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25: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工程技术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些医院寄希望于公司售后服务的打折,通过打折降价的方式减少费用。另一些医院囿于售后服务价格高或响应速度慢等因素,选择第三方服务机构,而又担心第三方服务质量不够过关,影响到设备的应用质量和安全。
生产厂家有时也颇感无奈:医疗设备维修产生的配件采购需要购置成本,厂家还要承担养护整个售后团队的成本。售后部门很难盈利,但医院降价打折的要求又不能忽视。此外,厂家售后团队非常庞大,但分配到各个省份、城市,再到医院就少之又少,一些大型城市和VIP客户医院的维修响应速度还能保证,边远地区就不容易做到了。类似医院和厂家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还需从医疗设备维护维修保障模式来分析。
三方维修服务之利弊
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保障服务的提供方主要有三种来源:原厂(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医院医学工程人员(In-house)、第三方服务机构(Independent Service Organization, ISO)。在医疗机构中,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通常是几种模式的结合。原厂维修和第三方维修应是对医院自主维护维修的一个补充,可以帮助完成医院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完成的检测与预防性维护工作(IPM)和维修工作(CM)。这些外部服务供应商应该在医院内部工程技术人员的监管下提供服务,以达到服务管理、成本控制的目的。
但是,这种以医院自主维护为主,外部服务商服务补充的模式在近些年内受到巨大挑战。由于医疗器械市场的激烈竞争,原厂维修和第三方维修与医院内部医学工程部门抢占维护维修市场。外部服务商提出了各种保修和维修的模式,要为医院提供全面的维护与维修工作。一些医院管理者或设备使用者也觉得,外部服务供应商虽然价格昂贵,但是解决问题能力强、服务效率高,如果从设备故障期间耽误的隐性收入综合考虑来看,整体费用也不算高。与此同时,院内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维护工作由于得不到相应的培训与实践,水平逐步下滑,维护维修工作在工程技术部门的比重逐步减少,很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流失。
那么,在新时期,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维护工作真的可以被取而代之了吗?
2014年,由卫生部医院管理所牵头,内蒙地区医疗设备质控中心组织开展了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培训项目。项目挑选了16家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由合作单位奥林巴斯公司针对消化内镜做了80个课时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化内镜的原理、结构、清洗消毒步骤、日常检测及维护保养、故障现象以及解决方案等内容。培训后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完成消化内镜的日常检测,可以监督医护人员的日常操作与清洗消毒并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可完成简单的维修工作,也可以配合公司的技术人员作现场分析判断,节省大故障的维修时间。
在随后开展的消化内镜质控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质控方案,认真完成检测、维护、巡查和技术指导。经过半年的实践,整体效果非常明显,医院用于消化内镜的维修费用大幅减低。以一家医院为例,在实施质控之前,半年的维修费用为13.4万元,包括1次大修、2次中修和3次小修;实施后这6次维修变为1次中修、2次小修和3次维护保养,维修费可降低至3.4万元,直接费用节省了10万元。再分析故障减少后节约的误工费用,按这家医院常规诊疗次数和收费,节约的间接成本达到11万元,两项费用半年共为医院节约21万元。
自主预防性维护大有可为
通过预防性维护可以大幅降低费用,这样的效果验证了国外经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建议。世界卫生组织在《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programme overview》(《医疗设备维修方案概要》)文件中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开展检测和预防性维护(IPM),通过定期检定以及校准、部件更换、、清洁等预定活动,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并预防故障。这种模式已在发达国家医疗机构有了较好的实践。
这种模式也同样是很多医疗设备制造商乐于见到的情景。通过培养医院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肩负起医疗设备日常维护的任务,可以大幅降低医疗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应用质量,也提升了产品的口碑。另一方面,医疗设备故障的降低,可以帮助生产厂家降低售后团队的成本,尤其是在地域跨度大、产品占有量少的地区,可以大量节省售后人员差旅费的支出。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也看到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开始尝试配合医院开展技术培训和预防性维护工作。
