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家长的情绪管理

家长的情绪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25: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家长的情绪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家长的情绪管理

第1篇

1、处理你自己的情绪。没有家长愿意看到孩子“早恋”,你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非常正常。但是,因为你是成年人了,因此管理你的情绪是你应该做到的了,在你自己没处理好情绪之前,不要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

2、正确看待孩子。孩子的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是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性发展是孩子的正常发育,这期间强烈的性感觉是不以孩子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如何管理好他们的性冲动,如何与吸引自己的人相处,正是他们不知道的,所以需要家长的教育,因此,这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3、调整自己的性价值观。性是正面的积极的,性不是肮脏的下流的事情。管理不好自己的性冲动,不在社会规范允许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性需求,才是问题所在。

4、创造谈话机会。在这一阶段应该多和孩子聊天,注意孩子的思想动向,要避免面对面的气氛紧张的谈话形式,最适宜在慢慢做家务活动之中,谈及此事。还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活动,不要刻意的“说教”孩子,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不要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谈“青春期恋情”。其实,家长越是开放坦白的和孩子谈“青春期恋情”的事,孩子越是能打破对“恋爱”的神秘感。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爱心 沟通 技巧 桥梁 家长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89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日常纪律时,不可避免地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因此,尊重家长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应细心观察,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了解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间的融洽点、疏忽点。通过实践,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班主任应保持爱心

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用爱心、耐心和理性去呵护。为了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感到快乐,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建立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共同走进孩子心中。

作为班主任应时刻保持有爱心与热心,只有真心关爱学生,让家长知道班主任是真心关心他和他的孩子,知道班主任同样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牵挂孩子的成长,操心孩子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可以在学生有进步时,与家长、学生一起庆祝这个成长的过程,用真挚的感情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之后的沟通更舒畅、更愉快。

二、班主任应保持真诚

家长是班主任教育路上的伙伴,与班主任一样都有着教育好孩子的共同责任,应当彼此真诚。

一把椅子、一杯茶、一句问候……不管家长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处理学生问题时,班主任不应该把家长晾在一边,自顾自地处理事务,也不应敷衍地应付、打发家长离开,应珍惜每次与家长交流的机会,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家长看到班主任的态度,明白班主任的用心,更好的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班主任应注意尊重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首先一定要尊重家长,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观点,应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这样才能保持家长与班主任对学生教育步伐的协调一致。

其次,要在家长面前肯定学生。班主任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甚至影响到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如班主任可以摸摸学生的小脸蛋说:“你真棒!”或在家长面前夸夸学生,这些奖赏性的动作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继续努力的心理。

最后,家长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平等的进行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四、 班主任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时,还应注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控制好情绪、保持冷静、语调委婉、合理处理问题。班主任应审时度势,始终掌握着交流的主导权,采用合理办法,避免形成尖锐的、激烈的、对立的场面。既要讲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肯定学生的成长与改变,还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不应把班主任与家长间的交流变成单纯的告状。

不应当着学生的面或在大庭广众下指责家长的不是,不应用尖刻的言语刺激家长。遇到家长情绪激动时,先缓解他们的情绪,说说心里话,让家长逐渐平静下来,要有足够的耐心,避免矛盾升级,将心比心,让家长多找自己或自己子女的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不护短、不偏袒,相互体谅,共同教育好学生。

五、班主任巧用鼓励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多鼓励和赞扬学生的优点,这种鼓励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愉快、自信地面对教师。沟通时,对学生在校的一些细节行为的描述,可突出班主任对该学生的关注,也会使家长倍感亲切。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商讨性的语言,多征求家长的看法,在家长面前,多鼓励学生,在学生面前,多挖掘一些学生的优点。

第3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知识不断更新,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儿科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建立和维护良好护患关系的能力。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帮助的一种人际关系。作为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内容的医疗护理服务,其服务品质的衡量标准就是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如何了解和把握患儿和家属的期望值以及尽快达到这个期望值,除了医院的硬件环境、医务人员的技术、便捷的服务流程、合理的收费和高效的管理等因素外,有效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人说过沟通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做好有效沟通能消除误解与冲突,促进和谐与亲密。

