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25: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能源电力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保护地球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迫在眉睫。工业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对近年的自然灾害的发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电力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同时煤炭具有低价、安全、适应性强的特点,所以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火力发电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而且在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中还将继续以火力发电为主体。然而煤的燃烧带来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改进现有火力发电技术,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CO2的排放,实现硫化物、NOX的零排放,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方向[1]。
1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战略是世界各国在能源危机下,积极对自身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同时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2],发展新型环保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课题,新能源战略应运而生。在目前来看,新能源中能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具有商业价值能够透入实际生产的主要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
1.1核能核电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核电虽然具有高效清洁的优点,但是核物质辐射对环境危害巨大,安全性一直是遏制核电发展的瓶颈。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引起核物质泄漏,将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在核电站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核电站的安全性,核物质不能对周围环境以及核电站工作人员造成辐射危害。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只有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过事故,其他核电站均运行良好。
1.2风能从理论上讲,目前已确定风能为32.26×108kW,而电力行业总装机容量为4.5×108kW。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风能,那么就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近年来,风能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的地位得到认识,促进了中国的风电产业的大规模发展。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总容量4700×104kW,成为世界上第1个风电大国。每年我国风能发电为我国节约煤炭3000×104t,每年减少CO2排放量7860×104t,SO225.5×104t,NOX22.2×104t,对节能减排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风能发电不稳定,不受人为控制,调峰问题难以解决。同时我国西部风能储备量巨大,但西部地区用电量少,与我国电力负荷区东部沿海地区距离很远,输电成本高的问题难以解决。
1.3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利用生物质材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由于生物质能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可以看成是光合作用的逆反应。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利用生物质能发电过程中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3]。生物质可以是农作物秸秆,树木,和其他可以燃烧的有机物,还可以是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有机物,例如沼气、发生气等。生物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用生物质发电成本比煤炭要低。而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以往都是进行直接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我国从2006年起开始大力发展扶植生物质发电产业,对生物质电厂进行政府补贴。生物质发电目前技术还不完善,产业规模还未成形,相关政策法规还有待完善,但是,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开始,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一定会得到大力发展。
2改进传统能源发电技术
目前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火电厂节能减排的范围很广,可以改进的环节还有很多。例如,我国在2000年每kW•h发电量煤耗为392g,2005年就降到370g,而世界先进水平为每kW•h耗煤335g。火电厂节能减排技术改进还是有着很大的空间。
2.1改进现有发电系统和设备经研究实践表明,现有的火力发电技术中还存在很多能源浪费点。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火力发电厂设备、控制系统、操作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等都是见效快、回报高、易实现的节能方法。锅炉和透平机械是火电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可改进空间巨大。锅炉设备是能源转化的主要部分,煤炭等化石燃料在炉膛中燃烧释放大量的热量,通过受热面将热量传递给循环水完成能源转化。锅炉燃烧过程是通过机组控制系统进行的,一般火电厂对燃烧过程没有进行燃烧控制环节的调整优化工作。通过工作人员的调整试验工作,系统在调整以后在燃烧效率方面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汽轮机是实现高参蒸汽的机械能向电能转换的部分。一般汽轮机设备改进包括3部分,即汽轮机进气排气部分的改进、汽轮机汽封系统的改进和汽轮机流通部分的改进。目前,汽轮机流通部分改进空间不大,原因是在新建机组中汽轮机流通部分设计都比较合理高效,而落后旧机组如果进行改进经济效果不好,影响投资收益。汽轮机汽封系统的改进投资少效果好,但是技术环节要求高需要原设计单位的配合进行。汽轮机进气排气部分的改进主要是减少气流在进出汽轮机是的节流和气流紊乱损失。
2.2提高设备运行参数目前,火电厂机组主要分为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三种[4]。随着蒸汽参数的提高,机组的能源转换效率也会提高。例如,某超超临界机组的煤耗量为282.1g/(kW•h),而某超临界机组煤耗量却为301.8g/(kW•h),某亚临界机组煤耗量高达311.2g/(kW•h)。可见提高机组的设计运行参数可以极高的改善煤耗量,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散热仿真技术;新能源;电力电子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351-01
一、新能源电力电子技术行业概析
