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6:15: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交通发展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第1篇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103)

【摘要】文章就轨道交通行业折旧政策和方法的选择对损益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对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可以采用的折旧政策。

【关键词】折旧政策 轨道交通 影响

一、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轨道交通,顾名思义是指利用地下或高架等空间运行的轮轨交通工具,由于不受交通条件的限制,故具有舒适、便捷、快速的特点。从城市发展来看,投资轨道交通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但从单条线路来看,不仅不能完全满足客流需要,更无法达到舒适、快捷的目标,因此建造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乃至打造轨道交通网络,合理分配轨道交通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网络快速、便捷的优势以使轨道交通的效率达到最高也就成了一个理想的目标。所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乃至轨道交通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二、发展投资轨道交通的瓶颈

要建造一条轨道交通线,涉及土地、动迁、建造、设备、车辆等诸多环节,其投资额非常巨大,一般来说,铁路每千米平均造价达到4.5 亿元人民币,一条22 千米左右的线路,总投资要达到100 亿元,这对政府财政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地铁建设的周期通常在3 年左右,投入运营后需要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才能达到成熟,根据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部分数据测算,平均10 ~ 15 年才能步入盈利期,一般需要35 年左右才能收回投资,从投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个理想的回收期限。

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其必需的人工、动力、管理及折旧等运营成本也是非常地高,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车辆、设备的大修、更新等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方面由于轨道交通存在着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缺陷,基于单独一条线而言,往往在其成熟后客流量就达到了设计饱和能力,无法再继续增加载客量,运营收入也就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大修、更新费用加重了财务负担,导致线路盈利能力下降,投资回收期拉长也就不足为奇。

而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以建造多条线路并组成轨道交通网络,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以网络的形式将每一条线路连接起来,通过几个重要集散枢纽把乘客送到四面八方,这样不会出现有的线路拥挤不堪、有的线路空闲的状态,网络可以调节乘客从不同的方向或不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有了网络优势作保障,整个网络的运营收入也就有了保证,其盈利能力也有了保障,其投资回收期也将大大缩短。如果仅建造一两条线路,对于财政来说或许还能够承受,但要同时兴建十几条线路,财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资金,因此建设资金就成为建造轨道交通线路的最大的“瓶颈”。

为了尽早地建成轨道交通网络以缓解城市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也为了打破建设资金“瓶颈”,可以改变由政府包揽出资建设的做法,而采用多元化投资的方式组建项目公司,政府和多元化投资主体一起出资作为项目公司的资本金,建设资金不足部分通过银行贷款、债券等融资形式解决,不仅能起到国有资本“四两拨千斤”的放大作用,更能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的“瓶颈”问题。同时,作为法人的项目公司在融资建设地铁线路的时候,就必须考虑今后的还本付息,而从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特点看,还本付息是有保障的。

三、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

1.运营收支的特点。作为轨道交通行业,在建设和运营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第二是运营收支呈“剪刀”状,运营初期线路尚未成熟,运营收入弥补运营成本的能力不足,处于亏损状态,但随着线路逐渐成熟,客流量的不断上升,加上可能的票价调整因素,运营收入弥补运营成本的能力越来越强,在经过10 ~ 15 年的维持后步入盈利期,且累计盈利快速增加。

针对轨道交通前期亏损、后期盈利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发展“瓶颈”,即如何平稳度过运营初期的亏损以及在建造轨道交通网络的前提下如何提高项目的再融资能力。地铁运营初期的亏损最直接的结果是报表所反映的亏损状况影响企业的短期再融资能力,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发展。事实上线路运营成熟后的收益足够弥补还本付息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因此必须着眼于降低初期运营亏损额及缩短亏损期,也就是说可以用“预支”未来收益的办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从测算可以看出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后的前10 年处于亏损状态,10 年以后开始实现盈利,之后进入完全盈利期,在测算周期40 年内其盈利总额可高达几百亿元。

2.成本构成特点。从目前公开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目前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直接运营成本(包含了人工、维修、电费等)、折旧和财务费用。从测算数据看,在影响票务收入的相关因素正常实现的情况下,票务收入总量基本可以覆盖直接运营成本和财务费用等付现成本,且略有盈余,造成初期亏损的主要因素就是折旧。因此,采用与轨道交通运营特点相符合的折旧政策将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轨道交通行业折旧政策

轨道交通行业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还是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世界各国对地铁运营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同样对地铁资产的折旧也采取了不同的办法。

