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6:14: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药商业行业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33-04
中国医药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医药商业七大类商品总销售额从2002年的1 92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9 426亿元,十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3%。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中国医药商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行业利润率的低点出现在2004年,一度下滑到0.55%,直至2007年,才回升到1%以上。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2011年医药商业毛利率为7.20%,利润率2.20%。尽管当前中国医药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处于微利环境下的医药商业企业一直在做大量的、有益的尝试,试图打破困局,提升盈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成为众多医药商业企业关注的热点、焦点,学习、吸收、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战略来规划指导经营活动已成为一种趋势。
1 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背景、定义
1.1 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背景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一个过程。因此,供应链也仅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它所涉及的主要是物料采购、库存、生产和分销诸部门的职能协调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率。此后,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间相互协调重要性的上升,人们逐步将对供应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之间,从而,供应商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畴。在这一阶段,人们主要是从某种产品由原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来理解供应链的。在这种认识下,加强与供应商的全方位协作,剔除供应链条中的“冗余”成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速度成为核心问题。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供应链的理解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需求环境的变化,原来被排斥在供应链之外的最终用户、消费者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围。这样,供应链就不再只是一条生产链了,而是一个涵盖了整个产品“运动”过程的增值链。
1.2 传统的产供销定义
传统的产供销系统是“将即定的产品通过“货物所有权转移”不断向下游转移,直至最终消费者,“实现商品在空间上更接近于最终消费者而不是商品需求满足性上更接近于消费者的需求”,每一个上游企业在经营中所关心的“如何缩小空间转移的代价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系统中的企业是 “竞争机制下的价格搏弈者”。
1.3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定义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流程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系统中的企业是“协作机制下的价值创造者”。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对供应链所涉及组织的集成和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以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
2 目前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2.1 传统的产供销盈利模式
传统的产供销模式认为,对消费者需求满足依靠的是“产品”,产品从工业企业生产完毕后,其价值就已经恒定,下游的分销企业、零售企业是产品空间的转移者,即“在空间上更接近消费者”。如果价值在产品生产后就已经恒定,那么,所有工业的下游企业就成了对该价值的“分食者”,分食的多少,体现为分销过程中,上游与下游之间的价格搏杀;分食的多少,不是以其创造价值多少来衡量的,而是由博弈能力和技巧来决定的。企业不关心价值创造(即增值活动),而是全力关注和提升其博弈能力和技巧,例如对供应信息掌握的更多。上、下游企业之间对有限价值空间竞争性地分食,形成了双方合作的不稳定性,因此传统的产供销系统是一种“松散型的交易模式”。
2.2 供应链系统内企业的盈利模式
供应链则是以最终顾客的需求为导向,终端顾客的需求置于整个供应链的源头。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主体根据下游客户需求,与上游客户共同进行满足方案的设计(协同),并与其上游的节点企业对方案组织共同制造,以此类推,供应链运作最终的结果是:所有节点经营主体共同为终端顾客的需求满足而提供增值性的创造服务。其过程是针对终端顾客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最终产品(方案执行)的“共同制造”。每一节点企业的利润来源不是分享其他企业独立创造的价值,而是通过“共同制造”中,节点企业为最终价值所进行的增值活动获取相应的回报。同时,由于“共同制造”所形成的协同效应,价值创造的效果和效率都比独立创造更大。每个企业都在追逐利润,供应链系统的企业亦是如此,只是其盈利的模式是创造价值获得回报,而不是分食其他企业创造的价值,每个节点企业都关注如何为满足终端顾客的需求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及如何使上、下游节点企业的协同性更强,协同效率更高。供应链的本质是协作机制下的创新增值服务链。
2.3 目前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当今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受公共医疗机构对降低成本的迫切需求、政府招投标政策(省级药品招标、基本药物招标)等因素的影响,医药流通行业的整体毛利率水平一直在不可逆转地向下走。如何迅速转变、改良传统的产供销方式、打造出新的盈利模式,无论是新崛起的医药商业巨头还是区域性中小型企业,都一直在做大量的、有益的实践,试图打破困局。
在过去,商业企业各自与区域内的同类对手竞争,这要求每个实体都要足够强大以对付竞争对手,能否胜利,取决于其相对竞争对手的表现。但是在国际上,一些新的竞争规则已经出现了,国内医药商业环境的变化,那就是企业都不能仅依靠自己的壮大而赢得胜利。大型流通企业要获得市场上的统治地位,不是通过与本行业中单个对手竞争,而是靠加强与其在同一条供应链上的上游制造商、供应商、下游零售商、医疗机构的合作来实现。从本质上来讲,获得有竞争力的统治地位要靠整个供应链,靠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对于医药商业企业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产供销模式,比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更好地担负市场功能,在运作上做得更好。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方式和实现手段。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开始把他们的重点逐步转向与上下游客户业务间的协同上,如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信息系统自动预测与补货、协同分销、核心商品集成及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甚至第四方物流等模式,努力使供应链上成员间的业务衔接更加紧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更加协同化。目前国内少数特大型商业流通企业正采用一系列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策略和战术,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来说国内绝大部分中小型的医药商业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产供销经营模式,对供应链管理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只能零碎的、片面的使用供应链管理的策略、战术。
3 存在问题
3.1 对如何有效的进行供应链管理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
和理解
处于微利时代下的医药商业企业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采供销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和支撑企业在新的商业环境下的快速发展。而绝大数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缺乏对供应链管理知识的全面认识和掌握,未能真正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策略、战术有机的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去,不能够对商品、供应商、客户、物流、信息、资金、服务、库存等经营活动的要素进行全面的梳理协调规划,因而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共性问题:
①采购模式不合理,经常发生临时采购,致使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无法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
②客户信用管理不完善,相当数额的应收帐款不能及时收回,造成资金周转慢,且易发生坏账。
③仓库功能定位不合理,造成商品摆放不合理,无法实现运输集约化。
④库存管理不合理,造成库存周转慢、资金占用大。
⑤业务流程不合理,存在重复劳动和管理盲区,造成作业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3.2 企业的经营机制还不够灵活
企业的经营机制还不够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缺乏透明的供应链信息,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供应链中各组织之间的信息系统不通畅。沟通不畅又导致供需信息失真和传输延迟,对市场的需求不敏感,如经营过程中库存的积压或缺货现象等。
3.3 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缺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快速获得整条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无法作出精准的预测和决策。绝大部分医药商业企业的信息管理只能围绕企业内部进行,对当前企业内外资源一体化联位的趋势则难以适应。而且,目前国内医药流通流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药品标准编码,不同领域之间不能兼容,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的低下。
3.4 供应链中的各节点组织缺乏信任和沟通
供应链中的各节点组织缺乏信任和沟通,较少考虑合作企业的利益,导致各方利益分配不均。供应链协作性不高,形成供应链方式的战略联盟、建立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基础不牢靠。整个供应链存在过高的库存、较差的产品流动性,整体优势体现不出来。
