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研经费管理论文

科研经费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7:58: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研经费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科研经费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科研体制改革;科研资金管理

引言

伴随高校科研经费活动的活跃,作为科研活动支柱的科研经费也呈大幅上升趋势,科研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并且已成为高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高校的科研资金占学校资金的总量已经超过了30%,科研经费管理成为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层化、多元化带来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复杂性

科研体制改革和科研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使高校科研工作于社会各界科技合作的联系逐步加强,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亦呈多样化,既有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行各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也有来自于社会其他部门的横向科研经费。而且有横向联合和合作科研、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让等渠道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占高校整个科研经费的比重日益增大。由于科研合作项目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对资金的管理与成本核算的要求也不同。这样,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也就出现了纵向专业化、横向多元化的新格局。

2、管理体制不顺,项目管理与成本管理脱节

长期以来,由于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都不够重视,管理观念和方法基本上还是沿用粗放管理方式,导致项目管理与成本管理脱节。科研立项后,科研管理人员不跟踪经费使用,无法掌握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使用效益;财务管理人员不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对年度内项目及经费的使用情况心中有数;科研人员往往注重考虑技术和学术问题多,较少考虑经济效益。

3、科研经费开支增大与浪费严重并存

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以及差旅费补助标准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科研经费的开支强度。加之项目批准经费和申请金额往往相差很大,导致科研经费实际支出和原计划的预算常常不能一致。在项目经费批准额度偏低的情况下,开支增长本来就给项目顺利实施造成了一定影响,而浪费严重对有限的项目经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比如,部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就是一笔很大的浪费。

二、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一些思路

1、进一步提高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势必对管理层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已有观念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科研经费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只有当领导们真正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并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精细化管理才有实施的可能。其次要解决管理人员及广大科研人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让大家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并不是要限制使用经费,而是引导规范科研人员在使用经费时,即符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又有利于科研活动的开展。只有从思想源头树立精细化的管理意识,并在实践中逐步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才能让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人们自觉接受的行为。

2、积极推动政策和制度研究,争取政策对高校的适应性.

尽管存在个别高校管理不善的问题,但实际上管理费用计提不合理、结余过大以及开支随意性较大等多种问题所反映的却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很多时候人们都将这些问题归因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问题,但会计政策不配套,核算方式不能满足课题制的要求,才引发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一些高校本身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

(1)制定具体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只有制定专门、具体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才能使财务人员、科研人员在业务实践中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要在坚持国家财经法规的基础上朝着有利于高校科研持续发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发展。

(2)建立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估机制,通过绩效评估,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的产出和效益,促进科研经费增长,提升科研水平。绩效评估机制要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原则。

3、加强高校科研资产管理

科研资产是指科研活动过程中,各项支出形成的资产及科研活动成果,由于科研资产管理游离于科研经费支出与一般资产管理之间,所以往往被忽视。随着高校科研规模的增长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资产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研发过程形成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尽管一般情况下,存在着纵向科研经费购买固定资产成为学校的固定资产,用横向科研经费购买固定资产的权属需依据合同确定的差别,但上述支出(或核算项目)均能引起学校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变化。因此,除加强支出核算与管理外,还应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并制定明确的核算制度,减少或避免出现重复购置、流失等的现象的发生。

(2)科研成果管理

尽管不同类别科研项目形成的科研成果权属不同,但目前高校长期教学、科研活动成果所形成的资产,特别是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日常会计核算、日常管理上有待加强。高校一般拥有大量发明、专利、非专利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财富,因此,应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管理,并在日常核算及会计报告中加以体现。

三、结束语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些是课题制这一新的科研管理机制与传统科研管理模式之间的不同所带来的问题,有些则是高校事业单位的属性带来的问题,还有一些则是不同高校自身的管理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历史背景,是国家科技工作高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国家层面的政策研究和配套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进以及课题组微观管理措施的完善,才能够有效地化解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邵莉.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几点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1):10―13.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科研经费;财务规范化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17

