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体化管理体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25: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体化管理体系

第1篇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体系 有效性 有效性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0 引言

随着企业的顾客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的增强,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管理水平。很多组织都在积极地构建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OHSMS),并尽力获得相应的认证。但三大管理体系在组织中各自为政的现象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管理工作的混乱。因此,近年来,对于一体化管理体系(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s,IMS) 的研究和实践正受到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各种类型的组织和高等院校越来越多的关注[1]。

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多种组合方式。如质量管理体系(Q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的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Q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Q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一体化、三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一体化等。根据参与一体化的不同管理体系的数目,可以将一体化管理体系分为二元、三元或多元3种类型。最常见的是三元一体化,即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一体化,简称“QEO一体化管理体系”。

在QEO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有效性的评价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发现QEO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完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提供依据。然而,国内外有关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仅限于一体化审核(主要是第三方审核)[2-4]。笔者认为研究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1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内涵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将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OHSMS)进行有机整合所建立的具有公共要素和综合性的方针目标、可全面策划和统一运作的一个全新管理体系。

ISO9000:2005标准对有效性有明确的定义:“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因此,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是组织所建立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是一种度量,其内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本身的有效性,即体系的组成要素,如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是合理的、完善的,且易于操作和评价;组织的日常质量管理活动符合标准、体系程序及相关文件的要求,而且紧密结合组织实际,包括产业规模、产品结构、特点、类型、人员素质和以往的管理经验。

②QEO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即体系运行平稳可靠,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自我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其适宜性。体系自身的有效性是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基础,它为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系统评价准确可靠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正确引导系统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因此,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本身是一个整体,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三大领域,因此,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整体要求出发来设计指标体系,注重指标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来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体系的有效性,不能遗漏任何重要的指标信息,同时各类指标的口径、计算方法必须协调一致,从而做到全面地、系统地、本质地评价QEO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2 独立性原则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之间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各项指标在逻辑上应是并列关系,而非互相重叠。

2.3 可行性原则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指标体系内容全面、精炼,指标实用、便于衡量。

2.4 动态性原则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直不停地运转的,对其有效性的评价应该也是实时、动态的,所以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应具有动态性观念,有发现变化并改进的方法和机制,为以后的研究留下空间。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以得到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3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涵出发,依据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本文构建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

3.1 体系策划 体系策划主要评价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本身的有效性,主要评价管理职责、资源管理、目标实现、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几个方面的有效性。

3.2 体系运行 体系运行主要考察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如何运行的,运行的具体措施是否有效。主要涉及对文件和记录的控制,交流与沟通,绩效监视与测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工作有效性的评价。

3.3 体系运行效果 体系运行效果主要考察QEO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从相关方满意度、财务和市场结果、质量指标、环境指标、职业健康与安全指标等方面评价有效性。

4 结论

建立和运行QEO一体化管理体系, 可以使企业文件数量减少、认证过程简化、管理成本降低、避免多系统独立运行带来的管理问题。QEO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是保险箱,不能保证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问题,有效运行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在问题出现后,能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措施使问题不再发生,因此应对它的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评价。通过对QEO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性评价可以发现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本身及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不完善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然后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真正发挥QEO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效用,如优化企业管理工作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顾客、员工和社会满意度,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升企业形象等。

参考文献:

[1]谷来丰约翰・夏普.一体化管理体系与一体化审核的发展趋势[J].中国质量认证,2001(1):9.

[2]Winder C.Integrating OHSenvironmentaland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s[J].Quality Assurance,2000(8):105.

[3]邓镇非.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审核范围[J].中国质量认证,2001(7):31.

[4]嵇莉莉吴韫王亚超.整合型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审核[J].质量春秋,2002(12):30.

第2篇

【关键词】过程方法;质量管理;一体化管理

引言

GB/T 19000-2008标准提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有一项原则为:“过程方法”。为了说明应用“过程方法”的意义,标准中指出: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了一体化认证,某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几年来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对“过程方法”的理解不断加深,运用逐渐熟练。然而,随着对GB/T 19000-2008系列标准学习的不断深入,对标准精神实质理解的不断加深,仍然发现在对“过程方法”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对“过程方法”的应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的目的旨在为了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经过重新学习相关标准,对照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过程方法的理解、应用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运用“过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过程方法”运用的要点,以利于“过程方法”的进一步深入应用,以利于提高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一、对“过程方法”的理解

在学习、应用过程方法的时候,准确地理解有关“过程”和“过程方法”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一)过程