电力电子技术是有效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应用电路设计理论及开发工具,实现电能高效能变换与控制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以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其中,电子技术是硬件基础,电力技术是主要应用范围,控制技术则是软件算法的主要实现形式。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轨道交通和国防军仁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以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行业,就是对所有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研制生产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设备、提供相关设计与施工服务一大类现代工业基础行业的总称。整体来看,国内新能源电力电子产业可划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的电力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上游)、中游的电力电子设备(产业链中游)、下游的电力电子的行业应用(产业链下游)。其中,电力电子设备正朝着高性能化、智能化、全数字控制、系统化和绿色化发展。由于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节能高效、升级传统产业的关键技术,因而,整个电力电子行业也在倡导节能环保的当下,迅速成为当今世界上新兴节能的先锋。
二、散热仿真技术
散热仿真技术,就是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来对散热性能进行模拟,以评估温度分布、对流设计是否合理、高效,是否符合设计指标要求。利用散热仿真技术,能够提高电力电子产品的设计水平,缩短设备等产品研制周期,降低成本。在设备研发初期,利用散热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为设计者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是未来产品设计的大势。
电子元器件及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输出功率仅占到设备输入功率的一部分,其功率损失通常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在电子元器件及电子设备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加,温度已成为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子元器件及电子设备的失效率呈指数增长趋势,一般地,环境温度每升高10 ℃,失效率增大1倍以上,因此称为10 ℃法则。据统计,超过 55%的电子设备的失效是由温度过高引起的。因此,为了避免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影响电子器件正常工作和运行,就需要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增加散热功能设计。
三、散热仿真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电子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以变频空调电子散热仿真优化设计为例,来探讨散热仿真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电子行业中的应用。目前,变频室外机的电子元器件散热器的相关参数一般都是设计人员根据经验设计的,为确保保证产品运行的可靠性,散热器各设计参数的裕度通常设计的也比较大。其缺点是散热器开发初期需要不断进行实验测试,导致开发周期变长,开发成本过高。通过CFD 数值仿真计算,能够优化电子元件散热器的性能,降低散热器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升变频空调控制器运行的可靠性。本文以某款分体式变频空调室外机的主要电子散热元件及与之相关的散热器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的CFD 方法,并结合相关实验测试的方法,进行计算及详细的对比,验证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并对散热器方案进行仿真优化设计。
初步CFD 仿真计算校核
以某变频空调室外机为研究对象,建立计算的三维模型,通过CFD 仿真软件进行三维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在仿真计算时,将轴流风扇简化为二维模型,设定其速度大小(或风机特性曲线)及出流方向,进口为环境边界条件。计算仅考虑该变频室外机的四个主要发热元件(IPM、二极管、IGBT、整流桥),其他热损耗小的电子元件忽略不计。图1是仿真计算建立的三维模型,图2 是该款变频室外机的散热片示意图。
由于运用电子元件运行的工况复杂性,运用测试仪器难以得到电子元件的真实热功耗,所以,仿真计算首先任务是需要预估各款电子元件的热功耗值。先研究四个主要电子散热元件中的两个元件之间的功耗变化对各自的温度及最高温度 Tmax(4 个元件的最大温度值)的影响,图3、图4分别为仿真计算的预估 IGBT- 整流桥及二极管 -IGBT 对 Tmax的影响曲线。将电子元件的所有以下组合 IPM- 二极管、IPM-IGBT、IPM- 整流桥;二极管-IGBT、二极管 - 整流桥;IGBT- 整流桥,按照如上的思路研究其功耗预估对 Tmax的影响,并将其与实验测试的 Tmax及其他的测点温度值进行比较,从所有的仿真数据里选择一组与实验的测点温度值比较接近的功耗预估值作为最终校核准确的温度值,其预估的功耗值即为各个元件的功耗值。
四、结论
借助热仿真分析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系统的热设计分析结果,给出设备的温度场分布以及元器件温度,从而使设计者对设备的散热能力有直观、准确的了解,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予以修改,迭代进行设计和仿真,使其最终满足技术要求。
通过CFD仿真计算方法对该款变频室外机的风道、电子散热元件以及散热器进行分析,说明电子散热的 CFD 仿真计算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为设计方案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对于此类变频室外机,虽然中间隔板打孔可降低各电子元件的温度(3℃左右),但是同时也增加了风机侧低频噪声与压缩机侧高频噪声的相互影响,恶化了噪声音质。所以当变频室外机运行工况下的电子元件温度过高时,可以考虑采用此种方法来实现降温;在变频室外机运行工况下的电子元件温升正常情况时,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远程技术;创新;应用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253-02
1 总论
1.1系统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远程抄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力市场营销业务的日益创新,营销信息化得以迅速推进。客户现场信息的集中采集和分析应用,成为用电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要求,同时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序用电管理再度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远程抄表管理系统和智能表越发显示出它的特点和功用。
通过智能电表和远程抄表系统建设,实现了客户和供电企业无缝链接,信息共享,使客户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极大提高了地电企业良好形象。
1.2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高压用户、低压用户,居民小区等单台变、综合变、公用变等计量的抄表和用电管理。
2 当前系统用电管理现状
营销方面:①目前系统内抄表大多采用传统抄表方式,人工抄取电能表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抄读数据误差、操作难以规范化、数据采集不及时、耗费人工多、成本高、效率低。②由于人员水平曾差不齐,责任心不强、存在抄表不到位,线损不真实。③个别企业如果经营不善,企业倒闭,不能按时交纳电费,存在电费回收风险。④对用户的用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⑤当电能计量装置出现故障或缺相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电量流失。
生产管理:①缺乏对负荷的实时有效监测手段,目前,测试配变负荷主要靠人员现场测试,既不安全还费时费力。②配变利用率不能及时掌握,给配变增容布点带来不便。③由于线路上无故障监测设备,当线路发生故障时,需要组织人员巡视线路来查找发现故障点,影响事故抢修效率。④个别农电工私自工作,供电管理部门对配变台区随意性停电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影响供电可靠性。
客户服务:①客户无监测设备,不能随时掌握自己的用电情况,电费信息、负荷情况。②供电企业与客户缺少沟通桥梁。
3 项目发展情况
移动通讯业务的产生和全面投入,无线移动数据通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安全的数据传输和永远在线特点,采用带GPRS无线通讯技术的智能电能表,实时采集配变负荷的用电数据,通过GPRS网络将数据自动上传至服务器。具有采集数据快速准确,能快速在后台系统中生成用电统计分析,提供给用电管理人员,以方便管理人员对该配电台区用电进行查询及管理。与传统的人工抄表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对客户配变数据通过短信及时传送,让客户及时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以及配变的运行情况,方便了电力部门与客户的沟通,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水平。
