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商管理swot分析

工商管理swot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6:14: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商管理swot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商管理swot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跨学科 创新团队 产学研 环糊精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71-02

Abstract: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or the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with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career consciousness. Based on the problem that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on and career minds, the new science-process-trade combined cultivation model was exposed. Innovation team can be constructed by absorption of students majored in food scienc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re technology-industrial processing-market trade can be combined together to form a interdisciplinary-food related- innovation -career team. This conceive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carrer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fo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Key Words: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team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cyclodextrin

党的十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1]。创新的主体是人才,科技创新必须依靠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来实现和完成。拥有创新能力团队的培养以及拥有创业精神的创新团队的构建,不仅对于培养食品专业全面发展人才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促进学科交叉、搭建实践型学科平台、改进食品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针对食品专业学生因市场意识淡薄、对公司实际运营模式陌生等造成的“纸上谈兵”型创新团队,将创新与创业进行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吸纳包括食品、国贸、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科的学生构成新的创新团队,并且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和学者担任专家顾问,充分与企业进行合作,达到以专业核心技术为支撑,不断培养团队食品研发创新能力,确保技术竞争优势;以工业工程加工为途径,确保研发产品顺利生产;以市场营销贸易为驱动,了解行业背景,把握市场动向,以市场需求反馈技术研发,促进创新成果快速孵化,形成跨学科食品创业创新团队。

1 当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解析

目前高校在培养食品专业人才过程中主要集中在通识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3]。整体而言,立足市场前沿,结合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结合的教育匮乏,使得当前没有产品导向的单纯创业思维训练陷入死循环,没有市场导向的创新技术很难实现转化,失去现实意义。这就导致大学生创业没有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参与科研计划也不知所指,不知所终,最后沦为研究生们的“免费劳动力”,这与培养大学生完善的创新能力和健全的创业素质背道而驰,这也使得心怀热情的年轻大学生在参与了诸多的创新课题和创业培训之后完全丧失了对于科研的兴趣和对创业的期待。这与培养大学生捕捉机会的潜能培育、适应工作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培养大相径庭。学校提供所谓越多的机会,就将大学生退离创新创业越远。

2 跨学科创新团队构建构想及实现途径

以“工科”为基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离不开食品工业的强势发展,同时食品工业的发展也大力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整合及调整。在此基础之上,国内不少食品相关院校均拥有良好的研发平台和产学研合作途径。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为例,学院现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无锡)”,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中心等平台,与65个校外实习基地以及与全国知名企业建立的战略联盟,与中粮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益海嘉里集团、鲁花集团、雨润集团、中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安井集团、萌力优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美国奥特奇等70余家食品加工领域领军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及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新型的科工贸创新团队,并提出团队构想如下。

2.1 跨学科创新团队构建的必要基础

在跨学科团队构建初期,团队人员的筛选、协作与分工是决定团队命运的关键,对于队员的专业特长及分工描述如下:

技术人员,长期从事食品方面的研究工作的硕士或者博士,在食品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均有丰富的学识及过硬的经验,他们在本创新团队中主要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研究,开发新产品;对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应研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对企业生产中所需改进设备等工程问题给予技术支持。

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食品专业基础及管理专业基础(涉及专业为食品科学、工商管理),有在食品企业实习或工作的经历;他们主要直接负责决策团队发展战略,协调团队的全面工作;监督公司战略执行和组织各项大型会议与活动。

市场及营销人员(涉及专业为食品科学、国际贸易),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饱满的激情,良好的沟通和书面表达能力,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市场反馈能力,通过实践做到对市场先知先觉,他们负责市场联络、市场分析和市场拓展,分析市场形势,挖掘具备潜在价值的新产品;寻找行业潜在客户,发展新的终端,加强与潜在客户的沟通。

2.2 跨学科创新团队构建的立体培养

对于跨学科食品创业创新团队培养时,不仅要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运营决策能力,此外,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创业创新团队的竞争意识和把握市场风向的敏锐力。具体如下。

2.2.1 依据团队整体发展战略设定培养目标

在食品专业常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重新设定培养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利用交叉创新思维进行食品相关研究创新的能力,提升食品专业学生对于食品市场和食品贸易的认知能力。

2.2.2 依据培养目标设定培训项目

按照新成员岗前入职培训制度的模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包括军事训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三个部分的培训:

①军事训练:培养员工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吃苦精神。

②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团队文化和制度培训,使团队成员了解团队理念、团队精神和研发范围;学习和掌握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道德行为规范;了解学校之外的公司、部门所述地点、内外环境、单位性质等。

要对新队员拟任岗位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岗位职责、业务知识、日常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操作要领。

③实际操作训练:按照团队“传、帮、带”责任制度,以案例形式讲解团队在创新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团队成员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实习。

培训后进行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结合平时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成绩综合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补考不合格者,不予录用。

