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儿科护理培训

儿科护理培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08:56: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科护理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儿科护理培训

第1篇

【关键词】 肱骨髁上GartlandⅡ、Ⅲ型骨折; 儿童; 细节护理;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detailed nursing in the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herbal fumigation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Gartland type Ⅱ,Ⅲ.Method: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Gartland type Ⅱ,Ⅲ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each group 40 cases.All patients accepted the treatment of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herbal fumigation.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of orthopedics,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detaile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degree,the cooperation degree of manipulation reduction,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situation of parents'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standard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OPS score and the cooperation degree of manipulation redu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Gartland type Ⅱ,Ⅲ; Children; Detailed nurs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Laolong Township Health Center of Longchuan County,Longchuan 517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23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骨折上较为多见,主要由运动损伤、生活损伤、交通事故等造成,是指间接暴力导致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损伤[1]。Gartland Ⅰ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夹板固定、石膏固定2~4周内即可取得较好恢复效果,而对于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则大多需行手术治疗[2]。本院对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整复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由于患儿对治疗的配合能力较差,若护理不得当,亦有可能对患儿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等不良预后。因此,为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程度,避免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手术护理质量等,本院对肱骨髁上GartlandⅡ、Ⅲ型骨折患儿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髁上GartlandⅡ、Ⅲ型骨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骨折诊断标准[3]。将上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5.64±1.47)岁;病程3 h~6 d,平均(8.17±1.32)h;骨折原因为跌倒16例,交通事故15例,暴力损伤9例;尺偏型骨折14例,伸直型骨折12例,桡偏型骨折7例,屈曲型骨折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5.76±1.82)岁;病程3 h~5 d,平均(8.28±1.41)h;骨折原因为跌倒17例,交通事故15例,暴力损伤8例;尺偏型骨折15例,伸直型骨折12例,桡偏型骨折8例,屈曲型骨折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原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手法整复,克氏针固定,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性操作、对家长进行常规宣教及给予一般心理护理等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具体护理程序及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接诊患儿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应用安抚性肢体动作和语言,尽量让患儿放松,使其与护理人员建立情感。通过抚摸患儿脸颊或头顶,帮助其整理手术帽,同时尽量采用激励性话语,如“乖巧”、“勇敢”等称赞患儿,语气柔和。对于躁动较厉害,不能很好合作治疗的患儿,允许患儿家长陪同,由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为患儿注射物并待其意识模糊后,接入手术间,同时在患儿颈放置卷枕,使患儿头部保持后仰,以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2)确认手术部位:进入手术室后,大多患儿均具有紧张、恐惧等心理,对陌生环境较难适应,往往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因此术前手术部位的安全确认十分重要。术前由主刀医师采用记号笔在患儿患肢远端画圈标记,护理人员接诊患儿至手术室前,与病房护理人员及患儿家长共同核对,确认标记完好未缺损,接诊至手术室门口前再次核对确认标记,麻醉医师麻醉前,与巡回护理人员核对确认标记,手术开始前,主刀医师与巡回护理人员再次核对确认标记。(3)保持体温:手术开始前,由护理人员将手术间环境温度调至25 ℃,手术开始后给予患儿加盖保温毯保暖,并将手术间环境温度调节至22~23 ℃,手术结束后应用棉被或被单给患儿保暖,并送至恢复室,手术全过程均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并进行保温干预,以避免因患儿体温过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采用轻柔动作搬运患儿,并注意患儿,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患儿苏醒期间,因手术疼痛等因素可出现哭闹不止、躁动不安等,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并对患儿进行安抚和鼓励,适当应用约束带。术后积极预防肘内翻、伏克曼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应详细就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交接。(5)加强患侧肢体护理:固定患侧肢体后,护理人员定期巡视病房,监测患儿情况,确保患儿正确。详细向患儿家长讲解正确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密切注意患儿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护理人员或医师,使患儿家长协同参与至护理工作中。每日换药或中药熏洗时,认真观察患儿患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及感觉和运动恢复情况,若患儿患处出现肿胀,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肿胀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夹板松懈移动等相应措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客观疼痛评分法(Objective pain scale,OPS),根据患儿血压、哭闹程度、运动、躁动情况及语言或肢体动作等5个项目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每项目0~2分,总分为0~10分[4]。由责任护理人员对两组患儿手法整复复位的配合程度进行评估,分为不配合、勉强配合、主动配合3种,总配合率=勉强配合率+主动配合率。于患儿出院前1 d,向患儿家长发放本院护理部自制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护理达标情况。于术后4个月内采用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肘内翻、伏克曼缺血性挛缩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内翻判定标准:正常肘关节完全伸直时有一轻度外翻,所成角度被称为携带角,正常情况下男性约10°,女性约15°,而当携带角减少甚至成负角时称为肘内翻畸形[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组护理干预后OPS评分为(3.04±0.62)分,对照组为(4.36±0.97)分,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2,P

