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生阅读课堂

小学生阅读课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6:14: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生阅读课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生阅读课堂

第1篇

摘要:在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中阅读是很关键的,阅读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它是我们每一个人今后进行阅读和其它阅读的基础,可是,在偏远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提高小学生的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农村小学 阅读能力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增加自己的人生财富学习是很关键的。而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中的“读”是我们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受生活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处于一个很低下的水平,特别是偏远的村级小学,很多学生除了基本的语文教材作为阅读和教学使用,就没有其它的了,在这种条件下要想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一直在学习和探索。下面我将结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简单的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阅读基本功的培养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在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经济的发展比较落后导致教育的落后,有很多家长还是文盲或者是半文盲,即便能识字但为了生活而出门打工或者日日夜夜的下地干活,根本没有时间来教自己孩子学习,所以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在入学之前根本就没有受过家庭的识字教育,更不用说上幼儿园了。对此,在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任务就是练好小学生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中的课文阅读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字、词语来进行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意思,才能更好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真是感情。掌握一定的字、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字、词语,积累字、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是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但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字、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我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另外,在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功时,我们一定要在阅读课文前提醒学生,阅读时会有文字障碍,要边读边想,把不会读的字词画出来。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清除文中的文字障碍,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等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字词。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阅读兴趣的激发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优秀学习成果的关键。然而,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农闲之余,家长基本上不会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多就是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培养。但是要真正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堂上的阅读兴趣来带动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其次,由于农村的条件比较落后,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课外的阅读书籍。我们教师要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中一些课文内容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

我们经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著名的语文阅读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说明了“读”的重要。在教学中要把阅读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读中感悟,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轮读等,在朗读中学生自己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到答案。、

第2篇

一、明确合理的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极其关键的作用。确定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教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习者具有何种学习的意向,因为“为学生学习而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学的核心理念。根据这一思路,有效教学的目标不是教师在教学中教了什么;不是他们的教学是否努力,是否认真,是否科学;不是课堂是否活跃;不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努力,是否认真,是否投入,是否科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教之后的学习进步和发展。余老师在教学《七颗钻石》时,明确提出什么是童话的本质,从而围绕文体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动态有序的教学环节

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可使课堂井然有序,减少教师用于课堂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干扰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效率的基础。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余老师在与大家准确地把握了作家、作品的内容后,大胆地提出集体训练的口号,设计两个大的训练。活动一:用简洁的文字,概说这篇文章。明确要求:①概说故事内容;②概说故事的主人公;③从童话特点角度概说课文;④概说故事的意味。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概说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组织语言,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初步感知了文章的主旨,还学会了概说文章的方法。活动二:出示四个话题:①开头不写第一段不行吗?②故事不写小狗与过路人行吗?③文章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④结尾处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要求:任选话题,静默思考,口头表达。教师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合理分配教学讲授和辅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问,适时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讲给同桌听,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大家。之后,分别展示答案,使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正常地进行。这两个大的活动训练,紧紧扣住教学的目标,统领了全文,得到提毛一顿,全身皆顺的效果。

三、清晰地讲解

清晰地讲解就是教师清楚地讲授、解释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达到正确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和顺利地应用或迁移。教师清楚讲授的能力比其他有效教学的特征更重要。清楚明了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学生要达到的目的。现在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以致教师不敢讲课,放手让学生学,让学生说。从一方面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这是一种教育理念进步,但学生的思维、见识、知识毕竟比较狭隘、浅薄,需要教师引领、提升。教师系统而有条理地讲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获得结构化的知识。讲授时表现出思维的逻辑性、表述的条理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饱满的热情

饱满的热情指教师教学时通过语言、情感、动作等显示自己爱学科、爱教学、爱学生的热情,使教学充满感染力、影响力。教学总是在师生一定的情绪背景下进行的,师生的情绪状态这一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效率。因此,进行有效教学,引起师生的积极情绪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课堂上老教师对教学内容表现出真正的兴趣,教学时流利、兴高采烈的言语表达,动人的眼神,表现出惊讶、兴奋的面部表情,丰富、饱满、爆发性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

