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6:02: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三化学归纳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化学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起来是有些吃力的,化学成绩上一直处于低分水平,那么有哪些提高化学成绩的学习方法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这里就扼要介绍几种常见纠错做法,以供参考。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
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或按时间段、或按类别、或按科目地分门别类,加以注释;
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将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记纠错点,同时在其下部或旁边或附一纸片,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高三化学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抓好“三个结合”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高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习高三化学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高三化学答题的加分技巧一、基础概念要清晰
化学这门科目很多基本概念都是比较难懂的,会有很多专业名词和一些方程式。但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只有打好基础复习才会更顺利。因而,平时考生就要复习好这些基本概念,对于一些名词、术语考生可以编一些口诀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记住。对于很多相似的名称,考生要擅于去区分,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或者是元素之间的不同,只有找到了不同之处,考生才能更好的记住。有不懂的地方,考生更是要找老师问清楚,不要让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
二、进行题型分析
考生除了教材上面的知识点要牢记之外,也要多多做题去巩固。考生每拿到一种题的时候,都要去分析解题的思路,运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解题。当然首先的一点就是考生要明白题目当中考察了哪些知识,然后才能用规范、科学的文字进行表述。那平时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读题的能力了,也就是要看懂关键词,看看具体考察那点知识。
三、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
要做好各种题型,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的技能。例如训练自己实验操作的能力,毕竟化学这门科目,少不了做实验。平时考生就要把握实验操作的每个机会。按照老师实验的每个步骤,做好每一步,不能出错。实验做完之后,考生就要把实验操作的目的、操作步骤、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写出来,有空的时候就要反复看。也能使考生的理解知识点,更快的掌握做题的技巧。
四、注重错题分析
关键词:高考 教材 基础
一、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以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侧重知识点的立体组合,加大对学生思维方法训练的力度,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托,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考查内容、试题类型、难易比例以及对能力层次的要求等等。严格控制教学超纲与提高复习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减负增效。
2.认真研究高考试题
往届高考试题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是大纲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复习备课时,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研究全国的高考试题,发现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的变化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决战高考。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切中高考脉搏,把握复习方向。
3.合理使用教辅资料
教师只有拥有大量资料,才能多角度获取各种有效信息,优化复习试题资源库,以免错误信息干扰学生复习、浪费时间。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外,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也是获得高考有效信息的途径。
二、研究学情,制定复习策略
学生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一般只“迷恋”复习资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陷入“题海”战术。为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这个怪圈。个人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重视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化学教材是总复习的根本,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在化学总复习中要“抓纲务本”,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前提下,进行拓宽和加深,本着这个原则选择合适的复习题。
2.看清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没有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浑然一体的。因此,化学总复习我们在复习中要以化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概念为准则,打破教材内容顺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框架,有效综合归类,整合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式可以从化学反应类型上使之系统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从物质的分类入手,以原子结构,物质结构作为指导。知识网络化,纵横统一起来,这样知识点就不显得琐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3.类比归纳,形成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牛顿在《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中说:“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归纳的。”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类比归纳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理解巩固,培养学生系统知识、探寻规律的能力。它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类比”中巩固,在“归纳”中渗透,在领会中使知识得到升华。这样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化学知识,通过言传身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学生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三、突出重点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要花足时间、深刻理解、彻底消化,形成缜密的知识网络,可教给学生采用“关键词提示法”、“分层递进法”、“谐音记忆法”去记忆。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酸(碱)—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可以“组成一结构一性质一制法一用途一存在—保存”为思路,也可从该单质到各种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为线索,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只有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立体知识体系,才能把握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战能力。
四、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1.规范答题
答题不规范是学生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简答题的语言表述不够科学、准确、规范、严谨,思路混乱,不能切中肯綮回答问题,计算题存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数字的问题,没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学习时要严格要求,落实双基训练 。
2.强化审题、
