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14 20:32: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与通信工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子与通信工程

第1篇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181-01

随着电子通信工程为社会在科技领域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Analog(模拟)电子技术和Digital(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

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信息电子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中促成了电子汽车概念的诞生和实现,概括地来说当前的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化集成传感器: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而且还能对信号作坊大处理。同时,还能自动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自动校正,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传感器信号的质量不受影响;嵌入式微处理机已广泛地应用于安全、环保、发动机、传动系、速度控制和故障诊断中。软件技术: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增加,对有关控制软件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并可能要求进一步联网。必须开发出更多通用的高水平软件,以满足多种硬件的要求。汽车车载电子网络:汽车电子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量使用微处理机来改善汽车的性能。

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小环境污染、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不仅应用于传统工业(例如:电力、机械、交通、化工、冶金、轻纺等)方面,并且对高新技术产业(例如:航天、现代化通信等)的发展也尤为重要。

通信工程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

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上个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展望这个世纪初期,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

通信工程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高速及持续发展,作为真正的“朝阳产业”、“知识经济”,到了20世纪80年代,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吹过来的信息革命这股飓风,为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是从这时起,通信工程迅速兴起,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相结合在社会生活的各种应用迅速的发展,它包括: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微波传输、辐射及散射,微波电路,微波元器件,微波工程,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电子束、离子束及显示工程,真空电子工程,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制备,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第2篇

关键词:电子与通信工程 特色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69-02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专业以及学科的建设是取得长足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是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的环节。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逐步得到了深化与改革,而要想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高品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应当使高职院校的特色更加突显。我国也正在把教育事业的重点逐步放到专业特色化的改革中来,在此,依照我国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以及学科所具有的发展情况,探讨了电子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

1 电子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应当持续地和市场相接轨,要努力改变以往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要努力提升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水平,通过开展特色合作等活动,使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实用性。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科技不断的革新与发展。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实践情况来看,应当借鉴国外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持续改进与完善,以建立更适应高职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

2 电子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的构建

2.1 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

高职院校进行特色专业构建的过程中,应当以人才的培养作为核心,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对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加以革新,并增设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培养学生的热情。

第一,进行人才培养时,存在着一些共同通性。高职院校能够依照人才培养的一些具体要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以培养。第二,应当提升学科教育的效果。在进行电子与通信工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物理知识及数学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加深入地对电子与通信工程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通过增设研究性的课题,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2.2 建立课程体系

在建立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该专业中目前所具有的优势,以更加地凸显高职院校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特色。并且,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要努力地在课程的整合和教学计划制定中进一步革新。在建立课程体系过程中,要尤为注意,应当让学生能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可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另外,也应当重视对非专业课程的建设,对于各个课程进行科学的配置,依照专业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特征,在一些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方式,可以由之前的理论讲解模式,而转化为案例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提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强化,让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达到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而要想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要让教学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变得更为充实,对不同的课程设置加以优化,让团队所具有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对目前的平台加以充分利用,让教学的质量可以得到提升。

2.3 实施实践教学

若想能够培养出更为优秀、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开展的实践活动的形式有组织技能竞赛、进行实验研究、开展专题研讨等。比如,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学习中,能够采用一些特色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另外,也能够依照高职院校自身的课程体系,来组织一些自主性的实验研究或者是课题的研讨,让学生可以拥有广阔的学习平台与能力提升的平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也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去参与各种技能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可以多多地参与到一些实践项目中来,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的知识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得以融合。

2.4 对教材的编著

依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体系,来编制具有较高水平的实用型教材,这也同样是高职院校进行电子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参考国外一些较为优秀的教学用材料,并且,大力地鼓励教师参与到新教材的完善与编制过程中,尽可能地去掉教材中一些较为陈旧和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部分,让教材内容可以得到真正的革新。

2.5 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内,市场也逐步地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因为目前所使用的通用语言之中,英语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育的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也能够进一步地参考国外的一些高水平教学用教材,还能够通过和国外一些院校开展合作的方式,以达到教学的互通性。不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同时也应当着重对学生所具有的实际英语水平加以关注。因此,一些相对重要的基础课,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采取使用不同语言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外语情况,而选择更加适宜自己学习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国外一些院校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可以更加从容地来面对,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以及适应性。