2.2 两组手法整复复位配合程度比较 干预组总配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63,P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43,P

2.4 两组家长满意度和护理达标情况比较 干预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第2篇

关键词:儿科急诊;留观输液;安全护理

安全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护理质量极为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过程中,怎么样规范对儿科护理服务的行为,强化护理质量的意识,医护人员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保证在治疗及护理中安全为首,尽医护人员最大的努力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确保患者的安全[1]是护理人员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儿科急诊的患儿来讲,患儿的病情急、危,家属心切,就诊的时间较为集中,静脉输液作为急诊治疗中经常用到的治疗方式。在给小儿静脉输液时,穿刺时有很大难度的,用药的量较小等特点,短时间里大批量的输液,在护理上容易出现一些缺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儿科急诊科一共有医生10名,护士30名,儿科急诊科负责护理工作。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患儿男、女各有90例,0~5岁的有80例,5~10岁的有60例,>10岁的有40例。

1.2方法

1.2.1设置科学的操作流程 在儿科急诊处的一楼设置咨询台及挂号处,主要负责的工作有:核对患儿的病历本和输液处方以及药物单等等。根据患儿病情的轻重,安排输液的顺序和床位,并且对患儿进行编号,配药以后,由导诊护士来按编号的顺序一次呼叫患儿,将患儿带领到留观输液室逐个予以输液,注射后由护士护送患儿到各自的病床,医院的医患人员要做到各司其职,这样既可以节约患儿的时间,还可以有秩序的为患儿进行护理,形成具有程序化的服务流程。

1.2.2实行弹性排班制 儿科急诊留观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治疗的时间也较为集中,而每一位患儿的家属都希望能尽早的进行治疗,这样很容易导致单位时间内,医护人员忙乱,甚至还会正常护理人与患儿之间发生争执,依照儿科留观输液的统计分析[2],在上午8∶00~12∶00和晚上18∶00~21∶00是患儿留观输液的高峰期,根据这个统计,医院可以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在这两个时期内增加护理人员3~5名。这样可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1.2.3优化配药环境,加强安全管理 配药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留观输液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留观输液患儿较多,使用药剂的品种也很多,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配药室凌乱,配药台面产生拥挤情况,为了不免这种情况发生,医院可以改进药剂的摆放设施,设计各层药柜摆放药剂[3],这样设置既可以避免药品混放,又可以提高配药的速度,从而可以避免药剂配错。

除以上措施医院还应该强化医护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与素质培训;设置2名护士人员对留观患儿进行巡视, 若巡视到有病情况变化的患儿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处理;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每季考核的成绩与年度的考核成绩挂钩。

2结果

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明显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儿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4]。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使医院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设置科学的操作流程节约了患儿的时间,有秩序的为患儿进行护理。同时,进一步缓解了护士工作的压力,还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水平。

3讨论

儿科的急诊留院的输液是极其繁琐细致的一项护理工作。它要求护理人员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优质的服务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才能够让患儿及其家属满意,从而减少护理工作上的缺陷,保证儿科急诊留院输液的安全。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安全护理的重要保证,因此护理人员就必须熟练的掌握护理的技能,提升安全护理的水平,护理人员应该热情主动接待患儿,主动介绍病区的环境,针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详细的解答,以满足各种疾病和各种患儿的需求。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护理工作中,仍然有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都必须引起极其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医院的操作规范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要对自己的护理能力加以提升,医院还要对护理的资源进行科学统筹[5],从而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彻底地消除护理和患儿之间的矛盾关系。

参考文献:

[1]潘小燕,采静波.实施整体护理中改进护士排班的做法[J].护理管理杂志,2013,4(1):57.

[2]陶艳,刘颖青,周荣慧,等.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安全护理管理[J].哈尔滨医药,2012,2:29.

[3]许美珍,陈志红.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管理,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安全护理[J].华中科技大学,2013,16(5):309-331.

