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实训

电力电子技术实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08:56: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电子技术实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力电子技术实训

第1篇

关键词:“8S”;电子技术实训教学

“8S”活动源于企业,在学校中应用较少。之所以借鉴使用,是因为技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学习兴趣不强,而“8S”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提高人员职业素养的目的。为此,实训中采用“8S”管理,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与学习意识,通过素养的提高以及学习意识的增强,带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一、电子技术实训教学采用“8S”的可取之处

“8S”中的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素养、节约、学习活动也是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必备环节,可以借鉴应用。

二、电子技术实训课未使用“8S”管理方法之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经常换工位。

2.元器件放置不合理,每次取用都需要教师帮助,浪费时间。因为之前没有元件盒,所以上课需要的元器件,都是分发在桌子上,经常有丢失的情况;实训时,自己的工具随手乱放,等需要的时候,随手乱拿,本来是每人一套的工具,到最后出现有人多工具、有人少工具的情况。

3.每次实训期间,地面上都会有较多的废旧元器件、学生的个人垃圾等,实训环境较差,让人无法全身心投入实训。

4.安全:电烙铁的电源线检查不足,虽从未出现安全事故,但是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不强。

5.节约:实训结束时,剩余的焊锡丝、短接线等未及时回收。

6.学习:由于技校生理论知识不足,故实训模仿居多,但这些也仅仅局限于焊接技术,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对故障的自查自修能力很差。

三、“8S”管理方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常规管理

元器件的放置:在电子技术实训中,为了提高取件的效率,我们订做了一些元器件储藏柜,里面又分为若干个小抽屉,将这些抽屉进行分组,分为: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块、可调电阻等大组,然后在每一大组里面的每个抽屉外面写上元器件的名称及数值。在实训过程中,如果因为元器件损坏或者丢失,学生可以自行前往元器件柜子取出同类元器件。

元器件盒:在实训的时候,将元器件分发至每个人的元器件盒里面,既方便了取用,也不容易丢失。

工具的摆放:将常用的工具放在工具箱里面,每两人一个工具箱。

工作台的整理:工作台的分配,按学号就坐,便于管理。工作台上面放置工具箱,工具箱里面放置常用的电子组装工具。因为实训室是共用的,工具等的使用,难免有损坏,所以规定新班级每次上课前,检查上个班级的工作台使用情况并登记。

消耗品的存放:在实训室的讲台一侧,放置储藏柜,存放一些消耗较大的物品,例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焊锡丝等,以便及时补充元器件柜。

工具保养:对于使用的电烙铁以及斜口钳等及时进行保养。

(二)实训课堂管理

整理:拆卸及安装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废料,会散落到实训台的整个台面。为此,规定学生拆卸完毕后,将废料堆在一起,为接下来的其他工作准备足够的实训台面空间。

整顿:按照实训指导教师安排的工作台依次坐好,必须使用自己的工具。

安全:(1)实训时,调试必须由指导教师在场才允许进行。(2)实训开始前,先检查电烙铁电源线的完整性,以防触电。(3)实训室内,不允许打闹。

学习:(1)实训课时,下发实训报告,根据实训进度,将需要填写的数据及时记录,并记录自己在实训中的心得和疑问,课后由课代表上交至任课教师。(2)对于所有的实训科目,都要进行相关的调试。调试过程中,会有因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的调试不成功,此时需要学生回去自查,然后再由教师根据所有的未自行解决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通过这一过程,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与技能水平。

节约:将实训台上剩余的焊锡丝、短接线以及电阻器等回收,并分类放置在元器件柜里面,下次继续使用。

清扫及清洁:实训课下课准备:(1)工作台整理:将自己的实训材料放置在自己的信封里面,交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放置,便于下次继续使用;(2)下课以后,根据卫生安排,彻底打扫卫生。

素养:素养是指通过始业教育以及课前教育等手段,提高班级的文明礼貌水准,促使每位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则,并按规则去执行。

