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7:58: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行业形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就业形势 内资企业 会计事务所 理财咨询 注册会计师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资料分析和访谈法。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对象主要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范围限定于南昌市,分析该类人群的择业方向与期望的薪资状况。资料分析法主要是收集今年来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岗位以及一些新兴岗位的相关资料,了解像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会计事务所以公务员、教师等相关行业薪资状况。同时访问社会上的资深人士以及本学院的教授,倾听他们对于目前会计就业形势的分析。调查结论如下:
一、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
薪资情况:新人月薪绝大部分集中在1500元左右。
二、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三、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 ,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薪资水平:有的小会计事务所月薪只有1000元,大一点的则在3000元左右,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5000元以上。
四、理财咨询――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
职业状况: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
薪资水平: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2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收入也必将随之增长。
五、注册会计师就业前景好
第一,注册会计师是一个热门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3个高收入的智力密集型职业。在我国,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
第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巨大。早在10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对注册会计师队伍发展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第三,社会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其毕业学生在就业时,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涉及行业广泛,管理着来自财政的巨额资金,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加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弊端逐渐显现。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逐渐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型,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预测、降低风险、有效决策,更好地履行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及联系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概述财务会计,也称为“报账型会计”,是对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确认、计量、记录并最终形成财务报表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核算性质属于预算会计,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需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核算基础既包括财务会计中的权责发生制,又包括预算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管理会计,又名“分析型报告会计”。通过收集、分类、整理、分析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运行结果,为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依据,达到预测、控制、规划为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1.工作重点不同财务会计只需根据报账人员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填报报表,并定期向上级及相关部门报送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的使用进度,即使对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不了解也可以完成财务工作。管理会计必须通过对单位业务活动中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形成分析报告,以便于对各部门各层级工作效率进行考核和评价,规范内部控制监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达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管理会计强调业财融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必须对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深入的了解。2.工作程序不同被称为“对外会计”的财务会计强调可比性,包括单位内部的纵向可比和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可比。所以必须遵循统一的会计制度,符合会计准则。按规定程序完成制作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工作流程,具有统一性和规划性。管理会计即“对内分析会计”,服务于单位的内部管理。其报表的编制者和使用者均为单位内部人员,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制作流程和编制报表。报表的格式、内容以及编报时间没有统一的规定,自主性和灵活性大。3.工作方法不同财务会计按照规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核算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数字要求准确。管理会计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学方法、数学模式等。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分析,预测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在准确性和相关性方面,会更注重数字间的逻辑关系。4.作用时效性不同财务会计反映和记录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一般是事后进行监督。管理会计对来自单位内部和外部资料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把握现在,并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关注业务活动全过程,事前进行风险分析、事中数据分析、事后进行业绩分析,真正做到监督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目的。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1.目标一致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目标都是为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单位的经营绩效。确保安全高效地使用财政资金,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两者目标一致。2.大部分原始资料相同管理会计所需的财务信息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与再利用,结合其他各方面的信息,形成报告,帮助管理者合理规划和控制经济活动。
二、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机器人将取代会计人员完成大部分财务基础工作;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快速增长阶段,社会日新月异,而行政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会计应用程度较低,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政部相继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应用指引804号-行政事业单位》等,体现了国家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引入运用管理会计的决心。
