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25: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道路规划标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27-01
引言: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对城市化建设水平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城市道路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对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关系与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帮助完善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以及景观建设的效用,满足人们的生活发展需求。
一、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基本概述
1、城市道路规划基本概述
城市道路规划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建设和发展进程,城市道路规划需要在满足城市整体用地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系统化的交通运输网。同时要综合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科学地规划城市道路的具体走向,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合理地减少工程量,提高道路规划的整体效益,而且还需要结合城市整体面貌,在系统地规划城市道路的时候,注意城市环境的美化,展现城市的特色魅力。
2、城市景观设计基本概述
城市景观设计具体是由自然环境景观设计、人文景观设计和创意景观设计等三部分组成的。其中自然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山丘、花草树木以及河流、湖泊等,人文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城市的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商贸集市以及园林绿化等,而创意景观设计主要是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科学的组合,形成和谐而又完善有序的景观体系,展现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然而,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中,景观设计价值主要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的服务能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将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结合起来,将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城市公园规划形成配比,实现城市内公园规划、滨水绿地规划的相互协调,加强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区的规划设计。
二、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城市道路规划贯穿城市交通、道路设计和建设实施、投入使用及反馈的整个过程,事实上,城市景观设计也是城市道路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城市景观设计更多地偏向于对城市公园、绿化带、沿水系绿化等相关的绿化景观设计,正是城市建设与绿化需求的相互结合使得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联系到一起。而且,城市道路规划需要充分地考虑城市整体的绿化覆盖,以实现城市道路建设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而城市景观设计又需要关注道路规划的有关细节,通过对绿化带与休憩道路的细节问题进行系统的改善,确保城市道路空间设计的人性化和创新性。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是城市发展规划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相匹配,如此,才能实现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推动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进程。
三、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
1、做好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前期考察工作
在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前期考察,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的内外部环境,把握好城市规划的整体方向,了解具体的道路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各项成本开支,形成对具体的道路施工以及景观建设的整体认知,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充分地考察城市发展规划的整体概况,明确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定位,便于从城市规划的全局出发,详细地了解相关的规划情况以及建设条件,为城市道路规划和景观设计奠定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全面地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熟悉城市的人文环境,便于将其融入到具体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展现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突出城市特色。
2、坚持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的实施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充分考虑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生态效应以及经济效应,响应低碳环保的号召,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全面地考察当地城市的自然地理风貌以及相关的环境因素,尽量开展多层次、多种类的植物群落的设计,在满足当地城市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创新性,结合城市特有的文化传统以及自然特色景观,展现城市独特的风貌。同时,要突出城市的发展活力,将城市的文化特色与自然地理风情充分地融合到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中去,创新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性
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强化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性,首先,要充分考察其设计与周围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性,保证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良好比例关系,实现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组合的协调性和创新型,道路规划在完善通行效果的同时,在视觉效果上需要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构建和谐统一的城市道路景观廊道;其次,需要结合生态建设风格,将城市道路和景观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依据不同城市规划的地域特色,确定相应的道路景观绿化形式,以实现城市道路与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展现充满新意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整体规划。
四、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
首先,道路两旁景观的花木有效地结合了当地的特色,实现了多品种植物和多种栽植方式的相互协调,同时也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次,一条道路的景观的好坏,建筑是否与道路协调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建筑与道路宽度的协调则是关键。不同交通性质道路的建筑高度H与道路宽度D的比例关系不同,一般认为1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适当地融入相关的景观设计因素,不仅能提高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创新性,还能帮助改善城市整体的居住环境,进而推动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进程。而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则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考察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将其充分融合到一起,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进而实现城市整体规划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创建和谐美好的城市家园。
参考文献:
[1] 徐赞琴. 城市道路规划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浅析[J]. 江西建材,2015,03:22.
[2] 肖亮,黄林芳. 浅析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以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为例[J]. 价值工程,2015,08:159-162.
关键词:道路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道路规划设计是对公路修建绘制的基本蓝图,在设计内容上,包括道路的走向、道路车道划分、道路使用的材料和道路绿化几个基本方面,其中道路的绿化不但对道路本身作用的发挥起到帮助,对城市或道路周边的环境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道路规划设计中绿化的基本形态
(一)道路绿化隔离带
道路绿化隔离带是道路规划设计中绿化的基本形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道路上,绿化带都是道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中的道路隔离绿化带以一条道路两列或三列长条形的大花坛修建作为基础,在道路铺设完毕后,在花坛中培土并栽种绿色植物,作为车行道与两侧人行道的分隔或者来去车行道的分隔。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主要以中低高度的茂叶灌木或多花灌木为主,基底部分铺草皮,由园艺师傅进行定期修剪和养护。
乡村和山区公路的道路隔离绿化带是在道路的一侧或双侧的土地上栽种绿植,作为分隔道路和民居、道路和山体的隔离带。这些绿化带中种植的绿植多以乔木和根系深、不需要经常养护在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很好生长的植物为主,也不需要特别进行人工护理。