通过以上对于创业创新团队的多方位、立体培养模式探索,构建跨学科食品科工贸创业创新团队。

3 跨学科食品科工贸创业创新团队成员的成长

在现有的研发团队科研范围内,聚焦研发产品之一(环糊精)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构建了教授责任制下涵盖食品、国贸、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学科队员的创新团队。团队分工合作,对环糊精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环糊精研况进行归纳总结,采用波特“五力模型”[4],分别从替代竞争分析,同行业竞争者分析,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潜在进入者竞争分析,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创新团队在环糊精研发等方面面对的竞争实情,采用swot分析[5],分析了创新团队的竞争优势、劣势,面对的机遇以及挑战,为提高整体竞争力并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针对环糊精研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行差异化战略,并实现后续的技术支持与升级。致力于环糊精技术的科技创新,不断拓宽环糊精技术应用领域,实施科技创新导向的领先战略,为国内环糊精生产、应用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支持,引导企业的技术革新,推动环糊精在应用领域的规模化发展。结合环糊精市场分析,了解并把握环糊精现状及未来走向,发现环糊精技术发展的新领域,建设起生产与研发的互动沟通平台,参加国际交流的一体化研发战略。实施人才战略,建设开放而严谨的立体式招聘方式和系统科学的面试工具,吸纳海内外精英,使团队成员参与到为团队的愿景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并为团队成员提供发展平台,使每个成员都有无限的上升空间,建立培训教育机制,拓宽技术交流平台,为团队成员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派遣核心技术人员到海外交流、学习,并将最新、最前沿的国际信息及时传送分享。分别对技术风险、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使该创新团队采取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科技为保障,将产品的实用价值与科技的无形价值相结合,最大程度上促进环糊精生产企业与环糊精应用企业对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通过以上跨学科食品创业创新团队训练,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热情,同时也为食品专业的学生积累了创业经验,有效地促进了食品专业学生快速全面成长。例如,以团队成员中食品学院的孙同学为例,该同学从大学二年级加入到该创新团队中,经过创业实训和创新技能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该同学随后在大三实现了创业;再如团队成员中食品学院的严同学,经过了系统的创业和创新培训后,对公司运营和市场拓展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已经收到了英国雷丁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邀请函,准备在食品专业背景的基础上辅修工商管理,为将来创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跨学科食品科工贸创业创新团队的构建和实践探索表明,立足学科交叉,促进食品与工商管理及国际贸易等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创业创新团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此外,该培养模式可广泛适于同时拥有食品、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学科的相关食品院校,具有非常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亮.浅论十报告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J].改革与开放,2013,4:7-8.

[2]张耀亮.我国创新团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3.

[3]史雅倩.有关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01:164.

第2篇

行政管理中的公务用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柔性管理在旅游企业管理困境中的应用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自主品牌汽车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探究

招标业务运营发展阶段与信息化研究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和控制策略

风险矩阵方法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应用与发展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家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研究

从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认识企业并购动因

分析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投入对综合收益的影响及建议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分析

我国中小零售企业自愿连锁经营模式探析

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体系问题解析

关于电力公司财务管理及对存在问题的探究

资产评估机构内部质量控制的措施探析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巨人集团兴衰解构

浅析企业多元化经营下的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相关文献述评

浅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企业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以农夫山泉为例

贵州省创业企业家胜任力的测评研究

证券公司内控缺陷披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局势下加强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策略

浅析标杆管理在美的集团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分析当前农业机械管理中常见问题和策略

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成长路径分析

深化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家心智模式对创新机会策略的影响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

强化制造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管控的几点思考

浅析质量管理体系在路桥自水公司的应用

露天煤炭企业实施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强化其他费用管控助力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

广西土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同能源管理在大型供热企业中应用利弊因素解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治理研究

基于价值链管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公立医院新制度管理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工商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薪酬体系设计浅析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我国烟草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及存在问题研究

第3篇

    首先,运用SWOT方法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组合分析,目的是找准专业定位。

    (一)外部因素

    1.外部机遇(O)(1)未来的管理职位中,人力资源管理依旧是黄金职业。(2)5个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等建设正在进行,就业机会更多更广。2.外部挑战(T)(1)各大学扩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数逐年增加。(2)学校的优势专业不是管理类专业。(3)重庆高速发展,外部人才吸引力加大,就业压力将更大。

    (二)内部因素

    1.内部优势(S)(1)专业办学时间较长。(2)师资较好,教师专业背景具有可塑性。(3)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国家课题,部分老师科研实力较强。(4)部分老师与企业合作比较多。(5)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比较高2.内部劣势(W)(1)专业方向还没有凝练。(2)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有待加强。(3)教师责任心有待加强。(4)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少。(5)实践实验教学滞后。(6)专业特色不明显。

    (三)优势—机遇(SO)

    从毕业生考察,专业的就业领域比较宽广,学生职业发展空间良好,重庆地区对此专业需求旺盛。

    (四)优势—挑战(ST)