3.5 医药物流规模化、集中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只是处在传统物流的发展阶段,有相当多的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仍然保留着“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从药品的采购到销售全过程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完全由企业自身独立承担。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及医药零售企业都在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中心,物流各环节割裂,建设及经营成本较高,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4 对策
4.1 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规划、设
计、推进日常的经营活动
随着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的日益扩大、政府新医改政策的刺激、医药商业企业要突破现有微利环境的困局,需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找准目标,迅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医药商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战略定位,要因势利导建立起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供应链体系,可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业发展变化要素及规律,表1为美国医药分销业的分类和特点整理所得,对于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发展定位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4.2 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迅速提升企业采购管理能力
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企业的采购方式和传统采供销模式下的采购方式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传统的采购模式是为库存而采购,采购部门并不关心上游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了解生产的进度和下游终端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因此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采购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很难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最终端用户需求订单产生采购订单,然后采购订单驱动生产订单,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②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需要改变以往单纯为库存而采购的管理模式,提高采购的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联系和纵向合作,完善供应商的考核、评估、激励和淘汰机制,培育核心供应商及战略联盟,建立新的供需合作模式。
③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需求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而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些问题是:第一,库存问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都无法共享库存信息,各节点企业都独立地采用订货点技术进行库存决策,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信息的扭曲现象,因此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得不到充分提高;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通过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与需求双方可以共享库存数据,因此采购的决策过程变得透明多了,减少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第二,风险问题。供需双方通过战略性合作关系,可以降低由于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比如运输过程的风险、信用的风险、产品质量的风险等。第三,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双方共同解决问题提供便利的条件,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可以为制定战略性的采购供应计划共同协商,不必要为日常琐事消耗时间与精力。第四,降低采购成本问题。通过合作伙伴关系,供需双方都从降低交易成本中获得好处,由于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手续和谈判过程,信息的共享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决策可能造成的成本损失。第五,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消除了供应过程的组织障碍,为实现准时化采购创造了条件。
4.3 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进行库存管理
4.3.1 库存成本分析
①订购成本。是指为了订购货物所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货物本身的成本亦称货物成本或购置成本)和间接成本(订购手续费、电话传真、差旅费、运输费、货物的验收入库费、货款支付的手续费等)。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安全、质量、有效期有严格的要求,在订购过程中的费用都远远高于其它产品。
②持有成本。是指在仓库中为了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即货物从入库到出库期间所发生的成本。它包括存货占用资金引起的机会成本、仓库保管费、仓库设施的运行费、维修费、折旧费、仓库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仓库的其他日常管理费等。医药商品生命周期短,有失效日期限制,入库后需根据不同类别归类摆设和保管,定期盘点,加上医药商品的消费者是特殊人群,临床用药要求高,因此药品在库成本相对其他行业要高。
③缺货成本。是指因存货不足或断货而导致不能满足生产经营上的需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一种是原材料的短缺造成生产的停滞引起的经济损失;一种是产品脱销引起的销售脱节停滞带来的利润损失。医药商品原则上不允许缺货或断货,普通商品缺货或断货后果只是企业的信誉度降低、客户满意度降低、利润降低,而医药商品的缺货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它不仅仅是失去利润,更重要的是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医药行业缺货成本更显高昂。
4.3.2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零库存”,这里的“零库存”不是无库存,也不是指将自己的库存转嫁给上游或下游,而是通过信息共享全面合作消除不该存在的库存,整体上消除整条供应链的不良库存,从而使库存总成本最低。目前库存管理思想主要有供应商管理库存、面向供应链库存管理设计技术和联合库存管理技术协同、规划、预测、补给等。以上三种库存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在理解的基础上需灵活运用。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
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构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尽快实现企业间的互联网以及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广泛运用Internet、条码技术、EDI、射频技术、MIS、GPS、GIS在内的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而实现对在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各个环节的作业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实现缩短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和保持供应链的连续与稳定等管理目标。此外,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也将保证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产品需求信息、生产安排信息、订单传递信息、交货及库存状态信息和产品在途信息等实现高度信息化共享和集成。
4.5 树立正确的现代医药物流观念,合理发展第三方物
流
国家正积极鼓励、引导国内有实力的医药流通企业通过重组、兼并、合作的方式进行整合,努力打造百亿级、千亿级的大型、特大型流通企业。针对当前国内出现大规模资产投入发展医药物流的举措、走重资产还是轻资产的发展之路,企业是自建物流还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应谨慎考虑,因企制宜。
针对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第三方物流应该成为其主流选择。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将药品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做,可以帮助企业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减少自建物流中心的风险。第三方物流应将自己的平台变成公共性的平台,尽可能地提供给更多的企业使用。这样的话,才能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双丰收。
4.6 建立、完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使供应链成员能够深入地了解供应链管理绩效及其存在的价值,并以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贡献程度为目标,进行任务及利益分配。其次,各成员在掌握医药供应链整体绩效后,便能清楚地了解和发现自身与竞争供应链之间的差距,从而适时调整供应链战略目标。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鉴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供应链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发展,应该及时借鉴其先进的绩效评价活动的发方法及模拟软件,对我们的绩效进行评价和调整,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调查表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记分卡;评价模型主要有Lummus模型、SCOR模型、Roger模型、SCPR模型。由于医药供应链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进行评价,各企业应根据其所处的发展阶段,适宜选用,并加以改善。
②成立专门的评价机构来研究各个关键指标的设立及指标具体的划分,并根据历史数据收集竞争者情报信息及相关组织的最佳实践数据建立评价集,使评价目标具有可比性。同时建立相关机构负责对供应链绩效趋势进行分析并定期绩效评价报告。
③可以根据供应链环境的变化改变绩效评价的指标、评价方法,使得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成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郑亚兵,沈昌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2).