GB/T 19000-2008标准对过程的定义为:“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由以上定义可以理解到:①过程是一组活动,活动的目的和作用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这一组活动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②为了这些活动的正常开展,对这些活动需要配置必要的资源,如人员、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必要的信息和适当的组织。过程的输入和预期的输出可以是有形的(如设备.材料和元器件)或无形的(如能量和信息)。输出也可能是非预期的,如废料或污染。③每一个过程都有其顾客和受其影响的相关方(他们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过程的输入),规定对过程输出的要求。所有过程都应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以确保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对过程的设计和控制应确保过程都能给组织带来增值,并与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④组织可以通过系统的运行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提供有关过程绩效的信息,并确定纠正措施或改进需求。⑤对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可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予以评价。

(二)过程方法

1.对“过程方法”的理解

GB/T 19000-2008标准提出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对“过程方法”这一质量管理原则的说明为: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采用“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GB/T 19001-2008标准中对过程方法的说明为: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组织应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综合考虑GB/T 19000-2008和GB/T 19001-2008两个标准对“过程方法”的说明,对“过程方法”可以得到如下理解:①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②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并形成过程之间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网络或系统。③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

2.过程方法的优点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由诸过程组成的系统中的单个过程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采用过程方法引入了水平管理,强化了对过程之间的作用、过程之间的联系、过程之间的接口的管理,强化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协调,打破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使各个部门的注意力统一到顾客的需求、相关方的需求,统一到企业的总体目标上。这样一来,可以从根本上改进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接口,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总体绩效,进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二、“过程方法”应用中的误区

现实中,虽然某大型制造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对“过程方法”已有应用,但是对“过程”、“过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对“过程方法”的应用,影响利用“过程方法”的效率。

(一)对“过程”和“活动”的概念混淆不清

在学习、贯彻“过程方法”的时候,由于我们对“过程”的概念理解不深,简单地把“过程”理解为一组“活动”,并将所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理解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并按过程方法来管理所有这些“活动”,以至混淆了“过程”和“活动”的概念,影响了对“过程”是否被确定的审核、判断,影响了按“过程方法”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率。

过程必须有确定的输入、确定的输出,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这些活动应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那么,作为“过程”的一组“活动”与一般的“活动”是有区别的。

根据对“过程”定义的理解,过程应有确定的目标(不必是可测量的)、输入、输出、活动和资源。在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时,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开展的活动有哪些,哪些活动有确定的目标和输入,这些活动由谁来实施,如何通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这些输出的接收者是谁,如何检查活动、输出是否符合输入的要求等。只有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这些因素被确定了,这些活动才能被确定是一个“过程”;否则,这些活动仍是“活动”。

(二)对GB/T 19001标准中的每一条款或子条款误认为都是一个单独的“过程”

在学习、贯彻GB/T 19001标准时,由于我们对标准学习不够深入,对标准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存在以下误区:

1.认为GB/T 19001标准的每一条款都是一个过程,因而识别出了过多的过程,这些过程中有许多只是活动。其实,GB/T 19001标准中的条款只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活动的要求,而不是必须建立的过程。

2.在按GB/T 1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对GB/T 19001标准的每一条款或子条款都建立了一个相应的、单独的过程,把诸如标准对“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等控制要求也建立了单独的过程,脱离了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

3.认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按GB/T 19001标准条款建立的过程组成的,按照标准的结构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工作流程、生产工艺流程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考虑企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三)对GB/T 19001标准中的每一条款或子条款按单独的“过程”进行管理

由于我们对GB/T 19000和GB/T 19001标准提出的过程方法的理解不够,在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管理时,没有系统地识别和管理所应用的过程,没有系统地识别和管理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认为过程和过程之间是独立的,没有充分发挥过程方法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在某大型制造企业中,组织结构由各层次的职能部门组成,通常实行垂直管理。公司制定预期目标和要求,分配给各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的工作负责。这样一来,一个过程由一个归口管理部门来管理,其他部门很难参与、也不愿参与归口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归口管理部门也不愿对其他部门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检查、协调。另外,企业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很难直接输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更不用说参与到管理过程其中了。

由于各部门分别对各自负责的过程进行管理,在各个部门接口处发生的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各个部门关注本部门的职责、本部门的目标,对企业总体目标、顾客需求、部门之间的接口就不那么重视。这就导致企业针对顾客需求、针对相关方的需求很少或者没有采取改进措施,各个部门通常是针对本部门的职责和目标采取措施,而不是从顾客和相关方的利益、企业的整体利益上考虑问题。

