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20: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英语指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英语口语表达 困难 克服
高职学生拥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具备基本的英语技能。尤其是在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执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方针多年后,学生的哑巴英语有所改观,但高职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仍旧有不少困难存在。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困难进行梳理,分析其成因,最终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1.找出错误,多加模仿,改善语音语调
高职院校中有不少学生尤其是三校生源的学生,由于初高中阶段英语学习条件的限制,加上本身意识的欠缺,英语语言语调的不准和错误广泛存在。如:基本的音素[W]与[V]不分,[θ]错读成[S];又如:把leathergloves错念成[′li:(r)馈luvz],把product[′prkt]/[′prkt]错念成[prkt]/[prkt]等;再如:不少学生在每一句子的结尾都不由自主地使用升调,等等。
有这些问题的学生,首先应该有改善语音语调的意愿;其次应该善于利用诸如手机这样先进而便捷的设备,进行自身录音并与原声对比,尽量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要在以后的表达和交流过程中,对自己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多加注意,竭力避免错误。
就目前而言,学生较以往能更便捷地找到各钟英语原声资料,像英语新闻、英语电视节目、英语影视歌的资料,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兴趣进行跟读和模仿。如果能持之以恒,则自身的语音语调必定会大大改善。
2.系统复习语法,夯实语言基础
对于英语为外语的学生来说,英语语法体系是学好英语的纲要。自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执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方针后,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语法教学和学习有所松懈。学生的口语表达中语法错误频繁出现,甚至影响交流的正常进行。从下面取自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表达的例子中可见一斑。
The price will up.(词性不明)
Specialized in the export of garments,we are eager to do business with you.(非谓语错误)
The catalog has at least 100 kinds of our Christmas decorations.(there be与have混淆)
学生应该对自身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比如重读语法书,进行查漏补缺,巩固语法知识。对语法的理解和领会是一方面,对语法的使用操练更不可忽视。对语法的透彻理解和熟练使用,是保证口语表达正确的基础。
3.扩大语言素材积累,提高表达的流利度
学生的口语表达中,常会出现长短不一的停顿和犹豫。如:“mm”,“ mn”,“erm”,“err”,“hm”等大量出现,体现了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犹豫的频现。又如:I couldn’t # I couldn’t # lower the price any longer.Would it be po-po-possible for us to make con-concessions each?(注:“#”表示单词及单词以上语言单位的重复;“-”表示音节及其以下语言单位的重复)这些停顿和犹豫使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大打折扣。
I think it is very important _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_ talk=the price first.这一简短的例句可以说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不完整或未完成的句子,以及未完整的单词或词组,既影响了流利度,又使达意质量有所下降。(注:“_”表示不完整或未完成的句子;“...”表示短暂的停顿;“=”表示未完成的单词或词组)
据不少学生自述,在表达过程中,他们经常会出现持续时间不等的脑中突然空白、无话可言的情况。在英语学习中,只有有了足够量的输入,才得以实现理想的输出。足够量的英语语言材料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获得的,因此学生应该多朗读、多背诵、多记忆。而高职学生中部分个体学习的自律性不够,配对学习,分组学习和集中学习等,通过外界或团队的力量来约束个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多听多阅原版资料,减少口语表达中式化
我们的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所读所听的英语不够地道,即使目前使用的教材,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authentic,导致他们现有积累的英语不够地道。每当要用英语表达时,常常是先把他们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根据中文表达式译成英语再说出来。这就使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不可避免地受到中文的干扰,中式表达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为此,学生不应仅对课内学习内容的掌握,在大量的课余时间还应多寻找适合自己的各种真实语言学习材料,或听或阅,直接用地道的英语把听到或看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从而培养自己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正确英语表达的能力。
5.接受思维开发训练,提高思维品质
高职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表达时,常常会逻辑性不强,思维不清晰,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不够。例如:在谈论网络的影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在学习上碰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网络查找资料,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接着就会提到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如果有更多的表达,内容无非就是交作业、问老师问题、与朋友家人聊天等。事实上,就这一问题,可以从学习和生活两大方面表述,但能沿着这一思路表达的学生不多。单就对生活的影响而言,除了学生们提到的音乐、电影和游戏外,譬如假期网络购票回家或返校、网购各种物品,等等,事例举不胜举。事实上,这些影响实际上已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产生,不少学生表示在用英语表达时,这些事例他们根本“想不到”。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构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的实际需要。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语言学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4;2007)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 (以下简称《指南》)为指导,结合江苏某省属师范院校,尝试构建适合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一、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现状
自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呈多角度、全方位,其研究焦点依次递降为: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自主学习、思辨能力培养、大学英语评估与测试、教师研究、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环境等。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心,尤其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如MOOC的推广和移动终端的使用,促使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和课程的多元化与立体化。目前,国内一流高校已经构建较为完备的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对于省属本科师范院来说尤为紧迫。本文基于教学理论,以《指南》为指导,结合某省属师范院校特色,尝试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究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二、分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目前,许多院校所设置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泛化,定位不清。目前各校级教学目标仍借鉴《课程要求》的界定,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多学校没有细化这些能力目标,只是笼统地加以阐释,导致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等一系列缓解出现定位不清,空化和泛化,不具有执行力。
构建适合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首先设定分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其一、生源的多元化。由于学生来自国内不同地区,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设定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目标分层的设定已成为必要。其二,校园网络化的普及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也为设置分层教学目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课程体系以及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可能。
