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25: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路交通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态兴,文明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对推进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市公路交通基础建设日新月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公路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为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交通部在全行业中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通过科学的决策和实施有效的管理,在积极探索生态公路、绿色运输、科技创新、精细化设计等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少建设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的宝贵经验。通过加强环保理念教育,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建养并重,加大科研,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等有效手段,使公路交通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交通惠民的目的。要结合生态保护战略的实施。在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与养护工作中突出环保和生态文明。
二、公路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公路交通建设对生态文明的影响
公路交通往往没有把公路建设当作大自然这个大系统整体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加以处理,而在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公路本身的功能作用,而没有考虑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性。公路建设施工、运营对周围生态环境与植被破坏严重,公路修建除对沿线生物个体造成严重破坏外,还可能会造成区域生态环境不可估量的后果,比如一些公路的建设可能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二)交通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型社会的需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降低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坚持保护优先,有效保护公路所经过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有效解决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把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打造和谐公路交通的目标。
(三)交通生态文明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目标。当前随着大乌兰浩特规划的形成,城市框架在逐步拉大,城镇化推进速度的加快,我市公路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面对剧增的交通运输需求和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沿线土地,会对所经过区域的生态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交通,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交通,已成为公路交通行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环保,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建发展路、致富路,更应建环保路,这是惠及子孙的一件大事。公路交通建设是生产力,生态文明也是生产力;公路交通建设是发展,生态文明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
(四)交通生态文明与公路交通建设同等重要
公路交通建设,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地方经济、社会、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正确处理公路交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交通发展步伐,固然重要,但重视交通生态文明工作同样也很重要。如果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要花费的资金将更多,时间也将更长。不注重环保,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交通建设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保护好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三、加强公路交通建设管理,有效控制生态影响
(一)生态文明是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公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目前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势在必行,进行公路建设就必然要占用土地资源、使用原材料,影响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如何在继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过程中最小限度地占用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公路交通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认真处理好建设与环保的关系,用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公路建设目标,这一理念必须贯穿公路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养护等各个环节。
(二)加强前期工作中的环保工作
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状况,在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中,都应当按照交通行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提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真正做到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要贯彻主动治理的环保工作思路,充分考虑沿线灾害和项目范围内的生态治理需要,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纳入预算,一并报批。
(三)创新设计理念,提高公路建设生态水平
设计工作要统筹考虑建设、运营、养护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维护的可行性、防火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凋性等问题。要合理选用线位资源和技术标准,将土地占用情况作为设计方案比选的重要指标,确定合理的公路路线走廊带、主要控制点和工程技术指标,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减少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废地,避免设计简单化、格式化和唯标准化。要尽力优化设计方案,减少高填深挖,注意填挖平衡,鼓励采取降低路堤填土高度、选择合理的防护工程。公路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尽量在有路基上加宽改造,安全利用原有桥隧,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完善施工临时性用地的复垦制度,合理设置取、弃土场,把施工取土、弃土与改地、造地、复垦等综合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土地恢复和改造。要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减少对环境影响。
(四)加强工程过程管理,实行文明环保施工
有了环评报告、环保措施和环保制度,关键在抓落实。我们要将文明环保施工落实到每一层面、每一细节和过程。尽管重视环保工作会加大工程建设成本,但我们每一位建设者都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认识环保工作的深远意义。
(五)将环境监理工作落到实处
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将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应作为工程监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工程监理体系。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提高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六)注重公路绿化工作
