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19: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技术应用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EWB仿真技术 电子技术继续教育 优势
1.引言
EWB(EetoiWokec仿真软件是加拿大Itrciemglcrncrbnh)neatvIaeTechnologies公司于2O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推出的一种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常称为电子设计工作平台或者“虚拟电子工作台”。EWB软件强大的电子电路仿真功能,使它特别适合于普通高校、高职高专等多类学校电工电子类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应用。目前,该软件使用者能够较好地掌握各种元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各种仿真仪器的基本使用、电路参数的测试方法,把设计理念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计算机仿真设计电路也克服了真实元器件品种、规格和数量上的不足,避免了在使用中造成测量仪器损坏等不利因素。仿真设计对提高设计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实际意义。利用WEB软件进行仿真、演示、消除“抽象感”,可使理论和实践能有机地结合,改进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方法。能从课程的特点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使电子技术课程中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更加容易理解。
2.虚拟电子技术平台的建立
虚拟电子技术实验是在PC机上建立一个电子实验平台,利用仿真软件来进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实验,实验以“软”代“硬”、以“虚”代“实”。开辟了实验教学的新领域。虚拟电子实验平台提供了一个虚拟逼真的实验环境,在平台上存放有示波器、信号源等虚拟仪器设备及实验所需的各种元器件,造就一个集建立电路、实验分析和结果输出一体化的实验环境。
虚拟电子技术平台EWB是加拿IneactvelgTcnlgetrimaeehoois公司推出的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的软件。它是非常优秀的电子技术实验训练工具。其特点是虚拟仪器齐全,容纳各种高级分析方法,提供丰富的元器件,根据需要可以自己制作库元件等。它的操作也很方便,画电路时可直接从桌面上的器件库和仪器库选取元器件、测试仪器来创建电路,界面非常直观。电路的设计、仿真与分析工作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可以说,安装了EWB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功能强大、设备齐全、器件丰富的小型“电子实验室”。
在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中,应用EWB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在EWB这种全新的虚拟实验环境下,可以轻松地凭想象进行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兴趣,激活了的思维,而且大大提高了电子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也排除了元器件损耗和仪器损坏,解决了成人教育中存在的经费不足、实验条件差、工作和学习时间矛盾突出等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对各类电路的感性认识,在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中充分发挥出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EWB在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应用的优势
(1)方便快捷
一般而言,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电子计算机,基本上就能满足使用EWB软件的硬件条件。如果使用EWB5.0绿色版本,则不需安装即可使用,而且软件占用内存空间较小。因此仅使用普通的闪存盘便可随身携带。使用EWB软件时,遇到软件的使用问题或者是电路上的技术问题,也可以用闪存盘随时将其保存,以便于沟通。因此,EWB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极为方便。
(2)安全可靠
电子技术是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通常进行电工电子实验时,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问题,而利用EWB进行仿真实验时,由于它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不需要购买也不需要接触真正的元器件、仪器仪表和电源等设备。因此,EWB软件使学习和实验过程既低成本又十分安全。
(3)直观、高效、随机
应用EWB软件去进行仿真实验,一方面由于许多元器件工作状态与实物相似,如指示灯亮与灭,数码管的数字显示变化过程等,因此实验过程非常直观和生动,易于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不必事先准备各种元器件和实验用的仪器仪表,仅仅是用鼠标去设计连接实验电路,因此可以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做仿真实验上面,省下大量的准备和实验时间。应用EWB软件可以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实用性
在实际工作中,生产设备的电气故障,如果是电路的故障,则可能仅仅是某些或某个电路元器件出现了问题,而分析某元器件出现故障时对电路产生什么影响,只能通过实际电气测量的数据,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使用EWB软件后则可以将某些电子电路中电阻或电容等元器件出现开路、短路、漏电时可能对电路造成什么影响,用实验的方法直观地仿真出来,便于进行电路故障的分析,也解决了某些实际故障不便或无法进行测量的问题。因此,EWB软件还可以仿真在工作中遇到的某些实际问题。
4.结语
实践证明,应用EWB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十分有助于电工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实际上,EWB仿真软件不仅是帮助学习和掌握电子技术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实验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奋荣.浅析虚拟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优势[J].2009年5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VOL22,(5).
