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19: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手卫生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急诊护士; 院前急救; 手卫生; 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88
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是一种可行性最强、重要程度最高并且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医务工作人员来说,做好手卫生工作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其中洗手就被认为是十分必要、最为简单、最易实现的一种预防和控制病原体进行传播的手段[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涉及到的急救处置越来越多,其潜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亦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同行们的关注。院前急救经常存在病情危急、人员少、责任大、任务重、时间紧等情况,与此同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笔者于2011年1-6月对所在医院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的护士84名,工作年限至少1年以上,均接受过手部卫生知识培训。本组共接诊患者84例,其中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24例,实施院前急救处置312项,涉及测血压、测体温、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吸氧、吸痰、清创包扎、夹板固定、气管插管、心脏按压、服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为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成员,均经过标准培训,熟悉各项手卫生指征和调查内容,保证观察标准及资料统计的完整及一致性。依据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使用消毒液擦手为依从。调查人员采用跟班方式现场观察院前急救过程中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次数/应做手卫生次数×100%。
2 结果
院前急救过程中,急诊护士在接触患者、处置操作前手卫生11次,依从率13.10%;操作后手卫生25次,依从率29.76%;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手卫生21次,依从率87.50%。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院前急救过程中,急诊护士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手卫生依从率较高,达87.50%,而其他情况下手卫生依从率均低于30%,说明其自我保护意识强于预防交叉感染,整体来说手卫生依从性仍亟待提高。导致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的因素,一是由于工作特殊,院前急救时很多患者病情危急、患者或其家属心情焦躁、时间紧迫、人员少、处置多、场所条件有限等,导致急诊护士忽略了手卫生的进行;二是部分急诊护士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轻视手卫生的价值,在患者病情稳定时仍未执行手卫生,说明院前急救中手卫生意识淡薄现象普遍;三是外出接诊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部分护士出现松懈麻痹思想,归根结底还是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加强手部卫生必须从宣传教育、规范化培训和必要的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来改善院前急救中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的现状:(1)加强宣教,提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其主要措施是通过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使急诊护士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不严格执行手卫生的危害性。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手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达到30%,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的手带菌率为100%[2]。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较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3]。众多研究表明,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医务人员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30%左右[4]。根据美国CDC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200万~300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直接导致了每年约88 000例患者死亡、45亿用于治疗医院感染[5];而我国每年因医院感染造成的损失亦达10亿元左右[6]。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制约医学发展、影响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7]。通过这些数据,反复不懈地进行宣教,结合院前急救工作,使每一位急诊护士了解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接触患者最多、最有可能传播医院感染,这不但给其他患者,同时也有可能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带来损害。提高其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严格自律,互相监督,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2)组织培训与考核。首先细化培训内容,分为基础培训和临床培训两个阶段,基础培训阶段以手卫生重要性、手卫生概念及指征、洗手方法及正确步骤、干手方法、手消毒剂相关知识以及有关手卫生的国家规范、医院制度等为主要内容;临床培训阶段将手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贯穿于每个急诊抢救流程中,把手卫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实践应用。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如集中讲座、床旁小课堂、晨间交班、护理大查房、知识竞赛等,编印手卫生宣传册,水池处张贴手卫生标准,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处置检查室以及各种医疗护理用车上粘贴手卫生彩图等。另外,改变以往呆板的考核方式,将室内考核改为随机对院前急救过程中手卫生意识、手卫生环节、手卫生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评分,促使急诊护士手卫生行为养成。(3)配备实用的手卫生用品。救护车配备手卫生用品时,应考虑其场所的特殊性、实用性,选择实用的物品,如湿巾、冲洗液、快速手消液、干手纸或干手毛巾等。前面已提到,院前急救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使用速干手消毒液,可以节约急诊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具有作用快、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的特点,对提高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8]。(4)加强院前急救手卫生监督和管理机制。医院依据国家有关手卫生规范,制定出急诊科院前急救手卫生管理制度,建立院、科两级手卫生监督机构,实行跟班次、跟人员检查,并将抽查、定查、自查多种检查方式结合起来,同时建立合理明确的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 钟远健.急诊护士手卫生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02-103.
[2] 邢娟,桂斯卿.医护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3):91-93.
[3] 周艳霞,钟元河,尹云清.关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调查报告[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2):165-167.
[4] 李丹,薛秀丽,邱士伟.加强洗手管理降低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346.
