌之类的物品。无法吸引旅客的工艺品, 不能达到赏心悦目, 更谈不上带回去馈赠亲友。大部分游客都流露出“没有什么可买”的无奈,关键是缺少深受游客喜爱的“小、土、巧、异、古”的特色旅游工艺。

纵观目前新余旅游工艺品市场, 虽然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 但也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 开发的自发性。目前新余的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基本上是以自发性开发为基础的个体、联户、乡镇企业的随意开发, 生产方式沿袭作坊式生产, 旅游工艺品开发现状水平低下与产业开发体制未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其二, 缺乏特色产品的重点选项。历经多年的市场开发, 品种类别也有了一些发展, 但是特色开发的重点尚未确定, 尤其是以新余特色文化、特色景点为依托的特色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没有形成享有名气的品牌效应。其三, 缺乏精品,目前新余的旅游工艺品普遍都是粗制滥造的小作坊商品,缺乏精致、造型美观的工艺精品。

当前这些产品项目的雷同, 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而且导致了目前一些旅游工艺品生命周期的萎缩, 甚至投资无法收回。

三、新余夏绣艺术工艺品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新余,夏布种植、加工业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开发的领域。经过长期的发展,新余的夏布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内和国际知名度。夏布业在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夏布加工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在夏布生产的工厂化、规模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夏绣是当代江西工艺美术中的一匹黑马。近几年,在江西工艺美术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称为“中国夏布第一绣”。尤其是09年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滋生出一大批颇有造诣的工艺美术大师以及一批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作品。

夏布的艺术美尤其体现在材质的古朴、形式美、肌理美和内在寓意美等方面。在夏布上刺绣,能体现传统、单纯、返璞归真的文化韵味,能够比丝绸刺绣更能体现中国画的风味和审美情趣。在夏布上仿制的山水画惟妙惟肖,加上其近似宣纸的色泽和天然质地,使得夏布刺绣的风格与众不同,古朴而不失高雅,粗犷价而不乏细腻,原汁原味再现了原作神韵,成为刺绣史上的首创、华夏艺术园中的又一奇葩,继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之后夏绣被称为我国第五大“新”绣种。

但夏布真正诱人的市场前景主要在其深加工的产品上,而在这方面,夏绣工艺品与艺术品开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研究,究其原因便是没有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找到定位将其进行合理应用,不免可惜。长期以来,尽管新余旅游业的发展在不断升温,但由于新余旅游工艺品开发滞后,尤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缺乏特色,制约了新余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以新余地方文化出发,深入提炼挖掘可以作为工艺品创作的题材。而从材料上来看,夏布是“天然纤维之王”――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具有粗犷、挺括、凉爽、透气、抗菌等优点。其绿色环保的优越性,与独特材质风格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这些特点使得在工艺品加工上会大有作为。因此,如能将民间传统工艺与旅游工艺品设计相结合,不仅能为民间传统工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促进了民间艺术的传承,有利于展现地方特色。

四、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夏绣艺术旅游工艺品开发中的策略

作为依附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应该紧紧围绕旅游市场, 准确定位, 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旅游景区的资源, 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有特色的工艺品。不能一味地长期处在仿造、低档、不精美的产品开发水平之上, 应该充分地紧紧依托资源基础、升级换代特色创新。根据现有文化环境和技术发展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一)充分利用夏布的特征,在图案及绣法上创新。夏布有与其它面料不可媲美的自然韵味。以夏布面料做绣地,织造夏布的苎麻纤维,在纤维的表面留下了斑驳无规则的肌理,纤维经纬交织,用纯手工平纹织造,织出的夏布上浮现出自然交错的肌理图案。

(二)做特色产品的重点选项。要形成享有名气的品牌效应, 应将夏绣艺术旅游工艺品作为重点选项形成系列, 加大资金的引进、投入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夏布的发展规模和特有的专利技术,结合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配合,创新夏布的开发形式与手段,进行多层次的产品开发,以实现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延伸夏布产业链,提高地方的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水平。

第6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中图分类号】T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76-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节能降耗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电力工业在各项能源消耗领域中所占比重较大,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领域。在发电方面,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最新统计快报表明: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火力机组的装机容量达6.0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5.87%,年发电量达2779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95%,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49克/千瓦时,比发达国家330克/千瓦时的平均水平高出6%左右。在输配电方面,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2006年的统计数据,线损电量占公司总能耗的比例高达97.05%。电力企业在发电、输电、配电等领域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对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节能降耗指标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从传统发电调度模式转变为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如何优化调度、降低综合线损是各级电网调度部门面临的巨大任务,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优化与无功功率优化对电网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有功功率优化,可以达到降低发电成本、节约一次能源的目的;通过无功功率优化,可以达到降低网络损耗、节约二次能源的目的。但是,由于通过有功功率优化来降低发电成本与通过无功功率优化来降低网络损耗在优化方向上的不同,使得单独进行有功功率优化或无功功率优化都不能达到降低发电成本和网络损耗之间的最佳平衡。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同时考虑系统发电成本和电网有功损耗的电力系统综合节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模型与算法,寻求发电成本与网络损耗之间的最佳平衡,使电能生产和输送的社会综合节能效益最大化,该问题属于最优潮流问题研究的深入。

