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础护理范畴

基础护理范畴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25: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础护理范畴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基础护理范畴

第1篇

    1.国内和国外的经验,在这方面,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改革,积极应对挑战,建立护理本科教育模式是在与国际接轨的现实意义国际护理本科教育,较高的护理人才的训练和比赛的国际竞争,已成为前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挑战。健康的2008年中国教育部教育部颁发的“临床医疗水平的本科医学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因此,如何从国内外的经验中学习,优化育人目标和改进我们的,是在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高等护理教育。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层次,逐步求精的分析,建设包括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护理本科教育的目标和31个三级指标体系的培养目标。护理本科教育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培训目标系统,同时也提升了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并提供了对本科护理教育标准的制定参考。

    2.护生的必要性是教育的道德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上,价值观,已经摆在我国教育第一。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宣布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护理本科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于若干意见”,这是因为思想道德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可以促进先进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并充分发挥护理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力量发展的精神。职业道德素质:护理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义务和责任的性质,护理专业任务和护理岗位致力于人类健康,护理工作者和支持10行为的职业道德标准(连同医学模型,护理工作范围由单一的疾病护理的变化扩展到生理和心理对患者的整体护理)。为了满足临床护理的需要,职业道德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充满了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责任,同情,同时也尊重患者的文化背景,保护患者隐私,法律意识和护理本科生去护理工作后,他已经决定,可直接进行职业道德他的职业行为,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社会,对人的健康,生命与道德责任人护士??团队意识强素质,促进护理的发展。

    护理是一个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应用学科和医学的同时,随着护理工作范畴,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延长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公共基础知识。对于护理教育,学生可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它不仅是护理本科生的基本素质应具备,而且还拥有从事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由整体护理和护士角度分集,除了本科护士和护理的基本知识决定的,上升的职业技能特点。营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社区护理,文化等。发现,在实践中,研究提高涉外护理批判性思维能力,主动性也有所增加。因此,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无法提供一门课程来实现,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思想,以实现培养目标。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与国外交流的机会,交流护理人员在越来越频繁的国际范围的,所以护理本科生的培养使用英语和掌握文化知识,并根据每个病人没有文化背景,这使得护士总体规划按照个人,是学生在本科护理需要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2篇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的逐渐深入,老年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而是从疾病到身心健康的全方位的护理。本文从“人文护理”的概念、范畴和怎样做到人文护理3个方面探讨老年患者的护理问题。

【关键词】:老年患者 人文护理 措施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由成年型转向老年型,老年患者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老年患者具有慢性疾病多,同时伴有心理疾病等特点。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的逐渐深入,老年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而是从疾病到身心健康的全方位的护理[1]。老年患者对“人文护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医院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 “人文护理”的概念

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患者康复的速度及安全程度其起决定作用。最高的护理目标就是“人文护理”。

所谓对老年患者的“人文护理”,就是包括生理、心理和其它需求等方面的护理[2]。从这一理念出发,护理的任务已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护理,而是从疾病到身心健康的护理。也就是说,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包括了有心理护理等在内的灵活性的活动。这就对护士的工作量和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2. “人文护理”的范畴

2.1 在基础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2010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制定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我们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在对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人性化服务意识。首先要提高业务素质,有过硬的业务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责任心,保证基础护理质量;其次,要提倡敬业奉献精神,护士的职业责任是“保存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3],多数老年患者对基础护理的需要,有时候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这就需要护士发扬人文关怀精神,自觉地将自己的护理技术应用于为病人身心健康服务中去,主动观察、细心体味,及时发现并满足其合理的护理需要。

2.2 强化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一般比较固执,不同程度的有悲观消极、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状态[4],针对不同类型的情绪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 ,对促进康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2.1 悲观消极型:此类患者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一方面对病情较为悲观,认为年龄偏大,恢复无望;另一方面,认为自己的疾病给家庭带来负担、自己成了家庭的拖累,思想负担较重,产生无价值感和负罪感。在潜意识里,他们要求受医护人员尊敬、被家人关爱和重视。针对这类患者,一方面,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促进肌体功能的协调。我们要尊重他们,对他们的称呼须要尊敬之意,跟他们说话要和蔼可亲,听他们说话专心、耐心。另一方面,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关心他,不能没有他,盼望他能早日康复,鼓励其首先在精神上要战胜疾病。

2.2.2 紧张恐惧型:病情较重的患者,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正在走向死亡,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对这类病人,我们要给予同情与关爱,护理要更加细心、周到。护理过程中,表情要自信、阳光,要让患者从我们的脸上看出治疗的希望;言语要谨慎,不要让病人从我们的言谈中感觉到自己病情危重。同时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耐心讲明病情波动的实情,以减轻恐惧心理。