[2] 田亚明,张建珍.浅论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5,(3).
[3] 董中浪.医药行业供应链建设[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10).
关键词:药品;流通;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2011年5月,国家出台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到,“到2015年,通过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充分市场竞争,培育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跨地区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过百亿的区域性大型医药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占全行业年销售总额80%以上。”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6万余家,在政府对药品流通行业的规范和整顿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国内现有主要药品流通模式
目前我国药品流通最为常见的模式为,药品经生产企业检验合格后,流通到某个行政区域的省会或者核心城市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一级批发企业),这些大型流通企业除了将药品配送到其销售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和药店之外,更大部分的药品将分销到该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市、县级的药品批发企业(二级批发企业),再由这些批发企业配送到该行政区域内的市、县级的医疗机构和药店。现有药品流通模式使得全国范围内药品批发企业数量较多,其中处于一级分销地位的企业在其所属的行政区域内凭借其规模、渠道、资金等优势从而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一般而言,这种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所占比例较小,绝大部分的药品批发企业均处于二级、三级分销地位,企业规模和销售渠道覆盖范围都较小。跨区域配送和分销的大型流通企业十分缺乏,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传统的药品分级供应体系,使得各种区域范围内药品流通形成一定的垄断,药品物流配送效率亟待提升。
二、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趋势
1.企业兼并重组加剧,部分中小型企业逐步被淘汰
我国现有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物流技术低下,市场集中度低。国家鼓励医药流通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因此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面临更好的政策利好,以收购、吞并、控股等形式拓展其销售网络覆盖范围。中小型药品批发企业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其现有的药品配送区域内做精、做细、做强,将逐步并入大型批发或零售企业,发挥其现有的基层药品流通网络的作用。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现有数量较多,因此其兼并、重组、淘汰需要一个过程去实现,不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市场的完全竞争将主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现有的医药流通流通企业根据自己所处的配送领域,逐步形成商业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增强竞争力,希望在此次药品流通业的洗礼中得以立足和发展。
2.创建企业品牌,形成特色经营
我国部分药品流通企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主导着药品的销售网络,有着较高的信誉和商誉,但它们并未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创建企业品牌。医药流通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使得药品配送的效率得以提升,同时这些企业在相应的行政区域或者经济区域范围内形成寡头垄断。因此医药流通企业逐步创建企业品牌,以品牌提升顾客忠诚度,促进药品销售。品牌的建设需要企业长期关注和投入,待品牌形成企业的资产权益后,将有助于增加企业的销售,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品牌经营。医药流通领域企业以创建品牌为特色的经营方式,将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有效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对品牌建设缺乏正确认识,从而忽视企业的品牌建设,随着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品牌战略将逐步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创建医药流通行业的知名品牌。
3.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升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量较多,管理水平落后,物流技术低下,存在药品采购不及时造成缺货、库存药品不合理使得资金积压、仓储成本居高不下使得销售费用增加、物流配送信息不完全使得配送效率低下等问题。与国外的医药物流相比,我国医药物流技术相当落后,使得我国药品流通的净利润率相当低下。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是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今后必然的选择,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降低库存成本,增加资金周转次数,获得上下游客户的信息,并逐步提升企业服务能力。从而使得医药流通企业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价格和质量方面,更体现在企业的物流水平和服务能力方面。
三、结语
总体而言,医药流通企业现有竞争者之间将面临市场的争夺之战,大型企业兼并和收购部分企业,同时部分中小型企业在竞争中逐步被淘汰。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重视医药流通企业的销售网络覆盖范围,更倾向于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合作,实现共赢。药品的销售终端则看重医药流通企业产品的价格、质量、物流水平和服务能力。潜在的市场进入者将借助资金等优势在医药流通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医药流通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些因素都将有利于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使得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药品的分销和物流能力提升,医药品流通企业在药品的物流配送环节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庾莉萍.我国医药商业现状及未来医改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7(02).
[2]舒进.浅谈我国医药商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医药,2005(07).
[3]杨恺钧.中国医药流通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01).
[4]胡芳.大小企业联系抱成巨无霸西南医药商业模式再造[N].中国医药报,2006,10-12(01).
[5]张燕.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09).