2.6 建设一支高素养的师资团队

在建设师资团队时,应当明确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各个人员的配置,关注师资团队的构建工作,让教师可以拥有更强的归属感。并且,要让教师和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等形成统一的联系,从而让教学所具有的实用性得以充分发挥。应当让教师走入企业,和实际更好地融合,和企业技术人员加强沟通和交流。同时,企业中的专家也应当聘请到学校,进行实践指导,不断地强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形成教师深造的管理体系,让教师拥有更强的实践技能与专业性。

2.7 专业的建设以及教学组织

进行教学组织时,要依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对市场的环境变化情况,而对所设置的课程加以调节,努力实现专业的教学和市场的需求更为契合。并且,要严控专业教学的质量工作,执行严格的监督与审核制度,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确保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要定期开展讨论会,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加以分析与讨论,从而不断地提升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科的建设水平。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构建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制定相关的可行性方案,并不断地丰富教学资源,使专业的建设更加完善。

3 结语

现阶段,职高院校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资金欠缺、师资队伍不健全等,在电子与通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依然不高,在教学中还是偏重于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这正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相违背,导致教学效果明显不好。所以,在对电子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突出专业的特色性,以培养出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富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为例[J].天中W刊,2016(6):129-132.

第3篇

关键字:价值链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使用联想原装机,型号为H3050,操作系统为Windows,内存容量为4GB,硬盘容量为500G,显示器为20英寸,电源功率180W,使用单位内部局域网进行联网。

1.2方法

价值链管理的概念就是改变作业管理策略并将组织调整到具有有效性和高效率的战略位置,以利用产生的每一个竞争机会,在价值链管理中,最终客户掌握着一定的权利,由客户定义价值以及制造。价值链管理的目标是创造一个价值链战略,这个战略为了满足和超越客户的需要和欲望,为了达成价值链中的成员的无缝整合,每个成员都会为全部过程增加相应的价值,提供更加快速的组装、更加准确的信息、更快的客户反映速度以及更好的服务等,更好的为客户解决问题。价值链的作用主要在于能够提高客户服务,节约了成本,当提高交货速度,也提高了后勤管理、销售量以及市场份额。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首先进行基本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发展研究、方案论证、方案决策、工程研制、成果转化和服务与保障,在发展研究阶段对需求进行分析,对概念进行论证,在方案伦镇阶段进行方案研究、系统建模与分析,在方案决策中应进行系统综合与优化、系统评价与决策,在工程研制中进行系统设计、系统试制和系统集成试验,在成果转化中进行系统鉴定、定型和系统移交使用,在服务与保障环节中进行系统改进工作。另外,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组成基本保障业务的重要内容,构建信息化建设平台,建立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科研和办公的现代化水平。

2结果

在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对其核心业务进行识别,从而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有效的确保系统进行运作和管理。根据价值链构建的组织模式来看,主要是由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层共同组成,各个部门之间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最大程度上实现管理价值。在基于价值链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中,根据价值链所独有的特色,能够在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中构建一个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使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合作,以便在管理和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首先,将价值链作为一个基础的管理体系,能够将单位的核心业务和工程之间的管理进行集合,充分发挥核心技术在应用方面的优势,增强企业综合能力。其次,基于价值链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工程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开展工程实践工作,对系统工程的发展目标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定位。再次,基于价值链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能够更加重视单位在经营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管理因素,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于提高产品的价值保障和创新意识,基于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有效保证企业实现高效的经营和运作,从而构成企业服务流程,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基于价值链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能够按照价值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和流程,形成一个以研发、保障、经营、服务等环环相扣的价值链,更好的进行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的被应用在各种工程管理当中,促使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有效的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新形势下,价值链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服务的水平,在不断发展的电子系统工程管理模式中应用,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价值链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中,最为中心和重点的环节就是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各个环节更加高效的进行,从而构建一个符合价值链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价值链以其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既能够有效的促进工程的研制工作,也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有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沉淀。在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中,提高企业的核心能为基本出发点,以系统工程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根本前提,有利于企业在经营和运作的过程中掌握其中的主次矛盾,体现系统工程的核心要素,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并将经营运作作为管理的重要要素,将产品的开发、研制、服务、市场等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形成有效的流程,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价值保障、创新意识,并创造自身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软实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的根本出发点,加之核心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策略,在价值链的基础上,将企业原有的经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科学有效的构建和重组,并进行计划和监督,促使企业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最终形成一条以研发、保障、经营和服务的价值链,与此同时,将企业从宏观管理转为微观管理,更好的为企业运作和经营管理提供基础和保障,提高企业的效益。

