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6:15: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语文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问题 措施
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问题众多,包括在语文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技巧,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注重课堂授课的收效,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监督和检测;过多地突出了自己的预设意旨,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方法
1.选取课文中的要素,创设情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便是为了激励,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了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试着把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都调动起来。刚接触语文时,学生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知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融而欣然接受。
2.深化认识,净化心灵,将知识更新转化为智慧
年轻,这点使我更有利于和学生沟通,多年的学习经验及切身体会告诉我,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从而构建起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价值观,而这一切的获得是不能强迫的,是不能靠教师灌输的,只能让他们在平等的、有被人欣赏和关爱的温暖和幸福中去获取。
3.营造与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气氛呢?首先是创设平等的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其次是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最后是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4.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
5.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觉得高中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
6.加强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
总之,语文教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着一个学生整个人今后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使其具备最起码的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开启一扇窗户。
参考文献:
[1]周崇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新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
>> 关于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思考 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索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析 浅谈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 初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对比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初探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之我见 分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简论体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专题教学: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应用 简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一堂戏剧排练课谈中职语文戏剧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戏剧审美教育实践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④冯克诚.布鲁纳发现学习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5:89-90.
⑤钱态.论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全方位解放”,南京:艺术百家,2005(4):48.
⑥邵瑞珍等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6.
⑦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96.
参考文献:
[1]连树声.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俞为民.中国古代戏曲简史.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外国戏剧名作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5]向启胜.戏剧单元教学随想.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7.
[6]孙国平.试论戏剧教学中的情景设置.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7]张天欣,张晓辉.戏剧表演教学—让我们从游戏出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2.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一、语文教学方法变革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推进,新课程标准不断变更,使得人们将对学生的教育集中到灵活、趣味及高效之上。如何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学习知识,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文作为高中学习的“三大掌门”之一,当然也不例外。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主辨别能力,对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都有准确的判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他们就会采用诸如看小说、睡觉等消极方式应对。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不少老师依然沿循原有的“填鸭式”及“满堂灌”等一些效率较低的教学方式,常常忽略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发散思维,以致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停滞不前。
现今形势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改变传统的“老学究”式教学方式,认真聆听学生的意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情景感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教学,发散思维,集中注意力,无疑是非常迫切而极其必要的。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更,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铸就全面发展型人才的不二选择。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为”
(一)以学生为中心,耐心交流找准学生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对象,而且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要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课堂内外所需,了解学生想要在课堂上学到什么、掌握什么,这样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前面的一些故事性文章、小说比较感兴趣,可以采用接替教学法,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和《滕王阁序》、《逍遥游》等文章交替学习,并在课堂上增加对学生的引导,让对小说的学习进一步延伸至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对古文的学习上升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高度,从而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学生自主对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由于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心理,自主探究教学则主要借助他们的自主心理,让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五中《陈情表》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该种教学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陈情表》。上堂课我已经提醒大家课下预习新课文了,所以在进行讲述之前,我想先提问几个相关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好。
师:首先,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李密为什么要陈情?其在文中讲述的原因是什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李密在最后提出的解决中小矛盾的办法是什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大家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把问题的答案先列出来,等下请同学说说看法。
……
在具体课文的讲解中,让学生对文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表述,让他们理清自己的思路,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文中内容的学习巩固及学习能力的增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之人物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就是这个道理。自主探究式教学能侧面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逐渐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并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小组讨论,让学生协作提高。
英国现代戏剧作家萧伯纳先生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有效利用小组讨论教学方式,让学生与学生或者学生和老师进行统一协作,不知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可以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散思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例如,在《陈情表》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以小组研讨的方式思考,什么是孝、什么是忠,古代的忠孝和现在是否一样,对于一个人来说,如何判定“愚忠”和“择明主而栖”等相关问题的延伸。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观点,拓宽思路,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使自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得到进一步拓展。
(四)情景感悟,让语文课堂远离枯燥。
有趣活泼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激情澎湃地投入课堂内容中,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方式则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成功对新课导语进行设定并让学生充分置于和新课相适应的氛围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更能够让其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人教版必修五《边城》一文的学习过程中:
师:同学们,在进行今天的新课学习前老师先卖个关子,不说学什么,先问大家几个问题。大家去过湘西没有?
生:没去过。
师:那大家想不想看一下湘西的风土人情?
生:这个当然想。
师(笑):老师准备了一些关于湘西风土人情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多媒体展示)……
师:看过了图片,大家觉得湘西美不美?
