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25: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境卫生社区活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通过成立“少先队活动之家”,努力推进少先队的社区活动,充分利用暑假期间让他们融入社区大家庭中,体验其中的乐趣,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并结合“八荣八耻”做好假期的教育工作。
案例:
一、“七一听党史”爱国讲座进社区。
活动时间:7月1日(周六)
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活动目的:结合“七一”这个特殊的日子,为了庆祝建党80周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聘请党员辅导员来到我们“红领巾”之家给队员们进行讲座。
活动过程:
1、党员老师进行爱国主义和党史讲座。
2、组织“红领巾小记者”采访有关情况。
3、设计开展体验活动。
二、“劳动光荣”――我能行活动时间:7月8日
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及新石社区
活动目的:结合各个年级认知、情感、行为、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年龄化特点,制定活动,做到内容连贯性,操作可行性,实践社会性。增进队员们服务人民的意识。
活动过程:
1、五分钟劳动岗,保护身边环境;
2、服务社区,服务居民,培养劳动的习惯。
3、社会考察,社区特点自行发掘的,
三、维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
活动时间:7月15日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及新石社区
活动目的:将环保行动带入社区,用我们的小手拉大手,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和社区小主人意识。并将争章活动融入少先队社区工作中,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增进队员们的劳动意识。
活动过程:制定环保细则:
队名行动任务评价机制“护绿”小队维护花草、树木和绿地
护绿章“环卫”小队打扫环境卫生,维护小区环境
环卫章“清除”小队清除小广告、小标语和粘贴画
清除章
四、“家队沟通”――进社区。活动时间:7月22日
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活动目的:现在的队员和家长每周沟通较少,通过建立社区家队沟通日,通过小手携大手,大手牵小手,共同开展家队结合的活动架起子女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
活动过程:
1、母子交流、家家乐文化展示。
2、少先队知识家庭学习竞赛。
3、热点话题讨论,增进沟通。
五、寻访军人艰苦奋斗的足迹。
活动时间:8月1日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活动目的:结合八一建军,组织队员们追寻军人艰苦奋斗的足迹。从而培养和提高孩子们意识。
活动过程:
1、邀请我社区内的老军人讲讲当年的故事。
2、畅谈感受。
3、文艺演出献给军人爷爷。
六、法制讲座进社区,遵纪守法最光荣。
活动时间:8月8日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活动目的:使少先队员们在讲法、学法、宣传法、防止青少年犯法的体验教育中开展活动,增强了队员们的法律意识。
活动过程:
1、邀请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史永忠来到“红领巾”之家。
2、互问互答,解决有关问题。
3、分析案例,做到知法、守法。
七、诚信小队在行动。
活动时间:8月15日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及新石社区。
活动目的:诚信,自古有之,中国民族文化之精华。从小培养孩子们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让诚信深深刻在脑海中,体现在言行举止之中,真正做到诚信待人,言行一致。
活动过程:
1、诚信故事大家讲。从古代到现代“诚信故事”听我说。
2、做一件诚信小事。
3、小小辩论赛“讲诚信吃不吃亏”。八.爱心入社区,关爱你、我、他。
活动时间:8月22日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活动目的:以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交往,进一步开展爱心助他人的行动,让我们的爱心之花开遍社区。汇报暑假中的社区活动。
1、说说自己结实的好朋友(包括校外辅导员)。能够真心相处,处处为他人着想。
2、合作完成社区活动,参与居民互助行动(如:帮扶贫困家庭)。
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的要求,切实搞好各项组建工作
成立伊始,我局立即组建班子,抽调专人展开工作,克服了无经费、无固定办公用房、人手不足、体制和事权尚未完全调整到位等实际困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项组建工作。
1、建章立制,构建了“市区一体”的城市管理新体制。
针对市区两级城市管理工作有时存在脱节的问题,建立了市区两级的联动管理体制。制定并完善了《市容环境考评方案》,将局属各单位、月湖区所辖各街道社区统一纳入考评范围,实行联合指挥、联合调度、联合督查、联合考核,同时完成了月湖区各街道与综合执法支队各大队主要领导的交叉任职工作。出台了《配合开展联建共创工作实施方案》,主动对接市、区两级“迎创”办,全力配合协助联建共创单位开展工作。
针对环境卫生多头管理、作业区域划分不清的问题,建立了环境卫生的联动作业体制。出台了《关于对城区环卫作业区域进行调整的通知》,按照“便于管理、无缝对接”的原则,对城区环卫作业范围进行了全面调整,实现环卫处、园林、市场、社区、物业作业的同城同步。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时段,实行统一管理,彻底杜绝了交叉脱节、推诿扯皮的现象。
针对市容秩序管理覆盖面不全的问题,建立了市容秩序的联动管理体制。明确了街道、社区及局属各单位在市容秩序方面的职责,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问题。建立社区干部协管制度,大力开展执法进社区活动,实行以“路段到人”为基础的网格式联合巡查,基本实现市容秩序管理无盲点。
针对社区无力监管物业服务企业日常服务的问题,建立了物业服务与社区监管的联动运转体制。拟定了《物业管理实施意见》,明确了街道社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监管职责,赋于街道、社区在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申报、年检及招投标等活动中的监管职能,做到责权相符、良性互动。
