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20: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院环境清洁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手术室 室内感染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93-02
手术室是患者对患者行抢救的高危科室之一,承担着拯救患者生命的重任。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会因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患者创伤曝露时间长等因素造成术中室内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应重视对手术室内的感染预防护理,并针对术中感染因素,提前做好术中预防,降低室内感染几率,提高护理质量。
1 手术室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1.1 手部清洁不彻底。手术过程中,由于病情紧急,医护人员进行手部清洁时,容易出现清洁方式不规范、清理时间不足等原因,导致手部清洁不彻底,未达到无菌操作要求,容易造成术中二次感染。根据调查发展,医护人员手部清洁不彻底,已经成为手术室内患者导致患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外带物品未消毒。患者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需携带病例、CT片、患者病服等物品进手术室前均为进行消毒,降低了手术室内的空气洁净度。手术期间,物品上的病菌感染患者创伤部位,提高了室内感染的机率。
1.3 皮肤准备不彻底。患者手术时前,应对手术区域的皮肤作彻底清洁处理。但是很多患者术前备皮方式不当,出现轻微损伤;有些忽视了术前的重要性,未对手术皮肤区域进行清洁处理,导致皮肤上残留大量的细菌。
1.4 室内温度设置不合理。患者行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在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感冒的症状,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医生出汗的现象,若未及时对汗渍进行处理,导致其滴落在手术台或手术器械上,会对无菌器械造成污染。
1.5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由于医院发展条件的限制,部分医院手术室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存在没有单独的手术通道、术后污染物处理不当、物品存放不当等方面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手术室内的空气洁净度,还污染无菌手术器械,导致患者术中很容易出现感染的症状。
2 手术室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定期组织培训。预防手术室内感染对提高患者治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应增增加培训频率,加强对新进职工的培训,普及手术室内感染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提高手术质量。同时,定期外派医护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更新室内感染预防理念,完善术前感染预防系统,让医院的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无菌手术的重要性。
2.2 净化室内空气。手术室内的空气洁净度影响患者患者术中的感染率,医院必须重视对手术室的清洁,净化室内空气,降低术中室内感染。每日采用消毒灵清理手术室地面、物品,并采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紫外线消毒时,应注意隔日使用紫外线灯管,并使用酒精擦拭布灯管进行消毒处理。定期采集手术室内的空气进行细菌研究,使得手术室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
2.3 合理布局手术室。手术室属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之一,室内感染会降低手术成功率,甚至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应加大投资力度,布局不合理的手术室进行改造,按照手术室的设置标准,进行合理布局。设置污染物专用处理、医生通道、病患通道,进行洁污分流处理。将对手术间进行分类,一间无菌手术室仅设置一张手术台,避免手术中的交叉感染。
2.4 合理设置室内温度。进行手术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手术室温度。患者进行手术前,应先适当提高温度,避免清洁手术部位时,患者受凉。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的需求,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并及时擦拭医生的汗渍,避免其滴落在手术器械上。
2.5 无菌器械的处理。护士应掌握好手术所需的无菌器械的铺设时间,避免其曝露时间过程,出现细菌感染。铺设过程中,应避免手术室内的人员走动,并严格按照无菌器械的铺设要求进行铺设。如果手术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延长手术时间时,应将无菌巾覆盖在无菌器械上。同时,曝露时间超过四小时的无菌器械则不能予以使用。因此,手术过程中,应及时补给无菌器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6 无菌物品的合理存放。无菌物品是术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因此,必须保证物品的合理存放,避免其受到污染。无菌物品应存放于干燥、通风、深度适中的环境中,避免堆放在地面上,定期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使用前,应查看无菌器械的使用期限、包装严重程度,对于无生产批号、包装袋破损等不合格的物品均不予以采用。手套、一次性注射器等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后应丢弃,禁止回收处理使用。
2.7 规范无菌操作程序。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是预防室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医护人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保证操作的无菌性:第一,彻底进行手部清洁。医护人员在进行手部清洁的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清洁的要求,使用消毒液清洗,并保证清洗时间。进行手部清洁后用无菌毛巾擦拭手上的水分,避免穿手术衣时,水分残留在无菌手术衣上。第二,规范医护人员的手术衣穿脱。医生穿无菌衣前,应检查吴无菌手术以破损程度、大小等情况,若不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应及时更换。第三,术中小安瓿药液的无菌使用。对患者敷用小安瓿药液时,应向使用消毒液对瓶颈的普利碎屑进行处理后,打开药瓶。使用前保证液体中无玻璃碎屑,再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药液使用。
3 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重视手术室内感染的预防管理。对此,医院必须重视手术室的无菌操作管理。一方面,加大管理力度,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无菌操作章程,针对室内感染因素,进行提前预防处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室内感染几率,减少术后不适感,还能提高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瑞芳,郭嘉,钟郁鸿.加强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与效果[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2(20)