生物医药产业第二波兼并重组潮已经来临。
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整个医疗保健行业内并购交易数目为121起,交易金额为428.37亿元。事实上,仅仅今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并购规模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总和。
11月19日,东富龙公告入股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典范医疗),将持有该公司51%以上的股权。典范医疗主营生物医用材料,此前以医用冻干机及冻干系统为发展核心的东富龙此次收购,被业内解读为试水生物医药。
坐不住的不仅东富龙。
2012年10月,身为华药集团控股股东的冀中能源耗资30亿元将华北制药全部定增股份揽入囊中;今年5月,以酷爱收购而著称的复兴医药与复星—保德信中国机会基金共同出资2.2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医疗美容器械生产企业Alma Lasers95.2%的股权;7月1日,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莱士)以18亿元巨资收购邦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
霎时间,兼并重组成为了中国生物医药市场上最热频词汇。而这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兼并重组热,是政策与市场环境共同催生的产物。
2012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作为重要任务,力争前100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50%以上。而新版GPM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近执行大限以及依然处于关闸状态的IPO无疑让国家吹起的这股药企兼并重组潮风浪大了若干等级。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执行会长付明仲认为,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将进入兼并重组期。“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集中度都在90%以上。”而目前中国医药市场尚处于“小、散、乱”的大环境之中,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已经成为医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捷径。
似乎国际药企巨头也不愿意给中国药企更多的准备时间。2012年5月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收购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家1995年创立的本土生物医药企业成为了强生在中国医药行业第一个吞下的猎物。
解剖二次并购
“没有一家医药公司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不涉及兼并重组。”微创医疗前执行董事罗七一的话非常适合中国生物医药企业。
纵观目前中国医药市场中可称为“旗舰航母”的巨头药企,无不从兼并重组中尝到甜头。在2010年前后的第一次生物医药兼并重组浪潮中,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称国药集团)先后吞下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现代阳光体检公司、天坛生物等国内实力派药企,完成了多元化产业链闭合并在生物医药领域抢下了几个身位的竞争优势。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医药)则将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上药爱心伟业医药有限公司等华北地区医药实力派收入囊中,完成了自己的渠道布局。而本身就是通过兼并重组进军医药行业的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医药)更是频频在资本市场出手将自己旗下的华润三九、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东阿阿胶、北医股份五大核心资源分别布局中药、化学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医药流通等五大业务板块从而谋求整体上市。
这场当时人称“三国演义”的药企并购大戏本质上是医药流通领域的争霸。一位不愿具名的南方某证券公司生物医药分析师认为:“在2010年第一轮生物医药产业兼并重组中,市场主角是这些体量巨大、资本雄厚的央企,这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在多个领域形成优势市场地位。”
时隔3年,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第二波生物医药产业兼并重组潮,其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之前作为主角的央企已不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在某个药品领域具有竞争力的小体量民企成为了此次兼并重组大戏台上的主角。
根据上海莱士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上海莱士总资产为15.8亿元,在收购邦和药业之前,主营血液制品的上海莱士年投浆量(指一年内血浆投入生产使用总量)为355吨,在以18亿元收购邦和药业后,上海莱士的年投浆量将达到475吨,几乎锁定行业第一。而此次收购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在2001年国家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后,上海莱士吞并邦和药业将会使得上海莱士将自己的主营业务稳固夯实。
除了夯实主业外,此次趁势参与兼并重组的企业也不乏谋求产业链整合者。
2012年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伦药业)以4.62亿元的聘礼将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下称君健塑胶)娶过门。君健塑胶主营业务为生产制造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拉环式),此产品是输液类药品生产必须的包装材料。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科伦药业为购买聚丙烯组合盖共向君健塑胶支付超过3亿元,而整个2011年度君健塑胶的营业收入为4.14亿元。科伦药业几乎是君健塑胶唯一的客户,收购君健塑胶后,科伦药业完成了产业链上游整合,为自己在输液药品市场增加了竞争力。
医药航母隐现
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美国IMS Health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而中国医药商业集中度较低的现实已经严重影响了本土医药行业的良性发展。1998年~2007年中国医药商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8%,飞速的市场发展并没有让中国成为医药强国,中国医药市场上企业资质良莠不齐、核心药品被外资药企掌握已经成为了困扰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是需要规模效应的。”以血液制品为例,在国外,如果想在血液制品市场发挥规模效应,血液制品企业的年投浆量应超过1000吨。“而目前,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年投浆量仅徘徊在500吨左右,这很难发挥出规模效应。”一位中国医药协会的研究员分析称。
在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看来,生物医药产业是为数不多兼具消费和新技术两大属性的产业,这需要企业拥有相当的实力才能做大做强。“以新版GMP标准为例,截至2013年底对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强制执行的新版GMP对于很多中小医药企业而言是难以实现的。因为适应新版GMP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往往这些企业在本身的研发中就已经面临融资难题。”
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共计682家,原料药年产量10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二位。根据此次新版GMP认证修订的主要内容,山东省1/4左右的企业(原料生产企业约130余家、注射剂生产企业约20余家)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但一个事实是,山东省制药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有400余家。以平均每个企业投入500万元的技改费用计算,完成GMP认证需要付出这些中小企业几年的净利润。
截至2010年,中国医药销售收入前100位的企业占全行业的销售比重仅为33%。在全国4800家药品生产企业中,销售额不足5000万元的占70%以上,销售额能够超过1亿元的不足200家。
兼并重组不仅仅是某个药企的市场需求,更是国家发展医药工业的重要战略。早在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就已经提出全国要形成1~3家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2012年2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医药行业做大做强的方针:产业集中度提高。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有业内人士直言,政府多个政策力推兼并重组就是希望行业内出现旗舰型航母药企。在第一波兼并重组潮中尝到甜头的国药集团在2011年年底晋身千亿元俱乐部。2011年,国药集团的医药商业营业收入超过1100亿元,而如此迅速完成升级,完全得力于国药集团此前的快速并购。但值得注意的是,并购并非企业做强的灵丹妙药,在中国各个行业内,大而不强的企业比比皆是,药企该如何由大做强呢?
想清楚买什么
对于国药集团通过飞速并购晋身千亿元俱乐部,业内有一句流行的评语:萝卜快了不洗泥。
凭借国药集团强大的实力,国药集团从2010年到2012年的3年间共收购67家企业。但很快“暴饮暴食”的后遗症就此显现:2012年第三季度国药集团的高速增长业绩戛然而止,12.45%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比第二季度的29.77%下降超过50%。另一个开始困扰国药集团的难题便是资金流紧张,国药集团的资金周转期较2011年的9天暴增至33天。身为巨人的国药集团尚且遇到并购后遗症,体量远不如国药集团的技术性民营药企又该如何在兼并重组中减轻阵痛呢?
对于以技术为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罗七一认为,生物医药研发具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要真正研究一款新药一般需要10~12年时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对一些药企而言,自己全新投入某个药品领域不仅成本高、风险大,更可能会对原本具有优势的业务产生影响,相比较之下,反而通过兼并重组收购优质资源更划算。
业内不乏与罗七一相同的声音。
复兴医药高级副总裁李东久认为,对复兴医药而言,投资并购一直是福星医药的发展手段之一,投资并购行为在医药行业未来会不断发生,其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但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才更需要理智运用并购战术。
“企业不能为了并购而并购,不能看到同行都在并购自己也去并购。”在于明德看来,试图通过兼并重组让企业获得更大活力的企业应当看清自己要买的是什么,“是核心的技术?市场的占有率?还是上市的壳资源?”