综上所述,基于价值链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主要要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不但优化符合价值链管理的业务流程和研发等环节,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充分提高运作和管理的效率,稳定企业的运作模式,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雷义青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

参考文献

[1]常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15:30

第4篇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接地;要求;方案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9401

1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要求

1.1合理布线尽量将各种电线分开

由于各种线路的性质、用途不同,要把这些电线分开。一些噪声地线一定要和其他类型的电线分开,例如:继电器、高电平电路以及驱动电机等。电子通信工程中的线路一般都很复杂,这些复杂电线需要与其他电路严格区分,或者做绝缘处理。

1.2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接地线分开

各种实践证明在电子通信工程中数字信号能够对模拟信号造成干扰,造成整个电子通信设备受到干扰,为了提高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能力应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者的地线需要分别接地,之后接到一个公共点。

1.3提高模拟信号接地的要求

在所有的电子通信系统中,模拟信号较数字信号都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要提高通信系统中模拟信号的接地要求,例如在地线的连接、走向以及布线面积等方面的精度都要有所提高。

1.4加强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投入

在电子通信工程中一定要加大一些必要事项的投入,行之有效的连接信号源地线和测量装置,从而提高整个电子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优化整个电子通信网络。

2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方案

2.1合理布线、提高布线精度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接地与其他用电设备接地是不同的,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对接地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更加细致精确,而且需要反复的调试确定最终的接地位置、方式等。如果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的某个小细节改变就可能对通信系统造成很大的干扰,或者轻松避免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问题。接地是因为大地可以看作是零势点,大部分人认为地线只是为了将设备上多余的电荷传输到大地,电子通信设备和大地是等势体,其实不然在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时,地线是信号源的回流路径,而且存在阻抗,导致电子通信设备与大地并不是等势体。当电子通信设备接地地点或接地方式有所改变时,就会导致回流信号产生很大的差异,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干扰。因此,应采取正确的接地方式,尽量减少干扰。其接地点的真实位置、接地点的真实数量等都可以对地环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而,在选取接地点位置以及接地点数量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需求来决定。

2.2减小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时地线本身阻抗

所有的导体都存在阻抗,地线也不例外。地线的阻抗由两部分构成:电感、电阻,其中电感主要对高频电子通信设备起作用,电阻主要对低频电子通信设备造成影响。电阻受到地线横截面积长度和自身性质的影响,在低频电路中应尽量以此为根据减少电阻;电感大小与地线的横截面积关系不大,主要受地线长度的影响,在高频电路中,应优先选择多点接地的接地方式,减小电感,从而减少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

2.3尽量减少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形成地环路

尽管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可以减小地线本身的阻抗,有效地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抗干扰能力,可是这样电子通信系统容易形成地环路,电流流过地线时反而会形成电压,并引起感应电压的形成,使整个电子通信系统受到干扰。实践表明避免地环路的有效方式是利用共模扼流圈、光电耦合器等来对地环路进行抑制和阻断。在低频电路中还可以借助平衡电路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多点接地的接地地点和接地数量也造成地环路,因此要选择合理的接地数既降低地线阻抗又避免地环路形成,并选择合适的接地点减少地环路的形成。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点的位置、数量都会对地环路形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布线时要选取合适的位置和接地点的数量,并反复实验,慎重抉择,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通信的需求合理布线。

3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对电子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通信的接地设计关系到整个通信系统,这就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问题备受关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接地抗干扰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电子通信工程的质量,因此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接地抗干扰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关系到通信工程的发展,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也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接地问题一定能到有效地解决,通信工程也会因此取得进一步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丁晓萍.试论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J].成才之路,2012,(02):89.

[2]黄文富.试论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J].科技资讯,2012,(03):2526.

