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25: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医学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长久以来,痛经都是困扰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病症,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这一病症在女性群体当中变得更加普遍。症状较轻的感觉下腹坠涨,影响简单的日常活动,如:长时间站立、跑步等等。较为严重的患者会感觉下腹持续性痉挛,更甚者伴有恶心干呕的症状,只能卧床静养甚至卧床都无法减轻症状。这些症状之外,多数患者还会受到月经不调的症状困扰,经期时间、经期排量等不呈现正常的规律性,时常会让痛经症状随之加剧。
我们常说“西医治标”,而且见效快。这种说法放在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上来说就不完全准确了。西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主要指在症状出现时及时服用止痛药,但是因为体质差异,服用药物后的效用也差强人意,而且会伴随副作用。物理治疗即通过手术疏导被堵塞的血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切复发率较高。这两种方法只能对痛经现象进行暂时的缓解,并不能根治。对于月经不调的疗效也是如此。
而中医则讲究“标本兼治”,既要见到疗效也要从根本的病灶上进行调理改善从而让患者完全脱离病症的困扰。中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有药理治疗、物理治疗及护理治疗三种。在中医上将痛经的症状细化为四大类: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和气血虚弱。针对不同的痛经及月经不调类型,再结合患者的体质订制中药药方,让患者在经期前后,或按月周期性的服用几个疗程,从根本的体质上去改善和根治痛经的及月经不调的症状。中医的物理治疗主要是对轻微痛经症状加以缓解的治疗手段。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受寒或体寒所致,因此主要的物理治疗手段就是对坠涨及痉挛的区域进行热敷。短暂缓解疼痛的症状。再有就是护理治疗,通过中医学中个独特的护理疗法针对病灶处进行护理,短期内就可以感受到护理疗效,长期还可以辅助药理治疗根治病灶。
由此可见,想要彻底的摆脱痛经及月经不调的症状困扰,选择中医比西医更具有优势。
2 中医学护理的女性痛经与月经不调临床护理方式种类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中医资料痛经和月经不调主要分为药理、物理和护理三种方式。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中医学护理在痛经与月经不调的临床上的护理方式。
(1)推拿按摩。中医中常说“通则不痛,通则不痛”。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子宫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中发生了阻塞造成的。推拿按摩护理主要是借助推拿的手法,用外力帮助患者在病灶处加速血液的流通,短时间内环节痛经的症状。这种护理方式见效快,结合穴位推拿还可以对月经不调的症状进行缓解。现在比较流行推拿与药物精油结合的方式对女性子宫及卵巢进行护理,不但能缓解治疗女性痛经及月经不调,还可以帮助女性排毒养颜。
(2)穴位护理。所谓的穴位护理就是与物理疗法相结合,通过针灸、艾灸和局部的穴位拔罐护理方式来治疗痛经与月经不调的症状。针灸主要借助的物理器材为中医的银针,在相应穴位进行点刺加速血液流通。艾灸与针灸原理类似,借助点燃的艾藤悬于相应穴位的上方进行热灸来加速血液的流通。拔罐又分为火罐和气罐两种。火罐属于较为传统的拔罐方式,利用明火将罐体内的空气燃尽,借助气压将罐体固定在穴位上,主要的力道控制通过烤罐的时间和罐体的大小来控制。气罐则是通过抽取罐体内空气的方式,借助气压差将罐体固定在穴位上,气罐通过抽取空气的多少来控制力度,整个过程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都更高属于现在较为推崇的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治疗方法和护理方式都是依据病患的个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让疗法与病症更具有针对性。
3 中医学护理对女性痛经与月经不调的治疗效用
我们通过与西医的对比和护理方法上对中医护理学在痛经及月经不调的临床优势和方式上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接下来就结合几个具体的临床病例来实际检验一下它的治疗效果。
患者一:何某,学生,20岁。长期患有痛经症状,主要症状为经前乳房胀痛,经期经行不畅,常伴有血块,小腹持续性疼痛难忍,偶尔还伴有呕吐症状。经期前和经期中心烦气躁。长期服用止痛药物,产生了抗药性。此次经期因情绪激动产生晕厥现象,初步诊断该病患的痛经类型为气滞血瘀型,应通过理气活血的方式来祛瘀止痛。主要采用针灸护理取血海、太冲、合谷、三阴交、阿是穴进行针灸,配合中药调理。三个经期后症状有效减轻。
患者二:张某,未婚,25岁。经期前在冷水池游泳后食用冰淇淋。近期第一天手脚冰凉、下腹剧痛、头晕呕吐的症状严重。急症初判为寒凝血瘀,应尽快温经暖宫、祛寒止痛。因为患者不愿接受针灸,采用温和艾灸额方式,取关元、地机、三阴交、阿是、终极穴,经处理症状明显减轻,结合患者体质,配合服用乌鸡白凤丸和羊汤。第二次经期复诊后症状已完全消失。
痛经及月经不调因为个人体质,环境因素的不同,造成病因的复杂性。西医治疗虽然短时见效但副作用大、疗效维持时间短的现状无法再短期内得到改善。而中医护理结合中药治疗的方式温和、疗效长期显著而且结合病患体质和病因特点对症下药。治疗效果更好也更安全,值得患者更多的选择。
1.1拓宽医学视野,更利于疾病认识
西医学与中医学分属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治疗方法与医学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中、西医学所面对的对象与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引入中医护理理论,将中西医优点相结合,可有效拓宽医学学生知识面,养成中西医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如胆结石、肠梗阻等病症的治疗措施讲解时,可在西医学病理讲解的前提下,引用中医里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的医学理论进行解释。又如肿瘤治疗措施讲解中,可强调中医的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西医中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2中西医优势结合,更利于患者护理
在现代护理学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主要内容,外科护理教学中,将中医护理理论引入护理程序当中,让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更好地结合渗透,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国中医里的四诊合参,可融入现代护理的评估环节,运用健康评估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资料,并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获取患者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患问题。在护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例如,乳痈可应用大剂量的炒麦芽水进行煎服,也可运用芒硝进行局部外敷,以终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为了促进患者外科腹部术之后,恢复肠蠕动,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外,还可用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2中医护理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做好中医护理理论与外科护理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当中,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具体的预先安排,教师只有充分认真准备,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教学中,应仔细剖析每章节内容,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及重难点等,将中医护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并尽量用最准确文字进行层次归纳整理,从生理解剖至健康教育、由浅入深、从理论至实践,逐层展开,让有关的中、西医理论点充分展示,并且条理清楚。