(二)城市交通广场公园
城市交通广场公园是导率规划设计中绿化的另一种主要形态。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常在车流量大、道路交汇口多的地方建设大型广场,广场周围至少有四到五个车流进出口,将广场作为分流中心,来维持交通的畅通。
广场公园常以小型园林景观的形式出现在城市广场建筑中,一般是在足够大的广场面积里铺设精美的道路,或者摆放景观雕塑,并在四周种植绿植,也有将广场作为纯粹的城市绿地,不加进任何人工建筑的。广场公园中的绿植多是以低矮多花灌木为主,中心以高大乔木为主,需要城市绿化养护人员的定期养护;而不讲究广场景观造型的广场公园则以高大乔木为主,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只需对广场外缘的树木进行修剪即可。也有的广场公园规模较小,只由中低高度的花卉组成,花卉多是盆栽,可以按季节更换,但是养护比较麻烦。
(三)标志绿化造型
高速公路进出口或者城市不同城区的分界处,经常能看到作为城市或者区域标志的绿化造型,这些绿化造型多以钢筋结构为骨架,在骨架中间填放泥土,然后按照设计方案在放置花盆或草皮,使多种绿植形成整体形象;也有的绿化造型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如在道路两旁坡度较大的地方大面积铺草皮,然后用不同颜色的低矮灌木镶嵌在大片草皮中间,形成文字或图案。
钢筋结构为骨架的标志性绿化造型是立体的,以花卉、草皮为主,需要定期修剪和养护,而在道路两侧坡度较大的空间上进行的绿化造型设计,多是平面的,对技术要求较低,养护也比较容易。
道路规划设计中绿化的作用
(一)美化环境
绿化在道路规划设计中首先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城市里,建筑多是钢筋和水泥构造,即使建筑立面颜色再丰富多彩,也逃不过灰白的主色调,加上城市马路和护栏等,也多以深色为主,在没有绿化的情况下,城市的主色调是灰暗的,一眼望去十分缺乏生气。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中,一条路上有三条绿化带,绿化带中植株的高矮错落有致、颜色随着四季更替显得多姿多彩,一条路上没有绿化带,只有零星几棵树木,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评价一座城市是否“美丽”,将很多的评价指标都放在市容市貌上,道路绿化为市容市貌增添的光彩,显然是有目共睹的。
(二)协助维护交通安全
道路规划设计中的绿化还起到协助维护交通安全的作用,以长途高速公路和盘山、跨河公路为例,如果没有绿化带,驾驶员要进行两小时以上的驾驶,难免会引起视觉疲劳,对继续行车十分不利,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绿化带能够使司机的视觉得以放松;另外,很多盘山公路和跨河公路的周边环境都显得比较危险,道路绿化起着遮挡的作用,能够使司机暂时忘却行车环境的艰苦,放松心情驾驶,注意力也能较多的集中在前方道路上而不至于分心,确保驾驶安全;道路绿化在驾驶中还扮演了参照物的角色,道路两旁的树木距离和植株数量为司机判断与前面车辆的车距提供参考,避免因为快速驾驶导致追尾情况的发生。
(三)维护生态平衡
道路规划设计中的绿化还起着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绿化始终是建设发展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中,大面积的地皮被用来修建各种建筑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着道路的铺设而贯穿在城市中的绿化带为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作出了巨大贡献。树木不仅能够降低噪音、吸收汽车尾气,为城市增添绿色,还对城市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绿化程度低的城市常年处在干燥、粉尘大的环境中,对居民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对城市其他物种的生存也造成威胁,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而绿化程度高的城市则提供给人们舒适的人居环境,阻挡风沙和雾霾的侵袭,维护着城市的生态平衡。
道路规划设计中绿化建设的原则
(一)植被因地制宜原则
道路规划设计中的绿化在植物选择上,并不是想当然的和随心所欲的。植物本身对生长环境和土壤情况有要求,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也十分不同,因此在进行绿化建设时候,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南方较为低矮的阔叶乔木和开花乔木虽然外形美观,呼吸作用更强,但要求较为湿润和温暖的气候,强行乔迁到北方,成活率极低,不仅不能起到绿化的作用,还会浪费大量的资金。
(二)从实际需要出发原则
道路规划中的绿化建设还应该遵从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原则,从道路的特点入手进行绿化设计和建设。例如,在盘山路等极其需要稳定道路周围土石状态的需求下,应尽量选择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低,能够抓牢土石的低矮灌木,防止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泥石流等灾害对道路的破坏,而在多风沙的地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作为道路绿化树木,通过阻止风沙和吸收高空粉尘,保证道路能见度符合行车要求。
(三)平均分布原则
在道路规划中进行绿化建设,还应该遵循绿植平均分布的原则,不仅要保证绿植种类的多样化,还应该保证道路每个路段上都有绿植,这样才能够使道路绿化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总结:
综上所述,道路设计中绿化的基本形态有绿化隔离带、城市交通广场公园和标志性绿化造型三种;在道路设计中,绿化起到美化环境并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而且绿色植物对缓解驾驶疲劳十分有效,能够协助道路实现交通安全;在进行道路绿化建设时,应选择与道路铺设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宜的植物,从实际需要出发,尽量使绿化平均分布在道路两侧,以保证绿化的效果达到最好。
参考文献:
[1]俞明健.关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提升环境功能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06).
[2]卫东.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07).
[3]胡小凯,吴立涵,梁园芳.乡村绿化道路规划设计探讨——以汉阴县双河口镇绿道为例[J].山西林业科技,2013(08).
关键词:公路设计;工程规划;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公路工程设计与规划是影响经济发展、公路使用舒适性与便捷性的关键。随着现代工程建设人性化、科学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公路工程设计与规划中越来越注重人文景观、人性化以及公路使用便捷性、安全性等问题。加强公路的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
一、公路设计研究
1、针对公路设计建设需求注重设计材料以及公路结构设计
现代公路行车速度、载重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公路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相关标准的选择以及材料、结构设计等注意事项。通过针对公路设计建设需求开展的设计工作保障公路设计能够满足使用需求,为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公路使用养护费用奠定基础。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应针对设计建设需求对材料的选择、公路结构设计等进行重点关注。以科学的设计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关注提高设计质量,促进我国公路设计与建设行业的发展。
2、针对现代高速行车注重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
针对现代公路建设标准中对汽车行驶速度要求的提高,公路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路桥连接处的设计。通过科学的设计减少路桥连接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跳车”现象,以此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目前,常用的路桥连接处设计有强化台背回填材料选择、台背搭板设置等方式。以科学的连接处设计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针对桥台与路基沉降差产生的原因,在路桥连接处的设计时还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设计与标注。严格要求施工企业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此提高公路设计与施工质量。
3、针对现代公路建设环境评价需求注重公路设计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环保工作的开展,在现代公路设计中还需要注重公路设计、建设与使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将环评理论知识与公路设计知识相结合。将生态人文景观、植被边坡等技术运用到公路设计当中。以生态环境评价需求为基础注重设计过程中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将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公路设计理论相结合,促进公路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进行公路设计
在现代公路设计中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针对高速公路等封闭道路长期驾驶以造成视觉疲劳、思想疲劳的问题,现代公路设计中应通过边坡景观设计、路面颜色设计以及顺应周边环境的景观设计等帮助驾驶者环节视觉疲劳,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
二、公路规划探讨
1、开展公路规划工作的必要性
(1)开展公路规划工作是满足公路实用性要求的必然选择
公路在交通运输中属于重要的载体,是交通运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为了使公路规划科学合理,同时满足地方经济对公路的需求,我们必须开展公路规划工作。
(2)开展公路规划工作是提升公路功能性的必要手段
考虑到公路在交通运输中的特殊地位,我们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满足公路的实际需要,应以提升公路的交通运输功能为主要目标。因此,我们只有开展公路规划工作才能保证公路功能性的提升。
(3)开展公路规划工作是提高公路使用效率的必要措施
公路在建成之后,只有与现有公路连通才能提高使用率,才能发挥公路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公路建设之前,开展公路规划工作,将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率作为重要的任务。
2、公路规划的关键问题分析
(1)城区公路规划
首先,在市政公路设计前,应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分析。了解城市交通压力较大区域的周边环境、了解新建城区不同区域的功能。通过对区域功能的了解,对其周边交通流量进行基础估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公路设计,以此实现市政公路满通需求的目的。在进行新建城区公路设计时,应考虑区域环境对公路的影响。合理设计道路宽度与公路交通走向。
