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08:56: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关于食品营养与健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研究结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挪威国家营养和海产品研究所(NIFES)在青岛举行的“2008中国-挪威海产品研讨会”上共同发表。
中挪宣布最新研究结果
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最大的两个海产品出口国――中国和挪威的专家参与交流了彼此在海产品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上的实践经验,并讨论了如何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方面的课题研究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老年和临床营养室)教授张坚提到:“目前,中国常见的食谱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即长期摄入大量脂肪,但脂肪中缺少必要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
“和其他食物相比,海产品中含有更多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张教授还提到,“根据我们的研究,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EPA和DHA对心血管系统病变有极大的预防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周食用5次养殖三文鱼,鱼肉摄入量大约为500克,体内脂肪酸的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促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也就是说,三文鱼不仅是美食,更是一款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食品。”
最新研究结果的积极作用
早在2007年8月,在北京就已开始进行为期8周的心血管健康研究,此项目由挪威研究理事会资助。研究对象为35~70岁且患有轻微心血管疾病的男性,一共分为三组,其中一组每周食用约500克养殖三文鱼,另一组每周食用约500克其他鱼类,而第三组则每周食用约500克畜禽类食物。
研究组的另一个负责人――挪威国家营养和海产品研究所Livar Frøyland教授强调了本次中挪心血管研究结果对中国消费者的积极作用:“此项研究很好地向消费者展示了食用海产品对健康的关系。近期国际关于海产品消费的风险-得益估计也显示海产品是多样、均衡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产品,特别是高脂肪鱼类通常都含有丰富的omega-3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对脑部组织健康功能的发展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三文鱼也含有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虾青素,对整体健康、皮肤健康和脂肪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非脂肪鱼类可以有效防止II类糖尿病的发展。因此为了保有健康体魄,在膳食中应该保持食品种类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如在日常食谱中同时食用高脂肪鱼和非脂肪鱼,即海水鱼和淡水鱼会更有益人体健康。
挪威研究理事会顾问Turid Hiller女士谈到:“此次合作益处颇多,涉及面广泛。食品、健康、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科研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食品对生物和健康方面的影响需要通过研究得到正式的书面记录和证明,消费者也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而真正的高质量食品需要以环保和基本伦理道德为基础。”挪威研究理事会是挪威国家发展和实施研究策略的官方组织机构,鼓励积极有效的国际间研究合作。
确保海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标签雾里看花
香港《明报》曾报道,有些对花生过敏的人常常在买食品时提心吊胆,因为很多食品用花生油烹调,但在标签上却没有注明,不少人食用后发生了过敏症状才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我国在食品标签方面已经制定过一些国家标准,但它们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食品的营养成分上,标识模糊往往是误导消费者的重要原因。标注“无糖”的食品可能只是没有添加蔗糖,但里面仍然含有乳糖或果糖,使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标注“高蛋白质”的奶粉里,可能添加了豆类蛋白质,使一些对豆类蛋白过敏的人食用后发生过敏反应。
这样的遭遇相信不少人都曾经历过。通过食品标签来了解食物,是消费者目前唯一,也是最简便、快捷的渠道。食品的标签可以传递重要的营养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了解食品质量特性、新鲜程度及品质登记等消息,仔细查看和比较标签上的营养健康消息,能够帮助消费者作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
因此,标签上写些什么,向消费者传达的信息是不是全面、有效十分重要。购买食品的时候,除了关注它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多少人知道,标签上的配料表、净含量、营养成分表、储藏指南、食用方法等,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标签越详细是生产厂家越负责任的表现,越有利于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健康。
在云南营养学会主办的“2008昆明营养知识宣传周”期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院士提醒大家在查看标签时一定要注意几个不可忽视的内容:保质期(最佳食用期)、保存期(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和营养标识。所谓营养标识就是标签上出现的关于该食品营养成分之类的信息,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引导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健康需要,合理选择食品。