首先从折旧对象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的地铁,运营亏损也由政府进行补贴,如美国纽约市的地铁。这类企业将地铁资产根据性质分成隧道、砼体等土建设施、运营车辆及其他电器设备三类,隧道、砼体等土建设施不计提折旧,车辆按照产品设计寿命约35 年计提折旧,其他电器设备按照15 年计提折旧。二是由地铁公司市场化运作,建设、运营的资金均由企业自己承担,自负盈亏,如香港地铁。这类企业同样将资产分成隧道、砼体等土建设施、运营车辆及其他电器设备三类,而隧道、砼体等土建设施按照设定的100 年使用期限来计提折旧,车辆按照产品按可使用寿命50 年计提折旧,其他电器设备按照15 年计提折旧。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土建设施是否计提折旧。

其次从折旧方法看,目前按照财政部所颁发的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折旧方法一般有4 种,即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通常情况下,由于地铁线路长,车站多,资产类别、数量繁杂,造成移交资产清单非常庞大,资产条目小类也会有超过上千条信息,因此大多数地铁企业都选择了较为简便的大类直线法进行折旧。这种折旧方法,对于财务人员来说相对简单,工作量相对其他方法来说要小,但是这种方法却有着较大的缺陷,各会计期间所承担的负担与轨道交通运营的特点不相符。轨道交通行业与许多行业一样,都要经过一定的成长期,才能达到成熟阶段。轨道交通从建设到运营,技术含量很高,在新线建成后,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试、联运、载人试运营、客流培育,再达到设计运能。因此,在线路开通的初期,开行列数相对少、开行间隔时间相对长,随着线路各项指标逐步稳定、成熟,开行列数会快速增加,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这对设备、土建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采用直线法折旧,使得运营初期承担的折旧成本与成熟期基本一致,不仅不合理,也使运营初期的成本虚增,从而影响亏损总额。

五、折旧政策的选择

折旧概念的产生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按照配比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不仅仅是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也是为取得以后各项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即是为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不仅需要与收入相匹配,也应当与业务的实际状况相匹配。鉴于上述折旧方法的不合理性,为使财务成果与经营结果相对一致,在现有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下,笔者认为应当选择更为合理的工作量法来对资产进行折旧。

以上海地铁为例,城市规划发展的初期是将上海地铁瞄准在地铁行业运营、管理水平居于世界领先的香港地铁,也是打算走准市场化道路的,因此从资产折旧对象来说,应当采用对全部地铁资产进行折旧,即不同类别资产在设计使用寿命期间内,按照所受到的磨损程度(即工作量)来计提折旧。

具体做法是:由运管部门结合线路特征、客流增长趋势、线路承受能力等测算生命周期内各年的运营里程、开行列数、运送乘客总量等,来确定总的工作量以及各年的工作量,从中选择一个最为符合运营特征的工作量参数,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之后每月按照实际发生的工作量来计提。这样一来,在各个会计期间所承担的折旧成本就较为符合实际,更为合理,也可以有效解决运营初期亏损不实的问题。

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众化发展 领导干部 执行力 内质要求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88-03

执行力源于企业界,指组织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决策层战略思路、决策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即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执行力可界定为执行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的效果程度,但衡量执行力效果、体现执行力水平的关键标准是落实决策或完成任务的效果。高校领导干部是实施和发挥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职能的践行者,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和主管部门/领导决策、实现学校既定战略目标的中坚力量。高校能否科学发展,其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水平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内众多高等教育工作者从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概念诠释、内涵分析、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等角度做了许多有益探讨和实践。但是,对于高等教育阶段性转变对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带来的影响则鲜有涉及。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初期发展进入后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阶段,各类高校因招生规模扩大所带来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相对不足的问题已经得到逐步改善,进入后大众化教育阶段,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应对高等教育这一阶段性转变,保质保量完成各高校旨在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科学研究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建设任务,就是当前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所必须关注的核心要素。

一、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面对的工作任务性质在大众化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初期,为应对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而办学空间和教学资源相对滞后的矛盾,高校发展模式主要以外延式发展为主。高校领导干部面对的主要是增加师资队伍数量、扩大学校教学和空间、改善教学基础等建设任务。例如师资引进,在这一时期,对于引进师资虽有学历、专业以及职称等要求,但考核人事部门或者院系领导的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依据每年引进师资的数量;再如学科平台建设,学校及院系主要的工作重心皆放在平台的申报方面,而对平台的建设则缺乏相应的关注和规划。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建设任务虽内容千差万别,但无论属于哪种类别,一般都具有目标明确、可定量化的特点。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初期,对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要求就是其能按照既定的定量化指标完成相应的刚性任务。

