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路社会化养护

公路社会化养护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08:56: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路社会化养护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公路社会化养护

第1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机械;制度

1、沥青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问题

由于沥青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沥青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沥青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沥青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沥青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生产作业,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2、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在沥青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沥青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沥青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沥青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沥青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沥青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沥青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沥青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沥青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沥青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沥青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C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C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沥青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沥青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沥青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沥青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沥青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

(3)对新建沥青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4、技术管理任务

技术管理的任务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4.1培养技术队伍,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技术培训,加强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教育和知识更新,构成自上而下、严密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

4.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体系。通过研究、开发先进的检测、监控技术和仪器设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正确评价路况,提出科学的养护政策。如推广和应用路面、桥梁评价管理系统、实行病害科学处治;推广阳离子乳化沥青、稀浆子乳化稀浆封层技术等。

4.3强化公路标准化、美化和管理规范化意识,积极实施GBM工程,提高公路路况,增强抗洪、抗灾能力,美化公路环境。

4.4完成大中修和改善工程,使公路得到全面养护,实现良性循环局面。

4.5严格实施质量控制。贯彻执行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的规定以及工程监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建设,配置合格的实验人员,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5、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5.1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地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技术经济水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技术、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及时进行修定。

技术规程是根据规范的要求,对生产过程、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公路建筑材料技术要求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技术标准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的文件,是养护生产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5.2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情报交流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必须围绕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施工中以及生产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上和理论上的研究。

5.3技术文件管理

技术文件是管理部门、施工单位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共同依据,是积累和总结经验、传达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技术文件是否完整和正确,直接影响到管理和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生产技术越发展,对技术文件的管理的要求就越高。

第2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养护指的是在公路建成通车之后,所采取的养护作业的全部措施,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是公路养护管理的规定性,即我国的公路法等对公路养护的任务。公路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对公路的养护,能够有效的保持公路的正常使用,给公路使用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由于国情不同, 我国公路养护和国外公路的养护管理,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保证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属性,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努力的方向。

1 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公路养护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广泛性和全面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普通公路的养护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绿化、交通工程及沿线附属设施等。

1.2养护作业措施的针对性、机动性与时效性

公路养护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同时,对出现的病害应快速、及时进行修复,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养护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执行,且在作业区域按《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要求采取安全措施。

1.3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1.4养护总投入较大、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普通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较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使其达到技术标准和必需的服务水平,所需投入较大。直接从事养护工作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方案和措施十分熟悉,综合素质要高。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2 目前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的不足之处

2.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目前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2缺少统一的养护定额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

养护经费支出缺乏科学的控制标准、随意性大;养护质量考核仍然沿用过去的“好路率”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社会服务因素。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3 未来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趋势

3.1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对策

为使养护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实施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作业。新改建养护站、道班房,出台《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办法》、《高速公路路面及附属设施日常保洁养护技术标准》等制度和规范,“养护标准示范段”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对普通桥隧等构造物养护力度加大,养护工程制度要全部落实到位,对桥隧经常性、定期性和特殊性检查全面开展,各区县配置综合养护车、装载机、挖掘机等养护、抢险设备,养护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 扎实做好公共服务能力,使服务设施更加完善。规范干线公路标志标线设置,增设高速公路标志牌,开展服务区专项整治活动;完善服务导识系统;路域环境显著改善。全面启动“通道森林”工程建设,栽种树木,新增绿化通道,公路驾乘环境显著改善。惠民便民措施全面落实。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对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实现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3.1.1 顺应普通公路发展趋势和特点,在建立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

3.1.2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普通公路的正常养护和突发事件的公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1.3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1.4 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和质量评判指标。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转变,建立并完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等的指导作用;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指标转变,对普通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1.5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等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2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普通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3.4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公路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路;社会应大对养护管理行为的监管。

4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我国的普通公路占全国公路里程的很大一部分,普通公路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公路的养护工作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d to the highway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 express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nsure the people's life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discuss the restriction of express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how to deal with.