2.2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贯穿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评估是项连续系统的资料记录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西医学中的交谈法、观察法与护理检查等和中医护理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对外科护理学中的各章节进行护理评估,让护理资料收集更为客观全面。同时,可用中医学里的护理知识对外科护理进行内容补充,尤其是中医里的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观念,可与现代护理观念相融合,便于护理诊断的确定。在护理计划当中,可把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有效融入到护理计划中,其实中医西医的护理诊断排序原则大致相同,都是根据首中次优来设置先后顺序,把中医的急护其标,缓护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有效融入外科护理讲解中,对于患者现存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进行启发,采用中西医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护理措施进行充实。同时,依据外科疾病特征,将中医特色和现代护理理论的优势进行结合,如饮食调护中,可突出辨证膳食护理,尽量做到药食相辅,病食相宜,以提升疗效。
2.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中医护理理论
在《外科护理学》的护理教学中,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护理认识起引导作用,教师可将中医里的整体观念与人本思想贯穿到外科护理工作中,将传统中医护理理念与外科护理理论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护理知识,教学中,也可原文引用,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学习的兴趣,如说明饮食护理方面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中医著作《素问•热论》中的原句进行说明。又如讲解脑卒中的护理知识时,可运用典型病例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病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当中,能使学生的总结、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医护理理论
外科护理学的见习与课堂教授大致是同步开展的,我校的见习医院师资力量是较为雄厚的,也是经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过教学评估的,其临床实践也更为规范,在各科室当中,均有教学秘书、专职教师来带教,学校教师依据见习疾病特征与护理原则,对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合理贯穿中医护理方面的理论,如乳痈疾病,学生对病患实施评估、健康教育及查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指导,尤其是中医里的四诊八纲理论,教师要适当给予启发,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病情的辨证护理,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至临床实践当中,以强化学生的护理知识,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给毕业生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毕业实习时,也强化中医护理方面的知识,为外科护理教学提供中医护理时间方面的可能,当学生在西医医院进行实习时,可侧重外科疾病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参与重症、急病患者的监测工作,积极参与腹腔引流管及胸腔闭引流管等管道护理工作。当在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时,要突出中医方面的护理特点,如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用水针治疗法,这比镇痛剂注射效果好;对于肩周炎患者,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法,让中医护理法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实践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用中医理论思维书写份外科护理病历,以巩固学生的护理知识。
3结语
(海南省卫生学校,海南 海口 570311)
【摘要】中医护理学属于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样也是最能体现出中医护理特色的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中职院校并不重视中医护理的教学,而随着该科目纳入到护士资格考试中来,人们便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医护理的有效教学,此时我们不得不面临诸多问题(如:中职生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中医学的抽象难懂等),进而严重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的有效开展。为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改进并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能够通过上述措施来有效提高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院校;中医护理学;有效教学
随着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的不断交融,使得西医临床护理知识与技术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传统中医护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医护理不得不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境界。为了能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顺应时代需求,促进我国中医护理教学事业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我们需要积极的应对、摒弃不足、发挥优势,寻找中医护理教学新模式[1]。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自2010年国家护士资格考试把中医护理也纳入到考试中来,这使得很多的中职院校开始重视中医护理教学,因此如何在西医为主的院校开展中医护理的有效教学,更好的指导护士资格考试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中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学来说,其不仅担负着传承并发展我国中医护理文化,同时还要紧跟现代临床实践需求的步伐,不断创新中医护理的有效教学新模式,以此来有效拓展中医护理教学的发展空间。
1 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我国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来说,中医护理学属于一门职业性的技能课程。对于中医护理,其主要是以五行、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这样便会给学生造成中医护理学晦涩难懂、荒诞奇怪的感觉,因而对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或者是产生了消极兴趣[2]。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我们需要从现代医学教学的角度来定位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学的激情与兴趣。