而进入后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2012 年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叫停持续13 年的本专科生扩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这一阶段的主题。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该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最核心和最紧迫的任务。以质量提升为标准的任务决不是简单的指标性地若干量化指标。以引进师资为例,这一阶段的师资引进决不能仅是单一考虑引进人员的数量或者学位、职称等显性指标,学校人事部门及院系更为重要的考量是需要仔细斟酌所引进人员的个人专长和校院招聘岗位的“契合度”,“契合度”是指引进人员的科研兴趣是否与校院学科特色匹配,其教学能力是否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其个人是否具备与校院发展融合的团队协调能力等;相应地,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也不再是简单地以学科领域面上成果的数量(包括论文篇数、专利项数、成果数量等)累积为目标,而是在学科优势特色基础上,强调成果质量(如期刊的影响因子、成果级别、专利的工程转化等),旨在提升学科特色优势为目标。诸如此类要求虽可定性描述,但是显然是属于难以量化的隐性指标。也就是说,当前后大众化教育阶段对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要求就是其能按照既定的定性化指标完成相应的柔性任务。

在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校有了更多的办学自,高校自身怎么定位、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如何把专业和学科办出特色并形成优势等这些变化,使得高校领导干部所面对决策和任务的不再是具体的硬性指标,而是基于质量提升为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似的柔性指标。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能否及时适应这一要求变化并完成转变,无疑成为后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能否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关键保障之一。

二、后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发展对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内质要求

内涵式发展作为后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主要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在质量保障之上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办学要克服同质化倾向,须根据各自办学历史、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等,合理定位,走特色发展道路,应形成各自办学理念和风格,凸显各自的办学特色。教育主管部门今后将主要负责对高校办学进行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和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宏观”和“引导”意味着后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也就是说,高校领导干部在高校的建设发展中必须提高主观能动性,要从之前刚性任务下的“要我做”转变为柔性任务下的“我要做”。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不是一个可定量化的简单目标。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不仅仅是每年毕业多少专业学生,而是要求高校每年输送多少具备某种特性的、适合国家及地方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毕业生。围绕人才培养核心,结合高校自身历史渊源,各高校必须构建并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抑或是兼具上述二者特性的“混合型人才”?这是一个定性化的目标。因此,切实执行落实好“我要做”,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要在明白“做什么”的基础上,围绕之拟定“怎么做”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最终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宗旨。

高校领导干部要执行的任务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数字化的目标,也不一定具有一个可照搬、照套的模板。学科有学科的特点,专业有专业的不同,校院间、部门间、院系间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是一个有机结合、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的综合系统。在高校内涵建设时期,高校领导干部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和规划中,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单一专业、学院、部门眼前发展一隅,执行工作时,要综合、全面、可持续。高校领导干部的执行力绝不仅是事发时冲锋在前的救火能力,其内在实质是指高校领导干部应具备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顶层设计能力”和深入领会决策内涵并化为己用的“基层实践能力”。

三、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在履行执行力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面对上述变化与要求,不少高校领导干部对执行力的认识尚未能与所面对的工作任务性质相适应,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其在履行执行力的水平上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可将影响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的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指现行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考评激励措施、岗位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等各级政府及校级层面的各项干部管理机制体制和政策措施;内因指高校领导干部自身对面对工作任务的认知以及具体履行执行力的状况。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作,同样,讨论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履行执行力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割裂影响其执行力的内、外因素,对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的影响是二者相互交织的共同作用,难以分别讨论,本文从思想认识、履职践行和继续学习三方面,探讨当前阶段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距高校建设发展要求所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认识的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当前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模式的转型尚认识不清,未能深入领会当前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面对的工作任务性质的变化,设计、执行各项柔性任务时仍简单量化为显性指标来执行,在设计制订校院/学科/专业等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时忽视学科差别、特色和历史传承,缺乏针对性的引导,依旧循例简单以成果数量、级别等作为绩效考核,忽略成果与本学科领域的相关性和影响性。二是虽认识到变化,但思想上尚缺乏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上仍处于刚性任务下的“要我做”的状态。

(二)履职践行的问题。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在规划和执行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应注意工作任务长期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受内外因素影响,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申报轻建设”的问题,制定发展规划中注重“短频快”建设内容,忽视人才培养、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长效性、可持续性;具体工作中不是围绕特色优势夯实基础,而是涸泽而渔;不是继续提升,而是唯上是瞻。

(三)继续学习的问题。众所周知,国内高校领导干部多是从校内外师资队伍内具备一定学术能力、教学水平和管理经验的人员中选拔任用的,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内都具备相当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有些还是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但是,在领导岗位上,他们还面临不少新问题。首先,他们所面对的领域不是本专业领域内的个人所熟悉的事物,专业虽可触类旁通,不过其中差别非一时所能领悟。其次,有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学科发展方向也难凭一己之力高屋建瓴。最后,此时的管理也非单纯科研项目的管理,其管理内容涵盖宽泛,既包括科学研究,还包括师资培养、人才引进、基础建设、合作交流,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高校领导干部有意识地自主学习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干部在培训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熏陶。而这是当前高校领导干部继续学习中尚显薄弱的问题。