(二)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部门预算、国库支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等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量也逐渐增多,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促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由单纯的重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社会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服务需求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产品比以往更多,也更复杂。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需求,亟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借助预算管理系统、成本控制系统等对日常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在信息化、系统化等技术的支持下,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信息。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市场化趋势会逐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相比较存在不少的差距,其单位原有的会计体系,以财务会计为核心,存在财务管理相对滞后,管理模式相对粗放的弊端。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将无法满足单位日常的运营需求。在会计改革的当下,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从单纯的重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通过管理会计体系所提供的信息,为单位和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进而提升决策准确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财务人员面临困境的需要据BBC对365种职业进行预测,会计这个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在97.6%左右,位列最容易被取代的第三位,无疑给从事重复性、低附加值的基层财务工作者敲了一记警钟。财务人员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向管理会计转型,从而提升工作在单位中的地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人员配置很不合理。绝大部分从事低附加值、重复性的报账工作,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可以实现财务人员的合理配置,让会计人员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管理会计中去。
三、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会计就是记账,技术含量不高,不会赋予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属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属于服务岗,与行政、科研人员相比薪酬存在一定差距。随着会计制度改革加快,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压力增大,能力要求更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深入了解单位的业务流程,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主动参与到单位的经营管理中,让自身价值得以提升。单位领导也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为构建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管理会计这一有力工具,为单位未来做好预测和规划,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架构体系1.首先充分了解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会计是为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将相关信息适时的提供给相关的部门或负责人。涉及内部决策、控制、内部评价、沟通多方面,介入单位日常管理、预算编制、收支管理、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权力资源和绩效评价的决策中。因此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之前,充分了解单位实际管理水平很有必要。2.以预算管理系统为架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系统把各项业务活动衔接起来,以预算管理系统作为架构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部分,可以满足管理会计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构建管理会计系统需要设计、应用和完善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3.协调好内部控制系统和管理会计体系的关系。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如果监控不到位,整个内控体系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还需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内控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管理会计系统。内控系统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有赖于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情况,让管理会计体系与之相对应。4.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还包括预测系统、管理决策系统、项目管理及责任会计制度构建、业绩评价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等等。
(三)引入先进信息系统管理会计涉及的内容复杂,信息量大,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把制度框架及人员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让制度和信息全面、方便地得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信息的效用。提高财务的智能化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计人员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救出来,减轻劳务节约时间,同时又提升了会计信息核算的质量。管理软件的有效运用能够为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提供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的有用信息,会计工作不仅仅停留在以往的事后监督的层面上。当前,大数据在企业的发展与决策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掌握大数据等得掌握未来。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顺利向管理会计转型,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
(四)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会计界的一次变革,一个出色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的核算能力,需要熟悉单位的业务流程,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需要与各个层级的管理者、普通员工、各部门进行沟通,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参与到单位的管理决策中去,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调度员”,单位发展方向的“引领者”。管理会计人员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管理知识。为便于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要精通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要学习掌握得国际上通行的财务、审计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总之,针对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转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和完善单位管理会计架构体系,引入先进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的智能化水平,拓宽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渠道,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提升事业单位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陈东玲.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
关键词: 粮食行业; 会计信息化; 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化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已成为衡量一个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作为粮食行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实现了会计账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是粮食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助力。因此,结合行业发展特色,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已是时代所趋、发展所需。
一、粮食行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到位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会计电算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很多人把电算化和信息化混为一谈,把“信息化”停留在口号上,认为实现了电算化就是实现了信息化。更有甚者认为,会计信息化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装腔作势,没有实质用途。所有这些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的不到位、不重视都严重影响了行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二)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重视