1.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运用活动的情景或者是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真实、最合理的情景更加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医护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学习中医护理学的积极性是学好中医护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需特别注重在学习中医护理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尽可能的挖掘教材中趣味性的因素,借助中职院校学生的好奇、好胜、求知欲强、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适当的融入部分的情景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3]。曾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上课后15分钟后其注意力便会下降,如此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临床病例、医学趣话等课外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在融洽的氛围中巩固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1.2 引入竞争机制于教学中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异常强烈,因而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正确抓住时机,将灵活多样的竞争机制融入中医护理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可以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兴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讲到中医针灸护理时,我设计出“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针灸模型、画穴位图等活动以便更好的在活动中加强记忆;在活动课上还可以开展讲解关于中医针灸的传奇病例故事等形式。竞争机制的引入无疑是教学模式一大进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平时不爱好学习而喜欢活动的学生能在活动中将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至此,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成果的同时,进一步自然调动了学习中医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加强了学习的自信心[4]。
2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护理学也不例外,也在不停地向前推进。这就使得医学的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因此,护理教学,尤其是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使中医护理教学成功地进行改革,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1 PBL教学法
PBL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问题作为基础,并且在教师的全程指导把握下,通过现代如教材、图书馆、多媒体、电脑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形成的学生自学的模式,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以此来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长期学习记忆的形成。
通过采取PBL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病患的时候,能够根据病患各种各样的需求给予病患最优质、最恰当的专业中医护理;在发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及时的治疗[5]。PBL模式其实就是以实用性知识传授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面对各种病患所需的必要的中医护理知识、相关医学知识以及沟通、医护协作等人文知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进而能够逐渐形成学生的团队学习精神以及协作能力,这对于一个合格的临床护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2 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中医护理教学中采取角色扮演法,其实就是希望能够为学生营造某一种实际护理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去扮演某一个角色进行现场表演,而其余的学生观察表演同学的中医护理行为。
例如在培养学生综合护理能力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选案例场景、编写表演脚本、准备必要道具以及分配各自角色(患者、家属、医生以及护士等角色),在其准备完成后便可开始根据其事先设计的情境对患者实施标准化、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操作表演以及中医护理效果评估。通过这种角色的扮演游戏,其不仅能够充分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还将中医护理技巧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另外通过团队的协作完成表演,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表演以“移情”的方式让学生切身去体会患者的感受,使其能够更加地关爱患者,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护理的综合素质之目的[6]。
3 突出中医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医护理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因而在这段长时间的护理实践中,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辩证施护方法以及独具中医特色的护理操作的技巧,尤其是在民间,中医护理技术都有广泛的传播。
在我国中医的临床护理中有很多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的技法技巧,其除了一般我们常见的针灸、药物治疗以外,还有如:刮痧、推拿、熏洗、敷贴、拔罐等中医临床护理技法,另外还有如:敷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贴药法、坐药法以及融入现代科技的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及中药离子导入法等给药方法。因而,中医护理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而且其操作方便、器具简单、见效迅速等优势,这些都是西医护理无法比拟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学中,我们需要在课程标准基础上,根据实践需要来调整“理”与“实”分配比例,增加学生护理实践的时间,这样使得有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或时间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对中医护理技能的反复练习,不断的巩固自己的护理技能,同时还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进而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7]。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学中,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面对新的中医临床护理教学要求,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从根本做起,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学生的学要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基石,通过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提升中医护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2010国家在护士资格考试中把中医护理也作为考试内容后,使得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提高中医护理课堂效率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在丰富学生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同时,还有效推广了中医临床护理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世钰.中医护理教育改革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89.