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学生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教师要设计好复习思路,注重实效性,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只要教师在复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在新一轮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纪悦淑.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方法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9.3(47)
分析近几年的理综化学试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一、强化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高考的主要内容(10年理综化学试题中这部分超过50%),且多为“理解”和“掌握”这类较高层次的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这一大块知识时要特别注意“准”和“活”。
“准”就是准确地理解双基知识点,并能将它们正确运用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去,让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又在这些知识网络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比如对“化学平衡状态”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理解,就要能够准确地把握:1.对可逆反应中同一种反应物或同一种生成物而言。2.速率大于零。由此再深入:如何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并涉及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
“活”就是灵活运用双基的知识去解决与之相关的各层次的问题。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理解和运用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同学们可以将近几年这种类型的考题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归纳出知识热点并灵活地掌握它们。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知识的复习,构建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
中学化学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基础,同学们在复习这类知识时应该重视课本,理解教材,反复琢磨,善于归纳。学会在归纳中学习、在学习中归纳、在归纳中提高。
二、重视实验,重视应用;注重创新,培养能力
实验是理综的重头戏,化学更紧密地联系着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同学们在高三复习时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实验
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时,要对以前的实验报告、实验笔记认真复习,经常联想实验时的情境,清晰地再现实验过程、操作要点、实验现象。对某些实验最好能动手重做,这样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更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专题复习或综合复习时还要善于对实验目的变通和创新,对实验装置的撤并与改造,对实验知识的归纳和小结。
2.重视应用
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要始终地抓住“结构-性质-制备-应用”这条线并进行扩张,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化学物质、化学知识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能力培养
高三复习阶段要重视解题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质量,可以先按章节练习、按知识点练习,再按题型练习。在训练中找规律,找方法,还要重视解题后的总结和反思: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巧在何处?关键何在?有什么规律?改变设问角度还会怎样变通?我为什么这样做?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是知识方面的,是能力方面的还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这样做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三;化学复习;策略;探讨
一、化学复习时重视设置问题的迁移性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不同和难易程度进行拆分,然后重新组合,将大范围的问题拆分成小的题组,一环扣一环地渐进性提问,层次深入,重视课堂问题设置的迁移性,这样设置问题可以使问题更具有层次性和联系性,可以充当学生的思维踏板,让课堂提问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细细涟漪荡开来”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化学课堂教学波澜起伏、迭起,让学生的思维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创造一个“博学、善问、勤思、乐学”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提高化学复习效率,享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并能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复习化学必修二中《有机化合物》的时候,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层层深入地设置问题,这样提问:(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2)什么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3)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的化合物是什么?(4)生活中最常见的有机物是什么?学生回答:“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以碳酸根结尾的物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甲烷和乙烯。”“我们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这些问题的设置难易程度适中,布局层次井然,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能使自己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层层递进地进行复习,并且能够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看成是多个具体的“点”连成一条“线”,提高化学复习的实效性。
二、化学复习时教师布置作业时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空间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其形式、内容都要做统一的规定,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需求。因此,新课标改革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提出了几点要求:(1)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作业自己完成。(2)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机会独立思考决策、体验感悟和创造应用。
每个学生对化学复习的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不同,因此,教师给学生留有自由复习的空间,可以提高化学复习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化学的学习成效并且兼顾学生的主体个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复习的平台,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适合自己的作业,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化学复习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应该重视高中化学复习策略的探讨,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实效性。教师在创新教育方法、革新教育模式的时候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一方面,化学复习时重视设置问题的迁移性,应用教学技巧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化学复习时教师布置作业时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化学复习效率,建立示范效应,为新课改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叶长江.高三化学复习技法[J].黑河教育,2008(05).
[2]齐建华.高三化学复习后期策略琐谈[J].高中数理化,2009(02).
[3]王瑞英.高三化学复习之我见[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Z2).