公路绿化要合理规划,科学实施。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重视景观和谐,精心维沿线生态林带。其次,坚持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优先选择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乡土树种,形成各具特色的公路绿化景观,同时降低公路绿化带生态廊道建设和管护
成本,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生态兴,文明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对推进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市公路交通基础建设日新月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公路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为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交通部在全行业中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通过科学的决策和实施有效的管理,在积极探索生态公路、绿色运输、科技创新、精细化设计等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少建设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的宝贵经验。通过加强环保理念教育,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建养并重,加大科研,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等有效手段,使公路交通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交通惠民的目的。要结合生态保护战略的实施。在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与养护工作中突出环保和生态文明。
二、公路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公路交通建设对生态文明的影响
公路交通往往没有把公路建设当作大自然这个大系统整体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加以处理,而在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公路本身的功能作用,而没有考虑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性。公路建设施工、运营对周围生态环境与植被破坏严重,公路修建除对沿线生物个体造成严重破坏外,还可能会造成区域生态环境不可估量的后果,比如一些公路的建设可能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二)交通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型社会的需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降低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坚持保护优先,有效保护公路所经过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有效解决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把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打造和谐公路交通的目标。
(三)交通生态文明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目标。当前随着大乌兰浩特规划的形成,城市框架在逐步拉大,城镇化推进速度的加快,我市公路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面对剧增的交通运输需求和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沿线土地,会对所经过区域的生态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交通,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交通,已成为公路交通行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环保,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建发展路、致富路,更应建环保路,这是惠及子孙的一件大事。公路交通建设是生产力,生态文明也是生产力;公路交通建设是发展,生态文明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
(四)交通生态文明与公路交通建设同等重要
公路交通建设,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地方经济、社会、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正确处理公路交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交通发展步伐,固然重要,但重视交通生态文明工作同样也很重要。如果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要花费的资金将更多,时间也将更长。不注重环保,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交通建设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保护好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三、加强公路交通建设管理,有效控制生态影响
(一)生态文明是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公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目前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势在必行,进行公路建设就必然要占用土地资源、使用原材料,影响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如何在继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过程中最小限度地占用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公路交通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认真处理好建设与环保的关系,用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公路建设目标,这一理念必须贯穿公路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养护等各个环节。
(二)加强前期工作中的环保工作
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状况,在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中,都应当按照交通行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提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真正做到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要贯彻主动治理的环保工作思路,充分考虑沿线灾害和项目范围内的生态治理需要,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纳入预算,一并报批。
(三)创新设计理念,提高公路建设生态水平
设计工作要统筹考虑建设、运营、养护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维护的可行性、防火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凋性等问题。要合理选用线位资源和技术标准,将土地占用情况作为设计方案比选的重要指标,确定合理的公路路线走廊带、主要控制点和工程技术指标,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减少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废地,避免设计简单化、格式化和唯标准化。要尽力优化设计方
案,减少高填深挖,注意填挖平衡,鼓励采取降低路堤填土高度、选择合理的防护工程。公路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尽量在有路基上加宽改造,安全利用原有桥隧,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完善施工临时性用地的复垦制度,合理设置取、弃土场,把施工取土、弃土与改地、造地、复垦等综合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土地恢复和改造。要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减少对环境影响。
(四)加强工程过程管理,实行文明环保施工
有了环评报告、环保措施和环保制度,关键在抓落实。我们要将文明环保施工落实到每一层面、每一细节和过程。尽管重视环保工作会加大工程建设成本,但我们每一位建设者都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认识环保工作的深远意义。
