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效的法治实施

高效的法治实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6:15: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的法治实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效的法治实施

第1篇

关键词:法治;人事管理;困局;新路

一、引言

在当前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深刻背景下,做好人事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和使用规律,还应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引领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类似问题时,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法治的观念和意识,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以法治的理念和法律的精神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而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与发展的优良法治环境。

二、法治视角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困局

(一)人事法律制度构建缺乏系统性,法律位阶偏低当前,高职院校在人事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法律困境。一是人事法律制度构建缺乏系统性。由于高职院校自身所具备事业单位属性,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而存在,就此形成了其特殊的职能地位与用人管理方式。特别是在人事管理上,其往往依靠单位内部规章操作执行,既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撑,又不具备建立完整制度体系的条件,这就导致上述规章只能长期游离于法律的调整范畴之外。二是人事法律制度法律位阶偏低,欠缺细化规定,可执行性差。作为第一部涉及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行政法规,自2014年7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颁布以来,虽然首次对事业单位人事关系的成立、管理、流通、考核及人事争议处理等事项做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都较为笼统模糊,个别条款在执行过程中还需参照其他法律文件,使其落实到具体执行上仍存在一定难度。(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模式僵化、单一,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依然遵循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侧重于对“人”管理,即包括对人事档案管理和业务档案管理,其本质上则是对人的“身份”进行限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管理模式通常趋于静态,从而制约了学校的人才流动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不利于调动高职院校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大多数具有公办性质的高职院校而言,其在人员编制配备、职称评定、薪酬绩效审核等事项上,都需依规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批,这种组织架构与制度上的严密依附,一般都带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学校在无法取得相应的自的情况下,也会使高职院校的自我发展与更新能力受到阻滞。

三、法治视角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新路

(一)逐步提升人事管理法律规范的立法层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首先,在国家立法层面,要扭转当前人事管理立法法律位阶过低、无法可依的局面,应从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入手,逐步提升人事管理立法法律规范的立法层次,从内容上对高职院校的人才考录招聘、引进流通、职称评审、岗位设置等事项做出规范化规定,以确保人事管理工作在法治体系框架下的权威性、合法性与稳定性。其次,在学校内部制度构建中,要注重人事管理制度的体系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制度改革,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保持制度与法律规范间的协调一致性。此外,还应积极拓宽教职工有序参与人事管理制度制定的渠道,完善制度制定的起草、论证、审议、公布和反馈机制,逐步推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在科学统筹下的精细调整。(二)转变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方式,运用法治思维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首先,在人事关系管理上,高职院校要实现由行政隶属型的管理方式向平等契约型管理方式的转变,构建新型用人关系,以签订聘用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体现双方主体间的平等法律地位。合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适当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激发教职工创造力与活力,逐步取消学校与教职工间的身份限制,完善业绩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畅通人才流通渠道,激发教职工潜能,促使学校人才资源结构得到优化。其次,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推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以法治理念指导人事管理工作,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意识,充分尊重和保障学校教职工的基本权利,把人事管理权力始终置于法律的制约、监督之下,有序推进人事制度的完善工作,使之在形式与实质上都合乎法理要求,符合法律基本精神。

[参考文献]

[1]陈金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展现的战略定力[J].法学论坛,2015(1).

第2篇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

象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

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领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只要记得快。

第3篇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高中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比较强,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人云亦云;另一方面又不会自主学习,习惯于教师的传统灌输。从而导致了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差这一弊端,为完成“学会——学懂——学悟”的转化,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运用“目标导航、激活思维、组织讨论、问题探究、达标导练”,这一五环教学模式,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目标导航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一个人一生中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依靠自主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目标是关键,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目标的导航,目标的导航锁定了学习目标,明确了核心内容,从而使学有目标、学有方向,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实践证明,需要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因素。一种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便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自主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针对目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自学教材。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课前看、课上看、课后看、全文看、重点看、穿插看、重要内容反复看。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习就从被动变为主动,增强了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在目标导航这一环中,我着重抓好以下工作。具体做法是:

1、以趣引标。

2、明标引学。

3、设法助学。

4、评效促学。

二、激活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因为强加灌输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设问,经常设问,可以使学生异常兴奋,议论纷纷。这样学生的心智就能被启动,思路随之打开,他们就会进入思维的意境,会发现很多问题,会提出许多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在教师指导下去解决,有时组织讨论,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是引导学生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支解决问题,这便大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思维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在激活思维这一环中,设计出科学、富有思维性的问题是关键,问题是引发思维的动力。陶行知曾说:“智者问没巧,愚者问没笨。”故设计问题的过程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有拔高题或扩展题,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和探求的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高质量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由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提炼出问题。

2、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

3、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自主设计问题。

4、学生互动交流提出问题。

5、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三、组织讨论

围绕设计的问题组织讨论。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阻碍学生交流,限制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就改变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也就开阔了学生的思路,锻炼了思维。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取长补短,纠错立正,学得生动,学得愉快,学的富有情趣。同时有利于教师发扬民主,有的放矢的启发、引导、解惑和及时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

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这一环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主要的做法如下:

1、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在合作中交流中探究原因找到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2、在教师评析中穿插讨论。

3、开展分组对抗赛。

4、课下交流。

四、问题探究

针对以上环节特别是讨论中遇到的焦点问题、重难点问题及易惑、易错问题,师生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进行探究。这样,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对以上问题的领悟,领悟的深就学的好,学的扎实,课堂实效性就强。在问题探究这一环以教师的点拨为核心,学生的参与为辅助。这一环节主要是问题的升华,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的方法如下:

1、对于一部分学生的疑点、难点问题,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尖子生释疑,教师归纳。

2、对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答案。

3、对综合性强、易惑、易错的问题采用教师精讲的方式。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借助具体、生动的事例讲清问题。

五、达标导练

导练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规律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练,不能盲目地追求练习的数量和练习的次数,也不能搞什么题海战术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要练得恰当,讲求效率,即要巧练,也就是练习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那么在这一环,如何设计高质量的达标导练题呢?笔者在问题设计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目的性。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设计的练习是为了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突出什么重点?攻破哪个难点?等等教师都要通盘考虑。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必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功。

2、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既不能拔高,又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脱离学生认识规律、思维特征和知识水平。因此,在题目的整体难度、广度、题量的多少上要量力而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也不能超出实际水平太多,以至于学生无从下手。

3、层次性。一个学习成绩再整齐的班级,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掌握也由好中差之分。练习题的设计宜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使每个学生都有可那能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问题的安排顺序要与学生思维发展相一致,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能创造性领悟解决问题。

第4篇

一、市场营销理念在高校招生中的意义

(一)高校与企业的运作对比

在企业发展中的市场营销理念,就是要将创作出的价值传送给顾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经营好顾客关系,以便企业及其利益关系人都能够从中受益的一种理念。高职院校在招生的过程中相对比于企业,学生就好比消费中的顾客,而整个的生源市场就好比于企业的采购程序,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待学生时就好比企业对待自己的产品,但是又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别,产品相比于学生而言没有主观能动性。所以高校在应用市场营销技巧的过程中要高于企业。企业最终的产品是要走向消费者,而对于高校来讲,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时要面临就业的,只有就业率高了,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获得更多的生源量,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

(二)高职院校如何才能更好的应用市场营销理念

高职院校在招生的过程中应用市场营销理念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1)创作价值。企业发展中离不开产品的品牌价值,品牌效应能够获得客户的热烈追求,赢得客户的满意度和忠实度,相应的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学生选择学校的根本原因是进入这所学校之后,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进入社会以后能够找到工作。所以学校要努力地将自己的价值推向社会,取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之后才能顺利的开展招生工作。(2)提升竞争力。产品只有有了过硬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相同的高职院校要想在招生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开展营销策略,做到招生信息更加的广泛,沟通的渠道更加的便利和快捷,从而提高打造自身的教育品牌,顺利的开展招生工作。