生:指定美,那么漂亮的地方……
师:那么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文字中秀美的湘西风情?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新课——沈从文的《边城》,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呈现给我们的美丽湘西,魅力湘西……
……
新课进行前,有效的导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来,更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课文中的感情基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穿插一些作文小训练,例如写读后感或者对文中故事进行续编,发散学生思维,并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兴趣,一举多得。
(五)问题限时答,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达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是先决条件。在课堂提问限时作答、问题接龙等教学方式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心理,在短时间内让其迅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就可以连续限时提问,在高三以前曾经学过契科夫的哪些文章?文中主要阐述了别里科夫哪些相关事宜?他的有形套子有哪些?无形套子是什么?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用几个小问题贯穿全文,对回答错了的学生进行善意的小惩罚(如才艺表演),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除此之外,合理利用多媒体,对播放影音,让学生取得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下利用多媒体放映电视片段,让学生感受林冲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从而有所提高。
三、结语
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迅速实现的。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意愿,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安排课堂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要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实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课堂内外和学生多进行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按需教学。本文从新课改要求出发,对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方法变革的必要性进行简单阐述,进一步论述如何变革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以期对之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振芳.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现代阅读,2012.02.
[3]张斌.浅析在新课程下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4).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育方法
一、真情
这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无论是课上的知识情感交流,还是课下的思想交流,教师都必须对学生充满一腔真情。情真才能感人,情真才能动人,任何虚情假意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情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赖。一句贴心话,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真诚地赞美,一个安抚的动作,都可以是教师表达真情的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于生活物质方面,而应该是精神的、心理的,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教师的心是诚的,情是真的,交流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对所有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热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只有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个教师也只有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而教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势必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激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他能够挖掘出蕴藏在每篇课文中情感,并引导大家去体会。这种激情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张力的,即应保持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决不能滥用,更不能夸张,张狂或嚣张。它应该象中国的太极拳一样,刚柔并济,阴阳协调,既能收的拢,又能放得开。教师应该是一副热心肠,一片冷静心。他的热心肠会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进而师生交流达到默契和谐;他的冷静心会让他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他都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确保上课时充满激情,以求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具备了真情、热情和激情,才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是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的,才可以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导引学生向往健康向上的情感。人之初,性本善。先天的东西,如果后天不加以培养,也会慢慢泯灭。情感也是如此。培养健康的情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一个人的生死全过程。青年阶段,人的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人生观正在形成,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社会等场所,凭借教材、报刊、文学、影视、新闻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师可利用描写祖国优美山川和叙述祖国悠久文明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带领学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利用文学中描写亲情和友情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并珍惜亲情和友情。可利用影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他们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利用“名人”的经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勇于探索,勤奋学习,超越自我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凡一切有情有感之文、之事都可为我所用。
2.煽情让学生产生向上的欲望。所谓“煽情”是指教师采用种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时,他会根据主观需要采取不同的态度。肯定态度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定时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煽动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情绪低落时,要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感,产生学习的热情;情绪过于高涨时,要适当压制,不要使之嚣张。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热情。其次才是利用教材中的有情有感之文,去煽动学生向往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一切情感情操,摒弃那些消极颓废、消磨意志的思想观念。教师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节日、时事、身边要事煽动学生处于休眠期的情感,或强化某种情感。利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实际,煽起学生勤奋上进的热情。
3.帮助学生调节好情感。人的情感随时都会变化,而不同的情绪情感会对学习、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与利于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学生保持一份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56-02
高中语文阅读于师于生来说,都是一座难于上青天的高山。教师不好讲,学生不好学,许多师生在学习或复习这一块时便望而却步,或草草了事,考试便可想而知了。
语文阅读教学是“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课内长骨”,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的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立足课堂,让阅读成为习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主渠道,因为课堂上的阅读是教师指导下科学进行的,有诵读、听力、目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示范,从而有效地规范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阅读由被动变主动,由“叫我读”形成“我要读”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中,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还可以参与教,参与得多了,学生才会有主人翁意识,才能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我们着重突出以下环节:
1、变课堂为读堂,培养自主诵读习惯。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尤其是教师指导下盼诵读,是一种扎扎实实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投入“读”,就能体验语言正误感受,语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就《沁园春・雪》而言,若让学生诵读,以至背诵,他们就会渐渐地从词所营造的高远壮阔的意堍中感知北国的壮丽景观,进而领悟作者的豪情壮志。只有通过反复读、语言的分寸感、畅迭感,情味感、美感等才能奔涌而出,才能逐步养成诵读的好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朗读是阅读课文的第―基本功,是进行阅读训练的第一基本技能,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
当然较好的方法是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诵读竞赛,学生会表现得非常踊跃。如被称为“天下第一气盛”的文章《过秦论》开笔写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之心。”这个开头雄起之势磅礴于天地,特别是一组排比句,语言连贯,一气呵成,为之不可一世。请四个小组分别朗读语言,品味气势,看哪一组哪些同学念得最好。再如《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被称为”诗人之赋”,既有赋所固有的辞藻华美、尽情铺排、比喻生动、想象瑰丽、夸张奇特的特点,又能以精当的议论借古讽今,表现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故此,教学内容当围绕熟读成诵进行,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总体设想是以理解促诵读,以诵读促理解,读而有感,感而能发,久而久之,自主阅读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2、多渠道利用媒体,培养自主听力习惯。听是语文基本能力之一,一节课,一场报告,有的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有的学生如打闷雷,昏昏欲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对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如何培养听力习惯呢?