过去,由于计算速度的限制和协调控制的困难,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一直难以实现。随着计算机CPU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和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电力系统有功与无功功率的协调优化计算与控制成为可能,也成为大势所趋。

二、研究发展状况

在进行电力系统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研究以前,研究人员一般是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开优化或者交替优化。但无论是把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单独优化、交替优化还是协调优化,都属于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研究的范畴,是最优潮流问题研究的深入。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是指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求以发电费用(或耗量)或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潮流最优分布。与经典的经济调度法相比,最优潮流具有全面规划、统筹考虑的优点,可看作是经典经济调度理论的延伸和发展。最优潮流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如式(1-1)所示:

其中,f是目标函数;g(u,x)是等式约束;h(u,x)是不等式约束;u是控制变量;x是状态变量。

有功功率优化: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优化一般以系统中各机组的有功出力为控制变量,使系统中各发电机组总的燃料费用最小(不考虑机组启停等费用)。由于燃料费用的多少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燃料耗量的多少,因此降低燃料费用可以起到降低燃料耗量、节约一次能源的目的。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优化的初始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有功功率优化主要研究在多台火电机组之间如何分配负荷,以便节约发电所消耗的燃料或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主要是燃料费用)。1934年,Steinberg M.J.和Smith T.H.提出一种以优化数学理论为基础的严格的经济负荷分配方法,该方法至今仍不失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等耗量微增率准则。但该准则的主要缺陷除了计算网损微增率工作量较大,海森矩阵可能出现病态外,还有就是仅考虑发电机有功出力越限的约束,而对其它约束条件没加考虑,这与实际系统的运行情况不相符合。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优化调度还一直处于经典阶段。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经典法存在诸多缺欠,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网损及网损微增率表达和计算困难;二是难以反映各输电元件的作用及有功功率在各输电元件上的分布。尤其是第二个原因与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引起大面积停电事故密切相关。此阶段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优化调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研究有功功率优化调度时设法考虑潮流方程及输电元件的制约限制。依据现代数学优化理论,有功功率优化调度演化成为最优潮流问题。

第7篇

徽文化是历史上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面貌和物质形态综合。徽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目前大众对徽文化的了解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徽商文化的传播,二是安徽旅游事业与徽文化的结合。其中安徽旅游中渗透的徽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深入,同时这种文化表现方式也正在影响着旅游人才的培养。

一、徽文化与旅游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徽文化在安徽旅游职业院校学生培养中已经有步骤的渗入,在提升旅游人才人文素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人才培养中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徽文化与学生素质培养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1.文化挖掘深度、广度不够。目前高职旅游专业融入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还不够丰富。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中仅是与旅游景点的结合。针对旅游景点的讲解融入了徽文化。这种引入方式虽然对于学生的旅游知识素养有一定帮助。但是随着游客消费需求和旅游事业的深入发展,这种简单的景点境界介绍徽文化已经略显不足,未来旅游市场竞争已经逐渐向文化竞争转移。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精神陶冶功用[1]。而景点讲解中的徽文化碎片化比较严重,不足以发挥徽文化的独特性和全面性。因此在今后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系统的对旅游职业人才的徽文化精神内涵体系做深入的培育和建构。

2.特色和品位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徽文化的挖掘开发中与教育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途径。而且这些也都为职业人才培养和规划中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塑造一种特色,形成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特色才能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当前人才培养中,从知识结构看,常规性理论培养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而对于那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内容还存在一些欠缺。同时文化品位与学生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疏漏,注重俗文化或雅文化,或者雅俗盲目结合的现象。

3.文化氛围没有在教育中完全形成。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文化氛围。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师生对徽文化与旅游课程的认识上。高职院校将徽文化课程作为一种选修课设置。这种设置首先没有将徽州文化与旅游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选修课程的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化氛围的培育和形成效果[2]。另外文化氛围的欠缺还表现在实践课程当中,校企合作中无论是企业方还是高职院校都是在一些基础岗位和基本技能上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培养,设计到文化属性较强的旅游岗位则学生很少触及。