[2]崔宇红.中医护理教学方法初探[J].中医教育,2006(05):51-52.
[3]酉金香,黄李双.浅谈中医护理本科临床教学改革[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7):2585-2586.
[4]陈自强,孙梯业,朱锡光,等.临床课教学改革与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7(2):114-116.
[5]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45-46.
[6]钱万荣.浅谈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74-75.
关键词 中医;护理;高职;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093-1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实施的大众化战略,近些年来,各地高等职业院校应运而生,高职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从学科教育而言,高职院校的中医学与整体护理在理论和实践中日益融合,中医护理学成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转型为高职院校之前,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对象一直是中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这些学生均从初中毕业入学;自把高中生纳入招生对象后,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对象、教材和课程标准均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应适应学院发展的需要,转换故有中医护理学教学观念,将中医理论技术同现代整体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有专业特色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1 与现代护理相结合,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三年制高职护生经历过高中三年的文化基础教育,相对以往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古文化基础,且年龄相对成熟,因此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理解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酌情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1.1 整体观念贯穿护理过程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无论从诊断、治疗、护理、养生、保健,均起着指导作用,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病因学说都是这种整体观的直接体现。整体护理的基本观念是病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患者局部变化可以反映其整体功能状态,与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精神调摄、情志变化、劳逸节制、意外伤害等致病因素密切相关。只治病不治人只会从疾病出发而没有从完整意义上的人出发,不能达到护理的最终目的,因而患者依然不能摆脱疾病和致病因素的困扰。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护理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全方位、全身心、系统化的为患者服务的过程。
1.2 辨证施护彰显护理个性化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第二特色,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病”与“证”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差别,具体到某一个病人要综合认识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针对其个体特点予以治疗、护理,所以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学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根据患者的起居劳作、药性饮食凉热、情志相胜、兴趣爱好、运动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提供多方式的护理指导和服务,做到护理因证而异、因人而异。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就是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医学,其理论体系来源于源源不断的生活实践和临床观察。正是在几千年的生活体验、医疗实践过程中,中医学才发展成至今为世界瞩目的独特医学理论。整体护理的宗旨是让病人受益,为患者服务,护理工作者只有直接服务于病人,更好地与病人沟通交流,得到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为治疗、护理及时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在三年制护生教学过程中,以此理念为宗旨,从教学到实践均积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1 结合案例教学,从课堂上联系实际
中医护理学通过与实践相联系,才能够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教学是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讲述肝脏时,可以把身边肝郁不疏的学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从症状到体征一一介绍给学生,也可以联系生活现象,加深学生对肝脏的理解。在讲述望闻问切的观察方法时,还可以让学生彼此观察体会舌苔、脉象等,从而使理论知识形象化。
2.2 结合见习带教,注重临床实践
在三年制护生教学中,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在校期间可安排到附属医院临床见习。通过见习,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患者的疾苦,护理工作的重要、艰辛和医护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及使命,从而建立护理工作落实于生活的服务意识,养成善于理性观察的职业素质,培养尊重患者、关心爱护患者的职业道德。
3 适应社会需求,强调养生保健
中医学素来注重养生、预防和保健,注重对人体正气的培护,即增强人体自身的防御抗病能力。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更加关注怎样才能吃得更健康、生活的更健康。因此中医养生保健成为时下大众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选择地介绍摄生调养方法,以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将来择业提供思路。
4 掌握一定护理技能
[关键词]中医内科护理学;教学;问题;对策
1 问题分析
11 内容局限,方法单一 中医内科护理学教材 包括37个病证,涉及的知识面局限性很大,不能将临床病证复杂表现及各种行之有效的医护方法都加以叙述,而教学多采用灌输性讲授教学法, 形式单一,且不能结合临床实践将理论深化,使学生觉得课本的理论与实际较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造成学生临床思维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常常出现高分低能的局面。
12 教材编写混乱,课程安排欠妥 目前,《中医内科护理学》课程使用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将现代护理学的护理程序理论结合到中医护理理论之中,对于中西医内科护理学理论的互相结合作了大胆探索与尝试,值得肯定,但尚有不足之处。如教材并没有将护理程序恰当地渗透到中医护理理论中去,使得中医辨证施护的思想不能完整地体现,教师在讲授时不知按照那一种理论的思维方式去讲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临床课程,涉及中西医基础、临床诸多学科,而目前课程安排(在二年级)与这些课程同步,甚至滞后,导致学生理解程度相对较差,难以掌握教学内容。加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隔时间较长。因而学生到了医院后出现了难以适应临床工作的局面。
