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25: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村旅游管理机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旅游趋势。根据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从旅游形态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的特色“农家乐”休闲游;二是乡村农业观光园区休闲游;三是乡村旅游景点(农庄、山庄)休闲游;四是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特色文化村休闲游。目前,浙江省正在蓬勃发展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核心的“农家乐”旅游,就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
本文以该省诸暨市东和乡“农家乐”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其产业发展基本条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试图找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1 东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1 自然地理条件
东和乡地处浙江省诸暨市东部低山丘陵区,总面积64.46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山谷奇峻,层次巍峨,农林水资源丰富多样。
1.2 历史文化条件
东和地处会稽山,这里因大禹在此祭祀、会盟、婚姻、丧葬这四件大事而名扬史册。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山一直是越国军事上的腹地堡垒,经济上的生产基地和政治文化上的宗教圣地,东和乡的“走马岗、天马山”等地名都有典可考,东和的历史文化由此而渊源深厚。
1.3 农业发展条件
东和低丘陵坡较多,适宜于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一优二高农业。目前已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基地:一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浙江诸暨十里坪万亩有机茶良种示范基地;二是省级林业特色基地-诸暨市东和乡白哺鸡竹良种;三是吊瓜、香榧和高山蔬菜等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了有机茶、象牙笋、吊瓜、香榧、高山蔬菜等多种特色产业竞向发展的良好局。
1.4 交通和信息条件
东和交通便利,市级公路枫桥至嵊州谷来公路、 舞公路、石砩至闹桥公路过境,交通和信息网络日益发达。
2 东和乡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
2.1 规划开发不够科学
东和乡同其它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一样,存着着一些盲目性。一些农家乐项目的开发没有根据区域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缺乏资源的科学论证,其发展处于“一盘散棋”式的状态中,粗制滥造,建设雷同。如十里坪有机茶生产基地部分竹林需要改造成风景林,增强旅游景观的观赏性。一些楼房会舍需要粉饰墙体,绘出反映地方传统风俗的故事画,以增强民俗文化的浓厚氛围。
2.2 发展特色不够明显
部分农家乐项目的开发过分地依赖于自然资源,对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不够重视,服务项目与诸暨市其地方的农家乐旅游大同小异,特色不明显,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无法满足游客对多种多样的农业景观、形形的乡土文化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学习体验等多种需求,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品牌资产快速衰减。
2.3 设施功能不够齐全
一些旅游点(村)功能比较单一,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农家饭店,发展难以持续,需要充实观光、食宿、娱乐、参与等功能。经过调查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善,乡村环境洁化不到位,排污排水通道不畅,餐厅、厨房、厕所等卫生状况不良,消防、交通、用电等配套设施还不到位,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卫生和安全管理存在一定隐患。
2.4 经营服务不够规范
这些农家乐旅游项目都是民间集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经营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缺乏专业旅游管理人才,乡村旅游仍处于一种“小而散”的自发性发展状态,经营比较粗放,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农家乐”经营户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环保意识不强、对外宣传不够、包装意识淡薄,服务档次不高,整体接待水平偏低。
2.5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乡村旅游作为近些年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政府产业监管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乡村旅游的管理涉及政府多个责任部门,如农办、旅游、工商、税收、卫生防疫、消防、技监、公安、环保等,在对农家乐的管理中,往往造成“人人可以管,人人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3 当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3.1准确把握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环境,持续发展”。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互促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生态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消费者在优美环境和悠久文化的熏陶和感悟下,更多地了解自然、呵护生态,更好地秉承传统、保护文化。
3.2 逐级制定发展规划并有效的实施。镇乡要按照《诸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本地的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编制《镇(乡)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各村及旅游点则结合镇乡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村(点)农家乐发展详规》。防止出现一哄而上,产品雷同,布局混乱、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
3.3 着力打造一二个乡村旅游“名品、名企”。 镇乡要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渔)业和森林、水库等休闲旅游项目,培植出一二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旅游“名星产品”。并通过“抓大扶小、以点带面”策略,积极扶持乡村旅游业中的规模企业。组织实施“创优争星”活动,培养和扶持乡村旅游的拳头企业、品牌企业使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乡村旅游的知名企业。最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户自营的“农家乐”项目的扩大和开发。
3.4 要解决好乡村旅游管理的机制问题。要明确和理顺行业管理的归属部门,界定管理职责,建立行业管理章程、服务质量标准和经营许可证制度等。乡村旅游的主管部门和所在的镇乡要建立健全农家乐管理职能机构,加强对企业、农民经营行为的有序管理和贴心服务。同时要积极组织指导经营者建立协会组织,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行业自律。
3.5 做好乡土节庆活动的内涵挖掘和活动联动。镇乡要结合市场调查和本地的旅游资源调查,确定乡村旅游业的主题形象和目标市场,选择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发上,不仅要深入挖掘和充实本地的风俗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还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策划、组织这些活动,如举办“开茶节”、“播种节”、“樱桃节”、“过小年”等。就拿东和乡来说,可将本乡举办的节庆活动与诸暨市一级举办的“西施文化节”、“珍珠文化节”、“袜业博览会”等大型节庆活动联动起来,以“大会带小会”,近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和发展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实施途径
现在社会中人们不断的追求幸福感,经济发展促进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进行繁重的工作同时,也进行旅游计划。现在中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以乡村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近年来旅游的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给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文章主要以北京的乡村旅游为例,根据北京的地域特色,研究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实现途径,最终可以实现双方共赢。
1、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
1.1研究背景
我国近年来致力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逐渐完备,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促进许多产业向现代信息化产业的转型。中国致力于新农村建设,要求各地区根据自己的特色建设自己的支柱产业,在农村中,乡村旅游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现代旅游业运用信息进行运作,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虽然进行电子商务的时间较短,但其发展的水平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线旅游市场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乡村旅游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中国不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可持续产业的推广,政府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农村的特色建设,尽可能的缩小城乡差距,政府扶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打造北京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北京的长城故宫等旅游热点享誉世界,希望通过在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的带动下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1.2研究的意义
北京乡村旅游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随之与现代信息化结合,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应用成为时代的潮流。针对近年来的乡村旅游的热潮和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实施的条件,探究其共性,研究北京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措施,完善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体系,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使北京的乡村旅游成为高效的发展模式。