(1)学校实验设备的陈旧与缺乏的现状,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的计划只具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发展的动力。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些实际的情况阻碍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观念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无法达到实践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也在一定不程度上影响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发展。
(2)目前,部分学校的相关课程基本都按照固有的学科安排课程的相关计划。同类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的开设专业课程,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专业的教学发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专业的课程开设与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缺少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可谓是举步维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情况的发展存在的脱节问题,使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虽是箭在弦上,但是碍于实际情况的制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的发展一直止步不前。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相分离发展模式还在沿用中,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意识不强,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不断加强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随着众多相关学者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探究,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固定学科的相关限制,最大程度的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发展改革的相关事宜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观念应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并将其改革的力度切实的落实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方面。进行改革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相关事项尽量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条不紊的使改革进行下去。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课程的比重要问题,在充分考虑之后做出适合的规划。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于实训课与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相互脱节的反感。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平台,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定制学习培训的计划。专业的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并定期参与一定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并时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模拟型的设备通过创新的做法向着实用型不断进行转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现实的关系。
(2)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其对专业的实验意识的同时,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质量,突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技能发展。在对相关课程的安排方面还需要注意,专业课程的时间、地点在安排时尽量达到教学一体化的相关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去进行理论、实训课程的学习。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份额准确答复与点评,增加学生学习该专业的信心与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这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识。
关键词:“名师引领、骨干带头、专长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071-03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连云港中专校”)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着力打造一支以“名师引领、骨干带头、专长发展”的优秀教师团队: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培训进修、下企业实践、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科技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增加相关电子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来校兼职比例,进一步优化了师资结构;完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培养了一支勇创新、精教学、能课改、善科研的名师团队。
一、确定目标
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每一位教师的自身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目标,整体规划教师的职业发展。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连云港中专校电子信息系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打造了一支以“名师团队、骨干团队、专长团队”为主体的“三维并举式”发展型教师团队。
二、有序推进
(一)整体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
一是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树立科学的教师发展观,积极构建“学习型”专业团队;二是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发现并培养具有良好潜质的青年教师,促进其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三是重建满足教师合理需求的长效激励机制;四是建立能动的典型带动机制,注重培植骨干,树立榜样,让名师、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步上良性的专业发展轨道,提高教师整体专业发展水平。
(二)科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点
1.建立多层次的进修培训机制。
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着力以适合本系教师需要、符合教师能力发展规律、符合新课改需求为目标。建立了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出国培训、企业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技能大赛培训、新课改培训、参观考察、专家讲座、新入职教师培训及校本培训等,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培训。落实培训配套制度,以保证培训的质量。近2年来,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近100人次,其中参加国外培训学习4人次、国家和省级培训40人次。
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下的教师评价体系主要围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倡导教师个性教学,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交流与反思”等方面目标构建,并注重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实践证明,只有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纳入教师评价指标,才能真正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学教研经历――教师专业发展的着眼点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课程改革推进的主战场应该是日常的、平凡的课堂,课堂作为教学的最基本、最常见、最细小细胞,如果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课程改革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只能外在于学校,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为。”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为抓手,聚焦课堂。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对自己的实践有意识、有系统、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改进教学实践。
(四)课改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点
1.构建教师合作平台。
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非常重视教师间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教研、技能集训、青蓝工程、课题研究、有效教学、教研沙龙、项目开发、产品研发等方式,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的合作氛围。同时为教师提供一定的保障,努力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