社区服务是构建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服务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学习和参阅。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一
XX年xx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卫生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社区年度工作计划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清理家园活动、卫生宣传活动和多次灭蟑、灭蝇等活动,这些卫生活动均取得了预期效果,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现将XX年度社区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开展清理家园活动
为迎接两会的顺利召开,组织社区保洁员开展清理家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保洁员共计清理垃圾杂物等高达2于吨,从而净化了社区的卫生环境,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这次以开展清理家园为主题的活动中,增强了保洁员们的荣誉感与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尽职尽责的完成好社区的保洁工作,有效的提升了社区保洁工作的服务质量。
在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之际,为使社区的卫生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喜迎国庆的人们在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中晨练、唱歌、散步、交谈······做到干干净净迎国庆。我要求保洁员对社区的卫生死角,楼道,楼门口,扶梯,窗户等地进行彻底打扫和清洗,对完成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完成质量进行评比。绝不走形式走过场,高质量严要求的完成了这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二、全年开展多次灭蟑、灭蝇活动
XX年是传染病多发的一年,从世界卫生组织到我国卫生组织都非常重视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作为国家和社区的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深知自己工作在第一线的重要性,抓好社区卫生环境工作从基层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此,我先后多次组织了在社区开展灭蟑、灭蝇活动,每次的入户率都是高达90%以上。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为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我安排社区保洁员对筒子楼,车棚、垃圾站、卫生死角等容易孳生细菌地方进行每月至少两次的喷药和消毒工作,重点消除蚊蝇,传染病等隐患的再次孳生。
三、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工作
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的负责人,广泛开展卫生健康宣传工作,普及卫生知识,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是我的职责。XX年4月份,组织开展了以“爱国卫生活动月”为主题的卫生宣传活动,通过普及卫生知识、开设健康讲座的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个人卫生意识,城市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卫生意识。
四、加强管理 及时改进
为创建和谐社区,保障居民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以服务社区,环保社区,健康社区为宗旨,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落实各项工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群众满意度,使社区卫生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我坚持做到每周定期巡逻检查社区的卫生环境,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清理和整改,杜绝各种卫生隐患的发生。
五、争创卫生先进社区
总结XX年xx社区卫生工作,我感到确实做了大量工作,也感到还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目前我社区的保洁工作还存在经费少、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但这些都未影响到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我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把社区居民的卫生环境放在第一位。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切实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在有效避免季节性传染病发生的同时,也为争创卫生先进社区做出了贡献。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二
假期中的社区活动,让我既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也明白了劳动的快乐。周五,我和同学三人去巴山社区参加社区保洁活动,社区谭大伯让我们去周围村里刮小广告。我们高兴的应承了下来,心想,弄小广告有什么不容易的,拿手一撕不就成了!于是信心满满的拿着负责人给我的铲子和水桶就走了,谁知道事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不小。
我先找到一个贴在地上的小广告,真的很难弄,拿铲子刮了半天也没有太大的结果,本想放弃,然后去干点别的事情,但是不服输的性格使我想到,还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我呢,然后,我就在哪里冥思苦想,想主意我就突然想起一次下雨天走在路上时候的情景了,被水冲过的地面上的小广告,很容易就掉了,所以我想到了,将小广告上面弄上水,等了2,3分钟,果然,很有效果,拿手轻轻一撕,小广告就掉了。
看到自己想到的方法取得了成果,我们很兴奋的,于是更加满怀信心,去劳动了!
呃…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被我清除过的地方确实看着干净,整洁多了。
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动手动脑解决了问题是我收获最大的,学习亦是如此吧!
