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19: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影像方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放射科;影像技师;综合素质
1医学影像技师的现状
谈及提高医学影像技师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了解影像技师队伍现在的状况。大部分影像技师在临床工作中以操作为主,给患者摄X线、CT、磁共振检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操作。大部分的放射科都是主任医师管理,医师在放射科有绝对话语权,技师只负责患者检查流程。影像技师大都专科毕业而医师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出身学历偏低和在科室的地位不高,加重了自卑感。认为自己处于医院基层且在一个辅助科室,做的再好也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工作中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不出医疗事故就心满意足了。由于抱有这样的心态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需提高影像技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改进。
2树立岗位敬业精神和专业自豪感
作为一名放射技师,虽然处于医院的基层,但其作用和地位是不能小觑的。现在大部分的临床科室都需要影像检查来协助他们对疾病的诊治。一张清晰明了的图像对患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的帮助。随着设备技术的发展,放射技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磁共振引导下穿刺靶向治疗需要放射技师精准的病灶定位,引领手术医师的操作。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技师的协助医师将寸步难行。传统的观念已经在发生改变,放射科不是以往那个简单的辅助科室,而是慢慢向临床科室转型。放射技师也不是仅仅提供简片的操作员,而是一个诊疗过程不可或缺的一员。没有我们的一线努力,患者的疾患将被耽搁,临床的误诊率将会提高,现代医学将回到望闻问切的年代。
3加强业务水平,扩大学科知识体系
这里说的业务水平,不仅指的是能拍好一张甲级片。医学影像学发展至今所涉及的学科很广,包括影像工程学、影像物理学、影像生物学、分子影像学、信息影像学、网络影像学、计算机科学等[1]。一名优秀的放射技师不仅要懂医,而且也要懂得与学科交叉的其他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取可以有多种途径,可以从继续医学教育着手,也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计算机短训班、国家及省级卫生部门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阅读网络文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或通俗刊物等。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了解科技的最新发展。人类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会尝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因为生命是发展的本源。
4主动的自我教育,努力提升学历层次
不得不承认目前放射技师队伍存在普遍学历偏低,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放射技师大部分也只有大专毕业,本科也只是业余毕业。而影像医师基本都是硕士、博士毕业,他们在科室医、教、研方面起着主要作用[2]。但是技师和医师是影像科一条链上的两股绳子,只有彼此缠绕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影像中心有一只技术专家组成的支援小组,他们有QA高级技师、医学物理师、既懂得计算机知识,又善于分子影像学实验和研究的生物医学工程师[3]。这正是我国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方向。我院影像科至今已有61位影像技师,几乎所有的技师都已完成业余本科毕业、1位全日制本科、1位生物医学硕士、1位博士。我们不断努力向着国际目标发展,深信有朝一日我们也会站上国际舞台。可喜的是,目前在上海有三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相关的专业,分别是上海医疗器械专科学校、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了配合发展三所院校今年合并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它是一所本科院校,它为影像技师这支队伍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这支队伍的学历水平。不久的将来这支队伍将会出现硕士、博士。它为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与国际接轨,为影像技术的医教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和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推波助澜。人们的观念意识也逐步改变。从拍摄效果到绿色医疗,从开胸探查到精准定位靶向治疗。这期间离不开影像专业人员的摸索探求。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要求技师在临床实践操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不仅能将新技术应用于实际临床,而且也能在以往的技术上不断创新,推动本学科水平的提高。医疗是本质,教学是源泉,科研是发展。对于一所医学院附属的三甲医院更应担当教学、科研的责任。随着教育体制结构的改变,影像技术高学历人才将会越来越多。这势必为影像技术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带来新的局面。随着高等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每年扩招,放射技师的队伍日益扩大。面对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我们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学习好外语,多参加继续教育、国际会议讲座实时掌握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4-5]。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年轻的技师业务才能提高;只有这样我国的放射技术才能蒸蒸日上。随着祖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神经外科借助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以及新设备,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向前迈进。而神经外科的专科护理质量能否跟上其临床诊疗及科研发展进步的相应需要,也将是相应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继续前进的一大决定因素[1]。1神经外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医疗系统的任何一个科室都缺少不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存在,而目前大部分从事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马雪华,李春平,雍那.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谈影像技师的技能培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6):629-631.
[2]巫北海.关于医学影像学技术系列人才培养的一点思索[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8):569.
[3]卞读军,胡冬煦,肖恩华,等.高层次医学影像技师培养与临床水平的提高[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5):3-6.
[4]曾样阶,彭振军.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影像技师的基本素质[J].放射学实践,1999,14(1):42.