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这种模式的关键环节。一个合格的医学工程师应当具备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背景,接受过生物学、生命科学、电子学、医学以及工程物理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参加工作后还需参加专业设备技能培训,才能具备维护维修能力。按一个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成本来计算,以CT为例,一个工程师做好CT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每年节约一个球管不是难事,而一个球管的价格可以支付这个工程师十年的工资。
关键词:机电;信息;检索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76-02
一、机电工程信息资源及检索方法
1.机电专业图书的检索。机电专业图书主要有普通科技图书、专业工具书。普通科技图书包括学术专著、论文集等。专业工具书包括字典词典、技术手册、产品目录等。机电专业图书的检索可以通过联机检索、图书网站检索等方式进行。①联机公共目录检索。以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为例介绍机电专业图书检索方法,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网站按国际标准分类法、关键词、文献号等途径检索;国际电工委员会IEC(http://iec.ch/searchpub/cur_fut.htm)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4.机电专业专利检索。有关机电专业专利信息可以从以下数据库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http:///zljs/)。内容包括自1985年9月10日公布的全部中国专利信息,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著录项目及摘要。中国专利信息网(http://.cn)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提供专利信息的综合性网络平台,该网站于1997年10月建立,是国内较早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网站。中国专利网(http:///)由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开发,隶属国家知识产权局。
二、机电专业信息其他检索途径
1.专业网站。维普机械技术网提供机械专业期刊的检索,有机械专业分类导航,可以从小类进入浏览该类别的所有文章。机械专家网是具有网络营销策划与推广、专家服务、技术培训与开发为一体的专业平台,服务项目主要有机械行业技术培训与咨询、专家在线服务、机械行业论坛、机械行业咨询、机械行业标准寻找、企业网络营销策划与基础服务等。中国机电网提供机电行业供求信息、企业信息、行业资讯等,在机电百科条目下有该专业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参数、技术专利、机电词汇等信息。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有数据库、电子读物、网络文摘、图书出版、站点导航等类目。
2.院校主页。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会有较多机电方面的信息资源。而机电专业作为其优势学科的院校,机电方面的资源具有较高的参考性。机电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的名牌专业,图书馆建设有机电专题数据库,提供会议消息、相关期刊图书、研究机构、新闻、专家学者等信息。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建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4个专题库,分别是该专业的中外文专利库、机构库及特色库。其中的特色库收录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1万多篇专业论文。
3.搜索引擎。对于机电专业的一些产品信息、行业动态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Google是最大的全球性搜索引擎之一。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但搜索引擎只能进行简单的检索,不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百度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之一。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瑞典工程电子图书馆是一个因特网工程资源的搜索引擎。该系统由瑞典Lund University图书馆运行,收集大量工程技术领域的高质量资源。该系统根据《工程索引》分类法分类、标引,并撰写简单的摘要。
参考文献:
[1]杨颖,宁方,刘素梅.网络化学化工信息资源的检索述略[J].情报杂志,2009,(12):136-137
[2]钱薇薇.因特网上查找中医药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1):30-313.