在设定符合省属本科师范院校的教学目标过程中,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课程》(2007)和《教学指南》为指导,基于学生英语水平和自身需求,结合非英语二级学院和教师需求,细化分层教学目标。该校的学生来自国内东、中和西部,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明显的差距,尤其在听说能力方面。不同专业之间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也差距明显,如文科类师范类要优于理科类,而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明显弱于前两者。参照新生入学时高考英语水平,以分层考试成绩为准,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进行分层分类,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设定三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A层英语综合技能最高,所占比例为15%,尤其A层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技能领先于B层和C层学生。B层所占比例占为65%,而C层则占20%。该比例依据英语测试水平之间的间距而定,并根据总体情况进行微调。
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其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是对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所做的安排和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而针对该院校具有一定数量的专项技能的学习需求,增设了四六级、雅思和考研英语等课程。
关于课程设置方面,避免课型趋同,内容单一。通用英语的基础课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科英语和学术英语、跨文化类英语 和专项技能课程并存,在拓展课程内容上趋向丰富。目前,供学生学习并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有:与师范专业相关的学术通识课程有教育英语、教育心理学英语。同时,为非师范类专业开设了与学科相关的英语课程,如: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并且,为专项技能需求的学生开设如四六级英语、雅思和考研英语等课程。
网络课程是自主学习主要内容,其依托 ITEST系统、视听说、TED等系统建立“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平台”,提供了网络支持下的多模态的大数据库,为学生打造多模态“多元化” 和“立体化”网络课程资源,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跨文化素养,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其英语的学习兴趣。
根据各类学生的需求和不同英语水平,其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A类学生开设通用英语一学期,而B类两学期,C类则四个学期。其学习方式亦有所不同,A 类学生第一学期课堂学习为主,自主学习为辅,而第二学期则是自主学习。B类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都是课堂学习为主,而辅之以自主学习。C类则完全以课堂学习形式开展。
四、构建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协作”和“会话”强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因此二者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而且在课程设置中占据一定的学时。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是主要学习模式。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践行“教”与“学”转化的主要学习模式,也是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有效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使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
大学英语教学主动融入互联网,充分利用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使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并完善课堂教学+网上/网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借助ITEST、网上视听说、句酷批改网等网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完整、多元、立体化的课外学习资源环境。
如图1所示,该学习系统由后台管理、学生端、大数据库和教师四个部分组成,其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后台管理小组负责整体平台的运转,学生端专司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资源、教师端专司教师技能方法指导和监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A、B和C层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所布置自主学习主要来源于网络教学平台、TED、TEST、句库批改网等内容,并进行辅导和监控评价,促使各类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其中合作自主学习是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给予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的进步为目标”。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该合作自主学习模式照顾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相互监督、共同学习。小组模式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增强,大大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五、多元化动态评价模式
评价与测试时检测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重点是学生综合英语技能。评估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其中形成性部分占40%,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回答、课堂展示等,占据总成绩的15%。而网上自主学习是形成性评估的主要来源,占据总成绩的20%,而形成性评估的5%来源于英语素质拓展,如大学英语竞赛等。终结性评估采取统一的水平测试,涵盖了英语综合水平测试,其比例占据60%,并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考核。
六、结语
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将会浓厚学院英语学习氛围,改变了传统课堂外语授课模式,创新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英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但其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如分层标准有待进一步客观、学科英语等课程需多样化,语言教师转化为专业教师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3]大学英语教学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
[4]赵永青,李玉云,康卉.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
[5]祝.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Abstract: Innovative talents are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particularly. With the guidance of cultivating mode for innovative tal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mploying the case of Shanglu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proposes several possible solutions for better improving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namely,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college English;translation teaching
中D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210-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稳步实施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渐渐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知识技能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中一门主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应该顺应潮流,不断革新。大学英语教育应与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结合,助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中的一门较为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多数学校较为重视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技能的训练,而翻译能力的训练则较容易被忽视。虽然一部分学校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但大多没有开设独立的翻译课程。大学英语教材中只有课后练习题中有少量翻译练习,但也是对汉语和英语简单句进行翻译,同时考察学生对所学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材中,单就Text A来说,课后练习题各类共有14题,但涉及翻译的练习仅有2题,主要是简单的句子汉译英和英译汉各6小题,主要考察课文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不涉及文化知识的传递。《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材中,Text A课后习题共10题,1题为翻译题,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一段。涉及话题相对多样,考察段落中的长短句翻译。第三版为新版教材,部分学校已使用,但仍有一大部分学校仍在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教材。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处于教学研究的边缘地带。[1]不少高校英语教师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1 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虽然现在一直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不少高校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依然延续着教师教、学生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相对单一,主要通过课后翻译题的练习和讲解答案来完成教学。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并没有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