第3篇

【关键词】 儿科,患者,护理安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期望也变得越来越高,家长对儿科护理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变得愈来愈高,而护理服务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而儿科护理具有十分特殊的特点,也就是相当一部分患儿往往难以准确而完整地表述自身的症状与护理的需求,这就造成儿科护理工作更为复杂、更为容易发生纠纷,从而使儿科成为了一个高风险科室。所谓护理安全,是指在开展护理的全过程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法规所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肌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损害、缺陷乃至于或死亡。儿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者所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防范儿科的护理纠纷,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够强,一小部分护理人员思想较为落后,服务意识好不够强,不仅漫不经心,而且缺乏耐心与语言强硬等。患儿家属的较高期望值就和较低的护理服务意识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反差。随着病人家属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法制观念和护理工作一旦存在疏忽,家属就会立即投诉。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学法、懂法、知法和守法。目前,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隐患有: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儿科患者疾病的用药特点及常规护理要求等掌握得还不够全面;儿科护理文书的书写不够规范;儿科护理记录的内容不够全面与及时等;护理技术的操作水平还不够高;儿科患者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偏低,而反复操作又会极大地增加患儿的痛苦。

1.2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鉴于各所医院儿科护士普遍严重缺编,护士群体的工作负荷太重,思想压力过大,而每年新护士的进入,也为儿科护理管理造成了很多新问题。护士长对于护理质量缺乏严密监控,对护士实施规章制度考核的力度也不够大。

1.3患者及社会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儿科患者中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变得愈来愈高,比如,静脉穿刺均要求护士能够一针见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因贫富差距悬殊而造成了一部分家长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通常会表现利用就医发泄其心中的怨气,甚至会出现偏激的行为。而社会舆论却常常把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的责任全部推向医院,对医院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如此一来,家长往往对儿科医疗护理的要求很高,而儿科医疗护理是十分严谨的过程,受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之限制,并非所有儿科疾病都能顺利治愈,有鉴于此,家长往往会把矛盾转到护理人员身上。

2 确保儿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对策

2.1树立护理安全新理念

要积极提高儿科护士的服务质量意识,充分培养其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尤其是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非常注重患儿的安全及工作周边环境的安全。要积极引导护理人员树立起安全意识,努力实现护理工作的制度化与常规化。要针对儿科患者的特点做好服务与质量管理,并最终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要认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安全法规、知识,召开护理缺陷案例的分析研讨会议,从深刻的教训之中吸取经验,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将护理缺陷尽量扼杀于萌芽状态。

2.2建设护理安全管理网络

要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建立起安全管理小组,各护理小组均由护士长亲自负责,主要抓的是护理安全,护士长应当对护理安全管理负完全责任,并全面地开展工作,制定落实相应的防范举措,以确保病人的安全。要在儿科进行各类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并依据排查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监督落实,同时还应对护士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2.3实施全员培训

要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普遍提高护理人员队伍的各项综合素质。要采取理论学习、继续教育与外出进修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不断优化护理人员群体的知识结构,拓展护理服务的内容。与此同时,应当在思想上彻底转变服务理念,坚持更优质的服务,明确工作的目标,从而努力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要有计划地组织儿科护士开展规定基础护理类操作竞赛与综合技能类考核,重点是强化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及其继续教育。要依据儿科护理之特点,开展小儿急救及头皮静脉穿刺等方面的专项技能培训,组织高年资护士为青年护士传授自身所掌握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能。在强化培训之后,不仅丰富了儿科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她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2.4健全规范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在护理安全质量方面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当结合本院的实际状况,制定出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切实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当中的各主要环节。要建立起较为畅通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机制,全面收集各类护理危险因素,每月组织开展护理安全讨论,对目前存在的或者潜在的安全问题开展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方法。

2.5提高沟通技巧

儿科护士应当加强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要能够很好地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倾诉,并能够切实尊重其知情权、同意权与选择权等权利,自然而真诚地表达出对于患儿的关心与体贴。要注重开展情感交流,落实人性化护理,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并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以确保护理安全。

2.6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安全和法律法规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而出现的护理缺陷或者纠纷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儿科护士应当认真学习各项法律知识,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护士管理办法等内容。同时,还可聘任法律顾问为护士进行法制教育,以增强其法律观念。

2.7科学安排人力资源

临床治疗护理与生活服务均通过儿科护士完成,但很多医院存在儿科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却很重的问题。护士往往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时常常出现心烦、乏力及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到工作。所以,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儿科护理人力资源,以顺利推进护理工作的开展。

3 讨论

总之,在儿科护理工作当中,应当切实注重安全管理,持续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护士的慎独精神,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内在质量。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医疗安全已成为是病人选择就医的最直接与最重要的一个标准。通过消除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肯定能提高护理的安全程度,进而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当然。为保障医院事业之发展,还应当为患者和护理人员营造出一个更为安全、更能表现出人文关怀的良好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第4篇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大家查阅。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20xx年是困难与机遇共存的一年,新的院领导班子重新考虑科学的分配方案,结合儿科目前实际情况,对今年全科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绝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科室形象。

