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25: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森林灾害防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林业 生物灾害 综合治理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是现代林业建设和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1、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有效遏制我国林业生物灾害严重趋势的迫切需要。林业生物灾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大敌。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给广大林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迫切需要科技“服务三农”走进千家万户。因此要从根本上落实防控责任,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必要的生态支撑。有效防范、及时控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护森林资源,巩固造林成果,保障国土与生态安全。
(2)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面顺利开展,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杨树天牛、林业鼠害等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必将挫伤林农营造林的积极性,影响退耕还林等“民心工程”、“致富工程”的顺利实施,进而危及到林农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因此要从根本上落实防控责任,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必要的生态支撑。
(3)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维护公共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命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公共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4)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领域。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之一。森林以其特殊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增高。生物灾害的加剧,将直接影响“森林方案”的实施效果,削减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成效。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不仅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这一全球应对战略的重要领域,必将在未来的实施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5)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保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战略措施。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并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又是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领域,全国排名前10位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中有7种是外来有害生物,几乎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有其危害。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出口欧美的货物因木质包装材料的光肩星天牛等问题受到限制,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我国是《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缔约国,承担着防止有害生物人为扩散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国际贸易,也关系到国家形象。
2、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措施
(1)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发展林业的永恒主题。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强调加快森林资源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
(2)坚持推进森林健康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健康的核心是培育健康森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林业生物灾害究其根源是生态问题。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推进健康森林理念,以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促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培植最优的林分、最佳的林相和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3)坚持预防为主,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的战略性转移。实践证明,事后除治不如事中救治,事中救治不如事前控制。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走出“重除治,轻预防”、“灾后救灾,被动救灾”的怪圈,把预防工作摆在首位,切实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宣传普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知识,提高群众森防意识,形成专群结合、联防联治的整体合力,把危险性有害生物控制在萌芽状态,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传播蔓延。
(4)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林业生物灾害属自然灾害,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必须在不断认识其规律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方针,研究科学的对策,采取科学的措施,遵循经济和社会规律,正确处理好预防与除治、治标与治本、内部与外部、生态与经济、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
(5)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落实在日常生产活动之中,从根本上激发全社会的干劲和热情,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强大合力。
3、结语
总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充分认识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遏制林业生物灾害严重发生的局面,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监测预警和防治减灾能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我区林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成达,李生彪,白雪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
按照创办营业实体有关规定,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鼓励和引导成立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力扶持单位和个人积极创办森林植物医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等实体,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诊断、防治咨询、防治设计、承包防治等业务,明码实价,加速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建立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的新型社会化防治机制。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社会化专业防治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监管,建立专业防治组织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规范防治行为,保障防治市场公平、公正、有序竞争。
充分利用好各级森防检疫机构创办的森林网络医院。目前,各级森防检疫机构已经开通森林网络医院,已经丰富了几百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基础资料,通过微机网络系统传输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知识,既有森防检疫专家坐诊答疑,又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技术查询,还有相应的图片和视频,对广大林农咨询和查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方便、快捷的平台和载体。要对森林网络医院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林农和森林经营者尽快掌握森林网络医院的使用方法,使森林网络医院尽快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管理,有效促进林改后防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落实防治工作的“三项监督”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森防检疫机构要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按防治总体规划完成年度任务,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强防治设计的审核与监督,按灾害防控的种类、面积、林分资源等情况,预审防治方案,保证科学作业;加强对农药、药械使用管理监督,按规定使用,防止污染环境。
实现防治工作的“四个转变”