Key words: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指有效地利用现有资金,使公路路面处于最佳服务水平,防止其质量下降,向使用者提供良好服务或使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作业。

一、制约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因素

近年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飞速发展,传统的养护管理经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凸显出很多问题。

(一)管理水平落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体

制,仍由事业单位管理,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主管部门拨款,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造成理念、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的落后。

(二)对高速公路养护不够重视。相关部门“重建轻养”的思想,导致我国对公路养护缺乏基本的监管措施和法律约束。养护责任不清,事故追究不力,处罚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养护。

(三)养护的技术水平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大部分依然采用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的手段,对所引进的国外先进的机械,应用能力差,利用率不高,很多都闲置起来,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也处在缓慢的适应阶段,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

(四)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由于相关部门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漠视,致使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十分欠缺。养护人员按照传统的方法操作,技术含量低,方式落后。对新型机械应用困难,阻碍了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公路养护市场机制不规范。我国养护市场模式还处于模糊状态,封闭运作,养护主体没有形成,市场各项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高速公路的大型养护工程, 应该以招标的方式进行规范化程序,而小型养护工程随意性较强,质量标准没有规范化,得不到法律上的把关。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责权不明晰,必然导致养护市场发育不健全。同时,政、企、外资等投资主体太多,对公路养护管理也带来了权责不明的弊端。

以上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高速公路安全、舒适的性能,也阻碍了它所带来的经济性能的发挥,成为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一个弊端。

二、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想使高速公路养护规范化管理,必须建立起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准则,使人们的行为可以有所依据,实现权责分明,照章办事,让管理方式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具体措施是:首先,制定具体的细则,精确到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程序;其次,制度要简明扼要,操作简单,让执行者便于执行;再次,充分了解高速公路现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保证每一个条款都能落实。比如制定日常公路维护记录,路桥定期检查记录等,随时掌握公路的现状,以便做出既科学又及时的养护对策。

此外,规范养护实施程序也是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部分。高速公路作为利用率特别高的基础设施,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保证工程质量。因此,要想保证这些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状态,就必须在每一个环节制定详细的实施标准,保证交通安全,保障社会正常运转。

(二)用专业的工具和技术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管理。

高速公路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公路养护需要经常的、及时的进行,因为在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保持公路的通畅是保证经济利益的直接因素。目前在我国,公路的养护主要靠人工,运输靠四轮车,管理凭传统经验,这种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精湛、设施完善的养护队伍势在必行。在机械配套商,要摒弃传统的方式,引进先进的公路养护机械,如铣刨机、压路机,工作人员要熟练使用这些机械,提高工作效率。其他机械可以雇佣社会车辆,既方便快捷,也可以节省投入资金,减少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样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和快速,才能做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养护管理。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看似简单,实质上也需要先进的技术力量。比如,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交通信息数字化,能提供大量的、准确的数据,为公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作出重要依据。再如,高科技检测技术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公路养护质量的监测智能化很多高科技手段比如高精度传感器、雷达等技术,也帮助人们实现了自动化简册。这些公路养护新技术和新工艺,不但能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更可以提高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精度,还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是现代化管理的最终体现。

三、借鉴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国外高速公路应用的历史较长,因而积累了更多的先进经验。他们的管理更规范,技术更先进,加上市场化体制和先进的理念,使公路的养护发挥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美国,有专门的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和完善的养护手册,由政府部门立法对公路的养护进行管理。对机构设立、经营、期限、资金、养护责任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人员配置专业化,作业采用高效专业的综合性机械。

在法国,通过立法将高速公路的特许经营权授予公共事业机构持股的公司。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工作。法国有专门的养护公路的机械公司,配有各种先进的施工机械,以合作的方式对养护部门进行服务。

在日本,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模式统一,采取公司化垂直管理,机构层次清晰完整,质量监督职能突出,养护施工社会化程度高,一般采取对外承包或委托的形式,不设立独立的养护队伍,只购置急需管理用车和日常维护设备。

小结: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是建立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的水平来看,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还是管理部门和经营企业的一项艰巨任务。要满足社会化市场经济的需求,必须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寻找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对人才的应用,把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作为一项国计民生的大事来充分重视,才能使其走上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6-0278(2013)08-191-01