2.2.3 焦虑不安型:有些刚入院的老年患者,对自己患了什么病、病情严重到什么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患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和变化的过程,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3 重视其它方面的护理

老年病人通常会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如提出某种个性化、习惯性要求,有使用某些辅助治疗设备的愿望等等,只要是符合医院规定且对康复有利的,护士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不能怕麻烦。同时,我们要帮助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鼓励他们改变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喜荤少素、口味偏咸等,加快康复速度。

3. 怎样做到“人文护理”

3.1 细心

细心的护理,是病人快速康复的首要条件。老年病有并发症多、病情多变和错综复杂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病情容易发生突变,而且常常缺乏先兆征象。所以对其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尽早处理。

3.2 耐心

在老年患者中,一部分人有耳聋、眼花、健忘、唠叨、暴躁、固执、猜疑等毛病。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爱挑剔,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稍不如意就借题发挥,要么发脾气、要么以投诉相威胁。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要从言语态度、操作手法上下功夫,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合作与支持。

3.3 用心

用心去看、去听、去学、去做,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和心理学知识,在协助医生治疗疾病的同时,帮助老年患者改变消极的心理行为,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适应的调节,能使其较好地配合治疗,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燕红、张洪英、陈碧云. 老年护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月刊2011(07)

[2] 王志红.老年护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2

第3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床边工作制 整体护理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院于今年6月开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我骨一科有幸成为我院第一批试点病区。通过这5个多月的不断摸索,我认为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即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

1. 转变护理管理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我科使用的是功能制加责任制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分为责护班,主班、换药班、治疗班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虽然是很多护士为一个病人服务,却造成了工作有人完成,病人却没人管的局面,这就不符合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护理的理念,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即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及健康指导等各个方面,实施责任制护理,落实整体护理。

2. 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护理模式的转变,就要求护士“床边工作制”,每天需要在病房中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或需求,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难,为了能更好地为病人解疑,促进护士对专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为了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也增强了对应急预案的了解,提高了护士的专业业务水平。

3. 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把护理实实在在做到患者身上,让患者实实在在感到护士就在他的身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生活服务、完成常规治疗等,均属于基础护理的范畴,它既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病人诊断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骨科的患者多数都是卧床的患者,因此基础护理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每天需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无污渍,同时还要保证病人面部、头发、口腔、会阴、足部清洁干净,让病人舒适。同时还要加强病房的巡视,把健康教育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我们护士现在基本上在班时间除了完成每日必须的治疗以外,都在病房里巡视,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进行交流,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力所能及地为病人解决一些困难,及时发现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情绪,做出正确的指导与知识宣教,使病人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使身体尽快的恢复健康状态。

4. 创建温馨病房,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床头铃呼叫,保持病室的安静。护士加强对输液患者的巡视,主动取液、加液,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向患者介绍输液的用药目的等,打破常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变患者要我服务为我要为患者服务,通过此举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与赞扬,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内涵[2]。

5. 简化护理文书书写:采取表格式记录、实时记录,记录护士所做的工作,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将以往写护理文书的时间节省下来,与病人面对面沟通,更加仔细地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满意度,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通过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夯实基础护理,病房整洁多了,床头物品少了;护士巡视多了,床头铃声少了;护患沟通多了,焦虑不安少了;宣教实用多了,护患纠纷少了;病房和睦多了;患者污垢少了;患者感谢多了,家属顾虑少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正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让护士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串连我们的日常工作,体现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朝着“医院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不断前进。

参 考 文 献

第4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学从生物医学范畴向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相互交叉的范畴转变。现代护理人才除了要精通专业知识、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有宽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满足新时代护理职业的要求。因此,在护理教育中要注入人文教育,不断的引导护理人员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 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意义

护理学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包括健康的人,护士必须懂得人、理解人、有人文关怀能力,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护理工作是最具人情、最富人情的工作,它必须是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的统一。因此,必须在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培育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而目前的护理教育,却放弃了“育”人的责任,人的教育被忽略,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1]。在当今的护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时代,单纯追求技术的进步而忽略人性关怀,已然不能适应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从护理教育本身来看,加强护理人文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2]。

2 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2.1 人文教育理念落后 护理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由于护理学形成于西方近代科学机械决定论盛行时期,因而在其相当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护理学还是侧重于机械的操作,将护理对象看成有生命的机器而忽视了情感、心理、宗教信仰、社会角色等人文属性,相应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这种教育从侧面表现在目前整体护理的形式化;人文护理的口头化;护理纠纷的普遍化;护理人才的流失化;生活护理的厌烦化。

