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25: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础护理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出血护理;应急预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71-02
产后出血指产妇在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超出500ml,其发病率在分娩总数量中占3%左右,是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与健康。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救治的18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90例,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增加产前产中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对照组90例,常规药物治疗同观察组,其余没有应急预案,比较两组的满意度,观察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救治的18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患者的年龄在21-39岁,平均年龄为29.7±2.6岁;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39.5±0.4周。两组患者是随机抽取,所以年龄、孕周等方面资料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产前、产中、产后的应急预案:①产前:增强孕妇保健意识,对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妊娠期的高血压等高危孕妇,要告知其提前入院,在临产前做好急救用药、输液、备血等准备。②产中:第一产程助产士要密切观察产妇产程进展情况,让家属陪伴在产妇身边,避免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指导产妇正确的使用腹压,当胎肩娩出后给予产妇肌注缩宫素,增强其子宫收缩,控制出血量[2]。第三产程在胎盘没有剥离前,不要过早的牵拉脐带,或者是挤压、按摩子宫,当胎盘剥离的征象出现以后,及时协助其娩出,检查胎盘的完整性,如果胎盘娩出不完整时,要采用手取或刮宫的方法给予清理[3],产妇如果有产道损伤症状时,要及时给予缝合处理。③产后:第一,产妇在留置产房监护24小时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子宫收缩、会阴伤口等变化情况,对高危因素的产妇,要注意静脉通路的畅通,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第二,指导产妇在产后6小时内排空膀胱,避免因其而影响子宫的收缩。第三,向产妇讲解早期给予新生儿哺乳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并减少产后出血量,鼓励并协助产妇给新生儿哺乳。
1.2.3产后大出血的护理措施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产后大出血,抢救人员要立即到位,一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用留置针头,掌握好补液速度,避免过快过多而引发肺水肿,遵医嘱给予宫缩药,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注意保暖。及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维持氧气流量4-6L/min,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吸氧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吸氧效果,如面色、口唇、甲床等是否变得红润,呼吸是否平稳。用手按摩宫底,使子宫收缩,以促进子宫壁血窦的闭合。协助医师查明出血原因,及时止血。为患者取平卧位,必要时给予头低足高位,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在抢救过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协助医师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安慰患者,降低其紧张焦虑情绪,以取得其配合,协助抢救过程顺利进行。
1.3评价指标①产后出血评价标准:术后2小时内患者的出血量超过400ml或者术后24小时内患者出血量超过500ml。②测量方法:将产妇分娩后的辅料重量减分娩前的辅料重量,按血液的比重1ml=1.05g,计算其出血量[4]。③将院内自编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发放患者,由患者本人填写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调查表分五个项目: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采用T进行检验处理,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产后出血会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状,早期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应用应急预案与有效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更为程序化、规范化,救护分工比较明确,共同配合,保证抢救顺利进行,降低了产妇死亡率,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产后大出血护理的应急预案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并止血,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苏群.36例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03):217-218.
[2].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31):169-170.
[3]岑海燕.产后出血原30例因分析及临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9(05):19.
脑出血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治愈低的特点,而并发症往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肺部感染是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作者对我院56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进行总结,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内科共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156例,发生肺部感染56例,占35.9%.感染时间住院3~14天有41例,占73.2%,14~21天占15例。感染时间为3~21天,高峰为3~14天。其中意识障碍40例,肌力0~3级35例, 吞咽障碍34例,从观察结果看急性脑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高峰时间为3~14天,其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7岁,梗塞后血10例,脑血46例,
1.2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根据《医院感染学》制定的医院感染标准,56例均符合院内感染肺部感染,符合下列3项:1、出现咳嗽、咳痰、胸痛、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2、肺部闻及干湿罗音,呼吸音减弱或不同程度肺实变体征;3、体温升高大于或等于37.5℃,伴有白细胞大于或等于10×109/L;4、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5、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1.3 方法
对脑出血发生肺部感染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2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56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2周复发为2例,复发率为3.57%,治愈47例,治愈率为83.9%。