【关键词】有效沟通;儿科;护患关系

儿科有人称为“哑科”,因为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还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疼爱倍加的父母家长们,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容易发生护患矛盾而影响护患关系,所以儿科护士要熟练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充分向家长解释到位、练就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对减少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

1 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1.1 护理理人员方面

1.1.1 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服务不到位 (1)主观因素:近年来,护理人员也日趋年轻化,她们自己本身也是独生子女,体会不到作为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疼爱和珍惜,不能从患儿和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还有的工作目标不明确、人员不稳定(聘用制护士多)、待遇低,容易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2)客观因素:护理人员缺编严重,一线护士配备不足,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嘈杂的环境刺激使儿科护士身心疲惫,情绪容易急躁而影响有效沟通。(3)护理技术因素:儿科护士的技术水平是影响护患关系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患儿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之一[2],在儿科护理操作中最多的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和采血,其穿刺难度较大,而家长要求也较高,护士心理压力大,易导致失误而使家长不满。

1.1.2 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及心理学知识 由于接受教育程度受限,又缺乏此方面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不善于察言观色、不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态度生硬而面无表情,不会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影响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3]。

1.1.3 缺少护患沟通时间 由于儿科工作繁忙、紧张,护士往往只急于完成事务性工作,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倾听患儿及家长的倾诉,主动巡视病房意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做各项操作前向家长主动解释不到位,都可导致家长对护士工作不满意。

1.1.4 医学知识匮乏 患儿生病期间,家长最关心的是疾病的进展、治疗方案及预后,会向医护人员提出很多的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如果专业知识匮乏,会对家长的疑问解释含糊其辞,很难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容易引起他们的不信任,甚至产生不满而投诉。

1.1.5 不注意自身职业形象 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提[4],护士的职业形象主要表现在仪容仪表、举止言谈、医德修养、能力气质、个性特征等方面。个别护士仪表不端庄、言谈粗俗、举止轻佻,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不信任感;有的责任心不强又缺乏同情心,使人产生不安全感;有的性格孤傲、沉默不语,使人感觉难以接近,产生距离感,这些现象都会降低护士的职业形象和人际吸引力,影响护患关系。

1.2 患儿及其家长方面

1.2.1 患儿方面 患儿由于年龄及疾病特点,血管细、肥胖、病情危重循环障碍都可穿刺困难,或由于患儿恐惧、哭闹、不配合而增加治疗及护理难度。

1.2.2 患儿家长方面 儿科患者自费者较多,对费用更加关注,加上药品价格上涨及各种较高科技诊疗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加重,两者之间的矛盾常常转化为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不满如催款;患儿家长对所获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表现在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他们一般不会直接与医生发生冲突,往往会通过护士工作上的失误如穿刺不成功、更换液体不及时、拔针时孩子哭闹、语言上的不慎等来发泄不满情绪;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爱子心切,把 正常的患儿哭闹、操作疼痛在他们看来能放大几倍、几十倍,对医生护士提出了近乎苛刻的不合理要求,影响正常的工作程序,引起医患矛盾。

1.3 其他 病区环境管理不到位,基础设施差、不通风、无热水、后勤服务措施不到位,病人不理解,抱怨情绪多等而影响护患关系。

2 应对措施

2.1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从思想上转变服务理念 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医院也要进行全员培训,普遍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采取继续教育、外出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丰富护理服务内容。

2.2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熟练的专业技术能使病人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赢得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重点培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组织高年资护士向年轻护士传授穿刺经验,教育年轻护士平时工作中养成多看、多练,尽量做到镇静自如、有条不紊、一针见血,注重培养儿科护士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及临床应变能力,学会从患儿的哭声中区分和判断病情,了解患儿的需求,培养工作中一丝不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尽快的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2.3保持平和心态,开展换位思考 儿科护士要充分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情,对怨恨不满情绪 者,要保持宽容、谅解、忍让的态度,对个别素质差的患儿家长应谨慎、和蔼、不卑不亢,冷静处理,正确引导其听从护士安排,另外要有宽广的胸怀,想方设法为病人解除病痛和忧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己的乐观开朗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以达到最佳沟通目的。