1.2 文化输入欠缺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简单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要做好英汉互译,就必须在掌握中国文化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由于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文化模块,学生也更多关注课本知识的学习,因此,缺乏对中西文化的了解。
1.3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些年来,随着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扩大,高学历英语人才越来越多,这也使得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但相比于英语专业教师,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仍不是非常理想。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缺乏长期规划,使得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不是非常合理,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有出国进修经历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小。而青年教师作为授课的主力军,却不能获得深造和出国的机会,不能及时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专业的培训,这就使得在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中出现教学方法不够多样,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方法和理念,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
2 创新型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而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创新型人才。[3]创新能力的内涵有: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则包含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创新的兴趣、动机等。创新人格是指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良好的合作精神、优秀的调控能力、冷静的态度等。由此来看,一个可以被称为创新型人才的人必然是一个思维敏捷、思路超前、思想开阔、敢想敢做、敢做敢为的人。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提倡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又要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另外,要把创新意识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培养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
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生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实用、高效的翻译教学新路,不仅能推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提高,同时将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 大学英语创新型翻译人才培养措施
3.1 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生练习和教师讲解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学生翻译训练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5]不是简单的灌输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翻译,通过查阅资料对译文进行评注、查找平行文本、小组讨论,总结翻译方法和技巧来提高翻译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翻译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查阅资料、评注翻译、小组讨论等又能丰富知识储备,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
根据教育部各项文件精神,在总结大学英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16年制定了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由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及跨文化交际三个模块构成,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跨文化交际是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时规避很多问题,且不至于闹出翻译笑话。
商洛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人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商洛学院根据《指南》意见,在专门用途英语模块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翻译课程,如商务翻译、合同翻译、旅游翻译、文学翻译、新闻翻译、影视字幕翻译、科技翻译、文献翻译等入门课程。而这些课程也面向其他专业选修,既满足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技巧,使学生将专业课程学习和英语学习特别是翻译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文本进行分析、查找资料、翻译,经最后译文进行小组展示,由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在这样的讨论、翻译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提高小组协助能力,也能够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翻译能力的目的。
在每一节大学英语课上,要求学生轮流分享一句经典的句子翻译,并进行分析点评,素材、文本不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素材,进行分享。这种方式既能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也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
3.2 要努力_辟第二课堂
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非常有限。针对学生缺乏翻译技巧和方法、中西文化知识,教师应努力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开辟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商洛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由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承担。该学院创建有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授课教师在该平台各类翻译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并在该平台翻译作业,学生将完成的作业提交在该平台,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该学院创建有中英文化长廊、英语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平台等,使学生加强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丰富知识储备。学生自己建立的QQ和微信学习交流群,定期开展主题讨论;以学院为单位和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的字幕翻译大赛的开展,也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了翻译的乐趣。这些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3 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创立创新团队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还应有创新意识。学校应该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学术素养的培训。同时,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知识和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翻译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推陈出新;跳出课本的束缚,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作为一个地方性本科院校,商洛学院也紧随潮流,力争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师资的培养方面,特别是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师的能力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带队,创建创新团队。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交流机会,力争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同时学生的参与也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4 结论
创新型人才是社会所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根据社会需要而实施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也要紧跟时代,根据社会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但在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文化输入欠缺及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开辟第二课堂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7-48.
