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交媒体营销的利弊

社交媒体营销的利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6:14: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交媒体营销的利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交媒体营销的利弊

第1篇

关键词:社交网络;市场营销;营销模式

1. 社交网络时代背景概述

1.1 社交网络的范畴

社交网络在其操作性定义方面被描述成是社会性网络,即由不同的个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关系网。在这样的关系网中间,每个个体和组织都是一个节点,而彼此之间的交往关系则是社交网的“线”。人类社会的社交网络是十分庞大的,从理论上来讲,两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都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建立起联系。传统的社交网络从人类社会文化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交网络能与今天的社交网络状况相提并论。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以及一系列社交软件的开发和投入应用,使人类社会的社交网络在互联网这种新的介质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特网能够成就的社交网络范围,比传统的社交网络更加广泛,在网络上的各个结点之间的联系方式以及关系程度,也比传统社交网络更加复杂。因特网时代的社交网络不仅具有传统社交网络的特点,而且更符合现代人类社会的交往模式,因此,本文所探讨的社交网络,是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现代社交网络。

1.2 社交网络时代的特征

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家对现代社交网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社交网络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究竟能够产生怎样的价值。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对同种事物的研究角度不同,因此也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无论哪一类研究,都总结出了社交网络的基本特征,这也是社交网络时代的特征之表现。首先,社交网络以其应用平台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添加各种个人信息的空间,相较于传统的社交网络,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的社交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各个节点上的资源状况却更容易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其次,互联网的虚拟性使社交网络结点上的个体和组织的地位相对更加平等,人与人之间由于国别、性别、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造成的隔阂小了,人们更容易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再次,社交网络的发达性使每个网络结点上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能够有效发挥,例如,来源于英国的酒店销售创意,能够迅速被国内的酒店行业所利用,这是以往的社交网络很难达成的一种资源共享效果。

1.3 社交网络时代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企业市场营销是对企业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的过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销售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同一种产品的客户之间的关系,都是社交网络的一部分,企业、销售员工和消费者,都是社交网络上的一个结点。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以及客户忠诚度的维系,实际上就是企业利用社交网络达成销售目的的一个途径。社交网络时代使企业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些市场营销关系;同时,社交网络时代的发展对每一个参与市场营销的企业提供的平台都是同样的,这使得很多原本在现实市场营销中并不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的企业,有机会在社交网络中充分发挥其营销能力,获取较高的利润额,但也有一些企业,能够很好地进行现实的市场营销,却缺乏社交网络上的市场营销人才,因而失去了大片市场和客户。可以说,社交网络时代对市场营销的影响是利弊共存的,企业选择怎样的营销模式,采取何种营销策略,是企业在这个时代中制胜的关键。

2. 社交网络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发展

2.1 市场营销的基本状况

由网络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环境,在互联网覆盖之初就形成了,很多企业都在互联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新媒体环境对企业营销的积极意义,并开始着手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开展营销活动。淘宝销售平台的建立以及很多企业都在天猫商城中设立网络旗舰店的行为,实际上都是企业营销对新媒体环境的利用;微信沟通时代开启后,大多数企业都在商品包装中附加“二维码”,邀请用户通过扫码参与企业举办的一些网络抽奖、赢大礼等活动,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营销的一种形式;新媒体环境能够提供给企业更多的信息空间和渠道,使更多消费者直接与企业联系,在同一城市拥有客户群体较多的企业,如房地产公司和汽车销售公司也开始举办更多的现场活动,实现其营销目的。

2.2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社交网络环境的利用固然达成了很多营销目的,也促进了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提高,使企业的利润率提高、刺激了市场消费。但是,观察这些企业的营销活动,却不难发现这其中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企业的产品是在不断更新当中的,每当有新产品,企业总要设计不同的营销活动,可见企业的营销活动是按照某一营销项目制定的营销计划进行的,营销活动本身并没有体现出新媒体背景下企业营销的连贯性,也不能使消费者感受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连贯性,甚至有些营销活动推行一段时间就戛然而止,使客户群体对企业营销产品的印象并不深刻,企业也没有达到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例如,很多企业都参与了公益活动,使用“购买商品即捐赠相应的产品价格给贫困儿童”的方法促进消费者购买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企业的公益形象,但这种营销活动往往由于连续性不强、宣传不足,很难引起消费者注意;第二,大多数企业对社交网络的应用还仅限于进行大规模的产品宣传,却很少注意到新媒体引发的消费者心理的变化,这使得企业的营销活动缺乏重点,营销效果并不是很好。例如,很多文化产业倾向于举办动漫节等营销活动,有些动漫产品面对的是青年,大多数的青年都能够通过网络购买手办和周边产品,对特殊定制和限量版的产品消费能力比较低,一场动漫节下来,企业所得的结果往往是:参与广泛但成交量少。

2.3 在社交网络时代背景下探讨市场营销模式的意义

市场营销模式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使用哪种营销思路、营销方法,怎样判断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采取何种策略实现营销目的的一系列活动的综合。社交网络时代提供给企业大量的信息和大片的市场空间,企业需要选择和确定适合于本企业产品的营销模式,才能够有效利用这一时代的特征,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此外,企业在社交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的应用,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和企业宣传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客户在社交网络上对某种产品的评价会迅速传播开来,这比企业可以安排的品牌形象建立策略更容易影响到潜在的客户。同时,企业销售员工也能够通过社交网络获取更多同品牌企业的销售信息,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企业的忠诚度产生动摇,企业如果不能妥善利用社交网络,或者不能规避社交网络时代对市场营销造成的风险,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营销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来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交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积极的探讨。

3. 社交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

3.1 多级商的营销模式

在社交网络时代中,企业的市场营销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销售员工对网络时代市场营销的胜任力问题。社交网络提供给企业的销售渠道不止是销售网站那样简单。早在Twitter风行于北美大陆时,就有人用这个社交平台售卖二手物品,成交的前提仅仅是买卖双方的相互信任而已,相比大型的商品销售网站,基于社交平台的销售成交速度更快,买卖双方的满意度也更高。如今,这一销售形式已经出现在微博和微信当中,许多零售商都能够利用移动设备网路销售,由于他们已经与消费者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销售额度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除此之外,利用社交网络实现营销目的的零售商并不需要交付定额的虚拟店铺租金,也不用花费心思去布置店铺或者聘请客服人员专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这些零售商的市场营销成本相对较低,利润额度也明显提升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派遣销售团队深入到社交网络中,以往的铺盖式宣传和批量销售产品实现销售目的是不现实的,并非每个销售员工都拥有与产品相符合的社交网络,员工也不能担负起从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部工作,而企业要招聘或者培养这样一批员工,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企业市场营销的盈利目的相违背。企业要想利用社交网络,并且解决销售员工的营销胜任力问题,可以选择使用多级商的销售模式,即划分专业的销售团队为“分销商”,将有兴趣参与营销的客户、潜在客户以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交网络零售商作为“商”,利用企业已经拥有的社交网络,实现产品的多级营销。以化妆品销售为例,企业除了经营官方网络商店之外,可以给客户和网络零售商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产品价格,请他们在社交网络中进行销售。目前流行于微信朋友圈的“雪露紫”产品,实际上就是采用了多级商的营销模式,大多数经营雪露紫产品的零售商原本都是使用雪露紫产品的客户,她们用自己的使用经历作为广告,将产品推广开,并且从中获取利润,而雪露紫厂家也利用了这些“微商”进行产品宣传,逐渐打开了该产品在实体商场和网络商城中的销售市场。多级商的销售模式从表面上看与企业市场营销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正是这种营销模式的应用,使企业在销售人工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达到了进行产品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实现营销价值的目的。

3.2 多个社交网络联合的营销模式

企业在社交网络时代面临的市场营销挑战,既包括来自于市场环境变化的,也包括来自于竞争对手的,还包括企业销售团队自身的。要应对这些挑战,企业有必要将单一的社交网络类型应用,扩展到多个社交网络上。阿里巴巴公司原本是一个以销售网络平台为主的企业,但是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该企业在淘宝网、天猫商城上的商品信息,都可以被直接链接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当中,这就形成了一个多社交网络联合的营销模式。淘宝和天猫平台的商品销售情况,不仅能够通过销售网站反映出来,也能够根据社交软件上的数据显示出来。京东商城、当当图书的商品信息,也经常出现在腾讯QQ的聊天窗口界面上,使用这些社交软件的用户,可以在进行网络社交活动的同时关注商品,在聊天的过程中,也许就能够完成一笔购买。因此,企业要在社交网络时代中取得成功,就有必要将多个社交网络联合,利用社交网络本身的结点和网络关系的联系性,使企业的产品能够被更多的潜客户发现。企业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了解不同社交软件用户的基本信息,从中寻找规律并投放相应的产品广告,同时安排擅长于某一社交网络应用的销售员工或组建专门的销售团队,去负责某一社交软件平台上的用户购买需要;第二,综合多个社交软件平台上的销售情况,总结销售中的问题,并将正面的销售反馈作为产品宣传的资料,进行全社交网络覆盖式的宣传,即营造出一种“使用某一社交网络的用户推荐某一产品并影响其他社交网络用户”的形势,例如,使用某一孕婴产品的用户给予的反馈,通过QQ群扩展到微信群和朋友圈;第三,对不同的社交网络市场营销进行特殊化管理,包括销售员工的任务安排、绩效、薪酬等,都应以社交网络的实际环境情况为标准,以保证营销管理的公平性。