[5] 王宏柏.院内洗手新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6):719.
[6] 连东梅,华.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0-222.
[7] 游建萍.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1-7月我院78名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其中中专生60名,大专生18名。
1.2 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参照文献的调查表条目设计手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共5个方面,31个条目,题型为判断题,以“是”和“否”作答,正确得1分,不正确不得分。调查内容包括:洗手指征(12个条目)、洗手习惯(5个条目)、使用手套知识(5个条目)、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知识(4个条目)、洗手的重要性及步骤(5个条目)。
1.3 实施方案 调查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培训前进行调查,给予4学时专题多媒体讲座,并对六步洗手法进行现场演示及练习。培训结束后一周再次进行调查。调查问卷闭卷进行,并发放问卷78份。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P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98.88%。实习护生经岗前培训后,手卫生知识认知调查评分较培训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当今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医院内环境及各种物体表面存在大量微生物,护理人员的手在临床各种操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它们而成为获得性感染的潜在因素,因此护士的各项工作中,手的清洁是预防和控制获得性感染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环节,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常洗手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主要分析导致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探讨提高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对策。
1 护理人员手卫生存在的问题及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无菌观念淡薄:对于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和洗手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工作中手部带菌情况了解不够,不能严格执行手卫要求,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各种污染物之后,不能及时洗手,甚至用污染的手拿取其他物品。有些护理人员戴一副手套护理和诊疗多个患者,有些认为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洗手,没有把洗手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1.2 洗手设施及物品配备不完善:医院洗手池数量不足且仍在用手触式水龙头。有报道,对病房手拧式水龙头进行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仅为28%[1]。只有在医生办公室及护士站设立水池,医护人员及实习生十几人共用,势必会影响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以及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够齐全。
1.3 人力资源不足:工作繁忙是影响洗手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工作量大,没有时间洗手,洗手次数减少。研究显示因工作顾不上洗手的高达85.5%[2]。
1.4 手卫生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提高手部卫生良好的氛围,制度上没有突出洗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洗手的依从性差的护理人员没有约束力。
2 提高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对策
2.1 加强手卫生培训:教育用知识改变观念,用观念改变行为。医院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尤其要重视新上岗人员的岗前手卫生教育,弥补学校手卫生教育的不足,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卫生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收卫生规范》与《手卫生指南》为依据,建立洗手制度,正确掌握洗手操作规程,保证洗手效果。以多种形式开展手卫生的培训,特别是到临床进行互动式小讲座,使护理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洗手卫生知识,认识到手卫生已成为控制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的重要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2.2 不断改善洗手条件: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提供完好的洗手条件及合理设施是提高洗手依从性的基础.改善工作人员洗手设施,在每个病房内设置专用洗手池,改开关水龙头为感应式开关,放置专用擦手纸,减少再次污染,提供快速手消毒剂,特别适用于在患者间进行侵入操作前后,如静脉输液,注射等情况。加之,目前的洗手剂在考虑其有效性外,还特别注重添加润肤剂保护手部皮肤,这样克服传统洗手方法(肥皂,酒精等)对医护人员手部皮肤的副作用,可以提高医护人员主观上洗手的依从性, 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医务人员洗手的要求制作洗手示意图,每一步洗手流程配有示意图,图文结合,简易明了,将洗手示意图张贴在每个洗手池旁,按规范流程洗手。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院应按照卫生部床位编制要求,合理配置人员,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2.4 加强洗手效果监测: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进行考核,对洗手效果进行监测,并通报监测情况。