现代会计学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因而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会计业务技能,还必须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但从目前粮食行业财会人员供给状况来看,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能满足会计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十分有限。因此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会计信息化队伍也是制约行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缺少统一规划
为了实现会计信息化,构建一套功能完善的会计信息平台必不可少。但会计信息平台的建立是基于财务软件的支持,从目前行业现状来看,由于企业数量较多、规模差别较大,多数企业均是根据自身所需选择不同的财务软件。由于各财务软件公司开发方式不尽相同,且种类繁多,缺乏通用性和标准型,一旦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极易导致生成的信息数据丢失或残缺,进而使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对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近年来,粮食企业为保持持续发展态势,出台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有关信息化安全方面的措施却鲜有涉及。与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账过留痕”不同,在信息化模式下,一切信息均以磁介质为载体,如果没有有效的内控措施,那么对会计信息的窃取和篡改将变得轻而易举且不易被发现。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针对内控制的各个关键点,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已刻不容缓。
二、推进粮食行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几项措施
(一)争取企业领导层的重视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门技术活,还需要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所以没有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是行不通的。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企业领导层的传统管理理念,增强他们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意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是企业长远发展和生存的需要;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需要。只有领导层转变观念,他们才会真正成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组织保障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领导层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应专门成立一个由企业负责人牵头,管理层和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以确保会计信息化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
(三)推进行业信息化进程
会计信息化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没有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如今,粮食行业自上而下,正在举全行业之力大力发展信息化,国家粮食局印发了《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性文件,我们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以现有的财务软件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其通用性,建立健全粮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促进会计信息集成和共享,在信息化大潮中“借风行船”,真正实现财务、业务、生产的一体化运行。
(四)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
会计信息化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会计人员自身要有紧迫感,根据岗位设置要求,熟练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努力提升业务水平。企业也应当加强必要的培训活动,尤其是开展相关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同时企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会计人员管理体质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如试行会计委派制等,选用一批既有会计职业道德又符合会计信息化需求的有用人才,充实到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中。
(五)强化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
一方面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内控制度,以文件形式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规范,确保各项流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责可查。其次,企业要做好信息的安全保密控制,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针对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袭击,提高防范意识,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将病毒和非法访问者挡在内部安全网之外,防止内部信息外泄。
参考文献:
[1]王强.浅析加快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2]张继德.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师,2007(0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行政事业单位;问题;对策
目前,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推广,各行各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尤其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会计电算化极大的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与水平。所谓会计电算化,通常指会计运算过程中,通过引入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使会计工作更加方便、更加简单。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较好,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在会计电算化应用方面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认清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解决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通过普及会计电算化,有助于单位加强自身管理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单位都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其管理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然而,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只有注重加强财务制度完善,才能促进单位的稳定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位要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就应从管理制度方面做起,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例如:单位可以采用会计电算化,逐渐淘汰人工计算占据主导地位的会计模式,从而削弱人为因素在会计核算中的影响,既能提高计算精度与效率,还能够避免等问题的发生。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普及和推广,可以帮助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其工作能力与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有助于促进会计规范化
会计工作中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及设备,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快速处理,而且处理结果还具有极高的准确率,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能够有效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增强了会计工作规范化。另外,会计电算化能够加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从而使得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实现个人的学习与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有利于管理系统现代化、信息化的实现