充分发挥森防机构主体优势,强化人才、技术、设备等服务功能。在管理职能上,从行政管理型向职能服务型转变,着力解决服务硬件建设,建立药械、药物储备库,森林植物检疫除害处理场所,为基层防治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在防治方式上,由被动防治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对当地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定期监测,及时向林农动态趋势,采取主动预防措施,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在组织形式上,从防治“大帮轰”向专业化防治转变,发挥技术、设备、技能等优势,提高防治的作业水平,确保实现防治效果最佳化;在资金筹集上,由林业部门单一补贴向社会多元化投资转变,利用林业优惠政策和防治工程项目,公开向社会招标,吸引社会资金,扩展融资渠道。
预防为主,实现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为切实做好雨雪冰冻次生林业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保障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公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雨雪冰冻灾害对林木种苗、未成林造林、幼龄林的防寒防冻,野生动植物保护,病虫害治理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带来的严重影响,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认真做好次生林业灾害的防治工作,确保预防到位、处置及时、应对有力。
二、突出重点,严密防范。一要抓好林木种苗的防寒防冻,继续做好春季造林种子、苗木的准备和受冻害苗木、未成林造林的补植。二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完善防治预案,防止森林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三要加强受灾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伤病野生动物的救助,强化监管,严防不法分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四要尽快开展受灾林木损失状况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受灾林木清理方案,依法有序开展受灾林木清理,并严防借机乱砍滥伐,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五要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雨雪量大的地区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全力排查雨雪冰冻灾害引发可燃物载量增多带来的火灾隐患;雨雪量较少的地区要严密防范因干旱引发森林火灾。要尽快重建倒塌的了望塔(台)、中继台等防火设施,确保各项防范措施及时到位。六要加强巡查,做好鸟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七要强化森林旅游的管理,雨雪冰冻灾害后,要对森林旅游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消除不安全隐患。
三、制定预案,健全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可能发生的次生林业灾害,制定应急预案。要实行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建立灵敏的信息报告反馈沟通机制,切实做好重点部门和部位的检查排查工作,一旦发生次生林业灾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处置,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各地要加强雨雪冰冻次生林业灾害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发现次生林业灾害隐患,在及时查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的同时,要迅即通报,组织、引导林区人民群众积极应对。
关键词:林业 有害生物 问题 防控措施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面加强、防控体系不断健全、防治成效。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经济贸易增多、物流活动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当前全国林业有害生物仍然呈现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复发次数多的持续高发态势,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灾变规律分析
由于森林面积持续扩大,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寄主植物,林生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害严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潜在威胁增大,灾害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造林树种的种类单一导致有害生物传播速度快。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树种单一,缺乏有效的屏障阻隔,一旦发生病虫灾害,传播蔓延速度极快,大面积发生,短时内难以控制,往往造成重大的危害。如有的地方大量栽植杨树,到处呈现杨树林海,杨树病虫害已成为头号主要病虫害,严重发生时造成局部暴发成灾,形成“夏树冬景”现象,已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安全和发展。
2.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得到迅猛发展,林业商品流通频繁,林产品种类外销内调数量大增,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7月,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292种,与第一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1979-1983年)结果相比,增加了98种。其中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2种为极度危险。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防治手段落后,测报工作滞后,防控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多发性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领导已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问题,有的地方已将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是,重造林轻防治的思想仍然存在,森防机构不落实、人员不稳定,防治测报检疫工作根不上,出现大灾,无所适从。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存在问题
1.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当前,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得到加强,普遍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监测点,测报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起点低,特别是部分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络的建设进展缓慢,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与当前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形势和监测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测报、监测手段落后、技术水平较低,预警能力不足;三是测报、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测报、监测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2.科技力量不足,部门缺乏协调,防治手段落后,经费短缺。新技术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资金所限还未推广。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预防机制差,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1.提高对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要性的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从保护我国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角度来看,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检疫工作,减少经济损失,以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2.建立预警机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加强预防的针对性。对有疫情的地区,要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进行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的扩散。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严格控制从疫区调运苗木,防止疫病向外传播;对不同区域的苗木以及木制品加强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发现有害生物的物品要就地封存,查明传播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要做好检疫检测工作,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检疫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检疫检测机制。
3.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大力发展生态林业,要保护好现有林业,对林地进行改造,采用优种壮苗,营造混交林,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应加强有害生物的防治,特别应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大力推广普及生物防治,在技术水平以及防治规模上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