四、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的思路

如何开展高校干部执行力的建设,国内高教工作者已做了许多探讨,本文不再累述。内涵式发展时期对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要求是综合的、全面的,既有相关专业学识的要求,也有教育教学经验以及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要求,各个方面的要求因学科、专业及校院自身特色难以一概而论。本文仅从当前阶段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距高校建设发展要求所存在三方面问题,从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思路上做相关探讨。

(一)实事求是是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基础。高校要避免同质化倾向,走特色发展道路,决不能背离本校发展的历史渊源、行业背景以及所处区域特点等实际。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施展如不能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基础,背离本校/院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历史传承、区位特点等因素,那么,基于此而进行的所谓顶层设计就有如无水之源,难以确保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而开展的基层实践则有如隔山打牛,难以落入实处。因此,必须将实事求是作为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的原则基础。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的践行之根本。面对内涵式发展时期的柔性任务目标,能否坚持群众路线仍应是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所采取的工作方法。在后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质量发展需要兼顾的任务目标所隐含的专业性、长期性、可持续性的要求,是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所面临的困境。打破这一困境,高校领导干部需要对自身有清醒认识,个体能力再强,也有相对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拟定学科、专业的建设规划,确定建设实施工作的计划及工作程序中,高校领导干部首先应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群策群力,明晰校/院发展目标;其次应虚心向基层师资学习,善于从他们的议论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最后还要通过基层教职员工的广泛参与,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等问题。可以说,不能在执行力实施中贯彻和坚持群众路线,就难以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水平。

(三)战略视野的培养是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开展继续学习的重中之重。强调内涵式发展,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以及服务社会与传承文化创新的能力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持久工作,其成效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显现,这对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所展示的“顶层设计能力”和“基层实践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对于高校而言,如果不能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建设工作,而期望领导干部执行力能一蹴而就地解决上述问题,重申报轻建设,那就如同将“焦头烂额者奉为上宾”,这对高校的发展无疑是有害的。在后大众化教育阶段,围绕人才培养核心,高校的很多建设工作需要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来观察成效,决不能以搞运动的方式来建设。因此,应当将高校领导干部战略视野的培养作为继续学习的重中之重。高校干部管理部门不仅应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在自主学习中注意这方面的历练修养,在干部再培训中,也应通过专题讲课研讨、调研学习交流等形式加强熏陶。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正确进行或开展学科/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对于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提出了挑战。高校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学识深度及广度,没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没有一定的管理协调组织水平,那就很难针对学科/专业建设拟定具超前性、战略性的正确预判和防患于未然的举措。在施展执行力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仅是正确开展内涵建设工作的第一步,如能正确做出战略性的、科学的、可持续的设计和举措则是彰显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的分水岭。总之,对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如何夯实这个基础不能忽视当前高等教育已发展到后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一现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领导干部需要从建设理念和战略思维作双重转变。对于该阶段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建设,高校应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石庆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处级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陶岩平,朱锡芳,徐建方.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

[3]段志平.高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诠释与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4]王勤,张伟林,赵雷.如何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以高校为例[J].党政论坛,2011(15)

[5]史明艳.高校中层干部提升自身执行力的策略初探[J].学理论,2013(30)

[6]李琳,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特征[J].文教资料,2013(8)

[7]王战军.推进内涵式发展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2)

第3篇

 

 

道路交通运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日益关注的话题,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员也日趋增多,这就对如何做好交通运输档案的管理和开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阶段,道路交通运输档案是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和条件,是交通事业发展中不可小觑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即为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档案工作的开发。因此,对于档案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摆在广大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对其的研究也势在必行。

 

一、合理利用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的重要性

 

在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大一部分人忽视了道路交通运输档案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过于狭窄,导致了交通运输档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管理工作也始终停滞不前。实际上,合理利用道路交通运输档案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道路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道路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其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是不可否认的。运输业的发展有效降低了道路交通运输的成本,使其获得最大的利益,从根本上促进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与道路交通运输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合理利用道路交通运输档案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档案的利用与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文字缩影,合理开发与利用运输档案是实现道路交通运输档案最大价值的重要途径。做好这一项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真实地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同时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在为后期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二、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档案利用的措施

 

(一)采用新的服务方式,加大档案的利用率

 

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目的和主要任务,是档案工作服务于企业的直接体现。交通运输档案的利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创新型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利用率。

 

1.树立主动服务意识。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将以保管为主的思想观念转变成为以利用为主,在此基础上,主动为档案使用者服务,更好地适应使用者的需要,并对档案利用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积极主动地实现档案的最大价值。