2.2 护理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内各高校在人文课程设置上缺乏逻辑关系,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足10%。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面比较窄,内容单一。

2.3 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大多医学院校都存在跨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没有既懂医学又精通人文的专业教师队伍。

3 对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思考

3.1 更新护理教育观念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先导 早在20世纪,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以及英国医学委员会(GMC)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一切都表明护士特别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要提高我国护士的整体人文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转贴于

3.2 改革人文教育课程设置 护理教育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人文课程内涵的改革,适当增加一些人文课程,彻底打破原有“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护理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使医学、护理、人文相互渗透。

3.3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对护生的人文素质及未来的护理工作者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护理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专业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必须相应具备教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融会贯通地运用,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4 开展人文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所谓人文活动是指以人文教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而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在护生的学习阶段,有计划地举办一些人文活动,如人文讲座、美育讲座等,会比课堂教学更贴切的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的氛围。同时,还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护生进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等地方开展各项公益活动,使他们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学会关爱病人、关爱健康和关爱生命,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对于人文知识向人文素质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人文精神的真谛及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仍是护理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强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渗透,是提升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另外,开展丰富的人文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才能促进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教育特点,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第5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临床实践;脱节问题

随着近年来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教学模式也在随之不断的进行改善,以促使理论教学更加适合临床实践的需要。部分调查资料显示,护理专科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反应临床实践操作同在课堂上学习的护理理论知识存在不一致现象;部分临床见习负责教师反应,学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过于繁琐机械,部分内容已经被淘汰或不适用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教学同临床应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本次研究通过对本地医院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调查,旨在对基础护理教学同临床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提出问题

1.1 教学现状

随着护理教学的不断发展,不断有新的知识和内容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是仍与临床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基础护理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该专业特点在于有较多的实际操作内容。在《护理学基础》及《新编护理学基础》中,均保留有近80项护理操作内容,因此基础护理教学的重点仍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1.2 临床现状

对本地18所级别不同的医院进行80项临床基础操作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2.1临床基础护理操作的应用情况,见表1.

表1 80项基础护理操作的临床应用结果

类别 例数 临床应用 非临床应用

基本操作项目 26 22(27.75%) 4(4.75%)

临床护理项目 11 9(11.5%) 2(2.25%)

治疗护理项目 36 31(40.25%) 5(4.75%)

抢救护理项目 7 7(8.5%) 0(0)

总计 80 69(87.5%) 11(12.5%)

1.2.2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人员的情况 见表2.

表 2 69项基础护理操作的技术人员情况

类别 护士 医生 其他人员

基本护理操作 14(20.92%) 0 8(6.83%)

临床护理操作 2(2.65%) 0 7(8.85%)

治疗护理操作 23(31.25) 2(2.44%) 6(7.56%)

抢救护理操作 4(5.35%) 3(3.15%) 0

1.3现存问题

1.3.1部分过时操作技术仍在被讲授

当前临床应用的很多设备都已革新,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简化了众多护理操作。但是目前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扔在按照过往内容进行操作讲授,使得众多已经被淘汰的操作项目还在课堂中出现。

1.3.2护理教学程序繁琐,过于机械

随着一次性护理用品的出现,使得护理操作中的许多中间环节大大简化,但是护理教学仍旧按照原有的操作程序进行讲授,使得课堂同实践脱节。

1.3.3部分课堂内容并不进行临床操作

目前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大部分清洁护理操作均是由家属完成,使得护士所需进行的护理操作项目大大减少,因此造成许多教学中讲授的患者卫生清洁护理工作基本不会再临床出现。

1.3.4部分内容不属于基础护理范畴

部分抢救性和治疗性的护理操作主要是由医生完成,而护士在其中主要起着协助的作用,但是这些内容扔被在课堂上作为护理专业的教授内容。

2 问题分析

2.1被淘汰的护理操作项目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医疗设备不断得到革新[3]。目前大部分医院均配备有齐全的护理设备,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对某些操作项目,如电动吸痰、氧气吸入等已实现管道化和中心控制,但是在教学中仍是以人工操作为讲授重点。因此,教学内容应紧跟临床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

2.2护理操作机械繁琐

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教学在结合临床需要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规范进行护理操作的讲授。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应用护理操作流程图来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护理操作的正确次序。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受到医院的实际条件的制约,应该在操作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变通,以期最好的完成护理操作。同时,护理教学只能对临床操作中的一般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对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无发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求学生不断进行自身解决问题的护理思维的培养和强化。在护理教学中,繁琐的教学程序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则需要更具实际要求进行调整,不能僵化。