[2] 周军,唐志前,李幼娟等.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困难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站 医院感染 问题 对策
存在的问题
站内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社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掌握不全或不系统,一些无菌观念不强的医生把一些不良习惯带进了实际工作,也无形中传给了护士,不规范行为较为常见。
洗手不规范:检查前后、常规护理操作前后洗手不规范或干脆不洗手,甚至在接触了感染患者之后不洗手,即使洗手,也不能严格按照洗手方法进行,配备的防护用品在诊疗过程中也不按要求使用,职业防护常识掌握甚少,忽视了自身的防护,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危险。
无菌观念差,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从医院换取的无菌消毒包管理不规范;空气消毒监测不到位;极个别服务站医疗器械浸泡液长期不更换;消毒液的配置方法浓度不准确且使用不规范[1];清洁工作不及时,治疗室有霉变现象;“三区”区分不严格,物品混放;静脉输液不能做到“一人一带一消毒”。
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对医疗废弃物不能认真分类,损伤性垃圾混放到感染性垃圾甚至生活垃圾中,成为了污染源;对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不能做好双向防护,各种消毒需要的浓度配比不清楚;医疗废物的登记及在向医院运输送暂贮中交接过程不规范,甚至无分类垃圾的数量登记和交接记录。
抗生素使用现象普遍:不论是上感还是眩晕,发热或不发热大多都使用抗生素及激素,且是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生素。
对 策
加强考核,提高社区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加强监测,为社区制订健全的规章制度、控制方案,每月要对社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种监测、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消毒液、无菌医疗用品的监测等。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利用各种业务学习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系统培训,学习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各类无菌操作规程、清洁消毒灭菌技术、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对加入社区的新职工要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认真执行无菌操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三区应明确分开,进行治疗操作应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进行无菌操作,着装规范;洗手规范,肥皂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关节,流动水冲洗[2];从无菌容器中取无菌用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镊),一套无菌用品只供一人使用;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各类器械消毒液掌握浓度,定期更换;注意自身防护,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应戴手套,并防针头等利器刺伤。对使用的压脉带、输液网套等物品都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规范化管理医疗垃圾:认真学习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按照医疗垃圾的分类进行处理,尤其是医疗垃圾不能与生活垃圾混合,使其成为传染源,在运往医院暂贮间途中严防滴漏,并做好登记、交接工作。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强调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医院感染控制 角色 重要性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Personnel Played in Controling of Iatrogenic Infection.Luo Xue-Feng.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XiChang 615000,Si 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Recognize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personnel played i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and enforce varieties of rules and measures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reduce the risk of hospital infection.Methods Strengthen the cognition on role of nursing personnel and hospital infection . Emphasizing every detail to carry out various measures of hospital infections. Aiming at the existence of risk factors ,to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the valid prevention controlled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Results in recent years,.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various monitoring on relevant nursing is 98.5% in our hospital.Risk factors of nursing related to hospital infection greatly decreased and zero case of hospital infection caused by nursing personnel. Conclusion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hospital infection, education and recognizing the role of nursing personne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set up and amplify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rough the nursing personnel ,the iatrogenic infections can be preserved effectively.