第二天和第三天,我们又参加了社区敬老爱老活动。来到老年公寓,我们三人说明来意,就各自行动起来。首先是擦玻璃,从各个门到各个窗户,从屋里到屋外,把室内外所有的玻璃都擦了一遍。虽说擦得不算最好,但我们尽力了,在家也是很少干这些活的,老爷爷、奶奶们都赞不绝口。接下来,我们又把室内外的卫生也彻底地打扫了一遍。还把比较脏的窗帘洗了洗。这是后两天的主要活动,最然很累,却觉得很充实。
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三
20xx年二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卫生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社区年度工作计划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清理家园活动、卫生宣传活动和多次灭蟑、灭蝇等活动,这些卫生活动均取得了预期效果,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现将20xx年度社区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开展清理家园活动
为迎接两会的顺利召开,组织社区保洁员开展清理家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保洁员共计清理垃圾杂物等高达2于吨,从而净化了社区的卫生环境,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这次以开展清理家园为主题的活动中,增强了保洁员们的荣誉感与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尽职尽责的完成好社区的保洁工作,有效的提升了社区保洁工作的服务质量。
在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之际,为使社区的卫生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喜迎国庆的人们在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中晨练、唱歌、散步、交谈······做到干干净净迎国庆。我要求保洁员对社区的卫生死角,楼道,楼门口,扶梯,窗户等地进行彻底打扫和清洗,对完成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完成质量进行评比。绝不走形式走过场,高质量严要求的完成了这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二、全年开展多次灭蟑、灭蝇活动
20xx年是传染病多发的一年,从世界卫生组织到我国卫生组织都非常重视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作为国家和社区的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深知自己工作在第一线的重要性,抓好社区卫生环境工作从基层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此,我先后多次组织了在社区开展灭蟑、灭蝇活动,每次的入户率都是高达90%以上。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为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我安排社区保洁员对筒子楼,车棚、垃圾站、卫生死角等容易孳生细菌地方进行每月至少两次的喷药和消毒工作,重点消除蚊蝇,传染病等隐患的再次孳生。
三、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工作
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的负责人,广泛开展卫生健康宣传工作,普及卫生知识,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是我的职责。20xx年4月份,组织开展了以“爱国卫生活动月”为主题的卫生宣传活动,通过普及卫生知识、开设健康讲座的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个人卫生意识,城市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卫生意识。
四、加强管理 及时改进
为创建和谐社区,保障居民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以服务社区,环保社区,健康社区为宗旨,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落实各项工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群众满意度,使社区卫生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我坚持做到每周定期巡逻检查社区的卫生环境,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清理和整改,杜绝各种卫生隐患的发生。
五、争创卫生先进社区
总结20xx年二东社区卫生工作,我感到确实做了大量工作,也感到还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目前我社区的保洁工作还存在经费少、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但这些都未影响到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我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把社区居民的卫生环境放在第一位。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切实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在有效避免季节性传染病发生的同时,也为争创卫生先进社区做出了贡献。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85―0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原有的知识经验,笔者通过我院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活动情况调查,分析社区活动对医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机制,提出社区活动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一条有效途径。
1 高等医学院校传统教育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注重的是以学科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组织教学,培养目标仍然是培养适应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进行治疗的医生。教学方式依靠满堂灌,压制了学生求知欲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方法较陈旧,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三段式为其经典方案。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缺乏自我成长发展的时间及空间。医学院校大部分为单科独立建制,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学科氛围。现行医学教育五大块模式:普通基础27%,医学基础29%,人文社科7%,临床34%,社区预防3%,已盛行几十年不变。高等医学院校面对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明显感到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纷纷出台改革措施。有的对课程进行了重组,如白求恩医科大学;有的推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如上海医科大学;有的削减生物学科课程,增加人文学科课程,如广州医学院。但总体上难以真正摆脱以教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讲授方式,学生难以逃脱被动学习,穷于应用考试局面。学校很少从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学生主体如何自主进行知识建构方面去考虑其改革。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又是以学生学科成绩分数定优劣。极少有人会去问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自己是否乐意这样去学习?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学校成为生产没有差别的学生的大工厂。