二、徽文化与旅游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结合路径

徽文化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结合是未来旅游市场体系完善的内在要求,这不仅在提升人才素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支持安徽旅游发展潜力上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二者的结合应当从以下几个层面重点突破。

1.改善徽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当前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徽文化内容总体呈现支离破碎的特点,或者说是以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为出发点,而不是从徽文化本文出发的。这对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的影响越来越不利。为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系统的对学科体系进行有计划的文化渗透。具体而言应当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重新定位文化属性。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与徽文化有关的内容和节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他们对整个文化体系结构域旅游知识结构的融合。以往的旅游知识讲解中,以旅游为本位,旅游知识讲到哪里就附带着文化知识作为辅助[3]。这种状况应当适当调整,文化因素的定位应当进一步提升,旅游知识和文化知识应当同等重要,甚至可以以文化属性为出发点。以文化为主要出发点,文化发展到哪里,旅游就讲解到哪里。文化系统在学生知识结构将具备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8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要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以廉政文化进景区为抓手,充分利用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将旅游廉政文化建设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公民素质教育、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创建**特色旅游廉政文化体系,推动旅游廉政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工作目标。1.推进景区廉政文化长效机制建设。对2011年以来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中国**故里旅游区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复查,督促景区深化、提升廉政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及载体,建立起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2.在新评aaaa级旅游景区的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认真挖掘景区文化、资源中的廉政文化内涵,选择适合景区实际的形式及载体,对景区导游词、讲解词进行修编,自然融入廉政文化内容,对导游员、讲解员进行廉政文化培训,宣传讲解廉政文化。

二、基本原则、重点内容及展现形式

(一)基本原则:坚持潜移默化的基本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寓教育于有益的文化活动之中,做到以德感人、以情动人,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要避免在景区直接出现“廉政”相关词语,使廉政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融合,与景区生态环境和原生文化氛围统一协调,避免说教、生搬硬套和牵强附会,更不能相互抵触、矛盾。

(二)重点内容:景区的廉政文化建设要具有针对性,要充分与促进旅游文明教育与文明旅游的发展相结合;要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要与提高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的现代文明素质、民主法制意识相结合;要与景区构建和谐旅游、和谐景区相结合;要与促进旅游景区自身发展与建设工作相结合。深度挖掘提炼景区的景观特征、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乡土文化和传说故事中廉政文化内容;并将景区历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等传统教育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追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展现形式: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景区展示廉政文化的形式和途径,力求形式和载体多样化。要充分发挥游客中心、标示牌、导游词、宣传光碟、触摸屏、门票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增加融入廉政文化的元素和内容,使其成为宣传廉政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一)4月:各区县旅游局、各景区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本地区、本景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安排部署。

(二)4月—5月:1.在市、县纪委和旅游局指导下,各景区认真挖掘本景区廉政文化内涵,提出景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内容、展现形式及载体。2.将景区实施方案(重点反映景区挖掘的廉政文化内容、展现的形式和载体)报市旅游局汇总审核后送省旅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审定。

(三)6月:1.市旅游局会同市纪委对2011年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中国**故里旅游区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景区深化、提升廉政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及载体,建立起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检查情况专题报告省旅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2.省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聘请旅游文化专家审定各景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内容、展现形式及载体,并反馈审定意见。3.各景区根据省旅游文化专家提出的建议意见,完善本景区廉政文化建设方案、内容。(1)

(四)6月—7月:1.各景区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对本景区导游词、讲解词进行修编,对导游员、讲解员进行培训。各区县纪委、旅游局聘请廉政文化专家,对景区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指导,明确建设项目、内容、时间进程、责任人,落实建设资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2.市纪委、市旅游局组织业务人员和旅游廉政文化专家对景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行督促、指导。

(五)8—9月:1.邀请省旅游局领导及省旅游廉政文化专家对我市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景区进行指导。2.市纪委、市旅游局组织验收小组,对各景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各景区针对验收小组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整改、完善。

(六)9—10月:迎接省旅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验收小组的检查验收。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市旅游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华勤任组长;纪检组长贺强任副组长;办公室、规划建设科、质量管理科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廉政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

各区县旅游局和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景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根据本地和景区实际,精心策划,创新工作,突出特色;要杜绝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规划目标到位、管理责任到位,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结合实际,紧扣主题

各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景区要组织专业人员,认真挖掘本景区廉政文化内涵,编写廉政文化讲解词,对本景区导游员、讲解员进行廉政文化培训;设置的廉政文化景观和介绍牌要与景区景观相协调,讲解词要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各景区要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深度挖掘廉政文化内涵,探索廉政文化与旅游文化结合的方式、展示的载体和形式,确保景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