对门静脉系统进行研究的影像学方法很多,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下面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各种影像学方法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彩色多普勒超声
1.1 方法:通过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彩色血流显像来判断血流方向、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1.2 优点: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操作方便;可获取各种方位的超声检查断层图像,层次丰富,接近其真实解剖结构,对血管内小病变有较好显示能力;能及时取得检查结果,并反复多次行动态观察,对重危患者可床旁检查。
1.3 缺点:超声的精确度易受操作者技术、观察视野限制,也易受肠气、腹水和患者等因素的影响,且超声的图象缺乏空间解剖结构的直观性,尤其对侧支循环、曲张静脉的显示精确度低。
1.4 临床意义:对分析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无创评定肝功能、帮助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方法:根据有无出血史将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出血组Dpv、Vpv、Qsv与未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Dpv、Vpv、Qsv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的有效指标。
2 CT门静脉血管成像
2.1 方法:将导管置入肠系膜上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后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连续扫描肝脏,三维重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析门静脉的解剖结构。
2.2 优点: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门静脉成像技术,可以显示门静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
2.3 缺点:造影剂可能有过敏,并且也往往因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巨脾对造影剂的潴留、患者的肝功能、凝血机制的异常等原因而效果不够满意,尤其是门静脉血流为离肝方向时,难以对门静脉进行显影[1]。
2.4 临床意义:对显示肝脏分段,门静脉高压所至的静脉曲张,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前、后的评价门静脉栓塞和海绵样变形,胰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价,肝移植术前后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F)
MRA是一种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门静脉MRA也称磁共振门静脉造影术(MRP),MRP技术主要有TOFMRP、RCMRP、动态增强MRP三种,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DCEMRA[2,3]。
3.1 方法:注入常用对比剂Gd-DTPA,然后用快速扫描序列,在患者屏气时完成靶血管区域多次重复扫描,每个回合原始图象均可重建[4]。
3.2 优点:MRA应用的造影剂Gd-DTPA分布于血管和细胞间隙,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过敏反应、无放射性、无创伤性等优点,且通过流空效应和相位效应,经过计算机可重建出完整清晰直观的空间图像[5]。
3.3 缺点:在某些场合会受伪影的影响,这些伪影通常可由呼吸运动、植入金属装置、外科植入夹子、平面内饱和或区域内混杂血液引起。
3.4 临床意义:MRA可作为选择各种肝脏、门静脉、肝移植、TIPSS等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评价的重要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尽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但那些能提供丰富信息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了解门静脉解剖与变异是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金武男,杨 香.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肝段门静脉解剖结构的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6):692.
[2] 陈祖望,周康荣,杨 军,等. MRA在腹部静脉的应用[J].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16:220.
[3] 崔进国,张书田,冯艳皎,等. 88例门静脉造影解剖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1):28.
[4] 林 江,陈祖望,周康荣,等.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解剖与变异(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6):403.
一、关注学情差异
关注学情差异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最初体现形式,是要求教师从以往“只备教材”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不但要备“教案”,还更要备“学案”,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模式来教学。
1.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我们在设计“学案”时,应关注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如下学案设计:
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单词教学中,我们可以“活用教材”,设计“逛水果超市”的情境,并整合前面所学的语言知识点,设计让学生亲自去买水果的游戏,通过这些生活的实际语言情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在整个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这样的学案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能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可谓一箭双雕。
2.从学生主体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会设计各式各样的游戏与活动,但是往往只注意到了知识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学案的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具有趣味性的活动。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是刚刚接触到英语,所以几乎没有什么英语基础。针对学生求知欲强、乐于表现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引导他们大胆运用英语完成本课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重难点、学生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我们可把本内容的学习过程设计为“文具店”的主题式学习,使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习英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设计文具店的情境外还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大胆让学生猜。有了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的认知过程充满亲切感,语言输出就自然而达意。
二、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出先学后教的理念
1.检验
形式:预习笔记的展示。
操作:首先挑选学困生来回答设计的问题,来检验学困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挑选中等生来当小老师看看他们回答的是否正确。如果中等生不能解决,就让优等生来回答。
目的:检验预习情况,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合作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操作:学生通过预习展示,发现问题,先在小组内进行检查和讨论,重点把握教材重点内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会的教不会的,然后推选出一名组员代表展示成果。
存在问题:小学生自觉性不够,合作意识不强,小组讨论乱哄哄一遍,甚至偏离主题。不仅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
对策: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的一步是合理分组,一般是把能力高低不同的学生搭配成组:每个小组包含学习能力强、中、弱的学生,还需要男女搭配,最好还能将性格活跃的与内向的搭配起来。在小组中挑选培养一名“小老师”,使其在小组展开讨论时起到组织、带动的作用。