3.3 多渠道整合下的整体营销模式

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合理安排各种营销方式和渠道的组合; 而进行整合营销加强了各个渠道间的协作,形成了系统化的影响配合。整合营销不仅要求新媒体营销的各种渠道和方式的合理组合,而且包括传统营销方式和新媒体营销方式的有效配合。在此过程中,可以在进行搜索引擎推广的同时,配合新媒体广告的植入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话题讨论和活动开展,进行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的营销,以发挥社交网络背景下各种网络营销方式整合的作用,从而充分实现企业营销效果的最优化目标;在进行社交网络营销方式间整合的同时,也可以将诸如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广告投放与网络广告植入以及社交网站和电子杂志营销等新媒体宣传推广进行配合,从而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的关注,并形成更加广泛的认同感。 当然,在进行整合营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特别各种营销方式所对应的客户群的关注程度,从而保证其作用和效力最大化目标和营销方式及平台的最有组合。以服装营销为例,同年龄层的人对服装消费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解释,出生于60年代的人群,因为儿童时期没有十分丰富的物质资源,必须勤俭,因此这个年龄层的大众人群对服装消费的基本心理是“够用就好”,这些消费者对服装的材质要求很高,因为结实耐用的服装材料能够减少他们在服装这一项上的花销;而对于出生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群来说,服装不仅仅是衣服,更是他们社会地位和职业的象征,因此,这个年龄层的人对服装消费的基本心理是“符合我的社会形象”,他们很难接受标新立异的服装,又对服装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服装企业要想使秋冬潮流服装营销与每个年龄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相符合,不仅要在时尚类杂志还是公交、地铁广告方面为服装所代表的简约、大气、时尚等“潮流”造势,还应该对企业所生产的服装的特殊性能如科技保温面料、耐磨面料等特点进行网络宣传,拍摄不同服装面料的摩擦损毁实验视频,并邀请购买过的消费者对视频进行评论以提高营销宣传的效果,都是新颖并且具有整合性质的营销活动。

4. 在社交网络时代下实现市场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4.1 讲求社交网络市场营销的诚信度

社交网络能够给市场营销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市场营销模式的变化和创新,这无疑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便利,通过新的营销模式,企业能够获得更丰厚的利润,而社交网络中对企业产品的好评和认可,也更容易为现在消费者所接受。但是,社交网络使不法商家有了更多的机会去造假贩假,例如,零售商或商自己生产产品,混入到企业的产品中谋求利润。这会给企业市场营销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应用社交网络进行市场营销的同时,应注意保持产品在客户群体中的诚信度,无论是采用哪种营销模式,都必须保证到达客户手中的产品是物有所值的。

4.2 安排相应的售后服务工作

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市场营销使企业能够节约大量营销成本,随之而来的是售后服务的责任改由谁来承担的问题。最终为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形象买单的是生产产品的企业,因此,企业有必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直通型的售后服务。例如,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上注明不同社交平台支持的售后服务方式等,使消费者能够迅速解决产品使用问题,而不至于留下一个“社交网络销售产品售后保障差”的不良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因特网的社交网络时代给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对企业营销活动提出挑战。企业应该针对社交网络时代的特征以及本企业在营销中的主要问题,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以便使企业的营销目的能够有效地达成。

参考文献:

[1]唐文.分析社交网络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108-109.

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 医药企业 传播 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为企业信息传播和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医药品牌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能简单依靠传统单一的传播方式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而是要在不断的变革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方式。新媒体作为新时期下最为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医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武器,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市场竞争力。

一、新媒体变革的重要表现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医药企业传播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统简单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在新媒体变革下,医药企业传播的重要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碎片化传播

第一,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新媒体层出不穷,且其种类非常繁多,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一定作用。随着人们关注问题方式的碎片化发展,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变得零散,大众传播的方式被打破,形成了很多零星的“碎片”,导致医药企业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碎片化信息传播模式的影响。

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信息产生和传播的速度已经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很多新媒体形式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现如今的社会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消息,这些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被人们筛选,使得人们在享受着碎片化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在经受着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品牌忠诚度分离的现象。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模式,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1]。

(二)社交化传播

在传统的企业信息传播模式中,单一且单项的传播方式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但是这种模式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新时代下,医药企业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从单一方式逐渐变为多元化方式,如微博、微信、论坛等方式,使传播更加具备有效性。但是与此同时,其传播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交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客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一个不满意的客户会将抱怨传递给至少十个人,同时,也会将好的印象传递给更多的人,而在新媒体传播的时代中,一个客户会将信息传递给成千上万个人。这样裂变式传播的方式,使得医药企业的信息传播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化特点,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利弊共存的现象[2]。

(三)平台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平台,消费者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相关信息。因此,消费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到了医药产品的获取和购买的过程中,这样的方式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能够使品牌做到精准,已经成为平台化发展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在医药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平台化特点逐渐在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

二、新媒体变革下医药企业的传播新机遇

(一)医药营销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医药营销模式中,由于审查以及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医药企业的宣传广告在创意上很难突破,一直都是难以突破的关口,导致医药企业对药品的宣传一直处于平淡的状态,没有新意的医药营销方式,很容易在传播的过程中为企业带来发展障碍。

新媒体时代的宣传方式主要是依托网络以及各种媒体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这样的方式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不仅在创意上进行了有效突破,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医药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是新时期下较为流行的信息传播手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医药企业需要对营销模式进行全面改观,通过建立合适的网络后台,来将信息真实传播,使新媒体成为企业自主的传播者、传播工具,这样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为医药品牌的真实可靠性打好基础,使企业能够真正融入到新媒体中,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找到合适的发展机遇[4]。此外,医药企业要在建立自主发展后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策划好营销方案,并保证方案在新时期下的可行性,使其能够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二)正确面对政策的影响

医药企业是受到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其中,基本药物目录、补助政策、医疗体制等都会对OTC带来重要影响。随着消费者观念的逐渐转变,医药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淘汰”、“集中”等方式已经开始从一线城市蔓延开来,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白热化特点。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新机遇。

面对上述情况,医药企业要在接受政策变化的同时,积极调整自身的营销结构和方式,在适应政策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展现出企业超强的应变能力,并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时刻注意市场的动向以及人们实际需求,重视品牌的构建,将终端的阻挡和拦截摒弃,逐渐充实自身内容,做到在珍视市场资源的条件下快速发展[5]。

(三)市场和时机的变化

市场和时机的变化对于医药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市场中,由于没有过多的宣传途径,消费者在选择上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在医药企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认知轰炸”现象,很多信息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在进行传播,在消费者的认知范围内,不断进行宣传,导致消费者的麻木心理产生,对企业的宣传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面对上述情况,医药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市场和时机变化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情况中,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基础且消费者群体也较为成熟的企业,在企业信息传播过程中,企业要将单纯的销售目的逐渐向获取好感度进化,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认知轰炸,对每一条需要传播的信息都做好审查工作,保证传播内容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传播的质量,提高传播内容的辨识度,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例如: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若是按照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那么只会导致更多的“蓝瓶”口服液活跃在市场上,达到的效果也只能是“量”的堆积,并不能在市场上占据多么大的地位,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在新时代下宣传,只会导致医药企业宣传的失败,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若是按照现在的宣鞣绞剑则会在本质上发生巨大变化,“大碗”、“吃饭香、身体棒”已经在市场中占据新的地位,同时这样的宣传方式也让医药产品从本质上完成成功的转型,也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对于那些具备潜力市场,品牌知名度还不稳定的企业,传播方式仍然要注重“量”,这不仅是传播效果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为医药企业打开市场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传播方式下,传播的方向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对于成熟的品牌来说,在医药产品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节省很大一部分宣传费用,以最小的传播成本,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为医药企业带来更多利益。第二,对于成长型的品牌来说,医药企业需要根据产品预算以及企业自身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计划,以便进行更加精准的动态跟随计划,力求超越[6]。需要知道的是,潜力市场媒介对于医药产品品牌的宏观调控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在传播过程中多方面考虑,结合整体反馈的意见来进行适当的消息传播,这样才能保证医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方向。