2.4进行有效沟通,履行告知义务 经调查77.8%的病人希望每天与护士交流一次[5],86.9%的病人选择沟通的内容与疾病有关[6]。因此要建立完善护患沟通制度,及时倾听患儿及家长的心声,尊重其知情、同意、选择等权利,自然、真诚地表达对患儿关心、体贴,注重情感交流,实施人性化护理,可通过发药、巡视病房、做各种护理等机会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讲解有关疾病转归过程、住院须知、安全教育、用药注意事项、消毒隔离、育儿等方面的知识,增加其信息来源量,多使用夸奖性语言,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儿 及家长的信任及配合,促进建立和谐、融洽、友好的护患关系。

2.5 保证合理收费,维护医患双方权益 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告知所用费用,提供每日清单,增加收费透明度,对家长提出的疑问与要求及时提供查询帮助,话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患矛盾。

2.6 改善基础设施,创造优美诊疗环境 医院要给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病房要清新、整洁,设施符合患儿需求,可在病区或楼道的墙壁上画一些卡通人物,贴一些别致的卡通动画及人物,护士站强面颜色要鲜艳,可迅速消除患儿对医院的恐惧感。

2.7 增强法律意识,正确处理护患冲突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

3 掌握有效沟通技巧

3.1 对家长要预见性沟通 因患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家长沟通变得就尤为重要,首先要对家长的焦虑表示理解,并表达出愿意想方设法为他解决问题的意愿;对体温上升期的患儿,由于血管痉挛收缩,末梢循环差,手脚冰凉,穿刺不易成功,要提前告知,并协助家长用热毛巾热敷末梢血管,同时嘱患儿喝温热开水;肥胖、年龄小、血管细、脱水等原因血管不易穿刺时提前进行预见流,解释不易穿刺成功的原因;应用刺激性药物前如阿奇霉素对消化道有刺激,可引起恶心、呕吐,钾盐可出现输液部位疼痛等,提前告知家长,家长也会表示理解和积极配合。

3.2对患儿的沟通要用心沟通 与患儿沟通时,要有父母般的关心、爱心、细心、同情心、责任心,要有亲和力,用一个搀扶的动作、一个拍肩膀的鼓励、一句关心的语言都会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对患儿来说打针毕竟是可怕的,挣扎哭闹是自然表现,不能产生厌烦情绪,对懂事的患儿可以说鼓励的语言也可用小玩具、糖果哄,分散其注意力以配合治疗,在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让患儿选择治疗护士、注射部位,同时不断鼓励,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和恐惧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用微笑沟通 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剂”,在儿科,微笑沟通处处可用:导诊护士可用轻轻地、和蔼的微笑表示热情,用温馨、真诚 的微笑表示同情关爱,用自信、坚定的微笑鼓励患儿坚强起来;在患儿配合检查治疗、疾病康复时予以赞许的微笑表示赏识,出现小误会时别忘了表示歉意,用请求宽容与谅解的微笑获得相互理解。

3.4 用技术来沟通 熟练、过硬的注射技术和穿刺技术是沟通效果的主要体现,因此“一针见血”容易赢得患儿和家长的信赖,对静脉条件欠佳的患儿,尽量让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的痛苦。

3.5用一个活动方式来沟通 开展多种活动服务患者,如某院开展的“为病人多说一句话”活动,即入院时多说一句话、操作时多说一句话、操作后多说一句话、检查前多说一句话、留标本前多说一句话、出院时多说一句话、为安全多说一句话、为康复多说一句话。

3.6个性化的护患沟通 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不断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对患儿及家长的服务不是简单的态度和蔼,而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对危重患儿全程陪同检查,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教育,切实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根据不同患儿的特点,在入院当天、治疗期、康复期、出院后等不同时期提供患儿所需的健康教育内容。

3.7进行有效沟通的注意事项 与家长沟通时,切忌单向的信息传递,应注重信息反馈和家长的反应,在宣教中间要有停顿,询问家长是否听清、是否听懂;正确运用语言和形体语言艺术;注意口语的科学性通俗化,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的不良心理刺激,不要生搬医学术语,以满足不同层次患儿及家长需求;家长有愤怒情绪时,要密切观察家长行为的变化,注意保持冷静,切忌“硬碰硬”,应及时转移冲突现场,积极寻求帮助,及时消除误会。

4 小 结

近年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因孩子生病而住院或就诊而焦虑不安的家人,如果只注重完成护理操作,忽略家长的心理变化,容易导致家长对护理行为的不理解,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又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护理模式,全面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因此,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掌握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学会慎言、能言、善言,有效地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03,32(4):385-386.