随着政府对企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强,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一方面,这些科研经费为企业的科研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另一方面,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几个财务规范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常见问题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按照政府部门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有些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报销了不属于该课题预算范围内的费用,比如该课题没有预算燃料动力费,这就意味着不能报销水电和气费,但实际报销时却出现了这一类费用。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超出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报销费用,比如招待费、办公用品等,按规定,这些费用是不允许用科研经费支付的。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具体核算时,混淆各类核算项目应该核算的内容。比如:某公司内部对科研形成的产品做了一个测试,测试所用的材料应列入材料费,做账时却列入了测试化验加工费,这样核算是不正确的。另一种情况是做账时没有分具体核算项目。某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到账后,财务为其设置了专门的明细科目用于核算相关费用,但未设置反映支出类型的明细核算项目,做账时,课题所有支出都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这就看不出支出的费用是材料费还是其他费用,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在理想状态下,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科研任务的完成进度应大致相当,但由于有一些课题的经费下拨时间晚于任务开始实施的时间,就造成了课题的一部分支出使用了企业的其他经费进行垫支,未计入项目经费中,直到项目经费到账后,相关费用才能计入其中。另一种情况,执行科研任务时,实施任务的主体没有关注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一到账就用掉很多,科研任务进行到中后期经费不够用。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一些企业使用了科研经费,在记账时,未将科研经费单独列出,而是把科研经费混淆在企业的期间费用或生产成本中,到项目检查的时候,再根据需要把用于科研课题的费用以自制账表的形式列出或调账。仔细检查会发现,这些科研费用在多个关联度不高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中反映。具体表现为:如果要求企业在一两分钟的时间内将账上的该科研费课题的支持经费用找出,往往做不到。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如果一个科研项目除牵头承担单位外,还需其他合作承担单位一起完成,那么在订立科研任务合同书时,主管科研课题的政府部门就会与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都签订任务书。在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的时候,也需要编制包括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在内的各个单位的具体预算。这个科研课题的全部经费会由政府部门全部下拨到牵头承担单位,然后再由牵头承担单位按任务书签订的金额分拨给合作承担单位。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课题外拨科研经费的对象不是当初签订任务合同书时候的单位;有些外拨经费的金额与任务书不同,或者多于任务书所列金额,或者少于任务书所列金额。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些企业认为科研经费管理的大部分责任应落实到课题负责人身上,与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往往不注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很少。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不够,责任意识缺失,对怎样合理合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企业就不会有太多关注。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制度,甚至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一些小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内部管理制度只是照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一些大框架,而没有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细则;一些企业则是制定有比较细致的制度及管理办法,但具体操作时并未执行;更有内部控制糟糕的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缺失了相关的办法规定。如此一来,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就产生了很大的随意性。

(3)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没有根据科研课题的具体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未仔细筹谋规划,甚至简单按比例分配各支出科目经费预算,只以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国家科研经费为目的,在用好科研经费方面欠考虑。一些企业的科研课题预算编制完全由课题组成员完成,缺乏与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造成了课题经费预算不能完全切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局面,既影响课题经费的申报,又影响课题经费的使用。

3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强化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感,加强学习,落实具体管理责任到个人。企业应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法人负责制,不只由课题负责人责任。企业应定期组织科研课题管理人员学习,学习国家及地方的科研管理办法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财务人员,还要加强财经法规及财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如果企业科研课题很少,管理科研经费时,可在财务人员中指定专人管理科研经费,从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日常科研经费报销、到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至验收结题整个阶段,都参与进去。要注意,财务人员参与科研经费管理,不能免除课题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如果企业科研课题较多,则可以在课题组另设“课题管理秘书”,从事某几个课题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定期与财务人员沟通,财务人员可只从大的方面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和控制。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企业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能够落到实处的财务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企业可在财务以外设审计人员,定期对科研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企业拨给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也应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资料,如科研经费明细账、凭证及合同等,以便于了解合作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

4建议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需明确哪些费用是科研经费不允许报销的,比如单独的招待费、办公用品等可用单位日常维持费用支付的,不能列入科研经费;应在提取的间接费中支付的费用,如实验室日常水电等,不能再列入科研经费的其他支出科目中。同时,要根据科研任务需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支出经费时认真核对预算。科研工作带有实验性质,经费的使用不可能一丝不变的按计划执行,如果执行中遇到了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有时是可以调整预算以适应实际情况的,但需按相关政策法规办理。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企业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拟定本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设置各个核算明细科目或项目。首先,在设置明细上,企业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设置明细科目,然后在明细科目下设置材料费、设备费等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材料费(或其他费用)”。查看明细账时,就查看该××课题的科目明细账。另一种做法,就是以材料费、设备费等支出科目做明细科目,在明细科目下以科研课题名称做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费(或其他费用)/××课题”。查看某一课题的使用明细,可通过查看某一核算项目(即××课题)的项目明细账来实现。同时,明确科研课题需用到哪些经费,哪种支出该如何归类。举个例子,本课题组成员到外单位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应计入课题差旅费,而不是会议费。这一点处理好了,会大大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企业应拟定好科研工作计划和科研经费使用计划,并经常自我检查,确保两者大致相当。对于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要及时下拨,不能拖到最后才拨出。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只靠企业自身。如果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能及时下拨前补助项目的科研经费,就能杜绝企业所谓的用自己的经费垫支科研经费的情况。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单独核算不是要求企业为这个科研项目去单独建一个账套,而是在企业现有的账套中,用单独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来实现对这个科研课题的明细核算,让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如果企业在多个不相关的明细科目或核算项目上核算该课题的支出,又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找出该课题的所有支出,这就不是单独核算。有一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如果企业在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时,把这个课题任务中的多个步骤进行分解,分给该企业内部的几个实验室完成,同时将课题经费在主课题下分成几个子课题,相应的子课题经费给相应的实验室,单位始终统一管理,通过主课题及子课题的明细科目汇总(不涉及其他科目),可查看到该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这种情况,不可武断地认为没有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注意,单独核算不只针对国拨专项经费,单位自筹经费也应单独核算,并且要与国拨经费分开。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课题牵头承担单位拨给课题合作单位经费时,应仔细核对预算,若合作单位名称变更、拨出经费变更,需上报拨付科研经费的政府部门批准。同时加强对本企业外拨科研经费的监管,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相关会计资料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课题合作单位也应积极配合课题牵头单位的管理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实际操作中,对科研经费的完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正是这样,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我们,更应加强学习,不断思考,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EB/OL].http://wwwmostgovcn/tztg/201109/t20110929_90076htm