2.1 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
2.1.1 误吸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原因[1]。脑出血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颅神经损伤,可有吞咽障碍,反射减弱以及鼻饲等因素,以及脑出血往往有颅内压增高,患者频繁呕吐,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其正常反射由于中枢受损出现减弱或消失,易造成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
2.1.2 脑出血多为老年患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患,免疫功能低,机体抵抗力差,部分患者有肺部基础疾病,呼吸系统退化,肺部抵抗力较差,纤毛运动减弱,排痰困难,易于并发或加重肺部感染,在肺部基础疾病上并发肺部感染,更易出现呼吸衰竭。
2.1.3 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急性脑出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功能低下,痰液分泌物滞留气道内,造成气道阻塞,加之长期卧床,肺循环差导致肺部感染。
2.1.4 呼吸功能障碍,急性脑出血由于病情重,加之脑代偿能力低,短期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低,脑血流量减少,因脑缺血/缺氧而影响呼吸中枢,造成中枢性呼吸障碍,其正常反射由于中枢受损出现减弱或消失,而导致肺部感染。
2.1.5 侵入性护理操作
如吸痰、吸氧等,由于操作损伤鼻、咽部、气道等黏膜,加之脱水剂、抗菌素的使用,从而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脱水剂的使用,使机体脱水,呼吸道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粘稠度升高,不易咳出。抗菌素使用,改变患者的正常菌群结构,耐药菌株的出项,下呼吸道感染率增高。
2.1.6 营养供给障碍
脑出血患者,大多有意识障碍,不能进食,机体所需营养供给不足,机体处于负氮平衡 ,抵抗力下降,易于引起感染。
2.2 护理干预措施
2.2.1 一般护理
急性脑出血患者 宜采取头稍高侧卧位或半卧位,避免口腔的分泌物流入气道,备吸痰器于床旁,及时清除气道的呕吐物及分泌物,定期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减少误吸机会,注意吸痰器吸引管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定时翻身,防褥疮发生,每天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感染的机会。
2.2.2 加强口腔护理
误吸是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应做好口腔护理,减少误吸的机会,可定时清洗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留置胃管的患者进食时,必须抬高床头30至45度,注入流质0.5至1小时后平卧,并常规检查保证胃管位置适当,定期评价患者肠蠕动情况,当胃内容物潴留较多或腹部听诊听不见肠鸣音时停止鼻饲,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入气道。
2.2.3 呼吸道护理
吸氧可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定时翻身拍背,变换,注意操作要轻避免因搬动造成颅内再次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应鼓励咳嗽排痰及深呼吸,对痰液较多的不易咳出可用沐舒坦、2%碳酸氢钠进行气道雾。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的患者,呼吸道的清除及防御功能减弱,则气道内的分泌物和误吸入气道内的食物或异物不能及时清除咳出,所以护士必须定时观察,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及窒息。
2.2.4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食物鲜美、可口、清淡,多进食高纤维素、 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造成颅内压升高而引起脑再次血。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或使用轻泻剂。对昏迷、吞咽呛咳的患者应尽早插鼻饲管,采用间断鼻饲流质,避免过多、过快导致胃痉挛呕吐。
2.2.5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避免仪器的医源性污染,切实做好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吸痰器及各种管道的消毒管理工作。使用的湿化瓶及各种管道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2.2.6 积极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脑出血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高,加之住院时间长、医药费用高等问题,因此往往患者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尽早给于患者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尽可能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2.7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要考虑气道有阻塞的可能,早期使用抗菌素,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早期协助患者排痰,有利于患者康复。
3 讨论
脑出血有较高的死亡率及病残率,脑出血患者因有意识障碍、反射减弱,部分患者有明的显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出现呕心、呕吐等因素,均可误吸,增加肺部感染发生,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往往有肺部基础疾病、免役力低,也可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而肺部感染往往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因此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在脑出血患者中有重要地位。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口腔护理,鼓励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排除,减少误吸,可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对于昏迷患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粘膜。有颅内压升高,出现呕心、呕吐的患者,给予左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的食物,可减少误吸。护理中要注意操作轻,避免粗糙,因过于活动可加重血。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对于已有肺部感染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体温明显升高的患者,给予头部物理降温,减少脑部耗氧量,有利于减轻脑水肿的发生。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因并发肺部感染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心理护理; 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3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是临床常见急症,大量出血不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还对患者心理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特征,做好心理护理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本科对2008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6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了真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男52例,女11例,年龄23~82岁,平均55.6岁。入院时情况:呕血12例,黑便26例,呕血+黑便25例,伴休克41例。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8例,消化道溃疡出血17例,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消化道肿瘤6例。住院最长17 d,最短5 d,平均9.8 d。