2.5 成立院感染临床监控小组加强监督及监测:在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负责日常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任务,感染管理科应经常下临床对规范洗手加强监督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对多次不合格者应予相应的经济处罚,促使其牢固树立规范洗手的行为。
3 小结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最主要的媒介是污染的手,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与医院感染(包括自身感染)密切相关,洗手和无菌技术是阻断医务人员因操作而导致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做好卫生洗手的监督工作是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3]虽然目前遵循洗手规矩的情况不容乐观,但通过对急诊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牢固树立其规范洗手行为,才能有效降低因护理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丹,薛秀丽,邱士伟.加强洗手管理降低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346
【摘要】:总结注射室洗手存在的原因及提出对策。注射室病人流量大,工作量大,洗手的依从性较低,本文从多方面分析洗手的重要性,找出存在的原因,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预防与控制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关键词】:护理人员;注射室;洗手
手是接触传播各种微生物的重要媒介,护理人员的手又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30%[1],所以增强护理人员洗手卫生,提升护理人员洗手效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力对策。但是,注射室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原因,特别是在输液高峰期,常难以按常规完成操作。另外注射室环境嘈杂,家长要求护士在输液操作时“一针见血”,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大[2]。现针对护理人员洗手的现状,经过研究分析提出几点改进对策。
1注射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
1.1输液室特点输液室病人聚集量大,流动性强,护士工作负荷大,人手不足,加上工作连续性等,护士往往静脉注射一个病人后紧接着注射下一个病人,护士双手处于连续工作中。
1.2洗手的现状日常工作中,护士在不洗手的情况下连续给多个病人进行输液,或者患者有皮肤病或接触患儿便溺后才洗手,实际洗手次数往往比应洗手次数少,即使洗手也不能规范化洗手或正确使用手消毒巾,而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在洗手后常常用自己的工作服檫手。
1.3注射室中的双向传播注射室护士的手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唾液等,带有多种病菌。由于护士洗手不规范性,加之部分病人免疫力低下,因此在输液中存在着护士与病人双向传播的危险。
2护理人员洗手不规范的原因:
2.1工作量大而被忽视病人多,工作量大,特别是输液高峰等待区人满为患,高热病人。腹痛病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小孩子哭闹,患者家属都急于输上液体,护士急于完成每个人的输液,因此护士规范洗手常常被忽视。
2.2皮肤受伤而减少洗手次数在流水下用洗手液是最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方式,但频繁的洗手会对护士的手部皮肤造成伤害,长时间使用洗手液皮肤会干燥,甚至皲裂,因此护士尽量减少洗手次数。
2.3洗手设施不完善注射室没有安装肘式开关水龙头,冬天没有热水龙头,这些都使护理人员的洗手大大降低。
3对策
3.1增强培训教育为提高每个护理人员对洗手的意识,科室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从而让护理人员明白洗手不但保护自己避免感染,而且还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专题讲座示范洗手方法每个洗手池上贴洗手步骤,使护士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3.2改善洗手设施水龙头采用肘式开关,提供瓶装按压洗手液和一次性纸巾,或配备干手设施,冬季安装热水器。
3.3增强实施效果平时严格执行洗手的操作规程,不定期进行洗手考核,将洗手纳入护理质量检查中,使护理人员明白洗手的重要性并自觉洗手。
4体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人们已意识到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密切相关。但是,注射室环境的特殊性严重影响洗手的依从性,加强以上各种干预措施后,护士对洗手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应提升认真洗手的意识,重视洗手卫生,这是简单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正确的洗手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参考资料
[关键词] 骨科护士;手卫生;执行率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a)-121-02
Survey of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in orthopedics nurse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HHC) in orthopedics nurs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hand hygien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590 orthopedics nurses from 8 hospitals in Zhanjiang. Results: The HHC was bad; there were 89.89% of nurses gaining hand hygiene knowledge by different ways. Soaps that were kept in dry environment accounted for 37.5%. Conclusion: Completing the cleaning facilities, increasing the knowledge, reinforcing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about hand hygiene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HHC in orthopedics nurses effectively.