3建议和对策

3.1 不断更新教育者的观念和知识

在实施护理操作教育时,要求教育者很除了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外,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护理教育应该同医疗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教育者应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以便于将临床应用中的新技能、新器械及时向学生介绍,以培养更加适合临床护理的新型护士。

3.2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走进病房,同病人进行实际接触,使课堂教学同临床实践牢固结合。

3.3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完善教学基地的建设,实现现代化和标准化,按照医院的具体要求来建设教学基地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以保证学生在教学基地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尽早融入实际医院工作的节奏。

综上所述,改进护理专科的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对于实现基础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涛.论护理临床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67

第6篇

在社区医院中实施新型护理管理模式,针对社区医院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社区医院护理管理水平。

1.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该提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社区医院中护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交接班制度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更好的完善社区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评定,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保证社区医院护理质量。根据社区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制度。建立的制度需要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量等,完善制度的草案,使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2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服务意识提高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鼓励和加强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再学习和进修。定期对社区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使得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使得其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建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社区医院护理质量。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再培训,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有较强的责任心,规范护理操作,使患者以及社区居民能够得到良好的社区医疗服务。

1.3加强沟通护理管理者要加强与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提高管理效率。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护理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难点,制定相关合理的管理制度。除帮助护理工作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外,还可使相关的规范制度具有良好的实行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加强护理管理者与护理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够使得护理工作人员感到管理层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和人文关怀,这对于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帮助。

2结果

社区医院在开展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将社区患者及居民对于社区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后,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医院的治疗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两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护理纠纷和医院感染病例,在新型护理管理实施后明显减少,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提高,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第7篇

1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

1.1临床护理方面

1.1.1入院前的护理服务 门诊导诊护士提前15 min上岗,护士着装干净、整洁、面带微笑,起立迎接前来就诊的患者,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好导诊工作。

1.1.2入院时的护理服务 病房护士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根据病员的性别、疾病等安排好床位,整理并准备好床单元以迎接新患者。接诊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协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负责把患者带到病房安置好床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作息时间、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贵重物品的保管、主管医生、病区主任、护士长等。并嘱附患者及家属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和医务人员联系,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和归属感[1]。

1.1.3入院期间的护理服务

1.1.3.1创建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环境和设施尽显人性化,增加了基础护理设施,专门为老人添置了坐便器、预防跌倒、十知道上墙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1.3.2优化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注重细节、将工作流程进行主次分明,重点强调主要环节的人性化服务。各项治疗和护理尽量在睡前完成。另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

1.1.3.3护患沟通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及时有效沟通对患者病情的治疗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都不熟悉甚至感到非常的陌生,严重的会产生恐惧心理,良好的沟通可以实现更好的医疗质量,达到更高的工作满意度[2]。

1.1.3.4加强健康教育 由于改革了护理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分床到人、责任包干,从患者入院到出院随时都会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连续。责任护士并在健康教育本上签字并存档。

1.1.3.5出院指导 责任护士为患者作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的饮食、服药、锻炼等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发放爱心卡,记录患者或家属的联系电话,以便随访。

1.2对护士的基础护理要求方面

1.2.1转化思想、强化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的意识[3]。了解基础护理内容,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我能为患者做什么"的服务意识、关爱人的健康、提供温馨的服务、施行亲人般的护理。

1.2.2重视护理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同时加强专科知识的培训。

1.2.3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实践技能,基础护理操作由各专项管理小组和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监督、考核。

1.3工作(管理)模式方面

1.3.1护理人员坚持"始终临在"的创优服务理念。病房护士分成两个组,包干到个人,变分散式护理为集中护理。每名护士管理4张病床,采取连续无缝隙的工作制度,工作范畴为生活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1.3.2实行个性化排班。建立机动护士库,根据患者数量及工作量,随时调整各病区的护理人员,满足临床需要,护士长根据患者数量及工作量,按需排班提高工作效率。

1.3.3树立"防而不护"的理念。由于医院防护多,患者病情重,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为此医院聘请了较高文平护理员,落实生活护理。

1.3.4实行护士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将病区护士分为5个层级,从N0~N4 5个层级。以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满意率、文凭、职称挂钩、层级越高护理津贴越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护理服务、专业考核等情况与津贴、评优、评先挂钩,使优质服务的开展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1.3.5建立各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工资与效益挂钩,自主分配制度,设立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鼓励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建立长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

1.4护生意识方面 在护理团队中的另一个群体,90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理实习生。因此要特别强化护生的创优服务意识,对其加强引导,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达到创优的最终目标"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1.4.1加强护生礼仪 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

1.4.2加强护生的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护理安全。

1.4.3临床带教过程中,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要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过程中[4]。