在进行老城区道路改造设计中,应首先加强对原有交通流量的调研。熟悉老城区周边商业、住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道路扩建或改建。在设计过程中,除注重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外,还应考虑老城区绿化面积小、道路绿化对道路影响等问题。从道路扩建、绿化强化等方面着手进行老城区道路的设计。通过路旁绿化、人行道路绿化等,增加老城区绿化面积。通过绿化面积的增加,实现利用绿化带隔离噪音、吸附灰尘的目的,实现老城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了改善老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在进行老城区市政市政公路设计时还应加强对老城区住宅小区出行路口的设计。通过住宅小区出行路口的规划,有效避免小区进出车辆过程对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
针对现代老城区改造中住宅小区改造造成的通行压力,市政公路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现代车辆承载力对道路的影响。在市政公路设计过程中考虑老城区改造大吨位运输车辆对道路的影响。改造设计中,以提高市政公路承载力、提高市政公路设计标准等方式满足现代城市市政公路高承载力、高速行驶的需求。
(2)公路通过小城镇的策略
公路线路与小城镇的联系和位置分两种情况,即公路穿越小城镇和绕过城镇。采用哪种布置方式要根据公路的等级、过境交通和入境交通的流量、城镇的性质与规模等因素来确定。
公路穿越城镇:公路穿越城镇造成公路与城镇之间的相互干扰,但对过境公路穿越城镇也不能盲目外迁,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交通量不大的过境公路,可以适当拓宽路面,在镇区内路段可以改造为城市型道路,做到一路两用;但要结合城镇用地布局的调整,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建设项目,尽量减少交通联系,并且不宜作为小城镇的生活性干道。
过境公路绕过城镇:对于等级较高、交通量较大的过境公路,一般应绕城镇通过。过境公路与城镇的联系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将过境公路以切线方式通过城镇。这种方式通常是将现状穿越城镇中心区的过境公路改道,迁至城镇边缘绕城而过;②过境公路的等级越高且经过的城镇越小,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过境公路宜远离城镇为宜,其联系可采用辅助道路引入。
(3)公路的通行流向规划
作为市政公路设计与规划的重要内容,老城区道路规划对市政道路通行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市政公路设计过程中,除需要考虑现代道路设计标准提高需求外,还应注重道路通行流向对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科学规划市政道路实现公路交通通行能力的提高。以城市高架桥引桥分流为例。近年来我国各城市高架桥建设不断增加,但是高架桥的实际通行改善能力有限。就其原因是由于高架桥下桥引桥分流限制了高架桥的通行运输能力。因此,现代市政公路设计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靠道路拓宽缓解通行压力。应从综合因素考虑入手,有效利用原有道路。通过对道路交通单行、流向的科学规划设计实现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市政公路设计不仅仅是对道路结构的设计,更是道路规划的设计。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认真做好公路设计规划工作,不但要明确公路设计规划的必要性,还要清楚公路规划工作的要点,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公路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公路设计规划的执行,满足地方交通事业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公路设计理念创新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9,(03).
[2]劳穗军.公路设计中考虑的几个环境因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5).
关键词:市政公路设计;现状;生态标准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道路设计现状情况
1、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保证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广大群众的出行便利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进行规划过程中,必须将居民的出行便利等因素作为首要的考虑范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规划情况往往决定着整个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布局情况,道路不仅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载体,更是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化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因此,可以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具有科学性的工作。其考虑的因素较多,从城市广场设计、接到、旅游景区、商场、学校等等,这些都是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被考虑在内的。城市道路的整体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资源的利用情况。如果整体格局不合理,会对城市道路功能的发挥造成严重的阻碍。而由于近些年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主要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主,对于交通工程设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得市政道路横断面的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正是因为其涉及人们日常中的方方面面,这也就决定了其设计难度较高,在进行具体的工作中其不能尽善尽美,也造成了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设计情况缺乏合理性的现状。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追求层次不断提高,对城市道路的要求是不断的在变换的。
2、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缺乏人性化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最为直接的受益者应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城市道路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出行与生产互动,道路设计是否符合人性化的需要十分重要。设计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倾听广大居民对城市道路设计的意见或者建议。但是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设计单位往往将领导的个人意志作为规划设计的主导方向,将人民群众的意愿置之不顾。这种规划设计的随意性也造成了道路规划设计不能充分反映居民实际的出行情况,其设计缺乏人化。
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为避免城市化进程中道路建设阻碍城市化发展,其设计规划实际活动中就应当充分考虑综合因素,其中,道路设计的文化意义不可缺少。更加需要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之中。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进步还是一种城市文化底蕴的沉淀。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缺乏对其这个方面的考虑,将众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付之一炬,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作法。
3、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形成的相关问题
我国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红线宽度较窄并且主干机动车道数量少的现象。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城市机动车辆的数目越来越多,交通量不断加大,越来越频繁地发生道路堵车的现象。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缩短堵车时间和尽量减少堵车现象的发生,部分城市盲目拓宽机动车道路,虽然机动车的道路不断得到拓宽,但是其占地面积也不断加大,占用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使得原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另外,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也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交叉口是城市交通进行转换和汇合的重要地点,在交叉口的周围,车辆运行速度慢,通行能力较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是由于传统的交叉口设计没有配备完善的交通设施,主干道数量不足,排水设施不完备,容易发生积水现象。城市道路设计与公路设计存在着不同,较之公路,城市道路功能更多、组织难度更大、布线数量更大、建设周期更短,且城市道路的建设工作属于政府工程,为了按期或者尽早完工,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如果在主干道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采用科学原理容易导致基础设施不够坚固,造成道路出现路面断裂或者沉降,不但对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生产运输造成了很多不便还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二、现代城市公路设计思路分析
落实市政公路设计指标的第一要务就是掌握现代城市公路的要求方向,这是满通改造实效的关键。我国在现实开发活动中还是不能脱离过去传统思路的模式局限,基本依照原有公路网络设计框架进行扩展,这种模式不能完整的应用网络既定资源,造成压力困境的克制力度严重不足。现下公路设计理论样式不断更新和强化,设计策略的应用也应该有所改善,透过现实性需求研究,为了尽量发挥城市宜居水准,满足公路多功能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有关实践主体经过细致考察,对后期结果进行总结,为现实性工程的实施经验的获取一定有所贡献。公路环境的改善在于全面减少驾驶人员的视觉阻碍与疲劳效应,借助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空间,促进城市改造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改进措施分析
1、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