【Key words】 nursing personnel ;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 role ; significance
医院感染的问题随着医学发展的日益突出,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是患者最密切接触者,是各项临床工作的执行者,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的实施者,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监理者。近年来各种大量的资料证明,只要加强护理管理,严格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医院感染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1 强化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角色
1.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每年组织3至4次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特别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自已的角色从被动执行者到主动参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自觉规范地执行各项操作,保证各种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得到彻底地贯彻执行。
1.2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密切,是临床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者,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所以护理人员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的具体实施者,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监理者。
1.3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到实处。
1.4 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实际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找出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 从细节入手,有效切断感染链
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但细节又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
2.1 环境 重视病区环境管理医院是一个特殊环境,有病人、陪护、医护人员及其它工作人员,细菌及易感人群同时并存,所以要加强环境管理,比如:清洁卫生管理,定期灭蚊、灭蝇、灭鼠、减少噪声、禁止吸烟等等,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的环境。
2.2 病房管理 严格划分各个区域,作好易感人群的隔离工作,建立健全陪护及探示制度,坚持湿式擦地,湿式扫床,做好每日病房消毒及终末消毒。
护理人员的手 大量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每天的护理及治疗都是用手来完成的,所以极容易被污染也容易造成污染及传播。某些护理人员对洗手意识淡泊,在进行两项操作或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不洗手或洗手不彻底,有的护理人员甚至在完成全部的护理治疗后才洗手,我院随机对护理人员未洗手、普通洗手、六部洗手进行了采样监测合格率分别为0%、50%、100%,所以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后及两患者之间都应选择正确的洗手方法,杜绝因不洗手或洗手不彻底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2.4 各种侵入性操作 在进行各种注射、导尿、气管切开及插管、吸入装置等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各种无菌用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通过严格的操作规程,将各项侵入性操作所引起的医院感染控制在最低范围。
2.5 消毒剂的使用 严格掌握消毒剂性质性能、使用方法、有效浓度、作用时间等也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应定期更换消毒液,注意使用频率,及时测定浓度添加消毒剂并作好记录,避免在使用中造成污染而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2.6 抗生素使用 在用药时掌握抗生素使用、性能、合理用药的方法、注意给药时间、次数、观察效果,为医生提供一些合理用药的参考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也是护理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应注意的环节。
2.7 医疗废物管理 依法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按要求做好归类放置及无害化处理,做好登记随时进行检查防止医疗废物流失造成的污染。
2.8 无菌物品管理 按要求放置,定期消毒,检查有无过期物品有无污染物品并作好记录。
2.9 护理人员自身保护 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应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发生污染,如被针刺伤、病员血液及分泌物污染时,应按被污染的处理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避免医护人员造成自身感染或传播感染。
3 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送院感染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减少和切断感染源的重要作用,通过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及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控制医院感染强有力的措施,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我院近年来对与护理相关的如空气监测,物质表面监测、医护人员手的监测、使用中消毒监测均为合格,院感染率逐年下降:2005年4.35%至下降到2006年2.67%。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今年来未发生与护理人员相关医院感染的爆发。
参考文献:
检验科的标本是各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多数检验科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1)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不合理。许多医学实验室在建设时,工作用房面积不足,工作区划分不合理,存在着交叉污染隐患,而且改造困难;(2)规章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的规章制度、感染监测体系等仍需加强;(3)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很多医院检验科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容易忽视自我防护与生物安全防护,这对检验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4)缺乏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设备。未配备经国家FDA(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符合国家标准的Ⅱ级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等;(5)检验科直接出检验报告单无法保证绝对无污染,并产生大量资源消耗。
