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6:02: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式与化学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即时评价是教师运用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情绪、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点评,主要起反馈、鼓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即时评价是一种以“质的描述”而非“量化指标”为主的评价,它通常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活动相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活动,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学生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快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做出积极努力。即时评价有起点低、目标小、评价勤、反馈快的特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即时评价作为教师教育机智和能力的一种表现,已成为提高课堂教育效率的重要保证。
一、化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化批评为激励,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在化学课堂上,当学生能够成功回答或解决某个化学问题后,教师要毫不吝惜地向学生送出一句肯定的赞扬。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时老师欣赏与赞美的眼神,往往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激励与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有时候教师一个小小的鼓励,可能会给学生一个很大的鼓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为之而努力学习,甚至可能让学生终生记住这一时刻。
2.时效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当时表现而做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当发现学生对某一化学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闪现出创新的火花时;或当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时,就应立即给予肯定的评价。错过了评价时机,评价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3.发现性原则。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几乎是伴随课堂即时评价获得进步并发展成长起来的。教师要在评价中呵护学生的自尊,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和更高的热情。
4.交互性原则。课堂即时评价,是师生对问题解决和作品优劣的各自表述,是师生对话的重要通道。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指导性评价,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也要允许学生作出解释与辩护。反过来,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评价意见进行评价。所以,即时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互为客体、心灵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交互作用,相互超越,去伪存真,携手走近真理,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5.包容性原则。由于学生的智力背景、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性格爱好的不同,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及解决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学生所给出的答案,是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忆检索、重组整合及终端输出。因此,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包含了他们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是他们生命意义的结晶。包容性就意味着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善于在他们的思维中寻找到合理的成分,发现其独创性的火花,延伸他们思维的触角,引领他们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理,拥抱真理。
二、化学课堂即时评价的教学实例分析
案例:《化学实验设计及方案评价的探究》活动片断
师:(举起盛有无色溶液的两个没有标签的试剂瓶)它们分别是硫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同学们,可以把它们鉴别出来吗?
生:用石蕊试液。
生:用锌粒。
生:用pH试纸。
师:方法不错嘛!谁来试一试?
生:(四名学生在前面操作,老师走到后面观看)谁发现问题,也可以到前面来共同完成。(其中一位同学,一手拿试管,另一只手拿pH试纸,正犯愁没办法拿玻璃棒呢,下面的一名同学走上去,拿起玻璃棒蘸取溶液,涂在试纸上)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人。(学生依次做完实验,回到座位上)
师:同学们说,刚才他们做得如何?
生:王××做得有问题,她把胶头滴管伸到试管里面了。
师:噢!你观察的真仔细!(目光投向王××)刚才是不是有点紧张啊?能重新操作一次吗?(该生重新操作,动作正确规范,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同学们说出用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钠等。突然,老师看见坐在后排,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一个学生,悄悄地把手举到耳边。
生:(老师走过去,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小心翼翼地)老师,用衣服行吗?
师:(非常激动地)行!太令老师感动了!但咱不用衣服,用一块抹布行吗?(大家笑了,该生脸上也充满了自豪)
师:你们已经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了,下面有一个实验方案,请同学们给予评价。
投影:农村饮用水中需加入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进行净化,其水溶液中存在着K+,Al3+,SO42-。为了探究是哪种离子起净水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方案后,认为该方案不完善,他对甲学生的方案进行补充完善。请你把乙同学补充方案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使用的试剂填入下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然后进行小组探讨。
师:(几分钟后)同学们,可以汇报讨论结果了吗?
组1:甲同学的第一次实验,说明K+,Cl-都没有净水作用;第二次实验,说明Al3+,SO42-都有净水作用。
组2:不对,也可能是Al3+和SO42-中的一种有净水作用。
组3:我们同意第2组的意见,所以乙同学才做补充实验的嘛,就是证明到底是Al3+和SO42-中的哪种有净水作用。
师:你们小组分析得很透彻,那么,用什么试剂呢?
