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25: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

第1篇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然而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与基本经济体制之间尚没有协调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不受重视

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在工作中对农业经济管理比较轻视,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有关的文件、政策。同时,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割裂了农业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脱离实际。

(三)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比较低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大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都相对较低,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不到位,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质量也不高,而且农业方面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够,技术结构老化,缺少相关的技术服务经费等,都严重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健全的体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是很关键的。因此,一定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转变理念,加快推进结构转型,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二)树立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是要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是及时更新的。

(三)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资金支持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十分必要。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投资,促进资金投入的扩大。同时需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才引进制度,构建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人才积极投身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此外,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和农业信息经济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打造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是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四)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

农业的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因此,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应用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和优质生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业市场的竞争力。第一,要加大对科技引进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第二,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机械化的生产,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就应该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五)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

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效应,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中,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同时,发展新型的肥料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不同地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针对土壤的特点,开发专用肥,并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政府也可以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并进行奖励,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低,专业性的知识比较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因此,一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包括经济、管理和法律规范方面的知识。二要促进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定期的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2篇

(一)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取代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处于关键阶段,如何正确利用信息化将是促进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发展知识型农业的重要手段。然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许多政府部门在贯彻信息化管理要求时多流于形式,使信息化无法真正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学科与资源。

(二)资源整合能力差

相比工业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在采集农业信息过程中更侧重于以点盖面,收集信息渠道过于单一,使相关的农业信息失去基本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也由此出现了“信息孤岛”现状,导致信息化经济效益逐渐减弱。尤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经济管理缺少相应的规划手段,即使采集到国外一些农业信息,也很难对其充分利用,更无法在农业生产方面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

(三)落后的基础设施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检验政府职能的必要手段,只有使其自身成为市场服务主体,避免完全依托于经济管理智能,才可正确分析农业经济市场,引导农业经济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然而大多地方政府部门在产业化程度、农业现代化程度等方面并不高,使信息化进程极为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力度不足,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乏基础保障。

(四)信息化建设队伍水平较低

农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要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还应保障具有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团队,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目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信息化建设队伍方面所表现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信息化建设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很难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而且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主要为农民,但因大多农民未接受过正规的信息化指导培训,使相关的技术应用水平难以提高。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举措

(一)强化信息化建设意识

作为现代农业主要标志,信息化建设应深入到政府部门以及农民发展意识中。针对农业发展中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的缺失,要求政府部门应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引导农民投身于信息化建设中,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培养或鼓励更多技术型人才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这样才可使农业经济管理中政府部门、人才以及农民的作业充分发挥出来。

(二)合理规划农业信息资源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资源未实现合理配置,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对此现状需从三方面进行完善。首先,立足于信息化发展现状,统一信息标准。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前农业经济市场以及信息化应用程度,制定相关的信息标准,以此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其次,信息收取渠道的开拓。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要求进行信息的交换与采集,相关部门应构建并拓宽更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信息收集渠道,如农业市场环境中的供需变化或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等。最后,信息资源有效性的检验。许多现代农业发展信息并不完全适用于各区域的农业发展,需在正确分析后在可投入使用。

(三)基础设施的完善

信息化建设的完善要求政府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同时也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其中,促使先进技术对信息化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对更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相关设备如计算机等也需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以此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四)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化受有限的信息化知识影响,信息化建设更侧重于采集信息与信息方面,未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此现状要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农民群众应快速提高信息化知识水平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体措施首先可进行农民经济信息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尤其在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方面。其次在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过程中还需注重引进人才,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使信息化建设质量得以提高。

三、结论

第3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措施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1.1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未来发展中,加快建设新农村,必然要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具体来说,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首先需要加快建设农业生产活动的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中,主要是依靠农民劳动力实现生产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生产活动现代化发展,运用机械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有效提高生产力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其次,实现农业生产深加工,借助现代农业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性。同时,农业生产深加工,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内容的多样化,拓宽农业经济发展渠道。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适应经济多样化发展趋势,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农业经济长远发展。

