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7:58: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愉快教育的内涵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的“愉快教育”是指以学习各项运动的乐趣为中心,愉快地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它是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面向终身体育视为目标,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的培养,把教师的“乐教”和学生的“乐学”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情绪,并能不断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成功体验。
首先,父母和其他任课老师对体育活动超过80%持反对意见,也就是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亲和任课老师不愿意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去搞体育,认为这样会让学生跑“疯”,坐不下来,耽误学习;其次,有自身问题,如大多数高年级女学生不爱活动等;最后,是体育教师的问题,60%左右的学生不知体育老师叫什么,不知他有什么特征。一半以上的学生对问卷中的第三条认为不怎么样,说没意思;80%的学生说喜欢问卷中的第四条。
我们不得不掩卷深思: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组织起来上课,而喜欢自由活动?为什么说体育课没意思?我们认为这和体育课缺少生机,教师和学生缺少沟通有很大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寓教于乐”,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愉快教育”,希望通过“愉快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改变体育活动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觉得实行愉快教育收效很大。主要表现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比普通班有了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上课时效明显要高了,同时课堂在精心准备的前提下,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课外时间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特长组中。
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育”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既能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望,又能产生运动的乐趣,而这种欲望越高、越明显,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就越大。因此,体育课是不能带有强制性的,而必须是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因此,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上课气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体育教学中的“愉快教育”,主张把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有些学校把运动技术传授作为体育教学的全部,使很多学生对体育感到厌烦,也使素质欠佳的学生在技术教学中尝尽了失败的苦涩。比如,支撑跳跃中的分腿腾越山羊,教师优美、利落的动作,会成为一种驱动力,让那些看到山羊不敢跳的学生跃跃欲试,同时恰当的保护措施更能增加学生的信心。最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地跳过去。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要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体育,就要讲究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我们在对比实验阶段发现,使用传统方法教学的班级,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学,一节课下来连广播操也教不了两节,学生做得动作不规范、不到位,老师和学生都累得不行,学生最愿意听到的就是“自由活动”四个字;而用愉快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在半节课内就能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且效果要好得多,不用老师三番五次地指导、纠正,学生兴趣盎然,因为老师使用了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前后两班进行对比,效率提高了,一节课的任务半节课就完成了,老师、学生都轻松,何乐而不为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下功夫,认真钻研教法,本节课用什么方法能让学生们乐于接受,同时做到精讲、精练,就会事半功倍。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
体育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情境,这就是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实验中,教师借助游戏、音乐、色彩等有形、无形的东西,可让体育课再提高一个层次。比如,在练习跳远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白、黄、绿、红四色小旗分别插在及格线、中等线、良好线、优秀线上,每种颜色代表一个等级,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整个教学活动,把健身、娱乐与趣味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形成正确的动机,由厌学到好学再到乐学,从而掌握技术动作。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资力量的不足。
虽然近几年来,体育师资得到了改善,但大多数农村学校还缺少体育专业人才,体育课形同虚设,要不自习,或者上成其它课,要不在教室外面“放羊”,大多数小学语数老师兼体育课,孩子们一年半载也上不了一次体育课。
2.每班学生人数庞大。
市区小学二年级每班平均人数达八十以上,三四年级则超过九十大关,一上课黑压压站一大片,活动不好组织;初中班每班也超过七十人,给教师上好、上精体育课带来了不少麻烦。
3.场地、器材的不足。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教育 特点 途径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1 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特点
1.1 基础性。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包括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没有学生必要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没有必要的个性因素的参与,体育学习就失去了基础的中介。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必须以心理为先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渗透,重视学生健康人格和学力的形成,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广泛性。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不同于心理咨询,后者仅着眼于心理健康或针对学生的某种心理缺失来进行辅导或训练。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在内容上更具广泛性,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及智力教育等。通过情景体验、身体练习、讨论分析、互助合作、教师和同学的激励引导、自我调节等多种形式,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1.3 整体性。课堂教学活动是人的整体活动,体育教师总是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联系在一起,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不仅有技能知识,而且还有情感、意志、性格来选择和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信息,心理也产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在未受控制的情况下,既可向积极的方面变化,也可向消极的方面变化。不利于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学方式,会使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劣化。由此,体育教师要具有心理教育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积极乐观的态度,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让学生接受到教师整体的良好教育。
1.4 渗透性。体育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作为教育载体的教材,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而且还包括了各种心理信息,如球类项目富有集体对抗性,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心理品质。
2 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途径
2.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真诚地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此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师生情感相容、友好互谅、亲近依赖的心理关系,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师生双方都能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接纳,这样可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创设愉悦的乐学环境。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若能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来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就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合理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适度,目标设置要有层次,教法运用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2.3 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学习的潜能,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认识、丰富内心世界,发展心理素质。主要的方法有: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即确立目标后,由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尝试中认识自己的心智潜能,形成我能学好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②组织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加强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理解、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人合作,提高交往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③恰当安排游戏,合理组织竞赛,通过公平竞争,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耐挫能力。
2.4 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评价(特别是即时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通过客观公正而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不足。另外,还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权利,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激起积极进取的动力,以营造互学互助、相互鼓励、追求进步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是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整合课堂教育中的各个要素,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仁贵.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1(6)
一、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习惯。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表现冷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和时间上可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2、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
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的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二、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转贴于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那么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呢?