组3:我们用硫酸钾和氯化铝。
组4:我们组是取点儿甲的澄清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使硫酸根离子沉淀下去,再加入少量浑浊的水,看水是否变澄清,若变澄清说明Al3+有净水作用,否则SO42-有净水作用。
师:若变澄清,说明SO42-没有净水作用吗?(全班同学静下来,进入思考状态,各小组又一起讨论起来)
组4:不能,再取澄清溶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使Al3+沉淀下来,看是否澄清,若变澄清,说明SO42-也有净水作用。
师:思路非常清楚。
……
本活动片段中“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充分得到体现。当老师看到一个学生两手都拿东西,不便操作,就及时提醒其他学生:“看有什么问题,一起来完成。”帮助他人一起完成实验的学生,心里美滋滋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团队合作的意识,被帮助的学生排除了紧张心理,摆脱了尴尬的局面。“老师走过去,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咱不用衣服,用一块抹布行吗?”既有爱心、耐心又很幽默。新课改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老师的一句激励评语,可能会影响这名学生的一生。“你真是一个细心的人”,评价恰到好处,没有夸张。过去,老师只用“很好”“很棒”“你真行”等评价,加以肯定,实际上学生却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棒在何处。“你很细心”就不同了,不仅该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里,而且其他学生也会学习他那种认真观察实验的态度。“方法不错嘛”,幽默诙谐的话语是老师思维的火花,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一种品质,使师生和谐、充满情趣。
每一个学生都有可挖掘的潜能,鼓励他们自己挖掘潜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如下面的评价:“噢!王××同学是不是刚才有点紧张啊?能重新操作一次吗?”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学习,在快乐、愉悦中去求知。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高度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手段。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决不要吝啬说出学生爱听的话,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尽可能给予及时、明确的肯定。如“你的答案吸引了我”、“多好的回答啊”,等等。一些学生对化学现象只是觉得好玩,不愿深入探究,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同时,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期望以微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容易受到鼓舞,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这样学习才能成为一种乐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课堂即时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充分理解学生。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形成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是心理差异的反映。因此,要善于了解和熟悉学生,读懂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看待学生,用学生的价值观去评价学生,要把话说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2.要科学应对学生。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的见解,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或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肯定其长处,指出其错误和不足,指引其努力奋斗的方向,或引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修正错误。
3.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发问。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提问的水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尽力完满解答,如有可能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得出问题的结论;也可以给学生指出研究问题的方向和思路,让学生课后去解决;或者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让学生去分析评判。
4.批评学生要公平。不同的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应给予相同的处理。
5.要正确使用表扬手段。不能无原则地肯定或表扬,凡表扬或鼓励都要有依据,不要漫不经心,敷衍应付。表扬要体现出真诚性、可信性,要抓住本质,指向最令人信服的方面,突出学生完成艰巨任务时所付出的努力(勤奋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知难而进、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等)。同时表扬要及时,不要拖到大家不关注时才表扬;表扬要真诚,不要空泛而不着边际,不要搞“假、大、空”。在表扬学生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利学生扬长避短,明确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作用;选择;评价
初中学生接触化学只有一年的时间,他们要在这一年内认识化学、接受化学,可以说兴趣是关键,新课程的实施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对于化学,实验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理论是苦的,而实验可以把苦变甜。家庭小实验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更感受到学习的甜。家庭小实验生动、有趣,可以很好的把日常生活和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平日学生对蜡烛的燃烧、铁生锈、石灰池中的变化、蒸馒头等现象视而不见,通过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懂得了蜡烛燃烧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火焰的层次等知识,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锈蚀的方法,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个家庭小实验和制作过程,都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所以我认为每一位中学的化学老师都应该很深刻的认识家庭小实验。
一、先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在于与社会联系,贴近生活,而家庭小实验恰恰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参与面广,尽可能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亲自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变化条件和所得结论,体验这些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这一节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家试一试点燃小木条和煤块的难易,同时去点燃干棉球和湿棉球,回忆生活中熄灭煤气炉火、扑灭油锅火焰、吹灭木条火焰的经验,从中领悟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小实验,其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单纯从原理上分析或让学生被动地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所取得的效果。
2.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家庭小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它却能揭示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实质,用化学原理来指导和解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和使用。通过亲身实践,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使孩子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例如,平时学生对蜡烛的燃烧视而不见,通过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懂得火焰的分层,燃烧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发生以及火焰上方的一缕黑烟,熄灭后的白烟等知识,从而合理地作出解释。
通过家庭小实验的实施,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试剂的用量,记录实验现象,科学分析某些生活现象。
二、其次要精心选择,合理指导
家庭小实验内容丰富多彩,各类实验各有自己的功能与作用,在选择其内容时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又要重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使各类实验交替进行,既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又有所侧重,以满足不同的情境体验。
为了更好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作用,在布置家庭小实验前,要对以下问题作好指导:①实验用品(或替代品)的选择;②反应原理;③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④实验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及时记录。
例如:学了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后,利用周末,让学生在家制汽水。①实验用品:白糖、果味香精、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带盖的空瓶、筷子;②反应原理: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生成CO2,CO2溶于水,制成汽水;③实验步骤:打开空汽水瓶,加凉开水,再加白糖、香精及少量小苏打,用筷子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少量柠檬酸,立即盖紧盖子;④观察现象:瓶内产生大量气泡,打开瓶盖,气泡冒出。利用同样的原理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制作简易的灭火器,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扩展能力。老师对各类小实验都要进行选择并合理指导,让学生务必做到有的放矢。
三、最后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教师评价是整个家庭小实验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态度、情境体验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与能力发展情况作出公正、激励性的评价。