远程抄表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变电站管理;
(2)大用户负荷管理;
(3)配变管理;
(4)低压集抄;
(5)预付费售电管理。
3.1遥测计量
(1)数据查询:电量表码查询、瞬时值查询、计量点电量查询、极值查询、最大需量查询、四象限无功查询、主副表电量数据对比、冻结表码查询。
(2)电量统计:在各类数据处理和应用中,电量的正确统计和计算是核心和关键,系统能考虑各种影响电量计算的有关因素,从而确保电量计算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3)电量分析:站内数据查询、电量对比、负荷曲线对比、变电站报表统计、站用变电量统计。
(4)工况查询:采集成功率查询、采集进度查询、数据完整性查询及补抄、平台工况监测。
(5)运行事件管理:报警事件查询、换表事件管理、换CT事件管理、旁路事件管理、手工录入表码、手工录入电量。
3.2配变监测
(1)数据查询:电量表码数据查询、瞬时值数据查询、计量点整点、日、月电量数据的查询、极值数据查询。
(2)经济性运行分析:查看电压合格率数据、查看指定对象指定时间段三相不平衡率数据或功率因数数据、查看台区变压器负载率数据、最大需量查询、公变运行情况综合查询。
(3)运行事件查询:报警事件查询、换表事件管理、换CT事件管理。
(4)工况查询:采集成功率查询、采集进度查询、数据完整性查询、终端在线情况查询及补抄、终端流量查询、终端GPRS信号强度查询。
(5)电能质量查询:电压合格率查询、谐波查询、配变停电事件统计、四象限无功查询。
3.3大用户负荷管理
(1)数据查询:表码查询、电量查询、瞬时值查询。
(2)抄表结算:结算数据(冻结值和表码)在系统中经过修补核对,并由主管专责进行审核后,提交给营销系统进行结算。
(3)负荷控制:远程遥控、功率控制、月电量控制、购电量控制。
(4)用户用电统计分析:大客户计量点整点、日、月电量统计、大用户用电情况对比分析、用电异常分析、全公司线损分析、行业用电分析、报警查询分析。
(5)供电质量分析:电压合格率分析、三相不平衡率分析、负载率分析、功率因数分析。
3.4居民客户管理
(1)数据查询:表码查询、电量查询。
(2)报表管理:报表兼容Excel,可自动生成,对报表进行权限控制,支持导入、导出(见图1)。
(3)报警管理:提供多种报警手段,并可按报警类型、终端厂家、管理机构等进行分类统计。
(4)用户用电统计分析:实现低压居民用户日、月电量统计、用电情况对比分析、用电异常分析。
(5)远程断送电:实现远程对低压客户电表进行停送电控制(注:该功能需电表支持)。
(6)统计分析:实现用户同期用电对比分析、多用户用电对比分析、用电异常分析。
3.5预付费售电管理
(1)系统管理:包括角色管理、操作员管理、表型注册、用电类别管理、系统参数配置、本地参数配置、票据格式定义等功能。
(2)日常业务:针对预付费售电单位的业务流程,具备表计入库、开户配表、档案维护功能。
(3)电价管理:设置本系统中所使用的电价,电价类别设置、分时电价设置等。
(4)统计查询:购电明细查询、购电点查询、客户资料查询、操作日志查询、购电异常查询、销户销表查询、综合查询等。
(5)报表管理:按照统计时间范围可分为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按照报表类型可分为购电明细报表、购电汇总报表,还可根据需要将报表导出成EXECL、HTML等格式。
3.6短信功能
系统提供短信服务,当计量设备和用电发生异常,如窃电、断相,欠费跳闸等情况发生时,系统将根据情况迅速自动生成短信,根据管理权限设置给相应的管理人员发出短信,使管理人员作出初步判断,对事故或故障处理提供有效技术数据。
4 应用远程抄表技术和智能电能表具有以下三个方面优势
4.1用电营销管理
通过远程抄表技术和智能电能表的应用,使我们的用电营销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营销系统趋于智能化。减轻运行人员和算费人员劳动强度,防止估抄、漏抄,使实抄率达到100%,实现对电能计量装置运行情况的在线监测,及时发现电能计量装置运行中发生的异常和故障,具有反窃电功能,当表计数据采样出现异常及时报警。通过短信和报警器及时向用电管理人员发出信号,实现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自动或随时数据采集,能准确的统计、掌握管辖电网和变电站的用电负荷情况。数据共享的平台,与现在的营销系统有着良好的数据接口,避免系统建设的重复投入,为将来的智能化电网打下基础。
智能电能表能够用远方抄表的方式24h监视用电情况,智能电能表反向有功可以计入正向,防止偷电;表计全失压或分相失压记录可以帮助供电部门准确追补电量;表内数十种事件记录,记录偶然故障和不轨行为。
4.2生产管理
随着,农村用电市场的不断扩大,用电量剧增,原来的生产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于现代生产管理模式,通过远程抄表系统和智能表的联合应用,我们可以实现对配变台区的用电实时在线监测,掌握配变的运行情况,将配变的实时电压、电流、功率提供给生产管理人员,以便掌握农副台区负荷利用率,为配变增容,新布点提供可靠数据,是增容布点更加合理,节省成本。
对线路的三相不平衡进行监测,是管理者能及时调整负荷的三相不平衡,降低线路损耗,使电压波动降低,提高电压的合格率,防止零线烧断,避免烧坏家用电器。
通过对表计的电压、电流、功率分析,掌握用电负荷变动,分析用电趋势,及时调整用电规划方向。
4.3优质服务管理
对于传统的电力系统,主要是以天然气、煤炭、石油等一系列的一次性能源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可再生能源的出现逐渐大规模开始替代传统的能源系统。二者之间最为重要的差别就是前者能够进行存储,有着较为稳定的发电空间模式,电力系统的双侧供应可调可控;然而后者主要是以再生能源为主要发电能源,其有着不可存储的特性,因此不确定性就更为明显,电力系统的双侧供应可调可控性较差。新能源的出现,就是为了能够弥补可再生能源的可调可控性不足,通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独特方式和创新技术,使电力系统能够在保证可调可控更稳定的状态下,保证可再生能源得到更加安全、高效的应用。
1.1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高渗透,也是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因为我国在新能源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等地,这种格局的界定根据地理位置确定。在未来的我国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发展形势仍然会以普遍的集中形式,包含各地分布形式为主要策略,逐渐地远离大电网输送,消除中途输送的能源浪费,从而有效地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充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1.2侧向供应的多能源互补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着重发展方向是能够有效利用的可再生资源,运用电源、电网、负荷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实现统一的协调互动,从而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高效运作。对于侧向供应的多能源互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供应,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这些永不枯竭的绿色能源,配备精确的预测技术,在最大限度上使新能源电力系统得到充分地发挥,将一系列能源之间的运作形成互补,从而减少因为自身稳定性差而出现波动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需求,利用当前电力系统中的先进技术,使所有的用电用户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用电情况,根据电力系统所提供的运行状态来实时掌握价格的变化,并及时地对自身电力使用情况进行用电调节。
2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从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整体状态上来看,控制方法还需要不断改善和优化,在此过程中还要遵循协调与分解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整体方面考虑,另一方面也要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局部自主优化考虑。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控制过程中,多个方面的不稳定性都将随之产生,在难度上呈现递增趋势,局部与全局的协同性问题也在增加。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控制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2.1新能源电力系统友好型控制方法