[3]国家图书馆[EB/OL].2011-11-1[7].http://
[关键词]电子档案、方法、备份
中图分类号:K206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子文件定义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形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通过共享传送的文件。工程项目中应具备文本文件档案和声像档案。
二、以项目为单位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的必要性
本人从事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已有十三年了,在这十三年的工作中,工程档案从原来的由单面复写纸手写出需要的份数,到用电脑制表将数据填入表中打印的过程,但一直到目前,这些都是纸质的档案,这些纸质的工程档案在移交档案馆的过程中就已经走过了无比沧桑的艰难的路程。
2010年到深圳市福田区的汉国城市商业中心工程项目任资料员,这个项目有较高的质量要求目标:确保深圳市优质工程、广东省优质工程、争创国家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该工程占地面积7844.9m2,由一栋75层塔楼,一个6层的商业裙房和5层地下室组成,为框筒钢结构-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工程从土方开挖至最后竣工验收需经历6年时间。在这6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工程档案保存需有至关重要的要求,而随着时间推移,纸质档案经常会有字迹不清楚,印章污染、纸张发黄等问题。因此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是目前不可缺少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逐步完善,电脑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从工作经验出发,以项目为单位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的必要性有如下几点:
1、在信息化社会里,电子文档已成为信息记录的主要形式。
2、纸质档案频繁利用造成的损坏及丢失而无法长期保存。
3、来往函件的收发、复印工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人力的频繁使用、更换造成对工程档案不熟悉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5、项目资金独立核算对开支节流的影响。
6、工程项目时间长对纸质档案的保存问题。
7、异地工程增加而不能快速得到有效资源共享。
8、通过电子目录及电子文件可以快速精确查询所需文件内容。
电子档案工作已经走上迫在眉睫的路上。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在计算机上检索、利用、传递。那么以项目为单位建立电子档案系统是目前势在必行的趋势。促使电子文件归档纳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工作程序,并建立归档制度也是现在我们应该做的。
三、如何建立电子文件档案
如何以项目为单位建立电子文件档案呢?我将从如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重视
首先,项目部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独立档案室,配备专职资料员及提高工资待遇。将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纸质档案立卷归档制度,与纸质档案享有平等重视。项目部应配置可有效读取归档的电子文件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扫描仪等硬件设施。连接网络,建立局域网,确保项目各部门能快速得到有效资源。
2、培训
其次,公司应派骨干力量进行电子档案系统培训,对各项目资料员进行电子档案系统内部培训,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管理制度。
3、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
项目资料员在对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本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文字处理工具等,必要时同时保留文字处理工具软件。文字型电子文件以XML、RTF、TXT为通用格式,数码照片均采用的是JPEG格式保存,对于音频电子文件应以WAV、MP3为通用格式保存。
项目资料员应对公司公文类、业务来往类文件进行登记、扫描。工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检测报告进行拓蓝份原件扫描;对已成文的工程施工管理文件及工程技术资料进行原件扫描。本项目对检测报告类资料进行的是JPEG格式扫描,对业务来往类文件、已成文的工程施工管理文件及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的PDF格式扫描(通用格式为TIFF格式,因考虑公司来函格式以及文件的张数我项目采用的是PDF格式,如有必要可以转换成通用格式)。
4、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
项目资料员应对工程中形成的电子档案分别建立文件夹,以做到标示明确,分类合理,查找方便,对所有电子文件登记,并做电子文件目录。对于产生的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录入,以确保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项目资料员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及保管、利用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
四、电子档案数据备份
1、电子档案备份的必要性及介质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项目已不局限于在本市或本省内,外地工程越来越多,资源共享已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在电子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中,数据的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等不可预见的因素使电子档案数据丢失、破坏、无法恢复,这将会对整个电子档案系统的价值造成很大影响,或蒙受经济损失。做好电子档案数据备份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档案备份介质一般有U盘、硬盘、光盘等。
2、电子文档备份周期:
以项目为单位将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定期备份。每月进行一次文件U盘存档,每季度进行一次硬盘存档,每半年进行一次电子档案光盘刻录。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交档目录顺序、评优类资料目录顺序以及公司公文类、业务来往类等电子文件对电子档案全盘整理,建立多级文件夹,刻录光盘,交分公司统一存档。原则上刻录的光盘应有三套,一套由项目存档,一套由分公司封存保管,一套以备查阅使用。光盘应按内容贴标签,注明项目名称、主题、时间、责任人等信息。对于已竣工验收后的工程,应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的六年内定期复制,防止信息丢失或损坏。
3、备份介质的保存环境
项目及公司应专柜保存电子文档,避免保存环境湿热,免受磁场干扰;保证电子光盘无擦、划、触摸记录涂层;装盒,竖立存放,免受挤压。
五、结语
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确是比较巨大的工程,人员技术培训学习、资金的投入等,但以长远的前景看这些投入是值得的。目前各省市对此项工作着力不深,公司对这个工作基本未开展,项目对此也不是很重视,资料员对电子档案系统的认知不全面。那么以公司为根本,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管理制度,着手开展此项工作还为时不远,让我们在以后的工程项目中做到零纸张传递,减少复印量,为项目及社会做出微薄贡献。
参考文献:
[1]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大多数高职院校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计划, 没有考虑与专业对口的中职学生的差别,导致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 学习课程与内容出现大量重复, 有些专业的重复率甚至超过60%。探索并建立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对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对中、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对接紧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体系,更好地满足实现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设计“对接岗位、能力递进”的专业培养目标
