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2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医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

34. 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 年1 月~2009 年10 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 例,病理性黄疸11 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 例,中度9 例,重度3 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 例,早产儿8 例;女婴12 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 2. 1 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 结果

2. 1 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 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 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05/ umol/L ,早产儿> 256umol/ L 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 ≤17. 1umol/ L) ; 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 ≤17. 1umol/ L) ; 无效: 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 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4]。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 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3]。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27 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桂娥,综述,吴曙粤,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广西医学,2007,11月,29(11):1732-1734

第2篇

出生未满月的新生儿出现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1]。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光照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2]。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24例, 研究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新生儿黄疸124例, 所有新生儿均符合蓝光照射指征。将这些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62例。其中男74例, 女50例, 出生时间为24 h~10 d, 平均出生时间 (51.23±14.52)h。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新生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这种方式安全有效, 并且操作简便。运用蓝光双面连续照射的方式, 照射光谱范围在420~475 nm之间, 照射距离为25~40 cm。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10~12 h, 连续照射2~4 d。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常规光照治疗护理 在光照过程中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 观察新生儿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定期巡视并做好记录工作。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给予新生儿苯巴比妥片等药物治疗, 以干扰胆红素的代谢途径, 增强肝细胞中微粒体的活力, 促进胆红素排泄。

1. 3. 2 综合护理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在新生儿进食或者淋浴后进行抚触训练, 促进肠胃蠕动和新陈代谢。适当增加新生儿的喂养次数, 以增加排便次数, 加快血清胆红素的代谢。向新生儿家长讲解相关护理知识,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合理用药。综合运用音乐疗法和游泳疗法, 刺激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采用 SPSS18.5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经过蓝光治疗后哭闹、发热和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 又被称作高胆红素血症[3]。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疸[4]。控制和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 能够有效缓解黄疸症状, 并且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生1周之内的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该立即进行治疗, 避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导致严重的后果[5]。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光照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胆红素的吸收光谱为400~500 mm, 并且在420~440 mm的光照下最容易分解, 蓝光的波长正好符合这一条件[6]。蓝光治疗运用高效率的蓝光, 让没有结合的胆红素进行分解和转化, 形成水溶性的异构体, 然后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 以此降低人体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 达到改善黄疸症状的目的。

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4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国内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40%~50%[1],本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对50例新生儿黄疸进行家庭访视,对其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新生儿黄疸,男33例,女17例,生理性黄疸43例,病理性黄疸7例。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第3周43例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例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例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例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相对较多,且其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破坏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旁路胆红素来源多,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出生后5-15天可达到成人水平;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母乳喂养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即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病情观察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巩膜色泽观察注意观察皮肤、巩膜色泽变化,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早吮吸、早开奶可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肝肠循环[2]。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患儿哭声、吮吸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4.1蓝光疗法护理蓝光照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严重副作用,得到广泛使用,它能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3]。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体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或遵医嘱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纠正酸中毒,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4.2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7例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4.3健康宣教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以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配合;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及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对胆红素后遗症者,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的指导,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天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1例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红细胞酶缺陷者,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5小结

通过总结50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有助于在日后的护理工作尽快找出原因,及时开展治疗,加强对广大家长的健康宣教,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10):35.

第4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04~2005年家庭访视中,对2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裸露,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第5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32-02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过多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黄染的现象,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因其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当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发生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存活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降低胆红素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关键。蓝光照射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对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蓝光照射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12例,其中男67例,女45例。早产儿20例,足月儿92例。出生24h发病25例,24~72h发病65例,3~7d发病22例。入院检查均以血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除对原发病的治疗外,即采用温箱加蓝光照射,每天8-12h,3~5天不等。结果112例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光疗前的护理

2.1.1 光疗箱的准备 检查光疗设备,彻底清洁光疗箱;湿化器水槽加蒸馏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灯管亮度,使箱温升至适中温度,相对湿度55%~65%[1]。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头、面部。

2.1.2 患儿准备 入箱前清洁患儿皮肤,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类,以免影响光疗效果;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患儿全身,佩戴护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男婴注意保护阴囊,用尿布遮盖会,将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2.1.3 做好家长心理护理 向家长介绍治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疾病的危害性,消除家长恐惧心理取得家长信任与合作。

2.2 光疗过程中的护理

2.2.1 皮肤均匀受光 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1次,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受影响呼吸。

2.2.2 监测体温和箱温 光疗时应每小时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光疗最好在空调病室中进行[2]。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8.5℃或低于35℃,要暂停光疗,待体温恢复至正常再继续光疗。