2、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类型有直接供应商网站、综合性门户网站、中间商网站、专业乡村旅游信息网、学术研究网、政府网站。北京由于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近几年逐渐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在其中主要是旅游网站的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北京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发展的状况,成为进行乡村旅游宣传的最重要的途径,再加上北京政府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北京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委员会出版的《北京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10年度)》包括北京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专题研究、乡村旅游北京发展实践、乡村旅游“一区(县)一色”特色定位、乡村旅游“一沟一品”规划沟域带区产业集群、乡村旅游等五方面的内容,以北京的乡村旅游景点为例,网站主要进行景点信息的介绍和宣传,提供网上订购,可以进行网上支付,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是旅游者的行程更加简便。分析其电子商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北京实际的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站信息的内容功能不齐全
北京居民在对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建设的相关情况了解的较少,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著名的经济政治中心,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员涌入北京,北京的包容性很强,在容纳外来人员的同时,给交通带来较大的挑战,北京的交通压力极大,“堵车”成为北京的一景,在进行北京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上造成很大的阻碍。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上网站所展示的信息不完善,对于当地的乡村特色介绍不明,吸引不了旅游者的关注。
2.2网站的特色不明
在进行旅游景点的介绍时,并没有针对经典的独特的状况进行介绍,没有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由于不同的游客的旅游需求是不同的,相同的网站介绍使产生审美疲劳,在进行网站的内容的供给上,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
2.3忽视客户的关系管理,网络的互交性较差
网站对于游客的旅游的感受并没有进行信息收集调查,网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游客,进行网站编辑作用就是要吸引游客的关注,使游客产生乡村旅游的需求。当地的乡村旅游网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十分分散的,各网站之间很少进行交流,对于其中利益关联的对象——当地居民,并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不利于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2.4网络管理的整体管理能力较差,协调性较差
在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上,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的管理十分松散,在进行管理时,有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网站整体的管理能力低下。乡村旅游涉及各个方面,包括旅游景区管理方、旅游中介、旅游线路、旅游住宿等许多方面,各个群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各群体之间的利益性质不同,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也不同,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协调,因此出现旅游景区的当地商家“宰客”的现象,还有出现导游不合格,不按照旅游路线进行引导的状况,由于信息建设不齐全,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安全性低使游客的自身利益受损,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3、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实现策略
在乡村旅游日益发展的使其,我们应大力建设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建设,让更多的游客能从网上获得安全、可靠的旅游信息,为游客的旅游进行帮助,使游客的旅游质量提升。在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
3.1建立北京乡村旅游资源共享的电子商务网站
现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较快,其中有许多大型的观光电子商务平台,像我国的“携程”旅行网、近年发展起来的“途牛”、排名第一的“去哪儿”网、“蚂蜂窝”、“驴妈妈”旅游网等诸多网站,这些大型网站具有很大的客户量,与之建立关联的都是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餐饮、住宿、交通企业,针对乡村旅游有关方面的电子商务建设较弱,因此建立一个专注于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网站十分必要。建立北京乡村旅游信息网站,不仅仅是要向游客传递住宿等消费信息,还包括旅游景区的景观信息,同时业向游客展示北京的特色,是游客对于北京乡村景观有较全面的了解。北京四周多山,乡村旅游集中在郊区地带,当地由于独特的地势,各地的自然风光很好,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的资源,还有就是“名城”效应,游客有许多是慕名而来。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上要秉承信息资源共享的态度,主动与景区周围的居民进行交流,切实加强各网站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由于北京的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因此乡村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的旅游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突,在不同的企业进行竞争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是北京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更加高效。
3.2建立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管理机制
在进行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上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现在许多的旅游社都采用网上信息截留的方式,接受游客的预定和为游客制订旅游路线,将游客的旅游行动进行具体的规划,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上,针对乡村旅游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让供需双方进行对接,对于信息进行管理,避免出现虚假信息,增加北京乡村旅游的可信度。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上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乡村信息基础建设,在进行管理上时注意政府引导与企业协调相结合,对于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有明确的管理规范,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据可依,能够有序进行。
3.3系统管理,网站进行分工合作
旅游企业应与各种相关机构建立联系,共同构建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平台,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加强管理,给予支持和鼓励。地方旅游管理相关部门对于本地的由于资源进行统计,收集相关的信息,维护旅游企业与政府网络信息的一致性,并且对于旅游企业的电子网站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监督,维护电子平台建设的秩序,进行相关乡村旅游的推广,政府充分发挥最监管的职能,使北京的乡村旅游健康的发展。在进行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旅游企业作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的主体,承担着市场运营、乡村旅游信息宣传的重任。旅游相关活动都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运作,可以统一进行乡村旅游新闻的,向外界传递高效信息,网站建设分工明确,使整个旅游活动更加的有序。
3.4根据乡村旅游的特色,丰富网站的内容
通过对北京乡村旅游相关网站的调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旅游网站的信息单一,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的作用也没能体现出来。只有少数网站的内容和信息较为全面,有许多网站的旅游信息如出一辙,没有特色。还有就是对于旅游信息更新的速度慢,更新的内容不全面,有些网站的语言局限在汉语上,这种情况不利于乡村旅游向国外的推广。面对这些问题背景在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时应该讲讲点的名字进行个性化建设,选择本地最有特色的事物进行命名,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在进行网站建设时,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速度更快,要求更高,可以建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服务,创建高品质的、更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服务。
3.5发展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手机APP
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手机APP的建设,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手机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更快,手机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人们更多地从手机上获得信息,针对这种状况进行手机APP建设,例如可以创建“驴友”旅游团队APP,对于有北京乡村旅游意愿的人可以在手机APP进行搜索,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员,一起进行旅游活动,指不仅扩大了社交的范围,还增加旅途的兴趣。在创建手机APP时,可以建立网上旅游节,对于景区的门票在节日或者是其他有意义的时间进行优惠活动,就像大型的淘宝一样,可以通过消费,来增加北京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有消费来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4结语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北京作为中国的有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中,致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北京近年来十分重视当地的旅游建设,尤其是现在的特色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在促进经济发展上,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同时,结合现代信息化的特点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分析背景进行电子商务建设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改善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的现状,使北京的乡村旅游本身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能够面对更多的旅游产业的竞争,增强乡村旅游的资本服务能力。
作者:宋丽芳 高鹏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小萍,付丽丽,宋艳,范惠莹,陈成冉.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实现路径研究[J].商,2015,40:107.
[2]杨蓓.北京乡村旅游信息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3]陈颖杰.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D].海南大学,2014.