读标签,中外差异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院士曾说过:“在欧洲,一个老太太进超市买食品都会详细阅读标签说明。因为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比较成熟而完善的营养标识规定,公众也有良好的习惯。”
在美国,9岁左右的孩子就学会了在购买食品时自己看食品标签。为了让孩子学会看标签,美国人可是花了不少心思。200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通过网络,以漫画等互动形式,生动活泼地指导9??1 3岁的孩子如何看食品标签,让他们避开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食品,并鼓励他们吃更多含有钾、铁、钙和纤维的食品。
上到七旬老人,下到九岁顽童,都能够读懂食品标签,通过自己的双眼为健康把关,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在我们身边,谈及食品标签,很多朋友都感觉云里雾里,常听到消费者这样说:“现在天天都听说‘食品安全’,但看着花哨的包装,我的心里老是没底啊。”
是的,这是食品标签的症结。一方面,很多朋友在挑选食品时,往往只是注意食品包装质量和价格,而对标签上的很多重要信息“视而不见”;另一方面,面对花花绿绿的食品包装,很多标签并不太醒目,要看明白标签,总是感觉不太轻松,有时候甚至还被虚假信息误导。
国家规范出台
食品营养标签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它显示了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组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径。为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身体健康,卫生部日前组织制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在卫生部网站上,能够查找到《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全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食品标签。
5招识别食品标签
第1招:查看标签的内容
标志不齐全慎防假冒
食品标签必须标示的内容有: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产品标准号。
第2招:查看QS标志
无标志不得直接接触食品
按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凡是直接跟食品接触的塑料袋必须是“食品用”的,而且必须有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食品安全许可标志QS及编号。
因而,选购食品时要注意塑料外包装是否有QS标志,需要QS标志的范围包括食品用保鲜膜、塑料桶、食品包装袋、塑料奶瓶、一次性塑料餐具等产品。
第3招:查看标签位置
标签不得与外包装分开
按照规定,食品标签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若发现标签是挂在食品外包装或放置在包装内的需慎防假冒。
按规定,标签的一切内容应清晰、醒目,易于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辨认和识读,不得在流通环节中变得模糊。
第4招:查看文字是否规范
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净含量与食品名称必须标注在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同一视野;标签上必须标示的文字和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
第5招:查看标签内容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40-01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类的饮食文化理性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吃得明白和健康,是摆在民众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于健康[1]的定义,中华医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有不同的标准,但其共同点在于无心身器质性疾病、平和的心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交学习工作能力。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饮食,其中以平衡膳食最为科学合理,内容可概括为六个字:全面、均衡、适度。所谓“全面”即指食物应多样化,食物种类越广泛越好,现代生活水平已经基本满足这一需求。所谓“均衡”是指各种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应合理,即应达到最接近人体吸收并可维持生理健康的模式。所谓“适度”是指各种食物的摄入量要与人体的需要相吻合,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由于国内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要求日趋透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好事,但是能够体现食品明确标示的只是摆放在超市里待售的商品,而快餐厅、小吃馆甚至大酒店里仍存在未有标示而热量严重超标的问题食品,况且为了满足顾客“色、香、味”俱全的心理需求,商家不顾国家食品法的强制约束,在食品中添加了过多的钠盐和脂肪,甚至是反式脂肪,从而促进了肥胖、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糖尿病高血压大国,摆在国民面前的迫切任务是从我做起,提倡平衡膳食,推广营养教育[2],提高各类人群对营养和健康的认识,消除或减少不利于健康的膳食营养因素,改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改善健康状况人们需要减少热量和钠盐的摄入。在现代生活背景下,需要同时保证饮食的便利性和健康性。餐厅和预制食品营养信息的透明化是改善饮食习惯的基石,餐厅改革菜单并公布营养信息的做法具有积极作用,但能够主动做到这些的餐厅少之又少,这就需要动员领导部门积极参与,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令行禁止,正如“十”以后中央提出的“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狠抓公款吃喝”相一致,大力提倡“领导生活平民化,平民生活健康化”的全新理念,如此则有利于抵制腐败、杜绝浪费、促进健康,提高国民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我们有权利知道自己在吃什么、自己该吃什么、自己吃过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吃得更明白更健康!
