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药行业估值方法

医药行业估值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6:02: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药行业估值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药行业估值方法

第1篇

国内A股市场已经震荡有日。在经历了上半年的普涨格局之后,人们已不再奢望整体行情的延续,而是在考虑去年此时的一个类似问题,市场将在哪里首先突破?

遗憾的是,今年的问题虽然依旧,但原有的解决方案却不再有效。

估值比较曾是行业选择中屡试不爽的分析方法,我们就是从这个角度挖掘出了去年七八月的金融、地产股的投资机遇,但过去几个季度的滚动投资不仅填平了行业间的“估值洼地”,猛烈上涨的指数也把“洼地”变成了“高原”。

景气分析是我们进行板块比较的另一个法宝,去年九十月钢铁、机械板块的异军突起就是源于行业景气走过上升的拐点。然而,随着经济步入快车道,各个行业的景气周期开始趋同,今年以来三分之二的行业景气变动处于共振状态,行业间景气周期的差异逐步模糊。

不过,市场从来不缺投资机会,缺的只是发现机会的方法。或许我们还是从一个感性的例子出发更好。今年证券行业涨幅超过115%(截至7月18日),而同期大盘的涨幅只有47%。

是什么导致了证券业的超额收益呢?答案很简单――产业组织结构的巨变,而这种巨变也会反映到企业业绩的增长上。就证券业而言,在需求端,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市场运行环境,极大增强了人们的证券投资需求;在供给端,证券公司治理整顿加强了证券服务的集中度,提升单个公司的盈利空间。两者共同导致了证券公司投资价值的显著提高。

产业组织结构变迁导致的历史性投资机遇还有很多。例如,苏宁电器将百货连锁模式引入家电销售领域创造出了全新的供给模式;高速公路贯通的网络效应导致了对交通需求的巨大提升。

如果仅从估值和景气的角度出发,我们很难发现上述这些投资机会。去年年底,从估值的角度就很难判断证券业的投资机会,当时证券公司的PE高达70倍,与全市场的42倍相比毫无优势。从众多景气趋好的行业中也很难确认证券业的相对价值,行业景气毕竟缺乏直接比较的指标。但很多投资者并没有漏掉证券行业的投资机遇,原因在于他们分享了这个特殊行业所经历的特殊的产业变革。

不是每一次产业结构变迁都如同今年的证券行业那么直观和容易理解,而投资的难度与魅力也就在于这里。我们认为,下一个行业选择应该从产业结构可能发生巨大变革的领域出发,特别是投资者还没有认识到的“思维洼地”。医药和钢铁行业有可能存在这种变革的机遇。

目前医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正在催生医药生产和流通行业面临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未来几年,医药行业龙头公司的业绩有可能出现50%以上的大幅增长。城市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等都极大地释放了对医药的潜在需求。而药品招标、药监风暴等会促发医药企业的重新洗牌,并进一步加强了医药行业的集中和整合。

正如同股改之前投资者普遍很难想象证券行业会如此迅速得以繁荣,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医改,也就将为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带来利润率的大幅提升。

目前,钢铁股的市盈率水平普遍偏低,由于周期性的属性最强,于是被公认为是A股市场的弃儿。但是钢铁行业可能恰恰隐藏着另一个重大的投资机会。

几年来,世界钢铁工业发生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由于一系列的并购,中国之外的全球钢铁工业开始逐渐摆脱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进入垄断竞争的行业结构。全球钢价已经不再是需求方决定一切,厂商有了发言权。但国内钢铁行业仍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中。由于国内外钢铁行业结构的差异,产生了钢铁产品的巨大价差,诱发了中国钢铁产品的持续出口。提高税率遏制出口,引发国内钢价下跌,但如果国内外钢价落差的扩大足以弥补税收成本的增加,那么出口又将恢复。如果继续提高税率遏制出口,那么又将重复同样的逻辑。多次重复上述循环的结果,将迫使国内规模不经济的中小型钢厂的毛利率不断降低,从而为大型的有规模经济的钢铁公司实施并购创造环境和条件。

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依然是刚刚公布的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但猜度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调控政策并无太多意义。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结构性的投资选择才可能有超额收益。

第2篇

医药行业:医改势在必行 抗通胀特性明显

在现阶段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医药板块具有极强的抵御通胀风险的能力,是投资的最佳选择。江海证券分析师梁冬冬认为,首先医药行业属弱周期行业,受宏观经济走势影响较弱,且药品属于刚性需求,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其次,医改将增加人们对药品的需求。这将极大的刺激人们对药品需求,直接增加医药市场的容量,从而使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此外,梁冬冬还指出,从政府对医药行业实施的一系列整顿上面也可以看到,政府对医药行业扶持的意图也非常明显。从06年底开始,国家对医药行业进行了集中整顿,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其基本思想是鼓励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加速发展,同时淘汰一批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小工厂。在未来的医药市场中,只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型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依靠低水平仿制为主的企业必然会退出市场。最后,梁冬冬从不同子行业中选取一些研发能力突出、估值合理的公司,建议投资者在股价回调时买入。

1.化学制药子行业:化学制药子行业分为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两个部分,化学原料药受生产规模和供求关系影响较大,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且部分原料药价格已处于高位运行,波动幅度越来越大,不建议配置。化学制剂子行业对公司研发能力要求较高,必须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才能获得有竞争力的产品,继而获得高额利润。高额的利润再支撑大量的研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恒瑞医药、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双鹤药业是研发积极性较高的公司。

2.中药制剂子行业:中药制剂子行业分为品牌中药和现代中药两个部分。其中品牌中药企业大多为老牌国企,这些企业营销队伍老化,科研投入较少,产品虽然认同度高,但已尽饱和,后续增长乏力,在大盘系统性风险较高的环境下,不建议投资者进行重点配置。现代中药方面,国家对中药的态度是大力扶持中药现代化企业,未来会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因此,现代中药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在已上市的公司中,建议重点关注的有康缘药业、天士力、亚宝药业、益佰制药。

3.生物制药子行业:《生物行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也已出台,该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中质地优良的有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但估值普遍偏高,且华兰生物、科华生物主业单一,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较大,在大盘系统性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配置。

双鹭药业是国内少有的生物类创新型研发企业,品种储备极为丰富。其主打产品贝科能毛利率高达60%,且经过公司多年运作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股价估值合理,建议投资者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

通信行业:景气确定 3G投资加快释放

2008年上半年,国内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136.4亿元,同比增长9.06%,而2007年全年行业投资仅增长2%,行业投资明显回暖。随着重组的开展,市场人士纷纷预测,我国下半年新电信及新联通投资将继续增长。

7月28日,中国电信与联通公告,签署CDMA网络出售协议。中国电信同时公布了未来三年CDMA网络建设的投资额,总计超过800亿元,其中第一阶段投资279亿元。目标是在城市将无线网升级到CDMA1X水平、扩充核心网带宽以及实现2亿的用户容量,目前C网用户容量约为1.2亿左右,也即中国电信未来三年将对C网扩容70%左右。

中国电信动作较快,在CDMA网络尚未接手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前期的准备以及终端招标工作,因此下半年电信CDMA网络投资应该开始铺开。来自中国移动的信息也表明TD二期建设将在奥运会后开展,目前已报送发改委审批。此次主要在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拓展网络,总数在30个城市左右。由于一期8个城市的TD网络耗资150亿元左右,预计二期投资将超过400亿元,将在奥运会后至2009年这段时间释放。

由于中国电信投资步伐远较预期为大,而新联通获得充裕现金后也将加大网络覆盖力度。因此,民族证券的陈炜上调了未来三年移动网络投资预测。为此,陈炜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中国联通、中兴通讯、武汉凡谷、中天科技等个股。

软件行业:发展稳健 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2008年1-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79.6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制造业23122.9亿元,同比增长20.7%,软件业3456.7亿元,同比增长30.4%。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发展较好,完成出口额49.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完成软件服务外包4.5亿美元,同比增长68.3%;增速与1-5月基本持平。因此,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魏兴耘等认为认为软件业08年整体增速将高于去年。