2.2.3 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 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吵、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3],故所需液体量要增加10%~25%,供给充足的液体量可以增加患儿尿量,促进水溶性胆红素的排出,降低血清胆红素。因此,在光疗过程中要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两次喂奶间可加喂温开水,每次喂奶不宜太饱,速度不宜太快,使奶水充盈奶瓶瓶颈处,避免空气进入胃内,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以减少溢乳和窒息的发生,如有呕吐物及时清除,以保持玻璃板的清洁透明。

2.2.4 观察病情变化 光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监测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以判断疗效;警惕核黄疸早期症状,如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吮力差等,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的颜色与性状,如出现轻度腹泻、排绿色多泡沫稀便、小便深黄、一过性皮疹等副作用,一般不需处理,光疗停止后可自行消失;观察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腹泻、呕吐、脱水、惊厥等,要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2.2.5 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发生;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脓性分泌物时,先用0.3%过氧化氢擦拭后,再用0.5%碘伏擦拭;眼部有分泌物时,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每日2次,预防眼结膜炎发生。

2.2.6 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尽量减少探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3 光照后的护理 光疗结束后切断电源,包好患儿后抱出箱外,注意保暖,撤去眼罩检查全身有无破损及皮炎。做好各项记录。保持蓝光箱清洁,做好终末消毒。

3 讨论

蓝光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光疗知识及操作规程,熟悉每个患儿的病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勤巡视、多观察,特别注意观察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以保证获得最佳疗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128.

第6篇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临床中较为普遍的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后果。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胆红素浓度降低,配合原发病的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在整个的治疗过程当中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对于疗效巩固和患儿的尽早康复恢复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共收治85例新生儿黄疸病例,均运用蓝光照射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中,男43 例,女42 例。早产儿20例,足月儿65 例。发病时间:出生24h 发病11例,24h~72h 发病51 例,3d~7d 发病23 例。症状表现:溶血10 例,感染43 例,母乳性黄疸12 例,窒息20 例。经入院后检查,所有患儿均以血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8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兼用蓝光照射24h~48h,治疗期间精心护理,除1例有发热症状外,其余患儿均继续光疗并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光疗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蓝光治疗前应对光疗箱进行检查,加满蒸馏水,对箱内的进行预热,使箱内温度维持在31℃±1℃区间(早产儿以及体重偏轻的患儿的箱内温度维持在33℃至35℃区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用温水洗净患儿的皮肤,避免出现感染。如患儿指甲过长应剪短后再接受治疗,避免因指甲过长不慎抓破皮肤。患儿的双眼用黑布眼罩覆盖,同时将眼罩固定好,防止治疗时强光损害视网膜。用黑色的尿布包裹住会阴以及生殖器,避免照射以及患儿大小便污染光疗箱。

2.2治疗期间的观察仔细观察治疗患儿的情况变化以及治疗的效果。每日均测定患儿胆红素的数值并予以记录,用以比对治疗前后黄疸的变化。因为皮肤组织内的胆红素消退速度较快,需要时可以通过抽取患儿的血清来测定胆红素[1]。患儿应当在病床中心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如患儿发生了位置移动则需要及时纠正。四小时内应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一旦体温超过了38℃就需要采用降温措施。患儿在光疗的同时可以喂养进食,因为光疗会造成患儿体内水分的流失,所以患儿的饮用水需要适当增加。早产儿不显性排便的情况较多,可以对早产儿喂食糖水。对于好动的患儿可以采用肌肉注射鲁米那,不但可以缓解黄疸还可以降低患儿皮肤间的摩擦以及破损。患儿出现呕吐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现象就需要立即清洗。患儿如果发生了反应缓慢或者尖叫以及全身抽搐的情况就需要注意观察并通知医生。在光疗结束以后对患儿进行全身沐浴,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破损和炎症。

2.3光疗副作用的观察目前普遍认为光疗对于患儿是安全的,虽然有副作用但并没有危险。在治疗的过程中患儿经常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通常无需处理,对继续治疗也无影响。患儿在治疗期间也经常出现腹泻,大便稀薄,治疗结束后可停止,其产生的原因是光疗分解产物通过肠道时刺激肠壁所造成的。患儿亦会出现皮疹的症状,通常在面部以及腿部和躯干处,常常会延续到治疗为止,消退后皮肤表面无任何痕迹。青铜症在治疗结束以后会缓慢的消退,仅是所需时间较长。对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需要及时的告之家长,并说明缘由,以获取家长的理解。