[Key words] Orthopedics nurses;Hand hygiene;Rate of executation
医院内环境及各种物体表面存在大量微生物,护士的手在临床操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这些污染微生物而成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1]。为了解骨科护士手卫生状况,改善手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治因洗手原因而造成医院感染和医原性感染的发生,有效促进和提高骨科护士手卫生的执行率,我们根据手卫生的要求设计了调查表,对湛江市8所医院的590名骨科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湛江市8所医院的骨科护士590名,其中,三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5所。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表,对我市8所医院的590名骨科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90份,调查人员通过监督和实时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554份,回收率为93.90%。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员分布情况、工作年限、接触卫生相关知识教育情况、接受患者前后洗手情况、接触医疗物品前后洗手情况、洗手设施、洗手中肥皂和清洗液的提供情况、在临床工作中手卫生执行情况等。
1.3 统计学处理
对每份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检查,采用百分率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人员分布情况
554份有效问卷中,三级医院护士217人,占39.17%;二级医院337,占60.83%。工作年限分布:≤5年者160人,构成比为28.88%, 5年<工龄<10年者178人,构成比为32.13%,≥10年者216人,构成比为38.99%。
2.2 提供洗手肥皂和清洗液的情况
8所医院均提供洗手肥皂,干燥保存的只有3所,占37.5%,5所医院未进行干燥保存,占62.5%。使用手清洗液情况:4所医院提供快速手消毒剂,供连续治疗、护理活动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率达50.0%。
2.3接受手卫生知识教育情况
见表 1。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内感染问题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3.1 严格执行手卫生是当今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美国CDC的统计,在美国每年有2百万~3百万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这些医院感染直接导致了每年88 000例患者死亡,而每年医院需要花费45亿用于治疗医院感染,所以如何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已经成为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由于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医源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而通过正确的院内洗手可以显著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菌,有效地切断直接接触传播,所以院内洗手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2]。据国外报道,通过院内洗手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美国2002年CDC院内洗手规范所引用的大量临床报道也证实了院内洗手的有效性。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内部的所有患者,对可能接触到的患者血液、体液(除汗液)、黏膜或者是破损皮肤的医护人员都要采取适当的隔离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是院内隔离预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结核等经空气和大颗粒飞沫等传播疾病采取一些特殊的隔离措施,如果忽略了标准预防、忽略了洗手,那么隔离预防的平台同样是无效的[3]。
3.2 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配备
从调查中发现8所医院均提供洗手肥皂,但干燥保存只有3所,这种现象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骨科护士在接触患者和医疗器械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为三级医院(67.74%)略好于二级医院(62.02%)。分析原因主要有:认为工作繁忙、时间紧而手看起来不脏,没有执行正确的洗手方法,担心频繁洗手对皮肤产生过度刺激;洗手设备没有安装在适合护理人员使用的地方而忽略洗手[4]。故应完善洗手条件,保证设施安全,包括安装感应式水龙头和干手设备等;配备含润肤成分的手消毒液,这样可以克服传统的洗手方法(肥皂、酒精等)对医护人员手部皮肤产生副作用;另外,科室的水池旁帖有洗手6步法的图示,为医护人员规范洗手提供便利,从而提高护士主观上对洗手的执行,促使护士洗手由被动执行转为主动执行模式。
3.3 强化手卫生知识教育,提高骨科护士手卫生的执行率
有研究表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本调查显示,554名骨科护士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相关知识的为498人,仍有56人对手卫生知识知之甚少(10.11%),说明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缺乏手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另外强化手卫生不够是导致意识淡漠和执行率低的主要原因,表现在接受相关知识教育后,洗手执行率大大提高了,说明教育是有效的方法。因此,通过不同培训形式,如医院组织集中讲座、科室组织学习、印发资料等,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通过加强洗手教育,加强洗手意识,不断提高洗手的知晓率和正确率,改善临床不规范的洗手状况,提高护士手卫生的执行率。
3.4加强对手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提高认识,落实规章制度,在管理措施中不但要提高护士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要特别强调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5]。管理者的重视与引导行为可以直接关系到规范洗手的落实情况。在工作中进行督导,不断强化手卫生知识,加强洗手质量控制,使护士充分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在工作中洗手的执行率。
总之,提高护士手卫生意识,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管理工作,加强从事院内感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指导和督导作用,提高护士在工作中的手卫生执行率,才能有效减少护士洗手原因造成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Widmer AF.Replace hand washing with use of a waterless alcohol hand rub[J].Clin Infect Dis,2000, 31(1):136-143.
[2]牟玉英,王新,李君.不同病区医护监测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5):440-443.
[3]王宏柏.院内洗手新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6):718-720.
[4]游速萍,黄庆,付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4):426-428.
[5]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3,38(6):422-425.