值得关注的是,ChinaVenture研究报告也指出,软件行业整体投资呈平稳增长态势,预计2008年全年投资金额将达到3.3亿美元,投资案例数将达到28个。而未来3年至5年里,软件行业投资金额都将保持30%以上同比增长率。日前管理软件厂商久其软件通过发审会审核,如无意外将成为首个从中关村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成功转入交易所的公司,显示软件行业受到资本的认可。报告认为,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以及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大趋势下,SaaS(软件即服务)将成为软件行业新一轮的投资热点所在。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无论从宏观政策环境、中小企业所在的市场环境还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信息化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IDC认为在未来的3-5年里将迎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因此,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在专业领域具有品牌优势的IT企业如,石基信

息、航天信息、青岛软控、广电运通等。

煤化工行业:受益能源涨价 发展前景广阔

所谓煤化工就是指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主要有三条:传统的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煤气化和煤液化。通过这几条产业链,煤炭可以在石化产品、燃料油等多个领域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三条产业链中煤化油技术壁垒最高、而煤气化应用最广泛,几乎是所有煤化工产业的基础。

油价的飙升促进了煤化工的发展,目前来看煤炭仍然是相对便宜的资源。煤化工产品较石油化工产品有相对的成本优势。按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速度来计算,全球石油的平稳供应只能维持40多年,天然气60多年。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矿物能源,可供人类开采400多年。

我国是个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从储量方面来看,我国2007年底煤炭储量1145亿吨,占我国能源总储量的94.6%,远高于全球60.12%的水平。我国目前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达47%左右,而且未来还将不断上升。如此高的依存度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的能源安全。煤化工的发展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6年底我国焦炭产量29768.31万吨,电石产量1177.05万吨,合成氨产量4936.81万吨,甲醇产量874.7万吨均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煤炭对原油等其他能源的替代效应日益明显,发展煤化工、减少原油进口依存度,正日益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我国正逐步发展以煤炭为主要原材料的煤化工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

同时考虑到我国多煤少油的自然禀赋条件,发展煤化工、减少原油进口依存度,正日益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我国正逐步发展以煤炭为主要原材料的煤化工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06年底我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称,2006年至2020年,中国煤化工总计投资1万多亿元,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因此,煤化工行业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此,渤海证券重点推荐广汇股份。

广汇股份:公司“能源产业”的布局适应了全球能源稀缺的大环境考虑到LNG主要用于调峰、工业用途等,而国家鼓励建设调峰设施,这将有利于公司LNG使用区域的扩大;未来工业用天然气将更加紧张,对LNG的依赖将会加强,公司将获得更大的LNG价格话语权,这些都将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通过08年上半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公司LNG业务已经开始获得大丰收,未来也将持续带来高盈利。

公司未来将通过120万吨甲醇/86万吨二甲醚项目,天然气制烯烃项目来实现其在能源产业的布局。公司的价值发展路径适应了全球能源稀缺的大环境,未来将享受到能源稀缺带来的高利润空间。特别是公司即将定向增发进行的120万吨甲醇/86万吨二甲醚煤化工项目,可以利用新疆当地丰富而又廉价的煤炭资源,成本很低。在目前油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煤制甲醇/二甲醚项目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盈利空间也很巨大。平安证券分析师付云峰等维持对广汇股份“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铁路基建行业:紧缩政策下的首选

数据显示:08年上半年建筑业收入同增25.9%、利润同增42.2%,利润率2.36%;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增20.1%。第2季度收入同增25.0%、利润同增35.1%、利润率2.59%。由此可见,当前建筑行业的上半年业绩依然可观。

但是上半年细分行业投资也开始明显分化:一方面,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依然呈上升趋势;铁建、中铁、中材、隧道所处行业仍是最景气、相对最抗紧缩的行业。

在下半年货币紧缩、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铁路、轨道等基础设施类投资都将加速,这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将使得该类行业更具相对价值。但从微观层面讲,在今年收入为前两年低成本合同确认背景下,今年材料人工费用上涨对毛利率将产生重大压力。铁建、中铁占收入比20-30%公路投资减速对铁路加速构成对冲,对毛利率提升和管理费用率下降幅度过高期望并不现实。出于财务费用降低等中期业绩仍可期待。高估值和大盘不稳制约提升空间。为此,可以优先考虑铁路设备行业,如中国南车、晋西车轴、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

节能减排成投资主题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不过,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06、200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分别只下降了1.23%、3.27%,尤其是2006年距离当年预定目标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相差较大,因此要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目标,08年开始之后的三年任务艰巨。温总理也在08年3月的工作报告指出,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因此可以预见今后三年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相关的行业和公司的投资价值也将凸显。

1.电气设备:电力节能减排的关键举措是电力生产和耗用设备的改造和更新,那么为节能设备改造和升级生产配套产品的电气设备企业无疑将从中受益,而且贯穿于发电输配电用电全部三个环节。值得关注的相关有:东方电气、天威保变、特变电工、思源电气、哈空调等。

2.化工行业:化工行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液和废渣,给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按照国资委要求,2009年石油石化行业主要产品单耗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问题的提出,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优势企业可以积极利用环保门槛提高的机会,扩大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重点关注的公司有:新安股份、浙江龙盛等。

第3篇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三大类型

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34家房地产企业,业务收入最高的万科上半年收入高达307.2亿元人民币,其中房地产占98%。剔除ST公司,收入最少的是东方银星,去年年收入仅127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材料销售,房地产收入几乎为零。绵世股份去年主营收入也只有790万元人民币,其中餐饮收入占比高达82%。分析房企上市公司的业务结构,可以将房企上市公司分成三类:

一是房地产销售收入占比超过50%的绝对房地产企业,以招保万金(即招商地产、保利地产、万科、金地集团)为代表。万科房地产收入占比超过98%,保利地产达到95%,招商地产接近90%,金地集团超过94%。

二是虽然房地产销售收入占比不到50%,但房地产相关收入(如工程、房产租赁、房产中介等)合计超过50%的相对房地产企业,以城投类公司为代表。如华夏幸福的土地开发及房地产和工程建设相关收入占比接近98%,首开超过95%,福星为65%,北辰为54%。在这类企业中,非房地产收入的增长速度往往很快,如福星的金属制品业务占比达到了34%,冠城大通的漆包线收入达到46.7%,北辰的零售、酒店和投资型物业收入占比也达到了43.5%。

三是非房地产收入超过50%的转型企业。例如新湖中宝商业贸易和酒店收入已超过房地产收入,2010年中期甚至超过了80%;中炬高新调味品收入超过74%;长春高新生物制品收入高达85%;外高桥国际贸易收入达到64%;东湖高新环保收入超过50%。

三类房地产上市公司估值方法

第一类企业属于典型的房地产企业,可以采用房地产行业通行的估值方法估值。比如采用行业平均市盈率法。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收盘,采用证监会行业分类,目前房地产行业加权平均市盈率在13倍左右。低于13倍的个股,理论上就是低估值的个股。沪深两市市盈率低于13倍的房地产个股有24家,低于10倍的有华夏幸福、冠城大通、金融街、广宇发展、宝安地产、顺发恒业、天地源、深长城、亿城股份、中华企业、荣盛发展11家。

第三类企业其实已经不属于房地产行业企业,因此,应采用转型后的新主业所在行业估值。比如中炬高新应纳入食品行业估值,长春高新应纳入医药行业估值,东湖高新应纳入环保行业估值,外高桥应纳入出口贸易行业估值。

以中炬高新为例,每股收益0.04元,每股净资产2.33元,市盈率为31.9倍;参比食品行业中最接近的为皇氏乳业,每股收益0.042元,每股净资产3.74元,市盈率为57倍。不考虑细分行业差异,单纯从数据对比来看,显然中炬高新估值偏低。以东湖高新为例,每股收益0.009元,每股净资产1.8元,市盈率406倍;参比节能环保行业的天豪节能,每股收益0.029元,每股净资产1.97元,市盈率85倍,如果不考虑新三板和开发区概念,单纯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东湖高新股价偏高。