(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规范阅读,锤炼课堂语言,注重教态等来吸引学生;(2)利用电化录音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的语感;(3)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寻找,通过来自社会诸多听力因素,如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有电视散文欣赏,较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听力的敏感性。
如欣赏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白我体验能力,应尽量少讲,讲多了,往往会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就如顾德希先生说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讲的越多,学生就越没兴趣”。学生没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因此,在上课前,不如播放配乐朗诵《荷塘月色》,让学生发挥想象,仿佛脑海中活脱脱地走出一个朱自清,进而领略文章的立意美、情思美、形象美、意境美。又如鉴赏《胡同文化》时,就要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散文《胡同文化》,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结合融图画、声音、文字为一体的电视散文,在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理解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长此以往,就能扣动学生的心漩,激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3、立足课堂主阵地,探究自主阅读技巧。亚里士多德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是知识的萌芽。阅读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鉴赏起来倍感困难,以问题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养成独立思考,探求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立足课外.让阅读与生活同行
“课外长肉”就是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内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加以运用,把课外学到的东西,再带回课内消化吸收。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1、抓住关键语句和主要信息。阅读材料的文字都负载着一定的信息,但并不是每个文字负载的信息都相等。一个句子常由许多词语构成,其中,有的词语是关键性的,没有它,意思就表达不清,有的则不然。文段通常也是这种情况:有些词语是关键的,有经验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对每一个对文字、语段平均用力,而只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其他内容则依次带过。只有这样,阅读才会有张有弛并达到一定速度;否则,在阅读
过程中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词语、句子上,不仅抓不住重要信息,还会造成视觉和脑力的疲劳,进而影响阅读速度。
文中的重要信息分布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在记叙和描写性的文体中,单句的重要信息中一般是主语,谓语和宾语;在科技文体、政论文体中,单句的重要信息有更可能是状语、定语和补语;在复句中,大多数偏正复句的重要信息是正句,而在条件复句中,表示唯一条件的分句则是重要信息。在文段中,文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主题句以及含主题句的文段是重要信息。了解了阅读材料中重要信息的分布状况,在阅读时便可有的放矢地捕捉有效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我们可通过下面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选择不少于30个结构复杂的长句,用很快的速度读完,并标出语句的重要信息所在。直至标注准确的句子不少于27个,否则再找30个结构复杂的长句进行训练,直到标注准确率周期在90%以上。接下来再找不同文体的文章各3篇,采用限时饲读的方法一边阅读,一边标注重要文句和语段。
2、要记好阅读笔记。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为了写《资本论》,仅在1850年8月至1853年6月,马克思就摘录了70个不同作者的著作,写了24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有100多本。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
(1)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干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
(2)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如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妤,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
但是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是教学目标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得: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再介绍他其它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的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告诉我们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的。当然说是由着学生“兴趣”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通过这种个性化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例如在《雅舍》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立足文本,引导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关键词】 合作探究教学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新的学习模式。
经过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我们真切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了根本性转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关注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循循善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课上,学生踊跃展示,深入探究;课下,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学习方式根本转变。但也不可否认,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构建有效课堂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缺乏个人思考和独创,教学特色不够明显,创新精神有待提高,对语文教学的本质理解不够到位,缺乏对语言的关注、咀嚼和品味,给人以匆匆赶路的感觉,追求表面的浮华,拓展文本出现偏离等现象。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形的课堂结构,体现公平参与,合作发展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语文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课程改革的加速推进,我们把合作探究教学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发挥和挖掘利用各种动态因素的优势,实践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老师,你上课的笑脸最美丽”,一句委婉、朴实的话道出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最普通的情感需求。就是这句话给我内心以极大的震撼,它让我明白了展露微笑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微笑能缩短心灵的距离,融化情感的坚冰。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处于积极状态时,其注意力格外集中,思维也异常活跃敏捷。亲其师则信其道 。教师课堂上有激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幽默风趣,能主动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气氛,能做到这几点,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也难。