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7:58: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兴经济市场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新兴市场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率先实现经济腾飞开始,东亚“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在20世纪70年代继之迅速崛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等也在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逐步实现了经济起飞。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更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世界金融危机阴影的强劲动力,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与日渐崛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仍然十分有限。有鉴于此,论文将在系统梳理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就相关问题予以探讨:一是就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别范围予以界定;二是就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潜力予以评价;三是就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表现予以介绍;四是就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形势予以分析。
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别界定
如果从日本经济起飞算起,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出现逾半个世纪之久。但真正开始使用“新兴市场经济体”这个提法的时间却并不很长。20世纪80年代早期,人们开始用“新型工业化经济体”一词来形容亚洲和拉美的几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场化国家。其后,随着多数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增长后劲显著增强,众多国际组织开始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给予更多关注。世界银行经济学家Antoine van Agtmael在这一时期最早提出了“新兴市场”的概念,意指正处于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国家。显然,这一认识更侧重于发展阶段而非具体国别的界定。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范围的逐步扩大,“新型工业化经济体”和“新兴市场”两个概念开始被逐步混用,并继而被涵义更为准确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或“新兴市场国家”所取代。
事实上,不仅是名称选择,就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涵义界定也存在巨大分歧。众多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就其定义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张宇燕和田丰,2010)。综合这些代表性定义,可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本质特征概括为:第一,市场经济体制或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第二,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高经济增速但人均收入水平仍低于发达经济体;第三,处于全球经济分工体系当中的开放经济体;第四,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第五,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有待着力完善。这五项基本特征,从根本上将新兴市场经济体与计划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等传统概念进行了区分,充分展现出了这一概念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涵义界定的巨大分歧也增加了其国别范围界定的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博鳌亚洲论坛(BF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U)、英国富时公司(FTSE)、美国万事达公司(MasterCard)、英国《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美国摩根士丹利集团(MSCI)、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BBVA)、美国标准普尔公司(S&P)和美国道琼斯公司(DOW JONES)等众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纷纷根据其业务领域推出了相应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名录(李政,2014)。
通过比较这十个权威机构确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范围,从中遴选出至少已经得到六个(含)以上认可的,并结合此前归纳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五项基本特征,阿根廷、埃及、巴西、波兰、俄罗斯、菲律宾、哥伦比亚、韩国、捷克、马来西亚、秘鲁、摩洛哥、墨西哥、南非、泰国、土耳其、匈牙利、印度、印尼、智利和中国等21个经济体(以下简称“E21”)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首先,E21完全具备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五项特征。这些国家均为市场经济国家或经济体制转轨国家,其发展水平虽大多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七国集团”(以下简称G7)平均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较之发达国家也还存在很大距离,但其在过去10至20年均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显著大幅提升,后续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其次,E21全面反映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整体状况。从地域分布来看,E21中包括亚洲国家8个、拉美国家6个、东欧国家4个、非洲国家3个,这一分布不仅涵盖了各大洲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同时也体现了各大洲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基本表现;从涵盖类型上看,E21既包括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包括了市场经济体制仍有待继续完善的个别发达国家,兼顾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对于经济增长和制度演进的双重关注。
再次,E21综合实力对于全球和地区发展影响重大。从国际分工来看,E21包含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处于全球经济分工格局中位次不断提升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其对世界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速的影响都十分巨大;从地区影响来看,E21均为各大洲具有显著影响的大国,其经济总量、地域面积、人口规模和资源条件对于地区发展和政治环境的作用亦举足轻重。
全文将围绕E21就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有关情况予以探讨。
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潜力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不仅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速和发展模式,也深深影响着其未来的增长潜力和发展质量。因而,全面客观地认识E21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状况,无疑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在当今以致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自然资源
相较于多数国家而言,E21的总体资源禀赋优势较为突出,其土地、淡水、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丰裕程度均位居世界前列,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开发潜力,且尤以“金砖国家”最为突出。
1、土地资源
E21陆地总面积约为5475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6%。其中,仅俄罗斯、中国和巴西三国的陆地面积就达3522万平方公里,约占E21陆地总面积的64%。除匈牙利和韩国外,其余E21的陆地面积均超出G7 中的英、德、日、法、意等发达国家,并位居所在大洲前列。广阔的地域面积奠定了E21发展的重要基础。
2、淡水资源
E21流域面积广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并尤以巴西、俄罗斯、印尼、中国、印度和哥伦比亚最为突出。但与此同时,由于E21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且人口规模庞大,致使其中很多国家的淡水资源使用量也十分巨大。其中,中国、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和埃及均位居世界淡水资源使用量的前十位,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却无一进入世界前十。
3、能源资源
E21在国际油气储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截止2011年,E21的石油探明剩余储量约占全球的8.67%、天然气探明剩余储量约占全球的32.59%;石油年总产量约占全球的32.88%、天然气年总产量约占全球的35.25%。E21的煤炭储量也十分丰富,产量巨大。截止2011年,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南非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13个主要煤炭生产国的煤炭探明剩余储量约占全球的44.93%,年总产量约占全球的70.59%。
4、矿产资源