参考文献
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学习任务繁重,求职、就业压力较大,饮食随意性大,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对促进生长发育、维护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大学生具有丰富的营养知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营养摄入,可以保证体格和智力正常发育,将为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饮食与营养状况,笔者对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膳食营养问题,以便进行评价和指导。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培训的调查员(食品专业学生)对调查项目进行解说,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问卷。内容包括营养知识、饮食习惯等。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5份,有效问卷374份,问卷有效率为84%。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为21.6岁。其中男生75人,女生299人。根据是否接受过《食品营养与卫生》或《公共营养》课程的学习,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组。Ⅰ组为学习过该课程,共128人。Ⅱ组为未学过该课程,为246人。
3.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用Microsoft Excel200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食品营养知识的调查
1.1营养知识知晓率
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见表1。调查表明女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稍高于男生。Ⅰ组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高于Ⅱ组。总体知晓率还有待提高。
1.2营养知识来源
大学生营养知识的获得可通过网络、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父母朋友、课堂讲授、板报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其中网络占67.11%,书刊报纸占32.01%,广播电视占17.11%,父母朋友占30%,课堂占15%。其中Ⅰ组学生的营养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师授课获得占82.81%。
2.饮食习惯的调查
2.1食物的选择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食品的选择以感官或习惯为主,占72.9%。根据营养价值选择食品的仅占41%。还有根据价格选择食品的学生占26.6%。根据营养价值选择食品的学生以Ⅰ组占主体。说明经过营养课程的学习,懂得一定的营养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营养保健意识。
有36.1%的学生经常吃油炸、腌制、熏制食品;有56.12%的学生偶尔吃。此类食物含有致癌物,说明学生对此类食物的安全问题了解不够。
2.2早餐情况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早、中、晚餐提供的能量占一日总能量的比例为25%~30%、30%、30%~40%。早餐安排在6:6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早餐能量和营养素的获得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要。调查发现在三餐中早餐问题较为突出。
学生的早餐以粮谷类为主。有50.53%早餐为谷类和奶类(豆类),只有24.06%的早餐含谷类、乳类、蛋类和蔬菜。早餐质量差,以淀粉类为主,营养素不全面。
每天吃早餐的学生39.3占%,每周经常吃的占33.42%。有20.86%的学生偶尔吃早餐。女生吃早餐的比例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生活比较规律,能按时起床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原因有的是起床晚,有的是因为减肥。由于起床晚,学生不能按时就餐。使得早餐的时间缩短,还有学生携带早餐进教室进餐。因此使得食物不能充分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会造成消化不良。
2.3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用情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乳类、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奶制品300g,大豆类及坚果30~50g。在调查者中有20.86%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吃乳类及其制品,有31.82%的学生每天吃大豆及其制品。经常吃乳制品和豆制品的分别占63.90%和57.75%。
乳类及其制品的来源以液态奶为主,占60.96%。其次是酸奶,占28.88%。其他乳制品占10.16%。大豆及其制品主要来源于为豆浆、豆腐、其他豆制品。学生中以豆浆为主要豆制品来源的占57.49%,以豆腐为来源的占35.29%,其他豆制品占7.22%。
2.4饮水情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成人每日最少饮水1200mL(约6杯)。学生日饮水2~3杯占26.2%,4~5杯占35.03%,6杯以上占38.77%。学生日饮水不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饮水的形式包括白开水、汤、茶、饮料等。最好选用白开水。
三、结论及建议
学生营养知识缺乏造成膳食结构不合理,一定时期内会产生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不足、超重或肥胖。严重的可引起与营养相关的疾病,如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痛风、癌症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膨化食品没有营养?
膨化食品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质检员宋兵兵指出,从营养角度看,一些膨化食品的确属于高油脂、高热量、低粗纤维,在饮食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并非没有一点营养。膨化食品的原料主要是豆类、谷类、薯类,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原料经过膨化后,减少了水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且便于贮存和保存,因此对其盲目冠以“垃圾食品”的说法并不客观。
“在膨化过程中,一些谷物原料中的淀粉很快被糊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水化率显著提高,同时水溶性物质也不断增加,这更有利于胃肠消化酶的渗入,因此对于一些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来说,偶尔食用可有助于膳食纤维及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宋兵兵说,“尽管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是人体膳食不可缺少的,但是摄入过多,就会造成多余的脂肪在体内蓄积。尤其对于儿童来说,长期大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膳食营养摄入,而膨化食品中的添加剂长期累积也会影响儿童肝脏、肾脏的健康。”
膨化食品有损健康?