目前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普及推广,并且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行政事业单位也应切实符合时代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管理和建设。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而财务管理作为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其信息化的实现对企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会计电算化可以确保企业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对各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计算机管理,从而为单位实现内部全面信息化管理创立的先决条件,进而促使单位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二、会计电算化在行政事业单位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意识观念不足,影响会计电算化普及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年纪较大,对新技术、新知识、新形势的认识不足,头脑中还存在比较落后的观念,墨守成规,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会计电算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推广面临较大阻碍。而且,即使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在单位内大力普及会计电算化,但其实施效果还是会受到基层会计人员工作意识的影响。例如:部分会计人员对各种指导性文件、相关规范的重视不足,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并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因而导致工作出现疏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另外,某些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不高,工作中仍然习惯采用手工记账的管理方式,这同样对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造成不利影响。
(二)基层财务人员素质不足,单位缺乏专业的人才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参与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其会计水平较低,甚至不能够满足手工记账等传统管理方式的要求,因此也就难以使用会计电算化方式。或者,会计人员能够胜任传统手工记账管理方式,然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水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的能力,但是部分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能力,因而也就难以胜任新时期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岗位或者财务管理岗位。
(三)缺乏应用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顺利推行一般还需要单位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及从制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应用。然而,一些单位在推行会计电算化的时候并没有构建出相应的内控制度,导致会计电算化没有能够正常运行,其优势自然难以得到发挥,应用效果较差。
(四)软件开发及安全性不足
当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有了集成本、存货控制以及会计核算于一体的软件,但是技术人员对这类软件功能的开发还不彻底,许多功能没有被开发出来,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功能效果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只能起到代替人工核算等最基本的作用。当前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行政事业单位中,采用的相关软件仍然鱼龙混杂,即存在从市场购买的商业化软件,又存在根据上级要求或实际需要定点开发的软件。这种软件混杂的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隐患,对事业单位信息安全造成很坏影响。另外,混杂的软件还导致信息不兼容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单位信息管理的有效性。
三、如何预防或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问题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针对认识不足问题,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至关重要。对于事业单位领导或者负责人来说,若其对会计电算化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相关部门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等方式强制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并对其进行监督。而当单位领导从实际工作中看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后,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自然会发生转变。对于基层工作者,单位应该组织其参加各种讲座,为其创造多接触会计电算化先进性和功能性的条件,这样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其认识会逐渐改变。并且在单位中要营造制度化、标准化的氛围,经常宣传制度化或标准化的好处,从而使每一名基层工作者都能认清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二)加强人才招聘与培养
对于缺乏专业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单位来说,其需要面向社会招聘一批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而确保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稳定安全运行。在吸引人才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更具吸引力的薪酬或福利政策,从而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另外,若单位内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单位便需要做好人才的在岗培训或者再教育。组织会计人员定期参加讲座或者技能培训活动,从而帮助其提高自身网络技术操作能力及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水平。另外,在培训时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每个会计人员都具备符合标准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制度基础建设
会计电算化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首要一点就是传统的单位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合会计电算化。因此单位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同时,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优化,制定符合会计电算化应用及安全原则、保密原则、互相制约原则的完整管理制度,从而确保会计电算化的运行有良好的内控制度。
(四)加强软件开发及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倡导软件开发企业强强联合,合并重组优秀的实力强劲大型集团企业;其次,企业应该转变软件开发方向,从核算型转为管理型,不断完善软件的功能,提高其对不同财务制度的适应能力;最后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行业统一标准,提高软件的适应性,以方便软件的大范围普及、推广,同时还有助于软件的后期安全维护,确保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推广,各行各业财务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更加方便。然而,虽然会计电算化迅速得到普及推广,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财务管理,但是其运用中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行政事业单位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力求实现会计制度完善,同时应注重信息系统的改进,加强专业人才引入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李淑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2(08).
[2]姚力强.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3]黄玲玲.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5).
【关键词】会计学 实践性教学 教学思想 途径
前言:
培养人才是高校办学的最终目的,但是随着社会人才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高校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社会形势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明确教学思想与目标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计岗位要求了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必须要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合理调整工作方案,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当下的经济环境过于复杂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发展决策必须要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会计核算方法为企业提供决策信息[1]。但是实践能力却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大量反复的练习。高校必须要根据需求的变化,改变教学思维,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要注重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思想,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提高会计学专业应用能力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重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必须要重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理论教学占了较大的比例,单纯的理论教学不仅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大,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听课效果不佳,影响了学习效果[2]。因此,要增大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实践环节应达到40%以上,要根据科学的配置比例,更新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应用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会计学应用实践课程,落实教、做、学的教学原则,从而加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专业性较强,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在实际的岗位中,会计岗位往往是企业的核心岗位,负责企业的核心业务,一旦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差错,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但是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岗位的重要性不够明确,在学习上不够认真,且态度存在消极情绪。对此,专业教师必须要以实践教学为手段,采用情景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谋划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可以通过开展学术研讨大会和创业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并为学生讲解行业就业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3]。
(三)强化实践教学,建立模块式结构教学
实践性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结构,才能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模块式结构教学,配合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采用实验模拟和社会实践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量。在形式上,要注重扩展实验教学系统,建立多元化的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整合专业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会计学专业应用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此,高校必须要予以重视,并在强化会计学实践性教学方面增加投入成本,可以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为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较为成熟的方式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选择发展较为良好的企业进行教学合作,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积累实战经验,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实践教学理念,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模块式教学,积极培样学生的实践意识,同时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此来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原和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关键词: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受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严峻的形势,给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生源减少加剧了专业竞争,而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会计学专业,面对当前的形势,意味着这些高校即将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高校必须理清办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会计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应用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确保会计学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现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一)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仍沿用着多年以前甚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及其相关内容,没有及时、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特点和该专业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按照以往的做法把所有的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会计实训操作的教学。同时,选修课偏少,这样不利于相关学科间的融合和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受传统会计教学的影响,主要采用“满堂灌”方式,教师讲个不休,学生写个不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闭塞,把记忆当作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模式单一陈旧,致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无从谈起学生主动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难题,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只能成为优秀的记账员,完成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但缺乏创新精神和分析信息能力,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上的需要,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会计实践教学欠缺,仍是偏重于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会计学是一门实践要求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可现今的大部分会计教学课堂,往往还是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却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最后往往是学生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却束手无策。究其原因:一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重理论、轻实践。许多高校习惯了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教学目标,造成目前实践教学时间太少;二是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一般是从学校毕业后就走上讲台,大多没有参加过实际会计工作,理论和研究水平较高,但没有实践经验,导致了上课容易出现空洞的说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又因为资金、人力不足等原因,对教师到企业去实习的支持力度不够,致使双师型、素质型教师严重不足。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课程的质量;三是实践教学的资料不配套,各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数是抽象练习作业的翻版,而没有必要的企业背景以及相应操作程序和规范假设,有的教材对具体的学生缺乏针对性,有些知识点已经过时、有些材料不切实际,有的教学内容空洞,其结果是极大地削弱了实践教学作用,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四是会计校外实训实际成效差。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企业大多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实训。即使接收学生实训,也是参观一下工厂,浏览一下凭证、账簿、报表,几乎不能动手实际操作。另外,即使一般企业单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实训,也只能解决几个学生的实训,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需要,校外实训基本流于形式。