    面临兄弟院校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企业用人标准越来越严格。

    (五)劣势—机遇(WO)

    招聘单位都要求人力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而我校该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还不够。还缺乏必要的培训手段,即使就业前景很广,找工作也有难度。

    (六)劣势—挑战(WT)

    造成学生就业压力大,学校属于一般性本科院校,必须特色立专业。通过对专业定位的分析,明确了市场需求决定专业办学,根据内外部条件设置专业特色模块,加强产学研合作,面向就业与应用进行培养方案设计等重要原则,目的就是培养专业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对专业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参考国内50多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后,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梳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法律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中担任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对重庆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去向及未来趋势,以及师资情况、专业学生规模、生源质量与专业设置的匹配性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两个专业方向:一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培养面向大中小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就业,从事实际操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薪酬、绩效、人力资源规划)等具体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培养面向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而解决了专业发展长久以来定位不明确的痼疾。

    二、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解决的是培养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对此,我们结合学校标准、企业标准以及专业标准(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规范》)进行了认真的制定,最后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格,为课程设置奠定了基础。学校标准与专业标准都是非常明确的,但是企业标准尤其是地区企业标准一直以来都不明确,需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我们选择了重庆地区50多家公司的HR(HumanResource人力资源)经理或者主管进行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其比例是按照上届毕业生所选择的行业以及企业进行分配,目的在于调查企业对HR毕业生的素质需要,被调查企业所属行业中比例最大的是制造业占21.44%,其次为管理咨询业占7.14%,还有通信交通、房地产、医药、物流等行业;企业性质方面,国有企业占23.49%,私营企业占11.23%,还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重庆地区用人单位最看重HR员工的素质是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办事能力以及协调关系方面,这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职能不谋而合;其次是个人品质,要求会做人,正直,守信;专业知识素养排在第五位,这说明专业成绩只能说明是否具备HR的基本条件,能否做好则取决于多个方面。说明我们在专业课程之外,必须设置大量的素质培养课程,通过综合教育计划及第二课堂、学年论文、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否实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应该考虑三个因素:

    第一,调查本专业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主要分为本专业高年级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的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以前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结构是否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在校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反映部分课程没有实际作用,例如《社会学》,还有数学的课程不够专业、社会调查没有开等,说明课程设置内容必须务实。毕业生意见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方面,认为要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尤其是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应该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力度。

第4篇

关键词:企业工程学;SWOT分析;KSF分析;企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49-02

一、企业工程的概念阐述

企业工程学故名思议就是工程学中的一种。工程就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客观对象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制造或运行、评价实践活动。企业工程学通俗的理解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企业这个客观对象所有部分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制造或运行、评价。1995年Liles教授最早提出了企业工程学这个概念,它对企业工程学有着精辟的定义,其定义为:企业工程是通过运用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以一组特定的工程学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设计、维护并连续改善企业系统的功能和组织运行状态的过程或行为的集合。美国企业工程协会从功能和结构分别对企业工程的进行了定义。其企业工程功能的定义为,运用工程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对企业的所有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和改进提高。其企业工程结构的定义为,对一个企业的所有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设计、实施、运作所需的所有方法、理论、知识的集合。企业工程也可以看成人、企业运作流程、技术的集成。

二、具体方法介绍

企业工程学是一门正在不断完善的学科,从1995年首次提出到逐渐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也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企业工程学的主要思想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要素包括企业组织、管理、过程(流程)、产品以及将这些要素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进行整合,并在经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工业工程、系统工程、管理工程、制造工程、产品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支撑的新的工具。但由于其复合型及与传统的分析框架不同,在实务中使用企业工程学的案例比较少见,将其作为战略制定的基础理论也十分欠缺。

企业工程学从系统和全面的视角来审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将企业经营的职能统筹于企业经营要素。在企业经营的实务中,企业经营的要素必须转化成企业的不同职能,才能使企业工程学的思想得到实践。通过对企业工程学文献的梳理,并参考同行业的标杆企业的成功案例,结合企业战略制定的方法、工具与流程,提出“基于企业工程学的战略分析模型”,并将标杆管理、SWOT,KSF等一系列战略工具整合进了整个战略制定过程。

提出的模型中,将企业工程学的企业的组织、企业的管理、企业的过程、企业的产品与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通过映射的方式分别对应于企业的公司治理、财务管理战略、运营管理战略、产品战略与ERP(与运营战略整合)对应,提出公司战略制定的方案,并将其运用于力先达公司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实践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检验,并通过PDCA的循环方式修正发展战略,以期是发展战略能够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践证明,企业工程学的思想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有其独到的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为:(一)企业战略的制定应通过企业工程学所倡导的系统的是视角进行,特别注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短板及其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联系;(二)企业工程学以一种新的视角提出问题最终应转为企业管理实务中的职能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管理思想的价值,将思想转化成生产力。