2.以课改实践活动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很多教师具有教育教学专长,如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和行业专家,或者资深的专家型教师等。他们具有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经验,通过科研讲座、合作研究、技能竞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师徒结对、课例研究等课改实践活动等平台,带领着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成效显著
1.有效提升教学团队整体实力。
经过三年的努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水平显著提升。培养了一名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信息技术专业组成员,一名省特级教师;一名连云港市“333工程”名师,两名连云港市“333工程”学科带头人,四名连云港市“333工程”骨干教师,多名校级专业骨干教师。成立了许长斌名师工作室,多名骨干教师积极参与了名师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另从行业企业聘请了四名工程师及技师作为兼职教师。
2.有效提升教科研综合能力。
电子电工教研组是“学习型”的教学研究组织,组内教师以微型课题为载体开展校本研究,近两年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四项省级课题研究,主持的两项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职项目化教学评价标准制订与实践研究》和《构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在公开刊物上24篇。
3.有效提升课程改革成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在教育教研的基础上,总结课改经验,先后开发并出版了《电子CAD》、《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电气控制技术》、《电子产品测量技术》、《电子基本技能与实训》、《彩色电视机故障分析与维修项目教程》、《电子元器件识别 与检测》等七部教材,现已在全国职业学校推广使用。
4.有效提升各项职教赛事水平。
(1)省、市职业学校“两课”评比成绩突出。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省职业教育“两课”评比中成绩喜人,徐春妹、孙秀珍、魏朴等三人获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电子电工专业示范课,张宝珍、徐海涛等两人获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电子电工专业研究课。
(2)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成果丰硕。
近三年来,在连云港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连续三年获团体一等奖。王萍、尹兰明、徐海涛、魏朴、袁杨等教师参加连云港市职业学校技能赛获市一等奖六项,二等奖七项,三等奖六项。
(3)信息化大赛收获甚丰。
近三年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省、市信息化比赛,取得全国一等奖一项,省二等奖一项,省三等奖两项。其中徐春妹老师获全国“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电子电工专业一等奖;徐春妹、朱薇薇老师参与的江苏省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获二等奖。
(4)创新大赛成绩可观。
近三年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已成为课程建设、技术服务和产学研结合的主力军,并且能为社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专业教师积极与企业密切合作,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师生多次获得江苏省创新大赛、连云港市创新大赛奖项。
髙等职业教育是髙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科型)是有区别的,它的培养目标是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要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学历定位大部分为专科层次。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岗位”和“应用”这两个关键词,这是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与普通高等教育质的区别。
应用电子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技术。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理论;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技能;熟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检测使用;熟悉电子技术在自动控制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能在企业从事应用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管理和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内涵和外延
电子技术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从半导体材料、元器件制造、电子线路理论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到基于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都属于“电子技术”的范畴,这在我国公布的学科分类表中可见端倪,见图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按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当然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以学科类别设置专业和培养计划。髙职应用电子专业,重在实际应用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电子线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包括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的EDA技术),在此基础上,该专业再适当向上拓展一点,包括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自动控制领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初步知识。三级学科(部分)电子电路无线电技术微波技术微电子学电子元件与器件技术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自动化技术应用机器人控制图1电子类学科分类简图从学科分类表中可以看到,“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级学科,其中三者各为二级学科,说明三者有割不断的联系,笔者认为,其中的“电子”是后两者的基础,或者说是手段、工具。从学科的内涵来看电子技术”的最基本内容是电子线路,包括电路的理论、分析设计方法,笔者在这里称为“电路级”学科。而通信技术(包括信号处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是电子技术在具体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这两个学科重点不是研究具体的电子线路,而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特定的算法,这种学科,是电子技术的在特定领域的进一步延伸,笔者在这里称为“算法级”学科。至于算法的具体实现,最终当然要用电子线路“电路级”或者计算机程序实现。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目标定位
首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按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这种人才是面向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较强的现场实践能力,其功能居于工程型(决策设计开发)和技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之间的“中介”性人才。鉴于这类人才工作的“一线”、“现场”和“应用”性特征,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培养的不是“算法级”人才,而是具有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电路级”人才。
其次,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与地方的行业需求相适应。髙职高专教育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就拿苏州市来说,近年来,随着外资和内资电子信息类企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苏州市的支柱产业。苏州生产的电脑主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外围产品,手机、交换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很大份额。大量电子企业的生产运营,除了需要大量的具有中等文化基础并经短期培训的生产线操作工以外,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一线技术人员,如生产线工艺员、质量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售前售后技术服务员乃至车间主管助理、设计部门设计助理等。这些规格的人才,由高职院校来培养最为适宜。上面提到的这些电子信息产品本身的研发,需要用到通信、信号处理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髙深的专门理论知识,主要是针对具体应用问题的具体算法模型,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比较抽象,在此称为“算法级”的知识。算法级知识最终要通过电路来制成产品,研究电路本身的知识在此称为“电路级”知识。“算法级”人才由本科以上层次来培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需求量较大的“电路级”人才。