[2]王晨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2015(6):116.
[3]叶春波.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2011(2):116.
关键词:必要性;题库;效果;改进
测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学就有考核和评估。作为评估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的测试会对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如何科学地进行测试,一直是大学英语老师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与同行分享大学城“在线测试”题库建设实践经验,以期为教学服务。
一、建新试题库的必要性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试题库的现状
我校从2007年实行学分制以来,大学英语考试就采用从试题库抽题考试的形式。但当时建的试题库是根据《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3册,每册建一个试题库。这种考试倒也实现了教考分离,但学校对老师的考核并没有与此挂钩,所以这种考试对提高教学质量并没起到促进作用。
2取消统一的期末考试
自从我校2011年实行网络空间教学后,学校不统一组织期末考试,转为由任课老师随堂自行组织考查。这样的期末测试暴露出明显的不足:
(1)没有实现教、考分离。这样的大学英语考核全由任课教师自己说了算。教什么,考什么,怎么算分,别人干预不了,就连教学管理者也无从知晓。这种考核方法无法实现教、考分离,很难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也很难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2)考查内容不够全面。尽管有多种考查形式,如ISAS、ppt口语对话、课本剧表演等,但实际上学生只选用其中的某一种,如学生选用ISAS形式,它只能反映某一单元主题,无法反映学生整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情况,及其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水平。
(3)期末评估的主观干扰。我校规定期评成绩由平时50% + 期末50%构成。但实际上老师打期评分时会融入一些个人因素,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学习情况比较了解,评分时容易凭借平时印象打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期末考查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大学城“在线测试”题库 2013年上学期开学初,大学城空间有了“在线测试”栏目,由本人和另外4位老师成立了“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抽查题库”项目组,先讨论建库方案,然后按方案实施。
(1)建库原则。第一,理论支撑原则。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试题库要用于测试,为教学和学习服务,建库就必须以有关理论为指导。如:测试原则研究、测试方法研究、测试过程研究等,这些成了试题库建设的重要参照。同时,有关语言习得的研究对建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监察模式(Krashen,1981)、认知理论(McLaughlin,1987)等。
第二,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就是题库要不断补充与更新,每次考试后对不合适的试题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删除。
第三,实用性原则。第一,难度实用。我校现在实行的是分层次教学,考核难度当然应该有所不同。为此我们项目组决定建A、B、C三个试题库,分别适用于A、B、C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二,内容实用。试题库题目要求体现教育部制定的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
(2)建三个库。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抽查题库(A、B、C)分别用于检测A、B、C层次班的教学质量。
(3)步骤。过程分三步走,即按题型出题―上传到空间―使用与总结。
(4)题型、题量与难度。题型与题量:词汇与语法(300个单选题;300个填空题)、阅读(任务1、2、3各30篇,其中任务1的每篇有5个单选题;任务2 每篇有5个词组匹配题;任务3每篇有5个填空题)、翻译(120个单选题;30个段落英译汉)和写作(30篇应用文写作)。难度:A库与英语应用能力A级难度相当;B库与英语应用能力B级难度相当;C库与Pets 1,2级难度相当。
(5)上传。词汇与语法题和翻译选择题从“单选题”逐个上传;语法填空题从“填空题”逐个上传;阅读、段落翻译和写作题从“主观题”逐个上传。
(6)考试指南。制作两个视频,即学生自测指南和教师组考指南。
三、“在线测试”题库的实施效果 题库建立以后,不同层次班级采用不同的题库来辅助教学、进行课堂测试和期末测试。师生都认为题库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果。
(1)实现了高效公平。因为在线题库中的客观题能自动阅卷和评分,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考试不像以前那样由各任课老师说了算。现在有统一的题库、统一的答案和统一的计分标准,学生考出的成绩相对公平些。
(2)体现了方便实用。老师可以组考,学生可以自测;可以依据时间的长短来设定考题的数量;并且课内外均可进行;既可以人工组卷,又可以随机组卷。
(3)提高了综合技能。从题型方面讲,首先是词汇与语法,该部分考核学生能否正确拼写单词并掌握其基本词义和用法;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提高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其次是阅读理解,该部分考核学生能否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与国家英语应用能力A、B级和Pets 1,2级相仿的文章,掌握其中心大意及其事实和细节,并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再次是翻译,该部分考核学生能否理解句子和段落,并用汉语基本准确地表达出来。最后是写作,该部分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写出段落或短文的能力,要求格式基本正确,内容比较连贯,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四、需改进的问题
1组卷方式存在局限性
现行题库系统中组卷有两种方法:一是人工组卷,即由教师详细地定义试卷中每一道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等要求,然后利用随机函数在题库中进行选题,这种方法选出的试题基本能体现组考者的愿望、满足考试要求,但对使用者来说过于烦琐,工作量太大;二是随机组卷,即根据试卷命题的整体条件要求,把组卷问题看成一个典型的约束满足问题,这种方法在强约束下,经常会出现无法组成满足要求的试卷的情况。
2题型不充分
尽管目前已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和主观题等,但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听力考试不方便,还不能直接点开听力内容进行考试;完形填空题、翻译和写作题只能都放在主观题中考试,如果这三个题型都要考到,那就得人工组卷,随机组卷很可能会出现重复题型。
总之,试题库的建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试题库建设只是手段,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要及时进行评价,注意分析学生的反馈,针对其应用效果不断地调整、充实试题库的内容,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1] 张伟华.大学英语试题库建设与应用探悉 [ 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
[ 2] 张家荣.浅析大学英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价 [ J].科技资讯,2006(27).
1.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4.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6.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7.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8.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1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1.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12.高校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之瓶颈与对策刍议——以法律英语教学为视角
