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护理礼仪的认识

对护理礼仪的认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0: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护理礼仪的认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护理礼仪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社区护理 问卷调查

【Key words】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ty nursing questionnaires

随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我国政府已将“逐步建立和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卫生工作重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大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医疗体制的改革预示了社区卫生服务广阔的发展前景[1] 。目前,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开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将作为社区居民看病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关键环节。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在社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社区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在此背景下,我们于2011年3月对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8级共120名护理本科生用自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以便于了解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及就业意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每学校随机抽取40名,共120名护生,其中女生118人,男生2人,年龄 20~23岁。他们均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自制调查问卷,学校开设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是否重要、对社区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等。2011年3月我们对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本科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无记名问卷调查以保证真实性。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针对调查结果,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2.2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 14. 0 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α= 0.1水准, P

2 结果

2.1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66.74%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社区护理的开设情况不是很满意。详见表1。

表1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n=120)

2.2 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情况 77.5%的护生选择医院;13.3%的护生选择社区;9.17%的护生选择其他职业。影响护理本科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的因素,见表2。(调查对象可进行多项选择)

表2 护理本科生社区就业关注的因素

转贴于

3 讨论

3.1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调查发现,66.74%的护生认为学校有必要改进《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方式。问卷第1、2、4项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学生均熟悉社区护理的对象和含义,但仅有40.83%的学生熟悉其重要性。从表1可以看出,护理本科生对其他社区护理相关内容总体上有所了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院校开设的社区护理课程学习能让护生基本的掌握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并认识到其必要性,但由于学校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课时数不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了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要性和其他社区护理相关内容广度与深度的认识[2]。而对社区护理的系统知识,如:社区妇幼保健工作流程、社区家庭访视工作流程、社区传染病及死亡信息化管理流程,学生只能小部分熟悉,对其掌握欠完整和系统,这也是教师在以后社区护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3.2 护理本科生的社区择业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低仅占13.3% ,77.5%的护生择业选择医院。影响护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表2可见,缺乏个人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差、职称晋升困难使之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心。一方面护生不了解国家开展社区护理的政策,学校关于社区护理的教育宣传力度也不够。另外社区卫生机构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前来就诊的患者,还有很多健康咨询者,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卫生需求[3]。而由于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起步较晚,社区卫生机构设施简单,人才缺乏,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医疗服务范围也有限,使护理本科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失望和不满,从而影响了护理本科生的择业观。

4 对策

4.1 增加《社区护理学》的权重

大多数本科护理院校把《社区护理学》课作为考查课设置,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视程度。各院校应适当增加社区护理课程的课时数,加强学院社区护理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健康教育、营养与膳食管理、人际沟通、心理学、康复学、人文学、社区医学、社区组织学、社区管理学等,逐渐培养出知识层面上合格的社区护士[6]。另外教师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保证教学质量,使护生真正理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4]。这样护生才能够真正清楚社区护理的意义,掌握社区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开展社区护理重要性。

4.2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教学模式尚未成熟,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教育工作时间不长,与国外(如:美国、日本)还存在很大差距。社区护理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实践经验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学校在开展社区护理课程建设时,应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聘用有国外社区护理经验的护理专家教学,也可派教师进修深造,切实学习国外发展的经验和前沿信息,在教学中丰富护生知识,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社区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六位一体”。因此,将社区护理知识用于实践最为重要。如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时,我院护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亲自实践跟随教师做“高蛋白低脂餐”,加深了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印象。不但能节省授课时间,也使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加形象、逼真,易于理解并能掌握[5]。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学生授课、自由讨论、角色扮演等模式,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协调组织能力,以便以后更好的适应社区工作。

4.3 开展社区实习基地建设 提供社区护理的就业途径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的知识与个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可及的、连续的、综合性的服务。因此走进社区将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好社区护理必然要求。目前, 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在家庭和卫生服务站,基地建设尚不够全面。而社区护理教学的完成需要一系列社区场所提供实践机会,包括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护理养老机构等[7]。学校应大力开展社区实习基地建设,与社区保持固定的联系,这样有利于社区护理的开展,也对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高社区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护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学校在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时,多帮助护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前景,宣传国家关于社区护理的政策,使护生感受到社区护理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就业思路。同时校方应及时搜集更新高水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信息供护理本科生选择,拓宽就业途径。