二、高职院校战胜工作的现状

(一)使用旁门左道进行招生,而不是从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生源

据相关的信息报道,有的学校以“回扣”的形式鼓励学生停课招生,找到一位学生,学校就给多少提成。由于这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在高校招生中许多的学生因为利益的驱使逃课招生获得提成,可想而知,这样的学校教学质量会怎么样,即使找到了学生,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好,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二)加快学校的硬件建设,忽略了本质上的加强教学管理

近年来许多的学校为了赢得生源,对学校进行扩建,从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但是这种力不从心的加快硬件建设,造成了学校资不抵债。学校的想法是先找到学生,教学质量等到以后有了闲置的资金再解决。明显是只看重表面的光彩和繁荣,却不注重学校的长足发展的做法。

(三)投机取巧应付学生的就业,真正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没有落实

据相关的报道,有的学校的就业率在全国排名到前几位,但是按照就业合同就业单位却找不到人,学生确实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但是大多是熟人拿来要求单位给盖的章,原因是如果没有就业合同,学校就不给签发毕业证书。学校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对学生和家长的不负责,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三、市场营销理念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和建议

(一)完善高职院校招生体系,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在招生之前要详细认真的做好市场调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生源,这样既能够保证生源的数量又能够保证质量。招生宣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应该提升和优化招生的方式和手段,利用现代的科技尽可能的扩展招生信息和宣传渠道,而且可以优化招生的队伍,将学校的知名教师和优秀的学生加入到招生队伍中,提高招生的效率。

(二)抓好学校的软件建设,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以此来获得生源

目前来看,学校之间的竞争还是软件实力的竞争,而软件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育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人格健全、品质优良,从而赢得生源的支持和好感。具体做法有:第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第二,为学校的教职工提供优厚的报酬,从而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第三,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第四,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三)从细微入手,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生源

在学生刚开始入学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调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培训,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大概的就业方向,并且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随之改变就业观念和方向。第一,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就业为中心,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就业的观念;第二,定期在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学生提高就业认识和转变就业观念,解决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第三,将往年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纳入到教育教学及相应的专业教学中,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开展实习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第5篇

发展要有新思路,这是五中全会形成的一个鲜明的共识。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发展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一是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高校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育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适应这些变化,解决这些问题,并求得新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职员工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面临因改制带来的生源不足的实际困难和机关后勤人员的超编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如何顺利实现高职院校十五计划,如何使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系列问题都要靠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解决。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改革、管理以及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等各个方面都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

发展是高职院校新时期的主题,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改革的基础上促发展

新的发展思路,其核心就是要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的综合实力,提高自身在教育市场的竞争能力。

人员结构状况是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职院校发展是通过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实现的。很多高职院校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就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和机关后勤人员比例失调,教师缺编,机关后勤人员超编。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这对自身今后能够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应该树立,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不断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大胆探索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改革新路:1、教育观念的转变,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没有现代教育意识,不可能从事现代的职业教育;2、课程改革,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掌握从事某种职业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具有广泛选择就业机会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学院要使他们满足个性发展,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发展自己的才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能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3、按照精选、更新、充实、提高的原则,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4、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因材施教”,突出能力培养。

人员结构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每个高校都必须及早认识、主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走在前面,多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工作,引导每个教职员工明确自身在整个学院发展格局中的合理定位,共同寻找适应自身条件的合适岗位。同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必然淘汰业务素质低和文化素质低的教职工,不可避免会引起每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甚至可能引发深层次的矛盾;做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必须具有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掌握科学的先进的、融技术与感情为一体的教师职业技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教师的不理解和难以适应。如何改变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除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多做解惑释疑、化解矛盾的工作。当随着学院进一步发展,重大改革政策就会相应实施时,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细致的思想引导,以取得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积极推动学院在适应激烈教育市场的竞争中求发展。