三、一体化管理体系中“过程方法”的应用

(一)应用过程方法的主要步骤

通过对GB/T 19000和GB/T 19001标准提出的过程方法的深入学习,我们认为,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时,应实施以下几个关键步骤:①确定实现企业质量目标所需的各个过程,以及各个过程之间的顺序和相互作用;②建立每个过程的目标,对每个过程进行策划,确定每个过程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确定过程的程序,包括对输入、活动、输出的控制措施,确定过程的职责;③确定并提供过程所需的资源和信息;④建立并应用监视和/或测量及分析每一过程的方法;⑤建立并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过程。

(二)结合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各项活动的关键性重新确定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过程方法”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效率,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根据一体化管理体系各项活动的具体情况,重新识别、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所需的各个过程和各项活动,笔者认为在《企业管理手册》等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时应予以体现。

1.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四大过程及主要子过程;

2.确定其他支持性过程;

3.确定各个过程必须满足的标准要求;

4.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三)采用过程方法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策划

在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同时,应对各个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策划,必要时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作为采用过程方法进行管理的依据。在对各个过程进行策划时,应做以下工作:

1.建立每个过程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对输入、活动、输出的控制措施;

2.确定每个过程的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同时确定与过程相关的部门及其职责,确定各个部门的接口关系和相互作用;

3.确定并提供实施过程、开展各项活动所需的资源和信息;

4.确定对过程的输入、输出、活动以及所需资源、信息进行监视和/或测量的方法,确定根据监视和测量得到的数据,分析过程能力、判定过程能否满足策划结果要求的方法;

5.确定持续改进各个过程的运行质量,确保过程能力满足策划结果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过程和方法。

(四)进一步利用过程方法加强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过程运行的控制

在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各个过程之后,应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各个过程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过程方法的作用。根据某大型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下一步应采用过程方法在以下方面加强对过程运行的控制。

1.针对产品的项目管理。

2.一体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的结合审核。

3.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4.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工艺设计、采购、生产、运输、售后服务等过程中贯彻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第3篇

20__年,公司开始贯彻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并按照q/shs 0001.1-20__《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gb/t 28001-20__《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标准的要求编制《hse管理手册》(a/0版)。

20__年11月,公司进行机构改革,实行了扁平化管理,原来的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20__年12月,总经理组织召开了管理评审会,对管理体系在新机构体制下的实施进行了策划。20__年3月了《质量手册》(e/0版),并于20__年9月通过了监督审核。同年8月,《hse管理手册》(b/0版)。

公司通过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提高了管理水平,树立了良好市场形象,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信赖。目前,公司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正积极策划质量、健康、安全、环境(qhse)的一体化管理。

质量方针

以人为本,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安全生产,不断质量改进,用高质量的产品回报社会。

质量方针含义: 人是生产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以人为本,就是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人上,努力营造“团结、奋进、文明、严细”的工作氛围,创造健康、安全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支既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有高尚的职业情操的职工队伍。

技术科学水平决定了产品质量水平,特别对我们石化行业,装置设备的技术水平尤为重要,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科学,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质量改进,才能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质量需求。

管理是技术发挥作用的保障,科学的管理能够使技术科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先进的技术科学和先进的管理科学使我们的企业如虎添翼。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提供用户满意产品的保证,保护环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用户的需求是企业存在的前提和理由,不断进行网质量改进,用高质量的产品回报社会是我们企业的最大心愿,我们将为此做不懈的努力。

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中石化hse方针,追求最大限度不发生事故,不伤害健康,不破坏环境,创石化企业一流的hse业绩。

我们承诺:

1、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标准(来源:文秘站 )、制度及其它与hse相关的要求。

2、坚持预防为主,通过持续进行危害网识别及风险评估,实行有效的隐患治理方案,系统地控制危害,持续有效地预防火灾、爆炸、中毒、伤亡等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

3、不间断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行有效的管理方案,推行清洁生产,有效地使用能源和资源,系统地控制和降低炼油生产全过程的污染。