1利用"集体法"进行教育和培养
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采取集体项目进行教学时,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培养。比如在今年我县教职工篮球运动会上,在八强决赛时,我带领学生为球员呐喊助威,职中代表队有个队员不注意和其他队员打配合,耍个人英雄,带上球一味的冲篮,使多次得分机会失去,针对这一事例,我教育学生: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地"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与集体的融会和刻苦训练。
2利用"竞赛法"进行教育和培养
体育教学中,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性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在短跑教学中,仅在"各就位――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的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的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和耐力,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一场意志力的较量。因此,竞技比赛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我也深感到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土壤和摇篮。
3利用"示范法"进行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 快乐体育 趣味性
小学生的体质经监测显示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为了强健小学生的体魄,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也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之下, 小学体育教学也要推行素质体育教育和快乐体育教育,要注重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趣味性和快乐性,从而对小学体育教育课堂进行优化和创新,健康小学生的心理,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人文精神,培育出具有自主意识的、有一定体育素养的人才。
一、选题背景
1、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综合水平下降,提升青少年的体质成为当前重大课题
在我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不断提升的时代下,青少年的综合体质却在监测之下,显出下滑的趋势,青少年的肥胖率不断增高,反映出青少年重要的健康指标在下滑,严重阻滞了青少年参与和进行体育活动,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育运动积极性。
2、依循小学生心理、身体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变革
小学体育教学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长情况入手,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塑造,而不能忽视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用枯燥、生硬的体育教学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育教学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变革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3、增强小学生的体质,提高小学生的快乐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课堂要以快乐体育 、趣味体育为宗旨,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用巧妙的构思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全面地调动起来,在各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之下,增强小学生的体质,提高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合作和协同能力,从而增强体育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内容更新不及时,与新兴的体育项目没有同步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要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然而,一些基层小学体育教师并没有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头脑中还是原有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对于新兴的体育项目没有吸纳和整合,对于现代时尚、新兴的大众体育锻炼项目还没有形成较深的认识,为此,需要在现代新兴体育项目的引领和创新下,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和项目,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2、快乐体育与体育课程没有实现充分的融合
在当前体育教学课程中,也引入了一些游戏化内容,学生也由此获得了自主的情感体验,然而,由于快乐体育、趣味体育与体育课程并没有完全、充分地整合,学生的体育运动量不足,还是没有达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避免体育课程游戏化和体育课程体育化的两极分化现象,要将快乐的元素与体育教学课程合理地渗透和融合,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体质。
三、小学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创建的教学路径
1、创建校本化、趣味化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要转变原有的体育课程内容,对其进行优化和创新,要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校本化、趣味化的创新变革和探索,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长规律入手,增设一些小学生喜爱的、内容趣味而丰富的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等 ,不能过于注重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技能,如:可以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蹲踞式跳远技能进行简化,以学生的实际状况入手,简化体育教学内容,增强项目教学的快乐性本质,对这一项体育技能项目可以创新简化成:直线助跑―单脚跳跃――足蹬地身体腾空―双脚落地,在降低一定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增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快乐性,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愉悦,引发体育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校本化、趣味化变革和创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对课程内容项目进行艺术化的再加工,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进行快乐体育教学。
2、构建平等、轻松、自由的体育教学师生关系
良好的体育师生关系,是进行快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的双向性和多边性,要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体育知识以及高超的体育技巧,影响和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榜样性的带头作用,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受到教师的感染之下,进行尝试、模仿和锻炼,并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从而引发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创新能力,迸发出体育活动中的爆发力,提升对体育学习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要关注不同体育层次的学生,对于体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要用各种方式加以鼓励,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赞赏、鼓励和指责,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为全面和合理,达到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3、要善于运用各种体育教学策略,创建快乐体育、趣味体育课堂
3.1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建快乐体育课堂
在情境体育教学的策略之下,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学生可以在角色的不同体验下,渗入自主的情感和快乐的体验,从而引发出探索体育教学内容的激情和欲望。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项目“立定跳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青蛙跳”的情境,在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尝试和思考,使自己的“立定跳远”动作更为规范和标准。又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接力赛跑”项目中,可以让小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紧急救援状况中的“小小志愿者”,在困难和危急的关键时刻,自己要像一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小小志愿者”,将手中的物资传递给前方需要的人手中,从而增强快乐性和趣味性。