(五)将环境监理工作落到实处
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将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应作为工程监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工程监理体系。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提高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六)注重公路绿化工作
公路绿化要合理规划,科学实施。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重视景观和谐,精心维沿线生态林带。其次,坚持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优先选择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乡土树种,形成各具特色的公路绿化景观,同时降低公路绿化带生态廊道建设和管护
成本,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布局;交通;特征
小城镇因为规模较小,其交通问题未能够引起重视,而小城镇大部分依赖于过境公路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用地形态布局和交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般而言,城市越大,与外界的联系越多,区内交通、区际交通越多,过境交通较少;相反,城市越小,对外的联系越弱,区内与区际交通越少,而过境交通量越大。根据统计,一般100万人以上城市,过境交通只占1%-9%,50-100万人的城市,过境交通占8%-14%,10-50万人的城市,过境交通占12%-28%,2-10万人的城镇,过境交通占14%-47%,而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过境交通高达60%以上。本文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城镇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负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
1.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历史成因及其正负效应
1.1成因分析
过境公路穿城在我国的城镇当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由此影响到城镇的布局和发展;穿心式布局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
1.1.1与我国长时期较低的机动化水平相适应
"十一五"时期,在大规模投资的带动下,我国交通运输的线路网络和客货运量均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截至"十一五"末,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比"十五"末增加了3.31万公里,增长80.7%,年均增长12.6%。
虽然如此,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制约,汽车作为运输的主力军大多发生在城市之间,为二、三产业服务,广大乡村及小城镇地区仍处于低机动化的运输阶段,畜力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是地方运输的主力,速度慢,运输效率低。在低机动化阶段,城镇发展依赖于公路,沿路展开,许多市场干脆紧贴马路,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增添市场的热烈气氛,在机动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对交通的干扰还没有明显凸现。
1.1.2长期存在以路兴商、以路兴镇思想
交通对城镇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大大刺激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架桥被看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志;一旦公路建成,两侧地段则成为最有价值的地方,“要先富,去占路”,以路兴商、以路兴镇,占路搞经营,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法宝。地方政府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往往要求公路部门在选线时选在从镇中心穿过,而不是只打球,“镇镇通公路”的建设结果是镇镇穿公路。在城镇发展的初期,机动化的程度比较低,过境公路穿城确实为城镇带来了工商业的繁荣,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建制镇90%以上是过境公路穿城的布局,中小城市也有许多是由过境公路穿城布局发展而来,而非公路穿城的乡镇大多比较落后和偏僻。随着社会经济和机动化的发展,公路穿城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1.2穿心式布局的正负效应
所谓正效应,是指穿心式布局在一定时期对城镇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过境公路穿城的城镇发展快于其他地区,而用地布局与交通的矛盾则发生在可容忍的范围,未对城镇的发展造成大的影响。所谓负效应,是指随着机动化的发展,用地和交通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沿路布局造成的外部成本大大上升,对城镇进一步的发展带来的制约作用超过促进作用。
然而,也应当看到,随着机动化程度的提高,正效应逐步下降,负效应渐渐上升;当负效应达到或者超过正效应的时候,就应当考虑过境公路外迁。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的提高,过境公路穿城所带来的边际效益下降,而过境交通与用地布局的矛盾则显得突出,对城镇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过去一段时期,国省道路穿越城镇而过,许多工厂企业在国省道路两侧呈带形分布,其局部地区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省道日益拥挤,过境交通与城镇布局的矛盾凸现出来,不得已只能将国省道外迁,而将原穿城部分改造为内部干道。
过境公路穿城的负效应还体现在对城镇内部道路系统的影响上,下面将结合城镇现状调查中凸现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论述。
2.小城镇道路系统现状
2.1道路网问题特征
2.1.1密度较高,但干支结构不尽合理
一般小城镇只有干支两套道路系统,而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大多数城镇仅仅有一两条穿城干道,其它道路相对狭窄;在发展过程中,支路间距不均匀,有的间距几十米,有的间距数百米,造成道路系统的先天失调。许多地段是先建房,后通路,造成道路开辟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曲折、错位的小路多,机动车难以通行。
而今城镇道路建设又出现贪大求洋的倾向,新建或者改造的道路不管实际需要如何,一律采取干道的做法,宽宽荡荡,而旧的道路依然狭窄、拥挤,形成旧城条条是支路,新区路路是干道的局面。
2.1.2路况差,不能适应机动化的发展
在低机动化时期,城镇机动交通以机动三轮车、拖拉机以及少量小型货车为主,车型小,速度慢,运量低;对道路的要求不高,在城乡所有道路上均可通行;而进入机动化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货运汽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车辆速度快、车型大、运量高,对道路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城镇旧有的道路难以满足。还有许多道路桥梁的瓶颈,车辆难以通过。速度的提高打破了城镇原来的节奏,交通危险性增加;运量增大,旧有路面难以承载,造成道路的严重破坏。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质量控制的意义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新时期内发生了飞跃式的改变,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实现了科学技术的历史性飞跃,国际竞争力逐渐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这种浪潮中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从以往的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转化为了基本适应现状,但是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使得形势变得严峻起来。由此可见,我国高速公路安全设施的建设已经变得尤其重要。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属于高速公路施工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对于道路的正常运营,以及道路的“高效、高速、安全、经济、环保”行驶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质量控制要点
交通安全工程设施具有区别于土建工程的独特的施工特点,质量控制中也存在区别于土建工程的控制手段和侧重点,故要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质量控制,就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专业技术人员