4.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从总体上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任务越来越艰巨。各地一定要充分认识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预防为主,实现科学治理。
参考文献
[1]张执中等.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曾桂荣、张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07)
[3]吕森.罗山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
一、县局领导巡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17日县应急管理局领导来巡查房屋重建及维修加固工作,并对生活救助、房屋重建真实性进行了抽查,对后续工作提出了要求及指导意见。
18日在镇大会议室召开了2021年安全生产暨森林防灭火工作会,安排部署了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交通安全和和文明劝导及保畅工作。
18日县森林防灭火巡察组来巡察森林防灭火工作会,巡察了镇森林防灭火物资及软件资料并对森林安全工作进行了指导、部署。
24日在卫生院召集群众开展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在2日内成功接种2400人次。进一步安排部署了我镇疫情防控工作。
二、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一)交通安全
在5.15大雨洪涝灾害之后,开展了隐患排查整治,并在交通路口设置文明劝导点强化了文明劝导工作,进一步落实考核细则及办法,加强道路交通保畅。
(二)建筑施工安全方面。
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了检查指导监督。
(三)食品安全
加强了农村家宴的监管,特别是五一节前后,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冷链物流检查排查。
(四)森林防火
开展了森林防灭火巡查问题整改,并对森林防火隐患进一步进行了排查整治,同时加强了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提升了干部群众森林防灭火意识,增强了森林防灭火科学处置能力。
四、强化宣传教育
开展了全民疫情宣传和安全生产宣传,二是开展了防汛减灾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安全防控能力,增强了主体责任。
五、开展了安全隐患整治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构建;应用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是当前林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林业有害生物对患区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灾难性的、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并且其危害也严重阻碍了林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允许的可控范围之内,而不至于遏制或阻碍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是当前林业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森林有害生物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危害形式、预防治理措施、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法律政策制订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1-8]。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治理实用技术体系,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立体防治网络,难以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治理,无法满足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
2.1预警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治理策略。对通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应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做到全面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加强对疫区苗木的监管,严控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杜绝疫病向外传播。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对检疫出有害生物的物品应就地封存,尽快查明传播源后做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加强植物检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植物检疫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
2.2干群联动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造林类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造林面积大且较为零散,伴随而来的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加之防治经费有限,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林农参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及其防控效果,而且对提升营造林的治理效果、增加林农的收入、缩减投入产出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彰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控群防,干群联动,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成败至关重要。
2.3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外,还可以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等对成虫进行诱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药物毒杀等。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根据对有害生物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系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9]。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
相比人工物理化学捕杀及诱捕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投入少、无公害、无污染等诸多优势,而且也有利于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因此,加大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促进今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4实用技术应用与开发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除强化对有害生物本身的防治,采取生物、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有害生物消灭,达到保护林业
资源的目的外,更为直接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即通过混交的方式建立抗病虫的林分结构,或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将森林植物的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如福建省南平市在油茶、油桐林内,均匀套种山苍子225~300株/hm2,可以有效地预防油茶煤污病和油桐叶斑病及毒蛾的发生蔓延[1]。
此外,充分挖掘有害生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云南云县、贵州关岭等地,利用有害生物紫茎泽兰通过“脱毒、脱苦、脱臭”处理,变成优质饲料,一方面,提升了群众防治有害生物紫茎泽兰的自觉性和推动力,有效地抑制了紫茎泽兰的蔓延,保护区域生态经济;另一方面,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廉价的饲料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
2.5奖惩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治理,应坚持“奖惩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决不能顾此失彼。为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除林业检测检疫人员恪守职责、严格执法外,应通过立法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予以规避[10],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发生的机率。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应用前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通过构建与运用具有一定实际可操作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防控治理与有效利用相结合”,采取激励与奖惩并存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广大林农的积极性,才能将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和危害规模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可允许范围内,而不至于形成广谱、持续、不可控的林业有害生物灾难。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推动对林业有害生物利弊的综合博弈分析研究,有助于实施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同时也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开发与应用,有助于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标本兼治,加快林业生态平衡进程的发展,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宋建英,杨君.福建省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j].林业资源管理,1999(4):22-25.