2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如何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让他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呢?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它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此作出检验。
在传统教学中,学和做是两个过程,必须先学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者则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者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问题解决这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学习者要不断地围绕当前的问题解决活动获取有关的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问题作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同时新、旧经验的合理性叉在问题解决中得到了检验。所以,在这种活动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展开,这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途径。
那么依据这样的教育理论,素质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在实践中的得到体验,得到培养,养成各种素质。
3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提高综合素质的探索
3.1 社区服务活动的定义
教育意义上的活动指以学生兴趣、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指医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到某一社区进行与医学有关的一些社会实践行动如:医疗卫生服务、卫生预防调查、义务劳动、文艺演出、艺术品展等。社区活动同样是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一系列医疗卫生服务、专题调查、文艺演出、艺术品展、社区援助等,能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
3.2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情况
我院从1993年以来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果,曾多次被报刊及电台报道有关事迹。
首先,对毕业班95级医本163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开展社区活动很有意义93.6%,意义不大6.4%。认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对交往能力培养作用:很大75.0%,一般19.6%,无5.4%。认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对专业学习有无益处:有85.6%,无14.4%。认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对自己思想影响:很大48.3%,有部分41.2%,无10.5%。认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对自学科研能力培养:有较大作用25.3%,有用51.6%,无23.1%。其次召开座谈会。通过组织召开在校各年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发现: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通过接触社会了解到许多书本外知识,能锻炼同学各方面能力。高年级同学认为低年级同学早接触临床对以后学科学习很有用。实地调查考察及实践体会改变同学对社会一些不正确认识。帮助居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完成了较多任务。
最后,对在附属医院实习的45名学生的实习情况调查访谈(35人曾参加社区活动,10人未参加社区活动者)显示:35名曾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综合评分为“优秀”者占76.5%。10名未曾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综合评分为“优秀”者占30.0%。在临床技能考核方面:35名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平均分为78.5分;10名未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平均分为71.5分。
对我院94、95医本的追踪调查及对一些同学成长经历的思考,发现社区服务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94医本一位不善言辞的同学,在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后,特别是任队长后奇迹般变了,工作大胆开拓,敢于在公众场合说话,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最后在双选会上因其良好表现被一家优秀三级甲等医院录用。后来统计发现,在双选会上最先签约的同学,大部分是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者。
由此可知,在地方单科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4 社区服务活动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机制
4.1 尊重学生选择权及自我实现愿望,激发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活动方案的选择是学生自行决定的,教师只是一位真诚、可信的指导者。老师充分相信学生能依已有经验及知识进行行动方案的策划,这种信任能极大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的旁观式指导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投入.在积极投入中满足其成长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每一个活动都是策划者的创造.对策划者本人是个很大的鼓舞,策划者能从中深刻体会自由选择课题及活动方案的所有甜酸苦辣。社区服务活动的成果又会影响活动者的情感体验。取得完满成功的喜悦及满足感自不必说,就算不太成功的活动也能让活动者感到收获不菲,走向成熟。
应相信人都有先天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作为具有整体性的学生个体,学生以独立承担人,主角出现在社区活动中,不但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复习,而且还能在其情感、技能如与人交流、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得充分发展。学生能依据自身内部知识、价值体系去评价活动中所遇的人及事,当出现知识或情感与现实情况的“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为解决不平衡而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内部的体验与外部的刺激经验的和谐统一能极大促进学生的发展,素质培养的目标自然就达到了。
4.2 社区服务活动的情境性
根据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现在到医院就诊看病的患者只有占大约10%的患病者,大部分处于亚健康或疾病发作状态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仍生活在社区中而且缺乏必要的健康咨询及指导,到医院就诊者仅为患者群冰山的一角。所以,在社区中存在非常丰富的可资临床教学应用及需要医务者服务的患者。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医学生可接触到人群中各种思想、各种观念,可体验到在不同家庭及不同个性的人对待健康的不同概念。那么,医生考虑问题就应更多关注疾病的复杂成因及预防、诊治的多方面影响因素。医学生在进行健康咨询、义诊服务时的切身体会会激发其对医学知识的探索欲望。社区中受惠人群对他们的嘉奖会激发医学生的热情及信心。丰富的实践情景使他们自然生发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为了满足患者及咨询者对他们的期许,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为主动、积极。还有在社区中通过对环境卫生的清扫,帮助孤寡老人可使他们在实际中体验到做好事带来的崇高美感、实践自我价值感。