1、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继续熟悉掌握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职责,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科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树立儿科服务新形象。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基本技能及操作的练习,特别是心肺复苏操作的复习及巩固,提高危重病儿的抢救能力;

2、学习儿科新知识新进展。充分利用医院华西远程教育平台,争取各种培训及讲座学习的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让科室诊疗技术尽快更新;

3、结合本科实际,着手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4、组织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逐渐拒绝滥用抗菌药;

5、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争取新生儿病房能投入使用。

三、开拓市场,加强宣传,扩大儿科影响力。

1、加强雾化治疗宣传,扩建门诊留诊病房,方便患儿及家长就诊方式选择;

2、利用医院宣传平台,多种方式下乡及社区宣教,提高科室及医院知名度。

四、学生带教工作。

1、加强实习生管理,严格考勤;

2、强调带教老师责任,相关知识认真讲解,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3、带教老师加强学习,以适应重医教学基地角色。

总之,全科每位医护人员都应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学习,努力完成医院及医务科下达的各项任务。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第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三五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科室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发现以上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医院规定从严处理。进一步推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儿科改革,严格按照二甲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科室,做到科室持续改进。

第二、儿科今年仍存在合法执业医师严重不足的情况,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仍是20xx年的重中之重,科室拟通过多渠道引进儿科人才,如:科室进一步加强培养科内儿科医师队伍,对需考证医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与支持;向医院争取儿科专业医生,在本县或县外医院引进有证儿科专业医生等;并向医院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呼吁儿科医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第三、加强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及多发病例,典型病例及时科内学习讨论,坚持科内讲课制度,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申请外派进修人员,引进新技术新疗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大家自觉自愿的在工作之余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涉猎儿科领域新近展。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拓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CPAP辅助通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探索开展新生儿相关业务,努力与产科沟通合作,在拓展儿科业务的同时为医院产科保驾护航,也为我县新生儿提供就医方便。

进一步开展新生儿黄疸的光疗,申请增加新生儿蓝光治疗仪,提高疗效,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继续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患儿痛苦;条件许可,尝试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开展,继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定期坚持出院患儿电话随访,做好病情随访、健康宣教、意见反馈。

第5篇

高职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围绕市场需求建立和开展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将“工学结合”一体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在确保学生充足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临床护理水平。就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培训手段,学校方面缺乏全面的调研和讨论,最终导致学生临床服务水平不足,因此必须要特别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和落实,将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优秀临床护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具备优秀心理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作为院校的最终教学目标。

二、重视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盲目性,并且提升教学效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保培训课程内容准确性。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同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同医院儿科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以了解医院儿科护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咨询医院儿科工作的具体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做好对医院教学意见和需求的统计分析工作,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将相关内容同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有侧重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为保证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效果,高职院校方面必须要重视教学课程的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目前儿科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课程群划分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课程群的划分,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比如,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应该划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由基础的教学教学课程组成,如化学、政治、体育、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文培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工作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具体包括了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等;专业基础课时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知识,包括了人体机构学、营养学以及病理学等等;专业课则是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的专业类科目知识。

四、开放实践场所,保证实践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临床服务能力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来说,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工作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是较为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利用实践来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实践场所,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医院实习机会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备和引进更多先进的实践设备,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补充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老师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老师的能力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决定着院校的教学水平。就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来说,由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同高等院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能力问题成为危及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因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适当提升教师待遇水平,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于儿科护理专业来说,临床服务水平是学生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场所的同时,应该适当引入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老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训流程,定期要求国内优秀的护理人才和专家参加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确保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六、结语

第6篇

1.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

1.1护理工作人员与护理患者关系的多重性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的主体是儿童,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护患关系并不是直接建立在儿童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他们之间还有患儿家长。患儿在患病期间,护理工作人员会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但是儿童一般都是被父母宠大的,并不会配合治疗,父母在患童的哭闹之下也会对他们没有办法,最后的结果就是暂时放弃护理工作,这样将直接导致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为错过了最佳护理阶段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人员与被护理儿童之间还有的复杂关系就是护理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比较繁忙的阶段,除了主要护理工作人员外,其他的工作人员也会伸出援助,但是患儿会对不熟悉的人产生抵抗,这是就会影响工的进程。总之,患儿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多重关系致使儿科护理工作存在风险。