5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知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了解,就业意向也较低。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的社区护理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应采取的增加《社区护理学》的权重、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提供社区护理的就业途径等相应对策,使护理本科生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社区护理知识、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拓宽护理本科生就业思路并促进其就业。

参 考 文 献

[1] 陆红, 尚少梅, 刘宇,等. 学院式社区护理模式在中国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5): 37 -40

[2] 于浩. 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30(3):331-332

[3] 白雪莲,周萍,谢钰. 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社区护理的实践及体会[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8(24):101-102

[4] 肖家连. 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3(17):126

[5] 覃业宁,官江. 护理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 中外医疗,2010,13: 149

[6] 陈淑红,李薇,田永峰. 北京市宣武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利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 护理研究, 2010,8(24): 255

第2篇

【关键词】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认知态度;调查

中医护理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随着临床护理学的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中的特色,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也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为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对我院护士进行了中医护理知识和操作的认知与态度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8名被调查者是我院护士,均为女性,年龄31.98±6.02岁(22~48岁);护龄10.80±7.50年(1~29年);学历:中专76名,大专38名,本科15名;职称:副高3名,中级55名,初级70名;岗位:护士长20名,责任护士56名,其他52名;科室:外科56名,内科60名,其他科室14名;中医护理教育背景:系中医院校毕业者3名(2.3%),参加为期1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者4名(3.1%),其余参加我院组织的中医护理培训者121名(94.5%)。

1.2 方法 制作“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和操作的认知与态度调查表”,包括被调查者的背景材料、中医护理相关知识及操作的可行性与掌握程度(非常认同5分,比较认同4分,一般3分,不太认同2分,不认同1分);中医护理项目开展情况(是、否)等。请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条目及答案上打钩,答完后一并收回。共发放调查表140份,收回138份,回答完整128份,有效率92.8%,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中医护理的认知与态度 结果显示护士对中医护理的必要性认可度较高,得分率在64%~96%(得分率=得分均值/满分值),尤其对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护、即病防变、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积极性较高,得分率70%以上,而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得分率54%~65%;对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书写2项认可度相对较低;必要性、可行性、积极性及掌握程度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41~0.57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士对中医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别从职称(中高级与初级)和学历(本科与大中专)两方面对128名护士在中医护理知识:辨证施护、生活起居、情志调护、既病防变、饮食调护、养生保健、中医护理书写及中医护理操作等方面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发现,中高级职称人员对辩证施护、即病防变、中医护理书写和操作的掌握程度高于初级职称人员;本科学历人员对辩证施护、生活起居、情志护理、即病防变、中医护理书写和操作的掌握程度高于大中专学历者。

2.3 对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认知、掌握与运用情况 中药湿敷、刮痧、穴位按摩、水针、穴位敷贴、中药灌肠、中药雾化、中药熏洗、中药敷脐、拔罐、耳穴埋豆等项目适合护士开展的认同率达50%以上,并且刮痧、穴位按摩、中医湿敷、中医灌肠、穴位敷贴、水针、中药雾化等操作项目掌握率也在50%以上,中药湿敷、中药灌肠2项目被50%以上的护士临床运用,其他项目运用较少。认为影响中医护理操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不足122人(95.3%),护士人力不足119人(93.0%),医生不开遗嘱95人(74.2%),不能收费89人(69.5%),缺乏设施仪器84人(65.6%)等,详见表2。

3 讨论

3.1 中医护理知识与操作现状分析

3.1.1 护士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比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护、既病防变、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积极性较高。这与中医护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原则进行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以及中医护理操作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直观安全、收费低廉、创伤小、见效快,极大地迎合了患者的需求,而深受患者喜爱和护士的肯定有关。

3.1.2 护士对中医护理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处于中等程度,这与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学基础较为薄弱有关,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仅有5.5%的护士毕业于中医院校,或接受系统的西学中培训,绝大部分毕业于西医院校,加之中医院校教育也大多定位于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护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临床实践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和临证能力较为薄弱,尤其是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书写的认知与掌握程度较低。