1.2 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变化复杂,对疾病的转归不利。本组患者由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出血量的不同,对待自身疾病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
1.2.1 惊慌恐惧心理 消化道出血患者特别是初次出血者,看到自己大量呕血或便血,直接感官刺激极易产生恐惧心理,对疾病缺乏认识,担心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救治无望,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不安,多疑烦躁,情绪不稳,反复询问病情[1]。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的病情解释和心理疏导,要保持镇静不惊慌,以和平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去影响患者,及时清理呕吐物和排泄物,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有序,操作处置要稳、准、快[2],忙而不乱,创造轻松气氛,让患者放松紧张情绪,感到安全舒适。
1.2.2 忧郁沉闷心理 多见于中年男性或反复住院治疗及经济困难的患者,因住院失去经济来源,担心医疗费用,思想压力大,沉默抑郁,少言寡语,忧心忡忡[3]。对此护理人员应详细解释每天的治疗护理措施和计费清单,告知新农合或医保优惠办法、报销比例以及也可先治疗后交费,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同时告知不良情绪是疾病发生和加重的诱因,使患者保持舒畅愉悦情绪。
1.2.3 悲观失望心理 多见于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呕血或伴有肝硬化及肿瘤的患者,因其对所患疾病认识不足,感觉止血不明显,治疗效果差,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情绪低落沮丧,精神萎靡不振,悲观厌世[1]。为此护理人员要把患者急于了解的病情、检查结果、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预后、饮食等方面的内容告诉患者,使其对所患疾病有所认识和了解,通过症状改善事实让患者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保持乐观情绪,利于配合治疗。
1.2.4 焦虑依赖心理 多见于老年患者,既担心影响到子女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又希望多得到医生护士及家人的关心照顾,想让子女陪护在其身边[4]。对此护理人员要勤巡视病房,多接触多交谈,多与患者沟通,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要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同时让家属子女陪护在身边,精心照顾,做好安慰,使患者放松心情,安心治疗。
1.2.5 轻视乐观心理 多见于平素消化道病史不详或症状不明显、出血程度不重、并能及时得到控制的患者,自感平素体健,病情不重,治疗效果好,有盲目乐观的侥幸心理,不遵医嘱,不配合治疗,不按要求进食或过早活动或急于出院。为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饮食休息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嘱其禁烟酒及咖啡、浓茶,忌食刺激性、粗硬食物,忌暴饮暴食,帮患者建立科学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
2 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治愈43例,好转18例,死亡2例,治愈好转率达96.83%。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有利于增强诊疗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发病急,症状变化快,病情较危重,患者突然面对疾病威胁时,会产生生理、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变化,这些负性反应又会加重疾病的进程及病情,影响疾病的治疗[5]。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护患沟通、健康宣教,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在抢救治疗及护理康复过程中,患者就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的全过程,使病情恢复加快,病程缩短,延长了出血周期,减少了出血次数,取得满意效果。
3.2 富有同情心、加强护患沟通是关键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身心均受到打击和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富有同情心,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与隐私。对患者应态度热情、体贴,操作治疗应轻柔、精心,服务要周到、细致,沟通交流应耐心、温情,语言要和蔼、亲切,让患者全面了解所患疾病的轻重程度、治疗措施、预后转归、饮食宜忌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3.3 实施心理护理应及早、主动 患者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状,心理和情绪就会出现障碍及变化,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故护理人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心理分析,及时采取护理对策。而患者也希望在护患沟通中获得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以配合治疗,从护患沟通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6]。因此,应及早、主动地实施心理护理,用平稳宁静的心境和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患者。通过主动与患者沟通,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各种负性心理情绪,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7]。
总之,心理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对患者疾病的预后及康复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全程给予心理护理,通过主动与患者交流,分析判断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沟通、解惑、答疑、宽容、引导等方式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2):84-85.
[2] 杨淑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里护理[J].吉林医药,2010,31(28):5029.
[3] 管新兰,朱剑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法[J].中国民间疗法,2006,4(1):11.
[4] 禤玉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医学文选,2006,25(4):763.
[5] 赵丹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3.
[6] 王曙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2,17(9):684.