近年来,膨化食品铝超标、铅超标问题频频爆出,这也让不少人购买食品时顾虑重重。宋兵兵表示,造成重金属元素超标的原因有几种可能:一是加工使用的容器,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铅制的工具和容器,就会在食品中引入铅元素,导致食品铅含量超标。另外,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不合规使用也是造成铝超标的又一诱因。“日常食品中铝元素的来源,部分来自食品中膨松剂之类的添加剂(如明矾和碳酸氢钠),部分是从包装材料里溶出。”宋兵兵说。2015年10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作出了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某些具有一定毒性的食品添加剂要严格控制使用量,确保人体长期摄入无害,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等进行了严格详细的规定。
“膨化食品仍不建议长期多吃。因为长期吃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高盐食品不仅会引发肥胖及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膨化食品中大量的钠/糖分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对钙的吸收,导致人体骨骼中钙质流失严重。”
“非油炸”更健康?
近年,不少膨化食品的包装上都标明“非油炸焙烤型”字样。很多消费者已经形成一个共识:油炸食品不健康,非油炸食品有害物质少。
宋兵兵认为,非油炸只是一个概念,不少非油炸的膨化食品,为了使其口感酥脆,往往要加入高饱和的油脂,其中含有大量棕榈酸或硬脂酸。虽然不需要油炸,但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宋兵兵说:“无论制作工艺如何,对于油炸和非油炸食品健康与否,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很多企业在生产膨化食品过程中,大都使用氢化植物油,这种油稳定性较高,但是含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容易引发心血管等疾病。很多消费者认为膨化食品不健康,就是指这一点。”
宋兵兵建议,选购食品时不必刻意看重概念上的“油炸”或“非油炸”,而是应多看配料和成分表,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热量低、钠含量低的产品。另外,还应挑选不含氢化植物油成分的食品。
如何选购膨化食品?宋兵兵指出,在选购膨化食品时,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应选择标识说明完整、详细的产品。特别是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要规范标识和清楚识别,在选购时要认准“QS”生产许可标志。
关键词:营养标签 营养成分 标示
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的载体。做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既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的需求[1]。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也是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组分、特征的有效方式。实施营养标签标准一是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合理平衡膳食和身体健康;三是有利于规范企业正确标示营养标签,科学宣传有关营养知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2]。
1 营养标签强制标示内容
所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能量、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对除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外的其他营养成分进行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该营养成分含量的具体数值及其在营养素参考值(NRV)中所占百分比都应该明确标示在营养成分表中。如果预包装食品中添加了营养强化剂,该食品营养成分含量的具体数据及其在营养素参考值(NRV)中所占百分比,应该在营养成分表中明确标示。如果食品配料中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营养成分列表必须明确标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3]。
2 食品营养标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错误 主要存在修约间隔和“0”界限值不符合标准要求。部分企业对营养标签标示随意,未按照标准要求的表达方式标示营养成分。如热量100千卡,NRV%,0;钠25.5mg/100g,NRV%1.3;蛋白质0.3g/100g,NRV%0.5;脂肪10 g/100g, NRV%17。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表1中明确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名称、顺序、表达单位、修约间隔和“0”界限值[3]:能量不能标成热量或其它,单位只能为千焦;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修约间隔为“0.1”,能量、钠、NRV%的修约间隔为“1”,蛋白质的“0”界限值≤0.5g/100g。因此,以上营养成分正确标示为能量418kJ,NRV%,0;蛋白质0g/100g,NRV%0;脂肪10.0 g/100g,NRV%17;钠26mg/100g, NRV%1。
2.2 营养成分含量超过允许误差范围 从对营养标签的专项检验来看,主要是钠的含量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标准要求钠≤120%标示值,但检验结果大多远远超过120%标示值。通过与企业沟通分析,主要原因:一是小型食品企业人员知识水平有限,对钠≤120%标示值不理解,甚至理解错误,在标示营养成分含量时,往往认为所有标示值标低一些,可以避免不合格。二是不同的配料的食品用相同的营养标签,将送检一个批次获得的数据,用在不同的产品上。三是食品企业在食用盐的使用上随意性较大,不是按照固定的配比。四是部分小型企业,对其产品的营养成分既不检验又不计算,而是抄袭其它同类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为己所用。