3.1.3 系统培训有利于中医护理临证能力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中高级职称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优于初级职称者,这与护理部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培训计划,每年举办“中医护理三基培训”继续教育项目,组织中医护理科研和教学,培训并实施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等,提高了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有关。而中医院校毕业生均为本可学历,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优于大中专学历者。

3.1.4 影响临床中医护理运用的因素 多大数中医护理操作项目被认同为适合护士开展,并且刮痧、穴位按摩、中药湿敷、中医灌肠、穴位敷贴、水针、中药雾化等操作项目掌握率在50%以上,但仅中药湿敷和中药灌肠2个项目被50%以上的护士临床运用,提示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临床开展不如护士对其的掌握。主要原因是护士人力不足,医生不开医嘱,不能收费,缺乏实施等因素有关。目前护士严重缺编,忙于完成治疗性护理任务,而中医护理操作一般需护士持续在病人身旁操作20~30分钟,且绝大多数中医护理项目未列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影响医护人员实施中医护理操作的积极性,也影响医院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

3.2 建议

3.2.1 培养高级实用型中医护理临床、教学、科研人才

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西医护理教育增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内容;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可先在中医特色浓厚的病区进行中医护理模式病房试点,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为全面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打下基础;尽早着手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建立中医护理专业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举办规范、系统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和专科护士培训项目,使中医西医护理知识与技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领域的作用。

3.2.2 加强中医护理许研究与立法 目前中医护理的科研项目少、科研能让层次低,大多是对现有的护理方法或护理技术的临床疗效的回顾性总结,缺乏深层次的、前瞻性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这与中医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组织管理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有关。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做了规定,但与针灸学、推拿学等存在诸多重叠、交叉,《护理条例》也未对中医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因此,中医护理技术的范畴、界定、执行中医护理操作的从业资质等均需要中医护理工作者进行系统研究,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用法律行使予以明确规定。要运用循证护理理论与方法,加大中医护理知识的宣传,尤其是中医护理在慢性病防治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地位和工作质量。

3.2.3 加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护理技术操作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管理的目标,保证其有统一的质量和标准,从而对护理行为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进行科学研究;积极争取将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列入诊疗项目和医疗收费项目中,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发展,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避免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祖国传统医药学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慢性病等方面所体现出独特优势。因此,应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用循证护理原则确认临床护理疗效,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培训,研究与推广,使中医护理技术更科学、安全和有效,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穆兰,陈学建,张诗文.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45-46.

[2]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69,(3):282-283.

[3]王俊杰,汪丽娟,边雪梅.中医护理技术优势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566-567.

第3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门诊输液室 ;护理满意度

2014年3月中国卫生部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临床护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文件,在全国医院内开展了使患者满意的护理改革。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如果对输液患者的管理不到位,就会产生潜在的医疗风险。为了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而且护理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我院在2013年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工作,大幅减少了护患纠纷,取得较好成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门诊输液室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共计100例门诊输液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36.9±22.8)岁,其中男34例,女1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8.4±21.6)岁,其中男32例,女12例。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保密知情书,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入选标准 ①就诊时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②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护理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每个研究对象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 总分≥27 分,排除认知功能损害者。

1.3排除指标 ①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②入院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 或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内毒素、体液培养以及腹部 B 超、CT 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感染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4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门诊输液室输液流程进行输液护理;研究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4.1输液前必须确认患者身份 反问式查对患者身份,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操作。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输液室由于条件的限制。环境布局不合理,患者多,环境比较嘈杂。小儿患者哭闹不止也易引起误听和听不清楚的情况发生。门诊输液室配置空调、饮水设施、报纸、电视机、通风设备等。走廊设有宣传橱窗,室内种植植物和花卉,整体设施齐全,幽雅舒适,温馨。

1.4.2输液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做好健康教育 尤其是小儿患者更应注重与家长的配合,稳定患儿的情绪,使静脉穿刺得以顺利进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输液室分为普通输液区(供病情较轻的患者)和特殊输液床(供需患者平卧)以及传染病输液区(负责给肝炎、肺结核患者等)。

