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济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方向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6:02: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济发展方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经济发展方向

第1篇

关键词:兴文县;成黔快铁;旅游经济;现状问题;建议对策

一、背景介绍

2009年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要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产业加快恢复振兴,加速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四川省兴文县推出一些列措施促进旅游经济恢复与发展。且随着成贵快铁于2010年12月31日正式开工,预计工期为3-5年,届时将以点串线连成四川的高速铁路网络,从成都出发到达兴文县的时间将从7个小时缩短至1小时30分钟。与此同时,成渝、成西、成贵、成兰铁路建成后,成都6小时可达北京、广州,8小时内可达上海、沈阳。这将成为解决兴文县旅游业发展交通不变,客源地狭窄的重大脱破口。

二、兴文县旅游业的基本概况

从自然资源方面看,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结合部,历史悠久,自然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兴文县已开发的旅游产品有石海洞乡风景区和王山风景区。其中以石海洞乡旅游区为主,且前者开发较早,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较为成熟。兴文石海景区面积70平方公里,以岩溶地貌为特色,以石林、溶洞为基础构景,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态地下溶洞交错,洞中有洞,如谜宫仙境,并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城西20公里的王山镇,植被葱翠,均海茫茫,清幽静雅;山门沟谷溪流、瀑布湖潭、洞穴奇石等自然景观字熔宙冶,浑然天成。主要有飞雾谷、道洞、黑帽顶、寿山湖等片区。王山自古即为名山。昔名石头大寨、轮缚大囤,又名南春山。自宋代起,这里便是都掌族(即族)的生息之地。至今,山上还保存着人所建大、小寨门、古城墙、古城堡等战场遗迹。2000年2月,王山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人文领域看:兴文县作为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兴文有苗族同胞3.6万人,园区内苗族风情浓郁,到苗寒文化中心一游,穿一回艳丽的苗家服饰,喝过十二道拦路酒,和苗人一起配以芦笙、牛角号吹奏,一起载歌载舞,或过一过丰富多彩的苗家节目,让人留恋往返。景区苗寨文化中心每晚举办苗族风情表演篝火晚会,苗族每年民族活动有“踩山节”、“赶苗场”、“芦笙会”、跳花节、高桩戏;景区每年春节举办“川南苗族风情节”,三四月举行“苗族花山节”。此外兴文县还曾是族聚居地,族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距今已消失500余年。但公园内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人的遗物遗迹。洞内外保存完好的岩画、七星灶、滤硝池、石城堡等遗迹,神奇独特,扑朔迷离,记录着一段段苗历史。人后裔每年农历9月初9前后9天举办盛大的“人赛神节”活动,以祀先祖。

三、兴文县旅游业发展的不足

由于交通制约等因素,以及缺乏有效的旅游市场营销机制,缺乏与周边相关旅游产品的衔接,导致了兴文县旅游者规模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与兴文县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景区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根据资料显示,旅游者在兴文县的停留时间短,不过夜的旅游者占51%,停留一夜的旅游者占38%,过境观光游的特征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四川省和重庆市是兴文县的主要客源地,其中成都、重庆、宜宾、泸州、自贡、绵阳的旅游者占旅游总人数的68%以上。此外兴文县省外旅游者的比例与周边蜀南竹海等旅游景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内远程市场及区域联动市场的潜力巨大。海外市场方面,兴文县近2年的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在2000人次左右,多为港澳台的旅游者,海外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兴文县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第一,大力开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在走访中发现,除了现有的石海风景区和王山风景区,具有开发价值的还有凌霄城和九丝城遗址等。特别是凌霄城海拔1001.1米,孤峰高耸、除有一陡峭的石梯与山下相通外,其余都是悬崖绝壁。南宋筑城抗元,明为都掌人据点,民国时川南革命军据守数月。主要景点有晕素井、凌霄城遗址,宋代石刻,山下有14个乳花洞,可与龙塘沟、飞虹沟组合开发。这里是川南游击纵队的根据地,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一个红色革命纪念地。且2009年兴文县被批准给革命老区县,开发红色旅游对兴文县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第二,设立专项资金,对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同时开发新的旅游形式。如从2009年开始,兴文县每年从财政资金中拨出200万作为旅游发展资金,主要用于重大旅游发展项目,乡村旅游以及组合市场营销。

第三,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一个很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商品。游客在旅游地都很希望买到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小商品,以作纪念。在走访中发现,风景区的旅游商品缺乏特色,特别是与蜀南竹海的旅游小商品非常类似,替代性很强,很难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进一步打造旅游区的民族特色文化。兴文县是一个苗族比较集聚的区域,苗族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深入打造苗族文化使其魅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兴文县也是人文化遗址集中区,深入研究古人文化,丰富文化内容,提高其文化的吸引力。进而增加兴文县的旅游业活力。