E21不仅能源资源丰富,其他主要矿产品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铁、铜、铝、铅、锌、镍、锰、锡、金和磷酸盐等十种国际主要贸易矿产品的储产量十分巨大。在目前国际公认的6个主要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当中,E21就占到3个(俄罗斯、中国、南非),8个较丰富国家当中,E21就占到6个(巴西、印度、墨西哥、秘鲁、智利、摩洛哥)。从探明剩余储量来看,巴西、俄罗斯的铁矿探明剩余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二位,印度、中国和南非等国也均位列前十位以内;智利的铜矿探明剩余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俄罗斯、秘鲁等国均位列前十位以内,波兰、菲律宾等国的储量也十分巨大;南非的锰矿探明剩余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巴西、印度和中国等国也均位列前十位以内;南非、俄罗斯的金矿探明剩余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二位;摩洛哥的磷酸盐矿探明剩余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俄罗斯也位居前十位以内。此外,俄罗斯和印尼的镍矿探明剩余储量,中国、秘鲁的铅锌矿探明剩余储量,印尼、中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锡矿探明剩余储量,巴西、印度的铝土矿探明剩余储量等也均位列世界前十位以内。从矿产品年产量来看,中国、巴西的铁矿石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二位,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均位居前十位以内;智利的铜矿石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印尼、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均位居前十位以内;中国的铅锌矿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秘鲁、俄罗斯和墨西哥等国均位居前十位以内;俄罗斯的镍矿石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印尼、中国和南非等国均位居前十位以内;中国、南非的锰矿石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二位,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等国均位居前十位以内;中国、印尼、秘鲁、巴西和俄罗斯的锰矿石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六位,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均位居前十位以内;中国、南非的黄金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二位,秘鲁、俄罗斯等均位居前十位以内;中国的磷酸盐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摩洛哥、俄罗斯和埃及等均位居前十位以内;中国和巴西的铝土矿年产量也均位居世界前十位以内。随着全球主要矿产品供求紧张状况的不断加剧,丰富的资源蕴藏量和巨大矿产品年产量日益提升着E21在全球矿产品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也为其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争取更多机遇创造了条件。
(二)人力资源
E21庞大的人口规模不仅为其经济起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也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但与此同时,伴随经济持续增长而显著改善的生活环境和不断提高的医疗水平,也抑制了E21的人口增速,老龄化趋势开始逐步显现,深刻影响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未来方向。当前,E21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总体人口规模依旧庞大。截止2011年,E21人口总数为42.28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1.95%,虽较2001年仅增长4.71亿,但占比却与2001年基本持平(61.92%)。其中,中国、印度人口总数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二位,印尼、巴西和俄罗斯等国也均位居前十位以内,5国人口总数达33.36亿,占E21人口总数的78.90%。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的《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在未来40年,E21人口增速虽会有所下降,但全球新增人口的半数仍将来自E21。其中,中国人口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14亿,印度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17亿(UNFPA,2011)。
二是部分国家人口增速明显。过去十年,E21人口年平均增速(9.83‰)虽低于全球人口年平均增速(12.4‰),但各国之间差异却十分巨大。其中,马来西亚、埃及、菲律宾、印度、南非和墨西哥等国人口增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国人口累积净增2.72亿,占E21人口累积净增值半数以上;而俄罗斯、匈牙利和波兰等国人口则长期为负增长。
三是老龄人口数量增长迅猛。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由发达国家蔓延至E21。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各国概况(2012)》,在49个年轻型人口国家中,E21无一入围;在89个成年型人口国家(地区)中,共有菲律宾、埃及、南非等13个E21入围;在94个老年型人口国家(地区)中,共有捷克、匈牙利、俄罗斯等8个E21入围。相较于G7而言(平均41.47岁),E21平均年龄中位数虽然很低(30.39岁),但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8.4岁)。同时,由于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行列,致使E21中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的人口总数已达81.25%。老龄化趋势的显著加快,一方面反映了E21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另一方面由于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所引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社会保障投入增加也成为影响E21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迫使很多国家不得不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四是总体教育水平大幅提升。教育水平既是显示经济发展成效的具体体现,也是影响未来经济发展潜力的判断依据。从受教育年限角度考察,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E21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33年,接近高等人类发展国家水平,其中,捷克、韩国已达到超高等人类发展国家水平,阿根廷、捷克等10个国家已达到高等人类发展国家水平;中国、哥伦比亚等6个国家达到中等人类发展国家水平;3个国家达到低等人类发展国家水平。从文盲率角度考察,E21中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90.91%。其中,90%以上的国家有14个,最高的俄罗斯为99.60%;80%至90%的国家有5个。尽管G7的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已高达98.91%,但E21与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特别是中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升、新兴市场经济体高等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墨西哥、韩国等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E21的总体教育状况已能够较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并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
(三)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状况直接反映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推动其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E21之间基础设施状况虽差异巨大,但总体水平仍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些国家已与发达国家十分接近。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国际资本流入、技术转移和产业替代创造了积极条件。
1、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相较发达国家而言,E21交通运输能力虽总体依旧薄弱,但其发展速度和开发潜力却十分巨大。截止2011年,E21共有机场12930个,占世界总数的29.52%。其中,巴西、墨西哥、俄罗斯、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印尼等6国机场数量已位列世界前十位以内。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巴西、土耳其和印度等E21的航空乘客人数分别出现100万至4000万的显著增长,而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却分别出现500万至2000万的不同程度下降,新兴市场经济体重构全球航空运营格局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目前,E21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达417996公里,占世界的36.67%。其中,俄罗斯、中国、印度、阿根廷和巴西等5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位列世界前十位以内。2009年以来,中国、印度和南非等E21的铁路货运能力开始大幅增加,特别是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其货运能力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而俄罗斯则继续保持世界第三的地位。但与此同时,由于多数E21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投入有限,致使其铁路地域覆盖程度依然距离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截止2011年,E21的铁路平均路网密度仅为150.75km/10000km2,而G7国家平均已达503.68 km/10000km2,两者相差3倍多。除匈牙利铁路路网密度位居世界前列、波兰和韩国接近G7国家平均水平以外,其他E21依然差距较大。
近年来,E21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11年,E21公路运营总里程已达13563172公里,占世界公路运营里程的13.26%,高于G7国家总体水平(11236563公里)。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4国的公路运营里程已位列世界前十位以内,这一数量和G7国家持平。从公路建设等级来看,E21之间差别较大。中国的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已达84946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而E21当中紧随其后的俄罗斯、墨西哥则分别只有30000公里和6279公里,而除其后的韩国、智利、土耳其和马来西亚徘徊在1500至3500公里之间外,其他国家均低于1000公里。而在G7国家当中,高速公路总里程最少的英国也已达3519公里,其他国家则均在6000公里以上。从公路网络覆盖程度来看,匈牙利公路路网密度已位居世界前列,波兰、韩国和印度三国也已接近G7国家平均水平,而除阿根廷、埃及、智利和俄罗斯外,其他17个E21的公路路网密度均已高于加拿大。但总体而言,E21公路平均路网密度仅为4484.67km/10000km2,距离G7国家15362.61km/10000km2的平均水平,依然差距很大。