1.4.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穿刺部位有无异常,患者有无不适。对输入特殊药物患者,如扩血管药脱水剂等,要增加巡视次数,确保安全。每天安排人员巡视输液室,督促并协助做好输液室人员到岗情况、服装整洁、卫生环境,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巡视观察护士有无查对患者发票、配药时有无签字,给患者换瓶时有无签字。对于皮试患者,巡视观察患者皮试完前10min反应。对于小孩、老人有皮试的,皮试、输液速度不要快。对于单人输液患者,要巡视并帮忙处理吃饭、如厕等个人问题。对于来院手术患者,查看输液单,核对患者所处位置,方便观察患者情况。巡视人员每15~20min巡视患者输液过程中有无出现皮痒、肤红、输液速度过快、气色差、颤抖、输液瓶空瓶等情况。如出现上术情况,先关掉输液瓶,换上盐水瓶,并尽快报告护士长、医生。巡视观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语气,护士对于患者投诉、抢救时的应对方式,异常事务发生处理的方式。引导护士做好医患关系。

1.4.4护士要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规范语言,具体为:①称呼要有礼貌、体现出尊重;②询问患者的病情,年老体弱者应优先输液;③护士主动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并陪伴行动不便的患者上卫生间;④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让患者了解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⑤帮助病情急、重、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对病情危重患者应尽量安排在抢救室输液,急救药物处于备用状态;⑥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保持室内湿度为50%~60%。冬天为老年患者备好热水袋暖手,使手背静脉充盈,便于穿刺成功。

1.5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采取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评价两组患者对本次输液满意度。

1.6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当P小于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输液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输液满意度分别为9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在门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细心,耐心解释患者病情,接受患者意见。提倡微笑、高效、快捷的服务,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沟通技巧,进行健康宣教。而且人性化护理中,熟练的穿刺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减少护理纠纷及差错[1~3]。人性化护理还要规范护士行为语言,从日常护理细节着手,要求护士仪表整,具有良好的修饰。好的职业形象可减轻患者紧张的心情,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赖。做到患者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服务不足有道歉声[4]。

参考文献:

[1]张秀敏.人性化护理在输液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0(9B):75.

[2]刘慧珠,方芳,何联珠,等.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与实践[J].中华医学丛刊,2014,4(2):58.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实习护生;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的生活和工作等为中心所展开的一种管理方式。由于其更加合理和人性化,所以可以有效地提升和激发人的工作效率与潜能[ 1 ]。我院是县级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市内各级卫生学校医学生的实习点之一,每年都接收实习护生40~60人,但由于护生的年偏小,适应能力及沟通能力比较差,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实习的管理和效果较差。而自2010年以来,我院对护生采取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使护生的实习工作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生活环境的人性化

1.1 我院护生均为中专生,年龄均在18~20周岁,而且有部分护生在家还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一般都比较优越,一下子离开熟悉的学校和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医院实习,感到很无助,无法适从。医院应事先要做好安排,尽量提供比较完善的食宿条件,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实习轮转安排及必要的岗前培训等,让实习生一到医院感到比较亲切、温暖,感觉到有人在重视他们这个群体,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以便能更好地投入临床实习。

1.2 护理部分管教学的老师经常深入学生的住处,掌握学生最真实的生活情况,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协调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鼓励并允许她们参加医院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使她们时时能感受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 学习环境的人性化

舒适的、和谐的、安全的临床实习环境会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有效缓解护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迫切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舒适而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同时还要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

2.1 提供熟悉、舒适的工作环境 中专护生基本上年偏小,适应能力及沟通能力比较差,当护生刚进入医院实习时,因其不熟悉周围的环境,加之对带教老师缺乏了解,导致沟通和交流出现障碍,若处理的不及时,就会使护生产生焦虑、不安、害怕、紧张等各种不良的情绪。所以,护士长必须做好护生的接待和宣教工作,比如可以带领护生简单地认识科室的环境、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带教老师、物品的摆放、专科特点、学习要求及带教计划等,以缓解护生因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害怕和紧张等,使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2-3]。