3 食品企业如何获得正确的食品营养成分含量
按常规来讲,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必须用产品检验、原料计算等途径获得的具体数值明确标示出来。以下简要介绍集中计算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
3.1 直接检测 应选择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也可选用AOAC推荐的方法或业界认可的其他方式,通过产品检验的途径直接获取营养成分含量的具体数值[2]。有检测条件的企业可以自检,也可以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式,都应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3.2 间接计算 参考原料配方以及相应的营养成分含量数据计得具体数值。计算过程中,首先一一核对供货方附送的原料营养成分检测数据、生产研发中的数据记录以及权威机构的数据,确保数据准确客观[2]。如小麦粉、挂面等,原料单一,配料简单的食品,可以直接查《中国食物成分表》。如钠的含量,食品中的钠指的是食品中以各种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钠的总和。我们一般通过食盐来摄取钠。如果配料简单,对于仅仅是食盐提供的钠,可以通过加入的食盐量来计算出钠的含量。如手工挂面的配料中,50kg面粉加入食盐3.5kg,则可计算出钠的含量为2752mg/100g。企业要对计算数据进行一一核对,确保数值客观准确。
3.3 关于标示数值的准确性 企业应该参考产品营养成分以及该成分的允许误差,根据检测数据或计算结果确定产品所标示的数值是否客观准确。如果检验数据和产品所标示的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查明偏差原因后及时纠偏[2]。
4 加强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管,规范食品营养标签
食品营养标签虽然已于2011年10月12日,但许多小型食品企业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忽视了相关标准信息的收集查新。营养标签实施后,急急忙忙制作新标签,既无能力根据配料计算营养成分的含量,又未进行产品检测,采用其它企业同类产品数据,导致营养标签标示值不合格。鉴于这种情况,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学习培训,监管人员指导等各种形式,使食品营养标签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问答[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02-
03.
[2]《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问答[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2-07-09.
世界遗传、营养学与健康学委员会以“健康农业、健康营养、健康的人”为主题的会议于2010年10月在希腊古城奥林匹亚召开。此次会议的焦点方面放在了人生活史中饮食发展层面,这些是与人的遗传素质、健康、疾病预防情况和久坐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另方面,会议也聚焦到饮食的变化层面上,这些变化是由于现代农业、农业企业、食品生产体系、气候变化以及对城市农业和建筑的需求等因素引起的。而所有这些都是受政府和国内外政策影响的。因此,在会议后期,政府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受到了来自六大洲20多个国家与会者的热议。
如今,我们身处的营养环境与我们遗传学角度上所能适应的环境大不相同。在大约1万年前,随着动物被驯化和农业革命,我们食品供应已发生了变化。随后,工业革命以及食品技术的发展给食品组成成分带来了进步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就是各种脂肪酸数目和质量的变化。饱和脂肪酸和ω-6必须脂肪酸含量增加,而ω-3脂肪酸含量下降。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这与工业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必须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也降低了30%,这些化学肥料的生产过程是很耗能的。或许,所有这些最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磷循环的破坏。尽管这些原因以及农业与食品生产营养学与生态学彼此之问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但农业、环境和人类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政策之问,在很大程度上却彼此分离。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至少我们要认清农业、人类健康与地球上生物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问复杂的关系。
本次会议简报称,在饮食发生主要变化的这段相对较短时问内,人类的基因组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因此,极有可能的是些慢性疾病,比如特定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精神疾病和神经病变,至少部分是由于食品的环境和在遗传角度上我们并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元素的原因造成的。
份来自饮食脂肪酸与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与当前几乎所有推荐标准不同,食用过多植物油中的亚油酸(主要是ω-6脂肪酸)实际上会增加得冠心病的风险。植物油的生产,比如玉米油和大豆油,是现代食品生产体系中主要的元素。因此,可能非常不幸的是,含有高亚油酸(ω-6)与亚麻酸(ω-3)比值(大约15:1)的食品,这通常在发达国家常见,但现在正蔓延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正采用所谓的发达国家的农业和饮食习惯。对转基因动物(FAT-1型小鼠)的研究进步支持了这种观点,即高水平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是有害的,而仅亚麻酸,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是有益的。