总体来看,E21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均远远好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且部分E21已与G7等发达国家十分接近,特别是匈牙利、波兰和韩国等经济水平总体较高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尤为明显。从洲际分布来看,欧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最好,亚洲其次,而拉丁美洲和非洲则相对较差。在国别分布中,尤以中国等“金砖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最为显著。日益顺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有效地支撑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纵观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历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发展功不可没。因此,面向未来发展,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旧前景巨大,而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将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机遇。
2、通讯基础设施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信息通讯设施建设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数不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截止2011年,E21固定电话用户已达5.75亿,占全球的48.30%;移动电话用户已达34.46亿,占全球的57.35%;互联网使用人数已达8.51亿,占全球的40.20%,E21信息通讯设备覆盖人口已经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
和G7相比,移动电话已取代固定电话成为E21民众首选的通讯设备。E21移动电话用户已占到人口总数的123.61%,高于G7国家的118.71%;而G7国家固定电话用户虽有所下降,但依旧维持在55.03%,远高于E21的20.06%。综合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总体覆盖情况,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通信服务水平已趋于一致。
E21互联网使用人数也在大幅增加。截止2011年,韩国、马来西亚、捷克、匈牙利、波兰和哥伦比亚的互联网使用人数已超过人口总数的一半。韩国更是以82.77%的覆盖率超过G7国家平均水平,而中国互联网使用人数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大大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也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兴市场经济体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依然是支撑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决定着其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但是,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任何单纯依赖自然资源或劳动力资源的发展模式均难以在长期成为支撑其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资源枯竭、人口老化仍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无法逾越的发展“魔咒”。因而,在继续释放现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的同时,加快改善硬件设施、大幅提升人力资本、逐步转型产业结构,无疑对于其今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表现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根本改变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未来走向。以新兴市场经济体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资本、技术等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的高端生产要素开始向广大新兴市场经济体加速转移,不仅推进了这些国家的技术升级和产业替代,也进一步激发了其固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提升了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增强了其在全球经济发展和治理体系中的整体影响力。
(一)经济总量
2001年至2011年,E21经济总量(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从51585亿美元增长至210639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6.48%迅速上升至30.10%。而同期G7经济总量仅从206135亿美元增长至335645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由65.87%下滑至47.96%。2001年,E21中处于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有9个、处于中等和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有10个、处于低收入国家行列的有2个;至2011年,处于高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已增加到4个、处于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扩展到12个、处于中等和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降低至5个,并已全部摆脱低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4国经济总量分别由十年前的世界排名第七、九、十三和十九位跃居至第二、七、九和十位。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印度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E21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回升明显。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此期间的整体经济表现远优于发达经济体,并成为影响全球经济运行和稳定的重量力量。但是,由于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起点低、起步晚、人口多,致使其相互之间差异巨大,处于E21最高端的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9890美元,而处于最低端的印度却只有1330美元,两者之间相差15倍。而即使是处于E21最高端的韩国,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仅有处于G7最低端的意大利的三分之二,至于E21和G7的平均水平更是相差达5倍之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赶超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经济增长
追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2001年至2011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总量的累积增幅高达308.33%,远高于G7国家62.82%的同期增速。其中,中国、印尼、土耳其、智利和秘鲁等5国经济涨幅位居E21前列,印度和墨西哥涨幅则相对较小。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E21经济增长总体有所回落,除中国继续保持8.8%的高速增长外,多数国家经济增速仅能维持在5%左右,泰国更是出现了0.5%的负增长。但从总体来看,这一增长水平依然远高于深陷金融危机的欧美发达国家。在G7中,除德国在2011年出现了3.1%的经济增速回升之外,其他国家仅能维持1%左右的增长率,而日本则已连续几年增幅为负。不断扩大的经济总量和较为明显的经济增速,使广大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此轮世界金融危机中,充分展现了其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由G7主导全球经济格局的时代正在被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步打破。
(三)价格水平
价格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妥善协调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考验一个国家宏观调控成熟度的重要判断依据。2011年,E21平均消费价格指数为5.6%,维持在温和通胀范围之内。其中,摩洛哥、捷克和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低于该平均水平;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已进入严重通胀国家行列;而阿根廷和埃及则长期徘徊在较高水平。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价格水平,一方面受本国经济发展环境和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由于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刻震荡的谷底阶段,发达国家经济低迷、金融市场震荡不前,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得以持续维持较低通胀水平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受各国生产者价格指数推动影响,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必将面临新的通胀压力。因此,提高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宏观调控水平,不仅需要增强这些国家的市场经济驾驭能力,更需要其能够降低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依赖,强化其在全球经济竞争环境中的自主能力。
(四)国际贸易收支
由于E21货币均不属于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因此,必要的国际货币储备对于确保其进口和其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货币汇率亦受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影响,长期大幅赤字必然导致本币贬值,进而影响其资本和流动性表现,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常账户得以实现再平衡。但随着其后世界贸易形势的逐步好转,部分E21的经常账户再度出现大幅失衡,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并尤以土耳其、印度和波兰最为严重。不仅如此,2010年以来,土耳其、印度和波兰等国经常账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中国、韩国和印尼等国经常账户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却在不断下降,仅中国就由2007年的10.60%降至2011年的2.76%。随着中国等E21经济增长由外需推动向内需拉动逐步转变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长期低速增长,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下去。
E11的国际收支状况是与其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产业结构紧密联系的。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均曾经历过贸易总量持续扩张的过程。截止2011年,E21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0892.8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0.65%,与G7总体水平(35.10%)基本持平。在E21中,中国、韩国、俄罗斯、墨西哥和印度等国进口和出口贸易额均位居前列,占E21进出口总额的64.43%,而马来西亚、匈牙利、捷克、泰国和韩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接近或超过100%。
