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化管理模式

数字化管理模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6:01: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化管理模式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高等院校;管理模式

计算机问世以来,科技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数字化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的数字化也使得“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现如今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将信息的价值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使人类文明又向前迈了一大步。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是体现我国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阵地之一,其数字化、集成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撑,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题之一[2],因此,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就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数字化校园管理就是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个现代化手段以及以往的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全数字化平台,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将学校的各种信息直观、准确、快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为用户提供各种校园信息的双向查询、检索等功能,为学校的发展预测、规划决策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3]。因此,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教育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信息数字化强有力的推动,国内外各高校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的应用和用户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等功能。譬如:基础网络建设基本满足师生需求,共享资源库建设已渗透到95%的院校、综合网络教学改革在很多院校得到实施[4]。但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方面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经过全面深入的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统一规划国内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原本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步伐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教育投资的不连贯性、不同类别高校的特殊性以及其他比较特殊的原因,造成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不连续性,缺少系统的规划,建设进程有快有慢,建设成果参差不齐,从而也很难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估。2.系统间关联性不强缺乏统一规划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然带来缺乏全局的总体考虑,从而使处于实践层的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显得凌乱,关联性差。应用系统大都是从部门、基层以及方便实际应用的视角来开发实施的,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由不同科研人员开发完成,这就人为地割断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有机联系;同时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还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使得系统间的关联性不强,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造成管理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3.用户缺乏统一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学校师生需要分别登录进入各个系统进行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的接口。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师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3]。有时对于用户身份信息验证的方法也不一样,登录各个系统的账号和密码不一致,增加了不便,严重浪费了师生用户的时间。4.组织力度不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学校传统的管理思想、体制和方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且还会对学校的整个行政、人事体制造成不小的问题,例如管理机构重组、人事优化等敏感问题。在数字化校园的推进进程中,学校相关负责人会碍于传统的人事组织及利益群体,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相应改革效果相差甚远。5.管理队伍薄弱正因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组织力度不够,才使得建设队伍薄弱。甚至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维护意义都认识不够深刻,这就会导致另一个问题的产生:对数据分析不到位,不能挖掘数据背后深层次价值,就不能对学校决策和学术研究产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4]。

二、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途径,必须规划好、实施好,才能呈现出实实在在的效果,方便广大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更能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吻合。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众多提法的基础上优化了高校数字化校园模型(图1)。优化后的该模型[5]以广大师生用户的多样需求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遵守学校各类的管理制度和规章的基础上,围绕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应用和安全三要素,依托资源中心、应用中心和安全中心,建立相应的教育数据平台、综合校务平台和安全审计平台,而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校园网的前提下,形成数字化、多功能、便捷性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5E架构,即数字化教学(e-Learning)、数字化科研(e-Research)、数字化管理(e-Management)、数字化服务(e-Service)和数字化生活(e-Living),创建数字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生活空间,最终形成联合互补式的虚拟大学自由空间,实现国民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6-7]。换言之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开展都尽可能地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使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都能安全、便利、高效,也为信息的传播共享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更有利于科学管理的平台。

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

根据模型可知,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推进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库建立、数据存储与处理、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这五个依次的环节[3]。1.数据采集有数据才可能实现信息数字化,所以最基层的数据采集环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基础。采集到的数据必须是全面的,不仅包括学生的学籍、课程量、考勤、成绩、表现等,教师的教学信息、科研数据、实验实训等,校园的土地和建筑物位置等基础设施信息,图书馆的书籍和其借还等信息,还包括学校的财务、国资、后勤、招生、就业、校企合作、招聘等信息,总之就是囊括与校园有关的所有一切数据。各类数据还必须是真实准确的,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必须及时更新。2.数据库建立这个环节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接手,采用专业的数据库软件,对采集来的广泛真实准确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根据数据的结构和特点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高校数据类型一般包括图像数据、统计表数据和文字数据等等。3.数据存储与处理在将所有的数据导入数据库的时候,由于数据和信息量比较大,因此需要依赖于分布式存储系统,各种类型的数据都以字段编码的形式按一定的表格结构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存储于易于管理的数据库当中。同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形成信息的过程中要采用统一的信息标准,使各应用系统内的信息能够兼容。4.数学模拟该环节是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将要进行针对性分析的数据进行仿真模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对于自然系统中的各种现象都可以加以仿真模拟,从而可以找到背后的规律并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对数字化校园管理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所以计算机通过各种专业的数学模型,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形成各类应用的仿真模拟系统,从而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各类信息做出综合处理。5.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最终目的,以上四个环节的努力都是为了辅助决策。采集了全面真实准确的数据,建立了及时更新和覆盖面广的数据库,就可以随时使用数学模拟对将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模拟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案。

四、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实施

第2篇

关键词:中小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小城市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目前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管理内容复杂多样,涉及部门众多,长期以来城市发展形成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衍生了大量的管理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失衡,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在目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