1中药商品学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商品学课程涉及药学、临床医学和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具备商业类学科和中药类学科的特点。综合当前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教学模式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都停留在探索阶段,亟待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全国各中医院校专业课程都较大幅度削减学时,如何在教学中寻找优势,走出可行的特色化教改之路,对于专业课中药商品学来讲,难度尤大,目前也没有简便易行的成功案例可以直接借鉴(因为全国中医院校专业课学时数均大于48学时,而我校只有16学时),在课时量极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保证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研究探索。结合中药商品市场实际情况,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及实践
中药商品学课程各论中内容主要围绕中药的具体规格和等级,突出以“质”论“价”,重点体现中药的商品性。从事药材饮片采购与销售工作尤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中医药院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和加工、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及贮藏养护等多个方面。由于各论中部分内容(如中药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真伪鉴别)与中药鉴定学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因此在教学中选择不讲或者概述。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优化教学内容。2.1教学内容的来源和选择。[1]教学内容的来源要多渠道、多层次,这当然需要教师充分备课,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如最新的《中药饮片检查公告》可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获得;中药材价格和行情则可以通过查询中药材天地网的实时信息;中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以参考2018年1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控制标准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和CNKI文献数据库。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能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专题化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药商品学内容主要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内容涉及中药商品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而各论部分侧重讲药材产地、产销行情、包装和储藏等内容,尤其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国家卫计委“十三五”教材《中药商品学》(张贵君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例,内容多,课时少,可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可将总论内容划分为4个专题:引入专题(绪论)、中药的经营管理专题、中药的质量管理专题、优质中药专题。在引入专题(绪论)中可略讲中药商品贸易;在中药的经营管理专题可以介绍广告的重要性、自媒体时代中药的网络营销模式以及“互联网+”模式;在中药的质量管理专题中,可与目前的药材市场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如何成功识别各种中药造假和掺伪现象,并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规定的药材相关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在优质中药专题中可以结合道地药材和国家商务部推出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是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中药材产品包装袋上的唯一电子标签,实现重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从而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见图1)。2.3其他教改方法。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拓宽学生知识面,将中药商品学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班级QQ群等,方便学生查看和阅读。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开展专题式教学以及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等达到构建新的课程知识体系的目的。专题式教学内容既要紧贴国家中药材质量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又要分析目前中药常见造假现状,还要关注中药网络营销模式等,突出商品等级的划分,树立中药学专业各分支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知识更新速度快、国家加强中药质量监管等的背景下,中药商品学课程需要结合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加强课程改革与优化研究。任何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和改革实践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付出努力,将继续不断努力认真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和策略,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目标[2-3]。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省际旅游行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家电上市公司竞争力实证研究 因子分析法在行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综合质量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青岛港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批发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环境路径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北京建筑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2009年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小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白酒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中国产业信息. 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 (2016-02-06)[2016-06-14]. .
[4] 全国药品交易会. 中国零售药店的渠道在变革[EB/OL].(2016-02-06)[2016-06-14]. .
[6]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3-11)[2016-06-14]. http:// /zhengce/content/2016-03/11/content_5052267. htm.
[7] 尹子民, 刘文昌. 因子分析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4, 23(3): 29-32.
[8] Niu D, Tian J, Ji L. Research on Chinese cities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in SPSS[C]//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Service Science (ICSESS), 2011 IEE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1: 868-871.
[9] 吕冰, 姚凤, 王璐, 等. 我国与部分国家及地区零售药店监管与药学服务模式的对比分析[J]. 中国药房, 2016, 27(4): 569-572.
[10] 王永, 干荣富. 基于医药产业链维度思考医药商业的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J]. 上海医药, 2016, 37(7): 63-67.