(五)就业情况和收入分配
就业情况是反映经济运行走势的关键指标。由于E21发展水平和就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就业率也相差很大。截止2011年,E21平均失业率为8.3%,高于G7平均水平(7.67%)。其中,失业率最低的泰国仅为0.70%,而失业率最高的南非则高达24.90%。按照国际通行的4%至8%的自然失业率标准,南非、波兰、埃及、匈牙利、哥伦比亚、土耳其、印度、摩洛哥和捷克等均高于这一标准。与此相对应的是,即使面临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G7的失业率仍能基本维持在4%至9%之间。这一方面反映了其劳动力供给的相对紧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实体经济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就业情况和收入分配是紧密联系的。多数发达国家都曾经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而多数E21当前正面临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严峻局面。以基尼系数判断,在21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中,14个国家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属于收入差距悬殊或较大国家,仅有1个国家低于0.3,属于收入差距比较平均国家。从洲际分布来看,拉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收入差距较大(0.504),这也是该地区长期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恶果;欧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收入差距较小(0.329),居民总体福利水平位居其他E21前列;亚洲(0.435)和非洲(0.461)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收入差距处于上述两者之间,但高于G7国家平均水平(0.343)。需要注意的是,“金砖国家”中的南非、巴西、中国和俄罗斯全部处于0.4的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些国家在带动新兴市场经济体整体向前发展的同时,其内部日益严重的收入分配问题已不容忽视,“中等收入陷阱”的阴霾依然笼罩在广大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上。
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此轮世界金融危机中,牢牢把握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迅速提升了自身经济实力,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了日趋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也全面暴露了其长期存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宏观调控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最大差距所在。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未来展望
综合前述分析,当前,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一是良好的资源禀赋优势奠定了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为其在世界舞台上获得更多“话语权”提供了根本前提;二是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已先于发达经济体走出世界金融危机阴影,全球经济格局正处在新一轮深度整合之中,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离不开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协力支撑;三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内部对话平台和以“20国集团”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对话平台机制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新兴市场经济体内部之间以及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协作机制、交流领域、合作范围将会不断深入和扩大,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随之进一步凸显,这将为建立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重要基础。
在客观评价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机遇和自身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和复杂外部经济环境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是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宏观调控等方面依然远逊色于发达经济体;二是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依然有限: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尚不具备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对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规划能力严重不足,世界各国仍只能在发达国家的规划框架内前行,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虽具备资源禀赋优势,但其在重要战略物资上仍不具备和发达经济体进行讨价还价的实力,依然只能成为旧有经济秩序的“参与者”,而非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三是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将面临着信息化、气候变化等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各类挑战。在此方面,不仅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就连发达经济体也尚在艰辛探索之中。
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发展期,面对来自人类社会共同的风险与挑战以及旧有政治经济秩序的制约与阻碍,任何单个E21都是无法独立应对和解决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只有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其既有优势、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不断加强沟通、积极协作,逐步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在全球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中真正提升其代表性和发言权,为最终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主任医师 孙宏涛
东北人老张是某酒厂的退休工人,几十年来一直喝酒,近几年他身体不好,于是儿子将其接来养老。儿子孝顺,三天两头给老爸买酒。结果,老张的病越来越重,最近更是心慌气喘,而且连腿也肿了。
医生结合老张的病情、检查及多年饮酒史,诊断其是酒精性心肌病。老张的病在很多年前还有一个洋名字――慕尼黑啤酒心,原来科学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发现,长期喝啤酒的人,其心脏比正常人大,寿命比不喝酒的人短。
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酒精、特别是其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直接危害心肌细胞及其内部结构,长期饮酒可使心肌变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而且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上的α-肾腺上素能受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
酒精性心肌病多发于成年男性,其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尽管饮酒量和嗜酒持续时间与本病发生的确切关系尚不够明确,但一般认为每天饮酒所含酒精量超过142克、持续5年以上,或者每天饮酒所含酒精量超过60克、持续10年以上,就容易得酒精性心肌病。
吃错药也会得性病?
文/胡静美
这几天,张先生的生殖器越来越红肿、发痒,尿道口还有黏性分泌物,并起了两个水疱,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可能得了性病。
但到医院做了尿道分泌物化验后,并没有发现性病的病原体,再加上张先生一直否认自己有不洁史,医生判断他得的并不是什么性病。医生又追问张先生最近服用了什么药物,张先生回想起,他一直在用复方新诺明。这下医生基本弄清楚了,张先生的“性病”就是此药引起的。医生让张先生立刻停止服药,一周后,张先生的“性病”不治自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张晓乐说,复方新诺明属磺胺类,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副作用很多,其中皮肤黏膜症状较为常见,如表现在生殖器上,患者就会怀疑是不是性病的表现。有些到皮肤科就诊的“性病”患者,往往是因磺胺类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而不是得了性病。
这类患者如果刚刚发现症状,且没有出现生殖器溃烂等表现时,一般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停药一周后就可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患者以后不能再用这类药物,否则仍会出现同样症状,可改换其他疗效相似的药物。
性病一般是因传播的,辽宁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正刚表示,在其20年的工作经历中,只碰到过一位患者,没有不洁性生活而感染性病。因此,只要没有“乱搞”,基本上不会得性病。如果“无缘无故”出现了性病症状,应该先想想是否最近服用了什么药物,在就诊时要把自己的用药情况告诉医生,因为有可能是所服药物引起了“性病”的症状。
中老年女性警惕“前列腺增生”
文/周燕芬
女性膀胱颈抬高或膀胱颈肥厚,在症状上与男性前列腺增生相似,俗称“女性前列腺增生症”。
记者:虽然2011年中国楼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洗礼,但别墅依然保持良好的市场业绩。为何国人会对别墅情有独钟?
顾云昌: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中国社会已经正式进入全面小康的阶段。所谓全面小康,一方面是满足以中产阶级为主体人群的改善型置业需求,另一方面是确保中高收入家庭以及财富阶层的宜居置业需求。
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剧,国内市场已由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主导型、以投资主导型转变为消费主导型,所以从国家经济转型角度来看,人们追求高档住宅特别是别墅的购房消费行为已是必然之势。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最求更好的宜居氛围例如别墅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财富人群的首选置业目标。
此外,作为终极房产品的别墅,具有高端稀缺性的特点。因为自“别墅限地”政策实施以来,国家不再审批别墅项目立项,促使目前市场在售的别墅产品拥有了良好的保值增值前景。而对于具有投资眼光的财富阶层而言,购买别墅为实现保资产值提供了一份良好保障,因此促使别墅产品拥有了无可限量的市场行情。
记者:当别墅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受关注的房产品情况下,何种品质的别墅项目才能真正代表中国式的宜居梦想?