[关键词] 石油化工;多元化;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调查, 并评定其价值的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知识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结果, 知识体系总是处于变动之中, 这与传统评价方式的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完全不同。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代心理学理论中的多元智力理论。随着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 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要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要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传统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 教学评价多元化必然逐渐取代传统单一的评价,这也是世界教学评价的一大趋势。
一、我院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学评价仍处于以笔试为主的阶段, 过多倾向于书本知识,忽视了专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实践性知识内容的考查。作为高职石油化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英语课程长期以来与专业课程结合得不够紧密,其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忽视了职业特征,跟不上职业岗位能力发展的需求。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也是如此,往往呈现出来的是单一化、模式化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专业技能的体现,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 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鉴于考核中存在的弊端,为了将大学英语与石化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推行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相对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它包含: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承认各种智力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同样,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也应该多元化,不仅要对学生的课堂及课外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合作、交际能力及职业能力等进行评价。应该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应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来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元评价内容既包括对知识的评价,也包含对能力的评价。多元评估主体指的是教师、学生、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评教、管理部门评教及企业的认可等多元化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师生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及效果进行测量与评定,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所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功能,评价的主体,评价原则、评价方式以及评价过程。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既要体现出老师在评价中的指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力求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由于高职院校生英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 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四、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及形式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贯彻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这一学习目标为指导原则,量化后的评估内容由学生的平时成绩30% 、技能考核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成绩经综合后,成为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下面以我院石化类学生为例,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
(一) 平时成绩的评估
平时成绩(30%)的评估主要以平时表现为主,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和多元化标准。这部分的评估内容按比例分为出勤10%、课堂表现15%、作业5%。出勤主要包括对按时到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的考核。课堂表现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上课听讲情况、笔记、参与小组的讨论及角色表演等。作业主要指课后的书面练习及与石化专业相关英语习题。通过课后对句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从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通过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习题,比如通过用英语介绍化工工艺流程、催化、裂化等,从而增强专业+英语双合一的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立即进行评价,书面作业以教师评价为主,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整洁度、正误率、是否有抄袭想象划分等级。每月进行作业情况评比,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围绕专业内容展开的讨论、表演等可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中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对学习的自利。这样,既使学生进行了语言实践,又加强了相互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 技能考核成绩的评估
技能考核成绩( 20%) 的评估指的是学生参加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A级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石化专业英语词汇测试。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度的教学理念突出高职英语服务于专业教学、服务于学生就业的基础功能。因此, 高职英语的评价体系也应以服务于专业教学为根本目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 应将A级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石化专业英语词汇测试作为学期或学年目标。在大一的上学期要参加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A级考试并且与毕业证挂钩。迫使学生感到压力,务必认真学习。而在下学期,已通过了A级考试的同学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石化专业英语词汇测试。
(三) 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估
期末考试成绩( 50%) 的评估以笔试(30%)与口试(20%)相结合为主。笔试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即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内容的覆盖面要广,涉及到本学期所学到的每个单元, 要注重考试内容的综合性与延续性相结合。期末笔试为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卷面以百分制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各占五十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英语知识考核,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题型,考核侧重点是基本词汇与语法结构。第二部分为石化专业英语知识考核,考核重点是石化英语专业词汇及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增加口试环节,弥补笔试及闭卷制度的不足。口试(Oral Test)也分为两部分测试,即基础英语知识考核和石化专业英语知识考核,各占10%。一方面测试朗读能力,考查学生语音、语调,从而促进学生重视语音、语调的训练,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另一方面测试对话能力及专业英语知识,考核学生语言的基本功、组织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五、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积极效果
多元化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决定自己学习的权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专业技能。学生也通过自我评价不断加深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把握, 及时了解自己在基础英语知识或专业英语方面的成绩与不足,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等,进行教学调整,及时改进、完善教学策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职业技能的培养。
总之,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解决了以往评价形式单一、学生忽视过程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系统性和连续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对学生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这种价值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应该能够体现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的整个过程。因此,评价不再成为对学生所作的终结性评判,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达到专业培养的目的。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高职石化类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项目化创新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12YYB019
[参考文献]
[1]沈小暗.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与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常兴.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9,(5).