[2] 谢康秀.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2008,10(5):174-176.

[3] 成幼林,王晖,邓力红,等.急诊儿科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1):46-47.

[4] 孙启云,肖国慧.儿科输液时的护患沟通技巧[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762-763.

第4篇

那么,作为家长,究竟应该给予怎样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沿着正确的人生目标前行呢?本文秉承全新现代家教理念,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和保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宽松、愉悦、充满亲情的心理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心理环境是造就人性的先决条件。因此,创设和保持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是家长时刻应当注意的。首先,父母应善于管理个人情绪。因为父母的情绪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营养。即便发生争吵也应该尽量避开孩子,不愉快的事尽量不带回家中。其次,家长还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素养,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维持稳定的情绪,并讲究方式方法,谆谆善诱,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并不容易,但只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祥和、安全和亲情浓厚的心理氛围,使孩子从小就能体验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项探无止境的课题。它需要家长懂得这门科学和艺术,更需要家长付出及其艰苦、细致、耐心的汗水。

三、树立以身做则榜样,给予孩子无限“正能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欲教子者先正其身。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也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家庭中,孩子的认同首先从父母开始,即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崇拜者,在子女幼小的心灵中,家长的权威性、榜样性是十分强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必须注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然而,有些家长并未认识到自身言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教环境严重被“污染”,比如打麻将成疯;孩子在场时,讲粗话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对孩子无形的影响,身正为范,给予孩子无限“正能量”。

四、建立家长威信,监控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的威信是指孩子在明确是非观念的基础上,在理解父母对自己严格的爱的前提下,在对父母高尚思想情操的感受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信念感。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靠家长的言行来树立和维护的,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第5篇

一些分数期待较高的考生,在高考前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成绩倒退的现象,这让考生本人还有家长都惊恐不已,不知道原因出在何处,担心孩子高考时也发挥不佳,从而产生多种情绪问题。其实,孩子这时已经进入“高原期”,就像刘翔百米跨栏的成绩是十三秒多,如果让他跑到十一秒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高原期”。

“一模”过后会暴露出考生很多问题,其中基础不扎实、心态不稳定是主要因素。考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有些考生对考试分数期待过高,害怕达不到目标,辜负父母期望,影响自己的前途;2.自尊心过强,担心一旦考不好受到别人的忽视和讥笑,因而在考场上难以专注高效解题,心中充满自责和无奈;3.对考试准备不足,存在知识上的缺欠和漏洞,为此焦虑不安。

那么,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家长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走过“高原期”呢?我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了解诱因,更好应对

可能有很多家长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高原期”,更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高原期”。“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心理上转入低潮状态,表现出焦虑、厌倦、烦躁等情绪反应。

产生高考“高原期”的原因因人而异,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心理素质、家庭压力不尽相同,但重点来说,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部分考生在高三下学期后整个学习状态进入复习冲刺阶段,夜以继日、挑灯苦学,长此以往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相当疲劳,人在这种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叠加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下降,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成绩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考生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家长要告诉孩子出现这样的状态很正常,一个人长时间、高强度、大压力的复习冲刺,肯定会疲惫不堪,效率下降是非常正常的,是高三考生常见的状况,只要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稍作调整,适当休息,放松心情,坚持不懈,这个“高原期”现象就会很快过去了。

第二个常见的原因是考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于学习内容和进度。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有些学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这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与策略,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就会走出“高原期”,学习成绩就会有新的提高。

家长对孩子出现“高原期”千万不要大惊小怪,紧张得不得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睡眠不好,状态不佳,效率下降,自己就急着到处寻医问药,家长这样紧张急躁的情绪反而更增加孩子的悲观情绪。其实,帮助孩子度过“高原期”的最好心理老师是家长自己。家长要把心思放宽了,调整心态,放慢生活节奏,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多寻找一些生活的快乐。家长快乐的、轻松的生活状态会给孩子传递出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平和对待,管理情绪