第二类企业,由于拥有多元化和跨行业属性,应采用行业加权平均估值法进行估值,以体现该类企业的多业务结构的特点。对于这类企业业务结构中的其他业务可以结合与主业相比的毛利率来估算其他业务应贡献的市盈率。比如某公司房地产收入占比98%,而其他业务占比2%。其中房地产毛利35%,而其他业务毛利40%,如果房地产行业市盈率为13倍,则其他业务市盈率=房地产行业市盈率*其他业务毛利率/房地产毛利率 =14.86。该股理论市盈率=房地产行业市盈率*房地产收入占比+其他业务市盈率*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3*0.98+14.86*0.02=13.04。

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收盘,按证监会行业分类,农、林、牧、渔业为沪深两市滚动市盈率最高的行业,加权平均数为34.11倍,其中房地产管理业的市盈率为63.96倍,为市盈率最高的子行业。金融、保险业滚动市盈率最低,加权平均数为7.46倍,其中,银行业市盈率为5.84倍,为市盈率最低的子行业。

以福星股份为例,其房地产收入占比65%,毛利率35%;金属制品收入占比34%,毛利率12.8%;其他业务占比1%,毛利率39%。房地产业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分别是13.87和13.45;金属制品行业分别为16.07和17.83。在计算时,行业市盈率应取静态和动态的平均值,即房地产行业取13.66,金属制品行业取16.95;其他业务推算市盈率=13.66*0.39/0.35=15.22。因此,其行业加权平均市盈率=房地产行业市盈率*房地产收入占比+金属制品行业市盈率*金属制品收入占比+其他业务市盈率*其他业务收入占比=8.79+5.76+0.15=14.7。福星股份理论市盈率应不低于14.7,截至2012年8月23日,福星股份动态市盈率为10.8,可见该股估值偏低,从中长线来看,要回归到正常估值14.7,至少有36%的升值空间。

以冠城大通为例,其房地产收入占比为51.8%,毛利率52.57%;漆包线收入占比46.7%,毛利率3.8%;其他业务占比1.5%,毛利率13.47%。其中,漆包线属于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分别是17.67和16.98,取平均值为17.33。房地产行业仍取平均值13.66。其他业务推算市盈率=13.66*0.1347/0.5257=3.5,则冠城大通理论市盈率=房地产行业市盈率*房地产收入占比+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市盈率*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收入占比+其他业务市盈率*其他业务占比=13.66*0.518+17.33*0.467+3.5*0.015=7.07+8.09+0.05=15.2。截至2012年8月23日,冠城大通动态市盈率仅为6.7,可见该股估值严重偏低,从中长线来看,要回归到正常估值15.2,至少有127%的升值空间。

以北辰实业为例,其房地产收入占比54%,毛利率29%;零售商业占比7.6%,毛利率38.4%;投资物业和酒店收入占比35.9%,毛利率58.8%;其他业务占比2.21%,毛利率49.8%。其中,房地产行业取平均市盈率13.66,零售商业取静态动态市盈率平均值,即18.02和17.82的平均值为17.92;酒店业取旅馆业静态动态的平均值,即34.04和33.18的平均值为33.61;其他业务推算市盈率=13.66*0.498/0.29=23.45;则北辰实业理论市盈率=房地产行业市盈率*房地产收入占比+零售行业市盈率*零售收入占比+其他业务市盈率*其他业务占比=13.66*0.54+17.92*0.076+33.61*0.359+23.45*0.022=21.32。截至2012年8月23日,北辰实业动态市盈率仅为15.4,可见该股估值偏低,从中长线来看,要回归到理论估值21.32,至少有38%的升值空间。

第4篇

临近国庆长假,大盘重现震荡格局。特别是9月中下旬,加息传言导致市场人气涣散,众多基金经理也对后市表现出较为谨慎态度。他们认为,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加之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加速升值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相应可能产生的紧缩政策,致使投资者对经济进一步回落的担忧迅速弥漫,市场走势也因而相当低迷。

难有系统性机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博时创业成长基金经理孙占军表示,随着4万亿元政策的逐步退出,未来市场的走向主要关注三个指标,一是地产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二是CPI走势会否超出预期,这一点将影响政府的政策,包括加息;三是进出口数据的变化,人民币升值趋势有可能促使出口增速回落。这几个要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未来的政策――是放松或是紧缩,也决定了股市未来的大方向。

兴业全球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指出,2010年和2011年投资者想通过宏观经济形势对股票市场做出判断,从而捕捉一些个股投资机会的难度相当大。因此,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更多应强调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和对上市公司的跟踪判断,并以此去寻找投资机会才是更好的方法。

王晓明分析认为,证券市场全流通的影响已经逐渐体现,目前A股市场正在逐渐消化全流通存量所带来的压力。但是在整体估值水平方面,目前则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有部分行业在今年6月份时,其PE、PB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最低迷的时候,甚至还要低。

王晓明进一步指出,从年初至今,市场所表现出的差异性较为明显,这与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基金所掌控的资产占整个股票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从30%下降到了12%。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基金份额减少;另一方面,整个市场的流通市值不断增加,基金占的比重降低。

而这一变化,也带来了市场结构的变化。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中小板指数创出新高,中证500指数接近创新高,但是上证指数依然比较低。一些极高市盈率的股票、中小市值股票及创业板股票表现较好。但长期来看其市值与股价一定存在压力,很难长期维持高市盈率或者高市值。“我相信两极分化的状态到了某一个时期会发生变化,即使不发生变化我相信我们投资的那些相对比较低的股票的风险要比那些估值水平现在处于极高水平的风险小得多”。

孙占军对此也持类似看法。他认为,中小市值股票,尤其是创业板股票的高估值难以长期维持,已经公布半年报的一批创业板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约为30%,低于市场预期,也低于中小板甚至主板很多公司。这样的盈利增速难以支撑当前的高市盈率,估值有修复和下降的需要。

经济减速之忧

7、8月份股市火爆,有观点认为,这只是一种短期反弹,其原因是当实体去库存行为刚展开的时候,实体经济、政策及流动性的三方博弈并不支持高级别的底部产生。因此,股市的上行动能其实依然十分枯竭,后市产生调整无法避免。

国富成长动力基金经理潘江认为,告别前期的火热涨幅,接下来的时间里。或将迎来萧瑟秋意。“现在2600点的方向、地产股的方向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各方都需要等待更明显的迹象出现而做出判断,市场出现了进退两难的情况,从板块来说,需要警惕的是中小板,由于10月份创业板的解禁即将开始,所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类个股有可能会出现泡沫迹象”。

重个股轻大盘

大趋势不明朗的境况下,自下而上的个股策略成为主流。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市场机会主要聚集在大消费和新兴产业之中。

银华成长先锋拟任基金经理李宇家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将步入关键转型期。经济增速可能下移,未来发展将呈现三大潮流:外需向内需的回归,投资向消费的让位,区域经济自东向西“雁阵模式”的平衡发展。在此过程中,消费、新兴产业、区域振兴等将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经济转型时期具有成长优势的高成长公司股票将成为重点,具体看来,新兴消费领域的移动互联网、教育文化娱乐、专业连锁、医疗保健等,投资机会更多一些。同时,国家明确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信息产业,也值得重点关注。另外,在传统产业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中,西部的一些传统制造业,包括强周期性的行业,也将获得一个超常规的发展机遇。

国富成长动力基金经理潘江认为,从大趋势来讲,消费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们代表的是未来。虽然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估值与基本面脱离、波动的情况,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然会看重消费板块,特别是在下半年,消费板块仍然是重点对象。