(四)新媒体的尝试

新媒体是现今社会中较为流行的信息传播载体,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有着很大区别,其能够实现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急剧缩小,将信息有效传播,具有非常高的时效性。在消息的实际传播过程中,很多医药企业都是使用新媒体而忽略传统媒体的重要性,这样的方式会导致消息的断层现象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此外,在新媒体的大前提下,若是依然依照传统的衡量标准来衡量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只注重点击率和流量,则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时滞障碍,对医药企业产品消息的传播带来很大负面作用,久而久之,会为企业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面对上述情况,医药企业必须要针对企业实际的信息传播情况,利用好网络媒体,在产品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多利用灵活的创意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并及时捕捉事实热点,将这些热点当作创意的基础,这样才能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产品消息,以便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品牌的推广做好群众基础工作[7]。需要知道的是,像医药行业这样传统性质较强的行业,在与新媒体宣传方式融合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排斥性问题,企业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戒骄戒躁,保持平衡的心态将媒体与医药企业有效结合,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在“变”中做到“恒”

医药企业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无论是通过传统的媒体方式进行消息的传播,还是通过新时代下的媒体进行消息的传播,二者虽然表面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从本质来讲,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本着发展的态度开拓市场,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

从本质上来讲,最终针对的群体都是消费者,无论是政策的变化还是媒体宣传环境的变化,最终都是通过消费群体的心理以及行为来表现出医药企业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虽然医药企业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消费者的心理以及行为依然没有变化,如:在医药产品购买的过程中,消费者是更加关注健康还是更加关注身材的塑造?是喜欢幽默的信息还是喜欢严肃的信息?什么时候能够全心全意接受善意的产品宣传信息?消费者的这些心理以及行为,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媒体环境下,都是不变的。

由上述情况可知,在医药企业产品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在变化的媒体环境中寻求不变的初衷。虽然企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会融入更多的市场本位、产品本位等因素,但是一定不要忘记信息传播的本质,避免迷失方向,同时也避免过多的花样为医药企业的产品带来弊端。毕竟,品牌的地位不在于媒体的宣传是否多样化,也不在于品牌的自我定位,而是在每一个消费者的心里。良好的品牌是依托消费者而生存的,企业在把握好大局的前提下一定要做到“变”与“恒”的相互融合[8]。

三、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环境是时下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各行各业已经在这种新环境下建立适合自身的发展方案。医药行业作为传统性质较强的行业之一,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政策的局限、市场的局限等,医药企业要正确面对这些局限行,在接受局限的同时积极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方式,保证企业品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发展方向,以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⒖嘉南祝

[1]江诗丝.我国医药企业品牌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重庆工商大学,2016.

[2]李佳.新媒体变革下医药企业传播新机遇[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05:58-59.

[3]徐永红.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4]陈玮.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之文化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2.

[5]曹敏敏.健康传播视域下都市报医药广告传播效果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6]南晶.跨国制药企业在华公共关系传播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第3篇

目前上海网络视听产业的重要特征是“跨界”,即视听产业跨媒体和跨平台的合作和互动,其本质如同土豆网总裁王微所定义的那样,将视听内容渗透和延伸到各种各样的终端,只要能够连接到互联网,和客户的关系就渗透到那里。这里跨界包括两个层面的定义:一是从宏观的角度,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合作等。二是从互联网产业内部的角度,社交、即时通讯、视频、移动通信等之间的合作。目前上海的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都在不断整合,围绕现有的优势,实现产业端和用户体验的延伸。本文将以网络视听网站和广播电视媒体和服务商为例分别介绍。

网络视听网站

上海的网络视听网站有几类:视频门户网站,如土豆网(现在改名为优酷土豆网)、激动网;专业视频网站,如东方财富网;网络电视,如PPS网站和PPTV网站。这些网站过去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目前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前提下,延伸服务领域,拓展业务机会。

土豆网核心业务是网民上传的自制视频,目前每天有9000多条,对于有影响力和点击量的视频博客,还建立了分成制度。土豆网基于这些视频推出了“土豆推”,向社交网站“跨界”的产品,设想用户进入土豆网后,使用第三方的网站账号,就可能够把土豆的视频分享到自己喜欢的社交网站上去,如新浪微博等,同时新浪微博上的收视情况和用户信息也会反馈到土豆网。第二项业务是引进多元化内容的版权产品,目前已经有2500个合作机构,不仅包括电视台、传媒机构,还有个人内容制作。第三项业务是原创,土豆网分为两块:一是自制的节目,如最近播放的电视剧《哎呀,哎呀,我愿意》;二是为客户制作的跨平台的营销项目。这两项业务已经是视频分享网站向网络电视和视听产品内容提供商的“跨界”。

在平台层面,土豆网也跨越了边界。以往是基于宽带互联网的播放,现在土豆网也开发IOS和安卓的应用平台,这样土豆网就能出现在各类移动终端里。

视频门户网站激动网在以下几个方面跨越了边界。一是成为了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这是偏于技术方面和网络服务的运用。如他们推出的“激动云”和“激动网事”服务,可以让合作伙伴搭建自己的视频网站或在既有的网站里建设视频频道,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在移动客户端和平板电脑里搭设视频网站。在视频内容上,又能够和他们激动网拥有的内容进行共享和互补。二是在内容上同传统电视媒体合作。因为江苏广电是激动网的股东,因此江苏卫视的节目就可以进入该网站,同时该视频网站的独家视频进入电视台,这样成为了内容提供商。三是购买正版版权的视听产品。为了避免同质化的弊端,他们与江苏卫视联合推出《非诚勿扰》网络独家版。

PPTV和PPS是上海市的两家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络电视网站。其中PPTV面临的问题是和电视的内容越来越相似,因此该网站的举措是扩大播放的范围,提供国内现有电视台不能提供的电视节目。如购买了韩国两家电视台的节目,以及在2010年网络独家转播世界杯足球赛、2011年转播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等,成为现有电视节目的有效补充。这是网络电视网站从电视节目的转播者跨界到了电视台。另外,该网站还开发了游戏频道,从网络电视网站跨界到了游戏网站。此外PPTV还建设了网络商城,这是从向网络电子商务的跨界。PPS近年最大的动作是和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全面合作,该网站购买了2012年TVB的全部剧集和综艺节目,也是跨界到了传统电视台的边界。

广播电视媒体和服务商

传统广电媒体跨界到新媒体的重要方式是组建新的子公司,依托原有的母公司力量,进行整合营销。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百视通公司,该公司也是上海市IPTV业务的主要开展者、三网融合的先行者。因为隶属关系,该网站拥有SMG旗下的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新娱乐、五星体育、动感101等15套电视节目和11套广播频率的视听版权节目的互联网推广权和经营权。

百视通提供的主要服务有IPTV、高清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百视通影视和扎堆网服务。这也体现了上海视听网络产业拥有的跨界特征。如IPTV和高清IPTV是电视和互联网的跨界,普通用户只需要电视加机顶盒或计算机就可以实现视频点播和直播,以及网络冲浪的功能。而手机电视则是向移动传媒的跨界。互联网电视是类似IPTV的点播设备,百视通同康佳集团推出互联网电视,由新媒体跨界到设备制造领域。网络视频是百视通的主营业务,它的版权内容来自SMG,因此内容丰富、节目源充足,而且还可以对传统媒体的视听节目进行整合,延伸传播效果。另外,百视通购买了大量的正版版权视听产品,如在2009年获得NBA中国地区的转播权。百视通影视是该公司产品的Mac和Android版本,用于移动设备和平板电脑的接收,这是向移动设备的跨界。而扎堆网是游戏互动社交平台,这是向网络游戏的跨界。此外在电视上,百视通还植入了社区的理念,实现了通过电视交流的电视社区。百视通公司涉足金融服务领域,同中国银联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今年3月份中国银行同百视通合作推出了“家居银行”服务,用个人手持电子遥控器在电视上进行银行操作。最近百视通联合联想收购了视频网站风行网35%的股份,百视通向互联网电视领域的跨界。未来百视通还将在语音技术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力争使电视的操作智能化简单化。这样电视将跨界成为智能电脑的功能。

电信网站跨界到视听网络媒体的有天翼视讯网。该网站的定位是传统电视频道在互联网的延伸,它依托的是电信的宽带服务和手机业务,提供IPTV的直播和点播电视节目,在光纤网络的开通后,可以体验1080P的影视效果。

服务商业也在跨越自己的平台。上海东方有线的主营业务是有线电视,数字化时代升级到有线数字电视。基于此基础,发展出点播回看业务、付费等服务。此外东方有线的业务还跨界到了宽带领域。该公司推出了有线通、光视通、E家通、宽视通等四类宽带服务。其中,E家通和宽视通同上海移动和中国联通合作,由东方有线提供接入,上海移动和中国联通提供宽带出口。套餐服务里不仅包含了宽带浏览,而且附带了手机套餐,但目前东方有线还只是基于接入平台的跨界,其目的是应对中国电信的挑战,东方有线在上海宽带市场的占用率是10%左右。目前东方有线正在致力于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改造,这是类似中国电信的光纤概念。基于更大的带宽,东方有线不满足于设备提供商的角色,他们跨界到了家庭金融领域,同银行合作发放具有支付功能的实名制数字电视卡,这样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付费服务。同其他拥有渠道的服务商一样,东方有线还希望跨界成为内容提供商,该公司所做的有特色产品是同上海市教委下属的公司合作推出一批由特级老师主讲的课程。