第2篇

一、立足“品牌”战略,发展农业经济

1、建立品牌声誉信任实施机制

现代社会中声誉信任的取得非常重要,品牌声誉靠质量,必须以农产品质量为根基,品牌才有竞争力。应通过优质产品、诚信交易,将维护品牌形象形成自觉意识,并通过质量追溯系统,深化顾客与农业品牌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持久信任度,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各种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民组织的声誉相关,而声誉又取决于他所提品的质量时,农民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参与组织合作,并可通过农民组织形式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减少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如“公司+农场(基地)+农业工人”的生产模式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模式,让农民进入农场(基地),通过企业化的经营、管理,以农业工人的身份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使农民职业化。这种模式是建立品牌声誉制度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找准战略定位

任何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其过去的历史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等都会作为遗传因子影响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活动方式。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利用所在这种历史形成的优势,通过文化积淀塑造品牌,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从而获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融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者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赖的东西。农业产业品牌要根据农产品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如一提到蔬菜,消费者自然就会提到这个品牌的其他属性,如品种、价格、质量、安全、营养等。

二、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农业部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第3篇

(大连金州新区经济贸易局,辽宁 大连116600)

[摘要]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草签,中国经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为国家级新区的定位发展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带来了新的课题。全国多个区域都在结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趋势,建立了多种实验区及示范区,期望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上一针强心剂。本文通过浅析金普新区的经济发展现况及举措,揭示了金普新区发展中韩自贸区的可能性。

[

关键词 ]中韩自贸协定;金普新区;实验区

《中韩自贸协定》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不仅大大加大了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激发对外开放已有优势,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适应、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制约性矛盾和问题。金普新区作为国家批准成立的第十个新区,肩负着国务院赋予新区的神圣使命,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和《中韩自贸协定》,必将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

1金普新区的区域发展现况

(1)多年的开发开放经验。大连金普新区重要核心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神州第一开发区”,历经3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在促进大连对外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区域内的保税区、大窑湾港口等功能区相得益彰,统筹发展,为开辟“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2)雄厚的对韩外贸基础。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大连市作为东北三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韩国企业的青睐。多年来,中韩企业依托开发区的人文环境、保税区的辐射功能和港口的优越资源,在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了集聚效应,其外贸行业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截至2014年底,韩国累计在连兴办2694个项目,实际到位外资76.67亿美元;自1985年至2014年底,双边累计进出口贸易额523.92亿美元,从韩国进口276.18亿美元,对韩国出口247.74亿美元;2014年度双边进出口额54.03亿美元,占大连市进出口额比重8.37%,其中从韩国进口29.57亿美元,对韩出口24.26亿美元。

(3)友好的人文交流平台。目前在连韩国侨民超过35000人,每周大连韩国往返航班超过70班次,每年航空客流量约60万人次。大连还拥有全国设施最好的韩国人国际学校和广受好评的韩语节目《中韩之桥》。韩国政府积极在大连市建立领事馆办公室,使辽宁省成为国内唯一省内存在两个领事机构的省份,同时韩国人商会、韩国贸易振兴公社等半官方机构均在大连设立办事处,与韩国国家和地方议员团组往来密切。大连市政府和各先导区都建立了优秀的对韩招商队伍,对韩经贸工作经验丰富。

(4)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作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大连金普新区聚集了众多港航物流企业,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和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外贸货物集散和辐射能力突出。

(5)显著的港口物流优势。坐落于大连金普新区的大窑湾港,兴建于1988年,投入运营于1993年。其母港——大连港拥有百年航运历史,已与160余个国家、300多个港口开展航运物流业务。近些年来,母港的运营业务已逐渐向大窑湾港倾斜。大连港、大窑湾港将为“示范区”企业客户在优化境内外航线、班轮和舱位配置,打通国际物流通道,支撑海外布点、采购,以及海外仓集货与分拨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最大限度的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在装备制造、服务贸易、货物贸易进出口业务方面竞争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应有作用。

2申报中韩自贸示范合作区的可行性

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完成全部文本草签过程中,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稳步前进的背景下,大连金普新区选址双D港园区和大窑湾北岸,挂牌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建设面向东北亚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打造辽吉黑蒙产品的“国货出海口”和“韩货集散地”, 以对韩贸易为重点,推动跨国物流和贸易往来,创建全国首家“四位一体”的“实验区”(即建设“跨境电商+旅游采购贸易+保税电商体验+保税展示展销”复合体),以线上线下、导购平台与展销中心联动的营销模式。建成后,“示范区”将在中韩自贸、投资、服务、产业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全面提速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互通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用足地缘优势、中韩贸易先机和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实现对外开放大背景和小气候的“叠加”利好。