1.1一般资料
本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28.58岁;文化程度:中专4名,大专4名,本科4名;职称:护士7名,护师2名,主管护师3名。本科PICC维护换药每月量约150人次,每日安排PICC维护护士1名,除常规PICC换药外,还包括为患者更换输液、免疫治疗等工作。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P)
根据三级甲等医院复审要求,结合本院感染管理科培训计划,结合临床PICC置管患者多、疾病类型复杂、PICC维护护士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建立手卫生制度并制订培训方案,制订完善手卫生实施计划,规范质量检查方案。最终目标是提高PICC维护护士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洗手的依从、执行率及合格率。
1.2.2实施阶段(D)
1.2.2.1完善手卫生设施
在重要部位安装和配备必要的洗手设施和器材,增加快速洗手消毒设备,张贴洗手和手消毒方法提示图。
1.2.2.2定期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集中学习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包括对不同岗位人员手卫生知识的要求,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义、手卫生指征、个人防护知识等。
1.2.2.3规范洗手方法
由医院感染科录制“七步洗手法”的光盘发放到各科室,并示范讲解。各类医务人员按照“七步洗手法”步骤反复练习洗手。
1.2.3检查阶段(C)
首先科室的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每月检查1次,对工作人员在清洁洗手后进行手指采样作细菌培养,采用单盲随机的方法,对手指用无菌培养肉汤浸湿无菌棉球擦拭取样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公布每次的监测结果。每月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例如:洗手液要及时补充,洗手池要时刻保持清洁等;其次医院感染管理科和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纳入绩效考核。
1.2.4处理阶段(A)
科室每个月公布检查结果和监测信息,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将存在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目标考核,并按照综合目标考核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和处罚,包括绩效、培训等方面的奖惩。
1.3评价标准
1.3.1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内容包括:手卫生的概念、手清洗的指征、手消毒的指征和自我防护知识。
1.3.2洗手依从性,根据洗手情况来判断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内容包括: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手卫生合格率=合格人数/调查人数×100%,分别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PICC维护护士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比较。
2.2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PICC维护护士的洗手依从性比较。
2.3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PICC维护护士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
3讨论
3.1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提高
PICC维护护士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PICC维护护士对洗手认知测评分仅为(73.88±14.856)分,可能是以前管理者对这一工作重视不够,提供的软件及硬件设施不足,而且大部分是低年资的年轻护士,对手卫生重视不够。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经过反复手卫生知识培训,PICC维护护士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手卫生认知测评得分为(96.75±14.856)分,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提高
PICC维护护士洗手依从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PICC维护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的洗手依从性非常低,仅为33.3%。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经过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在换药过程中,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和无菌操作前的洗手依从性有明显提高。另外,通过完善洗手设施也从客观上促进了护士洗手依从性的提高,洗手依从率为95.8%,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提高
随着医学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重症监护(ICU)病房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医院感染病例中多数为接触性传染,主要是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以及患者或工作人员的手污染导致感染,由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30%[1]。洗手依从性是指医护人员能够坚持必要的洗手次数、洗手的步骤、时间范围都符合规定[2],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3]。近年来,我科ICU每年承担大批实习医生的教学任务,实习医生在工作中,其手直接接触病区的各类环境及物体表面,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率,因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极少,缺乏系统的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和标准预防措施培训。为了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实习医生手清洁,有效去除大量暂住菌,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有效促进和提高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洗手依从性,我科对实习医生的不规范洗手情况进行了行为教育干预,强化ICU实习医生手卫生行为,提高ICU实习医生洗手依从性,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4月,本科室来自不同院校的60名实习医生进行洗手情况调查,其中男35名,女25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3岁,其中研究生25名,本科生35名。
1.2方法 在实习医生实习时根据卫生部洗手规范设计观察量表[4],对ICU实习医生洗手情况进行观察,按照洗手技术和洗手指征标准的要求,由院内感染控制专家为实习医生进行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培训。实习结束后由固定观察员再次观察,评估行为干预后ICU实习医生洗手指征、洗手技术的掌握情况及ICU实习医生手细菌培养情况,并对收集资料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1.2.1教育内容 由专家和ICU固定观察员先对实习医生进行洗手知识、态度及行为教育,再对实习医生进行洗手指征、方法和规范洗手标准的讲解及操作规范。
1.2.2教育培训方式 科室对全体实习医生组织集中讲座,印发资料,全员培训,发放洗手流程图,提供免洗手消毒剂,建立有效的洗手监督机制,通过教育传播知识,建立实习医生对洗手行为的信念,教育者不断进行技术指导,定期对学习效果评价,以提高实习医生的洗手依从性。
1.2.3观察程序 选定ICU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具有主管护师以上的带教老师作为固定观察员,跟踪观察实习医生的洗手情况。采用卫生部洗手规范要求的观察量表,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表包括实习医生的一般资料、所从事的操作、是否按照洗手指征标准的要求洗手,洗手的技术是否达标等。