顾云昌:回顾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对于宜居生活的向往,蕴涵于国人的血脉之中。上至帝王将相、中至名仕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追求着完美的生活境界,因而促使了人们对于“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啜竦”的铜雀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华清官等皇家别墅的溢美之情。
如今,随着城市新贵和财富阶层的不断涌现,他们对于别墅这种顶级房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日益扩大。而中国的别墅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练,也正式实现与国际居住品质接轨,因而催生了别墅宜居品质标准的出现。
综合而言,真正品质俱佳的别墅项目,除了要拥有出类拔粹的建筑品质外,还要在尊重土地自身价值以及周边生态景观和人文氛围的基础上,结合完美建筑品质、顶级硬件设施、完善物业服务,甚至通过打造高尔夫球场等高尚休闲场所,实现宜居的最高境界。而拥有绝佳山水资源,以及高尔夫等顶级配套的品质别墅,才是中国宜居生活的真正引领者。
记者:目前,北京的别墅市场发生了全新变化,呈现从传统的西山别墅区、中央别墅区向以十渡为代表的新别墅板块发展的趋势。你如何看待这一市场变化?
顾云昌:京城别墅市场的板块变动是必然之势,因为在“别墅限地”的影响下,西山别墅区、中央别墅区等别墅区域已无新增土地供应,而在售别墅产品也基本进入尾盘阶段,促使有强劲别墅置业需求的购房人,将置业眼光投向于以十渡为代表的新兴别墅板块。
[关键词]服装定制业 市场前景 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服装定制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是其发展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在国际上,我国被广泛认可是高档时装和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国之一,因此我国服装定制市场是非常可观的。
一、传统服装行业与服装定制业的简单对比
在传统的服装行业经营模式中,设计师会粗略地根据人们眼光的变化来进行服装款式上的改进,这样做无疑是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服装需求的。并且在生产当中的剪裁方法以及号码的定制也都是固定和僵硬的,缺乏人性化。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和个人而言,传统的服装行业是不能够充分满足其需求的。新兴的服装定制业相对于传统的服装行业而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提倡的是一种人性化的生产理念,消费者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清楚的告知服装生产商。有了这种无缝式沟通为前提,才能使得消费者得到的产品与自己的期望值是最接近。消费者能够直接的参与到服装的设计和建材当中去,让生产出的衣服是独一无二的,不但舒适,而且能最大限度的迎合消费者的个人眼光,这也是服装定制业能够在市场当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二、服装定制业的市场现状分析
本世纪初,服装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纪元,是传统服装行业发展朝着新兴服装业过渡转变的转折点。放眼国际服装市场,许多国外企业在近几年已经开始大批量的服装定制业务,并且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服装行业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了服装定制业务的探索和运用。经济学家指出,在不久的将来,服装定制的生产模式最终将取代旧的流水线生产而成为服装行业的主流营业方法。
当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样式是否新颖、剪裁是否合理、颜色是否中意都有具体的要求,尤其是企业特殊服装批量定制的需求上更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市场。日益详尽和复杂的需求让传统服装业措手不及。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开始对服装行业进行思考,并逐渐将目光放向网络平台,商家开始在网络的平台上大力的宣传自己的服装定制业务。这样一来,商家就能够很好的和客户进行远程沟通,依照客户的需求及时更正服装设计,而且逐渐的扩大了企业的客源,企业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
三、服装定制业的市场前景分析
服装定制行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很好的迎合了市场的实际需求,而市场的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服装定制业对于我国来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在业务的营运方法上还是在营销的手段和管理制度的拟定上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服装行业想要发展和进步就要跟进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在网络上建立起一套包含服装设计、测量、下单一系列服务的体系,让自己的销售和生产都能够与数字化向结合。
服装定制行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潜力也是无限的。随着服装定制业的发展和壮大,消费者在服装选择上终将处于从被动转为主动,同样地,消费者的需求量也会大大增加,在广阔的市场需求面前服装定制行业也将进一步发展。
不管社会发转到哪一个阶段,服装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会始终受到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在服装的选择上人们的要求却会不断的提升。服装的颜色、款式、材质都会随着时代的发转和进步而被消费者附上新的要求。如今许多人甚至是企业为了追求独特性和舒适性开始了一种新的择衣方法,那就是服装定制。在网络上轻松下单以及预约设计制作不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发展的主基调,服装定制业正慢慢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史林;宋文雯;;高科技时代的高级时装设计——谈后现代高级时装的设计手段[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陈健;关于高级时装的价值与未来发展探讨[D];苏州大学;2001年
关键词:4-丁二醇 发展概况 市场前景