为了使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进行良好的匹配,应对道路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情况加以关注,由系统论的观点得出:系统的整体通常大于系统内部各分项系统功能的单纯累加。因而,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应将系统论的观点在道路设计工作中加以充分应用。应研究目标设计道路在城市全局性建设中发挥何种功能,坚决抵制原有设计方案当中――有空地就做绿地、将关注的重点单纯的禁锢于本工程项目当中的方式。应将目标道路设计同所在地区的整体性布局加以关联,采取系统性设计方法。
2、注重横断面设计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均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构成要素,将上述要素加以科学性配置对于道路横断面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科学的横断面设计需要将下述问题加以考量:将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纳入设计标准范围,在坚持“最大程度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下,确定科学的单排车道宽度;针对道路当前的和潜在的通行状况加以剖析后,应将原车道数量加以修改;将各种道路数量、道路宽度以及配到设施的比例加以合理化确定,使其达到最优;提升关于环保、交通安全的关注,针对隔离带以及绿化区的结构、布局等加以修改。
3、提升“以人为本”原则
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将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充分融合。充分考虑目标设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地区在整体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为其进行清晰的地位界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意图。市政道路设计应秉承“稳定性、权威性”的理念,严禁多次修改的现象发生,否则将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漏洞。道路设计应紧密围绕实际情况开展,以基础工作为起点,依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性研究,确保道路设计做到科学性、可行性。此外,应在道路设计中将发现的问题加以规整。并以此为基础,对道路设计规范加以健全和完善,做到设计规范的可操作性。
4、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应对目标设计所在地区及周边的相关环境加以深入了解,做到设计关联元素的彼此协调。充分尊重自然,坚持减少或者杜绝损害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道路及辅助设施的布局形式应充分考虑关联环境的实际,尽最大可能维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景观设计使现有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范围,形成地区之间的绿色关联网线。
结束语
市政道路设备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市政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道路设计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注度不足”四方面总结了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段落提出了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注重横断面设计、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彬,李玉卫.浅谈当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4,06:40+42.
[2]刘保平.市政道路设计问题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4:33.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市政道路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其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道路的设计将影响着城市的规划、交通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二、市政道路设计概述
1、市政道路设计要体现城市的特色
无论城市是大是小,发展程度如何,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的得到了提高,在满足其物质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对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要求其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这也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时,要能够突出城市的特点以及相关历史,将城市的特色全面的展现出来。
2、市政道路设计中排水设计
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废水、污水,同时还有天然降雨在地面产生的积水,这些不仅会影响到环境的污染,还会影响交通的运行。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时,一定要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出行路况。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熟知道路专业的相关知识,充分考虑到污水、雨水的排放方向等因素。
3、对人性化设计的考虑
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人性化设计因素的考虑。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人性化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性化设计是整个城市发展、演进的必然要求。城市的功能不断的加深,要实现其快速、高效的功能性,市政道路设计必须要科学、完善、人性化,不能够让现代城市道路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加强市政道路的设计。
4、市政道路的绿化设计
在城市化实践建设中,提出了很多的新理念,为市政道路的绿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向。在完善城市整体建设布局的基础上,要实施城市建设的绿化设计。对于市政道路的绿化设计,要有层次感,充分反映城市的特点。提高市政道路的绿化水平,优化车辆的行驶环境,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市政道路设计的必要性
1、满足驾驶人的视觉和心理要求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设计合理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可以很明确的给汽车驾驶人的行驶路线给予提示,保证驾驶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还能够给予驾驶人足够的视野看清前方的路况和道路两旁的道路信息,以确保驾驶人行车的安全性。市政道路的设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除应充分考虑到道路在驾驶人眼里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尽量以驾驶人的视觉和心理舒适度作为市政道路设计的主要考虑范畴外,还得充分应用与市政道路设计有关的理论、数据、公式,以保证市政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满足城市行人通行安全和便利的要求
市政道路的交通是城市发展情况的一种表现,行人的通行安全及便利一直是市政道路设计的原则。在城市建设的前期,建设了不少的市政道路,这些市政道路的设计是符合当时的设计理念和满足当时的交通通行能力。但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之前设计的那些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也就被暴露出来了,包括通信能力不足、交通事故频发等,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政道路被整修或者重新建设,以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便利,从而使市政道路的设计符合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功能分析不足
当前我国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严重缺少道路功能的相关分析,同时市政道路的交通流分析也很是缺乏,通常情况下只是使用简单的套用固定的模式,使得在道路建设中造成整个道路的横断面的形式和使用功能不能匹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对整个道路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其在规划路网中的交通组织、功能、机动车的交通特点、各种交通的出行方式、周边的用地特性和服务对象等很多的因素,对这些方面进行很细致的分析,合理的规划。
2、城市道路规划的随意性
道路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做好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城市道路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进行规划。然而一些道路规划设计者秉持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的落后设计理念,不愿意花心思精力做好详细的城市道路规划。地方政府和房产开放商在利益驱使下,为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将原本属于道路建设的土地出让、侵蚀,这些都影响了城市道路规划,使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出现了混乱性、随意性的弊病。
3、交通安全中常见的问题
交通分析是道路工程设计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车流量、流向、车速、车辆情况以及周围路网等方面,这项工作是在道路工程设计前期完成的。在进行认真调查和详细的统计后,根据道路等级来进行项目统筹,保证道路设计能够满足实际通车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4、路边停车没有合理的安排
路边的停车主要包括路边存车和路边临时停车,如果在路边临时停车但是没有划分停车泊位的路边进行,这样会严重的阻碍整个交通的正常秩序,这样的方法不可取。然而在有停车泊位的地方进行停车,这样的事情就很普遍,尤其是在中心城区的地带,因为停车场的配置不足,私家车不断的增多,使得停车问题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道路建设中的问题。
五、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法分析
1、对于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设计分析