在以往我的“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家长中就有这种现象,孩子“一模”中只考了两门,孩子感觉有一门考得不好就跟家长说没有信心考完后面的课程,家长马上就紧张起来,连忙给我打电话。我能感受到电话另一端的家长是多么的焦虑和无助。我抓紧安慰家长说,孩子考得不好有可能,但是别的孩子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家长遇事不慌,冷静处理,孩子自然就能平静下来。

“一模”考试虽然重要,但是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模”考试是一个检验机会,考好考坏都对孩子高考有利。考好了有信心,进一步调动孩子积极性;考坏了也不要紧,早发现问题早解决,等到高考才发现问题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家长在孩子“一模”后“高考”前,自始至终都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给孩子制定具体的成绩目标、指定具体考取院校等。

“一模”之后,许多考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老师家长的态度,同学之间分数的比较,分析思考报考的院校和专业等,都会触动学生深层心理困扰,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特别是考生现在都处于青春期,莫名的愤怒和焦躁不期而遇,有时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和考生要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参加运动等缓解不良情绪,尽量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够安下心来复习。

家长也要尽量减少扰动孩子情绪的事情发生,不要把自己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家长的情绪稳定和处乱不惊,是直接影响孩子情绪的方向标。与孩子共同设定以保持稳定情绪,坚守平和心态为情绪的管理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备有效把握生活品质的能力。

在高考前,家长们要做的家庭作业就是:1.调整心态(自己和孩子的);2.草拟孩子的高考志愿方案;3.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巩固成绩。做好这三点孩子成功的高考将如期而至。

三、安全气囊,适时解压

心理学家耶克斯发现压力与效能之间其实呈“倒U形”关系,它意味着压力要维系在一定的水平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孩子的学习效能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在“一模”后,高考前更好地解压,孩子和家长不妨借用国际上通用的“3R”原则。

国际上对解压气囊制造的标准遵循“3R原则”:Relaxation(放松)-Reduction(缩减)-Reorientation(重整)。其目的在于,减少遭遇压力源的机会,放松情绪,重新调整目标、理想期望值,以寻求身心最佳平衡点。

在“Relaxation(放松)”这个原则上,可以从“时间、心态、饮食”三方面来应对。比如可以把娱乐消遣、休息放松的时间一同写进孩子的复习日程表中。在心态上保持乐观、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在饮食上,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豆类,少喝浓茶、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少吃辛辣食物,不过分依赖保健品。

第6篇

【关键词】 预防接种;心理需求;护理干预

预防接种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小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认真把好这一关, 才能直接控制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对于接种门诊来说, 主要面对的是0~3岁的散居儿童, 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限, 沟通难度较大,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的重视是预防接种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及疫苗注射后获得最佳效果的保证[1]。因此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家长的心理需求, 对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随机抽取2012年带儿童来院接种的300名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对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及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辖区内11个居委300名带幼儿来门诊接种疫苗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 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心理需求、家长对接种门诊及接种护士的要求、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等, 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300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过程的心理需求。见表1

由表1可见, 300名儿童家长首要的心里需求是安全有效接种疫苗占100%, 其次是接种护士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占98.67%, 疫苗信息的需求96%, 94.33%的家长希望有良好的接种环境, 缩短候诊时间。

2. 2 300名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见表2

3 预防接种过程中家长的心理需求分析

3. 1 信息需求 家长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 其表现悬殊, 在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之间, 孩子父母和祖父母之间, 不同学历程度家长之间比较, 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态度均有差异[2]。调查发现, 部分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较低, 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家长, 对预防接种知识了解较少, 因而不重视, 造成漏种或迟种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整个人群疾病的防控。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疫苗接种的种类, 所预防的传染病, 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疫苗的禁忌症, 可能引起的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 以及生病延迟接种是否影响接种效果等。家长希望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准确信息, 并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

3. 2 心理支持

3. 2. 1 紧张焦虑情绪 从表中可以发现, 安全有效地接种疫苗在家长的心理需求中排在第一位, 占100%。由于接种时未做到有效沟通, 部分家长在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一般反应如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情况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3. 2. 2 怀疑与不信任 由于新闻媒体报道过的疫苗相关事件, 媒体的误导和渲染, 使部分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信任度下降, 心存疑虑, 对接种人员不信任。

