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08:56: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

第1篇

众所周知,国土资源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是解决土地纠纷问题的权威数据源。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部门要将自己定位于整个社会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一员。而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质量管理是国土资源档案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支撑要素。正确认识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面临的质量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是发展国土资源档案事业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顺利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征

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项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的工作,其数字化质量管理应按照全称管理、前端管理、文档一体化等先进的文件与档案管理理论的要求,合理组织和控制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的有序流动。目前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特征主要包括:

1.促进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进程,提升数字档案标准建设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应以人为本,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优化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的流程,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检索效率。通过信息系统规范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业务各环节的管理,提高国土资源档案质量管理。以数据集成共享为重点,对国土资源档案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支持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完成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

2.优化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用户服务水平

目前,国内许多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已建立多种形式的国土资源档案自动化系统。其服务系统包括:国土资源档案信息采集系统、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国土资源档案全文检索系统等。通过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内部局域网、互联网,实现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并建立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统一展示国土资源档案的职能,营造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的社会服务窗口。

3.整合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制定国土信息资源保障机制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有效减轻了国土资源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强度,通过整合国土资源档案资源信息,为政府部门的数据统计和领导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支持。由于数字档案文件具有容易被修改和窃取等特点,因此对国土资源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必须建立海量存储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确保网上国土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三、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的对策

作为国土资源档案部分的服务人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用户所需要的国土资源文档信息,还应包括优质的国土资源档案服务。因此,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笔者认为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对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控制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资源质量

在这里,资源的内涵主要指国土资源档案文档信息资源。为了形成较好的国土资源档案文档资源优势,国土资源档案部门应按照全程管理、前端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要求,实现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现代化管理。与此同时,应考虑将国土资源档案文档的筛选标准嵌入相关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从根本上控制国土资源档案资源库中的国土资源文档信息的质量。

2.注意增加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产品种类

目前,一些国土资源档案部门开展的根据一定工作不同阶段、不同项目、不同任务需要,将已有的国土资源文档数据加工整合成数据包、信息包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土资源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因而,笔者认为提供国土资源文档数据只是我们的一种初级“产品”,而根据用户需要将有关文档数据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种“知识产品”,才是我们提供给用户的高级“产品”。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我们所提供的产品质量。

3.注意创造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PDCA管理机制

针对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早提出PDCA循环方法,使任何一项活动按照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有效进行。其中P为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为执行,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为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A为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将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应按照PDCA基本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并通过持续的改进来实现为国土资源档案用户提供满意的文档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

第2篇

【关键词】 县级 国土资源 信息化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宽泛概念,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则比较具体,主要是指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具体县级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农田保护等土地资源数据管理,可以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高效、快速的提供所需要的数据,方便统计、检查、分析等。本文笔者从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意义、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特点、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加快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做理论基础。

1 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意义

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时展要求,更是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要求。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还可以帮助县级国土资源实施各项业务,提升县级国土资源利用水平[1]。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规范了国土管理工作流程,增强了数据化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整体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2 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特点

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体系,在部、省、市、县四级管理体系中,县级国土资源管理是基层管理,也是基础管理。近年来不论是国家推出的“金土工程”建设,还是“一张图”工程建设,基础数据都需要确切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而县级国土资源管理数据是基础数据的主要来源,加快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确保数据有效性、准确性,所以,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具有基础性特点;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求,同时要为县当地区域内国土利用、基础建设等服务,其相关数据统计、信息登记、数据查询等公共服务功能也很重要,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具有服务性特征;因为国土资源管理与经济建设有密切关系,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繁多,不仅有地方建设申请项目,还有国家审批项目、批准项目、土地资金使用等,与其他部门的交接工作多,这就使得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有复杂性特征。