1.1管理思想滞后

大多城管部门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管理方式,由于处置力量不足等原因,平时管理不到位,问题积累较多,遇有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就搞突击式、运动式整治,群众意见较大。

1.2管理方式粗放

管理区域划分不明确,管理对象的种类、数量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相互推诿;管理标准不明确,一定程度影响城市容市貌;管理信息始终处于后发、滞后状态,城市管理工作被动应付较多。

1.3管理效率低下

城市管理资源分散在多个职能(专业)部门及街道办事处手中,由于缺少统一的综合协调机构,相关部门(单位)各自为政、自我管理,造成重复检查、重复作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管理效率低下。

1.4管理缺乏监管

由于缺少统一的专门的监督考核机构,一定程度造成城市管理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自己说了算,存在“三保三不保”(保大街不保小巷,保检查不保平时,保领导不保群众)、“四个没人管”(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发现问题快慢没人管,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问题处置到什么程度没人管)等现象。

2、数字城管对提升行政效能意义重大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存在困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素质无法与城市的现代化相匹配;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城市的资源有效使用率和人均占有率持续下降。这些都对政府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数字城管正是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建立资源集约的信息化平台,满足政府、企业的协同办公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的环境、品位,提升群众的城市素质,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建

1、宽带网络数据交互

在当今现代化社会中,在城市管理当中运用数字化资源非常普遍,各个单位之间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信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管理、查询和,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根据城市中固有的网络资源、数据城域网络和政务网络来进行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其和外部信息进行交换。

2、应用系统云计算虚拟实现

依据城市管理条例规定,需要在应用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如数字化城市管理和GIS等,几乎所有应用数据都容纳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支持系统运行主要有数据库软件、GIS软件和应用软件等;应用系统中的软件主要指:无线数据采集、监督受理、应用维护、地理编码等。实际应用中,利用对高端服务器的设置,然后利用集群技术来处理多机系统,相互备份资料,充分保障平台长期、稳定工作,同时能够让单台服务器能够负载轻一些。然而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计算机技术更是日益更新,在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云计算及云存储逐渐被引入应用当中。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PC服务器、小机型、存储设备和软件等都通过云计算来实现资源划一,统一配置虚拟化资源。利用虚拟化软件来实现资源的虚拟化。根据购买者的要求,制定可选择的虚拟资源,其中包含:服务器的虚拟化及存储的虚拟化,同时管理物理资源,为用户和管理员提供相同的页面,以方便其管理和应用。全方位应用漏洞扫描和检测技术、操作系统识别、智能化端口识别等技术,确保系统高速、有效、精确运作,另外还能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修复隐患,充分保障系统安全有效运作。

3、视频监控和智能化识别

当前城市管理过程中运用了数字化技术,在视频监视技术中有效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及职能化技术,通过宽带城域网和接入网络的方式将分散的图片内容进行联网,这样就可以将各个地域的资源全方位统一管理、存储和监控,实现共享资源,有利于城市管理者利用全方位的资源对整个城市的管理提供有效直接的资料,提供管理者工作效率。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远程遥控技术也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步走进人们生活中,尤其在城市重点地区设置监控点全天监控和存储电视图像,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传递监视器中的音频视频资源。在客户端这一方就可以利用B/S、C/S技术播放视频,其中包含监视多个画面、叠加字幕等,远程监控云台和镜头就可以实现监控区域图像变动的监控。

在信号的传送上,利用互联网VPN技术实现"虚拟专网"传送,保证安全性。最终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可视、可控、可调、可储的目标。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业务的开展,3G视频监控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可灵活实现。例如放置在车顶的摄像探头可在水平360°、上下180°范围内自由旋转,对周围方圆几百米范围内的目标实现全天候监控并录像。摄像探头采用红外线技术.即便是夜问光线暗淡照样能清晰拍摄。从而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视频监控。另外随着海量存储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智能化识别技术得以实现.例如边检、越界车牌号的识别和人脸的识别等。

4、集群对讲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会有很多专业集群用户,这些用户必须进行一对一或者更大范围的对讲。如:公共服务及政府部门、集团企业内部,其中有不少小企业内的公网集群也会应用。目前信息化时代,逐步建立并完善了3G、CDMAIX及GPRS等网络设施,对讲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但满足了用户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通话,还能促进技术的发展。各大运营商大面积覆盖其网络资源、设定各种通信模式及强大的后台支持,提高自身的专业度,让用户更加信赖并依赖其网络资源。

5、3S和位置服务

3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的统称:随着技术的发展。GPS民用化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广阔。而我国也在加快步伐进行独立自主的"北斗"空间定位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市场化应用。芯片小型化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GPS芯片组在缩小体积和降低耗电量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突破。GIS信息服务平台以现代化计算机网络、GPS定位、GIS、数据库等多种技术为依托。构建一个高度集成化、网络化信息高度共享的综合位置服务系统平台,以满足实时地理定位等要求。总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通信枢纽,实现与车载终端的信息交互、电话录音、自助应答与排队,完成各种信息的分类、记录和转发。同时对整个网络状况进行监控管理。另外分中心实现异地分布式和分权限群组监控管理。工作站是整个系统中人机交互的前端平台.通过将GIS技术、GPS技术、IP数据语音技术、Web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监控管理、信息管理、电召调度等。