第5篇

在2010年泰达宏利成长赢得同类基金前十名时,潘老先生就成为该基金的持有人。通过长期跟踪,他对泰达宏利旗下股票基金管理业绩十分肯定。但在来信中,他也对泰达宏利成长2012年初的业绩表现表达了一些疑惑:1~5月上证指数涨幅超过10%,但该基金净值却未见增长。

其实,收到这封来信前,泰达宏利管理层和相关员工就已高度重视泰达宏利成长的业绩表现。面对1-5月份遭遇的业绩压力,公司并未慌乱,而是积极组织公司多部门会议,决定咬牙坚持既定的成长股投资理念,但对泰达宏利成长的持仓组合进行透彻分析,迅速制定一系列有效改善业绩的措施。

这番努力在6月即收到成效,在坚持并稳定自己的成长投资风格,进一步优化医药这一核心板块的投资后,基金业绩在随后的三季度出现大逆转。《投资者报》注意到,6月,凭借适时增加医药行业优质个股的配置,泰达宏利成长净值排名开始一路飙升。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泰达宏利成长今年以来总回报为8.95%,在90只激进配置型基金中位居第2,在29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22位,位居前1/10,上演了神奇大逆转。

在业绩好转稳定后的8月,泰达宏利给潘老先生寄出了公司总经理缪钧伟署名长达1611字的回信,坦诚、透明地分析了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的特点、此前业绩不佳的原因、教训总结以及扭转业绩的全过程。潘老先生在收到来信后,深为感动,在深入了解泰达宏利成长的特质后,非常认可该基金的投资理念,并表示将继续持有该基金。

缪钧伟的回信中点滴折射出的是泰达宏利多年坚持的成长投资理念,既在基金行业内部进一步向持有人明确树立起泰达宏利坚守成长投资这面大旗,更激励着该公司旗下基金将成长投资之精神一以贯之,持续创造出优秀的业绩回报。

未雨绸缪锁定成长投资专家

在两三个月时间内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二,泰达宏利成长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应该超乎市场一般的想象和规律。与此同时,“神奇”的泰达宏利成长还是自2007年沪指6124点以来,仅有的三只取得正收益的基金之一。这一切都源于泰达宏利一直坚守的成长股投资理念。

在泰达宏利投资部总经理,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经理梁辉看来,2012年以来,泰达宏利旗下多只基金之所以能取得较好业绩,主要原因是化繁为简,进一步厘清和坚持成长股投资思路——即在科技和医药两个既定行业中,努力筛选更为核心的板块,然后集中进行投资。

“今年市场机会集中在成长股方面,这样的市场格局,正好与我们的投资风格契合。”梁辉总结的原因很简单,甚至让人觉得,这样的业绩背后,不乏偶然的因素。但实际上,能在短期压力之下,继续坚持和优化成长股的投资思路,是泰达宏利孕育多年,方能实现的水到渠成的成果使然。

泰达宏利投资总监对内总结称:“我们的核心是不做博弈性的投机,而是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我们的特长是做偏成长性的股票,而非价值型的股票。这样的成长投资理念是从五年前开始逐步清晰的。”

梁辉回忆道,“2008年之前公募基金行业大家几乎都一样,什么板块都涉猎,什么方法都尝试,其结果就是整个市场板块轮动非常频繁,周期股相对更受关注。但实际经过这么多年的投资后,我们逐渐发现,以前在周期股投资中能赚钱,是因为我们相对散户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对于行业信息的掌握更全面,但未来竞争对手都是机构投资者,那么依靠信息优势持续获利的能力在减弱。在这种加速轮动中大家很难赚到钱,即使短期内赚到钱,也是赚其他投资者的钱,其实大家都是在博弈,长期来看不仅不赚钱,而且博弈的交易成本还很高,效率很低。而真正依靠企业成长获得的投资收益,却都没抓住。”

“当时我们就有个现在看来非常关键的判断,随着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优秀企业的内在成长价值,将得到更多的认同,因此必须在投资方法上提前调整,逐渐用坚守成长股的方法淘汰掉其他博弈性的投资方法,偏重于自下而上的成长价值挖掘。经过五年的调整,我们团队现在的成长投资理念已经非常成熟和清晰。”梁辉谈到此信心满满。

泰达宏利成长投资四部曲

5年前泰达宏利以先于同行的预见性开始成长股投资思路调整,如今正进入收获阶段。

5年后的今天,将“成长股投资”作为投资方向的公司已不少见,客观来说,在投研力量、成熟运作的投研模式方面,与泰达宏利相当或比其更强大的公司也不少,但泰达宏利的成长股投资依然显得与众不同。

一个典型的表现是,虽然市场上投资成长股的机构群体很多,但很多机构都会阶段性地配置一些地产、银行板块的公司,而泰达宏利的成长股投资风格更纯粹,这也成为该公司过去几年比较正确的操作。

详细来看,泰达宏利的成长股投资方法,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但偏重于自下而上,主要分成四步:

第一步,结合宏观和每个行业的供需结构来判断,未来一到三年成长性的行业究竟在哪些板块中,除了有比较快增长的成长行业,剩下行业的关注度就会少一点;第二步,分析企业在行业是否有比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步,未来一年中是否有比较强的正向催化剂;第四步,估值是否合理。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梁辉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主体偏低迷,在结构调整的环境中,他们选择的成长股会排除大部分周期性股票。从公开数据显示,泰达宏利重点集中投资在消费、科技和医药三大板块。

第6篇

Q:2004年,罗氏中国研发中心是落户张江的首个跨国药企,您当时的身份是罗氏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官。如今,张江还有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礼来等跨国药企研发中心,同时还有一批CRO(研发外包企业)和国家级新药研发创新平台公司,您是怎样看待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变迁的?

A:落户张江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大都通过联合创新这一模式促进张江产业环境健康发展,为新药研发带来新理念、新运营模式和高端人才。

我在罗氏任职期间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尝试联合创新模式。所谓联合创新,是指跨国公司和周边企业、研发单位、医院、大专院校等联合研究共同开发针对性药物。联合创新不仅提升了罗氏研发中心的效率,同时还培育了一批中国的CRO(研发外包企业)和国家级新药研发创新平台公司。例如罗氏研发中心刚落户张江之时,张江CRO企业十分稀少且能够研发的产品不多,于是罗氏帮助CRO企业共建实验室,并派科学家给他们做培训。

我一直在讲,我们在张江创业就要“Promote Zhangjiang”,要为打造产业的生态环境尽心尽力。如今,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已十分完善,人才、技术平台、新药研发理念都已达国际水平。因此当我离开罗氏创办华领医药的时候,再次采取这种联合创新模式,使得我们15人的团队能够完成150名科学家的首创新药研发工作。

其实在张江还有不少生物技术公司和我们的运作模式十分相似。我们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因为我们的实验室就在生态环境中间,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药明康德公司的实验室来开发产品。联合创新优势在于,我们可以把精力完全投入到解决患者需求和开发一个安全可靠的产品上,而不再将科学家圈在一个公司,以及搞实验室的基建、IT等等。要做到这些事情,前提条件是张江具有非常强大的生态系统。

Q:应该说罗氏公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平台,您为何要离开罗氏创办华领医药?

A:中国新药研发生态环境已经逐步建立。ARCH Venture(在全球投资二三十家生物技术公司,是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向标)找到我,问我为什么不做一家引领中国创新的生物技术公司。我说我希望通过罗氏研发中心的建立,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他说当罗氏中国研发中心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思路和模式肯定会受到全球战略的限制,因此促进中国产业健康发展这件事情没有办法在罗氏完成。

这些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对投资人说我离开罗氏创业有三个前提:一是产品必须解决临床需求;二是产业模式上有引领作用;三是必须在中国做。投资人说这正是他想要的。于是我在2010年,也就是我48岁的时候,创办了华领医药。ARCH Venture(投资过Decode、Illumina)、Venrock(投资过Apple、Intel)、富达亚洲(投资过阿里巴巴)、John Baldwin博士、李革博士等机构和个人成为华领医药的投资团队。

新机制新药研发拓路者

Q:谈谈公司的名字吧,为什么叫“华领”?