一、秀山地区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渝、湘、黔、鄂四省(市)边界结合部。东邻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西南连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北接本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仅20余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的武陵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与贵乐洞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区,以及长江三峡至乌江天险环形旅游的回旋地,主要风景有龙凤客寨桥、梅江民俗文化村、妙泉湖、孔明洞、川河奇观等。此外,还有丰富的地热旅游资源,境内有石耶、肖塘、峨溶温泉。民俗民风、民族文化是秀山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秀山花灯历史悠久,名扬海外,“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花灯名曲已唱遍全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使秀山旅游业形成了一个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态势。重庆秀山,湖南省的凤凰、张家界,湖北省来凤县,贵州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依托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并通力合作,形成渝、湘、黔、鄂边界旅游圈,秀山景区正处于这个旅游圈之间,尤其是渝怀铁路的开通,使秀山的旅游产业高速增长。
秀山县依靠旅游景区,凭借独特的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旅游的产业集聚效应得到显现。秀山民族地区景区旅游景点尤其以花灯寨、边城洪安、石堤古渡、凤凰山等景点成为该地区的最佳旅游亮点。以2006年为例这些景点旅游收入分别达:120万、140万、110万元和60万,并由此带动的旅游从业人员分别为:220人、260人、192人和152人,占所在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大约为:12%、14%、10.7%、8.4%。民族地区的乡村生态、乡村风光、乡村民俗、乡村生活等成为了旅游活动的主要对象,旅游活动和产品系列更加丰富,旅游者所获得的体验更加全面。旅游的发展为秀山的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同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提供了转移载体。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离不开懂民俗民风、有知识、会管理的乡土人才积极参与。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那些精通少数民族风情的村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受过高中等教育的青年人不甘心扎根于山区的村寨,从事少数民族民俗研究和实际工作。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在秀山民族景区旅游出现了“克隆”现象和旅游景点生命周期的短暂,同时也影响了秀山旅游业产业集聚和竞争力的提升。
二、秀山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现状
在秀山县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发展到近1.5万余人,秀山县旅游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依托秀山县独特的自然风貌及其淳朴的民族民俗风情。经过景区经营者的培训和旅游实践锻炼秀山旅游人力资源较最初兴起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旅游人才匮乏不是秀山所特有的弊病,而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通病”。2006年末秀山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0.2万人,35岁以下年龄占76.5%,属一只年轻的队伍,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的仅占24.5%,获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13.7%。笔者通过对秀山旅游从业人员的实地调查发现:秀山民族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中有高级职称2人(退休干部),中级职称50人(其中退休教师2人)。
2.旅游乡土人才匮乏
秀山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的区域。2005年末秀山县总人口61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31.6万人,占总人口的51.8%,少数民族人口优势,并未换来人才优势,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人才可谓凤毛麟角。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离不开懂少数民族民俗民风、有知识、会管理的乡土人才积极参与。而目前存在的矛盾是,那些精通少数民族风情的村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受过高中等教育的青年人不甘心扎根于山区,从事少数民族民俗研究和实际工作。
3.旅游人力资源构成不合理
(1)从素质结构上看,我国旅游人才队伍整体学历不高,高学历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2002年对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9%的旅行社经理有大学学历,41.7%的导游是高中或中专学历。2005年,重庆市各类人才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仅占5.3%、高级职称仅占9.1%,而且80%以上集中在重庆主城区。显而易见,经济欠发达的秀山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
(2)旅游人才的年龄与专业结构极其不合理。目前,在秀山的民族景区旅游人力资源整体上呈现年轻化的态势。但刚刚开始发展的秀山景区旅游其从业人员称得上人才的实在太少,更多的是人力资源而已。具体情况以边城洪安景区为例进行说明(见下表1)
表1边城洪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情况表
工作类别平均受教育年限(年)人数(人)平均年龄(岁)
表演5.255033.42
推销7.453031.36
卫生3.352048.67
基建3.455047.35
管理9.151045.31
数据来源:实地调查
从上表数据可知该村旅游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73年,旅游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1.22岁与旅游从业人员年轻化的趋势不符。由此可见,边城洪安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实在太底,并且年龄太大,与旅游从业人员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并不相符,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推销人员素质太低根本无法将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俗进行理解和表达,根本不能满足游客的民族文化消费需求。
4.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旅游管理素养
旅游经营专业人才知识缺乏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欠发达民族地区。在笔者所调查的景点中能将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表达出来的几乎没有,所设计表演的节目和展示的少数民族文物多年没有得到更新,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不能得到充分展现。同时,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经营者没有一人系统学习过旅游专业知识,根本无法理解处于民族景区旅游的定位,盲目开发,最终导致了各个景点相互“克隆”,恶性竞争,进而影响了景点的生命周期和旅游产业集聚步伐以及整个景区竞争力的提升。
三、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旅游产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必将是秀山的支柱产业。当前,高素质旅游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秀山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显得重要而紧迫,这关系到秀山旅游发展的实力和后劲。树立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有组织地形成一种鼓励学习,惩治怠惰的氛围,在边学边干的“研究型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实现从“低素质劳动者向高素质劳动者的转变”。因为高智力、高文化含量的劳动者是任何事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1.促进各方加强对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培养
旅游部门要配合项目开发帮助,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训规划,并争取与教育、农业、劳动、民政、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口合作,共同推进和实施。要依托现有的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中心,争取必要的财力支持,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和开发、景区管理、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活动组织、市场促销、语言、传统技艺、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要依托现有的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中心,争取必要的财力支持,分级分类开展培训。
2.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型民族地区旅游人才
“以人为本”是秀山民族地区旅游活动的重要原则,针对目前秀山旅游人才特别匮乏的实际,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旅游人才,留住人才,在小学和中学开设民族旅游课程,积极鼓励本土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旅游活动,多学习土家族、苗族民间的歌舞和其他表演节目并能懂得和表达出土家族、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培养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同时对现有的旅游技艺人才应给予较高的报酬,把他们的报酬与一般群众的报酬档次拉大,创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表演的氛围,对现有人员进一步加强培训,想法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综合素质,并想法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招回来。同时也要大力培养导游人员,对教师、学生等有文化的年轻人有意识地培养成能说会演的导游人员,并经济鼓励他们取得合格的导游证书,并投入到旅游活动中去。
3.实施动态激励管理机制,激励相关各级党政领导抓好民族地区旅游人才资源开发