在饮食中降低ω-6脂肪酸的水平,并提高ω-3脂肪酸水平,把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从典型的15:1降低到理想的2:1,甚至更低,这是个对食品工业国内外的相关组织、农业与健康协会来说需要考虑的营养政策,这也不断地被基础研究、当今流行病学和进化论研究所证实。但与此相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介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什么效果。最近研究表明,至少像饱和脂肪酸样,反式脂肪酸有导致冠心病的风险。相似的是,在饮食中加入大量ω-6脂肪酸也是被些研究所支持的,但这些研究本不该迎合当前的研究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地看待那些“神奇食品”的功效以及农业专家和食品技术专家所计划的在饮食中任何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并且,在那些食品被广泛应用到整个人群中之前,就应该开展相关的初步研究工作。
苯丙酮尿症解释了营养素的摄入与少见但强烈的基因变异之问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身体是否健康或患病问这种差异的。相反,更常见但微小的基因变异与营养素相互作用,能适度的影响相当大比例人的健康。举例来说,必须营养素亚油酸与α-亚麻酸对必须长链脂肪酸的新陈代谢,就是受基因控制的。这种基因常见的变化会影响这些新陈代谢转化的效率,因此对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饮食需求,在不同个体问是变化显著的。作为种必然结果,因为饮食中亚油酸与α-亚麻酸绝对和相对含量与冠心病和癌症有关,比如乳腺癌,那么在摄入相似脂肪酸的个体中,患病的风险可能就有所不同,这是那些变异的控制基因起的作用。在富裕国家,对有钱人来说,考虑个人基因变化来制定饮食推荐(个性化的营养)或将成为可能。
肥胖,11型糖尿病,特定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常被称为“生活方式”型疾病。把这个词的重点放在个人身上,这并不是逃避学术研究上能避免疾病的责任。但在任何情况下,促进健康的责任很明显是两方面的,比如,一个人的体育运动是与他身体健康状况直接相关的,能做足够的体育运动的责任是在政府和个人两个方面。政府必须确保个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市民走路、交通的安全。政府也必须给学校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生有时问休息并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城市环境必须没有污染,城市的规划要能鼓励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比如当地的园艺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好地促进市民关系,更好的饮食、更多的体育活动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人类庞大的污染取决于农业的大部分食品。农业是人类活动中最具生态破坏性的,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农业对农场具有多大破坏性关键在于我们耕种什么和如何耕种。与生产果蔬相比,生产畜产品对生态系统更具破坏性。但我们耕作是否具有破坏性和持续性,则取决于我们如何想办法生产可食用的动植物。比如说,与喂谷物给牛吃相比,让它们自己吃草会降低沼气的排放。同时,健康取决于我们吃什么,怎么吃。还是这个例子,自己吃草的牛比喂谷物的牛所产牛乳中含有的ω-6与ω-3脂肪酸比值要低。此外,食用大量红肉(牛肉,猪肉,羊肉的)增加了患常见类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几率。然而,适量的肉和乳,可能又是有价值的蛋白质的来源。这种复杂的关系表明,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把食品生产和疾病预防联系起来,将来要根据我们对生态气候变化和我们掌握的营养学知识进行膳食推荐。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农业耕作变得更困难,食品供应更不确定。同时,农业也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
代农业,尤其是工业化农业依靠燃烧石化燃料获取廉价能源。在不远的将来,无论何种能源都会预期变得愈发昂贵。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环保,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健康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多智能化农业。正如在2010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Olivler de Schutter关于食品权问题报告中所描述的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整合农业科学、营养学与医学的成果。农业必须能生产我们所了解的并对健康有益的食品。
有些相关科学由于巨大商业利益而受到偏袒的资助,这实际上影响着相关科学。比如工业化农业对农业大学的利益关系就是个恰当的例子。此外,食品和农业科学的科学工作者们直都在引导营养学的研究,并引领发展了些被证明对身体本无益处的产品。例如通过改变动物喂养方式,用谷物、反式脂肪酸和高果葡糖浆喂养,使食品中有高水平的ω-6脂肪酸,等等。营养学研究和知识应该首先定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之后,食品科学与技术专家再负责发展这些产品,并在这些产品被应用到民众之前,就通应该过实验证明是安全、健康的。营养学的部门应在研究和发展产品上应起到首要作用。在这些产品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营养价值被证明之前,农业与食品科技部门不是引导产品的发展,而是应扮演次要作用。如果这成为现实,那么各类组织的名称也应加以修改,比如把”食品与营养董事会”改为“营养、食品与农业董事会”,这就表示,营养学的研究引导着食品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此类似,“粮农组织”也应改为“营养与粮农组织”。如果用营养学研究成果引领食品科学,这将起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在如今系列可能出现的灾难性生态系统降解和气候变化环境下,只有通过公共与私人政策,而这些政策是要基于没有偏见的科学和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我们才能明智地阐述农业、食品分配、营养与人类健康之问的复杂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政府和大学之问愈发亲近的关系的这种危险性。