A:华领医药寄托了我们中华引领医药创新的理想。它的英文名字是Hua Medicine,我们没用Pharmaceutical(以药为中心)而用了Medicine(涵盖医和药的意思),是因为我们认为医药结合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此外,Hua中的H代表High caliber(高素质人才和投资团队)、u代表Ultimate resources(广聚国内外资源)、a代表Access global innovation(融汇全球创新)。

融汇全球创新

Q:传统生物技术公司,往往是先找到项目再向VC要钱。华领医药却在有想法没有具体项目的情况下融到A轮。先有创业想法再找项目,这是怎样一个过程?

A:我们选择项目的原则是:第一,对病下药,国内外患者需求大;第二,新机制、新疗效、全球第一或最佳;第三,在中国能够做好临床研究和开发,在中国首先上市;第四,完好的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考察了200多个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项目评估团队非常专业,其中有三位中国院士、两位美国院士,还有四位美国药物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我们最终选择了三个项目进行运作,一个是Ⅱ型糖尿病项目,这个结合我国1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需求从罗氏引进的技术项目,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由110位受试者参加的I期临床研究。其他两个以转化医学为基础的自主研发的帕金森异动症和儿童自闭症项目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阶段。

Q:您曾提到,作用机制创新、能够解决患者临床需求的创新药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新药,Ⅱ型糖尿病项目即是新机制新药。在您看来,在中国做新机制创新药有哪些困难?

A:国家1.1类新药是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得原料药及其制剂。其实围绕化学结构的创新属于技术创新,而非解决临床患者需求的产品创新。我所理解的新药应该是指作用机制创新、能够解决患者临床需求的产品。

在中国做新机制创新药的确遇上不少困难。首先是资本的问题。新药研发一定需要技术和资本结合,但目前中国相对创新药物开发的投资环境比较差,进入风险投资的机构很少,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生物技术公司应该如何估值。

其次,在药物审批方面也更加严苛。新机制原创新药在中国几乎没有,新机制原创新药在人体上进行医学研究更是在中国从未被审批过,因此我们扮演了拓路者的角色。Ⅱ型糖尿病项目从申报到拿到临床批文,并在上海中山医院临床中心首次进人,一共只用了1年不到的时间,开创了先河。药审中心也通过我们这一案例,开始尝试和国际接轨的新评审逻辑。

第三是临床研究实践方面需要更加细致加强监管。新机制原创新药进人研究在中国从未做过,我们必须保证受试者的安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增加用药的剂量和控制,例如我们本来在国外只需要3个剂量组就能够完成实验,但在中国我们做了6个剂量组。并且在临床研究启动之前,华领对临床中心进行了GCP稽查验收。虽然进度慢了,但我认为这十分值得,因为我们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保证质量、培养团队、建立规范,同时也给了临床医生和监管人员更多信心。

从中国走向国际

Q:我看您不仅仅是Promote Zhangjiang,您还是Promote China!请问B轮融资之后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A:Ⅱ型糖尿病项目在中国完成I期临床研究之后,还要再做Ⅱ期临床研究。同时,我们将在明年3月份启动在美国的I期临床研究。事实上,国际上创新药早期临床研究放在中国开展的并不多,我们准备从中国走向世界。

此外,我们还要启动临床前动物实验,包括致癌实验的研究,来支撑Ⅲ期临床研究以及药品新药证书的申报。当我们在中国的Ⅲ期临床研究以及在美国的Ⅱ期临床研究启动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在纳斯达克IPO,并把糖尿病个性化治疗的药物开发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Q:您48岁创业,每一步都很扎实,也很成功。您认为拥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A:第一,创业者必须有激情才能走得远,创业至今,我激情还在;第二,创业者必须能够整合资源,这可能是“高龄创业人”的优势吧;第三,需要一个和创业者理念一致的团队;第四,客观看待技术和资本,不要把科学和资本对立。但最重要的是把客户(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第7篇

关键词:价值相关性 有效市场理论 信息含量 计量观 契约观

一、引言

FASB于1980年了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将相关性定义为:“信息能帮助用户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去证实或纠正以往的预期的情况,从而影响其决策能力。”FASB认为只有同时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才能实现财务目标,而这两特征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所谓价值相关性研究就是指研究各类会计信息与股票价值或价格的关系,并据此确定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对上市公司而言,其股价就是对公司价值的一种动态计量。股价是市场投资者经过相关信息的分析后,对其投资进行优化的结果。故此,对于投资者是否利用了财会信息以及利用了多少信息,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以及股票价格与财会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已成为会计界等相关行业密切关注的问题,并已形成了许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股价是衡量会计信息价值相关度的重要标准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最大特征。理论角度看,财务报表的每个项目都能进行价值相关性检测,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营业收入、非流动资产、净资产等项目范围。

二、价值相关性分类研究综述

( 一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

赵宇龙将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分为信息观、计量观和契约观三大研究领域;汤云为和陆剑桥则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将之分为信息观研究和计价模型观研究。所谓信息观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是指建立在将资本市场中的证券价格变动程度与信息含量等同、进而与决策有用性等同的观点上的研究,而该研究隐含的前提则是市场有效性假设;计量观研究则是建立在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上的研究,该研究是在出现了大量市场异常现象、市场有效性遭到质疑的情况下,以C·A·Feltham和J·A·Ohlson提出的残余收益模型为理论支持,认为历史成本信息含量有限,财务报告净收益只能解释报告日后证券价格变动的很小一部分,应将股票价值和股东权益账面价值和未来盈余收益相联系,以确定会计信息在决定股票内在价值方面的直接作用;契约观的价值相关性则是研究在内部激励补偿契约、外部债务契约以及外部政治经济环境中的会计信息如何影响公司会计政策,进而影响公司股票价值,从而形成了会计信息的另一种价值相关性。综上述,无论是信息观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还是计量观与契约观的研究,其研究对象均是针对特定的会计数据和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的,按研究对象的数据属性来讲,均属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事实上价值相关性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的数据属性可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和非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进一步按照财务报表属性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进行分类,则可分为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利润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现金流量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以及其他价值相关性研究。

( 二 )资产负债表项目价值相关性研究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就是指对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如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产结构、资本规模、资本结构等项目与公司股价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的研究。如张益民、薛卫孝等研究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郭敏研究的《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再检验》、程蓓研究的《企业资产结构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电子通信制造企业数据的分析》、车艳华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王晓南研究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与股票价格相关性分析》。

( 三 )利润表项目价值相关性研究

利润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就是指对利润表上的项目,如投资收益、剩余收益、营业利润等项目与公司股价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的研究。如王伟、吴战篪、罗绍德研究的《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研究》;王亚星、陆建军研究的《会计盈余、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2005年至2007年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杜军研究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述评》;戴德明、徐经长、姚淑瑜、毛新述研究的《预测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深圳、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刘岩研究的《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和股票价格相关性研究》。现金流量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就是指对现金流量表项目,如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净流量等项目与公司股价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研究。如王亚星、陆建军研究的《会计盈余、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2005年至2007年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

( 四 )非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

其他价值相关性研究即非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是指研究外部行业环境、相关法律法规、EVA、公司内部财务战略等非财务报表项目或指标与公司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如Schramm; Mary E.研究的《基于医药行业的改革创新价值相关性研究》;Asokan Anandarajan · Bill Francis · Iftekhar Hasan · Kose John选取了全球38个国家中的813个银行机构为样本,研究了银行业的会计准则、法律法规、行业环境等外部非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田翠香、余雯的《公司环境绩效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王攀娜研究的《EVA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喻天舒研究的《财务战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房地产企业的实证分析》;丘荣研究的《经济增加值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陈武朝、王鹏研究的《合并财务报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三、价值相关性研究动态