3.操练
英语课堂中,操练是非常重要的,其往往贯穿整节课始终。操练时,教师既要照顾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分层,不能搞“一刀切”。首先,注重基础性,要强调“低起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其次,注意“小步子”,目标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切不可急功近利;此外,英语课堂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新颖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增强教师应激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付自如
在“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的生成,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线索,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
教学目标:能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互相询问所喜爱的食物。
西学东渐始于17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西方,在经济及文化发展上都有了向海外殖民扩张的能力和需求。对于中国的学术界而言,这种外来的思维模式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科学视野,推进了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西方科学的转变,这种转变也体现在中医以及中医的各个方面。相对于古代中医对外来医学的吸收和兼并而言,近代中医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与古代“自然哲学传统加经验主义积累”的传统中医有所不同,近代中医是在19世纪中叶西医大规模传入中国后,在两者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此期间,中医的发展还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中医思想被解构,新的思想被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医发生了质的变化[1]。从方剂学来讲,这些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按西医的分科对方剂进行分类、在方剂组方思想与模式中掺杂西医理论、在方论和方名的中西名词混杂、药物剂量的中西合用,以及引进新剂型等方面。
1组方思想与模式的变革
近代西医传入之前,中医学曾以其极强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将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外来医学吸收兼并,将其形成中医药和方剂的组成部分。如在《千金要方》中便载有许多来自波斯的药材,如安息香、苏合香、薰陆香(乳香)、郁金香、枫香、青木香、荜拨、诃子、石蜜、阿魏、硇砂[2]。中医赋予它们性味,并以中医之理用来开窍、理气、活血、消积,像苏合香丸、木香顺气丸等。近代西医传入之后,对中医方剂的组方思路和组方模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产生了中西药合用的组方思路和中药西用、西药中用的不同组方模式。
1•1中西药合用的组方思想中西药合用是指中药和西药配伍,联合使用于1首方剂。中西药合用的组方思路早在清朝初年就已经有了端倪。据记载,康熙皇帝曾亲自服用过中西药合用的“肺胸舒丸”来治疗长期的咳嗽吐痰证[3]。根据中药学教材的解释,中药是指“凡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4]。这个定义强调了传统中医理论对药物运用的指导原则;而西药则是“指西医所用的药物,通常用合成的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中提制而成,如消炎片、阿司匹林、碘酊、青霉素等”[5]。这个解释着重于西医理论对药物运用的指导原则和西药的制作途径。从定义上来看,中药和西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但医家们在临证中总结出两者合用,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会更好。如张锡纯创制变质化瘀丸治疗噎膈,“而愚以为欲治此证,必中西之药并用,始觉有把握”[6]。他对此进行了阐释,“西医名此证为胃癌……其中果函有瘀血,原可用消瘀血之药消之。若非函有瘀血,但用消瘀血之药,即不能消除……而消瘤赘之药,惟西药沃剥加留谟最效,此其在变质药中独占优胜之品也。今愚合中西药品,拟得一方于下。”方用桃仁、三七、硼砂、甘草,西药碘化钾、百布圣等。再如罗止园在《止园医话》(1938)中谈到,“此症为较重之肋膜炎,必须中西药互用,方收速效。只用中药或只用西药,收效均不能迅速,且此数种中西药品之用法,试验四十余年,绝无防碍也。[7]”中西药物合用相辅相成,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上著名的例子就是张锡纯的石膏阿斯必(匹)林汤,方中石膏和阿斯必(匹)林合用,功效恰好形成互补,“石膏之性,又最宜于阿斯必林并用。盖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阿斯必林之原质,存于杨柳树皮津液中,味酸性凉,最善达标,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也”[6]。同时,中西药合用也可以消除双方副作用。例如“山药又宜与西药百布圣并用。盖凡补益之药,皆兼有壅滞之性,山药之壅滞……而脾胃弱者多服、久服亦或有觉壅滞之时。佐以百布圣以运化之,则毫无壅滞,其补益之力乃愈大”[6]。除了著名的石膏阿斯必(匹)林、山药百布圣合用外,张锡纯在临床上总结出不少中西药合用的配伍,例如“西药骨湃波浆,为治淋证之妙药也,而单用之亦恒有不效之时,以淋证之原因及病候各殊也。如用中药以济其不逮,其为热淋也,可与滑石、海金沙并用;其为寒淋也,可与川椒目、小茴香并用;其为血淋也,可与旱三七、鸦胆子并用;其淋而兼滑脱也,可与生龙骨、生牡蛎并用;其为传染之毒淋也,可与朱砂、甘草并用”[6]。近代的中西药合用在验方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主张中西医汇通的丁福保在《中西医方会通》中记载了一些中西药合用的方剂,如治疗咳嗽的外国方,将龙脑、半夏、杏仁末、青豆粉合西药摄涅瓦根末、辛衣格同用[8]。中西药合用处方是近代西医传入后,中医界人士为了生存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吸收和学习了西医的知识,在西医病理、药理等学科知识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由于对西医的认识尚不深入,因而这些处方实践并未形成大的规模。
1•2新的组方模式传统中医的组方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病证为逻辑依据的“方从法出”和“君臣佐使”的组方模式,即中医根据“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法的指导下确立方剂,所谓“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根据证的病机和中药性味功能,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选药组方;二是古方加减化裁的组方模式,在张仲景方等传统古方的基础上进行化裁,或者扩大其使用范围。由于西医的传入,带来一些传统中医学所缺乏的解剖学和药理学知识,近代医家们试图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中药和西药进行相互沟通,或用中医理论来阐释西药的药效,或用西医的理论来说明中药的疗效,然后据此遣药处方。
2中药理论指导下应用西药制方
张锡纯是近代实行中西汇通医学实践的大家,他的基本用药思路是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中西药联合组方。按照“三因制宜”的原则,张锡纯对西药的使用并没有盲从西人,而是从国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用法。他认识到国人和西人地理、气候不同,体质差别较大,应调整西药用量。例如“西人用治肺结核之热,日服三瓦……愚用阿斯必林治肺结核,视西人所用之数,则减之又减……阿斯必林……特其发汗之力甚猛,若结晶坚而大者,以治外感,半瓦即可出汗;若当天气寒凉,或近寒带之地,须服至一瓦,或至半瓦……是在临证者,相其药力之优劣,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6]。张锡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来推断西药的药理、药化作用、药效和临床实践。例如,他认为规尼涅(金鸡纳霜)“味皆极苦,皆善退热,对于间歇之热尤宜,故为治疟疾之特效药。又能增长胃液,多进饮食,能增大红血球,使血脉充足,故又为健胃养血要药……实为补益之品”。通过分析,张锡纯认为该药应具有健运脾胃兼养血的效用。再如张氏根据使用阿斯必林的经验,结合中医理论推断其性味及功效。“阿斯必林之原质,存于杨柳树皮津液中,味酸性凉,最善达标,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这种解释不仅使当时的国人信服,也对后世的医者以启示。在中西药合用的方法问题上,张氏的原则是中药治本、西药治标。他在“论中西之药原宜相助为理”一节中明确提出:“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6]”在实际应用中,他也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谈到西药安知必林时,“然治外感之热,仍宜与中药石膏、知母诸药并。用治内伤之热,仍宜与中药地黄、玄参并用。西药治其标,中药治其本,标本并治,奏效必速也”[6]。因此,基本上来讲张氏还是站在中医的角度来认识和使用西药的。