新能源电力系统友好型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能源形势来讲,能够提供更高的电力输出,有效地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新能源通过各项科学分析,依据历史数据以及天文气象等信息,利用数据分析解读可控手段和方法,因此,新能源的分析预测已经成为了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分析预测主要是针对其功率进行控制。当前功率预测可以分为3个等级:日、小时、分钟。就当前新能源电力发展的状态看,优化控制方法的功率预测分级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方式方法。在未来新能源的道路上,需要更加精细、更加优化、更加稳定的友好控制。同时,沼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一系列能源之间的互通互补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2.2新能源电力系统多源互补控制方法
所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多源互补控制方法,主要就是利用水利能源、煤炭能源等一系列传统的发电形式中的稳定性,来协调太阳能源、风力能源等可再生能源较为不稳定的电力输出,从而在多个能源相互之间补充的情况下,使电力系统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也基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当前较为缺乏的就是能够储能灵活的能源,因此,在我国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三的前提下,就需要努力提升燃煤能源,以此来对当前较为薄弱的多个可再生能源进行互补,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利用率。
2.3新能源电力系统双侧资源控制方法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力系统,其发电的控制方法随着新能源电力的增加,以往的单纯依靠单侧资源控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电能负荷的需求量成倍增长,单一的供给与需求平衡逐渐被打破。因此,在当前阶段新能源电力系统双侧资源控制方法所具有的独特双随机波动性,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从而减少误差提高稳定性,整体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利用率。
3新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创新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其结构和运行,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在稳定性较低的情况下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是新能源电力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想要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控制,就要实现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配套机制,以促进系统的可调控性、安全性、稳定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3.1电源响应技术
应用电源响应技术,主要是在技术能力上有所突破,适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新能源发电、输送以及平抑电力波动等一些新技术,以提高新能源的电力发电与应用效率,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开放电网,以此来实现所有电力系统的公平接入,利用新型的电网友好型发电技术与其他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实现与源网的协同机制,并且不断地加强和完善清理能源的补偿机制,保障清洁能源电力系统的长效发展,同时开放电网的公平接入,建立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的新机制,促进新能源电力系统在“十三五”之后全面发展。
3.2电网响应技术
应用电网响应技术,主要是由于新能源电力存在电网振动的缺陷,使新能源电力无法在电网内大力输送,这是受其系统相关特征影响而产生的电压耐受力与通电能力低的现象。可通过采用合理的低电压、高电压、不对称穿越的方式,改变系统的奔向你通过,使电力系统电网存在一定的惯性。我国的新能源建设与实际地理位置相结合,构建了全新模式的电网机构,运用国外先进的电力输送方式,从而实现各地区之间的电力系统能够进行互通,使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一系列的相关可再生能源实现跨区域电力交易机制,并进行系统建设,充分发展新型电网结构与先进的输电方式,进一步实现电网的先进控制与安全防御功能。
3.3负荷响应技术
应用负荷响应技术,是因为新能源电力系统对外界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不足,在外界产生比较严重的干扰时,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系统功能瘫痪,这就需要提高系统承受高峰能力。同时还应利用发电设备的集中布局优势,充分在距离使用上有所发挥。通俗来讲就是将各种动力设备以及生理组织等在单位时间内承担协同电力额定。在此方面需要建立各项能源的供需协同响应机制,重点是在科学技术与智能调控管理,各种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从而能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逐渐地适应全新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双侧供应互补。
3.4云端智能综合控制技术
由于大型系统的数据来源复杂多样,控制关系又错综复杂,对系统进行既有控制效率又有实施效果的改进,成为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通过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云端智能综合控制技术被应用到新能源的电力系统中,一方面数据通过云存储技术实现了自由下载与使用,这使信息互通性大大加强;另一方面,系统规划与协调运行均可通过云计算、云处理技术得以实现,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协调性;还有云端综合控制技术还完成了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这也大大节省了系统资源。
3.5大数据系统技术
大数据技术应用近年来很受青睐,尤其像新能源电力这样的大系统结构,可通过对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控制、分配与完成进行一系列的可协调性、稳定性以及能通性的分析,使信息传递更完整,更灵活。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还具备清理、解读、存储等多项功能,尤其是新兴的大数据融合技术与可视化技术等应用,更为新能源电力大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发展是我国需要不断深入研讨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真正实现电力系统多项能源互补,能源之间协调存储,才能够最大程度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最终使得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电力系统之中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刘吉臻.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础问题[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6):1-8.
[2]刘吉臻,曾德良,田亮,等.新能源电力消纳与燃煤电厂弹性运行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21):5385-5394.
[3]冯双磊,王伟胜,刘纯,等.风电场功率预测物理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2):1-6.
【关键词】:电力企业;新能源;发展
1、电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可以解决能源危机
我国的动力需求量一向都处于国际前列,动力需求在近来几年也都一向处于上升趋势,动力构造也需求不断调整完善。电力新动力作为新式的动力供给方法,尽管现在不是主流的供给方法,但是有无穷的发展潜力。电力新动力在往后有也许变成我国动力供给的主要方法,也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旧的动力形式供给严重的状况。