[2]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90.
[3] 严志文.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11,113.
[4] 于宝生,田淑艳.森林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1):11-12.
[5] 杨昌举,韩蔡峰.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j].自然生态保护,2005(7):29-33.
[6] 钟晓青,黄卓,司寰,等.深圳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2):167-170.
[7] 李明阳,徐海根.外来入侵物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2):156-159.
[8] 刘松柏.论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j].现代农业科学,2008(9):29-32.
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子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天然林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较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人工纯林受灾最为严重,经济损失也大。过去营造的速生丰产林绝大多数为杉木纯林,初植密度过大,抚育间伐不及时,树木为争夺阳光其高生长较快,冠幅较小,形成高、径、冠比例失调,稍部木质化程度低,当树冠积雪达到一定重量时,林木之间由于互相挤压,易形成大面积倒伏和折梢。毛竹纯林未实施钩稍,枝叉过多滞雪量过大,造成毛竹爆裂和翻桩。
调查发现阔叶树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落叶阔叶树,针叶树和一些常绿阔叶树易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受灾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选择树种时,只重视树种的经济性能,忽视了树种是否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相适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气象条件是否适合,忽视了树种的抗气象灾害能力,没有足够重视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雨雪冰冻方面的特点,偏面追求营造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例如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阴坡或迎风面营造大面积的杉木纯林,极易造成冰雪灾害。
从调查情况来看,混交林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强,而人工纯林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针叶纯林,很容易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竹阔混交林则抗灾能力很强。
森林经营状况好,经营水平高,林分质量高的健康林分抗冰雪灾害;而经营不好,林分质量差的林分,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林木长势较弱,冠幅较小,木质化程度低,高径比严重失调,极易造成折
梢、折断和倒伏。
2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2.1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2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3物理机械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
2.4天敌防治法。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5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3林木的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一是加强科学预测提前预警做好防范措施,将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学营造林,这是防灾减灾重要措施之一。
受灾林地清理包括受灾林木清理和造林与更新方案。要遵循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与科学经营、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扎实推进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随意清除现有植被,要强调现有植被和目的树种的保护和利用,对断梢严重林分,针叶树仍有5-6盘枝条的或阔叶树潜伏芽萌发能力较强的树种,以及每亩有50-60株正常树木的林分不宜全面伐除,应只清除折断和翻桩树木,以防止造成人为对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应及时补植与立地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以利于形成异龄复层林早日发挥生态功能。对折断倒伏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分应及时全部伐除及时更新造林。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造林树种,本次灾害程度严重的林分多数未能遵循这一原则,如海拔800米以上迎风面营造杉木和毛竹纯林,同时应重视选用乡土树种,并充分掌握乡土树种的适地性。
调查发现,片林受灾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可见合理的林分密度,既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需要,也是防灾的需要。林分初植密度过大,虽可提前郁闭,但树势弱,木质化程度低,冠、径、根系生长比例失调,抗灾能力差。
进行合理的树种混交搭配,尽量避免营造纯林。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防雨雪冰冻灾害能力,还能有效提高防病虫害、防火功能。营造混交林要做到针阔、乔灌、落叶常绿的有机搭配。其次要强调栽植点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较均匀树冠。本次灾害中,林缘、沟边等边际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树木偏冠,雪压承载力不匀所至。并大力提倡营造异龄复层林,提高林分稳定性。
积极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法,对现有林分,尤其是残次、低产低效天然林,要引入现代林业生态学理念,遵循森林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减少人为干预,发挥森林自身生态功能,采取补植、封育、定向培育、天然或人工促进天然萌芽更新等森林经营技术措施,引导和促进林地向异龄林,复层林、混交林方向发展,形成稳定的,复杂的,更高级的森林生物群落,降低森林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林业可持续森林经营方向的转变。