2•1西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制方从上文中药学教材对中药的解释可以看出,其实上述这种组方的模式或可称为“西药中用”;另一种模式则是从西医药理作用的角度出发,认识中药的功效和主治,所谓“中药西用”成方。这种模式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其结果也是毁誉参半,像近年来频发的中药毒副作用事件,如马兜铃中毒、龙胆泻肝汤引起的肾衰竭等,均与此有着莫大的关连。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叶,西医取得了较显著的进步,西医的生理、病理、解剖、诊断等学科的发展初步向人们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理。欧美和日本先后开展了对中药药理、药化学科的研究。20世纪初,从西方留学的归国人士也开始着手于我国的药学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不仅发展了中药学科,对于方剂学学科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对疾病和药物认识的更加深入,人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来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并找出其中有效的、可针对西医疾病病因、病机发挥作用的物质,这样中药就有了相应的西医适应症。在《近世内科国药处方集》中半夏泻心汤的方解中:“黄芩为清凉性消炎健胃药,内含一种植物基为‘司克胎拉米’,用其煎剂有苦味质,对于急性胃炎、肠炎,有制酵防腐镇呕止利等作用”[8](司克胎拉米,即黄芩甙)。既然中药能够针对一些西医病症起到治疗作用,那么就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配伍组方:西医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药物的药化成分,药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药能否解除症状是问题的关键之一。这种配伍组方的例子有很多,以近代中医界著名人物杨则民(1893~1948)对贫血性浮肿的治疗为例。杨氏认为,治疗该病需要补铁,所以要选用含铁的某药:“治疗本病以铁为主剂,消化不良加健胃药以佐之,古方煮黄病绛矾丸即平胃散加含铁之绛矾也。少女患此病则四物汤加含铁之针器或绛矾可也,若出血者阿胶为其主剂,依此治之即无不愈。[9]”杨氏还有其他方法,如从西医的角度出发,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别,分别选用相应的药物。例如,杨氏将头痛症状分为充血症状、贫血症状、郁血症状、神经症状等若干型,不同的症状可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对症之药物疗法”中,作者谈到头痛病久,脑血管之血行异常,可采用调整血管剂,以药物如川芎、茶叶、当归、红花调整之,往往有效。由于血压上腾而造成的头痛,可运用减轻血压剂,他还分析了几个方剂,如玉真丸中硫黄、半夏温降之力较大;石膏、硝石寒下的作用较好,“拮抗用之无非减轻血压耳”,“黑锡丹治头痛亦有此意也,清空膏以石膏与荆芥合用亦此意耳”[10]。对于头痛之厥冷剧痛者,可用兴奋剂如附子细辛等。在“治疗虚劳纲要”一节中,杨氏提出:“以温药补气,为‘劳者温之’之意,甘药培元,为损者益之之义,治虚之通则,依此原则而相治,随起之兼证,只配合一两味已足,其式如下:温、甘药加镇静药加治兼症药(如涩精药、和痛药、安神药),温药如参、芪……只有兴奋神经之功。甘药如归、地……则有滋养和痛之力。为效不同,用法有异,而治兼症药中尤当分析注意其副作用,一切有刺激之药品,皆以不用为是”[10]。这种组方思路在早期还很不成熟,颇有牵强附会之处。如中西医汇通派大师张锡纯认为,铁生锈后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能够起到镇肝胆、补血气的作用,而肝胆火旺证的治疗恰好需要采用这种方法。所以1味铁氧汤可以治疗肝胆火旺的病证,虽然采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来认识铁锈的化学成分是不科学的,但是这种创方思路却在当时颇有说服力。
2•2方名与方论中西医名词的使用翻开近代中医学著作,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加答儿”、“枝气管炎”等半土半洋的西医名词比比皆是,这些音译或意译的医学名词多来自日本,充分反映了近代西医传入对中医学的影响。方剂学教材或相关著作也不例外,在方剂的取名、方论的阐述和病理的分析等诸方面,无不保留着西医的痕迹。
2•3方名中西合璧方剂的命名方法多种多样,有突出主药,用方中1味药的全名或几味药的简称组合而命名,如麻黄汤、银翘散、参苓白术散、十枣汤等;有反映疗效和治疗范围的,如清营汤、小建中汤;有按照药效和作用机制来命名的,如生化汤、血府逐瘀汤、清骨散;有按照主治病症来命名的,如四逆汤、止嗽散、痛泻要方等;有借喻典故或带有含蓄借喻色彩命名的,如导赤散、泻白散、坎离既济丸、更衣丸、玉屏风散、济川煎、玉女煎等。还有一些方剂在祖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方名和祖方有引申衍化关系,如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命名六君子汤;还有标明特征、按照用药剂量或时间或炮制方法进行命名的,如七厘散、六一散、鸡鸣散、四生丸等。近代西医传入后,方剂的命名出现了新的现象,方名中包括西药或西医的病名,如张锡纯著名的石膏阿斯必(匹)林汤、朱砂骨湃波丸,施今墨的高血压速降丸、神经衰弱丸、感冒丹等。虽然命名方法不出上述藩篱,但其中新名词的使用却令人耳目一新,使得当时追求时髦或思想守旧的人都能信服并使用。
2•4方论中西合参方论是方剂学独有的一个特色,一是可以解释药物使用配伍的道理,使服药者信服;二是可以启迪后学,开启同道思维。近代方论中也使用大量西医的名词,这些名词使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新词,更在于阐发新论。因为西医的知识启发了医家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并尝试着用西医的知识来解释方剂的功效、配伍等,从而对方剂学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是一种革新,在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传统理论模式,探索新的事物,这对于今天方剂学研究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4•1用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来解释方剂功效在方论中,作者往往用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来解释方剂的功效,如四君子汤的方解,“此为补益通用之方剂。人参为滋养健胃药,内含钙质镁质磷质,以及甲乙丙3种维他命,又有滋养补身之糖质甚多,对大脑有镇静作用,使血管运动神经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之功,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治疗贫血、神经衰弱等证,配以有甲种维他命之白术,能刺激消化器黏膜,使消化液分泌亢进,促进消化机能,补益之功益著;茯苓利尿,使肾脏内血液循环旺盛,肾脏分泌细胞机能亢进;甘草甘平,协参术苓,同为调补之作用”。
2•4•2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药物的配伍在方论中用西医的理论来阐释药物的配伍。例如,大青龙汤方解:“麻黄桂枝相偕,开发汗腺以放散高温”[11],麻黄石膏同用,发散郁阳以解除烦躁,为外感而里热之表里双解剂。旋覆代赭汤方解:“代赭石矿物有铁质,入血能使中枢神经镇静,止呕和胃,除噫气,汗吐下后,心下痞硬,胃肠起虚性反应也,故以人参缓抚之。
2•4•3用西医知识分析病因病机方论中也用西医的理论知识来分析传统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加深对古方的认识与使用。如地黄饮子主治“中风,舌不能言,足废不能行”。其方解为:“刘河间此方,大有价值,中风是血压高,动脉硬化,为之预因,此方一派滋润之品,所以使动脉硬化而致神经硬者,得以柔和。心脏衰弱而血压高,不宜人参,故仅以附子等强心,患中风者,大都高年肾水亏弱,故以苁蓉巴戟之类,以补肾,古人不解所谓血压高,动脉硬化等病理,而制方确合此等病机,真不愧一代大医。
2•4•4扩大了方剂的使用范围西医知识的引入,尤其是将西医病名用于方剂的适应症中,扩大了已有方剂的使用范围。如杨则民在评价桂枝汤时论曰:“此为伤寒论中第一方,用途最广,无论病者,放温机能亢盛,或衰退,只要审查脉浮而弱。无汗或汗自出者,无论病在排泄系、消化系、淋巴系、呼吸系、循环系、神经系,又不论伤寒感冒温症及一切杂病,俱可用此方,促进放温机能,排泄毒素。[13]”方解认为,此方可以促进内分泌,增加“淋巴液与神经药力协和”,改善血液循环,为解热剂之“总司”,“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脉管不充血,毛窍不紧闭者”,都可用此方发汗,降体温。至于原因则解释为“桂枝芳香性、挥发性,能强心促进循环散寒,味甘苦,能利于淋巴腺,开腠理,以放散体温,为发汗液”[14]。张仲景的桂枝汤方为太阳中风证治疗方,且可调和营卫。现在从方解中我们可以了解,桂枝汤不仅可以治疗一切发热类疾病,而且还可以促进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排泄系(泌尿系统)、消化系、淋巴系、呼吸系、神经系及一切杂病,主治范围被大大扩展了。近代日本多用汉方治疗西医病症,他们在实践中也扩大了中医古方的使用范围。如蔡陆仙在《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中谈到日本医家汤本求真运用大青龙汤治疗颗粒性结核膜炎的例子。他还引用王润民的看法:“可见大青龙除有发汗之功外,治沙眼(即颗粒性结核膜炎)亦有功效,此亦后人对于大青龙汤症之新发明处也。