二、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在提高学院整体实力的基础上促发展

现在,教育经济的发展,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的。

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是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实现的。竞争是无情的,也是平等的。关键要看,学院有没有强大的综合院力,有没有吸引学生的雄厚的教学实力。

从物质形态上看,学院整体实力表现为充裕的资金、宽敞的教学楼、先进的实验设备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等。但这一切,还有待于无形的观念来合理支配,这就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的确立、运用和实现。近年来,有些院校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命题,管理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实质上,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大管理的范畴。它是对院校管理内涵的新概括,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新拓展,有利于院校更加自觉、更加严格地加强管理,也有利于院校管理者特别是行政管理人员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到应有位置,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对学院教职工进行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加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的基础上,要按照从严治校、苦练内功的要求,根据学院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各个部门共同抓好学院的管理。通过加强形势教育,引导教职员工了解学院经济和发展的最新态势,进一步强化学院的决策管理;通过强化质量意识,引导教职员工认识到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学院效益而且关系学院的发展,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教职员工真正认识到学院发展重于一切,学院的发展关系到每个教职员工的前途和命运,进一步强化学院各部门的管理;通过加强法规教育,引导教职工增强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进一步加强学院的资金、财务管理,推动学院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引导教职员工看到高新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对学院发展与自身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促进学院在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上求发展。

三、优化环境,规范行为,在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上促发展

学院形象,是学院的内在运作模式和外在发展结构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据有关专家介绍,很多高校已经把学院形象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九十年代后期,国内各个高校面对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提高本院校的知名度,谋求自身生存与快速发展,自发或自觉地注意自身的形象的建设。但实践中也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似乎树立形象,就是多花钱搞门面设计,通过媒体做广告。其实,学院良好形象的真正树立,远不只是这些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发展理念的确定、学院精神的树立、优美环境的营造、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的规范。由此可见,实施学院形象战略,不只是一时的工作,而是长期的任务,不只是个别部门的行为,而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职责。

实施形象战略促进学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肩负着重要职责,也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在实施形象战略过程中,应当组织和引导师生员工围绕确定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树立什么样的治学精神展开深入讨论,让大家在参与讨论中,激发自身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发展理念和学院精神的内涵确定后,应当运用学院创立、发展过程中的生动事例进行深入阐释,并结合岗前培训与岗位教育,使教职工不断强化谋求生存的危机意识和开拓进取的发展理念。

在实施形象战略过程中,还应当结合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学院创建活动,对学院的内部环境、对外标识、职工着装等方面,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新的规划、新的设计和新的配备。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学院教职工行为规范准则,通过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促使大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自觉执行。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社会上牢固树立起良好的学院形象,从而使学院赢得更多的生源,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紧紧依靠教职工,关心帮助教职工,在增强学院凝聚力基础上促发展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学院的发展壮大,必须有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来自于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也来自于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维护和实现。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正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院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最根本的保证。

教职工的心,学院的根,这是成功实践的经验结晶。在新的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方针,团结教职工,依靠教职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紧紧依靠教职工,关心帮助教职工,是学院工会组织的神圣职责,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应当与各级工会分工协作,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要求和内在规律,主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份内职责,也是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必要途径。

第6篇

一、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2008年―2009年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制造业遭遇到了严重的打击。总理在广东调研时说“面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整个珠江三角洲企业生产经营普遍比较困难的时候,深圳为什么相对要好一些?就是因为产业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得早。因此,应对金融危机就有了准备,也有了能力。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创新的设计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创新的人才则是企业至胜的法宝。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高职教育直接肩负着向国家输送生产建设、服务、医疗、电子、信息等各种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其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世界知名企业争夺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对于处于劣势的国内企业而言,需要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加盟,以增强企业实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高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中。

二、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认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1.教师要改变思想观念,敢于创新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教师。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差,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大学的“减缩版”,体现不出高职的特色,适应社会能力低。针对此现象,笔者认为,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和自主能力。同时,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个层次的对口进修和学习。为了提高教师的实验技术水平,可以选择一个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的专业,有计划地选派人员进修,掌握最前沿的专业发展动态。