1.2有助于节能减
目前我国的动力构造以石化动力为主,石化动力在使用的进程中会发生、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电力新动力的发展,不光能够削减这些废弃物质的排放,也能够削减石化商品的开采量,削减大气污染的程度。
1.3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首要以煤炭等取暖,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雾霾气候。在所有的污染物源头中,电力出产时首要的因素。经过电力新能源的发展,能够极大的满足社会的电力需求,也能够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改进环境质量和削减雾霾气候的出现。电力新能源已经变成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将变成我国经济出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2、电力企业新能源技术
2.1太阳能光伏发电
现阶段我们对于太阳能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其能源储备量较大,并且已经被开发,所以在各方面的应用中十分普遍。在电力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了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以及蓄电池等元件共同构成了光伏发电系统,为此,这也是一个发电的控制系统。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蓄电池的连接,以此进行太阳能的储存,再利用控制器以及逆变器对太阳能传输系统进行控制,实现对电网的管理,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现如今太阳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十分普遍,例如热水器等,其运行原理便是通过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公共电网进行连接,进而构成光伏系统,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能源的损耗。
2.2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推动涡轮形成能源,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风能的能源利用率很高,同时发电过程没有污染,是一种理想的发电方式,但是另一方面风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直接关系,不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有着时间的空间的局限性。我国的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有丰富的风力资源,所以可以在这些地点设立大型的风力发电厂,然后再将电能并入电网实现能源的传递。
2.3地热能源的开发
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的取暖设施愈发先进,尤其是地热资源的应用,逐渐成为现阶段家庭中取暖的主要设施。在我国,拥有丰富地热资源的地区主要在云南以及一带,经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可知,现阶段我国地热田数量约为300左右,天然热量能够达到1.1×102J/年。由此可知,地热资源的开发是现阶段推动电力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地热资源的开发中,我国还存在比较大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开发地热资源,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2.4核能资源的开发
在电力众多新能源中,核能是其中最具效率、清洁性最高的能源,但是核能本身具备较高的危险性,为此,在对其进行开发时,需要格外重视核反应堆的开发。现阶段我国在开发核反应堆方面的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核能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受限,所以,相关人员要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开发经验,在开发核能的同时能够降低风险,减少放射带来的危险,充分发挥核能对于电力的价值。
2.5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很多人忽视它的重要作用,有专家统计我国全国的生物质能发电水平可以与三峡工程相比较,生物质能是利用利用生活垃圾和废物。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产生沼气,利用沼气发电,沼气不仅能作为发电材料,同时也可以作为生活燃气,直接用于做饭,或者将其加工为汽车使用的能源。生物质能发展仅在初级阶段效果就已经十分明显,所以在未来的能源发展这是一项可以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2.6海洋能发电
海洋能发电主要是通过海洋中的可再生能量进行发电,清洁无污染,但是海洋能具有区域性和局域性,只有在特地的范围内才能对海洋能进行利用。利用海洋能发电主要是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海洋中储存的大量能量来发电对于缓解传统能源的消耗意义重大。其中潮涨潮落形成的动能可以带动水轮机使发电机运行工作达到发电的目的。其发电方形式能量比较稳定、电力输送配送比较简单、便于管理。
3、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3.1统筹规划,实现科学合理布局
产能过剩是我国新能源发展较为严重的现象。因而国家应进行统筹规划,明确新能源工业的发展思路和阶段性任务,及时调研和评估新能源资本,在新能源工业可以有计划、有方针的发展。
3.2加强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新能源的发展要重视技术研制作业。为了能够支撑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制以及规模化出产,要保证新能源技术研制投入稳定增长。国家要在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出公司创新主体的作用,创新出合适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新技术。
3.3制定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与制度
协调配套的方针系统与准则是提供新能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保证。为了处理新能源工业投资成本高的问题,要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准则,而且与税收减免和信贷优惠等手法同时施行。
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耗量不断添加,已出现能源紧缺的情况;同时化石能源消耗导致排放量急剧增加,对我国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为处理我国经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发展新能源变成必然趋势。电力公司作为能源消耗公司相同面临着发展新能源工业的问题,公司只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速智能电网建造进程,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应对新能源产业带来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我国传统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占全国的近50%。绿色经济的新发展模式,对电力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0年12月2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表了《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其中对促进电力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规划目标。未来电力行业节能降耗任务将非常艰巨,靠传统的设备升级或技术替代等措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在绿色经济大潮下正实现战略性转变,发展绿色电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这一战略转型期的重点目标。电力行业的这一战略性转变必定以新技术来实现,积极培养绿色电力人才,是新发展形势下的关键任务。
“四个转变”铺垫绿色电力发展基础