6、智能交通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作为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车联网借助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设备(RFID、传感器、GPS等)收集相关属性和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送,配合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交通监控系统、GPS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智能安全的交通运营。

结束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以现代化的网络和通信设施为依托,通过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社会公众服务和管理平台。利用宽带网络、云计算虚拟化、视频监控和智能化识别、智能呼叫和对讲、3S和位置服务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由单纯的城市管理内部业务应用向其他单位的应用进行延伸和拓展,层次也更为鲜明。

参考文献

[1]洪之旭、殷庆华、张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应用研究[J].探索信息化,2012(09):64-65.

第3篇

为适应学校发展形势,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苏州科技学院在2006年通过招标引入一套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将相对固定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各种规范等相关信息,通过平台系统进行整合,同时进行统一管理与差异化管理相结合,使研究生部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部的管理水平,充分节约工作人员的宝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该系统已基本处于稳定运行阶段,并在研究生信息化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招生学科和研究生数量的飞速增长,该系统仍需随着各用户组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一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

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某科技有限公司“Gmis研究生管理系统V3.0”系统,系统组成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培养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学位管理、学科管理和系统管理共8个子系统,其内容涵盖了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实现研究生学籍、培养、毕业等的全过程化管理。在研究生规模尚不巨大的情况下,按照我校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该系统基于角色将用户端分为系统管理员、学院研究生秘书、教师组、研究生等用户组。按照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流程,各用户组之间因不同需要设定各自权限,并与各子系统的相关环节相辅相成。

1研究生

研究生登陆系统需要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的录入、学期注册,在系统内提交个人培养计划后按照院系排课情况进行选课,并按课表进行课程学习,研究生可于期末在系统内查询成绩。完成课程学习后,研究生在系统内进行学位论文从开题到答辩的申请,并完成必修环节的信息登记,经导师和学院审核后不得变更。

2教师组

教师组分为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两类,某一教师身兼两种角色的需由管理员在系统内进行身份对应维护。教师组用户可登陆系统进行课程教学以及进行综合查询及管理,同时导师可对所带学生的培养计划、实践环节以及学位申请的全过程进行查询和审核。

3学院研究生秘书

学院研究生秘书可于系统内进行本学院学生学籍、培养信息的综合查询和管理,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安排,并对学生的成绩、必修环节以及学位相关环节的申请进行审核。也可就本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导师相关信息在系统内进行补充和完善,并进行本学院各学科点的信息更新与维护。

4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可对该系统上述8个子系统的全部功能和各用户组进行管理操作,也可就学校管理特点和要求设定各个用户组的使用权限,以便实现对各学院研究生、教师、学科等相关信息的及时把握,并对全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维护和管理。

二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践,可将研究生教育组织模式分为两种:一级管理模式和二级管理模式[3]。苏州科技学院自取得硕士学位点后,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由原来的学科办、研究生处发展为研究生部,并成为学校相对独立的、专门的研究生教育机构。部门下设学科、招生、培养与学位、教育管理等科室,在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我校在研究生规模的现实情况下,对研究生教育管理采用的是一级管理模式,即由研究生部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这种近乎垂直型的管理模式,在保证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顺利执行的情况下,有利于充分调动全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工作繁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二级学院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3]。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为我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个人培养计划、成绩、学位论文相关信息等可以快速便捷地查询,并且通过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的设定,实现了不同人员对不同信息的分类管理和通用查询功能。然而,学校一级管理的模式也使得大量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集中在学校研究生部,研究生、学院秘书等各级用户在数字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多直接反映到研究生部,而未能系统的对各自权限内的模块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致造成研究生管理部门花费过多的精力在系统琐碎事务的处理上。随着我校研究生招生学科和在校人数规模的剧增,单一的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在研究生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也慢慢呈现其不足和弊端,我校也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渐向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过渡,探索新型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保证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关于研究生培养数字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研究生的培养管理需要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协调与配合,同样,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顺利应用也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人员的配合。我校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科类别的拓展和工作的事务性的加强,该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各级领导重视,规范数字化管理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适应学校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研究生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快捷地提供在校及存档研究生的各类信息数据,也可通过流程化的模式规范管理,为学校及研究生相关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因此也离不开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学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与重要作用,针对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各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章,严格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数字化流程。同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更新,以便及时解决实际操作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从制度和人员上保障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2强化各级用户操作,提高数字化程度