1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是农业经济发展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对农业生产、经营等各项经济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分析市场变化数据,明确农业市场变化趋势,对农民农业生产安排做出合理指导,促使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符合时展趋势,是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1.3农业经济管理市场化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市场化是必然的,因此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必须市场化。实现市场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是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融入市场中,利用市场法则实现优胜劣汰,进市场与农产品双向满足,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整体的优质、快速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市场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快速融入市场,既可以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可以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材料来源,实现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一体化。

2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22.1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村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就农村居民而言,其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多是依靠外出务工、个体经营等方式,依靠农业生产的相对较少。同时,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应当重视起来,共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呈现出了较大的劣势,最为主要的就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2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陈旧

一方面,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仍然是采用人工管理为主,例如,通过人工记录生产数据等,造成管理模式陈旧。当前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不高,其覆盖范围也十分狭窄,造成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实现创新,管理效率不高,制约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农村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设施,然而由于受到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或其他等一些原因,导致设备利用率低,实际管理方式仍旧是以人工为主,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

22.3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足

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其管理认识不足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当前,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到有效管理措施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及时转变管理观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效用的发挥,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

3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措施

33.1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必然措施。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改革完善的过程中,需要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农村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来说,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农业经济结构,从而以此制定符合发展要求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其次,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重视提升农产品价值,通过完善制度管理,加快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农产品销量,打开市场,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3.2实现规模化农业管理,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

农村农业生产较为集中,当前在新农村农业经济建设中,很多农村已经实现了集体化生产。集体化生产便于整体的机械化操作,以及集中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而当前农业经济管理重点,是加快集体化生产向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管理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促进农业经济市场化,适应当前时展的需求。同时,规模化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民提供了更稳定的农产品销路,极大的促进其农业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提高规模化农业管理有效性,必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从技术角度给予农业经济管理最大的支持。例如,引进农业经济管理系统,实现对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从而为管理人员预测农产品市场趋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市场评估和科学指导,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3.3加快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农业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环境等对农业经济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对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培养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首先需要加强现已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术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加快其转变管理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的管理理念,以及适应其发展的管理技能。其次,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尤其是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管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借鉴相关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

4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是新时期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新农村建设下,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规模化农业管理,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加快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改革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充分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各地政府出台了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惠农政策,并且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监督力度。但是,在农业经济实际发展中,仍存在部分限制条件,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农业技术装备和科研水平较为落后,没有实现合理的资源分配,导致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应抓住根本,立足实际,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而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2以上。2020年,我国农业经济增加值已超过8万亿元,占全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5%。由此可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计,对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如今,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逐渐深入,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管理模式老化、管理人才缺失、管理政策过时等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1]。为了精准施策,必须分析并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现存的问题。

1.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

农业经济管理将农业与经济、自然和科技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农业生产活动,提高种植规模和种植技术,增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专业性,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收益。农业经济管理活动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有效解决农业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专业的农业管理人员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帮助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停留在政策、制度层面,管理体制不健全,经济增长与现实需求存在差异,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用体制、机制保障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因为如果体制、机制对农业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将直接影响到执行者的执行力和推动力,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1.2农业经济管理者对政策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较低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易操作的指导性管理措施,提出了许多惠农经济政策[3]。在基层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基层农业经济管理负责人重业务、轻理论,对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在现实工作推进中没有将相关措施落到实处,甚至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1.3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人来具体操作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水平,直接反映在农业经济收入指标中。地方政府和乡村直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不太理想,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储备比较薄弱[4],没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缺乏对专业人才的重视甚至忽视对人才的培养,导致人才无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限制了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潜力,限制了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6个方面精准施策,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短板,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2.1转变管理思维,由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转变

为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首先,建立现代农业管理思想,深入理解新农村建设中推出的有关农业政策。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的,融合“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经验优势,建立现代化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改变农业经济机构,提升地方农业经济水平。其次,转化农产品生产方式,由简单加工走向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发展,拓宽农业经济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5]。借助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2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和市场化