在交通安全设施这个行业,施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反而缺少真正的专业人才。对于施工质量控制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除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进行施工之前,应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选拔与测试,尤其是要对其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当录用了专业技术人员之外,还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力求其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更上一个台阶;此外,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眼光,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临危不惧、镇定、谨慎,能在困境中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在安全设施施工中,如果某些专业技术人员心态不好,时常紧张出错,则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对此,就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除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还要对锻炼他们的心理与工作素质。
2、原材料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原材料均为成品或半成品,故施工前加强对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检验,是一道最关键的质量管理程序,拒绝任何不符合设计或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不管是施工之前还是施工中,对于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而言,都应该严把关卡。在施工前,购买原材料时要慎重选择,相关的工作人员应与厂家做好事前沟通,并对产品进行检查,确保产品的一切手续都合格,保证产品的工艺与能力都能满足工程要求;当与厂家商定购买之后,还需要不定期地进行生产巡查,确保每件产品都是优质产品,以此保障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当产品买进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复查,通过专业人员与专业技术的鉴定与检测,若满足了要求,达到了相关的水平,才能加以使用。从目前来看,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与工地实验室抽验,一旦发现其中有不合格产品,则坚决不让其入场,而且要追究生产厂家的责任,并对其加工的工序进行必要的检查。比如以标志为例,首先,应该对底板的材料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其次,分别对其反光膜的逆反射度、光度性能等进行测试。
3、工序流程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控制中,应该对其施工工序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施工工序关系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对于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而言,其对施工的顺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施工工序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务必按照计划好的工序流程进行操作。比如在进行防眩板施工时,其施工工序为:1)放样;2)支架与防眩板安装;3)防眩板线形调整。又比如对于标线的施工工序而言:1)放样;2)清扫路面;3)划标线。还有标志的施工工序:1)基础定位放样;2)基坑开挖;3)基础混凝土浇筑;4)标志板安装。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而已,也就是说在进行这些工序施工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在于施工过程,因此对于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控制而言,其重点环节还在于具体的施工过程。对于高度公路安全设施而言,主要有防撞护栏、隔离栅、标志及标线等方面因素,要做好质量控制,就要保证这些因素的施工,其具体措施如下:
1、防撞护栏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采用的防撞护栏为波形梁护栏,其主要利用立柱、土基与衡量的变形来吸收能量,从而迫使失控的车辆改变方向,回到正常行驶轨道上。波形梁护栏还能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或者冲出路面,以此保障乘客及车辆的安全,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引发的损失。
对于波形梁护栏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放样,以桥梁、通道、涵洞、中央分隔带开口、立交、平交等为控制点,进行测距定位。放样时利用调整段调节间距并利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放样后应调查每根立柱位置的地基状态,如果遇到地下管线、涵洞顶部埋土深度不足时,应调整某些柱的位置,改变立柱的固定方式。立柱安装时应与设计图纸相符、与道路线形相协调。一般路段,立柱采用打桩机直接打入法,并按要求打入至设计深度;当打入深度过深时,不得将立柱部分拔出加以矫正,须将其全部拔出,待基础压实后再重新打入。在挖方路段或桥涵处立柱无法打入得地段,采用钻孔法或混凝土埋设法进行施工。无论用哪种方法安装的立柱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必须形成平顺的线形,保证其竖直度、设计高度、立柱间距都符合规范要求。将预装好的波形梁板进行粗调和微调,粗调主要是调整整体线形,微调主要是对局部或单桩进行调整,调整完后,按规范要求拧紧拼装螺栓,使波形梁护栏整体线形平顺、流畅、美观大方。
2、隔离栅
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隔离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人或动物的进入,以此保障高速行驶车辆的安全,并且还能避免非法占地现象。目前来看,隔离栅面临的现状问题是:1)强度较差;2)偶尔会被盗。这些现象不仅给管理者带来了烦恼,同时也是无形的经济损失,还会给行车带来危险,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的安装质量以及管理。
在进行隔离栅的安装时,应该按照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应该先从两侧边沟向外定出中心线,以此保证公路用地的准确范围,然后把立柱位置确定好,并对每个桩位做好标志;当放样与定位完成后,根据图纸设计进行挖坑,尺寸与深度应符合相关要求标准,坑底必须清理干净;坑挖好之后,进行网片连接,用立柱将网片连接起来,连接之后对应基坑位置进行竖立,并要做好临时支撑,若需要调整,则应根据图纸设计进行;一切处理完全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合格检查,当符合标准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最后拧紧螺栓。
3、标志与标线
进行标志的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样,并且必须保证标志的里程位置与净高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2)标志基础深埋及几何尺寸也要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必须保证其稳定,直到混凝土强度达到了要求的80%以上时,才可以安装标志;为了确保标志的平整度,应该严格控制标志的加固,并且需要增强其结构的整体性。
而标线是车流的渠化、导流以及分道行驶的航标,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其对于道路的美化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标线的设计时,应该保障其线条的流畅,要与道路现行保持一致,尤其要有昼夜视线诱导的作用,同时也需要保证几何尺寸的规范,且要与路面有足够的附着力等。
结语
在进行高速公路的设计时,应该本着保障行车安全为先,同时兼顾减少或减轻各种安全事故及财产损失,牢牢抓住这几点,才能完全发挥高速道路的经济效益与优势,才能尽可能保障行车安全。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关系着高速公路整体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影响到了道路运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与整体功能,因此,应该全力以赴把握施工的质量控制,才能保障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及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恩华.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控制[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2:27.