13.浅谈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4.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15.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1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减负提质
17.快乐尝试小班化英语教学
1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
19.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分析
20.浅析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21.浅议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2.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23.用“情”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4.基于交际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5.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26.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27.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8.论“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中的运用
29.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浅析
30.对初中英语高效教学的思考
31.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32.从中介语僵化看高职会展英语教学
33.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35.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6.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浅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的建立
38.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39.英语语音智能测评软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40.“对话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1.限制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因素
42.关注视障生特殊需要,开展有效英语教学
43.谈语篇分析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4.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45.论词源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6.初中英语教学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听力语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作用
48.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19.交际性教学法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50.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探讨
51.幼儿园英语课堂常规教学思考
5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原则
5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55.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闪光
56.浅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业英语教学研究
58.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0.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1.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6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63.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6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65.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
66.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7.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
68.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
71.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
72.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
73.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74.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75.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76.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77.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
78.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9.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
8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
8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82.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8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84.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85.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6.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87.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88.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89.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90.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1.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9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9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95.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96.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整理分析
97.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8.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关键词:“思辨”;教育目标分类学;“思辨”转向;设计
引言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纷繁芜杂。此情此景,有人甘做盲目、被动的应声虫,把一切所读、所听之信息均奉为真理,而有的人则在“思辨”指引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培养出更多“慎思”、“明辨”的人才,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早在上世纪末(1998年)就高瞻远瞩,发表了《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其第一条以“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判性和独立的态度”为标题,继而又在第五条“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别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学科知识简单的认知性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战略主题之一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这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核都是思辨能力,或者说思辨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创新是思辨能力的体现,而实践只有在高级思辨能力的引导下才能导致创新(孙有中, 2011)。
质言之,“思辨”能力培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重视和凸显,更是未来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辨缺席症”
缪四平(2007)认为在高等教育体系内,可以“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遗憾的是,当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并没有引入“思辨”能力培养,染上了“思辨缺席症”。
众所周知,教育目标分类学(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是把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统一标准分类使之规范化、系列化的理论。2001年,安德森等人吸收了当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新的学习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布鲁姆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他们将教育目标细分为“知识”(knowledge)和“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两大维度。“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factual knowledge)、概念性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和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knowledge)。“认知过程”则由低到高分为: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创造(create)。细察之,“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认知能力直接与“思辨”对应,是“思辨”的题中已有之意,因此“思辨”是“认知过程”中的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
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系统的信息传播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建滨等, 2010),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郭燕等, 2013)。鉴于此,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教材这“冰山一角”管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缺席症”。
自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后,国内大学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繁荣发展。鉴于这些教材“存在很大雷同性”(蔡基刚, 2011),笔者不再一一赘述,仅以目前广泛使用的几本教育部推荐教材为例,对其进行“反思性”或“使用后”评价(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综而观之,该类教材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指导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从词、句、语篇等角度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语言操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此目标的驱动下,其教学内容所遵循的是由词汇到篇章的大而全的套路,更侧重于阅读技巧、消化细节、解读结构、中英翻译、词汇等语言知识和阅读理解训练。从结构分析到语法解释、词汇学习、句子翻译都还是纯语言的教学,很难说是以内容为依托的(蔡基刚, 2011)。不难发现,“纯语言”教学模式的重心在于语言知识,属于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系中各类“知识”的范畴,从“认知过程”来看,其所着力培养的是其中的“记忆”、“理解”、“应用”等低阶能力,这种低阶能力培养的习惯,未能对语言知识“碎片”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处理,没能让知识形成思维,催生观点,解决问题(戚亚军,2013)。
根据笔者和同事们多年的使用经验,“纯语言”教学既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双向的审美疲劳,更未能体现高等教育的“思辨”性要求,“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也即“思辨”是“缺席”的。在历时两年(学完四册)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沿着课文分析(Text Analysis)、词汇讲解的套路进行授课。有时甚至将学习视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过程,把学习者看作是有待填充的容器(Chaffee, 1985)。王海啸教授在“首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决赛颁奖及评委点评”中也对这种中规中矩的“纯语言”教法提出了质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模式化、套路化使阅读教学陷入低水平重复的窘境,毫无层次性和阶梯性可言,教师有沦为活“词典”之嫌。另一方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英语学习局限在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单一坐标系之内,只关注语言表达,并将文章视为绝对权威,对其中的信息全盘接收,“很少有机会解决实际问题,对新信息进行审视、判断、质疑以及分析、综合”(Sacco, 1987)。为解决这一困扰我们多年的教学难题,我们认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夯实学生的语言能力后着实应进行“思辨”转向了。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辨”转向
2015年3月底,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武汉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送审稿),针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阶段目标。笔者认为,这三个目标符合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对于教学目标应遵循“螺旋式”发展的要求,值得肯定并参考。其中,基础和发展目标关注语篇理解,侧重对文章主旨和细节的把握,属于低阶思维范畴;而发展目标则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与评价,属于高阶思维范畴。显然,阅读教学中的发展目标已将矛头对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现存的“思辨缺席症”,可以说在战略上吹响了“思辨”转向的号角。
战略上的“思辨”转向必然引发战术上的调整,引起课程体系中的一系列变革。此前一以贯之的综合课(以阅读为主)必将按照“螺旋式上升”的理念重新加以规划。例如,前三个学期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提高阶段,学生可以学习现有的各大主流教材,侧重语言“知识”的积累以及“记忆”、“理解”、“应用”等低阶思维的培养;第四学期则是阅读能力的发展阶段,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提高其高阶思维能力。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课程的设计呢?