一、高速公路养护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高速公路的养护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交通的增大,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减,并出现病害。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快速、畅通、安全、舒适、景观、环保、经济的使用功能,保持高速公路的原设计状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其目的是能够经常保证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如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挡土墙、防护坡、绿化以及护栏、照明、标志、监控设施等处于完好状态。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公路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速公路优良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了解并正确评价养护对象状况及服务水平及时安排日常养护、专项养护及大修保证高速公路良好行车环境。通过养护调查可以建立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提供完整、科学的技术数据,并将数据分析处理后为决策服务。应当指出的是,在高速公路通车初期,许多技术数据及养护资料往往易被管理者忽视,而这些资料对于今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高车速、重交通、大流量的特点,因而通过早期养护可以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使高速公路经常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和标准。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一)养护实施的强制性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因此,高速公路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二)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三)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养护范围广、材料选用较精、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且保护措施较全、现代化设施较多等原因,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要比一般公路高出许多。高速公路的养护投入换来的是道路及设施的长久完好,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通行费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

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四)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四、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速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第5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公路养护是指公路建成通车后,对公路的全过程进行的养护,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以保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公路正常运行,防止其质量下降,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施工完成后,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常由于环境及人为原因造成路面破损,使用质量下降,因此,公路通车后须采取必要养护措施,对已损坏的路面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公路畅通、高效运行。

一、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的必要性

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是我国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公路养护效率,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降低养护成本,是我国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建立和推进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可积极有效筹集公路养护的资金,加快城乡交通建设的步伐,同时能够加强对公路养护管理的领导,有效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所谓市场化就是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自由、开放的管理模式,面向市场公开招标,从多家公路养护公司中,筛选出一最具有资质和实力的公司承担公路的养护工作。中标公司为了树立起形象及口碑,为能够继续承担公路养护而不断改善管理模式及方法,引进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培养更加专业的养护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更全面、及时维护好公路,以此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此外,招标式公路养护竞争机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公路养护费用,从而有利于缓解现阶段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一)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需求

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强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均应严格根据现代市场经济规律有效运行,公路属于国家的核心产业,不同程度上会遭到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类冲击,所以,在改革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过程中,也必须严格根据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同时,还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及其经济规律正常有序的运行,要求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应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及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及市场竞争实体的目标。

(二)适应公路产业化经营的需求

所谓公路产业化,具体涵盖了公路规划、公路建设、公路养护管理及服务整改系统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在这些内容中应纳进市场机制,主要利用市场机制的功能作用来促进公路效益的全面提升,为国家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是处理现代公路养护缺陷的需求

当前,在我国颁布实施的公路养护体制中,仍然有养护设备不先进与技术含量低、效益差、管理一体等诸多的问题存在,要想对这些问题彻底的解决,就必须需结合现代市场经济情况,构建完善相匹配的养护机制,实现公路养护的市场化目标。

二、实现公路杨化管理市场化的具体措施

(一)加快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1、养护管理相分离,强化养护队伍专业水平;当前,有的区域公路集养护、管理为一体,整个养护工作都以内部单位行政管理为主,养护生产部门小而全,实际需要完成诸多的养护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毫无专业性可言的农民工,缺乏必要的技术,对有关知识一知半解。我们都知道,公路最不能少的就是质量水平高、实践效率好的养护维修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具备一批技术熟练、专业的作业队伍及设备方可实现。倘若彼此间的关系处理的不好,那么,就会导致养护所用设施设备出现闲置,制约工作效率。所以,我国应将养护与管理分离开来,将养护工作推向市场,管理部门主要任务是负责路况的检查、检测、评估以及养护作业的招标等各类工作,如此一来,不但能聘请一批优秀的养护队伍,同时还能引进诸多先进相配套的设施设备,保障养护实际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员工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唯有一批专业水平高、技术健全、有效设施设备以及安全措施完善的养护队伍方可及时做好公路的抢修作业。

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开放的公路养护市场;实际应做到公路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及用工方式社会化目标,将公路养护维修引进建筑市场领域中,利用招标的方式确立专业的施工队伍,积极构建完善的养护作业竞争机制,全面实行合同管理形式,唯有如此,对于公路养护作业的实际需求方可满足。

(二)构建完善的养护管理法规体系

1、在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下,要想规范养护市场,就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可参照西方发达国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实况,编制相匹配的有效法规,明确具体的公路养护管规定。

2、政府部门应有效监管公路养护工作;相关部门必须积极编制切实可行的运营公路的养护技术规范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养护工作应交由社会监理、政府部门监督。