包括系统管理员在内的各级用户是系统运行的支撑,因此,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地按照设定程序进行研究生培养的流程化管理取决于各级用户是否能正确地完成各自权责内的网上操作。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学生、导师、教师、学院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在了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学生入学后必须熟悉自身系统权限内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整个培养环节相关信息的网上载入;任课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以及学院秘书也必须精通系统模块内各自权限的功能与操作,完成学生相关信息的管理和各类申请的审核。然而由于研究生生源地和本科院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系统各级管理人员接受信息化程度的差异,导致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要求各级用户熟悉操作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操作培训也是切实提高学校研究生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数字化程度的重要保障。

3完善更新与维护,开拓数字化延展性

由于不同高校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个体差异,以及管理形式的多样化,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在适合不同高校普遍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使用学校的特殊实际情况。随着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培养类别的增加,传统的全日制研究生框架下的信息管理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研究生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和信息管理中也出现不少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数字化管理,研究生管理部门需要走进二级学院,走近研究生,就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联系软件供应方进行更新维护,不断加强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推进研究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总之,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事务性,数字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数字化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正确认识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和不足,优化研究生管理组织模式和架构,全面保障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科,郑晓芹.高校研究生数字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9(1):115-117.

第4篇

【关键字】数字化管理,智慧水务,应用

在水务行业中实施数字化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水务集团在思考的问题,由于智慧水务概念的产生,逐渐将数字化管理实施力度提到了管理转变的日程上。在水务管理中实行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加强水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智能化,促进水务行业今后的发展。但是如何有效的运用数字化管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天津市污水处理的事件,以这一事件为案例,分析在水务管理中是如何运用数字化管理概念和实际操作的。

一、政策背景

2013年,住房城�l建设部下发的通知中提出,确定在北京等多个城市实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随着智慧概念的产生和试点,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智慧”的理念,部分行业已经开始讲智慧理念运行到自身的管理中,而作为城市建设重点的水务行业也正在进行“智慧”的创新改革。污水处理行业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对城镇的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对污水处理重视程度加深,至此在今后几年间我国污水处理厂数量也在逐年递增。随着污水处理厂数量的增加,电子地域分布广泛,集团与各厂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运营管理水平逐渐出现脱节的现象,在管理中出现的人才短缺以及运营消耗大等这些问题使得集团急切的需要进行集约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有效提升对于下属单位的管理力度。

二、智慧水务的概念

智慧水务的概念提出主要是指借助水智能系统形成的水务管理模式,在常规的水管理模式上融入信息化管理机制系统,对于水务管理中涉及到的自来水、污水和中水等各种水的处理进行数据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用水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智慧水务”理念的指导下,水务集团内部管理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水务集团内部采取数据采集、传输等传感设备在线检测水务系统的运行状况,并且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设施,形成了“水务物联网”。水务集团通过数字化管理将大量的水务信息好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整合,并且通过网络及时的将信息传递给排水公司,通过各种智能化系统对水系统进行检测,遇到问题能够及时的反馈,对于问题的处理解决都能达到实效性。

三、工程案例

本文主要针对天津污水处理的事件作为一个案例来解析数字化管理在水务集团中应用的作用体现。

(一)系统框架结构。在这个案例中所采用的一个系统框架大致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的设备中包含有各污水处理厂、泵站的在线仪器仪表、生产设备、自控系统等,是物联网框架的基础,利用系统网络数据之间的传递和转换在不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多种通信接口的转换,从而实现最完善的感知层体系。而网络层就是依靠有线网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实现总集团对下属企业、分公司的管理,并将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即时传达到总部。应用层是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应用体系,但是应用层面是建立在感知层面和网络层面基础上的,首先通过感知层面的对于各种数据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展示,然后针对超额数据发出预警信号,其次就是通过对生产运行的数据的汇总计算,实现污水处理厂以及集团内部各种图表的运行,方便管理人员对于日常运行情况详细了解。再次就是通过各个运营环节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便了解整个运营过程和信息,最后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制定出最佳的决策方案。

(二)实施效果。天津市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企业的进、产、排三个环节进行实时的跟踪,通过云设备和计算机信息的系统将各环节中的工作状况等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并从中寻求出最佳的处理方案,实现了对污水处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控制以及精细化管理,达到规范管理、节能减耗、减员增效的目的。建立在物联网科技以及云计算平台之上的城市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成为天津市在处理污水环节中的关键平台,对企业进行数据的收集、整合、处理和传递等都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为企业实现减员增效、节能减耗等方面的目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信息化综合管理的解决方案。

(三)效益价值

1、提升水务集团的运营管控能力。在水务集团中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运营过程中所有数据的收集、监测、分析和整合处理,为企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信息依据,在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精细化管理模式,逐渐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管控能力。

2、提升水务集团的决策分析能力。数字化信息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有效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分享,使得水务集团总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有效、最真实的信息,方便管理层根据提供的信息作出最实际的决策。通过数字化系统提供的具有专业性的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协助管理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