了解农业经济发展信息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和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前提。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部署更先进的设备,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为农业机制和管理系统提供适当的支持。各级主管部门要提前做好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区域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6]。地方政府还应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通过人才工程加快区域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优化农业产业化经济结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农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知识水平,促进区域农业向更大的产业规模发展。

2.3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技能是提升农业经济的前提。各乡镇要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队伍。重视对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团队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切实调解矛盾,鼓励农民表达诉求,保障农民权益。要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化政府的服务和经济职能[7]。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资金的管理,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对村集体经济进行清查,对村干部开展离任审计,通过加强区域农业经济治理成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4采取规模化农业管理模式

集体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整合资源集聚农民的力量,实现了集体联合生产,是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中扩大规模和提高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相比,农民集体集中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效率。同时,集体化生产方便在乡村中实现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实现集体富裕。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更能迎合市场需要,方便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大型企业将当地农产品作为基础原料,既解决了销路,又提高了农民靠农业生产致富的积极性。

2.5完善人才队伍晋升机制,拓宽人才队伍建设平台

各乡镇要建立干部和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为在农业经济建设中表现优异和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才搭建晋升平台,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通过民意测评和层层推荐,将他们吸纳进村“两委”队伍中,继续为乡村建设作出贡献。对于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巨大贡献且工作成效显著的农业工作者,上级组织部门要派专人定期进行考察调研,将这些农业工作者专门建档,以“一人一档”的方式跟进了解。在年终考核后,将表现突出的干部纳入各镇党委后备干部队伍中。通过畅通激励和提拔机制,最大程度鼓励农业管理人员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2.6积极创新管理方法

建立农业专业机构,设立热线咨询电话,结合当前资源,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开发相关门户网站,要求专家学者定期在网上解答疑难问题,为农户提供解决问题的平台。在互联网平台上不定期农产品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对农户提供点对点的技术培训、现场教学和科技示范等服务,提高农户对农业相关知识的储备,帮助农户应对突发的农业种植问题,在促进农业技术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 应用

一、引言

科技的发展推动这各个行业在工作内容、管理方式及发展方向的改变,农业经济管理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已经省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节奏,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有效的突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将有效的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气候、空气、土壤、水分及生物等因素都是保证农业生产有效的资源保障。根据这些农业信息资源,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收集、分析并处理和共享这些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才能使得农业生产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不仅仅包含基本的农业资源信息,还包括农业教育和科技的信息化。现代农业已经不是传统的人工农业作业方式,而是在农业科学知识、技术及农业人才的支持下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因此构建农业教育和科技信息化网络能有效的推动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农业水平。另外,农业市场的信息化可以及时有效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生产资料、农产品需求等信息。生产资料信息使得农民选择生产资料的空间加大,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同时还了解到了农产品的市场发展走向,增加也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农业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在此模式下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有力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管理实现标准化、便捷化,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传统农业的转型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是改变传统农业理念及作业方式的契机,将传统的农业模式转变为知识型的农业模式。传统农业的资源和信息化农业资源差异较大,信息化技术下的知识型农业能有效利用生物工程进行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及生产结果的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农业依然是资源型的农业模式,因此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农业方式,使得我国农业走向知识型农业。

(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推优┮挡业化的发展。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将农业产业推向世界竞争的环境中,借鉴其他国家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积极改革和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理念及思路,使得我国农产品逐步走向国际之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各类网上贸易,建立农业产品及服务贸易,为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销路,实现产供销一体的信息化。

(三)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传统的农业方式使得农民增收不增产,归根结底是信息的滞后和匮乏,使得很多农产品信息无法传递出去,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浪费。在信息时代,借助于市场经济的背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推广,为农民增加收入,调动他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农民了解市场,提前规划生产经营计划,从根本上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有利于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人才,人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生产力,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科技的关系较少,而且农业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那么要想转变这种局面,通过农业信息化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而这个过程中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信息化使得农业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更加便利快捷,那么农学爱好者们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学习和获取农业生产知识,并且向农民普及,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实现了农业科学化的目标。