(1)夯实对接载体,推动深度融合。中韩两国贸易互补性较强,出口货种集中在化工品、农副产品和金属制品,进口货种主要是塑料颗粒和机电产品。中韩自贸区的确定,将带来机电产品和农副产品贸易量增长。借助大窑湾港优良的区位优势,同时联合社会资本,有针对性地建设中韩自贸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采取各种措施拓展对韩经贸往来渠道,努力把大连打造成为“韩货集散地”和辽吉黑蒙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国货出海口”,把“示范区”打造物流“大本营”。

(2)大力推进产业合作平台建设。从时间上来看,在连投资韩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中韩建交1992年至1996年,此阶段主要是韩国传统的大财团大企业;二是2000年至2007年,该阶段主要是韩国新型的中等规模企业。上述两个高峰也基本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即每当遇到世界经济危机时,韩国对我市的投资均会呈现停滞现象,包括1997年至2000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和2008年至今的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利用中韩自贸区协定签署的历史机遇,推动大连市对韩经贸合作第三次高峰,构建产业合作平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化工、重装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3)深度挖掘现代服务业潜力。在跨境电子商务、养老医疗、金融服务、餐饮连锁、影视娱乐、社会教育等现代服务产业探索先行先试,提升第三产业服务水平,推动深层次合作,强化相互间知识共享,信息交流共享,打造对韩服务业合作先行区。推动两地海关、商检、邮政、商务等部门合作,发挥大连优良区位优势,增强大连在辽吉黑蒙地区对外开放中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速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建设。

3结 论

《中韩自贸协定》进展顺利,为金普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结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趋势,金普新区适时建立了“实验区“,行之有效地为金普新区打造了一个新的对内对外开放平台,也是大连未来自由贸易园区的起步区,将为快速增长的中日、中韩、中俄贸易提供最好的发展良机。

参考文献:

[1]毕夫,中韩自贸区的特别期待[J].上海企业,2014(08).

[2]张珂,中韩双边货物贸易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子商务,2014(18).

第4篇

(一)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现代社会,互联网产业成为国家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互联网经济环境为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提供独特的条件。第一,互联网经济环境推动着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传统企业基于相互联系的电子商务市场,网络系统与应用程序能够实现多种合作机制,依据互联网的重要平台能够实现对信息与知识的创新、运作、存储、资源共享与传播。互联网经济时代,时间、空间、技术与资源的整合是我国企业运营战略决策制定的核心环节,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企业产品的动态化管理是企业运营战略的发展方向;第二,互联网经济时代实现传统企业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产品经济至服务经济的过渡,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的转变,互相竞争到合作双赢的创新,基本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结构化、信息化。互联网经济凭借渠道信息专业知识推动世界繁荣与发展,创造出重要的价值、生产力与生产效率。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跨越了空间、距离的局限,建立健全相关的运营机制,强化了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技术变革,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在改革、创新中加强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实力。第三,企业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运营模式的有效融合是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环节,如何快速实现线上线下的体制互动、资源共享是企业整体运营发展的关键。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要在核心内容上加强互动,在实践工作中提升融合的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来完成企业的运营目标,在实践中总结二者资源共享的经验与教训,强化技术驱动创新,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

(二)探索企业营销渠道,拓宽市场业务路径

互联网经济环境优化了营销渠道的结构性、实现了渠道组成结构向扁平化发展,有效拓宽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路径,为营销渠道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的基础条件。从企业营销渠道上分析,首先,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引发市场格局的重大转变,各地区的销售渠道差距缩小,形成了一个逐步稳定的价值链系统,促使营销渠道的结构性优势日趋突出;其次企业营销渠道组成结构实现了传统经济金字塔式向扁平化方向的转变,渠道扁平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营销模式,在销售过程、销售成本上为企业争取到更发的利润空间;最后互联网经济环境实现了营销渠道终端的个性化,拓展与延伸了企业的运营渠道。互联网经济环境实现了企业运营的数据库营销模式,建立了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引入了品牌关系管理与管理顾客资产的重要流程,为企业的营销渠道注入了重要的创新要素。从市场业务路径上研究,现阶段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观念得到不断的创新,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社会其他部门拓宽了发展路径,使企业经济利益得到最大化。第一,企业的创新与改革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的处理技术为顾客与企业之间实现了重要的双向交流通道,在销售模式上引入了顾客的个性化定制,经济重心上实现了制造业向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方式上实现网络虚拟运营、合作双赢的新型运营模式。第二,互联网环境实现了实体传统经济到空间网络经济的重大转变,增大了企业营业范围,拓宽了企业营销路径,引入了不同区域顾客的个性化服务,实现了跨区域、跨企业的合作发展与资源共享服务。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契机,企业应该掌握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创新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模式,在创新与改革中提高自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发展能力。