公路交通通常是指以公路作为基础设施、以汽车作为主要载运工具的运输方式,涉及市内、城乡、城间道路旅客、货物运输等方面。公路运输以其快捷灵活,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区域内或区域之间实现全方位联系的纽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公路交通运输带来了机遇
2011年10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也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原经济区承载着科学发展的新使命、新希望,是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将会极大的促进河南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定位:“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投资2000亿元,重点完善高速公路网,改造干线公路网,打造内河航道网,提升农村公路网。到2015年,形成以6600公里高速公路为骨干、2.7万公里干线公路为支撑、25万公里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四通八达、衔接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为河南公路交通运输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二、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
公路交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沿线地区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转速度和相互作用,相对缩小了生产、居住和流通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人们的社会往来,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诸小城镇分工协作的相互补充的集合体,促进了沿线地区大城市的增长,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中原经济区建设强调走“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型工业化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提供就业为根本,建设产业集聚平台,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
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运输化,它作为一种经济过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在运输实现的过程中,现代运输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与货物空间位移的规模的急剧扩大,交通运输逐渐发展为经济进入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
(二)公路交通运输是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逐渐提高,而交通权也成为了人类的基本生存权。而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先导产业,不仅支撑经济发展,而且在引导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家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以及在城乡一体化、保障国家安全和抢险救灾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只有通过发展公路交通,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大发展,为全面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三)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
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据专家测算,每1元公路建设投资带动的社会总产值接近3元,相应创造国民生产总值0.4元,每1亿元公路建设投资可为公路建筑业创造2000个劳动日就业机会,同时为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近5000个劳动日。因此,只有发展公路交通,才能带动沿线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条件,从而拉动当地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
三、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改变区位优势格局
一个地区的区位状况,尤其是经济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在宏观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在区域开发中的时序、水平、结构和组织等。公路的修通和运营,首先提高了沿线地区的可达性,从而改善其经济地理位置,使区位优势发生变化。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可能在各地区同时出现或按同一速度平衡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整个中原经济区内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必备因素向落后地区进行扩散,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公路建设项目能推动与之有关的各项生产的发展,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投放,必然会在社会生产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一系列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公路项目建成后,还可以带动流通和分配领域中经济,公路项目建设增加了所需初级产品的需求,促使其生产达到—种规模经济,在各个领域引起连动,推动其它行业的进步。比如公路建设中直接、间接消耗品的生产为当地建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对当地经济具有明显拉动作用;同时也为工商、土地、建筑、金融、电力、税务系统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闲散劳动力,安置下岗职工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于产业集聚区建设
新型工业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河南省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体现在建设产业集聚平台,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工业部门的工业化而且还是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包括农业的工业化。
公路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本身就置身于第二产业,通过公路交通的建立,一则可以有效地调整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建筑业内部结构;二则可以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流通、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是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的,并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服务的。通过大搞公路建设,就能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从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河南省的180个产业集聚区有114个布局于县城,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
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粮食优产高产,以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提升有力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了城乡交通,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此外,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动了公路沿线农业特色产业带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在节约了运输成本的基础上,推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
(4)促进城镇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良好的陆路运输条件是促进城镇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研究表明,城镇的实体空间倾向于沿着它的对外联系方向延伸,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是决定空间资源条件优劣的决定性要素,处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上的空间是最有可能率先发展的地区。
公路交通的建设,推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使农村经济向集团化和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为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创造了条件,也为农民从传统农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转变创造了条件;且还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速度,特别是把农民从小农经济中吸引出来;通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的非农转移,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同时,通村公路还缩短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距,向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以及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二)消极影响