绿色电力是指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力因其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如CO、CO2;造成酸雨的SO2等),且不需消耗化石燃料,节省了有限的资源储备,相对于常规的火力发电——即通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方式来获得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被称为绿色电力。
发展绿色电力首先需要四个转变
绿色电力的发展需要电力能源向清洁、高效、可持续方向转变,从传统能源向绿色新能源转换,首先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转变。
(1)转变观念。要清楚认识电力生产以及能源消费的方式,要量入为出,绝不能过度消耗。
(2)转变规则。要建立合理、完善的具有法律效应的体系,促进并保障电力绿色能源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3)转变科技。转变科技现状、提升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目前我国新能源发面相比过去确实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大一段落后以及路要走。只有从政府层面加大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弥补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欠缺,才能健康有序推进绿色能源的发展。
(4)转变文化。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文化,要爱护甚至敬畏大自然,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发以及使用有限的能源资源。
绿色电力的技术发展与人才现状
传统电力结构调整
“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规划研究中,按照安全、经济、绿色、和谐的规划原则,统筹未来十年和长远发展战略以及各种电源结构的经济性,提出了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的方针。并明确截至2020年,新能比例要达到近1/8,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18%,连同水电、核电,清洁发电装机要占装机总量近一半。其中,尤其对可再生新能源发展规模制订了严格的高标准,即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代表的可再生新能源,从2010—2020年这10年期间,要有近6倍的高速增长。
产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对人才供给产生了连锁效应。然而新能源人才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人才培养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培养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较低,真正熟悉和掌握新能源发电运行、管理、维修的人才较少,中、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我国从事新能源发电的技术骨干大多数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普遍缺少新能源方面的系统知识。据调查,现阶段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招聘对象也主要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传统电力企业职工,这些人员缺少新能源发电相关的理论知识及运行经验,很难满足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岗位需求。不仅技术人才缺失,同时新能源领域相关的金融、商务以及工程管理人员也非常匮乏。
煤电的低碳化与绿色开发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能源剩余可采总储量中原煤占58.8%,这将决定煤炭消费在未来10年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流。推进煤电绿色开发,大力推行低碳化、洁净化煤电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绿色电力的又一主要措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未来将加快现有机组节能减排改造,因地制宜改造、关停淘汰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因此,研发及应用适应新发展需求的高新洁净煤技术,减少能源浪费及碳排放量,是优化煤电产业的重点。从而可见,未来对研发、应用世界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助推低碳发展方面的人才的需求将逐步上升,同时对现有发电技术的清洁化改造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也将增大。如与减少环境污染物及CO2排放的相关技术、提升能源转换与利用率相关的技术等,都将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
另外,由于我国东部和中部煤电布局过多,而我国煤炭生产又集中在西部,大量西煤东运,造成我国公路、铁路运输压力的增大。因此煤电一体化开发也成为未来发展重点。同样水力、风能、太阳能等大型清洁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西北,而电力需求则集中在东中部发达地区,约占全国需求总量的3/4左右。以上现象使得有效的电力长途输送成为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必须提升的一个方向,对电网发展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十二五”规划中还将加快发展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推进绿色电力发展的战略重点,这些都将需要大量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包括能够熟悉和掌握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各个环节,可以熟练地对各种装置、设备进行监、检测以及维护等操控,对智能电网产生的市场信息、电网信息、用户信息与宽带通信等多源信息流能够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等。目前能够适应发展需求的相关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培养绿色电力专业人才需数力并发
解决绿色电力人才培养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部分高校和企业能解决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做好发电行业新领域、新技术的人才培养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培养模式,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绿色电力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快速成长通道尤为关键。
加强院校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
高校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当承担起为发展绿色电力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重任。