二、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途径

(一)高度重视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系统的建设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企业交易成本、交流成本与运输成本的重要基础,是产业集群的高效率运作的核心,是企业完成个性化定制的关键环节。高度重视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系统的建设,通过供应链系统的建设促使企业之间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得技术扩散的效益。现代产业集群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供应商协助企业领悟新技术、新机会、新技法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重要价值体现。故供应链系统的建设要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通过借助第三方交易平台,建立具备自身独特优势的网站,进一步建设供应链的管理系统。

(二)强化高级和专业生产要素的培养,采取差异化企业竞争策略

高级、专业生产要素的培养是互联网经济环境中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过程中要对人力资源、思想教育、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强化高级与专业生产要素的培养,加大新技术研发的资金投资,第一时间掌握新的技术、采取实践优势的竞争策略。互联网经济环境为企业建立按需定制、柔性化、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创设了优秀的基础条件,采取差异化企业竞争策略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能够准确、及时的掌握消费者具体需求的情况,企业依据具体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监理起基于网络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背景下,国外企业在较多领域形成了基本垄断的优势地位,国内企业须采用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在整个产品的生产、包装与运营体系中要逐一环节进行突破,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企业运营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企业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重要平台,互联网经济与相关产业经济的有效融合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目前我国的网络普及率将会出现越过平台期,呈现继续稳健发展,网民的规模也将进一步的增长,网民的增加为网络经济的深度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预计在2013年为止,中国的网民数量将会到达6亿人,网络经济服务在整体市场占的比重近70%,以互联网经济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更能符合用户的契合度。现阶段互联网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充分重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多元化发展,企业要把握互联网平台终端的市场动态。整体上分析现阶段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速度逐渐加快,步伐稳健,移动终端日渐普及,其一,我国的手机用户不断增长,其速度大于网络增速,作为手机上网终端的可行性有优势在逐渐扩大;其二,手机作为现在逐渐全面普及的智能型终端,使得国有企业应该循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我国不断的加大自己的手机时代优势,努力发展国产品牌,将国产品牌推上市场的主导地位,并且打入国际市场;其三,我国的微博用户在2013年为止将达到2.5亿元人民币,并且还将进一步增长,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手机网络的视频应用和微博同时发挥着效用;最后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运营,企业要充分重视网络平台的安全支付环节,企业运营过程中须建立健全网络交易的安全平台,现阶段企业发展结合二维码以及更完善的电子支付平台是我企业运营的焦点和发展的重点。

四、结论与建议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7-0085-04

一、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问题

辽宁省是我国低碳经济试点省区。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地方申报的情况,将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列入国家低碳试点范围。辽宁省在成为试点地区后,先后采取了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以及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动了辽宁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是因为不论从辽宁省人均碳排放指标看,还是从碳生产率水平和其他方面看,辽宁省都与全国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

人均碳排放量是用来反映碳排放水平的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总量/人口总量。碳生产率是衡量低碳技术水平的指标,碳生产率=GDP/碳排放总量。刘宏、孙倩和王海采用以上两个指标比较了辽宁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发现辽宁省人均碳排放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碳生产率则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辽宁省在生产和生活上过于依赖碳高排放的能源消耗,而且低碳技术水平比较落后[1]。

以上说明,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部分省市相比,在单位产值耗费的能源数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等方面都比较高,因而碳排放量较高。这也说明辽宁省低碳经济的技术水平还不高,需要加强研发,增加投入。

二、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继续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是辽宁省现在和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在《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的目标,具体包括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绿色的生产消费模式初步确立等方面。根据这个要求,笔者认为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

1. 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通过节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地球环境的污染。节能,就是要在减少能源消耗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原来同样的产出;或者是以同样的能源消耗取得比原来更多的经济产出。换言之,就是要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要有相应的技术。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包括废弃物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降低能源消耗的技术,通过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阶梯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仍是辽宁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资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形式。由于它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效果十分明显。这也与低碳经济的目标一致。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辽宁省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比较早、效果突出的地区。早在2002年,辽宁省就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创建了“3+1”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经国务院同意,被国家发改委等六大部门确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省。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循环经济从试点转向全面推进阶段。但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仍然是紧迫任务。

2. 重点发展新兴低碳产业。发展新兴低碳产业是辽宁省实现低碳发展的产业基础。辽宁省是一个重化工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大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下,辽宁省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由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向以新兴低碳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降低石化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表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的新型经济。这是继信息经济之后又一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与变革。适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为此,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简称《决定》),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布局。这是我国破解资源约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决定》确定了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发展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节能环保、新一点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些新兴产业的重要特点就是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高。可以称之为新兴低碳产业。响应中央的号召,2010年2月辽宁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明确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定位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把先进设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9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第6篇