公路建设实际上对区域经济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这个影响同积极影响相比较小,但是我们必须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由于工程占用沿线土地或临时用地,改变沿线生态环境,路线经过的居民住房需搬迁,供电、通讯设备及水利、灌溉等设施必需迁移,势必引起沿线动植物及自然、文物等环境的变化。同时,因工程施工破坏沿线森林、土壤、植被,使得土地裸露和松散,这些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公路交通的建设,所出现的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污染,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加上公路建设征用农业耕地的原因,致使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路建设 交通 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交通发展正承受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交通发展与必须进行的保护环境之间,不可避免地构成一对矛盾。因此,必须构建交通运输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交通发展由影响环境到改善环境的转变,努力做到与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应用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强调保护、在公路运营阶段强调补偿和修复,从而保障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一、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传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其负面效应,固有的发展理念和思维受到严峻挑战的大背景环境中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发展理念不断更新与改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具体来讲,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生态性,对环境持尊重、保护、美化的理念,体现为公路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和良好的景观效果,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和谐统一。
其次,高效性,在节约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强化和提升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路事业的建设既要保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又不能超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过度发展,既要防止资源的浪费,又要实现国家各类资源的循环有效使用。
第三,在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统一中,公路自身也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能不断地得到提升。
总之,在尊重自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既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公路交通的巨大需求,保障公路建设和营运的安全、舒适、经济、环保,又能实现公路与人、自然的有机结合和、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做到“路更好,山更青,水更绿”,这也正是公路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所在。
二、公路建设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公路交通运输,一方面,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消耗大量的资源。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1、占用土地资源
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提高沿线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形成沿线产业带,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公路运输是占用土地较多的交通运输方式,除公路本身永久占地外,建设中的取土场、弃土场、施工临时道路、临时设施等也会在一定阶段内占用土地。有资料显示,每建设1 公里高速公路,占用的土地最高可达5—7 公顷,公路建设占用耕地占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比例达16%左右。
2、生态影响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是长距离的带状人工构造物,它改变了所经区域的环境特征。尽管它们在沿线环境系统中所占面积比例并不大,但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最直接的影响是场地清理,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丛等植被在施工前均被砍伐或移植清理。其中,临时用地及立交区、边坡、中央分隔带等,在公路建设中可以通过人工绿化或建成后自然恢复等方式恢复植被;而路面及构造物等地,植被将永久不能恢复,导致公路沿线植被覆盖率和绿色生物量的降低。为了开挖路堑、填筑路堤,就要取走表土,而表土是长期形成的、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绿色植物赖以生长的基础,形成1 厘米厚的表土往往需要成千上万年。如果建设过程中,不注意保护表土,就会破坏表土资源,对植被繁衍和生态平衡不利。
3、景观改变
公路建设对景观的影响主要包括3 个方面:一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地形、地貌;二是由于公路的分割作用,导致景观的碎裂化;三是由于植被的破坏,造成地表的,导致景观变差。如果路线选择和设计不当,还有可能破坏重要的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消耗资源
公路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沥青及电子产品、通信器材等。据统计,每建设1 公里高速公路,消耗钢材500—1500 吨,水泥4000—12000 吨,沥青1900 吨。公路交通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消耗的能源已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3 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家用轿车增长迅速,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能源消耗大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还会持续增长。
5、环境污染
公路运输还会带来噪声污染、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交通噪声危害已成为居民投诉的热点问题;机动车的尾气则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有关资料计算,大城市中汽车排放CO 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85%。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生态建设的对策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生态建设可以根据公路建设的阶段性来采取合适的阶段性措施,从而实现生态公路建设,实现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1、公路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
根据生态公路的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要通过各种措施实现生态规划和生态设计。
第一,生态规划。尊重自然综合体的协调发展规律,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既要保护自然环境,也不能给另一个部门造成一定的损害。而生态规划的原则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强调资源的互补和相互利用,努力实现高效、和谐、可持续的公路建设。所以说,公路建设在实现生态规划时,首先要将公路规划设计与公路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努力减少公路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维护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该公路要能促进经济交流,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第二,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就是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设计时对沿途自然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公路走向,从而有效减少湿地、森林、草地、水源区等的占用,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为了减少公路建设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设计时可以适当在公路两旁栽种一定的植被,在边坡处则可以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来维持边坡的稳定,栽种合适的植被,固结水土,而在面积较大的边坡中则可以设置一定的节水沟,达到暴雨时有序排出雨水的目的,减少水土流失或是避免产生因大暴雨而带来的滑坡灾害。由于公路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因此在设计时还要注意保护周边的水资源,设计合理的污水排放方案。当公路穿越物种栖息地时,应为动物设置专门的通道,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减少物种的灭绝。