【关键词】化学基本观念 高三 专题复习 教学
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总观性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转化观、平衡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没有基本观念统领的知识教学”就好比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意思是大材小用了,基本观念是有大用途的,如启发思维,训练思维等帮助学生知识朝能力转化,而且新课标的化学科高考考试考纲指出化学科考试将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因而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注重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核心概念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整体,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不可捉摸的“能力”自然得到培养和提高。
下面本人就结合高三具体的专题复习略谈各种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为新课程改革下高三化学复习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专题1: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繁、杂、散,不好学,但其是高考化学中作为考查化学概念、反应原理、各种能力和学科思想的载体。因而如何让学生在解题时,能快速、有效的在脑海中提取涉及的知识就极其重要。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运用化学学科思想指导复习,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上升到结构、原理的高度来认识,才能真正构建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坚实体系。
1、元素观:
“元素观”反映了世界的物质性,其含义是: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物质的组成是固定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固定);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不变的;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来描述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决定其性质。“元素观”要求学习者形成“以元素为核心的物质家族”的观念,在复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各类物质变化的本质、规律和应用等时帮助学生进行元素观的建构。
2、转化观
“转化观”的含义是:“转化”充分体现物质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的“最核心”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相同价态物质之间的转化,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转化等实现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促进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3、分类观
“分类观”指的是,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分类,可以根据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分类观”要求学习者从物质类属角度分析具体物质。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多、反应杂,如果不能找出其中内在联系,就容易遗忘。运用化学学科分类思想将众多元素及其化合进行分类,将繁杂的反应按一定规律整理为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在解题时才能快速而有效地将知识迁移、组合、加以应用。如以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这条线搭起来,再以物质类别的角度,同一类别,性质相似,具有通性;类别不同,性质不同,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整块内容建构起来。再如: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判断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从化合价的角度,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分类观”不仅可以纵向归纳物质的性质,而且可以横向对比易混淆物质的性质。在分类时尽量多角度发散思维,使物质的知识体系完整,这样学生在理解记忆时,只要一手抓通性,一手抓特殊性,就可以掌握完整的物质性质。
专题2: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是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之一,分析近几年化学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电解质溶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种化学基本理念上,如微粒观,守恒观,平衡观、实验观相结合,现具体分析如下:
1、微粒观
由于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亦是学生学习化学后应掌握的思维方法。高三化学复习中电解质溶液专题是高考的热点专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微粒观”的角度建构电解质溶液核心知识结构,如: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可水解的盐因为其本身电离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电解质,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C(H+)、C(OH-)发生变化;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产生离子,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这些物质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离子、分子等微粒,因而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重视构建微粒观,精心指导学生用“微粒观”探究微观世界的前因后果。
2、平衡观
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等问题都涉及化学平衡的理念,基于此,研究这类问题,我们要结合“微粒观”,利用“平衡观”分析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建构解决电解质溶液问题的整体思路,使学生不仅可以应用“微粒观”和“平衡观”统领和全面梳理有关知识,有效地分析和解答有关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微观认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发展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3、守恒观
“守恒观”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学科思想之一。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会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因而化学守恒的观念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关系的重要观念,也是解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4、实验观
【关键词】双向计划;薄弱环节;精讲、高效训练
【Abstract】In the Gao San student limitedly review time, the instruction student use little time to obtain possibly many real results possibly, have become Gao San's chemistry to review medium of an importance topic.How attain "low consume efficiently" in review?