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县直各相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赋予一定分值,年终考核,兑现奖惩,实施动态激励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单项表彰奖励制度,每年年终对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搞得好的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抓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同时,形成必要的压力机制,迫使相关党政领导不得不抓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年终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得评定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的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在一年之内不得同级重用或提拔使用,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切实搞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
4.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出台旅游人才的选拔、培养、吸引、表彰、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政策措施,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程度中、更宽的领域里合力推进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使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建设要围绕强化服务功能和拓展开发领域两个方面来展开,力争达到扩张旅游人才数量、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和发挥旅游人才作用三个方面效果。
5.建立和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市场
加快旅游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高级旅游人才数据库建设,形成机制健全、信息灵敏、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消除旅游从业人员流动的体制,打破身份、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探索多种人员流动形式;健全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开展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是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提升我县旅游形象的重要举措。为了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快速运行,我县专门成立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县长朱璋任组长,旅游局局长王海燕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旅游、城管、交通、食药监、工商、物价、商务、公安、质监、文化、卫生、人社等部门,同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旅游局。领导小组成立后迅速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制定了《__县旅游市场联合执法长效监管工作方案》和《__县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方案旅游环境整治联合执法机制》,并召开涉旅单位的宣传动员会,要求各涉旅单位必须按照全县旅游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此项工作,制定本单位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旅游投诉机构和投诉处理人员,及时受理投诉。建立全县旅游投诉统一受理、部门分头处理机制、实行节假日“__*”热线电话投诉举报24小时服务制, 截止5月底,共组织相关部门对涉旅企业联合执法大检查12次,通过检查指导,全县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社、农家乐的旅游接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服务质量旅游有了明显提升,节假日期间无旅游投诉。
1、为加强旅游市场规范,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加大旅游景区整治力度,确保景区环境上档升级。____观光茶园代表__市接受省a级景区复核评定小组年度复核,经专家组综合评审,认定____观光茶园符合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准予通过。
2、对食品卫生安全每月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对各餐饮点食品卫生安全、食品原材料来源渠道、食品留样管理、厨房管理等11项管理制度进行了挂牌公示,同时公布了举报电话。2月下旬,专门邀请食药监局专门对全县餐馆、农家乐以及餐饮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管理和检查,查处违法案件35件,从而使我县餐饮行业得到较大力度的整治。
3、对全县各宾馆饭店、商务酒店、农家乐、车站、购物场所以及涉旅企业进行明查暗访整治检查,整治内容包括食品卫生安全、菜谱明码标价、旅行社规章制度、旅游合同、旅游团队运行计划、消防安全以及应急预案等,其中重点整治了__山月花园饭店至__岩景区沿线的“黑车”和非法运营“农家乐”,通过检查整治整改,目前全县旅游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也将全县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
为确保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有序推进,我县始终把“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放在突出位置,并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为全面提升
群众对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的知晓率,对全县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进行整体宣传,目前已全面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式宣传网络。一是通过召开会议、上街宣传等形式进行层层宣传,做到“人人参与和知晓”。二是利用电视、网络、电台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及时将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动态通过《__电视台》、《__网》、《我爱__网》等媒体宣传出去,努力达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像、报纸有文”的目标。三是利用公益广告进行广为宣传,通过在旅游饭店、旅行社、车站、旅游企业门口悬挂宣传标语、宾馆饭店电子显示屏展示宣传口号等方式进行整治宣传。四是积极参加全县大型集中户外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营造浓厚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氛围。通过近一年的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工作已初具成效,成绩喜人,特色亮点突显。
1、积极开展各种节庆活动。指导__村旅游协会举办第十三届__节乡村旅游等节庆活动,以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发展,不断壮大乡村旅游市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关键词】滑雪旅游 发展对策
滑雪是一项专业体育运动,也是一项休闲旅游活动。将滑雪运动开发成一种特殊度假旅游项目在张家口虽然只有十多年,而且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滑雪旅游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和滑雪相关服务所产生的巨大供给商机,已经为具有滑雪地理资源优势的张家口地区带来空前的产业收益。
一、张家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坚实的交通保障
目前,张家口崇礼已经嵌入了京藏、京新、宣大、张石、张承高速公路网络影响的核心范围之中,张家口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网络日趋完善。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有5条国内航线即将全面开航。京张高铁已批复项目建议书,通车后从北京到张家口仅需40分钟。缩短了滑雪市场与目的地的空间距离,缩小了滑雪者的心理距离,畅通的可进入性为崇礼打造滑雪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2、初具规模的滑雪旅游产业
张家口崇礼县旅游业起步于1996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崇礼已建成万龙、云顶、长城岭、多乐美地4家规模较大的滑雪场,拥有高、中、初级雪道80余条,各类索道和魔毯23条1.7万米,总运力达40000人/小时。日可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其中,万龙滑雪场的“金龙”、“银龙”雪道和云顶滑雪场的“莲花”、“野玫瑰”雪道已通过国际雪联认证,曾多次承办国际滑雪赛事。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7%和33.6%。2013年仅2月份,张家口共接待游客205.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8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1%和39%。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滑雪节,以滑雪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已经形成。
二、张家口滑雪旅游发展对策
(一)构建立体营销体系,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在宣传组织上,要成立由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地区政府、旅游企业、新闻媒体共同组成的旅游营销综合体,努力把行业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网络。充分利用京张城际列车的修建和申奥这一有利条件,打造区域旅游集散地,领跑京冀晋蒙区域旅游合作。
(二)提高景区核心竞争力,探索大旅游模式
1、打造乡村、赛事、温泉与滑雪一体化的旅游区域
以张家口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挖掘区域文化的内涵、积极申办和筹备重大国际滑雪赛事、建立崇礼滑雪基地与赤城温泉度假区组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把滑雪旅游小镇作为滑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形成产品特色鲜明、经济快速增长的滑雪旅游度假地区域。坚持“结构优化、主题多元、配置合理”的原则,高起点、高水平建设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滑雪运动和度假设施,重点完成崇礼密苑生态旅游度假区、万龙滑雪场、多乐美地滑雪度假山庄、长城岭滑雪场、 摩天岭滑雪场等项目的新建、扩建工程,在数量增长时做到质量的同步提升,构建不同体验、风格各异的滑雪场体系,打造国际级冰雪运动基地和冬季休闲旅游目的地。
2、建设三大雪场产业集聚区
作为我国冰雪产业开发第二阶段的京冀蒙地区,张家口成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地域”,并正式被批准建设国家级滑雪基地。但张家口的滑雪项目偏重于大众滑雪,竞技滑雪目前只有万龙滑雪场的两条雪道经过国际雪联认证(高山滑雪回转项目),多乐美的滑雪场有一条雪道符合要求。因此需打造以精品雪场为支撑,建设红花梁、冰山梁和桦皮岭三大雪场聚集区。其中以相对成熟的红花梁地区为重点,完善密苑、多乐美地、万龙、长城岭四大雪场设施、提高雪场档次、实现雪场对接,加强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拓展休闲娱乐产品,在空间上,形成滑雪产业集群雏形。
在完成对滑雪场、滑雪训练基地和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滑雪场数量,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滑雪场总体标准,做到结构优化和主题多元化。形成高级、中级、初级配置合理的滑雪道体系,提供高标准、特种化和多主题的滑雪场体系,把张家口建成国际著名滑雪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3、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滑雪旅游产业链条