3 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足之处

3.1 专业技术缺乏

转业技术缺乏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方面原因是国土资源管理内容项目多,数据类型多,这就导致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要求高;另一方面是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缺乏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国土资源管理不仅有土地管理、地质环境,还包括矿产资源管理、地形测绘、土地使用督查等,数据量大、有些数据变更快,时效性要求高,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纳入所有数据,专业技术、相关检测设备等都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少,缺少既具备信息化建设专业技能又熟悉本地区土地资源管理内容的人才,这也影响了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3.2 数据管理分散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明显比市级、省级的进程慢,相关技术不成熟,管理不规范,各部门数据管理软件不统一;数据库内各业务数据格式依照传统分散管理模式的数据格式,数据格式不统一;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交换不便,数据资源共享难度高。

4 改进建议

4.1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需求有目共睹,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更应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派遣有相关技术基础的工作人员进修学习,回来后再培训部门其他人员相关技术技能,打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为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人员准备;宣传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让工作人员重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实干性。

4.2 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库建设是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基础部分,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从数据采集、处理、管理、维护分层入手,确保数据准确性、科学性的同时,完善数据库建设;更新数据管理模式,统一数据格式,方便数据查询、检索的同时,提升数据共享性,从而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4.3 注重拓宽建设渠道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一致,但是具体建设时要注意结合县级区域具体情况。在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力开发、实验的同时可以借助外部渠道,功能简单、内容少、开发期短的项目可以借助外在力量开发,减轻部门技术人员工作量,加快建设进程。

4.4 加大资源投入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量大,研究开发项目多,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县级政府部门在重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给予资金支持很重要,根据当地资金情况给予资金支持,减少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导致建设停步或进程缓慢等现象。

5结束语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内容多,不仅涉及国家土地资源利用;更是关系地区建设项目的开发,关系经济建设与发展;矿床资源管理、地形勘察管理等都与国土资源优化配置相关[2]。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作为基础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加快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提升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拓宽服务面,尽早实现县级国土资源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第3篇

国土资源信息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土资源信息海量的增长,其速度和数据储备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国土资源信息化高度增长的今天,国土信息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地对于国土数据资源收集的程度不一致,各地当中对于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的应用程度不一致,同时对于国土空间数据的共享程度不够高,存储和挖掘、分析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手段不一致等等。

数据所用的价值最大化在于应用是对政府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持。纵观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力量越来越突出。无论是依靠大城市的带动,还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土数据价值的挖掘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越来越积极。并且往往伴随着云计算等新一代科技力量的注入。因此不少城市都开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端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工作,将零散的信息汇集起来,这一做法不单奠定了城市数据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为周边城市形成更统一的数据管理提供了保障。

例如湖南省长沙市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将市内的道路等地面信息收集起来,将空间信息数据与城市管理向结合,逐渐实现了利用国土资源数据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一体化地籍管理;GIS

1 引言

根据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贯彻意见》(粤国土资地籍发[2011]136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精神,为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适应不断深化的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需要,各市、县必须把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即:村民小组或经济合作社,必须确保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覆盖到全部农村集体土地。

随着各市、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不断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外业调查的逐步完成,需要基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外业调查成果,建立符合各市、县实际、有一定前瞻性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管理系统,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权登记数据库的建库和管理,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并与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接,实现数据高度共享。

2 系统设计思路

2.1 基于GIS技术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两权数据管理

系统采用国土行业优秀的GIS平台――ArcGIS,利用ArcGIS Engine的二次开发技术,ArcSDE空间数据管理引擎技术,实现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建库和管理,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过程的业务审批与图形发证一体化管理。

2.2 一体化的地籍空间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统一管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确保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集成。主要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宗地、界址点、界址线等空间数据,以及登记申请书、审批表、公示图、宗地图等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调查的多源异构数据的数据交换和增量交换;将不同尺度的空间数据综合在一起管理,实现不同投影(分带)坐标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如版本管理,实现不同时期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综合管理。

2.3 数据更新内外业一体化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地籍数据更新是系统运行以后最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数据更新的问题,就难以发挥系统的作用及社会与经济效益。系统通过与全站仪、GPS的数据接口设计,实现测绘外业更新数据的直接提交,可以大大缩短数据变更调查作业周期。