2012年4月,国家财政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制定指导方针及实施细则。上海市早在2008年就开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是全国最早开展绿色建筑示范的城市,目前已编制完成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完善了符合上海市经济发展趋势、适合上海地域气候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并于2012年9月15日起实施《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旨在推广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本文在解读有关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企业如何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根据2006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相关标准,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现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高新科技的成果,把建筑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使用者提供贴近自然、方便舒适并节能的使用环境。所谓“绿色”并非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景观绿化等,而是指对环境无污染的一种标志,本质是物质系统的循环,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良性循环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质的循环系统。

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低碳经济是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要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其核心问题就是绿色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规模大、投资大、能耗高、寿命周期长和相关产业链广等特点,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所做出的承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而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的报告指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求相冲突,而解决这一冲突的根本措施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包括新能源、工业节能、资源回收、环保节能材料和绿色建筑等。

二、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内容及解读

近几年来,绿色建筑一直是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关注的热点。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就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见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指导“十二五”绿色建筑产业科技发展,2012年我国针对绿色地产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陆续出台并付诸实施,为传统地产商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为绿色地产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将有助于大规模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12年4月,国家财政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中包括六大部分内容:一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二是推动发展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三是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四是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五是推进发展规模化绿色建筑;六是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中对发展绿色建筑提出的具体实施要求有四本文由收集整理点:一是要求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要求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以上。二是首次明确了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的奖励标准: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三是鼓励和支持绿化生态城区建设:凡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2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集中连片发展新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将相应调整增补助额度。四是支

持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鼓励各地在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中,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2年5月住建部又下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将设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科技部也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到,将加大财政对绿色建筑科技的投入力度。

国家针对绿色建筑相关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我国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大规模推进国内绿色住宅消费的态度和决心,这些将大大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并撬动万亿元的绿色建筑产业。

三、发展绿色建筑是提高房地产开发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发展主流方向,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将开始转型“绿色”,尤其是获得相应认证的绿色建筑,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开发商的重视。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估算的数据,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商排名前十位的都在成体系的开发绿色建筑,而一些中型开发商甚至是把绿色建筑作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前者如万科集团、绿地集团等;后者如南京的朗诗集团等。作为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龙头,万科集团也是绿色建筑的先导者之一,早在2004年万科就在上海做了第一个绿色建筑“朗润园”,当时也是上海市政府刚刚开始推行绿色生态建筑,朗润园除了按当时的政府要求建成为“四高小区”外,还把节能率提高到一半以上,甚至为当时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提供了参考。绿地集团也是较早介入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在上海,绿地集团得到了上海市政府专向节能基金的资助;在其他一些地方,正是因为满足了当地政府兴建绿色生态小区的要求,绿地集团较为顺利的取得了土地开发。

我国房地产企业在改革开发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从原始积累期发展到了稳定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商要做大、做强就要从单一的开发销售转变成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与经营共举,通过优质的资产沉淀获得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要从开发建设(增量)为主转向经营投资为主(存量),房地产企业的主要业务环节也将变为房地产资产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直至报废拆除)的管理,因此,未来建筑物业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将是房地产开发商自身的一项重大成本支出,而谁能把这项成本降低,就将大大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良性循环。而绿色建筑的所关注的核心点正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减排,节约各类资源,因此开发绿色建筑可以使开发企业大大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成为购房者选择购房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为品牌的竞争。开发商如果能将绿色建筑作为经营理念之一,则能够加深购房者对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印象,从而提高开发企业的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竞争力。

第7篇

[关键词] 房地产经济;影响因素;发展趋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25

[中图分类号] F293.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41- 02

房地产经济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来说不可或缺,并且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和研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根据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行预测与控制,能够有效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

1.1 市场因素

房地产经济置身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必然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或者是供求关系改变,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一旦市场出现较大的房屋需求,房地产的价格会有较大的提升,从而也会推动房地产经济规模的扩大;反之,房地产经济会出现较为萧条的情况,影响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1]。因此,要根据现有的市场信息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1.2 政策因素

国家针对房地产经济发展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也就是颁布相关的发展政策也会影响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确保房地产经济能够良性稳定发展而制定的,包括财政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其他相应的经济政策。国家通过颁布这些政策来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调控,使得房地产经济能够健康发展。

1.3 金融市场

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银行贷款,因此,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资金是房地产开发的必需资源,相关的金融政策发生改变,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房地产企业有一部分自有资金,但是这不足以完成其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多需要从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所以说,金融市场也是影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控制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对策

2.1 规范土地市场

房地产开发从土地交易开始,要有效控制房地产经济的波动,就必须对土地实行规范化管理,从根本上控制房地产的交易价格。土地市场规范化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土地批租方面要严格管理,政府部门在拨用土地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确保土地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第二,土地报批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来开展土地的招标拍卖工作,坚决减少不合法的土地交易行为;第三,要合理确定政府的职责与权限,在强化政府加强土地管理的同时,也要推动土地交易市场化,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