2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2.1营造科室服务氛围 在各个病区走廊内展示优质服务标语与口号,明星护士护理风采,制定规范示范服务标准,文明用语标准,各项护理常规和生活护理操作标准。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优质服务理念。其中我们开展的责任分组,组长负责制护理,对脑出血、脑梗塞患者的疾病分期的宣教与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与体育锻炼,血糖监测进行系统化干预,建立良好的依丛性,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缩短住院床日,降低住院费用,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2落实基础护理、细化服务流程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护理,我院每个科室新增6名护理人员,使床护比达到国家标准:1∶0.4,并进行了APN弹性排班,细化了各班次服务流程,严格按照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标准为患者提供身心全方位的护理。责任护士落实各项医嘱,负责手、脚、胡须、头发的清洁与处理。负责住院期间各项宣教、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出院前的宣教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时复诊等,P班负责晨晚间患者的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各种管道护理等,夜间并督促患者洗脸洗脚。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同时进一步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增进护患和谐等方面赶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3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科内每15 d一次业务学习,院内业务学习1次/月,学习内容广泛,1次/月护理查房,查房以问题形式展开,切实到病房查看患者,倾听患者对责任护士护理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汇报。

2.4强化健康教育 各个科室继续规范了出院疾病指导与饮食指导。在出院指导中把患者需要尤其是注意的事项给予强化,醒目的提醒,如切忌、切宜。把饮食具体到哪一种食物并列出名单等。

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3.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只是一场"运动"。国家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明确表示:优质护理服务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布置,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次改革。

3.2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就是"洗头、洗脚"工程。实际上,优质服务是要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供全程、整体、连续.优质的护理服务,切实履行护士的职责,提供专业照护。

3.3优质护理服务阻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为护士展示护理技术水平、理论水平、沟通技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4优质护理服务就是"零防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倡导住院患者"无防护"管理,是要扭转患者或患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是要求医院没有非护理专业人员从事护理工作。

3.5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护工干的活,体现不了护士的价值。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不仅仅是生活护理,而是函括了患者从住院到康复出院这期间一系列的服务措施。

第8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11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均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20~30岁9例,31~40岁45例,40岁以上24例;有外伤史者6例,劳累史者54例,无明显诱因者18例。78例患者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伴有间歇跛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治疗方法:均采用手法推拿、推按运经、中药热敷及腰椎牵引治疗,并配合服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肾填精、祛风散寒的中药。

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因行走不便而痛苦、忧虑,护士应耐心开导患者,告诉其疾病的转归,使患者愉快接受治疗,积极配合,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饮食应予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以防便秘。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筋骨的强健与肝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故患者应多食滋补肝肾食品,如猪肝、羊肝、猪骨、饴糖、大枣,或经常以枸杞子泡水代茶以达到强壮筋骨、促进腰腿痛症状改善及恢复的目的。

卧床护理:卧床时腰椎间盘压力可降低,故卧床休息是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急性期患者要求平卧硬板床,床高以患者坐起时脚能着地为宜。即症状消失后,仍需卧床休息1~2周,以防复发。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练习床上排便。便秘者嘱排便时不可用力过度。

预防复发:症状减缓后不宜做伸腰、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防止因剧烈运动引起病情反复。走廊地面不宜有水,以免患者下床时滑到。

牵引护理:注意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牵引力是否正常且不受影响。牵引力的大小、牵引时间的长短应视患者年龄、体重和病情进行调整,一般牵引的时间每次30~40分钟,每天1~2次,以患者能耐受为限。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4~1/3,牵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神经、血管是否被压迫。牵引后用腰围保护腰部,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少做弯腰、旋转腰部等易引起再度扭伤和症状加重的动作,还应避免过度劳累。

中药热敷护理:热敷时注意保持药物温度应在40℃左右,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易烫伤腰部皮肤,过低达不到热敷效果。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推拿护理:冬季推拿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手法治疗后用腰围固定腰部。对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体质虚弱者慎用手法推拿。

功能锻炼: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持之以恒,主动锻炼,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急性期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待症状明显减轻后,可指导患者开始做腰背肌锻炼和直腿抬高以及屈膝、跨腿运动,活动范围和数量应循序渐进,以通过锻炼达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

结果

78例经上述方法治护后,结果优(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或>90°,能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44例,占56.41%;良(症状基本消失,偶感腰腿部轻度酸痛,直腿抬高试验70°,恢复生活与工作)20例,占25.64%;可(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角度较前改善,可做轻度工作)9例,占11.53%;差(症状无明显改善,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6例,占7.69%;总有效率为92.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