二、明确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的诚信、负责、谨慎等方面都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会计人员在社会上重新定位,使得用人单位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越来越高的职业道德。
(二)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会计人员不能仅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还要具有管理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决策能力,能够完成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工作。
(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由于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和准则每年都有变更,还有会计工作的职能不断拓展,从会计核算职能发展到财务管理和财务预测等职能,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这些变化。
(四)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分析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对构建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始终把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放在首位。高校应把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时刻提醒学生对自身素养的重视,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协调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增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与会计其他专业课并列,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职业品质。在讲授会计专业课时,结合教学具体内容,融入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避免了专门讲授时的抽象、枯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过程中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职业道德习惯。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在每年发生的经济案件中精选出一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开展广泛深入的讨论,以警示和教育学生,也让他们切实领悟到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研讨会计工作中发生道德冲突时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明确应当如何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进行会计职业判断,为他们毕业后从事会计职业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改进理论教学,打牢理论基础
1、改进课程设置。一是要调整课程比例和内容。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应重新考虑“厚基础、宽口径”原则下的课程设置,努力培养不仅掌握较为宽广的理论学识,更要具备从事会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应该适当减少传统教育中基础性、学科性的基础知识的比例,在理论深度上也要适当降低;与此同时,增加应用型知识的课程比例,把应用能力培养要求适度提高,突出专业性和应用型两个倾向。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包括大量的专业实务类课程,还要加入一定量的与职业资格相关联的相关课程,突出课程的应用价值取向。通过课程体系的结构调整,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尽量考虑应用的需要;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应该体现出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及前沿热点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会计学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结合非常紧密,在课程上可以设置能够利用其他专业教学资源的会计相关选修课程。会计学专业中的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等都因其高度综合性而受到重视,在课程设置上也应加大此类课程的比重,找准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和可扩充领域,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方向和未来发展的重点。
2、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探讨启发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仿真模拟式、实战对抗式等多样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会计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视听感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同时也便于回忆,有利于巩固。
(三)改进实践教学,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第一,革新实践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会计核算+审计+财务管理”一体化实训模式。在安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时,把与会计学紧密关联的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处理等内容纳入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逐步实现一体化的专项和综合实训模式。另外,实践课程的学时应达到总教学总学时的一定比例,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基本上要达到各占50%,以使学生真正获得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
第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资金投入,包括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首先是建立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实验实训设施的装备标准,必须能体现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以职业分析乃至工作过程分析为依据投资建设实训设施,开展用于实际需要的专业能力训练,能够满足会计学专业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和《审计学》等课程实验的需要。每门课程都可以在教学中或教学后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单项实验或整体实验两种形式。单项实验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整体实验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以课程系统理论知识为实验单位进行较综合的实验,以强化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性。校外实训基地除了师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的财务部门实习参观外,还可考虑联系一定数量的规模较大、规范的记账公司,将其发展为成为本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记账公司受托单位类型多,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可有效弥补学生校内实训的不足。另外,记账公司业务综合性强,除主要的会计核算之外,还包括纳税申报、税务筹划、内部审计、工商税务注册年检、财税咨询等全方位会计服务,学生可以利用真实的企业单位资料,分岗轮岗地进行相关内容的操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效果要好于校内的模拟实训。
第三,根据会计学专业特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增强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与实践需要的对接性和吻合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聘请社会上的高级会计人才来校兼职,拓宽会计教师的来源,为学生讲解实际中的案例,有针对性地介绍各自企业的基本情况及会计工作环境、会计实际工作与学校课堂讲授内容上的差异及会计处理方法等。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亚萍,王远利.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J].会计之友,2010.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管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账户和零基预算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会计管理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为了进一步坚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强化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以及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不断的规范化,从而对财政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一)转变政府部门管理职能的需要