第4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一体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特点分析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首先,工程质量的严重性。质量问题在电力工程中可大可小,如果情节比较轻,只会增加一些投资成本或影响工期,而情节严重的话,对整个工程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对以后的安全使用也会带来影响,从而出现无法估量的安全事故,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施工的特殊性。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部分质量问题比较常见,对这些问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能够有效避免的,特别是对电力施工这一特殊施工过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对工程的特殊性了解不足,对于质量问题引起的后果没有引起重视,因此需要技术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加强管理,杜绝常见质量问题的出现。最后,多变的影响因素。对电力建设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导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具有多变性,很多问题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会发生变化,或者是引起其他类型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或扩大。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2.1、施工人员素质低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人才,虽然企业内部员工增多了,但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却十分短缺,企业要求降低,员工素质越来越低,员工本身缺乏安全技能,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责任心、团队意识。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引入了更多高科技的设备,施工人员不具备操作能力,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再加上企业培训跟不上,影响了电力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

2.2、管理理念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系逐渐向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一些电力企业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理念依旧在沿用,这就对电力工程的投资、进度等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具体工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都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却不够统一,这就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分成了若干个部分,如监理单位只负责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这样就削弱了各个项目管理部门的联系,影响了项目管理的质量。

2.3、监理体制问题

目前一些监理企业还沿用着依附式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理控制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监理企业的存在价值一般是依附在某一个具体的企业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理企业就需要完全地脱离这个母体,如果还存在依附关系,就会造成依赖性存在,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没有一个独立的运行空间。另外,一些工程项目监理企业不具备该项目的监理资质,监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工程整体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制约,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3、对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的识别、预测

3.1、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识别

对电力工程建设工作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工作,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预测,全而考虑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尤其要注意电力建设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否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性能以及工程的效率。在风险可能发生以前,首先要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为了更为全而的预测各种风险的出现,参照以前工程风险的相关资料,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做好所属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识别。

3.2、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预防

为了有效的应对电力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提高参与电力工程的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对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要严格规范,借此降低风险产生的几率。同时对电力工程建设保险范围的确定,需要与国内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联系起来,对电力工程的承包合同等内容要加强保险认证,使电力工程建设的保险范围能够实现全而覆盖。

4、强化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

4.1、安全管理

要在工作中全方位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对施工企业的各类人员,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只有具备了电力施工专业技能、安全生产知识及管理能力,且取得安全生产资格以后,才能上岗;安全生产管理人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电力建设各个项目施工中,要及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对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严格执行相关安全制度,对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绝不姑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的建立与健全,对各类施工人员及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中要责、权、利分明,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在每个岗位、每个施工环节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4.2、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计划编制要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分析,组织好图纸会审工作,将设计方面的缺陷在施工之前全部消除。技术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在事先应该对电力工程所涉及到的相关设备进行梳理与归类,防止出现材料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发生。实施质量控制策略,需要从全局出发,深入到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阶段,根据电力规范及相关技术要求,对工程实施的质量与进度实时进行监测,严格质量检查、评定及验收程度。

4.3、进度方面

管理部门应该科学地进行进度规划,在施工前做好成本预算工作与施工时间安排。在进行成本预算的时候,相关部门要将预算工作落实,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都在预算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其次,严格制定相关工程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有针对地开展管理工作,并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地进行完善,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再者,在成本方面,首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意识。作为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成本意识。

4.4、成本管理、

在成本管理体制中,责权利相结合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比较常用,并且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科学手段的应用,构建以项目责任人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责任人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的界定,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其次,周密合理地拟定施工计划,对工期合理地进行安排,对施工投入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安排与协调,防止出现赶工、窝工的现象,提高人力、物力安排的效率。最后,通过科学的经济协调手段的应用,在工期及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从用工量方面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

总之,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电力企业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就在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目标、应对竞争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戴佳闽.电力工程中项目管理实践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6:142-144.

第5篇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一、一体化管理体系基本概念

一体化管理体系,就是按照各自独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将企业的不同要求和目标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对各项管理体系全面融合、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完整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管理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协调运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依靠制度化、信息化等管理手段,实施战略管理,建立创新机制,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背景及必要性

我企业自组建以来,企业迅速发展,施工项目覆盖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和四个国家。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企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强化基础管理,注重提升管理品质,建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程质量信誉评价体系等等。这些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规章制度的执行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逐步显现出一些问题。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求,如果企业一次次地建立独立不同的单一体系,会带来很多重复性工作,也造成资源浪费,不仅贯彻每个体系的效果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综合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每个体系所关注的对象、目标和覆盖的范围有所差异;各体系要求交叉、重叠;体系文件、内部信息不能充分共享,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要从头再来。我们要做的不是“打破”,而是去“整合”。我们需要找出这些管理体系共同的基本思想和要素,围绕这些要素搭建整合的“一体化”管理大框架,即一体化管理体系。