四、电子技术实训教学采用“8S”管理方法的效果

内部:电子技术实训课采用“8S”管理以后,取得了如下成绩:(1)减少浪费。降低了很多不必要的材料以及工具的浪费;减少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了时间利用率。(2)消除了安全隐患。实施“8S”管理之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3)改善了实训环境。明亮、清洁的实训场所,给人以清新愉悦的心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无论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素养,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外部:目前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极为重视,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广大家长仍然对职业技术教育不理解、不认可,造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质量一直较差。学校采用“8S”管理教学以后,学生在学校成长了,家长以及用人单位看到了实际的效果,学校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第2篇

随着现代电力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网、配电网、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微电网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要求维修电工、电气运行值班人员、设备安装检修人员、继电保护技术人员等都必须具备电力电子知识和技能。为满足专业岗位群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能力需要,课程进行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始终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中心,进行了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实训场地,让教学过程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思路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双证培养模式中维修电工等国家技能鉴定的嵌入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维修电工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为学生考取电气检修、电气值班员和变电站值班员初、中级技术资格证打下良好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扣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依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所具备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及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由企业行业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聘请企业行业中的高级技术、技能人员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2.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是:常用电力仪表使用能力、电力电子器件检测能力、电力电子系统的调试能力、电气测试及现场试验的能力、电气线路识图能力、安装及检修电气设备的能力等,为完成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将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并按照课程规律把相关内容有机衔接,使学生具有中级、高级维修电工(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部分)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为获取其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以“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为思路,描述了SCR、GTO、BJ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保护与驱动电路,详细分析了各种AC/DC、DC/AC、DC/DC、AC/AC变换技术及单相和三相整流器、逆变器和斩波器,介绍了脉宽调制技术(PWM)和各种软开关技术,并随着现代电力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网、配电网、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微电网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3.学习情境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遵循“器件认知-电路分析-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能力培养的规则,选取与专业岗位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典型应用案例进行情境化教学设计,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之后,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并掌握各种变换原理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厂实训”、“变电站仿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电力行业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基础。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见图1,每一个学习情境都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固化在教学任务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将职业技能与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以实现“学做循环”为目标 完成了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一方面以实现“学做循环”为目标,构建了全新的“四位一体”教学平台;另一方面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开发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1.精心构建了全新的“四位一体”教学平台

根据当前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本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理实一体化”要求,整合优化资源,精心搭建了基本实训教学平台、综合仿真教学平台、综合场景教学平台、生产现场教学平台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教学平台体系。在学校政策和中央财政支持下,购置更新仪器设备,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为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施,本课程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电力电子与电能质量”实验室、静模实验室、仿真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以保证课程的综合仿真实训;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国网技术学院优质的实训资源,建设了以220KV智能变电站、变电实训场、电力电子与电能质量沙盘展示等为中心的综合场景教学平台,实现了真实场景教学;生产现场教学平台的建设主要依托山东鲁能智能有限公司、山东彼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石横电厂、邹县电厂、济南供电局、泰安供电局、黄台电厂等单位,在综合实训环节,学生通过现场教学、顶岗实习、企业锻炼等方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适应岗位需求。

本课程依托课堂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校内外实训教学,引入实际案例,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较好地解决了理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问题,完善了以“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岗位工作的相互对接。

2.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平台

本课程组的教师和企业人员一起,进一步整合优化了教学资源,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网站资源丰富,包括了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程标准、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动画库、仿真电路库、学案、习题试题库、课程拓展、课程录像、案例库、职业技能鉴定等。网站的教学资源库中有整个课程各学习情境的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过程录像、实训项目操作录像、仿真操作录像、实际工作任务操作录像等视频资源、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企业典型案例资源、对应教学中各知识点图片资源、考核评价资源等,为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体 实现了双证融通的学习过程

1.课程层次性实践项目的设计

本课程在对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实训项目。针对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工程项目,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形成岗位技能要求,开发形成单项实验、专项实训、综合实训、岗位实训等层次项目,结合现场工作任务,设计本课程学习性的实践任务,通过课内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内场景实训、技能鉴定和顶岗实习等环节完成,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如图2所示。

2.课程内容组织及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基于“四位一体”的教学平台,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体,完成每一个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以工作情境:“调光灯电路”为例,说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见图3所示。先由任课教师下达任务书,明确任务目标,接着由教师指导学生分解任务,查找难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完成任务所需的必备知识技能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审核各小组的方案,并监督和指导学生实施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对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展开主题讨论,各小组进行检查、自评、完善,并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过程表现及报告内容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