2 对策研究
21 扩展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了解中医学发展史,以及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护技术,继承传统医学文化和中医护理理论的思维方式;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知名专家治疗、护理经验,还应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现代中医临床护理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22 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①用提问方式启发学习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采用一些提问,提问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②以多媒体方式做到形象直观、生动。③采用病例导入培养学生能力:病例导入式教学(case base study,CBS)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已作为常规教学法。
23 突出辨证施护,理论结合实际 中医讲究辨证施护,而现代护理按照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进行。教材的编写应将现代护理程序的引入放在疾病的每一个证型中,更好地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的思想,达到中西护理理论完美的结合。另外,应根据教学的要求建议学校有关部门适当调整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应与临床教学穿行,尽可能让学生较多地接触临床。
24 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应用
241 课前准备 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选择典型的病例。课前一周把病例资料和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得出可能答案。
242 课堂教学 首先可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并提出问题。然后分小组进行。学生为主体,模拟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处理患者的程序,抓住病例呈现出关键问题,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此过程是CBS教学法的主要环节。
243 归纳总结 教师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亮点与不足,分析病例的要点与难点,推断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244 应用效果 我校护理专业本科二年级共有12个教学班,《中医内科护理学》部分章节教学采用CBS教学法。95%以上学生表示该教学法实施过程锻炼了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获取资料信息和逻辑思维能力等,个人综合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对CBS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形式乐于接受。
总之,《中医内科护理学》教学要适应教学目标的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求科学的教学模式、合理调整课程设置等具体措施是教好《中医内科护理学》、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桂华内科护理学(上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中医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急起少尿或无尿,继而多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中尿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低血压是透析中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0%左右,多出现在透析治疗的中、后期。重者脸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降至75/40mmHg甚至更低,严重者意识丧失等。属中医"厥脱证"范畴,是危急病证。笔者有针对性实施中医整体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汉川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超过干体重6%,透析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12次/年的患者18例为样本。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4~81岁,平均(56.18±12.50)岁。随机分常规组和观察组各9例;其中常规组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4~73岁,平均(54.80±11.50)岁;观察组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4~81岁,平均(59.80±11.20)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材料与方法 均采用金宝AK96透析机,聚砜膜面积1.5m2,透析2.5次/w、4h/次。血流量250~3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液钠离子浓度138mmol/L,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5mmol/L。常规组按常规透析模式进行透析,发生低血压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立即采取头低平卧位,降低透析液温度至36℃,减慢血流量,暂停超滤。输入生理盐水100~200ml,非糖尿病患者可给予高糖40ml注入,糖尿病患者可给予高钠注入等措施使症状缓解。观察组予以常规组相同的综合治疗,同时术者用拇指指腹或指尖点揉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促进患者元气的恢复。含服人参片。分别观察1、2、3个月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次数和频率。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统计软件。数据描述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
2结果
见表1,通过3个月观察,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组(P
3中医护理
3.1透析过程出现低血压发生原因主要有 ①有效血容量的减少;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③干体重设置不准确;④透析液钠浓度和透析液温度;⑤降压药的应用;⑥透析过程中进餐;辨病辩证分析属于祖国医学"厥证"的范畴,认为其病变所属的脏腑主要在心、肝而涉及脾、肾,病机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笔者在多次临床实践中发现,厥证前兆或厥证的急性发生多数是在给尿毒症的患者血液透析中设置超滤量值偏大时出现,按照中医厥证的病因分析,笔者考虑为脱水量大,气随液耗,阳随阴消,神明失主而致厥。
3.2施护
3.2.1临证施护 患者发生低血压时,立即采取头低平卧位,降低透析液温度至36℃,停止超滤,减慢血流量,调钠曲线,一般在142mmol/L以上,高糖40 ml或浓氯化钠注射液10~30 ml静脉注射或输人生理盐水100 ml;并配合针灸或穴位按摩,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等)。口含人参片:人参对不正常的血压具有调节作用,人参皂苷对心脏血液动力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心肌供氧。