【Key words】The double is to the plan;Weak link;The Jing speak and efficiently train
在高三学生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指导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实效,已成为高三化学复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复习中做到“低耗高效”呢?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1.制定双向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周全的复习计划是成功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双向计划是指教师的全盘计划与学生的个人计划。
教师的全盘计划,应根据循序渐进、直面高考、力求先后有序、主次分明、各有侧重,使学生稳扎稳打、有的放矢。
学生的个人计划,是在教师计划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再制定的一套相应计划。学生可从教师的计划中明确复习的目标、做法和时间的安排,并从中发现自己在高考知识点中的薄弱与缺漏,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
这样师生共同制定的双向计划,避免了教师复习中只顾及多数学生,无法兼顾个别学生的问题;也避免了学生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的复习或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缺乏自主性的问题。复习中既有教师把握全局,突出重点难点的具有共性的复习,又有学生针对自己弱点查缺补漏的具有个性的复习,还可以促进个别化学成绩拔尖的学生超前,进行完善性、拓展性的复习。这种双向复习计划投入时间少但收到效益很大。
2.狠抓薄弱环节
根据木桶理论,一只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这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如果我们不将最短的木板挑选出来并增加它的长度,那么这只木桶盛水的量就不可能增加。化学复习时如果不将薄弱环节挑选出来,其复习效果只会大打折扣。
为了提高复习效益,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收获,首先要找准薄弱环节,而面面俱到的复习费时费力,往往使师生疲惫不堪。如果复习中能有针对性地对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薄弱点是有机化学的话,可结合前几年的高考、诊断考试中的这类题,指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结归纳这类题的考查范围、方式,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高考这类题的考查范围主要是对烷烃、烯烃、芳香烃、各类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的理解和性质的掌握;难点在于性质特点的综合应用。找准了薄弱点,便可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如在1—2周内,每节化学课抽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写重要代表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师根据高考内容设计一两道简答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订正,以突破难点。若薄弱点在推断题上,可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突破方法。如题眼比较隐蔽的推断题根据题干和框图的特点,整体把握全题的脉络思路,体会作者的编写意图和题中的设问;联系题干和设问,从作者的编写意图中寻找解题钥匙。
抓薄弱环节不仅是针对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点,还要抓学生中化学科的差生,每周至少面谈一次,关心他们,给他们解答疑难,帮助他们修订复习计划。另外,对个别在某一阶段出现严重滑坡现象的学生也要狠抓不放。
运用木桶理论,狠抓化学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并各个击破,狠抓部分化学差生和下滑趋势严重的个别学生,这样针对性强,在较少的时间内可取得较大的复习效益。
3.精讲、高效训练
高三学生学业繁重,时间紧迫,如何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精讲、高效的训练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
精讲,是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方法。教师要做到精选内容,精心准备,精彩讲解,急学生所急,讲学生所想。教师占有的资料要丰富翔实,选择要有代表性,课堂讲述的信息量不妨尽可能大一些;形式不妨灵活,变化有致;讲课时不妨多制造几个兴奋点。总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反之,学生懂了的内容,可以通过看书思考解决的问题,过慢的讲解节奏都会使学生厌倦甚至反感,耗费了时间,却没有功效。
训练,是高考复习必不可少的手段。高三训练首先要做到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训练要求和目标,习题应精选;其次应根据心理学记忆规律减少遗忘,尽快反馈信息。如做完练习马上发答案、批改试卷,当天或第二天就评讲,这样做教师辛苦,但效果很好,学生印象特别深。如果几天以后再评讲,可能学生已忘得差不多了,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效果也可想而知了。除了及时反馈,还应加强面批面谈,了解学生做题的思维过程和步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关键词:高三化学 复习 经验
2013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半年之多,但我心里久久无法平静。总是会回想起高三这一年的艰辛和快乐。我们学校的高三复习是从2012年五月开始高三第一轮复习,因为之前未带过高三,心里不由的有些紧张,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脑子里,如“高三复习如何教?如何引导高三学生学?我该如何面对紧张而又苦闷的一年?”然后脑子里浮现出自己上高三那年的情景,迷迷糊糊进入的高三,看着别人的勤奋和努力,自己心里暗下决心,我要好好学习一年,“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是我天天对自己说的。因为高三一年的坚持,高考完身心解放了,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所以我觉得坚持是一种自我超越,一种幸福,是一生的财富!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高三的生活的话,那就是“痛并快乐,累并成长”。那高三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我上网搜了大量的资料,有教师如何教的,有学生如何学的,还有如何调整学生心理的。对高三第一轮复习,我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要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首先我对自己要求:在复习每一节之前,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复习资料的基础知识部分和所有习题,并重点标记学生容易出错、不懂的内容,上课做到有的放失。其次我对学生也做了如上要求,据我观察,417、424两班都有二十多个同学的确是这么做的。其他不按要求做的,我建议他们先按我说的尝试去做,希望他们可以慢慢变成坚持,变成习惯,做到以“本”为纲。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因为,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理解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脑,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所以在一开始复习时,我要求学生以统一的化学复习资料习题为主,每个习题,挨着做,要求能做到“做一次,听一次,复习一次”;容易出错的做出重点标记,重点考察的知识点的知识点要很熟悉。
二、多思善想,提高能力,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
2.及时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所以对这两个理科班的同学我会经常提醒他们: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解,更要一题多解,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实验部分还是空谈的多。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提高班学生多数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有前宽后紧的现象。