方法:对医院与2011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胃镜诊治,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采取胃镜诊治的方式,其总诊断率达到了96.6%,而在不诊断后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3%。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诊断治疗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在临床内科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7-01
在医院内科中,消化道出血是最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受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和诊断难的影响,其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治和有效护理的实施对其身体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医院与2011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为16-56岁,病程为3-38个月。同时这60例上消化道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上腹隐痛、恶心、反酸等,其中这些症状有相互交杂的情况。
1.2 方法。
1.2.1 诊治方法。所有患者在出血后的1-2天内实施急诊胃镜检查,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出血患者在实施胃镜检查的同时给予止血治疗。其诊治的实施首先补充血容量、输血等纠正休克,对疑有心、肺方面的疾病患者需要做心电图、肺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在这个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心电图有异常或原有心血管疾病系统的疾病者,需要对其实施心电监护,同时做好抢救药品方面的准备。同时胃镜常规检查术中所需要的药物和仪器都要在诊断实施前做好准备,在患者的病情有所稳定后在最快的时间内实施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的实施有技术熟练的胃镜医师来进行,在检查的过程中动作尽量轻柔,同时对患者的病情仔细的观察,明确好患者出血的部位、范围和性质,然后给予病理上的检查和实施有效的治疗。其镜下药物治疗的实施中,对病灶局部有出血和渗血等症状的给予20-100毫升含有0.08‰的正肾素盐水进行,并对患者的局部采用1000-2000U的凝虹酶喷洒,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造成的出血患者,在采取药物喷洒止血的方式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套扎和硬化治疗,硬化剂为1%的乙氧硬化醇。
1.2.2 护理方法。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一种消化疾病,其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的治疗方式,护理方案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心理护理的角度来将,其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并贯穿在整个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在心理护理的实施上,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画册的形式将患者病症的发病机制、机理和预防机制等做好说明,增强他们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了解,增加治疗的信心。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多和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及时的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的疑问,使患者在诊治的过程中有个良好的心态。上消化道患者的护理饮食是关键,从其病症出发,在饮食上要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做到定时、定量而又定质。为了防止便秘的发生,患者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饮水量,同时禁烟禁酒,严禁辛辣食物。
1.3 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的软件进行分析,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通过采用X2来进行检验,用t来对计量的资料检验,发现其P
2 结果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采取胃镜诊治的方式,其总诊断率达到了96.6%,而在不诊断后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3%。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具有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状况,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所指的出血点位于患者的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人体中的十二指肠、胃和食管等部位的出血都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范围,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症状的发生也都是受这些部位的病变所引起的。目前,在医院临床内科上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定位和诊断的首要方法,同时消化性溃疡依旧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因素的首位。而镜下止血作为上消化道患者止血的首选方法,其在有效的治疗后,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文章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有效的护理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减轻了患者及其技术的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而这些诊治和护理方案措施的实施,在临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业斌,蔡玲,张泰昌.急诊内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183例分析[J].北京医学.2005年09期
[2] 陈娇莲,钟伟润,陈平湖.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J].当代医学.2009年10期
关键词:继电保护;供电系统;常见故障;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098-02
继电保护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可监测电网的运行,并记录故障发生的位置和性质,从而为故障的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电网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并分析了继电保护技术在确保电网正常运行中的重要性。
1 继电保护的组成和特点
1.1 继电保护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能自动、有选择性地将发生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掉来保证无故障部分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使故障元件避免继续遭到损害,以减少停电的范围;如果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及时反应,发出信号、减少负荷或跳闸动作指令。