创新点主要有两点:(一)首次尝试构建“基于企业工程学的战略分析模型”,并企业工程学的思想转化为企业可实践的职能。由于企业工程学中信息技术是战略性的,在过程中将企业应用的ERP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二)在进行战略分析的时候,使用两个工具KSF与SWOT,KSF主要分析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而SWOT则主要从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个角度来审视企业经营的全部环境。因此,将两个工具结合起来有助于更清晰的实施战略制定,将KSF作为第一指标,确定SWOT中所包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选择。

三、方法的全面总结

企业工程学以工程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将工程领域的思维和方法引入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和创新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企业工程的相关文献中,对企业工程的讨论主要是在进行理论构建,并以逻辑推演的方式来构建企业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框架,将企业工程作为一种工具和视角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尚属首次。随着企业经营形态的变化与社会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逐步呈现出新的特征,如敏捷制造、看板管理、虚拟组织等,但有一点始终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始终:企业经营职能的实现还是给予企业的部门分工,包括产品生产、营销、财务、公司治理等方面,因此可以构建一个连接企业工程学与企业经营实践的“基于企业工程学的战略分析模型”,将企业工程学的思想融到企业经营的实践中去。为了完成“基于企业工程学的战略分析”并制定出力先达公司的战略,可以采用标杆管理的方式,研究其他同类型的企业,并对公司所属的行业进行深度的行业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SWOT、KSF等战略工具来制定了企业的总体战略,并根据总体战略制定相应的职能战略,包括产品战略、品牌战略、运营战略与ERP系统的构建、财务战略、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等。在方案的实施的两个阶段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实际经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借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进行战略的修正,使战略管理动态进行,符合企业经营过程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晓岭.企业竞争新思维:超越“顾客导向”[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4,1.

[2]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M].复旦大学版,1997.

[3]林坚.企业文化修炼[M].蓝天出版社,2005年版.

第5篇

1.劣势分析

与其他产业相比,流通产业的集约度还不够高,随着能源消费水平、规模的日益提高、扩大,产业内部的流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原有供货、销货渠道被中断,高成本、低收益经济发展现状给流通产业带来了沉重的运营负累。由此可见,低碳经济诱发的“能源危机”,使流通产业的高频流通、低频经营模式遭到了重创。产业经济流通速度虽然加快了,但是由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约束限制,流通交易中的捆绑束缚成倍增加,生产资源被锁定,流通渠道减少、流通容量被压缩,使流通产业经济的能动性减弱。资料显示,巨大多数流通产业为摆脱低碳经济束缚,纷纷弃用高效交流通道,选择另辟蹊径,寻求高收益经营路径。

2.机会分析

当前经济结构、贸易规则正在变化,为避免高耗能、污染产业给我国资源环境造成沉重负累,国家也开始在其他产业领域中发展低碳经济,并给予了非常丰厚的政策优惠,世界市场为融合流通产业,也纷纷创建了低碳交易机制。因此,国家政策、国际环境,给流通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利润转让,开发新贸易关系,拓宽了流通产业经营规模,使其成为国家经济主体,拥有最先、最优发展权利。

3.威胁分析

经济危机、衰退现象对流通产业经济体的影响是负面的,在强大冲击力的干扰下,流通产业各经济体的运行体系会随之崩溃,依靠流通经济拉动市场内需的动力能源枯竭,流通产业便会失去市场有利竞争地位,承担过量节能减排义务,承受人民币汇率上调的经济压力,直至危机过去,流通产业也很难从经营困境中走出来。

二、结论与发展路径

第6篇

关键词:河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SWOT分析;4P营销理论

中图分类号:G5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2-0103-04

一、引言

根据2003年3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列》的定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中外合作办学已有近20年的历史,河北省在这20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尤其在近几年加快了发展步伐,目前,河北省有14所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活动,1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本科、专科和高中层次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人数达7 000人。在河北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之际,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促进其健康发展、如何将营销理论运用于合作项目中,制定有利于发展的营销策略,将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二、对河北省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方法简介

SWOT分析由美国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一一罗列出来,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得到适合研究对象发展的战略、计划和措施。SWOT分析可以很好的分析研究对象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为高层的决策者提供科学、清晰的分析思路,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北省高校在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过程中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做全面分析。

(二)机遇: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动给组织生存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

1. 河北省地处位置优越,开放程度逐年扩大,为合作办学奠定良好基础。众所周知,早期的合作办学均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一个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才能为其所在的高校创造更多地对外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河北位于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北京、天津两市的,自古即是京畿要地。因河北省交通、信息便利,目前已经与1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与教育合作关系,与河北省高校合作办学的合作者大都是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2. 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化人才的大量需求,促进省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入世以来,我国已经站立在国际舞台,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开放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需要加大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力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平台上培养人才。河北省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气、煤炭、纺织、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石油、轻工、医药等优势产业。多数企业已经和国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河北经济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河北人才储备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培养具有国际观念、国际交往活动能力并熟悉合作国家经济、文化的人才,对河北省更好地抓住国际合作机遇,提高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三)威胁:外部环境变动给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