四、下学期努力方向
1.对中等偏上的学生多些提醒:切记“题海战术”,精做题,多复习,多归纳,多总结。
2.对中等偏下的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让学生更加亲近我,打心眼里接受我。
一、紧紧抓住课本,牢牢围绕“两纲”。
高考试题追根溯源在于课本,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课本。课本的知识点、能力考查点都是高考试题的根据,也就是说高考试题由此衍生而来。而高考命题是围绕《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的。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本,认真分析研究落实“两纲”,牢牢把握高考的“脉”。要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着落点,并做到――落实,使课本知识灵活运用,达到课本与“两纲”的融会贯通,使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升华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要依托“《大纲》这个依据、抓住课本这个根本、重视资料这个补充。”在复习过程中,切忌猜题,浪费精力和时间;切忌盲目搜集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教师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避免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教师在复习中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
二、重视实验操作,提升实验能力。
实验题是高考化学试题难点出现的集中区,对此,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教师要给予高度关注。笔者对近几年来高考实验试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有七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呈回归课本的态势;二是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三是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四是试题考点是考查学生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五是出现了开放性试题;六是试题设置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与压强相关的气压装置);七是实验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针对上述特点,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努力做到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对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必须弄清弄懂,而且要做到举一反三。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做实验的情境中,做好实验题。强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以适应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遇到新的实验情境时,能学会联想到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在应考中从容作答。
三、注重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益。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往往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问题,会产生急躁情绪,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两耳生茧,但收效甚微,学生对老师讲的本质、精髓和精彩之处理解和掌握得很少。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要精要、精到。讲述精要是指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讲述精到就是要讲授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联后展。但讲要注意尺度,过分细致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形成坐享其成的陋习。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练习,因为这是复习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提高解题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让学生每题都做,就势必会淹没于题海中。众所周知,题海战术非但不能让学生提高,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消化不良。因此教师要科学筛选习题,在“巧”字上下功夫,多中求优、优中求精。教师选题时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选择的试题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
四、强化反思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深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弄清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进行有效化学复习,获取有效化学知识必须借助反思,因此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以一系列严格规范的措施要求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第一,基础概念的积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这些概念和原理有许多,如果在复习中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那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一问题,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通过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进行反思,明确其共性,认清差异,真正掌握其实质。
第二,养成解题后思考的习惯。在每次完成解题后,要求学生要形成回顾解题过程的良好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及过程正确、合理,达到最优化,语言表述规范,合乎逻辑。要在代表性习题和典型习题上下足功夫、用足脑筋,既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更新和完善。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只要长期坚持这种习惯,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第三,及时归纳总结。在复习完每个单元或章节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反思这些单元或章节主要讲了哪些问题,其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等。通过反思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有序化,零碎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从而融汇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第四,认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要仔细研究试卷,找出失分的原因并填写好失分统计表,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复习是否有实质性的效果,知识以及技能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自己还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之后的复习中加强针对性。要把做题和重视考后纠错作为复习的重要工作。复习中常用的纠错方法,一是把错题做上标记,写上评析;二是专备错题笔记本,摘录错题,以防再错;三是还原纠错到课本上,标出纠错点及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和简易分析等内容。在做好记载的同时对出现的差错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和顽症。
五、优化考试心态,杜绝失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