1.2护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儿童的第一责任人是儿童的家长,在护理工作进行时需要家长的全程监护,护理工作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但是由于家长缺乏相应的知识,在护理过程中,患儿会出现疼痛的正常现象,家长会在主观意识里排斥这样的正常反应,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免受这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正常的痛苦,他们会无意识的组织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患儿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护理工作不能出现这些现象,为就是现实与他们的预期不一致时的正常反应,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对患儿的伤害,这样不仅耽误正常的治疗,还会对患儿产生不良的依赖心里,会是他们今后的护理工作更加困难。

1.3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缺少沟通

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无论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护理患者关系的多重性,还是护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这些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缺乏沟通。这些专业问题上,只要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监护人进行认真的沟通工作,这些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这样,儿科护理风险也可以降到最低。

2.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对策

2.1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还有一部分是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欠缺。为了降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医院进行招募工作室,要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禁止没有真实能力的人滥竽充数,在招募工作结束之后,要对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因为知识的快速发展,医院也要对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2患者监护人全力配合医院的工作

在治理工作中出现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的矛盾时,应该由院方出面调解,不能让这样矛盾升级,当然更多的是应该让患者监护人全力配合医院的护理工作。俗话说“医者父母心”,要坚信医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并且要相信医生自己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实力,相信他们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尽快好起来。如果本着这样的信念,相信他们之间的矛盾会减少,那么儿童护理工作期间的风险也会降到最低。所以极力呼吁广大家长在医院就医时全力配合医药工作人员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是能为孩子做的最大的努力。

2.3加强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如果在一开始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就能有良好的沟通时,那么后续的这些都不会发生,所以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在护理工作刚开始就要保持沟通。关于患儿的治疗方案,治疗用药,治疗周期都是双方协商好的,也是双方最满意的。与此同时,患儿监护人也要配合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进行思想工作,让他们全力配合护理工作人员和医生的工作。

第7篇

提高护理操作,进一步规范实用的护理程序。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儿童和家庭保健由一个普通的心脏,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程序、护理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纠纷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与成人高等风险相比,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病人家属情绪波动,所以很容易在护理纠纷和医务人员,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护士应多关注保健的细节,考虑病人的家属的感受,关注细节和护理,以减少护理纠纷合理安排过程。

2.协助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

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的建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措施到位及时执行,准确地实施治疗,护理,加强病房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为贯彻落实就业前培训制度,在新护士、实习生上岗之前,进行岗前培训。设置情景客房,模拟练习不安全的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方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护理安全意识。学习,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职业素质和护理安全教育的核心系统,掌握儿科护理的特点,完成岗位职责。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医院应尽量详细的内部规章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细化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医院护理工作可以标准化,制度化。

3.在做好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当积极和患儿和家属进行及时沟通,对孩子的照顾要有“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

现在儿童患者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同时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孩子生病,尤其紧张,焦虑的是父母,过度照顾,夸大病情的严重性,对医务人员过分的要求,护理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人住介绍,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并告知其主任医师,护士,病房床位,护士长,工作和休息时间,以及病房规章制度。对于人文环境,根据儿科病房的特点,创作,类似静电塑料卡通喜洋洋,米老鼠图案儿童的窗口上,从而减少在医院治疗的患儿的紧张青训,宣传育儿知识,在护理站的大厅天花板上悬挂风铃,风铃上挂各种温馨的祝福,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宣传预防烫伤,坠床,窒息,中毒等儿童常见意外。将“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渐过渡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来,以满足护理,儿科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服务细节,积极寻找在儿科护理服务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更完美的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现护士和患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避免误解和沟通不畅造成的护士医患矛盾。护理模式的转变,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对象是第一个“人”,其次是“病”。因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很重要,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提供护理服务,病人的满意度作为护理的最高目标,在现有的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

4.结语

第8篇

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盲目性,并且提升教学效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保培训课程内容准确性。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同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同医院儿科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以了解医院儿科护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咨询医院儿科工作的具体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做好对医院教学意见和需求的统计分析工作,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将相关内容同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有侧重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为保证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效果,高职院校方面必须要重视教学课程的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目前儿科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课程群划分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课程群的划分,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比如,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应该划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由基础的教学教学课程组成,如化学、政治、体育、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文培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工作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具体包括了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等;专业基础课时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知识,包括了人体机构学、营养学以及病理学等等;专业课则是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的专业类科目知识。

三、开放实践场所,保证实践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临床服务能力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来说,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工作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是较为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利用实践来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实践场所,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医院实习机会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备和引进更多先进的实践设备,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补充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老师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老师的能力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决定着院校的教学水平。就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来说,由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同高等院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能力问题成为危及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因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适当提升教师待遇水平,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于儿科护理专业来说,临床服务水平是学生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场所的同时,应该适当引入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老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训流程,定期要求国内优秀的护理人才和专家参加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确保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