关键词:专利研究;文献综述;行业分类;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8-0056-03
一、引 言
各行业技术的发展一直是专利领域研究内容不断充实的来源之一,当今技术创新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驱动力,专利作为发明创造活动的重要产出指标,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十分紧密。而专利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行业发展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与参考,研究研发产业热点领域并把握发展趋势,对于确定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研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专利制度与行业发展的这样一种互动关系正是笔者选择从行业分类的角度出发,探索专利领域研究状况的缘由。
二、文献检索
(一)一级检索
数据库选择:中国知网总站,高级检索;
检索范围: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社会科技Ⅰ辑的一部分(包括法理、法史、宪法、行政法及地方法制、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与司法制度、国际法)、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检索年份:2009~2013;
检索主题:(专利and行业)or(专利and产业);
根据以上条件得到检索结果,手动筛选至347篇,找出细化行业和关键词,如表1所示。
(二)二级检索
数据库选择、检索范围、期刊级别、检索年份均同一级检索;检索主题:专利and表1中细分行业中对应关键词。
根据以上条件得到检索结果后,进行手动筛选,进而与一级检索的手动筛选结果进行合并,得出各行业文献主要研究主题,如表2所示。
表1 一级检索结果:行业分类及相应关键词
行业/产业 文献数 关键词
1 医药 55 医药、制药、药品、仿制药、中药、医疗
2 能源 50 钢铁、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氢能、低碳技术
3 信息产业 43 信息技术、IT、ICT、电子、通信、光存储、互联网
4 机电 41 机电、机械、电气、电器、家电、农机
5 汽车 29 汽车
6 LED 28 LED
7 高技术 22 高技术
8 材料 17 材料、半导体、纳米
9 金融 15 金融、银行、保险
10 生物 13 生物技术、基因、转基因
11 音视频 11 光盘、音频、语音、视频、电视
12 食品相关 8 食品、制糖业、酒
13 计算机 6 计算机、软件、云计算
14 农业 5 农业
15 日化&服装 4 日化、化妆品、服装、服饰
表2 二级检索结果:各行业主要研究主题
行业/产业 文献数 主要研究主题
1 医药 236 药品专利制度、中药专利保护
2 信息产业 111 电子信息行业、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
3 能源 92 钢铁行业、清洁能源、低碳技术
4 计算机 87 软件专利、开源软件、实务问题
5 生物 84 生物技术、基因、转基因、遗传资源
6 金融 64 商业方法专利、金融专利、银行业、保险业
7 机电 62 地方行业发展、企业专利情报、农机、工业设备、电器
8 汽车 59 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组件或配件、区域发展
9 LED 58 国内发展、国际发展、具体技术
10 材料 47 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11 高技术 25 专利保护与产业发展、专利制度与专利行为、专利管理
12 音视频 22 光盘、音频&语音、视频、电视
13 农业 22 区域发展、专利申请、农业技术
14 食品相关 18 食品、制糖业、酒业
15 日化&服装 12 日化、化妆品、服装
三、各行业研究情况
根据二级检索结果中各行业对应研究文献的篇数,本文将选择文献篇数在100以上的两个行业,对医药行业和信息产业的专利情况作具体综述。
(一)医药行业
1.研究现状
医药行业是学者研究专利的重点,如图1所示,1992~2012年的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自2004年开始,每年的文献数量均超过100篇,2011年甚至超过200篇。
图1 医药行业1992~2012年文献数量变化图
图2 医药行业2009~2012年文献数量变化图
本文所搜集的文献数量年度变化如图2所示,为2009~2012年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除2011年以外,每年的研究文献篇数在50篇上下浮动,而2011年的文献篇数高达85篇,这一趋势与图1也是相吻合的。这主要是因为2011年医药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5月5日,中国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部有关药品流通行业的规划纲要;在此之前,2011年2月12日,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简称新版药品GMP)对外,并且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此外,医药商业巨头们的并购整合大戏也在这一年迭起,2011年4月,国药控股以配股方式集资34亿元,用于扩大分销及零售网络;2011年6月,北药并购普仁鸿25%股权,并在基层领域积极收购北京区域市场的二级商;2011年8月,上海医药斥资3.44亿元收购了无锡医药商业龙头山禾医药80%的股份,巩固江苏市场。国内医药巨头跑马圈地的同时,外资医药企业也开始发力进军中国药品流通领域,2011年7月,南京医药与全球医药商业巨头联合博姿携手成立合资公司;美国第二大流通巨头康德乐斥资4.7亿元收购永裕医药。这一系列政策上和商业上的大事件,都使2011年成为医药行业专利研究的大热之年。
2.研究内容
(1)药品专利制度。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的冲突一直是学者们热衷于研究药品专利问题的缘由之一。王秀卿(2009)认为药品专利和公共健康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专利权所固有的垄断性和公共健康的天然合理性;而贾高峰(2011)提出药品专利是引发公共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这一观点的逻辑性似乎有待考察,笔者不敢苟同。更多学者着眼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求药品专利与公共健康的博弈与平衡之道,赵玉港(2010),张丽(2011),张可(2012)都试图在TRIPS协议的框架下探寻缓解药品专利与公共健康间矛盾的方法,如建立专利制度外的药物研发激励机制。与之如影随形的是有关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探讨。部分学者认为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是必要的,童苏琴(2009)力图从公共健康的角度论述专利制度中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杨剑(2009)指出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一项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救济途径。很多学者更偏向于利益平衡理论,何俊杰(2009),胡(2010),张甜、邵蓉(2012)认为应灵活运用强制许可制度,平衡药品专利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冲突。另外一部分学者则更侧重于研究国外的有关药品专利制度。刘洁(2009),胡潇潇(2010)[1],楼杜鹃(2011)[2]介绍了美国药品试验例外制度;肖建玉、沈爱玲(2010)分析了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分析以及与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倪娜等(2011)研究了美国、日本和印度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药品专利政策;姚颉靖、彭辉(2012)对1986~2009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药品专利保护强度进行了测算。