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 扩招 研究生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47-02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迅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也随之取得了快速发展,招生数量逐年递增。1994年全国招收的研究生仅为3.2万人,到了2009年,研究生招生达47.5万人,这种大规模的扩招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加速了我国大众化的进程,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研究生规模迅速膨胀也使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大众化进程中研究生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生源质量下滑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招收研究生应具备基本能力要求,尤其是应具备科研潜能。然而,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考研热继续升温,报考生源的学历结构越来越复杂,通过函授学院、高职院校及广播电视大学等取得学历的考生报考研究生的比例不断增加,这部分生源的教育质量令人担忧。同时一些招生不理想的高校开始降低专业标准,以吸引更多生源,这种降低入学门槛的现象势必影响到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另外,生源报考的动机也比较复杂。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考研已成为部分大学生逃避就业压力的一种备选,硕士、博士学位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学术有造诣的标志,仅仅是职场的一块敲门砖而已。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大量的官员读研、攻博的现象。官员“读研”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学权交易”、“钱学交易”,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

2.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滞后于扩招的步伐

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导向性作用,这就要求其对所带的学生有全面的了解,然后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的培养方案和研究方向。但是,扩招后研究生师生比严重失调。据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资料表明,2003-2004年度全国高校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4.87万人,另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数1.2万人,江苏省高校共有导师7846人,师生比达到1∶7.74。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太多,就无暇对每一位研究生进行具体指导。此外,部分导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兼职或项目的申请、科学研究等方面,而把较少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这样研究生教育质量自然受到影响。

3.研究生课程系统设置不完善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占很大的比重,在此过程中能否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直接涉及到研究生个人的知识面和是否能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这些都是学生后期进行研究工作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系统尚未完善,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课程内容陈旧,不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②课程结构不完善,科目设置与本科阶段存在大量重复现象。③授课方式与本科生无异,都比较单一,缺乏让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④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

4.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但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虽然有所增长,却远远跟不上研究生的增长速度。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的缓慢,使研究生科研经费面临很大的经济困难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实验室、科研设备及师资等都出现了紧缺现象。这直接影响到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5.研究生教育淘汰机制缺失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管理层面上几乎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研究生不管理论水准与创新能力如何,只要最后不犯什么错误,就能顺利毕业。零淘汰的培养机制滋生了一些研究生混日子的思想,这些研究生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在学术论文撰写中缺乏理论创新,在毕业答辩过程中走形式,长期发展下去,必将导致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路径选择

1.良好的生源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

优秀的生源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我国“985”、“211”院校生源相对比较充足,选择性较大,而一些非重点或地处偏远的院校连计划指标都无法完成,仅靠调剂生源来维持。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坚决杜绝盲目的追求规模扩张,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制订研究生招生计划,确保研究生数量与教学科研资源的匹配。其次,改革招生模式,将大学阶段的成绩、研究生考试初试及面试等成绩相结合,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潜力。最后,加大奖、助学金的发放力度,鼓励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研究生导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当前确保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有以下几项措施:①多种渠道引进人才,促进导师队伍多元化。可以聘请外籍教授担任研究生导师或兼职导师,也可以引进和选留国内外培养的优秀研究生充实教学科研队伍,也可以加强在岗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②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聘任制度。导师规模的扩大,绝不能以降低水平和责任心为代价,而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遴选制度,对导师的研究能力、学术成果有明确的规定。另外,要打破导师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任制。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

3.优化课程设置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系统的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但是,我国传统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模式僵化不适应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课程设置需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②课程设置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③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④课程设置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立足实际,开设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开阔研究生视野,全面提高其教育质量。

4.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

教育经费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是确保高校研究生在扩招进程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的保障。如何增加教育的投入,满足研究生学习和科研需要?第一,国家和地方财政继续适度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第二,根据高等教育具有国家和个人受益的特征,继续推进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适当提高家庭个人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为发展高等教育做贡献。

5.加强研究生自身建设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

提高生源质量,增加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及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都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外部因素,而内部因素是研究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应把研究生自身建设作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点。首先,有少部分研究生是为了混文凭,必须排除这种不利因素,使其摆正学习态度,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其次,研究生不仅要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更要把理论知识用到科学实践中去,多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项目活动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 平、李树林等.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关键因素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5)

2 刘 虹.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探讨[D].西北大学,2009

3 林莺莺.扩招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