[4][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关键词】视唱教学 价值取向 教育文化内涵 内容与对象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29-02
课程的价值问题是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的宗旨。进入20世纪后,国外的很多学者以斯宾塞的课程研究理论为起点进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为课程的设置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我国的课程理论中关于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很少见,这一情况与我国的课程论发展历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主要是以知识价值为目标进行的研究,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这个问题只是在课程论的著作中有很少的介绍。当前我国能查阅到的音乐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笔者仅搜集到了王秀萍老师的两篇关于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文章《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 、《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 和廖丹的学位论文《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 ,以上文章都分别从不同时期、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
一、视唱课程价值取向
视唱学科是音乐教育课程中隶属基础训练的一门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门音乐学科紧密连接。视唱课程价值取向在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经历了“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发展的两个过程。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取代,在更深层次上,这意味着课程价值观有了本质的变化,价值取向不再单纯地以知识目标为准则,扩大了取向范围。介此原因,视唱教材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不应该再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而是要围绕着我们实际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在视唱学习过程中根据其自身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有意义的选择。在新教改的形势影响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将学科价值取向推向多元化发展,这一变化为课程扩大了教学的范围,教学内容不再是只局限于单门学科的教育,而是要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相结合,向学生传授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提高稳定扎实的技能,正确引导师德情感的教育。
二、视唱教学内容包含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内涵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教育发展历程中一直主张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可见我国从古代时期就开始重视早期的教育。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家教理论中,就可以看到对早期教育的重视,颜之推就是我国早期教育论最早提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人在幼龄时期,精神能够集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敏锐,成年以后,思想变的复杂有了自主的思维模式,很难通过教育对其言行有所改变。所以要在幼年时期就进行良好的教育,不能错失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理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现在的早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幼儿早期教育,可以在多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因为在幼年时期,一切的行为习惯和性格都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通过良好的引导方式,使其向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而且从幼年时期开始知识储备的启发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大脑思维发展。可见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现、美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声音对生活最贴近、最真实的直观表现,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世界,通过感官的理解可以去认识世界。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去分析、探索、聆听世界上的各种情感表现。音乐教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审美活动表现,在音乐的鉴赏、表现和创编的过程中,也都需要审美意识的配合。视唱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演唱,仔细的聆听,细心的去体会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将审美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来。学习音乐的目的是要丰富人类的审美情感,利用这种情感去美化生活,使人类充满爱心去面对生活。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期望能更好地来体现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审美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审美活动的展开,首先需要通过聆听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学会听辨音乐要素的性质及音乐基本组织形式,学会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种种不同特征。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联想,对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并逐步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所聆听到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感受欣赏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入音乐。视唱练耳教学并不是孤立地训练学生对音乐诸元素的反应,而是通过对音乐语汇的分解、剖析,从细微处刺激学生的多方感官,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培养音乐联想的习惯,再通过人脑的二次加工,使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体性的人物、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审美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
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种审美意识的培养,来诱导、启发幼儿对美的认识,真正的在早期就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审美意识的培养。这也是视唱教学内容包涵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中对美的认识、审美意识的培养的内涵。
三、视唱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关系
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整个视唱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古往今来的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培养是通过教材中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讲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考查,才能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具体价值体现出来 。
在视唱教学中,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在整个的视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教学内容则是活动的内容来源。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可以沟通的和互动的关系;教师与教材之间构成了创新与实践的关系;而学生与教材之间则是建构与重组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国家教育机构取消了很多学科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视唱学科也在其之列,这就意味着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学科教学大纲及使用教材。教材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教师也要随之不断的更新知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是依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而逐步骤有计划的编写设置的,教学内容按序教学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既定指标,制式的教学内容限制了教学模式的扩展,使教师完全依照教学大纲设定的内容去教学,去设定学生课堂的学习内容,因此形成了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依赖性,没有了探索创新的动力。使教师认为学生学会课本中的内容,就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去深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更不去深究怎样拓展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的适用于学生,为自身教学减少阻力,完全依照教材中给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考核及评价。完全忽略了事物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没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下降、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必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的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来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师生的相互配合。