1.2 两个特点
1.2.1 装置可靠性高
通过实践证明,继电设备有非常高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微机继电设备元件的稳定性高。设备运行过程中,元件特性不随温度波动、使用年限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设备运行趋向自动化,可以自动对设备元件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提高继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继电保护装置向一体化、智能化发展,使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1.2.2 兼容性比较强
为了满足继电系统运行的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微机继电系统的过程中,注重系统的兼容性设计。通过减少设备的盘数,到达减小设备体积的目的。同时,注重增加设备的辅助功能,扩大其使用范围,满足不同继电系统运行的需要。
2 继电保护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分析
2.1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
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作为继电保护运行的重要设备,其故障将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二次回路中的薄弱环节。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据运行经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二次中性点多点接地或未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变电站接地网的原因,更多是由接线工艺引起的。这将造成各相电压的不平衡,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拒动或误动,在平时运行中较难排查,因而应在投运验收中;②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断线,将造成零序保护的据动;③PT二次失压;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引起的二次失压也是常见故障。
2.2 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
目前,各变电站中主要应用的仍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其饱和问题仍是影响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各种系统中,短路问题是造成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的主要原因。电流互感器饱和时一次电流全部变为励磁电流,使其二次电流无法线性传变,导致断路器保护的拒动,引起系统越级跳闸等问题。
2.3 电源故障
电源是继电设备正常运行的保证。微机继电设备工作过程中,电源输出功率较小,输出电压也随之降低,严重时将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确工作,出口继电器、重动继电器无法正确动作。
2.4 干扰和绝缘问题
继电对系统进行检测时,主要根据线路电路来判断线路故障。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容易受到手机、对讲机等现代通讯设备的影响,造成微机继电元件的误动。同时,微机继电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线路密集的特点,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电路表面产生的静电会吸附大量的灰尘,并在电路原有的连接点上出现新的导电通道,导致继电微机系统检测故障。而因现场运行环境、施工工艺等原因造成的二次电缆绝缘降低问题也是继电保护正确运行的重大隐患。
3 继电常见故障的处理措施
3.1 记录故障原因
由于继电在运行中会出现各种常见故障,工作人员因对这些故障产生原因、故障表现形式、后果等方面做详细记录,为后期的故障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故障信息的详细程度是顺利解决运行故障的重要因素,检查过程中,如果一次系统故障未对继电保护装置产生影响,该故障则不属于微机继电的常见故障。相反,如果对微机继电保护产生影响,工作人员应先对故障情况作详细记录,故障处理完后再开展其他工作,减少对故障修复的影响。
3.2 元件的参照替换
继电保护系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元件老化和故障容易对整个继电保护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工作人员也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方面处理微机继电故障:第一,替换法。替换法是处理微机继电元件故障的主要方式,即当设备元件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新的元件对故障元件进行更换,保证继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参照法。所谓参照法,即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对比故障发生前后设备运行的参数,及时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参照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不仅能使用于接线错误二出现的测试值偏差,还对处理回路改造后二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具有良好的效果。
3.3 提高设备抗干扰性
由于继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受到各种通讯设备的影响,造成继电保护故障。目前常见的干扰系统主要有两种:即共模T-扰干扰和筹模干扰。共模T-扰干扰对电路导线的干扰极大,严重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信号的接收;筹模干扰容易导致设备的二次回路出现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针对两种干扰形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设备的干扰:第一,硬件抗干扰。通过改变保护柜制作材料,可以有效加强硬件设备抗干扰的能力。例如:用铁质材料做保护柜,可以达到屏蔽电场和磁场的效果。这种屏蔽既可以信号干扰,又可以保证测控装置与现场信号间的联系。第二,软件抗干扰。保证板布线中信号电路间的距离,减少零件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可以通过降低设备屏蔽层对信号的阻抗值,加强二次回路的抗干扰能力。
4 结 语
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运行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因而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必需具备继电保护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应根据运行实践经验总结常见的装置和二次故障及其排查方法、改进措施。熟悉电力系统基础知识、掌握事故分析方法、总结缺陷查找步骤、严格执行反事故措施、提升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完善保护逻辑是提升继电保护常见故障排查效率和提高继电保护稳定性、正确性的有力措施。同时,继电保护技术日益呈现出向微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继电保护发展新的特点,对常见的运行故障加以分析,总结处理故障的经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朕,朱琳,温渤婴.基于PSCAD的继电保护电压电流发生器的研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8).