3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采用ArcSDE+ArcGIS Engine技术开发,基于NET4.0框架,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支持海量数据的大型关系数据Oracle,GIS平台选用ArcGIS,系统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数据的数据建库、信息管理、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日常变更、制图输出等多方面应用, 满足窗口收件,地籍科室负责业务的审查以及注册登记工作,局领导参与业务的审核的基本工作流程。

4 系统功能设计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系统由图形管理子系统、登记发证子系统和运维管理系统组成。功能结构如图1。

4.1 图形管理子系统

数据入库实现shp、CAD、CASS、MDB、VCT等根式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导入导出方案定制、导入字段配置等功能。

数据检核实现对入库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调查数据进行数据结构检查、属性数据结构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属性一致性检查等,确保转入的图形数据本身不重复、不丢失。功能包括拓扑检查规则定义、属性检查规则定义、拓扑自动检查、属性自动检查等功能。

数据编辑是数据变更和修改的基础操作,主要功能包括图形绘制、图形编辑修改、宗地生成界址点线、属性编辑等功能。

数据查询实现属性查询、条件查询、自定义SQL查询,查询结果自动定位。

数据统计实现地类一、二级统计表、地类权属一、二级统计表、飞出(入)地情况统计表、界址成果表等。

图件输出实现宗地图、公示图、地籍区、地籍子区图的输出和打印。

4.2 登记发证子系统

登记审批功能模块严格遵照土地登记办法,根据土地登记业务审批流程,提供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业务登记资料的录入、转出、审批表打印等功能,并可实现条形码管理。

登记资料管理功能实现对申请登记前权属界线测量纸质资料和申请登记后纸质资料的电子文档分类管理,提供对登记资料的扫描录入功能,支持普通和高速扫描仪、老数据快速挂接、批量导入数据、图片放大和缩小操作功能、打印输出功能。

信息查询功能实现对宗地登记发证情况查询、附件查询、空间图形查询和宗地登记发证历史信息查询。

打印输出功能实现标准土地登记表、卡、册、证的打印输出,如土地登记卡、归户卡、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他项权利证明书等。

4.3 运维管理子系统

组织机构管理包括机构管理、用户管理,主要实现国土资源局部门机构、岗位人员的增加、删除。

权限管理主要包括功能角色权限管理、空间数据管理角色权限分配、业务管理角色权限分配以及用户权限分配。

数据字典实现数据字典新建、删除、修改、更新功能,用户可灵活定义系统的数据字典内容。

功能配置通过系统功能组件的增加、删除,实现新的功能的增加、删除。

日志管理功实现任意时段的操作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能够列出操作时间、操作人员、数据变更内容等日志记录。

5 系统应用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系统是为全国各市、县国土资源局、外业作业单位设计开发的建库和登记发证系统。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用户可利用系统提供数据建库功能、数据管理功能、土地登记发证功能,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证书的打印输出。通过系统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程,早日完成国土资源部下发的任务。

6 结束语

系统利用GIS技术,并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外业调查、内业建库和土地登记发证审批流程相结合,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了直观的科技支撑,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达到了数据统一管理和内外业一体化数据更新;提高了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的准确性,减少了土地权属争端;提高了业务人员的登记发证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贯彻意见[Z].(粤国土资地籍发[2011]136号)

[2]白羽.浅谈地籍管理数据库技术与设计[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

[3]蒋绍年,阎凤霞.地籍数据建库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

第5篇

关键词:智能式 国土资源 综合 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015-01

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之后,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已进入了深层次精细化发展的阶段。在数据建设方面,通过长期的国土资源规划、调查与评价工作,已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在国家的相关重大专项和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这些土地、矿产、地质等专题数据纷纷通过数据库的形式,实现了专题管理。数据支撑能力薄弱成为了制约国土资源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些分散的庞大数据进行高度整合与集成管理,同时具备高度灵活的扩展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讨论了综合管理系统与单一专题系统的差异性,提出了智能式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

1 建设目的

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平台)建设目的是实现基础地理、土地、矿产、地质等多源海量空间数据及系统的全面整合和高度集成,形成科学规范、全面共享的国土资源综合数据库,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通过系统建设,切实提高信息资源的灵活调配和综合管理能力,为今后全面实现国土资源监测监管奠定丰厚基础。