1. 合作伙伴良莠不齐。在一些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悠久、私立高校众多的国家,高等教育在本国已经出现过剩,他们为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开拓国外教育市场,面临众多有合作意愿、水平参差不齐的国外高校,再由于一些客观或者人为因素,国外把一些劣质大学移进国内。在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存在一些所谓的“野鸡大学”,他们的师资力量薄弱,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以国内师资、国内教育体系为主,并没有学生所期待的国际化教学,甚至有些大学资质存在问题,学生拿到的毕业证,得不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学历、学位认证,使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失去信心。由此可见,如果引进国外合作院校的质量不高,最终只能砸了合作办学的牌子,并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河北省的高校中,211、985的高校较少,缺乏名牌效应,很难吸引国外名牌大学作为合作伙伴。因此河北高校在寻找合作院校时需要仔细甄别,避免合作伙伴选择不慎给中外合作办学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2. 竞争激烈。全国各大高校都开设合作办学项目,而能承担高额学费的人数有限,因此合作办学生源方面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河北离北京、天津距离很近,很多学生选择北京、天津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班。北京、天津一些重点高校的外国合作院校水平确实高于河北,这是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面临最大的难题。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不会更好地进行下去。

(四)优势:组织自身具备超过竞争对手的因素

1. 政策支持。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支持各个高校选择好的项目和优秀的合作院校进行合作办学。河北省的合作办学一直基于“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快速发展”的方针,结合河北省教育现状,制定优惠措施,扩大对外开放的门路,积极推动合作办学的步伐。针对国外名牌大学给予优惠政策,进行经济支持,增强河北省的吸引力。河北省教育厅每年组织各个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并赴省外模范高校参观考察。领导的重视、政策的支持给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带来无穷的动力。

2. 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性比较高。现在高校都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河北省高校在这方面更为强烈。因为河北省内高校与全国一流大学存在差距,在当今高校的激烈竞争中,河北高校具有很强的危机感,他们都希望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使自己的学校国际化,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交流,还包括与合作院校教师的交流,管理人员的交流,以便使河北高校学习国外大学成功经验,办出特色。此外,中外合作办学扩大了学校知名度,为学校争取更多生源。

(五)劣势:与竞争对手相比,组织本身存在着对生存和发展不利的因素

1. 外方合作者水平和资质较低。从河北省现有的1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看,缺乏国外名牌大学合作与参与。虽然这些学校大都来自发达国家,但有些学校师资存在问题,办学水平也不高。在实施中外合作主要的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自身办学水平较低的学校无法满足我们教育机构的需求。

2. 合作办学项目中专业设置和合作国别过于集中,缺乏高层次学历办学。如今河北各高校在签署合作协议时,涉及的专业过于集中。各高校集中开设的专业分布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类(如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电气信息类(如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类(如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财政学、金融学)。没有我国急缺的医药类、农林类以及其他尖端领域专业。各高校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大都选择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排名前几名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英国、韩国等。再针对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中学历进行分析,大都为专科与本科的合作,硕士研究生的一个,博士为零。在今后的国际化发展中,缺乏竞争优势。

3. 中外合作办学收费较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大都高于普通高校的学费。目前,河北省开设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内阶段的学费在13 000元~18 000元不等,有的项目国内收费较低,但是在国内学习是由中方教师授课,只是进行语言和个别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并没有感受到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河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相对来说,发展不完善,高学费会使学生及家长心存疑虑,影响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是国际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可以培养国际化人才,创建有特色的品牌专业。(见图1)

三、用4P营销理论分析河北省中外办学的策略

“营销意识”不仅仅适用于一个企业,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具备一些“营销意识”才能实现我们前面分析的发展战略。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4P营销组合理论,指市场营销人员综合运用并优化组合多种可控因素,以实现其营销目标。这些可控因素归为四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以及它们的组合。

(一)产品(Product)

中外办学的合作项目就如同一件产品,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确保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合作院校,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教学条件、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前途的就业方向。而针对合作办学,特色是必不可少的。河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分为两点,一是专业,二是学校。选择专业:我们应走出热门专业的圈子,针对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递增,专门设置符合河北省发展的专业,比如区域经济规划、钢铁、纺织、国际财会、国际商法、医药学、农林等。选择学校:我们总是把目光定向为一些发达国家,却出现了,在发达国家选择了资质不好院校,河北省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思路,选择优秀的学校,而先不考虑国家。比如蒙古国立大学、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尽管不是发达国家,但是两所院校都是全球前一百名高校,这种举措不仅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也能降低相关费用。

(二)价格(Price)