3.2.2饮食调护。尿毒症患者出现厥证多为气厥虚证,但其病情多复杂,虚实相间,水瘀互结。虚:气虚血少者,多食补气补血之品,如泥鳅、鸡蛋、牛奶、瘦肉、甲鱼等。实;水瘀互结者:多食利水,活血食物,如山楂、葛根、荷叶、黑木耳、山楂。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食生冷、辛辣、肥腻之品,宜低盐甚则无盐。饮食调护要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3.2.3情志护理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情志变化可以影响人体脏腑变化。患者曾多次发生低血压,难免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多与患者交流,劝说疏导,缓解紧张情绪,保持情志舒畅。
3.2.4生活起居护理 指导患者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透析室安静,整洁。气虚血少者,多温而润,室内凉爽,温湿度适宜;淤血内阻者,应安置向阳温暖病床,局部注意保暖。
3.2.5药物治疗 透析患者低血压急性发作时,可按医嘱使用一些临床效果好的中药制剂如生脉、参附、高丽参注射液等,辅助正气;气虚血少者按医嘱口服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人参片等;瘀血内阻者口服玉米须茶、保肾康、桃红四物口服液等。
3.2.6治未病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方法:①减少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4~5%。②减少透析超滤量。③按照营养状况调整干体重。④在医生指导下透析前停服降压药或减量。⑤避免透析中进餐。⑥调整透析方案,可采用钠曲线或低温透析等方法。中医学讲究"标本缓急"。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低血压发作时立即给予西医的紧急治疗,同时配合中医治疗用拇指指腹或指尖点揉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能有效缩短低血压发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缓解期用无烟炙法上述穴位,可以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虽起效缓慢,但作用持久,提前治未病,可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还可以教患者一些简单的健身操,强身健体。
应用中医辨证施护,确立证型,根据不同证型,有针对性实施中医整体护理。将各种护理融入生活中,能有效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关键词】 中医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但从中也发现了中医护理课程的设置从课程设置内容到学时安排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在实践及研究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护理学中医护理课程的设置进行研究。
1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根据护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医护理课程设置在护理学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中只占总学时的0.5%。但由于我校是高等中医院校,在中医护理课程设置过少,不足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医护理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没有设置中医护理的临床课程,学生对中医临床疾病无法认识,更谈不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了。
调查中88.85%以上的学生反映:(1)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课程学时太少,不能系统了解中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相关知识,学时应增加;(2)30个学时全部为授课,没有实践教学课程及讨论,不利于学生对中医临床疾病感性认识的增加;(3)应在现有中医护理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中医护理临床专业必修课,让护理学专业学生都进行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必要的。此外,在调查中有89%以上的同学希望学习中医护理的实践操作,如针灸、推拿、按摩等基础性的中医学特色技能训练,更能突出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的特色,不仅能提高护理技能,更能在人才竞争中成为有特色的专业人才,更具有特色性和竞争力,更有效的培养全方位的护理专业人才。
我院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其他中医院校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1)中医护理基础课程开设仅2门,学时数过少;(2)没有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并且中医护理基础的实践操作课程不完全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课程不完美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作室和相应的教学指导;(3)没有设置中医临床护理课程,理论和实际难以结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脱节”的状况,在研究中我们认为由于没有开设中医临床护理课程,实习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尤其在中医院实习更感中医临床知识匮乏。还由于我院中医护理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没有足够多的中医护理教学资源,因此学生在中医护理方面知识相对薄弱。
从大环境下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因此国内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向护理教育水平发达国家学习,同时也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我们更需要正确树立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在正确护理教育观的指导下,综合教材、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等因素来逐步发展。
2 目前对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护理本科生的全能性较高,中医和西医的护理基础技能都应该扎实掌握的多功能性人才,因而,学习中医基础的积极越来越高,中医护理技能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疗效确切,简便易行、适应范围广的特点;也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并且,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希望能进一步得到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学习和训练后能运用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独立完整中医护理操作。我们确立了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能力的、符合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这对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方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中医基础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