3、构建规范健全的公路养护管理措施,确保公路养护工作的有效规范性,根据各公路的特征和各区域的实况,确保养护作业的相关决策有据可依。

(三)组建资质高的养护公司

凡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公路养护公司都应有独立法人资格及独立经济核算,有关工作人员和设施设备必须能实现公路养护市场化的要求。出于对公路养护设施设备适用性的考虑,公路养护公司可到原管理部门中租借所需的设施设备,同时,还可进行出售或者转让,从而防止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公路管理部门中不包括养护生产人员与设施设备,仅涵盖一定的养护管理者。

(四)实施公路养护招投标制

实际中,我们可通过市场中的竞争机制,科学合理的节约公路养护工作整体造价,确保养护资金的良好使用;加快养护、管理分离改革进程,推动养护管理部门调整管理方法及手段,以确保公路养护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快速迈进。对于养护企业而言,应加强完善设施设备等养护手段,确保质量与效益的同时提高,推动养护工作持续有效发展。

(五)增强养护管理技术

1、公路日常维护作业中,应构建自动化水平高、实效性好的涉及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及时全面收集与公路养护工作有关的数据,并保障数据的实际利用率,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运行,合理的节约管理成本,加快实现养护管理市场化目标。

2、运用先进高效的检测技术如精准度高的传感器、雷达技术等来实施自动化检测,摒弃以往的破损类检测,全面实现无损检测目标,从而保证公路质量的及时有效检测、准确评估,做到公路养护的经济合理性。

3、保障公路养护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对新涌现的技术、材料、工艺予以充分利用,不断增强路面的耐久性,保障公路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三、结论

公路养护管理的市场化是我国公路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而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其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根据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为满足公路使用的公益性,实现社会化发生产的商品属性,公路养护管理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全副武装,不断探索和努力。而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求相关各方在实践中探索,不断研究新策略,深化改革现行公路的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为完善我国公路网,保障公路畅通探索出一条科学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公路管理 公路养护 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公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路面养护工作为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路面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公路养护的分类

高速公路养护是保障高速公路能够为车辆提供优良高效服务的主要手段之一。高速公路的养护要求极强的专业性。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及时性;比较大的危险性;养护对象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养护人员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养护成本高以及高科技性

①路基养护。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担车辆荷载。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结构稳定、路用性能良好的基本条件。公路交工验收投入使用后,路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中期的养护水平。通过对公路各部分的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查明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可消除根源,在日常的路基养护工作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持路基排水系统处于完好状态。②路面养护。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养护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路面是在路基上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供汽车行驶、直接承受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其作用是满足安全、迅速、经济、舒适的要求。路面结构整体强度及其各部分必须通过养护,保持足够的强度,以抵抗在行车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应力。

2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十分迅猛,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公路路面的养护和管理仍然举步维艰,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①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准确反映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路面养护经费也是依靠上级相关部门拨付,并未适应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的要求,不能达到社会融资的目的。②公路养护机械设备落后。由于我国公路路面养护经费仍然比较紧张,目前我国现有的养护机械设备都存在技术含量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缺乏大型的、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致使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③公路养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长期以来,养路工人一直是一个不被社会重视的群体,所以,一般都是以招工的形式来引进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这些人的相对条件都比较低,对他们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唯一的要求就是有力气。④从时间上看,公路养护施工不及时。公路的养护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更需要大量财力的投入,公路养护的成本很大。所以这就导致有些企业从实现利润的目的出发,尽量减少维修次数,缩小成本开支。

3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的政策建议

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良好使用功能的前提。在日常养护工作中,我们应按照“准确预判、未坏先补”的原则在路面尚未发生破坏或刚出现病害迹象时采取预防性保养措施,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路面裂缝类病害,应按照“有缝必灌、灌必达标”的原则进行路面灌缝技术措施,防止雨水侵入路面,对路基结构造成破坏。酷暑时节,在路面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后,积极对行路面洒水降温,可以有效减缓路面车辙的发生,保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通过路面预防性养护,实现高速公路桥头无跳车、路面无坑槽、基本无裸缝的良好路况,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的通行环境。