 

2.完善服务过程。应注重服务中与服务后着两项工作。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人员应善于总结和归纳各项数据,并从中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追踪服务。主要包括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为企业或社会提供了哪些服务,取得了哪些效益,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与开发,为道路交通运输档案开发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积极开发档案资源,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

 

档案工作者不仅只是保管档案,还应积极主动地开发档案资源,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在收集道路交通运输档案时,应确保其完整性,保证档案的成套性。并对其进行编研和开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档案管理者应积极了解用户的利用需求,将档案编辑成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文献,还应增强其科技含量,为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

 

(三)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档案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企业或社会的改革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自身理念,主动地做好档案的利用服务,树立正确的档案服务意识。应正确认识到道路交通运输档案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将档案利用与道路交通运输衔接起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围绕服务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档案服务利用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应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服务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应注重对档案工作人员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其善于吸收文化知识,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五)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档案资源建设离不开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我们应将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对其的投入,在积极引进各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现代化、标准化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注重对其的开发与利用,并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档案信息实际使用者的主体地位,以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作为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尽可能发挥道路交通运输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凸显其巨大优势,完善其整体模式,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最大的利用价值。

第4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

1高速公路的功能和特点

高速公路的主要功能有:实行交通限制,规定汽车专用;使汽车分隔行驶、安全行车;严格控制车辆的出入。高速公路在公路运输中的主要特点有:行车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物资周转快、经济效益高;交通事故少,安全程度高;占地多、投资大、造价高。

2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融入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必要性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而现代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更是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与高速公路交通有关的各种信息,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了更好的发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求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采用一种综合管理、目标管理、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整合。 因此将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整合在现代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中是明智的做法也是时代的需要,对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3应用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

3.1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数字技术、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子与光电子技术以及微波技术。并且正朝着电子技术向光电子技术进化,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扩大应用,图像信息服务的普遍发展,信息技术促使制造技术的彻底革新的趋势发展。 (1)数字技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主体,计算机数据通信是传输数字信号,通信网必然趋向于综合服务数字网。光纤通信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数字通信,程控交换是能够实现时分的数字交换。因此,数字技术至关重要。(2)软件技术。现代通信的特征是通信与计算机结合,尤其是数字信号的交换与处理,越来越频繁地依靠计算机及软件的扩大应用。如程控时分数字交换以及分组交换技术,其卓越的功能和特点,主要是靠程序软件发挥作用,因此软件技术处于核心地位。(3)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的CAD技术与集成片的未加工技术使得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在通信设备与元器件制造中成为可能。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而且为新的通信技术应用、先进通信设备问世奠定了基础。(4)光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光纤通信的成功标志着光电子技术发展的开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传输技术从同轴电缆向光纤电缆过渡。为了实现通信设备小型化,改善性能和提高可能性,人们将光子器件与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这就是光电子集成,它比微电子的IC和集成光路又进了一步。(5)微波技术。微波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无线通信是依靠无线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3.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目前许多城市建立的交通管理系统,多半是以监控和计算机为基础,结合具体的特点和实际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组成。监控系统由摄像机、对讲设备、主机系统、监视器屏幕墙多媒体控制机、录像系统等组成。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媒体信息,为道路交通现代化综合管理目标奠定了基础。

3.3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主要有:第一,车辆检测,车辆检测传感器用来检测车辆的存在或通过。第二,车辆的识别与分类。第三,车辆控制。车辆传感器有控制车辆运行、驾驶状态操作、检测车辆运动和异常状态监控等作用。第四,环境信息检测。这类传感器主要利用超声波、电波、光波等制成,用来检测周围环境中的车辆,行人、障碍物、路面状况等各种情况。第五,危险驾驶警告。这里阐述的危险驾驶,主要是指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处于过度疲劳和饮酒的状态,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可怕的后果。因此利用传感器判断驾驶人员的驾驶状态,再对危险驾驶进行警告是极其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使用传感器对过度疲劳和饮酒不同的状态所产生的不同因子的监测来判断驾驶员的状态。传感器既可以进行车辆检测又可以进行车辆的识别和分类,既可以进行车辆控制又可以对环境信息进行检测,还可以判断驾驶员的不同状态来对危险驾驶提出警告。传感器技术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4交通监测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监测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正朝着数字化、灵巧话、智能化方向发展,其测量精度、可靠性、灵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功能也大大增强。交通监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测车辆的存在、速度、占有率等交通参数,为实施有效的交通控制与管理提供实时、全面的信息;二是监测交通事件以及和道路交通有关的环境条件、驾驶员的身体状况等。交通监测是由各种检测器来实现的。检测器可分为车辆检测器和其他检测器。前者是用于检测与车辆有关的各种信息;后者用于监测气候、酒精、疲劳等方面的信息。