1.2.4样本采样及处理 采样按照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被检人员双手五指并拢,将浸有相应中和剂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1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衣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判定标准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手卫生标准≤5 cfu/cm2,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总数II类环境空气≤5cfu/cm2为合格[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手洗手指征执行情况,见表1。
2.2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手卫生知识、洗手方法正确情况比较,见表2。
2.3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手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到,见表3。
3讨论
3.1由表1可见行为教育培训前ICU实习医生以接触任何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立即洗手消毒、无菌操作前后及由污染到清洁操作后洗手执行率高,而如厕后,自身接触后洗手执行率较低,表明实习医生有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忽略了对患者的保护,有的实习医生认为洗手是为了减少自身感染,而对预防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控制交叉感染意识薄弱,从另一方面思考也可以看出ICU实习医生对洗手的认识还只处于认知阶段,还没变成一种自我信念,更没贯彻到行动中,这与钟洪花[6]的调查较相符,因而如何使ICU实习医生建立洗手"知--信--行"的链条是需继续研究的课题。表1中不难看出在干预前后实习医生自身接触洗手率均较低,表时还未引起ICU实习医生的高度重视,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考核力度。因而,为了提高ICU实习医生洗手的依从性,应从各方面努力,使其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建立促进行为改变策略,加强自身的行为训练等,帮助实习医生建立起"知--信--行"的链条,自觉正确地执行洗手行为。
3.2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有效的行为教育干预,能让实习医生意识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有效地纠正ICU实习医生不正确的洗手行为,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洗手规范,促使其洗手从被动执行转为主动执行模式,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关键词] 手卫生;依从性;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17-0030―02
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卫生部医政司于2006年发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BGl5982)(以下简称“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作出明确要求。现阶段,工作繁忙时,医务人员手部的带菌量可达到5600cfu/cm,而“手卫生规范”中指出急诊科手卫生要求是手部带菌量应≤10cfu/cm,急诊环境由于是开放式24h全天候工作,病人病情复杂,危重病人及陪护人员多,各种潜在感染和带菌者情况不明,加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更加容易被污染。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也可能因为工作忙碌而来不及或忘记洗手。桂莉等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医生和护士洗手后的合格率分别是63.64%和71.50%。因此,手部的清洁消毒在急诊科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从2009年6月开始,加强手卫生监督监测,采取强制性干预措施,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共20名,其中医师6名,护士14名。
1.2 观察时间安排2009年6月1日~2009年6月5日为干预前观察时间,2009年6月8日~2009年7月8日为干预时间,2009年7月9日~2009年7月13日为干预后观察时间。
1.3 观察内容医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污物后、脱手套后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1.4 判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手卫生依从率=(实际洗手次数/标准洗手次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之后,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总依从率由71.35%提高到92.73%,各种手卫生指征执行率都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本院急诊科从严格管理人手,通过实施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指导、监督及完善设施等多种干预措施后,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由71.35%提高到92.73%,手卫生合格率也明显提高。另外,戴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但在不同患者或不同操作中未及时更换手套和消毒手,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的潜在危险,长时间使用手套可能会对手部卫生程度造成更大影响。有报道,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也就是说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手套,即使戴了手套也要养成规范的洗手习惯。经强化管理,脱手套后手卫生处理由72.00%提高到96.43%。从而减少外源性疾病传播的机会,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执行起来相当不容易,故我们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合本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措施。
3.1 影响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
3.1.1 手卫生知识缺乏 临床护士对手卫生概念、标准隔离措施、自我防护原则和洗手方法的问卷调查显示,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最高为61.00%,最低为44.06%,多数医护人员习惯认为戴手套就可以避免手污染,所以摘手套后不再重视洗手,护士在进行治疗操作中,也往往忽略两例患者之间需要洗手这一环节,经常是一批护理操作完成后才洗手。有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约50%的人员在不洗手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部分医护人员以为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没有直接相关性,意识不到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
3.1.2 洗手设施不完善工作区域的洗手池数量不够,未配备洗手液、感应洗手器和干手设备,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够等,影响手卫生的落实。
3.1.3 手卫生相应教育、宣传、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医院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不够,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医护人员对手卫生不够重视。加上急诊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抢救工作繁忙,来不及用标准的六步法规范洗手,这也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3.2 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
3.2.1 加强宣传,集中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手卫生知识培训,开展集中讲座,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感染控制意识与技能,将洗手六步法的彩色图标张贴在每个洗手池上方,既能养成医护人员自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的习惯,又教给了洗手方法,使之习惯成自然,提高洗手依从性和合格率,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也注重维护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