( 一 )国外研究动态

自Ball、Brown和Beaver首开了对会计收入数字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先河之后,其他很多会计变量的价值相关性问题也被提出来进行研究,如Landsman研究了权益账面价值的价值相关性,Dechow研究了现金流的价值相关性,Frankeil和Lee研究了EBO的价值相关性,Barth研究了不同会计选择的价值相关性等。当然,这些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并非是单独对某一会计项目进行价值相关性检验,而是采取横向比较法,对竞争性的会计变量进行价值相关性比较,试图寻找对资本市场具有巨大价值效应的会计变量。如Dechow比较了现金流和会计收入的价值相关性,Biddle,Seow和Siegel检验了收入和经营现金流的价值相关性,Ali和Pope比较了英国上市公司的收入、资金流和现金流的价值相关性等。从研究内容来看,早期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公司盈余方面,对非财务信息的研究相对较晚。例如Bowen(1981),Daley(1984),Kormendi&Lipe(1987)等均对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自Ohlson于1995年构建了残余收益模型后,另一类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开始兴起,即关注盈余与股价的关联性的同时,研究账面价值与股票价格的关联问题的计量观价值相关性研究。在此阶段,大部分会计研究都集中于以剩余盈余会计为假设基础的Feltham and Ohlson模型和Ohlson模型,如Easton and Harri(s1991),Collins et al.(1997),Zhang(2000),Richardson and Tinaikar(2004)等。此类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不断地深入、不断细化,具体而言相关研究深入到对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对盈余反应的系数、对不同信息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的比较、以及对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变化趋势等内容。而非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该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公司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公司内部的管理战略、技术创新等非传统会计数据。Katerina Hellstr·m(1996)等,以捷克共和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型期经济中捷克共和国1994年至2001年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得出了捷克共和国的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要低于瑞典王国。Robert W. Holthausena,Ross L.Wattsb(2001)研究了会计准则制定的价值相关性。Richard A.Riley Jr, TimothyA.Pearson和Greg Trompeter测试了民航业非财务行为变量、传统的会计变量和其他财务报表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得出了民航业非财务行为变量与企业会计利润、毛收入、资产等传统的会计信息具有一致的价值相关性,建议在重视传统会计信息的运用的同时,提高非财务行为变量的决策有用性,重视非财务信息对股票价值的影响。Sanjay Kallapur以33家英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可靠性的品牌资产的价值相关性。Zane Swanson和Nancy Beneda,研究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变化相关性。Virginia Cortijo研究了变化的商业环境和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比较了高科技行业公司和低技术行业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得出了由于商业环境的不同,低技术行业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要低于高技术行业的结论。Asokan Anandarajan · Bill Francis · Iftekhar Hasan · Kose John(2010)选取了全球38个国家中的813个银行机构1993年至2004年28785个样本数据,研究了不同国家银行机构的信息透明度、会计准则、法律法规、行业环境等非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程度,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的非会计因素中会计信息准予披露的程度、会计计量的差异性、法律环境的类型是对价值相关性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而在银行自身层面的非会计因素中机构的组织形式和面临的风险的影响是最大的;Schramm; Mary E. Schramm; Mary E.(2011)对医药行业的改革创新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ystein Gjerde, Kjell Knivsfla, Frode S·ttem(2011)选择了1965年至2004年40年间挪威在引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前的财务报告数据进行价值相关性研究,指出财务报告的价值相关性有利于提高公司决策和控制能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均未出现下降趋势,以配比原则为基础的业务处理并不与财务信息具有较高的价值相关性相冲突。从研究方法来看,Holthausen and Watts(2001)对20世纪90年代的会计有用性实证文献专门进行了分析,发现有94%的文献采用价值相关性研究范式,只有6%的文献采用事项研究法。由此看见,价值相关性研究方法在会计信息有用性研究文献中居主流地位。从研究设计来看,实证分析是价值相关性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具体而言价值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增量联系研究(Incremental Association Studies)、相对联系研究(Relative Association Studies)和边际含量研究(Marginal Information Content Studies)三类:增量联系研究是假设其他特定变量得以控制的情况下,对会计信息能否解释公司价值进行研究的方法;相对联系研究则强调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公司价值的变化和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以研究相互之间的研究方法;边际含量研究则是从数据增量角度研究某项具体的会计信息能否向投资者提供实用的增量信息的研究方法。

( 二 )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关于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研究内容来看,以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为起点,逐步拓展到对非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但目前的主要研究对象仍然是财务报表项目,并通过实证研究法来检验相关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如陆宇峰(1998)以1993年至1997年的中国股票市场研究了会计收益和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发现样本期间内会计收益和净资产的联合解释能力呈上升趋势,且相对而言净资产几乎没有增量解释力,股票价格主要与会计收益相关。随后, 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以沪深两市261 家上市公司1994年至1997年764 个样本数据,检验了盈余数字的有用性。该研究结果表明,盈余公告日附近新的信息抵达市场,确实会导致交易量发生变动,即自公告日前两周开始攀升,到公告日升至最高点,随后逐步下降,直至公告日后八周回复到平均水平。黄斌等应用主因子模型分析法对不同行业的股票价格形成模式进行了研究。魏刚则建立了股价和股份信息驱动模型,并对中国2000年至2002年这3年的公司业绩、股本与股价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徐经长、戴德明、毛新述和姚淑瑜在2003年以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检验了预测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预测盈利价值相关性总体上并不显著, 但呈逐年改善的趋势。吴风、刘峰、钟瑞庆等(2004)以所有符合假设条件的上市公司自1995年至2002年八年的会计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了三种模型对上述会计数据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会计数据在1996至1997年的价值相关性达到顶峰,而后处于下降趋势,在2000年相关性处于最低的,但从2001年开始会计数据的价值相关性又有所回升。孟焰、袁淳(2005)发现亏损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要明显弱于盈利公司,同时也发现净资产变量的价值相关性也偏弱。于鹏(2007)采用了价格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IPO预测盈利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上市公司的IPO预测盈利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依据预测盈利的披露形式、预测盈余的精确性、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的强弱以及IPO的规模等因素的变化价值相关性的程度不同。朱、陈信元和陈东华(2007)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从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个年度的会计数据为样本,采用了剩余收益估值模型重点检验了流通股规模和比例、所有者权益、营业利润和剩余收益等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验证了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程度。王珊瑚(2008)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方法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价的相关性较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价值相关性较高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亏损或ST公司除外。该研究从动态角度探讨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角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郭敏(2008)以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无形资产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对公司营业利润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技术类无形资产变化对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的影响为负影响,即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增加导致营业利润的提高速度降低,而其它类型的无形资产对营业利润的影响则是促进作用。且技术类无形资产对公司股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而它类型的无形资产对股价没有显著影响。罗佳、漆江娜(2009)选择了我国上市公司自1993年到2007年的信息为样本数据,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会计数据价值相关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数据的价值相关性受会计准则的影响程度不高,没有因为会计准则质量的提高会计数据的价值相关性也提高,进而证明了对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会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并非取决于准则本身,而是更多的取决于准则的执行机制。罗绍德、吴战篪和王伟(2009)选择了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的利润表项目(证券投资收益)作为研究数据,检验了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结果表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同时也避免了盈余管理。涂琳(2010)以商誉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和对经营活动的影响的二维角度,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商誉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对于商誉和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维度,2004年至2006年的数据显示商誉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即商誉对公司的市场价值没有影响,但2007年至2008年的数据显示商誉与企业市场价值具有相关性,即商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对于商誉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性维度,2004年至2006年的数据显示商誉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即商誉对公司营业利润没有影响,但2007年至2008年数据显示商誉和公司营业利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呈显著正相关,即商誉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开展。朱丹(2010)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法探讨了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资本市场应用中的价值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和公允价值会计是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的,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实践应用确实显著增强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大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文献,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由于报表项目价值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市场有效假设理论)存在的局限性,该类研究或者是研究范围相对狭窄,或者是研究的角度没有新颖性等不足之处已越来越明显。在此情况下,诸如外部行业环境、相关法律法规、EVA、公司内部财务战略等非财务报表项目或指标与公司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未来价值相关性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掘非报表项目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研究应该突破传统会计信息,即报表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局限,打破以市场有效性假设为基础的信息观研究模式,将研究重心转向非会计信息的研究,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价值相关性研究。

本文受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基于企业家职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构建”(项目编号:BJ09-19)资助

参考文献:

[1]占卫华:《资本市场中的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2]张益民、薛卫华、钱洪清:《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现代商业》2009年第36期。

[3]吴战篪、罗绍德、王伟:《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6期。

[4]MaryE.Barth.The Relevanceofthe Value 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AnotherView.JAERochester Con-ference,April,2000.