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明确专业岗位定位,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高度衔接。成立由企业行业现场专家、合作学校教育教学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分析表,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密切跟踪区域产业升级、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中高职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二、建立“项目引领、螺旋上升”的课程衔接模式
课程衔接为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也是中职衔接工作的关键。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和行业相关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中高职阶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形成“项目一体化设计、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衔接模式。按照专业培养以真实产品(嵌入式迎宾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为载体,专业课程教学以实现产品所对应的任务为驱动,编制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逻辑线索,突出专业在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实现中高职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合理衔接和任务驱动”。
以技能增强、知识提升、应用拓展等能力递进的“螺旋上升”方式设计中高职衔接关键课程标准。以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生产流程为主线,设计中职岗位课程与高职岗位课程,建设核心课程慕课网络资源,探索MOOCs平台“翻转课堂”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实现“对接岗位、突出技能”的关键课程建设如图1。
三、 实现“统一管理、个性发展”的教学过程衔接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有配套的教学过程衔接管理机制,需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资源、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管理沟通机制六个方面着手建设。
(一)夯实“工学交融、系统协作”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2+3”“分段、分工、不分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面落实“工学交融、系统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通过校企“订单培养”或“现代学徒制”培养,做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规格相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工作过程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训条件环境与产业条件环境相对接。
(二)实施“名师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团队提升工程
创新教师管理制度,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提升教师团队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加大教学团队企业和国外境外培训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技能水平高、教研能力强、团队结构优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中高职教师相互兼职、跟班学习制度和管理制度,形成“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
(三)建成“四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软硬同步提升的建设理念,建设集“生产、教学、科研、培训”四位于一体,具有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开放化、多层次化;“共同规划,职责分工”,逐步扩大校校、校企三方在物质、智力和信息三大资源的共享面,全面建成“四位一体、共享多赢”的实践教学基地。
(四)打造 “校企共建、优质共享”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按照“校企合作、系统设计、资源共建、开放共享”的建设思路,以产品设计制作流程对应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果,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职业培训资源库的建设,建成具有鲜明特色、设计科学、使用便捷的大型开放式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健全“发展导向、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中高职联合等方式共建系统的评价体系,全面系统评价学生和教学质量;积极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加盟,更好地帮助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主动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去,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发展导向,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机制。
(六)完善“信息共享、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沟通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强化教学管理职责。建立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专人联络与负责,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QQ群和微信等平台,建立试点专业网站共享管理信息,实现实时沟通和联络,形成全方位、全过程、无盲点的教学过程“无缝”衔接机制。
四、结语
通过建设,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成为湖南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示范和标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专业教师共主持校企合作与技术服务项目20余项,开发系列产品与研究成果21项,取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科技进步奖1项。拥有中职、高职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培训基地(教育部国培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省本级培训项目――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培训基地。根据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数据,本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13届学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3710元,高于全国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平均值3178元17个百分点,对母校满意度为91%,比全国85%高出6个百分点。2011-2014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等省或全国性竞赛获一、二等奖100余人次。基本形成集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产品服务、技术服务、文化服务为一体的集成化社会服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7-30.