三、一体化管理体系在施工企业中作用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够使企业管理实现规范化、系统化。通过一体化管理体系将目前正在实施和将要实施的管理要求融合为一体,将社会、业主、员工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利用某种方式融合在一起,搭建一个规范的工程施工业务管理平台,合理利用资源、贯彻简约易行,确保各项管理贴近实际,有效运行,建立自我约束、自律管理的运行机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企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作为辅助手段,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效果

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编制、识别—运行控制—评价与改进等方面的实施,完全遵循PDCA管理模式,并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的标准要求,编制了一体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 通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减少部分工作量,建立一个体系,实施统一的内审和管理评审,各系统、各职能部门及各相关联工作能有序开展、衔接畅通,减少重叠、浪费资源的现象;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便于企业员工的培训与管理,特别是对于新接任此项工作的新员工来说,通过流程图的识别及程序文件的理顺,能够快速了解、掌握、胜任此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即便于有效开展企业内、外部审核,又给审核员各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流程图输出文件,可以思路清晰、井然有序的顺利开展审核工作,大大减少审核时间,但同时对审核员自身专业知识及审核全面性进行了严峻的考验。

第6篇

【关键词】“三标一体”管理体系;企业标准化;供电服务站;应用

贯彻“三标一体“是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发展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任务以及“三抓一创”基本工作思路的必要手段,是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巩固和深化“创一流”成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怎样通过三标一体及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来更好地为供电服务站服务。

一、供电服务站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我所在的钱江供电所下属供电服务站为例,目前存在台账资料和运行记录欠缺完整性、对流程管理过程出现问题的纠正措施和闭环管理不够到位、现场作业管理中物资存储及摆放缺少规范性等问题。

萧山区供电公司于2015年5月开展了为期3天的“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复审,新街供电服务站作为现场工作点之一接受专家组成员的检查。7位专家老师分成质量、环境、安全3个组按照管理、内部审核、纠正措施、持续改进及运行控制五项执行类别开展复审。

新街供电服务站希望借此复审的机会,找出自身的短板,不断纠正、持续改进,将“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并与员工绩效、薪酬挂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站的管理水平。

二、“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及企业标准化在服务站的应用

1.“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及标准化的内涵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为实施三标一体化管理(质量、环境、安全)所必备的组织一体化结构、程序以及过程、资源等共同组成的一种综合管理体系。也就是说,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具体包括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标准是对复杂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分为:国际标准(指 ISO 和 IEC 制定的标准)、强制性标准(指影响人体健康或安全的产品 所执行的标准)及推荐性标准(除强制性标准以外的其他产品准和管理性标准)。

2.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本认识

一体化管理体系应做到协调统一、简捷高效、优化使用。通过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应用,是对其管理系统方法、过程方法以及以事实为依据的决策方法等进行识别、理解并管理的相互关联过程,能帮助增加目标的实现效率及有效性。此处强调将预防作为主体,把管理结果转化成管理因素,使因素受控,通^治理末端、前移关口,立足源头实施超前管理。另外,一体化管理体系强调统一效益和质量、安全、环境,即减少风险、预防污染、优质高效、提高效益和效率。

电力企业的精神内核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刚好不谋而合,都是不断追求卓越,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组织采用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这些标准统一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依据PDCA循环规律加以运作,这对减少各个要素重复的工作量有利,确保效能的提高,使企业在专业性管理的帮助下实现有序、高效运转,规范并完整企业的基础性管理,使综合性管理也更加合理、科学。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体现出传统管理变革,是增值过程,摒弃不增值、完备支持的过程,即再造企业运作过程。

3.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根据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三项标准建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依据PDCA循环管理模式,且体系的每一过程或要素也要遵守PDCA循环模式。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针对的是整个组织的运作过程,其涉及的范围以及过程的复杂程度要比单一标准要求过程大的多。

运行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在第一次外审的阶段被称作运试系统的阶段。实际上运行体系和试运行体系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均要求依据企业既有的程序文件、管理手册以及作业文件等提出的要求进行整体的协调运作,将相关的运行信息记录下来。进行体系试运行是为了基于实践对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以及适用性进行检验。组织应加强运作力度,努力发挥体系本身具有的各项功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总的根源,纠正不符合,对体系给予修订、以尽快度过磨合期。

4.一体化管理体系在供电服务站的应用

萧山区供电公司每年定期对供电所等部门的内审员开展贯标培训、内审员培训、质量过程识别等。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使各部室和基层单位清楚了解、理解和掌握三项标准的基本知识。