影响市政道路整体格局设计的因素是极其众多的。对于一个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设计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客观出发,首先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点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反映生活性、交通性和游览性等各种各样的功能。其次,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要反映城市的特点。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日益增长,精神需求也越发趋于多元化,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突出城市特点,尊重城市历史,注重城市地形和自然条件。进而塑造具有地方特点的个性化城市的形象。
从客观状况出发,考虑到城市整体交通通行能力的这多问题。必须合理安排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优化各种车道及分隔带在断面上的比例。当然,良好的设计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在依靠工程设计理论的指导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交通设计理论的重要性。设计和规划好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之间的关系,做好市政道路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2、做好道路节点的设计
为保障整体交通运行的舒畅,满足各个流向的车辆都能够高速、连续、通畅的通过市政道路的交叉口。道路节点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
而在做好作为整个市政道路设计施工重要环节之一的道路节点设计,必须在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市政道路网的协调发展,兼顾整个市政道路设计的整体性。注重市政道路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车流量交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节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市政道路的设计,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避免浪费。注意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收集整理过往车辆的流量数据,充分考虑交叉口的地理环境,根据城市现有的交通规划,设计好道路的交叉口。以保障各个主要干道的交通舒畅和便捷,将给城市居民由于交通问题所带来的困扰降至最低点。
3、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
为保障长距离的机动车出行者既快速又安全的达成出行目的,合理设计规划作为城市道路建设最高等级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是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所关心的。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尽量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来取得最大的效益。在今天的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中,节约资源,节省人力财力也是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应该考虑的。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城市的地质地貌以及自然条件,结合交通工程原理、力学原理、文化原理来设计图纸。通过多方对比商讨,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选取最合宜的施工地点。尽量避免由于对于实际施工地点实地考察的偏差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
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到整个城市道路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与城市建设相匹配。为推动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提供便利,与城市的整体规模和形态布局相协调,不忽视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性,保证城市规划格局的整体性,快速路的建设一直与城市整体规划与整个道路系统的完善密切相关。因而,为保障交通干道的交通舒畅,必然要考虑到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问题。
4、道路绿化设计
在设计道路绿化时需注意绝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在路段和交叉口都需要留出一定的安全视距。在公交停靠站附近,还需注意树干的高度对过往大型车辆的影响。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生活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活动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景观环境及活动内容满足大众各种需求,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休闲娱乐及生态系统。
5、体现城市特色的道路设计
无论城市是大是小,发展的程度如何,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并且是独一无二的。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就逐渐的得到了提高,在满足其物质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充实其精神生活。其中,对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要求其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这也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设计市政道路的时候,一定要能够突出城市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历史,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以及地形状况,将城市的特色全面的展现出来,创建出人们能够认可,并且城市形象足够完整与和谐。
6、交通性道路的设计方法
交通性道路的设施服务对象是车行交通,因此人行天桥、路灯、护栏以及候车亭的设计要以简约明快风格为主,突出这些设施的实用性即可。同时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中要注意在交通标志的位置的前方留足提前量,方便机动车驾驶员在行使过程中提前了解路况,做好心理准备,这样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方式,提高交通的流畅性。
7、生活性道路和商业性道路的设计方法
城市生活性道路主要以街道的形式体现,这类道路的交通情况较为复杂,表现为人车混性,因此对道路设计工作要求更高。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前必须对道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尽可能的多设计交通标志。由于生活性街道对停车的需求大,所以在道路设计中要重视停车位的设置,满足各类车型车辆的停靠需求。同时在道路设计中充分利用引导和限制手段,保证交通的流畅,如限速等,以此增加市民活动的空间,提高市民生活的方便度。具体措施如下。一、将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状或锯齿状,这样做可以促使进入该道路的车辆减速,同时由于道路线路的曲折性降低了外来车辆进入该种车道的倾向,从而减少了车流量,而且曲线性的道路在观赏性和趣味性方面更符合人们的需求。二、在道路中央或两边种植相应的树木。这样做可以减少外来车辆进入车道的想法,同时能够改善道路的环境,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三、在道路交叉口有意识的将道路设计成凹凸状,通过道路路面的提高或降低,给车辆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制造震动感,从而促使驾驶员减速。另外可以间接性的缩短道路的宽度,在保证车辆能够通行的情况下给驾驶员不易通过的感觉,从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五,在市民居住区的道路设计上除了要在交叉口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要求驾驶减速或转弯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道路网络的灵活化和活泼化,满足居民舒适生活的要求。
8、景观性道路的设计方法
景观性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城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面貌。同时也反应了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因此景观性的道路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城市整体发展的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如,在景观性道路旁边有广场时,从道路进入广场的路口要保证充足的空间,提高进入路口舒适感,同时增加路口的绿化效应,实现路口与广场景色的一致性,另外景观性道路两旁的植物和树木在选择上要满足观赏性的需求,实现多样化和丰富化。
六、结束语
总之,鉴于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市政道路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促进城市市政道路的合理设计,确保城市的规划良好,布局美观。
参考文献:
[1]刘超 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 林业科技情报2013-11-15 期刊
[2]蔡智巧 现代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问题的研究 科技资讯 2013-02-23 期刊
[3]包晗 探析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 科技资讯 2013-07-23 期刊
[4]程明华 基于不同障碍人群的市政道路设计改进研究 科技资讯 2010-04-03 期刊
[5]汪宏 从管线工程谈市政道路设计思路 山西建筑 2013-11-20 期刊
[6]佟彩霞 市政道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6-18期刊
[7]蔡智巧 浅谈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方法及措施 科技创业家 2013-02-01期刊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n Zhengzhou City, analyses the existing road traffic safety problems, objective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the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planning are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planning and road traffic safety plan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emergency plan.