增加《中医学基础》课程,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课程内容。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具备一定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学时数过少,不能系统深入学习以上课程内容,因此护理本科生中医护理基础相对薄弱,在临床应用能力也略显不足。
中医内科护理是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因此我们也把《中医内科护理学》课程探索式的设置为选修课。两年来,《中医内科护理学》共开设5个班级,选修人次400人之多,护理学专业学生占70%以上。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79.2%的学生认为开设中医内科护理学非常有必要,且77.7%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中医临床护理的认知度有一定提高,关键是学习了中医内科护理,具备从事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开设,弥补了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空白,对中医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3 对我院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体系的设想
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应与西医院校课程设置有共性,更应体现护理学专业特征及传统医学的特色。经过调研和分析,并结合本校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对中医课程的设置有这样的设想。
4 对目前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中医整体观念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医学整体护理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中增加中医护理课程的分量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针对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笔者有以下建议。表1 我院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体系注:学时数均为理论课+实践课
4.1 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积极推进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建立医、教、研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各类人才培养[1]。根据我校本专科培养方案原则及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必修课设置中,增加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临床见习课程,其中包含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护理基础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中医内科护理学》为基础,开设中医临床护理学科课程或中医临床病症护理,以及中医护理的基础技能操作,并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推拿护理。
4.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加大临床见习课程力度,增加临床见习机会。加强实验室建设,综合实验病房,既能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弥补因不能直接接触患者难以掌握中医临床护理要点的不足,也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训练条件。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提高,由被动接受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密切学校教育和临床教学之间的配合,改进教学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和发扬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的优势[3]。
4.3 增加中医临床课程 如将中医内科护理学或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设置成专业必修课,弥补学生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欠缺,且能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并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与此相关的选修课和基础技能课程,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弥补因课时不够不能接触患者,难以掌握护理要点的不足。
4.4 整合重复的课程或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如《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与《护理学基础》中护理文件的书写进行整合。在临床见习、技能操作过程中,应由理论授课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整体护理实施程序。
4.5 选择或编写合适教材 现使用的教材在内容及难度上均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因此应选择内容较好,编排合理的中医护理教材。若没有合适教材,可以召集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掌握全面,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按照统编教材的编写要求,结合专业特色、相关教学、临床经验、现代护理理念及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等内容,自行编写中医护理教材。
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的科学化设置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教学任务更高质量的完成,更有利于培养适合现代护理学科发展新趋势的、带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为祖国医学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新型护理本科人才。因此,我们应在今后的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5 讨论
我国护理学专业起步较晚,由其是本科护理学专业,在加快其发展速度的同时,又要考虑到教材、师资以及国内教育、医疗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科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基于对护理学深层次的理解,因遵循科学的课程设置规律,体现我院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同时也要符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强化专业意识、夯实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5]。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有良好的师资作保证,因此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护理专业师资的培养,让教师教给学生最准确、最丰富、最实用的护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我国中医教育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中医教育,2000,7(11):89-90.
2 雷炜.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26-1027,1037.
3 尤黎明,汪建平.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1-743.