在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相近的情况下,顾客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就会侧重价格的比较。对于当今消费者来说,价格是个敏感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时候,应适当降低价格,扩大市场份额。河北省可以向与其有密切合作关系的韩国又松大学的经营模式学习。在中外合作办学开始阶段,应配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生源,学生通过学习和就业对这个项目认可后,自然会有良好的口碑。在学费上,中外合作院校应共同努力,在项目开始阶段,双方都做出一些让利,中外双方都要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制度,以便有更多更好的生源。

(三)渠道(Place)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渠道可以引申为地点和模式。河北省现有的合作模式大都为:(1)“2+2”、“3+1”学生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在国内学习两年或者三年后,赴国外学习,毕业后可取得双方的毕业证书,参加此项目的学生均为计划内招生。(2)在国内学习2年或者3年,赴国外学习,国外认可中方学分,毕业后只取得外方院校毕业证。(3)在国内毕业后,赴国外进一步学习更高学历和学位。这样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劣势,有些学生无法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学科,以至于无法学分互认,拖延在国内或者国外的毕业时间。我们中外办学的模式可以灵活化,利用暑假或者寒假赴国外授课,既可以减少费用,也不用耽误国内的课程。合作办学不管采取哪种模式关键是顺应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设计合理的办学地点和在国内外学习的时间。

(四)促销(Promotion)

所谓促销就是寻找产品好的“卖点”和通过各种媒介使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最好的“卖点”莫过于好的就业前景。很多学生选择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在选择国际和设置专业的时候,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背景,选择现在稀缺专业,或者小语种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是吸引生源的有效促销手段。在所有事情准备就绪后,宣传是必不可少的。网络时代,学生会经常登陆学校网站查看相关信息,所以我们应该在学校的网站上清晰的办学优势、课程设计等信息,让学生可以对中外合作项目充分了解,这是一项成本低廉而有效的推介手段。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网站信息,比如可以和电视台合作报道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事宜,报道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的情况,对学校交流成果进行展览,请优秀的毕业生以自己的实例来说明中外合作办学对其人生的影响。这些宣传模式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校和项目的知名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加入WTO使中国面临教育市场的国际化和人才市场的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在增强国际性和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从实践上也证明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河北省在中外合作办学上确实于发达省市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利用了市场营销学中的两大理论,分析了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劣势,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营销策略。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营销实践的不断丰富,营销理论还会进一步发展完善,营销理论体系也将会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美】J.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

京:华夏出版社,2001.

[2]贾波,陈晶璞.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005,(5).

[3]王乃静,王剑波.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6).

[4]邵学民.论做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6).

第7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培训管理;因材施教

一、引言

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1]。赖志娟(2011)指出,尽管多数企业已意识到其重要性,也建立了相关的培训制度,然而停留在培训过程的表面化和内容的覆盖化的企业不再少数,例如:企业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只注意开办培训班项目的社会影响和行政成绩,缺乏培训实际效果;培训计划不能按时实施,甚至产生一些诸如"培训浪费时间,培训无用论,培训效果差"等观念。在对下沙民营企业培训管理现状调查中,"有健全的培训体系"的企业占到24%,"有基本的培训管理"的为65%,"培训管理毫无章法"或"从不进行培训管理"的企业是10%;67%左右的企业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期作年度培训计划,28%的企业以前从未做过年度培训计划,但是从今年开始尝试做,还有6%的企业以前从未做过年度培训计划,今年也不打算做。在培训管理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培训后的效果评估(41%)、内部培训师的培养与管理(36%)、培训需求的准确调研(35%)、培训后的持续学习(34%)、培训规划与企业战略的匹配(31%)。

当前企业培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1)人才观念的偏颇,导致存在对培训的歧视,认为培训是无谓的开支;(2)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单纯为了培训而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评估及反馈得不到良好的执行,同时培训效果不能被准确衡量;(3)培训方式、方法不尽合理,企业对员工本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不了解,对员工的接受能力也不清楚;(4)企业文化中欠缺对学习的充分认识,使得培训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不到足够的认识。

二、基于360?评价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训体系

基于360?评价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训体系是以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及员工来自自身和工作上的需要为基础,建立一套能够满足企业和员工对培训的需求,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员工培训管理体系。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基于360?评价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训体系是在充分分析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培训需求分析与筛选,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的实施,培训效果的测评的构建。四个模块是系统的、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统一整体。其中培训需求分析与筛选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项目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效果测评的基础,即是整个培训体系的前提与基础。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培训项目的实施是员工培训工作的主体,整个培训体系都是为培训活动的实施服务的。培训效果测评是对培训活动实施结果的检验,是考核培训组织者和员工参与程度的重要方面。