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借以抒发的一种形式,我们在视唱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因此相较于一般的教学活动来说视唱教学中具有更多的情感抒发的体验。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熏陶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长久以来造成了学生处于学习的弱势而且学习很被动。因此我们借鉴这种方式,期望可以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使教师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成因,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多一些了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而教师则通过交流的方式,将自身的知识与学习经验教授给学生,去除传统教学中形成的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勇敢的提出学习中的困恼,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足、不适之处提出建议。让良好的互动促进教学内容更好的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材内容的设定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研究教材内容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只是权威性,这是不可动摇的。以它为根基,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用于探索钻研,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提高技能水平的方法。
结语
由以上各方面纵观我国当前学前教育视唱课程教学可以看出,视唱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与处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准确恰当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这些都是紧密联系视唱学科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视唱课程的价值最终取向将会通过课程的具体实施而得到有效的体现。依据近代视唱学科发展历程中,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和课程评价等等方面的成果体现和发展情况,这些都说明了视唱课程的实施深受学科价值取向的影响。
从价值主体维度看,课程价值存在社会与学生两种取向,导致这种二元对立的因素有:教育价值选择、教育事实、社会更替。缺乏人性是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隐忧,应采用优化思想促使课程价值取向在不同层面上找到人性与科学的不同结合点,力保学生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弘扬教育主体性。课程价值取向;主体性 。由此可见,对视唱学科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课和为其他学科做铺垫的课程,视唱学科作为新的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到的价值取向,远在知识价值和精神价值之上,还应该具有创造的价值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我国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2]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论[J].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01期
[3]廖丹.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http://正文第一段
[5]http://
[6]苏海明.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17页
[7]芦笑娟.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6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我总结能力,每章增加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与思考题。包括石油产品有哪些分类及各自用途等基础性习题;冬天柴油车挂蜡如何处理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如何根据油品的特性实现油品的安全管理等与实际生产相关的习题。学生即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本章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再相互交流,把握主线,整体思路清晰。
2教学方法改革
2.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达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图形性质和学科定理的理解与感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具有专业性强,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铺垫;知识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复杂,新工艺技术、新标准繁多;应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形式必须多样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授课中把新工艺、新标准等以多媒体的形式讲授,既直观、形象、又便于学生了解掌握,节省教师画图、画表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了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运用视频将理论与专业实验、仿真素材等紧密联系起来,如对实沸点蒸馏先进行理论介绍,再播放视频,一动一静,将枯燥的理论以实际过程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学习平台也不断完善,包括授课视频、实验视频、课件、配套习题、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等,用现代技术及丰富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启发式与对比式教学相结合为了改变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被动式、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清洁燃料生产时,先通过图片了解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给出具体数据,再讨论导致的原因。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源头之一,为了改善全球气候,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提高燃料的质量,即生产清洁的汽油和柴油。应用启发式教学,从我们切实能体会到的事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把问题简单化,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除了启发式教学外,还并用对比式教学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如把汽油和柴油进行对比讲解,找出异同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先指出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虽然都是活塞式发动机,工作过程都是由进气、压缩、膨胀做功、排气4个过程构成,但两者的压缩比、进入气缸的气体、着火方式等不同,所以对燃料的要求不同。汽油和柴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时都会发生爆震,且爆震现象相同,但是产生爆震的原因及时期却完全不同,两者用不同的指标来表示其抗爆性,由此得出各自的理想组分。通过对比归纳,内容清晰,层次分明,相似的知识点不易混淆,便于理解与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小组讨论形式进入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会不定期的提出一些与石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期刊、报刊、互联网、电视等)收集资料进行了解,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高涨。比如绪论讲完之后提出问题:石油与你有多大关系,你一天消耗掉多少石油?在下次课中用部分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真正了解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确实离不开石油,但石油又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加工成我们想要的产品呢?有了疑问和好奇心,增强对本课程的兴趣。