由于我国对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加深,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只依靠政府部门,这样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水平。因此,应该实行必要的优胜劣汰制度,建立相应的市场竞争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转变理财观念,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较好的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建设新型财政体系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支出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公共财政的建立要求对财政资金供应的方式方法作出改革,对经营管理模式也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一个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事业风险的规避、事业成本的降低有利的会计管理制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包括设置小金库、账外账等屡禁不止
虽然国家规定不允许任何单位和部门进行违法违规的设置小金库和账外账现象,但是在审计过程中仍然能够发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其表现为:(1)隐瞒收入,没有将财政管理过程中的预算外收入纳入单位财务的帐内,而是自行自支。(2)逃避监督,进行乱罚款以及乱收费所得的收入没有纳入单位财务帐内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3)对房屋出租等应该收入帐内的的资金置于帐外,这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应该应用适当的管理手段将其制止。
(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利益,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指示会计人员报假报表、作假账,还有一些才款人员在账务核算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核算,对账务的处理比较随意,对账目的设置不严谨,其表现为;收入不实;支出不实;结余不实。会计信息的失真,对单位内部的科学管理和重要决策有着不利的影响,同时对单位外部的监督和评价也受到了阻碍。
(三)会计应该具备的最基础工作极不规范
经过审计的调查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这种基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对于记账凭证和原始彭正不规范,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对外部凭证和内部凭证的审核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作废的发票、假发票和填写不完整的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时常出现。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及时处理业务,对会计科目的名称填写不规范,对会计凭证内容的填写不完整,例如出纳、编制人等相关人员不进行规定的签字和盖章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完善,对于一些支出包括实物的购买、差旅费、接待费和会议费等一系列指出,不进行严格的审核,导致支出标准和范围扩大,行政的运行成本也加大了。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措施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一些弊端的分析,应该采取一些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会计管理工作的保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合理、健全的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
在新形势下,建立合理、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应该对会计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以及财产清查制度等,从而使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内部审计的监督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经济活动、会计人员职责的依法履行职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队伍建设的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积极全面的配合国家财政的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对于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作为工作重点,要保证从源头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参加必要的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的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和上岗证等一系列考试,坚持从整体上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要坚持对职会计人员进行不断的后续教育工作,要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活动,进行及时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较顺利完满的进行。对于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政府和单位等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有效措施进行具体的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管理力度和外部监督的要进行不断的加强
审计、财政等业务主管部门和国家机关要对政事业单位进行不断的监督检查,使各单位规范财务管理、遵守财经法规、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该进行业务考核,使会计工作能力不断的增强,业务素质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9):24~26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实习形式 比较
一、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现状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部颁布16号文件的精神,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专业特色。对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岗位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注重其学习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未来发展潜能,为此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十六号文精神,从会计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加大了对会计实习实训课程的改革力度,构建相应的基于会计工作流程为线索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增加模拟的仿真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着手深化实践课程的改革。
因此,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较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实训项目、实习环境更为逼真,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则让实习实训效率大为提高,而实习形式这一实习内涵的载体所带来的实习效果则各不相同,每种都各有特点和利弊。随着实习形式的多元化,会计专业应如何选择或组合不同的实习形式,扬长避短,也应该是设置和改革会计实习实训课程应该考虑的内容之一。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形式比较
(一)会计实习形式的分类
1.按照实习场所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
校内实习一般以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需求,利用教师积累的实操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实际操作知识,并及时指导评判,对学生能力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打分评估;校外实习则是利用社会资源,如建立实习基地、签订岗位培训合同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课堂,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开展专业实习活动,真正接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业务并能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处理。
2.按照实习内容划分可分为基础会计实习、会计岗位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
基础会计实习,主要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会计工作基本原理及方法在实际中运用有初步的认识,是对理论知识第一次实际操作的学习,主要为对会计凭证的认知、简单业务的处理核算等,一般为校内手工模拟实践,安排在入学第一年,学完专业基础课程后进行。