2.适时调整教材结构,强化应用能力训练

职业院校教师对课程教材的处理及开发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保证。构建一个科学、开放、充分体现职业需求、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教材体系,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目前,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大都属于全国或行业统编教材,由于范围大、周期长,反映不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要求。因此,除文化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使用统编教材外,其他课程的教材和讲义的编写,可考虑以地区行业为特点,做必要的增删补缺。这无疑是对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材开发方面的一大严峻挑战,也是现代教育对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注意手段、方法创新

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注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使课件系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功能。在教学授课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观念。例如,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进行零件加工过程的讲解时,先进行模具的实例分析,再进行原理的讲解。这样,既解决了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的问题,又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达到一通百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第7篇

[关键词] 游泳教学 直观性原则 动作示范

教学原则是根据对教育目的、教学过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其中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们认识事物,掌握一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总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在游泳教学中,学生除了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动作的形象外,还要通过触觉和肌肉助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动作方位,肌肉用力的程度和方法,从而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形象和概念。所以,正确运用直观性原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在游泳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正确的动作示范

教师在水中进行动作示范,是游泳教学中最好的直观方式,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和顺序,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游泳动作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师做示范动作,对学生非常重要。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学中示范动作运用得好,能有效地提高游泳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经常研究不断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进行示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示范时的队形组织与示范位置。游泳教学的示范,根据教学的需要,分陆上示范和水中示范。示范时的队形主要有横列式、角式、半圆式和圆形式。示范的位理应使每一学生都能看到及听到。示范点太近或太远,都会影响示范效果。教师在水中示范时,学生最好是在岸上观看,必要时也可在水中观看。如进行陆上动作的示范,队形主要是横列式或半圆式。如水中有其它班的学生在练习,队伍应背向池站立。

2.示范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进行示范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对学生观看示范动作提出要求,明确观看的重点和次序。教师可在完整示范后,进行分解动作示范或重点动作示范。不能在一次示范中要学生什么都看,结果什么也没看清楚,走过场。

3.动作示范的“面”和游泳速度。游泳教学示范的“面”包括正面、侧面和背面几种。但示范时比重有所不同,具体决定于所教的游泳姿势和教学要求。如教爬、仰、海服泳的腿和配合技术时,以侧面示范为主;在改进宫的入水点和划水技术时,则多进行正面示范;在学习蛙泳腿的朗脚和蹬夹技术时,可作背面示范。示范时动作的速度应以正常的游泳速度进行。有时为了使学生观看更清楚,也可用较缓的进度进行示范。

4.正确技术和错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为使学生对动作概念更清楚,教师在进行正确技术示范后,可再示范出现的错误动作,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学生对正确技术和错误动作有――个明确的认识和对比。

二、生动形象的讲解

教师讲解的语言生动形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帮助理解动作要领,具有直观的作用。游泳教学的讲解: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简明扼要。由于游泳教学环境的关系,学生较易出现冷的感觉,因此,教师的讲解除要生动形象外,还应力求简明扼要,抓住关键,做到精讲多练。游泳术语和口诀能生动形象、简明概括地反映游泳动作的要点或要求,便于学生记忆,如腿的“鞭状打水”、两臂的“中交叉”配合、“高肘屈臂”划水等,在教学中应很好的研究运用。

2.以陆上为主。学生在水中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于听清楚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应在学生下水前(陆上)将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组织教学的措施等主要问题讲解清楚。学生下水练习后,教师主要是根据情况作一些补充,而更多的是以手势示意。

3.与示范紧密配合。教学中,讲解示范是互相配合运用的,是相辅相成的。生动形象的讲解配合正确的动作示范,能使直观与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运用时,应根据教学阶段、教材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对年龄小、程度低的对象,示范是主要的,示范的次数应多些。对年龄大、程度高的对象,讲解示范应并重;教学新动作时,讲解一定要配合有足够的示范;复习课时,示范要有重点、有针对性,讲解要有分析。