2.4培养独立查阅并加工文献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提出几个比较热门的课题,如原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炼化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燃料的生产?现代炼油工业发展趋势?中国的能源安全及战略问题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取某一个课题,独立查阅文献并经过整理完成一份报告,提高学生查阅加工文献的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加深对某一方面的深刻理解。
2.5加强工程意识与理论的联系石油加工工艺学是一门专业课,除讲授理论内容,还引入大量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案例,提升学生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如以辽阳石化加工原油-俄罗斯原油为例,根据原油性质、实沸点蒸馏数据及直馏产品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辽阳石化550万t/a常减压装置为例,讲授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直馏产品性质等,运用实测数据进行产品实沸点切割计算,分离精确度计算等;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如当某一侧线产品出现头重尾轻的时候应如何调节操作?本专业定期聘请工厂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课,介绍工厂相关装置概况、原料及产品、市场需求、主要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从事化工行业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事项,使学生不但有了安全意识,也对实际生产过程有所了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专业实验最能反映专业特色,是与本专业学科发展关系最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我们不断对专业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善,除了开设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又增加了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建设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培训中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与运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聘请设计院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为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老师,本人除了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具有实际生产经历,曾在中石化沧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工作两年,每年参加知道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并于2012年在辽阳石化炼油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因此对炼油加工工艺过程及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及工作原理颇为了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际生产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师除了担任理论教学外,还担任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学院的推荐下,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的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并派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定期聘请工厂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结束语
【关键字】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评价
一、引言
高中化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通过研究其组成以及结构,逐步掌握这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了解它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本篇文章将以高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为探索对象,通过论述其实施和评价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明确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
二、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慎重选择研究课题
一般来讲,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当中可以选择的课题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化学本身就和生活生产以及社会科学密不可分,对于化学的研究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实际的研究内容入手,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条件,也能够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具有研究意义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经过研究总结概括结果的能力。一般都是只有课题的具体要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原理、仪器、方案以及结论所有过程的确立。整个实验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谨慎沉着的精神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对于学科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专项的探究。在高中化学的课程教学当中,有一部分内容被列为重难点考察内容,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项地探索研究,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氯碱工业”这个课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专项研究——通过实际工厂的参观学习,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介绍以及网上资料的多方位查找,让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实验原理的深层次理解;最后,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动画设计和制作,激发学生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思考以及对于氯气这种化学物质的特性的探讨。
第四,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研究学科之间的整体性以及综合性成为近些年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包括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生命化学以及能源化学等等,所以,把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质来看,高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的进行不会有固定的教学程序可以遵循,人们往往选择的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一种教学的具体思路。确定了教学的思路之后,通过实际的教学应用,对教学的具体过程进行逐步的改进与完善,最终得到最优的教学方案。
第一,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过程包括:慎重选择课题,合理确定实施方案,信息收集与整理,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最终成效的确定和评定。
第二,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过程包括:慎重选择课题,合理确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际的调查学习,所获得信息的处理,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现和评定。
三、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评价的具体内容
第一,学生在进行具体实践过程当中的态度。具体包括:参加课题研究过程当中的参与性;个人任务的完成性;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的效果性;进行研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和他人的团结协作性。
第二,最终收到的学习成效。具体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方案;具有的研究价值;最终论文的编写;附带的调查报告,读书笔记以及模型课件的制作。
2.评价的具体程序
不论是开题和课题进行过程当中,还是最终的结题,都必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开题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期评价针对的是研究学习进行的状况,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难题的克服以及学生之间写作精神的体现;结题评价针对的是学生在进行课题的整个过程当中的表现,从资料收集到结题的整个过程,最终成果的展现尤为关键。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为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平台。只有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中心位置,从教学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出发,才能为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与评价确定出最优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穆维泰.利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考试周刊[J],2011(64).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1-148]。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1.文化信息和词汇