2.2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关系场效应理论的认为,若一个群体能够达到且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则会产生出一种巨大正效应―内聚力,实现1+1+1>3的效果;反之,就会产生一种严重负效应―摩擦力,导致1+1+1

2.3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具有潜在的职业危险,特别是刚刚从理论转到实地操作的护生,由于过分紧张及对环境的生疏、经验不足、技术欠熟练以及防护措施不当等因素,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容易受到伤害,但她们对潜在的职业暴露与感染的认识又不足,对如何能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与感染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了解更是少,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因此,除了让学生参加医院的职业安全教育活动外,在实际实习过程中重视医疗防护用品的使用,为学生提供足够、安全有效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带教老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因职业暴露带给护生的困扰。让学生能在一个比较安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3 护理教学管理的人性化

3.1 实习护生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当遇到困难时会闹情绪产生不想实习的念头,针对这些现象,带教老师要及时处理,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可通过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使护生真正的融入到实习的角色中。带教老师对待实习生要一视同仁,不应带有任何偏见和歧视心理。主动关爱每一个临床护生,应在感情上多沟通,并对护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给予细致的照顾。

3.2 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带教的质量。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实习护士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带教老师的选择上应本着对学生负责为出发点,将带教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放到带教老师的队伍来,并实行一对一带教,做到放眼不放手,带教过程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只机械地传授方法,而忽略理论指导。此外,在带教的过程中应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实行双向测评,以便不断调整教学方法[5]。

3.3 维护护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想方设法为护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带教过程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操作完毕在患者面前当面点评,这样一旦治疗效果不好,患者便会拿学生的操作当说法,引发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会给学生心理埋下阴影,丧失自信心,患者及家属对学生的信任度也会大大降低,也大大减少护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4 讨论

4.1 临床实习既是护生理论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又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护生由学校向工作岗位过渡的关键阶段。有助于提升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为实习的护生大多都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 ,世界观初步形成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但这一时期情绪变化快、起伏大,面对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刺激,可能会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出现不适应或适应困难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并通过对实习护生采取人性化的关爱,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人性化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她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工作环境,使护生在精神上感到安慰, 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激发了其对工作热情。

4.2 临床实习是护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保证。因此,要求护生努力增加主人翁的意识及服务意识,而医院需要改变以往硬性制度的管理方法,并逐步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使护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保持健康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护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把实习所需要掌握的内容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了实习质量。对于护生的医德医风、职业态度、临床思维、操作技巧、工作能力、交流沟通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实习阶段的教育和辅导。所以要求带教老师改变过去传统的权威形象,使教与学的模式转变成为导与学的协作关系,从而营造出一种合作互动、平等参与、沟通顺畅的和谐氛围,使护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的感觉,有助于增加护生的自信和荣誉感[6],因此,在临床实习中,人文环境的营造以及人性化管理的实施是培养有些护生的关键。

4.3对实习护生实行人性化管理可激发护生实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的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使学生能以主人翁的精神服务于患者,提高了患者对实习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新玲,李燕敏.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做法[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50-252.

[2]张爱华,冯菊梅.人性化管理在护生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31(4):110-111.

[3]王雪华.泌尿外科专科生实施人性化临床教学[J].中国医药指南,2012,3(9):297.

[4]陆毅,张战地,罗国萍.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与调适[J].护理管理杂志,2003,3(2):22-24.

第5篇

【关键词】 人格;心理健康;驻军医院

人格指的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模式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应对方式作为个体在现实环境中针对不同的生活事件表现出来的处理模式,本身就是人格表现的一部分,同时也受到人格特征中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涉及应激作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人格一起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对某驻军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部队医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06年8、9月对某驻军医院医务人员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107名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0~52岁,平均(31.6±4.6)岁。其中男43人,女64人,医生48人,护士59人。

1.2 方法 (1)人格特征评定:采用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1],该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2)心理健康水平测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虐、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级,l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3)应对方式评定: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2],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涉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能采取的不同态度和措施。采用4级评分,即在每一条目后列有0不采用、1偶尔采用、2有时采用和3经常。量表进一步分为积极应对方式(C1-12条目)和消极应对方式(C13-20条目)两个因子。(4)问卷测评方法:施测人由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集中调查对象,测试前用统一指导语详细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方法以及保密原则,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后当场收回。