三、挂图、照片、幻灯、电影和录像等直观教具的运用

在教学中,运用挂图、照片、幻灯是比较方便的,在内党课时运用较多。电影和录像是现代化的直观教具,应创造条件充分使用。在游泳教学中,有些动作只用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其动作结构与细节,例如,海脉泳的躯干和腿的波浪动作.爬泳的前该翻转身动作等。这些动作结构复杂,动作过程快,借助放映慢速的技术电影或录像,能更好地了解其技术过程,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上述直观教具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过早或过晚采用,都会降低教学效果。

四、手势的运用

运用手势是游泳直观教学的一个方面。由于游泳教学环境特殊,利用手势来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游泳教学个的基本子段之一。

游泳教学中运用手势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手势表示教师组织工作的意图,二是利用手势说明技术动作的要求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因此,游泳教学手势可分为一般手势与技术手势。一般手势包括:开始、停止、组织队形,示意游距、绕游、下水、上岸等;技术手势是表示技术动作,用以协助对技术的讲解与纠正错误动作。

由于各种游泳姿势主要是四肢动作,所以,几乎所有游泳动作都可以利用手势帮助教学。如爬泳腿打水幅度的大小,直腿打水或鞭状打水,蛙泳腿的翻脚动作和蹬夹水动作,仰泳打水时脚的内旋动作等,都可以用手势来表示。至于手臂的动作,利用手势来示意就更加直接了。游泳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时间站在岸上,为适用手势进行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使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能力 兴趣 高中化学

随着历年各大学加快了扩招的步伐,给职业高中的招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有很大程度的失落感,但是他们也有其特点,比如思维灵活,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就职业高中化学而言,相对于普通高中化学来说难度较小,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底子较差,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理解理论知识的水平薄弱,所以实现高职化学的有效教学就极其重要了。

要达到职业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方式和价值观的教育,其次要注重他们潜能的发挥,符合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所教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但是在当今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由于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基础较低,学习方法错误,信心不足,逐渐失去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其次,进入职高后,老师由于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等了解不够,不能准确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盲目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课程难度,使学生因无法及时理解学习内容而产生厌学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职业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从事职业高中化学教学多年,根据自身在教学上积累的经验,就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大家鉴赏。

一、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简简单单的形成的,而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是人们感官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认识活动。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好化学的必然。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化学现象产生的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化学中的观察主要是对化学实验的现象,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进行观察,观察其产生的颜色改变、沉淀的生成、气体的产生等等,从中获得化学原理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思考。如:在学习铁的化合物一课中,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利用实验,在实验盒中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含有铁元素的试剂,如:Fe2O3,Fe3O4,FeCl2溶液,FeCl3溶液,铁粉,请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颜色,并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学习。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独立完成的能力。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上,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并且活跃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相互合作完成工作和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设计安排一些合作性的实验教学,如化学反应计量测量、化学能与电能等实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某些工作的完成,必须通过共同努、相互配合才能取很成功。经过这样逐步的训练,学生潜意识里形成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他们进入岗位、顺利完成各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自主学习是严格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 “自主学习”。 化学学科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自行设计完成化学实验,观察化学实验的能力,还可以从自学内容中提出有关的化学问题,并能作出自我解答。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依照教学内容,安排一些任务,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利用网上信息,让学生查阅有关知识的背景、发展以及研究方向。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拟定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得出结论。老师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未来的职业或变换的岗位中,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职业高中学校的主要问题主要是部分学生厌学的情绪很严重,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气氛不浓厚,在教学当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搞好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源。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怎么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老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上设汁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时刻跟随老师的步伐,逐步深入,拥有获得知识的喜悦,自然而然的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首先,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优化,根据学习内容,利用化学实验,设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一些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在自我创造活动中培养出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创造热情。让学生大胆探索,主动求知,加之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型、岗位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如何有效的提高职业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是每位化学老师不断探究的课题,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美)菲利普(Phillips J s)等著.化学:概念与应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