第5篇

[关键词]电子通行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

中图分类号:TV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4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对于电子通信工程中研发的设备利用程度不断提升,电子通信设备对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稳定运行,需要对于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采取一些有效的抗干扰接地措施的实施,原因在于正确、有效的接地措施的实施能够保证其设备的运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保证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接地质量,促进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

一、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现状

(一)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应用原理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部分接地设备对于设备整体的日常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可以确保设备有效运行,还能够提高设备的运行安全性。主要原因在于,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如果地线处于等电位值时,整个设备的内部是没有电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不会有相应的电流通过,所以此时使用设备才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接地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就会在地线上形成一定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的存在对于电路的正常运行就会产生一定的干扰,这种干扰对于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性能的实现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当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接地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对于电压的设定和稳定状态一般是保持在220V,由于国内电压设定的影响下,所以较多的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正常工作电压也是在220V左右,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的有效使用。但是,我国电力系统中经常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日常生活中用电时发生漏电的问题。人体在操作设备时,与地面之间并没有进行绝缘处置,所以一旦发生漏点问题,使用设备的人、设备以及地面之间就行形成一种流通的电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流通电路中的电流比较小,对于设备使用者的生命安全的影响还是相对较小,一旦电流超过人体能够接受的程度,就会导致一些后果较为严重的触电事故的发生。所以,在电子设备安装的过程中没有使用地线或者是一些接地点的设置不合理,就无法实现抗干扰的目的,对于使用设备的人的生命安全就是难以保证。

二、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原则

(一)合理布线的原则

当前,电子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速度较快,伴随着其较快的发展速度,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种类也是不断增加,对于实际生活的用处也是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抗干扰接地处理的过程中,首先是需要区别划分噪声地线,不仅如此还需要对于驱动电机以及继电器等相关设备的接地线路进行明确的划分。由于电子通信工程中的线路系统内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增加了其复杂性,所以需要在抗干扰接地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合理布线的原则。

(二)分开接线的原则

在抗干扰接线中,需要遵守分开接线的原则,主要的原因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一些数字信号的存在会对模拟信号产生较多的感染,这种干扰的存在会对于整个电子通信设备功能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电子通信设备功能的正常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开接线就能够保证各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之后在对来年各个信号的接地进行并联处理。

(三)提高接地标准的原则

对于电子通信系统来说,一些数字信号得强度较高,但是一些模拟信号的强度相对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于数字信号来说模拟信号更为容易受到一些干扰。因此,需要在进行通信系统设备抗干扰处理中,需要对模拟信号的接地标准给与一定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设备的稳定运行,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设备本身的功能。

三、电子通信工程管理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建议

(一)对于电子通信设备进行对点接地处理

为了降低地线阻抗,需要对于电子设备进行抗干扰的对点接地处理。地线阻抗的存在会对地线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地线位置中的电位差也是会有所区别,因此,采用对点接地的方式,能够实现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增加。有研究已经证明,高频电路地线阻抗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电感,并且影响电感的因素是主要在于地线的长度,所以,地线的长度不仅是会影响到电感,还会影响整个高频电路。对于一些低频的电路来书,地线的电阻与地线的阻抗之间存在正比关系,需要在实际的处理中尽可能降低地线的长度。采用对点接地处理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导向长度的缩短,降低电接地线自身电阻对于设备运行的干扰。

(二)有效提高电子通信设备布线的精度

与其他通电设备的接地方式相比,电子通信工程的接地设备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且电子通信工程的接地处理的技术要求比其他的设备接地的技术要求明显较高。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处理、技术要求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旦接地线的细节发生了某种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通信设备的运行,对于整个电子通信系统的也是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的人都是认为地线的存在就是为了鞯家欢ǖ牡绾傻酱锏孛妫实际上这种观点较为片面,更为准确的认知应该是,电子通信设备接地之后,能够通过接地线实现信号源的回流,保证信号的有效运行。但是由于接地线阻抗的存在,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接地线的数量和位置符合实际的需求,避免出现较多的干扰。

(三)尽可能避免接地线环路对于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

所谓环路干扰是指,在电子通信设备接地的过程中,由于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环路,并且电流在环路中运行产生了一定的电压,这种状况的存在对于整个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系统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环路干扰对于电子通信设备功能的实现产生了较强的阻碍。因此,在对电子通信工程设备进行抗干扰接地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共模扼流圈、光电耦合器等设备,对于整个地环路进行一些处理,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能够切断和限制地环路带来的影响。

四、结论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对于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使用程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人们对于电子通信设备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问题对于其功能的影响已经是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因此,为了保证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运行质量,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抗干扰接触处理。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电子通信设备对点接地、精确布线以及减轻环路干扰的相关建议,希望对于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的接地处理作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 夏弘毅,钱晓耀,张忆汝.基于泄漏电流仪通讯的抗干扰性能分析[J].价值工程,2016(19):216-217.