1.3 观察指标 (1)医务人员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3)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发放问卷107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回收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

2.2 医务人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 由表1可见,神经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0.332

2.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为因变量,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的3个维度得分(神经质分、内外向分、精神质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进入回归方程的依次有:神经质、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可解释总方差的50.7%,详见表2。 表2 症状自评量表的分层逐步回归结果

2.4 交互作用分析 为了考察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把全体调查对象的神经质分别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相乘,形成新的交互作用变量。根据表2中的回归结果,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为因变量,以神经质、消极应对、积极应对为第一层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以各交互作用变量为第二层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见表3。表3 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结果表3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依次是神经质、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包括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在内的所有回归显著的变量可解释总方差的53.4%,回归结果显示只有神经质与消极应对存在交互作用。

3 讨论

人格特征是个体在对现实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倾向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作为应激作用过程中的因素之一,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人认为良好的人格可以在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冲击中起到缓冲作用,但Cooke[3]的研究则发现神经质维度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独立于生活事件,没有缓冲作用;许崇涛[4]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因素是心理健康低下的一个独立“原因”。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对生活事件以及因为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一定程度上受人格特征的影响,表现为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在面对应激时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本调点考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神经质纬度反映的是个体情绪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分数高反映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纬度反映了个体与精神病理性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反映个体可能具有对人不友好等特征,或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内外向纬度低分反映个体内向,高分反映性格外向。结果发现神经质、精神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内外向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负相关,提示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关系,具有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人格特征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应对方式作为应激和健康之间的中介因素,在应激情况下,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来增加心理适应能力、缓解由应激造成的心理紧张至关重要。本调查选用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纬度。积极应对方式表现个体针对生活事件采取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的烦恼等应对措施,而消极应对方式则表现为个体采取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等方式进行应对。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则对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与积极应对方式相比较更为突出[5]。本调查显示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消极应对方式对驻军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较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更明显。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一旦神经质与消极应对这个交互作用变量作为因素之一进入回归方程,消极应对影响心理健康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就由正转负,即引入交互作用量变之前,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变为积极作用,说明消极应对方式作为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中间变量,似乎是一个保护性因素,能起到缓冲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作用。关于这种假设有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加以证实。

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与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期望个体在短期内塑造完美的人格以适应环境是较为困难的事情,为了保证心理健康,较为可行的方法是鼓励个体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针对各种生活事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尽量避免消极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 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修订)[M].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6:1-49.

[2]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3] Coke DJ.Psychosocial variables and the life event/anxiety-depression link,A community study[J].Acta Psychiatr Scand,1986,74(3):281-291.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坚韧人格;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中介作用

坚韧人格是1979年Kobasa提出的术语:指一组能够帮助人们管理应激的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特质。坚韧人格是一种瞄准于发展性生活的集认知、情绪、行为为一体的人格特征,是一个贯穿于动态过程中活跃的人格结构。坚韧人格可以缓冲压力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使处于高压力情境下的个体保持身心健康。

护士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特殊职业,在其工作中必然存在较大压力“,随着医院体制的改革,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支柱,其工作绩效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因此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意义重大。

本文就坚韧人格与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护士的教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山东省6所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75份,回收有效问卷6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7%。

1.2调查工具

1.2.1坚韧人格量表。由卢国华等人编制,包括四个维度,共27个项目。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1.2.2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根据美国Wheeler和Riding编制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编译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包括5个方面,共3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量表信效度较高。

1.2.3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NJSQ)。该问卷包括5个因素,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整个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问卷进行筛选,去掉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643份。数据采用SPSS16.0和Amos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护士工作压力程度

测得总样本各测量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表明,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一般,呈中间水平(中间值为2.5)。这与以往一些人的研究结果(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不一致。其中,工作环境及资源压力、管理及人际压力相对较小,说明护士工作环境比较舒适,资源比较充足,管理及人际相对和谐。

2.2坚韧人格、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问的相关关系(见表1)