3.理实一体教学 实现“学做交融,能力渐进”

课程教学的实施,遵循“学做交融,能力渐进”的原则,把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训练,引入案例,创设真实情境,学做循环,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图4为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过程。

四、实践效果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通过四位一体的课程平台建设、课程内容重组和情境化教学设计、“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逐显成效,实现了学生素质化、教学系统化、用人单位满意化的目标。

1.学校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显著提高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 “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了项目制任务式教学策略和团队协作学习策略。课程的6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实现由6至7个环节组成,在学习过程中均采用小组(团队)方式,讨论、收资、成果等环节均以小组为单位,“分解任务”、“查找难点”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方案实施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要求分工、协作、团结、交流,共同完成测试任务,成绩评定中有团队系数,师生密切交流,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学校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显著提高。

2.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

“任务驱动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考取《通用电工证》、《维修电工证》初、中级技术资格证打下了良好基础,学习该课程的毕业生双证率高达97%以上;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之后,能掌握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电气性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技术动向和新的应用领域,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学习该课程的学生组织的电子设计协会被授予“2014年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荣誉称号,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干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荣获山东省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第3篇

在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突出应用技能,强化面向社会、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型人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实验室的管理、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验的考核、开放实验室及指导学时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等方面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索。

1.改革实验室的教学模式与管理

实验的课堂授课时都按照原理讲授、示范接线、结果展示、实验指导四个步骤进行。1)原理讲授:充分利用板书,将原理展示给学生,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可以通过板书上的内容回忆原理。2)示范接线:接线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控制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单元和主电路单元。详细讲解每个单元的工作情况和接线的注意事项及接错了后出现的故障。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律采用标准化接线方法。3)结果展示:将测量量输送给双踪示波器,强化示波器的调试和测量注意事项,对波形进行分析。4)实验指导:演示完毕后,部分学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疑惑,因此应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可以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的掌握情况,同时打消学生对实验的畏难心理,这也为将来改进授课方式提供了参考。实验指导环节中,包括实验接线的检查、实验故障的分析检测、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由任课老师和实验员共同负责,任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维修时任课老师和维修人员一起维修,这种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很好的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保证了实验教学能顺利进行。

2.改革实验项目的设置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学时一般18学时,在原有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涵盖电力电子技术的四大基本电路和两大基本控制和一些综合闭环的控制电路。

(1)验证性实验(基础型实验)

依托EL-DS-Ⅲ型电气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台,完成的实验题目为①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研究;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③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④Buck变换电路研究;⑤单相斩控式交流调压电路;⑥单相SPWM电压型逆变电路研究;⑦半桥开关电源电路的研究。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使学生接触具体的器件、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主电路,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对四种变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校验,实验中人为设计故障,运用理论知识完成故障电路的实验波形分析,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外,特别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常识,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2)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结合校内实验设备及实验资源,开发有一定深度的综合应用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建立相应的开放实验项目选项库,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指导。例如,依托EL-DS-Ⅲ型电气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台等设备,开发诸如“鼠笼三相异步电动机(VVVF)变频调速电路研究”、“晶闸管直流电机调速电路研究等综合性实验项目;在“综合性、设计性”等应用性实验中,实验教师只给出每个实验的设计指标要求和主要参考元器件,学生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相结合,查阅资料、制定方案、设计出电路、列出实验步骤和测试方法,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储存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3)创新性实验

主要是高新技术能力的培养,包括各类设计大赛,将新技术,新方法及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创新性实验在开放实验中进行。

3.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改革后,实行过程化管理,把考核渗透到学生实验流程每一个阶段,实验成绩不在是最终一次考核给成绩而是在实验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考核,让学生无论是预习,还是实验操作、写实验报告都要认真对待,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质量。成绩评分标准为:两学时计100分,出勤考评10分,预习考评10分、实验操作考评50分、实验报告30分。没有出席上课的同学即使交报告也不计分,强化出席和实验操作。如果学生无故缺席6学时及以上,则没有实验成绩。18学时的实验课程总分900分,折合后总分30分,计入理论课的考核成绩。