[2] 薛春旭.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交流采样算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措施;体会
Nursing Experience of 26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N Li
(Tashan Street Health Service Center,Leping 3333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experience.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6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Results The main factor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s uterine contraction fatigue, the occurrence rate is 69.2%.Conclusion Monitor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o make clear the cau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Key words:Postpartum hemorrhage;Nursing measures; Experience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这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它发生速度快,出血量多,可使患者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等。本文就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26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从中探讨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1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住院分娩381例中,其中产后出血25例,发生率为6.56%。产妇年龄18~38岁,平均28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10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7例,占68%;胎盘因素5例,占20%;软产道损伤3例,占12%,无凝血功能障碍,无1例产妇死亡,全部治愈出院。
2护理措施
2.1积极做好应急管理,一旦发生情况,立即实施急救护理措施。
2.1.1每天定点,定时,定量检查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保证急救药品及器械的功能完好,及时补充。
2.1.2增强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加强工作人员人员培训,每个工作人员均需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产科里急救常规、急救技术[1],确保抢救成功率。
2.1.3针对原因,立即止血,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2.1.3.1产后出血起病急,发展迅速,应立即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注意保暖,尽量避免移动患者,将患者采取头低脚高位,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供血量。加强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3.2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高流量4~6L/min),保证重要脏器的需氧量,改善各组织缺氧状态,提高组织血氧饱和度,有利于组织器官恢复,缓解休克症状。
2.1.3.3从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出血的特征,出血量及颜色性状等,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2.1.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宫缩,宫底高度及恶露的量,色,味等,观察会阴伤口情况,准确收集出血量并做记录。同时严密观察产妇的神志,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的变化,记24h出入量。
2.2预防护理措施
2.2.1孕期保健 加强宣传,告知孕妇在孕产期应定期接受产前教育,产前检查,加强孕期保健。识别并治疗高危妊娠,如妊高征,肝炎贫血等,必要时终止妊娠。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妇要加强产前检查。
2.2.2分娩期预防 密切观察产程,合理使用宫缩药物。定时定期检查产妇宫缩,及胎心音情况,及时补充营养,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防止产妇产生疲劳和产程延长。必要时作会阴侧切。对有高危因素者,胎肩娩出立即肌注催产素,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要准确掌握胎盘剥离征象,切误在胎盘未剥离时,强行牵拉脐带,造成脐带断裂,胎盘部分剥离甚至子宫内翻等严重后果[2]。应准确掌握时机,胎儿娩出后5~10min左右胎盘娩出。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判断有无残留,如有必要时应进行徒手清宫术。
2.2.3分娩后观察 产后2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期。每个产妇均应产房留观,应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母乳,这样可以促进宫缩,减少出血。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不全的,可行宫颈注射催产素。会阴伤口应准确缝合,避免缝合不全,产生血肿。
2.2.4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出血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很多产妇从未做过产前检查,不惜数次流产,引起产后宫缩乏力,从而导致产后大出血,甚至其他严重的产后并发症。
3护理体会
通过对26例产妇的护理,我深深的感到,高度责任心,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保证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继电保护;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在电力系统当中,要想实现整个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降低其综合成本以及系统故障的自诊断控制,继电保护器都是关键的技术设备。继电保护器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发生故障后的一些变化来将一些元件进行安全隔离,使得故障不会继续扩大,从而达到保护系统安全运行并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继电保护是主要针对主设备和输电线的保护措施,能够根据不同需求来达到失步保护、失磁保护和负荷保护等安全保护。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一旦继电保护器发生了自身故障或者是传送信息的系统发生了故障,这些都会影响到继电保护措施的顺利进行,从而失去保护主电路和输电线的功能。
一、继电保护器的运行环节
由于继电保护器分为很多种类型,所以设备装置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即使其差异再大,他们的基本运行环节还是相差无几的。继电保护器都是通过对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并输出处理完成的作用信号来对系统进行保护的。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在继电保护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到继电保护器的工作。所以在检修当中,要重点对继电保护器进行运行环节和故障点的检修,以来预防发生故障,从而实现继电保护。