4结语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而现代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更是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与高速公路交通有关的各种信息,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将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整合在现代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中是明智的做法,也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本文结合高速公路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中的整合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玮.交通工程学[J].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2]吴文艺.道路交通管理[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重要性

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更加重视城市规划这项工作,并且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完善城市规划,掌握相关技术手段。为城市规划的质量和效果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城市规划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能够科学合理的设计环境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也能够相应的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进行城市各项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地结合城市中的环境资源,把城市的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进而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从广义上来说,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理论化的定义,还可以从更长远的角度着手,它是事物与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中未明确规定城市规划,那么城市的发展将会停止不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城市规划及其作用。

二、环境设计的艺术特征

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秀的环境设计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和进步。进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同时,环境设计主要有整体性、人文性、艺术性和多元性四个特征。而且这四个特征在环境设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面就着重针对这四个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整体性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并且环境设计在这个完整的系统中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环境设计成为城市规划整体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城市规划中的色彩以及材料,这些因素都需要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性,并且使城市规划体现出大局的观念。保证环境设计能够充分地把整体性表现出来。如果在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中不能有效的控制城市发展的整体性,那么城市发展中也不能有效地展现出环境设计的良好风格和特点。

(二)多元性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需要把人文地理和历史等相关元素进行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体现出城市规划的多元性。在进行住宅环境设计时就可以结合当地风俗布局、建筑景观等元素,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古典风格。让居民居住的环境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特征,同时也使城市规划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人文性

艺术性在城市规划中表现的更加透彻,因为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主要是把城市的基本性能表现出来。城市规划主要由使用和观赏两个性能,而且这两个性能都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两者在城市规划中都不可缺少。观赏性能就是表现出城市规划中的艺术特性,主要包含材质以及色彩等相关因素。并且能够把握好材料的尺寸和比例。尤其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生活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对城市规划的设计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培养和提升艺术能力和水平。

(四)艺术性

人们通常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出先进的和优秀的人类文明文化。环境设计中体现的人文性就会使城市的环境和城市的文化相乎融合并进行统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市区文化表现得更加具有魅力,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充满文化和情趣得空间和环境。由此可见,艺术性也是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特性。

三、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重要性的体现

(一)在街道空间构造中重要性的体现

城市环境的相关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应出街道和街道之间具有的关系,能够准确的把握交叉点之间的布局。同时,进行科学合理建设街道和街道交叉建设就会使城市的相关行为和建筑环境得到完善。因此,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城市环境设计方式,就会使建筑物、街道的空间构造更趋合理和科学,融合阶段之间的差别,建设出更具文化特色的街道空间构造。

(二)在交通布局中重要性的体现

交通体系布局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和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着城市经济的增长。也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保障。而且环境设计在公共系统布局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在进行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未能对公共交通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就会出现交通混乱、堵塞等问题。同时也会大大降低了交通的便利程度,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城市环境建设能够为公共交通布局奠定基础,并加强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和适用性。

(三)在树木、花草和水布局中重要性的体现

城市当中的树木、花草以及水都能够提升城市的舒适度。同时也是城市环境设计中重要的内容。城市环境设计在树木、花草和水布局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树木可以形成树荫,给居民带来乘凉的便利条件,增加居民生活的舒适性。第二,花草的生长为居民提供了更加新鲜的空气,保障了居民的身心健康。第三,水成为提升城市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关系着城市经济发展,还养育着城市中的居民。这三方面都体现出人和自然能够进行和谐地相处。并且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遵循着生态第一的原则。因此,在城市环境设计在树木、花草和水的布局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在城市空间体系建设中重要性的体现

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的整体规划是进行城市环境设计的前提。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处理好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遵循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同时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运用三维立体设计的思路,能够把城市当中所包含的环境内容融合进去,进而保证城市空间呈现出立体化的特性。也能够为提升城市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充足的条件。综上,城市环境建设在构建城市空间体系建设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不仅解决了城市的交通问题,同时也为构建良好的空间体系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诉,创建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就应该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城市建设应该尊保持着舒适和繁荣等特点。但是在实际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却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城市交通拥挤城市人们居住环境混乱、嘈杂等,均制约着人们生活水平。由此,应该更加重视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作者:徐明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支万龙.建筑规划的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思考[J].江西建材,2017,(03):35.

[2]黄嘉硕,韩帮伟.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1):32-33.

[3]孟瑾.简析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J].现代装饰(理论),2015,(12):77.