2.2 调整房地产投资政策

国家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要对房地产市场的变动情况进行及时调查,及时调整房地产投资政策,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恶性投资。国家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投资政策进行调整,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要颁布政策,鼓励投资;而在房地产市场无限制发展,出现泡沫经济的时候要调整投资政策,限制房地产投资。总之,国家要从事实出发,及时调整房地产投资政策,让房地产经济发展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宏观环境。

2.3 完善房地产开发金融制度

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对房地产经济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完善房地产开发的金融制度,来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对现行的房地产融资体系加以完善,形成多元化融资体系;其次,在住房融资渠道方面不能再局限于商业按揭贷款、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等融资方式,而要开发新的融资渠道,实现住房融资渠道多元化;最后,在金融管理制度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要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奠定金融制度基础,提供健康的全新的融资环境。

3 房地产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3.1 房价日渐稳定

房地产市场在前几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其增长速度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房价飙升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宏观调控措施,包括限购以及调整银行利率等,以便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就近几年来看,房地产市场已经日趋稳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房价相对前几年波动不大。

3.2 国家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

由于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我国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调控,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来遏制房价的快速上升[3]。尤其是针对一些破坏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恶性囤地情况,国家更是严厉打击,确保土地供求处于较为稳定的状况。同时,国家对现有的房地产经济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使得房地产经济能够健康发展。

3.3 未来将会给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定的居住保障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其他行业一样,都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对市场经济信息进行分析,以及对我国政治形势的研究,再结合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预测,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定的住房保障是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在节能领域也会有较大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应该注意加大在这两个方向的投入。

3.4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

目前来说,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瓶颈阶段,但总体上还算景气,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也正处于上升阶段,再加上国家针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进行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给予适当的指导,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以确保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结 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仅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进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了能够让我国居民有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国家需要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以确保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司云娜.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5-126.

第8篇

一、"全能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特点及带来的后果我国"全能县″县域经济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分散。各县市发展经济各自蚀立,分散作战,各自为战;二是全面。一、二、三产业门类齐全、样样有、小而全、小而杂、小而散、小而低;三是雷同。分散、全面的必然后果是产业雷同,各县市之间产业基本相同,一个县有的产业、企业、产品,其他县都有,或多数县都有。例如,许多县都有氮肥厂、水泥厂、农机厂、服装厂、饲料厂、电厂、大米厂、油料厂、饮料厂、汽修厂。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这个市市辖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五县市,其中五县市都有氮肥厂(化肥厂)、水泥厂、农机厂,四县市都有电厂、大米厂、油料厂、饲料厂,三县市都有汽修厂、饮料厂、服装厂。

"全能县″县域经济有可能从以下方面获取好处:

第一,能分散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讲的是分散风险的必要性。由于现代市场经济复杂多变,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长盛不衰,每种产品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县市多搞几种产品,“东方不亮西方亮”,就相应增加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能扩大品牌忧势。在一个县市,由于有众多的产品使用同一品牌,就会在市场上造成一种声势,给消费者以深刻印象和信任。而且由于众多产品只有一个品牌,也就节约了促销费用,县市只需集中力量宣传推广这一品牌就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当多个产品使用同一套营销网络时,就会大大降低营销费用,也能使消费者较方便地获得售后服务。

然而,我们必须对"全能县″小而全经济的弊端有个清醒认识,"全能县″小而全经济的主要弊端有:

第一,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立脚并获取利润,生产者都必须将其生产成本降至社会平均成本之下,这就必须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没有一定规模就必然不经济。在全球市场上,小汽车生产盈亏点的产量是20万辆,低于这一规模,除非政府进行市场保护,否则都不可能赢利。县市为达到经济规模,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个县市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要同时对多个产品进行大规模投入是多数县市难以完成的,这就迫使企业负债,导致企业债务负担越来越沉重,使企业陷入债务陷阱而不能自拔。

第二,难以获得平均利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越来越发挥了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竞争的结果,导致了平均利润率的产生。这时,各个行业都将获取平均利润。而小而全经营由于人财物的分散使用,领导者精力分散,将使每个产品的生产相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趋于落后被动地位,难以获得平均利润,出现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第三,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小而全经营可以使多个产品使用同一品脾,扩大了企业声势,也节约了宣传推广产品的费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多个产品事实上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将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只要其中一种产品质量出问题,将要影响本品牌所属的所有产品的信誉,而由于产品过多,要使管理者对每一种产品都严把质量关,使每一种产品的质量无懈可击,又是难度非常大的,这就使保持品牌信誉、保证产品质量的难度成倍加大了。

第四,难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一个县市发展经济的实力是有限的,又要搞小而全,样样搞,势必造成力量分散,样样投入不足,就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采用、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势必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落后的地位,造成企业发展后劲泛力。