①体制改革。首先,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做到建养并重,实现公路的持续发展。其次,按现公路养护管理站布局配备路政管理人员。第三,顺应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第四,公路养护要走向市场,适应公路养护工程逐渐向信息化、市场化方向迈进的特点。②人员改革。要建设一支能适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全面发展的养护队伍。要加强养护维修安全教育,提高养护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再次,要规范养护作业。③机械改革。首先,要加大养护经费的投入力度,通过资金补助、招标约定等方式,支持、引导公路养护单位和企业加大养护设备投入,加快机械化进程。其次,选用具有作业能力大、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污染小、速度快等特点的机械设备。再次,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使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④技术改革。首先,在确保养护质量的前提下,不断研究、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要加大对公路养护技术的研发投入,对特大桥隧设施监护、公路交通安全、公路快速养护、公路灾害防治等公路养护中的技术难点开展攻关,形成实用科技成果,指导公路养护生产。其次,公路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我国公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确保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安全进行

4.1 规范日常作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日常养护工作是高速公路整体养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常养护需要经常进行,也有突发状况发生等特点,所以规范日常的养护作业,也是要纳入养护安全养护的重要内容。要让日常养护工作规范化,第一步要根据不同养护部门不同种类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作业制度,以约束管日常的养护作业的安全性。第二步应该有一套完整长期的检查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填充操作中不完整的部分,让整个养护工作顺利进行。最后一步要养成长时间的安全教育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各个部门的养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指导和教育。让工作者对安全作业重要程度,防范意识等得到加强。以约束和教育双管齐下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2 快速科学进行养护,降低风险

快速养护高速公路的办法在近几年推行广泛,它的目的是使用科学的、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化设备进行养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提高路段的使用周期,并且可以避免大量工作人员在现场施工作业,缩短养护工作的进行时间,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要同时注意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让设备在作业中发挥最好的性能,加强使用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知各项操作性能,做好安全养护工作。

4.3 合理放置施工指示标志、设施

高速公路车流量大,如若进行养护或发生交通事故都会堵塞交通。所以,对合理摆放设置施工指示标志、设施的要求比较高。施工现场的标志应该设置的清楚醒目、位置正确、合理科学来方便驾驶者发现及遵守

总之,公路建设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公路的状况尤为看重。这就要求我们公路管理部门实事求是、与时俱迸,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策略,提高养护效率,确保公路安全畅通,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通行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捍明.浅论施工组织设计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价值工程,2012,12.

第7篇

关键词:道路养护病害分析养护原则改革建议

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目前,我国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建成,而如何维护这个庞大的网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从以建设为主的大时代逐渐走向以养护为主的新时期。“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道理充分说明了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1道路养护的概念和任务

道路工程养护管理是道路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设施、排水构造物、绿化工程等项目的检测、维修、评价、预测,以保证车辆能安全舒适、全天候地在道路上行驶。

道路是每个城市的基本设施之一,它直接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路养护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1)经常保持公路及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道路病害及成因的分析

道路路面养护工作的重点,路面病害类型较多,包括裂缝、碎裂、车辙、松散、沉陷、麻面和坑槽等。

导致道路路面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等。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2.1温度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大气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变换而变化,然而路面是变形受约束的带状连续体,其自身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也不断变化,这必将导致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其超过容许应力时路面便发生开裂,形成有较固定间距的温度裂缝。

2.2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大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大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 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2.3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近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各种建设物资的大规模运输,从而产生了可观的运输利益,利益是市场的导向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各种大型运输车辆的改装、生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超载超限运输,这种利益需求远远超出了公路设计的承载能力,是引起各种道路病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4道路建设时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道路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管职责,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2.5道路设计缺陷。在道路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的现场调查,或者调查存在偏差,对道路将来可能要承载的社会能力、经济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道路建成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各种病害。

3道路日常养护原则

3.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3.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检查确定桥梁各部损坏程度及实际承载力,对桥梁的受损状况作安全性评估,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二是了解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3.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

3.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4关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努力构筑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发展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努力实现公路管理的法制化、信息化,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切实提高公路养护与管理水平,保证公路网的完好畅通,更好地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人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有效模式。

4.1推行“管养分开”。“管养分开”是公路养护市场化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来看,要剥离公路养护部门内的行政管理与生产企业职能,行政管理这条线应按照事业单位运作,而养护施工这些企业性质的活动则必须要企业化。首先主管部门要在对原机构人员、设备、资金等进行调查摸底和核实登记的基础上,对“管养分开”后管理机构和养护企业人员、设备、资金进行划分,并在国资部门对注入养护企业的资产进行确认的基础上,组建公路养护企业。