Keywords: road; traffic safety;
中图分类号:U4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居民的机动车保有量及其出行率大幅增加, 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2012 年, 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21950 起, 造成6387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023 亿元。如何科学地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成为了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城市道路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城市道路的现状
1.1 城市的道路设计随意性
城市的建设,道路规划设计先行。道路的规划设计在建设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设依附与道路的规划。所有的城市建设例如,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难看到完整的道路规划设计,通常表现的很随意。可以理解出很多的原因,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次,从中牟取相应的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验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这都将影响到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问题。
1.2 交警队伍力量薄弱,部分机动车驾驶人素质不高
交通管理部门编制少,警力不足,经费、装备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部分驾驶人专业素质低下,思想素质不过硬,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
1.3 群众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制意识不足
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
2 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
2.1 对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分析不透彻
目前国内在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时, 分析的主要内容为道路条件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但城市潜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交通方式结构等, 交通事故往往是由这些潜在因素造成的。而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缺乏对这些潜在因素的分析, 导致整个规划方案的制定不够全面。
2.2 对城市道路随意设计,盲目改造
首先,盲目的将道路拓宽,我国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普遍较窄,主干机动车道的道数较少,一般只有几条。近些年,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许多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没有经过具体的规划就将一些旧的街道巷子拓宽,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占地面积越来越多,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其次在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在交叉口范围内,车速运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发地。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主干道数不足,通行的能力与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设施不畅,在下雨阴天雨水堆积;其次,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有一定的区别。城市道路功能的多样性,组织很复杂,建筑密集,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布线很多,建设的周期短。由于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标准。有许多主要的干道根本没有采用科学的原理建设,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够牢靠,许多主干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现路面断裂,下沉等一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
2.3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系统性不强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评价主要针对交通事故、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安全管理进行, 大多采用与《指标体系》相对比的方法, 每个指标值对应一个等级, 没有进行综合评价, 无法得到综合评价等级。虽然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中采用了模糊评价方法,最终可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但评价时选取的仍然是与交通事故相关的指标, 无法反映其他影响因素, 忽略了整个评价的系统性。
3 城市道路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3.1 解决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城市的道路红线是普遍较窄,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是比较少的,但是不可以任意的将一些旧的街道建造成超宽的机动车道,使得土地更加的紧张。在交叉口增强交通的信号,避免行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的干扰对交通信号产生影响。对于道路上的排水设施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不能使雨天的积水对道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对与道路中的路面设计的问题,要根据科学来建造,不能因为政府的影响而违背科学的原理,要做好根基工作,将路基做好,不能使得刚刚投入使用的路面就沉降,路面断开等问题产生。还有一些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一个高的道德标准,不能完全的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有序的进行,从源头上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
加强驾驶员的思想和技术素质教育。从法制上严格驾驶员培训制度,在提高驾驶员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交通道德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考虑到深圳市外来民工多聚居在城中村,应加强对外来民工的交通安全教育。
3.3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以下方面:监控并降低机动车辆、自行车和行人受伤、死亡以及发生事故的几率;改进交通设施以便于应急管理,包括自然灾害、有害物质以及其它公共应急事件;提高运输服务、车辆和设施的安全性,以及不利于道路交通的条件的安全性。
3.4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可通过实现人、车、道路的密切配合,极大地提高交通效率,消除交通阻塞现象,从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3.5 重视交通管理队伍建设
适当扩大交通管理者队伍,需要重视复合型交通规划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让一部分交通管理骨干完全参与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决策中的作用。
3.6 设置道路交通事故应急交通方案
首先,由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应急领导小组,设立指挥中心,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应急机动力量,对事故进行分级并建立相应的响应机制,组织警力和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处理事故。
其次,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建议在城区采用智能交通引导,在获得路面交通的信息前提下,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救援;高快速路则严格管理,保障救援车道的畅通。
4 结语
道路交通安全是城市交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在城市交通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经验表明,编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交通应急预案,加强人民群众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岩,杨晓光.主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体系.系统工程[J].2006(1):30-34.
[2]李康.城市交通安全理论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1(3):2-4.
[3]尹红亮等.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新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2000(8):60-63.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 U41文献标识码: A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道路运输状况,要求城市在未来规划建设中,要加强对道路的可持续性规划设计,从新的理念出发,调整好城市道路与城市的发展关系,有效发挥出城市道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以及先导性的作用。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道路供需矛盾突出
面对当前快速增长的交通运输量,城市道路建设速度相对较慢,难以适应城市发展,进而导致城市道路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自建国以来,城市规划部门没有认清道路在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建设与城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一规律,这使得城市道路规划难以跟上城市发展步伐,严重违背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导致城市交通混乱,严重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道路建设步伐虽然不断加快,但是,依然难以跟上城市年交通量 20% 的增长速度。近年来,为有效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环境,缓解城市道路压力,各大城市已经加大了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然而,城市道路交通混乱、堵塞这一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1.2 道路建设重点偏颇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片面重视城市主干道的建设,完全忽视了城市道路的可持续性发展中有序性和协调性原则,由此导致我国城市道路等级分配不合理,城市主干道压力大、次干道无用等现象。此外,次干道建设的不科学、不完善,难以对汽车实施有效的分流,严重降低了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效率,而这也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
1.3十字路口各类车型相互干扰
近年来,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设计方往往忽视了对非机动车道路系统的设计,这使得在实际使用中出现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道、占路等现象,尤其是在十字路口,常常出现各类型的车辆相互干扰,路面混合行驶,极大降低了公路的输送效率,影响了公路相应功能的正常发挥,严重的可能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 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2.1 系统性。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涉及到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多个相关的部门。从立项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都是离不开这些部门的合作的。城市道路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前期要对城市道路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需要规划部门、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后期也需要业主、设计部门、监理部门、施工单位和质检等部门共同参与到设计招标、道路建设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确保道路工程顺利实施。
2.2 复杂性。在道路设计中所涉及的专业较多,且各专业又相互关联而不是独立的,因此需要在项目负责部门的统一协调之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道路、桥隧、交通、排水、照明和绿化等各个不同的专业,这些专业分工不同,在设计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交通专业的设计以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为主;而道路专业的设计重点是线路走向、平纵横及路基处理等内容。
2.3 设计人员的主观性。在新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中,设计人员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的行为是具有主动性的,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大部分取决与设计人员。在道路施工设计前期,设计者和施工者的工作重心都在设计方案上,各部门在研究设计方案后,会针对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意见,可最后的设计方案还是由设计人员来敲定,因为设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设计人员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主导者。只有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才能保证新概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顺利实施,保证城市道路建设的有序进行。
三、 新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策略
3.1 加强城市道路供需平衡的调查研究
面对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这一问题,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上,要及时改变传统的依靠加大对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来缓解城市交通运输问题这一理念,而要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对城市道路进行有效的运输量分析,针对城市道路分时段的交通堵塞问题,尽量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城市道路,通过对其功能的改变来有效缓解城市道路分时段的交通堵塞问题,缓解城市道路的供需矛盾,例如在面对不同时段交通拥堵这一问题时,北京市交通部门采取了两种措施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一是在上班高峰期,往往会出现单向道路堵塞的问题,此时,反向道路车辆寥寥无几,于是交通部通过暂时改变道路用途来缓解交通拥挤问题,通过将反向道路中的个别道路进行换向处理,暂时将方向改变,进而有效增加了正向的运输道路,在原有城市道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对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与相关部门进行时间上的协调,错开上下班时间和学校放学时间,有效缓解了道路的输送压力,提高了城市道路交通运输效率。
3.2道路线形设计。道路线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点,城市道路的运输状况、使用状态都会受其影响,道路线性的设计对城道路运输极为重要,其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道路线性设计的好,可以使沿途的景物与自然相融合,相交辉映,使乘客赏心悦目,消除疲劳;更可以增强城市道路运输安全性,一举两得。道路线性设计还可以避免司机的驾驶疲劳,使沿途风景错落有致,让司机开车使可以缓解视力疲劳,保证司机的行车安全。在道路的设计中,要避免较多的转折设计,转折设计不仅使行驶在路上的司机乘客感到不舒服,而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道路的线形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会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提高公用。
3.3道路特色设计。道路特色设计是新理念城市道路设计的主要部分,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模式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各城市面貌并无特色,有趋同性。城市的特色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文化,体现在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在城市道路的设计时,要追求新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尊重当地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再突出城市的特色,把道路的设计融入到城市整个氛围中,使城市道路突出城市特色,使城市整体形象有代表性,标新立异。
四、结束语
新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是我国新的经济环境下的发展要求,是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新理念城市道路设计的需求。我国人口重多,机动车数量增加迅速,致使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堵塞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给运输带来不便,制约着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所以,新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国道路设计要突出特色化,根据不同城市文化底蕴自然环境的不同,来设计出有特色,符合其生态环境的交通道路,使交通道路不仅有特色,而且使用性强。我国的城市道路设计还需不断创新,不断进步,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设计也会有不同的新理念产生。只有把城市道路设计好,使城市交通顺畅且有特色,才能推进城市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朝阳.王轼.论可持续城市道路规划建设[J].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交流论文(南京)专辑,2012(05).