2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学检验中心生物安全规划
2.1设计和布局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筹建过程中以建立“绿色医院”为目标,医学检验中心的设计布局经过了科学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其总建筑面积约2400m2,这为合理的设计布局奠定了基础。
2.1.1区域划分检验科的区域划分极为重要。合理的划分清洁区、轻度污染区、重度污染区,可以有效避免病原体的交叉污染,同时为保护工作人员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区域划分严格按照不交叉原则。清洁区主要是会议室、办公室等;轻度污染区主要是生化仪区、血液区、血片室(血片室紧邻血液分析流水线)等;高污染区主要是微生物室、真菌室、PCR室,并且汲取了香港的经验,把具有感染性的免疫项目(如乙肝、HIV等)设置在重度污染区内的感染免疫检测室和HIV室进行。
2.1.2三流分离人流、物流(样本、试剂等)、信息流做到完全分离。人流包括患者和医生,医生进入医学检验中心须先从东南的出入口进入清洁区,再通过更衣缓冲区进入轻度污染区的检验大厅,如果需要进入高污染区的微生物科(HIV室、微生物室等),则需要再通过一个缓冲区。针对样本流,在等候厅处专门设计了标本收样室,体液室设计在紧邻位置,并置有4台通风柜。患者及送标本人员不能随意进入检验大厅,只能通过北面的感应门进入等候厅。标本均通过标本传递系统进行传递,废弃标本被汇总到污染区。污染区内设有废弃物处理区,并配置卧式双扉灭菌锅、高压灭菌锅、烘箱等设备。试剂等耗材由北面专门的试剂耗材入口进入,送货人员不能进入检验大厅,由工作人员接收后送入紧邻的试剂室。信息流采用适合本院要求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及医院信息系统(HIS)。
2.1.3环境设计(1)水、气、光照、恒温系统等设计了专门的纯水机房,放置中央纯水系统,并预留供水管道及排水槽,所用到的各类管道、线路(电线、网线、电话线等)均在装修前埋入地板下、墙中或天花板中的专用通道内。采用透明的防火玻璃取代传统砖墙,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及开阔的视野。设置中央空调(清洁区)与独立空调(污染区)2个系统,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24℃左右,湿度保持在55%±5%。利用空气净化装置保证高污染区的空气洁净度是万级,轻度污染区的空气洁净度是十万级。使用负压对空气质量进行控制,在污染区是-10帕斯卡大气压,整个检验科是-5帕斯卡大气压。(2)墙角、地板、门、手部清洁设备及标识的设计。墙角都是圆滑角设计,采用更易清洁的无缝隙的橡胶地板。各区域之间设置感应自动门,各个检测室均设有门禁系统,设置了感应洗手池、烘手机及洗手液。各个区域出入口提示标识随时提醒工作人员及患者提高警惕,杜绝生物污染。
2.2制定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7的医学实验室-质量、能力专用要求ISO15189文件及ISO15190文件规定,完成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标准作业指导书以及各类记录表的制订与完善等工作。
2.3专业培训及建立健康档案
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卫生习惯。进入清洁区更衣换鞋换衣,实验操作中戴防护手套、口罩、防护镜等,不在工作区域内饮水、进食等。同时,对新进员工进行了入职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
2.4购置防护设备
购置足量的生物安全柜、紧急喷淋设备、洗眼装置、感应水龙头、烘手机、专用工作鞋等,这些安全装置可以有效保护操作者、实验室环境及标本不被污染。检验中心购置了足量的淋浴洗眼器、桌上洗眼器、紧急淋浴器、双门互锁不锈钢传递箱、生物安全柜、通风柜、感应水龙头、烘手机、洗手液及万向排烟槽等安全装置,并使其得到合理的使用。
2.5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
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类存放,然后集中无害化处理。废物处理要做到专人负责、分类收集、分别处理,并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其中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处理方法、最终去向、经办人员签名等项目,实行密封化、标志化、无菌化管理,杜绝乱丢、混放等现象,确保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要进行高压灭菌,严格杜绝医疗垃圾未经消毒灭菌处理而流出。
2.6检验报告
医学检验中心通过多种方式检验结果。患者可通过报告单自助打印系统获取,也可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生工作站或护士工作站以及门诊查询工作站查询,还可通过网络、电话查询。
3效果分析
通过规划与实践,现我院检验中心已实现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布局合理化,供给信息化。并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2011年度争创绿色医院建筑示范工程”先进单位。
3.1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完全分离。经过严格训练,工作人员均能认识到检验中心分流要求的重要性。如标本、试剂、耗材等不会被直接送入检验科内,医疗废物严格分类丢弃并保证消毒灭菌后从废物通道运出,不同工作区域的检验科人员能按照出入路线流动等。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作人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如不在工作区域内随意接打电话、进食饮水,进入特定工作区域时穿戴好防护用具等。由于每位工作人员都参与了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的编写,因此能严格按照SOP文件执行操作。
3.2布局合理化
检验中心充足的面积为更合理的设计布局奠定了基础。合理的划分清洁区、轻度污染区、重污染区,可以有效地避免病原体的交叉污染,同时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合理的空调净化系统设置,使各操作区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当范围。目前,整个检验中心的空调净化系统已经通过了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认证。同时,也成功将感染性免疫检测项目(乙肝、HIV等)归类于微生物科,此举乃国内首创。此外,按照规划,较好地处理了水、电、光照等问题,营造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
3.3供给资料信息化