滑雪旅游带动滑雪运动服务产业链、积极引进滑雪装备制造业,推动区域工业化进程。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引进国际滑雪用具和设备生产商,建设国内一流的滑雪用具和设备生产基地,形成生产、试验、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各县镇农副产品特色,研发特色旅游商品,以旅游业带动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
4、把握奥运机遇,提高知名度赢得市场份额
争办承办滑雪国际级赛事,打造滑雪旅游产业。日前,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张家口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大的冰雪综合赛事,虽然只是短短的二十天左右时间,但其申办、筹办和承办过程却蕴含着无限的商机,赛会搭台产业唱戏是形式和内容的最好结合,而这一系列的过程,是张家口进一步推进产业建设和对外宣传的最好时机,是张家口打造滑雪旅游产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机遇。
(三)、建立滑雪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滑雪旅游保障措施
滑雪旅游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的积累。政府需要与各大中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设立专门培训项目,利用它们优秀的师资资源,培养一批既懂得滑雪旅游发展规律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体育人才,并完善滑雪旅游保障措施。具体方案为:
1、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重点构建三大层次旅游人力资源体系;建立旅游人才交易市场,加强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完善人才引进与竞争激励机制。
2、加强滑雪旅游人才培训与教育。重视高级管理人才培育与提高;制定落实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与考核机制;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壮大滑雪培训队伍;重点加强跨雪季从业人员的多种技能培训。
3、完善与科研单位合作机制,建立旅游专家顾问队伍。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规划专家,建立专家顾问团队;完善合作机制,产学研相结合,科学规划、促进创新。
4、从业人员劳动保障与福利配套机制完善工程。坚决落实劳务合同管理;规范从业人员劳动保险、福利分配管理体系。
总之,目前张家口滑雪旅游业具有独特的资源、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内部制约因素和外部竞争与挑战。未来几年是张家口滑雪旅游产业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力北京,攻克艰难,实现滑雪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大发展,并将崇礼滑雪旅游大区打造成中国雪都和“东方达沃斯”。
作者简介:
关键词:乡村旅游 民族地区 开发模式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共有S个少数民族自治区,2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地处偏远山区、牧区以及高寒地区。这就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其赖以存在的基本物质基础,即范围广阔的农村,而其原始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明、自然与历史遗存相结合的农业和农村景观以及淳朴厚重的民族风情的存在,又进一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其在开发乡村旅游方面却是具有显著优势,而如何把这种潜在优势转变咸现实的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汉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保障措施。
二、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技术落后、资金紧缺、人才奇缺的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所要求的服务档次、接待规模以及施标准很难达预期的标准,旅游业运作过程卜分艰难。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的条件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如下问题:旅游开发所需资金不足,接待能力和开发规模有限;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业产品供应不足,市场经济发展落后;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配套接待设施条件难以达到规定标准;民族地区自我积累能力不足,人均收入水平低下导致商品流通滞后;教育培训严重缺乏,导致旅游人才缺U较大,旅游接待和服务的质量难以向国际标准看齐;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政策依赖性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还是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等-系列工作,都需要政府来主导参与。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对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因此旅游业才被很多地方政府列为优先扶持产业或主导产业。为了尽快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当地政府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参与旅游开发经营,以出让土地、景点等资源和各类优惠政策作为对外引资的条件,而对当地少数民族具名的补偿主要采用核算的土地出让金的形式的方式,同时也忽视了当地少数民族居民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
3.乡村旅游内需不足。目前我国比较成熟而且市场效益较好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是利用大都市客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考虑可以充分利用了都市郊区相对城市良好的独特的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一般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位置应以旅游者自驾车大约l小时能到达的范围为准,那么这种距离是最优的,比较适宜采取城乡互动的旅游开发模式。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依托周边大中城市的庞大旅游市场开发乡村旅游不具备条件,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撑。基于以上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需不足,难以吸引足够的外地游客。而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具有较多的较高级别的风景旅游区和流量相对集中(向游客,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优势,即使没有景区的支撑,少数民族地区也可以依托原始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明、自然与历史遗存相结合的农业和农村景观、靠边疆(或边区)的特殊区位以及淳朴厚重的民族风情,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形成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区,吸引游客。
4.出游成本高。从地理位置上看,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目的地随着与大中城市距离增加而逐步衰减,大部分的出游目的地市场集中于距大中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牧区、边疆和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难以进入。这是自然条件形成的。而且从历史上来考证,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境内各民族很少进行迁徙,除了因扩张和征战而进行迁徙从而与汉民族发生融合的部分少数民族,这是这种自然文化特征,从而形成了较为封闭的地理人文环境。所以少数民族地区远离中心城市,加上交通和通讯不便,游客出游成本相对较高。
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创新模式
1.产业链本地化。根据乘数理论,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乘数效应大小决定了区域旅游产业链的发育程度。产业链越长,则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也越大,旅游业通过产业关联能带动更多的部门,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反之,则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就比较小。所以,以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优化配置上下游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本地生产和销售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使旅游收益留在本地,有效安置当地居民的就业,是提高旅游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时候,最大化当地群众的利益是第一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将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利益作为共同体,才能为当地居民所接受。所以,只有实施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本土化战略,才能有效地带动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并最大化当地群众的利益。 2.经营者共生化。经营者共生化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工共生模式,在该模式中,本地经营者和外来经营者同时提供不同类别相等级的旅游产品吸引不同(阿旅游市场,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避免了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共同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另一种是合作共生模式,本地经营者和外来经营者合资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利益共享,比如天龙堡的合作模式。广西上林县新东村是实施“经营者共生化”模式的典型代表。上林县新东村开发乡村旅游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很好地处理了外来者合本地业户的关系一以互补代替竞争。新东村的“鹅和鸭农庄”的投资者是外来户,其目标市场是在广西的中高档次入者。 “鹅和鸭农庄”占地二干多亩,是广西富有特色的名胜农庄休闲处,它的“鹅和鸭”取名来自英国著名的“鹅和鸭”酒吧,其投资者融合了迪斯尼风格和中国苏州园艺以及广西为代表的南方风格,是高档乡村俱乐部的雏形。该农庄里有迷你高尔夫球场、跑马场、卡丁车场、游泳池、彩弹射击场、射箭场、沙滩排球场、棒球发射场,以及儿童游戏的蹦蹦床、攀岩、滑梯等游乐设施,还将建成保龄球馆、壁球馆、儿童乐园馆。由于“鹅和鸭农庄”的成功经营,提高了新东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给新东村带来了滚滚客流,特别是“鹅和鸭农庄”开展大型活动时,当超过农庄的接待能力时,很多客人被分流到新东村当地民俗户进行接待。 “经营者共生化”是一种本地业主和外来者互惠双赢的安排。