第6篇

关键词:Bloom目标;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

1 引言

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本文基于Bloom目标分类法构建合理、规范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措施,提高学生通信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2 Bloom目标分类

Bloom目标分类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三大版块,如图1所示[1]。

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包括6个模块,分别为识记、领悟、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分类包括5个模块,分别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和价值体系的个性化。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包括6个模块,分别为知觉、定向、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和创新。

3 基于Bloom目标分类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

根据人才培养提高学生通信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到达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基于Bloom目标分类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对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从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重点解决课程之间内容的脱节和重叠问题,统一前后课程的授课重点,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课程群。

基于认知领域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2]。基于认知领域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服务于基于情感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和基于动作技能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为学生不仅在通信领域而在其它自动控制、生物医学等工科领域的继续学习及从业能力方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认知领域6个模块分类是对知识从辨认-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分解的各要素-理性判断客观事实的逐级认知过程。基于这6个过程,把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通信原理、通信网归入认知领域课程群。

基于情感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以基于认知领域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通信工程专业从事的通信系统研发、运行、维护的专业体系,根据通信技术行业和信息产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以通信设备产品和网络系统开发、生产、维护、维修、管理与营销等与通信行业相关的能力培养为核心, 基于情感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建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必要条件。情感领域的5个模块分类是从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主动参与-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相联系-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的逐级意识形成过程。基于这5个模块的含义,把通信工程专业中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子、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DSP技术、FPGA/CPLD,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卫星通信、NGN、电力线通信归入情感领域课程群。

基于动作技能领域的通信专业课程群建设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给予了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动作技能领域的6个模块从学生通过感觉器官觉察客体或关系借此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为某种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学生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操作的熟练性-学生能改变动作以适应新的具体情境的需要-学生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理解力、能力和技能创造新的动作模式。基于这6个模块的含义,通信工程专业中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综合实训、实习实践、通信系统的DSP/FPGA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科技协会、社会实践、国家或国际通信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均归入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

4 结束语

在分析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中的应用,从而实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59-02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Curriculum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YU Nuo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Aiming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alents, we optimize the computer curriculum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also, we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dur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mand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Key words: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通信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推动了通信相关行业的快速兴起。基于移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1]。随着相关产业的日益发展,社会对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通信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高校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就需要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其核心内容是对相关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置[2]。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符合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并能满足当前通信行业的应用需求。一方面,从通信技术本身的发展来看,其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3][4]。软件定义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等通信网络新技术不断涌现,而这些新技术都依赖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网络优化等计算机技术[5]。另一方面,从行业应用需求来看,通信产业目前正从传统以设备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核心[6]。这就要求通信专业人才在掌握通信设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通信网络管理、运营和应用开发的能力。而要从事现代化的通信网络运维与网络应用开发,通信技术人员必需熟练掌握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技术。因此,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建设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针对目前本科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通信行业应用需求,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两方面,提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优化方案。

1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建O现状

普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常会参考一些重点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综合实力、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无法直接照搬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安徽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虽然自本专业开办以来,已经多次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应课程体系,但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以电路分析与设计为中心,开设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专业必修课以通信系统信号处理为核心,开设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专业方向课包括移动通信、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多媒体通信技术、光纤通信、信息理论与编码等。而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只有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其中还有部分是选修课。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课程体系侧重信号分析与处理,重理论轻应用。但是随着现代通信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有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相关就业调查结果和毕业生反馈情况,目前普通高校通信工程毕业生从事信号处理及相关工作的不到四分之一,而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通信网络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开发及运维等工作[7][8]。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特别是加强计算机类课程的建设。