为了能做得更好,以下几点必须要做到:
(1)农业、营养学与医学应不受商业利益的约束;
(2)需要新型的农业,比如农业生态学:
(3)未来的膳食指导应根据生态科学(包括气候学)和营养学制定;
(4)需要健康导向的农业去适应食物链,消除关键的缺点和不平衡。比如改变动物喂养方式来平衡∞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
(5)广泛主动的行动,特别是能促进活力的,比如发展可持续的邻里关系、公共交通、导向性发展、步行网络的建设和舒适的自行车道路建设:
(6)食品资源与食品途径,以及它们如何与建立城市环境之问相互作用,这是非常关键的;
(7)通过鼓励零售渠道增加新鲜果蔬的比例,在城市环境中,降低食物沙漠的数量。
豆制品要食之有道
许多人都很喜欢豆制品,但关于豆制品的种种说法让大家对豆制品又爱又怕,想多食用些,可又不知是否能多吃。其实,只要食之有道,你就可以放心地吃,
我国是世界上大豆种植和加工利用最早的国家,大豆制品品种非常丰富。大豆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37%-45%蛋白质、18%-23%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亚油酸达50%以上)、1.6-2.3%磷脂、25-29%碳水化合物及一些微量功能性物质。
大豆中的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的作用,对女性保健具有良好的功效,因此女性经常进食豆浆等豆制品非常有益健康。大豆蛋白质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其生物效价与鸡蛋和牛乳相近,是营养价值最高的植物蛋白。大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吃豆制品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一些发酵豆制品如腐乳、豆豉中富含大豆肽、氨基酸等物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大豆中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还能为人体补充多种维生素。因此,豆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极高的营养价值、功能性,繁多的豆制品种类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如豆浆、豆腐、豆干等也是人们生活、休闲必备的食物。选择吃不同的豆制品,对健康裨益巨大。
然而,尽管大豆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功能价值,但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食豆制品,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和食用,吃豆制品也需要“食之有道”。在许多情况下,不宜进食豆制品。比如,患有严重消化性溃疡的人不建议吃豆制品,因为豆制品中嘌呤含量高,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大豆中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苏糖和棉子糖,虽然不能被消化酶分解而消化吸收,但可被肠道细菌发酵,能分解产生一些小分子的气体,从而引起嗝气、肠鸣、腹胀、腹痛等症状;患有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消费者也不宜多吃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肠胀气;肾炎、肾功能衰竭和肾脏透析病人需要采用低蛋白饮食,而豆制品中的高品质蛋白含量很高,因此也不宜食用;此外,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症,也是发展迅速的一种“富贵病”,由于豆制品中嘌呤含量较高,因此要有限制地食用或避免食用;还有就是患有糖尿病肾病、伤寒病、急性胰腺炎、半乳糖及乳糖不耐受症的人也不宜进食豆制品。
不用怕食品添加剂
问:是不是现在所有的食品中都有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吧?
答: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我认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工业不仅需要如谷物、果蔬等传统的食物原料,还需要保护这些食材中营养成分避免氧化破坏、变色变质。比如,我们家庭做馒头,需要在面团中加入小苏打,以使馒头蓬松可口;做西式火腿时,加一些大豆蛋白来提高蛋白含量并提高蛋白和脂肪的乳化效果;在鱼、肉制品中加入一些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等等。可想而知,没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我们的食品将无法保证食品的风味、口感、卫生和食品安全。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不仅没有危害,有些添加剂如营养强化剂还有益健康。
问:听说火腿肠等食品中都用了大量防腐剂,这能吃吗?
答:其实食品防腐剂只是诸多类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是为防止各种加工食品、果蔬等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化学物质,如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等。许多人误认为防腐剂会威胁人体健康,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可以想象,如果一些食品中不使用防腐剂,就可能导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界一直不断地对食品防腐剂进行研究,不断研究新的生物基抗菌物质来取代化学防腐剂,使防腐剂朝着更安全、高效、无害的方向发展。根据目前的研究依据,按照标准正确使用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更不会残留累积而出现人体不腐的事情,因此消费者不用过多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