2、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也要贯彻落实公路建设的生态观,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管理和控制,采用先进设备施工,降低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减少能源的消耗。采用质量优良的材料,确保公路建设质量。采用合理的取料场和弃料场,减少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同时,在工程建设中,要尽量减少临时用地面积,减少对公路建设现场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
3、公路的管理阶段
公路投入运营之后,还要有良好的管理来确保公路的使用寿命,确保行车的安全。必须不断加大技术研发,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公路的生态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结论
总而言之,公路建设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相关人员都要重视公路建设的生态化。在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在生态观的指导下,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等促进生态公路的建成,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安全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交通建设中有关交通设施主要分为三类:安全、服务以及管理。这是组成公路设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公路可以发挥其本身具有的效益的基础保证,是公路可以进行行车并安全行车的重要保障,这是现代化以及智能化的公路建设的基础标志之一。公路交通的基本安全设施包括了高速公路的护栏、道路标志、标线以及隔离和视线诱导设施,这些设施的施工质量将会对交通安全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不仅仅是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保证,同时也影响着道路美学。公路在投入运营之后的安全、舒适以及高速高效都是建立在这些设施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功能的。
交通安全标志设置是交通系统中区域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令司机在进行行驶过程中可以对路况以及方向进行正确判断的基础,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行驶的舒适度,同时在规范交通以及减少事故发生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直接从根本上减少了由于事故而出现的损失。因此对于交通安全的设施建设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其顺利施工以及保质保量的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是需要高技术高水平以及丰富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施工设计的,这样才能真正将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客观条件上还需要严格的制度进行规范化的约束管理,根据实际工程的特点,对工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细致的职责划分,以此对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进行规范化的保证。
1 管理控制手段
1.1 控制原料质量
原料的重要性在施工质量的保障上是基础,原料的合格检测需要在施工前就进行,这也是公路建设区别于其他施工的地方,也是对质量进行管理保障的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入场的材料以及施工产品都要在设计以及技术规范上进行严格的把握,禁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交通安全的设置质量就是建立在优质材料的基础上的,因为像是标志牌以及隔离栅和护栏在使用中出现的隐患大多不是因为其安装造成,而是由于其本身存在有质量缺陷,安装问题在检验中较为容易发现,控制工作较为便捷,若是出现缺陷也容易纠正以及发现。但是若是材料本身的质量缺陷,则是不容易发现,只有在后期的使用中出现了问题才会显现出来,所以,材料以及基础构建在进场时的检验对于质量的保证而言十分重要。
对于供货厂家,检验人员需要对其生产能力以及设备、工艺畸形不定期的确认检查,从根本上对供货渠道进行保证,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并且供货的过程巡查需要不定期进行,这样才能对厂商提供的产品的合格性检测的真实可靠性予以保证。并且在产品出厂并进场后,技术检查人员还必须对产品进行试验以及检测,这项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在确认无误后才能投入施工,若是在检测中发现了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项目检测。
1.2 加强控制工序流程
将质量关把好,对工程当中的一些不合格的供需以及隐患最大程度的隔绝发生,隔离栅和防抛网在施工的工序上主要分为以下步骤,首先要进行放样其次进行挖坑,然后进行基础的浇筑以及安装立柱,最后则是挂网。标志在施工上的步骤主要有,首先定位基础,其次是放样,然后挖基坑,紧接着浇筑基础,然后安装立柱最后则是对标志板进行安装。路面的表现的施工步骤为,首先放样,其次,对路面进行清扫,最后进行底漆的喷画和标线的喷画。
1.3 对专业人员的控制
专业人员是运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今天,从事交通工程的专业人员十分紧张,必须认真审核进场专业人员的资质和能力,必要时可以抽调相关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教育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认识到创精品工程最重要的是先从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做起,认真自觉地履行监理程序,从最基本的施工要素做起,严把质量关。
1.4 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队立即进行整改,直到达到规范要求,才能进入下一道程序的施工,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工程师在现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横向从自建到各专业的管理体系,使工程质量得到好的保证。
2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防撞护栏
国内高速公路广泛采用的是波形梁护栏,是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恢复到正常的行驶,防止车辆冲出路面或穿越中央分隔带,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2 防撞护栏
在高等级公路上,为了防止与公路无关的人和动物进入,保证车辆高速行驶的安全,防止非法占用土地等,而设置禁入隔离栅,隔离栅最常见的问题是由于隔离栅强度较差而时有被盗,不仅给管理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安全行车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加强现场的安装质量。
2.3 标志及标线
交通标志在整个交通安全设施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就像一座无声的广播电台,24h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引导和组织交通流,交通标志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行状况和道路使用者对道路的认识与理解。
3 结论及展望
交通标线是交通安全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通安全设施与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土建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有机系统,必须通盘考虑,同步设计,一方面可避免相互干扰与矛盾,另一方面各个专业可以在总体设计指导下开展设计工作。
在交通安全设施的成功工作中,一条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不得由一家施工单位来承建,而是全过程引入竞争机制.另外,完善而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能够美化环境、协调景观、活跃视觉,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安全、快捷的服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对环境安全的宣传和控制,防止对已完路面的污染和损坏,对施工废弃物严禁乱丢乱弃,否则就会造成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遗憾,成为美中不足。
总之,交通安全设施在国内的发展尚不成熟,需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相互借鉴各自好的技术措施和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解决对策
1引言
农村道路交通工程是服务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缓解农村、农民和农业之间矛盾关系的重要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扩大农村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已成为缩小城乡经济差异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地区居民对道路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原因,极大影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以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2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运行现状