关键词: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63-01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SSI)是医院感染的一种主要形式,大量数据已表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占医院感染的比例10%及以上,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预后,它所带来的危害是:增加患者的痛苦,使病情加重,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切口感染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2例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感染因素,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82岁,平均年龄42.5岁。
2 方法与结果
2.1 手术方法:根据切口的类别分:①Ⅲ类切口,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5例、结肠手术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手术2例、空腔脏器穿孔合并腹膜炎手术3例、其它手术1例。②Ⅱ类切口,其中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手术4例;剖宫产1例。③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修补术1例。本组切口感染以小儿和老年病人较多,急诊手术比择期手术多,体弱病人比肥胖病人多。
2.2 结果:22例院内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对腹部外科手术的治疗未产生不良影响。
3 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3.1 患者患有原发慢性未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感染药物,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
3.2 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治疗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清扫床铺、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病室空气污染;换药用品如镊子、药碗、敷料等无菌用品灭菌监测过程不严格;终末消毒不彻底,常伴细菌污染,致创面易招致细菌定植。
3.3 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在切口缝合过程中,如残留无效腔,易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合不良,感染提供有利条件;皮肤缝合时切口对合不良、打结过紧可影响切口的血液循环,使切口延迟愈合,增加感染机会等。
3.4 引流管的使用,引流管使用时间超过9d、引流管过敏、过敏体质、汗液刺激使切口出现红、肿,切口表面出现分泌物,周围有皮疹,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当腹腔引流物从原切口引出时,切口感染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腹腔引流液可随同引流物污染切口各层组织,引流物影响切口对合,增加了切口感染机会。
3.5 持续过低体温对人体是有害的,它能引起凝血病,导致出血增加;使代谢率降低,机体氧供减少,导致酸中毒;免疫功能损害尤其是中性白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降低,使机体对伤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伤口感染率的增加。
4 预防性措施
4.1 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应用新鲜全血、血浆、人血白蛋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胸腺肽等,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调配手术后患者的饮食结构,全身麻醉手术者,需待清醒后3~4 d无胃肠不良反应情况下,开始少量进食。经1~2 d试食无不适反应后可增加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向普通饮食过渡。
4.2 加强皮肤防护:清洁皮肤及备皮可以降低皮肤表皮携带细菌数量,且备皮时间与手术时间愈近愈好。切口防护的目的在于保护和避免切口污染,促进早期愈合。加强皮肤护理是预防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重要方法。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定时被动变换。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骨突出皮肤使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如有渗血或渗液情况,及时换药并处理。医务人员的双手是医院感染的媒介因素,也是造成外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清洁的手接触清洁物品,接触脏物品时必须戴手套,以降低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4.3 重视引流管的防护:胃肠减压要根据病人年龄、身材、高矮及发病前进食情况选择胃管粗细长短;根据体差异来掌握好插管深度;防止和减少胃肠减压管堵塞。妥善固定胃管,防止管道牵拉、扭曲。做好留置导尿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关键,指导病人注意保持尿管通畅,勿使扭曲,受压,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流。观察引流出尿液的质和量并及时记录。引流管局部皮肤过敏,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消毒药改用0.1%新洁尔灭或碘伏消毒液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专人换药可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4.4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到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执行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药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换药依据。
4.5 加强病区管理减少或限制人员流动:在查房和家属探望时间,病区环境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分别是56.25%和75.00%。加强陪护管理,协调早餐的开饭时间、集中换药时间和医师查房时间,尽量避免三者时间上的重叠,为营造一个“清洁”的换药外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严重污染的病房暂时关闭,并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待对病房环境进行全面的细菌学检测确定原有污染细菌肯定已被清除后,再重新收治患者。
5 讨论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可严重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为了保证腹外科手术的成功,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应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对腹部切口感染重点在于熟悉相关因素,使每一名医护人员认识洗手的重要性;注意手术切口护理和引流,换药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加强环境管理和微生物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完善相关理论知识对有效地预防切口感染,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的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预防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建筑 引导标识 导向