1,4—丁二醇即1,4 ╞ butanediol,(简称BDO),它在国内外的化学化工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非常具有价值的有机精细化工原料。它的化学性质是属于一种饱和碳四直链二元醇,性能和乙二醇非常的相近,同时和丙二醇等饱和的二元醇在化学性能上也是非常接近的。在化学工业中它主要被用来生产医药和农药的中间体,还可以作为溶剂、涂层树脂以及我们生活中么常用到的增湿剂、柔软剂等,因此它在医药、化工、纺织、造纸、汽车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的用途是非常的大的。它的人工生产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随着近年来化学工艺日益精良,目前被广泛的运用到化学化工工业中,它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一、1,4—丁二醇的制作工艺
1,4—丁二醇的衍生物非常的多,因此其制造工艺也有很多种,然而去多生产工艺都只是小规模的实验室制造,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工艺主要有醛炔( Reppe)合成法、正丁烷/顺酐法、丁二烯法和环氧丙烷法等,其中Reppe 法和顺酐法是2 种生产1,4 - 丁二醇最主要的方法。
1.丁二烯法制作工艺
丁二烯法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两种工艺“丁二烯乙酰氧基化法”和“丁二烯氯化法”两种制造工艺。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以及日本东洋曹达公司开发成功的[1]。丁二烯乙酰氧基化法获取1,4 - 丁二醇的主要步奏有四个:乙酰氧基化、加氢、水解、脱乙酸环化,该工艺主要是通过水解反应、蒸馏脱除然后从高沸物就能够获得1,4-丁二醇。而丁二烯氯化法则是将1,4-二氯丁烯水解、加氢后就可以获得1,4-丁二醇,而1,4-二氯丁烯则是制造氯丁橡胶的原料,该方法虽然工艺简单投资小,但是由于受到了氯丁橡胶制造工艺的限制而没有推广。
2.醛炔(Reppe)合成法
醛炔合成法又称雷珀(Reppe)法,将其命名为Reppe法是因为它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的Reppe首先开发成功的,该方法的运用非常的广泛,全世界40%的4—丁二醇都是用该种方法获取的。该方法经过实践,可以分为经典法和改良法两种。经典法,该法主要是以乙炔和甲醛为原料,在将两者合成丁炔二醇的基础上再加上氢就可以得到1,4丁二醇。该方法生产成本高,具有爆炸的危险,并且制作过程中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方法目前已经不太用了,针对经典法的缺点,一些公司对其进行改良,仍然是以乙炔和甲醛为主要原料,但采用乙炔亚铜为催化剂,先生成1,4-丁炔二醇,再加氢生成1,4—丁二醇。
3.环氧丙烷法(或烯丙醇法)
又称可乐丽法,由日本可乐丽公司开发而得名[3]。该方法首先将环氧丙烷异构化后得到烯丙醇,然后烯丙醇用机膦配位体做催化剂,在其液态情况下再加上氢甲酰长生化反应得到主产物4_羟基丁醛, 最后再加氢就可以生成BDO。这红方法的工艺流程比较长,且烯丙醇毒性高,液态难以储存和运输,英雌目前该方法运用不是很广。
4.顺酐酯化加氢法
顺酐酯化加氢法获取BDO可以通过3个步骤,首先是顺酐与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顺丁烯二酸二乙,然后再次对酯化反应后的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加氢,最后对其进行氢解就可制得BDO。该方法的优点主要有材质要求不高、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相对较简短,同时该方法对环境污染小,因此强调“绿色环保”的今天,该工艺推广范围很广。
二、1,4-丁二醇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
1.1,4-丁二醇发展概况
居全球统计的数据显到2009年末,世界的BDO产量约200万吨/年,其产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其中美国是最大的BDO产地,德国、日本很热我国的台湾也是主要的BDO产地[2]。具体看来,世界上BDO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些较大的企业里。从生产工艺来看,从投资成本呢,制造周期以及其负面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炔醛法和正丁烷/顺酐法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生产BDO的工艺。在国内我国自建国初期就开始对1,4-丁二醇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但由于技术等一系列的原因,我国1,4-丁二醇产量较少,国内市场所需1,4-丁二醇大部分依赖进口。近年来,世界BDO的生产技术不断成熟,现在全球新建的多个BDO装置,大多数位于中国,我国目前的BDO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2. 1,4-丁二醇市场前景预测 近年来市场上1,4-丁二醇的衍生物应用的非常多,如美国1,4丁二醇的消费趋势是PBT树脂的增长是最快的, 2000年美国生产THF的大约177 kt,约消费1,4丁二醇226kt。而西欧生产的1,4丁二醇有一半以上是自用的。从欧美地区的消费结构来说,只要是用于电子电器和汽车工业的PBT和GBL使用的增长速度最快,而和欧美消费结构不同的亚洲[4],主要是氨纶、PBT和PU的进一步繁荣刺激了1,4-丁二醇,其发展比较迅速。
就我国大陆内部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刺激了化学化工产业的大发展,必将会打破1,4-丁二醇供需持平的现状,我国的消费量会不断增长。同时由于我国获得1,4-丁二醇的制作工艺已经逐步成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可以考虑1,4-丁二醇极其衍生物产品的出口,积极开发新兴的国际市场,形成更加精细化工产品链,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三、结语
1,4-丁二醇极其衍生物在化学化工领域具有巨大的运用价值,为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我国在炔醛法获取1,4-丁二醇方面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随着各种工艺日益精湛,随后BDO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参考文献
[1] 安福,周树理,惠泉.1,4—丁二醇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J].当代石油石化,2010( 5) : 19 -22.
[2] 杨华.国内外1,4—丁二醇生产消费及技术动向[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8(3):123—130
[3] 位洪朋, 贾飞. 国内外BDO的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07 (19):52-55.