所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给学生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哪怕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表扬,一个友善的动作,都能传递爱的信息,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发挥团队精神,这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21世纪的人才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实践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团结意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大家知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常言道:“人多力量大”,学习小组成员通过团队以获取帮助和支持。同时,每一位学习小组成员成尽心尽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就会产生集中向上的合力。这一合力就是团队协作,相互补充的团队精神。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只有与团队一起奋斗,才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所以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在学生知识来源比较广泛,思维比较活跃,追求个性解放,个性张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影响或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性格方面的缺陷,学会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这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
三、教给学习小组操作性强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
首先,“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因此良好有序的教学纪律是保障课堂正常进行的前提。教师要在纪律方面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做忠实的听众,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要尊重别人意见,善于采纳别人意见,让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古诗词往往没有过于复杂的叙述,而是将所有的情感以及时间浓缩于间断的内容中。通过对高中古诗词的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古诗词一般具备很深的文学思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愿意墨守成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旧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古诗词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将简短的古诗词翻译成毫无意味的现代白话,之后再对古诗词进行思想总结。这样古板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发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并产生排斥心理。或许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应付考试,但对学生的人生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利用创新性教学方法勾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恋爱、婚变、决裂这样的过程,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爱情观,并对现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对这种问题拥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看的电视剧中的人物进行分析,阐述爱情的真谛,教给学生们正确的爱情观,让同学们在学习古诗词基础的同时学到做人的经验。
2.利用古诗词的绘画美进行教学
古诗词由于篇幅的限制,因此在描述景色以及情感时都是将具备足够唯美意境的词语天衣无缝的组合在一起。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古诗词的描述显得过于生硬,唯美的场景通过教师填鸭式教学后就失去了任何文学意义,学生本就对枯燥的古诗词教学没有多少兴趣,再加上教师不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率进一步下降。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一些更加形象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形象展示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形。多媒体教学在当今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媒介,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喜欢大的意境。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过程中,这首元曲通过一段唯美的场景表达出游子思念故乡之情,整首曲仅仅只有28个字,却形象地转达了众多游子在外的不易与坎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绘制一幅与曲中描述的一样的场景,之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区中描写的场景逐渐表现出来。首先是枯藤上出现一只黄昏归巢的乌鸦,之后画面中出现一座小桥以及几乎冒着炊烟的人家,接着出现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慢行在荒凉的道路上,夕阳的余晖为整幅场景添加昏黄的色彩。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描述的悲凉场景,曲中每字每句传递的情感都通过画面逐一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及发散性思维。对教师而言,提高了教学效率,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
3.展开古诗词讨论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日常教学过程就像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则充当教师的观众。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就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通过课堂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对以后更好地学习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开展古诗词讨论活动,让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教师也可以为同学们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例如对于《塞上》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的“直”与“圆”乍看之下比较生硬,缺乏一定的场景美,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能否找到别的字来取代这两个字?学生通过讨论,刚开始觉得这两个字用的并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意境美。教师向同学们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学生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再次讨论就能发现这两个字不仅用得恰到好处,甚至找不到另外两个字代替。“孤烟”指的是沙漠中的烽火台放出的狼烟,虽然处于战争劣势,但一个“直”字却显得它十分坚韧挺拔。“落日”本是悲凉的,不过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圆”字却传达了战争过程中的温暖之情。将“直”与“圆”用在这一句中不仅形象描绘出当时的战争场景,还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为祖国的未来感到担忧又努力承担一切、坚韧不倒,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咋会当时场景中的孤寂之情。这种将多种情感融于一身却又在短短十个字中就准确表达出来,不得不佩服作者身后的文学功底。
4.将诗词意境带入现实生活
由于时代的差异,很多诗中描述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见到,为了便于学生体会是人的思想情感,体会古诗词中传达的各种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适中的观点套用于现实生活中,看古人的生活态度是否适用于现代生活。例如在李白的《将进酒》中有这样几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两句的观点。通过思考后学生认为李白的一些生活观点在现代并不适用,“人生得意须尽欢”虽然是一种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但并不适用于现代生活。而后一句比较片面,“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励志的,但是千金散尽容易,再回来就难了。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