3 讨论

新生儿容易患上高胆红血素症的主要原因一是其胆红素的生成数量多,二是胆红素排泄异常,三是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低[2]。光疗作为简便的治疗措施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胆红素所吸收的光线中以435至465nm之间的波长为佳,因此人工照射是最为合适的光源。在治疗开始以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要检查光疗箱的性能是否满足治疗需要,二是确保箱内的温度,此外尽可能增大患儿皮肤的暴露面积来增加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需要多观察患儿的变化,定时的记录好患儿体温以及箱内温度,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光疗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中所出现的副作用,如体温升高、腹泻、皮疹等需要与家长说明情况,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知晓光疗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患儿的病情,让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7篇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主要的患病因素是新生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升高所引起,其病症主要表现在新生儿的皮肤与粘膜部位。如果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有生命危险。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对新生儿的健康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效果,发现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有很显著的护理干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内在我院出生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34例,出生时间在4h―7d之内,平均出生时间为3.3d,黄疸出现时间在11h―5d之内,平均时间为2.7d。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儿之间的性别、出生时间、黄疸出现时间以及其它生命体征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因此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在出现新生儿黄疸之后,均接受了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与水平衡以及纠正缺氧等相关治疗,并且两组患儿均接受了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按需哺乳、保暖护理、母乳喂养、早吸允以及早接触等相关护理工作,观察组患儿在早期护理的基础上还采用了早期护理干预。

1.2.1游泳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每天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患儿安排一次游泳,将水温空载38°C左右,室内温度需要控制在26°C―28°C之间,保持水质清洁,为患儿准备特制的游泳圈,用专业的护脐贴保护新生儿的脐部,患儿的游泳时间要控制在10min―20min之内[1]。在游泳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患儿做相应的按摩运动与伸展运动,并记录新生儿的体温与脉搏情况。

1.2.2光照护理

观察组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进行光照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将患儿放入光疗箱中,箱内的湿度要控制在50%―60%之间,照射的温度要控制在30°C―32°C之间,一般照射的时间为6h―12h之间,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具体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进行调节。患儿在进行光照过程中,需要先用软毛巾包裹患儿几分钟,通过触觉与听觉的安慰来消除患儿对光疗箱的负面情绪,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1.2.3抚触护理

新生儿黄疸患儿在洗完澡或游完泳之后需要给予抚触护理,抚触护理主要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进行抚触治疗,主要的抚触部位主要集中在患儿的头部、胸部、腹部四肢以及背部,并依照这个顺序进行抚触护理,一般每次抚触护理的时间为15min左右,每天两次。

1.3指标观察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的第一次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儿在出生后第一天到第五天的胆红素情况,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测定是通过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别之间采用t进行检验,同时确定当统计学差异P

2结果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在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初次排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P0.05),具体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按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2例;日龄为0~7 d, 平均年龄(3.00±1.01)d;早产儿9例, 足月儿22例;顺产17例, 剖宫产14例。研究组男 18例, 女13 例;日龄1~8 d, 平均年龄(4.00±1.39)d;早产儿10例, 足月儿21例;顺产18例, 剖宫产1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次入选患儿均经皮检测到黄疸指数在205.36~319.05 μmol/L之间, 研究均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入选患者均有光疗的指征, 患儿肝功能无异常, 且无窒息或合并其他并发症者, 均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1. 3 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儿蓝光照射治疗, 24 h/d, 连续治疗3 d;在此基础上,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如保护患儿眼睛、遮盖患儿生殖腺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 具体包括:①光疗前护理:光疗前, 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治疗箱, 保持治疗箱的干净和整洁, 并将箱内的温度控制在34℃左右;在箱内铺垫软棉布。同时, 还应仔细查看治疗仪的开关、灯管等是否完好, 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患儿入箱前, 应先更换尿布, 并为其带上棉质的手套, 避免患儿抓破皮肤;患儿入箱以后再去除衣被, 并为其带上眼罩及会阴罩等。②光疗中护理:光疗时, 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儿变换, 以免患儿不适而哭闹不止。护理人员还应在旁陪护, 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患儿所处的治疗箱较为封闭, 水分流失过快, 因此, 治疗时要多次喂患儿少量的奶, 2次喂奶后要加喂温水, 确保水分及营养供给。光疗时, 还应密切监测患儿有无酸中毒或发热等并发症, 若有, 需及时告知医师对其进行处理。此外, 患儿因刚出世不久, 正是和父母建立情感的阶段, 将患儿独自搁在治疗箱时, 会让其感到孤独、缺乏该有的安全感;因此, 护理人员还应有节奏抚触患儿, 用手掌轻轻抚摸患儿头部、腹部及四肢, 进而释放患儿机体内的β-内咖啡肽, 改变迷走神经及5-羟色胺等。③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且要出箱前, 护理人员应首先为其穿上提前捂热的衣服, 检查患者全身皮肤的颜色以及有无破损的情况。同时, 加大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 查看有无腹胀、手足抽动及精神萎靡等情况, 若有, 要及时告知医师。

1. 4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护理后两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程度及体重增加情况等, 同时, 采用本院自拟问卷统计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实行百分制:>84分为满意, 60~84分为一般, <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护理后, 研究组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及体重增加程度等,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比 护理后, 研究组满意17例、一般13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满意14例、一般11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80.6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