会计岗位模拟实习相对基础会计实习来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实习形式。该形式一般通过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体的真实或模拟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学生独立或按照会计工作分工进行分组实习,可以选择手工或电算化模拟实习,主要是模拟真实工作岗位一到两个月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将在校所学的会计综合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同时提高灵活处理问题、团队合作等其他能力的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进行实训,学完所有专业必修课程之后进行。
顶岗实习是在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学生直接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将在校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参加就业积累一定的专业经验和社会经验,接受社会的第一次评价和检查。顶岗实习通常作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考核评价。这三种实习形式实际上是一种渐进式的训练,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实习体系。
3.按照实习组织形式分为松散式实训、培训式合作实训和引进式实训。
松散式实训形式。这种实训形式最大的特点是不固定,即实训企业不固定、实训时间不固定,企业、学校不受固定的约束。一般可以作为一年级学生认知实习,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分工、部门合作、生产工作流程有感性认识,作为专业入门,实习单位规模不用很大,各种类型的单位都可以考虑合作。
培训式合作形式是有固定的实训单位和场所、有固定的实训时间针对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进行培训,培训单位可以和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这类单位可以接收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强的人员,因此每学年定期地输送学生做专业实习和针对性培训能使学校和企业双方达到共赢。
引进式合作形式。这种方式是将企业引入校园内,学校免费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只需要投入设备和人员即可,但前提条件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的机会。
(二)高职会计专业各类实习形式利弊
1.校内外实习利弊比较。
纵观上述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实习形式,不难发现,在校内开展的实习实训课程都经过教师的研究探索,合理安排,富于引导性。教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授课指导,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训练,学生容易上手,学生的学习信息也能较快地反映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和指导;而校内实习的优势还体现在各种多媒体技术、教学资源能更好地进行辅、拓展性的教学,如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会计实习操作,大大降低了纸张、耗材成本,学生更快捷直观地进行模拟操作,效率更高。但是,无论校内实习实训环境仿真程度有多高,技术设备有多完善,仍然难以达到真实工作环境下进行会计工作所能带来的训练效果,校外实习不论是通过哪种形式开展,都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专业技能提高是非常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其他素质也能得到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培育。但由于各单位对财务信息的保密程度、正确程度要求较高,对业务的熟练、灵活处理能力,人脉关系、经验的累积和利用也是各单位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而学生恰好缺乏实际经验,视野不开阔且只作为实习,工作时间短甚至不固定,所以能够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短期实习的单位少之又少,这是目前各高校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难点之一。
2.基础实习、会计岗位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利弊比较。
这三种实习形式主要是实习内容或实习对象的区别。基础实习重在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校内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会计业务操作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凭证账册填制基本规则等一一展示或演示给学生,逐步细致地指导学生训练,这样有助于刚入门的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会计岗位实习课程的仿真程度高于基础实习,最大特点是基于会计工作流程进行模拟岗位分工。此时需要学生几乎将整个专业知识运用到模拟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各个环节的衔接过程,教师授课方式应更为灵活,以学生动手为主导,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训练。教师起引领、启发、总结作用。顶岗实习则完全让学生将所有专业知识运用到真实环境中,教师不再时时指导解答,完全由学生主动向实习岗位学习,教师只起监督辅助评价作用,其仿真度最高。基础实习与会计岗位实习基本仍在校园内进行,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仍是教师,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能力难以培养,对除会计外其他相关部门,如银行、税务、工商的业务办理难以实习训练。顶岗实习则是实习单位的数量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实习需要。
3.各类实习组织形式的利弊比较。
松散式实习是相比之下较为容易达成的一种校外实习方式,主要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比校内的认知实验室效果更好。若选择的是生产企业,则与目前会计教学选择的核算企业性质相同,学生通过参观生产流程、单据交接、实务盘点等项目,对于会计凭证传递、工作程序能很好地形成整体性直观认识,为财务会计,尤其是成本会计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习单位只需提供参观服务,不会涉及太多财务资料,更不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耗时更短一天或半天,因此愿意提供该项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比较多。但这样的实习形式不够深入,学生对专业只有轮廓性了解。培训合作式与引进合作式是校外实习场所建立的最好方式,不但学生可以定期地参与实践,教师也可以参与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但这两种方式需要学校提供给企业较大的获益机会,与企业的合作要比较深入,单靠教师或学校个体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难。
三、高职实习形式的选择和构建
从上述的实习形式利弊比较来看,每种实习形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实际上这些实习形式都能相互融合或递进延伸,都不能单独选择某一种而摈弃另一种,否则构建出的实习体系或实习模式将不全面或存在局限性。结合教育部十六号文关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方面的内容来看,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或校内模拟实验实训课程在各位教师多年的不断努力探索与尝试之下,已经形成了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环节严谨、教学手段多样的较为成熟的校内实习课程模式。而如何加大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构建后带来怎样的效果,已逐渐成为会计实习实训课程思考和改革的重点。
通过上述分析,与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共赢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很难增加其数量,更不用说保证其质量。要克服这个问题,应该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组织开展对相关单位的调研,找出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建立合作的第一步。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可从场地、师资共享、学生服务、投资办校园企业等方面考虑。学校需发掘自身现有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并且加大力度扩大其优势,保持对合作企业长期稳定的吸引。第二,结合不同实习组织形式的特点扩大不同的校外合作企业,不断创新实习组织形式,有侧重点地深化合作中心。第三,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依靠政府力量从政策和财政上取得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保证。第四,加强校外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制定合理而严格的实习计划,从事前、事中、事后保证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顺利并按计划进行,从而确保实习实训的最终效果,保持校企双方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冬梅,薛豪详.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实习模式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09,(9).
[2]张小红.破解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会计之友,2009,(22).
[3]廖联凯,洪荭.高校会计专业实习体系思考.财会通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