3.2 分组合作体育教学法创建快乐体育课堂
快乐体育教学还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团队合作与协同的能力,要在快乐享受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同精神,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的篮球活动项目中,就要采用分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使篮球技能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分为一组,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提升的能力和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体育快乐创建和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入手,以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再造,在运用各种体育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融入快乐性和趣味性的元素,提升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素养,增强小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 郭子豪. 浅谈小学篮球教学[A]. 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6
[2] 李向挺.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A]. 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6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77-02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从一入学起,他们的职业方向已经基本确定。此时,体育教学作为他们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终身体育。所以,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一两种终身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使之与德育、智育相结合,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我们院校体育课采用专项教学,让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一项专业技术。专项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体潜能,又能发挥教师的特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完善的方面还很多。
一、加强理论课教学
体育课程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原则和自我评价的方法等,要让学生科学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很多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大多数学校体育理论课学时数不到总学时的10%,并且教学形式沉闷单调,理论与实践脱离,不利于学生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体育教学要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论课时数量,传授健身养心和科学的锻炼方法的理论,使学生能在体育实践中相结合,从而掌握终身受用的体育锻炼方法。
二、优化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体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体育课程大都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应体现在:重视掌握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全面性;加强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学做结合,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中提倡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相对的不规定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教材,提出不同的要求,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优化教学应强调体育项目为学生的健康服务,学生以某一项目作为锻炼手段,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品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之目的。优化教学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社会需求且深受学生喜爱。
三、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优化结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在体育教学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音像制品等把学生的兴趣先培养起来,使他们对自己选项的内容有了初步的直观的了解。教师也可以把现实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表达的授课意图全面系统地以非常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和形象性,而且不受季节天气的制约限制,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技术要领,接收更多有关的体育知识。此外,还要拓展体育课程。将体育课的时间概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课内教学以传授知识和掌握方法为主,课外练习以兴趣为主。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磨练意志,还可以缓解因学校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在教学方法上,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学会”和“会学”的技巧和要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环节
一、备教材,备教法
教材是一堂课的依据和内容,而组织教法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才能更好地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研究教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材的意义、任务、特点、内容及要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任务、对象,抓住教学关键,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要灵活,手段要多样,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及现有的场地器材,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以愉悦身心为前题,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才能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学中教师还应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加强自身修养,严以律已,为人师表;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讲解示范要准确无误;口令清晰宏亮;要精讲多练,给学生以完整美观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及概念。
二、备学生、备场地
了解学生、启发诱导、提高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教师应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分析学生的不同年龄、个性、思维特点、心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说来,初中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的刺激所吸引;初中学生比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高中学生的注意力已基本稳定和持久,注意范围也有所扩大,他们能比较集中和持久地注意他们所要学习和面对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学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中学生由于脑的发育基本完善,智力水平迅速发展,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思维情绪的表现多为积极、亢奋;但他们在的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容易感情用事,主观臆想易占优势。这就形成了他们易冲动、易走极端,易表现自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和错误的技术动作动力定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励他们思考。启发诱导他们去分析理解动作的要领,有目的的去完成每个练习。另外,教学中还应注意了解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是备学生。要因人而异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有的学生性格比较怯懦,胆子小、反应慢,往往在练习中力不从心。