关键词: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设计;玉溪市
收稿日期:2011-07-04
作者简介:李海燕(1987―),女,云南昆明人,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宋钰红(1970―),女,浙江嵊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71-04
1 引言
九溪人工湿地公园是我国湖泊治理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为22.15hm2,是“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中净化出流水质的枢纽工程。公园位于玉溪市江川县九溪镇,它与著名的聂耳文化广场、玉溪大河连成一条旅游景观带[1]。公园总体规划根据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景区,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区的经济效益,合理安排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景区;公园总体空间布局呈现“一轴、两心、五区”的模式,一轴即一条横向景观轴,两心即公园A、B区内被主干道围合的两个湿地景观中心;五区即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水木年华景观区、渔乡情景观区、凭栏远眺景观区和绿野仙踪景观区。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与设计以总体规划的“生态、休闲、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遵从自然过程,充分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完善湿地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道路规划与设计,保证道路系统能够顺畅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的功能[2]。融合地域文化特点,以“以人为本、保护和延续地域文化”为设计理念,科学、人性、生态的组合各级游路。在道路布局中遵循3个原则,即因地制宜、科学布置原则;整体性、连续性原则和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创造特色原则。
2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现状分析
2.1 道路现状布局
规划区湿地公园呈狭长带状,被玉江公路分隔为A、B区两部分,两区之间由一座横跨公路的天桥相联,与B区的东、西侧相邻的分别是玉江公路和一条城市公路;A区西南侧与玉江公路相邻,东北侧的是湿地公园的入水口,周围都是农田和苗圃区。现状道路布局表现出几个特点:道路布局过于规整,形成方正的“田”字状的道路格局;无明确的道路分级和相应曲折变化,难以显现湿地的自然性、生态性和自然野趣之感;没有供游人活动、休息、赏景的硬地空间;部分道路尺度、密度分布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园路系统和功能分区,缺少特色历史文化元素的内涵体现。
2.2 道路规划定位
根据公园的区位环境和湿地的特殊性质,公园定位为娱乐休闲和科教游览性的生态性综合公园。公园与著名的抚仙湖、聂耳文化广场等景点形成游览路线,决定了进入园内的游人主要是本镇、本市内常住人口和周边进入该地的游客,园内游人主要以游玩、休闲、观赏及锻炼为主。
建设方要求公园内不能通行游览车、观赏车,只能通行消防车、园内管理车等特殊用车和非机动车,考虑到公园主要景观是大面积的湿地,决定了园内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
3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与设计
3.1 道路规划布局
道路是为人服务的,人是其活动的主体。道路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感受,并在设计作品中认真贯彻。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公园现有道路的分布,在环状道路周围适当位置增加大小不一的景点空间供游人娱乐、休憩,整个园区道路规划形成“两环、两横、多纵”为主体结构的网状道路系统。两环为A、B区的主环道;两横为A、B区的次干道;多纵为A、B区的游憩小路和水上的道路交通。通过三级道路形成的“网状”道路连接公园各景观区,突出展现湿地景观和地方文化。通过公园景观展示和市民参与体验,使市民充分理解地域文化内涵、湿地景观价值,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心[3]。
公园将湿地景观与园林景观结合为一体,道路规划设计与自然性、生态性的湿地景观特性相吻合,赋予引导游线、参与造景的功能,进一步与当地青铜、渔乡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充满自然野趣、具备文化意蕴的道路系统(图1)。
3.2 道路分级
道路设计中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通过道路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在遵循环境特殊性的基础上规划优美、亲切、宜人的道路系统。九溪湿地公园全园禁止观赏、游览性的机动车通行,只能采用污染较少的非机动车方式或者徒步方式,结合湿地公园本身的特殊性,将公园道路分为3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游憩小路。
主干道成环形布局,在两个主景区形成环形与市政道路相连接,是园内人流量最大的行进路线,设计路面宽度为4m,主要满足日常湿地管理、维护、消防等功用,设计时考虑牢固平坦、防滑耐损、线条朴素大方,曲线与直线相互交错运用;次干道用于连接各个主要景观节点,在与环形主干道相接基础上,形成园区的主要游览步道,次干道通行人流量小于主干道,根据园内景观节点的分布特点,游客的行走规律习惯,并考虑到原有道路的分布,路面宽度2.0~3.5m不等;游憩小路布置较为灵活,主要供游人散步游憩之用,将游人引入公园内各地,路面宽度小于2m,通过连接景观节点中每个亲水平台和休憩硬地,将游人引入公园内各个自然角落,采取自然曲折的布置方式。
水岸交通以木栈道来组织实现,主要连接各处湿地景观,道路线形自然曲折,顺地势灵活地穿插到各湿地景区,木质的栈道在绿色的挺水植物间,若隐若现,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感,营造公园幽静的休闲氛围(图2)。
3.3 道路入口设计
道路入口选址设计是组织畅通道路系统成败的关键,考虑到园区场地特性以及景观分区和节点布置情况,整个公园设计了1个主入口和4个次入口。考虑到道路的交叉缺陷,避免单直、单曲缺点,道路设计曲直串联,消除断头路,避免多路交叉和导向不