“跨界”的利弊得失分析

上海地区的网络视听产业之所以“跨界”特征明显,这是同上海地区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消费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备以及网络视听产业竞争激烈有关。上海市打造中国第一个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也是为了各个网络视听产业“跨界”提供平台。从目前的介绍看,该产业基地将搭建网络视听云计算中心、多媒体高清制作中心、数字内容分发中心、节目交易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游戏软件测试与认证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入驻的公司有百视通、土豆网、悠游网、VeryCD、激动网等知名视听和游戏公司,希望形成集聚效应。

目前上海网络视听产业的“跨界”,是网络视听产业的发展趋势,有的是企业已经面临着产业的升级,不得不实现转型。例如,网络电视网站PPS和PPTV,基于P2P技术的点播,是宽带还不普及时代的产物,而且在版权交易不规范、法制不健全的时期,还可以通过播放没有版权的视听节目生存。现在光纤到户,企业如果不转型,跨界到其他应用领域,将必然为市场所淘汰。再如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东方有线,该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电视的观众逐渐老化,美国收看电视的平均年龄是50岁,年轻人已经逐渐不看电视。这样的情况下,有线电视就必须跨界进入宽带领域,以及有特色的内容提供领域。又如BT下载公司VeryCD,在打击盗版的前提下,不得不转型到正版资源下载,该公司成功转型为游戏提供商。

而另外有些企业则是因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必须开拓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过于激烈的红海竞争。如土豆网、酷6这样的视频分享网站浏览量大,但观众的认同度却不高,而且同性质的网站太多,提供不了差异化服务。因此它们大多会采用购买版权影视剧,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或者自己投资影视作品等。

第4篇

有线电视广告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互动广告、增值广告、EPG广告。在全国有线电视广告业务市场中,EPG广告以收入贡献值高的特点逐渐成为主流的广告形态,随着网络改造进程的逐步加快,视频贴片广告也渐渐成为热点。互动广告需要有线电视网络来支持,用户可用过遥控器与广告信息实现互动,按下遥控器指定按钮后即可进入广告页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2000年英国率先推出这种广告形态,实现了用户和广告的深度交流,延伸了品牌体验,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互动广告具有很大优势,但因对双向网络的依赖性高,交互操作对网络和技术要求比较高,推广起来尚需一段时间。增值广告具有表现形态多种多样的特点,如VOD贴片广告、游戏类广告、分类广告等方面,其优势在于丰富多彩、品质较高,相比EPG广告生硬被动更显得生动具体,但增值广告的价值在于有线电视具体增值业务的开发,如果增值业务本身对用户无法造成吸引,其广告使用价值也大打折扣。EPG广告主流形式包括开机画面广告、门户广告、频道广告、音量条广告等,这种通过有线电视节目菜单和导航信息向观看者传递商情的广告具有曝光频率高、到达率高、不受换频道影响的优势,但同时其劣势也比较明显。例如,展示区域小、信息量少、品质较低、互动性低,有些用户被强制性的观看EPG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

二、经营模式

有线电视广告经营模式主要分为合资公司制、多家制、独家制三种类型,各城市的运营商根据自身情况而选择适合的经营策略。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且带有明显的初期发展特征,在经营初期,考虑到风险控制和激励合作等方面,倾向于将经营权外包出去,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运营商则会选择多家合作的方式,以便于增加利益、做大市场;当合资公司逐渐发展到巅峰,各部门又会产生重组,一部分人则会成立独家制公司。这三种形式是有线电视广告经营所呈现的特殊形式,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更大的优势。

三、我国有线电视广告业务开拓策略

在网络视频、互联网广告增值业务异军突起的影响下,竞争状态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开拓有线电视广告业务具有一定难度,必须要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跨区运营为突破口,以多屏互动为发展方向的进取之路。(一)丰富媒体资源,提升技术含量(1)要加快有线电视广告管理系统的创新进程,实现采集、审核、编辑、校对、等基于广告的功能,提升技术含量是实现广告跨区运行、多屏互动等高级功能的首要条件。因此,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求。(2)要借势发展增值业务,创新出更多的广告产品,开拓市场空间,目前在具有双向规模用户群体的城市中,点播、回看、时移等已成为热门业务,其产生的贴片广告也大受欢迎,在未来,有线电视广告将基于互动游戏、电子商务等平台产生更多的广告形态,为有线电视广告注入更多鲜活的血液。(二)实现跨区运营,突破区域壁垒实现有线电视的跨区运营虽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却是当前突破的关键,从长期发展来看也是主要方向之一。有线电视广告若实现跨区运营,即可极大提升广告覆盖面,有能推动有线电视广告的标准与规范建立,有利于整个广告业的优势发展。随着各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不断加速,实现跨区运营的基本条件将会越来越成熟。(三)实现多屏互动、应对媒体竞争有线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具有互动性,可寻址性的优势,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更为开明。目前国内少数运营商推出了交互性广告形态,随着有线电视广告的互动性和定向功能的完善,利用电视平台进行精准营销的方式将会利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有线电视广告覆盖面广和精准投递的实用价值。除了提升广告的互动性开拓外,跨屏广告的新形态也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在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社交应用比较流行,以有线电视为主导的跨屏互动应用并未得到普遍推广,利用这种新形态可开发出多种衍生产品,实现广告收益。

四、结束语

第5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颜值”产业总销售规模大于3万亿元,其中中国整形美容行业的市场规模目前已居于世界第三位。据相关预测,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元。

未来谁能够分享医疗美容产业的蛋糕?

“颜值经济”热浪来袭

“今年发了奖金,我要去做个杨幂的鼻子。”

“天哪,很贵吧,我想做一个Angelababy的双眼皮。”

以上对话是不是有点耳熟?这可不是台湾偶像剧,而是一次一线城市年轻白领的日常对话。

不知什么时候,微整形成了爱颜值人士奖励自己的方式之一。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整形人数已超过1000万。有专家表示,就人均水平而言,与韩国、美国或巴西相比,中国具备至少10倍的增长潜力。

不得不说,医美行业的崛起是时展的必然。人们对于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精神及外在面貌,而大众对于整形的态度也逐渐宽容起来,从最初的藏着掖着,变成了大方承认并相互交流。随着医疗手段的逐步成熟,做一个微整形,对于很多年轻姑娘来说,就如同买一个包一样,不再需要反复纠结。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医疗美容行业报告显示,医美是继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其潜力巨大,热浪来袭。

传统医美营销痛点多

然而,相应市场却未能跟上需求的快速发展。资料显示,目前从事整形手术的2万多名医生中,只有1万左右有完全合格的从业资质。新闻上时不时报道出的各类医美事故,曝光的各种无证经营、监管疏漏,成为我国医美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

再回到市场。据悉,截至2015年,按照当年收入统计,尚无占有市场份额5%以上的单一医美集团,而全国共有超过24000家医疗美容机构及诊所,其中80%为民营。由于民营资本进入医美领域的注册门槛不高,导致各种良莠不齐的机构充斥着整个行业。

另外,2006年8月国家颁布了“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等五类商品不得在电视购物节目上播放”的法规条令后,整形机构的营销手段大都是靠线下广告、百度推广等。合理的营销费用应控制在营收的20%左右,但医美行业的营销费用一度占到50%。从丽都整形美容医院的年报就可窥见一斑,其2013年、2014年、2015年1-5月的毛利率分别为61.22%、63.59%、63.87%;但2013年、2014年的利润率分别只有4.47%和9.02%。每年的营销费用高达6000万~7000万元,其中近半数都花在了百度推广上。

这些都导致了医美行业获客成本高、获客难度大。因为此类营销并没有解决消费者的疑虑:“这家机构到底安不安全?去过的人感觉如何?价格这么高是不是被宰了?”

于是,不少熟悉互联网的创业者看到了机会――利用互联网平台解决市场痛点、消除消费者疑虑。从2013年起,各种医美O2O平台陆续上线。

医美O2O应势而生

相比美甲、美容业的各种大战,医美O2O平台低调无比,但这并不妨碍其快速增长。

2013年,新氧上线,成为第一个医美领域的电商平台。上线后,新氧平台交易量发展很快。第一个月才200多个订单,2015年年末订单量就已比年初增长了10倍,单月订单量超过6万。

与新氧同期上线的还有更美。据悉,目前更美平台上已经汇集了10000名医美专业人士,超过6000家医美机构,1500万名用户,用户覆盖中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

应势而生的还有悦美、美黛拉、美丽神器等30多家平台。

与这些平台相伴而生的还有投资界对其第一时间的关注。新氧在其上线后的第五个月即获得来自经纬中国的A轮数百万美元投资,2014年12月完成来自挚信资本和经纬中国的B轮2000万美元融资;更美在上线之时就获得来自经纬中国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2014年3月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美丽神器也于2014年7月完成阿里巴巴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今年3月,医美O2O公司更是频繁宣布获得融资。3月13日,新氧正式宣布完成由优壹品、腾讯双百计划投资的C轮融资,并称估值对标春雨医生;3月21日,美黛拉对外宣布,已于2015年10月完成1200万美元B轮融资;4月21日,悦美CEO向小琴对外公布,悦美网于2015年12月完成1.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这一方面表明资本市场对医美行业的看好,另一方面也预示医美行业将有一波大动作。

模式能否盈利?