我国"全能县″县域经济的以上弊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然带来三大后果:低质、低效、慢速。一是低质。小而全就不能有规模效益,小而全企业很难拿出人力、物力、财力搞研发、搞技改,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和提高;二是低效。由于分散、全面、雷同必然产生资源不能共享,经济运行高成本,低效率;三是慢速。由于分散,各种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组合和优化配置,因而必将影响发展,经济发展速度较缓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具有同一性,不管哪个县市,不管哪个企业,也不管哪个个人,都面临国内外同一个大市场,价值规律起着同样的作用,适合市场需求的质量较好的价格较低的产品,才能比较好的销售出去,实现价值,相反则不能实现价值。"全能县″由于产业雷同分散,且成本高,效益低,质量较差,很难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只有逐渐被市场淘汰。

二、走专业协作之路是"全能县″振兴县域经济长效之路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指出:"由协作和分工产生的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资本论>第1卷,第366页)马克思这里揭示了一条真理:这就是协作和分工产生生产力。分工、协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要求更科学的分工和更广泛的协作,而新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又必然会促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县域经济只有走分工协作之路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才是"全能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之路。

第一,县域经济分工协作是"全能县″县域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分工协作可以为研发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专才可能精,专才可能细,专才可能巧,专才可能集中县域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攻克科技难关。一个县市的科研力量是有限的,有些大的科技项目只有协作才能获得成功。

第二,县域经济分工协作有利于"全能县″县域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依据发挥优势、提高效率的原则,高效配置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科学技术等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金利润率。

第三,县域经济分工协作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全能县″经济发展的成本。提高"全能县″县域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劳动者收益。

第四,县域经济分工协作有利于各县市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敝短,趋利避害,量力而行。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一、两种或几个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潜力的产品。

第五,县域经济分工协作可以在更大的区域内组建县域经济的"航空母舰"。使县域经济更好地抵御市场经济风险,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六,县域经济分工协作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县域经济在我国虽然分散、规模小,但总量很大。椐统计 ,我国2861个县级市县区,其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4,人口占全国的70.9,20__年GDP约占全国的55.1,财政收入约占全国的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国的40以上,社会消费总额约占全国的50以上。如果大多数的"全能县″县域经济走向分工协作之路,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那么,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就指日可待了。

在我国"全能县″县域经济中,有不少是农业大县。农业大县也必须走专业协作的路子。农业大县当然要发展农业,但发展农业也要搞专业化,不能样样都搞。山东省寿光县主要搞的是蔬菜及其加工、销售,广西金乡县全县从事大蒜的生产、加工、销售,湖南省绥宁县全县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加工、销售,都取得了可观的规模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农业大县必须大力发展工业,但必须选准发展工业的路子,选准工业项目。农业大县的优势必竟在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必须从这种实际出发,完全离开这一实际情况去发展工业,农业大县经济发展也会走向歧途。一方面是农业大县的实际;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工业,这是对客观存在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创新经济发展思路:找到二者客观存在的结合部,这一结合部就是大力发展与农相关产业的工业,选择某一两种或农产品,或林产品,或畜牧产品,或水产品,进行浅加工、二次加工、三次加工、多次加工,如玉米深加工、大米深加工、大豆深加工、肉类深加工等等,以及相应的运输、仓储、销售等,并力求把它做大、做强、做优、创出名牌。因此,走专业协作的道路也是农业大县的长远发展方向。

对"全能县″县域经济走分工协作之路的重要性,现在许多同志还认识不足。有的同志认为,现有的"全能县″是历史形成的,木已成舟,只能这样了;有的同志认为,只要拿出项目和其他县市协作生产就行了,不必触动"全能县″的结构,拆县域经济的大架子;有些同志虽然在口头上承认要推行专业化和协作,但一遇到具体问题或困难,又习惯于走"全能县″的老路,而不能坚持分工协作这个正确的方向。不仅今后的建设,需要坚决贯彻专业化和协作的原则,不要再走"全能县″的老路,而且对目前我国县域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全能县″,必须进行一次革命性的改组,使它们逐步转到专业化和协作的道路上来。如果不触动"全能县″的架子,不坚决改变"全能县″的组织结构,就不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的工业和县域经济。还要看到,由于县域经济走分工协作之路时,要打破部门、地区、企业的界限,调整人员和设备,就会遭到某些本位主义、分散主义思想的抵抗。因此,对现有"全能县″进行革命性的改组,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进行革命,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和宣传教育工作。要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的思想,批判那些贪大求全,不愿意拆"全能县″架子,不愿意为别人服务,不愿意当配角的思想。那种总想搞小而全、大而全、“万事不求人”或者“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理念,早已落后于时代。英特尔公司并不生产电脑整机,它只为全球电脑整机厂商提供芯片;微软公司也不生产电脑整机,它只为电脑使用者提供操作系统软件,但它们都不失为IT业的巨子。今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必将造就一大批为大跨国公司或全球企业配套的、专业制造某种零件或提供某种服务的“巨人”企业,我国各地"全能县″应放弃只想当“龙头”不愿当配角的旧观念,及早将自己溶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因此,专业协作是"全能县″县域经济不错的战略选择。