二、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
继电器的常见故障主要可以从外部看到的现象和内部看到的现象来划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外部看到的现象,这方面主要有继电器不运行或不复位、继电器误动作指示灯异常亮起以及烧损三方面的故障;由内部看到的现象可以分为分为接点故障和差拍两方面的故障。
1、继电器不运行或者不复位故障。在继电器进行继电保护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继电器不能正行运行的故障,此时直观的结果就是继电器不能进行正常运行或者是不能够进行复位。继电器不能进行正行工作的话就不能及时对系统进行保护,因此出现这种故障要及时找到根源并对其进行修复。发生继电器不运行或者是不复位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外部现象来确定。依次检查输入的电压是不是能够到达继电器处、继电器的规格是不是能够符合输入电压、输入的电压值是不是有所下降、继电器是否出现了破损以及接触是否良好等,以上这些会导致继电器不能够正常运行。而发生继电器不能复位故障的时候,需要检查输入电压是不是已经完全断开以及继电器是不是有异常变化。
这些故障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布线错误、安装的螺钉端子不牢固、供给的电源容量不充足、线圈断线、绝缘老化以及机械性破损。
2、继电器误动作指示灯亮起异常。指示灯异常的亮灭会带来错误的信息,使工作人员作出错误的判断。当发生这种故障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继电器的输入端子上面是不是被施加了异常的电压来确定,产生这个故障的根源是长距离地布线和感应电压造成了迂回的电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振动和冲击是不是太大来确定故障原因,这是由于继电器的使用环境太过恶劣。
3、继电器的烧损故障。继电器的烧损故障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线圈烧损,另一个是接点烧损。当发生烧损故障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变型以及烧灼性气味等特征,因此维修人员通常能够根据感官来判断出来。线圈烧损可能是因为选择线圈的时候规格的选择不正确、输入的电压超过了线圈的额定值以及贴片不能够充分吸附等。接点的烧损可能是因为电流超过其额定值、冲击电流超过了其额定值或者是和插座的接触不良导致了异常的发热状况。
4、接点故障。接点故障可以分为接点熔敷、接触不良和异常消耗等。这些都是在继电器的内部来看。大电流的流入、接点异常振动、频繁开关动作和继电器到期都会引发接点熔敷故障的产生,发生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负载加入引起的突入电流、负载短路的电流以及外部振动和冲击等。
而发生接触不良故障的时候,就要检查接点表面是不是有硅、碳等附着物,是否被SO2、H2S等硫化物腐蚀,是不是有接点、端子偏离或接点脱落等机械性的接触不良等。
接点出现异常消耗的时候,首先要看继电器是不是适合,这会造成电压、冲击电流、电流的选择失误;其次看是不是考虑到了连接负载,连接负载的加入带入了相关电流的变化,产生了螺线管负载、电机负载、灯负载等的相关冲击电流。
5、差拍。差拍现象的产生也会对继电保护造成影响。出现差拍现象的时候,可以依次检查输入电压是不是充足、继电器的选择是不是合适以及电磁铁是不是进行了完全动作。输入电压不足可能是因为继电器线圈的规格不合适造成,也可能是因为施加电压的脉动和输入电压缓慢上升造成。
三、对继电保护器故障的处理方法
电力系统中,与继电保护器相关的故障通常是比较多的。在此对其常见故障的相关排除以及处理方法来进行重点分析。
继电保护器发生故障之后首先应该采用替换的方法来对故障点进行排除和确定。上文详细说了继电保护器常见的故障和可能的故障点,所以只要根据相关现象来进行排查就行了。首先用正常完好的元件来替代可能出现了故障的地方,根据故障是否消失来确定其是否是故障点。如果故障消失的话,那就对其进行排除;如果故障没有消失的话,那就继续排查别的故障点。
通过总结维修经验以及收集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继电保护器的故障一般都是会产生比较直观的现象的。比如说在有元件烧毁的时候,元件的外观会发生明显变化并伴随着烧灼的气味产生,这些像信号一样引领维修人员寻找到故障点。所以说在发生故障的时候,维修人员也可以利用比较直接的视觉以及嗅觉来寻找故障点,并用相关处理方法来对故障进行处理。实际故障排除过程中还会经常使用到逐项拆除以及短接的方法来确定故障点,并对其进行维修。
通过以上文字也可以发现,实际过程中的维修以及处理的工作中要求维修人员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排除故障,把方法综合运用。所以现代的电力系统企业中应当注意维修技术人员的选择和培训,不断使其积累相关经验。同时不断记录下遇到的故障问题以及故障的现象和特征等信息,使以后的维修人员能够进行学习,快速增长相关知识。
结语
继电保护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保护装置,所以其故障的排查以及处理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供电能力等方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的电力企业当中,应当采用数据库等信息方式来加快维修人员关于相关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总结。通过数据库的信息来指导维修人员正确进行检修相关工作,实现继电保护器的快速检修和故障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杨峥.电厂继电保护故障检修与维护[J].电力科技,2011.6.
[关键词]镇痛泵;护理;不良反应
我院自2007年以来引进了DDB-I-B型微电脑电动注药泵,该泵操作简单,全中文提示,液晶显示屏显示机器运转情况和可供使用者调节的给药参数,如持续给药,自控给药等,并且具有电子锁定功能,可满足各使用人群、个体差异,在疼痛方面,尽可让病人主动参与治疗过程,增加可控制性。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我科自2007年以来对2A00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给药(pcA)镇痛泵的观察护理及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00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年龄12―80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上肢手术29例,下肢手术89例,颈部,腰背部手术82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52例,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148例为静脉镇痛泵。用三通接头连接输液针头和镇痛泵。其中发生低血压8例,低血压性高甲1例,尿储留20例,恶心和呕吐15例,烦躁及神智恍惚3例,嗜睡3例,用药过量至呼吸抑制1例,腹胀4例。
1.2方法:使用步骤分加液、装夹、设置、排气、运行五个操作程序。
1.2.1镇痛泵药液的配制:硬膜外镇痛泵用罗哌卡因20mg、芬太尼2支(即200ku),昂丹司琼160mg加0.9%生理盐水150ml.。静脉镇痛泵用曲马多100mgx5支,芬太尼2支(即200ku),昂丹司琼160mg加0.9%生理盐水150ml.。加液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用注射器将配置好的药液从螺纹接头处注入配用液袋袋体(注入的药液应小于液袋容量)。检查液袋袋体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必须用注射器将气泡抽尽后关紧管夹,即可待用。
1.2.2排气:在注药泵和配用液袋及输夜导管连接好并设置好参数后(尚未接入人体前),按住“确认”键不放,即可快速排掉输液管里的气体,输液管远端出现水滴后,松开按键,排气结束。
1.2.3运行:将排好的镇痛泵输液管连接静脉留置针或硬膜外导管,按持续量给药,一般为2ml/h输入,药物剂量小,能维持稳定的血浆药物浓度,镇痛效果持续稳定[1],同时为满足病人的个体差异,注药泵在运行状态下可实施一次泵入量(pcA剂量),约1.5ml/次。
2术前护理