2•4•5按西医疾病分科对方剂进行分类历代方剂学的分类方法有按病证分类,如《五十二病方》;按脏腑部位分类,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按照病因分类,如《张氏医通》;按组成分类,如《祖剂》;按照治法分类,如《时方歌括》;按照药目分类,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汪昂《医方集解》创新的综合分类法。由于西医的传入,近代出现了按照西医的疾病分科进行分类的方法,在中西医汇通派医家的著作中尤为多见。如丁福保的《中西医方会通》(1910)全书分为呼吸器病、消化器病、神经系病、传染病、全身病、皮肤病、泌尿生殖器病、目病耳病、外科各病、妇科各病,每类疾病下分为各个病名,病下列出方剂;叶橘泉《近世内科国药处方集》(1935)将方剂分列于以下各类,呼吸系统病、神经系统病、传染病、泌尿系统病、新陈代谢病、循环系统病、运动系统病、物理病、中毒病、维他命缺乏病、腺病;李克蕙等编著的《验方辑要》(1936)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剂分类法。这种新型的方剂分类法,实开后世以西医疾病分科为中医方剂分类之先河,现代的一些教材、中西结合类方书及综合性著作中均遵从此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医学的发展也提高了关注。目前,医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校也开始了对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和教学,其中,虚拟仿真技术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对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改进。虚拟仿真技术对推动医学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并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医学;实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实验教学方面出现了许多的新技术和应用,对医学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虚拟仿真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应用,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对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创新了医学实验教学的模式。虚拟实验教学是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景模拟技术,能够让用户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和具体的情景接触,产生一定的体验,为实际的操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1虚拟仿真技术的概述
虚拟仿真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科学技术,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创造形成一个有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虚拟现实环境,让用户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用户能够感受到空间中客体的存在,也可以和虚拟空间中的客体进行相关的互动,这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加快用户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效率。虚拟仿真技术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另外,还有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和模式的识别等,是现代仿真技术的有效发展和外延[1]。虚拟仿真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让用户获得真实的体验,和虚构的客体进行交互,并产生一定的想象。在虚拟的空间中,实验人员可以进行和现实世界中同样的活动和实验,而且受到的外界影响因素比较小,实验产生的效果也更好一些。特别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医学实验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模式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中,缺少实验的设备和实验的客体,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培养不到位[2]。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培养。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虚拟仿真技术改善了医学实验教学设备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主要包括一些实验用的动物或者尸体、实验用到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相关的实验经费等,都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解剖学在目前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也是医学教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课程,所以,一定的实验设备在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对教学的有效性影响也很大。目前,虚拟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很好的解决了医学实验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不但丰富了实验教学设备,学生可以利用虚拟的“尸体”进行操作和实践,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2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虚拟仿真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环境,创造一定的基础性实验条件,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在虚拟的空间环境中和客体进行有效的交流,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试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声音、图像和相关的多媒体演示功能进行结合,丰富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充分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3]。同时,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和生动,而且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在进行细胞膜的教学时,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细胞结构,动态化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和学习。
2.3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产生了很大改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动物的内部结构进行有效的观察,以及实现动态化的观察[4]。比如要了解一些药物的成分和产生的身体反应,在传统的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讲述过程是无法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也难以理解。因此,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这些过程的快速进行和变化,同时,将这些反应过程和变化情况能够清晰的表现出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
2.4虚拟仿真技术避免了在具体实验中的危险情况医学实验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比如一些感染性的疾病等。所以,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避免了学生和实验对象的直接接触,而是通过虚拟的方式产生实验的客体,所以,不需要考虑实验过程中产生一些危险性的因素,因此,对相关的实验进行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虚拟仿真技术也很好的帮助学生积累了临床经验,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水平提高和发展。
3结语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善了医学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医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完善了实验教学的设备,并有效的避免了在试验中的不安全因素,对医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章宝,肖国君,邓君,罗红丽.虚拟仿真技术在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86-87.