目前,上线的医美O2O平台基本上都以“社区+问答+电商”模式为主,在消费者和医院之间构建一个类似于闺蜜交流整形心得的平台,晒出自己的整形成果,同时平台上吸纳一些整形医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引导用户购买整形产品,通过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来促成医美产品的在线交易。但在具体运作方式中,这些平台又有所差别。

如新氧、更美以及真优美、美黛拉等打造的是平台,一端连接医美机构,一端连接用户。消费者进入新氧、更美客户端,可以看到网友日记分享、咨询医师和医院以及在线上实现项目预订,然后线下医院认证,完成支付环节。而美黛拉、真优美则无支付环节,真优美可以实现免费预订。他们的收入构成主要还是“广告+平台交易服务费”。

新氧社区比较活跃,根据新氧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新氧已经积累了60万篇用户日记、1000万私信咨询量、5000家整形医院和万名整形医生资料。

对于更美来说,定位更像是大众点评。其联合创始人王思Z曾表示,“更美建立一个全面的真实的数据库,帮助用户做好的消费决策。而医师也可以通过更美平台建立个人品牌,获得客流。”

另外,新氧与更美都是通过售卖返现来刺激用户分享经验,以每篇补贴300元以上的重奖来刺激发帖。

而较晚上线的美黛拉则另辟蹊径,一口气独家签下300多位网红达人,依靠她们的带动,来拉动社区活跃度――这种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红利的运营方式据称十分有效,美黛拉5月份宣布其社区发帖量已跃居第一。

悦美网则拥有自己的咨询师团队,类似于中介。消费者如果想和医院建立联系需要留下个人信息,由悦美推荐医院机构。

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以上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连接型平台企业模式更轻,缩短产业链,为产业实现了增值。但如何保障网友日记分享的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是企业面临的问题。而悦美网的中介模式可以赚取佣金,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现金流,却违背了互联网“去中介化”的理念,而且由于离医美机构更近,很难保持第三方独立性。

线下诊所开辟新途径

对于大多数医美O2O平台来说,当线上的平台交易逐渐成熟的时候,公司的收入来源也就基本固定,开辟新的盈利途径自然成为这些公司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而与国内较早进行线下诊所布局的春雨医生等平台一样,医美O2O玩家也纷纷进军线下,希望通过布局线下诊所来获得自身的主要盈利。

例如,新氧在拿到C轮融资后,迅速开始了线下云诊所的布局,通过帮医生解决牌照、场地、流量、管理等问题,让医生专注于治疗,打造医生个人品牌,以此来寻找新的赢利点。在此之前,新氧更加注重微整形业务,但是线上的微整形盈利并不可观。

另外,已经获得药品与器械交易物流牌照的更美也有类似的做法。更美与独立医生、诊所签约,提供场所、设备,然后导入客户到自营诊所。据悉,目前已在全国签了7家诊所、50位医生,三方按比例分成。

刚刚宣布B轮融资的悦美与新氧、更美的想法似乎不谋而合。据悦美CEO向小琴介绍,悦美的第一家自建线下医疗门诊部以及微整中心已于今年6月正式开业,线下中心具备医疗执业资质,医生主要来自于三甲医院。当然,这也是B轮融资的主要用途。

据悦美的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悦美已经收录整形机构4900个,约占全国正规整形机构的40%;已认证合作的整形医生2300多名,约占全国正规医生资源的23%。

向小琴表示,在2015年下半年,悦美在尝试建设医生品牌时,从社区中选择了70多位口碑医生,为用户提供全流程服务,帮助医生塑造个人品牌。

以上不难看出,医美O2O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的做法相差无几,医疗美容领域未来的线下争夺将会十分激烈。

具体哪种模式会走到最后,业内人士均表示都还在探索中,很难判断。未来1-2年行业仍将处于市场培育期。“对于医美O2O来说,好的商业模式要符合三条: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提高行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一位清科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做到这三点的公司往往能吸引最多的资源。

市场才刚刚开始

第6篇

“从什么时候开始迷上他的?”各家粉丝的回答出奇一致:“不知道什么时候沦陷的,一开始是惊鸿一瞥,之后越陷越深。看着爱豆的影视剧、综艺、音乐现场,一步步陷进去,然后彻底被圈死。”在许多人眼中,“粉丝”好像是一个盲目跟风、歇斯底里、缺乏理智的狂热群体,一百年前我国就有铁杆梨园戏迷,二十多年前有“四大天王”的粉丝,像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中的林真心一样,会精心收集贴纸、专辑、人形牌……

而“粉丝”一词真正流行起来是以2005年的《超级女声》为肇端,同时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经济行为―“粉丝经济”。以“玉米”“笔亲”“凉粉”为代表的超女粉丝对于偶像的喜欢不再是简单地付出精神和体力代价,开始通过付出金钱来为偶像宣传造势。从比赛阶段的短信投票、拉票应援活动,再到比赛结束后发行的专辑、参与拍摄的影视剧、举行的演唱会以及发售的周边产品等,忠实粉丝必定会一项不落地倾力支持。“作为一个十年老粉,我对春春的喜欢和支持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只要在承受范围之内我愿意为她买买买!”玉米小K欣喜地表达自己对偶像的热情。 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

进入互联网时代,粉丝行为与传统时代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特点,粉丝甚至可以成为偶像走红的有力推手。鹿晗的微博评论数量两度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新浪明星榜”前20期的冠军全部被TFBOYS成员承包,事实上,大众对于鹿晗、TFBOYS等当红“小鲜肉”的认知并不来源于传统的宣传渠道,而是粉丝铺天盖地的自发“安利”。鹿饭小颖告诉记者,“微博刷话题是基本,每天都给身边的人无形地宣传他,一听到有人夸赞他就会很认真地把他的好一一列举,希望能多一些跟我一样爱他的人。”微博、贴吧、论坛等社交媒体都成为了粉丝展开宣传的重要阵地,宣传具有一定的规划性和系统性。“为了让路人能更好地了解爱豆,会根据他们的不同行程更换最新话题,比如生日、出道纪念日、特别行程会有特别的应援活动”鹿饭茜茜对此类动态了如指掌。如今,粉丝以偶像的名义进行公益活动,提升偶像公众形象的行为也属常见。 消费从“支持”到“抢”

粉丝经济的核心是粉丝消费,许多粉丝愿意为偶像进行各式各样的消费来提升其商业价值。当然,这其中不包括过度介入偶像生活的“私生饭”。理智的粉丝觉得“只要能为本命人气加分,在能力范围内还是会多出点力,但并不是说公司出的所有东西都会买买买,不走心的设计、一看就是捞钱的周边不会买”,而购买力强大的死忠粉们表示“爱豆的单全都买”,粉丝七七坚定地认为,“不消费的粉丝是没有价值的粉丝,偶像的商业价值需要我们的实际行动。”一名多年韩饭坦言追“欧巴”这些年“买专辑、看演唱会、去韩国追行程、买周边买杂志七七八八加在一起花了20万肯定有,曾经为了参加签名会、冲销量买了100张一模一样的专辑,两大箱子都没有拆封还搁在家里。”前一阵子鹿晗生日季和某品牌出了联名款,许多鹿饭彻夜排队都没能买到手,鹿饭小颖大倒苦水“现在真的不是我想不想买小鹿的东西的问题了,是想买他的东西都是要靠抢的!根本抢不到好吗!” 参与感逐渐加强