工作量及时间压力、总工作压力与坚韧人格(包括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病人护理压力、专业及工作压力分别与投入之外、控制之外的坚韧人格变量呈显著负相关;专业发展、工作成就感及总工作满意度与坚韧人格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与挑战之外的坚韧人格变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工作压力与总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根据变量间相关程度大小,我们引入坚韧人格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坚韧人格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2.3坚韧人格对护士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研究时间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假设的中介模型:工作压力为预测变量,坚韧人格为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为后果变量。在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前,先对直接效应进行检验。采用模型估计的方法,首先估计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再估计工作压力对坚韧人格的直接效应以及坚韧人格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

以上估计的各直接效应均显著,各路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为-0.28,工作压力——坚韧人格为-0.27,坚韧人格——工作满意度为0.4l。

根据直接效应检验结果,确立了要拟合的中介效应模型,经检验,以坚韧人格为中介变量的模型拟合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达到所推荐的标准,z2/df的比值均小于5,RMSEA值小于0.08,GFI、NFI、IFI、TLI、CFI值大于0.9,模型可接受。

观察模型图3发现,模型中各路径系数显著;工作压力一工作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18,也就是说在控制了坚韧人格后,工作压力到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下降,但仍然显著,因此,坚韧人格部分中介了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效应。其中,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果为-0.18,通过坚韧人格产生的间接效果为-0.09,总效果为-0.27。

第7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尿结石;认识;预防性治疗

本研究对我院3年来收治的86例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实施护理干预对尿结石患者认知以及预防性治疗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尿结石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有3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18~72岁,平均(45.2±10.6)岁。有12例患者为肾结石,31例患者为输尿管结石;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19~75岁,平均(47.8±10.3)岁。有14例患者为肾结石,29例患者为输尿管结石。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基础治疗:给予所有患者静脉点滴山莨宕碱、硫酸镁等,如果患者有尿路感染症状,则让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发生剧烈的肾绞痛,则给予患者肌内注射阿托品;如果患者绞痛难忍,则加用哌替啶,以达到镇痛的效果。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将疾病相关知识简单介绍给患者,嘱咐患者多饮水、多活动等,并定时定量服用医生所开的药物,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用药指征进行认真的监护。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①将尿路结石形成的原因、诱发因素等详细讲解给患者,让患者给予尿路结石的预防性治疗以充分的重视,同时将治疗方法详细叙述给患者,在向患者宣教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宣传彩页、小手册等手段;②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进行清晰的了解,对其中可能引发结石的高危因素寻找出来,然后指导患者将正确的饮食观念树立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多吃富含枸橼酸钾钠的水果;③督促患者多饮水,以达到水化疗法治疗的效果,也就是说,患者的尿液能够在大量饮水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稀释,这样能够对结石再生进行切实有效的预防,并促使小结石自行排出,同时对尿路进行有效的冲洗,将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④指导患者进行跳跃、变化等引石活动,以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排出结石[1]。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结石排出情况 如果患者的结石碎片排出体外或最大直径在4mm以下,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患者的结石仍然残留在体内,最大直径在4mm以上,则评定为无效[2]。

1.3.2尿结石知识掌握情况 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分析宣教及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对尿结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饮水、食物及活动情况,其掌握程度和得分呈正比例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有效率分别为86.0%和65.1%,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尿结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尿结石知识问卷评分均明显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患者尿结石知识问卷评分的提升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预防性治疗行为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预防性治疗行为执行率均明显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患者预防性治疗行为执行率的提升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的一种多发病,在临床极为常见,发生机制为尿液在人体内钙、尿酸等代谢异常的情况下成过饱和状态,析出晶体,无法分泌充分的抑晶物质。发生诱因包括尿路感染、存在核基质等[3]。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对尿路结石相关知识水平的提升,最终有效提升其对预防性治疗的积极性,将结石形成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对排石治疗效果进行切实有效的改善。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9-685.