第6篇

在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不少农业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欠缺与时俱进思想,也不能够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形而进行适当的改变,使得其个人工作素质令人堪忧,这是导致现阶段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更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部门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执政能力,自身知识结构也非常单一,难以适应农业经济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需要,也限制了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于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各级乡镇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地方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提高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农业管理思想

新农村建设背景指导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应本着以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以创新体制作为保障、以增加收入作为关键的原则,要不断创新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并且发展现代化的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变化需要的农业管理思想。具体说来,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包括以下几点:

(1)更新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不断增长地区农业经济水平。

(2)改变农产品形式,通过产品深加工实现多元发展,拓展农业经济产业链,开拓更大的销售市场。

(3)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意识,保证农业经济安全,提高农业经济基础及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各级乡镇政府还应致力于发展农业经济基础设施,认真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促进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群众利益维护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和技能的再教育,各地区、各乡镇都应大力促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工作责任感同时具备创新意识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趋势。此外,政府之间还应建立完善的群众利益维护体系,有效保证群众权益、协调矛盾、表达诉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化政府自身的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科学开展农业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村级资产清查,会同纪检部门积极开展村组干部离任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巩固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成果,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三)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产业化发展

实现信息化、产业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更多先进化的设备和高素质人才,还要对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不仅如此,各级主管部门还应认真做好各种农业经济报表以及农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整理、汇总后及时向党委、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增进地区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速地区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人才项目或招商引资等手段,培育产业化农业经济结构,坚持科技创新,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及信息化水平,促进地区农业朝着更大产业规模迈进。

三、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民问题;经济管理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的问题非常突出,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环境闭塞,人口不集中,基础设施差,吸引投资能力也差,种种因素都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质量较城市居民差。新农村政策后是党和政府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也切实拉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此,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非常必要。

1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农业经济管理思想落后。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现代化、产业化、可持续化为指导思想。对此,中央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文件用于配合和指导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科学素质不高,对这些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很多中央文件得不到贯彻落实。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不高,执行能力不足,简单地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就是生产和经营,没有树立管理意识,在实际管理中出现了原本可以避免的漏洞,这就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1.2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在短期内,农业经济带来的收益远小于工业经济。因此,长期以来农业经济管理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也非常落后。很多农村地区仍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沿用以往的经济管理模式,一些地方的农村经济还没有摆脱家庭作坊模式,相互间竞争激烈,没有实现合作共赢,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甚至又出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管理模式不匹配的问题。1.3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是落实各项农业政策的主体,其业务素质也决定了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目前,很多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养不够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农村经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要求经济管理人员要具备更高的信息技术素养、现代经济管理经验,但很多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没有跟上这一转变,开始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转型的速度;(2)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个人素养问题,很多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不按上级要求落实各项工作,这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对策