从最早的情感付出,到如今为偶像买单,粉丝对偶像的支持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他们的参与感和控制欲逐渐增强。某当红小生团队招聘时狂砸简历,不仅有粉丝为偶像撰写宣传策划方案,还有人给偶像量身定制的生活计划,其中甚至涉及到针对他个人体质的观察报告并提醒他以后身体不适该如何处理……粉丝事无巨细的关心只是他们表达对偶像感情的冰山一角。此前电影《盗墓笔记》会现场,主办方派送给媒体的伴手礼皆是粉丝准备,贴有鹿晗应援标记的糖果,带井柏然Q版头像的小礼品,还有自家偶像的详细资料,“满满两包都是粉丝准备的,他们特别用心”粉丝们也算是给宣传人员帮了忙。明星宣传+粉丝配合逐渐成为娱乐营销的新玩法,很多职业粉丝甚至已经开始涉足明星经纪事务。“艺人或艺人经纪团队和粉丝都有联系”资深粉丝浅浅告诉记者。 粉丝与明星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粉丝们不再被动等待偶像“翻牌”,而是主动争取更多的主导性权利,现在很多小鲜肉的经纪团队都与粉丝保持密切联系,甚至媒体的采访稿件会先交给粉丝“会长”审稿,“他们觉得不太好,这部分可以去了吗”本刊记者不止一次收到艺人方类似的要求,原因在于粉丝们权衡利弊后,觉得言论可能对偶像不利。粉丝还会帮偶像刷话题、上头条,他们有组织有分工地参与到偶像的宣传营销中,甚至有人还会利用个人资源支持偶像,粉丝逐渐与明星成为“捆绑”式的利益共同体。在高能粉丝的层层攻势下,营销方也开始放大招,瞄准粉丝经济,放眼娱乐市场,时刻准备“收网”赚一把大的。

本土偶像女子组合SNH48就是粉丝式营销的典例,“我们结合了互联网经济以及传统艺人经纪模式,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粉丝生态,并拥有一定的规模”丝芭文化CEO陶莺笑称粉丝才是组合的“制作人”。丝芭文化在各地成立的演出小剧场让粉丝与偶像的距离从遥远相望到触手可及。 变身营销舞台的主角

粉丝们逐渐参与到娱乐产业的筹备阶段,与营销方并行。TFBOYS的粉丝中有专业人员分析成员活动的服装造型并向经纪公司提出建议;胡歌参演《琅琊榜》源于粉丝孜孜不倦地向他推荐原著小说;李易峰的前经纪人董可妍在“蜜蜂”的集体声讨中选择离职。小到服装造型等生活日常,大到演艺生涯的总体规划,粉丝对偶像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只要偶像出现,粉丝可以随时上线。他们的“捆绑”关系也催生了粉丝电影。这些影片主打粉丝群体,迎合粉丝口味,展现人气偶像个人特点,虽然它们大部分成本较低,但回报较高。从粉丝电影的排头兵《孤岛惊魂》开始,500万的成本,9000万票房,杨幂的“蜜蜂”贡献了七成。之后的《重返20岁》更是有“鹿饭”发起包场活动。从确定时间地点、和影院谈合作到发公告召集参与者,全程都是粉丝组织。

粉丝式营销已经不再是“小打小闹”,无论主体是明星、粉丝还是合作方,当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时,都可能变身营销舞台的主角。也有明星经纪人向本刊记者透露,虽然作为人气偶像,但他们不想过度消费“粉丝经济”,即使赚钱也不会去过多利用。但在这个粉丝与偶像关系不断重塑的时代,即便是主观选择放弃消费,或许也很难从“粉丝经济”的浪潮中全身而退。 一年多前,许多人还在观望

Owaht是一款做明星死忠粉行为管理的APP,功能是管理粉丝为偶像消费、宣传的行为。在APP中,粉丝群体实行公会模式,粉丝会长组织广大粉丝完成任务,包括众筹进行应援活动、组团购买偶像作品、刷话题榜单、投放广告等等,会长甚至可以记录下每个粉丝完成指标的KPI,如同一份职业工作,意在把每个粉丝打造成人肉媒介。Owhat的出现正是因为我国粉丝经济的萌芽与发展,创始人丁洁于2014年年底开始开发这款APP,当时并没有太多地受到投资的青睐,“当时的粉丝经济还没有现在这么疯狂,只是我看到了一些机会,发现一些大众认知度不高的明星也同样地拥有很多死忠粉,就想着这块会有市场,于是着手做这件事。在今年之前,大公司们其实对于粉丝经济这块还是持观望态度的,很多人会想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大的市场,现在已经有不少大公司加入了,也是一件好事。” 大公司的加入搅动了市场

迅速加入这股粉丝经济潮流的大公司就包括了阿里与腾讯,阿里星球瞄准音乐市场的空缺,未来效果还有待观望。腾讯旗下的QQ音乐吸引了王力宏的加盟,接下来将打造定制演唱会、粉丝特权等等业务合作。但并不是所有的相关平台都能顺利发展,腾讯牵手华谊推出的全新明星粉丝互动平台―“星影联盟”早在2014年便进入了市场,但该平台一直没有推出独立的APP,而是依赖QQ入口实现与明星的实时互动,范冰冰、TFBOYS、赵丽颖等大牌艺人虽然有前往直播,但是因为配合度的问题,并没有形成有频率的出现,因此未能成规模地开展深度粉丝互动活动,星影联盟也一直没有得到深度开发。粉丝经济的关键在于明星,掌握明星才能掌握粉丝经济活动的开发与延伸,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便只能看着肥肉动不了嘴。 产业之路还很漫长

第7篇

传统考核体系的最大局限在于:是对广播原有的一次性、单向传播的效果考量,没有兼顾当下的多形态、多通道、多次、双向、互动特征。为此,当务之急是明晰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的方向和框架。

(一)评估目的及定位

对广播节目的网络传播效果进行评估的根本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新的传播环境中,重新审视衡量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站在更为科学客观的立场,对既有的传统节目评估体系做必要的补充修订,以适应转变了的节目传播方式和方法;二是在传统媒体与网络融合的大潮中,通过在评估环节加入网络考核因子,切实促进广播与网络融合的力度,促进和鼓励创新,为适应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做充足准备。评估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将有力促进采编播人员增强新媒体传播意识,加强相关技能的学习,站在全新的角度设计和策划节目,另一方面也将全面提升广播管理水平,激发管理人员从台、网两大角度考虑问题,促进传统平台和新传播渠道的共同发展。该考核体系主要评估广播节目在网络渠道中的传播及影响情况,广播节目在网络平台上的所有传播行为,如采编播人员的主动传播、网友的口碑传播以及多种形式的二次传播等都应该纳入考核范畴。

(二)评估层面及相关指标

考评广播节目的网络传播效果,需要对广播与网络融合的各个层面进行逐一分解,遍观节目在网络环境中的立体境态。总体来看,广播媒体的“台网互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实现网上视听。在线实时收听与点播回放收听是两种主要方式,目前大多数电台都已实现所有节目的在线直播和点播。根据收听渠道的不同,又可分为电脑端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端两个出口。因为部分节目还有视频制作配合,所以网络收视指标也需考虑。二是网络互动。大致可归为三类:一是传统博客、论坛的使用;二是即时通信、直播互动应用工具,早期是直播聊天室、QQ和MSN等即时聊天工具,现在发展为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延展性互动;三是移动客户端上的互动。网络互动一方面实现交流,另一方面也引发网友对节目的评论,由此产生广播节目与网络融合的第三个层面,即网民通过网络发表对节目的评价,形成网络舆论。四是节目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推广,甚至产生经济利润。根据节目与网络的融合层面,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主要有四个维度体现:网络视听、网络互动、网络评价、网络创收,通过对这四方面情况的考察基本能够建构广播节目网络影响力的评估体系。

1.网络视听情况——网络视听率。网络视听率是指广播节目在网络上被点击收听(或收看)的有效次数,反映网民的主动收听(或收看)行为,是节目网络传播力的体现。根据收听收看方式的不同,具体又可分为网络实时视听率、网络点播视听率。体现广播节目网络视听率的具体指标主要有用户数、播放次数、播放时长三个指标,其中播放次数又包括总播放次数、有效播放次数。

2.网络互动情况——网民参与度。即网民关注节目板块、参与节目讨论、转发话题、引发互动的程度,反映节目在网络中的传播深度。根据不同的互动工具,可以设计不同的行为评估指标。以论坛为例,主题数是论坛上发起主题的数量,某种程度上体现论坛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发帖数是论坛上跟帖和回帖的数量,某种程度上反映网民使用论坛的积极性,体现论坛的活跃程度。查看数是论坛中每个主题被网友点击查看的次数,某种程度上体现每个主题引发关注的程度;回复数是论坛每个主题被网友回复的次数,某种程度上体现每个主题引发讨论的热度。一般而言,一个广播节目的行为指标与网络影响力之间为正向相关,如论坛主题数、发帖量越多,查看数越大,回复数越高,其网络影响力越大。

3.网络评价情况——网络评价度。搜集网民通过网络发表的有关广播节目的评价、看法、建议,经过整理、量化,评判节目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主要包括正面、负面、中立三个角度。与网络互动情况不同,前者反映网民参与广播节目网络互动的热度,是网民介入节目网络传播流程的主动意识和行为体现,表明节目的网络人气;网络评价则是在此过程中网民流露出来的主观倾向,是网民对节目的主观意见集合。评估广播节目的网络评价情况需要使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网民讨论内容的分析实现对网民态度和观点的甄别分析,再通过数理换算转化为一定的指数。以“正面评价度”指标为例,通过搜集网民对节目或相关载体(如主持人、话题等)表达了赞赏、喜爱等正面积极的态度倾向的留言、帖子、话题等,加以数理运算计算出正面态度在网民所有态度中的比例数值,以此类推,未对节目本身做正面表扬或负面批评,只是表达了一种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表达了批评、不满等态度倾向,分别代表的中性评价度和负面评价度。