4.开放实验室

由任课教师申报开放实验室项目经学院教务处批准,每个实验项目要求教师指导学时6学时,学生实验学时为12学时。选修学分1学分,对于每个实验项目要求至少12名学生参加,由学生自己申请,老师安排指导时间。电力电子技术开放实验室的题目有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运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对电力电子变流电路的仿真等。开放式实验教学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条件去完成教学计划学时外未完成的实验项目,为爱好动手、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也打下了基础。

5.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

协助电子协会的老师指导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训练。国赛每年基本上都有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选题,如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开关稳压电源;数控直流电流源等。因此,在训练中我们将历年大赛中的题目作为一个实训方向。近三年来,电子协会的同学取得的可喜的比赛成绩。从大赛的准备,选题,参赛作品的设计一系列工作,老师和学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6.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multisim;仿真;电力电子电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53-02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power electronics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multisim. And we select two typical power electronic circuits to simulate .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ircuit,the choic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 parameter settings and waveform analysi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Key words: multisim;simulation;power electronic circuits

1 概述

电力电子技术是强电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很难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比如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条件。

2)在授课过程中电力电子波形的绘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尤其是三相电路的相关波形。

3)在实训过程中耗材的损耗很大,比如晶闸管、晶体管等。

4)电力电子系统多为高电压、大电流的大功率系统,实训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能得到绝对保证。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仿真教学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为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multisim仿真软件介绍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IIT公司推出了一款颇具特色的电子仿真软件EWB5.0,其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易学易用。Multisim软件是它的升级版,本文中所使用的是最新的multisim10版本,其主要特点有:

1)具有完全交互式的仿真器,允许使用者对电路进行实时的改变,并能实时的看见电路仿真结果。

2)具有二十多种不同的虚拟仪器,包括示波器、万用表、频谱分析器等。

3)功能强大的教学选项,老师可以自行制定Multisim 10的使用界面和可能选用的仪器和分析,从而控制学生在电路中所见的画面,以及能够存取的功能。

4)16000个零件数据库,16000个零件资料库。

图1为multisim10的主界面。

3 仿真实例

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性负载)

启动multisim10软件,从其元件库中选择所需的电路元件,连接成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双踪示波器用来显示触脉冲和负载上的电压波形,A相位为负载波形,B相位为触发波形。

启动电路开始仿真,波形如图3所示,显然负载上的波形为缺口的正弦半波波形。

2)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

如图4所示为三相半波整流电路,负载为阻感性负载。图5为阻感性负载上的电压波形。

4 结束语

利用multisim实现仿真实验教学,同传统的电力电子实验相比,可以边实验边修改,由于使用的元器件和仪表都是虚拟的,所以不存在安全问题,另外实验成本低,实验效率高,实验结果直观形象。学生在仿真实验过程中,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仿真实验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实验手段,因为学生在仿真实验中看到的都是理想波形,而实际上会存在很多的干扰信号,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硬件试验中才会掌握。只有将仿真实验与硬件实验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兆安,黄俊. 电力电子技术[M].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实训教学;多元化评价;课改反思

一、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指以完成一个项目工作为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环节,它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项目化教学讲究“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学生真实参加到某个特定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一项作品,学生得到完成这项工作的亲身体验,并从这些经历中获取到经验与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得到提高。

2.项目化教学的流程

第一,明确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学生的特质分成学习小组,由教师提出任务,学习小组共同进行讨论;

第二,制定计划:根据讨论结果,各小组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工作计划,教师逐一审查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第三,实施计划:各组成员按制定的计划进行详细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第四,检查评估: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包括有学生自我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第五,归档和应用: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种材料进行记录归档,并进行总结实践结果

3.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第一,实践性:教师在设计项目时,所选的内容应当尽量针对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更容易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具有的实用性。

第二,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可以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潜能。

第三,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第四,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