四、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最终要通过课程体系来落实,髙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重应用、重技能的特征必然要反映在课程体系上,课程是专业的进一步细化。课程的内容与组织结构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结构。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将课程分为几大模块: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又可以分割出技能课模块(包括综合实训、考工培训等实践性环节)。每个模块的具体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课程,在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终身学习、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专业基础课主要是“电路级”课程,主要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髙频电路等课程。它们是应用电子专业的重要基础,就像造高楼大厦必须要用髙标号水泥和钢筋打基础一样。它们不仅是本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以后学习电子技术在其他相邻学科中的应用课程(专业课)打基础,而且本身也是提髙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的技术课,能满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和就业、创业的需要,所以这几门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以看作髙职的专业课。
专业课模块是为学生今后具体从事应用电子技术某个行业领域而设置的更深一层次的课程。专业课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算法级”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介绍特定领域(如通信、自动控制)内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方法、数学模型,即给出解决问题的算法,至于算法具体如何实现,是设计电路硬件实现,还是计算机软件实现,还是两者综合实现,一般教科书中不会详细介绍,这给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属于“算法级”的课程有: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
选修课是让学生自主选课,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开设企业管理类课程,了解企业的运作,为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衔接作准备。
髙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特色是它的实践性,它有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舍此就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用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教学实验和单项技能训练,一般是配套课程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第二层面是专业实验教学和专业能力训练,一般指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如线路板CAD、电路仿真技术等;第三层面为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训练等,主要包括综合实验、综合训练(如中、髙级电子工考工培训)、课题项目、技术服务、毕业设计(实践)等。
五、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以岗位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无论是“电路级”还是“算法级”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一样要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电路级课程实际化
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髙频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等电路级课程中,本科教材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数学分析推导比较多,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高职教育,在讲清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分析的基本思路和结论的前提下,数学的定量推导计算过程可以适当删减。同时为使学生更快了解实际、缩短教学内容和现实的差距,在讲授一种电路时,要补充介绍这种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具体应用,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算法级课程电路化
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很多专业课都是算法级课程。如在电子通信专业方向,典型的算法级课程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在本科教学中,《通信原理》是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通信信号的拾取、变换、处理、传输等方面的理论,理论性强,数学分析推导多。《数字信号处理》主要讲授数字信号和离散数字系统的关系,分析的是抽象的系统,大量使用数学推导,得到的结果也比较抽象。这两门课如果用本科的讲授法,高职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由于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以至于根本学不下去,也不知道具体有什么用。所以,髙职教学中,算法级课程的教学要“电路化”,即在讲授解决某个问题的算法时,算法要讲得简单一点,同时要介绍这个算法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具体电路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已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并将其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不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很少安排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差,实验教师队伍薄弱,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正常、高效开展[1]。
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体,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子系统。近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全卫强等(2005)认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而建立一套模块化、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四大模块。朱庆欢和赵永泉等(2005)提出应以学习单片机和EDA技术的应用开发为主线,构建了由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两大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2]。任国灿和汪宋良(2010)认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核心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及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并通过实施项目训练、岗前训练、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3]。尚亚蕾和杨彬(2012)建立了以专项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核心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4]。戚淮兵和肖顺文(2012)构建了“职业+技能”两面并重、“课内+课外”二环节紧密相结合、“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有机衔接的“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5]。贾艳丽(2013)通过企业岗位调研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三层递进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6]。
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内容体系和平台体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其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核心,实践平台体系是保障,如图1所示。
3.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可通过分层训练模块来进行合理设计,通过实验、实习、技能培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通常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和PLC和微机操作等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包括电子CAD实习、音频实习、视频实习、SMT制程与维护、电子测量与应用实习、电工中级考核证书实训和电路设计与仿真等。综合技能训练包括电子产品综合设计、电子整机检修调试、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及各种电子设计竞赛等。
3.2 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包括校内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的保障。校内实验室包括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EDA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整合校外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而建立的稳定的实践基地,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以缩小校内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从而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通常,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全卫强,于粉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朱庆欢,赵永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3]任国灿,汪宋良.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7).
[4]尚亚蕾,杨彬.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0).
[5]戚淮兵,肖顺文.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咨询,2012(15).