新街供电服务站今后将在质量管理方面重新评价危险源,建立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合规性评价,针对电能的供应、服务和电力设施设备检修活动过程建立了顾客满意服务、设施设备运行控制、劳动安全防护、安全工器具管理等程序文件和相关管理制度;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制定重大停电事故应急预案、人身伤害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演练;在环境管理方面按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各要素的运行实施,收集适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按各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调查、识别、评价出包括潜在火灾、危险固废排放、废旧电力物资处置、电能消耗、工程建设噪声排放、油品泄漏、污水和食堂油烟废气排放等12项重要环境因素,规定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要求,体系的日常运行监测、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三级监控机制建立并得到保持。新街供电服务站将对复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并在下阶段工作中安排整改并反馈不符合项。

三、结束语

本文以新街供电服务站创建标准化供电服务站为立足点,目的是将农电标注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向供电服务站延伸,全面提升其基础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船舶船岸一体化管理系统

1 引言

现代船舶管理公司以追求安全、环保、经济、高效为目标,同时船舶管理正在向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立船岸一体化管理系统不仅适应当前船舶管理的发展趋势,并能帮助航运企业实现追求的目标。大新华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船舶管理的水平,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联合上海海事大学开发出自己的船岸一体化管理系统。

船岸一体化管理系统以“技术管理是基础、安全控制是核心、成本控制是目的”为基本设计理念,业务流程控制结合海南航空和大新华物流集团管理流程,以大新华国际船舶管理公司体系文件为依据。实现了船岸管理一体化、船舶管理智能化、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依据标准化、增强对了所属船舶的监控、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实现“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人员更健康”的目标。

2 系统架构

船岸一体化管理系统由船舶数据采集与处理、船岸通信和岸基三部分组成,实现船舶数据采集、船岸数据的一致性与资源共享和岸基指导船舶生产工作。系统留有外部接口,具有很强的扩展性,现已实现与海南航空办公系统(OA)域认证功能,并开设供应商报价端口,供应商可以远程登录系统进行报价,提高采购的效率。

船岸一体化管理系统硬件架构设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分布式拓扑网络。数据库服务器在内部通过集线器、路由器等路由设备同中间件进行数据交互。平台硬件拓扑结构能够满足远程办公的需要。系统硬件的拓扑架构如图1。船岸一体化管理系统船舶端采用C/S架构设计,机关采用B/S架构设计。船岸数据交换采用数据交换程序及邮件交换程序来实现。船岸一体化管理系统软件架构设计如图2。

3 系统主要功能

1)设备管理

依据法国船级社船舶机械计划保养检验体系(PMS)检验指南、船舶循环检验CMS管理体系要求与中国船级社船舶维修保养体系(CWBT),对船舶设备进行分类编码并制定设备维修保养的性质和保养工作的指导意见。设备管理模块完成设备工作计划生成、检测报表安排、工单执行、工单报告、工单历史、工单遗留、备件消耗与预警、船舶检验安排、应急设备管理、船舶PMSICMS检验与用户所需的各种输出报表等与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过程控制有关的功能。设备管理界面如图3。

2)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主要功能是完成备件申请、询价、定购、跟踪、定单付款、统计与用户所需的各种输出报表。同时具有船舶备件统计、船舶备件库存、供应商管理与质量跟踪管理功能。供应商报价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比价,并可把比价信息输出成PDF文档。比价界面如图4。

3)物资管理

物资管理实现各种船舶物资供应定额分配、费用计划制定,船存物资统计、费用分类统计和费用使用进度统计,对主要供应商报价的综合管理,分析、统计、自动生成合同与用户所需的其它管理功能。订单生成页面如图5。

4)修船管理

修船管理包括修船安排、工程管理、完工单管理、修船总结、费用管理和统计分析。实现对船舶修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按排以及对船舶修理主要工程摘要单、船舶修理工程单、零航修修理的审批、组织实施、监控、指导和管理,并能够查看到修船项目的历史记录。

5)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完成外部检查(PSC、FSC、ISPS)登记、缺陷跟踪、内部检查、不合格项跟踪、技术分析、各类事故登录与跟踪处理、航海保证、航海图书管理、用户所需的各种报表输出与船舶安全监控功能。

6)证书管理

证书管理记录船舶主要入级证书和设备证书的详细信息,并有证书到期预警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过滤条件查询出系统所记录证书的信息,可以通过证书检验安排来安排证书检验,保证船舶证书有效性。

6)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模块实现在船船员基本资料登记、任职记录登记、船员换班申请与报批、交接班记录、在船人员查询、综合查询与输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报表等等。