第3篇

一、 鼓励个性化质疑

阅读是为了理解,要体现个性化阅读就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质疑。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阅读中的质疑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案例一】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就有学生提出对“竖井开凿法”的不同理解。有的学生认为“竖井开凿法”就是先从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有的学生认为詹天佑应该是通过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即竖井处两个从里向外凿,隧道两头各从外向里凿,这样一来工期才会缩短。另有学生又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不就越短吗?可有学生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所以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那究竟打几口?有个学生说,肯定打两口,因为八达岭隧道的长度就相当于居庸关的三倍。而这六个工作面同时分开施工必须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否则就打不准、打不通,所以文章中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定点、勘测、计算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发展。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新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也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很可贵!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 引导个性化想象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教学中,一定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亮出各自心中的“哈姆雷特”。

【案例二】教学《牛郎织女》中“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暴跳如雷”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有关电影画面或生活中的某些人物,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短暂的交流后,学生争先恐后汇报发言:王母娘娘听到禀报,一跳三尺高,她猛地一拍桌子,狠狠地摔碎了茶杯;她本来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水果,听到织女下嫁的消息,气不打一处来,将满桌的水果统统推倒在地,并用脚使劲地踩着;她脸色铁青,怒目圆睁,恨不得一口就把织女给吃了;她恶狠狠地怒吼着:“织女,你这个,我要严厉惩罚你!我要严厉惩罚你”;她就像一只发了疯的老虎一样,不住地嚎叫着:“我要让你知道我的厉害,否则,我誓不为王母!我誓不为王母!”

通过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心。显然,启迪合理丰富的想象,诱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引领他们善于个性化阅读的重要途径。

三、 允许个性化表达

学生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有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案例三】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在讨论“老人累不累”“环境美不美”与“三十年后是否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时,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有的同学说:“老人当然很累,因为他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每天还要一上一下打扫一千八百多级的石梯。”有的同学说:“老人不觉得累,因为他告诉作者自己一边扫一边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还会觉得累吗?”那么,“三十年后是否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呢?一个学生说:“三十年后,我们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因为老人豁达开朗,加上天天坚持锻炼,他的身体非常健康,再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喝不到。因为老人生活艰苦,加上他本来就瘦,可能营养不良,况且七十岁了,还要干这么重的体力活,他能吃得消吗?”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由此我也想到:一节语文课所学的东西有时是说不准、道不清的,很多问题不是只有一种答案。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想法。

第4篇

【片段一】Pre-reading阶段出现的“说”问题:

Pre-reading,也叫做读前(活动)。从教育学的层面来解释,指的就是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按照以往的经验,我在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热身活动(回答问题),与学生就居住的社区环境进行交流,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

1.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neighbourhood?

2. What kind of neighbourhood do you like to live in?

把这两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呈现在PPT上后,本以为大部分学生可以较好地去完成上一课时与本课的过渡,但是,即使是以小组形式请同学们互相讨论,部分同学的回答还是让人堪忧,有3位同学根本无法用英语回答,只能用中文来答复。

【问题诊断】

复习没有到位,是影响本次导入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经过后来的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语言水平的问题,外语回答与母语回答有很多不同之处,母语回答的信息加工是在单语中进行的,外语回答则有两种语言的参与,这些都会深刻影响外语回答的过程与结果。大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勤开口,多张口的习惯,没有说英语的意识,所以同学们普遍感觉很不习惯开口说英语,甚至有些别扭,基本上都是在自己跟自己说,声音太小,这样起不到锻炼口语、纠正发音的效果,再加上没有去认真复习,所以课堂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设计上的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1.问题答案中隐含的生词较多,学生表达的难度较大。2.问题范围太广,学生无法进行概括处理。3.教师在上课前,没有做好对话示范工作,导入太过于急促,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刷新】

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把两个大问题换成了7个小问题,并且先让一位同学和笔者一起做pairwork,起到示范作用:

1. Who lives next to /above/below you?

2. Who’s your neighbour?

3. What does he/she do?

4. Where does he/she work?

5.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her?