1、培训需求分析与筛选

基于360捌兰巯乱虿氖┙淌降呐嘌敌枨蠓治鲆悠笠岛驮惫ち礁鲋饕嵌热シ治觯秸叨耘嘌档男枰姓希杓瞥銎笠岛驮惫ざ悸獾呐嘌挡呗浴F渲幸环矫嬉悠笠到嵌确治銎笠捣⒄剐枰⒐ぷ鞲谖荒芰π枰驮惫に刂市枰纬善笠档呐嘌敌枨螅涣硪环矫娲釉惫そ嵌龋ü朐惫そ惶浮⑽示淼鞑椤⑿∽樘致鄣确绞搅私庠惫ぷ陨碇督峁购拖衷谡莆盏募寄埽页鲇朐惫に诟谖灰蟮牟罹啵ü嘌悼梢越饩龅娜沃耙蟛罹嘟蟹掷嗷阕埽纬稍惫づ嘌敌枨蟆I秆ぷ魇茄衽嘌迪钅俊⒆际苎翟惫ぁ⑴嘌的谌莺团嘌捣椒ǖ墓獭U庖还桃裱笠敌枨笥朐惫ば枨蟾叨纫恢拢笠岛驮惫さ耐蹲适找娲笥谕蹲食杀镜脑蚪小?

2、培训项目的设计

经过培训需求分析和筛选,就能够确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项目、准受训员工,只要设计出培训项目,培训就可以付之实施。项目的设计主要包括培训内容设计和培训方法设计两方面内容。培训内容设计要根据员工不同的诉求特点进行。对于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员工进行专业理论,规章制度条列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动手能力不强的员工进行专业技能、技术的培训。因此要确定是提供技术方面培训还是理论方面的培训。企业中员工岗位的不同,带来岗位胜任力以及培训特点的区别,这就使得培训管理中企业需要重视员工的接受程度和需求的不同,不能仅靠覆盖全面的培训去实施培训,而应把握员工的不同需求和自身特点,在企业培训目标的统一指导下,尽可能的满足员工的诉求,进行培训方法的设计,并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采用SWOT方法分析每种培训方法优缺点、适用工种、适用范围等,结合岗位要求和培训目的提出适合员工的培训方法。

3、培训项目的实施

培训项目的实施是将前期准备工作汇总到一起并付之于实践的过程,决定着培训结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是整个培训体系中最关键的一步。在这一环节中,人力资源开发人员要准备培训设备,确定培训讲师与培训教材布置培训场地,通知培训教官与受训员工,控制培训实施过程中相关事宜,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在这一阶段,管理者不仅要营造一种重视培训的氛围,使受训者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培训中,还要在物力、财力、人力方面给予充足的供给,保障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

4、培训效果的测评

培训效果的测评是对培训效果和员工参与程度的检验,有利于实现培训参与者的沟通反馈,为企业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依据,实现企业培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测评过程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综合性、实用性的原则,真实地反应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测评不但要重视结尾,还要关注过程。培训实施过程中的评估也很重要。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纰漏或者受训者反映没有培训效果或效果不佳,培训管理者就可以适时地改进,无论是课程、讲师、培训设备,还是培训效果都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中的培训目标相匹配。企业应把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和整个培训项目过程的评估并举,也就是企业不仅要考评员工培训现场的出勤率、受训后绩效的表现、员工培训满意度、企业投资回报率,还要考评培训实施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培训内容设计合理性、培训方法的适用性。

三、案例分析

2011年9月初,在下沙A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部培训现状的访谈,通过对人力资源部培训负责人和销售部、研发部、总裁办三个部门主管的访谈得知:一、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体的需求脱节,未能真正把握现有的人力资本;二、培训过程中与员工交流少,不能及时发现培训讲师在讲授中和员工在培训中所遇到的问题;三、培训结束后不能及时跟进对培训讲师的评估和员工的考核反馈。

经过与高校培训方面的教授和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专家的请教,并结合该企业实际,初步梳理A企业的培训管理流程,导入基于360?评价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训体系。A企业人力资源部和三个试点业务部门经过5个月基于360?评价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训体系的施行,已经达到刚出预计的效果,2012年4月,已经在公司全面施行该培训体系。从操作层面上解决了员工对于参加培训所遇到的问题,虽然在运行过程中不免发现不少的问题,但都属于细节上的瑕疵,整个培训理念已经在公司内部深入人心。员工不在厌烦各式各样的培训,而是选择属于自己兴趣范围内并配合公司管理流程的培训课程,从解决需求到及时反馈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及时跟踪,从而提升工作积极性和绩效。

四、总结

当前企业培训在认识员工培训的必要性的同时,当前企业培训管理者不仅要重视适合员工个人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而且还要关心培训的效果,使得企业培训目标与员工自身目标相切合(李哲,2011)。构建基于360?评价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训体系,不但能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员工工作绩效,更能减少企业资本和时间的浪费。

2007年,刘益、王关义两位学者在研究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指出,传统的培训被企业作为一种职业管理的手段,用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以便使他们能够在现在或未来工作岗位上的表面达到组织的要求,实现组织的目标。基于360?评价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训体系则是综合企业和员工两者的角度设计和实施的。在这一体系中,员工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并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可以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接受培训提升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企业也能够深入了解员工具备的知识、技能、兴趣及需求,发现员工现实情况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所能提供的资源,提出针对性的培训策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价值 由此可见,基于360?评价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训体系能够有效的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利用保障的培训体系激励员工为了企业的目标去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郭书林.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与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2]赖志娟.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8).