总之,社区为医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在贴近学习环境的生活情景中,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的学习会是最有效的。杜威所倡导的“学习即生活”所注重的也是学习的情境,陶行知进行的教育实验及提倡“知行结合,在生活中学习”的主张也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作用。社区服务活动中的社区环境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的指点下,将被学生一个一个地发现并得到很好的利用。社区服务活动的各种情境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情感交流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使其具有很强的内驱动力作用,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去探索更远的未知世界。学生为解决问题会很自觉去学习各种临床技能,自觉去检索收集回答患者提问或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所需的有关疾病的一切信息,因而会自觉去学习如何利用图书资料的方法,如何通过国际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等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学生亲历的探索发现活动将从各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起提高素质作用。
4.3 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建构新知识
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学生由不同年级组成,知识掌握程度有差异,且在校的课堂理论学习中已对各学科知识有了初步印象,但那只是一种印象。对于缺乏亲身实践经历体会,尚未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的理论,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是处于一种“封存”状态。参加社区类活动时,面对各种现实事实,学生不得不对所知学科知识进行重组,结合活动现实重组的知识将成为其个人自主拥有的新鲜灵活的知识,这种发动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问题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活动无疑能极大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长丰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是石家庄市在发展过程中新设立的街道之一。该办事处在短短三年时间内,财政收入由原来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了现在的5200万元。街道内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观,并建成了两个高标准社区,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绿化、美化了社区。街道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成为了全市街道办事处学习的标兵。
长丰街道办事处地处石家庄市长安区西北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为了使街道更快更好的发展,他们始终将财税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抓项目、抓服务、抓协税使街道的财政收入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便突破了5000万元。先后谋划了河北省最大的汽贸城――河北汽贸园区、华北最大的灯饰城――鼎坚灯饰城、和平路商业一条街等项目;并成功对华旭药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为其增添了活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极促成了链轮厂在美国建立公司一事,使这两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在2005年的11.2洽谈会上,他们又正式签约了占地300亩的汽车配件城项目。这一系列的项目为长丰街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长丰税收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次,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们坚持“服务就是培税,发展就是税源”的思想,把为辖区内企业服好务作为壮大税源的重要举措,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再次,他们做到了稳定税源抓协税。掌握了辖区税源情况及新税源的增长点,为街道制定、调整、完善发展思路提供了有力依据。他们协税的工作经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全区得到推广。
长丰街道办事处在成立之初千疮百孔、百业待兴,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便以“抢抓机遇,借势而为,不遗余力,打造长丰”为工作思路,积极配合市政府的工作,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实施小巷工程的工作主题下,他们提前介入,积极运作,全区率先启动小巷改造工程,硬化道路23条,大大改善了社区道路状况,得到了市委书记吴振华等领导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居民的普遍赞誉。针对长丰辖区小区多、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他们筹资100万元,建成沿东、沿西两个600平方米的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目前沿东社区活动中心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社区建设的亮点。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为契机,在辖区内3个村、5个社区开展环境卫生大会战,清运垃圾、拆除乱搭乱建彻底改变了村、居民的居住环境。2005年,该街道办事处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乡党委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9月22日,召开“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各村、社区书记参加了会议。乡党委要求各单位要广泛宣传,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道德讲堂培育“善心”,通过志愿服务倡导“善行”,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广泛宣传,氛围浓郁。
连日来,我乡以深入开展“践行公民道德,争做最美人”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我乡在主干道路悬挂了了横幅,各村、社区利用宣传栏、展牌、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文明礼仪知识等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营造了人人学习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浓厚氛围。
三、活动丰富,有声有色。