6. Do you welcome him/her to your home?

7. Do you always help each other?

示范结束,笔者让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五分钟热身讨论,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然后挑选了其中6组同学进行pairwok,除了两位同学在新单词“neighbour”和“welcome”的朗读以及第2.第6的问题回答上存在少量问题,需要教师的指点,其他同学都能顺利地完成对话练习。

【反思】

有时候,学生在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时,可能会出现语法和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表达的准确性。笔者认为,这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表达,等学生完成口语任务后再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纠正发音和语句重构。对学生语言表达的不连贯要采用宽容的态度,以鼓励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那么,在设计导入部分的问题时口语活动设计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哪里呢? 笔者综合实践,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当予以重视: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问题设计枯燥,不吸引人,那么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得到集中;关注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的导入部分,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注意语速、语调,尽量做到平易近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目前笔者所教得初一年级,学生来自各个小学,有些还是外省转学过来,因此,英语学习的基础参差不齐,作为初中低年级的英语口语训练,应该从简单易懂着手,不能过高要求;关注对学生主体感悟的唤醒,通过老师的口语和行为示范,同学的积极互动回答,带动学生融入进来,主动学习,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鲁子问、康淑敏在《英语教学设计》中指出:教学设计模式形态多样,而且还在不断变化,但其核心非常明确,都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纵观整个过程,练习最后能顺利完成,原因在于改变了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把当初的两个大问题变为7个小问题,化繁为简,注重有效性,学生更容易理解,大部分学生回答起来朗朗上口,既锻炼了口语运用能力,又兼顾复习了上一课的单词与词汇,起到了预期的作用,最终这次导入部分取得成功。

【片段二】While-reading 环节出现的“听”问题

While-reading是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中心环节。Reading不是孤立的读,而应该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掌握运用阅读技能。进入文本阅读时,老师可以设计简单,但又能帮助学生了解全文梗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倾听,整体感知文本。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一些可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型,首先是回答问题(这些问题设计为在听完两遍录音之后回答):

1. What are Simon’s neighbours like?

2. What do the volunteers do at the community center?

3. When do they meet?

4. What will they do to help the old people this weekend?

录音结束,笔者先叫了四位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两位能顺利准确回答,其他两位并没有完整回答出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问题诊断】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结合各种语言背景知识和听力技能理解的过程,能够达到句子以及文章段落的综合理解是听力的最终目的。部分学生在力理解中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良习惯。常见的障碍有:1.语音解读障碍。语音的基本功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师生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重视“写”而忽略“听、说”。久而久之,口语表达水平越来越差,出现“哑巴英语”!2.语速语调障碍。有时候,学生平时背诵课文以及老师授课时的语速过缓,不注意重音、连读、爆破、弱化、意群停顿,一旦进行听力测试,如果出现新单词,又是外国真人发音,自然就会不知所措。3.语法应用障碍。由于部分学生的语法掌握跟不上录音速度,直接影响听力效果。在日常学习的时候,一些师生很少去对语法进行深度学习和运用,只停留在表面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旦融入到语句、语段的听力中,那么,会严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常见的不良习惯有:1.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单词或者词组上,力图把它们一一听懂,不用英语理解听力材料,心里想着把每句话翻译成中文再去理解,这样做会直接影响了下文信息的输入,而很多情况下;2.开小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力播放的时候还同时做别的事情;3.在听力播放前,没有认真预览试卷上的听力文本信息,做好适当记录和分析,急着去做后面其他的试题,养成一个不看题目,直接去听,然后再看题作答的坏习惯。