引言
现代化的医院建筑提倡以人性化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医疗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鲜明清晰的指示标识系统不仅起到楼宇内部装修画龙点睛、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为患者提供一目了然的引导指示的功能。因此。近年来引导标识系统成为体现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准的符号之一,作为现代化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各家医院的普遍重视。
一 引导标识系统的分类和使用
医院引导标识是指设置在医院院区内门诊、急诊,病房、辅助检查、手术等病人可及空间所设置的各种具有指示性、引导性和警示性的标识和标牌。
医院引导标识系统依据适用范围可分为:户外标识 公共区域引导标识和室内环境标识。户外标识分布在楼宇外部。起到概括描述医院的环境状况、楼宇分布、室外道路指引分流、室外宣传栏、建筑物入口及相对位置等的作用,引导患者按就医需求顺利到达具有相应功能的医疗楼字。公共区域引导标识主要表达停车场、通道引导、挂号、收费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标识指向等,科学有效的区域引导标识可以有效把握视觉的连续性和习惯性,帮助患者识别各公共区域所在位置,方便就诊。室内环境标识用于医院医疗空间的室内环境,通过标识信息、专有符号,色彩和字体等未患者提供良好的导向服务。
医院引导标识系统依据知识功能不同可分为 一级导向标识、二级导向标识和三级导向标识。一级导向标识是指患者进入医院院区后,引导其进入各个单体目标建筑的导向信息,基本为户外标识。二级导向是指患者进入某一楼宇或某一楼层后,能引导其迅速到达目的就医科室的导向信息,主要包括楼层引导索引标识、当前所在楼层可是引导标识、区域多项指示标识等室内标识。三级导向标识是最小单位,指具体房间的功能性说明标识,诸如诊室、病房及办公室门牌,无障碍设施牌,以及各种安全、消防类设施牌等,是室内空间使用最多的一类标识牌。
二 引导标识系统的设计
引导标识系统是通过标准文字、图形符号和色彩等立体导向表现医院的平面功能和流程,体现医院特色,传播医院形象,为就医者提供传递医疗服务区域位置、功能和环境等信息。因此,其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标准性、系统性、适用性和美观性的原则。
1、标准性 作为引导标识系统设计的首要因素,统一的标准能够让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进入医院后,按照相关标识的指示信息顺利就医。2007年,北京市卫生局颁布了《北京市医院引导标识设置标准(试行)》,对引导标识系统进行了详细划分,规范了各级标识的设置和尺寸,对图形符号和英文译法提出了相应的标准。标准化的设立可以清晰明确地传递医疗信息,避免了在不同医院使用同一符号、同 图标却表达不同含义的现象。
2、系统性 引导标识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系统的设计理念,以便把医院各楼宇和功能区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医院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合理地涵盖了各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医院文化的形象载体,引导标识系统体现了医院纳入文精神,洋溢着医院的文化氛围,逐步成为环境装饰和内部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性的设计,除向患者传递完成系统的信息外,更展示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3、适用性 医院各类引导标识系统的设立与设置,是为各类患者提供服务的。要适用于各类人群。无障碍设施及通道的引导标示,通常要充分考虑乘坐轮椅者的视力触及范围,以适应特殊人群的视觉习惯。因此,有别于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医院引导标识系统的设计更应注重适用性,即符合各类就医人群的引导需求。
4、美观性 引导标识系统是环境装饰与内部装修的一部分,其设计需与环境、室内装修设计紧密联系。作为环境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的辅助部分,引导标识系统在遵循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背景及色彩的变化,寻求符合医院特点的标识符号和色彩环境,达到具有特色的视觉效果。与医院整体环境和装修风格相匹配的引导标识系统,可以充分展现医院体现个性和特色的审美观。
三 引导标识系统的选材与安装
设计理念的实现,是通过选取材料和加工效果来验证的。标识牌的材质应强调表面质感,图文表现清晰。耐用易清洁的,医院环境里,标识更强调明晰性和可读性,材质表面亚光色漆应用更广。选取材料时还应考虑其它因素 使用的方便性、安装的可靠性、维护的低耗性。
为方便医院调整信息,可拆装的组合结构已被日益认可。组合功能强,更新替方便的优势使得组合结构的引导标识系统更加标准化,模块化。户外标识的选材应考虑各类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抗腐蚀性能。另外,部分功能分区的引导标识系统可采用夜间发光材料,以便于黑暗环境下依然可明晰识,体现人性化的医院服务理念。
引导标识系统的安装应根据安装位置选用固定配件。户外标识安装时需综合考虑风力、雨雪等外力作用,选用恰当的固定件,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坚固性。对吊挂式标识的选材不宜过重,吊杆吊件的埋设与室内装修同步实施,即确保了吊挂式标识牌的安全性,又不会影响吊顶的装饰效果。
引导标识系统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应是经久耐用并便于日常维护,更便利的组合结构形式更是降低了后续使用成本,维护方便。降低后续维护成本、实现使用维护的方便性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重要事项。
结语
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医院引导标识系统传递的是立体的导向信息,以其独到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为患者明确需求和了解医院提供了信息平台。因此,人性化的设计和恰如其分的选材不仅仅起到导向作用,更是宣传医院品牌、传播医院文化的良好媒介。
参考文献:
[1]冯云慧 医院标识系统与室内装饰的结合 中国卫生工程,2008年第9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15日一2011年6月30日本科住院患儿共12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8例,年龄4个月9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2.6~1.2)岁。
1.2结果通过自制问卷对124例住院患儿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有吮指习惯或用手直接进食的患儿有28.2%,其中用手进食患儿有12.5%,能做到每次进食前洗手或擦手,吃奶患儿家属喂奶前洗手的只有30.2%,1d洗手少于5次的高达75%.而且由于住院环境和治疗等因素影响,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率极低,不足5%.