词语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表达形式。语言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反映操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在语言的应用中,词汇起着重要的传达信息的作用。词汇也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印迹表现。各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不一,语言中有相应的词汇反映。
1.1宗教词汇。英语国家的人信仰基督教的居多,基督教、《圣经》、希腊神话对英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几乎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圣经》是英语语言文学的主要源泉之一,许多英语典故都来源于此。如Methuselath(玛士撒拉)是诺亚的祖父,活了696岁,后来它的名字成了长寿的代名词。因此英语句子:“My grandfather is as old as Methuselath.”正确译文应是“我爷爷岁数很大了”而非“我爷爷跟玛士撒拉一样老”。Lazarus(拉撒路)是圣经中的人物,被耶稣从坟墓中唤醒复活,后比喻重病康复或大难不死。“The Tower of Babel”(通天塔)则被人们当作各种声音交错的代名词或者被用来比喻混杂场面。
1.2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词汇的沉积。罗马神话也对英国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英语典故都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如Hercules(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力大无比的英雄,由他产生了一系列与大力神有关的生动有趣的词汇,如“Herculean task”比喻极其艰难的任务;“make herculen efforts”形容尽巨大的努力;“Hercules and his oad”指代统括一切的举动;“Hercules’choice”指代永垂不朽。又如在“The police were rather angry because Jeremy was hardly trusted and the author cried wolf.”中,“cried wolf”就出自《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的故事,“to cry wolf”是指“狼来了”,后来被用来指说假话。
1.3文学作品在词汇中的深层含义。文学作品也是该民族文化的反映,其中的一些经典表达很可能就会固化下来,从而在词汇中形成其固定含义。如英语中“this is the last straw”的表达中的“last straw”就出自狄更斯的小说《董贝父子》中的“as 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laden camel’s back”,意为使人无法承受最后一击。其他的像《坎特伯利故事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都是英语中的经典文学作品。
1.4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在词汇中的体现。西方人特有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在词汇层也有深刻反映。如“dog”一词在汉语中含有贬义,而西方人对狗甚为偏爱。“You are,indeed,a lucky dog.”就不能简单地译为:“你是条幸运的狗”,而应译为“你是个幸运儿”。又如“individualism”由于东西方价值观念不同,在西方人眼中具有褒义,而在东方人眼中却是贬义的。
2.文化信息和成语、格言
成语或习语、格言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成语、格言一般都运用恰当的比喻,引起人们的联想,但这种联想是由各民族的现实环境和生活经验决定的。例如,汉语中常用“雨后春笋”形容事物迅速而大量地产生。而英国不产竹子,因此,就用“like mushrooms(像蘑菇一样)”表达相同的含义。只有注意这种语言的民族差异,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此外,成语、格言是语言中独立、固定的部分,它们的意义往往并不是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例如“I am dead-beat today.”,就不能被望文生义为“我被打到重伤”。实际上,“dead-beat”意思为“精疲力竭”[2-320]。成语、格言意义的整体性还在于借助本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典故而形成,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如in the arms of Morpheus(在梦乡里),Morpheus(摩耳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还有些习语不一定遵守语法规则和逻辑推理,如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中,cut就不能加“’s”,尽管这不符合现代英语语法规则。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成语、格言的感彩。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带有不同感彩的成语、格言。如,sheep(绵羊)和goat(山羊)在英语里的形象很不一样,这与《圣经》有关,它把前者比喻成好人,后者比喻成坏人,故此成语“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便是“把好人与坏人分开”。
总之,成语、格言都是和民族文化紧密连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在教授学生纯成语、格言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对英语成语、格言的文化因素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
3.文化信息和语音、语法
3.1语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依附于有声的外壳”[3-201]。语音的表意功能是通过拟声、组音和韵律实现的。拟声产生的音响有助于在大脑中创造意境的回声,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下面这节诗。
How the pretty ladies talk——Tittle tattle,tittle tattle!
Like their patters when they walk——Pittle pattle,pittle pattle.(Ersamus Darwin)[4-395]
这节诗中的拟声词“tittle”、“tattle”、“pittle”、“pattle”“pebble”,仿佛使人听到了姑娘们在一起闲谈时候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使人仿佛听到活泼可爱的姑娘们在叽叽喳喳地谈笑。
3.2语法。语法手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动词的不同时态、各种句子结构等都属于语法范畴。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英语语篇建构过程中,把照应、替代、省略和链接这四种手段视为语法衔接手段[5-58]。倒装句这一语用重组手段具有如下几种语篇功能:话题导入(topic introducing)功能、情境设定(situation-setting)功能、焦点凸显(focus-highlighting)功能、焦点对比(focus-contrasting)功能、语篇的衔接与连贯(textual cohesion and coherence)功能等。在倒装句的这些语篇功能中,前四种语篇功能主要由其后置成分(即主语)体现,而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则既可由前置成分体现,又可由后置成分体现。这就是说,倒装句作为一种语用重组手段,可以将句子成分前置或后置,对新旧信息编排的先后顺序进行重组和调整,从而确保语篇信息编排上下衔接、前后连贯,使语篇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
4.文化情境和礼貌、客套用语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礼貌制约了语言的使用,另一方面语言是表达礼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
在汉文化中,称呼语大致可用两种表达式概括:“姓氏+官衔或职务/职业/先生/女士/小姐/老/亲属称谓”和“老/小+姓氏”。这种称呼在汉文化中表示亲切和敬重,从而使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在英语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崇尚平等与自由,所以东方的称呼若套用到英语中去,就可能是无礼、唐突、奇怪的。比如,若称呼一位上了年纪的英国老太太为“奶奶”就会引起老太太的极为不满。英语中称呼语常用的表达式则可归纳为:“Mr./Mrs./Ms+姓氏”、“头衔+姓氏(Dr./Prof.等)”、直名称呼、亲属称谓、专门称谓(Sir、Madam等)。汉语中的称呼语讲辈分,长幼有序;重性别,男女分明;分血缘,内外有别[6-106]。
在不同语言的国度里,人们对赞语所做出的反应不同,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当听到别人赞扬时,汉民族往往表现得谦虚有礼,有时会贬低自己说些自己“不行”等话。而英语民族人认为拒绝别人的赞扬是不礼貌甚至是虚伪的表现。所以他们总会“迎合”对方,流露出高兴的神情并总以“Thank you”表达自己的谢意。礼貌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礼貌现象的文化差异性则常常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际中,那些具有文化差异性的方面更应引起交际双方的足够重视,以便避免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这一点在我们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
5.文化内涵和非言语交际