第五,开放性:学生围绕项目的主题内容所采取的探究方式具有开放性。

第六,评价多元性:项目型教学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二、项目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施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项目教学计划中,把学生的技能实训实习分成了三个阶段(六个学期):第一阶段是通用技能阶段,实训内容是无线电装接技能实训、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阶段,实训内容是音响设备组装、调试与维修实训、电工基础实训、彩色电视机维修、技能等级考证强化训练;第三阶段是企业生产实习阶段。不同阶段的实训,都安排了不同的项目内容,难度阶梯式渐进,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实训,为走上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实施项目化教学包括项目选取、项目分析、项目方案制定和项目方案实施四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专业技能实训阶段的项目“彩色电视机维修”作为案例来简单阐述技能实训过程中的项目化教学。

1.项目选取

项目选取是项目化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取时通常会依照就业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结合所学课程内容来进行设计。设计出的项目,既要包含了所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能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体验项目完成的过程,获取直接经验,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通用技能实训阶段的项目“彩色电视机维修”是在第四学期开设的,本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彩色电视机维修》,该项目的选取考虑到:第一,项目内容包含了《彩色电视机维修》中的彩电原理与维修知识;第二,每个学生家里都有彩电,学生很赶兴趣。学生只要认真完成项目,对于彩电维修中常见的故障处理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项目分析

首先,将项目的总体目标告知全体同学,特别是对各个项目组的组长进行重点宣讲。在这个实例中,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彩色电视机维修”,让学生体验维修彩电这个项目的完整流程,综合运用《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根据总体目标,在项目组长的主持下,把项目分解成子任务,填写在项目分析表1内。

3.项目方案的制定

项目实施方案是开展项目活动的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各组组长需要集合全组智慧来共同完成。本案例中设立了四个流程,每个流程可以各指定相关的负责人,由负责人负责完成该流程中的对应内容,并及时写出一份该流程的研究报告,与全组人员沟通并修订,直至最后生成一份较为科学合理的项目方案。

4.项目方案的实施

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合理的成员分工以及组员之间的协作情况。项目化教学通常是按组为单位,根据项目中的目标由各小组独立来组织安排本组的活动。活动中按分工各成员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开展工作,但同时也与本组其他成员保持沟通,以使小组能顺利完成项目。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本例中,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组员可以负责资料的查询,理论知识强的组员可以负责知识的储备,文字表达能力强的组员可以负责表格的设计与结论分析等。

三、项目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方式来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训教学中,评价要注重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力的变化,因此可以从评价的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1.评价的主体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评价的主体应是变化和多元的。评价时主体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教师、学生、管理者或实习单位;评价信息也应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包括组员自评和组间互评。

2.评价的内容

在评价内容可以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这四个方面来考虑。

(1)基本知识

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仪器仪表、数字电路以及各专门化方向限选课程等领域的常识性内容。

(2)基本技能方面的评价

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常见电路的装接、调试与维修等方面技能熟练程度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考虑学生的操作速度、动作规范度及正确性。

(3)应用能力的评价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集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再学习、再提高。

(4)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专业技能来分析故障并排除故障在能力。综合评价是激励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没有一个标准的统一答案。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评价时可以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如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参与度、实训报告等,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要尽量涵盖多种相关的能力要素。

实训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需要教师从过去的“传授”转为“引导”,指导学生由过去的只管接受、验证一个实验内容的正确与否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也需要教师不断的自我学习、积累。只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化的学习,终将能使学生成为职业竞争中优胜者。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第6篇

1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

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知识(理论知识)方面,二是职业功能(实践能力)方面。

(1)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包括:电工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知识、常用电工工具、量具使用知识、常用材料造型知识、安全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职业功能(实践能力)。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双证融通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方案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原理、单相晶闸管整流电路原理、晶闸管的选用方法、交流变频器的组成和应用基础知识、软启动器的组成和应用基础知识等,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所包含知识点,设置对应学时数。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为例学时安排如下。课程以理实一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全部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教师与学生配备达到1∶20的比例。

3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实训条件无法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人数要求。这就要求各专业在课程安排上要有层次,在规定学期内穿插安排此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能保证优质完成。

(2)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课程标准要随着职业资格标准的修改而修改,目前看职业资格标准并不一定完善,有可能会根据职业的需求而修改,课程标准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完成与职业资格的对接。