第8篇

[关键词]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初产妇;妊娠结局;自然分娩;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2-02

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作为独自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初产妇没有怀孕、分娩的经历,对分娩过程陌生、恐惧,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影响分娩质量和妊娠结局。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笔者对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实施了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并观察了该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初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伴有阴道分娩禁忌证及其他内科疾病的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年龄(24.6±3.1)岁,孕周(38.6±3.2)周;对照组30例,年龄(25.1±4.5)岁,孕周(38.2±2.9)周。两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3个产程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①初产妇分娩前护理:分娩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并根据初产妇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基础护理服务,鼓励他们经常变换各种,以感觉舒适为宜,指导初产妇和家属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教育他们学会lamaze呼吸法,减轻疼痛强度,必要时建议他们选择无痛分娩。要求医务人员对新的服务模式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转变服务观念,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怀孕36周以上有可能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必须建立医务人员及初产妇伙伴关系,采用面对面沟通,确保每位初产妇在孕晚期、住院分娩期间及产褥期始终有一位自己熟悉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措施。分娩前不规律的宫缩痛时,医务人员要主动安慰鼓励初产妇,并帮助初产妇取侧卧位轻柔按摩其腰骶部以减轻疼痛,给予腹部抚摸缓解初产妇紧张情绪,分散其注意力。选择剖宫产的初产妇,则由医务人员详细介绍剖宫产术的相关知识、麻醉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以缓解产妇术前的紧张和恐惧。②初产妇分娩时护理:初产妇进入产程后,由医务人员全程陪伴分娩,并采用常规初产妇专业分娩措施。③初产妇分娩后护理:在常规初产妇专业分娩措施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要加强宣传母乳喂养,协助、指导新生儿多吸吮和按摩,促进初产妇乳汁分泌。医务人员要耐心解答初产妇及家属的各种疑惑,还要细心观察初产妇的各种情绪变化,及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医务人员要鼓励家属对初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促进初产妇的心理健康,并且胎儿娩出后尽早进行母婴接触,实施母婴同室。④出院指导:出院前医务人员对初产妇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要主动告知初产妇及其家属出院的相关流程,将出院指导打印成文,同时要给初产妇及其家属提供热线服务电话,以保证新生儿和初产妇的良好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初产妇入院时及出院时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住院初产妇的SAS、SDS评分的比较见表2。对比入院时,观察组产妇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4]。研究认为[5],运用奥瑞姆自护理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医患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而且护理服务可由医院内延伸至医院外。研究还认为[6],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孕妇结局。黄萍[7]将200例住院孕产妇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孕产妇均在同等条件下接受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要求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结论认为实施优质护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可使住院孕产妇幸福指数得到有效提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涂红梅等[8]将收治的300例患者分为两组,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护理质量,结果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者,其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认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文献表明[9],随着优生优育知识的普遍宣教,越来越多的产妇渴望妊娠晚期自然分娩。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3个产程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

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初产妇作为一特殊的高危人群,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较大的心理应激。董巧敏[10]采用自制问卷对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结果发现80例产妇中紧张恐惧42例,占52.5%;抑郁担心8例,占10%;心态平静2例,占2.5%;焦急依赖28例,占35%,结论还认为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产妇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得到缓解和消除,使产妇的情绪得到稳定,有助于她们顺利生产。本研究也发现初产妇产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指出初产妇在产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文献认为[11],生育方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家庭教育等因素,易诱发高龄初产妇发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文献还认为[12],在一般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状况,减少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初产妇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认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初产妇妊娠结局,并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的焦虑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 崔志清,郝兰香. 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4):318-319.

[2] 许小菊. 舒适护理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2012,28(4):507-508.

[3] 吴命坤,孟亚丽,张红真,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3):240-241.

[4] 庞启容,甘丽萍.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策与成效[J]. 全科护理,2012w,10(14):1321-1322.

[5] 李红,房欣,贺岩,等. 自护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07-108.

[6] 王兴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运用疗效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15-216.

[7] 黄萍. 优质护理服务对孕产妇幸福指数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785-787.

[8] 涂红梅,张艳娥,彭建桔,等. 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创建工作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68-69,71.

[9] 刘凤华.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与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引产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98-99.

[10] 董巧敏. 80例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4):113-114.

[11] 苏静. 高龄初产妇围产期的心理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