三、按照专业协作要求改造"全能县″县域经济

根据国内和国外的经验,按照专业协作要求改造"全能县″经济,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产业、产品专业协作。在各个县市按行业进行分工协作,一个县市主要从事一二个产业、生产几种产品,或几个县市协作主要搞一个产业、一个产品。"全能县″中不少县市农业占的比重还相当大,因此在选择产业时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使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协作之路。最佳的产业组合是:"专业化的农业项目+专业化的工业项目+专业化的三产项目",如组建大米农工商联合公司,下分大米生产专业户或专业公司、大米深加工公司、大米深加工商品的销售公司。

第二,工业零部件、工艺专业协作。一个县市、一个企业主要只生产一种或者几种零部件,或几个县市协作主要搞一个零部件。这是现代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组织专业化生产的一种主要形式。把许多相同的通用工艺如铸造、锻造等,有计划地在一个县市或相邻县市就近就地组织起来,根据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加工件的大小和批量的多寡,进行合理的分工。

第三,修理网点和辅助生产部门专业协作。把同一区域中分散在各县市企业的修理力量,在一个县市或相邻县市按行业统一组织起来,建立为大家服务的公用的修理网点。组织公用的工具、卡具、模具制造力量和蒸汽、煤气、氧气供应等专业协作公司。

改组"全能县″是一件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当的时间,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决心要大,步子要稳,实事求是,统筹安排,全面规划。

第一,从产业、产品的不同特点出发。有些行业,如纺织工业、轻工业,许多产品主要不是由零部件组成的,应当以推行产品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为主。有些行业,如机械工业,产品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各种不同的生产工艺可以独立进行的,应当着重推行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在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实现品种多样化。有些行业,如化学工业,既包含有加工工业,又有原材料工业,还要特别注意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至于组织公用的修理网点和技术后方以及辅助生产的专业化,各行业都可以推行,但也要根据各行 业的特点来进行。

第二,从各个地区产业的集中度出发。工业比较集中的市县,专业化的程度应当高一些,细一些,可以同时组织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以及辅助生产和技术后方的专业化。工业企业虽然不少,但同行业企业不多的县市,可以着重组织工艺专业化、辅助生产专业化和技术后方专业化。有条件的也可以组织一些零部件专业生产。工业企业不多的县市,特别是县以下的工业和手工业的某些行业,不要求组织专业化生产。这些地区的机械工厂可以比较综合一些,有的还要修造结合,既修又造。在组织专业生产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少数企业承担杂活和帮助其它地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第三,从各县市的优势与特色出发。不同的县市有不同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化的基本点就在发挥各个县市的优势,放大各个县市的特色,这样的专业化就是有根基、有活力、有市场、有前途的专业化。切不可不管有没有优势,有没有特色,盲目搞专业化,这样的专业化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专业化,是万万不可搞的。

第四,县市产品组合以长度为主,减少宽度。尽量在同一大类内多开发几个品种,或同一品种内多搞几种规格、花色,延长产业链,以占领多个细分市场,避免生产不同大类的产品,以免分散力量。县市应集中力量,把主业做精、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力争获取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五、建立"全能县″县域经济专业协作的体制与机制

第一,中央、省、市、县建立相应的专业协作协调机构。中央、省、市、县四级协调机构要有明确而具体的分工。在全国范围主要根据各大区域规划,按专业协作原则,布局大区域的县域经济;在一个省范围主要根据省内各区域规划,按专业协作原则,布局省内各区域的县域经济;在一个市范围主要根据市内区域规划,按专业协作原则,布局市内各区域的县域经济;在一个县范围主要根据县内区域规划,按专业协作原则,布局县内各区域的产业与企业。凡是有条件就近就地组织专业化和协作并且经济合理的,原则上应该在市县范围内就近就地组织;凡是需要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划和组织专业协作的,由中央或全省统一规划。

第二,加强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工作。把分散生产的产品集中起来组织专业生产以后,就必然要求统一各地的零部件标准,要求同类产品尽量采用相同的零部件,要求同一类产品在品种、规格上尽量形成系列,这就促进了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工作的开展。而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专业化的发展。提高工业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一方面需要各个主管部门从产品设计上整顿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在组织专业化生产的过程中,把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组织起来,共同改进产品设计和统一零部件的标准。

第三,改革管理体制。推行专业协作,不但需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