第6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公路交通 运输经济 管理

一、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能够促使我国的交通运输单位进一步转变经营的经济体制

在进行商品交换的同事还要进行卖家与买家之间的经济交易,这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市场的主要职能。在此交易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企业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要对其进行经营自的实现,还要对其经营的经济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改变,保障整个企业能够有很好的体制作为发展的基础,拥有了健全的市场体制,才能够进一步与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交易,进而促使整个企业的机制转型,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市场体系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就会促使很多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相应的转型,提升其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平衡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竞争,而且还进一步的提升了交通运输业的整体控制方法,先关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利用行政手段来对市场的经济进行进一步的调控,保证交通运输经济市场的平稳运行。

二、完善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道路运输生产活动中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是其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网络的重要保障。在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必须对道路运输网络进行完善。为扩大运输单位规模,必须扩展运输服务范围,实现运输组织经济管理合理化。为此,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道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基础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现阶段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建设。

首先,骨架路网建设。在道路运输网建设中应重视国道主干线系统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应形成若干条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运输大通道,进行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主骨架的构建。

其次,干线路网改造,在不断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及改造速度的同时,必须对干线公路网布局进行完善,并对整体服务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再次,加大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力度,确保西部地区公路大通道的逐步形成,将国道建设和改造作为建设的关键,对普通干线公路网技术等级与服务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二)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

在深入分析道路运输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现代化运输技术对实现道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对道路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充分反映,并能为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推广中,通信技术是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产业技术升级与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为提升其管理水平及运输组织化程度,应选用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及GPS等技术强化道路运输经济管理。进行自动售票系统、异域联网售票及票务结算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以此提升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

(三)加强宏观调控

在对旅客出行便捷、舒适及安全等因素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公路主枢纽干线客运班线车辆投放及班次,在对干线客运经营者积极性进行提升的同时,应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对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及调查。在对现行高速客运车辆管理制度借鉴的同时,应确保干线客运线路实载率在70%以下,在不能增加车辆时,应适当调整车型,为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合理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现阶段我国公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等。这种情况下要求决策部署中,相关部门必须对东西部地区及农村偏远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实行路车统一管理,才能提升道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同时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设置,并进行分级管理。如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一级、二级市场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等进行负责。

最后,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打造出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将企业的发展置于更加宏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准确定位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及价值体系,从而引导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深化为企业全体员工的理念和思想,真正地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共同参与积极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会充分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会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会逐渐研究出一套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系,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媛.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营管理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09:190+192

第7篇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以陆运、水运、空运三大主体交通方式来完成经济活动的传递,是经济生产行为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特别是我国提出“十一五”规划以来,交通运输节点不断增多,网络遍布面积更为广泛,全体社会经济的经营与运作都需要交通运输事业给予强力的支持,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其次,交通运输行业在大范围地涉及了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都严重依赖于交通运输提供的便利性。在许多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以交通运输建设状况来衡量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交通运输网络的普及情况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资本的累计。先进的交通运输能够对相关区域的经济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相反的,落后的交通运输状况则会让当地发展不能突破狭隘的经济圈,抑制经济资本的累积。

再者,投资者在制定投资方案时往往需要考察当地的基础交通运输条件,一般交通运输事业发达的地区具有强大的投资吸引力。就我国当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来看,如果具备了高效的交通运输条件不仅中心地带可以享受外资进驻带来的经济进步,在交通运输能够触手的周围地区也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惠泽。因此,交通运输网络工程的搭建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概念,以保证交通运输事业的效能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与过去计划经济不同的是,市场经济抛弃了以往固定的供求关系,采取了灵活的按需生产模式,这也成为当前我国进行各项经济生产项目过程中必然遵循的活动原则。

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须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体制与模式不断改革与深化的过程中,市场化的特殊运营机制赋予了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项目中更多的决定性意义,交通运输建设经济管理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能否更近一步接近国际化水平的关键工作内容。我国的经济运作体制与发展模式通过一系列的创造与革新环节已经完成了市场化经济的转型步骤,使得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在市场化条件下肩负着更重要的发展使命,需要不断强化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让其能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重要性表现如下:

1.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进步需要交通运输行业的参与,加强针对交通运输事业的经济控制与管理也是我国完成市场经济过渡的必要手段。我国的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已经进入社会化时期,过去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需求,只有通过市场化经济改革办法才能够提高生产水平与人民基础需求相匹配。交通运输事业作为市场化经济革命的重点改革内容,必然是在新经济环境下受到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对象之一。

2.交通运输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运作模式来配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采取有效经济管理办法能够调节运输经济的发展稳定性,与其他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一同为交通运输市场构建起更为良性的经营环境,实现利益共赢。

3.实行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于我国目前的综合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我国大部分经济生产交易活动需要依靠交通运输行业来辅助完成,因此交通运输经济的管理与控制水平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字】道路桥梁 养护 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做好道路桥梁设施的养护和维修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保障道路交通顺畅的必备条件,随着我国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基础建设的逐渐扩大,道路管理和养护措施责任也越来越重。