2 综合平台与单一专题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差异性分析

2.1 共同特点分析

(1)两类系统管理的数据均是空间数据,须具有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能力和空间数据快速检索能力。(2)具有空间数据的通用性管理功能,包括数据批量输入输出、空间查询定位、统计分析、图形数据浏览漫游、专题制图等功能。(3)具有多级数据目录组织管理、图形界面为主的管理界面。(4)具有数据维护、用户授权、日志监控等系统维护及安全管理功能。

2.2 差异特点分析

(1)对省级而言,综合平台通常需要管理多达50多个专题数据库,加上多年度历史数据的累积,数据图层和要素数目巨大,对数据的分类检索和统计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专题要求作出快速的检索和统计。(2)综合平台建设首先面临大量专题数据库的整合迁移问题。如何实现快速的海量数据迁移建库,数据快速组织和繁多的符号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工作量,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3)综合平台实际上是支撑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的软件主体,必须具备能够适应未来新类型数据无限扩展的强大管理能力,因此从功能设计和数据承载能力上均要求能够平滑扩展。(4)由于涉及的数据类型众多,要求能够满足多专题多类型的专题图件快速制作输出的要求,特别是能响应应急制图的工作需要。(5)作为数据集中管理的系统,必然要肩负起数据按需抽取,快速重组衍生新数据的责任,以适应各类应用系统的需要。

3 智能式综合平台的建设与实现

3.1 总体架构

平台采用SOA架构的技术体系分层设计,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服务总线层和政务门户层。在具体实现上,采用成熟稳定的C/S结构,服务器端采用ORACLE+ArcSDE实现空间数据的存储,客户端采用Visual Studio .NET 2008和ArcObjects实现数据的前端管理和应用。

3.2 综合数据库设计

3.2.1 数学基础

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矢量数据采用大地坐标,栅格数据采用高斯平面坐标,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空间数据组织采用GeoDatabase的数据模型。

3.2.2 数据库内容

国土资源数据按专业可分为四大类,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土地类数据、矿产类数据、地质类数据。综合数据库的建设是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和有关技术规范,对各类型国土资源数据进行统一的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数据检查等整合处理工作,最后进行批量入库,形成综合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包括。

(1)基础地理数据:由1∶100万、1∶25万、1∶5万、1∶1万四种比例尺的数据构成,数据类型包括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名数据(PN)、元数据(MD)。(2)土地类数据:包括第一次土地详查以来的土地更新调查成果(2005年至2007年)、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09年至2011年)、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数据库等。(3)矿产类数据:包括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储量空间数据库、矿业权数据库和矿产地数据库等。

3.3 智能式特色功能设计

系统按照功能模块划分,共有8个方面:数据检查与入库、数据维护与管理、数据制图与输出、数据查询与分析、数据统计与汇总、数据转换与处理、功能定制与管理、用户管理与安全审计。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常规功能在多年的发展中已比较成熟,以下主要列出综合平台在设计上有别于传统数据库系统的特色功能。

(1)规则化目录命名及符号管理。

系统提供数据组织规则管理界面,允许数据管理员根据各题数据的要素特点,为每层数据要素分别建立物理名称与逻辑目录命称、专题符号库的对照表,从而建立起各专题数据库的逻辑目录与物理库的自动化关联,以及各专题数据库与对应符号库的匹配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大量减少数据逻辑配置工作,快速建立起数据库的逻辑目录视图,批量化实现符号化展示。这个功能尤其在以县为单位进行存储的全省范围数据库(例如全省土地利用数据库)的逻辑配置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核心功能的灵活定制与管理。

系统在核心功能设计方面优先遵循交互式模板灵活定制的前卫思想,大量采用了定制策略、定制模板等技术思路,全面覆盖数据查询、综合统计、专题制图、专题数据提取等各类功能。在查询分析和统计分析方面,可以定制各种专题查询和统计模板,自由选择所需的数据源、字段、范围和统计方法,从而为各类专题数据定制出各种各样的快速查询和统计功能,突破了专题系统的功能局限,满足了数据不断扩展和综合管理的需要。