[2]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3]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共享
电子信息工程是涉猎广泛的综合性信息工程,其形成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有关的电子远程通信技术。在整个电子信息工程运作过程中,电子设施的检修,信息收集与传输,信息系统的构建均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只有在构建电子信息工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才可以让系统分析处理信息数据与数据的同步传送同时实现。在此基础下,电子信息工程的普及应用更加广泛,信息通讯效率增加,资源的实时共享得以实现,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的使用极大地推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介绍及二者联系
1.1计算机网络技术
当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指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在遵循有关网络使用规章的前提下将多台计算机进行连接,通过网络将信息资源的传输共享变为现实,在此实现过程中,光纤、电缆等均是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的介质。计算机通过各种硬件及网络软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利用相应的网络技术整理传送信息,实现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的传递,在依靠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提下电子信息工程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的精确性与安全性。由于我国现代科技的逐步发展,互联网在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普及应用,满足其信息需求。
1.2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指经由计算机互联网逐步发展成的信息整合处理的学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能够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支撑设施的构建与维护。此技术随着时代进步已经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应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及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工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子通讯设备、互联网设备均是电子信息工程的重要产物及构成部分。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开发突破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既提高了信息的传送速度又提升了信息传送的准确率及可靠性。电子信息工程主要指通过高科技电子形式将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加工,并进行加密,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安全高效,从根本意义上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同样,信息的收集处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的,两种技术相互融合应用,信息传递更加智能便捷。另外,电子信息工程在当今无线网技术极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了全国覆盖广泛、电子通信速度极佳的目标。
1.3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联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而来的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先进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是人们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体现。互联网技术是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技术,将会随着时间发展逐渐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官方给出的电子信息工程定义是指重点利用的计算机现代化科技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在现有条件下主要在信息收集处理与电子信息体系的开发维护上产生作用。计算机网络设备主要包括硬件与软件设备,不同设备的对应功能并不相同。正是依赖于多种软硬件设施,计算网络技术才使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实现更加高效的数据收集与处理,电子信息的传输更加准确。在整个电子信息工程构建中,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关键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其构建的首要基础。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的关键技术支持,与电子信息工程的顺利建设息息相关。要想确保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每个电子设备高效稳定工作,就要有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做基础,去支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子通信设备的稳定运行及信息数据的高效交互与传输。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2.1信息共享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获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信息数据一旦停止传输共享,社会发展将停滞不前,无法继续进步,现代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便是信息的高效传递。当今社会信息的更迭变化极为迅速,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跟上信息更迭的速度是众多科技企业致力解决的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主要依靠电视媒体,收音机,报纸等传统媒介,容易出现信息内容不够精确,时效性较差的情况,但是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建设,不仅使得信息传输速度变快,也使得信息收集的方式进一步增加,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运用,出现了更多的智能电子设备,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的现代电子通信设备的不断普及使得信息数据的传送更加高效便捷。
2.2电子信息设备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显著发展进步,电子信息工程在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条件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最基础的技术之一,是确保电子信息工程的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持。由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迭代极为快速,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储备推进了现代电子设施的迭代更换。现代社会中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成熟运用的便是电子设备,比如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的产生与迅速发展,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极为迅速,另外智能手表的普及使用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典型事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运用使现代电子设备功能多样,由于其实现的功能较为复杂,所以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基础要求较高,工作人员要在工作培训中增加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掌握,企业也要在相应的技术部门实施技术培训,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型岗位及管理层员工着重开展相应的培训教学,便于管理层人员在实现企业高效管控的同时可以对专业性问题产生独到的见解。另外对于当今电子信息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基础设施问题,公司应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主动引进技术型人才,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解决技术性问题,实现电子设备的多元功能,提高电子信息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国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子信息有关企业进行政策及资源上的支持。重视新型电子设备的开发维护,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融合,同时促进二者的发展,提升电子信息设备的工作效率。
2.3电子信息设备安全维护
当今电子科技的发展进步在满足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更加方便需求的同时也为人们的个人隐私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电子信息工程的构建中时应注意科学设计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模式,方便信息系统的后期检修维护,同样也可以有效保护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受到非法侵害遭遇财产损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建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是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免受泄露侵害,利用计算机技术创造的计算机程序并不会影响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能够解决部分常见的信息隐患,防止用户信息的泄露丢失。比如,企业可以在研发新型电子信息设备时,成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实现用户个人信息的强力保护,增强信息交互传送的安全性。一旦电子信息系统遭遇人为侵犯,计算机程序便会自动开始保护操作,实现信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显著提高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及效率。企业技术人员在进行计算机安全程序设计时,要注重对网络功能的完善,实现信息实时备份功能,在用户信息丢失时可以及时找回,减少用户的个人损失,大幅提高电子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2.4注重电子信息工程研发细节
目前我国构建的半开放式电子信息工程中利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常被认为是广域网技术。这项技术的运用范围极广,已经普遍使用到现有的几乎所有计算机网络模式及大量的电子信息设备上。所以,广域网技术强大的兼容功能是电子信息工程功能多样的关键原因。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用户对网络信息传送的速度及精确性要求的不断增加,企业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电子信息工程建设时必须意识到现代先进技术的使用带来的是整个信息系统的转变。比如,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构建并未着重强调信息传送速度,但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此工程后实现了信息数据传送量的增加及传输效率的提升。另外,用户对网络信息传输效率的更高要求使得电子信息系统必须进行传送能力的改进升级,比如利用光缆和电缆进行信息传输,传统的网络信息传送介质是光纤,其优点是在长途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不会受到距离、噪音等因素的干扰,极大地保证了信息传输效率。所以现代建设的电子信息工程一般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使用光纤实现信息传递。同时,我国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传统的有线或无线信息传送,卫星系统的最大优点便是可实现的传输范围更加广泛,可同时传输的信息容量增多。在将来的通信工程建设发展中,卫星系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通信方式。所以在电子信息工程建设中成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就要做到专业人员注重细节带动整体,用积极探索的精神去解决现有问题。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管理;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L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50-02