首先,课程所采用的阅读材料要具有一定时效性、现实意义以及可论辩性(arguable/debatable)。为此,可以将心理、传媒、教育、伦理、法律、文化等领域近年来的热点、焦点且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入课堂,尽量让学生接触到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以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多元价值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倾听不同的声音,最终使“大学成为思想自由之岛屿,各种观点毫无禁忌地得到追问与审视”(Bloom,1988)。其次,在学习阅读材料前应该进行积极、有效的“导入”。通过回答问卷、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报告展示、情景对话等活动(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图式”(schemata)和“关于世界的知识”(knowledge of the world), 同时强化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为开展“思辨”阅读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作为一门“概念-过程”课程,大学英语“思辨”阅读课必须涵盖假设、问题、结论、论证、驳论、瑕疵论证分析以及怎样判断虚假统计数字、如何查证论据来源等“思辨”的核心概念与技能的系统讲解与操练。“思辨”是一种活动,仅知其意远不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Cottrell, 2005),唯其如此,学生们才能够以“思辨”技能为器,对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观点、论证进行规范、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分析、综合与评价,并对所涉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完成“一系列连续性和复杂性的行为”。“思辨”阅读课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大量、反复的“思辨”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思辨”技能,形成“思辨”习惯,最终超越于书本,通过“知识迁移”,更好地解决生活、科研和工作中所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以包容而审慎的态度与人生、世界对话。
结语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思辨”转向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国内外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送审稿)的,成为“医治”当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辨缺席症”、进行“思辨”转向的契机。目前,笔者正在尝试以上述思考为基点,打造本土化的大学英语思辨阅读教材,以填补教材建设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助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辨”转向,使其尽早在教学实践中落地开花。我们相信“思辨”之光将照亮大学英语教学的漫漫前路,让我们一道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郭燕, 徐锦芬.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外语学刊, 2013(6): 102-108.
[2]黄建滨, 于书林.《英语教材―回顾与评价》评介[J]. 现代外语, 2010(3): 323-325.
[3]缪四平.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99-105.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首先是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对于大基数的学生群体,很难有一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来符合每个学生的需求。其次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所需要英语知识是不同的,某些专业领域的英语教师资源极其缺乏。在英语听说方面,教师也无法提供很好的平台给予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找不到良好方案进行改进,一部分老师依然沿用初高中式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依然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向导,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的观点。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一)时代性
英语教学方式只有不断的改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对于现今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利用互联网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应是英语教学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国际性的人才变得越发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应当与国际接轨。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做到这点。例如通过查询最新的时事趣闻将其加入到日常的授课中,可以增强授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深化理解达到更高效的学习目的。当然这只是互联网应用的一个部分,对于利用互联网进行授课、考查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和完善。同时对于英语学习的中心应当从以老师为主体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们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
(二)科学性
英语的学习方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但同时也会存在有相同的一部分。对于科学学习方法的研究有许多,但是真正应用到教学过程的方法少之又少。大多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并未做科学式的思考,如何使教学方式更加有效也没有一个改进的方向,大多时候还是凭经验来教学的。
在互联网时代,要求教师应当利用好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一些教学研究成果,通过对研究的认知,科学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模式才会向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向前进。要科学的认识到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性的教学科目,应当以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交流能力为重点,不能仅仅以考试的标准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之在新时代下,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加注重科学性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利性优点,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
(三)多样性
在互联网时代,教学的模式变得不再拘泥于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自身所需的知识。结合实际,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英语学习。在现今的许多手机应用上,各种学习的模块以及十分全面了,包括了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各个方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值得引起我们重视。
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英语作为语言在平时进行更多的应用可以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仅仅以课堂的时间是不可能让学生熟练的运用英语的,教师的工作应当是起一个引导学习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从各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完善课堂所做不到的知识教授。
(四)针对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不同专业属性学生教学的内容应当有所区别,这就教学资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专业性教学人才的匮乏,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那就是网上授课也称慕课。基本的模式是将老师上课的视频录下分享至网络上进行共享,这样有需要的学生就可以获取更为专业的英语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教师也可以向着某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和努力,提高自己对于某个专业方向的英语教学能力。应当指出的是,对于专业性的英语教学,相应的应用软件还是较为缺乏的。现今的大多数英语学习软件涉及的基本都是较为通用的英语教学内容。专业性很强的英语学习应用型软件存在一定的需求空间,这能是英语学习软件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60-02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首先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系统深入地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建设一支符合校本实际情况的,既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又具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是保证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改革顺利实施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一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含义