四、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保障平台建设
1.健全政府管理机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采取有效的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指导和管理手段和方法,乡村旅游地政府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有效制定出乡村旅游相关管理制度或条例,在规划审批、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虽然在内部,乡村旅游是由一家一户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但从游客市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地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全局利益和整体形象。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西欧那个广大游客的利益、当地经营户的利益出发,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制定相关法令法规,使乡村旅游的运作向
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如成立乡村旅游协会等,保护乡村旅游资源,避免旅游资源遭受生态环境和景观开发性的破坏。
2.强化服务规范。要提高乡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服务水平,就必须强化旅游服务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加强对旅游知识的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反映了当地旅游接待的征途服务水平。增强旅游知识培训,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有利于与游客进行直接交流。二是加强对服务规范的培训。乡村旅游能与其他类型的旅游产业向区隔的原冈在于它以“特色”吸引人,但这种特色的前提条件是规范服务:因为没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服务,特色也就不复存在。目前乡村旅游市场上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各地政府部门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强化这方面的培训,以规范的服务来引导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强化经营知识的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从业人员外出学习、考察,扩大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加强对全体农民的旅游经营知识的培训,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文化开发可以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乡村意象是乡村在常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其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其次注重产品性和知识含量,提高产品安全性,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方法。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农家气氛及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营造出一种真正的“农家乐”。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使旅游者体验返朴归真和乡野的乐趣,通过收获劳动成果使旅游者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满足旅游者寓教于乐的需要。再次是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民族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反映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有着反映我国千年的传统文化、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0__年全县旅游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创建旅游强县、打造休闲__),以“一落实、两提升”( 落实重大项目建设、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为抓手,全面启动创强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十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旅游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今年全县各景区(点)接待游客364.5万人次,无景点旅游接待游客170.2万人次,合计年接待游客534.7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40%。20__年入列“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
一、20__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全面启动创强工作,创建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是我县创建旅游强县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团结协作,合力打好创强攻坚战。12月1日-3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有望跻身省旅游经济强县。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成立了以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全县37个部门、13个重点旅游镇乡(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创强领导小组。积极解决创强中需突破的五大问题,建立了风景与旅游一体的管理机构,成立了县旅游质监所、旅游协会和旅游综合执法大队等,增强了综合实力。二是层层发动,形成创强合力。召开创建旅游强县工作会议,出台创强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制定责任分解表,签订责任书;召开创强联络员会议和旅游企业创强会议,落实责任,明确任务;深入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创强座谈,组织各类“创强”宣讲活动,形成合力创强的良好氛围;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强化措施,跟进监督,进一步明确整改任务。三是强化宣传,掀起创强热潮。及时制订创强宣传方案,开辟本地媒体创强专栏,制作城区系列公益广告,张贴社区创强宣传资料,刊发创强工作简报,组织开展面向全县的咨询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共创共建的良好氛围。特别在九月份,举办创建旅游强县广场文艺晚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提高了市民创强热情。四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我县旅游硬件建设,提高旅游配套功能。通过创强,旅游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旅游配套要素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善,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二)创新项目推进机制,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以“重点工程攻坚年”为契机,结合各个重点项目的建设特点,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监管服务,分别制定“班子成员项目联系制”、“重点项目半月汇报制”、“规划现场会商制”等项目推进专项制度,强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半边山旅游区项目一期房屋拆迁基本完成,海洋公园、山城、酒店三大工程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白沙湾度假村前期的基础配套项目扎实推进,白沙湾公司和绿城集团签订合作开发协议,规划设计方案正由绿城集团完善调整;心海度假村项目5幢大体量别墅结构工程完成,正进行室内外装修,会所服务中心整体结构完成,水库等配套工程进展顺利;石浦渔港开发有序推进,渔港生态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开发积极申请国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渔港广场建设区域完成房屋拆迁,渔港中路立面改造进展顺利,渔港古城景区通过国家4a景区验收。同时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富有特色的华东地区滨海露营基地,建成松兰山汽车露营示范基地、中国渔村露营标准基地和渔山岛露营基地。
(三)创新办节模式,打造旅游节庆品牌
开拓办节思路,深化“一年四节”品牌宣传,提升节庆档次,打响节庆品牌。一是创新三月三办节模式。在“三月三民俗文化节”中,积极营造奥运旅游氛围,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联姻,突出民俗性、游乐性和参与性,将民俗文化节真正打造成旅游节庆,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象体验民俗文化游。二是举办中国
体育休闲露营文化节暨“荔港杯”第二届__国际海钓节。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合作,成功引进中国体育休闲露营系列活动,举行__汽车露营地开营仪式,被中国汽车露营协会授予“20__中国体育休闲露营系列活动贡献奖”。结合奥运主题,成功举办第二届__国际海钓节。通过两大节庆的联合举办,为我县打造体育休闲旅游品牌,提高滨海休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是积极参与第十一届中国开渔节活动。精心策划设计了自驾游线路、散客自助游、海钓体验之旅、汽车露营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据统计,开渔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近11万人次。四是精心打造海鲜之旅。创新营销模式,深入挖掘海鲜餐饮特色,吸引了沪、杭、甬、苏各地游客,使海鲜节这一品牌在宁波、杭州、上海、苏南等地区引起广泛响应。五是指导开展乡村旅游节庆。新桥、晓塘等镇乡充分利用当地产业优势,深挖文化内涵,举办枇杷节、葡萄节、柑橘节、海涂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旅游知名度。
(四)强力营销,旅游市场纵深推进
以“旅游形象提升年”为契机,加强旅游宣传,拓宽区域合作渠道,深度开发旅游市场,提升我县旅游整体形象。一是强化宣传,全面提升旅游形象。充分利用大桥效应和奥运、节庆题材,加强与浙江电台旅游之声、宁波电视台、《中国旅游报》、《上海旅游时报》、《阿拉旅游》等主流媒体杂志合作,开辟专栏、专题,强化策划,把__旅游作为整体品牌来营销;突出旅游主题形象,面向全国范围公开征集__旅游形象标识,目前旅游形象标识已正式投入使用;创办__旅游刊物,全面推介__旅游新形象,成功刊出12期。二是完善配套,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旅游标志标牌,在车站、码头、景点等主要路口节点设置旅游广告牌,制作、摆放旅游展架和旅游触摸屏;成立丹城、石浦旅游服务中心,完善旅游网站,拓深服务内容。三是加强推介,拓宽区域合作渠道。深入上海、南京、宜兴、苏州、无锡、常州、衢州、义乌等旅游市场进行推介和促销,与各地旅游界进行恳谈,强化合作,深度开发了上海、苏南等旅游市场,开通了__至上海、杭州的海鲜之旅直通车,尤其是上海市场拓展明显,进入8、9月份以来,我县连续七周蝉联“上海中短线出游排行榜”冠军,__旅游市场已成为长三角县级城市市民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四是举办“__人游__”大型主题活动。为答谢十年来广大市民对__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组织开展了“十年回眸回报市民-__人游__”大型活动。活动自11月15日启动以来,反映好,影响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夯实行业管理,旅游服务环境日趋优化