由上述可知,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效率、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都达到了以往不能想象的工作效率。所以,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引入并且建立崭新的网络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时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在此对如何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档案管理领域更好的发展而献计献策。
1.1完善档案信息库建设
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应该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库,保障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档案信息库作为信息资源的载体应该进一步完善,针对当前档案信息使用不当的问题应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类,确保档案信息的有效提取。档案信息库的建设中还应该包括合理的维护工作,档案信息库中的信息由于使用频繁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十分必要。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和完善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和检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档案信息库的建设应该始终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服务作为出发点,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列入信息库建设的考虑因素,保障信息库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1.2要明确案卷概念和明确组卷规则
过去,案卷有文件“组合体”和“保管单位”的双重属性,但在多媒体时代是行不通的。一张光盘可以存贮数百乃至上千个电子案卷,一个案卷的多媒体文件则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保管单位之中。因此,要肯定电子案卷特殊的存在形式。案卷是全宗内档案分类的产物,但过去组卷要兼顾文件的联系和案卷的厚度;因此,应该建立更加科学、严谨、详尽的全宗档案分类方案,直接作为组卷的基础和依据。目前,职能管理在机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应该反映这种情况。同时,文书立卷也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应该与之融为一体。
1.3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立卷
无沦是电子文件归档,还是完成纸质文件的立卷工作,都需要一个好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一方面,电子案卷的建立是人工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提高立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利用文书登记的目录组卷并进行电子文件的自动归档,提供可选择的全宗名称、年度、机构、职能和保管期限表等著录项数据,复制生成可修改的案卷题名,进行案卷和卷内文件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的排序并生成档号,进行各种立卷统计,打印各种目录、封皮、统计表和交接文据等。可见档案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
1.4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够更好地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一方面需要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培训中需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2.结语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课程体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行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其同时属于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全国各地的人才招聘市场岗位需求情况和相关就业部门的就业需求统计者反映出市场对应用电子人才需求较多,毕业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教育模式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教育教学培养很难满足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更新,对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特点
(1)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自招生以来,大多数的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生工作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内电子类公司,本系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校企讨论,最终明确了本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目的在于培养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技术管理、维护与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适应电子产品、通讯、仪器仪表等领域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生产、装配调试、维护与维修、技术管理等工岗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毕业后的就业主要面向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电子与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生产企业以及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电子类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中电子类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等部门,能够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生产工艺管理、产品设计、设备维护与维修、电子产品营销和技术开发等岗位工作。本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企业技术文件管理与编制、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电子企业生产管理、电子产品营销、电磁辐射与测量、节电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组装与测试、电子仪表检测等课程。(2)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色。立足行业优势,培育紧缺人才。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涌现了以福建富顺电子有限公司、漳州科能电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规模较大、具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漳州的电子行业发达,教学资源丰富。凸显实践教学,提高综合素质。各种对接岗位的“项目化”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培养模式。与漳州科能电器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三学年学生在该公司进行“课岗融合”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行现代“师徒模式”的生产性实训和专业实习的特色教学模式。
二、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本着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基础原则,以提高高职应用电子毕业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的,以培养创新性技术人才为指导思想,注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制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电子行业职业岗位技术领域的企业认证和任职要求作为专业课程建设标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配合,以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推广以高职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以产学研结合促进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双证书”高职教育体系。
三、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