2.1更新农业经济管理思想。针对农业经济管理思想落后的现状,必须要尽快做出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变化的需求,主要应促使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树立以下思想:农业发展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农业经济结构,把农业经济发展从以往的经济、粮食作物交易转变为各种附加产品、初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模式,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使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符合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2.2优化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优化,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从我国农村经管理的现状来看,其管理体制的完善须从生产、加工和经营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生产,现代化是主要方向。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以技术为支撑,而在农业领域,大型农业企业将对农村生产进行集约化管理是必然趋势。如生产设备的现代化,这是生产现代化的最直接体现。在美国,农作物的种植、施肥、喷药等都实现了机械化,少量农业人员依靠先进机械管理大片土地。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晚,但绝大部分地区也已摆脱了人锄牛耕的生产方式,实现了机械化耕种、收割等,在将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仍是一个重要方向,当然,这也需要土地制度的配合,首先形成大规模种植的局面。区域联合化生产也是生产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例如,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整合,实施联合生产、一体化生产,从整体上提高生产质量。最后,生产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把商业经营和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订单式生产,避免产品过剩。其次是加工,创新化是主要方向。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创新,农业经济也不例外。农产品加工的创新方向是深加工,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利润。例如,利用农产品的独特性打造特色品牌,或对农产品的包装精细精细化设计,提高农产品的格调。但需注意的是,农产品的价格应与其质量相符合,避免进行一些浮夸却不符合农产品定位、特质的创新设计。农产品的加工还要讲求技术性,例如,可以将大米加工成米糕、糕饼等提高其附加值。再次是经营,现代化是主要方向。经营的现代化就是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现代化转型,例如,把农业生产和商业经营结合起来,带动区域餐饮业、旅游业、运输业的发展,进而又带动区域农业的发展。又如,实施网上经营,把线上订单和线下配送结合起来,带动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分工也越加细致,因此,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也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首先是最广大劳动力队伍的建设。对于一线劳动力而言,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农产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广大劳动力必须熟悉现代农业生产装备的操作。因此,相关机构要对广大劳动力进行系统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方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可靠基础。其次是技术员队伍的建设。相比于一线劳动者,技术员必须更加深刻地了解农业生产新模式的原理,各项科技设备的使用、维修。可以从各高校的对口专业引进专科人才,并对现有的技术员进行培训,共同充实技术员队伍。同时,技术员队伍也是经常接触一线劳动者的群体,也要接受一定的沟通、服务教育,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劳动人员。最后是管理型人员的建设。管理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经济管理能力、经济分析能力、生产分析能力等,有较高的素质要求。管理队伍的建设,要以能力为主、学历为辅,将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管理队伍中,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2.4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转型。目前,各个行业都在强调信息化转型,农业因生产方式的局限,在信息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其信息化程度也不高。农业信息化转型的实施,首先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市场动向进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其次,要对农业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根据各个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金。最后,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如利用互联网了解最新的饲养技术、种植技术,根据区域情况进行调整,然后运用到实践上等。

3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我们应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认识,从转变思想、优化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市农业经济沿着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切实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作者:李振华 单位:垦利区胜坨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15).

[2]王丽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

[3]杨爱民.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资本深化因素实例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7).

[4]张辉.浅论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及途径——基于农业发展论述[J].现代商业,2016(06).

第8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处于农业经济的转型期,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重要性可见一斑。另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也提高了农业科研的能力,一大批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也增加了农业经济的收入,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切实提高,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2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要有效开展,必须要有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农民群众获得信息的方式还较为落后。

2.2信息资源开发缺少前瞻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互联网所含有的信息量很大,但能够指导、预测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却少之又少,这显现出我国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缺少一定的前瞻性。

2.3信息化建设人才相对不足

人才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因为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环节都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来操作。但现阶段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并不多,这大大地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4信息化意识淡薄

农民群众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计算机知之甚少。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另外,有的地方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足够的重视。

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一个健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关的部门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认识到其对农业发展所能够起到的巨大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实现网络的户户相通、家家覆盖,使各种信息能够实时传递给广大农民群众。组织农民群众关于互联网的讲座,使他们能够利用网络及时获得需要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应用于农业生产。

3.2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管理农业信息的交流平台,将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也就是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广大农民群众就能在此查询到需要的信息,也就是农业公共数据实现了共享。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加强农业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发掘,使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不仅如此,涉农企业和相关的部门也能够实时获取需要的信息。要积极挖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中来,争取与通信运营企业和广播电视传媒等企业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合作,这样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建设的成本,还能够提升服务水平,使服务向着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

3.3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各大高等院校不仅要教授信息化人才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综合型人才。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可见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人才是关键。应提高这方面人才的薪资待遇,使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留在农村、扎根农村、奉献农村,将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进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也可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将更多新的知识得以推广,为人才不断充电,保持知识更新,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速度。

3.4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培训

(1)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培训工作,普及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知识,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培训农业生产经营者,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信息化的意识。(2)加紧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团队,可采用逐级培训和在线培训等形式来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各级信息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可建立一支农业信息化专家团队,致力于培养同时具有扎实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尝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来参与研制开发农业信息技术,为建设农业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持与帮助。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