第5篇

1国外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开始将计算机应用到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2],目前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水平较高。美国利用微机管理程序对城市森林的树种、位置、数量、年龄、生长状况、经营措施、抚育强度等进行管理;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对其所管辖的每一棵树木都建立了数字化的信息档案,通过计算机检索就能对全国的观赏植物品种、数量和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日本东京利用高精度卫星影像构建空间数据库,对中心区绿地进行分析;MakotoYokohari等人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亚洲超大型城市的城乡交错带绿地功能进行了评价。

2国内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建设起步较晚。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开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将80万棵树木的分布地点放入电子地图,清晰的显示树木的分布和位置,方便技术人员进行树木的管护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上海市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数字化,研究了上海市绿地景观的特点[3];深圳市设计了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的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2011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研发了“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并在广东省阳江市和浙江省丽水市开展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全面建设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已经开始。

二、西安市构建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园林绿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创建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是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要求和关注度越来越高,西安市近年来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开展了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园林绿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随之而来的园林绿化管理问题也愈显突出和重要,各种管理矛盾日益显现,传统的管理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只有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尽快实现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电子档案的建设和管理,给园林绿化规划、工程建设、养护管理、社会化服务等提供科学管理依据,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辅助领导进行决策,才能满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园林绿化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2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为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不仅是西安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更是园林绿化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现有的技术也为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提供了条件,目前,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PS)可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提供良好的信息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能为绿地系统管理与分析提供技术平台[4],同时辅助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5],也为建立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提供支撑。因此,建立技术成熟、手段先进、应用成本可控、管理功效更大的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所需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3“数字化”是西安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目前,西安市园林绿地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园林绿地资源数据更新很快[6],现有的绿化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管理工作需要,数字化管理便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必然选择。只有充分利用3S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建立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真实状况,使园林绿化管理从静态、动态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分析决策,科学的制定各类城市绿地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空间布局,实现对城市绿地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

三、西安市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结构

1系统功能定位

为了全面提高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园林绿化资源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和时效性,要求系统基础数据完备、运行稳定高效、功能方便实用、接口预留充足。西安市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是:管理决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全面化、动态化;管理效果最佳化、超前化;资源信息共享化、实时化;监督机制社会化、透明化。

2系统基本结构

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是以3S技术为平台,以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为主线,以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为目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极强的一个管理系统。系统基本结构包括基础层、服务层、业务层、数据层。基础层是管理系统平台运行的物质基础。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平台、安全防护软件等;服务层提供用户业务,应用于服务系统。通过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表示信息和收集数据,是用户使用系统的接口;业务层是实际业务规则的执行部分。业务层通过将正规的过程和业务规则应用于相关数据来实现客户通过表示层发出业务请求;数据层是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存放地。实现数据的存储,并集中管理这些数据,保障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灾难防护。该系统以西安市城市园林绿化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为核心,以实现决策支持功能为系统建设目标,突出体现系统浏览功能、信息查询统计功能、数据输出功能、空间分析功能、用户分级管理功能、数据编辑功能、数据更新功能等。

3地理信息系统构建

3.1信息源

城市园林绿化信息源涉及面十分广泛,但是最重要、最关键、最难收集的还是与园林绿地和园林植物相关的基础地理信息,其数量之多、变化之大增加了采集的难度。管理文档信息包括绿化工程设计、招投标、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养护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等,文档信息要及时收集与更新;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基础地形图、行政区划图、高分辨率航片或卫星影像、绿地斑块、绿化植物等,是该系统的核心信息源。

3.2图形数据库

提供大量空间数据管理功能,方便快捷的实现图形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输出。具有图形输入、图形编辑、图形输出、图形管理、数据转换等功能。

3.3属性数据库

主要包括属性数据的导入和对现有数据的修改。对应于图形数据库,图形、属性数据对应性强,无空间逻辑错误。数据库完整规范,数据全面,逻辑一致性强。

3.4专题数据库

园林专题数据的录入、编辑。系统提供丰富、便捷的录入及编辑工具,进行园林信息数据的录入及编辑,同时保证采用数据的现势性要强。

4系统服务功能

4.1法规政策系统

严格执行“绿线管理”,强化规划绿线的法律地位,从审批管理入手,保证各类建设项目按规定建设绿地,对绿地系统和绿化用地进行强制性保护。该系统提供园林绿化管理法规、政策服务,各类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公告园林绿化行政许可以及提供其它相关通知、通告等服务。

4.2部门管理系统

该系统支撑的办公自动化,以地图的方式体现了各种园林绿化数据,业务信息一目了然,大大减少重复性的园林绿化日常业务处理的工作量,使园林系统内部各业务部门、党务、人事、办公室、工会、共青团、档案以及直属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高效运转,实现管理过程的数字化、无纸化。

4.3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开展园林绿化资源调查、园林绿化资源统计分析、园林绿化发展趋势预测、园林绿化规划模型建立、优化绿化结构与空间布局、绿化规划设计效果评估、绿化规划设计文档制订等管理工作。

4.4工程管理系统

强化工程建设全程监管,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绿化项目,都要严格设计、规范施工、全面验收。工程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施工招标、施工方案审批、工程施工、施工监理、工程竣工验收以及相关工程建设资料查询等内容。