7)费用管理

费用管理包括计划指标、船东费用、费用上报、统计分析。主要功能包括公司所属船舶年度计划并统计公司各项费用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可以按船舶、费用类别选定费用时间输出表格、柱状图和折线图,是费用消耗一目了然。船舶费用消耗折线图如图6。

8)油品管理

建立船舶节能减排的基础数据库,船舶动力装置(包括主机、副机、锅炉)的主要参数(设备名称、型号、台数、生产厂家、功率、运行参数、耗能类别、能耗定额等)。船舶定期进行燃油消耗统计,实现按船队、设备类别、型号输出各类统计报表。可以把油品化验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系统可以实现油品常规分析和光谱分析。油品光谱分析如图7。

9)体系管理

体系管理完成体系文件的录入(导入)、更新、查询,船舶管理报表模板的管理,本模块的维护由安全质量办公室提供管理文件资源、更新信息与内容,用户只有查询、浏览、调用文件与报表的权利。

10)系统维护

在系统维护模块对整个机关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实现公司与船舶信息的维护、人员权限的设置等,并达到基础数据各模块的共享。系统维护只有系统管理员可进行操作,其他用户只能浏览。

第8篇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 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受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发展相对滞后,现行的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不断发展的医院药学的要求。该文首先概述了现代化药物管理与医院管理的关系,建立了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系统的体系,最后探讨了加强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系统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措施:增强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实行分阶段逐步实施、统一信息化标准规范和提高医护人员信息素质。

[

关键词 ] 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体系;基层医院;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67-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增加,全球医药经济发展很快,也使得对于医院药物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信息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情况,我国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作为我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发展必须要和我国的现代化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1-2]。但是从根本上来看,建设信息化的进程原来就是非常漫长的,作为一个新的医疗课题,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将会极大地影响到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如此一来医院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3-4]。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模式依然还没有得到全民的支持,还存在很多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我们想要对药物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必须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手段来帮助才得以顺利实现这个目标,才能够为医院节省更多的医疗药物费用[5]。该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体系的建立,现报道如下。

1 现代化药物管理与医院管理的关系

1.1 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的含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情况。目前,医院的基本设施和标志就是医院药物的信息化系统。相关医药部门不断地研制相关的医院药物信息化项目也为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非常客观的效益,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也因此得到了更好发展作用[6]。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计算机广泛地运用在相关的医疗管理项目上,医院的药物信息化系统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综合和一体化,传统的单一分散模式正在逐渐瓦解。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全国都可以实现全面的医疗信息共享,医院和医院之间也能够实现更好的合作[7]。

1.2 现代化药物管理与医院管理的相关性

根据我们的了解,了解药物的基本信息是最基础的医院管理步骤,而这个步骤事实上也是最重要的。现代化药物管理就是医院管理的基石,在它的帮助下医院管理才得以和其他应用系统很好地实现转换沟通,进而实现最终的医院药物管理目标[8]。医院药物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就是医学信息,想要实现医院管理从终末式向实时环节控制模式转变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以医院药物信息化系统为基础,不断完善管理的工作过程,实现医院信息实时报道的目标,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更多有需要的病人更好地服务。在规划一些科学的计划和决策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原则应该是将信息资料的运用过程全面地反映出来,才能够对信息有更全面的掌握和判断,进而顺利地展开相关的医疗管理计划[9]。

2 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系统的建立方向与体系模块

2.1建立方向

全面推进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系统建设,不断对网络架构进行改善和更新,构建起完善的灾难备份系统,不断交换更新相关的存储和服务器信息,一一构建起完善的护士工作站、影像系统处理工作站以及药物管理工作站等信息部门系统,并且将这几个工作站的信息整体地联系在一起,让所有医疗人员都能够清楚全面地了解到药物和各科室的使用情况。

2.2 体系模块

首先,我们要将护士工作站和住院医师工作站等一一建立在相关的医院病区范围内,让医院能够对所有的住院人数情况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同时在医院各临床、门诊科室建立放射科信息化系统。比如在医院内科建立与药剂科联网的药物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对药物的入库、使用、库存、有效期和费用管理以及各种统计查询等。在医院医疗管理部门即医务部建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在医院计划财务处建立经济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医院各部门费用数据、医院及科室收支情况、成本分摊、经营水平的整理等。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中心等系统构建起来,完善相关的附件采购、资产、使用和管理等系统功能,做好相关的资产统计、管理和查询等工作。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就是药物管理系统,每一个采购中心、医院计划财务处以及医学工程部都需要构建起这个药物管理系统,用来管理好卫生材料和医院药物的领用、紧张、入库以及申请购买等工作。