(2)中药专利保护。大多数学者着眼于研究中药专利保护现状,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建议。米岚、田侃(2009),张亮(2010),徐丹(2011)认为目前中药专利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应进一步完善中药专利保护制度,但并未提出具体的可行方案。另外一部分学者则提出相对具体的方案,杨异、张铁男(2010)提出利用TRIPS协议的弹性空间,完善以适当放宽专利审查标准为主的中药专利法律保护体系;李帆、孟锐(2011)基于中医药理论原理,提出应建立我国特有的中药专利保护体系。一部分学者则更关注国外中药专利保护的经验。郭德海等(2009)分析了印度在我国中药领域的专利活动;胡琴、汤军(2011)介绍了日本汉方药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些学者则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专利信息,张艳艳、罗爱静(2009),吴晶、李欣(2010),海广范等(2011)分别比较分析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的专利信息。在上述学者执着于对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的研究时,另一部分学者则更倾向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寻中药专利保护的实务问题。杨显滨、苏(2010)[3],颜艳(2011),陆永强、李慧(2012),岳雪莲(2012)从中药专利的审查标准、侵权认定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医药行业的相关研究,无论是公共健康与强制许可的冲突,抑或中药专利保护等主要问题的研究,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大方向上的调整,学者们似乎遇到了研究的瓶颈,只能徘徊于不断呼吁立法的地步,却鲜少提出具体的相应立法建议或方案。笔者认为,学者们在期待立法改革或变化之时,不如更多地依托实证研究,深入企业或社会群体,了解医药企业和其他个人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从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
(二)信息产业
1.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学者研究信息产业的专利状况,如图3所示,1992~2002年的研究文献数量整体比较平缓,自2003年开始,研究开始呈上升趋势,而2009年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低谷。经济危机让2009年的所有行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尽管信息产业表现不错,但远远无力遏制经济的整体下滑,从图3中也可以看到信息产业专利研究在2007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之后,可能缘于经济危机的关系,2008年和2009年的研究文献数量连续下滑至谷底。但行业内大企业这一年内的一系列举动也许是专利研究文献从2010年开始迅速调整至滑坡前增长速率的原因之一。2009年4月,Oracle出价74亿美元欲收购Sun Microsystems;2009年10月22日,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纽约市中心登台宣布了Windows 7的正式;2009年11月,仅仅在微软的Windows 7一个月后, Google就向开源社区了Chrome操作系统。此外,政策上的导向或许也是专利研究恢复增长趋势的一份助力。2009年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高达72亿美元的宽带部署、17亿美元奖励采用电子健康记录和涉及电力网与互联网的110亿美元;2009年4月15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提出,此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计算机、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等9个重点领域发展。
图3 信息产业1992-2012年专利研究文献数量变化图
2.研究内容
(1)电子信息行业。学者们对于电子信息行业的专利研究主要偏向于对某一区域的行业专利信息或战略进行研究。何静、马虎兆(2009)剖析了目前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特点及主要问题。赵富红(2009)对湖北省电子信息行业的专利战略进行了研究。吴慧英(2010)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武汉光电子产业的标准与专利现状进行了分析。
(2)通信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以国家为界,很多学者因而热衷于利用国内外专利信息进行比较研究。姜慧敏(2010)[4]对比分析了我国和美国的移动通信产业专利年成长率等五个方面。杨威(2012)则专注于通信领域中韩两国的专利比较研究。邱洪华、刘晓丽(2013)[5]在概括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布局进行比较研究。相比于上述学者进行的行业整体研究,部分学者更偏向于对通信领域内某一具体技术进行专利研究。王雷、戴妮(2009),李春秀(2010)[6],李俊、王雷(2011),张妍、张倩(2011)分别对TD-SDMA、LTE、WiMAX等技术的专利申请、专利布局等活动进行了研究。也有一部分学者直接以通信领域类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专利信息进行分析。郑云凤(2009),宋天华等(2010)[7],于光等(2011)通过对华为、中兴或思科等通信行业典型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技术发展或专利布局等。
行业内大企业之间的诉讼和竞争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苹果、三星、谷歌、摩托罗拉、诺基亚、HTC这一些普通百姓非常熟悉的手机品牌,在诉讼领域内同样不会让人感到陌生。无论是纯粹的专利战,亦或是借收购合作之名,行专利买卖之实的商业活动,这些行业内大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学界的关注。
(3)互联网行业。随着Google、百度等以搜索引擎发迹的企业越来越扩张其业务范围,以及腾讯、阿里巴巴等大企业业务的多元化,学界也将目光投向于互联网行业。在现今社会,这类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张或变化,必然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对此的专利研究也就显出其重要性。易敏(2011)从企业专利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试对互联网企业的专利管理体系构建提出建议。凌媛、张钰(2011)在统计调查近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诉讼事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企业的诉讼总体情况等进行了分析。陈晨、徐灿(2012)采用专利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趋势,搜索引擎行业中专利技术的发展重点,以及搜索引擎行业中参与技术竞争的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分析。
信息产业的专利研究似乎总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尽管这好像是一个自然而合理的现象,因为技术特征等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应专利研究内容的变化。然而笔者却在思索,尽管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速度极快,专利研究热点问题很容易火一把之后就一晃而过,但学界能否再提出一些适用于信息产业的经典理论,为真正充实这个行业的专利研究做出一些贡献呢?
四、结 语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的发展,现今社会都要求企业利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知识产权。在深入挖掘专利理论的同时,学术研究能否跟上行业专利技术发展的脚步也不可忽视。本文从行业分类的角度综述了目前专利文献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学者们选择研究专利领域主题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潇潇.药品专利“Bolar例外”制度的利益平衡――兼评“Bolar例外”在美国的创立、发展及其启示[J].求索,2010(1).
[2] 楼杜鹃.药品专利Bolar例外条款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7).
[3] 杨显滨,苏.论中药单方专利的侵权认定[J].法学杂志,2010(8).
[4] 姜慧敏.基于对比分析法的中美移动通信产业专利情报分析[J].情报科学,2010(12).
[5] 邱洪华,刘晓丽.中美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信息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3(8) .
2006年OTC市场的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医药处方市场形式的变化对OTC市场的影响,二是OTC市场零售连锁市场竞争格局的加剧白热化和连锁经营管理对企业规模和盈利的要求所导致的经营模式的变革,三是国家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的政策导向,第三终端市场潜力的快速释放。总结起来就是第一、二、三终端市场的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2006年医药OTC市场呈现明显的发展和营销变革趋势,当然还包括外资对华医药投资的增加所带来的医药市场的竞争加剧。
趋势一:处方药市场的寒流影响促使处方药企业纷纷转战医药OTC市场,加剧OTC市场的竞争状况:
今年医药形式中几件重大事件使处方药市场销售迎来前所未有的恶劣环境,主要体现在国家针对医药行业的专项整治医药购销贿赂;对药品注册申请进行全面清查,治理“一药多名”现象,规范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全面检查药品GMP实施情况,组织跟踪检查、飞行检查等等。同时国家发改委一轮接一轮的药品降价风潮,以广东省为代表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招标采购形式和即将全面推行的两票制即一级经销商必须直接从生产商购货、结算,属转配送的二级经销商必须直接从一级经销商购货及结算,二级经销商的进项发票必须由一级经销商开具。都对现有的医院处方药品的营销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尤其是以医生回扣促销为主要推广手段的营销模式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部分企业产品面临招标的淘汰和中标后的超低价格,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医院销售。在2006年医院药品前三个季度销售额仅比2005年同期增展了6.3%,为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外资和合资企业的药品销售增长远远高于国内的制药企业,市场份额增长显著。许多处方药企业在此医药大环境下不得不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纷纷将OTC市场的开发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有的企业提出:处方市场为企业生存奠定了基础,而OTC市场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更多的企业进入OTC市场,使原本市场竞争就非常激烈的OTC市场,竞争就更加惨烈。
趋势二:第三终端医药市场潜力凸显促使医药企业纷纷进军农村和城市社区医药市场,第三终端市场容量的增加也分流了部分OTC市场销售份额,同时还加剧了OTC市场精耕细作和深度拓展的竞争格局。
今年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另一大举措医疗体制改革就是合理调整医疗资源,政府大力扶持基层医疗机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农村两网建设和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国家针对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宏观政策指导以及今年年底开始的北京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政府集中统一招标采购,政府补贴零差价销售的模式正在在向全国推广实施。国家政策引导下的第三终端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和建设,使更多的老百姓在基本医疗服务中得到真正的实惠,这必然会将OTC市场中的部分消费人群分流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医疗机构中去。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招标模式和零差价销售模式,有将进一步带动OTC市场药品的价格降低,使药店销售药品的利润降低,而最终将转嫁到OTC制药企业,降低OTC制药企业的盈利水平。再有,第三终端市场潜力的凸显,加快了制药企业对第三终端市场的开发和拓展,使原来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小的中低端市场竞争格局加剧,使许多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中低端市场开展OTC市场深度拓展和精耕细作的企业面临并不轻松的激烈市场竞争。
趋势三:商业流通企业的配送功能和模式的转变催生部分医药商业公司开始向以市场推广为主要功能的新型医药销售公司出现,加剧OTC市场竞争格局。
医药体制的改革和挂网竞价招标的模式推行,第三终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与指定商业公司配送形式,使医药商业公司同样面临生死考验,能否拿到药品的配送权,关系到商业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这种严峻的形式下,许多医药商业公司纷纷开始转型,由原来以药品配送功能为主开始向市场推广功能转化,许多销售OTC产品为主的医药物流公司开始建立和扩大市场营销人员,拓展OTC市场的销售和推广职能,增加第三终端市场开发的人员和拓展力度,形成了多品种低分摊营销成本的销售模式。而在目前竞争激烈的OTC市场上,医药商业公司的营销团队无论是成本优势还是品种优势等方面都远远强过于生产企业的OTC营销团队。OTC市场竞争加剧和营销成本和费用的不断攀升也促使生产企业需要调整市场推广思路,加强与具有市场推广功能的医药商业的战略合作,相互利用彼此间的市场资源和优势,才能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与区域专业OTC医药推广公司的强强合作,利用专业医药OTC推广公司抢占产品市场推广优势。
趋势四:OTC市场中药店终端的格局变化,连锁门店盈利模式从单一产品销售盈利向管理资源整合盈利方向发展,促使OTC企业市场推广营销模式的变革。
随着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零售连锁药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连锁药店的规模和数量也越来越向集中度方向发展。而连锁药店的药品销售额占比也越来越大,在药品零售市场中的地位也变得更加举足轻重。连锁药店的发展也相应伴随者其管理的进一步规范,而各区域市场中大型的药店几乎都是连锁药店的门店,连锁药店公司对其下属的各门店资源和店员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目前零售药店发展的核心问题依然是产品的价格和利润,即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市场现实。而随着零售药店规模化和经营管理统一性进程的加快,连锁药店的盈利模式已经开始从单一产品销售利润最大化过渡到脱离价格竞争泥潭,演变门店资源优势,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通过门店的精心经营、创造和积累门店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转化门店资源优势,并通过上游供应厂商实现门店资源价值的利润转化,增加门店的盈利水平。其重点工作在于两个方面:一、建立和完善自身经营优势资源。二、通过有效途径换取药店经营利润和发展机会。
面对医药零售终端格局和经营思路的调整,对于OTC企业营销团队来说,OTC代表单兵作战遇到终端工作效果明显下降的挑战,OTC代表通过门店拜访而完成终端推广工作的内容和项目任务达成率降低。OTC代表工作内容发生变化由点对点的工作向点对面的整体合作方向发展,业务代表的综合素质和谈判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需要提高。加强与连锁公司的整体合作,利用连锁公司的整体管理和行政协调能力完成终端推广工作的内容和项目成为OTC营销模式主要方式。加强与连锁公司的整体合作,协助连锁公司软件管理建设,提升门店盈利水平,而换取自身产品的门店销售主动权力
趋势五:适应连锁药店的经营模式变化,不同产品进行市场模式细分,促进产品营销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连锁药店的盈利模式已经发展为多元化,如连锁公司有组织有秩序地推荐高毛利产品,强力终端拦截销售公司底价产品,发展自有品牌(PB)产品,直接与生产企业合作进行贴牌加工,门店产品多元化经营模式,药妆店赢利模式,个性化专业化药店模式,有组织地店员团队促销模式,驻店店员促销模式,平价大卖场模式,社区便利店模式等等。这就要求我们OTC营销团队应该针对自身不同产品的发展阶段和不同产品对企业发展重点的不同,进行以产品为核心的多元化营销策略。例如强势品牌产品的企业,连锁药店因为其利润太低都不愿意销售,终端拦截现象极其普遍,企业OTC团队想改变目前的现状非常困难,如产品门店陈列位置不好;产品零售价格过于偏低,维价工作难以开展;店员负面推荐工作普遍,终端拦截爱你没商量等等。而这些品牌企业往往还有很多非品牌的其他产品,为什么我们不用其他非品牌产品与连锁药店进行整体战略合作?而品牌企业的非品牌产品本身就有企业品牌的带动作用,连锁企业非常愿意与品牌企业进行非品牌产品的低价合作、贴牌产品合作等,利用非品牌产品与连锁公司的合作,建立彼此之间长期业务合作,也能促使合作的连锁药店放弃对其品牌产品的负面影响因素。
>> 甘肃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趋势与突破对策探析 浅析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荆州果蔬冷链物流政策、人才和意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川地区冷链物流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研究 浅谈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黑龙江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研究 顺丰速运果蔬冷链物流研究 医药商业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校快递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现状及展望 传感器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9-27.
[7] 陈镜羽,黄 辉.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79-183.
[8] 王璀一.电商争相进军生鲜市场冷链物流和保鲜仓储成考验[EB/OL].,2014-02-27.
[12] 郭楠楠,郭 坦.聊城超市现盆栽蔬菜:食用观赏两不误[N].聊城晚报,2014-1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