(一)、扎实开展“爱岗尽责”职业道德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公务员、教师等人群、开展文明服务、文明教学等实践活动,引导各行业的每一个人遵循职业道德,对于有悖职业道德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严肃处理。切实加强对小学、卫生院的道德评议工作,充分发挥其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
(二)、扎实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9月24日日,小学围绕“公民道德建设”精心办了黑板报,营造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氛围。班主任组织召开了主题队会,开展学习讨论“学习道德模范”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孩子们也纷纷交流了自己对道德规范的想法,班主任引导其理解道德规范,增强公民意识。
(三)、扎实开展“做谦恭有礼的人”活动。乡综合文化站利用宣传专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深入开展文明、文化、卫生、科普、法治进社区活动,引导人们言谈举止、行路驾车、网上交流等文明有礼。
(四)、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行动。9月25日,乡领导干部带头,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场镇环境卫生治理,使场镇面貌焕然一新。为了保持场镇清洁,引导人们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见到垃圾主动清理。
(五)、扎实开展窗口行业服务承诺活动。乡便民服务中心深入开展窗口行业服务提升行动,以“礼貌待人、诚信服务”为主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提升服务标准,完善服务流程,争创群众满意窗口。
1、爱国卫生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凌空六社区“两委”非常重视爱国卫生工作,一直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是社区各年度工作计划和社区中长期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及时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卫生专干任副组长,社区干部、物业公司经理为成员的六社区创建卫生先进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社区的爱国卫生工作形成了由党委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分管的社区干部具体抓落实的局面。社区制定了爱国卫生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在改水、健康教育和除害灭病等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每年制定《六社区爱卫工作计划》,做到爱卫工作与社区建设同研究、同规划。有力促进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全面开展。
2、改水工作成绩显著。社区饮用水改造工作是爱卫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也是社区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我社区非常重视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针对社区内41A居民楼饮用水管线老化、出现杂质等问题进行专项改造。现社区内饮用水水质均符合卫生标准。基本消灭了社区内饲养家禽现象,“三堆”乱堆放现象基本消失。
3、社区环境上了新台阶 我们更新了一批环保型垃圾桶,基本保证社区居民楼每单元一个的标准。社区绿化覆盖率达38%。在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上级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对社区道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提升。新建一处旭日广场。更新维修路灯120盏,对全社区主要街道的绿化进行了提升,完成绿化面积0.8万平方米,新铺设方砖8700余平方米,更换路边石1700米,配备垃圾箱200个,粉刷墙体5万平方米。社区环境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目标。
4、除“四害”工作成效显著 我社区坚持对除“四害”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做到组织健全,分工明确。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对社辖区内的饭店、门市、摊位等以及居民区开展灭鼠、灭蟑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社区常年鼠密度达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近几年来,通过开展春季大规模灭鼠活动,并结合社区卫生死角、排水管道清理工作,改造四害孽生环境,效果比较明显。鼠密度已控制在2%左右。每年四月下旬至十一月份专门组织人员对垃圾箱、果壳箱、窖井等开展蚊蝇消杀工作。同时消灭垃圾死角、清理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
5、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为进一步加强我社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健康教育工作,六社区创办社区老年大学、科普大学,聘请了专职健康教育人员。研究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利用宣传舆论阵地,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社区宣传报每月出刊一期卫生健康知识。加强对卫生基础知识的教育,辖区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教育。目前,社区教育机构卫生课普及率为100%。
6、传染病防治效果明显 我社区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强化日常管理。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社区医院建立了完善的诊断化验机制。近几年以来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社区建立严格责任制,加强对重点环节和流动人员监控。辖区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100%。
7、食品卫生实现规范管理。我社区设立专门食品卫生监督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公共卫生检查。连续3年无集体食物中毒。社区食品加工经营单位做到了产品营业证件齐全,标志明显,符合要求。
8、公共场所卫生符合标准。目前社区各个娱乐场所、浴池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证率、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率均为100%。坚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强化经常性卫生监督与管理,室内外环境整洁,主要卫生指标合格。社区市场地面整洁,配备了足够的垃圾收集箱,垃圾日产日清。各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均符合要求。“四害”密度控制在市级标准以内。