(1)重新定位好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自招生以来,大多数的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生工作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内电子类公司,本系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校企讨论,最终明确了本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目的在于培养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技术管理、维护与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适应电子产品、通讯、仪器仪表等领域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生产、装配调试、维护与维修、技术管理等工岗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2)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课程体系。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根据最终明确了本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设置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中方案中增加专业实训比重。在新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时间由110周压缩聚为85周,而专业实践课程时间则由原先的六周扩展到二十五周。同时科学合理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的学时进行重新调整,注重增加实验学时和专业实践学时。《电磁辐射与测量》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实验操作学时、选修课和课堂理论学时的比例为1:1。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许多理论课如电工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营销、太阳能光伏发电、微机组装与测试等都必须要求在实验室进行上课, 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各占一半。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进行课程改革时注重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进行高度地结合,从而实现应用电子技术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本专业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均必须开展相应的实训。实训项目逐渐倾向于开发、综合、应用,验证性实验项目比例适当。同时,学院逐渐将实训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课程纳入到进出课程教学计划中。(3)从学生角度出发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注重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创新能力,以实现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主要指导原则,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建立并完善以提高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新教学体系。教师在课堂传学中注重利用网络资源并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将电子产品营销、电磁辐射与测量、节电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课程教学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自主掌握教学的进度和难度,对需要加强学习的可以进行自主反复实验,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4)定期组织培训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随着科技更新,应用电子技术也跟着更新,那么我们教师也要跟着更新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作为应用电子技术教学中作为传授者的教师,教学水平高低不一,接受新我们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对于有较高水平的教师更要定期组织培训;并且在教学中多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因“兴趣”而学,不是因为“学”而学。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1人,副高职称7人。博士1人,研究生11人,双师素质教师占58%,专业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另一方面,重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用,以结对的方式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助指导年轻教师,以便其尽快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此外,还有校企合作单位一批高级技师作为专业实训全程指导教师。专、兼职教师合作研究、共同培育,以确保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校区;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58-01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吸引力的必由之路。为此,校企合作也是近年来,中职学校关注的焦点,但在实际运作当中,尽管学校甚至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出现了一边热,一边冷的格局。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现代电子技术行业,适应高科技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可从事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理论结合实际显得相当的必要和重要,而作为中职学校,要搞好专业的教学,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是上上之选,本文将结合专业本身特点,谈谈其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对象的选取标准
1.具备较为完整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群作业流程和岗位;
2.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并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
3.具有培训资质或相关人才储备;
4.能大批量消化吸收应用电子技术类相关人才;
5.应用电子技术类人才在其业务中所占比例不低于50%;
6.有相关意识的企业。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人认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模式主要有几下几种:
(一)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上的校企合作
这个阶段,企业并不实际参与较为实际的教学工作,当通过行业专家座谈的形式,结合行业用人需求预测分析,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和修正提供建议,并就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良好互动,避免避免造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实现校企共同编写教材,设计实训项目和案例,共同设计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并参与考核。这一模式企业人员参与校企合作可以通过支付相关报酬给予弥补。
(二)聘请行业专家授课的校企合作模式
这一阶段是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业务流程均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实训环节教学采取直接聘请行业专家授课的形式。这种模式主要的优点在于其实施比较简单易于控制调整。这个阶段,为吸引企业参与,可以采取资源互换的模式进行,甚至业务上支持的模式进行,比如学校的给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企业专家为学生提供指导的方式进行。
(三)订单培养模式
针对较为大型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需求机构,可以采取订单培养的模式进行合作,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着手:
1.校企双方进行严谨论证磋商,确定订单培养方向、规格、质量,并明确相关责、权、利,同时签署相关协议文件。
2.制定学生选拔标准,筹划招生事项。
3.选拔学生,成班。
4.校企双方按照既定的教学分工,组织教学。
5.及时调整修正教学内容。
6.学生毕业技能考核。
7.学生进入企业。
8.总结办班经验。
这种模式,校企双方全程参与每个环节,需要保持紧密沟通,双方合作的范围深入广泛。
(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于把教育作为产业来运作,企业参与其中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利益,前提是企业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领域具有强大实力和影响力。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能调动企业所有能量,企业是全程参与的,包括招生、教学、设备投入、实训基地建设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技能系统化的传递给学生,同时可以完成学生的职业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五)企业校区
顾名思义就是把企业作为学校的一部分来进行运营管理,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使得多方受益。其主要的做法是把学生直接安排在企业,有企业承担相关的食宿,同时负责相关的教学设备投入和建设,采取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有学校委派教师定点管理和课程设置,企业的员工可以委托学校进行业务培训和理论指导,也可以参与弹性学制的就读提升学历和理论素养,使得双方能够资源共享,利益最大化。在操作层面,学校对企业承办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投入进行补偿,最好的做法是政府能够在用地和相关政策上给予照顾。这种模式的难点在于合作双方要建立全面互信关系和保障前期资金投入。同时,也要求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在建制和质量上有保障。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校方应有的两个意识
(一)投入意识
在该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方一定要有投入投资的意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舍得无论在资金、人才或是资源的投入,不要有坐享其成心态。
(二)学生受益就是最大收益,学校不牟利的心态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学校在合作当中要谋取一定的利益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作为学校,一定要有不赚钱,不为利益,以学生受益就是最大收获的态势开展相关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公益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