股票代码:000778
所属行业:制造业―金属、非金属―金属制品业
低估理由:
A.新兴铸管球墨铸管产能居世界第一,公司钢格板产能国内第一,螺纹钢产量国内前个,均居于市场领导者地位,规模和品牌的优势奠定了主营业务成为公司稳定的现金牛业务;
B.全球10大球墨铸铁管制造商中的美国西北钢管公司和日本久保田公司最新的市盈率水平均高于12倍,几乎是新兴铸管的两倍;
C.新兴铸管上市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年平均每股收益超过0.71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6%;上市以来累积派息4.173元/股,现金分红率达到66%,现金分红股息率接近5%,但市盈率才不到7倍,是当知无,,鬼的“现金牛”。
走牛预期:
久城镇化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球铁管应用于城市输水输气管道,未来3至8年国内年均需求将维持在30至40万吨的增长速度。
B.新兴铸管独有的技术优势也体现在产品成本的优势当中,产品的政府招标价格普遍比国内其他铸管企业高200元/吨左右,市场领导者地位和技术实力将有效保障公司的产品定价能力。
C.国际市场大型输水项目的需求拉动了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球墨铸铁管产品进入。中国球墨铸铁管年出口量2005年将达到60万吨以上,2010年有望超过100万吨。
D.大口径球墨铸铁管,未来业绩增长的亮点。
采样时间:2006-03-08
行业前景可期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离心铸管技术及设备至今,城市管网中球铁管铺设比例仅为10.11%,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铺设比例已达90%以上。随着国内城市管道建设的全面铺开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未来3至8年国内球铁管年均需求将维持在30~40万吨的增长速度。
离心球墨铸铁管作为一种新型优质管材,适应了现代城镇供水、输气建设工程的需求,具备管壁薄、强度高、耐腐蚀、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输水输气管道。由于球管未来市场的发展形势良好,近年来新上马的球墨铸铁管项目逐渐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已经凸现过剩现象,但是高端产品市场前景依然广大。除了国内市场拉动外,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新建大型输水项目较多,适于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球墨铸铁管产品进入。中国球墨铸铁管年出口量2005年将达到60万吨以上,2010年有望超过100万吨。
市场表现优秀
新兴铸管主营离心球墨铸铁管及配套管件、钢铁;台炼加工、铸造制品等,市场潜力的拉动加上公司的市场地位、规模和品牌的优势,奠定了主营业务成为公司稳定的现金牛业务。
在芜湖新兴40万吨的铸管生产线完工后,新兴铸管的球墨铸铁管产能已经达到110万吨,超过了法国的莫松桥(MOUSSO)公司位列全球第一,产品在国际上的卖点主要集中在价格优势上,与主要国际竞争对手莫松桥公司和久保田公司相比,公司的产品报价平均低10%以上。2005年公司生产的球墨铸铁管有28.29%对外出口,销售收入达到9.44亿元人民币,即使对外报价低于国际竞争对手,出口价格仍比国内销售价格高5%左右。
与国内的竞争对手相比,新兴铸管则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除球墨铸管产能居世界第一外,公司钢格板产能国内第一,螺纹钢产量国内前十。球墨铸管产能比排名第二的本溪北台铸管高出7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上海等一些发达城市供水工程近年来基本都采用新兴铸管的球墨铸铁管,公司产品的政府招标价格普遍比国内其他铸管企业高200元/吨左右,市场领导者地位将有效保障公司的产品定价能力。
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使得新兴铸管在产品成本方面优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在2005年上半年国内球墨铸铁管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不利形势下,新兴铸管仍然能够将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0%以上,而排名第二的本溪北台铸管产能利用率只有15%-20%。
新兴铸管独有的技术优势也体现在产品成本的优势当中。公司从90年代初开始投入球墨铸管的研发,许多独有技术和工艺经验是国内其他试图进入球墨铸铁管领域的企业所无法替代的,新兴铸管无形之中为自己的产品筑起一道技术壁垒。
正是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优势,使新兴铸管2005年球墨铸铁管的毛利率稳定在20%以上,没有受到国内竞争的影响。
严重低估理由
目前国内钢铁上市公司中没有与新兴铸管主营业务类似的钢铁企业。鉴于球墨铸管与普通钢材的差异性,以及新兴铸管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在国内铸管行业的龙头地位,使用国内钢铁行业的平均估值水平考量新兴铸管的合理价值有失偏颇,应参照国际球墨铸铁管行业的平均估值水平来考量。
全球10大球墨铸铁管制造商中的美国西北钢管公司和日本久保田公司最新的市盈率水平均高于12倍,几乎是新兴铸管的两倍,而且市净率水平也明显高于新兴铸管。
新兴铸管自1997年上市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和;争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年平均每股收益超过0.71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6%,上市以来累积派息4.173元/股,现金分红率达到66%,现金分红股息率接近5%,超过目前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2倍,但市盈率才不到7倍,如此优秀的经营业绩在市场上是不多见的,是当知无愧的“现金牛”。
持续的业绩增长和收益吸引了许多机构投资者加入,除了铸管集团持股10%以上,奥伊尔投资、丰和价值证券、银河一渣打等机构纷纷看好新兴的长期成长态势。目前市值处于历史低位,严重扭曲的投资价值正呈现巨大的回复张力。
后市走牛支撑
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耐高压等优点,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电力、石油化工,以及军工、核能等行业。
由于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工艺复杂,目前国内仅有武汉重型铸锻厂生产,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90%需要进口。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大口径无缝钢管的年需求量约20万吨,至2010年将达到25万吨以上,而国内目前生产能力仅约2万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毛利率远高于普通钢材,严重供不应求,具备很大的市场潜力。
新兴铸管数年前已经开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开发,目前已经完成中试,预计将于2007年底投产。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在芜湖新兴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芜湖新兴的富余铁水,这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欧债危机;出口企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73-01
1 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是指欧元区欧洲联盟的债务危机。2008年年底,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将希腊信贷评级从A降低为A-,这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直到2009年,希腊的信贷评级已经降低到了BBB+。2010年5月,希腊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由于希腊债务危机传染效应,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同时出现了信用危机。为了阻止欧债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欧盟(EU)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先后紧急出台了1100亿欧元和7500亿欧元的救援措施。2011年10月27日,第二轮欧盟峰会终于就希腊债务减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银行业资本状况等三个议题达成了全面共识。
欧债危机虽然表现为欧洲国家财政的风险,但根源则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本质上,这些国家是以负债的方式提前享受了经济成果,但经济增长却不能支撑这样的消费水平。目前欧债问题还存在继续恶化的趋势,规模也远大于以前。
2 欧债危机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困境
在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三者就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特别是欧盟,自2007年后,欧盟已成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欧洲债务危机使我国企业对欧出口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冲击,并影响我国整体对外贸易的发展。自2010年二季度开始,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随着危机的蔓延,我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减弱
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欧美国家采取紧缩政策,削减公共支出,欧元货币贬值,欧美经济增长速度减少,购买力削弱,导致抑制进口,欧元区经济数据普遍疲软,欧洲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降,经济形势谨慎和悲观,市场需求急剧减少,出口量的增幅已经明显下降。