[3]李哲.企业技术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及培训体系构建--以电力设计企业为例[J].河南科技,2011,(23).

第8篇

一、财务管理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内容的设计

财务管理综合性实验项目包括的内容很多,覆盖面较广。从时间跨度来讲“很长”,从公司设立到公司破产清算的内容都可以囊括,持续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从空间上看可以涉及公司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和利润及其分配活动;从财务工作的环节来看有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本文计划以项目的投资、融资和可行性分析为要点进行设计,力求能通过这个项目的设计最大范围地让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的四大活动和五大环节。

具体思路如下:创业者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市场调研,自主设计公司经营的产品,若产品的盈利能力很强,但创业者缺少资金,所以必须要考虑筹集资金,筹资要求必须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个部分构成,比例由创业者自己拟定。同时考虑到工商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企业组织形式自己设定,做好企业组织结构的安排;创业者必须进行广泛调查研究预测投资总额,按照全面预算体系的思路编制一系列的预算表,并利用相应的投资决策指标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甚至可以考虑如果公司盈利能力较强,发展能力也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所处的行业、其他上市企业的相关情况,计算公司5年的每股收益,对企业的股票价值进行估算,甚至可以做出是否上市的决策。

经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财务管理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应该包括以下模块,如图1所示。

第一,企业设立条件调研模块。企业在设立之初,要进行大量的行业和市场调研,发现创业机会,自主选择项目,并且要明确公司的性质、投资规模,注册资本金额度、如何选址、组织结构设计、财权的分割等制度设计,并说明理由。这些都为企业以后的良性和高效率运转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投资环境的SWOT分析模块。SWOT分析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环境。根据企业自身内在的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将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将企业组织的强项、弱项与环境的机会、威胁进行的有机组合。帮投资者清晰地把握全局,分析自己在投资项目上的优势与劣势,把握环境提供的机会,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对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筹资决策模块。此模块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预测筹资总额,说明资金来源,设计不同资金的筹资组合(合理配合短期资金、长期资金和永久性资金比例关系),确定最佳资本结构,计算综合资本成本率,进行筹资方案的决策。确定企业的组织形式是独资、合伙还是公司制。如注册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在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部经理之间进行财权安排。

为了对投资者负责,创业者必须揭示这个投资项目可能的风险,充分利用所学杠杆原理揭示公司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总风险的大小;分别计算会计上的盈亏平衡点和财务上的盈亏平衡点。可预测 “当业务量下降多少的时候,公司可能会发生亏损”,进行敏感分析。

第四,投资决策模块。为了吸引所有者投资和便于从债权人那里融资,创业者必须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产品售价、销售数量、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编制生产经营期内的销售预算表、成本表、期间费用表、应交税金及附加表。编制项目计算期第一、二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投资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表。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并利用相应的投资决策财务指标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

第五,税务筹划。在投资决策中,选择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组织形式等会涉及不同的税收的处理,由于这些税收差异的存在,为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操作的空间。考虑有这些影响企业投资的税收因素。创业者可以从纳税人的身份、设立地点、投资方向、新产品优惠等方面考虑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取得一定的税收利益。

第六,撰写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为了分析投资项目是否具备财务的可行性需要对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相关的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杜邦分析,最终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包括:(1)总论,项目名称、主办单位、主管部门、项目负责人、项目背景、项目具备的条件等;(2)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与性能、市场需求情况,生产规模的方案论证,销售方式和价格;(3)主要技术与设备的选择及其来源,包括采用技术、工艺、设备的选择和来源;(4)选址地点方案,包括地点所具备条件(地理位置、气象、地质等自然条件,资源、能源、交通等现有条件及其具备的发展条件等)、所定地址的优缺点及最后的选定结论;(5)企业组织的设置与人员培训,包括组织机构与定员、人员投入计划与来源、培训计划及要求;(6)环境保护内容;(7)资金概算及其来源,包括各方的投资比例、资本构成及资金投入计划;(8)项目实施的综合计划,包括项目实施进程及施工组织规划等;(9)投资项目财务指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10)综合评价结论。

第七,股票发行证券市场操作。若企业未来盈利能力较强、发展的势头较好,计算公司5年的每股收益,并且结合所处的行业、其他上市企业的相关情况,对企业的股票价值进行估计,为将来的上市做准备,“上市与否是企业自己的选择,能否上市是法律的规定”,可参照我国《公司法》等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