调整人工林抚育间伐政策,提高林农抚育间伐积极性。抚育间伐原本是营林性质,而非经营性质,抚育间伐材质量差,收益低,投入大,大多数林农不愿抚育间伐,重造轻管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应调整抚育间伐政策,对抚育间伐材应取消限额管理,取消各种税费,给予政策扶持,以此鼓励林农加大投入适时进行中幼林抚育间伐,营造健康森林,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灾害能力。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问题;发展方向;江苏徐州
林业有害生物是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效益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尧确保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尧鲁尧豫尧皖四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毅22忆~118毅40忆尧北纬33毅43忆~34毅58忆。境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0%,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现辖3个县5个区2个市157个镇(办事处),人口945万人,土地总面积达11258km2,有林地面积达294866.66hm2,森林覆盖率达31.3%,活立木蓄积达1120万m3。该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符合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基本条件。
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概况
近几年,徐州市随着荒山绿化尧城市园林建设等的加快,森林覆盖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提供大量寄主植物。根据2015要2016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全市已初步鉴定林业有害生物677种,其中病害49种,虫害有12目126科618种,有害植物10种。除了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尧舟蛾类(Not-odontidae)尧草履蚧(Drosichacontrahens)尧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外,柿绒蚧(AcanthococcuskakiKuwana)尧重阳木锦斑蛾(HistiarhodopeCramer)尧杨白潜蛾(Leucopterasu-sinellaHerrich-Sch覿ffer)尧黄翅缀叶野螟(BotyodesdiniasalisWalker)尧缀叶丛螟(Locastramuscosalis)尧仁扇舟蛾(ClosterarestituraWalker)和杨扁角叶爪叶蜂(Stauronematuscompre-ssicornis)等呈上升趋势,如果环境条件适宜,这些害虫有可能转变成本地的主要林木害虫。徐州市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据统计,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为30766.67hm2,重点发生在全市111个镇(办事处)尧1524村(街道尧小区)。不仅危及林业生产安全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的群众生产和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现状
2.1森防机构建设
市所辖3个县尧5个区尧2个市均已建成了办公室尧实验室尧标本室和农药械仓库等野三室一库冶基础设施健全,以及测报尧防治尧检疫功能较齐全的森防检疫站。徐州市森防站在马庄基地建立了市级应急药剂药械库。全市现有森防专职人员103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5人,副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26人,技术力量比较雄厚,能承担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尧防控工作。
2.2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目前,全市共有76个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其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3个尧省级中心测报点1个尧市级中心测报点4个,县尧镇级一般测报点68个,基本形成国家尧省尧市尧县和镇5级测报网络。国家尧省尧市级测报点装备了小气候监测仪尧自动虫情测报灯尧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捕器等先进测报仪器,一般测报点挂设虫情测报灯尧黑光灯和性诱捕器等。并有专人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尧处理和分析,准确掌握虫情发生动态,及时上报国家尧省森防部门。全市现有专职测报人员26人,兼职测报员113人(村村有测报员),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制订与完善美国白蛾尧杨舟蛾尧草履蚧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办法,规范监测调查技术,提高森林病虫害测报数据的标准化水平和预测的科学性尧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测报业务培训,按照测报工作的完成情况,对专职测报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作为年终对各县(市)森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据之一。
2.3检疫御灾体系建设
全市现有专职检疫员89人,兼职检疫员78人。重点突出野预防为主冶的工作方针,以市尧县森林植物检疫网络为基础,通过添置先进的检疫设备,加大检疫执法力度。针对近年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活动频繁以及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严重的趋势,加强对种苗产地的检疫力度,建设无检疫对象苗圃;加大外来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产品的复检力度;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与蔓延。完善检疫信息网络,调运检疫运输证及时上传省尧国家森防网,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尧运转高效的网路体系。结合全市检疫工作实际,制定叶产地检疫工作制度曳叶检疫证书管理办法曳叶危险性病虫疫情普查尧监测技术规程曳等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提高检疫水平和林业有害生物的检测能力。强化业务培训,规范检疫人员执法行为,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2.4防控体系建设