二、主要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理清卫生工作思路,我们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并纳入到社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近年来我们加快了社区硬件建设,提升了管理水平,明确了创建市级卫生社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即:按照“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方针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展巩固和提高市级卫生社区活动,增强城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健全创卫工作机制近年来,我社区强化了对爱卫工作的领导,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创卫工作的扎实开展。一是成立机构,健全组织。爱卫会全面负责创卫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督导。二是精心组织、统筹协调。近年来,按照上级爱卫会对创卫工作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订创卫实施方案。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议,具体部署阶段性卫生工作,使整个创卫工作健康、高效和扎实开展。三是实行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我们根据六社区实际,为巩固和提高卫生社区创建成果,社区领导进行经常性地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则立即责令整改。针对我社区是老旧物业弃管小区的现实情况,调整充实了环卫保洁队伍,社区干部与环卫人员对接,对环卫人员实行分工分片、分阶段包干、有效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四是实行目标管理。我社区对创卫工作始终坚持严格的目标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根据访谈的社区数据,沈阳市各社区人口平均约10600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平均为1340人,外来流动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比例平均为12.6%。占比最小的社区为0.06%,主要因为该社区内均为高档小区,流动人口很难支付得起高房租;占比最大的社区为52%,主要由于社区处于沈阳繁华商业街区,流动人口规模比较大,其中农民工约占流动人口的65%。外来流动人口中男女比例约为2:1,比例最大的社区为4:1;有46.9%的社区表示外来流动人口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还有35.9%的社区认为其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说明外来流动人口趋于年轻化;有78.7%的社区认为外来流动人口的学历为初中水平,但多数社区管理者认为近年来流动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数在逐年增多。近两年来,外来流动人口家庭迁移越来越多,有40%的社区中外来流动人口多数来自省外,主要来源地是温州、福建等地,而60%的社区中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来自辽宁省的其他地区。来自省外的流动人口主要在沈阳做生意,并且居住时间较长,而来自省内其他地区的流动人口中多数是农民工。外来流动人口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五爱市场、太原街以及大型劳务市场附近,例如沈阳鲁园劳动力市场附近。
二、沈阳市外来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以防范式管理为主,逐渐向人性化管理过渡
防范式管理主要以公安机关为主体,注重外来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外来流动人口的需要,尊重、关心和理解外来流动人口,将他们真正纳入到社区管理体系中,让他们参与社区管理。目前沈阳市多数社区是以防范式管理为主,但有逐渐向人性化管理过渡的趋势。多数社区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开具各种证明、信息登记和计划生育三个方面,80%的社区为外来流动人口办理各种证明,62%的社区为其登记信息,68%的社区会对流动人口宣传计划生育,例如举行计划生育讲座等。具体管理模式的表现有以下三点。
1.社区管理者对外来流动人口消极管理,外来流动人口也基本不愿参与社区管理。
除了日常事务的管理,如发放证件、收取费用等,社区管理者几乎不与流动人口接触,他们只是按部就班的依照上级指示进行消极管理。多数社区表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和城市居民并没有差别,但是实际上外来流动人口除了孩子上学或者其他事宜必须要到社区开具一些证明外,基本不会得到社区服务和管理。只有极少数社区的管理者会不定期走访外来流动人口,询问他们的具体需要,绝大部分社区都坐等流动人口找上门来。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外来流动人口并没有真正被纳入到城市社区管理体系中,在访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部分社区管理者对外来流动人口带有明显的成见,提到流动人口时是一种抱怨的态度。二是外来流动人口自身的认知原因,多数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并没有从内心里接受城市,在身份认同上始终认为自己是外来居民,进入城市之初就把自己与城市事物之间划了一道鸿沟,部分社区反映流动人口对社区举行的各种活动、信息登记等工作不予理睬,主观上多数流动人口认为来城市工作,挣钱最重要,其他事情与自己无关,客观上也可能是工作繁重,无暇参与社区管理,所以导致社区管理者与流动人口很难见面。第三个原因是社区管理人员不足,所调查社区的平均管理人员15人,除了完成常规工作外,有时候还被借用去支持公安、街道等部门进行治安维护等,导致社区几乎没有闲置人员,很难主动与流动性很大的外来人口长期保持联络。
2.城郊结合部社区管理偏防范式,城市中心社区管理偏人性化。
从调查结果看,外来流动人口较多集中居住于城郊和市内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区。城郊集中居住区是由于城市扩张导致的,城郊结合部房租便宜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租房居住,由于城郊结合部形成社区的时间比较短,居住区面积大,人员混杂,社区管理不够规范,加上片警人数有限,只能有限地进行治安维护,因此对外来流动人口主要采取防范式管理;而市中心集中居住区是由于沈阳的几条商业街聚拢了大量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一般与市民混居,有的老旧小区甚至基本都是流动人口租住,城市中心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面貌,政府比较重视外来流动人口的社区管理,加之市中心社区管理历史比较长,所以一般会主动接触流动人口,注重外来流动人口的需求,尽量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关心,管理更接近人性化管理模式。
3.对外来流动人口的人性化社区管理趋势逐步显现,但具体人性化管理措施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为有42%的社区为流动人口提供卫生防疫,免费为外来流动人口检查身体;34%的社区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房屋出租信息;一半的社区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但是就业信息服务与流动人口就业需求不对位,只有很少数流动人口通过社区提供的信息找到工作,主要因为社区提供的工作一般工资很低,低于摆地摊的收入,有些人宁愿摆地摊也不接受社区介绍的工作,而社区管理者很难掌握类似摆地摊这样的灵活就业人群的信息,更难为其提供服务;还有58%的社区会请外来流动人口参加社区活动,但所谓“邀请”并不是每个人都通知到,而是张贴社区活动海报或通知,多数流动人口不会参加社区活动,有的因为没看见活动通知,有的即使看到了,也会觉得自己不是社区真正的一员,活动不是给自己准备的,不去参加。另外,还有34%的社区表示提供权益保障服务,只有12%的社区让外来流动人口参与社区选举。
(二)社区没有执法权,管理权能小
访谈的所有社区管理者都认为应该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社区管理,但多数社区管理者认为很难管理。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外来人口流动性太大,由于工作、房价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经常换地方居住,给社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二是社区管理权能有限,社区没有执法权,它是街道办事处的延伸机构,没有执法权能,不能规定外来流动人口必须到社区登记或者遵守社区的规章制度,只是协助街道办事处处理社区居民的日常事务,例如开证明、宣传政策法规以及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难事琐事等等,仅仅是为社区居民服务,对于损害社区公共形象的行为只能劝说,别无他法。