一、道路桥梁设施日常养护的重要性1. 道路日常养护的重要性

尽管都知道道路桥梁的日常养护很重要,但据多年的观察发现,基本上都是路面哪里坏了修哪里,也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养护的重要性。实质上日常养护是一种周期相对较长的强制保养措施,主要是在道路投入使用后的定期时间内,定时的进行维护和养护。当然,相比较之下,这些养护投入的费用和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日常养护阶段,在这个阶段内,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百分之七十五的时间内性能下降百分之四十;第二阶段为矫正养护阶段,如果再次期间不进行养护,那么意味着在随后的使用寿命百分之十二的时间内,性能会再次急速下降百分之四十,这将会造成大幅度的养护成本。因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我们在道路寿命的前一阶段,对设备和相关设施进行很好的养护,可以将道路的大修周期延长1~2年,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公路桥梁养护的重要性

我国汽车销量与日俱增,据统计汽车拥有量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17%左右。这样的增速给我国的城市道路及桥梁造成和很大压力,同时也加快了道路桥梁老化的步代。

另外一些大型货车,集装箱以及超重车辆也加大了桥梁的负荷,加快了桥梁损坏的进程。原来的桥梁设计过载系数较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需求。同时一些桥梁施工质量差,技术管理薄弱,也对桥梁造成很大的隐患。

二、道路桥梁养护过程中常见问题

我国的道路桥梁管理模式和手段落后,缺少科学的、系统的检测评价方法。多数情况下主要根据工程师的经验来进行。

进行管理养护的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只有一些简易装备,难以承担高端养护管理工作。而道路桥梁养护要求养护管理人员不仅具备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

在桥梁的日常养护和维修中,由于一些桥梁损坏构件不能得到维修,也相当于增加运行风险,同时也降低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另外大多桥梁养护工作都只停留在桥面,往往忽视了最危险的深层问题,从而造成很大的隐患。

三、道路桥梁日常养护措施

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

1、“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在交通会上提出的这一新的发展观指出了日常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要进行路基路面桥涵结构物等日常养护措施;另一方面是加强技术管理方面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经验人员参与进来,让我国道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向好的方向发展。

2、提高责任意识。

一定要提高道路桥梁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道路交通与生命息息相关,因此一定要加强养护和管理,避免因为工作的疏忽和大意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 提高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人员素质

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道路桥梁管理工作中的决定因素。因此一定要注意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针对不同路段、不同程度的人采取相对应的培训。使其掌握道路桥梁定期检修,检测的标准以及处理日常问题的方法,遇到紧急情况下如何应对的措施等,不断提高道路桥梁日常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五、加大管理投入力度,做好养护工作 1、道路桥梁档案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足迹。当公路竣工验收合格后,相关管理单位应及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每座桥的原设计图纸、变更设计图纸、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片和检测资料以及桥下河流的水文计算等。并根据工程的参数计算,给出道路桥梁日常维护的时间,检测的时间及定期检查的时间。从而确保日常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档案和将来的维护保养记录,一并交给相关部门输入数据库,为以后的道路桥梁维护提供宝贵的资料和技术支持。

2、加大道路桥梁维修加固费的投入 为保证道路桥梁的正常运营,延长其使用寿命,就要求各个主管部门投入道路桥梁的维修加固费用,而且要确保这些资金的合理与充足使用。定期对相对应路段进行维修,养护加固。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域,采用不同的维护手段,从而更好的改善桥梁及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年限。

3、道路桥梁健康监测和预警系统在桥梁和道路的养护和维护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路段的具体情况,编制城市道路桥梁的应急预案,以便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另外可以定期的对应急队伍进行突发事件、安全事故等的演习。以确保在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在交通量比较大的城市交通道路和桥梁上,我们创建专门的管理制度,设置专业的管理养护团队,配备足够的检测、养护及机械维修设备。从而建立可靠的,完善的检测和预警系统,也要采用实时监控的手段,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结语

总的来说,道路桥梁日常养护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也不仅仅是一句贴在道边的标语和口号,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要把握很多的环节,更好注意很多的细节问题。以上我们从各个方面阐述了道路桥梁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对采取的可行性措施,一定要从各个应该做到的方面入手,改善现有的道路桥梁养护系统,保障道路的通畅和安全。

当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各地的城市道路交通都造成和很大压力,各地政府在积极的响应,全方位的拓展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以缓解交通堵塞,当然也要对原有的道路进行定期的日常维护,多种有效措施并用,才能保障道路桥梁设施的顺利使用,保证城市交通的一路畅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