2.1使用前对护士进行培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请麻醉师讲解及示范,使每个护士都能掌握镇痛泵的使用方法。
2.2加强术前的健康宣教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情况,让患者明白疼痛不仅是一种严重的不能忍受的感觉,而且不利于术后恢复,并告知使用镇痛泵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镇痛泵输液管连接静脉留置针或硬膜外导管,患者不会感到不适或不方便,止痛药不会引起成瘾性,不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并可以缓解大部分疼痛,甚至不痛,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的正常睡眠,有良好的健康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
3术后护理
3.1术后将镇痛泵放在患者枕旁,说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就按一下pcA键可实施一次泵入量(pcA剂量),约1.5ml/次。30min后患者疼痛仍未减轻,应及时通知麻醉医师,调整镇痛泵止痛药的剂量,不可继续按pcA键,以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我科曾发生一例病人及家属未听清楚麻醉医生的交代,病人疼痛时持续按pcA健,导致病人昏迷,经抢救后病人转危为安。
3.2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贴膜固定,其余部分用胶布固定后从颈下引出,防止脱落;协助患者转换时应防止导管脱落或扭折,并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及分泌物;一旦导管脱出,不可将硬膜外镇痛泵连接在静脉输液器上,应及时报告麻醉医师处理。静脉给药也应注意镇痛泵与输液器连接的好坏,以防脱离。
3.3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4.1呼吸抑制镇痛泵止痛药物(芬太尼)对患者的呼吸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老年人、低血容量、持续给药患者),病人应常规上心电监护及低流量吸氧,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别是在术后6h内,患者常规吸氧12~24h,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2血压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麻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当发现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时,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较基础压下降20%时,则应暂停使用镇痛药,输液500~1000ml后,再视医嘱处理。
4.3体温降低由于术中麻醉,大量输血、输液,术后镇痛泵等因素,术后可出现体温降低、寒战,因此,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测量体温,低于35.5℃,应每30min测1次,加强保暖措施。可以使用电热毯保温,但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4.4嗜睡PCA中的芬太尼,曲马多为麻醉强镇痛药,使用后患者可能出现嗜睡现象,应加强巡视。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R
4.5烦躁及神智恍惚pcA中曲马多有情绪不稳、欣快、认知和感觉障碍、精神混乱、幻觉等副作用,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和表情,语言表达能力。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按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我科曾出现3例病人,年龄在60一75岁之间。所以对老年人更应严密观察神智及语言表达。
4.6下肢感觉与下肢血液循环的观察术后患者下肢麻木与麻醉作用没有完全消退、感觉神经没有恢复有关,一般6~8h下肢麻木可消除,再加上应用PCA镇痛,下肢麻木时间会延长,因此在巡视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恐慌。另外,还应观察术后患者的加压包扎是否过紧,肢体有无肿胀、缺血,密切观察指、趾的颜色及血运,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
4.7皮肤的观察PCA的镇痛麻醉作用可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从而限制患者的活动。下肢活动受限,导致足跟部长时间受压,从而引起足跟部溃疡,加之术后6h内一般常规选择平卧位,因此要加强护理措施,防止褥疮发生,术后6h内每2h按摩受压处1次,四肢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主动加被动活动肢体,足跟部可垫上衬垫。
4.8尿潴留的观察及处理在巡视时,经常查看膀胱充盈度,并督促患者小便,在护理中,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注意重点掌握拔管的时机,一般拔除尿管时间静脉镇痛泵在术后6一12h,硬膜外镇痛泵为12一48h,膀胱充盈后拔除尿管,95%的病人都能自行排小便,对少部分不能自行排小便者,我们采用听流水声及人工排尿,方法:当膀胱胀满时,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的下腹部膀胱区,待膀胱缩成球状,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再流出时,可松开再加压1次,将尿排尽[2]。98%的病人通过第1次或2次按压后都能自行排小便,2%按压无效,唯一的办法是行持续导尿6一24h或待停用镇痛泵后,拔管前试行夹管1天,以锻炼膀胱肌自主收缩功能,同时重视留置导尿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再次拔除导尿管后基本上都能自行排便。术前要注意膀胱功能训练,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
4.9恶心和呕吐PCA的镇痛泵的镇痛药物可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可用灭吐灵10mg肌肉注射。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并调节补液滴速。必须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及思想顾虑。
4.10腹胀与麻醉和术后PCA的镇痛泵及卧床有关,由于肠蠕动减弱,便秘,大便干燥,造成排便困难,腹胀,本组4例病人经过清洁灌肠,胃肠减压后腹胀减轻。所以对于卧床病人我们采取术前开塞露肛纳,术后隔日1次。嘱病人多饮水,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勿进食易胀气食物,如牛奶,可乐,豆内等,保持二便通畅。另外,每日行腹部按摩,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右下腹部,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沿升结肠、降结肠、已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约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每日1次,每次10一15min,于早餐后或排便前30min进行。
5小结
自控镇痛泵为骨科术后患者获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但临床须严格控制用药量,加强巡视,防止意外发生,尤其对老年人。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神智,血氧饱和度,另外,恶心呕吐,尿潴留,腹胀,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所以,护理的重点是要及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心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结合。保证患者的正常睡眠,良好的健康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