[2]冯军,胡晓松.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118-119.
[3]曹丁,李文建.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3):367-368.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70-01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当前社会对人们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提高英语水平势在必行。但当前许多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强而交流能力弱。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现就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方向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英语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大学生入学英语基础相差较大,很多学生的语言知识还不系统,甚至连语法和语音还没有过关。所以学校和教师在外语教学上的投资虽然较大,而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陈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主体”的角色上,过分突出强调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造成老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是听众,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教学中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重视改善教学条件,设备不足,影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既能传授学科知识又要使学生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达到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目的,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首先,应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要做到“三个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其次,应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再次。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英语教学与网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将所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及有关音像资料;还可以跨学科学习同一课题,拓宽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学生能够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学习工具,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3、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应用语言能力
在课堂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师生间平等交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深浅,学生英语水平程度的好坏及接受速度的快慢,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应加大广度,进而既能调动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基础差的学生能够跟得上。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映,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和进度,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在进行互动教学时应采取多样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4、改善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改革原有课程考核体系,以企业择才为培养目标,在原有知识考核基础上,加大了演讲、调查报告等形式的能力考核,间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特点,可以将课程考核体系与社会考核相接轨,如美国ETS考试中心考试、英国伦敦三一学院GESE口语等级考试以及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等,替代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考试,加大考查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进一步检验了教学规划的科学性,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提供新的模式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5、英语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能力
在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同时应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基础的同时,将应用能力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不仅仅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更能够作为一种工具去使用,并通过这个媒介,来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因此,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英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适当加些专业知识拓展能力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6、尊重文化差异,加强跨文化交流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每种语言都反映了一种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某种文化内涵,而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交流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地位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决定了文化教育是英语教学目标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对外交流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不能仅限于对课文中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的讲解,还要注重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仅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而且逐步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方向转移
一、理论依据
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职业教育政策的指挥棒下也在渐渐的进行方向转移。对比新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新《基本要求》)和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可以看到,新《基本要求》提出了改革的主导方向:“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把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和“职业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件的出台为高职英语教学方向转移提供了依据和规范。
二、实现高职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途径
1. 实现教学目标的转移,符合高职教学的内在要求
新《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明确的为高职英语教学指明了主导方向和改革的目标,但是由于现状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影响因素的反复性,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在实际执行中的力度很有限。很多情况下,高职英语被看成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大学英语教学的仿效,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教学混淆了高中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界限,处于模糊不清或无目标的阶段。本文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为基点,通过调查和访谈,可以得出69.5%的学生对高职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仅是高中的重复”和“ 教学内容单调过时”。高职英语的教学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怎能不让学生产生深深的学习倦怠感呢?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教学可言,因此要准确把握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在教材选择、教师的培训、考核方法等方面逐渐实现职业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使教学目标实现正转移。
2. 做好英语教学的衔接,使高职英语教学有效有为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参差不齐,英语程度分层尤为明显。根据对我院会计、工商和财经三个专业10班级675学生的调查,7个班级的学生属于高考统招;2个班级属于对口升学;1个班级属于单独招生,三种不同的生源形成了三种各具特色的程度,而对于同一种生源学生来说,分层也非常明显。例如对口班的学生为例,2个班级127名学生中15%的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为85分以上;32%的学生英语升学成绩为50分以下;13%的学生说已经有三年以上没有学过英语。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高职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对象分层非常明显,所以做好英语教学的衔接和分层次教学尤为重要。