2影响因素
分析2.1医患双方都对患儿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洗手能动性较差。
2.1.1调查发现67.7%的家属认为手不会传播疾病。很多家属只有发现患儿手部被明显污染物污染后才会洗手,在输液治疗期间很多患儿都有进食零食的习惯,大部分都是用手直接进食,很少有人洗手或擦手。很多家属洗手时也不能掌握有效洗手的方法。输液、治疗等导致患儿活动受限不能做到用流动水或新水洗手,更有患儿因不方便,不管吃不吃东西从不洗手。
2.1.2医院对患儿的手卫生管理也基本上处于空白。首先病区基本上没有患儿手卫生相关的提示、宣传标语等。患儿及家属不清楚处于患病期,免疫力下降,医院环境又比较复杂,容易经手感染病菌,不能自觉加强手卫生,如果病区没有相关的提示和宣传这就大大降低了患儿及家属洗手的能动性。其次病区没有适合患儿洗手的设施,也没有提供肥皂等洗手用具,医院统一的洗手池对一般可自行洗手的患儿较高,这就需要家属协助,这大大降低了洗手率。再次医务人员对患儿及家属关于手卫生的健康教育也相当薄弱,不能使患儿及家属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儿科的特殊性使患儿的手较成人更容易受到感染,更容易传播病菌。首先,患儿的大小便管理困难。有些家属及患儿卫生习惯较差,经常随地大小便,不穿纸尿裤或纸尿裤随处乱丢,极易造成床单位的污染。尤其是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排泄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很容易通过患儿的手接触传播发生胃肠道感染,这也是本科住院患儿肠道感染率发生较高的原因。其次,儿科患儿处于婴幼儿时期,有其特殊的生理习惯,比如年龄较小的患儿有吮指的习惯,能自行进食的患儿有用手直接进食的习惯,能自由活动的患儿喜欢四处活动等。再次,普通儿科病种较复杂,病情变化较快,有时不能有效进行隔离。这些都增加了手部感染病菌的机会,很容易导致医院感染。
2.3洗手设施的不齐全。首先病区统一配备的洗手池不适合可自行洗手的患儿洗手,洗手池对儿童来说高度较高,没有自动感应水龙头,不便操作,也容易导致二次污染,而且水池旁没有防滑等安全措施,这就需要家属全程协助,这大大降低了洗手率。其次月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干手物品(如热风干手机)很难到位,大部分家属都选择毛巾擦手,有调查研究表明,擦手毛巾是环境中一个储菌源,其染菌量为100%,而且医院很难做到对干手毛巾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很容易使洗净的手再次受到污染。再次,没有提供肥皂、洗手液,这直接影响洗手的效果;还有就是活动受限患儿手卫生完全依赖家属,病房不够条件提供快速手消毒剂供活动受限患儿洗手。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这类患儿的洗手率和洗手效果。
3护理对策
3.1提高医护人员认识很多致病菌都可以通过手进行传播已成为共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近年来很受重视,但忽略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手卫生,尤其是儿科的特殊性病菌更易通过手传播,所以要提高患儿的手卫生状况,首先就要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这样才能给予患儿及家属手卫生方面的指导。
3.2加强病房管理,提供一个相对清洁的住院环境病房应设置一个纸尿裤垃圾箱,避免纸尿裤乱丢。床单元被大小便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更换。严格隔离措施,不同疾病分开收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尤其是接触传染的疾病更要做好隔离措施,要求有醒目标识,做好床边隔离,必要时进行单间隔离。对可自由活动的患儿避免其乱窜病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士要给家属交代清楚,给患儿安排专门的活动场所。
3.3完善病区洗手设施保证每个病房都有洗手设施,洗手设施设置在厕所旁,便于洗手。洗手装置周围应有醒目的洗手提示。有条件的可以配备适合儿科的洗手池:高度适宜、自动感应水龙头、水池面积较大、水池周围地面有防滑设施,防止患儿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对病房的洗手装置定期检修,有损坏及时维修,保证洗手装置的有效使用。每个病房配备一瓶快速手消毒剂方便正在输液治疗等活动受限的患儿洗手。
3.4做好基础护理定期(如三餐前)检查患儿的手卫生状况,督促其及时整改,发现长指甲及时修剪。另外要做好晨晚间护理,护士可通过晨晚问护理向患儿及其家属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讲解洗手时的注意事项,使其更好地掌握洗手方法。对手上有留置针的患儿可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3.5加强手卫生相关健康教育。
3.5.1进行健康宣教首先要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儿科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肠道感染次之,在检出的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为最多,然后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上的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克雷伯菌属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该菌在正常人口咽部的带菌率为1.0%6.O%,是很多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铜绿假单胞菌也是条件致病菌,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都有本菌存在。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如肺炎、腹泻等疾病都可以通过手进行传播,使家属明白病从口人的道理。
3.5.2向患儿家属讲解几个一定要洗手的重要时刻:①进食前,不只是吃饭前,更要注意患儿吃零食前一定也要洗手,吃零食时更多的是用手直接进食的;②家属喂奶前也一定要洗手,避免污染的手污染奶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婴幼儿食人不洁饮食;③大小便后要洗手,尤其是更换纸尿裤后要立即洗手。
3.5.3家属还要掌握有效的洗手方法:①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②洗手用流动水或新水洗手;③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④洗手要彻底,洗手不能只洗表面,指缝指尖要彻底清洁;⑤避免毛巾对手的二次污染,擦手的毛巾尽量专人专用并每天用开水高温消毒,用后及时晾干。
3.6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儿科患儿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有些患儿及其家属有很多不良的卫生习惯,发现其不良习惯后及时告之危害性,帮助纠正。有些幼儿有吮指习惯,护士除了要加强患儿的手卫生,更要及时帮助患儿纠正不良习惯。由于住院输液等治疗的患儿活动受限,患儿随地大小便或在床上大小便,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要求年幼患儿治疗期间要穿好纸尿裤,年长患儿垫一次性尿布,必要时铺橡胶单和中单。杜绝此类不良卫生习惯在病区出现。有些患儿有玩玩具的习惯,通过对本科患儿的调查发现玩具基本上都没有定期清洗消毒,所以要督促患儿家属定期对玩具进行清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避免边玩玩具边吃东西和玩玩具后不洗手就吃东西。
【关键词】 优质护理;血液透析;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76-02