以“旅游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狠抓企业品质管理,开展行业品质管理年活动,引导企业实现品质转型和提升。一是加大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管理力度。鼓励__港国际大酒店等申报创建五星级酒店,新增2家(大目涂宾馆、新光大宾馆)二星级饭店、2家国内旅行社(博海旅行社、海丰旅行社),引进锦江之星等国内饭店知名品牌,积极开展星级饭店复核复评。二是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召开全县旅游企业节能降耗动员会,组织举办节能降耗培训班,强化节能宣传,出台考核办法,引导旅游饭店积极创建绿色饭店,半岛大酒店、国际大酒店跻身“省绿色饭店”行列。三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开展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景区讲解员证、营销员、普通话、安全应急等培训及考试,培训人数达7000余人;举办导游风采大赛,评选十佳导游,其中一名导游获得全市导游大赛二等奖。四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强化旅游行业安全监管,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加强节日、节庆以及旅游旺季的安全检查力度;在主要景区、饭店设立旅游消费维权联合监督站;加强饭店隐患治理,开展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强化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全县旅游系统行风监督员队伍,充分利用阳光热线和网上会客厅等媒体监督平台,倾听各方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监督。
二、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建旅游强县,打造休闲__”的奋斗目标,抓住杭州湾大桥开通和__港大桥建设的契机,全面启动《__县旅游品质提升四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创强成果巩固年”、“重点项目突破年”、乡村“旅游富民服务年”活动,推进五大休闲基地建设,完善旅游要素,提升产业素质,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20__年力争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其中景区(点)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无景点旅游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突破62亿元。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巩固创强成果,努力创建中国旅游强县
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目标,全面分析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工作成效,总结经验,固本强基。强化发展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队伍素质;密切部门联系,强化合作,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扎实有效地推进创强工作。上半年召开创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工作总结暨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动员大会,争取20__年前实现中国旅游强县创建目标。
(二)实施四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产业素质
我县旅游经过十年发展,旅游市场逐渐成熟、旅游形象基本确立,未来几年我县旅游将由注重城市营销向注重旅游品质提升转型。启动《__县旅游品质提升四年行动计划》,邀请专家制定四年行动计划方案,对旅游产品、基础设施、旅游环境、行业品质、服务素质、乡村旅游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划。以此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力求旅游产业素质在未来四年内有质的提升,以崭新的姿态对接世博会,迎接桥海经济新时代的到来。
(三)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以旅富农、农旅结合、强农促旅”主题,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乡村旅游在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部署开展“旅游富民送服务”帮扶活动,建立对口联系制度,确定6个农(渔)家乐为局班子对口联系点进行重点帮扶;选择金沙湾度假村、西边塘村、东门渔村、茅洋民俗文化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区(点),指导开展质量等级创建工作,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突出地域特色,积极开发观光型、生态型、渔家型等不同类型的农家乐,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加强与县农办等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成立“县农家乐协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顿和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推进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四)强化规划编制,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
以规划为龙头,突出休闲主题,完成《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推进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完成《海洋休闲旅游规划》、《海岛旅游发展规划》、《百里黄金海岸带专项规划》等特色产品规划的评审,推进深度休闲体验的海洋旅游产品开发;筹建__旅游集散中心,09年完成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强对西周等重点旅游镇乡(街道)的规划指导,协助做好项目规划的评审修编;发挥风景规划、管理、保护等职能,重点做好西周区域的蒙顶山、清风寨、鲤龙潭及鹤浦风门口等一批省级、市级生态森林公园项目的规划开发,推进风景名胜区建设,积极开发山地休闲生态游,推进海陆联动。
(五)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以“重点工程突破年”为契机,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跟进项目监管服务,扎实推进半边山度假区、白沙湾度假村、心海度假村、企业家俱乐部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09年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加强景区建设,完成
松兰山入口改扩建、污水收集、管网改造、东、南沙滩改造及影视城榕树林维修、锦江度假村入口道路扩建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景区内涵,石浦渔港古城、__影视城完成国家4a级景区创建,__民俗文化村、西周鲤龙潭争创国家3a级景区,宁波飞日水产争创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石浦水产城改造成__旅游配套功能区。同时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快建设以渔山岛、花岙岛为代表的海岛项目,以松兰山露营地为代表的自驾车露营基地项目,以大目湾新城为代表的滨海休闲体育项目,以及以西周区块为代表的生态旅游项目,提高产品吸引力,全面推进休闲__建设步伐。另外,积极参加20__年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立足选大商、大企业、大集团的理念,拓展招商思路,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六)着力提质增效,提升行业管理品质
以“创强成果巩固年”为契机,扎实开展提升行业管理品质。重点推进行业管理规范建设,促进旅游行业提质增效,全面提升__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开展旅行社品质、星级评定活动。评出首家样板旅行社,树立典型,引导旅行社增强竞争意识,适时引进或开办境外旅行社,切实推进旅行社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旅游机构职能。对已成立的旅游协会、旅游质监所和旅游综合执法大队等机构,要切实发挥其行业监督、协调、执法职能,严厉打击各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破坏旅游发展环境的非法行为,重点加强对松兰山景区、中国渔村的综合整治,改善景区环境,提升景区形象。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旅游服务,充分依托丹城、石浦旅游服务中心和购物中心建设“深度旅游服务站”,为来象游客提供景区景点信息咨询、设备租赁、人员救护等全方位服务。同时开通旅游景区公交(大巴)专线,将县内所有景点景区串点成线,方便散客进入。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继续组织举办以服务理念、业务技能、应变能力、普通话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全县“十佳导游”、“十佳服务明星”评比、全市“金牌导游”等推荐工作。五是严格安全监管。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企业采取措施,强化整改,全程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全县无旅游安全事故。
(七)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城市旅游新形象
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契机,继续创新营销手段,整合旅游资源,深化区域合作,拓展客源市场,扩大__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新形象。进一步提升__旅游品牌形象,在原有__旅游标识的基础上制作vi标识;加强与中央、省级等重量级媒体的合作,扩大覆盖面;强化旅游形象宣传,拟在宁波设立__旅游形象店,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网站运行,推进旅游网络营销;建立目标市场责任制度,加强售后服务和市场维护;评选“__十大旅游产品”,打造__特色旅游品牌;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国民休闲计划”,深化拓展“__人游__”活动,策划“宁波人游__”主题活动;围绕生态旅游年主题活动,突出海洋生态主题,开设海上游、环岛游线路,提升休闲渔业品位。同时要以推进旅游一体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全面启动甬之南“3+1”旅游区域合作,抓住“3+1”轮值县(市、区)的机遇打好合作牌,把甬之南线路打造成长三角黄金走廊;推进与媒体、文化、宣传、经贸、交通等部门合作,开展与目标市场的媒体置换,实现资源互享,开创合力营销局面;加强与普陀、奉化地区合作,规划普陀-__-奉化的休闲旅游线路,打造“三地两佛一中心”的心灵之旅;与北京房车协会取得合作,加强对松兰山汽车露营地的宣传包装,打响国际自驾车露营基地品牌;深入与宁波、上海、杭州、台州、苏州等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商合作,深化散客班车运行,增强散客旅游可进入性。
(八) 以举办旅游节庆为载体,做好以节促旅文章
整合各方资源,在办节理念、办节内容上注入活力元素,提升层次,做大影响。深化“一年四节”品牌宣传,精心策划举办第三届__国际海钓节,进一步做强海洋旅游,塑造海钓品牌;指导开展石浦“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新桥枇杷节、海涂节、晓塘葡萄节、柑桔节、西周竹笋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提升乡村节庆档次;突出亮点,继续举办“浪漫七夕,情定__”等主题活动,同时精心包装产品,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对外宣传,推销节庆旅游线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2003801