为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于2007年启动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教育部 《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高司函 [2007]136号)中,将教学团队定义为“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可定义为:基于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当前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立足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致力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团队能力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和建设的核心教师队伍。
二 基于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学团队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1 改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的要求
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面向我校所有非外语专业大一和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学时几乎占大学生全部学习任务的 1/10 左右,它与学生接触面最广,所占学时最多,影响最大。同时它不仅是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学生了解世界文化、拓宽知识面的素质教育课程,随着国际交往的日渐频繁,社会对人才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学好英语成为大学生的迫切要求。而我校大部分是理工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有差别,还有自身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语言应用能力较差,费时低效一直是制约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就变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也是改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
2 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的客观要求
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翻译能力等方面都是教学的重点,要实现上述的目标就要求教师既能熟练应用电子和网络手段强化课堂教学,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但是,这就意味着教师本身是“多面手”,不仅要懂教学,还要擅长教学,更要具备多种能力和技能。所以,成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就变得十分迫切,以团队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取得最佳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 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 如何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对英语能力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比较复杂,涉及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且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问题直接相关。因此,仅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显然无法做出满意的回答,只有依靠大学英语教师集体力量方能在正确认识问题实质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
1 精心选拔和培养团队带头人
选择水平高、能力强的团队带头人是构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第一步。教学团队带头人需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思想,能够把握大学英语发展的前沿,长期致力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巧娴熟;团队带头人还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决策能力,能够紧密联系团队成员,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
2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组建分门别类的教学团队
针对目前学生对英语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可以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组建分门别类、形式多样、目标明确、团结协作的小型教学团队,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
在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阶段,采取分类教学,按大类设置相应的教学热荨4笱в⒂锘础阶段课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大类组织教学: 社科类、理工类和艺术类。以一两门核心课程(如大学英语读写和视听说课程)为基础,建设大学英语核心课程的教学团队。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为培养目标,以突出和加强对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为主要手段,逐步夯实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通过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扎实建设好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为后续提高阶段课程的建设打下基础。
在大学英语提高课程教学阶段,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要,做好提高阶段的选修课程建设。组建提高阶段选修课程教学团队,完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按照相关课程群分门别类成立教学团队,如:(1)语言基本技能类课程教学团队;(2)跨文化交流类课程教学团队;(3)学术英语类课程教学团队;(4)英语水平测试类课程教学团队;(5)小语种类课程教学团队。
3 明确团队建设目标,制定团队建设规划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中短期的建设目标,团队的工作目标必须通过团队带头人与全体成员沟通来达成共识,使其具有可接受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团队建设规划,明确团队成员工作职责,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编写教辅材料,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开展教学研究和申报教改项目工作,推行并完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全面启动团队建设工作。
4 提高团队教科研能力
团队应紧跟国内外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加大教学改革与创新力度,积极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围绕教学改革做项目,围绕课程改革增加选修课的内容,围绕教学研究及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建设组织编写选修课的讲义讲稿,同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教研教改论文。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大学英语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创造各种机会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加由国内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和语言学家授课的外语教师专业培训班,加强与全国其他高校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有计划的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
四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大W英语教学团队采取下列措施保障团队建设的顺利进行。
1 建立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
教学团队运行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建立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如团队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以及团队协作的方式等。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进而保证教学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培育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包括团队的内聚力、合作意识及服务精神,它是优秀团队的灵魂。 团队带头人要尊重每一位成员、和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能及时消除和化解团队内外的分歧、矛盾;团队成员要做到 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谦让。 通过团队合作,教师可以分享教学资源、节约时间、形成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建立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