[5]MaryE.Barth,and WilliamH.Beaver,and Mark ponents of Earningsand the Structure of Bank Share Prices.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90.

[6]MaryE.Barth. FairValueAccounting:EvidencefromInvestmentSecuritiesandtheMarketValuationofBanks.AccountingReview, 1994.

第8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研究与开发费用化资本化

AnalyzeofR&Dexpenditure’saccountinghandlinginnewaccountingstandard

Abstract

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issuedonFebruary15,2006hasmadecertainmodificationonaccountinghandlingaboutR&Dexpenditure.Themodificationevidentlyreflectsthetrendofinternationalizationofaccountingstandards.Itshowsourcountryfocusonthestrengtheningcor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verymuch.ThisarticledealswithacomparisonbetweennewandoldaccountingstandardaboutR&Dcost.Italsomakesaanalysisoftherationalityofthemodificationanditsinfluence.

Keywords:newaccountingstandard;R&Dexpenditure;expenses;capitalized

一、序言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毫无疑问,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改进产品和创新产品,不断进入新的市场,增加收入和利润。同时,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过程的组织,有利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管理方式的改进,有助于企业经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促进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的提高,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及世界500强企业,无一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上投入重金。例如美国知名企业微软公司在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末的研发支出费用就为48亿美元,比上财年增幅达4%。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占GDP平均比重为2%,其中美国高达2.53%,而我国的比重仅为0.83%。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研发活动将会日益增多,企业的研发费用也必将大幅增加。

研究开发费用的使用和处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业绩。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会计界的关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了重大改动,这一举措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以及对新准则的分析,阐明新准则下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文件综述,列举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方法以及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该部分内容的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准则修改的动因;第四部分为新旧准则对该部分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第五部分为新准则的意义及影响;第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小结;第七部分列示了本文主要参考的文献及书目。

二、文献综述

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国家的会计规定有所不同。以下几个国家比较具有代表性:

(1)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中将研究与开发阶段区分开来,因此规定:对于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期间确认费用,并且不应在其后的期间确认为资产。对于开发费用则规定当项目开发费用符合特定的五个条件时,才确认为资产,否则就确认为费用。(2)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13号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类似,其中消耗固定资产的费用可以资本化,而对开发费用则是有条件的资本化。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出,在支出当期予以费用化;而开发支出原则上应予以费用化,但在符合特定的五个条件时可以资本化。(3)澳大利亚会计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一般列为当期费用,但如符合规定的条件,也可以按递延费用处理。(4)日本的会计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预计未来收益超过该项费用),才予以资本化,并在5年内注销。(5)美国是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研究和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规定:为研究与开发而发生的所有支出均应列为费用。但是第86号公告对此做出了一些补充说明,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支出可以确认为资产。(6)德国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规定与美国基本相似,是在发生的当期直接费用化。

在新准则颁布之后,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新准则中研发与支出项目会计处理进行了一些研究。曾爱民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文章《新旧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之比较研究》中对此问题已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在于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费用资本化能更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开发费用资本化符合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等。但同时,他也提出了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缺憾,如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等。何梦园在《关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一文中对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划分,大致分为“费用化”、“资本化”及“有条件的资本化”三类。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周燕在2005年6月刊的《财会月刊》上发表的《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之我见》着重分析了科技型企业的特点,讨论了该类型企业在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此外还有很多文章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不加赘述。

三、新准则修改的动因分析

研究与开发活动是企业的一项特殊活动,它的定义以及特征是新准则对于研发活动会计处理的规定进行修改的依据之一。此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完善的,因此我国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也是促使准则修改的重要原因。

(一)、研究与开发活动定义的要求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由此可见,研究与开发是两个相关联又有区别的活动。研究活动更加侧重于在理论上的探索,其性质是不具备足够确定性。而开发活动则更侧重于在实践上的应用,其性质是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能否确定获得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性。由此可见,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不同定义与性质决定了新准则中对研究与开发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支出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

(二)研究与开发活动特征的要求

从广义上来讲,研究与开发活动属于投资活动,因此具有投资活动的一般特征,但研发活动也有其自身的特征:

⑴高风险高回报

研发活动包含着很大的产品技术创新成分,是一种尝试性的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⑵确认困难

首先,研究与开发活动本身前后相继、互相渗透,难以严格区分。哪些活动属于研究活动哪些属于开发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全凭主观判断。其次,在研究与开发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力,以及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生产力。这些本身就是无形的,难以评估和确认和计量。因此对企业而言,研发活动的确认和计量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

(3)过程复杂,投入巨大

研究与开发活动需要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从前期的策划、评估到实际操作直至最后实际应用,可想而知其中报多许多步骤合资项目,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是一个不断调整、修正的动态过程。这期间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许多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甚至达到营业收入的10%以上。

(三)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

对企业和会计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毫无疑问是经济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普及应用,人们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地经济环境中——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基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的发展。其特征是知识资本化、资产无形化、高度的增值性等。与这些特征相对应的现象是高科技企业的高速发展。下面的表格充分说明了这些产业的高速发展趋势。

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活动。由研究与开发活动特征可知,这必将导致研发费用的大量支出。下面表格为部分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及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0-2004年)

表3-2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及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0-2004年)

资料来源: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5/2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部数据整理:国研网数据中心

由表3-2可知,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支出在全球都处于增长趋势。而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对研发费用支出的增加更为明显。这一现象必将对企业的会计处理产生影响。因此,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促使新准则变更的重要因素。

四、新旧准则中对研发费用处理的对比

在新的会计准则颁布以前,我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相类似。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规定(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研究与开发费用):当期发生的研发费用应全部作为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研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我国2001年出台的《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全部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研发费用在发生当期直接予以费用化,等到研发成功后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无形资产,再依法将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中介费用资本化,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而新准则中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的具体规定前文已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我国2006年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主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研究阶段的支出(简称研究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简称(开发支出),在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1)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具有市场或该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的计量。

新旧准则中关于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1、旧的准则的处理方法主要参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模式,而新的会计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处理更多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更加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

2、显而易见,新旧准则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研发费用采取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旧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处理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完全的费用化,相比之下,新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采取了有条件的资本化。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才可进行资本化处理。

3、费用化方法(即旧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稳健性原则。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中,研发过程中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及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只有依法申请取得而发生的费用(例如:注册费、律师费等)才能资本化。这种方法考虑到了研究开发活动未来的不确定性,与研发活动自身的特点与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因此遵循了稳健性原则。

资本化方法(即新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配比性原则。研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新的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发明创造新的或有实质性进步的产品。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主要意图是在未来获得丰厚的收益。一旦研发活动取得成功,有了实质性的成果,例如技术专利、商标权、产品外形专利等,可以预见即会给企业在以后的若干会计期间带来可观的收益。如果不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开发成功后,因研究成果产生效益导致收入增加,但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却为零,使收入与费用不配比,这样就会影响核算的正确性和企业不同期间经营业绩的评价。难以解释企业未来拥有的获利能力和水平,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因此资本化的方法主要体现了配比性原则。

4、对利润及所得税的影响方面,相比较费用化的处理方式,资本化的处理方式会导致近期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增加。这是因为对研发支出的费用化金额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的利润有上升的趋势,从而影响所得税的金额。