【片段刷新】

考虑到文章比较长,学生水平有限,笔者把录音片断用软件进行切割,重新排列组合,把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听力练习:1-7行为第一部分,8-13行为第二部分,14-19行为第三部分,每个部分的录音播放两遍,题型适当改变。

第一部分的练习为问题和填空:

1. What are Simon’s neighbours like?

2. The have a at the weekend.

第二部分的练习为判断题型:

1. Annie’s computer is broken.(T/F)

2. Parents help the children with their homework.(T/F)

第三部分的练习为看图说话:

以上三个部分的练习,形式多样,令人耳目一新,当它们由PPT呈现出来,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让五位同学来完成,除了最后一题需要提供适当帮助,其他四题都能顺利答对。

【反思】

第5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兴趣;阅读场所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看书阅读。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讨论,请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树立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只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那学生就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悬念,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甚至改编结局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老师则起一个循循善诱的作用,同时老师应加以表扬,让同学们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快乐,进而自觉地去阅读一些课外书。也可以在教学中留几个小谜语,如:在《字谜七则》中,在开讲之前,可以讲几个其他的小谜语,让学生猜一猜,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供公共阅读场所

积极、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前提,由于小学生阅历较浅,读的书也少,自制力不强,因此,阅读意识淡薄,阅读能力低下,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共同读书的地方是必不可少的。当然,阅读的场所可以不是一个固定的场所,这些阅读场所需要教师与家长等共同营造。如:在春游回学校的途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都读了什么书籍,鼓励学生向其他学生讲解所阅读的书籍,让学生互动,家长也可以在家为学生开辟一个安静的小屋以供学生读书之用。学校、家庭、社会可以建一个“三位一体”的网络,家长可以为学生精选出符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督促学生阅读,多带学生去图书馆,给学生讲故事等,定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给学生一个阅读空间。

总之,学生广泛阅读必能增长知识,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出一个好的读书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样学生的进步是很快的,这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32-02

作者简介:王兴(1976―),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

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如教师备课缺乏针对性、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等。因此,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因生而异、因材施教,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指导着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从课程标准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而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的一切阅读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学查找和沟通交流学会课文中

的生字生词,并理解其在课文中的相关意思;2.引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3.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朗读方

式体会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这样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各方面的要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非常有益。

(二)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免学生因为目标过于深奥难以理解或者目标难以达到而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在确定培养学生情感的教学目标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三)教师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准确、具体和适度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定位准确,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需要掌握课文中的哪些字词,背诵和朗读哪些经典段落,以及需要学生理解的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适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并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合的目标,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选择和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消除课堂教学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不但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使自身的情感得到丰富和升华。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讨论和朗读的教学方法,而较少使用演示和实验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二)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诗歌类的文章多选用朗读法,说明性的文章多选用讲授法等。即使文章的题材相同,因为描述的对象和重点不同,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如同为记叙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教师应重点采用讨论法,而对于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则要选用分析法。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因素和认知能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对于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只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三)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情境也处在不停的变化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顺势而变,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地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既可以消除单一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单调的感觉,又可以彼此优势互补,弥补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如讨论法与讲授法的互补。

三、尊重学生主体作用,认可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的作用,要放手让学生自我体验阅读文本。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积累与情感经验融入文本,可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例如读柳永的《雨铃霖》,有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琵琶行》,学生认为,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两篇作品都是作者为歌妓而作。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之气时自然想起他的作品前后《赤壁赋》,他们把《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后《赤壁赋》比较后认为二者文体不同、风格迥异、情感各异。

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本解读是一个无限多元的创造过程。”阅读课上,只要学生有基于文本的独特体验,只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都应该视为学生个性的阅读体验。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才能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效率;现状;教学方法

对于英语来说,口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口语、写作,还要教授学生关于英语阅读的技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本文就探究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现状