第7篇

关键词:地区产业特色;多层次;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73-02

一、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背景

1.高职院校现状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麦克思公司的第三方独立调查发现,我院前几届毕业生普遍认为该门课程的重要度为100%,而满意度则为70%左右,说明以前的教育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和必要性。在项目化实训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①实践项目来源不足,案例陈旧。目前高职课程中的项目多数以模拟项目为主,项目化课程失去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意义,学生实现不了“零距离”上岗。②实践项目缺乏有效的关联衔接。容易机械地围绕任务进行项目设计,学生在完成整个工作时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课程内部和多门课程间的实训项目设计没有考虑到项目与项目之间能力过渡的问题,而导致学生出现能力上的断层。③实践项目缺乏梯度性。项目不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满足感和兴趣方面很难得到统一。

2.本地区产业现状和本课程联系情况分析。通过调研发现中山市电气行业这几年发展迅猛,特别是电力电子行业发展较快,为了配合国家的节能降耗政策和绿色能源产业,大量的电气厂家纷纷上新项目和新工艺,电气产业尤其是电力电子产业的种类齐全。大量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升级改造,风力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都需要相当数量的电气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懂电力电子技术的技术人员需求量更大。那么,如何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有针对、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服务,提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如何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才能提高实训项目之间的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组织实践教学形式才能提供多层次、差异性的学习内容和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可,从而满足个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如何利用校企合作企业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笔者认为,基于中山地区的产业特色和项目驱动,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制定出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实践项目平台,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并且采用个别化学习方式,从广度和深度上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实践平台。

二、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

1.教改的基本内容。针对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以能力本位教育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单位为实践平台,结合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为实践教学内容,对现有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基于能力本位和企业实际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项目内容调整充实部分来自企业的项目,通过在课程内外的不同环境下分别实施,推进项目式教学模式和开放型教学模式,通过增加来自企业的实训项目,尽量反映出当下电力电子技术进展的最新技术和潮流,让学生亲历企业项目制作过程,从广度和深度上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实践平台。

2.教改的重点。①寻找校企合作的利益链,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共同开发和利用实训项目。②通过对企业内容的职业分析,建立基于能力本位教育和实际企业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以及灵活教学组织和管理保障机制。③与企业专家进行企业工作任务分析,设计岗位群职业能力,并进行教学分析:如学习步骤、必备知识、所需工具设备、要掌握的特殊技巧、工作态度、安全事项、防护措施等。建立基于能力本位教育和实际企业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课程标准和组织教学内容。

3.教改的难点。①根据自身学生的情况设计多层次,差异性,编写适合于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多层次、差异性的个别化学习模块,建立基于能力本位教育和实际企业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块和教学资源。②设计制作出若干套示范教具,分别对应2个具体企业最近的有代表意义的实际项目,而且这几个项目与其他项目相互衔接,内容由易到繁,基本涵盖了企业对电力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所需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借此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

4.教改的基本目标。①研究如何真正体现“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②研究如何以能力为教学单元,以职业分析为课程设计的基础。③研究如何按学生水平、能力水平等多种分组形式,探索出更能适合于不同基础的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方法。④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⑤为高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实践的经验和改革的思路,探索和积累教育创新模式的有益经验,充实和提高实践教学理论。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设计多层次、差异性、建立在能力本位教育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块和教学资源。

5.教改的实施过程。针对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企业调研,深入企业工作。结合中山本地产业布局和特色以及校企基地的运营,分析企业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与企业专家一起制定企业工作任务分析细则,设计岗位群职业能力,将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建立能力本位教育和企业实际最新、最有代表性的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以及灵活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保障机制。根据自身学生的情况设计多层次,差异性,建立灵活可行的教学模块,既能让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又为以后的晋升提供了良好平台。在实施过程中搭建了太阳能光伏(微网)并网装置、最新研究提出的高性能DC-DC交错并联变换器、LED驱动模块(中山地区LED产业和光伏逆变器产业很发达)、基于DSP的交流调压调速装置、PWM发生装置等,用于实践教学。

两年的实践教学表明,这种教改的实施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调动起来,精心挑选的装置也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蔡世文,王群益,盛夏.不同生源高职生的差异及吸引[J].三峡大学学报,2001,23(8):181.

[2]袁晓丽,张明远,万新.冶金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6):51-53.