5、在反映企业真实价值方面有所不同。资本化的处理方法显然更为合理。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按照费用化的处理方法,只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才能予以资本化,计入成本,而自行开发与研究费用进行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相对于大量投入的研发费用而言,注册费和律师聘请费的金额微乎其微,如果这样处理,势必造成大量的开发费用没有被正确计量,明显低估了资产的价值。费用化到处理方法在开发过程中会虚减当期利润,可能使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而在开发成功时,又潜在虚增了企业利润,这就难以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显然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

五、新准则修改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这次新准则的修改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日渐紧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均呈现增长态势,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跨国兼并活动日益频繁,资本流动也日渐迅速。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经济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信息若不具有兼容性和可比性会给商业活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德国戴姆勒-奔驰。在此案例中,按德国会计准则,戴姆勒1993年的利润是1.68亿美元,而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戴姆勒当年却形成了大约1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由此可见积极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使会计信息在国际化的经济活动中具有可比性是十分必要的。在原先的会计准则下,会计上的差异经常会给我国与外国的经济活动带来诸多不便。能够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将会帮助扫清我国对外贸易交往和合作的一些障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等活动的发展,为融入经济全球化消除“语言”上的障碍。

(2)新准则中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不同于原先的费用化,但也不是完全的资本化,而是有条件的资本化。这种处理方法更为合理:

①符合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虽然说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并不一定在当期产生经济效益,多数情况下是在未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一旦研发活动成功,其成果就是企业的一项资源,能够被企业控制,其成本及在研发过程中的各项费用也能够可靠计量,符合资产的定义。并且正如前文分析,新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处理能够避免低估资产价值的情况发生。

②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区分了研究与开发阶段。作出这种区分是十分科学和必要的。这是因为研究活动注重理论上的探索,在研究阶段前景并不明朗,能否会带来经济效益非常不确定。这一阶段发生的支出即是当期应负担的费用。而开发阶段的活动更加有目的性,已经由理论研究上升到实践,相对来说带来经济效益的确定性较高。根据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不同特点将开发过程中的支出视情况进行资本化,而不是完全费用化显然更符合权责发生制。

③符合配比性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开发费用在开发期间往往金额较大,若一概做费用化处理,那么开发期间的利润相对就低。而开发活动成功后所取得的回报数额较大,其经济收益又往往会在此后若干会计期间持续,这样一来在以后若干的会计期间内收入会大幅增加,但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却为零,使收入与费用不配比。这样就会影响核算的正确性和企业不同期间经营业绩的评价。开发费用资本化可以克服上述不足,体现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④协调了相关性与谨慎性的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搜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工作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谨慎性的原则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向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原准则中所规定的处理方法即单一的费用化能很好地遵循谨慎性原则,但损害了相关性原则,而如果只是单一的资本化虽然能很好地遵循相关性原则,但又忽视了谨慎性原则。新准则中对于研发阶段的支出处理属于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很好地协调了谨慎性与相关性原则。既可以避免费用化带来的资产低估,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本化所带来的风险。

(3)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热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与之相伴的则是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研究与开发费用在企业支出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但是原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种对研发费用的处理方法必然引起开发阶段利润的下降,造成管理者业绩下降的表象。管理者不愿引起投资者不满,难免减少开发经费支出。这种做法的后果是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好看,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使企业失去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而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可以减轻管理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开发投入上的热情,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使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实现长期的同向增长,使公司进入良性循环周期,提高企业价值水平。特别是对于研发费用较高的那些企业,例如IT企业、医药企业等,将会使权益增加,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纵观近年来的美国、日本、香港及中国内地的股市,不难发现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它各类股票的市盈率。这足以说明一个企业的“科技含量”已经成为其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费用采用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无疑会增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动力,从而更多地增加企业的价值。

(二)消极影响

虽然新准则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其带来的消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加大了会计人员工作的难度。虽然新准则中规定了研究与开发的不同定义,区分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但区分这两个阶段的条件和标准的表述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加之研究与开发活动本身就是相互渗透的,且无形资产的研发业务十分的复杂,专业性强,对于技术专业知识欠缺的会计人员来说要清楚的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显然十分的困难。而开发阶段的支出也是有条件的资本化,这又增加了会计人员判断的难度。例如准则中有“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这样的描述。可是现实中即使是从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也很难确定的说开发出来的产品就一定有市场,更别说是仅仅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可见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更多地是要靠会计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

(2)新准则增大了科技及创新类企业利润操控的空间。正如上文所述,企业内部研发活动中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阶段的支出是否满足准则所规定的五个条件等,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这也就无形中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为了达到操纵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企业可以要求会计人员根据需求“合理”的划分研究和开发阶段,从而对利润进行操纵。

(三)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

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会优化相关公司的资产结构,提升信用评级。虽然从理论上讲,这只是会计信息的变化,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受影响,证券市场的估值不应该大幅变动。但是一般而言,由于部分研发支出资本化导致公司的会计利润会有所增加,每股净利润就随之增加。每股净利润正是投机者重点关注的会计信息。一般投资者对于每股净利润大幅增长背后的原因并不深究,这一估值心理将被市场资金利用。可以预计在新准则影响的初始阶段,相关公司的股价会有较大波动。(四)案例分析

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准则的修改对相关企业的影响,以G中兴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中兴通讯成立与1985年。1997年,中兴通讯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12月,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首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同年实现合同订货额340亿元人民币。2005年,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惟一的IT和通信制造企业率先入选全球“IT百强”(InformationTechnology100)。公司的主营业务有:无线产品(CDMA、GSM、3G、WiMAX等)、网络产品(xDSL、NGN、光通信等)、手机终端(CDMA、GSM、小灵通、3G等)和数据产品(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四大产品领域。可以认为,中兴通讯是一家比较典型的高科技企业。

根据G中兴2006年度会计报表披露,集团2006年度的研发成本为2,832.7百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为12.3%,每股折合2.95元。按照新的会计准则,G中兴的研发费用,相当部分符合资本化条件而应该予以资本化。2005年度,G中兴按照香港准则编制的报告,便因为对研发费用的处理不同,其净利润较之境内差距巨大,而国内新准则对于开发费用的资本化要求比香港2005年的修订准则更宽松(HKAS38无形资产)。即使公司采取稳健原则,尽量降低资本化的比例,也会对当期利润(2007年利润)形成重大影响。假设公司在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与香港报表相同,则表5-1表示了在不同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数据:

表5-1—不同会计准则下G中兴净利润与净资产数据(单位:人民币千元)

与G中兴相类似的G东软、G用友、G航信等IT行业的公司,新准则的应用对他们最近年度的净利润都将带来较大影响。另一个受该准则影响的行业医药行业的研发费用支出虽然占销售费用的比例没有IT行业高,但因为产品生命周期长,后续年度的摊销较小,因而对开始几个年度净利润的影响也很可观。

六、结束语

对研究与开发活动定义与性质以及目前经济环境的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新会计准则修改的动因。可以说正是研发活动的特殊性质以及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采取这样一种有条件的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对新旧会计准则中关于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之后,我们不难看出两者的差异。对新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之后,使我们对新准则的特点及应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伴随着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已经把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活动对企业而言将不再陌生。可以预见,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会逐渐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会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企业的研发活动上。这必然要求会计工作者更加翔实、准确的记录和披露相关信息。因此,准确的理解并应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研究与开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2月15日颁布)

[2]尹丽萍肖霞,《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修订第三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曾爱民,《会计研究》,《新旧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之比较研究》,2006.9,《会计研究》

[4]《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学位论文】,重庆大学,

胡颖,2002

[5]WhyR&DisIncreasinglyInternational,JoanPenner-Hahn,UniversityofMichiganBusinessSchoolWorkingPaper

[6]ResearchandDevelopmentExpenses:ImplicationsforProfitabilityMeasurementandValuation,AswathDamodaran,WorkingPaperofNewYork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