根据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对象比较复杂的特点,高职英语教学可以尝试以下方式分层:第一按专业分层,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特色展开英语教学,结合专业需求选取教材和培训相应的师资;第二按成绩分层,改变高职英语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选修不同层级的英语学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第三按需要分层,事实上很多学生英语因为缺乏需求和目标而缺乏学习动力,因此可以学习社会上英语培训的模式,开办各种英语兴趣班、特长班和特色班,为一部分有需要、有兴趣和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
3. 打造高职英语实践型教学团队,培养合乎规格的人才
教师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与特色。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专业教师除能胜任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
根据对我院英语教师的调查显示,65%的教师认为“知识更新缓慢”造成了知识储备的缺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课堂缺乏活力和动力;78%的教师认为“走出去,请进来”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比较现实的重要途径;58%的教师认为“明确双师方向”是打造教师团队的重要动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根据新形势、新问题和新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学习战略和教学战略。教师应走进企业进行相关行业的培训学习,及时了解行业对英语的需求,把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走进实训基地,熟悉其运作环节,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走进课堂,向同行、教育专家和企业精英人才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进而不断的革新教学模式。高职英语实践型教学团队的打造是培养合乎规格的人才的根本保证。
4.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体现职业化和多元化
随着各种英语考试题型的变化,尤其是高考英语政策的变化,不难看出英语学习的指挥棒更加向实用性、应用性倾斜,当然高职英语教学更应以此为导向调整英语教学,其中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变是整个英语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高职英语教学应淡化纯粹的语言知识和语法教学,减轻学生普遍对英语语法的畏惧心理,以学生为中心,尽量的模拟实际生活情景和商业企业的实际交际和运营环节,运用体验式英语学习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把考核与评价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一纸考试定乾坤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体现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每一节课中。注重在情境中、实践中和过程中提高实际运用的技能,所以在高职院校中要不断的探索适宜的教法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不断革新和探索的。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方向转移,应以《基本要求》为指导,从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衔接、教学团队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做好探索和迁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字:手机依赖;中学生;生活方式;问卷
一、文献综述
1..手机依赖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1 ) 手机依赖概念
手机依赖也称“问题性手机使用”,“手机成瘾”,“手机成瘾倾向”,“无手机焦虑症”。2008年,最初由You Gov研究机构受英国邮局委托,研究手机用户焦虑症时提出的。
(2 ) 手机依赖相关研究
一、Fredrik S等针对了15至19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发现:如果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7个小时以上,则会产生头痛,精神不集中,焦虑,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二、Subba SH等印度学者发现,34.5%的医生会出现幻听,手机幻听,心情烦闷,心烦意乱等症状,并且暴露在手机辐射下超过10小时也会使人产生不适,具体表现在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方面。
2..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1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
生活方式包含很多方面,我只选取了其中的5个小方面来进行的研究。
(2 )手机依赖对中学生情绪控制能力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存在越来越重要了,已经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了。虽然手机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便利和乐趣,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手机是一把双刃剑,不光只给我们带来好处,同时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举个例子,倘若长时间使用手机沉浸在手机的使用中不能自拔,我们将会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甚至是我们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为止,手机依赖这类话题的研究已经被社会各界和科学家们给予很大的关注。并且开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王正祥的研究中,通过问卷的研究方法,以学生作为对象,根据行为成瘾理论及文献,通过心理统计与测量等方法,编制出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依据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特点,并结合冲动性变量,探讨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
(3 )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睡眠状态的影响
通过平时的观察研究,我认为手机依赖不光只影响学生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和手机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课睡觉现象,由此我认为手机依赖还会对学生们的睡眠状态产生影响,所以参考了崔丹丹的文献,对此进行了猜想。
手机依赖程度越严重,应激源和心理健康问题就越严重,其中抑郁、教师压力、学习压力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所以我把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睡眠状况这一个因素也列为研究因素。
(4 )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社交能力的影响
手机依赖不光会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对人们的性格和一些社交能力产生影响,举个例子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被称为“低头一族”,就是因为手机不离手,好比在吃饭聚餐的时候,大家不是最先开始寒暄、交流,而是拿出手机拍照。由此推断手机依赖对人们的社交能力可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对于以上的一些研究、参考内容发现,手机依赖这个问题真的很严重,不光只是对情绪控制能力,睡眠状态,社交能力有所影响。可能还会对他们其他的方面产生影响。
( 5)手机依赖对中学生审美、饮食规律的影响
手机依赖不光会对中学生的睡眠状态、行为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造成影响,还可能会对其他的一些方面产生影响,比如审美能力,或是饮食规律。因为现在已经产生了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在吃饭之前要先把吃的|西用手机拍下来,发表在朋友圈、微博等能使其他人关注的地方。通过这种社会想象,间接地反映出手机依赖会对人的饮食规律产生影响,由此进行手机依赖对中学生饮食规律的影响的研究。
审美方面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一些暗黑类的知识,也就是心理扭曲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手机依赖也对审美能力产生了影响,但到底是否真的产生了影响,还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没有相关的调查问卷的支持,所以我采用自制的量表来进行测试。通过自制量表来判断手机依赖是否对中学生的审美和饮食规律造成了影响。
二、问题提出
综上所述,学者们更多是去研究手机依赖与人格方面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而对认知方面影响的研究是比较少的。随着使用手机人群的增多手机依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以往研究多数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研究,很少有关于手机依赖者的实验研究,并且在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者与非依赖者的注意差异进行研究,了解他们是否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并且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注意是认知的一方面,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的进行选择,周围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大量刺激,这些刺激有的有意义,有的无意义。人要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就必须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本次研究将采用不同的注意任务对手机依赖者与非依赖者的注意的分配能力和注意搜索能力差异进行研究,并且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整体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被试
本次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高校普通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共发放200份问卷,在该研究中,被试的平均年龄在17岁。男性被试共103人,占总人数的51.5%;女性被试97人,占总人数的48.5%。高一学生共31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5.5%,高二学生共97人,占总人数的48.5%,高三学生共72人,占总人数比例为36%。文科生共105人,占总人数比例为52.5%,理科生共95人,占总人数的47.5%。独生子女共103人,占总人数比例为51.5%,非独生子女共97人,占总人数比例为48.5%。