医学科学的总体特征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中医“七情”是内因致病的因素,调整七情使之保持平衡,以维持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是中医临床医学一大特点和优势。
疾病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变化,但总的一点是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常情况下人体情志的表述是五脏功能的一种正常生理表现,七情与内脏的关系及致病的特点“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则更进一步指出不同的情志活动人体机能活动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当某些因素导致七情太过或不及时就会损坏脏腑 气机,即:“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通过望、问闻、切掌握病人情志变化,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情志护理,是中医辩证施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辩证施护
1.1 怒伤肝、怒气则上“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得上,积于肋下则伤肝,因而护理肝胆疾病患者要注意其气逆面赤,呕血,昏劂,烦躁郁怒,胁痛,纳差,头晕、目眩,及由此引起高血压脑中风等。本人在护理情志不舒,肝气郁滞的患者时遵照“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百病皆生于气”的古训,对患者态度和蔼、热情、使患者力求做到畅情志、舒气机、开散郁结之气、调整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治疗时更应精心操作减轻痛苦,协助解决治疗中的困难,稳定情绪如肝阳上亢、肺风内动、肝火上炎的病人,易怒、急躁、甚至无端争吵后头眩’时有昏厥、偏身麻木等,我们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情志变化,多与患者交心谈家事,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矛盾。本因病久不愈、焦虑、心烦易怒、又畏惧治疗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终止闷闷不乐。鼓励病人要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人的一生有健康的体魄,才是最珍贵的。“健康是金”必须情怀开畅,气机条件病才能痊愈,而并非药物所能全部收效,同时指导眼花、关心起居、告知其饮食宜忌。病人听从劝告,心情逐渐转佳,病情日趋好转。
1.2 喜伤心、喜则气缓 人体正常时喜能调和紧张情绪,使营卫通利,心气舒畅但过喜则伤心。“大喜则气散、神缓而不能藏”所以在护理心脏疾病患者时要注意失眠,笑兴休,心前区闷痛、二便遗泄、失神甚至狂乱等情况,当病人家庭周围有特大喜讯或噩耗传来时,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强烈刺激引起病情变化。如病人因胸痹住院半月听到自己的女儿出车祸,他受到刺激当即摔倒在地经紧张抢救仍无法挽回生命。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及交流方式,要根据病人的感觉以缓解家庭气氛及成员的和睦相处,创造温馨的环境,搞娱乐活动,使病人有一种身心满足感。
1.3 思伤脾、思则气结 过思可致胸腹痞闷,胃脘作痛,水食不能运化,不思饮食,肌肉渐消,临床上常见一些脑力劳动者常常思虑过度,劳心伤脾,导致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对这类病人的护理应采取以性胜情的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开导,使患者深知有健康的体魄,事业便有一半的成功,要克服过度思虑的习惯,保持坦荡的胸怀,工作之余到空旷、空气新鲜的地方,目视前方放松入静一刻钟,活动上肢、下肢,做自由操等,有舒、筋活络,利于强身健体的作用。
1.4 悲忧伤肺、悲则气消 临床上出现过悲则伤肺,使心肺郁结、上焦阻塞、致营气不利,心气虚则悲,悲则气下。因此在护理肺疾患者深知舒畅情志,转移其目标,采取喜能胜悲的方法,循循善诱,调神去疾。如一患者因其丈夫车祸丧生,使她痛不欲生,整日悲痛不止或痴呆郁闷,语无伦次,神魂颠倒,要有安静的环境,亲人、朋友陪伴相随,预防发生意外的同时与她做些活动,如游戏、交心谈话,俗话说“人死不能复活”,活着的人有事业,有家庭,有责任办好所面对的事情,所以要有信心和勇气,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能随他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她的情绪逐渐安稳,同时给予合理用药及饮食调养家庭环境的调适身体恢复健康。
1.5 惊恐伤肾 恐从内生、惊从外来,致气乱恐则气下,伤肾使精亏而致升降不调,肾气不固、“上不能奉养心,下不能输布气血”,使下焦胀满、胃痿、甚至猝死,每遇惊时遗泄,小便失禁等,因此护理中一定要注意语言平静,态度安然自若和蔼可亲,动作敏捷稳定,避免再次受到刺激,消除一切大惊卒恐的原因。惊恐以思法救治,如有病人夜寐时感有黑影跟随或有个黑手压在胸口,而气上不来,便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绝望。对这类患者首先鼓励他珍惜生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脏腑学说中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化生肾气,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慌乱失措,是谓惊则气下。劝其不必过于恐惧,遇事要冷静,消除杂念,消除迷信,心静神安,振奋精神,做一些与社会有益的事情,助人为乐,丰富文化精神生活,多搞一些集体活动,护士可做引导。
2 讨论
临床上情志致病,与病人个性、生活环境、婚姻状况、文化素养不同所产生的心理也不同,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疾病的特点,性格特点、精神状况、文化素养、需求方式、更要掌握病人心理特点,因人施护,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