4.网络创收情况——网络经济价值。广播节目通过网络传播创造的经济价值,如广告投放、活动创收等。如节目因极具吸引力而被更多网民点击收听,拉动网络视听率的提升,从而吸引网络广告的投放;或某节目论坛因聚拢特定听众受到部分广告主的青睐。随着网络媒体资源的不断开发,部分节目将有能力通过吸引特定网民,形成高黏度的用户群,从而吸引企业的关注,节目的网络经济价值也将由此实现。

(三)数据来源及支撑

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有两个维度体现:一是自发办网,建设广播网站或移动客户端;二是向外借力,寻求与其他社会网络媒体的合作。鉴于两种用网方式的存在,广播节目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也存在内网、外网两种区别,因而在评判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时自然涉及广播网站和社会网站两类媒体,相关评估数据资料也存在两大渠道的区别。

1.自网数据采集。获取网站访问统计资料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在自己的网站服务器端或App客户端安装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网站流量监测;另一种是采用第三方提供的网站流量分析服务。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目前,很多广播电台的网络部门通过自主研发软件、使用免费统计软件或者购买第三方公司数据的方式来监测自身网站和App客户端的数据。由于目前互联网存在大量的评估指标,而且多数指标的测量方法与解读并未形成业界公认的标准方法,所以一些电台往往购买多家公司的数据,不同来源的数据共同比对参考,全面衡量网站发展。

2.他网数据采集。首先,应该对节目使用社会网站或第三方客户端平台进行网络传播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挑选有代表性的社会网站或客户端组成样本库后,通过与社会调查公司合作或与社会网站协商的方式,获取节目网络影响力的相关基础数据,如节目的新浪微电台数据、蜻蜓.fm数据等。

二、网络评估与传统评估的关系及应用

广播节目网络影响力评估体系与传统评估系统的关系存在三种可能:一是网络影响力与传统收听考核指标加权糅合,制定台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节目综合评估考核办法;二是网络影响力与传统收听考核指标各自独立,网络部分单独奖罚;三是维持现状,仅将网络影响力作为参考,不作为考核分支。

(一)三种方案的利弊分析

第一种方案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媒体发展的形势需要,将广播节目不同传播渠道的传播效力统一考虑,完全糅合,综合考量广播节目。这一方案带有探索性的创新,前提是广播节目与网络的融合已经比较普遍且充分,且网络影响力体系相对完善,获得较强可信度和认可度。但是,该方案的问题是:若将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指标与传统考核体系加权糅合,各自比重如何确立,怎么把两个完全不同的指标在不损失数据表现力的前提下换算组合,操作性如何保证,能否向被考核人员解释清楚等。同时,这种统计分析方法是否具备逻辑和统计学上的合理性值得考虑。因此,在目前台网融合尚未完全、充分的情况下,将两套考核指标通过加权糅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考评广播节目的时机尚不成熟。第二套方案的主旨思想是立足广播传统媒体属性,结合台网融合现状与趋势,在坚守舆论阵地、以传统考核为主的前提下,增加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体系,与传统考核系统下的各个分系统互不交叉,各自评价。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保持传统评估的优先性和独立性,总台和系列广播按照当前的评估办法继续原来的节目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对节目进行奖罚;在此前提下,结合本台节目与网融合的实际情况,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节目网络影响力考核办法”,将节目的网络传播单独进行考核奖罚。此举可能带来电台节目考核开支的增大,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节目的创新性发展,是值得的。第三种方案趋于保守,对当下广播节目借助网络扩大影响、吸引受众的行为不具有实质性的鼓励作用,也不适应台网融合向深度发展的大趋势,是本研究所不提倡的。

(二)网络评估的适用性

由于不同频率和节目的用网方式和程度不一,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体现差异性。如舆论宣传任务较重的新闻广播与娱乐文艺节目为主的音乐广播、文艺广播,由于目标受众具有明显的区隔性,同时各节目类型和定位也互不相同,等等。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应该给予充分考虑。应按照频率定位和节目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基准。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

建立科学的节目考评体系对客观评价广播节目、建立公正的奖惩机制以及促进频率规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网络影响力评估体系的提出对完善现有广播节目评估、促进广播运营机制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存在主体的多样性、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传播方式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对广播节目网络影响力的考核也面临一系列难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如何确保权威、科学

传统收听率调查领域,日记卡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业内标准较统一,调查手段和运作方式成熟。与之不同,互联网市场调查行业目前处在鱼龙混杂的阶段,数据产生过程也不相同,指标和定义也不统一,甚至术语使用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调查公司才能保证数据采集的科学准确,并保证权威,让被考核节目和人员信服,是摆在网络影响力考核体系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评估标准的确定

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所选取的指标一定要独立、有效、灵敏、可操作。本研究只是给出了广播节目网络影响力评估的基础设想,相关指标的细化、确立有待严格的讨论验证,尤其是不同指标的数理换算和权重确立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具体到每个指标,涉及评估标准的制定问题,如何确立一个考核的基准线、刻度线,这些具体问题也待商榷。

(三)评估对象的确定

考核对象的复杂性。广播节目在网络上的呈现有时是以节目名称为主体,有时是以主持人为主体,在网络考核时如何精准确定考核对象,避免不同对象之间的重合交叉,也是一大难题。此外,有的广播节目除了常规形态,还被剪辑成了其它的形式,如“听吧”里的短音频,这些节目形态的网络传播效果应作为原节目的网络影响力,还是单独考量,此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

(四)如何避免人为数据造假

与传统的广播收听不同,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评估一旦出台,如何让被考核人员理性地认识该考核的意义,并通过制定合理的奖罚力度杜绝人为数据造假,也是很关键的问题。

(五)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的普适性

广播节目的非物质性决定了其考核的复杂性,目前广播媒体对于节目的考核就存在多主体、多标准的情况,这就对网络影响力评估的普适性提出了挑战。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频率和节目的不断调整、发展要求节目评价遵循“相对”和“发展”的原则。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创业;互联网;大学生;新媒体;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01-03

一、大学生网络卖家的生存模式现状

(一)大学生网络卖家的界定范围

国内已有学者发表“通过对大学生、大学校园及目前中国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形式的研究,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技术创业模式,第二是营销创业模式,第三是网络加盟店模式”的说法。本文所讨论的大学生网络卖家可结合第二、三种创业模式加以探讨。“大学生”是指已接受或正接受大学教育而未完全进入社会的人才群体。当“大学生”群体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即将产品、服务及广告等信息存放在其建立的网站上,并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从这些网站上获取所需信息,直接从这些网站上订购商品或留置信息时;或基于网络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签订合同、缴纳加盟金、依照统一的规则、保持统一的形象、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时,基本可称之为“大学生网络卖家”。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兴起的背景

1.就业形势严峻,激起大学生危机意识。自我国教育部于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新生从扩招前1998年的108万人到2014年近930万,这个数据就意味着,大学毕业后将会有大部分人面临着失业或者就业困难。在调研与访谈中,调查对象屡次提及“就业难”、“竞争压力大”、“创业”等关键词。王勉(化名)表示:“大学期间积累的创业经验,是毕业找工作前的一个积淀,无论是人脉还是销售经验,都要比作一张白纸更容易应对就业寒冬。”

2.多项优惠创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经济、技术支持。为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就业,尤其是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的优惠政策,涉及面广泛,不仅为创业青年提供融资、税收等经济支持,还在各地开展人性化的创业培训、指导等措施。例如,在我国首都北京地区,对于拥有北京《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以及具有北京户口的未就业大学生,在遭遇创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这样的政策无疑大大降低创业门槛,有利于创业氛围的营造。

3.新媒体技术与移动终端的发展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为社交、商业和个人都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必不可少的物件之一,大学生手机用户中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为80.8%。该报告还显示,随着校园无线网络接入设施的改善,大学生对手机QQ、微信、微博、飞聊(飞信手机客户端)、人人网等自媒体都‘了解并经常使用’。大学生对自媒体的使用率和依赖性是比较高的。这种现象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一方面,这种契机降低了品牌的门槛。一如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所说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人人都可以自立门户,足不出户就能宣传自己、宣传自己的商品。另一方面,自媒体的便利性决定了使用者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中心,在基于自愿的情况下,网络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交流,这样的双向沟通加速了传统媒体到自媒体“去中心化”的时代过渡,既有利于网络卖家用多种形式推广宣传自己的产品,作为消费者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不容易对卖家产生反感。