3 加强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系统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措施

3.1 增强管理者的信息意识

想要把信息意识问题彻底地解决掉,笔者认为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从管理者的角度着手,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例如思考医学信息对医院管理服务的作用表现在哪里,这样才能够对构建起完善的、整体的医院药物信息化管理思想。在计划培训任务的时候,可以站在信息使用程度的角度开始对培训的任务和方式进行分工,这样才能够让所有的医务人员都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同时信息化建设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许多医院领导面对陌生复杂的信息化,在建与不建、如何建等问题上,缺乏经验,决策难度大。因此,医院应组织起自己的技术力量,汲取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并聘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化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对信息化建设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在此基础上,决策才有科学的依据[10]。

3.2 实行分阶段逐步实施

众所周知,一个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该信息系统的内容和很多方面的东西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它包括了素质问题、技术问题以及管理问题等多个方面,只要我们缺失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整个系统工程都无法顺利构建起来。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掌握医院的发展方向,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规划和设想来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分工,才能够将整个系统工程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够更顺利地实现医院的最终目标,为未来的医院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11]。想要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医院必须拥有一些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展开各种药剂科的管理工作。医院的制度规范必须全面覆盖医院的药物管理内容,不可以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部分,这样科主任才能够更好地领导医院的医护人员,全面展开相关的医务工作,例如住院药房、采购药品、中西药房门诊、制剂室以及临床药学室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只有做到这样,医院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体价值,才能够为更多有需要的病人服务。

3.3 统一信息化标准规范

在开发和使用医院信息化系统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处理好技术环境、数据采集以及录入编码等多个方面的统一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规范相关的医学标准,确保所有的医学信息都是准确的、最及时的和最真实的。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够为构建起完善的医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院医学信息之间的传递和共享[12]。在采集各种变量的时候,我们要用一些统一的编码来记录这些变量。在对编码进行制定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循下面的几个原则,分别是自定标准原则、国际标准原则和国家标准原则等。现在我们能够获取到的编码几乎没有几个是公认的,但是有很多重要的新疾病编码是迫切需要我们如制定的,这也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医疗部门在日后必须重视并且统一解决[13]。临床科室必须凭加注医疗诊断、医师签名的红处方可领取,如果药物的性质是针剂麻醉药,我们必须另外开备附加说明,每天都必须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来登记处理好相关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对过期了的药品,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处理,不在医疗工作中使用。最后,医院还需要严格按照我国的医疗法律制度来处理好医疗质检人员的综合评定和医院临床用药的工作及其相关要求。

3.4 提高医护人员信息素质

医院工作经常都会涉及到医院多个信息化系统。所以我们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好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操作技能。至于培训这个方面,针对不同等级的医务人员,医院应该设立不同的培训项目来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在计算机系统制定好相关的考评考核制度,让全体的医院工作人员都能够真正地掌握好相关的医疗信息,在有需要的时候都能够从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获取到有效的医疗信息,更好地展开自身的医疗工作。在这个每天都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医院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才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上获取到长期可持续发展,不被市场淘汰。

综上,该院医院现代化药物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开展可以看作是中国医院药物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医疗机构药物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范例。但是医院管理的现代化药物管理应用的核心是提高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整体的医学知识水平、技能与素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医疗机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

参考文献]

[1]邱杰,姚雷,谢晓宇.新疆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与发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26(5):500-501.

[2]李包罗.我国医院信息化系统新进展及面临的任务[J].中国医院,2011,5(7):43-45.

[3]万会昌,罗巍.论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改进[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5):680-681.

[4]Reichertz PL.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om-past,present,future[J].Int JMed Inform,2009,75(34):282-299.

[5]Kutscha A,Brigl B,Winter A.Modeling economic aspects of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to give decision support for stategie information mmmgement[J].Stud Health Tecnol Inform,2011,124(10):672-678.

[6]王艳,郑军.临床药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1(4):49-51.

[7]刘妍.药物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4):1297-1298.

[8]钟莹,杨悦.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中信息的典型案例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1(12):46-49.

[9]管玫.药物安全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J].华西医学,2011(11):1601-1603.

[10]屈杰,寸伟新.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0):104-105.

[11]姬晓燕,黄春玉,王广平.基于我国药品监管水平的执业药师与监管人员问题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31):31-33.

[12]王艳,贾东明.小议安全用药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