3. 3 接种人员服务态度和接种环境的需求 98.67%的家长希望得到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的服务, 94.33%的家长希望接种环境安静, 缩短候诊时间。接种人员服务态度不好、人群拥挤、环境嘈杂使家长在等待过程中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4 护理干预措施

4. 1 改变服务意识, 开展优质服务 预防接种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 以丰富的专业知识, 规范的操作技术, 得当的言谈举止, 冷静沉稳的态度, 热情的服务赢得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在交流中注意把握好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针对不同的儿童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并提供咨询电话。

4. 2 预防接种知识的指导 对首次带幼儿来接种的儿童家长, 由分管片区的护士介绍预防接种流程, 接种的时间安排, 需要注意的事项。详细询问孩子的健康状况, 家族史, 有无过敏史, 发放预防接种知识小册子, 让家长仔细阅读“儿童预防接种家长告知书”并签字, 告知家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预防接种的禁忌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护理方法等。让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每次接种前让家长仔细阅读当日要接种疫苗知情同意书, 包括疫苗名称、预防的疾病、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等并做好解释。在候种室观察室张贴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方法、剂量、接种月龄、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公示二类疫苗收费价格。充分利用接种后留观的时间, 由留观护士将婴幼儿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播放和发放[3]。让在此留观的儿童家长, 迅速掌握一些接种常识。

4. 3 心理支持

4. 3. 1 实施安全接种, 增强儿童家长信任度 疫苗的质量是安全预防接种的关键, 疫苗质量不好, 接种后将会带来严重后果[4]。这也是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严格按规定程序领苗、运输和保存, 确保疫苗安全。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对受种儿童既要注意免疫起始月(年)龄, 又要仔细核对待种和已种疫苗间的间隔, 正确筛选适宜的接种对象, 排除禁忌证, 严格按程序接种。对二类疫苗遵循“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 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 自身经济能力等权衡利弊, 理性选择。接种疫苗后由分管片区的护士进行电话回访, 了解本月预防接种情况、有无接种反应。指导家长正确对待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解除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

4. 3. 2 预防接种环境的改善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候诊室、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布局合理, 整洁温馨。科学安排接种时间, 避免人多拥挤, 等待时间过长而影响家长的情绪, 引起接种纠纷。

5 讨论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 通过分析家长的心理需求,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设身处地为儿童及家长着想, 针对不同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 得到家长的信任和认可, 主动带幼儿接种疫苗, 有利于提高接种率, 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蕊.预防接种门诊儿童看护人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当代医学, 2012, 18(1):119-121.

[2] 张荣,曾红,王君, 等.乌鲁木齐市儿童看护人计划免疫相关的知识和态度调查.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170-172.

第7篇

关键词:真诚;严格;热爱;周到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20-02

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科室,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工作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和人们的共同活动中。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严以律已、宽以待人,要信任、尊重、关心配班教师,做到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起带头作用,作出榜样,作出表率。切实起到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这样三种不容忽视的人员结构:保教人员、幼儿、幼儿家长。而此三种人员之间是否能够和谐发展并具凝聚力,直接展示了班级的管理是否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因此,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力求探索一种和谐管理的模式,尽量使班级始终运行在良性循环状态下。要追求这种和谐,我总结出了八个字,那就是“真诚、严格、热爱、周到”。在工作中能做到这八个字,班级的管理工作就游刃有余了。

一 真诚

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要做到以诚待人、坦诚相待,也就是相处要“真诚”。有人说:夫妻之间有一个磨合期。而班内教师同样也需要一个磨合期。教师刚配班时,有些不适应也是正常的,如果教师都能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那么磨合期就会很快过去,教师之间就会很快适应,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以诚相待就是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保教人员之间是否和谐,是班级一切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班级事务杂而乱,仅凭一个人孤军奋战,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只有三个人既分工明确,又团结互助,方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首先必须建立班级成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合理安排班级的各项任务,协调三位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班长要处处用心,以身作则,凡事身先士卒。要使别人爱“家”,自己首先做一个爱“家”的人,对'家“中的一切都要了如指掌,要在精神上创造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氛围,在生活上时时处处关心班级成员,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好,要及时找她谈心,使其消除忧虑和不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最后,班长还必须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不断探索发现好的教学方法,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带动班级教师搞好教研活动,共同探讨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大家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二 严格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