目前,全市森防系统有350人专业防治队伍,各类防治设备200多台套;专门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公司8个,人员191人,设备302台套。逐步建立设备先进尧技术优良尧服务功能齐全的多层次尧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并对专业队伍开展定期防治新技术尧现演练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形成一支反应灵敏尧行动迅速的专业防治队伍。广泛宣传,让全社会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徐州市加大森防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台尧电视尧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防治的积极性。
2.5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多年来,徐州市一直以科技作支撑,有效开展防治工作。与南京林业大学尧江苏林科院等高等院校尧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了原林业部科技尧中试和推广项目野6HZ6020型树干注射机的研制与应用冶,完成野杨树害虫注干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冶,该项成果2003年获第三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完成的野杨小舟蛾防治技术研究冶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还完成了野杨尺蠖等杨树主要害虫防治更新技术冶野森林病虫害烟雾载药防治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冶野人工释放啮小蜂等杨树害虫无公害防治示范与推广野生物天敌繁育冶野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示范冶等10多个项目。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检疫御灾体系不完善
随着全市森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贸易活动尧物流日趋频繁及城乡大规模环境绿化的开展,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程度也随之增加,新出现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多为突发性,防治难度大。目前全市涉木企业689家(还不算小家庭企业)尧苗木生产经营企业343家,木材尧苗木和木质包装材料运输量大。检疫监管难度大尧任务重,现有的检疫人员力量和检疫设备很难应对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快速检出工作,易造成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3.2灾变监控技术不完善
林业有害生物灾变的发生具有大强度尧小概率尧复杂性尧混沌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对此,运用常规预测方法往往无法应对,而造成全市面临目前灾变预测的两难境地。
3.3应急物资筹备制度不健全
目前,徐州市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尧技术尧能力专门储备,各种经费投入尧药剂药械等只能满足日常基本防治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
3.4专业防控队伍亟需加强
专业防控队伍不稳定尧防治设备老化,面对突发性病虫害发生,不能快速作出反应,不能及时控制灾情。
4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4.1增强检疫御灾能力
建立市级检疫检验处理中心,配备先进的高科技检疫仪器。加大对检疫执法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检疫人员的执法能力。培训全市兼职检疫员,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懂政策尧业务硬尧责任心强的检疫执法队伍。
4.2提升灾变监控技术能力
开展宏微观结合尧多学科交叉的多尺度和多途径综合研究是最好的选择。要对灾变做出预警,就必须找到引发突变的触发点和临界值,这就要求以野3S冶技术和昆虫雷达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非线性科学为基本工具。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新技术应用培训,并增加必要的技术设备,满足防控工作对技术的需要。
4.3完善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制度
应建立突发应急防控的专项资金,将其列入财政预算。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预算资金,建立农药储备库和防治机械库,以保持防治机械完好。
4.4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控动态调整制度
随着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各类人员尧物资等的交流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扩大,要及时调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范围,在加强对传统林业有害生物监控的同时,必须将入侵型有害植物等林业有害生物纳入防控范围,以防止生态灾害的发生。
4.5培养稳定尧高水平的防控专业队伍
林业有害生物具有灾变的突变性特点,要求防控体系具有立即出击尧迅速扑灭的能力。以响应能力为目标,经常开展应急反应演练,培养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及应急技能。
4.6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防灾减灾不仅是政府计划和行动,同时也是社会性行动,必须取得公众的支持和参与。首先,要利用一切传播手段和教育途径,宣传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知识,树立全民参与防灾意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和社会意识,提高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广泛调动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积极性,减轻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压力,降低应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刘丽珍.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经济损失评估[D].杨凌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刘峥.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J].民营科技,2016(12)院179.
[3]成聪,解春霞,马阅.江苏林业植物检疫现状及思考[J].江苏林业科技,2011(3)院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