非语言交际(非有声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特别是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中,具有语言不可替代的功能。非语言交际是语言交际的起源与基础。非有声语言属于行为规范体系,受价值观的约束,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非有声语言是价值观的具体化和外在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跨文化研究表明,非有声语言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卓别林在无声电影中的精彩表演,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欢迎,说明他的非有声语言得到基本理解,非有声语言在异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共享性。
非有声语言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性。比如吃完饭后,中国人用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自己的肚子,表示我吃饱了。而美国用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头,手指伸开,手心向下(常同时说“到这儿了”)也表示吃饱了。这类非有声语言形象、直观,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在交际中不会发生冲突。非有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表明,非有声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仅要求语言得体,而且要求人体动作得体,以达到正常交流的目的。
6.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文化素质教学
语言是树木,文化是森林,如果只顾语言,不了解所学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等于见树不见林,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在未来的社会中,没有双语和双文化能力的人将是“残缺不全”的人,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寓文化素质教学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接着就是“如何教”的问题了。
6.1文化素质教学可以结合语言实践课中的词汇教学进行,因为“语言文化”的主干部分是“词汇文化”,特别是结合英语词汇的民族语义及其用法、结合文化背景内容随语随文进行讲解,或指明其文化意义,或指明其运用的文化规约。结合句型教学进行常用文化交际项目的训练,如关于请求、询问、劝告、道歉、约会、告别等方面的情景对话。句型教学不仅要注意语法的准则,还要注意鲜明的文化交际特点,否则言语不符合交际场合,会引出不愉快的结果。
6.2英语教学应与文化素质紧密结合起来,语音、语法、词汇仍是教学的重心,文化则是确保言语有效得体的必要知识。本着实用性的原则,凡是不讲就直接影响信息传递的文化知识都应在相应的语言教学中同时传授给学生,像交际文化、背景文化等,语言知识讲到那儿,文化知识也应讲到那儿。另外还要充分利用英语录像和电影,开辟第二课堂,提醒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交际方面的情景。充分利用外籍教师。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进行交往,在日常接触中往往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什么场合下讲什么话,怎么对答,有哪些非言语行为,只有在课下才能观察得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6.3一般而言,从文化内容的选择上讲,应着重选择实用度高、适应性强,与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紧密的内容,从文化流派上讲,应当着眼于主流文化的选取,从文化人物和文化思想上讲,应当选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当然,还必须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选取那些健康的、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化内容。由于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高低不一样,接受能力有快慢之分,领悟能力也有强弱之别等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渐进性原则。
6.4在教学中进行本族语和英语文化对比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着重比较,才能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其次由于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结合课文介绍讲解有关背景知识,适当地把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作对比。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并通过课文习得英语国家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进而提高文化素养。
当然,文化教学对英语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刘润清先生所说:一个外语教育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一定的语言基础,同时也不断地开展科研工作,懂一些科研方法,就更为理想了[7-v]。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4]徐鹏.英语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职业高中;思维能力;探索研究
Concerning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e of teaching of the chemistry experiment
of the occup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thinking
Xiao Zhong-you
【Abstract】Chemistry experiment of the teaching more and more is valued nowadays, not only only is because of the chemistry be an academics for test, more more fundamental it is on the contents reflection modernization trend.
【Key words】Occupation senior high school;Thinking ability;Investigate a research
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职业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时,应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化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不仅要学习化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还要从中学会探索研究自然学科的科学方法。下面将我对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作如下介绍:
1.开全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类型有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习题,边讲边做实验,实验复习、家庭实验作业、实验考试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适应职业高中学生的特点,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职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理科就更为明显,在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认为上普高,考大学才是成才的康庄大道,读职校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进入职校后,要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就需要化学的教学从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入手,通过学生的用眼和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1利用学生对实验感兴趣的特点,把实验中激发的暂时兴趣转化为稳定兴趣。
1.2选用各种价格便宜而又使用安全的东西,设计一些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到化学知识的实验。
1.3边做实验边讲解新课。让学生由兴趣出发,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归纳,进而得出结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4复习课与实验相结合。就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总结同一类型的物质的反应规律,使分散知识系统化。
2.注意学生的独立实验
第一种:就是由教师定实验,由学生自己做实验准备,进行实验,并且自己综合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的目的、方法、要求等都十分明确,收到的效果较好。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有大约90%的同学不知道配制NaOH溶液要用煮沸的蒸馏水,集中反映了同学学习比较死,联系实际能力差。第二种,就是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内容,一切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后一种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说,学生自选项目的题目丰富多彩,又能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3.重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从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模仿实验操作,分析现象,不能把化学实验当成“魔术”。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使用仪器技能的训练,先由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作示范操作,并指出操作的基本要求,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模仿练习,要求各种练习方式结合使用,动作要求合理、简明;及时评价和指导学生模仿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