2.2 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但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
欧债危机下整个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卷土重来,我国频繁遭遇更多的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的限制以及形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国内幸存外贸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蒙受更大损失。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案件38起。据悉,欧盟正准备通过高关税的方式对抗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跟风”行为亦将继续,我国企业未来出口面临的国际政策环境不甚乐观。
2.3 出口利润下降
欧债务危机波及范围较广,导致欧洲部分国家经济复苏脚步趋缓,欧元大幅贬值。欧元的下跌,导致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大幅升值,提高了产品成本,降低了出口产品竞争力,加上欧洲市场的萎缩,影响中国对欧出口,造成出口价格的下跌,直接影响出口利润。在低产值行业如服装和流行服饰配件方面,越来越多客户要求更低报价。同时,国内生产成本逐步上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2.4 企业订单量减少,长单变短单
欧洲客商对市场前景比较悲观,在今年广交会上,多家参展企业发现国内出口企业对欧订单大多下滑,不少企业订单下滑幅度达到10%以上。以短期小订单为主,中长期大订单明显减少。如服装行业、电脑、消费类电子产品及通讯产品等行业尤为明显。
2.5 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企业亏损严重
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一般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欧债危机下,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玩具、礼品、陶瓷、衣服、鞋子等对成本变化极为敏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许多家企业反映难保微薄利润,甚至亏损,开工率下降,停产或倒闭或转移。
2.6 货款回收风险
由于欧洲进口国经济衰退,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货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货款。
3 欧债危机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应对对策
3.1 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
出口企业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如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积极参加国际各类展会,寻找更多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如:印度、沙特阿拉伯、伊朗……打开多种销售渠道,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减小欧债危机的影响。
3.2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预警
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企业可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买家进行征信调查;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对收款进程要加强控制,尽量收到钱再发货。积极利用信用避险工具,最大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
3.3 加强出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要注重成本与产品质量,要在生产线上下功夫,关注成本,同时对生产质量严格把关。危机并不代表没有了市场,而有限的市场必然会谨慎的挑选质量过硬的产品。
3.4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产品层次
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的重要前提,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以及市场份额的有效放大,可在进一步强化产品市场优势的同时,显著提高以技术为核心的品牌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要通过建设研发队伍、采用激励机制、保证研发费用、购置先进的设备、与国外的知名品牌合作研发或者争取建立国家技术中心,不断推出新产品,增加品牌的科技含量和特色。特别是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投入,并在产品设计、功能、款式和舒适度等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设计方法,并促进自主品牌的建设,增强抵抗出口波动能力。
总之,出口企业要制定长期有效的战略对策,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欧债危机,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顺利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方利平,潘,刘新宇.欧债危机打击市场需求 出口企业苦中求变[N].广州日报,2011-10-2.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大趋势是什么?从年初至今,股票市场普遍涨了50%-60%,黄金价格再一次站在历史最高位上,大宗商品价格稳步上升,人们似乎忘记了我们仍然处在一场危机之中。中国时值60大庆,人民的消费情绪大涨,经济增长又回到8%的轨道上。
经历一场危机,世界毕竟会有所不同。
后危机时代的第一个重要趋势,是西方金融系统“去杠杆化”过程将会持续。尽管银行在盈利,但是,很多大金融机构仍然需要补充资本金,遭受重创的银行仍然希望增加新的资本金或者廉价出售资产。最近,花旗银行出售了其菲布罗商品交易部门;英国劳埃德银行在申请增加资本金,并低价出售一些资产;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精明地通过将其巴西子公司IPO上市,获得更多资金。尽管政府希望各家银行能够在这个时候放贷,但是,银行家们要重新调整其资产负债表,以降低风险。他们首先要削减贷款,提高资本金,然后才能继续发放贷款。这种“去杠杆化”的效应,在抵押证券市场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在买入证券化债务时非常谨慎,因为房地产市场前景和经济基本面仍然很不明朗。
第二个重要趋势是金融监管将会更加严格。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金融监管者都会谨慎起来。对于那些通过救援计划或大量存款担保而被国有化的银行,监管者会严格限制管理层的奖金数额,以降低他们冒险的冲动,因为他们冒的风险越大,公司利润可能越高,高管奖金也越高。在短期内,银行从高息差中获益,因为贷款利率没有降低太多,但是,接近为零的存款利率使银行成本大幅降低。而当银行竞争加剧时,息差又会逐渐变小。另一方面,贷款的增长将因更严格的风险控制而受到制约。其结果就是,银行靠高杠杆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第三个重要趋势是美国经济仍然失衡,亚洲的全球供应链必须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在短期内,亚洲出口企业的产品将会过剩,利润也将受到挤压。2009年夏季亚洲国家出口复苏,实际上源于美国大规模的政府财政计划,例如“旧车换现金”项目。而且,危机时进口商削减了进口量,消耗了库存,现在他们需要新订单来补充存货。然而,当美国的失业率超过10%,消费者将开始存款并减少借贷。我们可以预计,美国消费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会保持疲软。因此,亚洲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更多依赖本国消费。换句话说,要将商品销往人口稠密的国家,而不是借债消费的发达国家。
第四个重要趋势是新兴市场的股票都表现得非常好。因为英、美、日等国的零利率政策会将本国货币变成套利型货币,意味着短期投资者买入低利率货币,在利率较高(存款利率较高,或者股票市场增长前景看高)的新兴市场进行投机。澳大利亚元汇率已经从较低的0.5美元涨到0.9美元,因为澳大利亚货币当局提高了利率。澳大利亚的出口以大宗商品为主,所以,货币升值不会严重危及出口。强势的澳大利亚元会降低通货膨胀风险,因为澳大利亚进口了很多耐用消费品及重型机械。最近,新兴股票市场的快速上涨表明,新一轮泡沫正在酝酿,我们要注意防范风险。
第五个重要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12月,很多世界级环保问题专家将聚首哥本哈根,力争就处理碳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一个全球性协议。1998年12月,在京都讨论碳排放量问题时,因为布什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而没有形成共识。这一次,很多世界顶级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真正威胁到世界农作物的生产。如同北极和南极的冰盖,以及喜马拉雅山冰川所面临的问题一样,一些地区将出现水资源短缺,另外一些地区将出现剧烈的气候变化。一些国家,比如马尔代夫,可能会被海水淹没。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在于,工业生产和消费模式将会出现结构性变化。仍然使用能源消耗型方式开展生产的公司将成为最大的输家,而那些投资在绿色科技上的公司会成为赢家。昔日的霸主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恐龙那样的结局。
总之,现在的共识是,全球的权力均衡正发生改变,话语权已明显从富裕国家转移至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产油国家,以及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其他高速发展的国家。最近,我看到一个预测报告,说在2020年至2050年的某段时间,印度和中国的GDP都会超过日本,甚至超过美国。当然,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