1 新农村建设对低碳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内容,也逐渐得到重视,不仅让乡村旅游的可参加项目更加丰富多彩,也改变了村民对低碳乡村旅游观念的全新认识,推动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从而为低碳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产业基础;新农村建设为低碳乡村旅游提供物质基础,近几年来,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越来越趋于完善,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低碳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另外,国家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及管理人才,这也为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所需人才提供了机遇。
2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2.1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概况
娄底拥有各类景区景点70多处。近年来,娄底市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低碳乡村旅游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外部环境,全市92个乡镇(办事处),其中已开展休闲农业和低碳乡村旅游的乡镇近40个,形成了包括农家乐、果菜采摘园、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等四大系列产品协调发展的格局。
2.2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模式
娄底市乡村旅游一开始也是由当地居民家庭组织的,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娄底市政府打造了几个娄底市乡村旅游品牌,如占地面积达到4万多平米的故居、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梅山龙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紫鹊界梯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湄江景区、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当地居民为主要支撑的低碳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2.3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条件。娄底市处于雪峰山东侧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湘中丘陵岗地中,属宜于度假旅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湘中交通枢纽,国家森林城市。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未来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拥有巨大的交通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的必要条件。娄底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各类景区景点70多处,其中紫鹊界秦人梯田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梅山龙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是目前湘中地区仅有的两处AAAA景区。由于娄底地区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使得游客在来娄底低碳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选择性更强,每一个旅游景区都将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2.4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
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地区大多位于郊区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限;比如游客服务中心、进入道路、停车场地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有些甚至没有;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卫生状况更让人难以满意,配套设施不能适应游客的需要。
缺乏专业的管理。从目前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规模与情况来看,其在管理机制、管理人员的构成以及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呈现出来与低碳乡村旅游不相匹配的状态;由于不是专业的旅游管理团队,进而导致发展规划不合理,这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
周边景点竞争较大。娄底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地区,省内远有广受旅游者喜欢的凤凰、张家界景区,近有位于邵阳的崀山景区,这些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大部分超过了娄底市一些旅游景点,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竞争。
3 新农村建设下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3.1 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指导
在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资源盲目无序开发和浪费、对资源的保护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家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的背景之下,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将得到来自政府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巨大支持;根据娄底市政府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要遵循对资源科学、合理开发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低碳乡村旅游,提升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2 加强“三农”建设带动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
(1)农民方面。发展低碳乡村旅游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在娄底市进行低碳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深农民主体地位的认识;同时,需要加大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整体接待质量。
(2)农业方面。娄底市农村农业发展单一,生产方式较为落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发展高科技农副产品十分迫切。将农业产业化建设休闲农业基
地是推进村农产业改革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娄底市整体农业改革覆盖面积有限,在以后农业发展方面仍需要加大改革力度,为娄底市发展低碳乡村旅游提供契机。
(3)农村方面。游客选择低碳乡村旅游,就是看中了农村未受污染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村生活。在国家加大“三农”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娄底市要抓住这一政策契机,加大农村建设方面的投入,合理规划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低碳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3 科学谋划、统筹设计提升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硬件 (1)改善交通环境。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虽然通往湄江风景区,紫鹊界梯田、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梅山龙宫,故居以及涟源至新化的公路相继通车,相比于几年前取得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与国内优秀的旅游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说现在去大熊山只有一个较窄通道可进去,车辆进出极为不便;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打通城市与农村、景区之间的隔阂,加大乡村旅游的发展。
(2)改善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景区住宿环境。目前娄底市乡村的旅游者住宿水平都不是很高,即使在逐年扩大房屋建筑面积,但是从整体来看,旅店的数量和服务质量也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改善农村家庭式旅馆的住宿条件,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开办中等星级酒店、主体快捷酒店;对相关酒店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满足低碳乡村旅游游客的需求。
3.4 改善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景区餐饮环境
娄底地区的饮食极具当地特色,品种具有多样性,但是在农村地区,餐饮方面多以“农家乐”家庭式的提供,卫生方面难以保证、价格方面难以统一,一般都是以农户自己的标准为主;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必须要对旅游景点的餐饮机构进行合理的规划,政府卫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餐饮机构的监督。此外,在保留农村特色饮食文化的同时,要适当发展适合大众口味的餐饮服务,增加旅游者的选择性。
3.5 新农村建设为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人才还比较缺乏,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升,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发展低碳乡村旅游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以来,针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其中就包括人才培养以及人才支持,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可以借助这一政策性的优势,大量引进相关旅游人才,培养地方优秀旅游人才,促进乡村旅游科学、快速发展。
总之,在国家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获得了来自政府极大的政策支持;由于在省市共建低碳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中,只有思路上的一些探讨,在具体措施和办法上还没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而且研究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资料比较缺乏,因此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对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将陆续凸显,继续关注和研究娄底市的低碳乡村旅游问题,希望能对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雄.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9,(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