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教育活动前要备好课,做到教具充足,让幼儿能真正从快乐中学、从玩中学。户外活动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游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运动起来。此外,班级教师还应共同讨论,制定出班级常规,大家来共同遵守。在班级常规中,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在孩子的常规训练及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当做到严格要求,且要求一致。对幼儿严格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制定生活常规时,可要求孩子们也参与进来,以增强孩子们的自制力和约束力。

三 热爱

教师与幼儿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成与败,只有在二者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方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并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而建立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教师必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状况,信任和理解孩子,对他们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幼儿,防止情绪和行为偏激,从而在二者之间建立交流互动的平等关系,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格,更重要的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

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爱漂亮的孩子容易,爱丑陋的孩子难;爱聪明的孩子容易,爱愚笨的孩子难。”要做到对每一位孩子平等施爱,确非易事,但要达到教师与幼儿间的和谐,我们必须做到博爱。教师只有具有广博无私的爱,才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平等互爱,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

四 周到

第8篇

    班主任工作中,绝大部分教师的工作中心是如何管理好学生。对怎样做好学生家长工作为教学服务,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流失或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农村初级中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家长工作谈一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生和家长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教师要正确认识家长、理解家长,即使与家长在某个问题上产生分歧,也要避其锋锐,利用迂回策略加以解决。决不能以硬碰硬,激化矛盾。自始至终,把自己和学生家长摆在平等的位置看待。而不是一副学生老师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样子。只有教师尊重了家长,家长才能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积极支持班主任工作。

    二、做好家长的家访工作。

    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较底、思想保守、陈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仍受“读书无用论”的侵蚀,放松对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尤其是在女孩的升学、就业上存在极大的偏见。见于此,班主任在家访学生的同时,重点也要家访家长。对家长关于教育的不良认识,严肃、认真的加以纠正、引导。使学生从家长身上意识到受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不失时机的与家长建立友谊。

    充分利用家长朴实、厚道的良好品质,不失时机的与家长建立友谊。要千方百计的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能主动与班主任交往、沟通。如为家长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家长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甚至解决一些家庭的实际生活困难等等。都可以使得家长另眼看待班主任,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亲戚友朋。实践证明,这样做家长不仅积极主动的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而且为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做好了宣传工作。

    四、树立家庭教育成功的典型家长的形象。

    我们应该认识到不仅在学生之间存在竞争,而且在家长之间也有竞争。家长的竞争在于怎样使子女成材。班主任要搜集一些成功教育子女的家长的素材,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宣传给其他家长。引导他们从对比中获得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从竞争中认识、体会到受教育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总之,班主任要将对家长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为党和人民负责。

    班主任工作中,绝大部分教师的工作中心是如何管理好学生。对怎样做好学生家长工作为教学服务,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流失或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农村初级中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家长工作谈一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生和家长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教师要正确认识家长、理解家长,即使与家长在某个问题上产生分歧,也要避其锋锐,利用迂回策略加以解决。决不能以硬碰硬,激化矛盾。自始至终,把自己和学生家长摆在平等的位置看待。而不是一副学生老师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样子。只有教师尊重了家长,家长才能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积极支持班主任工作。

    二、做好家长的家访工作。

    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较底、思想保守、陈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仍受“读书无用论”的侵蚀,放松对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尤其是在女孩的升学、就业上存在极大的偏见。见于此,班主任在家访学生的同时,重点也要家访家长。对家长关于教育的不良认识,严肃、认真的加以纠正、引导。使学生从家长身上意识到受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不失时机的与家长建立友谊。

    充分利用家长朴实、厚道的良好品质,不失时机的与家长建立友谊。要千方百计的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能主动与班主任交往、沟通。如为家长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家长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甚至解决一些家庭的实际生活困难等等。都可以使得家长另眼看待班主任,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亲戚友朋。实践证明,这样做家长不仅积极主动的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而且为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做好了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