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为了使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升的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我们血液透析室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我们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强化以优质护理服务为行动指南。经过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我院血透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5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行血液净化疗法治疗的患者,其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58-79岁,其中急性肾衰11例:流行性出血热9例,高血压1例,药物性1例;慢性肾衰24例:尿路不全梗阻7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10例,肾炎14例,不明原因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平均4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 血透操作前的护理
1.2.1.1 环境的安排保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安静少干扰,温湿度适宜,患者正前方安置电视机,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或画面。病床可摇高坐起,设床栏、床桌。血透前用紫外线行空气消毒,并更换清洁的床单、被褥及枕套。
1.2.1.2 优质舒适的护理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血透,经济上的负担重,对预后易产生忧虑、恐惧心理,且随着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因此,血透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透知识,有效利用患者家庭的支持系统尤为重要。与患者进行诚恳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上不舒适的原因、位置、程度及心理上负面的应激,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予生理、心理支持,使患者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1]。
1.2.2 血透中的优质护理
1.2.2.1 动静脉穿刺的优质护理合理选择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每次穿刺更换部位,不可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并与透析管路相连,在患者处于舒适的情况下妥善固定,必要时穿刺侧肢体垫以软枕,指导患者如何活动肢体可以避免血液外渗及其活动量有多大、什么样的不影响血透,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以消除紧张、烦躁心理。
1.2.2.2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内瘘震颤音减弱或消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听轻音乐,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1.2.2.3 血液外渗的护理加强巡回,若巡回中穿刺处有血肿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敷,迅速更换穿刺部位,第2日血肿处再用50%硫酸镁湿热敷。
1.2.2.4 饮食的优质护理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给低盐、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之物。饭前消毒毛巾擦手,不方便进餐者协助其进餐,饭后协助漱口,维持口腔清洁,促进生理舒适。
1.2.3 血透后的护理
1.2.3.1 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结束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掌握透析后的内瘘护理,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避免搬提重物,第2日可温水毛巾热敷,有利于软化、营养血管。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发现异常(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得到处理[2]。并教育患者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场所,不与感冒者接触。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入水量,掌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谱,维持皮肤、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1.2.3.2 有效利用家庭支持系统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告知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给予无条件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患者感受亲人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下一次血透治疗。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为80%,对照组满意度为60%,同时观察组护患纠纷事件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医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我科本着“人性化服务”的服务宗旨,突出“服务创先、争优”的活动主题,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为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多项特色优质护理服务项目,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的需求。做好“六勤”,确保医疗安全。血透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血透室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观察每一个病情的细小变化,做到“六勤”,勤巡视、勤测血压、勤看管路、勤询问、勤汇报、勤处理,确保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让我们将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血透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不仅赢得了各位患者的满意,同时激发了护士们的工作热情,整个透析病区洋溢着医患情深的和谐气氛,也为医院开展的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锦上添彩。
参考文献
[1] 冯怡,储伟芳,赵志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1,10(11):945-946.
[2] 王代明.在儿科护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1):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