4.5养护管理系统

加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制定养护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及考核体系,建立符合实际的养护管理评价机制,确保园林绿地功能作用的发挥。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古树名木管理、病虫害监测预报、养护管理执行、养护管理档案、养护定时提醒等。

4.6决策管理系统

通过对园林绿化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实时监测,以园林绿化基本数据库和评价模型系统为基础,以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成果依据,实现对不同时段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决策方案,供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实现动态管理。

4.7查询输出系统

该系统能够快速、方便的查询、检索、分析所需要的园林绿化现状数据、历史数据,同时提供各类数据录入、数据库维护、数据动态更新以及各类统计报表输出、专题图制作和输出等功能。

4.8社会服务系统

针对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和查阅的大量政务信息、有关绿化工程进展、养护管理情况等进行采编、传递、,以供各级领导和园林系统相关人员查阅,社会的广泛监督,以及让市民享受城市园林绿化快速发展的成果。

5系统用户管理

对该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管理,通过对用户使用级别进行限制来增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5.1用户管理

系统用户可以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主要是指使用本系统的工作人员,以及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这些工作人员依靠系统完成日常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外部用户主要是绿化系统以外的相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系统分析与用户需求主要从内部用户的职能、机构和业务流程及管理对象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兼顾外部用户的需要。

5.2权限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完成定义系统用户、用户角色、用户权限、用户部门、区域、设施类型等,为用户搭建应用系统提供权限的分配,实现权限与业务应用融合。

四、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的管理

1系统更新

该系统数据信息量十分庞大,涉及到园林绿化的各个方面,数据管理和更新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保证各种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将系统数据的更新工作和日常业务工作统一与融合,保障数据及时采集,严格审查,及时更新。

2系统维护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数据挖掘技术 复合模式 互补共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人都认为数字化档案管理会在在很短时间内取代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想法导致许多的档案机构在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和基础条件下盲目地追求数字化档案管理,结果不但没有取得最初实现档案更合理的利用的初衷,还导致许多的档案出现模糊化、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为此笔者从医院的档案管理为线索,探讨数字化与传统档案管理复合模式在档案的利用以及保存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1.数字化档案管理发展的不足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兴起的,具有海量的信息量,快速的检索、高度的信息共享性。这些优势是传统的档案管理不具备的,但同时传统档案管理的有目的性整理、真实性等特点也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不可比拟的。

1.1技术的不够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建设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是必然的趋势,但许多的单位的计算机基础设施、应用软件和相关技术人员发展的步伐与数字化档案管理所需要的基础条件不能同步。如此导致的结果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人人认可,一哄而上,造成所形成的档案质量不高。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医院的档案管理是需要用文字、图表、数据、照片和其他的反应病情的资料,没有专业的熟悉计算的操作,掌握档案管理的各个重点,势必导致所记录的档案失去其重要的价值和真实性。此外,由于现阶段国家的法律以及人们的普遍观念,电子化的档案是容易被篡改的,如果承认它的法律凭证效力,那么极有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这样传统档案的真实性以及完善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2数字化档案管理与保护研究成果保护的矛盾

现阶段在医院,大部分的医学研究成果都是通过论文的方式发表的,并不能申请专利,这样势必导致各个不同的医院对各自研究成果和取得的重大突破讳莫如深。数字化档案管理需要高度的信息传输的能力,需要各个相关机构信息的共享。而传统的观点是先进的、成果较多的、有着完善科研技术的医院不愿意与其他条件较差、科研水平较低的医院共享重要的资源。没有丰富的资源,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也就无法拓展传统档案管理的局限性,不能为科研和新技术的开发起到重大的作用。

1.3数字化档案不具有原件,可能会出现信息缺失的情况

由于现阶段的数字化档案的记录方式是在事件发生时就开始,记录着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这样的记录方式使得数字档案是以档案管理系统所捕获的元数据来代表真实的数据,不具有原件,此外在记录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例如:在医院中,病人病情恶化,因此需要转院治疗,如果医院不注重信息的收集的话,这样就会导致数字化档案的不完备。

2.数字化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复合模式探讨

由于数字化档案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在优缺点上正好可以互补。数字化档案不具备真实性,传统档案具有真实性;传统档案检索繁琐、容易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破损,数字化档案检索方便、快捷。因此利用这种互补的优势,让数字化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着两种方式共存,对于科研以及及时的解决病人的痛苦有着重大的作用。一下就是对这种互补模式的几点探讨。

2.1利用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构建数据仓库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经过长期有意识、有目的的积累形成的,因此具有完备的系统性和价值。将传统档案中的各个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条形码技术、光盘技术等现代技术数字化,构成一个数据仓库,容纳各个医院或者部门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当然在数字化档案传递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信息会有模糊的可能,这样就需要传统的档案作为原件,为数据仓库的准确、可靠提供基础。当然在发展电子化档案数据仓库的同时也要改变各个档案管理机构各自为政、个立门户的想法,尽量说服他们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机构档案的力量。