对待这样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多表扬、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练习中,哪怕是少许或一点点进步都应在同学们中给予积极的鼓励的表扬。有的学生活泼好动,爱自我表现,怀有高人一等的心理,情绪表现的比较激烈,波动性大,对他们在教学中应少表扬,多引导他们发挥其特长,做好每一个练习,培养他们善于集中注意力的良好品质,使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练习中,增强意志,精益求精,从而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的练习。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的教学新观念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的对象。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学生学的情况如何?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而不是教师讲解的情况和示范动作做如何?当然,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俗话说:“口动百遍,不如手动一遍”。体育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认真的练习,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并非易事。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法时,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比如在准备活动中,每节课有一组的体育值日小组长带做准备活动,这一组的每个同学带做一节徒手操,并要求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整容帮过的内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给大家带了一节自己掌握的准备活动,也给了其他同学以启发,从而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而体育课教学应根据他们这一特点,把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他们好动的天性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灵活组织合理安排,使他们有一个自由学习和创造的环境。比如说,在教学中,让动作掌握好的同学为大家做示范,同时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掌握动作的心得体会。这样一来,既给了一些同学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激励的作用,让他们知道只要你认真练习,同样也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合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理念,改善大学生体育课现状,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推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深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重要性,在本文分析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指引未来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发展为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有机融合路径。
1.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关系
终身体育是大学生在自己人生中接受体育教育和培养的总和。终身体育教学理念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培养终身体育者,实现培养理想人最终目标。因此,大学生在人生各阶段都应有机安排和科学对待体育锻炼,将其作为生活组成内容,享受终身体育乐趣。快乐体育是体育教学创新思想,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有机结合体育技能教育和德育教育内容,寓教于乐,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打破传统体育教学限制,构建趣味性大课堂,实现创新化、现代化大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精神,侧重于大学生享受终身体育长远效益,是集育体和育心于一体;快乐体育教学改革旨在突出大学生体育全面发展培养,注重大学生育心,全面协调育体和育心。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区别只是强调对大学生身心不同程度的培养,教学侧重点不同而已,究其本质均是基于大学生育人基本认知提出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教学中,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突出大学体育教学不同阶段的层次性和侧重点,结合不同阶段大学体育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体育指导思想,全面贯穿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融合
2.1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促进大学体育快乐化教学结构改革。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体制下,体育教学呈现枯燥、单一模式,所以引入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为大学体育教学结构改革优化。具体而言就是,大学体育教师要以大学生体育能力为基础,适当降低大学体育教学技术难度,简化大学体育运动规则,促进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优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体育快乐感;第二,促进大学体育趣味化教学内容改革。大学体育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应用,体育教师适当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性体育活动,增加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助推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同时,大学生体育运动中,体验体育快乐,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交互对话。大学体育教师也可以以错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为反面示范,增加大学体育教学诙谐度的同时,实施体育纠错教学,增强大学生对错误动作的印象,留下深刻体育教学印象;第三,促进大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大学体育快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体育教学活动整体快乐性有直接影响,大学体育教师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要注重大学生心理特征,关注大学生情感感受,在体育教学中给大学生减负。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实施分层体育教学,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大学体育教学要求,实现大学生自我超越和完善,在大学体育学习中,体会和感受成功感和快乐感。
2.2指引未来大学体育发展之终身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和快乐体育教学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更强调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产生、兴起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基于各类环境的自我体育学习能力。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终身体育理念的渗透应用。第一,创新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本校体育教学情况,为大学生设计在毕业后也可以体育运动的活动项目,增强专业性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第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大学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唤醒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进而增强大学生自我体育能力,受益终身。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就是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觉体育运动习惯,将终身体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学,将终身体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终身体育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未来发展,快乐体育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是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交互对话的教学方法,融合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注入活力,促进大学体育教学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博.终身体育思想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7:112-114.
[2]苏顺民.“快乐学习”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