(三)大学生网络卖家生存现状

1.总体现状。总体来看,调查对象大多数经营护肤品、化妆品、鞋子等日常用品,生存现状参差不齐,收入比例基本呈“纺锤形”,大部分人是“赚些零花钱,维持现状”,而极少部分人能获得极大利润,亏本经营的人也是极少数的。经计算,在我们所调查群体中,64.3%的大学生卖家月收入处于1500元至3000元区间内,而极少数的3%可以达到每月近万元的收入,也有极个别现象,货物积压在自己手上,导致了当月亏本情况。大学生网络创业基本集中在网络、网络开店等形式,大部分月盈利有限,技术含量较低。此外,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就创业的人群,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比例为47.5%,与上届(43.3%)相比上升。说明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持续性,所以评价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不能只着眼于毕业时。

2.差别因素调查。大学生之间的差别很大一部分在于先天资源差距上。一部分卖家人脉较广,家境优越,商品一经便有很多拥护者。而大多数卖家需要慢慢积累顾客,而这正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会大大的拖下发家致富的节奏。此外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也成了一大因素,普遍来说,目前中国家庭不支持孩子创业,那是一种风险的承担。反之,有了家人支持,社会支持,相比于白手起家,冒着借贷的风险创业要容易得多。另一方面,透过调查对象的人际交往以及平时的付出,能看出大学生网络卖家之间的差距的原因也绝非那么单纯。收入在2000以上的卖家,大多数有良好的推销习惯,他们每天定时定点地在社交网络广告,并且在广告中会多多少少的加入创意,积极拓展新的客户群,这使销量有不小的提升,而那些三分钟热度,或者难以忍受低回报的卖家,则大多数亏本并且渐渐离开这个舞台。

3.大学生网络卖家发展的制约因素。技术含量低下是困扰大学生网络卖家的主要问题之一。经调查,大部分大学生网络卖家仍然逃不出倒买倒卖的“地摊式营销”模式。在所有调查对象中,66.3%的调查对象的运作模式是海外代购或者厂家直销低价售卖。这些卖家的商业运作模式十分机械,每天的工作流程就是从采购源头寻找成本更低的货物,将货物信息出去,然后等着买家上门,从中赚取差价。虽然机械,但这一行里也有一种“先来后到”的规矩――卖家是分级的,真正直接从厂家提货的卖家叫做“一级卖家”,人数最少,几乎垄断了厂家资源;一级卖家可以选择直接对外销售,或者卖给“二级卖家”,也就是“一级卖家”的。“二级卖家”的提货成本比“一级卖家”高很多,售价自然也就偏高,但“二级卖家”的人数会比“一级卖家”的人数多几倍,这样的模式以此类推。这样的卖家中,能够维持盈利的不超过10%。此外,涉及到法律方面,大多数同学还不清楚相关的法律知识。调查显示,只有4.76%的大学生卖家选择了“对法律知识烂熟于胸,必须保证自己的合法性”,而61.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得过且过”,这显示大部分卖家的关注点只在于他们的利润,而法律知识相对薄弱,这也是后期开发中我们需要重视的部分。

二、大学生网络卖家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1.创业趋势不可逆。首先,大学生网络卖家的出现是多方因素使然,创业趋势是不可回避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宽松的创业政策、新时代年轻人对梦想的追逐,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正视创业、从职场人的角度考虑如何创业。创业不再是一种无奈下的选择,而是一种主动的追逐。新疆男生李古(化名)从大一就开始自发做起了微商,以经营品牌运动鞋和其他节日特色产品为主。到大三下半年为止,李古已建成自己的团队,并注册成立公司,可以在不影响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月入万元左右,同时在学部内担任学生会主席一职。李古表示,最初他只是为了给家人减少负担,赚点零花钱,一路走下来,如今他在经营生意、管理团队、人脉拓展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做法,也有了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新的选择。曾有声音质疑:大学生早早就开始创业赚钱,会提前消磨大学生身上宝贵的“学院气”,沾染上社会的“铜臭味”,这些都与高等教育的初衷相悖。但据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9.2%)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80.6%、81.3%)相比有所下降,读研比例从上届的10.8%上升到11.7%,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从上届的2.3%上升到了2.9%。从数据上看,大学生选择创业并没有威胁到人才市场的精英化,而是丰富了毕业人才的种类。

2.引导须有方。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创业,应建立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加强社会扶持环境、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载体环境等,以促进和保证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进行。首先,家庭的支持很重要。在问卷调查中,49.1%的学生在“你认为做网络卖家最重要的因素”一栏中勾选了“家人的支持”一项。但我国传统文化习惯于安稳,循规蹈矩,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形成了一种不欢迎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容忍失败的社会风气。与父母意识的不同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阻力。应加快转变人们的观念,普及创业常识,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人才价值,改变旧有的“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积极扶持、鼓励大学生大胆地创业,积极实践和探索,宽容对待失败。

其次,应积极推进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教育中大力开展网络创业教育,加大就业观念、就业方向方面的培训力度,使学生可以确定正确的就业方向,制订科学的创业计划,提高创业成功率。针对专业技能、创业理论等方面,设立培训课程供学生选学,并设立与社会、与企业相对接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创业孵化基地、网络创业基地等开展共建合作,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意识和技能。

再者,资助政策、认证政策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网络创业处境艰难。在很多地方,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很难被界定为属于资助的范围。因而,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创业,应加强政府推动,建立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加强社会扶持环境、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载体环境等。政府也可以鼓励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私人资本、相关商业网站等投资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拓宽网络创业所需资金的来源,并建立合理的资金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

最后,还应积极架构安全的网络空间和诚信的来往环境。随着我国互联网系统不断完善、网民队伍逐渐扩大,网龄逐步升高,网络环境也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网络钓鱼、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频发的网络诚信事件,使得人们对网络认同度不高。因而给大学生一个安全的创业环境、给广大网民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也是支持大学生网络卖家的重中之重。

三、对大学生网络卖家生态模式调查的反思

经过项目组对已有数据的观察和对实际情况的调查,认为网络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可以考虑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选择。但同时,作为发展迅猛的新事物,创业市场在法制方面、政策的实施方面以及竞争机制的完善方面还有很多亟待修正的地方。大学生个人也应端正自己的创业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1.学业应优于创业。现阶段,创业氛围浓厚,政府甚至出台了“大学生可以休学创业”的政策。许多中途辍学而创业成功的年轻人的故事似乎给人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读书并没有那么重要了。这种现象既令人兴奋又令人忧心。从情理上看,大学生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是否应该把生活重心放在学业上?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同学对自己正在奔忙的事业还没有一个正确、专业的认知,基础没有牢固就急着投奔社会,这样的做法其实风险很大。英国保险公司GoCompare近期对福布斯排行榜上前100名的亿万富翁进行了学历调查,结果显示,富豪们的教育背景比社会平均水平更高,47%的富豪拥有学士学位,23%的富豪拥有硕士学位,6%拥有博士学位。这样的数据显然不能给“辍学创业会大有前途”提供辩护。

2.创业含金量有待提高。目前,多数大学生网络卖家的运作模式仍没有逃脱倒买倒卖的商业模式,优质的、富含创新性和创意的网络创业者还在少数。大四学生小李在调查对象中是较为优秀的,平日利用自己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做日租、海烧一条龙、校园物换物等服务,在校内很出名,但他表示:“我觉得自己并不算一个创业者,因为现在自己做的事情,还是没有逃开学校的一亩三分地,只是给自己补贴一些生活费而已。”针对大学生创业含金量不足的问题,不仅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手段和运作模式也要提高技术和创意含金量,政府、高校、创业者个人应发挥协同作用。政府可设立专栏或窗口为创业者提供可靠的信息;高校可开展竞赛或讲座等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市场敏感性;创业者个人应不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只有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创业者个人的协同作用,创业者才能选准项目、选好项目、做好项目,在网络创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3.应当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当下,创业市场崛起迅速,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形下,很多风险意识低下、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都被淹没在资本竞争和恶意竞争中。应当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规范网络创业的相关政策,完善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大学生网络卖家个人应该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持续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知识,积累市场经验,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面对其他竞争者时自觉选择良性竞争,避免恶性竞争。政府应该从鼓励创新和规范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使之协调发展,不仅要认识到规范电子商务网络发展的必要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到它与其他传统商务之间的差异和特殊性,共同为网络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一个宽松而有序的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宝菊.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进展、问题与反思[J].科教导刊(下旬),2015,(11):160-161,168.

[2]郑庚.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利弊分析[J].科技风,2013,(03):212,222.

[3]田创,潘淑媛,李雄飞,羊巧莉,傅韩承.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与支持体系理论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07):76-79.

[4]胡桂兰.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05):11-14,18.

[5]丁于芹.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基于SWOT的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10):18-19.

[6]黄薇.移动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途径的可行性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4,(02):117-124.

[7]丁凯,曹石亚.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交流新特点与高校宣教网络的优化[J].江淮论坛,2014,(05):188-192.

[8]季海菊.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发展现状与管理[J].理论与改革,2014,(04):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