(3)功能的弹性扩展管理。

在系统功能方面,底层功能模块采用插件式开发,所有功能既可插装,也可卸载,伸缩性强。用户可以利用标准的插件接口不断扩展个,有效解决了系统功能平滑扩展的实际难题。

4 结语

综合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巨大、和复杂的信息化工程,涉及到政策、人力、物力和跨部门资源收集整合等方方面面。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多源、多专题国土数据的一体化集成管理,有效解决了国土信息化工作中的数据瓶颈问题。同时在系统设计上全面贯彻灵活扩展的技术思路,使得平台具有高效、智能的特点。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重点是需要建立各类数据及时更新和统一汇交的工作机制,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步消除各专题数据间的相互矛盾,建立正确的逻辑关系,这是一项需要大量协调的难点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测绘技术;管理系统构架;设计与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75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和社会最明显,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信息化趋势加强对国家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建设都产生巨大影响,并且促使人民生活方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化测绘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科技,是指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利用先进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手段,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测量描绘的技术。测绘技术也包括现代化测绘仪器,GP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积极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先进的系统架构,促进国土资源测绘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科学的发展。

1 国土资源与其测绘管理的重要性

国土资源,顾名思义是国土与资源的合称,是由土地与矿产资源两个大部分组成,是一个国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的物质实体。从狭义上来说,国土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江河湖海、矿藏、生物、气候等一系列自然资源,而从广义上来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领土内一切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总称。总之,无论是狭义的国土资源还是广义的国土资源都涉及到国计民生与诸多行业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国家与人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与技术的研究极其重要,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影响重大。今年3月18日,市国土资源局成功举办了2016年“博林杯”测绘知识竞赛,目的旨在推广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知识,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与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与规划,以及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架构的积极性与重要性。

2 当前我国国土资源测绘管理技术与系统构架的现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的突破,以及我国国土资源的不断消耗减少,国家经济建设与人民生产发展都对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其中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电子地图'制作系统,地图汇编系统,土地利用遥感动态检测系统,三维景观图制作系统等种类丰富,这些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极大地支撑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测绘工作的长期开展,提高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与准确度,有利于帮助政府与有关部门更加直观精确地了解掌握国土资源的重量种类以及使用情况,对提升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保护成效与资源利用率又极其重大的意义。

3 关于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发展方向

虽然当前我国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已经取得就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国土资源测绘管理问题的复杂化,以及现代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仍然需要致力于增强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的研讨,积极推动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升级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数据的共享性,测绘管理操作的便捷度,便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运行中的维护与推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测绘需要采取新的分布式测绘管理系统设计,主要是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架构和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两种。

3.1 推动C/S体系架构设计

C/S体系是一种通信软件,也是一种网络共享与分布式的系统架构模式。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两个部分,在国土资源管理测绘工作过程中需要两个部分相互合作,紧密沟通,协调使用,缺一不可。在进行国土资源测绘与管理时,客户端可以提供与客户端相通的界面,进而进一步进行关于国土资源的各种逻辑业务处理工作,C/S系统的用户可以通过安装客户端软件,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效率支撑,从而便于更快更直观地了解到各种分析数据,为资源分析与测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做好铺垫。在客户端工作基础上,服务器可以进一步做好数据库服务工作,解析并且用户的各种业务工作需求。随着我国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的发展与推广,测绘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量也日益增多,各种各样的子分布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多,种类更加复杂化,同时测绘关机程序也有所扩张,难度系数逐渐上升,国家与相关从事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于科技人员要对C/S体系架构进行有效的改进,提升体统运行的速度,便利性与普遍性,设计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测绘管理系统。