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部分村级道路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县乡道路逐渐成为国省级道路的支脉,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于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社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农村道路等级及其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农村道路在通车里程方面的限制,可更好的满足村民日常出行、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另一方面提升了地区物流市场的活跃性,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交通运输系统朝着多样化、多类型的方向发展。另外,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农村交通工具较为单一,村民的出行目的及次数受到严重限制,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交通工具的数量和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私家车已逐渐成为村民的代步工具,这种形势下,当前的道路工程已无法满足农村交通工具不断增加的需求,这对农村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主体不明确
在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主体不明确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这两个方面。①农村道路建设是国家整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向农民提供交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道路工程实际建设中,大部分人会认为农村道路建设属于公路建设的范畴,其责任主体是交通公路部门;②由于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不确定,也就难以明确工程投资主体,导致农村道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极易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
3.2资金不到位
目前,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在建设或养护上的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很多地方的养护管理及建设资金主要由上级财政拨付,但由于部分村级的经济水平较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管理资金十分有限,不利于保证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3建设和养护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机制是促进其性能发挥的关键,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在建设与养护机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道路工程管理责任不明确,特别是一些农村道路的路面修护、危旧桥梁的改造等项目被搁浅,极大影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即使具备完善的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和养护机制,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政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建设和养护机制执行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例如:某条农村道路长3km,属于两个村之间的交通连接主干道,道路设计宽度为3m,错车道每500m一个,每年县财政拨付到村里的养护资金是3万元,要求每年定期养护2次,但在实际养护中,每年只在秋季养护一次,只有不到10%的资金用于养护,该道路的养护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3.4缺乏技术性人员
新农村发展模式下,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的交通部门由于薪酬待遇等原因的影响,缺乏大量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全面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和标准性。
4强化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与道路交通工程所在地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解决公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当前以村级管理为主体的模式下,由道路工程所在地的村级选派专人负责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并由县级、乡镇选派专业人员加强对其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加强与村级道路施工负责人的沟通和合作,且每年、每季度定期选出模范施工人员,加强对其经验的学习和传播,才能更好地促进大众对道路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而确保道路交通工程相关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4.2提高道路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工程技术问题得到优化和完善,需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①要引导其意识到自身在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强对这一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主要采取远程教育培训与面对面传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且在培训后注重实践考核,重点对其所负责路段的建设效果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加薪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其技术实力的提升;③由于参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一线施工人员自身工作较为枯燥,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较多,村级领导或施工单位可着力解决其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促使其更加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本职工作中,进而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4.3加强道路建设的资金管理
①拓宽道路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比如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的方式来缓解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现状,并实行资金专项专用制度,严格监管和控制资金的具体流向,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②发动社会捐资。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益团体、经营大户等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大力推广转让路桥冠名权、项目开发权、客运经营权等融资方式,引进农村道路建设资金;③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符合农村特色经济的养殖业、果园种植业、林木业等,以通过提升农民年收入来增加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4.4建立完善的管养长效机制
结合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道路工程养护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与建设项目安排和资金拨付挂钩,充分发挥县乡人民政府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农村道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和社会行为的转变。另外,还应将日常养护与专项养护结合起来,专业人员与村民相配合,日常养护以“培路肩、扫路面、挖边沟、清涵洞”为重点专项养护,以治理“稳路基、补路面、检桥梁”等病害为主,提高道路抗自然灭害能力和通行能力,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道路养护,促使农村道路“畅、洁、绿、美、安、优”的目标,促进人、车、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5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虽在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在技术、认识、资金和机制上存在的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和道路工程效益的提高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强化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分析,注重道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筹集,同时基层交通部门也应明确自身职责,以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工程能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京,王建伟,何娟,等.农村公路与新农村建设发展适应性评判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9):145~153.
[2]卞素萍.转型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研究———基于对江苏高邮和宜兴的个案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49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