初中生的学业非常繁重,他们每天分到不同科目学习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一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会挑选自己喜欢的科目来学习。因此,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目前,我国初中生对于英语的阅读量还是不够,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学习英语的时间更加有限;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正是因为在实际学习和教学中存在以上两个问题,因此大部分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效率都比较低,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缩短学生在课后学习的时间,并且还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效率。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效率的教学方法

1.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教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为初中需要学习八门科目,甚至是九门科目,因此初中生是非常疲倦的,所以要想提高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的阅读效率,老师就要想办法提高阅读引导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课文阅读之前,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使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有大概的了解。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引导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了解。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It’s raining”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天气的变化来进行引导教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例如,老师可以发问:“我们常见的天气有什么?”待学生都将相关的天气回答完后,老师就对这些天气的英语翻译进行一一解答,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当教完相关的天气单词后,老师又可以抛出另外一个问题:“遇到下雨天,我们应该怎么办?”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中文回答翻译成英文。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完善教学方法,使用“两步走”的阅读方法

所谓“两步走”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阅读。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阅读文章,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1)略读(通读)。所谓略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快速地浏览,以此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比如,老师在进行完引导教学后,就让学生进行略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略读的效率,老师也可以给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细读。阅读的第二个步骤就是细读,也就是说当学生略读完后,就要认真地对文章的某一个部分进行细细地阅读,从而加强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例如,当学生略读完毕后,老师就可以给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更好地找出答案。所以,进行英语阅读的第二个步骤就是细读,有目的性地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以上所说的两个步骤都不能省,也不能直接跳到细读,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很难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并且在阅读的时候也不能只做第一个步骤,因为这样是无法进一步把握文章内涵的,所以说,要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阅读效率,就必须严格按照以上所说的两个步骤进行阅读。

三、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虽说初中生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时间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后,学生也要加强对英语的阅读训练。其实,进行课后的阅读训练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一般来说,学生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来进行课后阅读训练就已经足够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坚持课后阅读训练,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除了英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外,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训练,当学生阅读训练多了,“熟能生巧”了,学生在下次阅读的时候效率自然而然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效率,学生在课后也要加强对英语的阅读训练。

参考文献:

[1]康华群.初中英语阅读效率的优化途径探析[J].校园英语,2014(20).

[2]何云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阅读是一种汲取,创作是一种表达,语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创造的美,但小学生的知识量不足,必须通过阅读来汲取知识,很多的小学也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但据调查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课下会阅读课外读物,而且有阅读的学生,阅读的书籍也基本是娱乐漫画类的。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两点措施供参考。

一、让阅读进入课堂

我校的语文课本是长春版教材,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在课外阅读拓展上的要求却提高了不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按照课外阅读拓展的这些要求,让阅读进入课堂。小学生的自制力差,精神难以集中,所以要求他们在课下阅读也是不现实的,从这一层面来说,阅读课的开设就更为必要了。首先,我们要开设阅读的课堂,比如每周增设两节阅读课,让孩子有一个集中的阅读时间,研究表明,就小学生而言,课堂才是他们效率最高的地方,笔者在实践中已经证明,这种阅读课的开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以精阅读引领课堂

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以及阅读课的开设下,必定会进行一定的阅读活动,但小学生年纪尚幼,明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他们选择的书目大部分是漫画之类的,这种书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更有营养以及与语文课程关系更为密切的书籍。对此,笔者建议阅读课由教师选择学生的阅读书目,让教师从图书馆将可读性强书籍带入课堂让学生阅读。此间,教师要选择与教程较为贴近的书目,比如,学过《山中行》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带一些描写山水的著作或诗文进入教室让学生们阅读,从而也让学生更好地回归课本,把握课程,使其语文成绩得到更为迅速的提高。

阅读是语文进步必经的一个阶段,很多小学也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但一般都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让阅读进入课堂,以精阅读引领进步的教学措施,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