3.2 加强B/S体系架构设计

与C/S体系相辅相成使用呃呃另一个国土资源测绘管理体系架构便是B/S体系架构。虽然在国土资源测绘管理体系运行中,C/S体系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效率与工作等有一定的改进与提高,而且已经汇集了大量的用户资源与数据资源信息,但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通信软件的交流互相沟通性能,提升国土资源数据信息业务的处理速率,另一种新的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架构B/S体系便应运而生。这个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布式表示层,业务功能处理层,以及数据功能表示层,这三个层次间逻辑上相互独立,各个层次首先独立完成各自业务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处理工作,最后层次与层次间彼此将处理结果与分析数据进行共享,再得出处理信息。在这个体系中,国土资源管理用户只要利用计算机设备简单地下载一些小插件,系统软件或者浏览器,就可以登录进入管理系统,向系统发出业务需求,应用机械系统自动运行,进而进行国土资源测绘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67-01

一、引言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前提,是关系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对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管理职能。

二、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化意识薄弱

很多人思想认识存在严重的误区。一是观念陈旧,看不到日益迫近的危机认为信息化可有可无。二是目光短浅,舍不得投资,有钱先办其他的事,把信息化往后放。三是买而不用、多买少用。有些单位虽大量购置计算机、打印机、GPS等高科技产品,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用这些设备来打字、上网。他们意识不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国土资源工作的合理规划、高效管理和快速反应,促进政府工作方式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的作用。

(二)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数字化信息积累不足

一些部门和单位,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数据,热衷于搞硬件建设,忽视软件系统的应用和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致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各种设备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土资源数字化信息积累明显不足。尽管国家加大了基础数据库建设力度,但国土资源基础信息大部分仍处于纸介质状态,难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社会化的需要。

(三)国土资源工作主流程信息化尚未实现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多局限在文字处理和数据管理方面,尚未实现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业务主流程的信息化。一些重要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还刚刚开始,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尚未真正摆脱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工作方式。

(四)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目前,各地在建库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没有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方案进行,不能实现全省、全国共享。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信息化建设也无章可循,盲目选用系统软件,致使系统之间难以协调,数据不能共享。这是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从初级到高级、从局部到全局、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升级的最大技术弊端。

(五)对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

国土资源工作是一项技术密集、任务繁杂的事业,特别是我国进入信息化建设阶段后,对土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加大,他们既要懂得网络知识,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查询方法。当前与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密切相关的技术,如:通讯卫星(c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各种类型的大型观测器、分析仪器、深海探测器等尖端仪器设备都是需要管理人员了解。对于与这些技术有关的工作,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是很难胜任的。

三、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加强领导,提高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提高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应得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上而下地重视,各地应成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领导班子,加快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共享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体系。同时,还要从思想上加强对信息化重要性的宣传,普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

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首先,应研究国土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关键性技术,形成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其次,应建立国土资源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构建一体化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上下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最后,建成覆盖全国、省、市、县四级网络,形成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

(三)统一技术标准、避免信息化重复建设

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是保证信息系统建设整体协调一致和信息共享的基础。技术标准不统一会导致基础地理信息的重复数字化,造成资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因此,应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的研制、贯彻与应用,按照已经颁布的或行业内正在试行的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开展信息化建设。

第8篇

关键词: 国土资源; 信息化; 建议; 金土工程

中图分类号: F3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090-02

1前言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国土资源信息化作为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实施“金土工程”。这也是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必须用的现代“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已成为国土资源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金土工程”的实施就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结合各地国土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需求,在国土资源各项工作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在部、省、市、县四级实现国土资源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工作的现代化,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社会服务化程度。

2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金土工程”的实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应用系统建设覆盖了国土资源主要管理业务,3S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积累了海量国土资源数据,国土资源网络初具规模。

尽管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前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面临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金土工程”。客观地讲,在“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金土工程的快速向前推进。

3国土资源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3.1信息标准化程度还不够

在系统设计中,统一的可行的标准是国土资源信息集成的前提。在内部,它可以增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的内在综合能力,通过协调数据、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关系,使应用效率更高、更经济。在外部,可以通过数据管理、数据库管理、图形、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促进与其他GIS系统或信息系统的综合,提高系统内宝贵的信息资源的互用性。因此,标准化可以增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灵活性和效率;也可更易于推广应用。另外,标准化可以为其他系统提供模式或样板。