明,尽量采用正交,交岔路口尽量采用三岔口,并设计合理的转弯半径[4]。公园游人主要来自北侧的市镇,规划中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为公园集散中心和主景观区,主入口与此相接引导游人进入湿地公园,主入口全开敞式布局,以一个轴线布置的集散广场为中心,中间设置青铜景观小品自然过渡,突出主体景观,也便于游人的集散。公园次入口主要分布在与市政道路相接的公园四角,与主干道相连接,形成规则式和自然式混合的空间布局,通过夹景、借景、对景和框景等空间营造手法,设计不同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植物配置将游人引导进入整个园区(图3)。
3.4 道路规划与景点布置
公园主要景点分布与道路的布置紧密联系,形成公园内各景区的分布格局。主干道连接主要景点形成环状道路,木栈道和游憩步道连接次级景点并和主干道联系构成网格状道路,使园内的所有景观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3]。
A区主要道路成环状布置,自西至东延伸至渔乡情景观区、凭栏远眺景区和绿野仙踪景区,形成“串珠状”连接,并围合一个中心湿地景观区。将园区分为两条特色旅游线路:一是以自然曲折的次干道为主,连接各个景观节点形成围绕园区的休闲自然风光的旅游线路;另一条是以湿地木栈道为主形成湿地观光旅游线路,通过规则式的曲直变化和垂直空间的层次架空变化来组织湿地景观的视觉变化,提供游人步移景异的游览效果。
B区以主入口和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为集散中心,整条主干道连接了主入口、两个次入口和水木年华景观区,环形道路围合大面积的湿地景观区,构建整个公园的景观核心,环状主干道连接次干道、游憩步道,木栈道穿插其间通往园内的湿地景观,引导游人沿路观景,进入各观赏景区。
3.5 道路设计与文化营造
道路设计中景观文化营造坚持以“保护和延续地域特有人文内涵”为原则,在道路规划设计基础上,将地域文化进行符号化,结合道路路面铺装、围栏、桥、路侧平台和路缘等部位的设计,将总体规划的设理念融入道路设计中。次干道中设计了渔乡路,用“鱼”作为设计元素的源,将它符号化,结合路面铺装纹样来体现江川捕鱼之乡的鱼文化,将“鱼”的纹样布置在渔乡路的出入口,为体现鱼流动的曲线美,并缩短渔乡路宽度,道路中间采用“S”型曲线分为两部分,并用灰、黑色相间的混凝土铺装修饰路面。道路沿线与景观区衔接的地方,以青铜文化展示为主,把江川的青铜器文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举世闻名的“牛虎铜案”到细小的“青铜手镯”,都以园林景观小品的形式展现在这个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内,湿地景观区一侧的围栏及亲水平台围栏巧妙的将青铜雕塑和道路和谐的融合。主干道在构建旅游线路的同时形成了一条景观文化长廊;次干道路边的休憩平台和开敞空间中以硬质景观为主,通过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渔网、农业等一些渔乡图案进行铺装饰面营造,展现公园“以人为本、保护和延续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图4)。
3.6 道路铺装材料设计
主干道为突出整体性、便于通车,采用整体路面。考虑到造价低廉、铺设简单,平整、耐压、耐磨并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全路段用橙黄色的混凝土铺装路面[5]。设计结合两侧植物配置、灯饰等附属景观设施,使道路无论在材料、色彩还是形式上都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
次干道在考虑其在园中的作用和曲折的布置形式,在铺装上主要采用各种块料铺装,它具有坚固、平稳、透水性强、路面放射弱的特点,与路旁的湿地植物相搭配,追求天然质感、大小不一特色,“随遇而安”地散置于湿地景观中央,仿佛浮于水面上,在方便游人穿行的同时,又创造了优美的地面景观,亲切自然,趣味无穷,和湿地景观区形成整体。湿地区木栈道以红梅噶铺设为主,通过规则式自然曲折的手法来构建网状路网,让木栈道及亲水平台与湿地景观和谐过度。
公园内游憩小路蜿蜒曲折布置,道路的形式灵活多变,打破主、次干道的单调乏味。主要采用各种碎石、瓦片、卵石等碎料铺装路面为主,使之形成一种利于排水,低反射,经济使用的园林道路,既充分利用了原有场地建筑拆迁的废料,又充分体现了它的经济、美丽、富有装饰性,并具有灵活性、生态性,使道路更加自然有趣(图5)。
4 结语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总体构建了“主干道――次干道――游憩小路”的主次分明、和谐交错的网状道路系统,通过道路系统合理连接了各功能区和景观节点,把公园各部分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道路布置曲折迂回,疏密合理,符合游人行走习惯,让游人在沿途体验不同的生境和画镜,并能够达到意境的精神升华。主干路连接各大功能区,但并不穿过各大功能区,使游人在最少的时间内到达各景观节点;次级路连接但不贯穿各功能亚区,通过设计一些意象图案,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游憩小路联结功能亚区中的各项目斑块。而道路铺装作为公园这个艺术品的组成部分,也是传达园内意境的主要方式,园内采用不同的纹样、色彩、质感表达各景点的意境,铺装设计与整个公园相互依存,使游人的“游”和“观”达到统一,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出一种力量,从而获得一种美感的境界和一种特殊的兴趣。
湿地公园是游客较集中的公共游憩、休闲活动场所,大量的人流将依靠道路予以集散分流,并通过道路引导游人进入园内各景区,道路规划应结合湿地公园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各景点的分布,通过合理组织水上道路系统和陆上道路系统,最终形成生态、经济、美观、可持续的人性化道路系统。
参考文献:
[1] 胡贵青.九溪湿地工程即将开工[N].玉溪日报,2007-07-09(4).
[2] 雷 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5(2):23~26.
[3] 谷丽荣.园路设计研究[D].海口: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4]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 毛培琳.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Analysis of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of Jiuxi Wetland Park in Yuxi City
Li Haiyan1,Ma Jianwu2,Song Yuhong1
(1.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2.GoldManti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Environment,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