2)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专业课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大实验、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计划等。目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配合专业主干课程,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课程实验。这些实验主要使用实验箱完成,只能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综合大实验和课程设计也主要采用实验箱并结合Matlab、SystemView等仿真环境完成,缺少设计型实验。而大学生创新计划、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虽然能较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能参与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在优化调整课程体系的同时,需要结合计算机技术,开设普及面广、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优化设置,需要结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对现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由于目前各专业在培养计划中的学时有一定总量限制,在保持现有总学时不发生较大变动的前提下,要加强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对部分课程进行课时压缩,例如信号处理方向的几门专业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一定重叠,可以考虑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一定的授课学时,用于安排少量新开计算机类课程;二是对现有计算机类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优化之后的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类,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Java)。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现有课程,但是在课程内容上需要加强数据结构及算法设计的相关内容,为后续计算机类课程打好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新开课程,由于应用软件设计普遍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而原有课程体系缺少了这一重要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C++或Java语言进行讲授,主要让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念并在后续课程中加以应用。

2)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类,包括通信电子线路、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现有电路硬件设计课程在内容设计上没有考虑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需要加强无线通信相关电子线路设计的内容,还可以融合微波电路设计,开展综合性实验。而通过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软硬件结合,开发实际应用无线通信电子设备的能力。

3)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类,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新技术专题。计算机网络为现有课程,但是设置为专业基础选修课,需要调整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网络知识是通信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原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影响了后续通信网络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除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路由方法和网络协议等基本原理,还要注重网络应用,增加课程实验学时。现有通信网络技术新专题内容调整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和物联网相关专题。这些新技术是通信工程毕业生在工作中将会接触到的产业技术背景,其最大特点就是通信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实现通信网络的数字化和虚拟化。

4)通信W络软件开发类,包括网络编程、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设计。根据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必要加强通信网络软件开发相关的能力培养。在无法增加更多新课程的条件下,可以将相关教学内容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网络编程主要包括Socket编程、B/S、C/S架构程序设计等,可以将其纳入网络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主要包括无线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移动增值业务开发等。课程内容主要为iOS或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开发,可以作为通信工程综合实验的一部分。

由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与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同,同样的计算机课程对通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应有区别。以上计算机类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必须考虑通信专业学生的特点,不能直接照搬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软件类课程以通信网络软件系统开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为主线,硬件类课程以无线通信电子线路设计为核心内容。

3 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点,有助于锻炼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实践教学环节中,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设置欠缺,而且各实践环节之间缺乏相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设置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时,应尽量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并注意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优化调整后的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几类。

1)课程实验: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三门课程的课程实验。其中C语言实验主要让学生建立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编程规范和程序调试技巧,具备实现基础算法的能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着重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念,具备利用C++/Java编程环境开发实际应用程序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网络设备使用、调试和组网的同时,能够利用工具软件深入理解网络协议,并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

2)课程设计:将现有硬件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整合为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增加网络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两项计算机类课程设计。其中网络软件开发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使用面向对象和网络编程技术,开发C/S、B/S架构下的网络应用软件系统,积累整体性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综合了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两门课程的内容,利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设备,让学生掌握典型嵌入式硬件平台上的软件系统开发技术。

3)综合性大实验: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和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两项综合性实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学习和掌握iOS 或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方法,结合网络编程知识,开发具备网络通信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利用通信电子线路设计、多媒体通信和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内容,完成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收发端硬件设计和相关嵌入式软件开发。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综合能力培

养的重要阶段,在设计选题上要尽量减少理论型和仿真研究型课题,以通信软硬件系统开发类课题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并结合专业教师自身研究方向和课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所学通信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计划:积极引导部分学有所长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智能制造挑战赛、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大赛和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等多种学科竞赛。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4 结束语

课程建设是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面向社会实际需求。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已经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本文针对现有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的优化方案,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初步实践。今后将继续以应用创新型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优化相关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洪全,冯进玫,郭继坤. 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9):33-34.

[2] 丁文飞,孙会楠,郭秀娥. 通信工程专业柔性化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101-103.

[3] 杨亚萍,梁丰,刘高平,等.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6):8-10.

[4] 朱宇光,严伟忠,闵立清,等.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26(2):85-88.

[5] 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5):551-563.

[6] 刘建航.李世宝.张锡岭. 通信工程专业特色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规划[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237-238.

第8篇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具有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解决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在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关领域跟踪和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创新创业和国际竞争意识,具备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能够成为在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领域中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通信、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2 新能源;

3 计算机软件;

4 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 互联网/电子商务;

7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通信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通信工程师;

2 硬件工程师;

3 项目经理;

4 网络工程师;

5 无线通信工程师;

6 技术支持工程师;

7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8 射频工程师。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通讯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通讯、光纤通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