(1)完善原有的一些电力技术与工程相关专业的教研内容以及课程体系设置,以适应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如围绕电力工业的各相关环节,增加特/超高压输变电技术、新型清洁煤电技术、节能节电技术、智能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以及电力信息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研比重。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充实和丰富电力节能、环保教育内容,培养具有节能减排专门知识和研发能力的人才。围绕我国电力行业的绿色战略需求,培养优势领域专业人才,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科技竞赛,加强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判断,有效参与处理节能减排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全面掌握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高校要加强同国内、国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广泛进行教学、研究、学科建设、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积极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把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2)加强新能源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尽管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34所大学经审批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但无论从培养规模和水平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发电行业的需求,有一定机械、动力、电力学科基础的高校,特别是电力相关院校应当重点推动新能源学科的建设,扩大新能源专业招生规模,指导和推动新能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以及实验实训等教学建设和改革,并与相关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新能源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新能源行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对新能源教材调研发现,新能源相关专业的教材仅有40—50种,种类较少,而且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其中很多新能源教材只是科普性介绍,专业深度根本达不到教材的水平,缺乏实用价值。国家应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及机构编写实用、成系统的新能源教材。
(3)创建并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新专业。如:能源规划与管理专业,该类毕业生可成为电力公司的能源管理师,对企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做出估计,帮助制定减排计划,依据燃料的种类(如煤,天然气等)核算发电能力和产量;能源财会与金融专业,培养专长碳约束、碳税制、碳交易和碳金融的人才,当前发改委正在研究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或在电力等行业试行碳交易制度,电力企业无疑将需要能熟悉和操作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创新型低碳金融衍生品的人才。
积极开展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大力开展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快速提高现有人员专业水平及培养企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由于企业从业人员对所从事的技术工作已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自己在工作中专业知识不足及知识的需求目标有更清醒的认识,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理论知识或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其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联合相关高校及培训机构增强继续教育师资及培训基地的建设,并且要建立职工继续教育的鼓励机制,提高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1)丰富培训形式与内容。节能减排对于大多行业来讲都是新接触的领域,知识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对于电力节能减排技术的在职培训来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授课模式,更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传播技术、智能仿真等新技术,开发适应现代化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多种培训模式,让培训更生动,更易让员工接受和掌握。同时辅助开设各种专题培训班、专业技术讲座,以团队共学互动的模式,通过可上积极深入的交流探讨,课下各种竞赛、奖励的方式促进员工提升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同时,还可充分利用电力行业和电力企业自身的内部网络,开展国际电力专业技术合作及培训,运用国外职业培训常用的“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方法,一方面开阔员工视野,同时还可更有效地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水平。
(2)加快绿色电力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电力绿色发展来讲,无论是节能减排专业人才或者系能源发电专业人才都属于应用型技术人员。而目前相应教育体系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得这些从业人员大多从其他领域转行过来的,对发电设备的熟悉程度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工作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发展造成很大阻碍。为了使员工能更好地熟悉相关设备的性能,培养综合技能,形成系统性的新能源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事故处理等知识技能体系,岗前技术实训很有必要。据调研,目前我国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找不到能让员工进行技术实训的基地,而且大部分实训基地满足不了企业技术实训要求,因此新能源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9月6日,华电国际在其网站挂出《华电国际关联交易公告》,称将与其控股股东华电集团、贵州水电和华电工程共同投资2亿元组建新能源公司。
业内人士称,华电国际的这一举措,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应对国家新能源的配额制,另一方面,华电集团也在积极的为自己的未来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组建新能源公司
9月6日,华电国际的关联交易公告称,按照出资比例,中国华电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1%,华电国际将占20%权益,华电能源持有12%的权益。三年内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可增至15亿元。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公司将主要从事新能源项目(含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小水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电力生产与销售,新能源应用技术开发和咨询等。
在此之前的8月28日,华电集团的首个新能源委托运营项目――华电运营新疆小草湖分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正式挂牌。小草湖风电项目位于素有“风库”之称的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华电规划建设两个风电厂,总装机200万瓦。
按照新能源公司组建方案及发展规划,自协议日起3年内,华电集团将把在浙江、湖北、内蒙、新疆等地区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等项目注入新能源公司。
新能源一般来说有一定的地域限制,电力企业在开发之前首先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允许,并签订相应的合同。为此,“新能源的开发具有在地域上的排他性,华电组建新能源公司有利于它对地区资源的圈占。”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电力行业专家岳三峰说。
政策风向标
“华电集团运营新能源项目及其组建新能源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国家的新能源配额制。”岳三峰说。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到2010年,装机容量在500万千瓦的电力企业其新能源装机容量必须达到5%以上。
“目前国家支持新能源开发的利好政策出台越来越快了,各大电力企业都是赶在更大的利好政策出来之前完成对新能源的布局。”岳三峰说,“一旦有更大的利好政策传来,这些企业都不至于措手不及”。