3.2基础数据非常薄弱,数据不全、不实、不准

在“金土工程”建设中,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而恰恰在很多国土资源相关单位,由于信息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加之数据更新缓慢,很多国土资源信息资料管理仍未摆脱传统的以手工作业为主的方式,大量国土资源资料仍主要以纸介质和实物方式保存,长期限制,难以被社会利用;而很多地方虽然建立了信息系统,但由于没有相关人才或者领导不重视,导致资源也不能够有效利用,很多数据和资料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很多基础数据库即使建立了,也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造成要么没数据,要么有数据但缺乏现势性,难以满足“金土工程”对数据的相关要求。

3.3各地建设进度与应用水平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从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来讲,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明显。在经济形势好的地区,“金土工程”在省、市、县三级都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在经济形势差的地区,省级还可以,但在地(市)级和县级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使“金土工程”难以得到很好的实施,造成“中梗阻”现象。全国共有地级市333个,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这对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3.4系统互联互通程度不高

伴随着近些年的信息化浪潮,我国省(区)、地(市)、县都建了各级国土资源数据库,但却形成很多信息孤岛,主要就是因为各系统和数据库不能很好的实现数据共享,这对我国国土资源整体的资源规划和利用根本起不到辅助的作用,反而由于不同系统的需要,进行重复建设,导致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一些城市建立了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但两个系统间的数据没有实现共享,在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建库方面还出现了重复数字化的现象,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的投入往往是以百万元计的,这种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

3.5系统应用不充分

目前我国在已有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应用上还不是很充分,有的地方虽然完成应用系统开发,但迟迟不投入使用,成为一种摆设。有的地方只是为了实现信息化而信息化,并没有真正从使用的角度出发,没有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规划等结合起来。

4建议

4.1建立科学实用的体系框架

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是推动标准体系建设运转的中枢,包括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中所遵循的标准化方针、政策、组织制度等。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化参考模型包括政策法规、管理机制,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的总体指导及控制层、跨行业通用层、行(专)业层和主流程信息化等三部分;国土资源主流程信息化标准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从应用层面上确定主流程信息化所涉及的全部标准,用于规范和管理国土资源主流程信息化。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有了建设的总体目标,即要在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工作,突出“金土工程”这个重点,围绕“五大目标”、“四个统一”、“三大系统”、“两项基础”和“一个体系”,积极探索标准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制定一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开发利用、信息及服务标准,规范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强化对标准的指导培训和推广应用,促进各级系统建设的上下一致和互联互通,整体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效率。

4.2进行合理地资源整合

一是人才资源整合。人才资源无疑是第一资源,国土资源信息化最缺乏的是人才,当前主要缺乏地理信息、遥感、项目管理的领军人物。需要把目光放到测绘、地矿等业务有关技术单位,以前一提出要稳定和吸引人才,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才的隶属问题,就要求拿档案,办关系。但对于人才,我们需要的只是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何必非要想方设法将他‘固’于自家门内不可?只要创造一种充分自由合理的流动政策,使他的才能今天为你所用,明天为我所用,其归属到哪里不都一样吗?这样,别人利用了我们的人才资源,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下别人的人才资源。“提倡”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走人才共享之路。

二是数据资源整合,促进共建共享。要按照共建共享的思路,先统筹协调好信息共享,并利用金土工程建设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契机,逐步建立数据汇交、数据共享制度,要求将数据逐级汇交,真正加快市县两级数据中心建设的步伐。

三是组织结构整合。国土部门的信息中心一般都在测绘院(队、所)的基础上组建,这是整合组织结构的很好的体现,不要同一工作多头领导,避免造成人、财、物的重复投资和浪费,工作开展和协调也成为很大问题,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去指导、整合、优化组织结构。

4.3加强调查评价信息化工作

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契机,积极开发推广和应用调查评价数据信息获取技术,尽快形成以数据流为主线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体系,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