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电力工程技术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电力工程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由于电力工程技术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特征,以及电力工程领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在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和问题,影响着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和解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所面对的难点及其相应的应对策略展开分析与探究。
1 做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无论在“质”还是“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电力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工程量大、工种复杂等特点,也决定了电力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技术门类较多,这也就给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电力工程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力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也关系着电力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否得到实现,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不仅对于保障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电力工程的长远价值的发挥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主要难点
2.1 电力工程技术综合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电力工程技术综合管理是一项包含多方面管理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其所设计的范围涵盖电力工程由设计规划到竣工验收的整个流程,同时对于电力工程投入使用以后的管理工作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然而,从当前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对综合管理的重视,缺少对综合管理措施与方法的有效应用,使得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缺乏综合性,整体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不利于电力工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2.2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监管缺位
在当前一些电力工程项目当中由于缺乏对技术管理工作应用的重视,导致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由于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大,涵盖内容复杂多样,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入,才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而多数情况下,工程项目方常常为了节约成本,在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资源配置上十分不足,在整个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难以实现行之有效的全面监管,导致技术漏洞不能够被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这也给工程建设施工及后续投入运行埋下了质量与安全隐患。此外,我国电力工程技术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当前仍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漏洞和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也是造成监管效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
2.3 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是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的载体,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许多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水平。这一问题导致实际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各种技术管理失误,并且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各种违法规定的行为,给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带来不良影响。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给技术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会最终会影响电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影响电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2.4 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优劣,并非体现在监管制度的完善性、管理队伍的专业性等方面,而应该是体现在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上,如果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落实,其他各方面水平无论如何提升也只是纸上谈兵。然而目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为了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忽略长远利益,从技术管理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减少开支,这也造成了许多技术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而部分管理人员由于责任意识淡薄,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使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无法发挥出工程技术管理应有的实效。
3 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着力加强并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综合管理的水平
针对以往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综合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电力企业首先要加强对综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管理意识,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知识与技术的培训,提高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运用综合管理手段的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管理流程的创新与完善,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而全面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综合管理的水平,通过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全面提升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保障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电力工程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2 强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予以保证,针对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范、内容繁杂等特点,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资源的投入,结合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制定严格完善的监管制度,保障技术管理过程中监管工作能够全面有效的开展,针对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及流程,做好对各项技术内容的管理,以及时发现电力工程技术漏洞与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减少质量及安全隐患的产生。
3.3 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要实现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质量。因此,电力企业要着力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定期对技术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管理知识与技能,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此外,还要加强外部人才的引进,吸收更多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并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鲜血液补充到电力企业自身工作队伍当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3.4 抓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落实环节
电力企业在将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落实到实处时应当注重通过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技术能力的有效发展。在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当从技术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大量的技术管理实践对电力工程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等内容进行合理的管,在提升电力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同时也能促使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并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4 结 语
本文首先对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之后当前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所存在主要问题与难点展开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其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乔志刚.关于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7).