2.2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疾病的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是指通过每一个数据,从大量的数据中需找其规律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准备、规律需找和规律表示三个阶段。在医学上,许多的疾病是由于人们的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利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快速的检索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大量病情的案例,经过比较分析,得到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以及可以导致疾病产生的不良习惯。例如:癌症与心血管疾病都是人类的两大杀手,但通过对已有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患癌症的人都没有换上心血管疾病,这种情况是否是巧合,还是有什么机理在其中,会不会通过此种研究发现治疗两种疾病的方法,这些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检索,然后分析现象,大胆提出设想得到。如果利用传统档案进行这种索引必定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在现象的发现上。然而当有了足够的成果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证明这些研究成果就需要充分的证据和事实,而传统的档案便有法律凭证的效力可以作为资料来证明成果,这也是现阶段中国与电子化档案相比,传统档案无法比拟的优点。

2.3复合档案管理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没有相关档案管理的技术人员对档案进行有序、高效的管理,是无法满足档案合理数字化的需求,对于构建数据仓库等档案管理活动也有许多不利影响。因此为了复合档案管理模式的合理开展,需要对传统的档案管理人才进行培训,让其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方面提升,这样才能满足复合档案管理模式的需求,成功的实现复合档案管理模式。

3.小 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许多的科学带来了变革,在档案管理上也是如此。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是势不可挡,但在现阶段,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还存在许多的不完善之处。与历史长期有意识积累下来的传统档案相比,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还是有诸多弊端的,因此复合模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更好的利用档案的信息,为科研的发展提供事实依据,为疾病的预防提供案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19

[中图分类号]G647.24;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1

0 引 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的档案管理必须向档案管理信息化转变,必须注重计算机和网络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也共同提出要加快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要求要不断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水平。高校n案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将传统的纸质版的档案资料和音频资料转移到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以实现档案资料的网上管理。虽然各大高校也在落实政策,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是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不是很理想,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必须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使其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1 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备的基础设备

硬软件基础设施是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的设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就失去其存在的物质载体。然而,各高校的硬软件配备情况却不是很理想,有的高校认为配备几台计算机就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而没有对计算机进行相应程序系统的设置,也没有配备其他相机、扫描仪等基础电子设备。

1.2 未建立完整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要建设一个完整和持续更新的档案信息数据库。而各大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现实状况是,录入的档案信息不完整,只是走形式象征性地录入一些信息;录入信息之后就不再管理,很少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更新;录入的信息未经严谨的核实,存在虚假的信息等。总之,各大高校所建立的档案信息库还存在不全面、不真实、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1.3 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其中必然会涉及电子计算机等网络技术,因此,对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档案管理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能力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使用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各高校的档案管理者要么具有基本业务能力,要么具有计算机使用能力,很少同时具有业务能力和电子设备使用能力。

1.4 未意识到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

各高校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因为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基本不会出现安全问题,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就必须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防止黑客或其他人的恶意攻击以及电脑病毒等带来的信息丢失问题。

2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渠道

2.1 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

各大高校要想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就必须打好根基,也就是要完善档案管理的各种硬软件设施。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众多信息的输入、更新、交换和共享等,因此,配备的计算机必须是高端的而且要设置好相应的系统程序。同时,也要配备相机、扫描件、录像机等其他电子设备,以用来进行图文的拍照、扫描和录像等。总之,就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硬软件基础设施,为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要想真正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首先,需要将所有人的档案信息录入电脑中,不仅包括文字信息还包括音频信息等,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其次,需要将录入的信息数据进行认真的核实,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最后,还要不断更新和管理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总之,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也就是保证信息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的过程。

2.3 培养专业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档案管理人才作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必须注重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是同时具有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使用能力和档案管理基础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对现在任职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专业培养,以弥补其所欠缺的方面;另一方面,专业培养一批同时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专业档案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4 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安全意识

虽然高校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档案信息实现了网上共享,为管理档案资料提供了巨大方便,但是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是绝不可以忽略的。一方面,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日常工作中的安全警觉性;另一方面,注重电脑自身系统的防护功能,避免黑客及其他人的恶意攻击,及时备份档案资料,避免因病毒等因素造成资料的丢失。

3 结 语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长久过程。高校必须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如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培养专业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及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安全意识等,来推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来提高高校的档案管理水平,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构建原则;一体化开放服务

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然不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只有在机构设置,文献资源建设,服务时间、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搭建“藏、借、阅、咨”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才是符合现代图书馆实际需求的发展之路。