4.2组建养护机械化专业队伍。现代社会要求公路提供快速、整洁、舒适、优良和安全的交通环境,要求公路部门实行高质量的养护管理。如果养护质量高且养护成本低,就意味着会在所有的养护公司中胜出,就能获得更多的养护任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胜利,机械化养护专业队伍应朝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4.3引入竞争机制。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公路养护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养护市场社会化,公路养护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是未来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4.4制定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1) 实现管理机制的五个转变:a.养护模式由“定员养护、平均养护”向“定额养护,按需养护”转变;b.养护生产组织形式由小道班、分散养护或大道班养护向专业队伍养护转变;c.养护生产方式由人工加简单机械操作为主向机械养护转变;d.养护发展模式由单纯养护向以养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转变;e.养护质量提高方式由单纯靠资金投入向靠技术、资金综合投入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养护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2) 推行养护工程费用定额制。

3) 建立健全养护质量保证与监督机制。

第8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养护管理 问题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作为交通运输主动脉的公路,近年来进行了大批量的建设,促使交通业的地位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养护工作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交通部和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开始进行全国公路普查。据普查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高等级公路迅速建设的同时,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无法为行车提供高等级公路本该能提供的舒适条件,无法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内涵

1.1概念

养护管理就是通过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同时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及工艺,以最经济的方式保证路面平整、畅通,设施完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使高等级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

1.2目的

养护的目的是通过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公路的行车条件及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对出现损坏的地方进行及时维修,从而保证高等级公路具有安全、快速畅通的使用功能。

1.3原则、方针

高等级公路养护一定要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对于养护技术的应用,应当坚持“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

1.4特点

由于高等级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与一般公路有很大不同,其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相比,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说,其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2)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3)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5)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和时效性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2目前我国公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我国目前大多数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仍采用事业型管理体制,其中,养护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的拨款,这种落后的养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公路公司性经营的要求。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由于内部关系不理顺,政出多门、职责交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而且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已愈来愈严重地影响了高等级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和养管机制的创新,造成养护机制缺乏活力,直接影响着交通行业的管理职能。

2.2指导思想的“重建轻养”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同时还有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3养护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护工作一直都没有受到重视,养路员更是历来都与苦、脏、累划等号,因而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比例不足30%,因此造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推广相当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2.4市场化运作不到位

由于没有进行市场化运作,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缺乏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和活力,养护工作的发展,显得非常缓慢,且很少有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养护企业出现,养护市场对养护资源的配置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再加上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高等级公路养护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般高等级公路养护方法,没有全面进入市场化运作。

3提高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有效措施

3.1转变“重建轻养”思想做到建养并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养护与建设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比建设还要重要。只有高效的养护管理,才能保证公路充分发挥出良好的使用状态和服务水平,从而可以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优美的行车环境,进而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办事效率,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养护,我们必须从建设开始将重视公路的养护管理,遵循建养并重的方针,摈弃重建轻养的观念,树立“养护也是发展”的新观念。

3.2加大推进先进养护技术的使用

近年来,许多地区公路推行快速养护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采用高效率、高技术含量的养护设备,从而提高养护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达到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压缩养护施工时间,减少工程事故的目的。我们应着重做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并开发利用好设备资源,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路面维修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努力保障交通安全。

3.3养护社会化

养护社会化可以大大降低养护部门在养护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在具体工作中,管理部门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收费、监控和通讯管理上。然后把部分收入投入到公路的养护工作中,这样可以有利于道路的养护维修,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开支。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国外的一些模式,如: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养护可实行招投标制度,从而提高养护资源的配置,促进养护工作的发展。改变以往完全由计划安排为养护投标承包,而以合同形式确定业主与承包人的责任和权限,把养护推向市场。

3.4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

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能够依法进行经营和收费。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强制性养护。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5实施养护机械化作业

养护机械化是实现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证公路的使用功能顺利发挥,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作业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污染小、速度快的特点。为了保证养护机械化的顺利实现,我们除了要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还应当以我国公路大规模建设为契机,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的装备率、配套率,促进自身的养护水平快速发展。

4结束语

虽然我国公路的建设速度非常快,但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养护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对我国养护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要以公路的快速建设为契机,找出适合我国的养护管理模式,从而满足我国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以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满足广大人民的出行需要。

参考文献:

[1] 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2]高连亭.公路路面施工养护技术与质量检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彭富强,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