[3]张云明.应用开发性人才培养与汽车技术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21(3):96-99.

第8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一体化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对理论的重要性有了过多的强调,就导致在学生学完之后没有多大的用处。我们以往对电力电子的实践教学,最多把多媒体引入教学,严重的对这门课程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直观的效果,学生听课没有积极性,也因为这门课程比较抽象,长期以来学生们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畏惧的心理和厌学的情绪。高职院校作为服务站在社会服务的功能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所以,当前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能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本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1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

1.1课程设置理念。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用电子元件进行对变换的电能进行控制。开设本堂课程的的主要目的就是站在运用的角度上对电力电子器械的工作性能有一个比较深的了解和巩固,然后把学生所学的的知识运用到电力电子的主要内容当中通过对变流技术能够进行透彻的分析,最后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程当中去。因此,提出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对课程的教学和建设进行不断的推进和发展,为了对学生的基本性能进行不断地强化,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教育为最基本的目标,从而形成了《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的系统方案。一体化教学在课程内容的设置理念当中,应该结合并且遵循学院的各方面的企业,并且对专业的标准相符合,以及对职业的资格相符合。学院和企业的不断结合是为了高职院校的一个平台,高职院校应该针对这个平台来对相关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研究。并且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企业对各岗位的要求,搜集专业的毕业生岗位按照这些岗位的要求来合理的设定课程的内容。来不断的满足专业的标准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设计的课程内容。能够符合职业的资格也是在设置课程内容与中级和高级维修工的职业技能的鉴定标准。1.2课程内容的设置。一体化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新颖的设计思路,在实际的教学内容当中,要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合理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能使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进行,在教学方法上要以任务为导向,以实际的行动为驱使。在课程的设计当中要能够使学生对组装、配置、试验、检修、维护电路的技能进行熟练的掌握为重要的目标,能够使学生获取中级以及高级维修工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中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历年的提高为具体的方向,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的教学环境下,聘任专、以及兼职的教师,都要充分的对本门课程中的包容性和理实性以及专业性进行展现出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学习环境的差异以及学习内容的区别,分别在一体化教室、校内的模拟工作实验室和校外的实验基地进行合理的区分开,校内和校外的场所进行合理的共享,可以充分的对学习的技能进行提高,能够对教学的包容性充分的展现出来。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要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围绕着各方面的岗位职责进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学引用专业的要求的同时,要与工厂的实际的电路相结合,把专业的考核作为课程中考核中的其中一项,从而体现出教学的专业性。

2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2.1实施过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是让学生们对专业的教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实现对枯燥以及非常抽象转变为通俗易懂,而且也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也可以充分的对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不在进行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且能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地掌握,同时把在实训室学到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当中,也能对这门课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要逐渐的对自身对点的恐惧进行消除,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进行不断地提高。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当中,运用独特的并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要以图片、动画、多媒体以及设备为一体,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发挥的主管能动性,全面的调动在课堂上的思维,实现教学不断的创新,并且使学生和教师都要同样的收获。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统一,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起来,让学生对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为后期的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解决相关的各种问题。2.2实施效果。要从课时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原有的教学实践为每节课2学时,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很少有时间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吸收和消化,更没有办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在第二次上课时,前面讲的知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现在把所有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改成4课时,这样学生听完之后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利用实训环节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中的验证,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并且能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的效果也非常的明显。从班级的成绩来看,一个班45名学生,有96%的学生已经对所有的电力电子器件的知识进行掌握,有98%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搭接单项半波、桥式电路,有90%的学生已经学会搭接三项半波桥式电路,有92%的学生已经了解调压、斩波电路,更有85%的学生已经对触发的电路掌握的比较深刻。绝大多数学生都比往年在教室中上课掌握了更多的电力电子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理实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广泛的进行应用和推广,并且有效的将实践的教学和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起来,也就成功地突破了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界限,他将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的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操作以及社会生产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融合,师生双方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形成了对学生在工作中的基础进行培训为核心的一整套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洪庆.“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的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150-155.

[2]阎文兵,孔超,姜绍忠,徐清.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10):101-102.

[3]陈兵飞,杨碧石.高职“电子技术”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导的改革探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12):109-111.

[4]赵飞燕.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