1 我馆传统管理体系的局限性

(一)以读者为优先的服务意识不强

图书馆是一个为读者提供便利,满足其需求的地方,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而在我馆传统管理体系中却正缺乏根深蒂固的“服务至上”意识。以读者为优先的服务意识不强,一方面表现为图书馆在运行时常出现应付读者等现象,或者即使有服务意识,但因为受到图书馆管理体系限制而不能真正为读者提供最为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表现为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时间短。目前,我馆开放服务的时间都未达到教育部的每周70小时的开馆要求,只是将一部分功能区域开放服务,未达到全馆全部开放。在工作日期间,读者等去图书馆阅读的时间只有在下班或放学后,而我馆同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作息时间相同,从而导致图书馆职能效用无法得到实质发挥。

(二)重“管”的保守意识过于严重

我馆在书籍的管理过程中,将“保护”置于“阅读”的功能之上,重视书籍的管理及保护。图书馆将珍贵书刊资料保存在专门的图书室内,只允许部分相关人员进入查阅,普通读者完全接触不到。图书馆是将图书提供给读者阅读,为读者提供便利服务的地方,并且图书的价值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体现的。我馆这种“用”服从“管”的保守意识和做法虽然有效地保护了珍贵书籍及资料,但限制了读者的自由阅读,也使得书籍无法发挥其本质价值。

(三)图书馆内部书籍布局不合理,机构设置繁杂

目前,我馆仍采用传统管理体系,其内部的书籍布局不合理,机构设置繁杂。首先,书籍的布局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图书馆将书目查询、图书借还、阅览室等功能进行分割布局;另一方面设置多个种类的阅览室,如社会科学类阅览室、期刊类阅览室、外文类阅览室等。这种将“藏、借、阅、咨”服务功能分离的传统管理体系极易造成书刊重复配置的现象,导致图书馆管理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令读者觉得繁琐和不便。其次,我馆在设置机构时,仍将外借、阅览、咨询、检索进行分离设置,其中外界和阅览等服务中又以文献类型、语言类型等为依据设置更小的部门。

2 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结合我馆实际情况以及“图书馆学五定律”,笔者认为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遵守以下五点原则:

第一,“书是为了用的”,图书馆需要遵循服务至上原则。图书馆要将为读者提供便利作为服务宗旨,除了其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之外,还需要在阅读环境、服务方式以及现代技术设备的配置方面进行改革和改造,并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服务重点,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阅读环境。

第二,“每个读者有其书”,图书馆需要遵循书籍共享原则。对图书馆内部的文献书刊等进行科学的整合,并且依靠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源网络进行大范围的资源共享,破除部分图书被特殊人群垄断的管理模式,建立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大图书馆”。

第三,“每本书有其读者”,图书馆需要遵循全面开架原则。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为读者提供阅读资源,因此图书馆应该实行全馆全面开放服务。图书馆将馆内各阅读功能区域,以及网络信息服务开放,为读者提供最为广泛的资源服务,减少读者借阅和查询的限制,提高书籍利用率。

第四,“节省读书时间”,图书馆需要遵循效益性原则。我国图书馆要将书刊的使用效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通过科学排架、目录等措施节约读者阅读时间。同时坚持“管”服务于“用”的管理方法,提高文献书刊的使用价值。

第五,“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需要遵循兼容性原则。我国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要同新时代数字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令图书馆与时俱进,获得可持续发展。

3 “藏、借、阅、咨”图书馆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搭建

(一)拓展服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管理要始终将读者作为服务的重点,遵循图书“藏以致用”的原则,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便利的高质量服务;同时要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和介绍馆藏书刊,便利读者查阅和获取阅读目标;要重视现代信息资源,并及时搜集、提供给读者,令读者能够接收到新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实行全馆开放、优化读者阅读环境等措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此外,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优化读者管理,加强读者互动

图书馆要重视读者的需求,加强与其互动,优化读者的管理。首先,为加强同读者的互动,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图书馆需要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中,读者可以把在图书馆遇到任何问题留言或者在线同馆员沟通,令图书馆及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图书馆设立的专门在线咨询服务平台进行咨询,得到及时、专业的回答。此外,在图书馆内还应该设置意见箱等,虚心接受读者的建议和监督。其次,为了优化读者的管理,图书馆应该建立读者的个性档案,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根据读者的综合需要进行图书馆管理,以便为读者提供适当的服务。

(三)加强资源共享,提高馆藏利用

建立各个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达到不同图书馆、不同书目查阅系统,甚至不同地区可以互相查阅、借阅书刊和资料信息。以图书馆书刊资源整合共享服务为基础,以读者公用查阅计算机作保障,能够令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信息服务,为借阅双方都提供了极大便利。各图书馆之间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封闭管理模式,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完成馆内实际书刊资源与馆际间虚拟信息资源的综合,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图书”。加强资源共享,既为读者提供了快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节约了读者的时间,也使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馆藏范围增大。

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应本着为读者服务的管理理念,坚持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五大构建原则,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与服务,会读者提供更优秀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邱良秋. 探索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开放式服务管理模式[J].学理论,2011(09).

[2]吴楠. 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才智,2013(34).

[3]林水秀,王冬辉.高校图书馆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J].兰台世界,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