硬件设施
学院地处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的新兴海洋特色城市山东省日照市,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2万余人。学院按照“追踪技术发展、创设真实环境、营造企业氛围、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建设有92个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场和10个“校中厂”,集学生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对外技术开发与生产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德技双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学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858人,其中专任教师533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8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88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比例达86%。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人,省部级优秀教师5人,山东水利“3131人才培养工程”5人,山东勘察设计大师1人,山东水利厅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2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专业建设
学院开设了涵盖水利、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旅游、艺术设计传媒等12个专业大类的50个专业。其中,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7个;山东省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个;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8个。学院构建了以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10个重点专业群为核心的特色专业骨干体系。
就业工作
学院不断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统筹力度,建立了规范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构建了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体系。学院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实效,不断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后的就业比例,促进毕业生全面高质量就业。学院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教育,构建完善了一年级学生有目标、二年级学生有特长、三年级学生有行动的创业人才成长体系。近年来,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校企合作
学院按照“厂中校”、“校中厂”的模式着力打造高标准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先后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水利工程总公司、山东省水利工程局等大中型企业,建成了182个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各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和生产实习的教学要求。开拓了“承接生产加工”型校内生产性实训新模式,使教师与学生兼具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身份承揽实际生产任务,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工学交替的实战场所,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在遵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利用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供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技术规范和技术应用秩序,从而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项目的效益的发挥。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1、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管理是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施工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能够使施工技术得到改进,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今天的建筑工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及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技术管理也可以改变施工单位的管理、生产面貌和企业形象,提高了其竞争力。
2、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筑施工具有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建筑工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因其结构复杂,功能特殊,装修新颖,从而促使工程技术水平提高,技术装备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技术管理的主要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建立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技术责任制也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由于技术责任制没有落实,致使各技术岗位没有技术负责人,大家相互推诿,无人负责。这种状况的持续导致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大大受挫,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不足。当前,由于企业新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企业对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地产行业和监理单位不断吸收技术管理人才,这更加剧了建筑企业人才短缺。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在岗技术管理人员通常达不到技术管理的要求,并且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多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由于这些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不足的制约,导致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整体水平无法提升。
3、技术管理模式陈旧,创新性不足。技术管理的核心在于不断改革创新。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的注入对于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大多数建筑企业因循守旧,一直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致力于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也是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容不得半点马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工程资料,如施工前的施工计划资料、施工日志、竣工验收资料等等。这些工程资料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全面描述,它们对后期工程质量评定、维修保养、工程改造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然而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却忽视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经常出现施工资料跟进不及时,资料不全、资料保管不当的现象。
三、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
1、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及明确管理职责。在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及明确管理职责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建立各项人员责任制和技术管理的机构,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要明确,行业的技术水平要规范。施工单位还要注重提升技术水平,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本着“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能够做到真正的安全施工。
2、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既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保障,也是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加强,必须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熟悉了解建筑工程的设计图及相关的会审制度,与设计人员及时进行交流,以明确其设计的目标。依据建筑工程编制设计对应的工程施工流程和安排对应的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大型机械需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从而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工程验收时,对建筑工程要仔细的核审,特别对相应隐蔽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审核落实到实处,对其进行记录和保存,便于以后查阅。
3、加强工程资料的技术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为了加强工程资料的技术管理,我们针对组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一步把施工方案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施工技术交底,以分项工程为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最细小的分项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是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都要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建筑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要点。在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的设计制定相应的工程施工制度和准备工程施工机械,加强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仔细分析施工图。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以使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加强其施工水平,使其在施工中能正确的使用施工技术。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查,及时解决发现的质量问题。同时在工程施工中还要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建筑工程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施工后阶段的技术管理关系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施工的质量,所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需要在技术管理中认真仔细核对施工的数据,工程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并及时对发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免日后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不可或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边成钢.论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2(3):45
[2]胡水青.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中华建设.2012,3(12):240-241
[3]任学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