(三)有2/3的社区订有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规章制度,但制度执行不到位
社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规章制度主要集中在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居住、婚育以及治安几个方面,并且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社区只起到协助的作用。所调查社区中,有2/3的社区制定了对外来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做到上墙展示,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比如,基本信息登记方面,只有极少数外来流动人口会主动到社区登记,多数社区人员不会主动上门登记,制度难以落实。婚育方面,社区居委会一切依照街道办事处或各区政府的指示工作,各社区居委会只有各区政府制定的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宣传册,其他方面具体措施几乎没有,尽管如此,仍有2/3以上的社区没有相关宣传画册。居住及治安方面,多数社区也仅限于基本防火防盗知识宣传方面。此外,还有34%的社区没有将外来流动人口纳入到社区管理规章制度中,使得外来流动人口始终处于一种无管理状态,不利于城市治安稳定,也不利于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产生归属感,影响其城市融入。
(四)多数社区管理者对外来流动人口在环境卫生、治安等方面存在负面评价
74%的社区管理者认为外来流动人口给社区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认为他们经常乱扔垃圾,不交卫生费。不少社区管理者认为外来流动人口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中居住区经常会发生下水道堵塞、小区内简易设施破坏,甚至从楼上向楼下扔垃圾等事情,不仅破坏社区环境,而且严重时会危及人身安全;但也有少数社区反映外来流动人口不会破坏社区卫生环境,有的社区外来流动人口自发组成社区环卫队,为社区打扫卫生。对于治安方面,因为流动人口比较庞杂,人员不固定而且没有登记信息,难以追溯,可能会出现小偷小摸的事情。另外,也有少数社区管理者反映流动人口会与本地居民发生纠纷,但是纠纷事件并不常见。
三、相关建议
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不仅仅是经济收入方面的融入、身份的融入,更应该是思想和文化的融入。现阶段我国没有一个完整的社区管理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城市流动人口的社区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加速推进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促进外来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关键
首先,社区管理者要转变思想观念,由消极管理变为积极管理。随着流动人口数量剧增,传统的防范式管理已经不适用当今社会。沈阳市外来流动人口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占绝大部分的农民工,另一部分是外省经商者。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占据多数,他们较老一代农民工更愿意融入城市,可能受户籍制度和对社区管理认识不足的影响,不愿主动配合社区管理;外省经商者多数来自南方,受风俗习惯的影响,可能并不适应沈阳市的生活习惯,因为与本地人竞争,更可能受到本地人的排挤。因此,对待流动人口,社区管理者最迫切的是要转变思想,从内心里接纳流动人口,他们是社区的成员,要真正从他们的需求出发,积极寻找切入点,关心、帮助、尊重和充分认可他们,为其提供相应服务,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逐渐让流动人口接纳并愿意接受服务管理。其次,不断改善人性化管理具体措施。社区要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民意调查,了解他们关心哪些方面信息。要经常走访外来流动人口,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讲解对他们有利的政策法规,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调查他们的就业需求,不盲目提供就业岗位。对此,可以借鉴南方一些较发达地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措施,比如温州乐清县柳市镇,2013年外来流动人口19.8万人,该镇2009年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对外来流动人口采取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和以卡管人的模式,对出租房进行逐户排查登记;通过企业管理流动人口,用工企业要每月上报人口信息;市政府推出了物联网系统,在街头设置刷卡点,流动人口人手一卡,每15天需刷卡一次,卡内包括各种信息,卡与住处、企业、政府等提供的服务相联,如没及时刷卡,社区管理人员会上门联系,这就对流动人口的去向形成了及时动态掌控。最后,采用“塔式管理”创新人性化管理模式。类似于北京的“浙江村”,许多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都有自己的管理组织,他们会参加同乡会或者其他社会团体,社区应该与这些团体组织取得联系,通过发挥团体组织的力量达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以流动人口自我管理为主的“塔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发挥流动人口中有影响力的核心成员力量,形成自我管理及约束机制。比如,柳市镇就采取了外地人管外地人的办法,设调解员,政府每月发放固定工资,调解效果良好。因此,社区管理者只要能够对塔尖人员进行激励,长期保持有效沟通,通过他们收集信息,由他们鼓励外来流动人口多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并推选流动人口代表参与社区管理具体事务,鼓励流动人口参与社区选举,以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则会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二)放宽社区管理权限,实现社区自治管理是激发社区管理者管理动力的根本
我国提倡社区自治管理,但是政府却更多的介入其中,社区居委会是与社区居民直接接触的机构,能够真正了解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如果社区居委会权能太小,即使社区管理者知道外来流动人口的需求也无法解决,而街道办事处或者更上一级的政府相关部门远离基层,难以了解实际情况,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处理社区的琐事。政府应将管理权责真正下放,让社区真正实现自治管理,从根本上激发社区管理者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动力,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指导和监督,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三)制定适用于外来流动人口需求的规章制度是社区管理的保障
现阶段,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仅在信息登记、居住、婚育方面有宣传和展示,各社区应根据本区域内流动人口需求特点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要将制度细化,将规章落到实处。比如了解外来流动人口作息时间,利用休息时间举行社区活动,经常走访外来流动人口居住地,了解他们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建立外来流动人口表彰栏,鼓励外来流动人口为社区做贡献,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逐渐消除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隔阂,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从而促进外来流动人口快速融入到社区大环境中。
(四)加强环境、治安管理,明确出租屋权责是社区管理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