9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规划》中称国家将在未来15年投资2万亿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17亿千瓦提高到1.9亿千瓦,并在2020年扩展至3亿千瓦。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除此之外,《规划》要求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到2010年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目前由于技术和设备等的原因,新能源开发的造价高,资金回收周期长,但像华电这样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更在乎的是规模”,岳三峰分析说,“而且随着国家的政策导向,新能源开发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1 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不规范发展
国家尚未建立认证和强制性检测制度,光伏发电、风电设备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是产业发展不规范的主要表现。由于政府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进入门槛较低。使得许多企业一哄而上,都想进入新能源领域。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带来了新能源领域的恶性竞争。许多企业通过压低价格竞争,这样容易导致部分商品质量不合格。
1.2 技术基础薄弱
因为我国的新能源科研力量没有创新的平台去研发新的技术,许多企业的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开发能力还不如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专业技术公司。所以现如今我国还没有掌握新能源的核心技术,技术的后劲无法提上来,许多设备的关键部件还要依靠进口。
1.3 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容易导致电网建设与新能源发展不协调、不能对电网企业强制性的监管和要求等问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直接导致新能源发电设备严重的闲置。
2 现如今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1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推动涡轮形成动力,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风能的能源利用率很高,同时发电过程没有污染,是一种理想的发电方式,但是另一方面风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直接关系,不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有着时间的空间的局限性。我国的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有丰富的风力资源,所以可以在这些地点设立大型的风力发电厂,然后再将电能并入电网实现能源的传递。
2.2 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很多人忽视它的重要作用,有专家统计我国全国的生物质能发电水平可以与三峡工程相比较,生物质能是利用利用生活垃圾和废物。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产生沼气,利用沼气发电,沼气不仅能作为发电材料,同时也可以作为生活燃气,直接用于做饭,或者将其加工为汽车使用的能源。生物质能发展仅在初级阶段效果就已经十分明显,所以在未来的能源发展这是一项可以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2.3 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技术是世界科学家都在重点研究的项目,太阳能发电只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利用太阳能的热效应,加热水资源,然后利用蒸汽推动涡轮发电。这种设备建设简单,利于建设和施工,但是能源利用率较低,占据大量的土地。另一种是利用单晶片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将太阳辐射作为能量收集的一种方式。但是这项设备的造价过高,不利于大面积建设。
2.4 核能发电
我国核电工程发展较早,但是核电具有一定文献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的危害历历在目,但是核能是人类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我国发展核能时,一直都从核能的安全性出发,对核电站的选址慎之又慎,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我国的核电技术较为成熟,能够避免核事故,因此仅在2015年就通过了8处核电站的建设工作,我国核电数量(包括在建)达到49处,核电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我国能源的需要,也彰显了我国在核电技术上成熟的科技。
另一方面我国长在利用核聚变技术,掀起新的技术革命,如果实验成果,那么时间将在具有能源危机,为了这一目标,我国科学家努力科研,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世界最领先的地位,阶段技术不断的突破,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获悉,该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又获重大实验成果,其辅助加热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统(NBI)在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100秒长脉冲氢中性束引出,初步验证了系统的长脉冲运行能力。
2.5 水利发电
根据第五次全国水能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水能总蕴藏量很大,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可以建成于三峡同等规模的16座水电站,我国的水力发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6 地热发电
地热来源于其内部包含巨大的能量,地热蕴含的能量与全球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传统能源相比要高出数十倍。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所以我国的地热能发展较为迅速,适宜建设电站的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藏一带。人们主要利用蒸汽法、水气分离法、减压扩容法、低沸点工质法,将地球内部释放到地表的热量转换成电能。
3 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3.1 统筹规划,实现科学合理布局
产能过剩是我国新能源发展较为严重的现象。因此国家应进行统筹规划,明确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和阶段性任务,及时调研和评估新能源资源,在新能源产业能够有计划、有目标的发展。
3.2 加强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新能源的发展要注重技术研发工作。为了能够支持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以及规模化生产,要确保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国家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出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创新出适合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新技术。
3.3 制定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与制度
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与制度是提供新能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保障。为了解决新能源产业投资成本高的问题,要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制度,并且与税收减免和信贷优惠等手段共同实施。完善投资融资制度,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投融到发展新能源产业中,并且硬性要求电网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使用新能源,实现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