2..工具
采用自制量表,量表内容包括:手机依赖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学生应激源量表(SSMSS)、情绪稳定性测试、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自制量表(审美观与饮食规律调查问卷)。使用5点量表请被试对条目进行自评: 1=完全不符合, 5=完全符合。
3..研究假设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由饮食规律,睡眠状况,情绪控制能力,社交能力,行为能力和审美这6方面与手机依赖进行相关分析,预测结果是:手机依赖越严重,在这6方面的影响就越大,中学生的睡眠状态越差、情绪控制能力越低、饮食越无规律、社交能力越差、行为能力越差审美能力越低。
四、研究结果
1..手机依赖与睡眠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睡眠总分上,不同性别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睡眠总分上,学科类别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睡眠总分上,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睡眠总分上不同年级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2,197)=0.413,P>0.05。也就是说在睡眠总分上,不同年级被测试者的得分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睡眠总分上,主要用途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4,195)=0.688,P>0.05。也就是说在睡眠总分上,主要用途对于被测试者的得分没有显著影响。
将手机依赖的被试按得分的高低取两头各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检验高分组低分组在睡眠质量上的差异,结果如表17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手机依赖高分组的睡眠质量的得分显著低于手机依赖低分组在睡眠质量上的得分。
2..手机依赖与情绪稳定性
从表5中可以看出,情绪稳定性上,不同性别在存在显著差异,p
从表6中可以看出,情绪稳定性在年级上的得分上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F(2,197)=2.812,p
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情绪稳定性上,主要用途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4,195)=0.032,P>0.05。也就是说对于被测试者在情绪稳定性上,主要用途的得分没有显著影响。
将手机依赖的被试按得分的高低取两头各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检验高分组低分组在压力总分上的差异,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8中可以看出,手机依赖高分组的情绪稳定性的得分显著低于手机依赖低分组情绪稳定性上的得分。
3..手C依赖与社会适应能力
从表9中可以看出,在社会适应能力上,不同性别存在显著差异,p
从表10中可以看出,社会适应能力在年级上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F(2,197)=2.105,p
从表11中可以看出,在社会适应能力上,主要用途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4,195)=.112,P>0.05。也就是说对于被测试者在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得分,主要用途这方面没有显著影响。
将手机依赖的被试按得分的高低取两头各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检验高分组低分组在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差异,结果如表31所示:
从表12中可以看出,手机依赖高分组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得分显著低于手机依赖低分组社会适应能力的得分。
4..手机依赖与审美价值观
从表13中可以看出,在审美价值观上性别、学科类别、是否独生子女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从表14、15中可以看出,在审美价值观得分上,年级这一因素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F(2,197)=7.576,p
从表16中可以看出,在审美价值观上,主要用途这方面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4,195)=.375,P>0.05。也就是说对于被测试者在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得分,主要用途这一方面没有显著影响。
将手机依赖的被试按得分的高低取两头各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检验高分组低分组在压力总分上的差异,结果如表30所示:
从表17可以看出,手机依赖总分的高分与低分组在审美价值观上没有显著性差异(t=-.959,p>0.05)。
5..手机依赖与饮食规律
从表18中可以看出,在饮食规律上,性别、学科类别、是否独生子女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从表19中可以看出,在饮食规律得分上,年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F(2,197)=3.48,p
从表20中可以看出,在饮食规律上,主要用途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4,195)=0.151,P>0.05。也就是说对于被测试者在饮食规律上的得分,主要用途没有显著影响。
将手机依赖的被试按得分的高低取两头各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z验高分组低分组在压力总分上的差异,结果如表42所示:
从表21中可以看出,手机依赖高分组的饮食规律得分的得分显著低于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得分。
五、讨论与分析
1..中学生手机依赖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通过t检验我们可以看出,手机依赖高分组的人的睡眠质量与手机依赖低分组的睡眠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手机使用用途等反面进行相关比较发现。这几个因素并不会使手机依赖和睡眠质量呈现相关。通过最后的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比较,发现手机依赖总分与睡眠质量总分线性关系显著,并且手机依赖能够负向的预测睡眠质量的总分。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会玩手机玩到很晚,这些不光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影响,还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为玩手机玩到很晚,导致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减少,因此深度睡眠的时间也随之减少,不能通过睡眠起到放松的作用。所以,手机依赖越严重的中学生,其睡眠质量就会越差。反之,无手机依赖的人,睡眠质量相较有手机依赖的人会好很多。
2..中学生手机依赖对情绪控制能力的影响
通过排除其他因素对这一实验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手机依赖会使中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产生不好的影响。对手机依赖越严重,就会产生越严重的后果,也就是情绪控制能力越差,脾气暴躁,不稳定,容易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也就是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呈负相关。依赖水平越高,情绪控制能力越差。
3..中学生手机依赖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现在的中学生往往把时间都花在了手机或者电脑上,但是家长往往会限制他们的电脑使用情况,但是会忽略他们的手机使用情况。因此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中学生的社交状况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影响他们交朋友,影响他们进行一些正常的社交活动。而宅男宅女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往往更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长时间宅在家里,忽略了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对他们的社交能力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4..中学生手机依赖对审美的影响
也就是说手机依赖这一行为不会对中学生的审美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影响。但是长时间使用手机这件事让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虽然不会影响审美的变化,但是仍然会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所以不建议长时间使用手机。
5..中学生手机依赖对饮食规律的影响
手机依赖会使中学生的饮食规律产生影响。依赖水平越低,对饮食规律的影响就越小。也就是手机依赖者已经达到了 废寝忘食的地步,不光在睡眠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在饮食方面也越来越不规律。
六、结 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200名中学生,分析了中学生总分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情况。并且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一、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饮食规律有显著影响。
二、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睡眠状况有显著影响。
三、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有显著影响。
四、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社交能力有显著影响。
五、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审美没有显著影响。
七、参考文献
1.袁潇,风笑天.(2011).青少年手机需求及使用行为研究现状.中国青年研究
2.崔丹丹.(2014).高中生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郑州大学
3.王正祥.(201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性关系研究.苏州大学
4.于茜,焦永纪.(2010).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市场周刊(理论研究),(02)
5.李朝霞,杨孝.(2008).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徐华,毕鑫强.(2014).中学生手机依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